- 相關推薦
基地蔬菜配送方案范文(精選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基地蔬菜配送方案范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基地蔬菜配送方案1
為切實提高蔬菜應急保供能力,加強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地產地銷,直采直供、連鎖配送步伐,促進產運銷一體化建設,有效緩解菜農“賣菜難”,居民“買菜貴”問題,保障和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產品供給,充分發揮蔬菜產業保供給、穩市場、促增收作用,根據市政府《關于切實加強蔬菜保供基地建設提高“菜籃子”保障水平的通知》(漢政辦發〔2022〕12號)精神,結合我區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制定漢臺區蔬菜保供基地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一、總體目標
堅持綠色優質高效和自然資源合理利用,選擇基礎條件好、資源優勢強的區域,充分挖掘設施蔬菜生產潛能,形成區域產業優勢。從2022年起,整合資金項目,落實責任和措施,加大項目推進力度,聚力打造集工廠化育苗、規模化種植、精細化加工、商品化處理、品牌化營銷和社會化服務為一體的蔬菜全產業鏈,以生產設施合理、蔬菜種類多樣、生產手段先進、生產過程規范、產品供應均衡為總目標,加快蔬菜產業集群發展,提升產業化水平。完善設施蔬菜基礎設施,推進設施裝備規范及配套。加快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普及推廣,強化工程、環境、生物及信息技術集成。實現生產規模、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發展,構建5個設施蔬菜示范基地、3個特色蔬菜示范片和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集群。到2024年,新增蔬菜面積1萬畝,其中:設施蔬菜大棚8000畝,全區蔬菜基地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設施蔬菜大棚面積2萬畝,年總產突破30萬噸,產值突破11億元。商品蔬菜自給率達到60%,基本實現蔬菜季節供應均衡、產銷銜接順暢、供求總體穩定的發展目標。
二、重點任務
(一)優化生產布局。一是實現規模種植。按照“強基地、提產能、保供給”原則。布局建成五個設施蔬菜基地。鋪鎮在獅子村周邊6個村新建蔬菜大棚2600畝,龍江辦事處在梧鳳村周邊5個村新建蔬菜大棚1000畝,七里辦事處在鎮江村周邊3個村新建蔬菜大棚800畝,宗營鎮在下街村周邊3個村新建蔬菜大棚600畝,武鄉鎮在同心村周邊3個村新建蔬菜大棚800畝;三個特色蔬菜示范片,以漢中巢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覆蓋小店、龍臺、黃營的龍江辦事處千畝茭白種植示范基地,以徐望鎮千畝蓮藕種植示范基地和以宗營鎮二十里鋪為龍頭的千畝羊肚菌種植示范基地。食用菌產業集群,以康田生物公司為鏈主,帶動全區食用菌產業集群,食用菌規模達500萬袋。二是抓好品種布局。在褒河水庫南干渠渠系內建立1萬畝以蓮藕、茭白為主的稻、菜輪作區,形成特色水生蔬菜基地。在淺山丘陵建立35個秋冬季節性蔬菜基地,形成漢中大蔥、白菜、蒜苗、豌豆、菜花、甘藍、秋西紅柿主產區。2萬畝設施蔬菜大棚內栽培品種以大棚辣椒、西紅柿、黃瓜、茄子、西葫蘆等蔬菜為主。三是配套育苗布局。按照500畝建一個育苗站,2000畝建一個大型育苗中心的標準,在重點蔬菜專業村建15個標準化蔬菜育苗站,在萬畝蔬菜專業鎮鋪鎮建一個大型專業化育苗中心,到2024年累計建成3個蔬菜育苗中心。〔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發改局、區鄉村振興局、相關鎮(街道)〕
(二)努力提升蔬菜品質。一是培育有競爭力的優勢產品。堅持“優勢產業優先發展,優勢品種率先突破”的原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依托全域特色發展蔬菜產業,重點發展蓮藕、山藥、生姜、萵筍、菜花、芋頭、蒜苔、胡蘿卜、西紅柿、黃瓜、辣椒等有競爭力的蔬菜作物,形成外銷骨干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二是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積極發展特色設施蔬菜產品,爭取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強化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全面提高設施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商品檔次,產品檢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產品均勻一致、形態美觀、新鮮潔凈。三是大力推行設施標準化。積極推進現代設施環境調控技術應用,提高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設施蔬菜設施化水平提高50%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20%以上,水資源利用率提高30%以上,農業廢棄物得到有效處理和利用。四是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強化先進技術推廣與應用服務,推廣集約化育苗、設施栽培、連作障礙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控及生物防治等關鍵技術,加快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推廣、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切實提高蔬菜產出質量。〔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市場監管局、區鄉村振興局、相關鎮(街道)〕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灌排設施配套、農田平整肥沃、田間道路暢通、農田林網健全、生產方式先進、產出效益較高”要求,以改棚、改土、改水、提質增效“三改一提”為主攻方向,加快老舊蔬菜基地更新改造,到2024年改造面積達到6000畝。積極籌措資金,對規模化生產基地的田間主干道和支道進行路面硬化、完善生產設施用電,配套農資農機庫房、田間地頭儲糞池等設施,改造升級灌溉水源、灌排泵站、輸水管道溝渠及電力通訊設施,全面提升蔬菜保供基地生產基礎設施、優化生產條件。〔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發改局、區鄉村振興局、相關鎮(街道)〕
