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治理方案(精選16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城市社區治理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1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三明市委辦公室三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強城市社區治理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委辦發〔20xx〕12號),扎實解決好電梯加裝、小區停車、物業管理和涉老、涉幼服務保障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結合黨史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我區“百日攻堅 賽場練兵”行動,現制定方案如下:
一、組織領導
成立徐碧街道加強城市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第一副組長:
常務副組長:
副組 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1辦8組”:社區治理工作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黨政辦,辦公室主任由鄒遠煥兼任,主要是協助領導小組做好全街社區治理工作的總體籌劃部署,研究、協調和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裝電梯”工作組,組長由林聲運兼任,主要負責協調對接各社區“裝電梯”工作。“建車位”工作組,組長由湯明輝兼任,主要負責協調對接各社區“建車位”工作。“提升物業服務管理效能”工作組,組長由羅玲兼任,主要負責協調對接各社區組建業委會(自管會)、引入物業等工作。“涉老涉幼服務保障”工作組,組長由包峻成兼任,主要負責協調對接各社區涉老服務保障、涉幼服務保障等工作。“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組,組長由林聲運兼任,主要負責各社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具體實施。“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組,組長由顏文寶兼任,主要負責各社區黨建工作。宣傳報道工作組,組長由賴春鳥兼任,主要負責街道社區治理信息報道和輿論宣傳工作。督查組,組長由陳寧擔任,主要負責督查街道、社區干部履職盡責情況。
二、工作重點
(一)裝電梯。按照“應裝盡裝、能裝盡裝”原則,全面摸底各老舊小區可安裝電梯、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同意、二分之一以上居民同意的樓幢(單元)數量;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預留電梯井位,加大宣傳力度,主動作為促成居民達成一致意見;在增設電梯規劃備案、增設電梯用地規劃、申請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提取住房公積金等方面為居民提供支持幫助,確保加裝電梯數量。(責任人:林聲運)
(二)建車位。按照“按需增設、合理規劃”原則,鼓勵利用轄區待建土地、空閑廠區、邊角空地等場地,按照規定設置臨時公共停車場;結合老舊小區改造,依法依規拆除柴火間、違章搭建、違法建(構)筑物等附屬設施,因地制宜調整小區綠化形態,合理增設停車泊位;結合小區周邊通行條件,挖掘路內停車資源,在不妨礙交通秩序、確保消防通道暢通的前提下,科學規劃路內停車泊位;整合小區內停車泊位、路內停車泊位、地下停車場等停車資源數據,對接并入智慧停車系統,優化停車資源分配,確保解決居民停車難問題。(責任人:湯明輝)
(三)規范物業服務管理。指導協助社區依法成立無物業小區業委會(自管會),依法聘請有資質的物業專業企業入駐,規范管理服務市民;指導和督促物業企業依法依規加強園林綠地養管、環境衛生整治、垃圾分類、違章搭蓋清理、小區公共場所種菜養花和畜養家禽整治、雨污分流改造、小區養犬遛犬管理等;推進中央領域小區物業費收支分離試點工作;規范對物業服務企業對照物業服務內容、標準開展工作情況的服務質量考評與通報。(責任人:羅玲)
(四)涉老服務保障。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拓展黨群活動中心功能,加強社區老年學校建設;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健全和完善新建住宅小區養老服務設施。加快推進社區助餐點建設,豐富老年文化生活。開展從居家到老舊小區、新建社區公共環境的適老化改造,打造適老宜居環境。(責任人:包峻成)
(五)涉幼服務保障。補齊各社區“幼有所育”民生短板,解決轄區群眾托育難問題,積極探索引進社會資源,支持社區籌辦普惠性托育機構,著力破解社會托育服務機構較少且收費普通較高,轄區群眾難以享受到普惠式托育服務的問題。配齊配強師資力量,全力提高社區托育機構服務水平。創建托育綜合服務中心,豐富完善社區托育服務驛站,高標準打造托育服務示范社區。強化校園周邊整治,推進社區“四點半”學校建設。(責任人:包峻成)
(六)加大老舊小區改造投入。主動與省上對接,溝通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做好項目申報工作;盤活存量資產;制定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按年度目標任務開展龍騰小區、茶廠小區、乾龍小區、興潤小區、新城花園、斑竹小區等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責任人:林聲運)
(七)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各社區結合社區特色創建近鄰黨建品牌,推進小區黨支部應建盡建,打造一批“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加強社區服務和辦公場所建設,推進“一黨委三中心”建設。探索由街道整合社區自有資產按照規劃用途進行招標運營,收益作為社區工作經費;鼓勵社區吸納慈善、公益等社會投入。明確街道分管領導,全面實施網格化管理,納入創建文明社區等工作;提升社區治理效能,構建“1+N”數字治理平臺。拓展“六聯六建”社區共建機制,推進“五社聯動”,提高社區綜合治理水平;建設平安和諧小區,健全社區應急反應機制。(責任人:顏文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街道成立領導小組的基礎上,各小組負責人要認真研究方案,制定攻堅計劃;各社區掛包領導要進一步統籌工作力量,將工作隊力量下沉到各社區,配合做好社區治理各項工作。各社區書記是第一責任人,要親自抓研究部署、親自抓落實推動。
(二)強化協調推動。街道制定提升社區治理效能活動考評辦法,考評結果同“五比五曬”活動得分掛鉤;建立會商機制,每月召開工作例會,建立“一月一會商,一月一通報”機制,共同推動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落實;建立分工協調督查機制,對工作實施進度情況一月一通報,加大壓力傳導,促進主動落實。
