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精選1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么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1
為全面深化義務教育教學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制定本指南。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加快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引領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則
堅持正確方向。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正確政績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促進義務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
堅持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全面培養,引導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名學生。
堅持問題導向。完善評價內容,突出評價重點,改進評價方法,統籌整合評價,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促進形成良好教育生態。
堅持以評促建。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強化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有效發揮引導、診斷、改進、激勵功能,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評價內容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包括縣域、學校、學生三個層面(具體指標詳見附件),三者緊緊圍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各有側重、相互銜接、內在統一,構成完整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一)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主要包括價值導向、組織領導、教學條件、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旨在促進地方黨委政府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對義務教育工作的領導,履行舉辦義務教育職責,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學校辦學質量評價。主要包括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發展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旨在促進學校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要求,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充分激發辦學活力,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
(三)學生發展質量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三、評價方式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工作要注重優化評價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評價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
(一)注重結果評價與增值評價相結合。關注學生發展、學校辦學、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合格程度的同時,關注其發展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進步程度,科學評判地方黨委政府、學校和教師的努力程度。
(二)注重綜合評價與特色評價相結合。關注縣域、學校全面育人整體成效和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的同時,注重差異性和多樣性,關注每一所學校和每一名學生,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和學生個性發展。
(三)注重自我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在引導學生、學校和縣級黨委政府積極開展常態化自我評價和即時改進的同時,構建主體多元、統整優化、責任明晰、組織高效的外部評價工作體系。
(四)注重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建立縣域、學校、學生常態化評價網絡信息平臺及數據庫,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并通過實地調查、觀察、訪談等方式,了解掌握實際情況,確保評價真實全面、科學有效。
四、評價實施
(一)明確責任分工。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行縣(市、區)和校自評、市級復核、省級評價、國家抽查監測。義務教育學校對本校辦學質量進行自評,并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進行評價。縣級黨委政府對學校辦學質量進行評價,并對本縣域義務教育質量和黨委政府履職情況進行自評,自評報告報上級教育督導部門。市級政府教育督導部門對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自評工作情況進行復核。省級政府教育督導部門組織對行政區域內各縣(市、區)義務教育質量情況進行評價,每年將評價情況報國家教育督導部門備案。國家教育督導部門對省級開展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情況進行抽查,對學生發展質量情況進行監測。
(二)明確評價周期。對學校、縣域質量評價要實現全覆蓋,評價周期依據所轄縣數、學校數和工作需要,由各地自行確定,原則上每3—5年一輪,并保證在縣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校長任期內至少進行一次評價。
五、評價結果運用
各地要不斷完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結果運用的機制,充分發揮評價結果對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一)要運用好學生發展質量評價結果。指導教師精準分析學情,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將學生發展質量評價結果作為學校辦學質量評價和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
(二)要運用好學校辦學質量評價結果。指導學校改進教育教學和管理,全面育人、科學育人,提升辦學治校和實施素質教育能力。將學校辦學質量評價結果作為對學校獎懲、政策支持、資源配置和考核校長的重要依據。
(三)要運用好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結果。引導縣級政府落實法律法規要求,督促政府履職盡責,為辦好義務教育提供充分的條件保障和良好的政策環境。將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結果與縣級黨政領導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認定等工作掛鉤。對質量評價結果不合格的,不能評優評先,不能認定為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對履職不到位、落實政策不力、違反有關規定、縣域教育教學質量下降且整改不到位的,要對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負責人、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問責。
六、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將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工作納入地方黨委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黨委政府領導、政府教育督導部門牽頭、部門協同、多方參與的組織實施機制。實施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工作,要與已經開展的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中小學校督導評估、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等工作有效整合、統籌實施,避免重復評價。各地可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細則。
(二)加強隊伍建設。各地要組建高水平、相對穩定的質量評價隊伍,主要由督學、教育行政人員、教育科研人員、校長、教師及其他有關方面人員組成。評價人員在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督導評價等方面應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專業能力和豐富經驗。要積極探索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培育和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工作。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2
為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教基〔2021〕3號)《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教督〔2021〕2號)及我省相關文件要求,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促進義務教育質量提升,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聚焦教育教學質量,以全面客觀的監測數據支撐教育決策、服務改進教育教學管理,促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育人為本。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五育并舉”,構建學科領域全覆蓋、德智體美勞全覆蓋的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引導樹立正確政績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促進形成良好教育生態。
2、服務質量提升。緊扣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或指導綱要),堅持素養導向,重點監測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系統挖掘影響學生發展質量的關鍵因素,精準服務教育質量提升。
3、堅持方法創新。充分運用科學的測評方法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逐步開展計算機網絡測試、人機交互測試等,不斷提高質量監測信息化水平;探索全過程、全要素質量綜合評價與跨年度增值評價,推動監測工作更加科學高效。
4、強化結果運用。建立健全問題反饋、預警和結果運用機制,堅持問題診斷和示范引領并重,充分發揮監測的引導、診斷、改進和激勵功能,督促問題整改;通過實驗校、示范區建設等方式,推廣典型地區經驗案例,幫助各地各校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縮小校際差異,保障人民群眾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三)工作目標
不斷優化全省義務教育質量評價人才隊伍結構,督促各級各類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完善學生全面發展多元評價機制,著力提升全省監測評估發展水平,構建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二、監測對象
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各學段各學科的劃分情況,考慮學生認知和學習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結合我省實際,監測對象為義務教育階段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按縣(市、區)(以下簡稱縣)、校、學生三層分三個階段抽取監測樣本。
(一)樣本縣。根據全省行政區劃和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規劃,全省183個縣和國務院或省政府批準成立的開發區均作為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納入監測。根據人口總量、經濟發展水平和義務教育發展狀況,綜合考慮當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樣本分布情況和全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需要,每年共抽取10%左右的樣本縣參與監測。在一個監測周期內,抽樣實現21個市(州)全覆蓋。根據需要,可對個別縣進行追蹤監測。
(二)樣本學校。根據地理位置、城鄉分布、學校類型等因素,采用按規模大小成比例概率抽樣方法,在樣本縣抽取的樣本小學、初中原則上分別不超過18所、12所。
(三)樣本學生。在每所樣本學校相應年級隨機抽取學生。根據學校規模大小、學生發展差異,樣本學生數量原則上為30或30的倍數,不足30人的可全部參測,樣本學生信息嚴格保密。
三、監測內容
對照《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主要開展學生發展質量和相關影響因素監測。
(一)學生發展質量監測。重點監測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發展水平。
品德發展主要監測德育、道德與法治、歷史三個學科。其中,德育主要監測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行為規范以及基本國情常識掌握情況等;道德與法治主要監測學生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歷史主要監測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學業發展主要監測語文、數學、科學、英語四個學科。其中,語文主要監測學生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等;數學主要監測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用數學思維思考、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能力;科學主要監測學生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英語主要監測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身心發展主要監測學生的健康生活與身心素質,具體包括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以及學生情緒、人際交往等發展狀況和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等。
審美素養主要監測學生的美育實踐與感受表達,具體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
勞動與綜合實踐主要監測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以及學生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
(二)相關影響因素監測。調查影響學生發展質量的相關因素,如各學科領域的課程或教育活動開設、學生學業負擔、教學條件保障、教師配備、教育教學、學校管理以及區域教育管理情況等。
四、監測工具
監測工具主要包括學科測試卷、相關因素調查問卷和表現性測試工具。學科測試卷測查學生的學業水平,著重考查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相關因素調查問卷調查影響學生發展水平的相關因素,分為學生問卷、教師問卷、校長問卷等;表現性測試工具主要用于體育和藝術測試。
五、監測學科領域及周期
每個監測周期為三年,實現學科領域全覆蓋。
第一年:監測科學(初中為物理、生物、地理)、藝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其中,初中物理、生物和地理同堂合卷,勞動、綜合實踐活動和地方課程同堂合卷。
第二年:監測數學、體育與健康、心理健康。
第三年:監測語文、德育、道德與法治、歷史、英語。其中,德育、道德與法治、歷史同堂合卷。
測試時間原則上安排在5月。所有樣本縣、樣本校按照統一要求,在規定時間按規定程序規范操作,統一測試。
六、監測結果
(一)水平劃定。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答題的實際表現,對學生學業水平進行等級劃分和具體描述。等級標準的'劃定,參照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水平劃分標準,將學生學業表現劃分為水平Ⅳ(優秀)、水平Ⅲ(良好)、水平Ⅱ(中等)、水平Ⅰ(待提高)四個水平段。
(二)數據分析。在監測數據掃描錄入基礎上,經過數據清理、跨年對比、數據鏈接等環節生成監測數據庫,運用多種統計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數據,形成監測結果。
(三)報告研制。根據報告目的、內容和閱讀對象的不同,主要形成省級監測報告、樣本縣監測報告、基礎數據報告和政策咨詢報告四類。
省級監測報告。主要呈現全省義務教育學生學業水平總體狀況、影響學生學業水平的主要因素和相關分析,以及各樣本縣對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督導評估標準的達標情況。
樣本縣監測報告。主要呈現學生在各監測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影響該縣學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診斷教育質量問題。該報告主要供縣級人民政府和有關教育部門使用,供學校改進教育教學參考,不反饋學生個人成績。
基礎數據報告。分別呈現以學生、學校、縣為單位的原始數據匯總,供監測評價機構內部分析使用,不對外公開發布。
政策咨詢報告。針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深入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該報告主要供有關領導和部門參閱,供各級政府和有關教育部門調整教育政策和配置教育資源參考。
(四)結果運用。教育廳統籌建立監測結果運用制度,各級教育督導部門牽頭加強與有關部門協同聯動,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區的監測結果運用模式,充分發揮質量監測在服務決策、改善管理、提高質量、引導輿論等方面的作用。
1、服務決策咨詢。向省委省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呈送省級監測報告和政策咨詢報告,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供支撐。
2、督促問題改進。向各市(州)、縣級人民政府反饋監測發現的主要問題清單和樣本縣監測報告,督促問題整改。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對全面發展質量不佳、質量下滑趨勢明顯的地區進行預警,對有關責任人員約談問責。各地要建立問題臺賬,實現銷號管理。
3、支撐督導評估。監測結果直接應用于督導評估工作,作為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等工作的重要參考。
4、引領質量提升。宣傳推廣監測發現的典型地區經驗案例,搭建監測學習交流平臺。加強監測數據挖掘運用,鼓勵開展監測相關學術研究,引領推動教學改革、改進教育管理。
七、組織實施
(一)責任分工。全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統籌規劃、政策指導和過程監督;委托省教育評估院承擔業務培訓、工具研發、數據采集、報告研制、結果解讀和運用指導等工作。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督導機構負責本地區的測試協調和過程監督,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督導機構負責組織現場測試。
