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范文(精選13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1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加快解決城鎮建成區以外的農村生活污水問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在完成《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xx-20xx年)》《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計劃》及《20xx年廊坊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專項推進方案》確定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根據《關于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見》、《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0xx-20xx年)精神,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減量化、資源化、生態化為原則,突出重點區域,堅持“應治盡治、就地就近”,選擇適宜模式,著力解決鄉鎮所在地、中心村、鄉村振興示范區等重點區域以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和白洋淀、大運河、潮白河流域沿線等環境敏感區域村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問題和群眾日常生活問題。人口密集、經濟條件較好、鄉村產業振興的村莊,采取管網集中歸集、終端無害化處置等集中治理模式;規模較小、居住分散的平原村莊,采取戶收集、村轉運、鄉鎮集中處理的治理模式;不具備集中收集處理、水量小的村莊,采取戶用化糞池、沼氣池等分散治理模式;同步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最終基本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問題,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切實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一突出短板,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
在20xx年底完成1200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1863個村莊污水亂排亂倒得到有效管控的基礎上,到20xx年,環境敏感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全覆蓋,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全面建立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運維管理機制,全市新增473個、累計1673個村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有基礎有條件的經濟相對發達縣、人口密集區及環境敏感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全覆蓋;其他村莊實現無害化化糞池或糞污處理站基本全覆蓋,農村廁所糞污處理率達到100%。
三、主要任務
(一)探索實施集中式污水處理
1.人口密集度高、經濟發展好的村莊推行集中處理。
鄉鎮所在地、中心村結合以批準的市縣國土空間規劃或縣域農村布局規劃統籌建設排水管網基礎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制定分年度實施計劃。逐步建立健全排水系統,根據村莊地形地貌,可采用相對集中加分散處理的模式,因地制宜選擇重力流管道、真空收集管道,有條件有計劃地逐步推行雨污分流。地域上相近的村莊可采取區域統籌、聯合共建的方式建設污水處理站,實現生活污水相對集中處理。到20xx年,新增51個,累計97個鄉鎮所在地村莊完成污水收集處理系統設施建設;新增184個,累計404個中心村;新增43個,累計130個省級鄉村振興發展示范村莊完成污水治理任務。
2.對人口規模較小、居住分散的平原村莊,實施分散收集、集中處理模式。
鼓勵采取邱縣糞污一體化治理模式、吳橋“1個中心加X個村莊統一治理”模式、武邑以鎮帶村治理模式或棗強、深州的糞污干濕分離車治理模式等,建設集中糞污處理站,或購買玻璃鋼儲存罐、固液分離車等集中處理設施,建立戶收集、村轉運、鄉鎮處理的清運處置模式,結合農業化肥減量增效、水肥一體化推廣等項目,推進糞污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確保糞污(黑水)全部得到有效治理。
(二)鼓勵城鎮近郊村莊污水納入城鎮、園區污水處理廠
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建立城鎮、園區周邊城鄉污水一體化收集處理機制。城鎮、園區周邊的村莊可以申請將生活污水納入城鎮、園區污水處理設施進行統一處理,并加快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和連接管網建設。城鎮污水處理運營單位對廠區處理能力和農村污水水質、水量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后出具納管意見。對城鎮污水處理廠短期內覆蓋不到的村莊,通過建設小型人工濕地、氧化塘、無(微)動力等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設施,或通過建設糞污收集處理體系(大三格化糞池)處理村莊廁所糞污并做好資源化利用,確保解決污水亂排亂倒現象。20xx年底前,按《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計劃》(冀水領辦【20xx】5號)附件3中要求,需新增152個村莊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三)統籌推進村莊污水分散治理和資源化利用
1.不具備集中收集處理、水量小的村莊,采取分戶無害化化糞池、凈化沼氣池等無害化處理設施。杜絕化糞池出水直排,建立廁所糞污出水就近還田機制,通過購買抽糞車轉運還田,或澆灌房前屋后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等方式,實現污水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2.探索農村生活雜排水(灰水)收集、處理及循環利用治理。積極探索完善戶內污水收集、處理及回用系統建設,實施廚房廢水、洗浴廢水等生活雜排水戶內有效收集,建立洗米、洗菜廢水收集—沖廁等回用系統。鼓勵參照武邑縣、故城縣等治理生活雜排水的模式,將雜排水通過有效收集+過濾沉淀池、小型人工濕地、土壤滲濾等生態化處理,尾水回用于庭院綠化、景觀及農田灌溉等模式。
(四)全面推進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
充分利用國家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政策,按照先易后難、先點后面、先規劃后實施、先建機制后建項目的原則,依據目標任務,分區域分年度安排工作任務,在總結推廣試點示范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農村廁所糞污處理利用工作。2022年底前,全市農村廁所糞污處理設施基本覆蓋到已改廁村莊,廁所糞污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五)持續整治農村黑臭水體和坑塘納污問題
1.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加快推進黑臭水體綜合治理,組織排查并進行核查識別和污染源調查分析,制定治理方案,明確治理措施。對單一污染源造成的黑臭水體,納入地方黑臭水體治理名單,通過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盡快完成治理修復;對成因復雜、污染嚴重的黑臭水體,納入國家和省黑臭水體治理名單,運用綜合性的治污措施,確定完成期限。20xx年底前基本消除水體黑臭現象,建立黑臭水體治理長效管護機制。
2.持續開展坑塘納污整治。重點整治村莊周邊1000米范圍內非公共區域坑塘納污問題。廢棄坑塘有條件的合理改造為穩定塘,鼓勵通過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設植物隔離帶,對坑塘溝渠等灌排系統及生態景觀進行生態化改造,重點實施岸坡整治、水系溝通、生態修復等措施,恢復坑塘溝渠水生態。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縣(市、區)政府、廊坊市開發區管委會要充分認識加快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一突出短板的重要意義,將污水治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落實好主體責任,成立專門的組織領導機構,明確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住房和城鄉建設、衛生健康、水利等相關部門職責分工,統籌協調各部門力量,整合資源,壓實鄉鎮政府屬地管理職責,明確產權歸屬,建立完善的設施建設、運行維護、清理及檢查等管理制度。
(二)拓寬資金籌措渠道。
各縣(市、區)政府、廊坊市開發區管委會要參照《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導則(試行)》,結合不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做好投資估算,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支持污水治理設施建設、運維管護費用,以中央、省和地方財政投資為引導,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吸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積極參與。同時,要做好中央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資金、中央支持農村改廁整村推進項目財政獎補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省級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等資金的政策銜接,立足農村廁所與生活污水同步治理,協同項目布局、資金安排、功能銜接,加強統籌配合,形成資金政策合力,要按規定使用政府專項債券,積極申請信貸支持,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落實捐贈減免稅政策和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探索治理設施災毀保險。
(三)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建設和管護機制。
各縣(市、區)政府、廊坊市開發區管委會要探索建立健全農村污水建設和管護機制。在前期長效管護機制初步建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管護制度、資金保障、隊伍建設,形成規范化、可持續的運行管護機制。通過城鄉污水治理統一運行、統一管理實行農村污水治理市場化、專業化。積極推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建設和運維模式,解決建管分割問題。鼓勵探索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農戶付費制度,提高農戶自覺參與的積極性。
(四)強化監督考核。
強化污水治理進展和設施運行的日常檢查、調度,將治理和運行情況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完善監測體系。建立群眾和社會監督機制,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問題,開展實地調查、分析原因、督促整改。探索以整村為單元的考核獎懲機制,嚴懲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周邊坑塘或水環境的行為。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基礎設施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按省要求將建設管護主體和使用者履約情況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營造誠實守信的農村污水治理市場環境。
(五)注重宣傳引導。
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作用,加強工作宣傳和政策解讀,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受益主體的意識,增強主動參與治理設施建設管護意識。發揮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和婦聯、共青團等貼近農村的優勢,發動組織群眾,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村規民約,倡導節約用水,引導農民群眾形成良好用水習慣,從源頭減少農村生活污水亂潑亂倒現象。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2
一、工作目標
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治理農村生活污水領域問題,確保《福建省20xx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閩環土函〔20xx〕9號)提出的治理目標任務有效推進,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二、整治內容
(一)整治規劃編制脫離實際,盲目追求“高大上”問題。按照中央農辦等9部委印發的《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中農發﹝20xx﹞14號)和《福建省20xx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閩環土函〔20xx〕9號)要求,各縣(市、區)在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時,要充分對接省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要求,統籌規劃轄區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避免脫離實際,盲目追求“高大上”。
(二)整治污水治理責任不落實、推進工作不力問題。根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污染物排放標準》(DB35/1869-20xx)要求,按照村莊不同定位、農村人口聚焦程度和污水產排特點、環境管控要求等因素,合理選擇處理工藝,確保農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水體。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負總責,縣(市、區)政府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責任主體,鄉(鎮、街道)政府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的實施主體,要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確保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和治理目標。
(三)整治管護運維長效機制不健全、設施失管“曬太陽”問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20xx年內必須出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管護及運維制度,逐一明確本轄區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產權歸屬和運維管護責任單位,明確運維管護經費來源,建立健全資金使用管理機制,堅決杜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失管現象發生。
三、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動員部署,6月10日前完成。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相關單位制定下發整治工作方案。各設區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于6月10日前上報省級備案。
第二階段:自查自糾,6月30日前完成。各設區市結合本方案和《福建省20xx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組織所轄縣(市、區)開展自查自糾。
第三階段:抽查督辦,10月31日前完成。各設區市對所轄縣(市、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的規劃編制、項目謀劃、群眾意見征集、項目公示、資金監管、推進實施、過程監督、績效評價等工作開展抽查。省級將按季度抽查項目實施推進情況,對推進進度慢的縣(市、區)進行專項督辦。省生態環境廳、住建廳、衛健委每季度分析研判、梳理本系統本專項問題線索情況,并于6月25日、9月25日前報省農業農村廳按季匯總報送省紀委監委。
第四階段:總結提升,11月30日前完成。各設區市農業農村局要認真分析總結本地專項整治的做法、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形成專項整治總結報告,于11月20日前報送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住建廳、衛健委11月20日前將年度問題線索及整治工作情況報省農業農村廳匯總后報送省紀委監委。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部門協作。
各地要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湖長制管理,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充分發揮相關質量監管部門作用,指導加強項目建設質量管控。生態環境部門主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市級生態環境部門要理順垂改關系,協調指導各縣(市、區)政府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和項目實施方案,跟蹤調度工作進展情況,組織開展監督性監測;農業農村部門要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推進;生態環境和住建部門分別指導做好農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與城鎮污水管網和戶廁后端的銜接工作;衛健部門指導管護類村莊戶廁三格化糞池尾水排入田地、山地、林地消納,不得直接排入水體。
(二)定期調度督辦。
省級將依托生態云平臺“福建省農村生活污水監管系統”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調度管理。各地每月3日前通過生態云平臺上報項目進度、年度累計完成投資等情況,對進度滯后、項目針對性不強的,要督促加快進度并落實整改。省級將按時調度各地項目進展情況,并納入生態環保“三合一”督察。
(三)完善監督機制。