(四)加強產銷銜接。一是建立蔬菜產業聯盟。吸收轄區內蔬菜專業批發市場、大型商超、新型經營主體、專業村、技術單位負責人組成產業聯盟,負責研究解決蔬菜全產業鏈的相關問題,做到布局合理,產銷順暢、服務到位,確保產業做大做強,農民增收致富。以獅子蔬菜生態園、巢林公司、中園公司等現代化蔬菜園區為依托,推進蔬菜訂單生產、直采直供、連鎖配送,推進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著力構建多層次、全覆蓋的蔬菜銷售供應體系。加大用品牌占領市場的力度,鼓勵蔬菜銷售組織在外地建立漢中蔬菜銷售網點,使我區蔬菜產業盡快走向產業化。二是建立蔬菜便民店。在現有蔬菜銷售市場的基礎上,新改建、新建11個農貿市場,1個大型批發市場,基本實現農貿市場輻射500—1000米全覆蓋,選擇有條件的合作社新建大型蔬菜儲藏冷庫,同時在生產基地培育蔬菜專業合作組織,加強各個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聯系,通過合作社組織當地農產品銷售,在現有便民果蔬店基礎上,繼續推進便民果蔬店建設,至2024年末總數達到100個,累計配套建設5座集分揀、檢測、儲藏的蔬菜配送中心,與農戶簽定種植收購協議,直接進入便民果蔬店進行銷售,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蔬菜價格,做到直供直銷。大力抓好流通體系建設,以過街樓蔬菜批發市場、青龍觀水果批發市場為主,保證中心城區果蔬供應。三是建設信息服務平臺。因地制宜建立蔬菜供需大數據信息平臺,建立完善的蔬菜生產監測、市場價格監測、外調外配聯絡機制,促進信息融合、互通共享、減少流通環節,促進地產蔬菜供需精準銜接、有序高效流通。及時對產銷形勢預警,統籌做好在田收獲和市場余缺調劑。加強設施蔬菜種植信息、品種信息、產品價格信息等產銷信息和生產設施、良種、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生育障礙調控、災害性天氣預防等生產技術信息的采集、分析與發布,為設施蔬菜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農業農村局、區住建局、區發改局、區鄉村振興局、相關鎮(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上成立蔬菜穩產保供領導小組,區長任組長,常務副區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區農業農村局、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住建局、區商務局、區市場監管局、區鄉村振興局、區經合中心、涉農鎮辦行政負責人為成員,辦公室設在區農業農村局,統籌推進蔬菜穩產保供各項工作,各鎮(街道)要壓實屬地責任,分解落實以蔬菜保供基地為主的各項工作,在設施蔬菜重點鎮村,建立產業管理機構,按照產業化、市場化的要求,對現有設施蔬菜產前、產中、產后相關管理機構進行優化整合,強化統籌協調和宏觀調控職能,建立一體化的管理體制。
(二)加大財政投入。用足用活國家和省市關于設施農業用地、水利設施建設、鄉村產業振興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項目資金向蔬菜產業優勢區、集中區傾斜。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和農戶投入為主體的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各部門積極爭取省市蔬菜產業項目資金,優先安排使用各級銜接資金用于設施蔬菜基地,區財政統籌安排蔬菜基地建設補助資金,項目主管部門合理使用資金,建設設施大棚和蔬菜基地產業路、排灌設施、生產用電等基礎設施配套,落實金融、信貸、露地蔬菜保險、新建設施蔬菜大棚及新增農機具補貼支持糧食蔬菜生產的“三方案一辦法”,支持重點區域規模化設施蔬菜基地建設,全面改善大棚設施、交通運輸、排灌、電力、網絡等條件。加大育苗設施、生產設施、冷鏈設施、培訓設施、技術推廣、質量監管、市場流通設施、產銷對接力度,加快區域蔬菜保供基地建設。
(三)加強政策引導。堅持以升級換代提升發展質量為主,擴大外延推進發展規模為輔,全面推進蔬菜保供基地建設。落實扶持龍頭企業各項政策措施,把中、省、市、區有關扶持龍頭企業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鼓勵有能力的龍頭企業進入蔬菜生產、加工、流通領域,推動蔬菜產業的發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流轉承包地用于設施蔬菜基地建設,促進土地規模發展。
(四)加強技術指導。廣泛應用具有現代科技水平的設施蔬菜生產新裝備、新材料、新品種、新肥藥、新種苗和新模式,著力提高設施裝備水平、機械化作業水平和生產管理水平,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提升設施蔬菜的科技含量及單產水平,降低用工成本,增強設施蔬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要加大新品種的更新換代步伐,每年推廣3-5個新品種,適應現代化蔬菜產業化發展要求;圍繞無公害蔬菜生產的“藥、肥、水”三大技術,改進防病蟲技術,改進肥料施用技術,改進灌溉技術,使蔬菜生產技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組織蔬菜技術人員分片包干,常態化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結合省上實施的農民科技培訓項目,深入到蔬菜基地村組織培訓,推廣科技術,現場示范,培養一大批蔬菜技術骨干,積極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和推廣,并積極爭取項目,推動蔬菜基地建設。
(五)強化監督檢查。區上將把設施蔬菜重點區域發展列入對各鎮(街道)年度目標考核內容,鎮(街道)要把蔬菜產業發展列入重要工作中去,制定規劃、明確任務、夯實責任,采取措施進行引導和推動,各鎮(街道)要對村上實行嚴格考核,嚴格獎懲,確保年度發展任務圓滿完成。
基地蔬菜配送方案2
為降低蔬菜流通成本,切實保障烏魯木齊蔬菜供應,豐富市民“菜籃子”,有效解決疆內外特別是烏魯木齊市周邊地區蔬菜生產基地農民銷售難等問題,確保天山區和沙依巴克區蔬菜直銷點批發配送中心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及原則
充分發揮兩個配送中心密切產供銷一體化的功能,不斷完善配送中心的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本著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及“就近、方便”的原則,有效建立兩個配送中心與烏魯木齊市周邊地區乃至疆內外其他蔬菜生產基地的直銷供應長效機制,暢通蔬菜銷售渠道,切實保障烏魯木齊蔬菜供應、價格基本穩定,解決疆內外特別是烏魯木齊市周邊地區蔬菜生產基地農民銷售難等問題。
二、具體措施
(一)天山區和沙依巴克區:兩個配送中心的主體功能是蔬菜配送,而不是市場,天山區和沙依巴克區委托具有完善的配送體系、經濟實力強及專業化管理程度高的企業或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作為蔬菜配送中心的管理和經營主體。兩區要分別成立由區領導擔任組長,商務、農牧等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配送中心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加強兩個配送中心的日常管理與經營;建立健全配送中心管理制度,依法規范其經營發展;不斷完善配送中心的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確保其正常經營并提供良好服務;采取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形成配送中心“上連蔬菜基地、下連各直銷點”的運作機制。積極發揮直銷點配送企業的作用,引導和組織與配送企業簽訂購銷合同的基地蔬菜進入配送中心進行分揀、加工和配送。兩個區要加大調研力度,依據社區居民消費習慣和消費水平,準確掌握轄區內市場所需蔬菜的品種、數量和價格等市場信息,直接從配送中心進行采購,不足品種和數量通過其他市場調劑和補缺,確保蔬菜保質、保量、及時供應配送到各直銷點,實現以銷定產、以需定供;通過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和減免相關費用,發揮配送中心的蔬菜價格等優勢,積極引導和動員轄區內以及全市各企事業單位、團體、院校食堂及超市、農貿市場和餐飲企業等在配送中心批發配送蔬菜。為兩個配送中心分別增加公益性崗位人員充實配送力量,指導配送企業完善冷藏冷鏈設施,直接將配送中心分揀、加工后的蔬菜配送到直銷點,確保蔬菜供應數量充足、品種豐富、上市均衡。兩個區要充實檢測力量,加強配送中心的日常檢測工作,確保蔬菜質量安全。