探索監測結果與政策調整的聯動機制。要加強對地方在監測工具研發、監測數據挖掘運用等方面的指導和業務培訓,探索開展對各地自主實施的質量監測的工具、抽樣、數據分析等技術標準的認定。
各地應加強統籌協調,要避免重復監測,避免加重基層負擔。嚴禁針對監測進行強化訓練,嚴禁開展片面的質量監測,嚴禁以質量監測名義進行變相統考統測,嚴禁公布學生個人監測結果。
(二)強化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業務指導,為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具研發、業務培訓、組織實施、結果運用等提供經費保障,確保監測工作順利開展。
(三)紀律與監督。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嚴肅工作紀律,堅持公平公正、確保工具安全,杜絕模題應考、干擾抽樣、弄虛作假等行為,廣泛接受學校、師生和社會的監督。各級教育督導部門對監測組織工作的規范性、工具保密性進行全程監督,公開監督舉報電話,受理舉報并提出處理意見。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3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認真執行《縣中小學教學常規(2020年修訂版)》文件要求,進一步規范全縣中小學校辦學行為,全面提升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積極構建良性競爭的教育環境,本著科學性、公正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原則,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評價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為宗旨,以發現、解決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凸顯的問題為出發點,以開展中小學教學過程監督和教學質量評估為手段,切實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能力,推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二、評價對象
全縣各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
三、任務目標
(一)建立科學評價體系,樹立正確辦學導向
建立具有評價、激勵、導向功能的線下教學評價制度和開展好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評價管理體系,使踐行課堂改革、實施素質教育、落實教學常規成為學校教學管理和教師專業成長的自覺行為。
(二)規范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鼓勵教師自主學習、自我反思、引導教師主動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
(三)激勵學校制度創新,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通過規范中小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鼓勵學校積極進行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創新,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促進全縣中小學校整體實現內涵式發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益和社會評價。
四、組織領導
為了使常規教學質量評價工作順利開展,確保在質量評價活動中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收到實效,教育局成立常規教學質量評價領導小組。
五、實施辦法
各學校應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開全開足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能夠結合本校實際開設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校本課程,并正常實施。學校依據《縣中小學教學常規(2020年修訂版)》要求落實常規管理工作,并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校的常規教學管理評價細則,明確評價項目和賦分標準、獎懲措施等。
(一)評價內容:
備課:教師應做到教案(電子教案)項目齊全,按照要求各年級各學科要努力創造條件,發揮集體備課的效用。集體備課的主要內容有:研讀課程標準,明確教學要求;安排教學進度;討論教學重難點及教學方法等。備課做到“五統一”(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重難點、統一習題、統一測試);“八備”(備目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學法、備練習、備板書、備作業、備教具學具);“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教案(電子教案)應具有創新性。每節課要有教學反思,對反思問題要有改進措施。學校每學期應至少進行兩次教案檢查,做到有檢查、有評價、有反饋、有記錄。
授課: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樹立新的教學觀,人才觀。牢固樹立一種意識:向課堂教學要效率、要質量;緊緊圍繞一個目標:即教學目標;貫徹兩個始終:情感教育和反饋矯正;體現三個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落實四個要點:基礎知識的落腳點、思維開發的著眼點、能力培養的訓練點、思想教育的滲透點;掌握六個環節:前置補償、自主學習、精講點撥、師生互動、變式訓練、歸納總結。
作業、批改:作業要依據每節課的特點,做到精心設計,規范合理,數量適中、著眼全體、分層布置,確保實效。優等生可布置一拓展性的、實踐性作業;學困生的作業堅持“低起點、小步走”原則,適當降低作業難度。教師應及時檢查、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程度以及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學校每學期應至少進行兩次作業檢查,有評價、有反饋、有記錄。做到“三凡是”:凡是布置學生做的作業,教師必須先做;凡是學生作業,教師自覺做好批改記錄,讓批改更有針對性,禁止讓家長或其他人替代批閱作業;凡是訂正作業,必須做到面批,盡量做到當日作業當日批閱,批改之后要有反饋性建議。
聽課:校長對年級教育教學有適時的指導意見和建議。學校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于35節,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于25節,記錄詳細,有點評。學校要經常組織教師參與聽課,將聽課形成一種常態化。每節公開課,同學科教師須全員參與聽評,聽課后學校領導要有評價、有反饋、有記錄。
輔導:學校要堅持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原則:對優秀生輔導可適當加深知識的難度,拓展知識面,使其個性特長、思維深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對中等學生要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加強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對學困生要指導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加強雙基方面的輔導和訓練;學校要制定“培優輔困”整體工作要求,教研(備課)組、教師應根據學情切實制定“培優輔困”計劃。
考試:考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式。任課教師、教導處、學校領導要重視學生的考試,認真研究改進考試的形式,內容以及方法等問題,使之更好適應當前教育形勢。教師要搞好講評,指出學生測試中存在的優缺點,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校要及時總結,組織教師做好質量分析,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明確工作方向。
(二)評價方式
通過抽查教案(或電子教案紙質版)、學生作業、聽課筆記、作業批改檢查記錄、備課過程材料、課程安排表、作息時間表、任課教師一覽表、隨機聽課、與教師、學生座談等方式,檢查學校常規教學管理工作落實情況。監督學校實現當堂達標檢測落實“堂堂清”;通過生生盯背、師生盯練等措施落實“日日清”;通過周清卷、查缺補漏落實“周周清”;通過質量檢測、質量分析、查缺補漏落實“月月清”的目的。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實施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可以激勵學校內涵發展,確保常規教學管理系統化、規范化,實現教師工作積極主動,學生學習氛圍濃厚的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縣教育局將把此項工作納入對學校、校長、教師的業績考核,作為評價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和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各學校要把過程監管和教學質量評估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的重點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4
為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等文件要求,根據教育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和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監測目的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開展教育質量監測是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科學而規范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以全面客觀的監測數據支撐教育決策、服務改進教育教學管理,引導聚焦教育教學質量、遵循教育規律,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促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培養體系,推動我區義務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二、監測原則
(一)堅持立德樹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五育并舉”,實施德智體美勞全覆蓋的學科教育質量監測。
(二)堅持科學規范。依托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具和平臺,創新監測方式方法,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腦科學等領域前沿技術方法,開展計算機網絡測試、人機交互測試等,提高質量監測的系統性、全面性和專業性,推動監測工作更加科學高效。
(三)堅持精準服務。緊扣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監測學生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及核心素養。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方法,系統挖掘影響學生發展質量的關鍵因素,探索多領域綜合評價和跨年度增值評價,出具高質量的監測報告,精準服務教育質量提升。
(四)堅持有效運用。強化監測結果運用,建立監測問題反饋和預警機制,督促問題整改。推動市、縣(市、區)、學校建立統籌協調、多方聯動的監測結果運用機制,有效發揮監測診斷、改進、引導功能。建設監測結果運用實驗區,推廣典型經驗案例。
三、監測實施
(一)監測對象。
我區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以縣(市、區)為單位,覆蓋所有縣(市、區)。根據地理位置、城鄉分布、學校類型等因素,采用按規模成比例概率抽樣方法抽取學校和學生進行監測。原則上,每個縣(市、區)抽取樣本學校小學12所、初中8所;每所樣本小學、樣本初中分別隨機抽取30名四年級學生、30名八年級學生作為監測對象(樣本個人信息嚴格保密)。同時,對樣本學校對應年級的任課教師、班主任、學校校長、教育管理者及部分家長進行監測。
(二)監測內容。
監測學科包括德育、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與健康、藝術、勞動、心理健康等九個領域。主要開展學生發展質量和相關影響因素監測,并視年度工作情況開展專項監測。
1、學生發展質量監測。圍繞學生全面發展要求,重點監測學生德智體美勞教育質量狀況。
(1)德育:主要監測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行為規范以及基本國情常識掌握情況等。
(2)語文:主要監測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情況、閱讀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等。
(3)數學:主要監測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情況、運算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
(4)英語:主要監測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情況,閱讀、寫作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等。
(5)科學:主要監測學生掌握科學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情況、科學探究能力等。
(6)體育與健康:主要監測學生身體形態、機能、體能狀況以及健康生活習慣等。
(7)藝術:主要監測學生掌握藝術基礎知識情況,通過藝術作品和活動感受美、表達美的能力,審美趣味和審美格調。
(8)勞動:主要監測學生勞動觀念、勞動知識和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等。
(9)心理健康:主要監測學生情緒、人際交往等發展狀況以及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等。
2、相關影響因素監測。調查影響學生發展質量的相關因素,如各學科領域的課程或教育活動開設、學生學業負擔、教學條件保障、教師配備、教育教學、學校管理、區域教育管理以及家庭因素等。
3、專項監測。針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關注群眾的合理教育訴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如學生視力保護、體質健康狀況、留守兒童現狀、隨遷子女入學、學業負擔、校園安全建設及教育滿意度等專項監測工作。
(三)監測時間。
學科領域監測按周期進行,每個監測周期為三年,每年監測三個學科領域。第一年度監測數學、體育與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監測語文、藝術、英語,第三年度監測德育、科學、勞動。本周期從20xx年開始,每年的監測時間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統籌安排,原則上安排在當年5月中下旬,測試總時長為一天半,具體時間在當年監測工作方案中確定。專項監測時間按照每年工作安排開展。
(四)監測工具。
監測工具包括測試卷、相關因素調查問卷以及表現性測試工具。測試卷監測學生在有關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重點關注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因素調查問卷調查影響學生發展水平的相關因素,分為學生問卷、教師問卷、校長問卷、縣級教育管理者問卷和家長問卷等。表現性測試工具用于體育與健康、科學、藝術等學科領域,通過學生現場項目參與和演示,監測運動、操作、演唱能力等。
根據我區實際情況,目前以采購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或其他第三方監測機構的服務為主,逐步探索研制更適合我區實際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具和系統,鼓勵各地研發本地區的監測工具和系統。
(五)監測方式。
為保證測試操作規范,所有縣(市、區)、樣本校按照要求,在規定時間開展統一測試。原則上,測試應當安排在本校,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監測方式主要采用紙筆測驗、現場測查、計算機或手機(終端)填答等形式。學生主要采用紙筆測驗或計算機測試方式,體育與健康、藝術、科學等學科部分內容采用現場技能測試方式。教師、家長問卷調查等采用計算機或手機(終端)填答形式。
(六)數據分析。
通過組織專家隊伍或由第三方專業機構在監測數據掃描錄入的基礎上,經過數據處理、跨年對比、數據鏈接等環節生成監測數據庫,運用多種統計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數據,形成監測結果(報告)。
(七)水平劃定。
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答題的實際表現,對學生定期監測的學業水平進行等級劃分和具體描述。參照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辦法,結合我區實際,將學生學業表現劃分為水平Ⅳ(優秀)、水平Ⅲ(良好)、水平Ⅱ(中等)、水平Ⅰ(待提高)四個水平段。
(八)監測報告。
定期監測結果將分層體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德智體美勞發展狀況、影響學生發展的主要因素及對策建議,并形成自治區監測報告、設區市監測報告、縣級監測診斷報告。專項監測形成自治區專題報告。
1、自治區監測報告。主要呈現全區義務教育學生在各監測學科領域發展水平的總體狀況、影響學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該報告主要供自治區人民政府和有關教育部門使用,并以適當的方式向社會公布。
2、設區市監測報告。分市呈現義務教育學生在各監測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影響學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該報告主要供市級人民政府和有關教育部門使用。
3、縣級監測診斷報告。分縣(市、區)呈現義務教育學生在各監測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影響該縣(市、區)學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診斷教育質量問題。該報告主要供縣級人民政府和有關教育部門使用,供學校改進教育教學參考。
4、專項監測報告。針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監測和研究,結合一線教育實際深入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該報告主要供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使用,作為調整有關教育政策參考。
(九)結果運用。
建立自治區統籌、市級協調、以縣為主的監測結果運用制度,逐步建立教育督導部門牽頭、加強與有關部門協同的監測結果與政策調整聯動機制。
1、服務決策咨詢。監測結果直接應用于督導評估工作,作為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等工作的重要參考,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供支撐。
2、督促問題整改。根據監測報告,及時召開反饋會議,進行集中反饋或分層次反饋,把監測結果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到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督促問題整改。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對全面發展質量不佳、質量下滑趨勢明顯的縣(市、區)進行預警,對有關責任人員約談問責。
3、引領質量提升。搭建教育監測理論和技術的交流平臺,建設監測結果運用實驗區,宣傳推廣結果運用優秀案例。建立健全教育質量監測和結果運用制度,開展監測相關學術研究,引領推動教學改革、改進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質量。