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依托“閩政通”設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舉報平臺和公布舉報電話,對群眾舉報的問題線索按職責分工移交相關廳局或有關市、縣(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核實處理,有關單位接到移交的問題線索后30天內書面反饋核實處理情況。對群眾反映的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發生的違法違紀問題線索按有關規定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處理。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3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切實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提升我縣城鄉生態與環境質量,按照省環保廳《江西省農村面源與生活污染控制技術指南(試行)》有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緊緊圍繞我縣建設“中國最美鄉村”、“世界最大生態文化公園”的目標,以人為本,科學規劃,注重提高廣大農村居民環保意識,逐步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長效管理機制,走經濟社會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二、工作目標
利用四到五年的時間,完成我縣饒河源頭保護區內沿河、沿庫1公里內的村莊及全縣歷史文化名村、生態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向全縣逐步推廣,努力實現省委提出的“農村環境有明顯改善”的目標,把我縣農村建設成“空間布局合理、基礎設施配套、環境整潔優美、城鄉和諧共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在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各鄉(鎮、街道)的主導作用,建立完善公眾和社會力量參與機制,鼓勵和引導群眾及社會力量參與、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同時加大縣財政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2、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堅持以規劃為先導,充分考慮城鄉建設規劃、經濟發展狀況、污水排放現狀、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學規劃建設區域內的污水處理設施。
3、因地制宜,加強指導。結合各地經濟條件、地形地貌等實際情況,加強指導,確保質量。
4、分批進行,逐步推開。結合我縣各村莊的實際情況,按照先易后難,先環境敏感區后一般區域,選擇一批具有一定條件的村莊為試點,以點帶面,逐步推開。
四、治理模式(生態塘技術)
我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原則上采用“三格式化糞池+生態塘技術”治理模式,該治理模式尤其對含氮磷較高的農村生活污水有較好的去除效率,同時具備結構簡單、投資成本低、能耗低和維護管理簡便等特點。
1、根據江灣村生活污水特點和我省“十二五”減排計劃的要求,省環保廳已明確該村選用“氧化溝”污水治理工藝處理生活污水;
2、對村莊內有分散式旅游服務區、農家樂、賓館等的污水處理應以企業主體為單位,設置污水預處理設施,并經處理達到生態塘接納標準后,引入生態塘進行污水凈化,保證出水水質達標排放。
3、對分散居住的村莊可以依據當地地勢等實際情況設置多個小型生態塘處理。
4、對于個別無法實施生態塘治理模式村莊,亦可根據實際選用省環保廳《江西省農村面源與生活污染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內的其它治理模式。
以日處理100噸廢水規模為例:(以下不含管道建設造價)
①調節池容積選擇:有效容積30m3(造價不明),具體施工需委托環保公司設計、施工及安裝設備。(造價由環保公司報價)
②接觸氧化池容積選擇:有效容積20m3,具體施工需委托環保公司設計、施工及安裝設備。(造價由環保公司報價)
③生態塘選擇:
生態塘類型選擇:采用將植物移植在輕質材料載體并飄浮于水面的生物浮島,浮島構建主要采用毛竹圍欄水生植物的方式。
生態塘址選擇:一般在地勢低洼的地方修建,也可對農村原有的蓄水塘進行改建,在施工中需注意防滲治理和暴雨徑流導流明渠建設。
生態塘植物選擇:植物有寬葉香蒲、美人蕉、梭魚草、鳶尾等。
生態塘規模選擇:按5人/m2要求計算塘面面積。
生態塘造價:總造價按180元/m2計算(塘體造價按150元/m2,浮島生物按30元/m2),塘面面積440平方,則生態塘造價7.92萬元。
五、項目資金
1、資金預算
在深入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參照我縣沱川鄉河西村污水處理工程造價,經專業工程師核算,婺源農村污水治理工程項目涉及11個鄉鎮,共72村莊(名單見附件一),常住人口45953萬,建設化糞池、生態塘等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共需籌集資金5000余萬元(不包括由業主自行建設污水預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資金)。
2、資金籌集
該項目建設采取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和農民群眾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正式交付使用后,運行和管護費用,由鄉鎮統籌配套資金解決。
六、工作步驟
1、成立機構
成立婺源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協調指導我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具體負責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督促實施和日常工作,工作人員從相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
2、宣傳發動、全面部署階段(20xx年10月—)
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召開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動員大會,對我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進行部署,同時利用宣傳車、報紙、有線電視等進行宣傳,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自覺參與生活污水治理行動。
3、組織實施、整體推進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xx月)
有關鄉(鎮、街道)嚴格按照本《實施方案》及有關文件要求,制定相應的生活污水治理的具體工作方案,明確所有行政村、自然村所采取的處理模式和管理運行機制,報縣領導小組同意后組織落實。按照分批進行,逐步推開的原則,縣領導小組要選擇幾個條件成熟的村莊為試點,先行先試,不斷總結經驗,分階段全面推進各項工作。
4、督察考核、總結提高階段(20xx年xx月)
對有關鄉(鎮、街道)、村組實行動態考核制度。運用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隨機抽查與集中督察相結合等多種手段,對各鄉(鎮、街道)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并對考核結果進行排序,納入鄉(鎮、街道)、村年度工作目標考核。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認識。各有關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要認清形勢,切實提高思想認識,把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作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作為關注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一個重要載體,認真抓好此項工作的落實。
2、加強領導。各有關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要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按各自的工作任務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各鄉(鎮、街道)要成立專門領導機構,明確責任分工,領導掛帥,組織得力人員認真落實;要投入足夠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確保生活污水收理、運營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3、廣泛宣傳。要利用有線電視、召開村小組村民會議、建立村規民約、開設宣傳欄、開展課堂教育、發放宣傳材料等方式,不斷加強對農村居民的環境保護教育,提高農村居民環境保護意識,使農民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逐步實現鄉風文明。
4、強化責任。
各鄉(鎮、街道)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實施主體,逐步建立健全長效運行管理機制。同時各村應配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理人員,參與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負責建成后運行管理。
縣農工部負責污水治理項目的銜接和爭取配套資金,負責衛生改廁,并做好與生活污水治理終端設施的管網銜接;
縣發改委參與項目方案評審、項目審批等工作;
縣財政局負責補助資金的籌措和監管工作;
縣建設、規劃局指導編制城鄉污水治理規劃,指導納管范圍內村莊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的實施,并負責指導工程質量,參與工程竣工驗收;
縣農業局負責農村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治理模式中承建單位的資質審核、業務指導和考核驗收,并牽頭負責農村規模畜禽養殖場戶的排泄物及污水治理工作;
縣國土資源分局負責治理設施建設的土地報批工作;
縣交通局負責農村公路建設與污水管網建設的相互銜接;
縣水利局負責做好河道疏浚任務分配、業務指導和的實施。
縣環保局承擔領導小組交辦的組織、協調、監督、考核等工作,負責污水治理項目的銜接和爭取配套資金及督促檢查;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4
為進一步加強我鎮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結合我鎮實際,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相結合,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遵循“政府主導、因地制宜、試點先行、有序推進”的總體思路,統籌謀劃、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協調聯動,集中連片、分步實施,大力整治我鎮農村普遍存在的生活污水和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著力改變農村地區的“臟、亂、差”現象,切實解決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努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加快推進我鎮經濟社會建設步伐。
二、工作原則
(一)統籌規劃,有序實施。
以“多規合一”改革為契機,在對全鎮各自然村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根據農村人口分布密度、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堅持近期和遠期相結合,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納入全鎮總體規劃以及村鎮規劃當中,通盤謀劃,因地制宜制定年度實施計劃,落實“一村一策”,統籌全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二)政府推動,多元投入。
堅持政府主導,加強支農資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堅持農民主體,充分調動村集體、農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優選資信好、投融資能力強且有從事城鄉水環境治理專業能力的企業,實施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投資建設運營,發揮企業在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規模化建設和專業化運行維護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多渠道籌集資金,整合和利用現有各類涉農專項資金,支持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三)因村制宜,經濟實用。
以優化全鎮水環境為導向,在認真分析各自然村人口數量、居住狀況、居民生活規律等基礎上,結合不同村莊的地形地貌、排水方式及去向等特點,因村制宜選擇適宜的治理模式和處理技術,明確治理目標、序時、措施等。
(四)示范帶動,全面推進。
以飲用水源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注重近期和遠期相結合,按照“典型示范、以點帶面,先易后難、全面覆蓋”的原則,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加強日常維護運行,確保治污設施發揮效用。
(五)加強監管,確保質量。
加強項目監督管理,確保按計劃、高質量順利推進工程建設,切實達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質量效果。
三、治理模式與要求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因村制宜,分類施治,適度超前,統籌考慮分散處理、就近處理或集中處理等方式,推廣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按照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污水治理方式。
(一)對可納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的村莊,優先考慮將村莊生活污水納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統一處理。
(二)對不能納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的村莊,生活污水量大且易于統一收集的,建設雨污分流收集管網,采用一體化處理設施、集中式人工濕地等方式集中處理。
(三)對居住相對分散,生活污水難以統一收集的村莊,應盡可能合理利用現有邊溝和自然溝渠收集生活污水,采用方式分散處理。
通過污水治理所排放的尾水需達到以下要求:
(一)尾水排放到環境敏感區的,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
(二)尾水排放到非環境敏感區的,尾水鼓勵就地還田、土地消納等方式資源化利用。
(三)經處理后的尾水不得排入飲用水源保護區及水質現狀達到或優于二類水質的水體。
四、治理目標
“十四五”期間,全面實施全鎮95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科學編制全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重點圍繞列入美麗鄉村建設計劃以及飲用水源保護區、主要河流湖庫周邊、旅游景區景點周邊、重要公路兩側、城鎮周邊(城鎮規劃建成區以外)等區域開展村莊生活污水治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鎮政府成立農村污水治理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為鎮財政所、鎮規劃建設監管辦、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水利站、自然資源所、動檢站、環保所、各社區黨委主要負責人,加強統籌協調、分工協作、加強督促落實。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規劃建設監管辦,負責日常協調推進工作。
(二)明確責任分工。
明確部門職責,加強協調合作,建立涉及規劃、項目立項、用地、環評、招投標、監理等環節的綠色聯動保障通道,合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鎮規劃建設監管辦負責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指導,聯系服務機構,推進衛生戶廁改造全覆蓋,做好項目規劃、招投標、建設開工等;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做好項目立項、環評、企業備案等工作指導;水利站負責落實處理完水去向和循環利用;動檢站負責村莊畜禽養殖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采用建設養殖小區統一治理或戶型沼氣等方式治理養殖廢水,嚴禁養殖糞便等生產廢水直接進入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或排放到環境;自然資源所負責做好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用地保障;鎮財政所做好涉農資金的統籌和使用,出臺資金管理辦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各社區黨委負責組織村莊污水治理建設工作;農村污水治理辦公室作為項目后期運維管理落實主體,負責后期運維管理工作。
(三)加大宣傳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采取廣播、橫幅、公眾號等宣傳方式,大力宣傳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強化環境衛生意識,引導農民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動員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圍。要通過已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發揮示范帶動效應,讓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污水治理工作中來。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5
為認真落實江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20xx年農村環境整治工作計劃》和撫州市生態環境局《20xx年農村環境整治工作計劃》部署要求,確保完成20xx年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標任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為“十四五”工作開好局、起好步。現結合我縣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現狀分析
至20xx年全縣共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56個(含六家橋鄉七分村車上村穩定塘1只),涉及32個行政村,日處理規模1980噸,其中:采用無動力厭氧生物處理技術+人工濕地工藝的52個、采用電動裝置處理工藝3個、采用穩定塘工藝1個。但建成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使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沒有后期管護費用,縣財政要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護費用列入縣級財政預算,確保有管護主體和管護資金。至目前為止,我縣還有119個行政村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所需資金巨大,治理任務艱巨。
