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時間:2023-08-07 11:41:14 宜歡 方案 我要投稿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范文(精選1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那么優秀的方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范文(精選17篇)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1

  一、項目背景

  加強農村環保工作,開展農村環境污染整治,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任務,是鞏固和推進棲霞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在要求,是改善水源地環境的有效途徑,更是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因此,根據《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山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魯環發〔20xx〕46號)、《山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方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關于開展新一輪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提升工作的通知》(魯環字〔20xx〕37號)及《煙臺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報送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煙臺市生態環境局棲霞分局根據《山東省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編制大綱》編制本方案。

  二、政策措施、治理范圍及工作計劃

  (一)政策措施

  嚴格按照上級“十四五規劃”、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關于開展新一輪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提升工作的通知》(魯環字〔20xx〕37號)文件要求中認可的治理模式開展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確保治理項目通過驗收后能發揮項目長效機制。

  (二)治理范圍

  棲霞市行政村總數為841個行政村(其中城中村29個,翠屏街道21個,莊園街道8個,不納入省生態環境廳“十四五”治理范圍,已在系統中核減)。20xx年9月底在打造各鎮街美麗鄉村示范片過程中采用符合“十四五規劃”要求管網鋪設的方式,開展了134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截至目前,我市仍有678個村莊需要依情況開展治理工作。

  結合省市級考核、各級工作要求、生態環境分局前期調研結果,建議優先將20xx年度美麗鄉村示范片建設規劃407個村莊、20xx年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村莊、與水務局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同步建設的村莊、十三五期間(現已作廢)采用分散治理就地利用模式上報完成須鞏固提升等599個村莊納入治理范圍,按照三年工作計劃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待599個村莊治理完成后,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將達到90.27%,提前超額完成省生態環境廳十四五期間55%的治理任務。

  (三)工作計劃

  第一年:治理283個村、投資約2.84億元。基本上實現第一批美麗鄉村建設407個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第二年:治理298個村、投資約1.41億元。其中,10個村全部完成治理任務;288個村先期與城鄉供水一體化同步管網鋪設,入戶工程第三年實施。

  第三年:治理18個村,并對上一年剩余的288個村進行入戶工程施工,投資約1.21億元。

  預計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三年治理工作任務。

  三、推進方案及考核辦法

  (一)推進方案

  1、由市政府授權棲霞市國有平臺公司“煙臺市元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項目整體推進,包括招標、設計、建設、后期運維等。

  2、嚴格按照工作計劃,由縣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

  3、落實各鎮街主體責任,積極協調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推進工程進度。

  4、依據設計方案積極協調各相關單位,辦理項目所需手續。

  (二)考核辦法

  結合我市藍黃紅通報工作機制,項目整體開工后,結合日常監管、監理反饋等分“管網鋪設完成、末端設備安裝完成、驗收完成”三大節點對各鎮街開展考核工作,每月對進度靠后的三個鎮街進行紅牌通報。

  四、工作要求

  (一)治理任務驗收標準要求

  棲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完成后,應對治理任務進行竣工驗收。審查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的竣工驗收報告,對建設項目管理、設計質量、施工管理、竣工檔案等情況進行全面核查并作出評價。

  竣工驗收標準滿足《山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驗收要求》主要包括農戶覆蓋率、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率、出水達標率等。農戶覆蓋率要達到60%以上,單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率達到100%,單處理設施出水水質達標率達到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是一項長遠的復雜系統工程,是體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民生工程,要以驗收為契機,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各有關單位各自履行職責,保證治污工程的長期正常運行,使這項實事工程扎扎實實落到實處。

  (二)治理模式選擇要求

  棲霞市農村生活污水主要為洗衣、洗米、洗菜、洗澡廢水和已改廁農戶的沖廁污水。污水中主要是生活廢料和人的排泄物,一般不含有毒物質,往往含有氮、磷等營養物質,還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因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經濟水平等不同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水量差異較大,污水有如下特點和問題:⑴污水分布較分散,涉及范圍廣、隨機性強,防治十分困難,管網收集系統不健全,粗放型排放,基本沒有污水處理設施;⑵農村用水量標準較低,污水流量小且變化系數大(3.5~5.0);⑶污水成分復雜,但各種污染物的濃度較低,污水可生化性較強。

  由于農村生活污染源分散,不易集中,村鎮居民環保意識差,加上經濟水平相對落后,治理上也存在較大困難,因此,農村生活污水已成為影響水體環境質量的重要污染源。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因村制宜,分類施治,適度超前,統籌考慮單村聯村處理或集中收集處理等方式,推廣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按照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污水治理方式。

  要充分考慮本地區行政村周邊自然條件、農村住戶聚集程度、生活污水產生量等因素,采用集中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棲霞市本地環境消納能力,科學合理選擇收集和治理方式。

  目前,省市所認可的治理模式為:

  1.納入污水管網處理方式。應納入城鎮污水管網或農村生活污水管網,相應的污水處理廠(站)具備處理能力且能夠正常運行。工程設計圖、竣工驗收材料等整體驗收材料齊全。廁所糞污未接入污水收集系統的`,糞污實現有效處理或進行資源化利用,有廁所糞污抽運記錄。

  2.集中拉運方式。污水應經收集系統匯入蓄水池暫存,將污水就近拉運至污水處理廠(站)或匯入管網進行處理。工程設計圖、竣工驗收材料等整體驗收材料齊全。建立專業化拉運隊伍。做好污水拉運記錄和廁所糞污抽運記錄。拉運車輛密閉性應達到拉運要求,定期進行試水試驗,對存在泄漏問題的拉運車輛停止作業、及時修繕。縣、鎮街級每月分別至少抽查30%的拉運車輛,并做好抽查記錄。鼓勵委托第三方專業運輸公司統一調度拉運,實行“網格化”專人專車負責制。拉運過程不得產生二次污染,嚴禁惡意傾倒。

  3.建設集中污水處理站方式。將生活污水收集后匯入污水處理終端進行處理。污水處理終端設計及建設應達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技術標準》(GB/T51347)等相關標準規范要求。設施進水口應安裝流量計并做好日進水流量記錄,或者安裝獨立電表并做好月度電量記錄。工程設計圖、竣工驗收材料等整體驗收材料齊全。設施運行正常,做好日常運維記錄。廁所糞污未接入污水收集系統的,糞污實現有效處理或進行資源化利用,有廁所糞污抽運記錄。

  4.建設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方式。單戶或聯戶將生活污水收集后匯入污水處理終端,可采用不同工藝的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或不同工藝組合方式,如一體化凈化槽、一體化凈化槽+人工濕地等方式。污水處理終端設計及建設應達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技術標準》(GB/T51347)等相關標準規范要求。設施進水口應安裝流量計并做好日進水流量記錄,或者安裝獨立電表并做好月度電量記錄。工程設計圖、竣工驗收材料等整體驗收材料齊全。設施運行正常,做好日常運維記錄。廁所糞污未接入污水收集系統的,糞污實現有效處理或進行資源化利用,有廁所糞污抽運記錄。

  (三)處理設施出水排放

  排污口應設置永久排污標志。出水相關控制指標應達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處置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37/3693)一級要求。定期對日處理20噸及以上的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開展運維檢測和監督性監測,其中監督性監測每半年1次,運維檢測應委托具有CMA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并出具水質檢測報告。鼓勵對日處理20噸及以上的污水處理設施安裝出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對未安裝在線監測系統的適當增加監督性監測頻次。

  五、治理工作建議

  結合我市地形地勢、后期驗收、各級檢查工作要求,提出三點工作建議:

  一是保障鎮街一級已建成的污水處理站正常運行,出水穩定達標,這樣可使采用納站模式進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莊減少工程投資,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二是全市范圍內根據地形地勢盡可能的采用提升泵提升、聯村進行集中收集治理;

  三是建議全市范圍內采用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已完成治理的村莊進行統一運維。

  六、驗收程序

  由施工單位負責設備試運行階段,待出水穩定達標后出具相應水質監測報告并由市生態環境分局開展監督性監測,對完成治理的行政村,由縣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主管部門進行驗收,填寫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驗收表,上傳至山東省農村生態環境綜合監管平臺系統,報市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主管部門審核、省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七、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1.投資估算

  我市按照三年計劃分布完成599個村的治理任務,共計9.8萬戶,共需資金約5.46億元,按覆蓋率80%計,戶均投資約7000元。

  2.資金籌措

  由地方財政和上級財政共同承擔,以中央專項債券為主。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2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根據生態環境部《關于交辦長江入河排污口清單的函》(環辦執法函〔20xx〕708號)和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印發上海市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提示的函》(滬環水〔20xx〕128號)相關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方針,以改善崇明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有效管控污染物排放,切實筑牢長江口生態屏障,維護長江流域水生態安全,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情況

  本次整治中,生態環境部交辦我區1043個長江入河排污口。我區在前期排查、監測、溯源的基礎上,確定了依法取締、清理合并和規范整治三種整治類型。其中,2個排污口納入清理合并、971個排污口納入規范整治,另有7個排口信息重復、45個排口非排污口、18個排口點位現場無法查證。

  三、工作目標

  依托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結果,依據現行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逐一明確排污口類型、整治措施和計劃節點,通過實施“一口一策”整治和問題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有序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治理,形成權責清晰、管理規范的長效機制。

  四、整治原則

  (一)逐一分類,明確主體。對照生態環境部交辦的排污口清單,根據排污口成因逐一分類,按照“誰設置、誰整治、誰出資”原則,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和行業主管部門,形成責任清單。

  (二)科學謀劃,分類要求。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原則,針對排污口排查、溯源、監測情況,明確各類排污口整治要求,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牽頭推進各自管理領域范圍內的排污口整治工作。

  (三)一口一策,精準治理。有關單位充分履行治理主體責任,有關鄉鎮政府充分履行屬地管理責任,結合排污口類型、監測結果、主要污染源等現狀,通過實施“一口一策”整治,確保實現精準、規范、長效治理。

  五、職責分工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屬地責任意識,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等要求,區級相關職能部門和各鄉鎮政府、公司園區、上實集團、光明集團等責任單位依法履職、齊抓共管,按時完成整治工作。

  區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的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我區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區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的監督管理,具體協調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督促工業企業、城鎮污水處理廠等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完成排污口整治;會同相關部門指導并推動各責任主體做好排污口整治。

  區水務局督促指導城鎮雨洪、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農村生活污水、溝渠河港等排污口整治,以及明確責任主體為區水務局的各類排污口整治。

  區農業農村委督促指導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農田退水口等排污口整治。

  區交通委督促指導內河港口碼頭排污口的整治工作,落實本部門養護的道路雨洪排口等整治。

  區經委配合區生態環境局、各鄉鎮政府、公司園區,指導有關工業企業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完成排污口整治。

  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督促指導有關居民社區排污口整治。

  區財政局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及區委、區政府要求,保障長江入河排污口相關整治工作經費。

  各鄉鎮政府、公司園區和城投集團、地產集團、光明集團、上實集團等責任單位根據“一口一策”整治要求,對相關排污口實施整治和規范管控。

  六、整治要求

  (一)依法取締。鞏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清拆整治成果,青草沙和東風西沙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的工業企業、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規模化畜禽養殖、千人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等入河排污口,一旦發現,應及時依法予以取締(納入本次整治范圍的1043個排污口中未發現此類排口)。

  (二)清理合并。在城鎮污水處理廠管網覆蓋范圍內的工業、生活、港口碼頭等排污口,其排放的污水能夠被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效處理的,原則上應納管后封堵。對于因管網建設滯后或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導致收集范圍內的工業、生活、港口碼頭等污水無法納管處理的,應制定管網建設或者新增污水處理設施的實施計劃,明確實施主體、完成時間。鼓勵規模化種植退水口(50畝及以上,以生產企業、專業化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責任主體較為明確的種植區域退水口)以及集中分布、連片聚集的水產養殖散排口等設置統一的入河排污口。上述排口清理合并后,應及時拆除排口相關設施或封堵入河排口及距排口第一窨井節點。

  (三)規范整治。按照達標排放、有利于明晰責任、有利于維護管理、有利于環境監督的要求,開展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根據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印發〈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分類規則(試行)〉〈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試行)〉〈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標志牌設置規則(試行)〉》(環辦執法函(20xx)718號)等文件要求,對長江入河排污口實施分類命名與編碼,制作“二維碼”并樹立標志牌。

  1.青草沙和東風西沙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特殊保護區域

  (1)經濟果林以及蔬菜旱地退水等排污口需規范整治。有條件的區域優先將排口引出保護區排放;不具備外引條件的,應采取濕地凈化、生態溝渠滯留凈化或生態攔截等措施,加強冬作綠肥種植以減少裸露地表水土流失,并定期檢測,保證排污口排水水質不劣于排入水體水質。

  (2)千人以下未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污水排放口:應納入污水處理廠或集中就地處理,并定期檢測,保證排污口出水水質達到排放標準要求。無法落實整治的排污口納入依法取締范疇。

  (3)溝渠、河港等:各責任主體開展定期檢測,鎮級及以上河道應整治達到地表水Ⅲ類及以上標準(以年均值計),村級河道和其他河道水體穩定消除劣Ⅴ類,通江河流水質年均值還應達到相應水環境功能區標準。

  (4)其他排污口:如存在非雨天排水的,應開展水質檢測并溯源落實污染源整治;明確為雨水排口的,通過樹立標志牌等措施落實整治;小范圍內匯入同一水體的.多個排污口,同類型應合并優化并集中落實規范整治。無法落實整治的排污口納入依法取締范疇。

  2.其他無特殊保護要求的區域

  (1)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污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排污口、港口碼頭排污口:落實雨污分流、污水達標排放或納管等要求,并按照現有法律法規、技術規范要求的實施范圍安裝自動監測設施。

  (2)城鎮雨洪排口:晴天有污水流出的分流制城市雨水排污口,應查找雨污混接原因,在保證防洪泄澇、城市安全的前提下,開展雨污混接錯接管網改造。

  (3)規模化種植退水口:全面推廣科學施肥等綠色生產方式,優化生產布局,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農田氮磷流失,鼓勵規范退水口設置。

  (4)溝渠、河港等:各責任主體開展定期檢測,通江河流水質年均值應達到相應水環境功能區標準,后續長效管理中存在年均值不達標情況的,責任主體應鑒別超標原因,制定整治方案,及時整治。

