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

時間:2022-12-17 16:50:56 方案 我要投稿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范文(通用10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范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范文(通用10篇)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1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現就郟縣居家隔離人員操作規范制定如下:

  一、凡確定居家隔離的人員,醫學觀察14天。要相對獨立居住(最好有單獨衛生間的單間),避免與家人接觸,三餐專人送取,餐具用后消毒,衛生間定期消毒,拒絕一切探訪,避免交叉感染。

  二、對居家隔離人員工作人員每天上門測體溫兩次,專人負責,“人盯人”“一對一”,記錄詳實,對隔離人員身體、心理、生活等方面都要關注,有情況及時上報處置。

  三、隔離期間必須戴口罩,多通風,勤洗手。在隔離期間未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的,醫學觀察14天后由工作人員報鄉鎮衛生院,縣疾控中心下發解除告知書后,解除隔離。

  四、隔離期間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村(社區)、工作人員分別將病情及時上報鄉鎮(街道)政府(辦事處)、衛生院,由鄉鎮衛生院送至設有發熱門診的縣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五、有居家隔離人員的戶,其家人均不得外出,生活物資、清運垃圾等由社區的工作人員負責。

  六、嚴格限制活動范圍,居家隔離人員與其家庭成員的共享區域必需最小化,確保共享區域(廚房、浴室等)通風良好(保持窗戶開啟)。

  七、其他家庭成員盡量不進入隔離區域,如必須進入隔離者居住空間時應佩戴口罩,口罩需緊貼面部,在居住空間中不要觸碰和調整口罩。口罩因分泌物變濕、變臟,必須立即更換。摘下并丟棄口罩之后,進行雙手清洗。

  八、要與隔離者之間保持1.5米以上距離,與隔離者有任何直接接觸,或離開隔離者居住空間后,須清潔雙手。準備食物、飯前便后也均應清潔雙手。

  九、家屬應盡量減少與隔離者及其用品接觸。杜絕共用牙刷、香煙、餐具、飯菜、飲料、毛巾、浴巾、床單等。餐具使用后應使用洗滌劑和清水清洗并消毒。

  十、推薦使用含氯消毒劑和過氧乙酸消毒劑,每天頻繁清潔、消毒家庭成員經常觸碰的物品,如床頭柜、床架及其他臥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潔、消毒浴室和廁所表面一次。

  十一、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隔離者衣物、床單、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機以60-90攝氏度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將隔離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動衣物,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和自己的衣服。

  十二、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護性衣物(如塑料圍裙)再去清潔和觸碰被隔離者的人體分泌物污染的物體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脫手套后要進行雙手清潔及消毒。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2

  一、居家醫學觀察(居家隔離)

  1、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在經社區評估符合醫學觀察條件的居家場所接受醫學觀察,觀察天數一般為14天。期間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必須單人單間、使用獨立衛生間,不得與他人共同居住生活;

  2、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3、居家醫學觀察人員觀察期間,嚴禁擅自離開隔離場所,其日常生活、用餐盡量限制在隔離房間內,拒絕一切探訪,其他人員盡量不進入隔離房間;

  4、居家居家觀察期間,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并將監測結果主動報告至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

  5、由社區醫務人員上門指導家庭清潔消毒和采樣核酸檢測。

  二、居家健康監測

  1、居家健康監測人員(解除集中隔離人員和中高風險所在設區市低風險地區來泰人員),在家中或單位宿舍接受所在社區(村居)的日常健康監測,監測天數一般為14天或7天,具體時間由社區通知;

  2、期間盡量單獨居住。如確需與他人共同居住,應避免密切接觸。不得組織或參加會議、聚餐等聚集性活動,不得從事學校、培訓機構組織的線下教學授課或其他集體活動,不得進入歌舞廳、浴室、電影院、網吧等室內密閉場所;

  3、非必要不外出,確需外出,需向社區(村居)報備,全程佩戴口罩,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與他人保持1米距離,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和參加人員聚集性活動,限時定向往返;

  4、居家健康監測期間,服從社區安排,憑社區開具的《采樣聯系單》,做好個人防護,定點往返,自行至指定轄區醫療機構采樣檢測,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居家醫學觀察、健康監測期間,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癥狀時,立即向社區報告。由社區安排專車或撥打120及時至市人民醫院(潤泰院區)發熱門診就診。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3

  為進一步做好轄區疫情防控工作,特別是來鎮返鎮疫情風險重點人員(集中隔離管控、居家隔離管控、居家健康監測、3天3檢、3天2檢等)管控工作,切實落實好各項分類管控措施,特成立鎮疫情防控重點人員管理專班,現將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各村(社區)組建居家健康管理人員服務專班,由駐村(社區)領導牽頭負責本村(社區)居家健康管理人員監管工作,由駐村(社區)干部、村(社區)干部、社區民警、醫護人員組建服務專班,落實上門服務。

  二、工作職責

  鎮平安辦:負責督促各村(社區)通過社區報告、系統推送以及入戶排查等多種方式,開展市內外來鎮返鎮人員排查工作,明確分類管控措施,每天及時將管控人員名單反饋給社事辦。同時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技防措施。

  鎮社事辦:按照平安辦反饋的管控人員名單,聯系衛生院上門開展防疫衛生知識宣傳、心理疏導工作及核酸采樣工作。督促各村(社區)按照分類管控措施,嚴格落實人員管控工作。同時負責集中隔離人員轉運工作。

  鎮派出所:安排社區民警加入村(社區)組建的重點人員“三人管控專班”,上門開展相應政策宣傳工作。對不服從防疫管控措施的人員,及時開展法治教育,涉及違法犯罪的及時進行處理。