二、工作任務
因村制宜,分類梯次推進污水治理工作,選擇集中式污水處理系統,利用高低錯落的地形特征,污水處理管網及終端設備設計于各村最低處,便于污水自然流動。根據污水量和污水來源,路線規劃遵循“能落地、重力流、全收集、全覆蓋”的原則,選擇合適污水管網,實行雨污分流。創新推廣“無動力+人工濕地”法,大力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工作,20xx年度計劃完成新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莊3個,分別是郭圩鄉程家村、禮陂鎮下斜村和河上鎮元家村,整治標準為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60%,黑臭水體整治率達到8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整治完成率達到80%,村莊環境干凈整潔。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2%,全縣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設施正常運行率達到8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治站位。
各鄉(鎮)、各部門要把抓好農村環境整治作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縣委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牢牢把握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正確方向和重點工作,做到抓常態、抓細致、抓深入,從解決農民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入手,充分發揮各級基層組織的組織動員優勢,壓實村組責任,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結合愛國衛生月、衛生城鎮創建、全民清掃等活動,集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潔凈美化鄉村環境,努力提升農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牢基礎。
(二)強化輿論宣傳。
各鄉(鎮)、各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發揮群眾運動優勢,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微博、微信、宣傳欄等各種媒體媒介,多角度、全方位開展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和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等農村環境整治的宣傳報道,積極引導農民群眾樹立健康衛生理念,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要總結提煉典型經驗,收集圖文素材,深入挖掘、宣傳和推廣先進典型,發揮典型示范的引領作用,以點帶面、以點促面,帶領引導廣大農民群眾主動投身到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中來,努力營造全社會“人人講衛生、人人搞衛生、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督促指導。
各鄉(鎮)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統籌開展好本鄉(鎮)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各部門要加大對鄉鎮、村級的督促指導。縣生態環境局要積極發揮牽頭抓總職能作用,不定期組織相關成員單位,開展今年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督導和技術幫扶,對工作滯后鄉(鎮)明確整改要求,督促整改到位,確保如期完成年度農村環境整治任務。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6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和《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環土壤〔2022〕8號),鞏固“十三五”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加快推進“十四五”治理工作,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咬定“作示范、勇爭先”目標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以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為導向,立足我省農村實際和發展需求,統籌銜接衛生改廁、水系連通、黑臭水體治理和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健全政策機制,加大投入力度,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協同、村民參與的共治共享體系,不斷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實現鄉村生態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重點突出、梯次推進。根據村莊發展和群眾期盼,制定差別化治理目標和成效要求,優先治理環境敏感和人口集中的村莊。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由政府主導,統籌整合有關資金,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引導群眾參與。
堅持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充分考慮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度、污水產生規模等,選擇科學適宜的治理模式,不搞“一刀切”。
堅持建管并重、長效管護。堅持以用為本,充分考慮后期運行維護,做到設施、管網與管護機制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落實,保障設施長期有效運行。
(三)主要目標。
到20xx年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和保障能力有效提升,管理制度和政策標準體系基本建立。農村環境整治取得積極成效,新增完成350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0%以上,力爭達到40%左右,亂倒亂排得到有效管控。完成280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基本消除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
二、重點工作
(一)梯次推進,分類實施。
結合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以保護和改善五河干流、鄱陽湖及重點湖庫水質,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為重點目標,以水源保護區、城鄉結合部、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旅游風景區等人口集中村莊為重點區域,分類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鼓勵其他有條件的村莊開展治理。各縣(市、區)年度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清單應于每年3月底前,經縣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由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報送設區市生態環境局,設區市生態環境局經篩選、匯總后上報省生態環境廳。(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以下均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不再列出)
(二)系統推進,協同治理。
結合農村戶廁改造,推進廁所糞污與污水協同處理,對已建污水治理設施的村莊,強化設施運行管護和覆蓋面延伸,廁所糞污做到應納盡納;對計劃建設污水治理設施的村莊,一體化推進衛生廁所改造與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結合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建設,通過連通河道池塘、整治斷頭河等措施,連通鄰近宜連河湖水體,逐步恢復河湖、塘壩、濕地等各類水體的自然連通和水生態功能。結合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和治理,科學實施截污控源、生態修復、清淤疏浚和水系連通等工程,基本消除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強化農村黑臭水體所在區域河長湖長履職盡責,實現水體有效治理和管護,防止“返黑返臭”。(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水利廳)對新發現的農村黑臭水體及時納入監管清單,加強動態管理。對已完成治理的農村黑臭水體,開展整治過程和效果評估。對國家監管清單中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體,省級有關部門組織監測透明度、溶解氧和氨氮3項指標,原則上每年至少監測1次。(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
(三)規范推進,專業管理。
按照《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指南(試行)》《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設施建設技術指南(試行)》《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施工與竣工驗收技術指南(試行)》《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技術指南(試行)》等地方標準要求,引導規范污水治理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等。堅持建管一體化,鼓勵以市、縣(區)為單位,將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設施建設和運維整體打包委托,優選專業公司統一負責。戶內污水收集設施原則上由農戶負責日常維護,戶外收集及污水治理設施由運維實施主體負責運行維護。對居住人口少或居住分散的村莊,優先采取資源化利用模式治理生活污水。對節假日人口潮汐現象明顯的地區,合理設計調節池規模,采用并聯處理等方式滿足處理要求。(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發展改革委)
(四)穩步推進,改造提升。
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現有污水治理設施運行情況排查。根據排查結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分類制定改造提升計劃,落實資金來源、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2023年底前完成集中式(日處理規模20噸以上)設施改造,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現有設施改造。依照《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強化集中式污水設施監督性監測和自行監測,有效提升設施正常運行率。(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無法提升改造擬報廢的設施,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明確報廢流程,依法依規辦理,并由縣級相關業務部門書面報送市級相關業務主管部門存檔。(指導單位:省國資委、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
(五)創新推進,試點示范。
鼓勵各地在優化治理模式、拓展資金渠道、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開展試點示范。樹立一批典型,總結推廣經驗,以點帶面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申報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的項目,原則上由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組織申報,專項資金優先分配用于項目法人明確且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的項目。(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產權及經營權歸屬,探索試點、總結經驗、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資產整合,逐步實現統一管理,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對產權及經營權屬于集體或國有的,通過無償使用、租賃、作價入股、委托代管、兼并收購等方式整合;對其他情形的,鼓勵通過作價入股、兼并收購等方式進行資產回購,或待特許經營期限到期后實施整合。(指導單位: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等)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地方人民政府是組織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責任主體,各地要將農村環境整治納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中統籌推進,進一步落實“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成立工作專班,明確部門職責分工,加強工作調度,協調解決問題,確保完成目標任務。省生態環境廳牽頭主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負責相關技術標準制定和執法監管,督促指導項目推進,開展工作考核等,設區市生態環境部門派駐縣(市、區)的機構協助縣級政府做好指導和監督工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指導各地抓好建制鎮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及運行等工作,因地制宜支持城鎮污水處理廠管網向周邊人口密集村莊延伸覆蓋。省鄉村振興局會同省衛生健康委、省農業農村廳指導無需納管處理的戶廁三格化糞池尾水開展資源化利用。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推進實施,協同推進廁所糞污與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省水利廳負責農村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等部門要加大政策、資金、要素保障,落實用電用地支持政策。
(二)加大資金投入。
市、縣(區)人民政府要加強資金保障,統籌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鄉村振興專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央基建投資資金、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資金,用好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補平衡和土地增減掛鉤收入等相關政策以及全省流域生態補償資金等,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維管護的投入力度。(指導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鼓勵采用政府直接投資和注入投資項目資本金相結合的方式,對符合條件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申報范圍,支持符合規范管理要求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項目,拓展籌資渠道。積極探索實踐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城鎮污水處理、城鄉供水、資源產業開發、鄉村旅游、現代農業等關聯項目或產業一體實施、統籌推進。(指導單位: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用電用地政策。在20xx年底前,對實行兩部制電價的污水治理企業用電免收基本電費,優先納入用電安排。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時,預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用地,并符合《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江西省河道(湖泊)岸線利用管理規劃》等規劃及有關河湖管理保護的政策法規要求,開辟用地審批綠色通道。鼓勵有條件地區依法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戶付費制度。(指導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
(三)嚴格評估考核。
每年對上一年度農村環境整治成效進行評估,20xx年開展總結評估。評估結果納入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并納入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內容。對各年度任務開展調度、督導和技術幫扶,對工作推進不力的予以通報。(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
(四)注重宣傳引導。