  (5)其他排口(含未納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生活污水排污口、非通江河流、小微水體等):應結合本區域河道整治要求、清潔小流域以及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等統籌排口規范整治工作。如為長期無水或廢棄管網排口,在保證防洪泄澇、城市安全的前提下,需封堵拆除、限期取締。

  (四)銷項檔案。各排污口責任主體應按照“一口一檔”要求整理形成排污口整治銷項檔案,相關材料應包括排口的整治要求、整治前后對比照片、監測數據、整治完成情況等相關佐證材料。

  由區生態環境局定期聯合各類排口行業主管部門進行核查,對完成整治的,及時做好排口銷項。整治過程中,若國家或本市出臺新的整治標準及規定,按其規定執行。

  七、時間節點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分類命名與編碼,樹立排污口標志牌。各責任主體持續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并將本年度已完成整治的排口銷項報告交區生態環境局歸檔。

  20xx年底前,按照“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基本完成各類排口整治工作。各責任主體每月20日前將排污口整治完成情況及完成整治的排污口銷項報告交區生態環境局歸檔。

  20xx年底前,重點對工程改造難、整治期限長的排污口開展整治攻堅收尾,全面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各責任主體于當年11月底前將完成整治的排污口銷項報告交區生態環境局歸檔。

  八、保障措施

  (一)嚴格責任落實。各部門、各單位要強化思想認識,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依據職責分工,全面加強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細化責任和措施要求,落實人員和資金保障,扎實推進各項整治任務,堅決杜絕履職不力、進展遲緩、虛假整改等問題。

  (二)加強溝通協調。構建有效協作的工作格局,加強生態環境、水務、農業農村、交通、房管等多部門的協同聯動和信息共享,扎實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

  (三)及時整改銷號。各部門、各單位應按時完成整治任務,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做到完成一個、銷號一個,并加強長效管理,防止問題回潮反彈。

  (四)強化信息報送。各部門、各鄉鎮、各單位應明確專人負責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各鄉鎮政府、公司園區組織管理區域內責任單位報送整改進展、存在問題及下階段工作計劃。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3

  為做好全鎮污水治理工作,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實施“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動工作部署,依據縣生態環境局《關于扎實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情況摸底調查的通知》(環函(20xx)64號)文件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工作任務

  (一)排污口排查整治

  1.范圍及對象

  (1)排查范圍。各村(社區)要組織各方力量,對鎮域內12村1社區、工礦企業和樂素河、窯坪河兩側現狀岸線為基準向左右一側延伸2公里范圍內的農村污水排放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力求符合實際,確保應統盡統。

  (2)排查對象。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轄區內以上2條河流排放的排口,以及所有通過河流、灘地等間接排放的排口。

  2.目標責任

  (1)對全鎮范圍內居民、農戶、機關單位、工礦企業、尾礦庫、種養殖業、個體攤點及經營場所私自設立的污水排放口進行排查及整治。

  (2)排查示范村(社區)生活污水收集情況,完善鎮域內污水管網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實現全面收集。特別關注街村集鎮農戶、農貿市場及餐飲店排污黑臭水體的重點摸排。

  (3)負責鎮域內所有企業排放口的排查及整治。按照縣生態環境局《關于扎實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情況摸底調查的通知》(環函(20xx)64號)文件要求,抓好整治工作。

  (二)對轄區內工業企業開展環境執法檢查

  鎮安環辦牽頭,配合縣生態環境局對轄區內涉水重點企業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制度,開展執法檢查,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水環境問題開展聯合調查并及時處置,嚴厲打擊水污染違反犯罪行為。

  (三)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配套項目的建設與運行管理

  (1)建設集鎮污水管網。爭取475萬元資金,在集鎮建設2245米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設備,實現雨污分流,污水集中收集處理,該項目今年12底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

  (2)建設移民安置點污水處理設施。爭取移民安置點后續建設項目,在坪溝村、楊家嶺村、木瓜院村、北河溝村4個移民安置點建成污水處理站并投入使用,保證生活污水排放達標。

  (3)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工作。采取建設污水處理站的行政村為設施運行管理的責任單位,履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責任,制定維護計劃,明確維護內容,落實專人進行維護管理,并建立健全維護管理制度。

  (四)加快推進我鎮農村改廁工作進度

  20xx年度全鎮改廁任務260座,其中無害化衛生廁所210座,衛生廁所50座,無害化衛生廁所與衛生廁所比例為8:2。10月10日前完成全年工作任務,10月底進行驗收。

  二、相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人選為組長,紀委書記為副鎮長,各村(社區)支部書記、駐鎮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積極開展轄區內污水治理行動排查整治工作,認真摸清農村污水治理現狀,并確定一名專職人員負責此項工作,每月上報工作進度。

  (二)加強巡查整改。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檢查,建立問題臺賬,推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報制度,鎮、村兩級成立專門的巡查隊伍,加強日常管護,同時積極組織群眾進行自查。

  (三)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院壩會、“主題黨日+”活動、微信朋友圈、建立村規民約等方式,不斷加強對群眾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環境保護意識,使群眾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實現鄉風文明。

  (四)加強溝通協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重,涉及村居和站辦所要加強協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長效機制,共同推進全鎮污水治理專項行動工作。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4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根據生態環境部和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相關要求,在本區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掌握松江區入河排污口排污狀況及規律,為進一步改善本區水環境質量奠定堅實基礎。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生態環境部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推進本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通過建立健全責任明晰、設置合理、管理規范的長效監管機制,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

  二、總體要求

  堅持“水陸統籌,以水定岸”,按照“全覆蓋、重實效、能操作”的原則,在“十四五”期間,全面完成本區入河排污口的排查、監測、溯源,持續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長效管理機制,為持續改善本區水生態環境質量夯實基礎。

  三、范圍和對象

  1.范圍。全區所有河道、湖泊及小微水體納入排查范圍。

  2.對象。排查對象為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等向河道、湖泊排污(水)的排污口。根據排污口責任主體所屬行業及排放特征,初步將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農業農村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港口碼頭排污口、城鎮雨洪排口、其它排口等六種類型。

  四、工作任務

  按照《上海市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分為四個步驟(排查、監測、溯源和整治)開展全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1.排查。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掌握排污口的數量及其分布,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

  2.監測。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了解和掌握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情況,并輔助溯源和整治。

  3.溯源。在排查、監測基礎上,同步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

  4.整治。在排查、監測和溯源的基礎上,制定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方案,有效規范和管控入河排污口。

  五、工作內容和方法

  (一)統籌整合信息。全面收集整理各類入河排污口、水系分布等相關信息資料,將原來分散的生態環境部門污染源及排污口監管信息,水務部門入河排污(水)口設置管理和歷史排查信息以及河湖水系、雨污水管網等信息,民政部門行政區劃信息,農業農村、交通運輸、建設、房管等部門有關涉水排放信息等進行有效整合,統籌納入上海市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綜合管理平臺,為我區全面排查奠定基礎。

  (二)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以人工現場排查為主,輔以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無人船+測掃聲吶等技術手段,對排查范圍河道及對象進行全面調查,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將排查發現的各類入河排污口統一編碼,建立全口徑的入河排污口名錄,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數量和分布。

  (三)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現場排查時,對有水排放的排污口要開展快檢或者實驗室監測,輔助排污口溯源和后續整治工作。

  (四)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在人工排查基礎上,同步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基本查清污水來源。溯源主要通過現有資料核對,現場踏勘、監測數據輔助等手段,對能現場查清來源的單一性質排污口,現場進行溯源核定;少量疑難排污口,根據現場需要,積極探索使用探地雷達、內窺電視檢測系統、示蹤劑等技術手段。要發揮部門聯動機制,對涉及經濟、水務、建設、房管、農業農村、交通、綠容等部門的排污口開展聯合溯源。

  (五)分類整治入河排污口。在排查、監測、溯源基礎上,按“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和“一口一策”的工作原則,逐一明確入河排污口整治要求,分類推進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問題簡單能夠立即解決的,要立行立改;對問題復雜或整治較為困難的排污口,要制定方案,明確時間節點和責任單位,確保整改落實到位,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推動河湖水質逐步改善。各街鎮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結合污染源的日常監督管理,建立入河排污口分級分類行業監管機制,落實各類排污口管理責任主體。充分發揮河湖長制作用,結合河湖長巡河工作機制,落實巡查、監測、管理聯動,防止問題回潮、反彈,實現入河排污口動態更新,推動形成更加科學完備的監管體系和長效管理機制。

  六、任務分工

  落實各街鎮及經開區屬地管理、行業主管部門分工負責、生態環境部門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責,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區級相關部門和各街鎮及經開區依法履職,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各街鎮及經開區

  各街鎮及經開區務必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強化專項整治工作力量配備,根據排查、監測、溯源情況,制定整治方案,推動開展整治工作,并建立落實長效管理機制。

  (二)區級有關部門

  區級有關部門依據部門職責和本行業法律法規,督促指導各街鎮及經開區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并做好以下工作:

  1.區生態環境局牽頭推進本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統籌收集整合全區入河排污口相關信息資料,統一全區排查溯源整治基本要求,對專項行動實施統一調度。梳理匯總工業污染源及排污口監管信息,督促指導工業企業、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整治工作。

  2.區財政局配合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所需經費的統籌及落實工作。

  3.區經委督促指導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完善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協助和配合開展工業園區、工業企業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4.區水務局匯總提供全區污水管網、雨水管網、入河排污(水)口現有的調查信息(包括名稱、位置、登記審批等)、全區河湖清單及水系矢量圖等資料,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督促指導城鎮雨洪、生活污水(含城鎮和農村)等排污口的.溯源整治和推進污水管網覆蓋范圍內工業企業、港口碼頭、生活污水納管工作。

  5.區農業農村委匯總提供全區農田退水口、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等資料,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督促指導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農田等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6.區交通委匯總提供全區公路、港口碼頭、臨河交通工程等污水排放資料,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督促指導公路、港口碼頭、臨河交通工程等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7.區建設管理委匯總提供全區臨河在建和待建建筑工地(包括基本信息和沖洗廢水處理排放情況)等資料,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督促指導建筑工地等排污口整治工作。

  8.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督促指導居民小區等排污口整治工作。

  9.區綠化市容局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督促指導公園、綠地等的排污口整治工作。

  10.區國資委及相關企業配合各區級部門、所在街鎮及經開區做好入河排污口有關資料整理和排查整治工作。

  七、工作節點安排

  為更有利于專項行動推進落實,在充分考慮各街鎮及經開區相關工作量的基礎上,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節點分區域實施,穩步推進,總體節點安排如下:

  20xx年12月底前: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整合提供入河排污口排查準備相關資料;印發《松江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方案》;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所有河道的排查及市級河道的排查、監測、溯源工作。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轄區內總河(湖)長度50%的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20xx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本區全部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

  20xx年:制定印發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持續推進整治工作,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八、保障機制

  (一)強化組織領導

  區生態環境局牽頭推進本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具體負責市級、區級、鎮級和村級河道的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各街鎮及經開區是轄區內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應配合區級部門做好市級、區級、鎮級和村級河道入河排污口的排查、監測、溯源工作,并負責轄區內所有河道問題排口的整治工作。同時,保障好鎮級、村級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及轄區內所有問題排口整治工作的資金,按期完成轄區內所有入河排污口的整治任務。

  區級各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堅持做到排查無盲區、整治無死角。相關排查整治工作情況納入河長制工作考核。對履職不力、進展遲緩、弄虛作假等問題突出的,采取通報批評、公開約談等措施;對于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報表揚。

  (二)加強溝通協調

  各街鎮及經開區要加強統籌協調,構建屬地政府牽頭、部門參與、社會監督的工作格局。建立生態環境、水務、農業農村、經濟、交通、建設、房管、綠容等多部門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討排查整治中的難題。各相關部門和各街鎮及經開區要明確一名聯絡員,具體負責工作對接、報送信息等。

  (三)強化信息公開

  各街鎮及經開區和區級相關部門要建立信息公開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鼓勵通過政府的網站、政務微博、政務微信等渠道,集中展示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定期公開排查整治進展情況。可邀請新聞媒體、公眾等參與排查整治,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5

  為加強和規范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進一步扎實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函〔20xx〕17號)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逐步建立“權責清晰、管理規范、監管到位”的入河排污口長效管理機制,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為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奠定堅實基礎,為四川美麗河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二)工作原則

  水陸統籌,以水定岸。統籌岸上和水里,根據受納水體生態環境功能,確定入河排污口設置和管理要求,倒逼岸上污染治理,實現“受納水體—入河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過程監督管理。

  明晰責任,嚴格監督。明確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落實地方人民政府屬地管理責任,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水利、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協作。

  統一要求,差別管理。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排污口監督管理規定及技術規范,指導督促各地排查整治現有排污口,規范審批新增排污口,加強日常管理。地方結合實際制定方案,實行差別化管理。

  突出重點,統籌實施。以縣(市、區)納入河湖長制管理的河流湖庫及其他不達標水體作為重點,統籌長江、赤水河流域排查成果,明確階段性目標任務,建立完善管理機制,全面規范管理入河排污口。

  (三)目標任務

  20xx年底前,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制定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啟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工作。

  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形成管理體系比較完備、技術體系較為科學的入河排污口設置及監督管理體系。

  20xx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建立全省統一的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平臺。

  二、開展排查溯源

  (四)組織排污口排查。各市(州)人民政府承擔組織實施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的主體責任,制定實施方案,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及日常的監督管理。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要求,組織開展深入排查,摸清掌握各類排污口的分布及數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單位基本情況等信息,建立本行政區入河排污口名錄。排查范圍分為重點區域和一般區域。重點區域以各省級河長制河流干流、重要支流的岸線為主,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向陸地延伸,形成網狀排查全覆蓋。重點區域以外的為一般區域,重點關注人口集中、工業聚集、排污問題相對突出、環境風險高、生態敏感脆弱區域。

  (五)確定排污口責任主體。各地要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則,逐一明確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建立責任主體清單。對于難以分清責任主體的入河排污口,各市(州)人民政府要組織開展溯源分析,查清入河排污口對應的排污單位及其隸屬關系,確定責任主體;經溯源后仍無法確定責任主體的,由屬地縣級或地市級人民政府作為責任主體,或由其指定責任主體。責任主體負責源頭治理以及入河排污口監測整治、規范化建設、維護管理等。

