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范文(通用5篇)
有較強方向性是工作方案的特點之一。當某個項目將要開展時,我們需要為領導提供多種工作方案,那么如何把工作方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范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1
一、指導思想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全縣域生態循環農業、全域旅游和“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工程發展目標,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相結合,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按照“路、溝、池、圈、序”五字整治方針及“五有”標準(有完善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完善的機關制度、有長效的資金保障),遵循“政府主導、因地制宜、試點先行、有序推進”的總體思路,統籌謀劃、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協調聯動,集中連片、分步實施,大力整治我縣農村普遍存在的生活污水和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著力改變農村地區的“臟、亂、差”現象,切實解決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努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加快推進我縣經濟社會建設步伐。
二、工作原則
(一)統籌規劃,有序實施。以“多規合一”改革為契機,在對全縣各自然村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根據農村人口分
1
布密度、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堅持近期和遠期相結合,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納入全縣總體規劃以及村鎮規劃當中,通盤謀劃,因地制宜制定年度實施計劃,落實“一鎮一策、一村一策”,統籌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二)政府推動,多元投入。堅持政府主導,加強部門資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堅持農民主體,充分調動村集體、農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優選資信好、投融資能力強且有從事城鄉水環境治理專業能力的企業,實施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投資建設運營,發揮企業在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規模化建設和專業化運行維護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多渠道籌集資金,整合和利用現有各類涉農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建立“誰投資、誰運營、誰受益”的治理模式,安排適當財政補貼,確保企業合理受益。
(三)因村制宜,經濟實用。以優化全縣水環境為導向,在認真分析各自然村人口數量、居住狀況、居民生活規律等基礎上,結合不同村莊的地形地貌、排水方式及去向等特點,因村制宜選擇適宜的治理模式和處理技術,明確治理目標、序時、措施等。
(四)示范帶動,全面推進。以飲用水源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注重近期和遠期相結合,按照“典型示范、以點帶面,先易后難、全面覆蓋”的原則,扎實推進農村生活
2
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加強日常維護運行,確保治污設施發揮效用。
(五)加強監管,確保質量。加強項目監督管理,確保按計劃、高質量順利推進工程建設,切實達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質量效果。
三、治理模式與要求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因村制宜,分類施治,適度超前,統籌考慮分散處理、就近處理或集中處理等方式,推廣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按照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污水治理方式。
(一)對可納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的村莊,優先考慮將村莊生活污水納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統一處理。
(二)對不能納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的村莊,生活污水量大且易于統一收集的,建設雨污分流收集管網,采用一體化處理設施、集中式人工濕地等方式集中處理,即人口在500人以上的村莊重點推廣人工濕地項目(即垂直流型人工濕地或潛流型人工濕地)。
(三)對居住相對分散,生活污水難以統一收集的村莊,應盡可能合理利用現有邊溝和自然溝渠收集生活污水,采用氧化塘、穩定塘等方式分散處理,即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莊重點推廣“荷花塘”項目(即表面流型人工濕地)。通過污水治理所排放的尾水需達到以下要求:
(一)尾水排放到環境敏感區的,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
(二)尾水排放到非環境敏感區的,尾水鼓勵就地還田、土地消納等方式資源化利用。
(三)經處理后的尾水不得排入飲用水源保護區及水質現狀達到或優于二類水質的水體。
四、治理目標
“十三五”期間,全面實施全縣8個鎮119個行政村662個自然村(其中500人以上的自然村96個,500人以下的自然村566個)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即人工濕地(荷花塘)計劃。科學編制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重點圍繞列入37個美麗鄉村建設名錄以及飲用水源保護區、主要河流湖庫周邊、主要旅游景區景點周邊、高速公路兩側、主要城鎮周邊(城鎮規劃建成區以外)、循環農業養殖小區周邊等區域開展村莊生活污水治理。2016年前已實施或正在實施的自然村有16個,其中500人以上的自然村8個,500人以下的自然村8個。2016年后實際需治理的自然村為646個,其中500人以上的自然村88個,500人以下的自然村558個。
(一)88個自然村采用人工濕地項目建設,計劃分三年(2016年-2018年)實施。2016年計劃實施的自然村11個(詳見附件1),2017年計劃實施40個(詳見附件2),2018年計劃實施37個(詳見附件3)。
(二)558個自然村采用“荷花塘”項目建設,計劃分四年(2016年-2019年)實施。2016年計劃實施的自然村50個(詳見附件4),2017年計劃實施165個(詳見附件5),2018年計劃實施167個(詳見附件6),2019年計劃實施176個(詳見附件7)。
(三)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即農戶各類排污口接管等支管網以及生活污水排溝等主管網),采取政府出水泥、石料等原材料,農民投工投勞的方式進行建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農村污水治理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組長,成員為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國土局、縣生態環保局、縣農業局、縣水務局、各鎮政府主要負責人,加強統籌協調、分工協作、加強督促落實。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生態環保局,負責日常協調推進工作。