  鎮衛生院:安排醫務人員加入村(社區)組建的重點人員“三人管控專班”,上門開展防疫衛生知識宣傳及心理疏導工作。同時負責居家隔離人員上門核酸采樣工作。

  各村(社區):負責安排人員通過多種方式做好社區排查工作,排查市內外來鎮返鎮人員,按平安辦要求明確分類管控措施,建立排查及管控臺賬。配合社事辦做好集中隔離人員轉運工作。牽頭組建重點人員“三人管控專班”,向居家隔離人員發放隔離告知書,做好人員生活物資保障以及健康監測工作,提醒衛生院開展上門核酸采集,及時記錄核酸檢測結果,按要求發放解除隔離告知書;向3天3檢、3天2檢人員發放居家健康管理告知書,每日開展人員點名工作,并做好記錄,督促相關人員嚴格居家,對因做核酸或其他緊急事務確需離家的,村(社區)應進行審批備案,記錄外出事由、地點,明確外出時間,并提醒相關人員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不參加聚集性活動、不乘坐公共交通工作,回家后及時派人上門核實。

  三、管控措施

  (一)集中隔離人員:對社區排查出的需集中隔離人員,平安辦及相關村(社區)要及時通知社事辦,由社事辦聯系隔離點及轉運車輛進行轉運,轉運前相關村(社區)要督促相關人員落實臨時管控措施;對區疾控下發的密接、次密接等重點人員,由鎮社事辦聯系隔離點及轉運車輛進行轉運,轉運前相關村(社區)要督促相關人員落實臨時管控措施;對區委政法委直接下發轉運的集中隔離人員名單,平安辦要及時反饋社事辦。

  (二)居家隔離人員:對需居家隔離人員,相關村(社區)要聯合衛生院,按照市疫情防控組發布的《居家隔離指引(2022版)》(渝肺炎組疫發〔2022〕21號)要求,進行內外環境評估,判定是否符合居家隔離條件,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要及時報告社事辦聯系集中隔離。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相關村(社區)要建立工作臺賬,并聯合派出所、衛生院成立“三人管控專班”,上門發放居家隔離告知書,提醒居家隔離相關注意事項,通過安裝監控設備、安裝門磁報警裝置等手段落實技防措施,做好隔離人員每日點名及健康監測工作,并做好工作記錄,提醒衛生院定期開展上門核酸采集工作,同時做好隔離人員生活物資保障及心理疏導工作,對解除隔離人員要及時發放解除隔離告知書。要發動周邊群眾共同開展監督舉報工作,對不遵守居家隔離規定的要及時通知派出所開展法治教育。

  (三)居家健康管理人員:即“3天3檢”、“3天2檢”人員,各村(社區)要聯合衛生院、派出所建立“三人管控專班”,上門發放居家健康管理告知書,告知相關管理要求。村(社區)要安排專人跟進管理服務,每日點名不少于三次,提醒相關人員嚴格落實核酸檢測要求,并記錄核酸檢測結果。對因做核酸或其他緊急事務確需離家的,村(社區)應進行審批備案,記錄外出事由、地點,明確外出時間,并提醒相關人員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不參加聚集性活動、不乘坐公共交通工作,相關人員回家后,應及時報告村(社區),村(社區)及時進行核實。要發動周邊群眾共同開展監督舉報工作,對有不遵守居家健康管理的要及時通知派出所開展法治教育。

  (四)其他地區來鎮返鎮人員。建立工作臺賬,提醒相關人員24小時內開展1次核酸檢測工作,及時記錄核酸檢測結果。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4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處于關鍵階段。部分地區因執行居家隔離措施不嚴格,給疫情防控帶來風險,為進一步夯實居家隔離人員管理工作,特制定虎峰鎮新冠疫情防控居家隔離人員管控工作方案。

  一、強化組織領導

  進一步加強居家隔離人員管理工作,成立虎峰鎮加強居家隔離人員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張朝敏黨委書記

  陳俊潔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副組長:夏元毅政法委員、副鎮長

  成員:劉維勇平安辦負責人

  劉文全虎峰衛生院院長

  李曾虎峰派出所所長

  鎮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各村(社區)村(居)委會

  二、居家隔離對象

  區疫情防控排查小組研判符合居家隔離的人員。

  三、工作流程

  1.村(社區)排查到中高風險地區返鄉人員,組織人員對其是否符合居家隔離條件進行初步評估;

  2.經區疫情防控排查小組研判確定,符合居家隔離條件,告知當事人居家隔離要求及注意事項;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轉指定隔離點隔離;

  3.村(社區)組織人員每日走訪居家隔離人員,鎮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收集走訪照片;

  4.居家隔離期間,由衛生院組織車輛,閉環轉運居家隔離人員至指定核酸采樣點。

  四、居家隔離要求

  (一)衛生院職責

  衛生院負責派出救護車,將居家隔離人員閉環轉運至指定采樣點進行采樣,采樣后再閉環轉運至居住地,與相關工作完成交接后,方可離去。

  (二)派出所職責

  對拒不執行醫學隔離觀察的居家隔離人員開展思想疏導、法制教育工作,必要時采取強制隔離措施。

  (四)鎮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不定期組織走訪居家隔離人員,督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