(三)營造活動氛圍。各社區要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充分利用小區宣傳欄、電子屏、微信公眾號等,廣泛宣傳活動的目的'、內容、措施要求等,組織引導群眾支持、參與專項活動,自覺遵守相關管理規定、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四)強化考核激勵。各社區年度考評結果納入年度“五比五曬”、績效考評內容;街道班子成員年度績效考評與各自掛包社區考評結果掛鉤;強化考評結果運用,對社區治理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優先推薦記功、嘉獎,并作為換屆選舉和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據;對考核中發現的問題,加強通報、督促整改落實,并在年終考評中,對年內兩次季度考核結果排名末兩位的社區確定為最低檔次。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2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工作部署,按照《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昆發〔2018〕14號)要求,在全市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建設,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標任務
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市深入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創建工作,培育和打造100個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詳見附件1)。通過試點建設引領,著力提升我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嚴格考評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制定《昆明市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考評體系(試行)》(詳見附件2),作為全面扎實有效推進昆明市創新社區治理的規范化制度化設計。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可參照考評體系,結合自身實際創新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三、工作步驟
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市培育和打造100個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分三個階段進行。其中:第一階段,從2018年9月至2019年底,在全市范圍內培育和打造35個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詳見附件1);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創建時間和任務將根據第一階段創建工作情況適時提出。為穩步推進第一階段的創建工作,需著力抓好以下工作環節。
1.宣傳啟動(2018年9月)。市委、市政府動員部署全市社區治理創新試點相關工作,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明確各單位責任分工,各責任單位要根據任務分工,細化量化目標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按照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創建任務要求,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實際,向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推薦和申報試點社區。
2.試點創建(2018年10月—2019年9月)。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部署要求,形成具體的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采取專項督查、定期不定期調研等形式,對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完善工作措施,提出整改意見,及時解決問題,推動試點創建工作。
3.評估驗收(2019年10月—11月)。在社區自查,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初評的`基礎上,通過專家評估、居民測評等方式,對第一批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進行評估驗收。
4.總結命名(2019年12月)。市委、市政府適時召開全市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工作總結會,推出一批成果能推廣,經驗可復制的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主體。市城鄉社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及時研究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全市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創建工作做好政策研究、工作指導和協調服務。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切實履行創建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的責任主體,及時動員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加大推進力度,形成創建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的工作合力。各責任單位要發揮職能作用,強化責任意識,搞好協作配合,明確一位分管負責人和一位聯絡員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推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建設工作。
(二)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地方特色。試點創建工作要結合社區基礎條件、居民狀況,突出昆明特色,注重品牌導向,按照問題導向,缺什么補什么,補齊社區治理的短板,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要強調經驗可復制、成果能推廣,不搞資金和項目的簡單堆積,不搞脫離群眾的形象工程,重點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建設服務型政府,激發社會活力,構建和諧社區。
(三)強化資金保障,營造良好氛圍。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和市級各部門要鼓勵和尊重地方首創精神,注重培育典型,力爭打造和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和先進典型。各級財政部門要將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工作經費、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等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發揮財政資金對城鄉社區治理的引導作用和激勵作用。
(四)強化督查考核,形成長效機制。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采取專項督查、定期不定期調研等形式,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完善工作措施,提出整改意見,及時解決問題,推動工作開展。在試點創建的具體工作中,要注重調查研究,勇于改革創新,對社區治理創新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分析,結合昆明實際,制定出臺一批符合昆明實際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解決群眾現實問題民生工程項目,形成社區治理常態化的工作體系,力爭通過3年的試點創建工作,形成具有云南元素、昆明特點,可以全面推廣的經驗和完善的社區治理運行模式及制度機制。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3