(二)明確責任分工。明確部門職責,加強協調合作,建立涉及規劃、項目立項、用地、環評、招投標、監理等環節的綠色聯動審批通道,合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縣生態環保局負責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指導,編寫技術規范,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縣發改委負責項目立項、招投標等工作指導;縣農業局負責村莊畜禽養殖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采用建設養殖小區統一治理或戶型沼氣等方式治理養殖廢水,嚴禁養殖糞便等生產廢水直接進入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或排放到環境;縣住建局負責做好村莊(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從源頭控制污染,推進衛生戶廁改造全覆蓋,嚴格落實三級化糞池防滲措施;縣水務局負責可納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村莊的污水管網建設;縣國土局負責做好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用地保障;縣財政局做好涉農資金的統籌和使用,出臺資金管理辦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各鎮政府作為農村污水治理項目建設主體,負責組織實施建設工作;各自然村作為項目后期運維管理落實主體,負責后期運維管理工作。
(三)多方統籌整合資金。在每年編制財政預算時,由縣財政局根據當年的人工濕地(荷花塘)建設計劃,積極爭取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統籌整合“一事一議”資金、美麗鄉村建設、農村扶貧等資金,爭取將我縣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范疇,將不少于20%的轉移支付資金用于保障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和運行。實施646個自然村的農村污水治理項目預計需要費用16240.1萬元,其中人工濕地項目(88個自然村)測算費用為5080.1萬元,截止目前有9個項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實際概算1130.1萬元(含管網建設費用),剩余79個項目按50萬元/個測算(不含管網建設費用),費用為3950萬元;“荷花塘”項目(558個自然村)按20萬元/個測算(含主管網建設費用),費用為11160萬元。
(四)落實項目建設用地。人工濕地(荷花塘)建設用地要因村制宜,由鎮政府牽頭解決。涉及村集體用地的,直接使用村集體用地建設;涉及到個人用地的,優先考慮通過村集體用地置換的方式解決,如無法置換的,可采取“誰出地誰受益誰管理”原則,對提供用地支持項目建設的村民,人工濕地(荷花塘)建成后,水塘仍由其使用,種植荷花等作物以及養殖等所產生收益由其獲得;涉及到基本農田的,在不破壞基本農田現狀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在污水排入農田的入口處采取切合實際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工藝,保證基本農田不受破壞。
(五)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各鎮要按照“路、溝、池、圈、序”五字整治方針,通過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的方式,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溝、渠、道)的建設,切實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按照“典型示范、以點帶面,先易后難、全面覆蓋”的原則,開展人工濕地(荷花塘)建設。人工濕地項目建設采取市場化PPP模式建設。荷花塘項目建設采取政府出資,鄉鎮包干模式建設。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建設采取政府出水泥、石料等原材料,農民投工投勞的方式進行建設。
(六)細致開展項目建設工作。各鎮要按照確定的項目建設計劃任務,及時跟進具體實施項目的有關情況,并實行臺賬式管理,確保每個項目的建設進程。嚴格落實工程項目建設管理有關規定,確保建設工作有序推進。保存好農村污水治理項目建設有關資料,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總結推廣成熟的經驗和做法。
(七)加強設施運行管理。按照治污設施常態化運行的要求,一是集中處理方面,實行市場化運作,公開向社會招投標,由企業投資管理、政府補助形式開展;二是分散處理方面,由所在村負責日常管理,借鑒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模式,通過“政府補貼一些、村民自籌一些”的方式,每個行政村聘請一名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管護員,通過指導和技術培訓,負責加強日常管護,定期或不定期清理雜物、懸浮物和沉積物,確保治污設施的正常運行。各部門聯動,建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定期巡查制度,檢查監測進出水量和水質,并分村建立檔案。
(八)加大宣傳教育,提高環保意識。縣生態環保局負責印制人工濕地(荷花塘)宣傳手冊,采取電視、廣播、橫幅、網絡等宣傳方式,大力宣傳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強化環境衛生意識,引導農民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動員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圍。各鎮要通過已建成的人工濕地(荷花塘)項目發揮示范帶動效應,讓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污水治理工作中來。
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
一、總體目標
堅持“城鄉融合、建管并重,上下聯動、部門協作,政策集成、創新驅動”的原則,健全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應集盡集、應治盡治、達標排放。
二、主要舉措
(一)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配合做好市政管網建設,聚焦“兩根管子”建設,著力統籌推進廁污、生活污水共治和自來水接入一步到位。
(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全力推進“一河一策”,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加強日常巡河及管護工作,確保河面、河岸干凈整潔和河道暢通。持續開展農村生活污水直排、污水塘、污水溝、黑臭水體專項治理,健全“一村一檔”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臺帳,壓緊壓實治理責任,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三)推進農村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榿木河流經我街道,今年計劃創建清平村“水美新村”1個,新溝改造項目不但可以改善項目區水生態環境,而且推動周邊農家樂和水果種植業的發展,實現農民增收的目標。
(四)強化污水收集。排水體制應遵循“應收盡收”的原則,結合我街道實際,因地制宜選用分流制或合流制。污水收集系統應遵循按永久性設施進行建設的原則確定規劃建設標準。污水收集管網布局應和相關規劃有機銜接。
(五)科學確定規模。在充分考慮農村居民生活污水水量和水質變化的同時,兼顧畜禽養殖、鄉村旅游等相關產業產生的污水水量和水質變化,確定經濟合理的建設規模。