  (六)同步監測研判排污狀況。按照“邊查邊測”原則,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水質、水量、污染物種類。生態環境部門結合排污許可相關要求,督促指導排污單位對本單位廢水開展自行監測,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對入河排污口開展自行監測。生態環境部門負責開展監督監測,入河排污口監測必測指標為pH、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其他特征污染物監測指標根據需要增加。有污染源普查監測、監督性監測或者在線監測數據等有效數據的入河排污口,可直接使用其監測數據。重點區域既上岸查污染源和排污口,又同步開展相關河段水質監測,準確掌握流域水環境突出問題及成因,推動實現精準治污。

  三、實施分類整治

  (七)明確入河排污口分類。根據《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HJ1235—20xx),將入河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口、其他排口等四種類型。此前按《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分類規則(試行)》分類、命名的入河排污口應重新命名、編碼。醫療機構設置入河排污口的參照工業排污口中工礦企業排污口管理。

  (八)明確整治要求。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要求,由各市(州)人民政府按照“一口一策”原則制定整治方案,以截污治污為重點開展整治。整治工作應堅持實事求是,穩妥有序推進。對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等排污口的整治,應做好統籌,避免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確保整治工作安全有序;對確有困難、短期內難以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的企事業單位,可合理設置過渡期,指導幫助整治。各市(州)人民政府建立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通過對入河排污口進行取締、合并、規范,最終形成需要保留的入河排污口清單。取締、合并的'入河排污口可能影響防洪排澇、堤防安全的,要依法依規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已按《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分類規則(試行)》排查出的城鎮雨洪排口、農田退水口、溝渠、河港(涌)、排干等,納入其他排口予以保留,由各市(州)人民政府結合黑臭水體整治、消除劣Ⅴ類水體、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及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等統籌開展整治。

  (九)依法取締一批。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及其他需要特殊保護區域內設置的入河排污口,由屬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生態環境部門依法采取責令拆除、關閉等措施予以取締。要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避免“一刀切”,合理制定整治措施,確保相關區域水生態環境安全和供水安全。

  (十)清理合并一批。對于城鎮污水收集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生活污水散排口,原則上予以清理合并,污水依法規范接入污水收集管網。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各類開發區內企業現有入河排污口應清理合并,污水通過截污納管由園區或開發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統一處理。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或各類開發區外的工礦企業,原則上一個企業只保留一個工礦企業排污口,對于廠區較大或有多個廠區的,應盡可能清理合并排污口,清理合并后確有必要保留兩個及以上工礦企業排污口的,應告知屬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對于集中分布、連片聚集的中小型水產養殖散排口,鼓勵各地統一收集處理養殖尾水,設置統一的入河排污口。

  (十一)規范整治一批。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按照有利于明晰責任、維護管理、加強監督的要求,開展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對存在借道排污等情況的入河排污口,要組織清理違規接入排污管線的支管、支線,推動一個排污口只對應一個排污單位;對確需多個排污單位共用一個入河排污口的,要督促各排污單位分清各自責任,并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對存在布局不合理、設施老化破損、排水不暢、檢修維護難等問題的入河排污口和排污管線,應有針對性地采取調整入河排污口位置和排污管線走向、更新維護設施、設置必要的檢查井等措施進行整治。入河排污口設置應當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并在明顯位置樹標立牌,便于現場監測和監督檢查。

  四、嚴格監督管理

  (十二)加強規劃引領。各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等規劃區劃,要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入河排污口布局要求,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關于入河排污口設置的規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將入河排污口設置規定落實情況作為重要內容,嚴格審核把關,從源頭防止無序設置。

  (十三)嚴格規范審批。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的設置依法依規實行審核制。對未達到水質目標的水功能區,除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外,應當嚴格控制新設、改設或者擴大入河排污口。可能影響防洪、供水、堤防安全和河勢穩定的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應征求有管理權限的流域管理機構或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入河排污口審批信息要及時依法向社會公開。

  (十四)強化監督管理。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排污口類型、責任主體及部門職責等,按照“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的原則,統籌各部門按職責分工協作,落實排污口監督管理責任。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入河排污口設置、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水利部門負責根據河道及岸線管理保護要求指導入河排污口設置;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指導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城市垃圾填埋場排污口排查整治;交通運輸部門負責指導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排污口排查整治;農業農村部門負責指導農田退水口、大中型灌區排口、水產養殖排污口、畜禽養殖排污口排查整治;衛生健康部門負責指導醫療機構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應會同相關部門,通過核發排污許可證等措施,依法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要求。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對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開展監測,水生態環境質量較差的地方應適當加大監測頻次。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將排查出的農業排口、城鎮雨洪排口及其他排口納入管理,研究符合種植業、養殖業特點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模式,探索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模式。開展城鎮雨洪排口旱天污水直排的溯源治理,加大對借道排污等行為的監督管理力度,嚴禁合并、封堵城鎮雨洪排口,防止影響汛期排水防澇安全。

  (十五)嚴格環境執法。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大入河排污口環境執法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設置入河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罰;對私設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逃避監督管理借道排污的,溯源確定責任主體,依法予以嚴厲查處。要督促指導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定期巡查維護排污管道,發現他人借道排污等情況的,應立即向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報告并留存證據。

  (十六)建設信息平臺。生態環境廳依托現有生態環境信息平臺,建設全省統一的入河排污口信息平臺,管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設置審批、日常監督管理等信息,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加強與“三線一單”、排污許可、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等信息平臺的數據共享,實現互聯互通。入河排污口相關信息及時報送生態環境部相關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并納入國家生態環境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各市(州)要組織相關部門,建立排污單位、排污通道、入河排污口、受納水體等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加強支撐保障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機制。省河長制辦公室、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發揮統籌協調、督促落實作用。生態環境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緊盯目標任務,加強政策協調和工作銜接,健全長效機制,督促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實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相關責任,及時跟進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生態環境廳對工作不力的地區進行通報。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切實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及日常監督管理,將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督促相關責任主體落實整治責任,確保排查整治工作落實到位。

  (十八)嚴格考核問責。建立激勵問責機制,將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監督管理情況納入市(州)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并作為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內容,對在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弄虛作假、敷衍塞責等行為的,依紀依法依規嚴肅追究有關地方、部門和人員責任。

  (十九)加強公眾監督。引導公眾投身美麗河湖保護和建設,加大對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普及力度,增強公眾對污染物排放的監督意識。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應通過標識牌、顯示屏、網絡媒體等渠道主動向社會公開入河排污口相關信息。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通過政府的網站、政務新媒體等平臺,依法公開并定期更新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相關信息。要建立完善公眾監督舉報機制,鼓勵公眾舉報身邊的違法排污行為,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6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全面開展長江支流湘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方針,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筑牢湘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二、工作目標

  通過2年時間,整合各部門基礎信息工作,全面摸清永州段湘江干流和湘水、瀟水等6條支流入湘江干流上游2公里,萍島、宋家洲、觀音灘洲等23個江心島入河排污口底數,制定整治方案并持續推進整改工作,為湘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奠定基礎。

  三、范圍對象

  (一)范圍。在永州市行政區域內的湘江干流、支流、江心島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6條支流包括:湘水、瀟水、蘆洪江、石溪江、祁水、白水。

  23個江心島包括:萍島、巴州島、宋家州、唐家州、哲州灘、牛皮州、觀音灘州、雙江村島、中州村島等23個江心島。

  湘江干流排查范圍以兩側現狀岸線為基準向支流、陸地一側延伸2公里,支流延伸區以兩側現狀岸線向陸地延伸2公里,包括所有人工岸線,自然岸線和江心島。具體范圍可根據產業布局、排污特征等實際情況適當擴大。

  涉及的縣區:冷水灘區、零陵區、祁陽縣、永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二)對象。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湘江及支流排放廢水的排污口,還包括所有通過河流、灘涂、濕地等間接排放廢水的排污口。

  四、重點任務

  查: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全面掌握湘江入河排污口的.數量及其分布,建立湘江入河排污口名錄。

  測: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了解湘江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狀況,分析掌握污染物入河情況。

  溯:進行入河排污口污水溯源。在監測基礎上,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

  治:整治入河排污口問題。在排查、監測和溯源的基礎上,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制定實施整治方案,有效規范和管控入河排污口。

  通過落實“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四項重點任務,全面掌握永州段湘江入河排污口的排放現狀,有序推進整治,完善長效監管機制,進一步強化各有關區縣黨委政府(管委會)主體責任,確保入河排污口排放狀況得到改善,努力提升湘江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五、工作方式方法

  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和人員現場踏勘等手段,對排查范圍及對象進行全面調查,實現應查盡查,具體采用“三級排查”方式。

  第一級排查: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按照“全覆蓋”要求開展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污口。

  第二級排查:人工徒步現場排查,組織工作人員對排查范圍內匯入河流、河涌、溪流、溝渠、灘涂、消落帶、濕地、島嶼、碼頭、工業聚集區、城鎮、暗管、滲坑、裂縫等開展“全口徑”排查,核實確定入河排污口信息。

  第三級排查:對疑難點進行重點攻堅,進一步完善入河排污口名錄。

  六、排查整治行動推進時間

  1、20xx年6月底前完成無人機航測(一級排查);

  2、20xx年9月底前開展現場排查(二級排查),并對疑難問題進行重點攻堅(三級排查);

  3、20xx年6月底前完成排污口監測;

  4、20xx年6月底前完成排污口溯源和部分整治工作;

  5、20xx年11月底前完成整治方案的制定和部分整改任務。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7

  為進一步提升全市水環境質量,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xx〕61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按照“水陸統籌、以水定岸;明晰責任、嚴格監督;統一要求、差別管理;突出重點、統籌實施”四項工作原則,堅持問題導向,穩步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逐步建立“權責清晰、管理規范、監管到位”的入河排污口管理體系,實現“受納水體—入河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過程監督管理,為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

  20xx年底前,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制定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配合省級部門啟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工作。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形成管理體系比較完備、技術體系較為科學的入河排污口設置及監督管理體系。20xx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基本實現城鄉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管網全覆蓋和污水全收集、全處置和達標排放。

  二、主要任務

  (一)全面排查溯源,建立“三張清單”。

  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屬工業園區管委會要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的原則,制定實施方案,將納入市、縣(區)河湖長管理的河流湖庫及其他不達標水體干流及其重要支流岸線作為排查重點區域,進一步向陸地延伸,重點關注人口集中、工業聚集、排污問題相對突出、環境風險高、生態敏感脆弱等一般區域,形成網狀排查全覆蓋,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則,以水質監測作為入河排污口問題排查的切入口,全面摸清轄區內各類排污口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責任主體、存在問題等信息,建立名錄清單、責任清單、問題清單“三張清單”。重點區域既要上岸查污染源和排污口,還要下岸開展相關河段水質監測,準確掌握流域水環境問題成因,推動實現精準治污。對于溯源后仍無法確定責任主體的,由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屬工業園區管委會作為責任主體,或由其指定責任主體。責任主體負責入河排污口源頭治理以及監測、整治、規范化建設、日常維護監管等工作。(完成時限:20xx年10月底前)

  (二)實施分類整治,推進“三個一批”。

  1.明確分類整治要求。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屬工業園區管委會要根據《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HJ1235—20xx)的要求,將入河排污口明確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口、其他排口四種類型,醫療機構設置入河排污口的參照工業排污口中工礦企業排污口管理,實施分類整治,以“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為總體思路,制定“一口一策”方案,建立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通過整治形成最終需要保留的入河排污口清單。此前按《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分類規則(試行)》分類、命名的入河排污口要重新命名、編碼,并將生態環境部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出的城鎮雨洪排口、農田退水口、溝渠、河港(涌)、排干等,納入其他排口予以保留,結合黑臭水體整治、消除劣Ⅴ類水體、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及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等統籌開展整治。對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等排污口的整治,要做好統籌,避免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確保整治工作安全有序;對確有困難、短期內難以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的`企事業單位,可設置過渡期,指導幫助整治。取締、合并的入河排污口可能影響防洪排澇、地方安全的,要依法依規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前)

  2.依法取締一批。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及其他需要特殊保護區域內設置的入河排污口,由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屬工業園區管委會或生態環境部門依法采取責令拆除、關閉等措施予以取締。要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避免“一刀切”,合理制定整治措施,確保相關區域水生態環境安全和供水安全。(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前)

  3.清理合并一批。對于城鎮污水收集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生活污水散排口,原則上予以清理合并,污水依法規范接入污水收集管網。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各類開發區內企業現有入河排污口應清理合并,污水通過截污納管由園區或開發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統一處理。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或各類開發區外的工礦企業,原則上一個企業只保留一個工礦企業排污口,對于廠區較大或多個廠區的,應盡可能清理合并排污口,清理合并后確有必要保留兩個及以上工礦企業排污口的,應告知市生態環境局及屬地生態環境局。對于集中分布、連片聚集的中小型水產養殖散排口,要嚴格執行尾水申報排放制度,逐步統一收集處理養殖尾水,設置統一的入河排污口。(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前)

  4.規范整治一批。要按照有利于明確責任、維護管理、環境監督的要求開展規范化整治。對存在私搭亂接、借道排污等情況的排污口,要按照一個排污口只對應一個排污單位的原則,組織清理排污管線違規接入的支管、支線,確需多個排污單位共用一個排污口的,要在各排污單位排水匯入排污管線前安裝必要的監測計量設施,厘清各自責任,并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對存在布局不合理、設施老化破損、排水不暢、檢修維護難等問題的排污口和排污管線,要有針對性地采取調整排污口位置、排污管線走向、更新維護設施、設置必要的檢查井等措施進行整治。排污口設置應當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在明顯位置樹標立牌,便于現場監測和監督檢查。(完成時限:20xx年12月底前)