一、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總體要求,堅持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關鍵、政府治理為主導、村(居)民需求為導向、改革創新為動力,健全體系、整合資源、增強能力,完善城鄉社區治理體制,努力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園,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譜寫中國夢貴州篇黔東南行動、宜居凱里提供可靠保證。
(二)總體目標。力爭到20xx年年底,全市城鄉社區服務站覆蓋率達到100%,網格化服務管理覆蓋率達到100%,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基本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基本形成,城鄉社區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到2024年,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得到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全面形成,城鄉社區治理體制更加完善,城鄉社區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為夯實黨的執政根基、鞏固基層政權提供有力支撐,為推進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任務
(一)加快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夯實城鄉社區治理基礎
我市城鄉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在十八大以來取得了較大發展,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城鄉社區辦公服務等功能設施與群眾需求不相適應,社區自我管理服務能力低下與群眾需求不相適應等,要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于20xx年底前,全面完成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夯實城鄉社區治理能力基礎。到2024年,全市所有城鄉社區綜合服務和管理品牌有所提升。(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市扶貧辦﹝市生態移民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教育科技局、市應急局、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政務服務中心,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1、提升城市社區綜合服務品牌。
(1)目標任務。按照“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的要求,合理確定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設置規模,建立組織,完善制度,形成“以塊為主、條塊結合、分工科學、工作有力”的運行模式,理順城市管理體制,通過新建、改擴建、購買、租賃等方式,將全市所有社區打造成為宜商、宜學、宜居、逸樂、文明、和諧、幸福的新型社區綜合服務機構。在未來城社區、上馬石社區和大橋路社區建設標準的基礎之上,20xx年—2024年分期分批提升全市所有城鄉社區綜合服務和管理品牌,確保20xx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杭州路社區和清泉社區建設。社區人口5000人以下的服務用房面積不低于每百戶30平方米且總面積不少于600平方米、人口5000人以上的服務用房面積不低于每百戶30平方米且不少于800平方米的標準建設社區服務站。
(2)設置標準。城市社區服務站的設置應綜合考慮服務人群和覆蓋半徑,服務站用房應相對集中、獨立,一般安排在人口聚集,交通便利,有獨立出入口,方便社區居民辦事,配有停車設施的區域。城市社區服務站兩側只懸掛社區黨支部、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三塊牌子,門頭掛社區服務中心及“中國社區”標識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牌子,各功能室標牌在室內懸掛。房屋結構應滿足工作需求,城市社區服務站參照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公共設施建設進社區”中“八室、一站、一廳、兩場所”的標準,設置黨支部、居委會、居務監督委員會辦公室、多功能室、圖書閱覽室(四點半學校)、文化活動室、綜治中心室、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室、衛生健康服務站、社區服務大廳、體育活動場所和應急避難場所。要統籌配套建設老年食堂、居務公開欄、警務室、人民調解室、兒童之家等,合理規劃公共活動空間,滿足社區居民文體休閑娛樂需求。
(3)明確產權。依法確認城市社區服務站用房權屬,辦理不動產證。政府投資新建、擴建、購買的城市社區服務站用房,合理配置給社區使用,由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管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2、加快完善村級黨建樓(農村社區)。
(1)目標任務。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建設的村級黨建樓,按照農村黨建服務和農村社區服務站要求,加快建設和完善各項工作,確保到20xx年底完成農村社區人口2000人以下的服務用房面積不低于每百戶30平方米且總面積不少于400平方米、人口2000人以上的服務用房面積不低于每百戶30平方米且總面積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標準完善農村社區服務站。
(2)設置標準。農村社區服務站,要考慮服務人群和覆蓋半徑,服務站用房要安排在人口聚集,交通便利,方便村民辦事的區域。農村社區服務站對外只懸掛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三塊牌子,社區服務站牌子以及“中國社區”標識懸掛在服務站門口上方,各功能室標牌在室內懸掛。房屋結構應滿足工作需求,農村社區服務站設置黨支部、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辦公室,多功能室、圖書閱覽室(四點半學校)、留守兒童之家、文化活動室、綜治中心室、警務室、人民調解室、居家養老服務室、社區服務大廳、衛生室,體育活動場所和應急避難場所。社區服務站用房要具備辦理公共事務的功能,社區便民服務大廳本著方便群眾的目的,原則上安排在一樓。要設置公開欄,統籌配套建設文體廣場、休閑涼亭等公共活動空間,創造條件建設“合約食堂”。