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加強工作宣傳和政策解讀。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和婦聯等群團組織等貼近農村的優勢,組織群眾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引導農民群眾形成良好用水習慣,減少農村生活污水亂排亂倒行為,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指導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婦聯)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7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按照《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指導意見的通知》(粵辦函〔20XX〕285號)《肇慶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肇府辦函〔20XX〕66號)等要求,加快補齊高要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助力全面鄉村振興,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扣省委、省政府“三農”領域“九大攻堅”行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核心,以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設施有效運行率和村民滿意率為目標,以構建長效運行管理機制為重點,鞏固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加快建立可持續可借鑒可推廣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突出短板,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二)基本原則
1.梯次推進、突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梯次推進,以村民治理需求迫切及水環境問題突出的村莊為重點范圍,以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控制單元、重點污染河涌流域、“三帶”(美麗鄉村風貌帶、美麗鄉村精品帶、鄉村振興示范帶)沿線等為優先區域,重點推進新興江山口、西圍水口、宋隆水口等斷面,楊梅、金龍水庫等重點區域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2.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結合各鎮(街道)的治理實際需求,根據人口規模、自然稟賦等因素科學確定治理模式。位于城鎮周邊的村莊,優先納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居住相對集中的村莊或片區,根據實際建設單個或多個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人口規模小、居住分散的村莊或片區,鼓勵采用資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態消納)的模式。
3.完善機制、建管并重。以用為本,注重實效。堅持規劃引領,統籌謀劃推進。在確保治理設施高質量建設的同時,抓好運維管理機制建設,強化工程建設質量監督管理,鼓勵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建設和運行管理,確保建成一個用好一個,健全完善長效運維管護機制。
4.政企結合、群眾參與。按照省、市工作部署,結合“地市統籌、縣為主體、鄉鎮實施、村級參與”的分級責任機制,壓實屬地鎮政府的主體責任。積極推行第三方運維管理,充分發揮鎮村基層組織和農民工匠的作用,調動當地農民參與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暢通監督反饋渠道,保障農民的決策權、參與權與監督權。
5.多元投入、形成合力。充分發揮涉農資金統籌作用,用好相關金融政策,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建立健全本級財政、企業投資、省級獎補、鎮村自籌和社會支持的多元投入機制。
(三)工作目標
根據肇慶市攻堅工作方案,到20XX年底,高要區共新增完成74個自然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任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76.9%以上,設施有效運行率穩定達到85%以上,村民滿意率達到80%以上。
一年重點區域治理。20XX年年底前,以推進重點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為主要任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73.0%,完成摸排并建立基礎臺賬,逐步建立較為完整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運營管理體系。
三年全面整治攻堅。20XX年年底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75.9%以上,對老舊、廢棄設施及管網進行全面排查提升和改造,實現運維分級管理,全面規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運維標準化工作。
四年治理目標完成。20XX年年底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76.9%以上,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長效運維管理體系,設施有效運行率穩定達到85%以上,村民滿意率達到80%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開展全面排查,明確一村一策治理模式
以鎮(街)為單位開展摸查和評估,形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村一策”臺賬。在治理選擇模式上,處于鎮污水處理廠設計管網可收集范圍內的自然村,優先采用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處理方式;人口規模大及中等(常住人口200人以上)的村莊采用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處理方式,結合我區的財政經濟能力選擇管護方便、建設和運維費用合適的工藝和設備;人口規模小(常住人口200人以下)的村莊,在無黑臭水體的前提下,根據周邊地理環境,優先采用資源化利用或自然消納的方式,實現污水就地處理。
其中,山區片(小湘、祿步、河臺、樂城、水南)涉及治理的自然村常住人口相對偏少,無重點污染河涌,應繼續重點推進資源化利用的村莊;屬新興江流域的(白諸、新橋、南岸、活道等)加快推進治理需求迫切、人口集中區域的自然村治理;低塱片(金利、蜆崗、白土、回龍、蛟塘、金渡)等村莊聚落規模相對較大、常住人口多,應優先推進常住人口大于500人以上的村莊的治理。(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牽頭,區農業農村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配合,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二)高質量推進新建治理工程
加強民生工作統籌,優先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加強與改廁、道路建設、黑臭水體治理等工作的銜接,實施戶內管道優化改造,做好廁所與新建管網的有效銜接;推動戶用三級化糞池建設或改造,完善防滲措施,實現收集管網周邊農戶應接盡接;對于城鎮周邊屬于城鎮污水處理廠規劃服務范圍內且滿足市政排水管網接入要求的村莊優先選擇將居民生活污水接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由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強化工程質量控制,按照國家、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相關建設標準規范、技術指南等相關要求開展規范化建設。新建治理設施及管網的自然村應綜合常住人口規模、聚集程度、排水現狀、排入水體水質要求等,建設用地充足時,優先采用人工濕地、生態塘、生態溝等無動力的生態治理設施;確有必要建設有動力治理設施的,應在充分論證后選擇經濟適用、易于維護的工藝設備,優先使用微動力設施,減少后期運營管理難度及運營成本。新建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應正常運轉,設施出水執行我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DB 44/2208-20XX)且排放口水質檢測達標。(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按職能牽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水利局、市自然資源局高要分局配合,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三)開展老舊、廢棄設施及管網提升改造
結合省前期排查發現問題,針對性開展老舊、廢棄設施及管網提升改造工作
。一是對于部分主體設施存在問題導致閑置的,應根據原有的設計方案,進一步增加或修復功能單元(如風機、填料等),確保已建設施正常運行。
二是對于已建老舊、損壞、設計規模不符合實際需求的,應依據國家、省相關標準及規范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設施改造方案,落實設施提升改造工作。
三是對于無法通過設施整改提升提高治理成效的,應因地制宜選擇其他治理工藝,并按照國家、省有關規定合理處置已建的設施。
四是對于污水收集管網配套不完善、覆蓋率低于60%的自然村,應充分考慮現有管道基礎,延伸主、支管覆蓋范圍;
五是對管網存在質量問題、高程設計不合理的自然村,應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開展管網修復增效工程;
六是針對管網與設施未接通或銜接不暢的自然村,應落實主管與接戶管有效銜接;針對管網堵塞的自然村,開展管網清淤和疏通工作。
同時,對照省、市摸排發現問題清單要進一步開展自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提升改造模式。(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牽頭,區農業農村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水利局配合,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四)科學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
在無黑臭水體且周邊水環境容量足夠的前提下,人口規模小、居住分散的自然村(一般常住人口小于50人),可依循傳統生活習慣和村民意愿,充分利用周邊環境自然消納能力,實現污水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其余具備資源化利用條件的自然村(一般常住人口小于200人),根據自然村規模和聚集程度,完善管網及儲存池、厭氧池等配套設施建設。對于受納體消納能力強,接入村莊周邊農田、林地、草地進行資源回用的村莊,重點完善污水進入受納體的管道或溝渠等,并根據需要配置暫存或預處理設施。對于周邊水塘較多,接入生態化改造后的池塘等水域生態系統消納的村莊,重點完善污水受納體的生態化改造設施。對于村莊周邊有豐富農田土地資源、水資源相對缺乏地區,宜將無害化的污水輸送到農田澆灌系統澆施的村莊,重點完善輸送到農田的管渠、輸送工具或污水在農田的暫存設施。采用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村莊對周邊受納水體不得造成黑臭水體等污染問題。采用資源化利用治理模式的村莊、片區或零散農戶由鎮級組織開展治理成效評估,未能達到消納效果的,要查找原因及時落實整改;受納體消納能力不足,要及時調整治理模式,不得繼續采用資源化利用模式。(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區農業農村局按職能牽頭,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五)規范項目建設
結合我區近年來采取PPP項目方式并分解至各鎮(街道)的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方式,繼續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特色工作機制,做好建設項目的規范化建設管理工作。同時要做好用地和項目審批,加強項目工程建設質量質控,督促建設單位落實工程建設質量主體責任,按照相關建設及驗收標準等要求嚴格把關。以鎮(街道)作為建設主體新建的治理設施和管網,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在優化審批流程的同時,對工程設計及建設質量進行統一把關。按照《關于村莊建設項目施行簡易審批的指導意見》《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村莊建設項目施行簡易審批實施意見的通知》《廣東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進一步壓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審批時間和辦理成本。對于位置偏遠、技術要求不高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管護或者資源化利用工程的實施,可參照《關于印發廣東省支持村級組織和農民工匠承接農村小型工程項目指導意見的通知》《關于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意見》等文件精神,鼓勵采用“以工代賑”方式,積極推進由村級組織和農民工匠帶頭人承接的自建方式組織實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區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區農業農村局配合,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六)健全完善長效運維管理機制
建立以區級政府為責任主體、鄉鎮政府為管理主體、村級組織為落實主體、運維機構為服務主體的運維管理體系,實現運維分級管理。落實設施運維主體和模式,合理選擇城鄉一體化運維、第三方專業運維、村民自運維等運維模式,出臺運維管理實施方案,明確運維管理具體要求。進一步做好日處理20噸及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監測。逐步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日常維護管理制度,維護人員要切實做好日常維護管理工作,檢查頻次不少于每周一次,并按規范做好運行管理臺賬。要明確管維資金和維護人的維修管護制度,在日常維護管理檢查發現問題的,要及時進行維修處理,確保設施能正常運行。(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牽頭,區農業農村局配合,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七)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常態化抽查工作
建立常態化抽查制度,由縣級環境部門以及農業農村部門別動隊每月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建設及運行情況現場抽查,進一步壓實鎮(街)人民政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日常管維主體責任。重點檢查省、市排查反饋存在問題的自然村、年度納入民生實事建設重點的自然村,以及對已發現問題并落實整改的自然村開展“回頭看”檢查,抽查情況做好記錄作為年底考核評價的依據。(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區農業農村局按職能牽頭,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八)實施數字化監管
推動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監管試點,探索推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數字化管理,建立治理電子臺賬,通過電量、流量數據、視頻監控等方式進行實時監管,及時開展數據信息的分析預警,逐步實現基礎信息數字化,推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實現高效化、信息化、智慧化管理。試行委托專業團隊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監理服務,強化專業技術指導和監管服務。(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牽頭,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按照“市級統籌、縣級主導、鄉鎮落實、村級參與”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進機制,參照市建立以區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區政府辦公室協調生態環境工作的副主任和市環境局高要分局主要負責同志為副組長,發改、財政、自然資源、住建、環境、農業農村、水利以及各鎮(街)分管負責同志擔任成員的區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攻堅領導小組,加強系統謀劃和統籌協調,各成員單位各負其責、齊抓共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環境局高要分局),辦公室主任由市環境局高要分局分管負責同志兼任,負責研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相關工作的重要事項。
(二)強化資金保障
建立財政資金穩定投入機制,強化涉農資金整合,統籌安排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資金;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庫儲備工作,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資金,科學評估通過申請政府專項債券擴展資金渠道;在堅決遏制政府新增隱性債務的前提下,用好相關財政金融政策,對于符合市場化經營性的項目,鼓勵市場主體申請國開行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中長期低息貸款用于合法合規開展經營性項目;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贊助、冠名、捐助等方式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合法合規開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
(三)加強技術支撐
積極配合市級農村污水治理的專家技術團隊的幫扶工作,指導各地選擇適合自身的標準化建設模式,因地制宜落實治理及運維。積極構建政企對接平臺,鼓勵開展科技研究,充分發揮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優勢,推廣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打造一批經濟技術合理、適合本地區的治理樣板,總結推廣典型模式和成功案例。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人才隊伍建設和運維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
(四)加大宣傳引導
各鎮(街)、各有關部門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開展宣傳教育,借助手機客戶端、電視、廣播等媒介,宣傳普及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知識,培育提升村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逐步規范村民生活用水、排水行為。充分發揮鎮(街道)、村級組織作用,入村、入戶宣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激發村民主體意識,引導村民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配合做好治理工程建設和運維工作,提高村民對生活污水治理的參與感和滿意率。
(五)嚴格監督考核