(十)組織實施。
自治區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由各級政府教育督導部門組織實施。自治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統籌規劃、政策指導和過程監督,委托自治區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承擔業務培訓、工具研發、數據采集、報告研制、平臺建設與全區監測的組織實施。各市教育督導部門、教育質量監測機構負責本地區監測工作的協調和指導。各縣(市、區)教育督導部門、教育質量監測機構負責組織現場測試,組織樣本校依法規范完成監測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領導,成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保障、經費保障和統籌協調。建立健全教育質量評估監測制度,強化結果運用。
(二)加強工作保障。自治區設立教育質量監測專項經費,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教育質量監測所需經費納入部門預算。各市、縣(市、區)教育部門要保障必需的場所、器材等硬件設施設備,要加強評估監測隊伍建設,提高質量監測的科學性、專業性和權威性。
(三)加強培訓研究。各地要深入開展教育質量監測實踐與理論研究,加強教育質量監測知識和技能培訓,努力探索教育質量監測與評價的新模式新方法,積極研究和分析監測結果,推動監測結果充分運用,促進我區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宣傳引導。各地要廣泛宣傳實施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的重要意義,引導社會和學校充分認識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動員社會各界不同群體參與教育質量監測評價,引導社會構建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和評價觀。
五、紀律與監督
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是教育督導的一項制度安排,要嚴格規范監測工作流程,嚴肅監測工作紀律,堅持公平公正,確保監測工具安全保密,杜絕模題應考、干擾抽樣、弄虛作假等行為。各級教育督導部門對監測組織工作的規范性、工具保密性進行全程監督,要廣泛接受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的監督,公開監督舉報電話,受理舉報并提出處理意見。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5
為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教育督導問責辦法》《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等文件要求,進一步完善浙江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引導聚焦教育教學質量、遵循教育規律;健全綜合評價,構建以教育生態為核心的義務教育質量綠色評價體系,以全面客觀的監測數據支撐教育決策、服務改進教育教學管理,促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育人為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突出“五育并舉”,構建富有浙江特色的“三維質量”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二)基于課程標準。依據課程標準,監測學生各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及核心素養,挖掘影響學生發展質量的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個體等關鍵因素,精準服務教育教學。
(三)注重創新導向。基于國家教育質量監測,找準省級定位,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二級監測模式,積極探索學生表現性評價、實踐性評價、學習過程評價等監測方法,保持省域教育質量監測工作領先地位。
(四)強化結果運用。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示范引領,通過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試點區的實驗機制和實踐探索,建立監測問題反饋和預警機制,督促問題改進;推廣典型地區經驗案例,推動各地建立循證改進機制,實現以測促建,以評促改。
三、監測內容
對照《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主要開展學生發展質量和成長環境監測。
(一)學生發展質量。涉及學生品德行為、學業水平、學習品質、實踐創新和身心健康5個方面,突出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品德行為主要監測學生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情況。學業水平主要監測各學科基礎知識、關鍵能力的達成情況。學習品質主要監測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實踐創新主要監測學生在表現領域的能力水平,比如實驗操作、信息素養等。身心健康主要監測學生在運動與健康、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二)成長環境。監測學生成長所處的家庭、學校、社會等環境因素,分別考慮教師、學校、家庭和區域4個層面,體現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具體涉及各學科領域的課程或教育活動開設、學生學習負擔、教師研修發展、學校教學管理以及區域教育管理等。
四、監測對象與工作周期
監測周期為4年,間年組織小學與初中監測,實施“一年監測,三年改進”的工作思路。監測時間安排在當年10月中下旬。監測對象為義務教育階段五年級和九年級學生,以及相關學科教師、學校校長和參測學生家長。學科測試依據四年級與八年級相關課程標準。
五、監測方式
監測主要采用學科測試與問卷調查。在學科紙筆測試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表現性測評方式,根據學科特點,探索現場實踐操作測評和基于表現行為捕捉的在線測評方式等。問卷調查包括學生問卷、教師問卷、校長問卷和家長問卷。學生問卷有書面填答與在線填答等多種形式。
六、監測工作程序
(一)工具研制。組織專家研制學科測試卷和學生、教師、家長、校長調查問卷以及表現性測試工具,進行3輪試測,最后邀請省外專家進行審讀與修訂。表現性測試工具用于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領域,通過學生現場項目測試,監測實踐操作能力與信息素養等。
(二)樣本抽取。抽樣采用兩階段概率比例規模抽樣調查法(PPS)。第一階段為抽取樣本學校,根據辦學性質、區域性質等抽樣維度將學生分為不同群體。第二階段為抽取樣本學生,樣本抽取依據各縣(市、區)中學生群體人數比例進行等比例抽取。縣(市、區)內的各個類別學校均有學校入樣,學生樣本總數不低于7%。
(三)現場測試與調查。為了保證測試操作規范,所有樣本縣(市、區)、樣本校按照要求,在規定時間開展統一測試,測試總時長為一天或一天半。測試安排在本校,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
(四)水平劃定。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答題的實際表現,對學生學業水平進行等級劃分和具體描述。參照國際監測通行方式,結合我省教育教學實際,將小學生學業表現劃分為水平優秀、達標、待努力3個水平段,初中學業表現劃分為水平優秀、良好、達標、待努力4個水平段。
(五)數據處理。包括數據預處理、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3個階段。預處理階段完成對數據的編碼、對無效和異常數據進行篩查和清理。數據分析階段,通過經典測驗理論逐一進行項目質量分析,確保項目有效;通過單維和多維項目反應理論將總體和分維度的能力特征值,標準化后轉換為相應的量尺分;計算問卷中指數得分,形成報告的基礎數據。數據挖掘階段,基于對數據庫中不同數據的關聯,應用各種統計建模方法,發現指數間、指數與客觀數據之間的聯系和趨勢。
(六)報告研制。根據報告目的、內容和閱讀對象的不同,主要研制形成省級綜合反饋報告、行政反饋報告、專題研究報告、各學科反饋報告,各設區市綜合反饋報告、各縣(市、區)綜合反饋報告。
(七)結果運用。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和省教育廳報告省級監測結果,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供支撐。向各設區市教育局反饋監測發現的主要問題清單和分市監測報告,督促縣(市、區)問題整改。部分監測結果應用于督導評估工作,作為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等工作的重要參考。宣傳推廣監測發現的典型地區經驗案例,加強監測數據挖掘運用,鼓勵開展監測相關學術研究,引領推動教學改革、改進教育管理。
七、監測工具管理
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和相關資源開發監測工具,使用前后均為機密級保密材料。監測工具的開發與管理須依法執行相關的保密規定。
監測工具管理包括工具接收、保管、分發、回收、回卷等環節,須按照保密要求管理。所有傳遞過程須履行嚴格的交接登記手續,并在教育局與樣本學校的保密室保管。縣(市、區)巡視員與樣本學校監測人員專車護送監測工具到學校,并在試后護送測試材料回縣(市、區)教育局保密室。樣本學校須按監測程序做好工具的接收和保管、拆封、使用和封袋、封裝等工作。縣(市、區)須于測試后次日將測試材料送到市教育督導辦公室。市教育督導辦公室分類裝箱,并在2天內送達浙江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中心。
八、組織機構與職責
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簡稱省教育督導辦,下同)負責監測工作的統籌規劃、政策指導、過程監控和改進督查。浙江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中心負責工具研發、業務培訓、制訂細則、樣本抽取、數據采集與分析、報告研制、結果反饋等專業技術與實施指導工作。
市級教育督導部門負責協調、指導所轄縣(市、區)的監測實施,應用監測結果指導工作。縣級教育督導部門負責上報與核實基本數據、制定實施細則、組建工作班子、培訓工作人員、簽訂監測工作人員紀律責任書、指導樣本學校規范實施、應用監測結果指導工作。市、縣兩級均要落實監測工具保管、收發等環節的安全與保密措施,完善區域內監考制度,加強考務、考風與考紀的巡視與督查,從制度上保證監考、巡視工作質量,確保監測采集的數據真實客觀,保證監測過程規范有序。
九、樣本學校的'組織與實施
(一)樣本學校職責。各樣本學校須成立由校長負責的監測工作小組。其職責為:
1、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如實上報本校師生的相關信息。
2、組織本校監測工作人員的培訓,確保所有工作人員掌握測試規范、明確工作職責,做好包括防疫等各項準備。
3、按要求組織本校的監測工作,確保本校監測數據真實、可靠。
4、按要求做好本校監測工具的使用和保管工作,對監測工具的保密負責。
5、監考、監督與檢查結果有痕可查,有條件的學校監測教室安排在錄播教室,錄播內容保留時間6個月。
(二)學校監測工作小組的人員組成。
主監:1人,由樣本學校校長擔任,對該校學生安全、數據真實性、監測工具保密性負全責。
副主監:1人,由副校長或由除校長以外的負責人擔任,當主監填寫問卷或出現特殊情況不能參與測試組織工作時,副主監負責全校的測試組織工作。
監測員:每個測試教室2人,一名由樣本學校的非測試科目教師擔任,另一名由非樣本學校的非測試科目教師擔任,負責學生測試的組織和監督。
選派監測員須嚴格政治與紀律要求。學校主監、副主監、監測員與縣教育督導辦公室簽訂考風考紀責任書,職責要明確、具體,監考結果有痕可查,出現問題有明確的問責處理要求。其他工作人員:保衛人員1人、司時員1人、場外工作人員2人(男女各1人)。
(三)監測實施。樣本學校須做好監測年級全體學生的宣傳與教育、做好教學與測試安排、設置校內公示欄、準備相關文具物品、安排學生測試教室、設置教師及校長填答問卷的場所、設置測試辦公室與帶鎖文件柜等。同時根據監測細則與工作要求制定詳細的本校操作手冊,嚴格按操作手冊規定的流程、分工與要求規范有序實施。
十、監督與處置
(一)巡視和監督。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必須嚴肅工作紀律,堅持公平公正,確保工具安全,杜絕模擬應考、干擾抽樣、弄虛作假等行為,廣泛接受學校、師生和社會的監督。省、市、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監測組織工作的規范性、工具保密性進行全程監督,公開監督舉報電話,受理舉報并提出處理意見。
省教育督導辦選派具有監測工作經驗的省督學擔任省級巡視員,每市派遣1名;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中心選派具有監測工作經驗的省教研員擔任省級巡視員,每市派遣1名。共同負責對各地監測工作的視察、監督和指導。
各設區市向所轄的每個縣(市、區)派遣2名市級巡視員,協助做好監測工作的巡視、監督和指導。縣(市、區)向每所樣本學校派遣1名縣級巡視員。由教育局從機關或直屬單位選派具有豐富監測工作經驗的同志擔任,負責樣本學校的監督指導,并組織教師與校長問卷的填答。
(二)巡視員工作要求。巡視員要參加培訓,認真學習監測工作的有關文件;按時到崗,參與或視導縣級培訓會議,督促樣本學校落實測試前各項準備工作。縣級巡視員要護送測試工具包和測試學生名冊密件,檢查監測工具的保密情況;組織校長和教師填答問卷,督促各類人員履行職責;及時處置出現的問題,確保測試工作安全順利進行。省、市巡視員要做好巡視工作記錄,在巡視結束后,按要求反饋巡視記錄表將記錄表。對于監測過程中存在失職瀆職、徇私舞弊、弄虛作假、違反程序等影響監測數據質量要求的現象,各級巡視員須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設區市教育督導辦公室與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監督與檢查結果有痕可查。巡視市或樣本縣出現嚴重的考風考紀等問題,巡視工作存在失職瀆職等情況的,由省教育督導辦給予批評教育等問責處理。
(三)臨場處置辦法。對于監測實施過程中發生的緊急情況,根據其對測試有效性的影響程度不同,分別采取以下處理辦法:
1、對樣本學校在測試過程中發生的特殊問題,在符合監測規范與要求、不影響測試工作正常秩序、不涉及數據真實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的情況下,由主監、巡視員共同商議解決,并將具體情況記錄在《測試記錄表》上。
2、對于樣本學校發生的主監、巡視員無法解決的問題,主監、巡視員需立即上報縣(市、區)教育督導辦公室和省、市巡視員。在符合監測實施工作原則,不影響數據真實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的前提下,由省、市巡視員根據《浙江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測應急預案》,以及與縣(市、區)教育督導辦公室負責人的商議結果,應急處置,并于處置后在第一時間內向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口頭或書面匯報情況。
3、凡涉及監測數據真實性、完整性和監測工具保密性,不能按照規定的測試要求與程序執行監測實施工作,或發生其他重大事件,各樣本學校須立即將情況報告縣(市、區)教育督導辦公室和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中心。
4、凡涉及測試有效性所作出的重要決定,必須經省教育督導辦批準后方可執行。
5、在測試中出現如下嚴重影響測試工作的重大事件,各地與樣本學校在緊急處理的同時,應及時向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報告:測試工具發生失密、失竊、損毀嚴重;測試發生大面積舞弊;由于自然災害等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該地區不能正常實施測試;工作中出現的涉及面廣、影響較大的重大失誤;測試過程中出現監測相關人員安全事件。
十一、違紀與處理
各地和學校要從落實立德樹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高度認識監測工作的目標和意義,嚴肅考風考紀是考試組織的底線,是教育工作的底線,是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底線。省級監測屬于機密級考試,任何實施過程中的作弊行為都要進行嚴肅追責。
(一)測試學生違紀的處理。根據測試工作的有關規定,對測試學生違紀行為必須進行處理。測試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測試資格,由學校進行批評教育:
1、測試中有夾帶、傳遞、抄襲、換卷行為。在測試教室內喧嘩、交頭接耳、動作暗示或有其它影響秩序的行為。
2、存在損毀測試卷或將測試卷帶出測試教室等行為。
(二)監測工作人員違紀的處理。監測人員必須遵守監測工作人員守則,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如違反規定,視情節輕重,給予處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由縣(市、區)教育局給予通報批評:
1、不按時組織測試學生入場,不按規定核對測試學生。
2、測試過程中不認真履行監測員職責,如看書、看報、交談、隨意進出測試教室等。
3、開始測試后,違反規定擅自同意測試學生進出測試教室,允許無關人員進入測試教室。
4、對違紀測試學生情況不如實填入《測試記錄表》。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市、區)依法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1、發生冒名頂替或其他代替測試行為。
2、擾亂、妨礙測試教室及測試有關工作場所秩序。
3、侵犯監測工作人員和測試學生人身權利。
4、故意損壞測試設施。
5、復制、截留、盜竊、損毀監測工具。
(四)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由省教育督導辦或省教育廳給予通報批評。
1、鼓勵或允許學生代測。
2、向學生暗示試題答案。
3、擅自將測試卷帶出、傳出測試教室或復制。
4、包庇學生作弊。
5、樣本學校發生有組織的集體代測行為。
6、故意在進入測試教室前啟封試題并導致泄密。
7、慫恿學生作弊,為學生傳遞試題答案或幫助學生答卷。
8、違反規定,有計劃、有組織地復制、截留監測工具。
9、測試結束后,修改答案。
10、測試卷遺失、損毀、大面積裝袋混亂。
11、打擊、報復舉報人。
(五)數據異常處理。
1、經專家復查鑒定,監測結果出現學校數據異常,學校監測數據作無效處理。
2、經專家復查鑒定,監測結果出現區域數據異常,確證存在嚴重區域性舞弊行為,由當地紀委啟動調查程序,對教育局及相關責任人問責。區域內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數據異常,區域監測數據作無效處理。
為維護國家和省級監測的公正性、嚴肅性和規范性,確保監測安全、有序地進行,各市、縣(市、區)教育局、中小學校要嚴肅考風考紀教育,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學校文化,堅決杜絕監測中的舞弊行為發生。鼓勵和支持社會、家長和師生對監測實施中的違紀舞弊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6
根據寧教體發[2020]44號文件精神,為充分運用好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進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針對監測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成立整改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其他學校班子成員、各班主任、體育、數學教師
二、整改措施
(一)關于學生數學表現存在較大差異的問題整改措施
1.加強政策宣傳,推進本校教育質量快速發展。我校嚴格按照上級劃分的學區、認真落實《寧強縣義務教育階段學區劃分的規定》和《寧強縣進城務工等隨遷子女入學的規定》有關要求,嚴格
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就近”入學的規定,不以任何形式組織考試或變相考試招生、選拔生源,盡量控制家長學生盲目“跟風熱”“擇校熱”,為緩解“鄉村弱”“縣城擠”的局面努力。
2.加強學校信息化建設,不斷優化教育設施設備,努力提高本校辦學水平。
3.加強教師培訓,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在職在崗培訓,提高專業技能,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充實本校數學教師隊伍,讓學生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優質教育。