(二)市商務局:加強政策協調行業指導,確保配送中心健康有序發展。負責對外協調、溝通和服務,牽頭組織農牧、發改等相關職能部門加強與蔬菜生產基地所在地各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建立、完善和鞏固兩個配送中心與疆內外蔬菜生產基地的蔬菜購銷關系。充分發揮烏魯木齊蔬菜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與蔬菜生產基地農業專業合作社及農民經紀人的溝通聯系,準確掌握疆內外特別是烏魯木齊市及周邊蔬菜生產供應情況,與蔬菜生產基地、菜農簽訂遠期購銷合同。引導和組織市場經銷大戶以及疆內外特別是烏魯木齊市周邊地區蔬菜生產基地的農業合作社和大中型農產品流通企業組織當地蔬菜配送到兩個配送中心。發揮供銷社的作用,采取“農超對接”等方式積極組織和調運菜源。豐富蔬菜品種,如果兩個配送中心的蔬菜品種不能滿足市場供應時,可通過烏魯木齊市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或其他渠道進行調劑。負責配送中心運行中的政策協調落實工作,搭建供求信息平臺,及時掌握蔬菜生產基地的種植信息和消費市場的需求動態,并及時向社會發布,實現產銷信息資源共享。指導、引導和協調兩個配送中心及各直銷點建立價格信息平臺,建立和完善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和蔬菜儲備體系,協調為蔬菜配送企業開辟“綠色通道”。
(三)市發改委:負責加強對兩個配送中心價格的日常監督和管理。實行明碼標價,建立健全價格監管機制。吐魯番和昌吉地區的蔬菜平均價格必須低于當日北園春一級批發市場同類品種、同等質量蔬菜批發價格。
(四)市農牧局:加大兩個配送中心農產品檢測力度,負責在蔬菜直銷點設立農產品檢測點,加強蔬菜質量檢測,實現批批檢測、到點檢測,不斷完善蔬菜質量檢測體系和追溯體系建設,確保蔬菜質量安全,使全市各族群眾吃上“放心菜”。
(五)市國稅局、地稅局: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兩個配送中心的支持力度。
(六)烏魯木齊市水業(集團)公司:對兩個配送中心的用水性質按居民生活用水價格標準執行。
(七)烏魯木齊電業局:對兩個配送中心的用電價格執行非工業、普通工業價格。今后兩個配送中心建設冷鏈物流中的冷庫用電實行與非工業、普通工業用電同價。
(八)新疆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對兩個配送中心用天然氣價格執行工業用氣價格。
(九)各有關熱力公司:對兩個配送中心的用熱價格實行與居民用熱同價。(十)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為進入配送中心的車輛和配送企業辦理“綠色通行證”。
其他職能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加大對兩個配送中心的支持力度。
三、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溝通協調服務機制
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牽頭,召集市商務、發改、農牧等職能部門及烏魯木齊市周邊地區的商務、發改、農牧等職能部門,在兩個配送中心運轉初期,定期召開協調會議,認真研究、協調解決蔬菜直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基地蔬菜配送方案3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有關部署要求,進一步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切實增強蔬菜產品的生產、調控、穩價能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蔬菜產品需求,加快千億元級綠色蔬菜產業發展,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展“菜籃子”工程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強化新型主體、技術裝備、資金投入等要素支撐,實行適度規模經營,推進全產業鏈發展,提升應急調控能力,進一步夯實城市蔬菜生產保供基礎,增加綠色優質蔬菜產品有效供給,暢通蔬菜產業鏈、供應鏈,全面提升蔬菜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使之成為“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的“頂梁柱”、綠色蔬菜產業發展的“領跑者”、現代農業產業富民的“樣板間”,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科學合理布局。立足各地資源稟賦,科學規劃布局,兼顧市區互補,統籌推進。
——堅持政府引導發展。充分運用各級優惠政策扶持、政府服務、金融支撐等手段,鼓勵引入社會資本,充分發揮市場調配優勢,推進蔬菜基地建設。
——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強化科技支撐,推進自動化技術、大數據技術運用,注重提升蔬菜基地設施化、標準化建設以及專業人才團隊建設,提高蔬菜保供基地科技和管理水平。
——堅持產業融合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蔬菜產業轉型升級,明晰市場供求關系,適時引入科普、研學、采摘、觀光、培訓等元素。
——堅持精品發展道路。加快蔬菜產品“兩品一標”建設,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塑造品牌,向品牌化、高端化、外延型基地發展。
三、總體目標
立足現代都市農業和高效精品農業,建設高端品質蔬菜生產基地,筑牢蔬菜穩產保供底線,平常時期豐富花色、調劑余缺,應急時期保障供應、穩定市場,保證本地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度達98%以上,蔬菜自給率達30%以上,其中葉菜自給率達70%以上。
按照產地環境良好、種植面積穩定、生產過程標準、產品綠色優質、產銷對接順暢的要求,用5年左右時間,建設3萬畝以上“菜籃子”工程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全市綠色蔬菜產品生產能力、市場流通能力、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應急調控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基地內蔬菜集約化育苗覆蓋率達50%以上,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60%以上,設施蔬菜占比達70%以上,蔬菜總產和淡季(6-8月、12月-次年2月)上市量均增長10%以上,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品質明顯提升。
四、工作措施
(一)科學合理布局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圍繞筑牢城市蔬菜自給安全線目標,結合蔬菜生產及調劑調出能力實際,合理確立本地區“菜籃子”工程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設任務,優先選擇有一定基礎、規模、優勢、發展穩定的“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省級蔬菜標準園等現有基地進行優化提升,穩健推進新基地建設,并盡可能向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蔬菜產業優勢板塊集中避免零散布局。基地規劃選址要充分考慮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水源地保護區等政策規定,對接國土空間規劃、鄉村振興規劃、“兩區”劃定成果等,主要利用一般農田、冬閑田、丘陵山地等土地種植蔬菜,促進糧食與蔬菜生產協調發展。積極引導土地經營權連片流轉,提升蔬菜適度規模經營水平,重點打造相對集中連片百畝以上的適度規模生產基地。建立基地名錄清單,統一編號、建檔立卡,鼓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基地落地上圖,加強動態監測管理,防止基地“非菜化”情況發生。