  (三)各村(社區)職責

  1.組織工作人員對居家隔離人員居家環境進行評估,對研判落實居家隔離措施的人員,工作人員應當書面或口頭告知居家隔離觀察的緣由、期限、法律依據、注意事項和疾病相關知識,并對居家隔離人員和共同居住人員進行健康知識的宣講,指導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2.組織工作人員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健康隨訪并做好相應記錄;主動詢問居家其他人員健康狀況。采用見面隨訪的方式,如實登記居家隔離人員的體溫及健康狀況等數據,確保居家隔離人員在家居家不能外出。

  3.一旦發現居家隔離人員出現發熱及其他呼吸道癥狀,立即向鎮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報告。

  4.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及必要的其他服務。

  5.配合派出所對拒不執行醫學隔離觀察的居家隔離人員進行思想疏導、法制教育。

  6.儲備足夠的防護物資、消殺設施和消毒藥品等。

  五、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要高度重視,周密安排部署,建立工作組織,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層層壓實責任,協調推動隔離人員管控工作穩步開展。

  2.加強溝通協調。各相關單位要保持溝通順暢,各負其責,協同做好管控工作,確保責任人員第一時間到位,堅決不能因漏崗、銜接不暢等出現脫管失控情況。

  3.各村(社區)需為每個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指定專人進行管理和追蹤,落實到人。如出現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隨意外出甚至傳染他人情況,將追究居家隔離人員及管理人員責任。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5

  為從嚴落實居家隔離人員疫情防控措施,全力守護轄區居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新成街道堅持嚴格監控、精心服務的原則,采取四項舉措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管控工作。

  隔離管控防疫嚴

  對排查出呼盟、通遼、黑龍江以及其他中高風險地區返鄉的人采取居家隔離。按照“五包一”包聯責任制模式,由街道領導班子成員、派出所民警、衛生院工作人員、社區“兩委”成員、網格員等組成居家隔離服務工作組,對居家隔離人員實行“一對一”管控,確保“不漏戶、不漏人”。

  聯防聯控職責清

  街道領導防控指揮部、領導班子、衛健辦總體掌控居家隔離人員情況和督查指導管控措施;網格員每天2次實地查看隔離人員居家情況,并通過電話、視頻做好心理疏導和送物資到門服務,著力解決實際生活困難;包聯領導、社區“兩委”成員、派出所民警采取不定期流動巡查和隨機抽查視頻通話的方式,確保隔離到位;衛生院工作人員負責每天兩次體溫監測和按期上門核酸采樣。居家隔離服務工作組所有人員保證24小時電話暢通,對出現的異常情況,第一時間上報指揮部并按規定做好應急處置。

  “一戶一檔”底數明

  為了讓居家隔離管理工作更加科學、管控更加精準、服務更加到位。對每戶居家隔離人員建立居家隔離臺賬,明確基本信息,最大限度地掌握居家隔離人員、同住人員等接觸者以及居家前后接觸人員、行程情況和分析預判工作,做足疫情防控“提前量”。同時,每天詳細記錄隔離人員體溫、個人動態,同步更新核酸檢測情況。

  心理疏導暖人心

  為減輕因疫情以及居家后導致的心理波動,街道組織“兩委”成員開展心理疏導,定期給隔離人員和居民微信群轉發科學防疫知識,并通過視頻連線、電話溝通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進一步舒緩他們的心理壓力,消除鄰居對隔離人員心理上的疑慮,讓大家科學對待疫情,不恐慌、不焦慮。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6

  近期,我國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明顯增加,暴露出農村地區防控意識松懈、防控能力薄弱、防控難度大等問題,特別是春節期間農村地區返鄉人員增多,聚集性活動頻繁,將加大疫情傳播的風險。為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領導,指導農村地區科學精準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據國家和省市有關防控要求,結合近期農村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環節,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早預防

  (一)減少人員流動。提倡春節假期非必要不流動,鼓勵學校與企業錯峰放假和開學開工,從事進口物品搬運、運輸、存儲和銷售環節的工作人員,原則上在工作地休假或工作。

  (二)減少人員聚集。各鎮春節期間按照非必要不舉辦的原則,嚴控廟會、文藝演出、展銷促銷等活動,減少農村集市規模和頻次,控制人流量。落實好宗教活動及場所管控要求,從嚴從緊執行疫情防控規定。居民家庭不舉辦聚餐等聚集性活動,宣傳和倡導移風易俗,勸導農民群眾不串門、不聚集、少外出,提倡“喜事緩辦、喪事簡辦、宴會不辦”。確需舉辦的活動,規模控制在50人以下并有防控方案,向所在地疫情防控指揮部報批,并由村委會負責監督登記參加人員基本信息并嚴格執行防控措施。

  (三)全面開展摸底排查。各鎮要夯實村級責任,發揮村民委員會作用,動員群眾提前報備返鄉信息,落實提前3天報備回程信息,到家前6小時報告到家時間的報備程序。同時,要建立1名鎮干部、1名村網格員、1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1名駐村民警、1名及以上志愿服務者組成的“五包一”服務團隊,做好所有返鄉人員,特別是入境隔離期滿、中高風險地區返鄉人員及從事進口冷鏈食品和貨物相關工作返鄉人員的摸排和網格化管理工作。開展返鄉人員信息登記,并逐級上報縣級疫情防控指揮部。縣、鎮、村均要成立數據專班,對所有返鄉人員的信息進行核查、管控,并將相關信息上報省重點(外來)人員管理系統。

