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范文(通用10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中華禮儀教育為切入點,以培育學生優秀的民族品質、民族精神、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禮儀為內容,以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重點,全方位,立體化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我校決定進一步推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工作。
二、實施原則
1、堅持針對性、實效性原則。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是站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站在對人的生命負責的高度,不是枯燥乏味的說教,不是應付形式的走過場,而是感悟一場場波瀾壯闊的生命歷程,傳承一部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過程,因此必須堅持針對性,實效性的原則。
2、堅持貼近社會實際、貼近現實生活、貼近高校學生的原則,為了使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在活動中應盡量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賦予傳統美德以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精神。
3、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我們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不能僅僅只停留在感知的階段,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社會外顯行為,要將這種認識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應堅持知與行的統一。
三、工作目標。
1、總目標:以“孝、誠、敏、忠、禮”為切入點,通過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了解、掌握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知識,增強區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道德判斷能力,不斷學美德、行美德、創美德;提高學校德育的整體水平,推進德育內容系統化、科學化、特色化的建設。
2、培養目標
以“孝”、“禮”為主題,培養學生孝敬父母、尊重長輩、懂禮貌、講文明。
以“誠”、“禮”為主題,培養學生誠實守信、遵守諾言、知禮明禮。
以“忠”、“禮”為主題,培養學生忠心愛國、無私奉獻、懂禮行禮。
以“敏”、“禮”為主題,培養學生勤奮努力、聰明樂觀、明禮行禮。
四、活動的內容與形式
(一)加強領導和理論學習,形成共識
1、成立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領導小組。
組長:xx
成員:xx
2、加強傳統美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在弘揚、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中起著骨干、主導和示范作用,是傳統美德教育重要的保障機制。全體教師和輔導員都應參與其中來共同開發研究這一宏大的工程。
(二)立足主陣地找準突破口,扎實開展傳統美德教育。
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必須找準切入點,形成以點帶面,以面成體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教育動態鏈。根據學校實際,經反復論證我們選定以“孝、誠、敏、忠、禮”作為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突破口,從學生實際出發,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出發,循序漸進地去達到我們制定的培養目標。
1、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是學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組長應組織全組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傳統美德素材,將傳統美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做到緊扣教材、自然進行、點滴滲透、細雨潤物、潛移默化。
2、將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開發樓道文化建設,采取多種形式以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為主題,利用班會時間集體討論學習。
3、開展“五個一”活動。每兩周上一節德育課;每月評選一次禮儀天使;每月舉行一次日常禮儀規范大檢查;每學期評選一次美德之星;每學期舉行一次美德征文比賽。
4、通過經典誦讀活動,感受中華傳統美德,誦讀《弟子規》,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學生的一生提供營養。
5、各班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開展富有特色的美德教育活動,如“美德日記”、“誠信調查”等。
(三)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深化傳統美德教育。
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學校、課堂,更應走出去,深入社會,貼近生活,貴在踐行,難在持久。
1、每學期至少兩次深入德育基地開展活動。到烈士陵園掃墓,接受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教育;看望孤寡老人,接受尊老愛幼教育。
2、號召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如愛心捐助活動、安全教育日到街道發放交通常規宣傳單等,培養學生奉獻精神和禮儀常識。
3、組織學生開展“五個一”活動,要求學生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為;每天向師長說一句體貼性的話;每周搜集一篇美德故事;每月向師長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學期給親朋好友寫一封信,向他們反映自己的學習、思想生活情況,交流感情。