(二)高標準提升蔬菜穩產保供能力。突出加強菜園基礎設施建設,優先解決灌溉排水、田間道路、電網配套等基本生產條件,加快建設宜機化菜田,積極發展膜下滴灌、微噴、水肥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逐步完善菜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系統,建成高產穩產、抗災能力強的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堅持優先服務本地市場原則,引導種植適銷品種,大力推廣綠葉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周年茬口高效種植模式,加快突破越夏、越冬生產瓶頸制約,從數量、質量、結構上滿足消費者需求,促進“菜籃子”供應均衡穩定。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項目,推進土壤改良與地力培肥,強化連作障礙防治。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有效防范化解農業氣象災害,降低蔬菜生產損失率。
(三)深入實施蔬菜綠色生產推進行動。加強蔬菜全程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抓好地方特色蔬菜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推進綠色蔬菜全產業鏈標準集成應用。支持宜機化、標準化、智能化生產設施更新換代,積極擴大蔬菜復種,實現多茬口種植保供。示范推廣高效專用農機裝備與技術,建設特色農業機械化標準示范園,促進蔬菜生產農機農藝融合。支持開展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綠色防控示范區等創建,示范推廣尾菜、菌渣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地膜減量替代技術以及稻菜、濕(旱)、菌菜等輪作模式,進一步推動化肥和化學農藥減量增效,率先實現廢舊農膜、色板和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置全覆蓋,打造清潔菜園環境。深入推進“集中采購、統一配供、限量使用”的化肥農藥配送體系,建立化肥農藥購買實名制和使用定額制,嚴格落實化肥農藥推薦使用劑量和農藥安全間隔期,嚴厲打擊違規使用化肥農藥行為,保障蔬菜產品質量安全。鼓勵經營主體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試行蔬菜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推動基地和產品信息與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對接,建立覆蓋蔬菜生產流通環節的全程質量追溯體系。
(四)加快推動蔬菜產業強鏈補鏈。依托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建設一批工廠化蔬菜種苗中心,加快應用集約化育苗技術,推進蔬菜育苗專業化、商品化、產業化。著力培育蔬菜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健全完善涵蓋種苗繁育、農資配送、統防統治、機械耕種、貯藏保鮮、市場營銷等內容的全過程、托管式、專業化服務。加大蔬菜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力度,推廣預冷保鮮、分等分級、小包裝、凈菜上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蔬菜精深加工。積極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支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鼓勵創建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上海外延蔬菜基地等,促進優質優價。充分利用長三角龐大市場拓寬蔬菜銷售渠道,加強基地與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生鮮電商平臺對接,鼓勵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直供直銷、入戶配送等新業態。支持打造市民觀光休閑、中小學生勞動實踐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五)健全完善基地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參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模式,創新綠色蔬菜保供基地運營和管理機制,實現基地管理與服務實體化。分類引導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規模化經營主體遞進式、層次化和差異化發展,積極推廣“企業+基地+農戶”等產業化模式,創新農民合理分享利益方式,聯結帶動小農戶發展綠色蔬菜生產。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將綠色蔬菜保供基地納入各地蔬菜應急保供基地名錄,優先進入學校、醫院、機關、大型企業等集中伙食單位供應鏈系統,建立以基地存園菜合同儲備為主的蔬菜儲備制度,實行合同式、訂單式生產。加快與蘇中、蘇北蔬菜主產區建立貨源供應保障協作關系,制定完善蔬菜市場供應應急預案,必要時組織貨源,投放市場,保障供應。積極開展蔬菜生產數字化賦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蔬菜苗情、土情、墑情、災情和產銷信息監測預警,提高調控管理的及時性和精準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設“菜籃子”工程綠色蔬菜保供基地是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務實舉措,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惠民生上的具體體現。各地要切實履行屬地責任,破除把蔬菜生產甩給主產區、流通甩給大市場的思維模式,建足管好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共同保障“菜籃子”安全。各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要在黨委、政府領導下,發揮骨干帶頭作用,組織落實好基地規劃建設、監督管理與服務保障各項任務,夯實綠色優質蔬菜產品有效供給基礎。要健全完善“菜籃子”工程議事協調機制,加強部門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要認真組織調研,組織編制各地“菜籃子”工程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設規劃和具體實施計劃。
(二)落實政策保障。加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制定出臺支持綠色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等關鍵環節建設的配套政策,用足用好財政支農投入、地方政府債券、土地出讓收益等各類資金,加大對蔬菜穩產保供主體獎補力度。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引導和規范社會資本投入,推進一批綠色蔬菜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蔬菜穩產保供機制。積極推廣蔬菜價格指數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提高蔬菜生產風險保障水平。對蔬菜生產和初加工所必須的生產用地、附屬設施用地按照規定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政策。鼓勵盤活利用閑置集體建設用地和閑置用房發展新產業、新業態。