環境、農業農村等有關部門應定期組織對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維護情況實施抽查督導,將治理設施日常巡查等工作納入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村級河(湖)長、村(居)委會等工作內容,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督促整改。同時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等的重要內容。同時,進一步暢通監督渠道與問題反饋機制,鼓勵多元監督。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8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和《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福建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行動目標
到20XX年,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步。農村衛生廁所全面普及,廁所糞污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65%以上;農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農村有機垃圾生態處理機制基本建立;新建改造農村公路841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完成550個以上行政村的“兩治一拆”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長效管護機制全面建立,建成一批美麗宜居村莊。
二、重點任務
(一)提高農村改廁質量
1.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加快實施農村改廁,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進一步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到20XX年實現農村衛生廁所全覆蓋。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和實際需要,對現有旱廁去功能化或填埋。建立農村廁所革命技術支撐服務體系,尾水不直排入河。依法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相關產品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質量安全監管,嚴把施工質量關和竣工驗收關。
2.農村公廁建管。因地制宜繼續改造升級一批老舊公廁,支持有實際需求的自然村或未建設獨立式公廁的村莊新建改造農村公廁。完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金牌旅游村等鄉村景區旅游廁所建設管理,持續推動旅游廁所電子地圖標注上線,推廣“一廁一碼”掃碼點評管理。完善公廁管護制度,落實公廁管護制度上墻并公布“一長兩員”聯系方式,將農村公廁納入村莊日常保潔范疇,加大后續管護和公廁運維日常巡查及抽查力度。
3.農村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堅持因地制宜、集中連片,加強對農村戶廁糞便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引導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機銜接。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動戶廁改造與生活污水治理一體化建設,暫時無法同步建設的應為后期建設預留空間。充分結合農業綠色發展,逐步探索使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推動廁所糞污就地就農消納、資源化利用。
(二)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1.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加快現有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改造、修復和提升,完善鄉鎮生活污水管網配套,每年實施一批鄉鎮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改造項目,提高集鎮居民生活污水收集率,加強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社會化運營管理,推行以縣域為單位將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管理“三合一”捆綁打包市場化運營。到20XX年,實現全市縣域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打包”運營全覆蓋。
2.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提升治理村莊1151個。重點治理轉型融合城郊類、集聚提升中心類、保護開發特色類村莊,優先治理環境問題突出村莊和鄉村振興試點村莊。以生態化、資源化、可持續為導向,研發和示范推廣符合農村實際的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優先推廣低成本、低耗能、易維護、高效率的治理技術,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新羅、漳平省級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試點示范工程,及時示范推廣成熟模式。到20XX年,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65%以上,設施穩定運行率達到90%以上。
3.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以村為單位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工作,對最終判定為黑臭水體的,通過“福建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監管系統”手機APP動態更新黑臭水體位置、水體類型、黑臭范圍,以及導致水體黑臭的主要污染來源和水質指標情況等,建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臺賬,制定治理方案,落實治理措施,每年動態更新并向社會公布農村黑臭水體清單和河段長名單。以群眾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為重點,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體凈化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模式。到20XX年,保持轄區內無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
4.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圍繞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推進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繼續開展安全生態水系建設350公里,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將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納入河長制工作考核,強化河湖長制責任落實。到20XX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0萬畝,水土保持率達到94%,重點水土流失區治理成效不斷提升,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I-III類水質比例分別達到100%、98.3%,省控小流域斷面I-III類水質比例達到97.9%。
(三)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水平
1.生活垃圾收運處置。
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垃圾治理體系建設,部分偏遠鄉村可采取小型化、分散化的無害化處理方式,降低收運處置設施建設和運行成本。推動各縣(市、區)參照長汀縣模式,將村莊保潔、垃圾轉運、公廁管護整縣“打包”由第三方企業進行管理,提升運營專業化、規范化、智能化水平。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6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的通知》和省工作要求,推動各地完善農民繳費制度,以行政村為單位,采取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議”方式向村民收取保潔費,強化村民的主體意識和監督意識。
2.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
探索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探尋符合本土特點和農民習慣、簡便易行的分類處理模式,有條件的地區可推行使用小型濕垃圾處理設施設備,促進農村濕垃圾就地就近消納。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干濕”分類試點創建,建設一批以鄉鎮或行政村為單位的區域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中心,探索就地就近就農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路徑。擴大供銷合作社等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服務覆蓋面,構建以資源化利用龍頭企業為引領,鄉村回收站點為基礎,縣域或鄉鎮分揀中心為支撐的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支持利用供銷社現有倉庫、經營網點做好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到20XX年,農村有機垃圾生態處理機制基本建立。
3.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支持鼓勵畜牧縣申報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升項目,打造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示范點。深入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到20XX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3%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5%以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80%以上。基本實現養殖網箱和貝藻類養殖的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積極探索農村建筑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納方式,鼓勵用于村內道路、入戶路、景觀等建設。
(四)提升農村居住品質
1.村莊規劃編制。
按照龍巖市村莊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堅持“陽光規劃”,加快編制“讓村民看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到20XX年底累計完成村莊規劃編制780個,到20XX年底實現村莊規劃管控全覆蓋。
2.農村建房用地審批。
依托鄉鎮農村宅基地和村民住宅建設管理工作協調機制,與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有關政策做好銜接,按照“村民申請、村組初核、鄉鎮審批”的規定程序,依托便民服務中心窗口,全面落實“一窗收件、一站服務、一次審批”的審批機制。經批準同意的由鄉鎮政府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和《農村宅基地批準書》,實行村民住宅建設“四到場”制度,加強農村建房日常監管,按規定做好宅基地用地建房審批管理臺賬及備案等工作。
3.農房風貌管控。
持續開展“崇尚集約建房”試點創建,按照“節約資源、提升品質”要求,開展既有農房綜合整治,逐步改善農房“高大裸空”狀況。深入推進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加強農村在建房屋安全監管,持續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到20XX年,完成農村裸房整治2.3萬棟、建設一批示范農房,新建農房彰顯地域風貌,群眾居住環境和居住品質得到明顯提升。
4.鎮區品質提升。
立足滿足居民需求,精選一批基礎較好的集鎮居民集中區,進行提升改造。樹立共同締造理念,引導集鎮居民參與,通過環境整治、公共空間布設、傳統風貌活化利用等形式,打造具有當地特色文化、人文氣息濃厚、社區治理有序的典型示范集鎮。到20XX年,全市完成10個以上鄉鎮所在地集鎮環境綜合整治提升。
(五)推進村容村貌美化提升
1.村莊公共環境改善。
嚴格宅基地管理,全面清理侵街占道、超范圍搭擴建、畜禽散養且影響公共環境等現象。整治農村戶外廣告,規范發布內容、設置行為。充分利用村莊內閑置土地,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小游園、微景觀和公用停車場等,擴大村莊公共空間,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科學管控農村生產生活用火,加強農村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三線”維護梳理,有條件的地方推動線路違規搭掛治理。健全村莊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鄉鎮消防專項規劃,推動實現消防規劃鎮村全覆蓋,合理布局應急避難場所和防汛、消防等救災設施設備,暢通安全通道。關注特殊人群需求,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村無障礙環境建設。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有條件的村內主干道和公共場所基本實現全覆蓋,加快形成環境優美、規范有序的公共環境。
2.鄉村綠化美化。
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突出保護鄉村山體田園、原生植被、河湖濕地、古樹名木等,因地制宜實施村莊荒地、廢棄地、邊角地和庭院的綠化美化,積極開展森林鄉村建設。到20XX年,全市建成省級森林村莊110個。
3.優秀農耕文化傳承。
加強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積極推進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筑掛牌保護,建立動態管理機制。開展休閑農業重點縣、美麗休閑鄉村建設,推進休閑農業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農村多重價值。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做好鄉村文化旅游活動宣傳工作,加大農業文化遺產動態監管和發掘力度,保護傳承優秀農耕文化,提升農民群眾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4.“五美”鄉村建設。
以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為目標,立足現有基礎,不搞大拆大建,不搞表面工程,著力從改造、完善、提升入手,打造小而實、小而精的典范,建設培育一批美麗鄉村庭院、美麗鄉村微景觀、美麗鄉村小公園(小廣場)、美麗田園、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
5.“兩治一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
堅持循序漸進、先點后面、先易后難、重點先行、以點串線、連線成片原則,以治理裸房、空心房,拆除違法建筑為重點,統籌推進村容村貌提升,先行整治省級鄉村振興特色鄉鎮、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和實績突出村、“將軍村”、鄉鎮政府所在地行政村、片區中心村、高鐵高速沿線等重點區域。到20XX年,全市完成550個以上行政村整治任務。
(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
1.農村道路提檔升級。
重點推進縣道提級改造、鄉道單改雙,有序推進具備建設條件的較大通自然村公路硬化和不具備條件拓寬改的通村公路增設錯車道。有序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推進通村公路與村內主干道、農村生產生活道路銜接。持續推進危橋改造及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建設。持續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結合地方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美麗休閑、改善人居環境示范、鄉村旅游等,統籌謀劃,協力推進,同步打造,實施“串珠成鏈”提升工程,將通村公路打造成美麗農村路。到20XX年,全市實施新建改造農村公路841公里。持續深化路長制及鄉村道專管員制作用,加強公路沿線路域整治與管控,強化公路保護;完善農村道路養護機制,合理設置農村道路管護公益性崗位,鼓勵村集體和村民參與農村道路管護。
2.農村飲水安全保障。
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建立完善從源頭到水龍頭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和管理體系。到20XX年底,新建改擴建規模化集中式水廠52處,新建改建管網5600公里,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XX年,繼續完善智慧水務工程建設,進一步提升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逐步構建水源穩定可靠、規模化水廠覆蓋為主、小型供水設施為輔的農村供水保障工程體系,基本實現城鄉供水融合發展格局。
(七)提升群眾參與活力
1.發動群眾參與。
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進一步發揮共青團、婦聯、少先隊等群團組織作用,組織動員村民積極爭創省級美麗庭院,堅持以改善人居環境、弘揚良好家風、建設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為目標,引導鼓勵村民主動裝扮美麗庭院,打造“一院一景、一戶一韻”的風格,共同培育各具特色的美麗庭院。
2.深化村民自治。
完善黨組織領導的“村民事村民議、村民事村民定、村民事村民辦”的村莊自治模式,落實“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六要”群眾工作法等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機制,開展村級議事協商創新活動,鼓勵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納入村規民約,倡導各地制定公共場所文明公約、社區噪聲控制規約。
3.完善參與機制。