  (三)規范設置審核,嚴格監督管理。

  1.加強規劃引領。市縣兩級要將入河排污口整治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養殖水域灘涂等規劃區劃緊密結合,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入河排污口布局要求,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關于入河排污口設置的規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將入河排污口設置規定落實情況作為重要內容,嚴格審核把關,從源頭防止無序設置。(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2.嚴格規范審批。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新設、改設、擴大入河排污口的設置要依法依規實行審核制。對未達到水質目標的水功能區,除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外,要嚴格控制新設、改設和擴大入河排污口。入河排污口設置應提前書面征求河道(渠道)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門或有管理權限的流域管理機構(水管單位)意見后實施,且入河排污口設置不得影響防洪、供水、堤防安全和河勢穩定。入河排污口審批信息要及時依法向社會公開。(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3.嚴格環境執法。要加大入河排污口環境執法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設置入河排污口和不按規定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罰;對私設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逃避監督管理借道排污的,溯源確定責任主體,依法予以嚴厲查處。督促指導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定期巡查維護排污管道,發現他人借道排污等情況的,應當立即向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報告并留存證據。(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4.建設信息平臺。市生態環境局要緊密結合工作實際,積極配合生態環境廳建設全省統一的入河排污口信息平臺,管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設置審批、日常監督管理等信息,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加強與“三線一單”、排污許可、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等信息平臺的數據共享,實現互聯互通。要統籌協調經信、水利、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全面提升入河排污口信息化管理水平。(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三、職責分工

  (一)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屬工業園區管委會。組織實施本轄區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加強日常監管,落實資金保障,抓好目標確定、任務分解、組織動員、監督考核建立等工作,落實主體責任。

  (二)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入河排污口設置、污染物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通過核發排污許可證等措施,明確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要求,做好監督性監測。必測指標為pH、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其他特征污染物監測指標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有污染源普查監測、監督性監測或者在線監測數據等有效數據的入河排污口,可直接使用其監測數據。

  (三)經濟和信息化部門。督導工業園區、工業企業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四)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督導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城市垃圾填埋場排污口排查整治。會同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開展城鎮雨洪排口旱天污水直排的溯源治理,加大對城市內各類商家利用城市雨洪排污口借道排污等行為的監督管理力度,嚴禁合并、封堵城鎮雨洪排口,防止影響汛期排水防澇安全,探索建立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模式。

  (五)交通運輸部門。督導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排污口排查整治。

  (六)水利部門。根據水資源保護規劃、河道及岸線保護要求指導入河排污口設置與整治。

  (七)農業農村部門。督導水產養殖排污口、畜禽養殖排污口排查整治,落實水產養殖尾水申報排放制度,會同生態環境部門、水利部門將農田退水口、大中型灌區排口等農業面源排口納入日常監督管理。結合地方實際,研究符合種植業、養殖業特點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模式。

  (八)衛生健康部門。督導醫療機構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級牽頭抓推進、縣級具體抓落實的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市生態環境局要發揮統籌協調、督促落實作用,會同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等部門嚴格落實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責任,緊盯目標任務,加強政策協調和工作銜接,健全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屬工業園區管委會要落實屬地責任,督促相關責任主體落實整治責任,嚴格控制入河污染總量,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二)嚴格考核問責。生態環境部門要強化考核,將此項工作納入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考核工作,實行月調度工作機制,對在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弄虛作假、敷衍塞責等行為的,依紀依法依規嚴肅追究有關地方、部門和人員責任。

  (三)加強公眾監督。加大對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普及力度。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要通過標志牌、網絡媒體等渠道主動向社會公開入河排污口相關信息。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通過政府的網站、政務新媒體等平臺,依法公開并定期更新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相關信息,建立完善公眾監督舉報機制,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8

  為深入推進南通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排查整治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推動實現全市骨干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覆蓋,根據省政府辦公廳《江蘇省淮河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省、市相關部署,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強化陸域水域污染協同治理,統籌推進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規范入河排污口管理,從源頭上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

  二、工作目標

  目標到20xx年底前,完成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20xx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監測、溯源;20xx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形成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范的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為改善我市水環境質量奠定基礎。

  三、范圍和對象

  (一)范圍。除前期長江入河排污口、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已經排查過的排口,參照《江蘇省骨干河道名錄》(20xx年修訂)、南通市“十四五”國省考斷面,梳理出本次排查涉及的行政區域及排查范圍。

  排查范圍為全市淮河流域骨干河道,根據河道級別確定向陸域延伸的距離,具體為:1—2級河道向兩側延伸500米,3級河道向兩側延伸200米,4—6級河道向兩側延伸100米。同時,加強與前期入江、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近期開展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工作的銜接,避免重復排查。

  具體排查范圍可根據產業布局、排污特征等實際情況適當擴大,其中沿河工業園區、居民區、畜禽養殖等要全覆蓋。

  (二)對象。排查對象為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河道排放廢水的排污口,還包括所有通過河流、灘涂、濕地等間接排放廢水的排污口。

  四、工作內容

  專項行動包括排查、監測、溯源、整治4個部分工作內容。

  (一)排查。開展全面排查,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數量及其分布,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

  (二)監測。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了解和掌握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情況。

  (三)溯源。在監測基礎上,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

  (四)整治。在排查、監測和溯源的基礎上,制定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方案,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有效規范和管控入河排污口。

  通過排查整治,全面掌握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放現狀,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完善長效監管機制,進一步強化地方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確保入河排污口排放狀況得到改善,提升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五、具體安排

  (一)前期準備。各地應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組織分工、保障措施等,分解落實責任,全面推進排查整治工作。

  具體要求:各地20xx年3月30日前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并報送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資料收集。全面收集整理各類入河排污口、河岸帶、水系分布等相關信息資料,將原來分散的水利部門入河排污口設置管理信息、生態環境部門污染源及入河排污口監管信息,以及水系、排污管網等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初步分析入河排污口基本信息及特點,為全面排查奠定基礎。

  具體要求:按照生態環境部制定的`《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資料整合基本要求》,20xx年3月10日前完成資料整合工作。

  (三)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無人船監測和人員現場踏勘等手段,對排查范圍及對象進行全面調查,實現應查盡查。具體采用“三級排查”方式推進排查工作,一級排查為配合省生態環境廳開展無人機航測,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污口;二級排查為人工徒步現場排查,組織工作人員對排查范圍內匯入河流、溝渠、碼頭、工業聚集區、城鎮等開展“全口徑”排查,核實確定入河排污口信息,現場人工核查時,可同步開展初步溯源和監測工作;三級排查針對疑難點進行重點攻堅,利用無人船、水下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對水下疑似排口以及沿線工業園區河道再次進行排查,進一步完善入河排污口名錄。

  具體要求:按照生態環境部《入河(海)排污口三級排查技術指南》(HJ1232-20xx)開展工作。配合省生態環境廳開展一級排查;組織開展二級、三級排查工作,20xx年8月底前完成二級排查,20xx年10月底前完成三級排查。

  (四)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在全面排查和排污口初步分類的基礎上,根據入河排污口名錄,制定排污口監測方案,開展入河排污口水質水量監測。根據實際條件,可采取自動在線監測、人工取樣監測等方式。

  具體要求:參照省生態環境廳《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監測實施工作方案》要求,按照“有水必測”的原則,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工作。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細化監測方案,利用現有監測力量或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組織開展監測工作。有污染源當年監督性監測或者在線監測數據的排污口,可直接使用其監測數據。20xx年8月底前完成監測工作。

  (五)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放情況溯源分析。在現場排查初步溯源的基礎上,對不能查清來源和監測數據特別的復雜排污口開展重點溯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

  具體要求:按照生態環境部《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溯源總則》要求開展溯源工作。根據現場需要,積極探索使用暗管探測儀、管道機器人、無人船等設備。要發揮部門聯動機制,對涉及工信、水利、住建、市政和園林、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排污口開展聯合溯源。20xx年8月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并按照生態環境部《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HJ1235-20xx)進行命名與編碼。

  (六)分類整治入河排污口。在排查、監測、溯源的基礎上,全面梳理排污口問題清單,按照“一口一策”原則,逐一明確入河排污口整治要求,分級分類推進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推動入河排污口水質逐步改善。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具體要求:按照生態環境部《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整治總則》《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規范化建設》和省有關技術指南,梳理問題清單,編制“一口一策”整治方案,明確任務分工,推進整治工作。市生態環境局、工信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市政和園林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落實監督指導責任。20xx年10月底前完成“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的制定,20xx年底前完成整治任務,并建設一批整治示范工程。

  (七)建立入河排污口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等工作規范體系,推動形成更加科學完備、實現動態化管理的監管體系和長效機制,防止問題回潮、反彈。

  六、任務分工

  (一)屬地政府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是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的責任主體,要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全面、深入、細致開展轄區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推動整治工作的開展。

  (二)市級有關部門

  市級有關部門依據部門職責和本行業法律法規,督促指導各地開展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并做好以下工作:

  1、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督查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列入年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推動各地工作落實。

  2、市生態環境局作為全市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的牽頭部門,對專項行動實施統一調度,組織相關部門開展現場督查和指導幫扶;指導各地申請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指導各地制定專項行動具體實施方案,收集、整合排污口相關資料。指導各地開展二級、三級排查、監測、溯源。督促指導工業排污口和其他排污口的溯源整治工作。

  3、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指導各地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工業企業清單,協助和配合生態環境部門開展工業企業的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4、市財政局負責指導各地相關部門做好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經費保障工作。

  5、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指導各地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生態紅線等相關資料,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生態紅線內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6、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指導各縣(市)、通州區、海門區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市政污水管網圖、建筑工地(包括名稱、位置、沖洗廢水排放等情況)等相關資料,督促指導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城鎮雨洪排口溯源整治工作。

  7、市市政和園林局負責指導相關區部門提供市區排查范圍內市政污水管網圖、建筑工地(包括名稱、位置、沖洗廢水排放等情況)等相關資料,指導各地相關部門提供全市市政雨水管網圖等相關資料,督促指導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城鎮雨洪排口溯源整治工作。

  8、市交通運輸局負責指導各地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等污水排放信息,督促指導港口碼頭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9、市水利局負責指導各地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閘壩、水系矢量圖、岸線矢量圖等相關資料,督促指導溝渠、河港(涌)、排干等溯源整治工作。

  10、市農業農村局負責指導各地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農田入河退水口、水產、畜禽養殖等資料,督促指導農田、水產、畜禽養殖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市各有關部門要督促各縣(市、區)相關部門于20xx年3月10日前向排查整治工作組提供資料,并在行業主管范圍內配合工作組完成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四個重點工作任務。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將南通市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調整為南通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政府相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市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負責統籌推進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明確相應工作機制,負責推進轄區內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二)加強溝通協調。要加強統籌協調,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建立生態環境、工信、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市政和園林、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等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長效機制,整合各部門掌握的骨干河道入河排污口相關數據和信息,加強排查整治工作支持力度。市各相關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要明確一名聯絡員,負責工作對接、報送信息等。

  (三)嚴格責任落實。要定期開展督促指導,推動各地工作落實,做到有口必查、有水必測、有源必溯、有污必治。對履職不力、進展遲緩、弄虛作假等問題突出的,采取通報批評、公開約談等措施;情節嚴重的,按不同情形依法依規實行問責。對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報表揚。

  (四)強化信息公開。要建立信息公開制度,鼓勵在政府的網站開設“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專欄,集中展示本區域各項工作情況,定期公開問題清單和整治進展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可邀請媒體、公眾等參與排查整治,公開一批整治示范工程。各地生態環境局要通過媒體、官方網站及政務新媒體等平臺定期公開專項行動進展情況。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9

  一、總體目標

  按照“全覆蓋、重實效、可執行”的原則,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與航測、無人船監測、智能機器人探測的技術手段,結合人員勘測,全面排查貴陽市入河排污口數量及其分布,建立貴陽市入河排污口名錄;對各類入河排污口廢水排放情況進行動態監測,了解污染物排放狀況和排放規律,基本掌握陸源入河污染物排放情況;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工作,詳細調查廢水來源;在排查、監測、溯源的基礎上,制定貴陽市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方案,扎實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逐一銷號。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需求導向。突出長江保護修復總體要求,所有排放污染物的涉水排口全面納入排查范圍,進一步摸清入河排污口污水來源,有針對性地開展清理整治,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

  (二)堅持規范。探索建立統一的排查整治體系,進一步提高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更新。

  (三)堅持重點突破。按照“先初查、后詳查”的工作思路,以烏江、南明河、貓跳河、不達標水體為重點,統籌推進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三、范圍和對象

  (一)排查范圍。貴陽市區域內長度大于10公里或流域面積大于20平方公里的96條河流,以兩側現狀岸線為基準向陸地延伸2公里,包括所有人工岸線(城鎮岸線、漁業岸線、臨江臨河工業岸線、河堤岸線、特殊用途岸線等)、自然岸線(灘涂、濕地等)和江心島。根據產業布局、排污特征等實際情況適當擴大,將沿陸地岸線一側五公里范圍內的工業園區、大型化工企業等一并納入排查整治范圍。

  (二)排查對象。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河流排放廢水的排污口,還包括所有通過河流、灘涂、濕地等間接排放廢水的排污口。

  四、主要工作任務

  按照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結合省生態環境廳工作要求,組織開展我市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現狀,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完善長效監管機制,確保入河排污口現狀得到改善,努力提升全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一)排查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在充分收集、整理原有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等技術手段,全面排查掌握我市行政區域范圍內入河排污口數量及其分布狀況,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初步構建貴陽市入河排污口一張圖管理系統。

  1.制定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20xx年4月底前制定《貴陽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報送省政府,同時抄報生態環境部,并抄送省生態環境廳備案。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組織分工、工作措施、經費保障等,分解落實責任,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完成時限:20xx年4月30日

  2.制定入河排污口無人機航測飛行方案。結合我市河流長度、河流分布、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周邊排污企業分布情況等因素,按照生態環境部《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無人機航空遙感技術要求(試行)》(環辦執法函〔20xx〕268號),20xx年5月底前制定《貴陽市入河排污口無人機航測排查飛行方案》,連同航測范圍矢量文件(Shapefile格式)報生態環境部審核,審核后的無人機航測排查飛行方案報省生態環境廳備案。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完成時限:20xx年5月31日

  3.基礎資料收集。收集各類入河排污口相關信息資料,包括交委、水務、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綜合行政執法、農業農村、工業和信息化等相關部門涉水排放口信息資料,分析梳理匯總并進行有效整合。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交委、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完成時限:20xx年5月31日