  (四)加強返鄉人員管理。跨省返回農村地區的返鄉人員,需持7天內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返鄉。對需要集中隔離的返鄉人員,由縣指揮部疫情流調組落實“點對點”轉運、上門核酸采樣和集中隔離等措施,在縣級集中隔離點隔離;對需要居家隔離的返鄉人員,各鎮要在本鎮設置臨時隔離點,由鎮醫療衛生機構派員當即核酸采樣,縣級核酸檢測實驗室及時進行檢測,結果陰性的,方可交由村落實居家隔離措施;對需要進行居家健康監測的返鄉人員,返鄉后實行14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聚集、不流動。所有返鄉人員在管理期間每7天和第14天分別做1次核酸檢測。各鎮、村落實責任制,對返鄉人員實行網格化管理,做好登記造冊、健康監測和異常狀況處置等工作。

  (五)強化宣傳教育。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多種形式開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和措施宣傳,引導返鄉人員遵守疫情防控規定,積極配合管理措施,增強村民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風、封閉場所戴口罩等衛生習慣,增強出現發熱、干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后就診和第一時間報告意識。

  (六)加強重點場所管控。縣農業農村、民政、教育、市場監管、商務、文化和旅游、司法、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等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責分工,分別做好村辦企業、養老機構、中小學校及幼兒園、藥店、商場(超市)、農貿市場、農村集市(廟會)、網吧(KTV)、影劇院、旅游景點、羈押場所、農村車站、村診所等重點場所出入人員掃健康碼、測溫、戴口罩和通風消毒等日常防控措施和從業人員健康監測等工作。城鄉社區(村)防控組要發揮村組網格管理作用,加強對城鄉結合部,區域內無物業管理、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院落、樓棟等“三無”小區的管控,確保上述小區(村)來太返太人員不失管、不失控。

  二、早發現

  (一)擴大“應檢盡檢”范圍。將縣醫院和鎮衛生院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療機構(包括縣醫院、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個體診所)工作人員、農村需排查和協查人員等納入“應檢盡檢”范圍,每周開展核酸檢測。

  (二)及時開展樣本采集和核酸檢測。實行“鎮采樣、縣檢測”,鎮衛生院負責核酸檢測樣本采集和送檢,不具備條件的鎮衛生院由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安排機構收集樣本和送檢,縣醫院、疾控中心負責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納入當地“應檢盡檢”范圍。

  (三)加強環境與藥品監測。每周對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農貿市場、村民活動室、棋牌室、休閑娛樂室、公共衛生間、養老院等公共場所環境開展核酸檢測,定期入戶開展抽樣檢測。農村藥店建立退燒藥、抗感染等藥物銷售實名登記臺賬,排查可疑者。

  三、早報告

  (一)可疑患者報告。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發現可疑患者后要在留觀患者的同時,2小時內報告鎮衛生院,鎮衛生院負責采集樣本和送檢,并協助做好轉診等工作。農村藥店發現購買退燒藥、抗感染等藥物的患者后2小時內報告鎮衛生院。按照“鎮采樣、縣檢測”的原則,由鎮衛生院安排專人,上門流調并為發熱人員采集樣本,送縣級核酸檢測實驗室進行檢測。

  (二)核酸檢測結果報告。檢測機構接到樣本后在12小時內反饋檢測結果,陽性結果要立即反饋送樣機構和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三)感染者網絡直報。醫療機構發現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后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無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立即電話報告疾控機構進行網絡直報。

  四、早隔離

  (一)快速響應。鎮政府、村委會發現疫情后要立即上報縣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2小時內轉運感染者。縣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要迅速組織調派疫情分析、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醫療救治、環境消殺、社區防控等工作隊伍開展疫情防控,做好集中隔離、定點醫療機構救治等工作。鎮政府、村委會和村醫要積極配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感染來源追蹤、涉疫人員管控等工作。

  (二)實施自然村封閉管控。對于發現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自然村和每戶家庭立即實施封閉管控,所有居民居家醫學觀察,規范設置進村檢疫點,落實出入人員測溫、詢問、登記、掃碼、消毒等措施。發生疫情持續傳播時,以新發現的病例、無癥狀感染者為中心,密切接觸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的活動軌跡科學劃定疫區。

  (三)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判定。發揮醫聯體、醫共體作用,在疾控機構現有流調人員的基礎上,組建充足的流調隊伍,確保縣級流調人員不少于30人。按照每支2—3名專業人員的標準組建流調小分隊,并根據需要增加公安、通信管理、大數據處理、村組等工作人員參與。同時,加強技能培訓,提高流調水平。

  疫情發生后,縣級疾控機構要在市級疾控機構指導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縣衛生健康、公安、工信部門共同配合,鎮政府、村委會和村醫要積極配合,在24小時內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判定。依據通訊大數據,及時排查疫區流出人員并發出協查通告。鎮政府、村委會和村醫要積極配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爭取最短時間摸清可能的感染來源,判定、追蹤管理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

  (四)規范集中隔離點設置和管理。縣、鎮要因地制宜儲備充足的隔離場所,隔離場所要符合“三區兩通道”要求。縣級隔離點設置在酒店或賓館,并明確功能區域劃分和工作人員出入流程。各鎮臨時隔離點要設立在有獨立衛生間的場所,居家隔離要落實單人單間要求,注意保護家人安全。隔離或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得相互串門,防止出現交叉感染。隔離點要抽調足夠數量的醫護、公安、后勤保障、環保、城建等人員組成工作專班,并加強對專班人員培訓及管理,落實隔離人員健康監測、隔離場所消毒、安全及后勤保障、心理咨詢、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措施,降低隔離點發生不可預測事件可能。

  (五)密切接觸者隔離管理。縣上設立集中隔離場所,對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原則上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特殊情況除外。要在12小時內完成密切接觸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轉運。不具備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條件的,可采取居家醫學觀察,通過發放告知書、懸掛公示牌、每日上門等方式,強化落實單人單間隔離、核酸檢測、體溫監測等措施。居家隔離的自然村按照集中隔離場所要求規范管理。