3、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途徑。城市社區服務中心、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大院,由爭取上級資金和市級匹配資金,采取新建、改擴建、購買、租賃、項目配套、調劑共享等多種方式統籌解決。其中租賃的城市社區綜合服中心、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大院,應由社區或街道(鎮)與出租方依法簽訂租房合同(原則上租賃期應該在5年以上)。在租賃期內,社區或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不得改變用房和場所的使用性質。各相關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部委、省、州級建設項目和整合各方面資金,確保每個城鄉社區服務中心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大院達到有關標準。
(二)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
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強社會治理的工作要求,著力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1、加強社區黨建,突出政治引領。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主線。加強和改進鎮(街道)、城鄉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把黨組織推薦的人選依法依規明確為各類組織的負責人。大力推行村(居)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居)民委員會主任。村(居)黨組織書記兼任村(居)民委員會的比例到20xx年超過建制村總數的35%、2022年超過建制村總數的50%。全面推進黨務、村(居)務、財務“三公開”工作,加強城鄉社區黨風廉政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城鄉社區延伸。(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紀委市監委、市民政局,各鎮﹝街道﹞黨委、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堅持政府主導,厘清權責邊界。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制定市職能部門、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在社區治理方面的權責清單;依據法律法規,對當前下沉到社區的工作事項進行梳理,厘清基層政府與村(居)民委員會的權責邊界。根據權限、省級公布的社區公共服務指導目錄,結合實際編制我市城鄉社區公共服務指導目錄,明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承擔的社區工作事項清單以及協助政府的社區工作事項清單;市政府公布的城鄉社區公共服務指導目錄之外的其他事項要進入社區的,由市社區建設領導協調機構審批。上述社區工作事項之外的其他事項,應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提供。基層政府要切實履行城鄉社區治理主導職責,加強對城鄉社區治理的政策支持、財力物力保障和能力建設指導。(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3、健全自治機制,深化自治實踐。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充滿活力的社區群眾自治機制,豐富基層民主協商形式。進一步規范民主選舉,落實民主選舉制度和程序,廣泛動員組織社區群眾依法參與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選舉,切實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創業人員的民主選舉權利。建立健全村(居)務監督委員會,規范“小微權力”運行。充分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在城鄉社區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促進法治、德治、自治有機融合。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深化基層群眾自治實踐。(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紀委市監委,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4、培育多元主體,增強社會協同。建立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孵化平臺,制定完善孵化培育、人才引進、資金支持等扶持政策,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在城鄉社區開展糾紛調解、鄉村旅游、教育培訓、公益慈善、志愿服務及農村生產技術服務等活動的社區社會組織,積極引導和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積極引導駐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參與城鄉社區治理,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機制。鼓勵建立社區老年協會參與社區治理。鼓勵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其在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按照問題導向、需求對接、項目運作的要求,積極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形成社區組織發現居民需求、統籌設計服務項目,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承接項目,社工團隊執行項目、面向社區實施項目的聯動機制,提升社區治理專業化水平。(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國家稅務總局凱里市稅務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5、發展社區教育,增強文化自信。探索建立居民文化感召凝聚機制,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區教育網絡。搭建社區居民互助互動平臺,引導居民明禮知恥、崇德向善,培育心口相傳的.城鄉社區精神,不斷增強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加強城鄉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因地制宜設置村史陳列等特色文化展示區,推動城鄉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管用一體化發展。運用社區口述史、社區民俗、社區公共空間營造等方式,培育社區文化認同。組織居民群眾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形成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社區氛圍。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社區(村)”活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牽頭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責任單位:市教育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民宗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6、推進依法治理,建設法治社區。