  4.開展入河排污口無人機航測排查(一級排查)。按照生態環境部審核的無人機航測排查飛行方案,通過政府采購方式委托具備無人機航測排查技術條件的單位,以河流兩側現狀岸線為基準向陸地一側延伸2公里,開展無人機航測排查,同時將沿陸地岸線一側5公里范圍內的工業園區、大型化工企業等納入飛行排查范圍。20xx年6月底前完成無人機航測排查飛行任務,并將航測飛行相關資料報送生態環境部進行圖像解譯;向省生態環境廳報送20xx年上半年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階段性工作情況。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完成時限:20xx年6月30日

  5.開展入河排污口人工排查(二級排查)。在開展無人機航測排查(一級排查)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組織人員開展現場排查(二級排查),逐一核查疑似入河排污口信息;在此基礎上,同步組織對工業園區附近以及可能存在暗管等重點區域開展深入排查(三級排查)。屆時,生態環境部將統一組織對各地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人工交叉排查。20xx年9月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人工排查,并配合生態環境部做好本地區入河排污口人工交叉排查工作。向省生態環境廳報送20xx年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階段性工作總結。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高新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貴陽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完成時限:20xx年9月30日

  (二)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按照“邊排查、邊監測”要求,在排查掌握入河排污口底數基礎上,同步開展入河排污口水質水量監測,每個具備采樣條件的排口都需要用快檢試劑進行快速檢測,若發現水質異常,則根據實際條件,可采取自動在線監測或采樣監測等方式,了解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狀況和入河情況,建立入河排污口監測數據檔案,為排污口溯源和整治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高新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貴陽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完成時限:20xx年10月30日

  (三)進行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在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工作基礎上,結合排污口水質分析和監測結果,以及周邊工、農業生產特點、地形地貌特征等,進行入河排污口源頭追蹤,查清污水來源,找準排污主體。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高新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貴陽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完成時限:20xx年12月30日

  (四)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按照“一口一策”的原則和“取締一批、清理一批、規范一批”的要求,分類型按步驟開展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工作。對入河排污口整治實行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1.制定分類整治方案。在排查、監測、溯源工作的基礎上,提交問題清單和臺賬,完成貴陽市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方案制定,啟動問題整治工作。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完成時限:20xx年3月31日

  2.實施分類整治。

  (1)工業廢水入河排污口、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廠尾水入河排污的整治,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負責整治。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貴陽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完成時限:20xx年12月31日

  (2)城鎮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污水管網不完善、雨污不分流、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污水管網破損)整治,由市水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牽頭,按照職責分工具體負責整治。

  牽頭單位:市水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責任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貴陽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完成時限:20xx年12月31日

  (3)港口、碼頭、船舶入河排污口整治,由市交委具體負責整治。

  牽頭單位:市交委

  責任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貴陽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完成時限:20xx年12月31日

  (4)畜禽養殖廢水入河排污口整治,由農業農村局牽頭,各屬地政府具體負責整治。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各區(市、縣)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貴陽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完成時限:20xx年12月31日

  (5)工業園區集中處理設施入河排污口整治,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負責整治。

  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各區(市、縣)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貴陽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完成時限:20xx年12月31日

  (五)建立入河排污口長效管理機制。在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建立長效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規范和工作機制,把監管責任落到實處。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完成時限:長期開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貴陽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名單附后),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統籌推進排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生態環境局,負責領導小組日常組織、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

  (二)強化資金保障。市財政配合按程序將本次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經費納入部門預算統籌;按照屬地原則,各區(市、縣)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貴陽綜合保稅區和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要將入河排污口整治費用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三)加強督查問效。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督辦督查局要加大督促檢查力度,采取抽查或交叉檢查方式,督促各區(市、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按時完成貴陽市烏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任務,做到排查無盲區、整治無死角、問題全部按期清零。對履職不力、弄虛作假、進展遲緩等問題突出的單位,采取通報批評、公開約談等措施;情節嚴重的,按不同情形實行問責。對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報表揚。

  (四)強化信息報送。從印發之日起,各責任單位要明確專人負責信息報送工作,于每月28日前將本單位、本部門入河排污口排查和整治情況報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將定期對各單位、各部門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并匯總上報市政府。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10

  按照《關于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和跨縣(區)域斷面布設工作的通知》(黑環督辦發〔20xx〕10號)要求,為做好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及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迅速落實許勤書記巡查松花江生態保護工作講話要求和20xx年度省總河湖長會議及全省入江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專題辦公會精神,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函〔20xx〕17號)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全面摸清全市入河排污口底數及其分布,統籌推進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從源頭上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切實改善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

  二、工作原則

  1.標準引領,差別管理。按照全省統一的排查、溯源、整治程序規范體系,指導督促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省鏡管委等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加強規范化建設與日常管理。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省鏡管委結合本區域特點,制定排查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細化路線圖、時間表并組織實施。

  2.全面排查,分步實施。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要求,組織開展入河排污口摸底調查與整治工作,摸清入河排污口現狀和問題,建立臺賬,不留“死角”。

  3.落實責任,分工協作。落實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省鏡管委等屬地管理主體責任,市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市水務、工信、財政、自然資源、住建、交通運輸、農業農村、城管、應急管理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協作。

  4.穩中求進,民生優先。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實事求是、穩扎穩打,把握整治工作時度效,服務高質量發展。做好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等入河排污口統籌工作,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避免“一刀切”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確保穩妥有序推進整治工作。

  三、目標任務

  1.任務范圍。排查整治范圍為全市范圍內的入河排污口。

  2.工作對象。所有直接或通過管道、溝、渠等排污通道向環境水體排放污水的口門。

  3.工作進度安排。20xx年6月20日前,完成跨縣(區)域斷面布設工作;6月30日前,基本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7月15日前,完成疑難復雜排污口溯源工作;8月31日前,基本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4.材料報送安排。6月15日前,報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7月2日前,報送排查工作完成情況匯報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成果登記表,同時報送《入河排污口排查報告》〔按照<入河(海)排污口三級排查技術指南(hj1232-20xx)>附錄B編寫〕及排查成果圖;7月16日前,報送溯源工作完成情況匯報和入河排污口溯源結果登記表;9月1日前,報送整治工作完成情況和入河排污口整治信息表。

  聯系人:xx;聯系電話:xx;郵箱:xx

  四、技術依據

  此次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是省委主要領導專門安排的集中攻堅工作,原則按照省生態環境廳印發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技術指南》等相關要求開展,上級再有新要求,按新要求執行。

  由于入河入海排污口“查、測、溯、治”相關多個標準,生態環境部正在研究制定過程中,將在進一步修改完善后發布實施,目前生態環境部印發了《入河(海)排污口三級排查技術指南》(HJ1232-20xx)、《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無人機遙感航測技術規范》(HJ1233-20xx)、《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無人機遙感解譯技術規范》(HJ1234-20xx)、《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HJ1235-20xx)四個技術規范。各縣(市)區、開發區管委會、省鏡管委等在工作推進中,可立足本地實際,考慮排污口問題整治或審核設置的不同需求,從有利于落實責任、推動工作出發,因地制宜開展排污口分類,必要情況下,也可在上述四個規范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函〔20xx〕17號)基礎上,結合區域實際情況細化排污口分類。

  五、工作程序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程序包括排查、溯源、整治、規范化建設等,按照《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技術指南》開展具體操作。

  (一)排查

  1.開展三級排查

  各縣(市)區、開發區管委會、省鏡管委等依據轄區內水系分布特征,制定實施方案,確定排查范圍,開展深入排查,摸清掌握各類入河排污口的分布及數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單位基本情況等信息。

  按照三級排查模式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第一級排查可視排查溯源工作實際需求,通過無人機遙感航測、衛星遙感、無人船監測、智能機器人或其他數據資料排查方式開展,通過第一級排查出的入河排污口,有必要的可通過第二級人工排查予以核實。第二級排查仍無法明確的入河排污口,需要開展第三級排查,通過第三級排查對第一級、第二級排查成果進行查缺補漏。

  2.監測要求

  在排查、溯源、整治過程中,可通過監測確定入河排污口排放污染物類型、濃度,輔助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判定,并明確入河排污口是否需要整治。

  水質快速檢測。入河排污口排查人員在現場需要快速確定水質狀況時,可采用水質快速檢測方法。水質快速檢測因子包括pH、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和流量。pH、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采用檢測試紙、試劑包等方法進行現場測試。流量依據入河排污口現場條件采用容積法、浮標法等方式進行估算。樣品采集為瞬時樣品,應選擇污水混合均勻、靠近采樣斷面(點)中心,并盡可能在入河排污口水質不受到河水影響的區域采樣。

  人工采樣監測。對存在異常情況的入河排污口,實施人工常規采樣、實驗室內檢測分析。具體包括:水質數據異常(pH<6或ph>9、COD>100mg/L、氨氮>10mg/L、總磷>1mg/L)、水體水色異常、惡臭等異常情況。人工常規采樣、實驗室內檢測分析參照《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91.1-20xx)要求實施。

  3.排查成果

  在三級排查基礎上,建立入河排污口排查檔案存檔備查,并按照相關要求上報。排查成果用于后續監測、溯源、整治等相關工作。排查成果包括(視實際排查情況整理):

  a.入河排污口名錄包括各類排查表、影像資料;

  b.入河排污口排查報告,排查成果圖;

  c.排查工作資料包括排查方案、調研、培訓、排查、會議等文件和影像資料;

  d.遙感影像;

  e.資料匯編包括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信息,基本圖件(各類行政區劃圖、水系圖、岸線圖、敏感區圖、地下管網圖、功能區劃圖、其他相關圖件),基本資料(行政區劃邊界資料、水系水文資料、歷史掌握的排污口相關資料、敏感區資料、流域斷面和污染源監測資料、重點排查區資料等)。

  (二)溯源

  排查發現的入河排污口,按規定開展編碼命名,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則,逐一明確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建立責任主體清單。對于難以分清責任主體的排污口,屬地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省鏡管委要組織開展溯源分析,查清排污口對應的排污單位及其隸屬關系,確定責任主體;經溯源后仍無法確定責任主體的,由屬地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省鏡管委為責任主體,或由市政府指定責任主體。責任主體負責源頭治理以及排污口整治、規范化建設、維護管理等,從而實現“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過程監管。

  (三)整治

  實施分類整治,明確排污口分類。根據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所屬行業及排放特征,將入河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口、其他排口等四種類型,其中,工業排污口包括工礦企業排污口和雨洪排口、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和雨洪排口等;農業排口包括規模化畜禽養殖排污口、規模化水產養殖排污口等;其他排口包括大中型灌區排口、規模以下水產養殖排污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口等。明確整治要求,根據具體問題類型,按照“取締關閉一批、清理合并一批、整改規范一批”要求開展整治工作。

  (四)規范化建設

  排查、溯源、整治過程中,按需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工作。對完成整改的入河排污口以及經排查、溯源、監測后無需整治的入河排污口開展規范化建設,并納入日常監管。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負責入河排污口硬件建設,主要包括監測點、標識牌、視頻監控系統等設置,軟件建設包括入河排污口臺賬、調查信息、申請、登記、審批、監測、排查整治、監督檢查等檔案資料。入河排污口臺賬要按照電子化存儲和紙質存儲兩種形式同步管理,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開展監測的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于每年1月31日前,向縣(市)區及市生態環境部門報送上年度入河排污口使用和監測情況。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我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由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統籌推進,市整改辦負責組織協調督辦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日常工作。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協作,緊盯目標任務,加強組織落實。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省鏡管委等承擔組織實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主體責任,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壓實各有關部門責任。

  市生態環境部門,統一牽頭指導監督抽查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牽頭市水務、自然資源、住建、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參與,依法取締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及其他需要特殊保護區域內設置的入河排污口;開展沿河湖入河排污口優化整治。

  市水務部門(市河湖長制辦公室),結合河湖岸線管理、灌區管理、水旱災害防御、堤防運行管理等工作,牽頭指導監督抽查各縣(市)區大中型灌區排口的排查、溯源、整治工作,對取締、合并的入河排污口可能影響防洪排澇、堤防安全的,依法依規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追加納入我市河湖長制年度重點任務、掛圖作戰任務清單。并將此項工作納入河湖長制年度考核,作為河湖長履職及相關責任單位考核的重要指標。入河排污口臺賬建立后,指導各縣(市)區將每個排污口落實到該河段的河湖長,確保管護到位。

  市住建部門,牽頭負責指導監督抽查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城鎮雨水排口排查、溯源、整治工作;配合市生態環境部門指導監督抽查城鎮污水處理廠溢流口排查、溯源、整治工作;提供排水許可、城鎮排水管網矢量數據、排水管網報批報建信息等相關材料;牽頭市生態環境、水務、城管、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參與,結合《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建城〔20xx〕29號)等要求,全面排查污水管網、雨污合流制管網等設施功能及運行狀況、錯接混接漏接和用戶接入情況等,摸清污水管網家底、厘清污水收集設施問題,開展生活污水散排口截污納管整治工作和城鎮雨水排口旱天污水直排治理工作。

  市工信部門,配合有關部門在信息互換、確定排污企業責任、督導問責等工作中提供必要協助。

  市交通運輸部門,結合港口碼頭污染防治等工作,牽頭指導監督抽查各縣(市)區、省鏡管委等港口碼頭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工作。

  市自然資源部門,配合市生態環境部門、應急管理部門完成礦山和尾礦庫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提供河流水面、溝渠、水工建筑用地、灘涂等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縣區行政區劃矢量數據。

  市農業農村部門,結合畜牧業資源化利用等工作,牽頭指導監督抽查各縣(市)區畜牧業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工作。結合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等工作,牽頭指導監督抽查各縣(市)區、省鏡管委等水產養殖業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工作。

  市城管部門,牽頭做好違法傾倒餐廚垃圾和占用道路、廣場經營性清洗機動車輛或者在室內清洗機動車輛向室外排放污水行為監管工作。

  市應急管理部門,提供礦山和尾礦庫建設項目審批信息,包括礦山和尾礦庫數量、位置、等級、生產方式、排洪系統等基礎信息。

  市財政部門,對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經費予以保障。

  開發區管委會,承擔組織實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主體責任,做好管轄范圍內各類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每個入河排污口的責任單位,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

  省鏡管委,做好管轄范圍內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落實鏡泊湖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屬地管理責任,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承擔組織實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主體責任,明確每個入河排污口的責任單位,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納入各級河湖長年度重點任務、掛圖作戰任務清單和年度考核,將每個排污口分到具體負責包保的河湖長。