4.大力做好數學教師專業培訓工作,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二)關于學生身體形態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問題整改措施
1.扎實上好體育課和體育活動課。嚴格按照體育課程標準開足每周4課時體育課,并將體育課、體育活動課(大課間活動)、課間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課表。認真上好體育課,切實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在無體育課的當天落實好1節體育活動課。進一步完善充實大課間活動,大力開展跳繩、踢毽子、擲沙包、呼拉圈、武術、球類、健身操等自主活動,積極探索并開展體現本校特色的運動項目,不斷增強活動的實效性。
2.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鼓勵學生到戶外去、到陽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廣泛開展人人參與、個個爭先的群眾體育活動。廣泛宣傳“每天鍛煉一小時,每天跑步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新時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開展學生陽光體育活動。
3.積極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活動,使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兩項日常鍛煉的`體育技能;在活動中培養體育運動興趣,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在活動中強身健體,提高綜合素養;激勵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形成生動活潑、生機勃勃、生龍活虎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4.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堅持把落實《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作為學校體育的重點工作,建立健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工作管理運行機制,建立崗位責任制,認真執行《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級辦法》,加強監測培訓,熟練、正確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監測與分析,逐步實現貫徹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
5.多渠道爭取資金,進一步改善學校體育活動場地設施,按要求配齊配足體育器材;加強學校公用經費管理,確保每學期有一定的經費用于體育器材的添置和補充,保證學校體育設施滿足正常教學、體育活動和學生日常鍛煉的需要。
6.堅持開展學校春秋季學生運動會,組織學生廣泛參縣級體育競賽活動,不斷提高學生體育競賽活動水平,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有效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和體質健康水平。
7.加強家校互動,引導家長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學校通過家長會、微信群和QQ群,加強對家長的宣傳教育,引導家長關注孩子身心發展,科學安排孩子膳食,提倡健康飲食與生活方式,注重帶領孩子開展戶外運動和活動,以及力所能及的勞動實踐,不斷增強孩子體質。
(三)關于學生視力不良率較高、睡眠時間不足的問題整改措施
1.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不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加強對家庭作業內容的設計和研究,提高作業內容質量,強化實踐性作業,減少機械、重復訓練,嚴禁變學生作業為家長作業。嚴格執行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量確保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的規定。合理制定學生作息時間,縮短學生晚上學習時間,保障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10小時。
2.指導學生科學規范使用電子產品,要求兒童青少年眼睛發育期不使用電子產品。嚴禁學生將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學校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家庭作業采用紙質完成。
3.加強視力健康管理。落實《關于推進健康學校示范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視力健康管理隊伍,明確和細化職責。將近視防控知識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學校管理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加強醫務室力量,按標準配備校醫和必要的藥械設備及相關監測檢查設備,加強學生視力監測。
4.嚴格按照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安裝配備利于視力健康的照明設備,落實教室、宿舍等采光和照明要求,為學生提供符合用眼衛生要求的學習環境,堅持學生座位一周調換一次,每學期對學生課桌椅高度根據學生身高進行個性化調整,使其適應學生生長發育變化。
5.認真執行眼保健操流程,嚴格組織全體學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掌握執筆姿勢,督促學生讀寫時坐姿端正,監督并隨時糾正學生不良的讀寫姿勢。教師發現學生出現看不清黑板等跡象時,要及時了解其視力情況。
6.強化戶外體育鍛煉,確保在校時每天有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嚴禁以講代練和擠占課外活動,認真執行每天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依托健康教育課,按照《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開足開齊開好健康課,向學生講授近視形成的原因、危害,保護視力的意義和方法,樹立學生愛眼、護眼意識,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增強其主動保護視力的意識和能力。
7.加強學生視力健康檔案管理,確保一人一檔并隨學籍變化實時轉移。嚴格落實每學年1次的學生健康體檢制度,積極聯系醫療衛生機構每學期組織開展至少1次視力監測,及時把視力監測和篩查結果記入學生視力健康電子檔案,并向家長反饋檢測結果,對于發生問題的學生要督促其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治療。
(四)關于體育教師教學行為不夠規范、數學教師教科研水平不高專業能力不強的問題整改措施
1.強化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積極聘任有體育特長的人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學校兼職體育教師。
2.充分利用培訓機遇,對本校體育教師進行學科教學技能提升培訓,積極整合學校現有資源,立足崗位實際,加強崗位專業培訓。
3.加強數學教師崗位培訓,堅持參與縣級教學能手、教壇新秀評選,在校級表彰獎勵等方面向數學學科傾斜,促進本校數學學科骨干教師快速成長。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7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切實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全面深化義務教育教學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中共重慶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慶市財政局、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重慶市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試行)》(渝教督發〔20xx〕8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引領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評估原則
(一)堅持正確方向。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正確政績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促進義務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
(二)堅持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全面培養,引導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名學生,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三)堅持科學有效。注重統籌整合,切實減輕基層負擔。改進評價方法,強化結果評價與增值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價與特色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促進形成良好教育生態。
(四)堅持以評促建。分層實施,推進義務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推動自我評價常態化,強化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有效發揮引導、診斷、改進、激勵功能,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三、評估內容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包括學校、學生二個層面,具體指標附后。
(一)學校辦學質量評價。主要包括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發展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旨在促進學校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要求,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充分激發辦學活力,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
(二)學生發展質量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四、評價實施
(一)責任分工
按分層實施的原則開展。學生發展質量評價由學校負責實施;學校辦學質量評價實行學校自評、縣級評價。
各義務教育學校負責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質量進行評價,對本校辦學質量進行自評。縣教委、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對學校辦學質量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報縣委、縣政府。縣委、縣政府對本縣義務教育質量和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進行自評,自評報告報市政府教育督導室。
(二)評價周期
對學生、學校辦學質量評價實現全覆蓋,原則上每3年一輪,并保證在校長任期內至少進行一次評價。
(三)組織實施
1.學校辦學質量評價。
學校自評。全縣義務教育學校依據《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標》(附件1)常態化開展自我評價并及時改進。自評報告在每學年初(9月30日)前將上學年度的自評報告材料報送縣政府教育督導室。
縣級評價。縣教委、縣政府教育督導室確定受評學校,受評學校應符合校長任職1年以上,學校開辦1年以上等條件。縣教委、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在開展現場督評前2周通過OA系統發布督導評估實施細則。評估組對受評學校督導進行現場評估,主要通過觀課、校園巡查、訪談、問卷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采集信息。督導評估信息采集、處理完成后召開學校行政管理人員集中反饋,提出整改意見或建議。縣教委、縣政府教育督導室根據現場督評和線上督評情況,撰寫全縣學校辦學質量評價年度工作報告,每年3月底前報送市政府教育督導室。
市級評價。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將結合對縣政府履職評價工作的同時對學校辦學質量進行抽查。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設立“重慶市素質教育質量保障示范校”。學校內部質量保障制度完善、運行良好,辦學規范優質,發展增值明顯的典型學校,經縣政府教育督導室推薦,可申報評審。
2.學生發展質量評價。
各義務教育學校依據《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附件2),結合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完善本校學生發展質量評價實施方案;通過信息化等手段,加強過程性評價,客觀記錄學生課程學習和表現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探索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區等參與評價的有效方式;每學期末形成學生發展質量評價報告。
五、結果運用
(一)督促問題整改。受評學校根據評估組反饋意見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舉措、時限、責任人,壓實整改責任,確保整改成效。對評價發現的問題,學校要結合教研、教改加強內部整改;縣教委基礎教育科、縣教師進修校、教育督導責任區,履行指導職責,指導學校完善內部質量保障制度,改進教育教學和管理,提升辦學治校和實施素質教育能力。
(二)納入督導考核。縣教委將學校辦學質量評價結果作為對學校質量考核、政策支持、資源配置和校長考核、任免的重要參考。依據《教育督導問責辦法》,對履職不到位、落實政策不力、違反有關規定、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下降且整改不到位的,要對學校主要領導和分管副校長、教育教學管理相關負責人進行問責。
(三)推廣典型經驗。總結學校、學生質量評價在制度建設、組織實施、結果運用等方面經驗,梳理典型案例、創新舉措等,在全縣范圍內予以宣傳、推廣和運用,擴大輻射面,提高影響力。開展縣級“素質教育質量保障示范校”創建工作。
六、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縣教委和學校要將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縣政府教育督導室牽頭、部門協同、多方參與的組織實施機制。縣教委、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具體統籌實施全縣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工作,將實施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工作與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學校督導評估、校長任期評估等工作有效整合,統籌實施。
(二)強化隊伍建設。嚴格選聘標準,健全選聘程序,按照講政治、有擔當、精業務的原則,組建由督學、教育行政及教育科研等方面人員組成的質量評價隊伍。開展評價隊伍能力提升培訓,提升評價人員在教育政策、教育管理、督導評價等方面的政治理論素養、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8
一、起草依據和起草過程
認真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中辦國辦《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魯政發〔2020〕3號)和《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提質培優建設濟南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實施方案的通知》(濟政發〔2020〕10號),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重點,以學生職業道德、技術技能和就業質量提升為抓手,通過構建職業院校過程性評價體系,引領學校轉變育人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治理能力,全面提升職業院校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
按照王局長有關指示要求,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聚焦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服務發展能力,對職業院校管理中的薄弱環節、突出問題進行了梳理,結合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年度綜合考核指標,將德育思政、招生就業、實習實訓、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建設、社會服務、隊伍建設、管理運行等重點指標納入過程性評價體系中,認真研究起草了《關于濟南市職業院校辦學質量過程性評價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起草過程中,既有對全市既有評價指標落實情況的總結,也學習借鑒了青島、濰坊、上海、重慶等國內、省內在推進職業教育評價改革方面的經驗做法,將其轉化為符合我市實際的指標、措施,《實施方案》初稿形成后,先后2次召開由區縣教體局、職業院校負責人參加的視頻論證會,逐項逐條進行分析、討論、同時征求了局領導、機關相關處室、市教研院的意見,對《實施方案》先后進行了8輪修訂,最終形成提交此次會議的審議稿。
二、結構內容及創新點
《實施方案》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法》新精神新要求,同時貫穿職業教育國20條及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有關政策文件的落實。
(一)結構內容。針對當前職業院校辦學水平中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及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點,聚焦中職、高職發展中的共性元素,對方案結構、評價內容進行了整體設計,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實際實用好用,主要包括立德樹人、產教融合、教學改革、師資隊伍、社會服務、國際合作交流、管理運行7個方面。評價按季度進行,按中高職分別評價、賦分并公布評價結果,年終根據季度評價賦分總成績進行全年總體評價。
評價指標體系按照現有存量與發展增量相結合的原則設計指標體系,橫向設立辦學質量過程性評價指標、特色創新加分項、負面清單扣分事項清單;縱向設立7個指標、32個內涵及計分點,設立4類16個特色創新指標、15個負面清單扣分事項(扣分項7個,一票否決項8個)。辦學質量過程性評價指標以定量評價為主,按百分制賦分;特色創新項目為加分項;負面清單扣分事項根據扣分標準累計扣分。
綜合過程性評價指標得分、特色創新加分項得分和負面清單扣分,成績為辦學質量過程性評價綜合得分。每季度公布一次排名,年終進行總分排名。評價結果分為A+、A、B、C、D五個檔次,分別為評價得分前10%、10%—25%(不含10%)、25%—50%(不含25%)、50%—80%(不含50%)和評價得分后20%的學校。中、高職學校實行分類排名。
評價結果通報學校,作為學校領導班子評價、招生計劃、專業設置及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對確定為A+檔、A檔的院校,在資金安排、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點、質量提升計劃重點項目中給予傾斜;對確定為D檔的學校,約談學校主要負責人,對招生計劃進行縮減、招生專業進行調整。各職業院校針對評價中發現的問題,研究整改措施,切實改進工作。市教育局強化對整改工作的指導監督,確保問題整改到位。
(二)主要創新點