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 篇2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區域文化精髓,進一步完善學校德育體系,培養廣大青少年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高尚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陶然小學決定在本校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落實質量立校、人才興校、創新強校、特色的辦學理念,全面推進質量校園、特色校園、活力校園、和諧校園的構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堅韌、樂觀、豁達、包容和自強、自立、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通過開展系列化、項目化、立體化的優秀傳統文化宣教活動,使傳統精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我校中小學生(幼兒)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二、活動主題
傳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則
與課程計劃相結合;與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結合;與日常行為養成教育相結合;與學校特色創建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四、教育目標
——全面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形成積極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參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了解鐵嶺和西豐的人文歷史、地理風貌、民俗風情等地域文化,具有熱愛家鄉的情感,立志為家鄉的未來發展努力;——學習在當今生活中,以寬廣的胸懷和文化視野,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奠定和諧的人生基礎。
五、主要內容
(一)國學經典誦讀工程。全面貫徹落實西豐縣教育局《關于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實施方案》(西教字[20XX]13號)基本要求,工作的重點方向:一是構建誦讀體系。本著不給學生和教師增加課業和工作負擔的原則,各學校(幼兒園)每學期要制定誦讀計劃,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推進誦讀活動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二是搭建誦讀平臺。深入開展“清泉源頭讀書活動”,以《中華經典誦讀100篇》(西豐縣教育局編輯)為藍本,做到早課前誦讀20分鐘、課余時間自由誦讀、每周1節的誦讀課、每月召開1次以誦讀為主題的班隊會,課內向課外延伸、校內向校外延伸,激勵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三是深化誦讀活動。利用文化經典的各種聲像資料,將視頻講座帶進校園;根據實際需求,把名家、請進來,與學生進行傳統文化面對面的交流;廣泛開展如“三字經誦唱會”、“弟子規引我行”等倡導生活化、活動化、故事化、體驗化、興趣化的誦讀活動,借助校園藝術節、文藝匯演等載體,讓學生感受文化、熱愛經典。
(二)孝信雅行教育工程。
一是以孝為先,開展感恩教育。以元旦、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為重點,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幼兒)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和道德體驗活動,注意凸顯教育的實踐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導其認知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開展“感恩父母,踐行孝心”的實踐活動;以勞動節、教師節、重陽節為契機,開展“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關愛長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行孝感恩、尊重他人。
二是以雅為標,開展禮儀教育。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結合“三姿”培養與訓練要求,以“禮儀、禮貌、禮節”為主要內容,開展“校園禮儀講座”、“文明禮儀知識大賽”等系列活動;以情趣高雅、談吐儒雅、行為文雅為標準,貫穿培養青少年行為習慣以及審美情趣;著重引導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范。
三是以信為本,開展誠信教育。以發誠信倡議、講誠信故事等多種形式,將誠信教育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廣泛開展“爭做誠信少年”等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誠信美德,逐漸改變“信任危機”的社會現狀。
(三)藝體素養培育工程。
一是突顯特色藝體教育。利用“體育、藝術2+1項目”和特色體育活動的有效平臺,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在才能,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培育其文化、藝術、體育等多方面愛好,在提升其信心的基礎上盡量讓不同層次學生在不同層次的平臺展示多種才能。
二是“經典誦讀”與大課間操活動相結合,融為一體。大課間操活動可適時展現師生共同誦讀經典詩文的壯觀場面,編排有特色的自編操。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得到了經典文化的熏陶;在律動的音樂聲和優美的動作中得到心靈的凈化。
三是“經典誦讀與校園文化藝術節相結合”通過形式多樣的藝術比賽,讓學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國傳統古典文化的熏陶,提高廣大學生文化和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是構建魅力藝體教學。加強藝體課程建設,重視藝體教育與相關學科的融合,充分利用“二課”活動時間,通過開設閱讀班、文學社、樂器培訓班、書畫班、體育特長班、舞蹈班等特色課程,安排專業藝體教師進行教學指導,使之逐漸形成規模,成為學校藝體教育的一個亮點。同時,重視藝體教育與相關學科的融合。
五是探索特色的藝體教育。在我校繼續創設“扇跳繩、毽球、剪紙、書法、繪畫、聲樂、乒乓球”等活動,鞏固“人人有項目、班班有活動”的良好局面,真正把優秀傳統文化“種”進學生的心坎里。
(四)校園品位創建工程。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完善圖書室、班級圖書角、校園廣播、校園電視臺、校園網站等文化陣地,廣泛開展校園、家庭閱讀活動;利用宣傳櫥窗定期舉辦德育長廊、詩文圖展、師生作品展;校園墻面張貼歷代名人畫像、格言警句等文化符號,綠地與樹木標牌、道路標識牌、印制《論語》等國學經典章句或自創箴言語錄,做到“讓每個景點培育人,讓每條名言激勵人”;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特色學校等活動,促進形成“一校一品”的區域教育特色,營造“以文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濃郁氛圍。
(五)地域文化尋根工程。