  各縣(市)區政府,承擔組織實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主體責任,做好管轄范圍內各類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組織縣、鄉、村各級河湖長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集中攻堅工作,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納入縣、鄉、村河湖長年度重點任務、掛圖作戰任務清單和年度考核,將每個排污口分到具體負責包保的河湖長。明確每個入河排污口的責任單位,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

  (二)加強支撐保障,確保完成任務。市、縣(市)區、鄉(鎮)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省鏡管委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切實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及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各級財政部門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要求對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及日常管理經費予以保障。在人員、資金、項目方面,加大對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投入力度,確保足額撥付到位和專款專用。強化技術支撐,可借助第三方技術力量,開展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可利用無人機航測、衛星遙感、水面航測、水下探測、管線排查等實用技術和裝備。市生態環境局成立技術指導組,負責指導App和技術操作,組建專家團隊,組織交流培訓,為全市排查整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三)明確技術要求,保障工作質量。建立質量控制與審核制度,市生態環境局會同相關部門成立督導檢查組,抽查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情況;聘請第三方技術力量或專家,組成核查組開展全過程質量控制與審核管理工作。同時,在排查、溯源、整治各階段,統籌運用人工檢查、技術排查、資料核查等手段,采取天空航拍、地面檢查、水上巡查等方式,反復校核,不斷試驗摸索,確保排查整治無遺漏,信息填報無“錯判”。

  (四)強化督查管理,嚴格環境執法。市、縣政府根據排污口類型、責任主體及部門職責等,落實排污口監督管理責任,市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排污口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市水務、工信、自然資源、住建、交通運輸、農業農村、城管、應急管理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協作。加強環境執法,市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大排污口環境執法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設置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罰;對私設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逃避監督管理借道排污的,溯源確定責任主體,依法予以嚴厲查處。排污口責任主體應當定期巡查維護排污管道,發現他人借道排污等情況的,立即向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報告并留存證據。入河排污口整治過程中,要以嚴厲打擊涉水環境問題為重點,倒逼陸域污染源治理,全面開展涉水企業及其入河排污口專項執法檢查,督促整改到位,消除環境風險隱患。

  (五)開展督查檢查,嚴格考核獎懲。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監督管理情況將被作為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內容。各縣(市)區、開發區管委會、省鏡管委及相關部門要定期開展督促指導,推動工作落實,嚴格做到排查無盲區、整治無死角、問題全部按期清零。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將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監督管理情況作為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內容,對履職不力、進展遲緩、弄虛作假等問題突出的,采取通報批評、公開約談等措施;情節嚴重的,按不同情形依法依規實行問責。對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報表揚。

  (六)建設信息平臺,部門資源共享。各相關部門和責任主體要依托現有生態環境信息平臺,建設本行政區域內統一的排污口信息平臺,管理排污口排查整治、設置審核備案、日常監督管理等信息,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加強與排污許可、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等信息平臺的數據共享,實現互聯互通。各縣(市)區、開發區管委會、省鏡管委要組織相關部門,建立排污單位、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納水體等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七)加強公眾參與,暢通監督渠道。引導公眾投身美麗河湖保護和建設,加大對排污口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普及力度,增強公眾對污染物排放的監督意識。排污口責任主體應通過標識牌、顯示屏、網絡媒體等渠道主動向社會公開排污口相關信息。各級生態環境等部門要通過政府的網站、政務新媒體等平臺,依法公開并定期更新排污口監督管理相關信息。各責任單位要建立完善公眾監督舉報機制,鼓勵公眾舉報身邊的違法排污行為,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11

  按照《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指導意見》(粵辦函〔20xx〕285號)、《廣州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穗鄉村組〔20xx〕4號)和《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方案(20xx-20xx年)》要求,在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的基礎上,科學合理有序推進我區“十四五”時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況

  我區共有177個行政村,經過三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補缺、臨河村居雨污分流等項目建設,160個行政村已納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17個行政村已建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共建成分散式設施站點70個。部分設施點接入市政管網后陸續取消,現存49個設施點分布于石樓鎮、石碁鎮、新造鎮、化龍鎮、沙頭街、洛浦街,已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75%以上。

  二、基本原則

  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優先推進水源保護區、美麗鄉村風貌示范帶、國考斷面周邊等重點區域內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切實削弱農村生活污水排放,保護水環境質量。

  模式合理、工藝適宜。根據自然環境、經濟水平等條件,順應當地村居生產生活方式,完善技術路線和治理模式,鼓勵根據污水收集方式合理選擇小型化、生態化、分散化的處理工藝,采用就地就近、生態循環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治理模式。

  管網優先、管站并舉。完善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根據實際需要新建、擴建、改建污水處理設施,確保污水有效收集處理,達標排放。

  建管并重、長效運行。建立健全長效運維管養機制,強化治理設施運維和監管工作,提升專業化、智能化運維水平,確保設施穩定運行,出水達標排放。

  三、工作目標與任務

  (一)20xx年至20xx年工作任務

  1.到20xx年底完成列入新鄉村示范帶內需提升的10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提升。

  2.到20xx年底,基本完成水源保護區、新鄉村示范帶、重點斷面周邊、中心村等重點區域內涉及的22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

  3.到20xx年底,全區至少完成34個行政村提升工作(其中:石樓鎮8個;化龍鎮5個;石碁鎮4個;南村鎮2個;沙灣街3個;市橋街3個;新造鎮2個;洛浦街2個;東環街2個;沙頭街2個;大石街1個),基本完成全區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

  4.工程投入運行后,設施有效運行率達到90%以上,村民滿意度達到80%以上。

  (二)進一步摸查,制定提升工作方案

  1.進一步摸查治理現狀。以自然村為單位全面開展摸查和評估,摸清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狀況,梳理收集管網(錯混接、覆蓋不全面、老舊破損、高程設計不合理等)、設施站點(老舊、超負荷運行、不正常運行、出水水質不達標等)、治理模式不合理等問題,明確本區需提升總問題清單,針對不同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工作方案。

  2.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條件接入城鎮污水管網的,優先將村內污水收集輸送至城鎮污水管網系統;不具備條件的,鋪設污水收集管網、建立獨立的.污水處理設施,將村內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后達標排放。

  (三)完善集中式管網系統

  1.管網錯混接改造。針對部分村社內巷管網錯亂混接問題,可采取入戶強化污水源頭收集,立管改造等方式進行處理,如:廁所、廚房、露天洗滌、陽臺等,新建或改造雨污管道,實現污水不進入雨水管,雨水盡量不進入污水管網,力爭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2.明渠(溝)暗化改造。理順雨污排放系統,核查污水收集是否存在明溝、明渠、污水漏接或外溢等現象,采取明溝加蓋、暗化或改造等方式,實現污水收集暗管化,農村生活污水不外露,切實改善村容村貌。

  3.破舊損壞污水管網修復。排查現狀管網結構性和功能性缺陷,復核管道管徑是否滿足現狀污水量要求,采取措施修復錯接、漏接和混接管道,確保管網暢通。

  (四)新建或改造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

  1.執行更高的設計排放標準。經核查,現狀共有23個設施站點已無法滿足現階段市、區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求的出水水質標準,分別為石樓鎮沙北村A、B、C、江鷗村A、B、沙南村B、E、F、海心村B、D、F、G、茭塘東村B、清流村A、B、C、D、E、F、H、I2、J1、J2。可通過核查處理站點出水水質是否滿足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并根據現狀人口作為項目服務總人數,采取更先進的一體化處理設備或其他處理工藝進行改造,恢復設施正常有效運行,出水達標排放。

  2.處理設施管網改造。針對現有設施站點存在污水管網破舊破損、堵塞、已無法滿足排水要求等問題,通過排查管網的結構性和功能性缺陷,復核管道管徑是否滿足現狀污水量等要求,采取新建或措施修復,

  3.污水資源化利用。對人口少、居住分散、周邊環境受納體多且消納能力強的自然村,可優先選用污水資源化利用。

  四、責任分工

  (一)區水務局:負責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項目工作的統籌、年度計劃的安排、技術審批、技術指導、質量監督、督辦、檢查及考核等工作,參與工程驗收;指導督促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日常維修養護。

  (二)區財政局:主要負責資金計劃安排,劃撥工程建設與運營維護費用及項目財政評審工作,對項目實施財政資金使用的績效管理。

  (三)市生態環境局番禺區分局:主要負責審核新建項目的設施排放標準和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的出水水質抽測,加強對涉水工業污染源監管,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

  (四)鎮(街):是屬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責任主體,負責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的招標、建設、驗收;負責設施運行、養護、維修管理、自行監測等工作。

  (五)番禺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指導各鎮街將集中式處理方式的農村生活污水接入城鎮污水管網系統。

  五、長效化運維管理

  (一)建立健全運維管理體系。堅持以用為本、建管并重,建立以區水務局為監督管理主體、鎮(街)為落實主體、行政村為日常運維管理主體、維管單位為技術服務主體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體系。按照《番禺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工作方案》,確保設施運維管理有序、安全有效。

  (二)落實鎮街運維直接責任。鎮(街)負責區域內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維管理,制定本級運維管理制度,監督指導維管單位、村(居)委按職責開展日常運行維護。落實鎮(街)每月巡檢責任,加強處理規模20 t/d以上設施的進出水監測。

  (三)強化行政村運維管理責任。由村( 居) 委組織運行維護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應明確專職人員,配合做好處理設施建設改造和運維工作,落實問題整改和日常巡檢。

  (四)加強排污管理。嚴格管理飲用水水源地等生態敏感區域周邊鎮(街)、村莊污水排放監管。規范農家樂、養殖戶、民宿等排水戶排水行為,確保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正常運行。

  (五)強化信息化監管。優化完善信息化監管體系,逐步建立流量、水質監測等數字化監管功能,完善基于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動態更新機制,實現基礎信息數字化、巡查養護移動化、問題處置便捷化、輔助決策智能化。

  六、資金來源

  (一)建設費用

  1.資金標準。根據初步計算,農村生活污水鞏固提升項目原則按管渠約350萬元/km的標準建設,建設最終費用按實際設計方案和財政評審結果執行。

  2.出資比例。據初步估算,20xx年我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擬投入約4.555億元(具體金額以實際投入為準),按照區和鎮(街)6:4的比例共同擔負。

  (二)日常維修養護及大中修費用

  1.日常維護: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每年參照《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維修養護經費標準》(20xx版)落實日常維修養護資金。

  2.大中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大中修每年參照《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維修養護經費標準(20xx)版使用指引》落實維修資金,不同規格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道(渠箱、暗渠)、泵站大中修費占設施維修養護費的比例限值不宜超出使用指引要求的上限。

  3.出資比例。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日常維修養護及大中修資金,按照《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市城市建設維護工作市區分工調整方案的通知》(穗府辦函〔20xx〕19號)要求足額落實提升資金,即市區4:6比例分擔。我區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日常維修養護及大中修資金按照區和鎮(街)財政5:5比例分擔,據實列支。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區、鎮、村各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系統謀劃和統籌協調,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重點工作任務之一,組織做好本區域提升規劃(或方案)編制實施工作,積極推動解決治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困難,按要求落實日常監督管理責任。

  (二)嚴格監督考核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各鎮(街)年度考核,各鎮(街)也要對村(居委)進行年度考核。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經費要落實專款專用,審計部門將定期審計。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相關指標完成情況及設施效能評價情況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河湖長制年度考核、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等考核內容,并將治理設施巡查納入村級河(湖)長工作內容,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督促整改。

  (三)加強技術支撐

  加強與周邊地區的交流合作,引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先進技術;結合相關部門落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用地、用電、稅收等優惠政策。

  (四)保障設施用地

  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納入村莊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保障落實用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如結合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按農用地管理;分散式、地埋式建設用地,項目建成后恢復為農用地的(如人工濕地),按農用地管理。

  (五)簡化項目審批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新建項目,納入政府重點項目建設審批綠色通道管理,項目可以建設業主為單位打包立項,各村為子項分批開展方案設計及招標、單位驗收等工作,竣工驗收按打包后的大項為單位進行驗收。相關部門研究制定簡化審批手續的辦法,盡量縮短前期辦理時間。

  (六)加大宣傳引導

  各鎮(街)要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有效提高群眾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重要性的認識,為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建立共謀、共建、共管、共享機制,提高村民參與感和滿意率。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12

  上杭縣農業農村局積極發揮牽頭單位作用,及時組織住建、生態環境、衛健等部門認真排查本部門相關問題,形成工作方案如下。

  一、戶廁改造方面

  (一)整治內容

  1.“廁所革命”農戶改廁資金到位情況。

  2.20xx年農戶改廁建設任務和標準。

  (二)工作目標

  1.20xx年7月25日前將20xx、20xx年度“廁所革命”農戶改廁資金發放到農戶中。

  2.20xx年農戶改廁必須按建設標準建設,確保下達任務在8月底前完成。

  (三)工作措施

  1.督促各鄉鎮將20xx年度1500戶(省600及市、縣各200元,合計每戶1000元),20xx年度2500戶(省、市、縣各600元,每戶共1800元)發放到戶。

  2.各鄉鎮督促農戶按標準建設,確保按期完成,縣將不定期組織人員進行督促。

  (四)進度安排

  1.20xx年6月底前各鄉鎮自查資金撥付情況,20xx年7月開展縣級督查。

  2.各鄉鎮于9月底前完成改造,10月底前完成鄉鎮驗收,11月底前完成縣級驗收。

  責任單位:縣衛健局

  二、農村生活垃圾和集鎮生活污水處理方面

  (一)整治內容

  督促集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態化機制、強化鄉鎮垃圾轉運設施的運營管理,確保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系統正常運行。通過推動生活垃圾、集鎮污水的有效處理,改變農村環境狀況,促進家園建設。

  (二)工作目標

  1.生活垃圾方面: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加快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健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城鄉一體化處理體系;加快推進古田西山下垃圾中轉站建成投入使用。

  2.生活污水方面:安裝進出水計量設備;爭取運營補助政策;部分鄉鎮管網延伸。

  (三)工作措施:

  1.督促各鄉鎮政府以點帶面,加快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桶、垃圾袋及專門轉運車輛的配備,組織村兩委干部及鄉村保潔員進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專項學習、考察、培訓,提高垃圾分類的認知度和業務水平。