  (六)實施全員核酸篩查。要對發生疫情的村或者疫區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明確樣本采集地點和核酸檢測點,有效配置隊伍,分區域、分時段有序開展。必要時組織開展多次核酸篩查,排除潛在風險。

  (七)建立信息平臺。縣醫院、疾控中心、公安機關、定點醫院、集中隔離場所等組成信息共享平臺,與省、市級平臺互聯互通,明確部門和機構職責和工作流程,實時共享核酸檢測陽性者信息、活動軌跡大數據信息、密切接觸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信息和管理狀況等信息,統籌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

  (八)開展環境消殺。各鎮、村要對城鄉結合部、公廁等易出現疫情傳播的重點公共場所,確定專人負責消殺工作。對確診和無癥狀感染者的行動軌跡進行全鏈條、徹底消殺。對生活垃圾應當消毒并外運集中處理,對隔離人員產生垃圾集中消毒、封存并由相關部門處理。

  五、早救治

  (一)盡早發現可疑患者。制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個體診所發熱病人接診指引,強化預檢分診和首診負責制,重點關注近期外地返鄉人員中有發熱、干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臨床癥狀的患者,加強流行病學史問診、核酸檢測和可疑病例早期識別。

  (二)可疑患者轉診。縣醫院要規范設置發熱門診和留觀室,有條件的鎮衛生院要設置發熱門診(或診室),不具備條件的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診所等要備有專門房間,對可疑患者進行隔離。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診所發現可疑患者后要立即報告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縣衛健局2小時內安排聯系負壓救護車將患者轉運到縣醫院就診。如沒有負壓救護車使用普通救護車時,要注意做好司機和醫務人員防護。鎮、村要協助做好轉運服務。

  (三)規范治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嚴格落實“四早”要求,及時發現并轉診可疑病例。對于疑似病例要盡快安排救護車轉運至縣級及以上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全部轉運至市級定點醫院,經專家會診屬于疑難重癥的轉省級定點醫院救治。疫情防控期間,縣域內救護車歸口至120統一調度。

  (四)嚴格院感防控。縣醫院主要負責人是院感防控第一責任人,要指定專人負責本醫院及醫共體內所有醫療機構的院感防控工作,開展全員培訓,落實標準防護措施。進入醫療機構人員均要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或其他健康證明。要優化診療流程,做好人流、物流管控,減少人員聚集。鎮衛生院等醫療機構不具備上述條件時,在接診新冠肺炎可疑患者后,要盡快實施環境和設備消殺,防止交叉感染。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組織院感防控專家,組建若干巡查組,分區包片定期到縣域內各醫療機構開展巡查和指導,要覆蓋到縣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衛生室和診所等。縣疾控機構要指導醫療機構做好疫情發生后的密切接觸者隔離和環境消殺工作。

  六、強保障

  (一)組織領導。縣疫情防控指揮體系要保持應急狀態,實行24小時值班,嚴格執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落實黨委政府屬地責任、行業部門主管責任、單位主體責任、個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責任。建立縣包鎮、鎮包村、村包組、組包戶的四級網格化分級包抓責任體系,落實鎮干部、村干部、公安干警、村鎮醫務工作者和網格員的“五包一”責任制。發揮醫共體、醫聯體作用,縣鎮一體落實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疫情防控的區域防治任務,各鎮落實鎮衛生院的包村任務。健全鎮村公共衛生委員會,組織村民做好冬春季和春節疫情防控工作。鎮、村要切實擔負起疫情防控工作領導責任,強化督促檢查,發揮好村“兩委”、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和廣大農村黨員的作用,組織動員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道德理事會、紅白理事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廣大群眾開展群防群控,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

  (二)能力保障。加強縣鎮村三級專業人員樣本采集、核酸檢測、流行病學調查、環境消殺等技術培訓。要按照一個感染者備用100間隔離房間,應對大規模人員隔離的需要。集中隔離場所要滿足相關標準要求,配備好工作人員和車輛、消毒劑、隔離服等防疫物資。

  (三)物資保障。細化應急預案,逐級開展多部門參與的培訓演練,做好增援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的準備。要負責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的經費支持和物資保障,落實疫情發生后區域管控的生產生活保障的準備工作。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督促各部門維護正常市場流通秩序,確保農產品產銷順暢。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科學合理安排蔬菜、肉蛋奶、水產品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強化農作物田間管理,保障農業生產資料物流暢通,不得隨意以防疫為借口攔截農資運輸車輛。鎮、村要以行政村為單位提前準備防護物資,要切實做好農產品供應,滿足農村居民生活需求,把糧油、蔬菜、肉蛋奶、水產品等農產品納入疫情防控期間生活必需品保障范圍。

  (四)督導檢查。各鎮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提前部署,責任到人,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納入各鎮政府考核內容。縣委農辦要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指導農村地區抓好疫情防控、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供給保障工作。要組織開展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項督查工作,將農村地區疫情防控作為督查的重點內容,督促指導各部門排查風險漏洞,補齊短板弱項,確保及時整改到位。對于工作中存在的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失職瀆職等違法違規違紀行為嚴肅問責。

  各鎮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冬春季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報縣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備案。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7

  一、專班組成和工作職責

  (一)工作專班: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工作專班下設辦公室,設在綜治辦,負責工作專班日常工作推進,辦公室主任由林清賢同志擔任,副主任由廖茂略同志擔任,負責專班日常工作統籌、協調、溝通等事宜。