引導村集體村民等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的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積極申報農村以工代賑項目。實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相關項目公示制度。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農村人居環境項目。吸納農民承接本地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后續管護工作。
4.加強宣傳教育。
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納入各級農民教育培訓內容和公益性宣傳范圍,充分借助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新媒體平臺和公共領域社會宣傳載體,深入開展宣傳報道。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編制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解讀材料和文藝作品,增強社會公眾認知。充分運用環境衛生紅黑榜、積分兌換、“互聯網+督查”投訴舉報等方式,提高村民維護村莊環境衛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八)提升長效管護水平
1.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
以“兩治一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五個美麗”建設為抓手,按照“立足清、聚焦保、著力改、促進美”要求,拓展提高“三清一改”內容標準,由“清臟”向“治亂”拓展,由村莊面上清潔向屋內庭院、村莊周邊拓展,全面清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整治殘垣斷壁,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健全完善長效清潔機制,通過“門前三包”等制度明確村民責任,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村莊清潔日等,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到20XX年,全市112個以上村莊設立村莊清潔日。
2.持續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
發揮愛國衛生運動群眾動員優勢,豐富愛國衛生工作內涵,探索創新工作方式,加大對文明健康綠色環保和衛生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提升文明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水平。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病媒生物消長規律,由各縣(市、區)愛衛辦每年牽頭組織開展2次以上集中統一除“四害”活動,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預防媒介疾病發生。推進國家級和省級衛生城鎮創建工作,完成省級下達的創建任務,加強衛生城鎮日常監督管理,持續鞏固衛生城鎮創建成果。
3.健全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
進一步細化政府和職責部門、運行管理單位責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堅持以群眾為主體,充分發揮村規民約、村民理事會作用,組織和依靠群眾搞好衛生維護、設施管護和工作監管。制定完善可行的管護標準、可量化的考核辦法,落實可持續穩定的經費來源,逐步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機制。充分利用好公益性崗位,合理設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管護隊伍,對符合條件的農村低收入人員給予傾斜。明確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產權歸屬,落實設施建設管護標準規范等制度。依法探索建立農村廁所糞污清掏、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農戶付費制度,以及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運行管護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服務費市場化形成機制,逐步建立農戶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政府適當補助的運行管護經費保障制度,合理確定農戶付費分擔比例。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行系統化、專業化、社會化運行管護,推進城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統籌謀劃、統一管護運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各級黨政“一把手”工程。健全市縣鄉抓落實工作機制,市委和市政府做好上下銜接、域內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縣級黨委和政府做好組織實施工作,主要負責同志當好一線指揮,選優配強一線干部隊伍;鄉鎮黨委和政府做好各項工作的具體實施。完善由農業農村部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專項主抓、具體落實的協調推進機制,形成橫向縱向“一盤棋”工作格局。將國有和鄉鎮農(林)場居住點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范圍統籌考慮、同步推進。
(二)強化分類指導。
優化村莊布局,堅持規劃引領,合理確定村莊分類,統籌考慮主導產業、人居環境、生態保護等村莊發展,科學劃定整治范圍,分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城郊融合類村莊重在加快實現城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共建共享、互聯互通。集聚提升類村莊重在完善人居環境基礎設施,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與產業發展互促互進,提升建設管護水平,保留鄉村風貌。特色保護類村莊重在保護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態和生活習慣,加快改善人居環境。“空心村”、已經明確搬遷撤并類村莊不列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范圍,重在保持干凈整潔,保障現有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穩定運行。對一時難以確定類別的村莊,可暫不作分類。
(三)完善配套政策。
落實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設施建設用地、用水用電保障和稅收優惠政策。在嚴守耕地和生態保護紅線前提下,優先保障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建設用地。落實村莊建設項目簡易審批,降低準入門檻,具備條件的可采取以工代賑、“工料法”等方式。鼓勵村級組織和鄉村建設工匠等承接農村人居環境小型工程項目,推動永定區、武平縣、長汀縣、連城縣、漳平市開展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試點改革,健全產權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設施建設與管護機制有機結合并同步落實制度。突出典型引領,整縣、整村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四)加大資金投入。
實行以縣級為主、市級獎補、省級補助的投入方式。各縣(市、區)應積極統籌上級補助、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土地出讓收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所獲土地增值收益、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收益等資金,積極爭取上級預算內補助資金,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建設、運行和維護。各縣(市、區)要推動鄉村盤活區域內村級自有資產和資金,統籌整合政府獎補、村級自有資金、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村民投資等各方資金,形成政府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金融部門跟進、村集體參股、村民籌資籌勞等相結合多元化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投入長效機制。統籌安排資金支持農村垃圾治理常態化機制建設、農村污水提升治理、農村危房和農房抗震改造、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管護等工作。地方政府債券對符合條件的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給予支持。繼續實施“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開展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
(五)推進制度規章與標準體系建設。
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立法,加快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相關領域技術標準。組織實施一批村鎮飲用水水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村鎮污水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村鎮生活垃圾處理等農村人居環境相關科技項目。組織龍巖學院、龍巖水發環境有限公司等高校、企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關鍵技術、工藝和裝備研發,加強技術的集成應用和成果轉化。選認一批污水處理、鄉村生態景觀營造、生態修復、環境監測等領域的科技特派員,到農村基層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六)強化考核激勵。
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市縣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參考。強化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突出問題監督。鼓勵第三方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評估等工作。積極提煉總結推廣一批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的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按照有關規定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褒揚激勵。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9
為做好我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快解決農村生活污水突出問題,保護水環境質量,保障農民群眾身體健康,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生態振興,結合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XX年實現全鎮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完成店子社區、埠園社區、東升社區、雙泉社區4個社區的污水治理任務,完成河村社區、官莊社區、河陽社區、陽光社區4個社區的已治理需提升鞏固任務,解決村莊內存在農村生活污水亂潑濫倒、污水橫流的問題,污水橫流、亂排亂倒情況基本消除,運維管護機制基本建立。
二、組織實施
(一)工作思路。各村莊根據各自條件和類型,因地制宜,統籌考慮分散處理、就近處理或集中處理等方式,靈活選擇不同的污水治理方式。適當采取單村或聯村的方式,將收集的生活污水經人工濕地、氧化塘或小型一體化處理設備處理達標后可就近回用;確需排放的,應根據受納水體功能區劃,達到有關標準要求。鼓勵充分利用周邊閑置的溝渠、庫塘,通過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設植物隔離帶等方式進行生態化改造,建設人工濕地或氧化塘,對單村或聯村收集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
(二)治理模式。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簡便適用的原則,實現有害物質和污染成分有效清除降解。
1、對靠近鎮駐地且滿足污水收集管網接入要求的區域,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集中處理;如河村社區采取接入鎮駐地污水收集管網的處理方式。
2、對不能納入鎮駐地污水管網的村莊,如埠園社區和東升社區,因村制宜采取不同方式處理:
(1)對人口較少、居住分散、無法產生污水徑流的村莊,鼓勵利用房前屋后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等實現就地回用。
(2)對有少量污水徑流的村莊,采取對周邊閑置的溝渠、庫塘實施生態化改造,建設人工濕地或氧化塘,利用排水溝渠或管道系統收集、處理生活污水。
(3)對污水產生量大的村莊或多戶聚居區,可單戶或聯戶設置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如一體化凈化桶等方式處理生活污水。
(三)時間要求。對尚未驗收的河村社區、埠園社區、東升社區于11月之前完成治理并驗收通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設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專項小組,鎮長任組長,分管的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工作區書記、環保辦人員任成員,統籌推進全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強化治理措施銜接、部門工作協調和項目實施整合,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
(二)建立長效機制。強化考核評估,加強治理工作的監管和考核,對所有已完成驗收的村居實行常態化督導,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作為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重要考核指標,落實獎懲措施,確保該項工作治理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10
為補齊補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整體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按照成都市《成都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成辦函〔20XX〕124號)要求,現結合崇慶街道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堅持“城鄉融合、建管并重,上下聯動、部門協作,政策集成、創新驅動”的原則,健全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應集盡集、應治盡治、達標排放。
二、主要舉措
(一)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配合做好市政管網建設,聚焦“兩根管子”建設,著力統籌推進廁污、生活污水共治和自來水接入一步到位。
(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全力推進“一河一策”,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加強日常巡河及管護工作,確保河面、河岸干凈整潔和河道暢通。持續開展農村生活污水直排、污水塘、污水溝、黑臭水體專項治理,健全“一村一檔”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臺帳,壓緊壓實治理責任,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三)推進農村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榿木河流經我街道,今年計劃創建清平村“水美新村”1個,新溝改造項目不但可以改善項目區水生態環境,而且推動周邊農家樂和水果種植業的發展,實現農民增收的目標。
(四)強化污水收集。排水體制應遵循“應收盡收”的原則,結合我街道實際,因地制宜選用分流制或合流制。污水收集系統應遵循按永久性設施進行建設的原則確定規劃建設標準。污水收集管網布局應和相關規劃有機銜接。
(五)科學確定規模。在充分考慮農村居民生活污水水量和水質變化的同時,兼顧畜禽養殖、鄉村旅游等相關產業產生的污水水量和水質變化,確定經濟合理的建設規模。
(六)注重再生利用。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進一步擴大生態環境、農業灌溉等領域的再生水利用量。加快推進污泥資源化利用工作,鼓勵將污泥衍生產品用于沙地荒地治理、園林綠化、土壤改良、生態修復、能源利用等項目。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街道辦履行本轄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關工作的牽頭責任,落實組織和政策保障,做好上下銜接、統籌協調、督查考核等工作。各村(社區)落實屬地管理原則,加強對污水排放治理的監管工作。
(二)強化督查考核。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項目計劃、責任落實、推進措施等重大問題,形成推動工作的合力。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街道目標績效考核,作為環保督察的重要內容。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落實。
(三)強化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大力宣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經驗做法,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圍,讓群眾成為農村污水處理工作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受益者。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11
為深入實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補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短板,根據《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川委辦〔20XX〕26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XX〕14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決策部署和市委四屆四次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積極探索具有雅安特點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環境質量,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市。