建立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健全完善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制度,建立完善鄉村(居)干部集中學法制度。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推動法治文化廣場、法治宣傳長廊(專欄)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宣傳陣地建設。組織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創建活動,不斷提升城鄉社區法治化水平。深化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堅持依法立約、以約治理,發揮社會規范在引導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方面的積極作用,助推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牽頭單位:市司法局;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7、提升化解能力,建設平安社區。完善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加強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社區制度,落實代表委員聯系職責,引導群眾理性合法表達利益訴求。完善心理疏導機制,依托社會工作機構等專業社會組織,加強對城鄉社區社會救助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困境兒童、精神障礙患者、社區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和留守兒童、婦女、老人等群體的人文關懷、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務。深入推進平安社區建設,夯實公共安全基礎。健全社區公共安全體系,強化社區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食品、藥品、交通、消防等安全管理責任。深化拓展網格化服務管理,提升矛盾糾紛預測預警預防能力。深化城鄉社區警務建設,強化社區巡防隊伍建設。加強城鄉社區治安防控網建設,發揮群防群治作用,強化對突出治安問題的排查整治,防范打擊黑惡勢力、宗族(家族)勢力擾亂基層治理,全面提高社區治安綜合治理水平。加強城鄉社區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健全完善覆蓋城鄉、面向社區、貼近群眾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不斷提升調解能力。(牽頭單位:市委政法委;責任單位: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應急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民政局、市信訪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總工會、市婦聯、團市委,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8、強化科技支撐,增強治理能力。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相關重點工程,整合各類社區信息系統,利用全省現有的“多彩寶”平臺,提升群眾辦事的便捷度。實施“互聯網+社區”行動計劃,加快互聯網與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利用杭州西湖區對口幫扶凱里市的契機,引入杭州市“智慧大腦”城市管理先進經驗。推進智慧社區信息系統建設,利用市場資源,鼓勵企業積極開發智慧社區移動客戶端,實現服務項目、資源和信息的多平臺交互和多終端同步。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示范行動”,利用信息技術和裝備改造農業,構建“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平臺”的電商示范模式。(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政務服務中心、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生態移民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9、優化資源配置,改善人居環境。發揮社區規劃專業人才作用,廣泛吸納居民參與,科學確定社區發展項目、建設任務和資源需求。探索建立基層政府面向城鄉社區的治理資源統籌機制,推動人財物和責權利對稱下沉到城鄉社區,增強城鄉社區統籌使用人財物等資源的自主權。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持續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加強城鄉社區環境綜合治理,做好城市社區綠化美化凈化、垃圾分類處理、噪聲污染治理等工作,著力解決農村社區垃圾收集、污水排放以及散埋亂葬等問題。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公共空間、公共設施、公共綠化管護行動,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局;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州生態環境局凱里分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市水務局、市自然資源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10、清理社區證明,推進減負增效。全面清理基層政府各職能部門要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的各類證明,堅決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以及主要為規避部門責任要求辦事群眾提供的各種證明、佐證材料。應當由基層政府履行的法定職責,不得要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承擔,不得將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作為行政執法、拆遷拆違、環境整治、城市管理、招商引資等事項的責任主體;依法需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協助的工作事項,應當按照“費隨事轉”的原則,為其提供經費和必要工作條件。取消對社區工作的“一票否決”事項。(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直相關部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11、改進物業管理,保護合法權益。加強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對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指導和監督,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以及社區社會組織多方聯席會議協調機制,依法調解業主、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物業管理糾紛。在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指導和監督轄區內住宅小區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的組建及日常運作,督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履行職責,依法保護業主的合法權益。