  (二)工作職責:

  1、制定和完善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管理制度,細化管理措施(衛生院牽頭負責);

  2、統籌協調“三人小組”總體工作,督促各村(社區)規范開展居家隔離工作的管理(鎮“三人小組”牽頭負責);

  3、對各村(社區)開展備案的居家隔離人員條件進行復核和抽查,發現將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人員納入居家隔離的情況,及時督促進行整改(衛生院牽頭負責,相關成員單位配合);

  4、組建督導組對各村(社區)居家隔離管理工作開展現場督導、發現存在問題短板并督促落實整改(綜治辦牽頭負責、衛生院、派出所等相關成員單位參與);

  5、相關成員單位按照隔離醫學觀察的相關文件精神落實居家隔離管理工作;

  6、承擔鎮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加強村(社區)隔離管理的組織實施

  各村(社區)成立由村(社區)支部書記任組長的隔離管理領導小組,依托基層“三人小組”,實行網格化管理。工作任務:

  1、排查落實涉疫重點人員,第一時間做好管控工作,對隔離人員的情況進行現場評估,作出集中或居家隔離初步分類,報鎮隔離管理指揮組,并使用“一碼通”掃碼確認。

  2、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落實居家隔離人員的日常健康檢測管理、管控工作,并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保障,堅決防止出現居家隔離人員隔離期間擅自外出現象。

  3、加強對居家隔離人員及其家屬的疫情防控宣傳引導、心理疏導,加強對管控工作人員、管控對象的人文關懷。

  4、及時匯總排查、管控工作情況并做好上報。

  5、承擔上級領導和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深化認識。

  各村(社區)和各成員單位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認識到做好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不折不扣按照省、市、縣部署要求,落實工作責任,把隔離管理工作往深處推、往實里抓。同時,查找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舉一反三,完善機制,堵塞漏洞。

  (二)明確任務,壓實責任。

  各成員單位要加強督促和指導,進一步明確村(社區)、村(社區)“三人小組”在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過程中的人員分工和職責。鎮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要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審核的主體責任,切實把好居家隔離人員適用范圍(即“五類特殊人員”:7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14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孕產婦、嚴重基礎性疾病、直系親屬近期病危、去世)和居家隔離點條件審核關(有獨立房間和衛生間,并能進行村(社區)精準管控),統一進行審核批準,并及時上報縣居家隔離管理工作專班備案。

  (三)加強管理,落實保障。

  鎮“三人小組”要第一時間把涉疫人員信息準確傳達到村(社區),及時收集隔離條件評估情況,要實現集中隔離場所轉運至居家隔離場所的無縫對接,確保“送出去”“接得住”。要加強對隔離人員的政策宣傳,完善管理檔案和清單,實行臺帳管理,嚴格值班值守,做好預案,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按照規范進行報告和處理。要落實對村(社區)開展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工作的人員、物資、經費和技術的保障,關心愛護基層防疫工作人員。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8

  為進一步完善豐城市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制度,強化日常管理,切實做好集中隔離工作,確保集中隔離場所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八版)》《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處置指南(修訂版)》,結合當前國內國外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做好我市國外境外、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來返豐人員、密接及次密接人員管理,全面夯實集中隔離場所工作基礎,完善我市集中隔離場所工作制度,有效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線。

  二、組織架構和職責

  1組織架構。依據市指揮部架構及分工,成立新冠肪炎疫情防控集中隔離領導小組,內設中心城區綜合協調、隔離技術指導、運轉調度、信息報送、安全管理五個小組。

  2、工作職責。一是指導全市各地做好集中隔離場所的建設和儲備,隔離對象的轉運、隔離、信息報送、安全管理等工作。二是負責對全市各地集中隔離工作的指導、調度,監督和管理,督促屬地加強隔離場所的監管,嚴防交叉感染風險。三是疫情防控指揮部其他各組結合前期防控經驗,依據工作職能,密切溝通協作,形成聯防聯控工作合力。

  各鄉鎮(街道)參照市指揮部架構及分工,組建當地集中隔離組及內設小組。

  三、基本原則

  1、隔離場所設置標準:按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學觀察和救治臨時特殊場所衛生防護技術要求》(WS694—2020)在相對獨立區域、交通便利的賓館等單位作為集中隔離場所。一要實行分區管理,劃定工作人員生活區、醫學觀察區、物資保障區等區域;二要設立工作人員通道和隔離人員通道,隔離人員單向進出,避免與其他人員活動軌跡有交集;三要經屬地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評估認定合格后啟用。

  2、隔離場所設置數量要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依據不少于20間/萬人口和一個感染者備用100間隔離房間的相關要求設置現有及儲備隔離場所(具體要求見附件8)。

  3、隔離對象管理要求:按照“應隔盡隔、限時隔離、規范隔離、分類管理”的原則,凡進入我市轄區范圍內的國外境外、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來返豐人員、密接及次密接的人員及其他因防控工作需要應隔盡隔人員,均實行集中隔離管理。

  四、工作要求

  1、工作模式:一是各鄉鎮(街道)“應隔盡隔”人員均按屬地管理原則在當地轄區內隔離場所進行隔離,原則上確保“單人單間”,當現有隔離場所負荷承擔超過60%時,隔離小組應報告當地指揮部,及時啟用下一個隔離場所。二是各隔離場所應明確責任人,并制定隔離工作方案,做到“一場所一方案,一場所一負責人”。三是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做好知情告知、核酸檢測、健康監測、協助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異常癥狀報告處理、集中隔離解除等工作,并定期做好隔離情況上報工作。