一是對鐵嶺、西豐及本鄉(鎮)地方傳統文化進行挖掘整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傳統文化進校園需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組織得力人員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進行課題研究,專題編寫《魅力鐵嶺》、《西豐文史資料》等類似的校本教材,推進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進課表、進課堂、進頭腦”;將地方傳統文化遺跡、藝術、傳播媒介等資源有效整合,發揮其文化本源、活動載體、資源寶庫的作用,構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體系。
二是將地方傳統文化資源改造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紀念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推進我校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加強平嶺村烈士陵園、少年宮、城子山、冰砬山等公共教育資源的活動力度,使其成為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校外實踐基地。
三是傳承弘揚鐵嶺人文精神。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通過演講比賽、征文活動等多種形式,在學生中大力宣傳“求實創新、崇文厚德、理性平和、追求卓越”的鐵嶺城市人文精神和“活力西豐、富庶西豐、生態西豐、幸福西豐”的“四力”西豐精神,激發廣大師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陶然小學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導處,負責全校活動的協調、檢查,定期組織各種教學交流和教學研討活動。
(二)確定實施對象。全縣公辦和民辦的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含職高),均要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現全覆蓋。
(三)強化隊伍建設。由班主任教師(或其他愛好國學、有一定國學基礎的教師)擔任主力推手;注意整合班主任(團隊輔導員)、藝術科教師等師資力量,組建切合本地、本校實際的適合國學教學的師資隊伍;采用集中和常態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提高培訓。
(四)健全管理機制。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課程內容,從學校(幼兒園)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德育科研、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班團隊活動、語文科教學等課程實施;充分考慮參與活動教師的工作量,其工作考核要與教師晉職晉級、崗位聘用、評先選優、績效工資等直接掛鉤;并大力表彰在此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和學生。
(五)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活動的重要意義,及時反映工作進展和成效,充分發動師生和學生家長暢談體會、感受和變化,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并把優秀稿件報送到《西豐教育》和《慧園》等雜志。
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進一步完善學校的德育體系,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高尚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繼續深入貫徹落實《調兵山市中小學學習、踐行弟子規活動實施方案》,使傳統文化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養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二、活動主題
傳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則
與課程計劃相結合;與德育教育研發相結合;與日常行為教育相結合;與學校特色創建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四、活動內容
1、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弟子規》的學習、踐行活動。
(1)計劃在11月30日進行《弟子規》誦讀班會。
(2)12月5日舉行《弟子規》背誦比賽。
除了這兩項活動,平時加強《弟子規》的學習活動,利用學校的廣播在課間播放《弟子規》歌曲,利用班會時間誦讀、學習《弟子規》,尤其加強低年級學生的學習。
2、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
(1)利用早自習的時間誦讀國學經典。
(2)每周設一節誦讀課,每月召開一次以誦讀為主題的班隊會。
(3)利用校園多媒體網絡和各種影響資料舉行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專題講座,與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交流。
(4)結合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計劃召開校園藝術節活動,讓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校園藝術生活,突出活動廣泛化、故事化、體驗化、興趣化的特點,讓學生感受經典文化魅力,熱愛經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動
(1)以孝為先,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利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為重點,在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和道德體驗活動,凸顯教育的實踐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學生認知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開展“感恩父母 踐行孝心”的實踐活動。
以勞動節、教師節、重陽節為契機,組織開展“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關愛長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行孝感恩、尊重他人,從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以雅為標,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以“禮儀、禮貌、禮節”為主要內容,開展“校園禮儀講座”、“文明禮儀知識大賽”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范。