對未實施物業服務的居民小區(樓、院),社區居民委員會要因地制宜地劃分物業服務區域,指導成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按照“誰受益、誰負擔”原則,籌集物業服務費用,實施樓院保潔和守樓護院等物業服務。加強消防宣傳和消防治理,提高火災事故防范和處置能力,探索建立社區微型消防站或志愿消防隊。提倡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與業主委員會成員交叉任職,開展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創先爭優活動。(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房產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應急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創新基層治理機制,推進精準網格管理。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探索“一社多居”和構建基層社會“三社聯動”城鄉社區治理機制,深化社區建設作為社會服務管理。
1、探索“一社多居”服務機制,推進多樣化網格管理。按照“市—鎮(街道)—社區居委會”三級組織構架原則,原街道行政區劃不變,適當調整社區居民委員會,精準劃分居民小組網格,結合轄區住戶情況,設立一個或多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每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若干個居民小組(居民網格)。聯動駐區單位、社會組織、企業等多領域黨組織,組建社區“大黨建”,加強社區黨員干部隊伍、黨員志愿服務隊伍、在職機關黨員到社區服務隊伍(街道干部、社區民警、行政執法人員、居“兩委”干部、居民小組長、公益性崗位人員﹝協管員﹞、醫護人員、法律顧問)、“三社聯動”聯管聯建,提升黨建引領治理水平。(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委編辦,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探索農村社區“三社聯動”參與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按照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和省級“三社聯動”改革試點要求,探索構建城鄉社區“三社聯動”治理機制,以農村社區平臺為依據、村民需求為導向、政府購買服務為牽動、社會組織承接運營、項目化管理運作、以專業社工為骨干的社會力量深入參與“三社聯動”服務體系,實現基層組織建設標準化、居民自治規范化、服務管理網格化、經費保障常態化、陣地建設多樣化、公共服務信息化、人員隊伍專業化。(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領導體制,完善工作機制。將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完善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和群團組織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格局。市人民政府城鄉社區治理聯席會要抓好統籌指導、組織協調、資源整合和督促檢查。要把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納入鎮(街道)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和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逐步建立以社區居民滿意度為主要衡量標準的社區治理評價體系和評價結果公開機制。建立研究決定城鄉社區治理工作重大事項制度,定期研究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委辦督查督辦科、市政府督查科、市民政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二)拓寬投入渠道,加強財力保障。加大財政保障力度,統籌使用各級各部門投入城鄉社區的相關資金,支持城鄉社區治理各項工作。不斷拓寬資金籌集渠道,鼓勵通過慈善捐贈、設立社區基金會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重點投向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城鄉社區治理領域。(牽頭單位: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加強隊伍建設,完善激勵機制。將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納入地方人才發展規劃,結合實際制定社區工作者隊伍發展專項規劃和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把城鄉社區黨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成員以及其他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納入社區工作者范疇統籌管理。每個社區專職工作者不少于5人。設置兒保主任負責轄區內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未成年人關愛救助保護工作。市直部門、街道新招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原則上下派到黨建工作崗位社區掛職鍛煉1年。加大從社區“兩委”中招錄(聘)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力度,注重把優秀社區領導班子選拔到街道(鎮)領導崗位。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由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職能部門根據工作需要設崗并按規定招聘,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統一管理,社區組織統籌使用,并支持其參加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評價和學歷教育提升等,對獲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的給予職業津貼,經費由市政府統籌解決。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和村(居)民委員會成員的報酬在嚴格執行有關文件規定的基礎上,由市政府統籌予以適當提高。根據經濟發展、自身財力以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情況,逐步建立村(居)干部基本報酬可持續增長機制。社區黨組織和村(居)民委員會成員、社區專職工作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生育、工傷保險。加大培訓力度,每3年對社區專職工作者進行全覆蓋培訓。及時總結推廣城鄉社區治理改革先進經驗,積極開展城市和諧社區建設、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和城鄉社區結對共建活動。(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醫保局、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凱里市管理部,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4