1.突出德技并修人才培養評價導向。當前,職業教育已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人才培養質量成為評價職業院校的最重要指標。《實施方案》將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以德技并修為主線,將學生的職業素養、工匠精神的培養,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作為評價的根本標準,明確立德樹人的基本導向和核心地位。
2.突出類型教育基本特征。《實施方案》圍繞職業教育類型特征,立足學校與企業“雙元”結構,重點關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關注育訓結合、服務社會,關注畢業生就業質量、社會滿意度、學生滿意度,關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等情況,引導職業院校按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律辦學,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社會認可度。
3.突出評價指標長期影響力。《實施方案》圍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基本架構,關注評價對象在一定時間內的進步幅度,探索適合我市職業教育實際的增值評價方法,通過重點指標進度幅度反映職業院校過程性辦學水平。在實施中不以數量的簡單相加作為評價依據,多維度考察職業院校團隊的貢獻,將成果的長期影響和價值引領作為主要的評價因素和標準。
三、評價方式
(一)堅持結果評價與增值評價相結合。在關注學校辦學質量實際水平的同時,關注學校在辦學質量上發展提高的程度,科學判斷學校為提高辦學質量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充分調動職業院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整體提升辦學水平。
(二)堅持綜合評價與特色評價相結合。在關注學校全面育人整體成效和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的同時,注重差異性和多樣性,關注學校特色發展和學生個性發展情況,防止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學校的做法,促進各學校多樣化有特色發展。
(三)堅持外部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在構建多方參與、統籌優化、組織高效的外部評價工作體系的同時,引導學校積極開展常態化自我評價,激發內生辦學活力,促進學校及時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堅持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探索借助“互聯網+”的模式,依托我市職業教育人才供需平臺建立常態化評價網絡信息平臺及數據庫,推動職業教育評價的網絡化與智能化。并通過實地調查、訪談等方式,深入了解掌握實際情況,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確保評價真實全面、科學有效。
四、結果運用
(一)評價結果通報學校,作為學校領導班子評價、招生計劃、專業設置及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
(二)對確定為A+檔、A檔的院校,在資金安排、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點、質量提升計劃重點項目中給予傾斜;對確定為D檔的學校,約談學校主要負責人,對招生計劃進行縮減、招生專業進行調整。
(三)各職業院校針對評價中發現的問題,研究整改措施,切實改進工作。市教育局強化對整改工作的指導監督,并將整改情況列入下一年度評價內容,確保問題整改到位。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9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兩個班學生的總體情況如下: 1班學生:33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5人。2班學生42人,其中女生20人,男生21人;通過小學的升學成績來看,學生的數學成績參差不齊,分數高的,有90分以上的分數低的,還不過30分,總體上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在學生的數學知識上看,小學學過的四則混合運算,相應的較為簡單的應用題,對圖形、圖形的面積、體積,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認識,無論是代數的知識,圖形的知識都有待于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這就是初中的內容,本學期將要學習有關代數的初步知識,對圖形的進一步認識;在數學的思維上,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邏輯抽象思維的轉變期,這期間,結合教學,讓學生適當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維的題,無疑是對學生終身有用的;在學習習慣上,部分小學的不良習慣要得到糾正,良好的習慣要得到鞏固,如獨立思考,認真進行總結,及時改正作業,超前學習等,都應得到強化;通過前面幾天的觀察,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是很感興趣的,盡管成績較差,但仍有部分學生對數學嚴重喪失信心,談數學而色變,因此要給這部分學生樹信心,鼓干勁;對于小學升入初中,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剛開始起點宜低,講解宜慢,使學生迅速適應初中生活。
二、教材分析
走進數學世界:這部分內容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豐富有趣的數學問題、著名數學家的生平史料等內容,讓學生在極其輕松的氛圍中,與數學交朋友,學會做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懂得數學的價值,形成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定的興趣,獲得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這部分內容在小學數學和中學數學的聯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為學生以后初中數學各部分的內容作了一個有益的鋪墊。
有理數: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有理數的概念及其加減法、乘除法、和乘方運算,并配合有理數的運算學習似數和有效數字的基本知識,以及使用計算器作簡單的有理數運算。
這部分內容在設計上是從實際問題情境與已有的小學數學知識基礎著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新的有理數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數的數量關系及其規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體特殊的現象發現一般規律,使學生初步體驗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學會表示數量關系的一些數學工具以及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同時適當控制練習和習題的難度,引人計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煩瑣的計算。
這部分的.內容不僅是為下一部分內容"整式的加減"的學習作好一個鋪墊,而且是整個初中(7~9年級)數學"數與代數"內容中關于"數"的學習的重要基礎,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內容,可以說這部分內容是整個初中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是本學期教學內容的一個重點。
整式的加減: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在學習有理數的基礎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數,實現由數到式的飛躍。繼而介紹代數式、代數式的值、整式、單項式與多項式及其相關概念,以及多項式的升降冪排列,并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介紹同類項的概念、合并同類項的法則以及去括號與添括號的法則,最后將這些法則應用于整式的加減。采用了與第二部分內容相同的設計思想,即從實際問題著手,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基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數,實現學生的思維由數到式的飛躍,并運用類比的思想探索數量關系及其規律,初步學會表示數量關系的代數工具并用于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
這部分內容是整個初中數學"數與代數"內容中關于"代數"學習的重要基礎,也是整個中學階段"代數"內容的重要基礎。掌握好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今后學習分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等有著極重要的作用,因此這部分內容是本學期教學內容的又一個重點。
圖形的初步認識: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圖形的初步認識,從學生生活周圍熟悉的立體圖形入手,使學生隊物體形狀的認識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數學圖形,學會畫簡單的立體圖形,通過立體圖形的展開圖介紹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從而引人組成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最基本的圖形——點和線的介紹,進而以此為基礎介紹角、相交線、平行線的有關概念與性質以及平行線的識別方法,并介紹這些知識的一些初步應用。
這部分內容在設計上是以學生在小學所學的"空間與圖形"知識為基礎,通過大量豐富的立體、平面圖形,直觀感知、操作確認、實踐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認識與感受,探索圖形中存在的簡單關系,初步體驗一些變換的思想,初步學會數學說理。在這部分的內容編排上,以體——面——線——點為序,從學生周圍的、熟悉的各種物體入手,直觀認識立體圖形,然后通過視圖與展開圖,進一步加以認識,再轉到對各種平面圖形的認識,對基本圖形——點和線的認識,最后認識角、相交線及平行線。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分析、在操作中體驗變換。這部分內容也是本學期教學內容的又一個重點。
數據的收集與表示:這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部分:數據的收集、數據的表示、可能還是確定。前兩部分是屬于統計范疇的內容,后一部分屬于概率范疇的內容,整個內容圍繞著真實的數據展開教學。這部分內容在設計上是以大量豐富的實際生活例子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操作與合作探索活動學會數據的收集與表示的簡單方法,并用來處理貼近學生生活的一些問題,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這部分內容的引入是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初步認識可以幫助人們對大量的數據作出合理的推斷與預測的一種新的研究工具——統計與概率。
三、明確本期教學目標
本期教材知識內容為"走進數學世界"、"有理數"、"整式的加減"、"圖形的初步認識"、"數據的收集與表示"。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通過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數和代數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數和代數式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能運用有理數,代數式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并能運用有理數的代數式來進行描述;學生在經歷物體和圖形的初步認識過程中,掌握基本的識圖與作圖技能,認識最基本的圖形――點和線,進而認識角、相交線和平行線,掌握與此相關的基本推理技能;學生通過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做出判斷并進行交流活動的全過程,體會數據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數據處理技能,形成對統計與概率的初步認識。
2、過程與方法(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目標:
①學會能對具體情境中較大的數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能用有理數、代數式刻劃事物間的相互關系。
②學生通過在探索圖形(點、線、角、相交線、平行線)的性質、圖形的變換以及平面圖形與幾何體的相互轉換(三視圖、展開圖)等到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能在說理的推證過程中,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發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③學生能在數據的收集與表示中,學會收集、選擇、處理數學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并能用實例進行檢驗,從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學會能結合生活實際的具體情境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
⑤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地解決問題,嘗試對比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并學會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⑥學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學習,養成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目標:
①學生通過初步認識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樂于接觸生活環境中的數學信息,愿意參與數學話題的研討,從中懂得數學的價值,形成用數學的意識。
②學會敢于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勇于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克服困難并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③學生通過學習,體驗到數學中的有理數、代數式和幾何圖形是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這些數學知識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從而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認識到數學活動是一個充滿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的探索過程,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著創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
⑤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學習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能虛心聽取、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從而學會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⑥通過閱讀學習,了解我國數學家在數學上的杰出貢獻,從而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
上述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它們是相互聯系的和相互作用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情感與態度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否則它們的實現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四、具體措施
1、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教學六認真做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制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相應的數學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調查,數學建模,野外測量,七巧板游戲,課件演示。使學生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4、挖掘數學特長生,發展這部分學生的特長,使其冒尖。
5、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統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狀態,八方聯系,渾然一體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得松。成績好,發展學生的素質。
五、時間安排
第一章:走近數學世界
第一周
第二章:有理數
第二―――六周
第三章:整式的加減
第七―――九周
第九周四、五半期考試。
第四章:圖形的初步認識
第十――十四周
第五章:數據的收集與表示
第十五-十七周
第十八周進行期末復習,迎接期末考試。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10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群眾對教育的期盼為著眼點,扎實推進教學精細化管理,提升全體教師執教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素質教育質量。力爭常規工作有新路,重點工作樹新勢,教學質量創新高,為學校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貢獻,全力打造區域內品牌學校。
二、工作要點:
1、推進精細化教學管理,完善教師教學目標管理考核的科學性。
2、推行任課教師崗位聘任制度,提升教師整體執教能力。
3、加強教學常規管理,促進制度建設。
4、推進科研工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5、落實“雙減”和“五項管理”要求,推進課后延遲服務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質量興校,提升素質教育實施水平。
質量是學校辦學的生命線,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題。必須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辦學的首要任務。
1、全面落實課程標準,嚴格按課程標準開設課程,轉變質量提高方式,以“優質輕負”為目標,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提高效益為追求,全面增強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有效性。
一是要全面落實教學常規要求。
切實提高教學準備、課堂教學、學科作業、課后輔導、教學測試和教學研究等方面的有效性,多層次、全方位地將有效教學落到實處。要把教學常規要求的落實作為提高教學有效性和教學質量的基礎工程來抓,著力把好“四關”:即嚴把備課關,著力突出“研究”;嚴把課堂教學關,著力突出“有效”;嚴把作業批閱、講評關,著力突出“精細”;嚴把輔導關,著力突出“勤實”。要切實提高教學自查的有效性,做到凡考必嚴、凡考必評、考前必備、考后必思。
二是要大力加強有效課堂建設。
切實加強對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習題課等不同課型的研討,以追求有效、高效為目標,形成一定的課型范式。以教學基本功大賽為載體,積極組織開展“有效課堂大展示”活動,推廣有效課堂的成功范式,展示有效教學的階段性成果。