(3)以信為本,開展誠信教育。
以發誠信倡議、講誠信故事等多種形式,將誠信教育引向學生家庭,并廣泛開展“爭做誠信少年”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誠信美德。
4、積極開展特長教育,推進藝術素養培育工程。
(1)充分利用“體育、藝術2+1項目雙技活動”的有效平臺,弘揚太極拳,激發學生正確的人生理想,挖掘學生潛在的才能,培養他們文化、藝術、體育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2)展示開展好特長教育活動。通過開設閱讀、硬軟筆書法、剪紙、舞蹈等特長教育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讓學生能過學有所長,德識長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積極開展校園品位創建工程。
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積極為學生營造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完善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利用板報、櫥窗宣傳、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營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濃郁氛圍。
六、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領導小組
組 長:閆麗娜
副組長:朱亞杰 張淼
組 員:徐秀華 杜平 郝巖 史艷麗
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條主線,以提高市民素質為切入點,以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活動為著力點,大力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以此帶動城市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二、活動內容
優秀傳統文化進學校。以開展“城鄉少年手拉手,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為總攬,以“感恩、勵志、修德”為主題,每天利用早晨、中午課前20分鐘左右時間,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美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傳統經典競賽活動,如學生賽、小組賽、班級賽、年級賽等,還可以通過詩文配畫、小品劇、唱詩文歌曲等方式促進學生對傳統優美詩文的學習和理解。開展“五個一”活動。學生做到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為;每周向父母(或長輩)說一句體貼性的話;每月為父母(或長輩)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學期給父母(或長輩、教師、幫助過自己的人)寫一封信,向他們反映自己的學習、思想以及生活情況,交流感情;每年參加一次公益性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學校、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學生自理、自立、自律能力;組織學生扶貧結對,引導他們在學習、生活中互幫互助,增進友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愛心。營造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
優秀傳統文化進機關。以“文明禮儀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為帶動,從解決干部職工在工作生活中不文明的行為入手,以“學經典、品人生、提素質”為主題,在全市黨政機關、執法部門、窗口單位中開展“做文明公仆、創禮儀機關”活動。同時廣泛開展促進公共文明志愿服務、公務員志愿者參與交通協管活動、便民服務等各類文明禮儀踐行活動。在廣大機關干部中開展讀一本好書、參加一次社會公益活動、組織一次演講比賽等活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講文明、知禮儀、熱情好客、團結友善的傳統美德,在參與和體驗中自覺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者、實踐者、示范者,打造文明機關、禮儀機關、書香機關、效率機關、廉潔機關。
優秀傳統文化進家庭。以家庭美德教育普及為重點,開展“與經典文化同行,與圣賢先哲為友”,“親子讀書共成長、經典文化進家庭”和“書香家庭”評選活動。通過讀書知識競賽、優秀讀后感評選、“子女和父母、同讀一本書”等特色載體活動,引導廣大市民群眾愛書、藏書、看書,自覺接受傳統美德教育。年底前,層層推薦、評選全市十大“書香家庭”。引導家長學習傳統文化,領悟傳統文化的.精華,并注重言傳身教,提高家長利用傳統文化開展家庭教育的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師資隊伍。師資隊伍在弘揚、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骨干作用,這是傳統文化教育重要的保障。要盡快建立一支由各類志愿者組成,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熟悉教學方法的骨干教師隊伍。
(二)推薦優秀傳統文化教材。本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推薦出一批優秀傳統經典書目。
四、工作要求
營造濃厚氛圍。開辟傳統文化走廊、學習園地、專欄、專刊、網站、網頁等陣地。在學校墻壁、走廊、教室、櫥窗、寢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圖畫、警句、詩詞歌賦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激勵師生奮發向上。在單位進出口墻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張貼懸掛傳統典故成語、格言警句等。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
挖掘地方資源。我市有很多文物古跡、歷史人物以及典故,要充分利用豐厚的地方文化資源,充實和豐富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的內容。文化、民俗、文物、旅游、社科界等相關管理部門要組織專家挖掘、整理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精髓歸類,形成本土化傳統教育系列讀本,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以通俗明了的方式,如童謠、畫冊、民間故事、卡通等,將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展現在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受眾面前,使之得到熏陶、感染。