  2、調度程序: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做好本轄區相關人員管控,做到應隔盡隔。一是當接到指令(含協查函)時,由指揮部調度本轄區120急救中心轉運密接和次密接者。二是其他需隔離對象由各地各單位調度其他專用車輛轉運,并通知隔離場所接收。三是各隔離場所應立即做好人員接收,按要求妥善安置。

  3、工作人員要求:一是每個集中隔離場所必須按照《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指南》中的要求,足額配齊隔離場所的觀察點負責人、醫務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公安干警、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等工作人員。二是所配人員要相對固定,業務精、責任心強。三是值守期間,不得兼職其他工作,輪休期間不得參與聚集性活動,減少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四是隔離場所工作人員嚴格落實閉環管理,一周不少于兩次核酸檢測。五是嚴格落實隔離場所工作人員即工勤人員核酸檢測“應檢盡檢”和新冠病毒疫苗“應接盡接”。

  4、應急要求:當中心城區發生疫情時,為應對大規模人員隔離,指揮部應額外儲備足夠的醫護人員和應急隔離場所。

  5、物質保障:各隔離場所所需物資由指揮部負責調度和保障。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9

  隔離室是臨時隔離疑似患病人員專用場所,有衛生保健老師專門負責,外人不得擅自入內。

  一、隔離室的常規要求:

  1、隔離室應設置在遠離教學區地方,通風、采光、設施齊全。

  2、每天對隔離室內的桌椅、物品用有效氯。

  3、每天開窗通風3次,每次30分鐘,以保證室內的空氣流通。

  4、對疑似病例做好登記。

  5、一間隔離室在某一時間段內,只能隔離一名疑似患病人員。

  6、隔離室值班人員或教師進入隔離室,務必做好個人防護,做好手部消毒。

  7、隔離室物品做到專用,隔離室值班人員負責對隔離室進行保潔、消毒,做到無雜物、無污染、無安全隱患。

  8、隔離室醫用物資由隔離室值班人員專人保管。

  二、隔離室內有疑似患病人員時做到:

  1、隔離室物品專用,用后徹底消毒,進入隔離室必須做好個人防護。

  2、對疑似患病人員及時復測體溫。

  三、疑似患病人員離開隔離室的要求:

  1、開窗通風,保證空氣的流通和室內空氣的新鮮。

  2、用消毒液擦拭床、桌椅和疑似患病人員接觸的物品。

  3、用消毒液對地面進行消殺。

  4、如疑似患病人員產生污垢,(比如血跡、痰跡、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用消毒噴灑或者覆蓋30分鐘以上,然后對整個區域進行有序清潔消毒。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10

  為有效預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與擴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貴州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六盤水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實施細則》及省、六盤水市、盤州市關于疫情防控有關文件要求和領導指示精神,特制訂淤泥鄉新冠疫情防控居家隔離管控方案。

  一、居家隔離對象(重點人員)

  境外來(返)黔人員和非法偷渡人員、中高風險地區來(返)黔人員、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在完成14天集中隔離后,按規定實行“居家隔離”管控措施。

  二、居家隔離場所要求

  1、居家隔離人員應單獨居住;或能提供通風較好并有獨立衛生間的房間作為隔離室,并保持相對獨立。

  2、在隔離室門口放置桌凳,作為非接觸式傳遞物品的交接處。

  3、房間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間共通的中央空調。

  4、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三、工作流程

  1、重點人員集中隔離14天后,結合自身情況向鄉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提出居家隔離申請;

  2、鄉疫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接申請后,組織人員對其是否符合居家隔離條件進行評估;

  3、符合居家隔離條件,告知當事人居家隔離要求及注意事項,當事人及其家屬在告知書上簽字確認;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轉鄉指定集中隔離點隔離。

  4、確定居家隔離期間管理人員(村居1人)及醫務人員(衛生院醫生1人)。

  5、居家隔離期滿,對被觀察者進行健康檢查,如無異常情況,由鄉衛生院負責解除醫學觀察,出具解除居家隔離告知書。

  四、居家隔離要求

  (一)居家隔離人員管理

  1、要依法服從居家隔離觀察措施,接受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對居家場所的評估。如果居家場所不能滿足以上居家隔離場所要求的,應服從安排,前往政府指定的觀察場所進行隔離觀察。

  2、居家隔離期間一律不得外出,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須外出的,經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準后方可,并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3、居家隔離觀察期間,其日常生活、用餐等須限制在隔離房間內,使用專用餐飲具等生活用具、使用專用廁所,不與家庭內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避免與家人接觸,拒絕一切探訪。

  4、居家隔離人員在隔離房間內活動可不戴口罩,非必要不能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不能到隔離房間以外的房間。如離開隔離房間或必須與家人接觸時,須做好保持1米以上距離,戴好口罩,做好手部消毒、開窗通風等防護措施。

  5、隔離房間保持清潔,必要時進行消毒。至少早、中、晚各開窗通風1次,每次通風時間30分鐘以上,保持房間空氣清新,同時注意保暖。其產生的垃圾等物品需進行嚴格消毒后處理。

  6、如居家隔離人員為哺乳期母親,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可繼續母乳喂養嬰兒;孕產婦可進行正常產檢,應當提前預約,避免集中候診,做好防護,盡量縮短就醫時間,回家后及時洗手;患有基礎疾病的居家隔離人員應當按時服藥,不可擅自停藥,藥物儲備不足時,由家屬或社區管理人員代取藥物。