(三)持續跟蹤評估。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采取定期統計、情況調查、實地考察、隨機督查等方式加強跟蹤管理,對基地建設進展情況進行定期通報。按照省里要求,市里將建立綠色蔬菜保供基地編號備案制度,動態發布“菜籃子”蔬菜保供生產情況。采取政府和第三方相結合的手段開展綠色蔬菜保供基地星級評價管理,對生產標準化水平、產業鏈發育水平、菜園生態環境水平、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生產主體和消費者滿意度等方面進行監測,綜合評定星級,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形成牽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導向,持續保持基地綠色優質產品生產供應能力。基地星級評價實行分級評價、動態管理,三星級基地由縣級負責組織評價,四星級基地由市級負責組織評價,五星級基地由省級負責組織評價。
(四)積極宣傳引導。各地要加大基地蔬菜產品宣傳推介力度,主動對接全國知名蔬菜銷售商、大型批發市場、連鎖商超、蔬菜營銷龍頭企業、電商平臺等,簽訂產銷合作、基地共建、生產訂單等協議,加快綠色蔬菜產品在一線城市布局,提高蔬菜品牌影響力。注重挖掘本地綠色優質蔬菜生產供應的成功做法,及時總結經驗,樹立示范典型,組織新聞媒體跟蹤報道,營造良好氛圍,輻射帶動周邊及全省推廣應用。
基地蔬菜配送方案4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打造農業“百億產業、十億企業”龍頭引領工程要求,加快培育蔬菜(含食用菌)百億產業,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根據《撫州市蔬菜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底,全區新增設施蔬菜面積2.9萬畝,達到3.6萬畝以上;充分利用冬閑田,種植露地蔬菜5.2萬畝;全區蔬菜產量達到40萬噸(全區蔬菜總產量,含露地蔬菜,下同),產值超12億元。食用菌產量達到4.88萬噸,綜合產值達6.5億元。蔬菜(含食用菌)總產值達到18.5億元。
(二)年度目標
1、2022年全區新增設施蔬菜面積9000畝,新型設施蔬菜農戶達2000戶;蔬菜總產量32萬噸,產值達到9.6億元以上。食用菌產量達到1萬噸,綜合產值達到1.3億元以上。
2、2023年全區新增設施蔬菜面積8000畝,新型設施蔬菜農戶達2800戶;蔬菜總產量35.2萬噸,產值達到10.56億元以上。食用菌產量達到2.2萬噸,綜合產值達到2.9億元以上。
3、2024年全區新增設施蔬菜面積6000畝,新型設施蔬菜農戶達3400戶;蔬菜總產量37.6萬噸,產值達到11.28億元以上。食用菌產量達到3.8萬噸,綜合產值達到5.1億元以上。
4、2025年全區新增設施蔬菜面積6000畝,新型設施蔬菜農戶達4000戶;蔬菜總產量40萬噸,產值達到12億元以上。食用菌產量達到4.88萬噸,綜合產值達到6.5億元以上。
二、重點工作
(一)優化布局。按照“科學定位、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規模發展”的原則,在國家政策范圍內合理規劃蔬菜用地,明確重點發展區域和品種布局,重點在昌撫合作示范區、羅湖鎮、高坪鎮、羅針鎮、溫泉鎮、云山鎮、騰橋鎮等地發展規模化設施蔬菜,建成保障市中心城區蔬菜供應和外銷優勢區,其他鄉鎮兼顧發展一定規模的設施蔬菜、露地蔬菜、優質食用菌、地方特色蔬菜。加大稻菜輪作,充分利用冬閑田擴種秋冬蔬菜、早春蔬菜。各鄉鎮要依據蔬菜發展任務,制定本鄉鎮發展方案,因地制宜開展適宜蔬菜種植地塊調查,選擇交通便利、集中連片、土地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塊,避開永久基本農田和易澇地塊,優先選擇土地開發、恢復耕地、草地、園地四種地類發展大棚蔬菜,推動大棚上山入園。每個鄉鎮選擇1-3個蔬菜主導品種加快產業規模化發展,大力發展大宗蔬菜中的高價值品種,做到高產、高質、高效,培育壯大一批設施蔬菜專業村(組)。(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臨川自然資源分局、區林業局、區水利局、區交通運輸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建棚模式。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農民參與”原則,創新建設模式。一是市區國有平臺統一建設大棚,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棚型、統一建設標準,統一驗收標準,嚴把質量,控制成本(按當前市場價每平米80元左右),搭建具備冬保暖、夏遮陽、水肥一體、溫濕可控功能的經濟適用大棚(豎頂通風雙層連棟大棚),建成后返租給種植主體,種植主體分年度支付租金;二是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調動經營主體積極性,自籌資金建設經濟適用大棚。鼓勵建設具備冬保暖、夏遮陽、水肥一體、溫濕可控功能的豎頂通風雙層連棟大棚,對規模連片鋼架大棚給予獎補。規模設施蔬菜基地的水、電、道路、通訊等配套基礎設施由區政府統籌相關資金建設。同時,積極引進社會資金建設育苗、分揀中心等配套產業。(責任單位: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農業農村局、臨川自然資源分局、區鄉村振興局、區財政局、區城投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培育主體。把引進和扶持發展龍頭企業作為推動蔬菜產業化的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資金和技術,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配套服務企業,加速蔬菜產、加、銷一體化進程。通過加快各類保鮮、冷藏、冷凍、預冷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逐步推進蔬菜分級分揀及包裝、預冷處理。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引進客商服務于品牌建設、市場流通及銷售環節,暢通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國內高端市場。規范蔬菜加工業,用信息、生物等高新技術提升加工工藝水平,降低蔬菜損耗率,增加產業附加值。突出農資、肥料、農膜、鋼材等相關配套產業招商引資,推動蔬菜全產業鏈發展。要引進設施蔬菜基地建設、種苗供應、農技服務、蔬菜營銷等專業化服務企業,建立蔬菜銷售配送平臺,暢通生資、蔬菜流通渠道,建立互利合作產銷關系。積極開展在外臨川籍種菜農戶和蔬菜經銷商調查摸底,通過“外引內聯”招才納賢,千方百計引導浙江、福建、江蘇、安徽、廣東等地臨川籍職業菜農返鄉創業,以傳幫帶方式,提高本地菜農種菜水平。同時建立新型職業菜農培訓機制,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職業菜農”培養模式,培育一批能吃苦、會種菜的本土職業菜農。(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農業農村局、區鄉村振興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供銷社、區城投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四)品牌創建。堅持品牌興菜、綠色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制定蔬菜生產技術規程,開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認證,瞄準上海、廈門、粵港澳大灣區等高端市場,發展知名度高、附加值高蔬菜產品,培育一批知名產品,打造臨川蔬菜品牌。