(六)注重再生利用。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進一步擴大生態環境、農業灌溉等領域的再生水利用量。加快推進污泥資源化利用工作,鼓勵將污泥衍生產品用于沙地荒地治理、園林綠化、土壤改良、生態修復、能源利用等項目。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街道辦履行本轄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關工作的牽頭責任,落實組織和政策保障,做好上下銜接、統籌協調、督查考核等工作。各村(社區)落實屬地管理原則,加強對污水排放治理的監管工作。
(二)強化督查考核。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項目計劃、責任落實、推進措施等重大問題,形成推動工作的合力。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街道目標績效考核,作為環保督察的重要內容。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落實。
(三)強化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大力宣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經驗做法,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圍,讓群眾成為農村污水處理工作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受益者。
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3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決策部署和市委四屆四次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積極探索具有雅安特點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環境質量,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市。
(二)基本原則。
突出重點,有序實施。堅持以城帶鄉、城鄉并進,加快城市(縣城)、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帶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優先實施環境質量要求高的區域以及232個新村聚居點、15戶或50人以上農村居民聚居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抓好農家樂、旅游民宿、景區賓館等場所生活污水治理,有序解決農村治污能力不足問題。
因地制宜、分類治理。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人口聚居程度、污水產生類型規模,因地制宜采取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做到農村生活污水應集盡集、應治盡治、達標排放。
經濟實用、維護簡便。綜合考慮地方社會水平、財政狀況、污水規模和農民需求,按照低成本、達標準、利維護的要求,合理選擇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和設施設備。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強化縣(區)主體責任,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引導農民以投工投勞方式參與設施建設和巡查維修;推進實施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PPP項目,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金融機構參與污水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二、目標任務
(三)總體目標。
從20xx年起,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處理設施運行監管不斷加強,處理設施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改善。通過5年努力,到20xx年,實現全市994個行政村、40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推進階段:推進城市(縣城)、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完成232個新村聚居點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其他農村聚居點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農村分散污水治理工作。到20xx年底,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
攻堅階段:持續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全面推動鄉(鎮)、農村聚居點和農村分散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xx年底,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
鞏固階段:鞏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提升設施服務水平,建立持續穩定的農村生活污水建設運行管理機制。到20xx年底,確保全市994個行政村、40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三、重點工作
(四)強化規劃引領。20xx年底前,以縣(區)為單位編制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制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細則,明確工作目標和時序、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確保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進。(責任單位: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五)加快設施建設。推進實施《雅安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優選資信好、投融資能力強、處理技術專業的企業實施污水處理PPP項目,以縣(區)為單位統籌區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盡快形成污水處理能力。因地制宜推進設施建設,有條件的推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向農村延伸,將農村生活污水納入污水管網統一收集進行處理;遠離城鎮的農村居民聚居點,配套完善管網設施、合理選擇污水處理技術進行集中處理;居住相對分散、污水難以統一收集的地區,就地就近采用無動力、微動力或生態處理技術進行分散處理。支持縣(區)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積極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治理模式。(責任單位: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知識產權局、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六)推進廁所革命。推進實施《雅安市“廁所革命”實施方案》,結合幸福美麗新村、扶貧新村、旅游景區等建設,合理選擇改廁模式,加快推進農村戶用廁所、鄉村公共廁所建設和改造,普及不同水平的衛生廁所;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有效銜接廁所革命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責任單位: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配合單位:市委農工委、市國土資源局、市農業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旅游發展委、市扶貧移民局)