三是要積極推進校本教研。
建立完善以校為本的教科研工作機制,通過校本教研,凝聚廣大教師的集體智慧,提高教學效益,增強“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發展即成果”的意識,將課題研究作為推進校本教研和師生發展的有效載體。
2、切實加強體藝工作。貫徹落實上級體育工作會議精神,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開齊開足體育課,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堅持不懈地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不斷創新、豐富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廣播操、眼保健操和冬季長跑、跳繩,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場、走向大自然,鍛煉體魄、磨練意志。切實加強學校藝術教育,豐富學生藝術素養,提高學生藝術表演的技能水平。
(二)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全力提升師資建設水平
1、抓骨干,發揮名師示范作用。名教師是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全面提升教育品質的`基本保證。要切實加大名師培養力度,從示范教學、論文發表、教學實績、指導培養青年教師等方面著手,不斷提升名師隊伍建設水平,爭取培養出一批鎮、縣級名師。
2、抓考核,完善教師教學目標管理考核方案。認真貫徹《x校20xx教師質量目標責任書》,《x校教師崗位競聘實施方案》,把實施質量目標績效考核與深化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結合起來,健全完善以落實崗位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校內教師聘用合同制和教師崗位目標完成獎勵制,堅持公平合理、規范有序、優績優獎的原則,進一步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3、繼續深入教師崗位開展大練兵活動。學校將營造書香校園氛圍,鼓勵教師多讀書,讀好書,并提出明確的讀書要求。積極參加網上教研活動,實踐資源共享。加大教研力度,規范教研行為。深入開展教師崗位大練兵活動。積極參加小教部組織的各項教學展評活動。選派部分教師到省市名校參觀學習,討教經驗,開闊視野。
(三)強化精細化管理,著力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1、抓細節管理。一是要管好細節。教學管理要從小處開始,從細節處著眼,從細微處入手,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抓好教師的工作紀律和教學規范,抓好后勤人員的服務規范和服務質量。二是要細化管理。各級管理者要有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具備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講究精細化的操作程序。要細化管理要求,將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細化為具體的行為要求,使所有師生的.學習工作有章可循;要細化管理措施,使每一項工作要求都有具體的落實舉措;要細化管理職責,所有管理者都要有明確的工作職責。三是要強化考核。要加大管理過程的考核力度,以嚴格的考核提升學校管理的水平。要加強學校管理考核機制建設,明確專人負責,加大考核的力度,提高考核的精度,增強考核的效度。
2、抓好持久管理。一是要使常規成為師生的習慣。要組織學生系統地學習各項規范要求,做到熟記于心,并逐步內化為素養、外顯為習慣,在任何時候、任何狀態下都要自覺地遵守常規要求。教職員工從事任何一項工作,都要接受規范要求的培訓,清楚工作程序,明確行為要求,逐步成為習慣。二是要使管理成為常規工作。學校師生要形成“常規管理人人有責”的共識,每個人都要在清楚行為規范的同時,明確自己負有的常規管理職責,做到“在其位、謀其職、盡其責”,強化“工作即管理,管理即工作”的責任意識。要努力使“常規管理”成為“管理常規”,形成“人人都在管理,事事都有人管”的管理狀態。
(四)抓好畢業班的教學質量,著力提升群眾滿意度
1、認真抓好畢業班的教學管理工作。定期召開“三會”:畢業班教師會、畢業班學生會、成績分析會。每學期每會至少3次,各校要做好記錄備查。跟蹤好畢業班的教學情況,及時調整畢業班的教學策略。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做到有方案、有目的,落到實處。
2、做好迎考的準備工作。畢業年級三主科要研究明確小升初水平測試考什么和怎么考;研究近幾年考卷(教師必做),弄清題型、題量和難度變化,把握命題特點和趨勢;研究復習的策略及措施,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迎考的研究一要抓得早,要在本學期教學的初始階段就開展研究實施;二要拓寬面,不僅畢業班要研究,非畢業班也要進行研究,使考試內容要求落實到每一個年級、每一個教師,樹立大循環長遠的教學思想;三要經常化,使考試內容落實到教學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11
為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等文件要求,根據教育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xx年修訂版)》和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監測目的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開展教育質量監測是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科學而規范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以全面客觀的監測數據支撐教育決策、服務改進教育教學管理,引導聚焦教育教學質量、遵循教育規律,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促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培養體系,推動我區義務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二、監測原則
(一)堅持立德樹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五育并舉”,實施德智體美勞全覆蓋的學科教育質量監測。
(二)堅持科學規范。依托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具和平臺,創新監測方式方法,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腦科學等領域前沿技術方法,開展計算機網絡測試、人機交互測試等,提高質量監測的系統性、全面性和專業性,推動監測工作更加科學高效。
(三)堅持精準服務。緊扣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監測學生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及核心素養。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方法,系統挖掘影響學生發展質量的關鍵因素,探索多領域綜合評價和跨年度增值評價,出具高質量的監測報告,精準服務教育質量提升。
(四)堅持有效運用。強化監測結果運用,建立監測問題反饋和預警機制,督促問題整改。推動市、縣(市、區)、學校建立統籌協調、多方聯動的監測結果運用機制,有效發揮監測診斷、改進、引導功能。建設監測結果運用實驗區,推廣典型經驗案例。
三、監測實施
(一)監測對象。
我區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以縣(市、區)為單位,覆蓋所有縣(市、區)。根據地理位置、城鄉分布、學校類型等因素,采用按規模成比例概率抽樣方法抽取學校和學生進行監測。原則上,每個縣(市、區)抽取樣本學校小學12所、初中8所;每所樣本小學、樣本初中分別隨機抽取30名四年級學生、30名八年級學生作為監測對象(樣本個人信息嚴格保密)。同時,對樣本學校對應年級的任課教師、班主任、學校校長、教育管理者及部分家長進行監測。
(二)監測內容。
監測學科包括德育、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與健康、藝術、勞動、心理健康等九個領域。主要開展學生發展質量和相關影響因素監測,并視年度工作情況開展專項監測。
1、學生發展質量監測。圍繞學生全面發展要求,重點監測學生德智體美勞教育質量狀況。
(1)德育:主要監測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行為規范以及基本國情常識掌握情況等。
(2)語文:主要監測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情況、閱讀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等。
(3)數學:主要監測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情況、運算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
(4)英語:主要監測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情況,閱讀、寫作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等。
(5)科學:主要監測學生掌握科學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情況、科學探究能力等。
(6)體育與健康:主要監測學生身體形態、機能、體能狀況以及健康生活習慣等。
(7)藝術:主要監測學生掌握藝術基礎知識情況,通過藝術作品和活動感受美、表達美的`能力,審美趣味和審美格調。
(8)勞動:主要監測學生勞動觀念、勞動知識和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等。
(9)心理健康:主要監測學生情緒、人際交往等發展狀況以及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等。
2、相關影響因素監測。調查影響學生發展質量的相關因素,如各學科領域的課程或教育活動開設、學生學業負擔、教學條件保障、教師配備、教育教學、學校管理、區域教育管理以及家庭因素等。
3、專項監測。針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關注群眾的合理教育訴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如學生視力保護、體質健康狀況、留守兒童現狀、隨遷子女入學、學業負擔、校園安全建設及教育滿意度等專項監測工作。
(三)監測時間。
學科領域監測按周期進行,每個監測周期為三年,每年監測三個學科領域。第一年度監測數學、體育與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監測語文、藝術、英語,第三年度監測德育、科學、勞動。本周期從20xx年開始,每年的監測時間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統籌安排,原則上安排在當年5月中下旬,測試總時長為一天半,具體時間在當年監測工作方案中確定。專項監測時間按照每年工作安排開展。
(四)監測工具。
監測工具包括測試卷、相關因素調查問卷以及表現性測試工具。測試卷監測學生在有關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重點關注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因素調查問卷調查影響學生發展水平的相關因素,分為學生問卷、教師問卷、校長問卷、縣級教育管理者問卷和家長問卷等。表現性測試工具用于體育與健康、科學、藝術等學科領域,通過學生現場項目參與和演示,監測運動、操作、演唱能力等。
根據我區實際情況,目前以采購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或其他第三方監測機構的服務為主,逐步探索研制更適合我區實際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具和系統,鼓勵各地研發本地區的監測工具和系統。
(五)監測方式。
為保證測試操作規范,所有縣(市、區)、樣本校按照要求,在規定時間開展統一測試。原則上,測試應當安排在本校,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監測方式主要采用紙筆測驗、現場測查、計算機或手機(終端)填答等形式。學生主要采用紙筆測驗或計算機測試方式,體育與健康、藝術、科學等學科部分內容采用現場技能測試方式。教師、家長問卷調查等采用計算機或手機(終端)填答形式。
(六)數據分析。
通過組織專家隊伍或由第三方專業機構在監測數據掃描錄入的基礎上,經過數據處理、跨年對比、數據鏈接等環節生成監測數據庫,運用多種統計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數據,形成監測結果(報告)。
(七)水平劃定。
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答題的實際表現,對學生定期監測的學業水平進行等級劃分和具體描述。參照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辦法,結合我區實際,將學生學業表現劃分為水平Ⅳ(優秀)、水平Ⅲ(良好)、水平Ⅱ(中等)、水平Ⅰ(待提高)四個水平段。
(八)監測報告。
定期監測結果將分層體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德智體美勞發展狀況、影響學生發展的主要因素及對策建議,并形成自治區監測報告、設區市監測報告、縣級監測診斷報告。專項監測形成自治區專題報告。
1、自治區監測報告。主要呈現全區義務教育學生在各監測學科領域發展水平的總體狀況、影響學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該報告主要供自治區人民政府和有關教育部門使用,并以適當的方式向社會公布。
2、設區市監測報告。分市呈現義務教育學生在各監測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影響學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該報告主要供市級人民政府和有關教育部門使用。
3、縣級監測診斷報告。分縣(市、區)呈現義務教育學生在各監測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影響該縣(市、區)學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診斷教育質量問題。該報告主要供縣級人民政府和有關教育部門使用,供學校改進教育教學參考。
4、專項監測報告。針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監測和研究,結合一線教育實際深入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該報告主要供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使用,作為調整有關教育政策參考。
(九)結果運用。
建立自治區統籌、市級協調、以縣為主的監測結果運用制度,逐步建立教育督導部門牽頭、加強與有關部門協同的監測結果與政策調整聯動機制。
1、服務決策咨詢。監測結果直接應用于督導評估工作,作為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等工作的重要參考,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供支撐。
2、督促問題整改。根據監測報告,及時召開反饋會議,進行集中反饋或分層次反饋,把監測結果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到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督促問題整改。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對全面發展質量不佳、質量下滑趨勢明顯的縣(市、區)進行預警,對有關責任人員約談問責。
3、引領質量提升。搭建教育監測理論和技術的交流平臺,建設監測結果運用實驗區,宣傳推廣結果運用優秀案例。建立健全教育質量監測和結果運用制度,開展監測相關學術研究,引領推動教學改革、改進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質量。
(十)組織實施。
自治區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由各級政府教育督導部門組織實施。自治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統籌規劃、政策指導和過程監督,委托自治區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承擔業務培訓、工具研發、數據采集、報告研制、平臺建設與全區監測的組織實施。各市教育督導部門、教育質量監測機構負責本地區監測工作的協調和指導。各縣(市、區)教育督導部門、教育質量監測機構負責組織現場測試,組織樣本校依法規范完成監測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領導,成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保障、經費保障和統籌協調。建立健全教育質量評估監測制度,強化結果運用。
(二)加強工作保障。自治區設立教育質量監測專項經費,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教育質量監測所需經費納入部門預算。各市、縣(市、區)教育部門要保障必需的場所、器材等硬件設施設備,要加強評估監測隊伍建設,提高質量監測的科學性、專業性和權威性。
(三)加強培訓研究。各地要深入開展教育質量監測實踐與理論研究,加強教育質量監測知識和技能培訓,努力探索教育質量監測與評價的新模式新方法,積極研究和分析監測結果,推動監測結果充分運用,促進我區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宣傳引導。各地要廣泛宣傳實施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的重要意義,引導社會和學校充分認識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動員社會各界不同群體參與教育質量監測評價,引導社會構建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和評價觀。
五、紀律與監督
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是教育督導的一項制度安排,要嚴格規范監測工作流程,嚴肅監測工作紀律,堅持公平公正,確保監測工具安全保密,杜絕模題應考、干擾抽樣、弄虛作假等行為。各級教育督導部門對監測組織工作的規范性、工具保密性進行全程監督,要廣泛接受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的監督,公開監督舉報電話,受理舉報并提出處理意見。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12
一、教學質量現狀分析
1、現狀分析
近幾年我校圍繞“聚精會神抓質量,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總體思路,在學校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均得到長足發展。師生的思想觀念、行為規范、日常管理、學風、教風都呈現出一種良好的發展趨勢。小學部水滸文化研究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初中部德育量化考核在全市具有一定的影響。
2、優勢分析
(1)學校管理制度規范化。學校一直強化管理力度,完善各種管理規章制度。先后出臺了《教師師德考評制度》、《教師考勤制度》、《班主任考核細則》、《學校備品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約束人,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2)學校硬件設施一流。隨著全市順利通過省教育現代化驗收,我校硬件建設得到了極大改善,電子白板進教室,功能教室齊全,活動設施優良,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了較好的物質準備。
(3)師資隊伍德才兼備。近幾年,隨著我市師德年建設與教學業務能力考核的強力推進,我校的教師德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涌現出了一批市鎮級骨干教師,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4)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近幾年,學校狠抓教學常規,教學質量穩步提升。20xx年小學六年級畢業質量檢測,數學合格率、優秀率達94%、66%;語文合格率、優秀率達100%、84%。20xx年中考均分508分,22名達四星高中,68%進入高中切分線,綜合考評列全市公辦初中第五位。
3、問題及原因分析