  2.對按要求按時完成污水處理廠進出水計量設備的鄉鎮給予獎補,向縣政府請示鄉鎮污水處理運營和維護經費補助,確保全部正常運行。

  3.通過日常巡查和媒體曝光結合,加強垃圾檢查、督察,重點檢查國省道、高速公路、農村公路沿線垃圾亂堆亂放和清運不及時等問題,并將結果作為年終縣對鄉鎮績效考評的依據。

  責任單位:縣住建局

  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

  (一)整治內容

  1.各鄉鎮(除臨江鎮外)已經建成的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設施確保正常運行。

  2.珊瑚鄉下珊瑚村、溪口鎮大連村、廬豐鄉豐康村報廢的`3套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按程序組織報廢。

  3.藍溪鎮申請修復的4套處理設施按時修繕,投入正常運行。

  (二)工作目標

  1.各鄉鎮(除臨江鎮外)已經建成的116套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設施確保在20xx年6月底前正常運行。

  2.珊瑚鄉下珊瑚村、溪口鎮大連村、廬豐鄉豐康村3套農村污水治理設施需在7月底前按程序實施報廢。

  3.藍溪鎮申請修復的4套處理設施需于7月底前修繕,并投入正常運行。

  (三)工作措施

  1.組織第三方編制《上杭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目前中標單位中科同恒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正組織編制,確保8月底前通過專家評審并交付編制成果。

  2.督促各鄉鎮將20xx年度由生態環境局牽頭組織實施的農村三格化糞池新建改造整改提升情況(主要是尾水收集治理設施)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整改成效。

  3.督促20xx年度南陽鎮雙溪村、才溪鎮溪北村、臨城鎮九洲村、湖洋鎮文光村等4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快實施進度,確保20xx年底前完成。

  四、“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行政村項目

  (一)整治內容

  “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行政村項目的實施。

  (二)工作目標

  1.20xx年6月底前各鄉鎮完成20xx年度8個“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行政村項目的竣工驗收,7月底前縣級完成核查。

  2.20xx年11月底前各鄉鎮完成20xx年度3個“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行政村項目的竣工驗收,12月底前縣級完成核查。

  (三)工作措施

  督促古田、才溪、通賢等10個鄉鎮11個項目行政村嚴格對照“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行政村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征求群眾意見,做好規劃設計,嚴把質量標準,加快施工進度,于每周五之前至少在微信工作群里面上傳晾曬一次進展情況,縣里不定期組織人員進行現場跟蹤落實,確保項目如期完成。

  (四)進度安排

  1.20xx年6月底前各鄉鎮完成20xx年度8個“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行政村項目的竣工驗收,并將驗收材料報鄉村振興辦匯總,7月底前鄉村振興辦及時組織衛健、住建、生態環境等部門進行核查。

  2.20xx年6月份20xx年度3個“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行政村項目必須開工,11月底前鄉鎮完成竣工驗收,并將驗收材料報鄉村振興辦匯總,12月底前鄉村振興辦組織衛健、住建、生態環境等部門進行核查,合格后及時下撥資金。

  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13

  為進一步夯實我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基礎,確保已建設的設施正常運行、發揮效益,避免閑置浪費,同時為落實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反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的整改工作,根據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壽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壽政辦秘【20xx】32號)有關規定和要求,在全面排查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問題的基礎上,制定本整改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完成生態環境保護督查意見整改。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有序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各項整改工作的落實,因地制宜完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條件,逐步提高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盡快發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減排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工作目標

  加快設施完善改造;加大對污水處理設施水質監測的頻次,定期對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情況進行檢查,確保達標排放;在第三方檢測反饋問題提出整改方案的.基礎上逐一落實整改,建立健全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管理長效機制,確保已建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發揮應有作用。

  三、主要任務

  (一)解阜社區生活污水處理站:

  1.存在問題:提升泵故障、跳閘;收水管網少量進水,無格柵,標識標牌缺失;TBO系統上種植芝麻等農作物;地埋式調節池、厭氧池鋼結構池體銹蝕。

  2.整改方案:提升泵修復,恢復使用,測試TBO系統布水狀態;增設進水格柵,完善現場標識標牌;修復TBO系統上管路、地埋式鋼結構池體除銹防腐;穩步推進管網建設并提升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站區周邊環境清理整治。

  3.責任領導:xx

  4.責任單位:鎮環保工作站解阜社區

  5.責任人:xx

  (二)建設村生活污水處理站:

  1.存在問題:時控開關控制系統,未設置時間;無標準化排口,無出水,標識標牌缺失;收水管網無進水,無格柵,提升泵故障;潛水曝氣器兩臺:一臺氣量較小,另一臺無氣量,曝氣盤安裝位置錯誤;太陽能無供電,電源為居民區臨時電,裸電纜從水塘穿過,存在很大安全隱患。護欄高度不夠,存在安全隱患。

  2.整改方案:改時空開關為PLC控制;增設標準化排水口,完善標識標牌;改太陽能為市電、市電電纜架空敷設,消除安全隱患;更換潛水曝氣器為鼓風機池底曝氣盤重新安裝,更換提升泵;增設不低于1.5米高度護欄并加鎖管理;穩步推進管網建設并提升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站區周邊環境清理整治。

  3.責任領導:xx

  4.責任單位:鎮美麗辦建設村

  5.責任人:xx

  (三)譚套村生活污水處理站:

  1.存在問題:生化系統停運,現場只用砂濾處理污水后排放;收水管網正常,無格柵,護欄高度不夠,存安全隱患;二氧化氯不能運行,通過時空開關控制系統;砂濾出口漏水,無壓差表;厭氧池口堵塞大量塑料泡沫塊,除調節池,所以池內都曝氣,大量白色泡沬。

  2.整改方案:增設標準化排水口,完善標識標牌;兩臺砂濾系統更換濾料,增設不低于1.5米高度護欄并加鎖管理;修復漏水點,恢復消毒設備功能;曝氣管路增加調節閥門,生化段培菌;改時空開關為PLC控制;穩步推進管網建設并提升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站區周邊環境清理整治。

  3.責任領導:xx

  4.責任單位:鎮環保工作站譚套村

  5.責任人:xx

  (四)紅旗村生活污水處理站:

  1.存在問題:無標準化排口,無出水;系統通過時空開關控制,未設置參數;收水管網有進水且存在直接河流,進水無格柵;回流泵、硝化液回流到對應池體管口未固定,漏水;現場標識標牌缺失,好氧段無菌;地埋式鋼結構池體有銹蝕。

  2.整改方案:增設標準化排水口;改時空開關為PLC控制;完善標識標牌,好氧段培菌,恢復系統運行狀態;修復漏水點、鋼結構池體防腐措施;穩步推進管網建設并提升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站區周邊環境清理整治。

  3.責任領導:xx

  4.責任單位:鎮美麗辦紅旗村

  5.責任人:xx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完善機制。成立以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整改工作領導組;落實主體責任,明確工作目標、時間節點,確保20xx年12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務。

  2.積極籌措資金,保障整改資金需求,確保整改工作落到實處。

  3.強化獎懲,狠抓落實。對整改任務未能按時完成的單位和個人,兌現績效獎懲,造成嚴重后果和不良影響,依法依規進行問責。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14

  為進一步加強我鎮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結合我鎮實際,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相結合,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遵循“政府主導、因地制宜、試點先行、有序推進”的總體思路,統籌謀劃、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協調聯動,集中連片、分步實施,大力整治我鎮農村普遍存在的生活污水和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著力改變農村地區的“臟、亂、差”現象,切實解決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努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加快推進我鎮經濟社會建設步伐。

  二、工作原則

  (一)統籌規劃,有序實施。以“多規合一”改革為契機,在對全鎮各自然村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根據農村人口分布密度、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堅持近期和遠期相結合,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納入全鎮總體規劃以及村鎮規劃當中,通盤謀劃,因地制宜制定年度實施計劃,落實“一村一策”,統籌全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二)政府推動,多元投入。堅持政府主導,加強支農資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堅持農民主體,充分調動村集體、農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優選資信好、投融資能力強且有從事城鄉水環境治理專業能力的企業,實施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投資建設運營,發揮企業在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規模化建設和專業化運行維護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多渠道籌集資金,整合和利用現有各類涉農專項資金,支持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三)因村制宜,經濟實用。以優化全鎮水環境為導向,在認真分析各自然村人口數量、居住狀況、居民生活規律等基礎上,結合不同村莊的地形地貌、排水方式及去向等特點,因村制宜選擇適宜的治理模式和處理技術,明確治理目標、序時、措施等。

  (四)示范帶動,全面推進。以飲用水源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注重近期和遠期相結合,按照“典型示范、以點帶面,先易后難、全面覆蓋”的原則,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加強日常維護運行,確保治污設施發揮效用。

  (五)加強監管,確保質量。加強項目監督管理,確保按計劃、高質量順利推進工程建設,切實達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質量效果。

  三、治理模式與要求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因村制宜,分類施治,適度超前,統籌考慮分散處理、就近處理或集中處理等方式,推廣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按照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污水治理方式。

  (一)對可納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的`村莊,優先考慮將村莊生活污水納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統一處理。

  (二)對不能納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的村莊,生活污水量大且易于統一收集的,建設雨污分流收集管網,采用一體化處理設施、集中式人工濕地等方式集中處理。

  (三)對居住相對分散,生活污水難以統一收集的村莊,應盡可能合理利用現有邊溝和自然溝渠收集生活污水,采用方式分散處理。

  通過污水治理所排放的尾水需達到以下要求:

  (一)尾水排放到環境敏感區的,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

  (二)尾水排放到非環境敏感區的,尾水鼓勵就地還田、土地消納等方式資源化利用。

  (三)經處理后的尾水不得排入飲用水源保護區及水質現狀達到或優于二類水質的水體。

  四、治理目標

  “十四五”期間,全面實施全鎮95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科學編制全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重點圍繞列入美麗鄉村建設計劃以及飲用水源保護區、主要河流湖庫周邊、旅游景區景點周邊、重要公路兩側、城鎮周邊(城鎮規劃建成區以外)等區域開展村莊生活污水治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鎮政府成立農村污水治理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為鎮財政所、鎮規劃建設監管辦、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水利站、自然資源所、動檢站、環保所、各社區黨委主要負責人,加強統籌協調、分工協作、加強督促落實。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規劃建設監管辦,負責日常協調推進工作。

  (二)明確責任分工。明確部門職責,加強協調合作,建立涉及規劃、項目立項、用地、環評、招投標、監理等環節的綠色聯動保障通道,合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鎮規劃建設監管辦負責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指導,聯系服務機構,推進衛生戶廁改造全覆蓋,做好項目規劃、招投標、建設開工等;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做好項目立項、環評、企業備案等工作指導;水利站負責落實處理完水去向和循環利用;動檢站負責村莊畜禽養殖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采用建設養殖小區統一治理或戶型沼氣等方式治理養殖廢水,嚴禁養殖糞便等生產廢水直接進入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或排放到環境;自然資源所負責做好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用地保障;鎮財政所做好涉農資金的統籌和使用,出臺資金管理辦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各社區黨委負責組織村莊污水治理建設工作;農村污水治理辦公室作為項目后期運維管理落實主體,負責后期運維管理工作。

  (三)加大宣傳教育,提高環保意識。采取廣播、橫幅、公眾號等宣傳方式,大力宣傳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強化環境衛生意識,引導農民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動員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圍。要通過已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發揮示范帶動效應,讓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污水治理工作中來。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15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加快解決城鎮建成區以外的農村生活污水問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在完成《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xx年)》《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計劃》及《20xx年廊坊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專項推進方案》確定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根據《關于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見》、《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0xx年)精神,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減量化、資源化、生態化為原則,突出重點區域,堅持“應治盡治、就地就近”,選擇適宜模式,著力解決鄉鎮所在地、中心村、鄉村振興示范區等重點區域以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和白洋淀、大運河、潮白河流域沿線等環境敏感區域村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問題和群眾日常生活問題。人口密集、經濟條件較好、鄉村產業振興的村莊,采取管網集中歸集、終端無害化處置等集中治理模式;規模較小、居住分散的平原村莊,采取戶收集、村轉運、鄉鎮集中處理的治理模式;不具備集中收集處理、水量小的村莊,采取戶用化糞池、沼氣池等分散治理模式;同步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最終基本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問題,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切實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一突出短板,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

  在20xx年底完成1200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1863個村莊污水亂排亂倒得到有效管控的基礎上,到20xx年,環境敏感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全覆蓋,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全面建立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運維管理機制,全市新增473個、累計1673個村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有基礎有條件的經濟相對發達縣、人口密集區及環境敏感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全覆蓋;其他村莊實現無害化化糞池或糞污處理站基本全覆蓋,農村廁所糞污處理率達到100%。

  三、主要任務

  (一)探索實施集中式污水處理

  1.人口密集度高、經濟發展好的村莊推行集中處理。鄉鎮所在地、中心村結合以批準的市縣國土空間規劃或縣域農村布局規劃統籌建設排水管網基礎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制定分年度實施計劃。逐步建立健全排水系統,根據村莊地形地貌,可采用相對集中加分散處理的模式,因地制宜選擇重力流管道、真空收集管道,有條件有計劃地逐步推行雨污分流。地域上相近的村莊可采取區域統籌、聯合共建的.方式建設污水處理站,實現生活污水相對集中處理。到20xx年,新增51個,累計97個鄉鎮所在地村莊完成污水收集處理系統設施建設;新增184個,累計404個中心村;新增43個,累計130個省級鄉村振興發展示范村莊完成污水治理任務。

  2.對人口規模較小、居住分散的平原村莊,實施分散收集、集中處理模式。鼓勵采取邱縣糞污一體化治理模式、吳橋“1個中心加x個村莊統一治理”模式、武邑以鎮帶村治理模式或棗強、深州的糞污干濕分離車治理模式等,建設集中糞污處理站,或購買玻璃鋼儲存罐、固液分離車等集中處理設施,建立戶收集、村轉運、鄉鎮處理的清運處置模式,結合農業化肥減量增效、水肥一體化推廣等項目,推進糞污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確保糞污(黑水)全部得到有效治理。