(七)開展水環境治理。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加大河流、塘庫、渠道、小溪溝等入河排污口監管力度。采取綜合措施恢復農村水生態,加快實施幸福美麗新村水庫和塘堰“清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利風景區建設。加強生態河塘、生態渠道、生態河道治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清淤疏浚,消除農村黑臭水體,改善農村水環境質量。(責任單位:市水務局,配合單位: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八)強化技術支撐。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日常環境監督機制,加強排放水質監測。組織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污染源減排核查政策和技術研究,加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研發和集約化處理設施推廣應用。鼓勵采用運行狀態遠程實時監控系統,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建立數字化服務網絡系統和平臺,重點對日處理能力30噸以上、受益農戶100戶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責任單位:市環保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
(九)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和運營的扶持力度,落實用地、用電、設備折舊等支持政策。健全價格調整機制,對于收費不足以維持設施正常運營的,可根據有關規定給予補貼。鼓勵銀行為符合條件的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開展應收賬款、收費權貸款等金融服務。(責任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市政府金融辦、人行雅安中心支行、國網雅安電力(集團)公司)
(十)加大資金投入。建立縣(區)為主的政府投入體系,合理保障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資金。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統籌好中央、省、市、縣(區)各級專項資金,打好政策資金“組合拳”,支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責任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四、保障措施
(十一)落實責任。各縣(區)人民政府、經開區管委會是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充分認清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壓實責任、分解任務,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五年工作目標。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要負責牽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定期會同市級有關部門協調解決推進工作中的問題,加強監管考核。市級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能,積極推進農村衛生廁所改造、禽畜散養環境衛生治理、河長制湖長制管理、建設項目用地需求保障等相關工作,確保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落地見效。
(十二)強化管理。各縣(區)、經開區要抓緊制定專項規劃和實施細則,明確牽頭和配合部門,細化職責分工,落實政策措施,建立治理項目實效檢測評價和情況通報制度,嚴格目標管理。推進“放管服”工作,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所涉及的統一招投標和政府采購等事項,盡量簡化審批手續,開辟綠色通道,優化服務質量。
(十三)加強宣傳。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的作用,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強化環境衛生意識,引導農民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動員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圍。
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4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三農”領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堅”行動的部署,結合省攻堅指導意見及深圳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際情況,以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設施有效運行率和村民滿意率為目標,科學選擇合理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提高治理工程建設質量,建立健全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維管理機制,通過構建數字化監管體系全面提升設施運維保障能力和污水治理水平,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城鎮化水平高、人口回流比高的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長效運維管理模式,切實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二)基本原則
——分區指導、突出重點。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分區域、分重點、分批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體集中區域、群眾反映強烈及國考斷面周邊區域的自然村優先開展治理。
——因地制宜、科學治理。尊重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結合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布局及自然環境承載力,科學合理選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完善機制、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長效運維管護機制,堅持“以用為本、建管并重”的原則,推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科學建設、合理使用和長效監管。
——政企結合、群眾參與。壓實建設主體、運維主體、監管主體責任,推行第三方運維,提升專業化、智能化監督管理水平。充分發揮鎮村的組織協調作用,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提高農民參與度,暢通村民監督反饋渠道,保障農民的決策權、參與權與監督權。
——多元投入、形成合力。充分發揮涉農資金作用,用好相關金融政策,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建立健全地方負擔、企業投資、鎮村自籌和社會支持的多元長效投入機制。