利用傳統節慶。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活動中,要緊緊圍繞節日主題,突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充分展現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并注重提升文化內涵,通過舉辦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間藝術展示等活動,讓人們在參與中親身體驗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 篇5
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20XX年3月26日)教育需要積極而有效的文化,學校教育價值最值得品味的東西就是學校所擁有的文化,以強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給學生一個東方傳統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撐、精神支撐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創建的主導思想。正是基于這一教育理念,我校決定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內容進行德育特色化學校創建活動。
一、指導思想:
“用文化經營學校,用理念支撐學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學校創建的指導思想。中國有著五千年未曾中斷的發展歷史。在漫長的、不絕如縷的繁衍歷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行為模式、德行素養和社風民俗。通過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系統整合教育資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學校辦學的核心競爭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質量。通過教育,為學生奠定文化修養的基礎,未來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會,為中國文化之發揚光大,為建構“人文和科技交匯的未來世界”做出貢獻,培養名副其實的文明人、現代人、成功人。
二、總體設計
以“中國傳統文化導讀”為主線,以人文性管理為手段,以養成教育為途徑,以德育活動為載體,以“合約式”評價為終結,引導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和尋求熠熠生輝的精神瑰寶,從而繼承和發揚傳統的美德、良好的風范、高雅的情趣、昂揚的氣概、堅韌的意志、頑強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體系。
三、意義
(一)理論意義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
依據心理學原理“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提升學生的民族素養。民族凝聚力來自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利于社會主義德育內容民族化,系統化和科學化體系的建設,而且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
(二)實踐意義
1、抵制社會不良環境影響的需要。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家長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對孩子做人的教育卻越來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會背景下,我們的教育環境存在著許多問題:影視、網吧演繹著“武俠加愛情”、“黃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這些都使學生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的侵害。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弘揚正氣。
2、迎接全球化挑戰的需要。人們在全球化中進一步誤讀東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義。我們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語境中沒能占據應有的位置。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被集體遺忘的尷尬,其結果就是使學生對我們民族的歷史,不僅沒有深刻而較全面的了解,反而憑空多了一份蔑視,這對民族精神是巨大的傷害。而民族身份認同的問題,在全球化時代又顯得尤為嚴峻。因此,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現代中國公民的需要。
四、實施原則
1、全面性原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在每一名學生身上得到落實,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和諧發展。
2、整體性原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思想要體現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體系。
3、發展性原則:實施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斷提高,不急功近利。
五、建設目標
1、近期目標:明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建設指導思想,達成共識,研討細化具體操作方案。
2、中期目標:通過進行中國傳統文化建設活動,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文修養,使學校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
3、遠期目標:
(1)通過誦讀經典文化,使學生在中學階段能夠掌握1000條成語,300余首古詩詞,熟練背誦《弟子規》、《大學》、《論語》等經典篇目。
(2)通過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一生優美的人格奠定基礎;通過社會反饋,學生在家庭、社會上的表現,學生明確知道應做一個怎樣的社會人。
(3)培養和造就一批師德高尚,教學風格獨特,具有人文素養的名教師。
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 篇6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完善學校德育體系,增進學生的“五個認同”意識,增強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青少年成長之路,傳承文化基因,守護好中華優秀民族的“根”和“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青少年學生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樹立文化自信,增進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打牢思想基礎根基。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生活細節入手,注重實踐養成,不斷豐富展示弘揚中華文化載體,將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學校教育始終。