(二)基本原則。
突出重點,有序實施。堅持以城帶鄉、城鄉并進,加快城市(縣城)、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帶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優先實施環境質量要求高的區域以及232個新村聚居點、15戶或50人以上農村居民聚居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抓好農家樂、旅游民宿、景區賓館等場所生活污水治理,有序解決農村治污能力不足問題。
因地制宜、分類治理。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人口聚居程度、污水產生類型規模,因地制宜采取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做到農村生活污水應集盡集、應治盡治、達標排放。
經濟實用、維護簡便。綜合考慮地方社會水平、財政狀況、污水規模和農民需求,按照低成本、達標準、利維護的要求,合理選擇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和設施設備。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強化縣(區)主體責任,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引導農民以投工投勞方式參與設施建設和巡查維修;推進實施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PPP項目,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金融機構參與污水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二、目標任務
(三)總體目標。
從20XX年起,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處理設施運行監管不斷加強,處理設施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改善。通過5年努力,到20XX年,實現全市994個行政村、40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推進階段(20XX-20XX年):推進城市(縣城)、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完成232個新村聚居點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其他農村聚居點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農村分散污水治理工作。到20XX年底,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
攻堅階段(20XX-20XX年):持續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全面推動鄉(鎮)、農村聚居點和農村分散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XX年底,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
鞏固階段(20XX年):鞏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提升設施服務水平,建立持續穩定的農村生活污水建設運行管理機制。到20XX年底,確保全市994個行政村、40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三、重點工作
(四)強化規劃引領。
20XX年底前,以縣(區)為單位編制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制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細則,明確工作目標和時序、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確保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進。(責任單位: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五)加快設施建設。
推進實施《雅安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優選資信好、投融資能力強、處理技術專業的企業實施污水處理PPP項目,以縣(區)為單位統籌區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盡快形成污水處理能力。因地制宜推進設施建設,有條件的`推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向農村延伸,將農村生活污水納入污水管網統一收集進行處理;遠離城鎮的農村居民聚居點,配套完善管網設施、合理選擇污水處理技術進行集中處理;居住相對分散、污水難以統一收集的地區,就地就近采用無動力、微動力或生態處理技術進行分散處理。支持縣(區)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積極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治理模式。(責任單位: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知識產權局、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六)推進廁所革命。
推進實施《雅安市“廁所革命”實施方案(20XX—20XX年)》,結合幸福美麗新村、扶貧新村、旅游景區等建設,合理選擇改廁模式,加快推進農村戶用廁所、鄉村公共廁所建設和改造,普及不同水平的衛生廁所;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有效銜接廁所革命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責任單位: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配合單位:市委農工委、市國土資源局、市農業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旅游發展委、市扶貧移民局)
(七)開展水環境治理。
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加大河流、塘庫、渠道、小溪溝等入河排污口監管力度。采取綜合措施恢復農村水生態,加快實施幸福美麗新村水庫和塘堰“清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利風景區建設。加強生態河塘、生態渠道、生態河道治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清淤疏浚,消除農村黑臭水體,改善農村水環境質量。(責任單位:市水務局,配合單位: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八)強化技術支撐。
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日常環境監督機制,加強排放水質監測。組織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污染源減排核查政策和技術研究,加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研發和集約化處理設施推廣應用。鼓勵采用運行狀態遠程實時監控系統,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建立數字化服務網絡系統和平臺,重點對日處理能力30噸以上、受益農戶100戶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責任單位:市環保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
(九)完善支持政策。
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和運營的扶持力度,落實用地、用電、設備折舊等支持政策。健全價格調整機制,對于收費不足以維持設施正常運營的,可根據有關規定給予補貼。鼓勵銀行為符合條件的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開展應收賬款、收費權貸款等金融服務。(責任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市政府金融辦、人行雅安中心支行、國網雅安電力(集團)公司)
(十)加大資金投入。
建立縣(區)為主的政府投入體系,合理保障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資金。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統籌好中央、省、市、縣(區)各級專項資金,打好政策資金“組合拳”,支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責任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
四、保障措施
(十一)落實責任。
各縣(區)人民政府、經開區管委會是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充分認清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壓實責任、分解任務,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五年工作目標。市規建和住房保障局要負責牽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定期會同市級有關部門協調解決推進工作中的問題,加強監管考核。市級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能,積極推進農村衛生廁所改造、禽畜散養環境衛生治理、河長制湖長制管理、建設項目用地需求保障等相關工作,確保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落地見效。
(十二)強化管理。
各縣(區)、經開區要抓緊制定專項規劃和實施細則,明確牽頭和配合部門,細化職責分工,落實政策措施,建立治理項目實效檢測評價和情況通報制度,嚴格目標管理。推進“放管服”工作,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所涉及的統一招投標和政府采購等事項,盡量簡化審批手續,開辟綠色通道,優化服務質量。
(十三)加強宣傳。
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的作用,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強化環境衛生意識,引導農民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動員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圍。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12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決策部署,加快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全面鄉村振興。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指導意見的通知》(粵辦函〔2021〕285號)和《梅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方案》(2022-2025年)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三農”領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堅”行動的部署,結合我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實際情況,提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策略,堅持以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設施有效運行率和農村居民滿意率為目標,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同時加強已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確保污水收集處理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行,規范建立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機制。
(二)基本原則
1.科學全面,實用可行。
內容全面、科學合理,攻堅行動與村莊規劃、城鄉供排水、水環境功能區劃、黑臭水體治理等相銜接,制定建立全面覆蓋、重點突出、因地制宜、科學規范的攻堅路徑。
2.因地制宜,分類治理。
按照省、市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總體要求,以污水減量化、分類就地處理、循環利用為導向,以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設施有效運行率和農村居民滿意率為目標,結合我縣經濟發展水平、村莊聚集情況和周邊自然情況等,因地制宜選擇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納入已建縣、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已建設施修復改造、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等模式開展治理。
3.突出重點,梯次推進。
遵循“突出重點,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的原則,做到“可實施、可落地”。在全面摸清治理底數的基礎上,明確治理模式。按照省、市重點村莊識別要求,明確重點村莊,梯次推進治理工作。
4.建管并重,長效運行。
在確保治理設施高質量建設和提升改造的同時加大對已建設施的運營維護,抓好運維管理機制建設。鼓勵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建設和運行管理。有條件的鄉鎮,逐步探索建立污水處理受益農戶付費制度和多元化的運行保障機制,確保治理長效。
5.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強化屬地政府主體責任,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涉農資金統籌作用,用好相關金融政策,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建立健全地方負擔、企業投資、省級資金、鎮村自籌和社會支持的多元投入機制。同時可引導農民以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設施建設、運行和管理,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三)工作目標
從2022年起,在摸清全縣已建村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現狀的基礎上,結合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摸排時地表水水質監測情況,開展農村生活治理攻堅行動。通過4年努力,到2025年,完成152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其中應優先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問題整改任務,確保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60%以上。制定清單式實名制儲備庫,確保有序推進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詳見附件3:豐順縣2022-2025年擬完成治理自然村“一村一策”儲備庫)。
具體治理任務安排如下:
1.2022年年底前,完成新增38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52.5%以上;
2.2023年年底前,完成新增38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55%以上;
3.2024年年底前,完成新增38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57.5%以上;
4.2025年年底前,完成新增38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60%以上,治理設施有效運行率達到90%以上,村民滿意率達到80%以上,強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監督考核管理,全面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運維管護機制。
二、工作任務
(一)因地制宜,分類推進設施建設
1.資源化利用。
對于居住較分散,常住人口較小或密度小的自然村,在周邊無黑臭水體且水環境良好的前提下,優先選用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路線。充分利用既有水溝、水塘和洼地,規劃建設污水管網及配套存儲池、厭氧池、生化塘等,并可通過房前屋后“四小園”澆施等就近就地進行資源化利用。實施資源化利用的自然村應定期開展自然村內主要水體監測和治理成效評估,未達到要求的需結合原因加強整改和管護。當受納體消納能力不足時,周邊有黑臭水體或水質保護壓力大,應及時調整治理模式,不得繼續采用資源化利用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對于自然生態環境優勢明顯、農用水灌溉需求大的鎮,積極探索符合當地特色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優先采用資源化利用開展治理。
2.納入縣、鎮、村污水處理設施
充分調研,推動未滿負荷的縣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向周邊自然村延伸,將鄰近圩鎮、城鄉結合區域內自然村和設施周邊自然村的農村生活污水就近納入縣、鎮、村污水管網統一收集處理,做到能接盡接,管網收集率應達到60%以上。
3.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遠離城鎮的農村居民聚居點,人口規模較大的自然村應綜合聚集程度、排水現狀、排入水體水質要求等,合理選擇污水處理技術,配套完善管網設施,選擇管護簡便、建設和運維費用低的工藝設備進行集中處理。常住人口多,但居住較散、污水難以統一收集的地區,就地就近采用無動力、微動力或生態處理技術進行分散處理。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由鎮政府負責實施,管網收集率應達到60%以上。
4.推進已建設施提升改造與管網修復。
在科學確定治理模式的基礎上,對自然村生活污水實施資源化利用的,由鎮村對照治理措施開展整治;農村生活污水納入縣、鎮、村污水處理設施的由原建設單位(業主單位)負責整治;實施已建設施修復改造和管網完善與修復的,由原建設單位(業主單位)和管理單位(鎮政府、縣水務局、縣農業農村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整治。
(1)已建設施提升改造。
對照全縣摸排問題清單及省反饋問題清單,各鎮應制定問題設施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措施,按攻堅任務清單按時完成整改。對處于建設狀態且停滯施工時間較長、主體設施存在質量問題、功能單元缺失導致閑置的設施開展修復;對于已建、設計規模不符合實際需求等的設施進行整改,對普遍存在雨污分流不徹底,生活污水收集率不足,出水不穩定等問題,加快實施老舊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的升級改造。