(三)工作目標
深圳市共有187個自然村(110個非遷建合并類自然村納入鄉村振興規劃范圍;77個遷建合并類自然村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合理安排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其中斑魚湖村和新田坑村等5個自然村已明確整村搬遷或無人居住),分規劃建設、查漏補缺和鞏固提升三個階段全力推動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任務,以20xx年為攻堅基準年,全力實現深圳市自然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
1、規劃建設階段。
20xx年累計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非遷建合并類自然村數量110個,其中包含納入民生實事的42個自然村,非遷建合并類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100%,初步建立運維管理制度。
到20xx年底,累計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數量150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85%以上,運維管理制度相對完善;同時,涉及小漠橋國考斷面、省級黑臭水體、污水直排入海、人口規模大且集中的村莊等重點區域17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得到進一步鞏固,累計完成30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提升改造及管網修復完善工程任務。
到20xx年底,累計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數量182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100%,設施有效運行率90%以上。
2、查漏補缺階段。
隨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推進,分階段分批次深入各自然村反復排查生活污水收集情況、管網完善情況及處理設施運轉情況,發現潛在的農村黑臭水體、管網堵塞及錯接漏接、處理設施故障異常等問題,提出整改方案,并立即啟動整治、整改補救措施。到20xx年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保持100%,設施有效運行率95%以上,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不斷總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經驗,探索形成一批具有深圳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3、鞏固提升階段。
到20xx年底,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長效運維管理體系,設施有效運行率穩定在95%以上,村民滿意率達到80%以上。借助科技信息技術,探索推行“農污APP”“農污巡檢小程序”等數字化平臺監管模式,進一步規范設施日常管養行為,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探索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農村生活污水數字化監管體系。
二、重點工作
(一)科學制定技術路線,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
結合城市發展規劃、自然村分布、自然環境現狀、資源整合等因素,科學制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路線,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優先將城鎮周邊的自然村生活污水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并加強配套管網的建設和完善;對生活污水無法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但人口規模較大的自然村或區域分布較集中的自然村,結合現狀排水及周邊受納水體水質情況,優先啟動生活污水治理,制定科學的處理設施選址方案及配套管網鋪設方案,并有序推進、穩步實施;對于偏遠城鎮、人口規模較小、居住分散、受納體多且消納能力高的自然村,結合當地自然環境承載力及老百姓傳統習慣,充分利用既有水溝、水塘和洼地,規劃建設污水管網及配套存儲池、厭氧池、生化塘等,并可通過農田、果園、菜地等就近就地進行資源化利用;納入合并、撤并、搬遷及城市化改造計劃的'自然村,結合規劃合理安排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xx年底,預計完成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自然村19個、建設設施自然村145個,資源化利用自然村18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100%,設施有效運行率達到90%以上。(責任單位: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指導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等按職責做好指導)
(二)高質量推進設施建設,強化工程質量
加強前期工作,做好規劃設計,責任單位參照基本建設程序,確保工程項目設計合理、資金到位、質量優良。在工程質量方面,按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相關建設、驗收標準規范、技術指南等要求,嚴把設計關、材料關、施工關、驗收關,強化工程驗收與環保驗收。對于已建成設施,應加快驗收,并盡快落實后續運維事宜;對于未建成設施,應加強對項目進度節點執行的過程監管,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在實施模式中,對于采用資源化利用模式的自然村,鼓勵采用以工代賑、農民工匠等建設模式,進一步增強群眾的參與度。項目建設過程中應當做好廁所革命、道路建設等民生工程的項目銜接;對于采用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治理模式的自然村,開展接戶管網建設工程,確保接戶管網全覆蓋;對于采用建設設施進行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的自然村,開展管渠建設工程,逐步實現管渠覆蓋。(責任單位: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指導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等按職責做好指導)
(三)深入排查治理缺陷及短板,落實整治整改補救措施