二、活動主題
“傳承文化基因,守護民族根魂”
三、基本原則
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相結合;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與德育常規教育相結合;與“第二課堂”、“興趣小組”活動相結合。
四、活動內容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重環境育人。設定厚德載物、大氣沉靜的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重要作用。利用走廊、教室、辦公室、櫥窗等場所設立中華傳統美德的圖片、警句、詩詞歌賦等,創設傳統文化環境,突出傳統文化氣息,讓學生零距離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把傳統教育寓于校園環境、校園文化之中,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以說一口流暢的普通話、寫一手規范的中國字為目標,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扎實、有序開展。各學校結合師生實際,通過開展“讀、說、抄、寫、評”等活動形式,提高師生讀、說、寫的能力和水平,傳承中華文化,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推進。讓學生在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語音中感受漢字的魅力,在橫平豎直、方正規范的書寫中得到藝術的浸染。
(三)抓好教學常規,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任課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傳統文化優秀篇章中的各種道德因素,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的實現,講好“中國故事”。語文、歷史等人文與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應特別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數學、物理等科學學習領域的課程,要重視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和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藝體類課程中,應注意加強審美情趣的陶冶、毅力意志的磨練和完善人格的培養。
(四)和德育常規教育活動相結合。抓好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以及感恩教育等,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從懂禮貌、講禮儀、尊敬師長、自覺排隊、誠實守信、遵守秩序等學習、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培養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范,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師生的一言一行中充分展現。
(五)過好中國節日。中國節日包括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重大紀念日。利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華傳統節日,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涵,增進各族師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利用重大紀念日“7.1”“8.1”“9.3”“9.18”“10.1”“12.13”等紀念日開展愛國、愛黨和革命傳統教育,讓愛國主義教育在各族師生心中牢牢扎根。
(六)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各學校結合實際組織學生開展《弟子規》、《三字經》、《論語》、《孝經》、唐宋詩詞等經典誦讀,在朗朗上口、簡明輕快的節奏和簡短意長的深刻內涵中,讓學生感受經典傳統文化的魅力。
(七)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結合“第二課堂”、“興趣小組”等課外實踐活動,開辟剪紙、書法、國畫、中國象棋、傳統民樂、武術等傳統文化藝術學習園地,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八)開展“向祖國報告”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成果展演活動。運用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示各族青少年學生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感悟和成果,增進文化認同。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各學校要充分認識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根據師生實際制定實施方案,設置有針對性活動內容,有效推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二)以身作則,以上率下。“育人先達己”,各學校首先要注重提高教師傳統文化素養,積極為教職工的學習、提升創設環境和條件,鼓勵教師多讀書、讀好書,提升知識修養和文化品味,用“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知識涵養和人格魅力做好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楷模,做學生敬重的好教師。
(三)豐富形式,注重實效。各學校根據“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原則,采取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突出活動廣泛化、體驗化、興趣化的特點,引導學生實現從簡單誦讀到深刻理解,從領悟內涵到實踐行動逐步推進,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廣泛宣傳,善于總結。各學校注重活動宣傳,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善于總結和梳理好的經驗和做法,以小結、簡報、信息等形式報送思政辦。
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 篇7
一、活動目的:
20xx年3月2日是我國傳統佳節——元宵節,為促進我校少先隊員進一步了解民族傳統節日,我校特制定了元宵節活動方案。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了解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元宵節的習俗,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節日。