  (二)鼓勵城鎮近郊村莊污水納入城鎮、園區污水處理廠

  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建立城鎮、園區周邊城鄉污水一體化收集處理機制。城鎮、園區周邊的村莊可以申請將生活污水納入城鎮、園區污水處理設施進行統一處理,并加快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和連接管網建設。城鎮污水處理運營單位對廠區處理能力和農村污水水質、水量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后出具納管意見。對城鎮污水處理廠短期內覆蓋不到的村莊,通過建設小型人工濕地、氧化塘、無(微)動力等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設施,或通過建設糞污收集處理體系(大三格化糞池)處理村莊廁所糞污并做好資源化利用,確保解決污水亂排亂倒現象。20xx年底前,按《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計劃》(冀水領辦【20xx】5號)中要求,需新增152個村莊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三)統籌推進村莊污水分散治理和資源化利用

  1.不具備集中收集處理、水量小的村莊,采取分戶無害化化糞池、凈化沼氣池等無害化處理設施。杜絕化糞池出水直排,建立廁所糞污出水就近還田機制,通過購買抽糞車轉運還田,或澆灌房前屋后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等方式,實現污水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2.探索農村生活雜排水(灰水)收集、處理及循環利用治理。積極探索完善戶內污水收集、處理及回用系統建設,實施廚房廢水、洗浴廢水等生活雜排水戶內有效收集,建立洗米、洗菜廢水收集—沖廁等回用系統。鼓勵參照武邑縣、故城縣等治理生活雜排水的模式,將雜排水通過有效收集+過濾沉淀池、小型人工濕地、土壤滲濾等生態化處理,尾水回用于庭院綠化、景觀及農田灌溉等模式。

  (四)全面推進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

  充分利用國家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政策,按照先易后難、先點后面、先規劃后實施、先建機制后建項目的原則,依據目標任務,分區域分年度安排工作任務,在總結推廣試點示范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農村廁所糞污處理利用工作。20xx年底前,全市農村廁所糞污處理設施基本覆蓋到已改廁村莊,廁所糞污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五)持續整治農村黑臭水體和坑塘納污問題

  1.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加快推進黑臭水體綜合治理,組織排查并進行核查識別和污染源調查分析,制定治理方案,明確治理措施。對單一污染源造成的黑臭水體,納入地方黑臭水體治理名單,通過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盡快完成治理修復;對成因復雜、污染嚴重的黑臭水體,納入國家和省黑臭水體治理名單,運用綜合性的治污措施,確定完成期限。20xx年底前基本消除水體黑臭現象,建立黑臭水體治理長效管護機制。

  2.持續開展坑塘納污整治。重點整治村莊周邊1000米范圍內非公共區域坑塘納污問題。廢棄坑塘有條件的合理改造為穩定塘,鼓勵通過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設植物隔離帶,對坑塘溝渠等灌排系統及生態景觀進行生態化改造,重點實施岸坡整治、水系溝通、生態修復等措施,恢復坑塘溝渠水生態。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政府、廊坊市開發區管委會要充分認識加快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一突出短板的重要意義,將污水治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落實好主體責任,成立專門的組織領導機構,明確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住房和城鄉建設、衛生健康、水利等相關部門職責分工,統籌協調各部門力量,整合資源,壓實鄉鎮政府屬地管理職責,明確產權歸屬,建立完善的設施建設、運行維護、清理及檢查等管理制度。

  (二)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各縣(市、區)政府、廊坊市開發區管委會要參照《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導則(試行)》,結合不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做好投資估算,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支持污水治理設施建設、運維管護費用,以中央、省和地方財政投資為引導,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吸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積極參與。同時,要做好中央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資金、中央支持農村改廁整村推進項目財政獎補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省級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等資金的政策銜接,立足農村廁所與生活污水同步治理,協同項目布局、資金安排、功能銜接,加強統籌配合,形成資金政策合力,要按規定使用政府專項債券,積極申請信貸支持,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落實捐贈減免稅政策和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探索治理設施災毀保險。

  (三)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建設和管護機制。各縣(市、區)政府、廊坊市開發區管委會要探索建立健全農村污水建設和管護機制。在前期長效管護機制初步建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管護制度、資金保障、隊伍建設,形成規范化、可持續的運行管護機制。通過城鄉污水治理統一運行、統一管理實行農村污水治理市場化、專業化。積極推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建設和運維模式,解決建管分割問題。鼓勵探索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農戶付費制度,提高農戶自覺參與的積極性。

  (四)強化監督考核。強化污水治理進展和設施運行的日常檢查、調度,將治理和運行情況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完善監測體系。建立群眾和社會監督機制,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問題,開展實地調查、分析原因、督促整改。探索以整村為單元的考核獎懲機制,嚴懲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周邊坑塘或水環境的行為。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基礎設施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按省要求將建設管護主體和使用者履約情況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營造誠實守信的農村污水治理市場環境。

  (五)注重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作用,加強工作宣傳和政策解讀,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受益主體的意識,增強主動參與治理設施建設管護意識。發揮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和婦聯、共青團等貼近農村的優勢,發動組織群眾,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村規民約,倡導節約用水,引導農民群眾形成良好用水習慣,從源頭減少農村生活污水亂潑亂倒現象。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16

  為加強我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日常運行管理,全面提高其運行質量和管理水平,確保污水處理設施正常穩定運行,發揮減排效益,促進水環境質量的改善,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本方案所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是xx鎮境內已建成并交付使用的所有農村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的基本任務是保障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出水達到設計排放標準。

  二、責任分工

  以“屬地為主、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和誰建設、誰運營、誰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維護管理責任體系。由于xx鎮轄區的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維護管理沒有統一納入第三方運維,目前維護管理的主體是建設施工方和鎮村兩級。集鎮xx村污水處理廠由拓興公司負責運營管理,其他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由相應行政村作為運維管理責任主體。各級主體層層負責,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三、運維措施

  (一)集鎮xx村污水處理廠、xx村入河排污口2個,該兩村由區住建局拓興公司運營管理,達標排放,鎮級環保部門負責監督。

  (二)其他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含xx村、xx兩個污水處理廠)由村級維護管理,鎮級環保部門負責監督。

  1、xx村、xx兩個微動力污水處理站,由所在行政村負責運營管理,要保證水泵及配電設施運行良好,無漏電、跳閘等現象發生,確保設備正常運行,要對池內應做到無板結、無垃圾、無雜草,保持場地的整潔美觀,鄉鎮和環保部門督促落實尾水正常達標排放。

  2、若委托第三方進行運營管護,管護過程所產生的費用由第三方支付,并確保尾水達標排放,鄉鎮和環保部門負責監督落實。

  (三)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由各行政村作為運維責任主體。

  1、除xx村、xx村污水處理站采用微動力外的'其他村污水設施由各相應村負責運行管理,xx、xx村由各村指定專人定期加強維護管理。

  2、各行政村負責把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納入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組織村民自覺維護治污設施不受人為破壞。

  四、加強領導

  (一)成立xx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領導小組,由分管領導任組長,三個環保網格員任副組長,各村主任任成員。每個網格員掛鉤一個片區,形成分管領導組織牽頭,網格員監督指導,村主任具體負責的日常運維管理的工作格局。

  (二)按要求對污水處理站所有設施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三)按要求對管網進行巡查,對管網出現的漏、堵、壞、溢等異常現象,盡快處理和修復。

  (四)環保部門委托有資質的監測機構定期對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出水水質進行監測,確保設施出水正常達標排放。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 17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xx年)〉的通知》和《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xx年)的通知》(環土壤〔20xx〕8號),鞏固“十三五”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加快推進“十四五”治理工作,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咬定“作示范、勇爭先”目標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以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為導向,立足我省農村實際和發展需求,統籌銜接衛生改廁、水系連通、黑臭水體治理和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健全政策機制,加大投入力度,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協同、村民參與的共治共享體系,不斷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實現鄉村生態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重點突出、梯次推進。根據村莊發展和群眾期盼,制定差別化治理目標和成效要求,優先治理環境敏感和人口集中的村莊。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由政府主導,統籌整合有關資金,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引導群眾參與。

  堅持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充分考慮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度、污水產生規模等,選擇科學適宜的治理模式,不搞“一刀切”。

  堅持建管并重、長效管護。堅持以用為本,充分考慮后期運行維護,做到設施、管網與管護機制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落實,保障設施長期有效運行。

  (三)主要目標。

  到20xx年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和保障能力有效提升,管理制度和政策標準體系基本建立。農村環境整治取得積極成效,新增完成350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0%以上,力爭達到40%左右,亂倒亂排得到有效管控。完成280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基本消除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

  二、重點工作

  (一)梯次推進,分類實施。結合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以保護和改善五河干流、鄱陽湖及重點湖庫水質,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為重點目標,以水源保護區、城鄉結合部、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旅游風景區等人口集中村莊為重點區域,分類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鼓勵其他有條件的村莊開展治理。各縣(市、區)年度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清單應于每年3月底前,經縣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由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報送設區市生態環境局,設區市生態環境局經篩選、匯總后上報省生態環境廳。(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以下均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不再列出)

  (二)系統推進,協同治理。結合農村戶廁改造,推進廁所糞污與污水協同處理,對已建污水治理設施的村莊,強化設施運行管護和覆蓋面延伸,廁所糞污做到應納盡納;對計劃建設污水治理設施的村莊,一體化推進衛生廁所改造與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結合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建設,通過連通河道池塘、整治斷頭河等措施,連通鄰近宜連河湖水體,逐步恢復河湖、塘壩、濕地等各類水體的自然連通和水生態功能。結合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和治理,科學實施截污控源、生態修復、清淤疏浚和水系連通等工程,基本消除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強化農村黑臭水體所在區域河長湖長履職盡責,實現水體有效治理和管護,防止“返黑返臭”。(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水利廳)對新發現的農村黑臭水體及時納入監管清單,加強動態管理。對已完成治理的農村黑臭水體,開展整治過程和效果評估。對國家監管清單中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體,省級有關部門組織監測透明度、溶解氧和氨氮3項指標,原則上每年至少監測1次。(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

  (三)規范推進,專業管理。按照《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指南(試行)》《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設施建設技術指南(試行)》《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施工與竣工驗收技術指南(試行)》《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技術指南(試行)》等地方標準要求,引導規范污水治理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等。堅持建管一體化,鼓勵以市、縣(區)為單位,將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設施建設和運維整體打包委托,優選專業公司統一負責。戶內污水收集設施原則上由農戶負責日常維護,戶外收集及污水治理設施由運維實施主體負責運行維護。對居住人口少或居住分散的村莊,優先采取資源化利用模式治理生活污水。對節假日人口潮汐現象明顯的地區,合理設計調節池規模,采用并聯處理等方式滿足處理要求。(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發展改革委)

  (四)穩步推進,改造提升。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現有污水治理設施運行情況排查。根據排查結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分類制定改造提升計劃,落實資金來源、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20xx年底前完成集中式(日處理規模20噸以上)設施改造,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現有設施改造。依照《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強化集中式污水設施監督性監測和自行監測,有效提升設施正常運行率。(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無法提升改造擬報廢的`設施,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明確報廢流程,依法依規辦理,并由縣級相關業務部門書面報送市級相關業務主管部門存檔。(指導單位:省國資委、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

  (五)創新推進,試點示范。鼓勵各地在優化治理模式、拓展資金渠道、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開展試點示范。樹立一批典型,總結推廣經驗,以點帶面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申報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的項目,原則上由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組織申報,專項資金優先分配用于項目法人明確且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的項目。(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產權及經營權歸屬,探索試點、總結經驗、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資產整合,逐步實現統一管理,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對產權及經營權屬于集體或國有的,通過無償使用、租賃、作價入股、委托代管、兼并收購等方式整合;對其他情形的,鼓勵通過作價入股、兼并收購等方式進行資產回購,或待特許經營期限到期后實施整合。(指導單位: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等)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地方人民政府是組織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責任主體,各地要將農村環境整治納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中統籌推進,進一步落實“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成立工作專班,明確部門職責分工,加強工作調度,協調解決問題,確保完成目標任務。省生態環境廳牽頭主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負責相關技術標準制定和執法監管,督促指導項目推進,開展工作考核等,設區市生態環境部門派駐縣(市、區)的機構協助縣級政府做好指導和監督工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指導各地抓好建制鎮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及運行等工作,因地制宜支持城鎮污水處理廠管網向周邊人口密集村莊延伸覆蓋。省鄉村振興局會同省衛生健康委、省農業農村廳指導無需納管處理的戶廁三格化糞池尾水開展資源化利用。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推進實施,協同推進廁所糞污與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省水利廳負責農村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等部門要加大政策、資金、要素保障,落實用電用地支持政策。

  (二)加大資金投入。市、縣(區)人民政府要加強資金保障,統籌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鄉村振興專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央基建投資資金、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資金,用好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補平衡和土地增減掛鉤收入等相關政策以及全省流域生態補償資金等,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維管護的投入力度。(指導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鼓勵采用政府直接投資和注入投資項目資本金相結合的方式,對符合條件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申報范圍,支持符合規范管理要求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項目,拓展籌資渠道。積極探索實踐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城鎮污水處理、城鄉供水、資源產業開發、鄉村旅游、現代農業等關聯項目或產業一體實施、統籌推進。(指導單位: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用電用地政策。在20xx年底前,對實行兩部制電價的污水治理企業用電免收基本電費,優先納入用電安排。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時,預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用地,并符合《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江西省河道(湖泊)岸線利用管理規劃》等規劃及有關河湖管理保護的政策法規要求,開辟用地審批綠色通道。鼓勵有條件地區依法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戶付費制度。(指導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

  (三)嚴格評估考核。每年對上一年度農村環境整治成效進行評估,20xx年開展總結評估。評估結果納入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并納入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內容。對各年度任務開展調度、督導和技術幫扶,對工作推進不力的予以通報。(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

  (四)注重宣傳引導。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加強工作宣傳和政策解讀。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和婦聯等群團組織等貼近農村的優勢,組織群眾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引導農民群眾形成良好用水習慣,減少農村生活污水亂排亂倒行為,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婦聯)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相關文章:

整個農村村莊污水整治方案(精選12篇)12-05

農村污水整治方案03-26

農村生活污水整治方案03-27

農村生活污水整治方案03-27

農村污水整治方案9篇03-26

農村污水整治方案范文(精選7篇)12-07

村莊整治工作方案村莊整治案例03-16

農村生活污水整治方案(精選7篇)12-05

農村生活污水整治方案11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