學校部分師資專業不對口,部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近幾年新進教師少,年齡結構偏大的問題,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加強。部分學科教學質量亟需提高,如小學英語在小學六年級畢業質量檢測中,英語合格率、優秀率僅達79%、39%。教育科研缺乏有效引領,教研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今年將圍繞中小學部的數學課題與綜合實踐課題,扎實有效地開展教科研工作。
二、基本理念
教育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是每一位家長的必然訴求。隨著教育現代化市的順利通過,硬件上已達標,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必然成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我校將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制度建設促進教師工作的規范化,以教科研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以開足開全課程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動作,以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讓全體師生在學校中找到幸福感,快樂地過校園生活。
三、質量指標
1、整體目標
圍繞市教育局提出的繼續鞏固教育現代化創建成果,20xx年建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范區的總體目標,落實《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辦學標準》,進一步落實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和教師工作的各項要求,在突出教學質量中心地位的'同時,全面實施課程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指標年度達成
(1)入學率、鞏固率指標。
小學階段的入學率和鞏固率保持在100%。初中階段入學率保持在100%,年鞏固率達99.5%以上。
(2)基于基礎知識和能力的教學質量抽測合格率和優秀率指標。
小學階段所有文化知識學科抽測平均合格率、優秀率20xx—20xx學年度分別為85%、25%以上;20xx—20xx學年度為90%、35%以上;20xx—20xx學年度為95%、45%以上。
初中階段所有文化知識學科抽測平均合格率、優秀率20xx—20xx學年度初三年級分別為80%、20%以上,初二年級分別為85%、25%以上,初一年級分別為90%、30%以上;20xx—20xx學年度初三年級分別為85%、25%以上,初二年級分別為90%、30%以上,初一年級分別為95%、35%以上;20xx—20xx學年度初三年級分別為90%、30%以上,初二年級分別為95%、35%以上,初一年級分別為95%、40%以上。
(3)小學、初中畢業升學質量指標。
小學階段:六年級畢業質量檢測合格率、優秀率20xx—20xx學年度分別為85%、25%以上;20xx—20xx學年度為90%、35%以上;20xx—20xx學年度為95%、45%以上。
初中階段:每年提升10%以上,優秀段學生數每年增加10%以上,低分段學生數每年減少10%以上。實際升入高一級學校的比率逐年提升,到20xx年達到97%以上。
四、行動方案
1、依據《教學常規管理基本要求》,切實規范教師教學行為。
結合新課改要求,遵循中小學教學規律,嚴格執行《興化市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基本要求》。加強對每一位教師在方案、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輔導、活動、成績考查與評價、教學研究等八個教學基本環節的規范要求、檢查監督和反饋矯正,促使教學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保證國家教育方針和課程設置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全面貫徹落實。
2、完善學校教學常規檢查制度,不斷優化教學過程管理。
(1)建立課表、任課公示和巡課檢查制度。中小學部課表及任課教師在公示欄公示,接受上級領導和社會督查,以確保開全開足規定課程和開發開設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校本課程。各班級課表及任課教師在教室外公示,接受學校巡查和市局督查。學校每節課安排行政值班人員巡課,逐課檢查按公示課表上課情況和課堂教學狀況,及時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每學期舉行一次教學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代表進課堂聽課,保證學校的課程開設和教學質量接受社會和家長的監督。
(2)加強備課組建設,落實集體備課制度。小學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每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其它學科兩周安排一次集體備課。每次集體備課時間一般不少于2節課。將集體備課與公開課研究結合起來,以形成基于課堂教學的校本教研規范,進一步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教師集體備課情況及時如實記錄,學校教科室定期對教師集體備課的資料、活動、成果等搜集整理歸檔。
(3)建立學校教學質量抽測反饋制度。學校每兩周開展一次學生學習質量抽測,每學期對每個班級、每門學科的抽測1次。質量抽測主要目的是查找問題和改進教學,引導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開好抽測的質量分析會,跟蹤召開師生座談會和開展學生問卷調查,并將質量分析和學生反映情況反饋給教師,指導和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對于在抽測中學生成績不理想的任課教師,建立“一幫一”的指導機制,切實提高教師的執教水平。
(4)建立過程性的單元、期中、期末學業水平檢測和質量分析制度。進一步要求教師根據學生認知和學習規律,在進一步規范課堂訓練,提高作業布置、批改、訂正質量,切實減輕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的基礎上,形成常態的單元質量檢測反饋機制。教師要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在每單元學習結束后組織單元檢測,并對檢測結果認真分析,成績通知家長,指導學生將每次檢測訂正后的檢測卷搜集進學生成長記錄袋。學校認真組織期中考試(除小學外)和期末考試,充分利用期中、期末測試成績分析資料,召開教學質量專題分析會,幫助教師找差距,研對策,為今后的教學教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5)建立月度教學常規檢查制度。學校依據《興化市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基本要求》按月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常規檢查,檢查結果及時記載。每次常規檢查后要進行總結分析,及時向教師反饋常規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對月度檢查中存在突出問題的教師,進行誡勉談話,督促其改進;并組織力量跟蹤指導,促其提高。對月度工作中成績突出的教師要進行表揚。教師月度常規檢查的結果要納入績效工資考核的內容,作為教師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的重要過程性依據。
(6)建立基于質量的績效考核制度。學校進上步完善基于教學質量的績效考核方案。進一步細化教師的教學行為規范,嚴格教學常規管理,將過程性的工作檢查與質量考核掛鉤,充分發揮績效工資考核方案在規范教學行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方面的引領和激勵作用。
3、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學校將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來抓。深入學習洋思、杜郎口等先進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積極倡導參與式、啟發式教學,推行探究式學習,培育推廣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課堂教學模式。
(2)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積極探索多媒體教學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充分發揮電子白板在改革課堂模式、提高課堂效率中的作用。中小學部結合互聽互評活動,進一步加強各教研組的建設,提高課堂教學的研究水平。
4、倡導因材施教分層發展,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1)倡導因材施教、分層發展。要圍繞質量指標,著眼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拓寬“培優、補差、促中”的途徑與策略。在均衡分班與公平管理的前提下,通過分層輔導、興趣小組、校內或校際學科競賽等形式,使優秀學生能夠充分激發潛能,得到進一步發展。
(2)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知識的傳授和學習具有即時性和短暫性,而基于素質的學習能力培養和提高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學校把好學生學習常規的管理關,從預習、聽課、作業、復習、檢測、反思等環節指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結合義務教育“三進”工作,培養學生積累經典的能力、規范書寫的能力和談話交際的能力。要結合“書香校園”建設認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研制各年級學生的必讀書目,開展“閱讀過關”驗收和“閱讀之星”評選活動,廣泛組織和引導學生大量閱讀中外文學作品;充分利用好教育現代化驗收中添置的各項教育裝備,開好實驗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實驗探究水平;要加強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學習興趣小組和社團組織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五、組織保障
1、加強領導。中心校陸雁翔校長擔任學校教學質量逐年提升重任的第一責任人,進一步組織教師學習市局制定的《提升中小學教學質量的三年行動方案》,督促引導中小學部切實落實好本校三年行動方案中的各項指標。
2、落實責任。中小學部負責人擔任各部提升教學質量具體責任人。各部圍繞學校《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主要指標、任務、重大項目等,研究制定各部層面的具體實施方案或行動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實施,注重工作過程和細節,確保工作質量。
3、過程督導。進一步規范常規工作檢查。加強巡課檢查力度,有效落實集體備課制度,定期召開學校教學質量抽測反饋會,開好月度教育教學工作會議。
4、強化考核。進一步完善建全基于質量的績效考核制度,充分發揮績效工資考核方案在規范教學行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方面的引領和激勵作用。
5、校際聯動。加強與城區學校、學區兄弟學校教學聯誼活動,積極爭取城區學校的名師到我校來送教,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校際聯動機制,為學科教學的交流及教師專業搭建平臺。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13
一、基本情況分析。
所教班是五年級的二個班,人數分別是xxxx。總體情況來看,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還不錯的,男生的學習自覺性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不錯的。而女生學習相對較差。在游戲方面,大多數學生能積極的參與,但在對專項的技巧理解與掌握的能力方面,很多學生只能去胡亂模仿。因他們本身條件的關系,現在的學生懶的動,也不喜歡運動,久而久之各方面的素質變差了。總之,在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上,還需要花功夫來培養。
二、教材分析:
體育與保健是義務教育各年級的必修課程。它是一門學習體育與保健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進行身體鍛煉實踐的課程。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對發展學生身心,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為提高全民素質奠定基礎;為適應現代話生活和社會注意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身體的正確姿勢,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人體基本活動能力。發展身體素質,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五年級:一星期有3課時,一學期有40課時。
三、教學目標:
運動參與:調動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運動技能:通過體育課的學習,掌握一到兩項鍛煉技能。
身體健康:通過體育課的.鍛煉,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
心理健康:通過體育課的磨練,能調整情緒,保持平靜的心態。
社會適應:體育課的開展是學生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它是學生進入社會的訓練場。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五年級本學期的教學重點是球類這一單元,難點是籃球的基本技術。主要學習運球和投籃兩項技術。運球包括曲線運球、8字運球、過障礙運球。投籃包括雙手胸前投籃、原地單手投籃。
五、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將要進入青春期階段,所以每個學生在性格、體形方面都有了隱約的變化。體育課中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處理學生在課堂上偶發的事件。比如女生在運動過程中會出現肚子痛的現象,她會向老師請假,這時教師應考慮到女生例假的到來可能會引起這種現象,所以要及時處理。另外教師應做好請假的記錄,以免部分學生無故請假。男生中有不少個子比較高大,經常以強欺弱,應及時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給學生講道理。
要求同學之間相互監督,開展一些加強團結互助的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在這方面教師在學期初應對學生進行常規的教育,規范其行為。五年級開始男生顯得活潑好動,特別是對球類活動比較感興趣,其中以足球和籃球最為常見。
因此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合理地設計一些球類活動或比賽,使學生能夠充分展現自己。而女生相對比較安靜,喜歡切切私語。對體育課的參與熱情不高,尤其懼怕長跑。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鼓勵開導學生,使其克服恐懼心理。
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一些短距離性的耐久跑訓練。對于班級內出現不團結的現象時,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設計一些合作性的游戲或比賽,增強同學之間的交流,把問題抹殺在歡樂之中。在教學中必然會出現個別后進生,他們往往是力量小,個子矮。
在快速跑、力量性項目中常常遇到困難。對于這樣的學生應進行個別指導,安排一些針對性的練習。而對于肥胖的后進生,他往往應體重的問題而受制約。這樣的學生,教師應積極引導,激發其對某一項目的興趣,鼓勵其堅持不懈地鍛煉。相反,對于體育尖子教師應重點培養,多讓其參加比賽,使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學校和國家多做貢獻。
六、改進教學的主要措施:
1、因地制宜,重視每一節體育課的安排,確保每一節課的質量。
2、精心安排課內游戲,使學生能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技能。
3、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嘗試性教學,不斷探索適合這一年齡段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
4、結合體育課自身的特點,在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健康教育,確保學生身、心兩健。
5、加強后進生的輔導,適時開展一些體育興趣班。
6、及時進行課后反思,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分析、探討并解決問題,多聽取老教師的經驗,并模仿其方法,不斷進行創新。
七、考核內容及其評定:
1、考核內容: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50米╳8、身高體重和肺活量
2、成績評定:優、良、合格、不合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14
新學期即將開始,為了更扎實穩妥的落實好我校今后的素質教育,使我校的教育教學氛圍朝著健康、和諧、奮進的方向發展,我校領導班子認真細致的對本學期的工作進行了具體謀劃。上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教學質量以及教師教與教研水平有了進一步提升,但是學科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為了更好地開展今后的各項工作,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將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新課標的要求,以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改進并創新課堂教育教學思路和方法、向40分鐘要質量為工作重點。進一步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日常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的德育教育,把不斷提升教師業務素質,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全面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更快提高作為首要任務。
二、具體工作內容
1、反思不足,找出差距,制定各項方案。
開學初,要求各位教師認真分析年終考試的成績中存在的不足,找出自己與兄弟校之間的差距,結合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深入的研究教材,制定自己所教學科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方案。要求每位教師的方案必須要有針對性,存在的不足必須要深刻反思,具體改進措施必須要有可行性,方案中要列出今后要取得的收效。教導處要嚴格驗收教師的方案,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和教師溝通,使今后的教學工作能在保障中進行。
2、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素質的提高是重點。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續教師的理論與實踐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以便為自己今后的教學提供充足有利的理論依據,促進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鼓勵教師進修和外出學習,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用來完善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促進教學技能提升。重視年輕教師的培養,實施骨干教師帶動的方法,力爭打造更多的骨干教師。
3、嚴把課堂教學質量關,優化教學過程。