(2)管網完善與修復。
對于污水收集管網覆蓋率低的處理設施,利用現有管網,延伸主、支管覆蓋范圍;對于無配套收集管網或收集管網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原高程設計不合理等,應全面綜合評價,重新調整規劃設計,完善管網或改用分散治理方式,針對管網與設施未接通或銜接不暢,化糞池老舊或建設不規范,管網局部污水滴漏或外水滲入等問題,進行收集管網修復增效。
(二)開展成效評估
縣有關部門及時跟進指導各鎮(場)治理工作,市生態環境局豐順分局牽頭對照儲備庫開展治理情況月度調度和通報。各鎮(場)按照“完成一個、報送一個、評估一個”的原則,從儲備庫中抽取不少于辦理任務數的自然村報市生態環境局豐順分局(應優先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問題整改任務)。評估需以工程建設質量、治理綜合成效為主,結合基礎資料、運維管理以及村民滿意度等情況開展成效評估。同時,結合評估情況組織甄選優秀治理案例,適時向社會公開宣傳。采用不同治理模式應滿足以下要求,方可認定為完成治理:
1.納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的村莊,同時滿足以下要求:
(1)村莊污水收集主管與城鎮污水管網連接并通水;
(2)接入的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并達標排放。
2.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或設施整改提升的村莊,同時滿足以下要求:
(1)設施正常運轉;
(2)設施出水執行我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DB 44/2208-2019)且排放口水質檢測達標;
(3)有明確的運維主體、責任要求及穩定的運維資金保障。
3.采用污水資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態消納)的村莊,在滿足農田灌溉、施肥等資源化利用相關標準同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1)有農田、水塘或房前屋后小菜園、小果園等明確的污水資源化利用受納體;
(2)已配套污水暫存設施及輸送至利用場地的設施設備或管網暗渠,建立了明確的資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態消納)途徑;
(3)污水排放不超過資源化利用受納體的環境容量,受納體及周邊不形成黑臭水體,不造成環境污染,污水資源化整體能夠保持良性生態循環;
(4)河涌、水網等快速流動水體不作為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受納體,污水原則上不直接排入。
(三)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1.明確運維管理責任主體。
建立以縣政府為責任主體、鎮政府為落實主體、村級組織為參與主體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運維管理體系。各鎮(場)要牽頭落實本行政區域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的日常運行和維護管理工作,落實運維經費保障,明確運維管護經費使用細則,合理確定設施運維主體和模式。縣政府結合年度考核情況,制訂獎懲制度,以獎代補,確保各鎮(場)村級污水處理設施運維效果。(指導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豐順分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負責)
2.明確運維管理模式。
對處理工藝相對復雜且運維要求高的設施,可通過統一招投標或政府采購等方式選擇具有相應能力的運維單位進行運維;對規模較小、工藝簡易、運行維護技術要求較低的設施及資源化利用的自然村,鼓勵鄉鎮(街道)委托村(居)民委員會進行運行維護,可聘用村民參與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的有償服務工作。鄉鎮(場)負責日常運行和維護管理工作,應遵守有關規定,明確專職人員,監督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做好運行記錄,定期開展運行維護培訓,督促指導村(居)民委員會和農戶做好相關工作。村(居)民委員會應當配合做好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和運行維護相關工作,引導農戶主動檢查自家廁所水、廚房水、洗滌水等接入狀況,做好化類池、接戶管、戶用檢查井滲漏、堵塞和破損等的維修更換,自覺管理房前屋后污水管網、清掃井及周邊環境衛生等。非居民產生的污水應由經營主體負責處理。
運維單位應以自然村為單元建立治理臺賬,臺賬內容包括村莊概況、污水輸送路徑、管網情況、污水暫存或預處理設施情況、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受納體基本信息、管護人員安排、受納體巡查及監測記錄等內容。各鎮(場)應定期組織開展治理成效評估,未達到預期效果的,應及時排查原因,實施整改并加強管護。當受納體消納能力不足時,應及時調整治理模式。(指導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豐順分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負責)
3.嚴格水質監測。
各鎮(場)要落實國家、省、市關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質監測的要求,督促運維單位定期自行或委托有資質的專業機構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進、出水水質進行監測,摸清摸實已建設施環境效益發揮情況,建立數據臺賬。生態環境部門按上級要求開展日處理能力20噸及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監測,對于發現設施運行不正常、出水水質不達標等問題的,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逾期未整改到位的,通報或約談相關負責部門和負責人。(指導單位:市生態環境局豐順分局牽頭,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鎮(場)要充分認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應加強系統謀劃和統籌協調,成立攻堅領導小組。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重點工作任務,推動解決規劃、建設、運維中的突出問題和困難。農村生活污水與農村衛生廁改造、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水務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政府辦督辦室等相關部門按職責要求加強對各鎮(場)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督促指導。
(二)加強資金籌措。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資金的籌措,由縣財政統籌,積極爭取中央、省涉農資金支持。對已建設施進行完善管網、修復、改造的,整改完成后按原資金渠道和程序進行驗收結算和撥付。原PPP、新農村等實施項目,由建設單位(業主)按終止合同進行核實結算。修復改造完成后,按原資金渠道進行驗收結算。對新建設施項目,按建設項目有關規定執行,同時,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維。
(三)嚴格監督考核。
嚴格落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責任,上下聯動、齊抓共管、高質量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建立健全監督考核機制,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等考核內容。將治理設施日常巡查等工作納入日常工作內容,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督促整改。
(四)加強技術支撐。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智慧監管的探索,定期組織開展技術幫扶,組織運維管理人員教育培訓,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人才隊伍建設。
(五)加強宣傳教育。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開展宣傳教育,借助手機、電視、廣播等媒介宣傳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知識,培育提升村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逐步規范村民生活排水行為;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參與治理工程建設和運維工作;要引導村民參與項目前期涉及、過程建設和后期監督,建立共謀、共建、共管、共享機制,提高村民在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的參與感和滿意感。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篇13
為加快推進生態縣建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改變農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現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建省級和國家級生態縣為目標,以農村環境整治為重點,根據《安徽省郎溪縣生態縣建設總體規劃》和《郎溪縣生態縣創建實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我縣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生態郎溪。
(二)工作目標
2012年底鄉鎮建成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60%以上,2014年底鄉鎮建成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0%以上,對新農村建設綜合示范點、人口集中的中心村生活污水污染問題進行達標治理,改變農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現狀,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確保按期完成省級和國家級生態縣創建目標任務。
二、治理對象和污水處理技術
(一)治理對象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對象為未納入縣城區、郎溪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系統的全部農村地區。
1.縣城規劃區范圍內的村、社區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收集,送縣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
2.十字鎮集鎮及十字經濟開發區附近的村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收集,送十字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
3.郎溪經濟開發區規劃范圍內的村、社區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收集,送郎溪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
4.梅渚鎮集鎮、大梁村、鎮東村、工業園區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收集,送梅渚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
5.新發工業園區生活污水送中再生循環經濟園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新發鎮集鎮移民點及安置區生活污水根據人口居住情況分片集中處理。
6.其它鄉鎮集鎮生活污水根據人口居住情況分片集中處理。
7.新農村建設綜合示范點和人口集中的中心村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收集集中處理。
8.其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因地制宜采用沼氣池、人工濕地等技術處理。
(二)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標準
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根據實際需要,采用厭氧生物、太陽能微動力和人工濕地等不同處理技術;鋪設污水收集管網,實行雨污分流,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水經處理后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COD≤60mg/L,BOD≤20mg/L,SS≤20mg/L,NH3—N≤15mg/L,TP≤1mg/L)后方可排放;污水處理和管道鋪設設計方案必須委托擁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并報送縣生態辦審查。
三、項目管理
(一)縣城規劃區、郎溪經濟開發區規劃范圍內的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由城市建設指揮部、郎溪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
(二)十字鎮集鎮及十字經濟開發區附近的村生活污水處理,管網由十字鎮政府統一建設,運營管理由十字經濟開發區協調投資方確定。
(三)梅渚鎮污水處理廠按國補項目有關要求,由梅渚鎮建設和管理。
(四)新發鎮工業園區及新發鎮社區、村送中再生循環經濟園污水處理廠處理的生活污水按市場化運作模式管理。
(五)鄉鎮集鎮、新農村建設綜合示范點和人口集中的中心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管理按下列規定處理:
1.鄉鎮要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領導機構,具體抓好規劃選址、組織工程招投標,并結合實際,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設計圖紙,指導施工。同時要建立完善的污水集中處理系統的運行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規范,確保污水治理工程安全、正常運行。
2.縣環保局、縣住建委、縣新農辦等職能部門負責推薦有資質、聲譽好的設計、施工單位。
3.施工單位必須嚴格按照審定的治理方案和標準圖紙施工,確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
(六)其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按相關主管部門行業規定管理。
四、工程驗收
(一)污水處理廠項目由批準立項部門依據相關程序,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驗收。
(二)鄉鎮集鎮、新農村建設綜合示范點和人口集中的中心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按下列規定管理:
1.土建工程和污水處理設施完工后,由鄉鎮組織初步驗收,再報縣生態辦申請驗收。驗收申請材料包括申請表、設計方案、排污管網及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施工圖、污水處理設施調試運行臺帳、操作管理規程、設計和監理單位的意見、水質監測報告等。縣生態辦牽頭組織各成員單位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出具工程竣工驗收意見。
2.工程驗收合格后,自交付使用之日起至少一年內為保修期,由設計、施工單位負責維修保養。各鄉鎮要加強日常運行的安全管理,確保正常運行。
(三)其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驗收辦法按相關主管部門行業規定執行。
五、資金籌措和補助標準
(一)各鄉鎮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業主單位,具體負責落實項目資金。
(二)縣財政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資金,補助鄉鎮生活污水終端處理設施建設;縣發改委、縣住建委、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新農辦等相關部門要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支持鄉鎮污水處理建設。
(三)縣財政專項資金補助辦法:補助對象為農村生活污水未納入縣城區、縣開發區等污水集中處理系統的全部農村地區,補助內容為生活污水終端處理設施的建設,對于以政府性投入為主的城鎮集中污水處理廠不在此次補助范圍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中的終端污水處理設施按實際招標價的60%給予補助。
六、資金撥付
(一)由鄉鎮填寫《郎溪縣基本建設單位撥款申請表》報縣生態辦、縣財政局審簽行文,分管縣長簽發撥付。
(二)補助資金分兩期撥付,第一期40%補助資金在工程開工建設后撥付,第二期60%補助資金在項目驗收后撥付(附工程竣工驗收意見)。
七、組織領導
(一)成立郎溪縣生活污水治理領導組
成立由縣政府分管縣長任組長,各鄉鎮、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住建委、縣新農辦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組,負責工程建設運營的組織、統籌協調、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
(二)各成員單位的主要職責
1.各鄉鎮負責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及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2.縣住建委負責指導城鄉污水處理規劃的編制和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的實施,并監督工程質量,參與工程竣工驗收。
3.縣新農辦負責新農村污水處理工程項目的推進,參與工程竣工驗收。
4.縣財政局負責補助資金的籌措和監管工作。
5.縣生態辦承擔領導組交辦的組織、協調、監督、考核等工作,并牽頭負責指導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的實施。工程設計圖、竣工驗收材料等整體驗收材料齊全。設施運行正常,做好日常運維記錄。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12-01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范文(精選5篇)12-01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通用12篇)12-02
鄉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精選9篇)12-05
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通用5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