一、指導思想
緊盯追趕超越目標,踐行“五個扎實”要求,緊緊圍繞“五新”戰略任務,堅持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關鍵、政府治理為主導、居民需求為導向、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治理重心下移,著力解決服務城鄉居民“最后一公里”問題,努力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
二、總體目標
到20xx年,基本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和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城鄉社區治理體制更加完善,城鄉社區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城鄉社區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取得成效:一是在組織領導方面,進一步建立健全市、縣區、鎮(辦)社區治理工作機制,城鎮社區“兩委一站”(社區黨支部、居民委員會和社區服務站)組織框架更加成熟,鎮(辦)、社區權責邊界更加清晰,運行機制更加順暢。二是在治理機制方面,進一步完善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社區志愿者為補充的“四社聯動”的治理機制,社區民主協商、社區減負和社區管理考核等制度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三是在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堅持以社區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社區服務站(中心)建設,實現城鎮社區全覆蓋,農村社區達到50%,省、市、縣區三級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互聯互通,推動城鎮社區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打亂50個智慧社區,推進信息平臺建設向農村社區延伸,覆蓋率達到30%。四是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每個城鎮社區專職工作人員達到5—9人,大力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每個城鎮社區不少于10個,農村社區不少于5個,推動社區志愿服務常態化,社區注冊志愿者人數占社區居民比例達到13%。再過5到10年,城鄉社區治理體制更加成熟定型,城鄉社區治理能力更為精準全面,為夯實黨的執政根基、鞏固基層政權提供強有力支撐,為全省、全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三、社區治理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推行多元參與。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城鄉社區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落實基層政府在社區治理中的職責,發揮社會自治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骨干作用和社會力量的協調作用,激發各方活力,形成社區治理合力。
(二)堅持以人為本,秉承服務優先。以為民服務為宗旨,把服務居民、造福居民作為城鄉社區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居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積極回應不同層次居民多樣化、個體化服務需求,不斷豐富社區服務內容和供給方式,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三)堅持統籌發展,城鄉同步推進。適應城鄉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統籌解決社區治理的各類問題,優化社區結構,補齊治理短板,完善服務功能,改善公共服務條件,確保城鄉社區治理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
(四)堅持依法治理,實行多措并舉。推動社區治理主體依法履職、依法協作、依法自律,依靠協商機制和市場手段協調利益關系,運用道德輿論、文化氛圍、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引導、規范和約束居民行為,推進社區綜合治理。
(五)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實效。立足各地實際,探索適合本縣區發展的城鄉社區治理模式。緊密聯系實際,區分不同情況,加強分類指導,分層分步推進,逐步解決長期以來影響和制約社區建設的突出問題,努力提高社區治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社區治理架構
(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主線,持續加強和改進鎮(辦)、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城鄉社區全面貫徹落實。推動鎮(辦)黨(工)委引導基層黨組織強化政治功能,聚焦主業主責,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基層黨組織建設上來,轉移到做好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工作上來,轉移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公共環境上來。擴大城市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覆蓋,推進商務樓宇、各類園區、商圈市場、網絡媒體等的黨建覆蓋。深入拓展區域化黨建,統籌整合駐區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各方資源,推進互聯互通、互動互融。加強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推動社區黨組織領導支持、協調指導各類群眾組織、自治組織、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發揮優勢,依法開展面向基層的公共服務、市場服務和社會服務。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村(居)民委員會開展工作的相關制度,依法組織居民開展自治,加強對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的工作指導。加強社區黨風廉政建設,按照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要求,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社區延伸,切實防止和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責任單位:市紀檢委、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