  7、居家隔離人員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并將監測結果主動報告醫學觀察或管理人員。一旦出現癥狀(包括發熱、寒戰、干咳、咳痰、鼻塞、流涕、咽痛、頭痛、乏力、肌肉酸痛、關節酸痛、氣促、呼吸困難、胸悶、結膜充血、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疼等),要立即聯系醫務人員或管理人員,說明自身健康狀況,并由醫務人員指導進行居家治療或就診。

  (二)居家隔離人員家庭成員的管理

  1、其他家庭成員非必要不得進入隔離房間,不得與居家隔離人員接觸,如必須進入或接觸時,須做好保持1米以上距離,戴好口罩,做好手部消毒、開窗通風等防護措施。

  2、接觸可能污染的表面、與居家隔離人員接觸后,要進行手部消毒。對可能被污染的家用物品、家具表面等進行消毒處理。

  3、用非接觸式方式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飲食、飲水及其它生活保障。

  4、應配合醫生做好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的管理,并督促居家隔離人員做好醫學隔離觀察的各項要求。

  (三)醫務人員及管理人員職責

  1、對居家隔離人員居家環境進行評估,具備條件的居家隔離人員可采取居家隔離觀察,不具備條件的轉由政府指定場所進行隔離醫學觀察。

  2、應當書面或口頭告知居家隔離觀察的緣由、期限、法律依據、注意事項和疾病相關知識,以及負責醫學隔離觀察的機構名稱、聯系人和聯系方式,并對居家隔離人員和共同居住人員進行健康知識的宣講,指導做好個人防護、家庭消毒及體溫測量等工作。

  3、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健康隨訪并做好相應記錄;主動詢問居家其他人員健康狀況。可以采取電話或視頻方式進行隨訪,如實登記居家隔離人員的體溫及健康狀況等數據,確保居家隔離人員在家居家不能外出。

  4、工作人員與居家隔離人員接觸時,應做好個人防護,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與被調查對象保持1米以上距離。

  5、一旦發現居家隔離人員出現發熱及其他呼吸道癥狀,立即向鄉衛生院或鄉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并按規定轉運至定點醫院進行診治。

  6、居家隔離人員醫學隔離觀察期間無異常情況,隔離期滿,管理單位出具解除隔離告知書后可解除醫學隔離觀察。

  (四)村(居)委會職責

  1、組織村(居)衛生人員、管理人員對居家隔離察人員進行規范管理。明確職責,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2、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及必要的其他服務。

  3、對村(居)民開展健康教育。

  4、協助鄉衛生服務人員開展居家隔離人員隔離醫學隔離觀察,配合派出所對拒不執行醫學隔離觀察的居家隔離人員采取強制隔離措施。

  5、組織做好環境整治、物資儲備等工作,協助做好病例家庭、院落、樓棟單元、單位辦公室、會議室等疫點的消毒。

  6、儲備足夠的防護物資(包括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N95醫用防護口罩、醫用手套、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眼罩等)、消殺設施和消毒藥品等。

  (五)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要求

  管理人員告知居家隔離人員心理援助熱線電話號碼,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緩解隔離人員的負面情緒,預防與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頓,防范心理壓力引發的極端事件。管理人員發現居家隔離人員出現精神衛生問題時,及時向對口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轉介。

  (六)居家隔離家庭日常消毒對象及方法

  1.消毒液配制簡便方法

  (1)常用消毒劑:84消毒液

  (2)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用礦泉水瓶:1瓶蓋(約5.5ml)84消毒液+1瓶水(約550ml)

  (3)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用礦泉水瓶:2瓶蓋(約11ml)84消毒液+1瓶水(約1100ml)

  2.消毒對象及方法

  (1)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單獨使用的房間以清潔為主;與家庭成員共用的環境中,可能被污染的家用物品、家具表面。每天消毒;受到唾液、痰液等污染,應隨時消毒。消毒時可用有效氯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后清水擦拭干凈。

  (2)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專用廁所,每天消毒一次。便池及周邊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廁所內的表面以消毒手經常接觸的表面為主,如門把手、水龍頭等,可用有效氯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后清水擦拭干凈。家庭成員使用的廁所參照以上消毒方法進行消毒。

  (3)拖布和抹布等衛生用具應按照房間分區專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后以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存放。

  (4)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如紙巾、口罩等,使用雙層專用垃圾袋,清理前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澆灑至完全濕透,扎緊垃圾袋口,對垃圾袋表面進行消毒,作用30分鐘后,由家庭成員或管理人員送到基層醫療機構進行統一處理。

  (5)衣服、被褥:在收集時應避免產生氣溶膠,避免在共用區域抖動,避免直接接觸自己的皮膚和衣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然后按常規清洗。

  (6)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污染地面時,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劑(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濕巾)小心移除。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圍可能污染的表面。處理污染物應帶手套與口罩,處理完畢后應洗手或手消毒。

  (7)餐飲具消毒方法:首選煮沸消毒15分鐘,也可用有效氯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15分鐘后,再用清水洗凈。

  五、責任追究

  村(居)需為每個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指定專門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和追蹤,承包到戶,落實到人。如出現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隨意外出甚至傳染他人情況,將追究居家隔離人員及管理人員責任。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相關文章:

疫情居家隔離人員方案(精選9篇)12-16

疫情居家隔離方案范文(精選17篇)12-17

居家隔離人員管理方案(精選8篇)10-20

疫情期間居家隔離人員承諾書(精選7篇)11-30

居家隔離方案范文11-03

居家隔離人員穩控方案(精選15篇)12-09

居家隔離人員服務管理方案(精選11篇)12-09

居家隔離人員巡查方案(通用5篇)12-12

社區居家人員隔離工作方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