強化蔬菜生產全過程監管,建立質量追溯體系,擴大可追溯產品覆蓋范圍。以創建“贛撫農品”區域品牌為載體,立體式開展廣告、新聞宣傳,組織參加和舉辦蔬菜專題展示展銷會,全面唱響臨川蔬菜品牌。(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委宣傳部、區商務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城投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五)市場開拓。區、鄉兩級積極搭建蔬菜銷售平臺,發揮經紀人及銷售大戶外銷紐帶作用,支持在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設立直銷窗口。開通電商平臺、手機APP銷售平臺,采取“線上銷售”“定點配送”“訂單銷售”等現代化營銷模式,拓寬市場營銷渠道。(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供銷社、區農業農村局、區鄉村振興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六)金融支持。加強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合作,爭取金融支持,2022年力爭實現融資5億元投入大棚建設。發揮“財政惠農信貸通”“科貸通”等金融產品融資作用,創新蔬菜產業金融產品,撬動金融資金、帶動社會資金,共同支持蔬菜產業發展。積極引入保險機制,全面開展設施蔬菜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綜合保險,切實提高菜農抵御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責任單位:區金融工作服務中心、區財政局、區農業農村局、區科學技術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七)政策扶持。整合蔬菜項目資金、財政獎補資金、產業幫扶資金、村級集體資金,加大財政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力度。區財政采取貸款貼息、財政獎補等方式,支持蔬菜大棚設施建設,支持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等關鍵環節建設,每年表彰獎勵一批優秀的經營主體、農業服務組織、種植大戶、銷售大戶,并對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成效突出的鄉(鎮)進行及時獎勵。(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財政局、區城投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八)科技服務。加強與江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整合本地科研資源與人才,推進研究重心向蔬菜產業轉移,實現蔬菜產業標準化、品質化、品牌化發展。重視蔬菜種苗培育,規劃建設羅針鎮品種育苗中心,打造蔬菜科研與示范基地,保障優良種苗供應。開展大棚設施、田間栽培、貯藏保鮮和精深加工技術研究,推廣省工節本、綠色發展的實用技術,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加快蔬菜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采取“線上線下”“以師帶徒”“田間課堂”等方式,大規模開展蔬菜實用技術培訓,構建區、鄉、村三級技術服務網絡。開展鄉鎮蔬菜技術人員、基地技術員定向培養,培育一批懂技術、會經營、能示范的產業能人和種植大戶。建立技術員聯系基地制度,采取本地培養一批、外地引進一批技術人員,開展常態化蹲點服務,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應用,確保每200畝配備一名農技人員。(責任單位:區科學技術局、區委組織部、區農業農村局、區科學技術協會、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區直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和各鄉鎮鄉(鎮)長為成員的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層層壓實責任。各鄉鎮結合實際,科學制定年度實施方案,認真做好宣傳發動,趁早落實基地選址,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切實推動蔬菜產業快速發展。
(二)壓實工作責任。區級負責建設任務分配、基礎設施配套、支持政策落地、監督指導和考核考評等工作;鄉(鎮)負責宣傳發動、任務落實、地塊選址、企業招商及跟蹤服務,完善生產組織管理,培育職業菜農等工作,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每人必須率先完成50畝以上鋼架大棚蔬菜示范點建設,引導和鼓勵鄉村干部帶頭種植蔬菜;村委會負責土地流轉、生產用工、合作社組建、基地日常監管、服務保障、村集體經濟關聯發展等工作。
(三)搶抓時間節點。各鄉鎮要緊盯目標任務,制定時間表,掛圖作戰。1月底前完成大棚蔬菜基地選址,并與自然資源部門溝通對接;2月底前完成土地流轉、落實種植主體;3-5月集中開展大棚建設,建成后及時種植蔬菜,避免出現空棚,發揮大棚最大效益。
(四)強化部門配合。建立完善“蔬菜基地建到哪里,配套設施就跟到哪里”機制,由區水利局、區交通運輸局、臨川供電公司等部門和單位依據相關政策開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臨川自然資源分局負責調配設施農用地,區財政局負責統籌設施蔬菜發展資金,區水利局負責排灌設施建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嚴抓大棚質量,區商務局負責組織產品銷售,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管委會抓好全區各級農業示范園區的設施蔬菜基地樣板等。通信部門協調桿線遷移,氣象、應急等部門建立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機制,對災害天氣及時分析預警。保險公司完善災后救助機制,全面開展設施蔬菜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綜合保險,解決企業和菜農的后顧之憂。建立和完善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定期分析會商產銷形勢,切實解決蔬菜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五)嚴格督查考核。把蔬菜產業發展納入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考核內容,作為檢驗干部作風、工作業績的重要考核依據。重視考核結果運用,與單位和個人評先評優、職稱晉級、干部使用結合起來,優先重用工作成績突出人員,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采取月調度、季通報、年考核的辦法,定期調度鄉鎮工作進展,對措施得力、進展較快的鄉鎮通報表揚,在政策、資金上給予重點傾斜;對工作不力、進展遲緩的鄉鎮進行通報約談;對于不作為,虛報瞞報、弄虛作假的干部進行嚴肅處理,確保全區蔬菜產業發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基地蔬菜配送方案5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三大戰略”“六大主攻方向”的部署,推動蔬菜產業揚優成勢,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我省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贛府廳發〔2020〕11號)要求,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發展目標