二、活動時間:
20xx年3月2日下午14:45~15:55(下午第三、四節長短課)
三、活動地點:
一、二、三年級:各班教室
四年級:體育館
五年級:食堂底樓
六年級:食堂二樓
四、活動安排:
各年級活動內容
負責人
落實人員
一年級組畫燈籠
年級組長、分管行政
正副班主任
二年級組剪燈籠
年級組長、分管行政
正副班主任
三年級組做燈籠
年級組長、分管行政
正副班主任
四年級組猜燈謎
年級組長、分管行政
正副班主任
五年級組包餛飩
年級組長、分管行政
正副班主任
六年級組做湯圓
年級組長、分管行政
正副班主任
五、具體活動要求:
1.賀元宵
各班利用晨會或班會課開展“賀元宵”主題活動,交流元宵節的由來及元宵節的故事和神話。
2.品元宵
了解本地元宵節的習俗,知道吃湯圓的由來。六年級學生親手做湯圓,品元宵;五年級學生包餛飩,共享節日氛圍。
五年級7個班,每班分成四組,四只臉盆,四只托盤,10斤餛飩皮,一份餛飩餡,由班主任分到小組。
六年級6個班,每班分成四組,四只臉盆,四只托盤,6斤糯米粉由班主任分到小組。學生做的湯圓是沒有餡兒的,學校提供面粉、酒糧。
3.猜燈謎
四年級學生在正副班主任老師帶領下到達體育館。
猜燈謎規則如下:學生可以在活動現場隨意選擇燈謎,若是心中有了答案,則記住該謎語的序號,并來到服務臺將答案告訴老師,若經老師核對該答案正確,則由該生去撕下該謎語拿好,去服務臺老師處兌換小禮品一份。
4.畫花燈、剪花燈、做花燈。
一、二、三年級的各班學生在正副班主任老師指導下進行畫花燈、剪花燈、做花燈,材料需學生自行準備,班主任將學生作品在教室內進行布置,烘托班級元宵節氛圍。
六、備注
1.一、二、三年級活動之后,每班擇優選取2份作品上交德育處在年級組中進行評比。
2.各班班主任留好活動過程照片,每班擇優選擇2-3張照片發到德育處。
3.各年級組長將本年級活動新聞上傳校園網。
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 篇8
一、活動背景
節日是一種文化現象,春節更是如此。春節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語境下,是最隆重的節日。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與宗教、祭祀、慶典、聚會等相聯。傳統的春節,有關于“年”獸、萬年創建歷法、熬年守歲、貼春聯、賞冰燈等各種傳說;有掃塵、春聯、門畫、倒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看大戲、鬧元宵等習俗;有臘八粥、年糕、餃子、元宵、春餅等食俗;還有大年初一不掃地、不走后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萬事如意等風俗……
春節文化歷經幾千年,質是不變的,這個質就是源于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春節文化的魅力,使春節成為最有凝聚力的節日。每當春節來臨,背井離鄉的游子都紛紛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每年一度上億人次的“春運”高潮,說明了春節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與春節相關的年俗,早已由一種禮儀漸變為一種打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烙印、一種融入每個中國人血脈的習慣、一種浸入每個中國人骨髓的文化因子。
二、活動目的:
了解春節的習俗
了解春節的由來
了解春節的吃文化
三、活動形式
1、了解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每一個華夏兒女最期盼的日子。讓學生較全面地了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進而了解春節的由來、禮節及相關習俗。
2、到超市、飾品屋、節日禮品屋等進行參觀、調查、訪問,上網查詢有關資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并根據資料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過年的熱鬧與快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彼此間的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社會參與意識
4、能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有關家鄉春節的信息。培養學生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匯總和應用的能力。
5、能清晰的說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活動過程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聯系有關人員講授春節的神話起源、習俗等相關知識;
2、準備一些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春節的知識(來源包括圖書、網上)。
3、學生準備各種資料(包括小故事、圖片等)
4、準備好外出活動所需的一些設備,如相機等
第一階段:確定活動主題 ,分組制定計劃
1、通過開題課,學生討論得出研究的總課題《我愛我們的節日——春節》以及研究的3個主題:“春節的由來”、“春節的習俗”、“春節的吃文化”。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主題自由組合,分配好人員,選好各個小組長。然后由組長帶領,明確活動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活動計劃。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階段
1、按小組開展調查、訪問、圖片收集、查找資料;實地考察;分析調查結果并對活動所獲得的資料認真做好記錄。由各組組長負責分工完成(訪問方式有:實地訪問、電話訪問等形式,對象適度含蓋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組員根據訪問的情況做好記錄)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活動的體驗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吸取教訓,調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觀點。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組織評價。在老師指導下,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活動中獲得的信息作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形成共識,以書面形式上交調查報告,并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各個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學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價這次的活動。
4、活動成果展示:
1、學生說活動感受
2、小組匯報研究成果,如: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吃文化
五、活動結果
通過本次活動讓更多的同學了解春節文化,領略中國文化魅力,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節日,春節。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學會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溝通與合作的互動能力,增進同學間的感情。
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 篇9
中華“慈孝”文化源遠流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家庭和睦的基礎、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指導思想和活動目的
為進一步貫徹《安海鎮“弘揚傳統文化 踐行中華孝道”活動方案》的精神,傳承和弘揚孝道文化,樹立新時期的孝道觀念,學校特制定“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孝道文化”活動方案。
本次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結合我校注重德育教育的實際,倡導同學們認知孝道文化,勵志踐行,充分發揮孝道文化在和諧校園、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特殊作用,在全校營造“孝行天下”的良好社會氛圍,切實把“孝道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學生活動等各個環節中去。打造御外“孝道文化”,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道德建設。
二、活動實施的主要內容
(一)宣傳工作:
1.向全校所有師生發出“弘揚傳統文化 踐行中華孝道”的活動倡議,號召人人傳承中華文明、踐行中華孝道。
2、召開“孝道“主題班會,全面做好思想動員,布置相關德育作業。
3、國旗下講話以“弘揚孝道文化”為主題
(二)活動開展:
1.讀一本孝道文化書籍
每天利用早會組織學生學習《弟子規》或《二十四孝》等關于孝道書籍,讓學生了解書中孝的故事,懂得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四月份開展“行孝道、知感恩”專題講故事比賽
通過自身所知道的一些敬老愛老的故事來開展講故事比賽,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5月份每位學生給父母寫一封信(傾訴感恩之情)并踐行“七個一” (即一周七天每天為父母做一件事并主動長期承擔一項家務勞動)活動
如:
做一次飯
洗一次碗
洗一次衣服
擦一回地
洗一次腳
捶一捶背揉一揉肩
說一次“我愛你們”并擁抱一次
4.5月份利用校園廣播和班級多媒體宣傳“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跡
5.6月上旬開展“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活動
召開學生家長會,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德育工作網絡,形成教育合力,進一步發揮學校德育的主導作用。
6.6月中旬開展“百善孝為先”主題班會
讓同學們探討關于孝與善的真諦,并能從中受益。
7.6月下旬寫一篇孝道感悟文章
通過讀敬老書籍、做敬老好事等,讓學生寫一篇孝道文章。各班先評出5篇文章參加年級評比,再由年級組評選出5篇優秀文章參加學校評選。分段評出優秀文章若干篇進行獎勵,并匯成冊。
總結評比表彰
1.班主任對班級開展的孝道文化進行總結,重點是開展的工作,收到的成效,存在的不足,改進的措施。
2.各班評選出5名班級尊老敬老好學生在班內表彰,學校推薦5名校級“尊老敬老好少年”校內表彰。
最終, 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如何尊敬長輩、體諒父母、關心他人、關注社會,從而以愛心喚醒愛心,換取愛心,傳達愛心,使愛得到遷移與升華。讓學生養成習慣,形成長效機制。通過孝德實踐培養學生對自己、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感。同時,緊密家校聯系,促進孩子和父母的有效交流和溝通。
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 篇10
一、活動目的:
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和表達,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主動參與的精神,我校決定開展“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為主題的講故事比賽。
二、比賽地點:
一樓階梯教室
三、參賽對象:
第一場:四至六年級學生
第二場:一至三年級學生
四、比賽時間:
第一場:4月28日(周二)下午1:30
主題:崇德向善(四、五、六)
第二場:5月14日(周四)下午1:30
主題: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一、二、三)
五、比賽要求:
參賽選手為每班一人,講述內容必須緊扣本屆活動主題。要求以生動的語言和感人的事例,展現新時期青少年熱愛祖國、奮發進取的精神面貌。講題要鮮明,內容要連貫,語言要符合年齡特點。參賽選手必須使用普通話,要求口齒清晰、表達流暢、精神飽滿、儀態自然。選手著裝應整潔舒展,大方得體。講述時間不能超過4分鐘。注意:內容為演講稿的不能評一、二等獎,必須是故事。
六、評分標準:
比賽采用10分制,評委現場打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和最低分,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取平均分。
1、評比標準:
①緊扣主題、生動活潑、不成人化
②語言流暢自然,有感召力
③講故事時間不超過4分鐘
2、語言能力:
①普通話標準,語調準確,表達流暢
②脫稿講故事
③表情自然豐富,肢體語言使用恰當
3、綜合印象:
①上下場致意、答謝
②服裝得體,自然大方
③觀眾反映好
七、獎項設置
各年級分別評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名。頒發獎狀,計入先進班級考核。
八、評委:
部分語文老師和學校領導。
屆時請相應年級段學生派代表按時、有序地入場,認真地觀看比賽,請班主任強調賽場紀律,會將當天比賽幾率記入本周值周分數。
【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傳統美德教育活動方案(精選7篇)12-02
傳統美德教育方案(精選6篇)12-06
傳統美德教育活動方案(精選22篇)12-06
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方案(通用6篇)12-06
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活動方案(精選13篇)12-05
傳統美德教育活動方案范文(精選13篇)12-05
傳統美德教育心得01-21
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方案范文(通用12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