按照“設施設備正常運轉、污水實現全收集、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的基本原則,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定期排查巡檢機制。一是定期對已建成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設備運行情況、達標處理情況進行檢查,存在運行異常、排水異常的,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及時限要求,確保設施設備正常運轉,污水達標排放;二是定期對自然村已鋪設的污水管網進行排查,存在堵塞及錯接漏接的,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及時限要求,確保管網通暢、雨污分流合理;三是定期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查明黑臭水體來源、成因及去向,及時提出整治措施及時限要求,確保農村黑臭水體有效消除,實現農村污水全收集。20xx年底,涉及小漠橋國考斷面、省級黑臭水體、污水直排入海、人口規模大且集中的村莊等重點區域17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得到進一步鞏固,累計完成30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提升改造及管網修復完善工程任務,同步摸排并解決已覆蓋的110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的潛在問題;20xx年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保持100%,設施有效運行率達到95%以上,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通過不斷總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先進工作經驗,探索形成一批具有深圳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責任單位: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指導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等按職責做好指導)
(四)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體系
堅持“以用為本、建管并重”的原則,以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解決村莊污水橫流及黑臭水體問題為出發點,科學選擇運維模式和管理機制,在農村生活污水運維管理過程中,不斷總結與完善運維成效考核機制,提升運維主體的運維成效與責任意識。20xx年底,初步建立以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為責任主體、轄區各鎮政府為落實主體、轄區村級組織為管理主體、農戶為受益主體、第三方運維機構為服務主體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五位一體”運維管理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在運維管理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維管理模式。對納入城鎮集中污水處理廠管理模式的,各職能部門依職責加強對鎮級集中污水處理廠的監督管理,并結合各鎮納廠治理特點,合理設定納廠管網接戶率等考核指標;對建設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模式的,在確定運維主體和模式后,可通過統一招投標或政府采購等方式選擇具有相應能力的運營單位對處理設施和管網設施進行運維,落實運維經費保障,制定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辦法和納污管網設施運維管理辦法,建立并完善運維主體的運維成效考核機制,對運維主體的巡查頻次、出水水質、設備故障率、進水管網暢通率、附屬設施完整程度等方面進行重點考核;對采用資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態消納模式的,制定實施資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態消納工作指引,建立治理臺賬,臺賬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村莊名稱、地理位置、常住人口數量、污水日產生量、資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態消納途徑、受納水體等信息,并定期評估資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態消納效果,發現未達到預期治理效果的,應及時查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經整改或整治仍未解決問題的、屬于治理模式自身局限性問題的,應及時調整治理模式,不得繼續使用資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態消納模式。20xx年底,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五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長效運維管理體系,設施有效運行率穩定在95%以上。(責任單位: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指導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等按職責做好指導)
(五)強化生態環境監測指導,鞏固提升治理成效
結合深圳市各河流水系水環境質量狀況、國考斷面考核要求及水環境功能區水質要求,科學制定年度水生態環境監測計劃,定期開展河流水系、國考斷面、水質功能區及處理規模20m3/d及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生態環境監測,通過監測數據分析判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效果和治理成效,為鞏固和進一步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提供指導依據。對定期監測發現水環境質量出現明顯下降的流域或河段,根據生態環境管理的需要,因地制宜,對流域或河段受影響范圍內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出提標改造升級要求。(責任單位: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指導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等按職責做好指導)
(六)注重科技創新,加強數字化管理
加快推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數字化管理,積極引入智慧水務相關科技公司,協助建立農村污水治理數字化管理系統,建立治理電子臺賬,通過電量、流量數據、視頻監控等方式進行實時監管,及時開展數據信息的分析預警,逐步實現基礎信息數字化、問題處置便捷化、輔助決策智能化。加快推動移動客戶端開發,暢通農民和基層干部的問題反饋與監督渠道。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數字政府“一網統管”,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共享的信息交流機制。20xx年底,探索推行“農污APP”“農污巡檢小程序”等數字化平臺監管模式,進一步規范設施日常管養行為,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探索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農村生活污水數字化監管體系。(責任單位: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指導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等按職責做好指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參照省級專項攻堅領導小組,成立由市領導任組長,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等為成員單位的市級專項攻堅領導小組,加強系統謀劃、統籌協調和指導,推動解決規劃、建設、運維中的突出問題和困難。
(二)強化責任落實
各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應按職責各司其職,認真落實攻堅任務并做好資金保障。深汕特別合作區要履行好主體責任,組織做好轄區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規劃、建設改造和運行維護、資金調配與使用、督促檢查、考核驗收等工作。各鎮政府加強資金使用及工程質量監管力度,強化監督考核,確保項目工程質量。各村級組織要發揮農村基層組織領導作用,帶領村民積極支持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三)加強資金保障