按照市場主導、農民主體的發展理念,遵循產業和市場規律,激活農民內生動力,推動蔬菜產業實現更高水平的良性發展。堅持補短板、強弱項,鞏固發展原有基地,全面提升生產經營質量和效益;堅持創新融資、有序發展,新(擴)建規模設施蔬菜基地8萬畝、規模露地蔬菜基地4萬畝;堅持聯農戶、帶鄉村,通過引導農戶自主發展產業、參與務工就業等方式,助力鄉村產業興旺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聯結帶動的農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二、重點工作
(一)鞏固提升現有基地。全面摸排現有蔬菜基地運營情況,建立管理臺賬,區分不同類型,加快推進低質低效基地的改造提升。對長期運營不善的基地,重新落實經營主體;對易受自然災害影響、缺少水源等選址不當的基地,引導經營主體拆除異地重建;對設施條件不完善的基地,加快完善排灌、道路溝渠等設施;對老舊破損的大棚及時進行清理修復。鼓勵有條件的單膜連體大棚加裝二膜,增強保溫功能,發揮設施效益。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基地環境整治和管護。落實生產種植計劃制度,合理安排品種、茬口和農事,推進精耕細作。對企業經營規模較大且管理不善的基地,加快推進返租倒包,確保每個大棚有人種、種得好。
(二)創新融資持續擴面。大力創新投融資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工商資本、金融資本投資發展蔬菜產業。鼓勵國有企業采取獨資、資本合資或直接與菜農合作等方式建設大棚設施;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投資建設大棚設施。建成后,鼓勵委托當地村集體經濟組織管護,周邊農戶承包經營。鼓勵職業菜農抱團組建產業聯合體,自主投資經營大棚。堅持科學選址、標準建園,推廣頂部豎式通風雙膜連棟鋼架大棚。繼續打造6個重點縣(市),加快發展茄果類、瓜果類等外向型設施基地,兼顧發展應季露地菜,逐步形成錯位協同、特色突出的優勢產業帶。健全配套鏈、延伸產業鏈,引導各類資本發展種苗繁育、蔬菜加工、農資、大棚鋼材以及配件生產等產業。
(三)推進產業聯農帶村。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職業菜農”生產組織模式,細化產業分工,提高生產效率。宣傳產業政策和致富典型,通過現身說法、現場觀摩,激勵內生動力,引導更多農民參與發展蔬菜產業。落實引進培育職業菜農的若干政策措施,招引一批家庭型職業菜農,構建傳幫帶機制,加快培育壯大本土菜農隊伍。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大棚設施管護獲取收益,開展土地流轉、大棚搭建、農資銷售、農機租賃等社會化服務,結合鄉村旅游拓展科普和農事體驗功能,探索建立村級田頭市場和勞動力市場,讓村集體經濟組織從中實現多業態增值增收。
(四)加快技術轉化落地。瞄準目標市場,重點安排越冬長茬、早春和越夏臺風季茬口,發展辣椒、茄子等茄果類和反季節高端葉類菜。用好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贛州)分中心平臺,加快建設江西省設施蔬菜技術創新中心,開展育種、標準制定等科研攻關。提升“兩中心一基地”、贛南科學院蔬菜團隊,完善和運營縣級蔬菜高效種植示范基地,加快推動技術本土化。繼續推進政府購買服務,聘請一批技術員充實到鄉村和基地,建立技術員聯系基地制度,常態化開展蹲點指導服務。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大規模開展技術培訓,普及實用栽培技術和大棚管理方式,提高蔬菜種植管理水平。
(五)打通市場銷售渠道。強化蔬菜生產過程監管,增強品質品牌意識。引導基地開展品牌創建和綠色、有機認證,提高產品商品率和附加值。加快補齊冷鏈物流短板,提高分級、包裝、預冷等商品化處理能力。用好富硒土地資源,在圈定的富硒區布局發展一批富硒蔬菜基地。立體式開展廣告、新聞宣傳,組織參加和舉辦蔬菜專題展示展銷會,唱響“贛南蔬菜”“富硒蔬菜”品牌。全面對標大灣區,建成并運營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贛州配送分中心,申報大灣區“菜籃子”基地20家以上。積極培育流通型企業、合作社、經理人等蔬菜營銷主體,鼓勵在廣州江南、深圳海吉星等市場設立銷售檔口,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三、組織保障
(一)加大工作力度。把蔬菜作為鄉村振興的主抓產業,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靠前指揮、認真謀劃,一抓到底、務求實效。要對照要求,細化任務分工,強化工作調度,切實解決蔬菜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農業農村、商務、金融、自然資源、水利、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推進。
(二)加強政策扶持。市財政預算安排蔬菜產業發展資金,獎補標準按2020年政策執行。具體驗收標準、方法和程序,由市農業農村局商市財政局另行制定。優化扶持項目設置,對產業模式創新、技術攻關、市場對接等方面加大正向激勵。繼續支持蔬菜生產經營體系建設和職業菜農的引進培育。各縣(市、區)要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撬動更多資本投入發展蔬菜產業,破解產業發展資金難題。
(三)優化發展環境。將蔬菜產業發展納入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考核內容,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不定期對各地工作開展和基地運營情況進行督促指導。樹立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理念,堅決杜絕被動式、應付式、簡單招商式的發展,確保蔬菜產業發展各項工作抓緊抓實。
基地蔬菜配送方案6
為切實提升蔬菜應急保供能力,進一步壓實“菜籃子”工作機制,加強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地產地銷、直采直供、連鎖配送步伐,促進產運銷一體化建設,有效緩解菜農“賣菜難”,居民“買菜貴”問題,保障和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產品供給,充分發揮蔬菜產業保供給、穩市場、促增收作用,現就加強蔬菜保供基地建設,提高“菜籃子”保障水平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
去年以來,受自然災害與疫情、市場、能源等因素疊加影響,蔬菜價格一度上漲、持續高位運行,暴露出我縣商品蔬菜產量不大、設施化水平不高、季節供應不均衡、蔬菜自給率低等問題。各鎮(街道)、各有關成員部門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對于落實“菜籃子”工作機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回應市民關切,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重大意義,把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列入“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作為產業振興的重要任務,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主動擔當作為,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確保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取得成效。