本學期的工作中,我們仍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各科質量為目標,以提升教師和學生素質為核心,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求真務實、不斷創新的工作作風,切實加強對教學過程的嚴格檢查,做到強化。強調教師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及時加強對落后學生的管理和輔導。教師教案中要體現出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知識結構,要體現出優差兼顧的策略。學生作業要認真對待,力求科學、有效,要把精癬精講、精煉、精批做到位。校長、主任要繼續不斷的深入課堂聽課,努力把好課堂教學質量關。加大對備課、作業的抽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與教師交流,是教學過程真正做到優化。教師要真正樹立“有效教學”意識,努力提高個人教學效果。
4、加強教研,不斷創新形式多樣且富有實效的教研活動形式。
加強課堂教學后的反思,教學反思可從以下幾方面撰寫:①記錄教學成功的地方;②記錄教學遺憾的地方;③記錄教學機智的地方;④記錄學生獨特的見解;⑤再教設計等。
5、搞好校本教研。
差生是影響機體教學成績的一個難題。因此,今后的工作中全體教師要把轉化差生作為核心任務來抓,各班要及時開展針對性工作,制定具體轉化措施并開展相應的活動,班主任要把平時工作的詳細情況記錄下來,學期末把轉化工作以書面形式交教到處。
努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德育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高教師教育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積極開展“學校德育模式創新研究”課題研究,充分調動學校及周邊環境中的資源,不斷加強和創新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意識,把感恩教育納入到工作中去,鼓勵學生用于進行道德實踐活動,教師要及時手機記錄學生的活動成果,力求體現學校的品位與特色。
6、規范教學常規是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
(1)建立合理的教學常規工作制度
教師教學常規工作制度,對教師的行為起著指引作用。教學常規工作制度要規定的教師的'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工作時間、工作方法、工作標準。常規工作制度要符合本校實際,要能為教師所接受,對教師既要有約束性,又要有激勵性和鼓動性。教學常規工作制度要涉及到教師的進修培訓、教學行為、教學研討、師德表現等方面。有了制度,就有了方向。
(2)落實量化考核方案,嚴格檢查
制度要落到實處,必須嚴格檢查督促才能得以實現。工作制度重點起指引方向的作用,還應針對工作制度,制定相應的考核方案或標準。考核方案或標準應做到細致化、條款化、分值化。這樣的方案便于檢查和操作,以使每一個教師的工作得到客觀、公正的衡量。對教師工作進行檢查時,嚴格按考核方案進行,以保證制度的實現。
7、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是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根本
(1)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導者,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起主導作用。教師的作用極其重要,發揮的教師積極性也是學校工作的難點和關鍵。教師積極性低下的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對教育事業的認識淺淡,不喜歡教育事業;二是教師待遇低下,社會地位不高;三是缺乏耐心和恒心,缺少克服困難的勇氣;四是教師本身能力有限,不能勝任教學工作。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從這些方面出發,解決教師的心理障礙和工作困難,以使他們安心工作,逐步提高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要在學生身上體現,因此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也非常重要。學生積極性的調動,有學校育人氛圍的創造、學校激勵制度的建立、教師啟發誘導多方面的結果。其中教師的啟發誘導是關鍵。教師應從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著手,增強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努力豐富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心理,促使學生樂學、思學。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勁頭大了,學習成績就提高了。
8、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也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學校要開展家長課堂,對學生家長進行培訓。首先使家長認識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子女入學。教給家長教育子女的基本方法,使家長懂得針對子女的情況開展教育,能在家中幫助輔導教育學生。各班要定期開展家長會,定期與家長取得聯系。教師要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學習狀況、心理狀況、行為表現。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探討、共同教育管理學生。
教學質量的提高,來源于學校、社會、家庭的友好配合,來源于領導、教師、家長、學生的共同作用,來源于優質資源的利用和先進手段的使用。學校必須致力于處理好與社會、家庭的關系,致力于發揮教師、家長、學生的積極性,致力于優質資源的選取和使用,教育教學質量才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15
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存之本,是一個學校發展的前提,更是一個學校工作的中心。在以往的工作中,緊緊圍繞區教育局教育質量提升年活動的相關要求以及謝河學區教育質量提升年活動的實施方案,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有效課堂為突破口,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確立目標,強化責任。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先后多次評為教育工作先進集體,但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居安思危,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了迫在眉睫的首要工作。現針對我校對教育教學的管理實際,特制定學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方案書:
一、狠抓教師隊伍建設,打造有“戰斗力”的工作團隊。
優質的教師隊伍就是教師們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豐富的文化知識,有熟練的教學能力,有積極進取不斷探索的恒心,有無私奉獻、團結奮斗的精神。這樣的隊伍才能教出好學生。要能跟好的駕馭課堂、更好的開展自己的教學,必須具備熟練的教學能力。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如下幾點入手:
1、積極組織教師參加xxx學習,關心國家大事。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師德修養,模范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各項規定。
2、要求教師經常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回顧,客觀發現教學中的得與失。分析原因,并對教學中存在問題提出診治措施。
3、要堅持聽課制度,鼓勵教師相互聽評課,相互學習借鑒。認真寫好聽課記錄,及時記錄聽課體會和修改意見。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5節,學校領導不少于20節。
4、積極選派相關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區級以上的活動后,要求參會教師在教師會上交流。把新理念、新方法帶回學校,做到“一人參培,多人受益”。
5、繼續狠抓青年教師的培養,我校45歲以上的教師大多數,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校已經進入教師老齡化階段。因此,不斷激勵青年教師參加培訓、學習,在學習中增長才干,在學習中苦練內功,從而形成教師向專業化發展的`.成長階梯,是我校長期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
二、狠抓有效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為了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實現課堂教學的規范化、精致化、精講精練,我校要求教師做到:
1、備課。要求教師堅持上周備好下周課程。備課教案能反映出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其中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為重點,學校每月對教師備課教案評分定等,納入績效工資考核。
2、上課。要求教師上課精講精練,進入課堂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質量意識和效率意識。要實現“五個轉變”:目標上,由單純的為學生考試而教轉變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上來;內容上,由單一的書本知識轉變到聯系生活,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上來;對象上,由只重視尖子生轉變到關注學困生,面向全體學生上來;要求上,由一刀切轉變到注重發展學生個性上來;方法上,由“填鴨式”轉變到“啟發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上來,變學會為會學。
3、作業布置及批改。 “要讓學生走出題海,教師必須走進題海”,努力使作業設計體現針對性、鞏固性、建構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對課堂作業和練習堅持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學校加強了對教師作業布置及批改情況的檢查評分定等,納入績效工資考核。
4、復習和輔導。復習的各個階段和各個學科各有側重點,在復習的過程中,力求鞏固基礎,突破難點重點;目標明確,不簡單重復;學生知識逐步提高,精講精練,注重夯實基礎和能力的培養。“輔導”要針對不同學生特點,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實效。落實轉化“學困生”的各項措施,做到時間、地點、內容、措施、檢查均落實。
5、檢測與分析。重視和加強教學質量的檢測與分析工作,每學月進行學月知識檢測。每次檢測認真組織,嚴肅考風考紀。改革考試的形式,客觀、公正地進行教學評價,使檢測起到促進教學的作用。每次單元檢測后教導處對考試成績進行數據統計,分班級、學科制成表格,每位教師人手一份,由教務主任在全體教師會上進行對比分析,此次分析要求分析到每個班級;對考試進行橫向對比分析,找出得與失,總結問題,制定下一步策略。任課教師指導學生對學科試卷進行分析,認真分析每道錯題失誤的原因,并在試題旁作好旁批記錄,要求分析到每個學生。每次檢測結束后,教導處列出差距較大科目的任課教師名單,由校長、教導主任分別談話,幫助教師找出原因,尋找對策,盡快趕上。
三、狠抓教學過程管理,強化教學視導。
學校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除了平時的常規檢查,隨堂聽課外,還將加強對個別青年教師、不安心教學教師的管理,采取分階段、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轉變其思想,提高其業務能力。方法為:
一聽:聽隨堂課堂教學;
二看:看備課筆記、看作業批改、看聽評課記錄;
三座談問卷:開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
四總結提高:在上述調查基礎上,指導其總結成功的教學經驗,以發揚光大;指出其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
全面解決"教"和"學"之間存在的實際問題,保證學校教學活動有秩序、高質量地正常開展,培養全體教師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教學作風,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我們將面臨新的挑戰以及新的機遇,在新的學期中我們將繼續以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推進課程改革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導處的指導、服務、督查的功能,扎扎實實開展教學工作方案,強化教學工作的全程管理,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發揮教師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16
一、指導思想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以及七年級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特制定本學期教學方案。
二、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級為7級3班和4班,共有58名學生。學生學習基礎一般,行為習慣差,表現在課堂上思維不夠活躍,發言不是很積極;閱讀能力較差;作文興趣不是很濃,語文綜合素養不強。
三、本學期教材分析
1、教材格局
本套教材的單元布局改變了鄂教版按文體安排單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課程的不再強調語文的文體知識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的人文體驗。以下是單元安排:
第一單元:人與自我之一:生命體驗
第二單元:人與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單元:人與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單元:人與自然之二:科學世界
第五單元:人與社會之一:家庭親情
第六單元:人與社會之二:想象世界
這本教材力圖構建語文綜合實踐體系。按人與自我(人類、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與社會(社區、群體、家庭、民族、國家等)、人與自然(自然環境、生態等)三大板塊組織教材,每個板塊分若干單元(主題),每個單元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兩大部分。采用這種編排體系,注重教材的實踐性,自始至終把語文學習置于實踐活動之中;突出教材的綜合性,減少頭緒,突出重點,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語文基本功的培養與個性發展、人格養成整合在一起。
2、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過程中兼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力圖在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同時,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
3、積極倡導和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學內容和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進取精神,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閱讀部分,選文的練習和提示,都尊重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文本意義,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理解。以便學生在閱讀中不僅僅是獲得信息、汲取知識、而且是發現自我、充實自我。寫作、口語交際部分,注意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展示獨特個性、使學生的學習寫作和口語交際,成為他們健康人生重要開端。尤其是綜合性學習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自主選擇確定活動內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培養創新精神。
4、遵循語文教育規律,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讀寫聽說的不斷實踐的過程,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
四、教學任務
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標,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學生的情感體驗。
1、掌握七年級(上)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并學會運用。
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的教學,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3、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4、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抓實書寫,從書寫方式方法、書寫習慣的養成等方面指導和督促他們寫好每一個字。
5、大量閱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6、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章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7、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學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其次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第四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盡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并融會貫通,爛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第七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以往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就是要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言語世界,與此同時,構建或更新學生的人文世界。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01-03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范文06-07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精選21篇)06-11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精選22篇)04-07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通用17篇)11-04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 集合13篇01-05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通用18篇)12-23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心得04-07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自查報告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