深圳市新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預計總投資約21449.05萬元,其中新增污水處理設施工程(含配套管網)資金約16024.79萬元,資源化利用系統完善工程約2656.31萬元,設施提升改造及管網修復完善工程約2767.95萬元。20xx年深圳市農村污水治理率達100%后,全年度運維資金預計約1252.24萬元(具體以實際運維情況為準)。為確保資金落實到位,要加強資金保障,在堅決遏制地方政府新增隱性債務前提下,多渠道籌措資金。一是加強財政資金統籌。要統籌用好各類財政資金,保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順利開展;要統籌用好涉農資金、土地出讓收益等,結合自身財力適當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要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庫,積極鼓勵相關部門申報上級涉農資金及各類生態專項資金;要研究通過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二是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鼓勵各地積極拓展投融資渠道,優先引導企業、鄉賢通過贊助、冠名等方式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對于符合市場化經營性的項目,鼓勵市場主體申請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中長期低息貸款用于合法合規開展經營性項目。三是探索推行使用者付費運營模式。鼓勵有條件的鎮綜合考慮當地集體經濟狀況、污水處理成本、使用者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付費標準,研究考慮將污水處理成本納入供水或生活垃圾處理費用中。支持村(居)民委員會組織將付費事項納入村規民約。
(四)嚴格監督考核
建立多元化的監督考核機制,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等重要內容,并強化考核結果應用;暢通監督渠道與問題反饋機制,鼓勵多元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落實整改。
(五)加強宣傳引導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開展宣傳教育,宣傳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知識、黑臭水體鑒別和防控知識,增強村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規范村民生活污水排放行為;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加強宣傳和信息公開,充分發揮鎮、村級組織作用;入村、入戶宣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激發村民主體意識,調動農村參與生活污水治理的積極性,保障村民的決策權、參與權與監督權。
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5
為做好我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快解決農村生活污水突出問題,保護水環境質量,保障農民群眾身體健康,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生態振興,結合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xx年實現全鎮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完成店子社區、埠園社區、東升社區、雙泉社區4個社區的污水治理任務,完成河村社區、官莊社區、河陽社區、陽光社區4個社區的已治理需提升鞏固任務,解決村莊內存在農村生活污水亂潑濫倒、污水橫流的問題,污水橫流、亂排亂倒情況基本消除,運維管護機制基本建立。
二、組織實施
(一)工作思路。各村莊根據各自條件和類型,因地制宜,統籌考慮分散處理、就近處理或集中處理等方式,靈活選擇不同的污水治理方式。適當采取單村或聯村的方式,將收集的生活污水經人工濕地、氧化塘或小型一體化處理設備處理達標后可就近回用;確需排放的,應根據受納水體功能區劃,達到有關標準要求。鼓勵充分利用周邊閑置的溝渠、庫塘,通過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設植物隔離帶等方式進行生態化改造,建設人工濕地或氧化塘,對單村或聯村收集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
(二)治理模式。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簡便適用的原則,實現有害物質和污染成分有效清除降解。
1、對靠近鎮駐地且滿足污水收集管網接入要求的區域,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集中處理;如河村社區采取接入鎮駐地污水收集管網的處理方式。
2、對不能納入鎮駐地污水管網的村莊,如埠園社區和東升社區,因村制宜采取不同方式處理:
(1)對人口較少、居住分散、無法產生污水徑流的村莊,鼓勵利用房前屋后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等實現就地回用。
(2)對有少量污水徑流的村莊,采取對周邊閑置的溝渠、庫塘實施生態化改造,建設人工濕地或氧化塘,利用排水溝渠或管道系統收集、處理生活污水。
(3)對污水產生量大的村莊或多戶聚居區,可單戶或聯戶設置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如一體化凈化桶等方式處理生活污水。
(三)時間要求。對尚未驗收的河村社區、埠園社區、東升社區于11月之前完成治理并驗收通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設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專項小組,鎮長任組長,分管的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工作區書記、環保辦人員任成員,統籌推進全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強化治理措施銜接、部門工作協調和項目實施整合,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
(二)建立長效機制。強化考核評估,加強治理工作的監管和考核,對所有已完成驗收的村居實行常態化督導,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作為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重要考核指標,落實獎懲措施,確保該項工作治理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
【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相關文章:
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通用5篇)12-05
鄉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通用6篇)12-05
鄉鎮污水治理工作方案(通用10篇)12-05
鄉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總結(精選11篇)12-02
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精選8篇)11-21
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精選6篇)12-05
鄉鎮污水治理方案(精選6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