二、明確目標任務
從2022年起,全縣加大新建蔬菜保供基地建設,新增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同步做好老舊蔬菜基地提升改造。到2024年,全縣蔬菜復種面積穩定在22萬畝以上;新增以設施蔬菜為主的蔬菜保供基地面積0.35萬畝;改造提升老舊設施蔬菜基地0.5萬畝;培育蔬菜保供基地村5個,其中千畝以上標準化商品蔬菜生產基地村4個;建設種子育苗中心2個,蔬菜配送中心2個。商品蔬菜冬春淡季自給率提升至45%以上,基本實現全縣蔬菜季節供應均衡、產銷銜接順暢、供求總體穩定的發展目標。
三、優化生產布局
按照“強基地、提產能、保供給”原則,調整優化蔬菜生產布局,突出優勢產區,圍繞城郊型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漢江沿線大宗商品蔬菜生產基地、秦巴山區冷涼菜高山菜生產基地、淺山丘陵特色菜露地菜生產基地四大板塊,堅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推進規模化發展。按照縣級統籌、鎮(街道)落實的方式,制定縣級蔬菜保供生產功能區劃定實施方案,制定轄區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布局規劃,以常年種植和糧菜輪作連片區域為重點,開展蔬菜保供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劃定區域要明確四至邊界,加強動態管理,落實占一補一,占補平衡,確保蔬菜面積總體穩定。
四、強化技術支撐
各鎮(街道)商品蔬菜生產基地要按照標準化、設施化、綠色化的要求,全面開展蔬菜標準園建設。加快蔬菜生產技術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應用,大力推廣糧菜輪作模式和蔬菜生產全程標準化,促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切實提升蔬菜生產水平。強化先進技術推廣與應用服務,推廣集約化育苗、設施栽培、連作障礙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控及生物防治等關鍵技術,加快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推廣,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切實提高蔬菜產出質量。
五、改善基地條件
按照“灌排設施配套、農田平整肥沃、田間道路暢通、農田林網健全、生產方式先進、產出效益較高”要求,以改棚、改土、改水、提質增效“三改一提”為主攻方向,加快老舊蔬菜基地更新改造。積極籌措資金,對規模化生產基地的田間主干道和支道進行路面硬化,完善生產設施用電,配套農資農機庫房、田頭沼液池等設施,改造升級灌溉水源、灌排泵站、輸水管道溝渠及電力通訊設施,全面提升蔬菜保供基地生產基礎設施,優化生產條件。
六、提升設施水平
有效整合高效設施農業等項目資源,大力發展蔬菜基地遮陽網、防蟲網與噴滴灌“兩網一灌”生態栽培,保障蔬菜品質。積極發展鋼架大棚和連棟大棚,推廣普及多功能農膜、粘蟲色板、殺蟲燈、環境滅菌等配套設施。加快小型耕作、育苗、定植、整枝、植保、采摘等蔬菜生產機械化步伐,推廣物聯網示范應用。積極推進田頭預冷設備、整理分級車間、冷藏庫房等設施建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增強市場保障能力。
七、嚴格質量監管
強化蔬菜基地源頭監管,推廣統一育苗、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推廣、統一病蟲害防控生產模式,加強基地土壤、灌溉用水、重金屬含量等動態監測。建立生產基地和產品質量“雙認證”制度。建立健全蔬菜質量安全檢測設施,配備必要的檢測人員和設施設備,支持蔬菜生產基地自檢,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提高“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加強投入品監管,建立蔬菜投入品使用登記備案制度,全面推行“產地準出”制度。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推廣農藥集中采購配送,加大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和生物有機肥推廣力度。建立健全蔬菜全程質量追溯體系,規范蔬菜生產檔案(記錄)管理,逐步實現檔案可查詢、流向可追蹤、產品可召回、責任可界定、風險可防控。
八、加強產銷銜接
進一步暢通產銷對接,在中心城區和縣城規劃建設農貿市場3個,便民果蔬店20個,蔬菜配送中心3個,支持建設社區生鮮超市、小區便民店等銷售終端實體店及美團優選、多多賣菜等電商企業,開展網上下單、配送到戶銷售。鼓勵支持大型蔬菜基地和流通企業開展訂單生產、直采直供、連鎖配送,推進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著力構建多層次、全覆蓋的蔬菜銷售供應體系。加快提升蔬菜加工能力,引進培育蔬菜深加工企業,開展腌制、脫水、汁粉、飲料等蔬菜深加工,促進蔬菜就地加工轉化,提高蔬菜產品附加值。支持蔬菜配送中心搭建供需大數據信息平臺,建立完善的蔬菜生產監測、市場價格監測、外調外配聯絡機制,促進信息融合、互通共享,減少流通環節,促進地產蔬菜供需精準對接、有序高效流通。
九、加大政策扶持
用足用活用好國家和省市關于設施農業用地、水利設施建設、電網升級改造、農村道路建設、陜南循環發展、鄉村產業振興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項目資金向蔬菜產業優勢區、集中區傾斜,鼓勵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營銷協會,壯大龍頭企業,發展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培育農產品經紀人,提高蔬菜生產專業化、組織化、標準化程度。全面落實《關于穩定糧食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十條措施》(漢政發〔20xx〕14號)政策要求,推動實施蔬菜政策性專項保險,支持增加蔬菜育苗、重大病蟲害、露地蔬菜等創新險種,增強蔬菜生產經營主體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各鎮(街道)要將規劃建設的蔬菜保供基地,納入縣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項目庫,加強財政投入和整合資金傾斜,加大生產基礎設施、設施大棚、育苗中心、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質量監管、追溯體系建設、市場流通設施、政策性保險、產銷對接力度,加快區域蔬菜保供基地建設。
十、加強組織領導
各鎮(街道)要壓實屬地責任,分解落實以蔬菜保供基地建設為主的各項工作任務,促進蔬菜面積增加、產量提升。鎮(街道)主要領導對轄區內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和“菜籃子”商品供應工作要深入一線、加強指導,分管領導要具體負責、親力親為。縣“菜籃子”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領導,強化督查調度、部門會商、定期通報等考核督導交辦機制,推動工作落實。縣“菜籃子”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縣自然資源局要對蔬菜保供生產功能區進行保護。農業農村局要會同縣委督查辦,加強對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工作重難點問題的督導檢查。縣考核辦要將蔬菜保供基地建設核心指標任務,列入對鎮(街道)和縣“菜籃子”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