(二)有效發揮基層政府主導作用。堅持以市、縣區為單位,加強對村(居)民委員會建設的指導和規范,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落實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加強與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的有效銜接。按照人口規模適度、管理服務方便、資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對齊全、空間布局合理的要求,主動進行社區設置和調整,實現每個社區建成一個社區服務站,每個鎮(辦)建成一個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立基層政府面向社區的資源統籌機制,推動人財物和權責利對稱下沉到社區,增強城鄉社區統籌使用各類資源的自主權。在社區公共政策決策和執行過程中,探索建立基層政府組織社區居民有序參與聽證和開展民主協商的制度。全面推行清單式管理服務,明確鎮(辦)指導、支持和幫助社區工作的內容、范圍、程序和形式,明確村(居)民委員會和社區服務站分別承擔的事項清單以及協助基層政府或其派出機關工作事項清單。引導駐區單位積極參與社區服務、環境治理、綜合整治等活動,督促其開放文化、教育、體育等活動設施。(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編辦、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劃局、市住建局、市政府法制辦)
(三)注重發揮村(居)民委員會自治作用。進一步加強村(居)民委員會法治化、規范化建設,完善細化社區民主選舉制度,通過依法選舉穩步提高城鎮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中本社區居民比例,探索社區流動人口在居住地參加選舉的新途徑,切實保障外出務工農民民主選舉權利,及時選配居民小組長和樓院門棟長。完善社區“兩委”聯席會議、居民代表會議和居民會議制度,健全議事規則,增強協商能力,規范決策程序。動員駐區單位履行社會責任,引導居民群眾依法有序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財務和公益事業。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所有以社區居民為對象的公共服務、志愿服務、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原則上都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中提供。(責任單位:市人大常委會、市民政局、市政府法制辦)
五、健全推進機制
(一)完善社區協商機制。按照協商于民、協商為民要求,支持和幫助居民養成協商意識、掌握協商方法、提高協商能力,推動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數人意愿又保護少數人合法權益的社區協商機制。結合本地實際,重點將關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公益事業等重大決策事項、實際困難問題和矛盾糾紛作為協商主要內容,以縣區為單位,研究制定社區協商指導性目錄。根據社區協商內容,實行一事一議,選擇吸納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老黨員老干部以及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各類社會組織和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等參與協商,充分體現協商主體的代表性、廣泛性和專業性。創新社區協商形式,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實施之中,健全協商成果采納、落實和反饋制度,提高協商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責任單位:市人大常委會、市民政局)
(二)健全社區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完善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與聯系社區制度,健全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充分發揮社區網格員作用,切實履行社情民意收集、重大事件報告等職責,及時發現掌握社區各種矛盾糾紛和苗頭隱患,協助職能部門解決問題。加強居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公開主體、內容、權限和程序,選優配強居務監督委員會,全面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健全社區調解組織網絡,組織引導人民調解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等人才隊伍,在物業糾紛、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家庭鄰里糾紛調解和信訪矛盾化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完善心理疏導機制,依托專業社會組織,加強對社區各類特殊群體的人文關懷、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務。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進社區活動,建設平安社區,堅決打擊發生在人民群眾身邊、直接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全面提高社區治安綜合治理水平。(責任單位: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綜治辦、市委政法委、市人大常委會、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政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
(三)深化“四社聯動”工作機制。健全政府、社會、市場聯動互補機制,推動社區服務資源、項目和隊伍共建共享。充分發揮社區樞紐作用,依托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立社會組織和社工工作室,通過開展項目推介、公益創投等活動,搭建“四社聯動”工作對接平臺。制定完善孵化培育、人才引進和資金支持等扶持政策,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積極培育發展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等社區社會組織,鼓勵符合條件的各類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公共服務項目,有效對接群眾需求。加大社區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力度,重點向社會福利救助、婚姻家庭服務、人口計生健康等民生領域傾斜,擴大專業社會工作覆蓋范圍和服務領域,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倡導并組織開展各類形式志愿服務活動,完善社區志愿者注冊登記、服務記錄、獎勵激勵制度,促進社區志愿服務常態化。(責任單位: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四)創新社區管理考核機制。按照權責利相統一原則,制定縣區職能部門、鎮(辦)在社區治理方面的權責清單;依法厘清鎮(辦)和村(居)民委員會之間的權責邊界,明確村(居)民委員會承擔的社區工作事項清單以及協助政府的社區工作事項清單。推動社區管理運行體制改革,縣區級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民政局)對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服務負有規劃、指導和協調職責,鎮(辦)派1—2名正式工作人員擔任社區服務站站長或副站長職務,負責對社區服務站工作的管理,承擔社區日常工作的指導、支持、協調和幫助。以推動社區減負增效為目的,進一步健全社區考核評價機制,由縣區政府統一對社區工作進行考核評比,各職能部門不再單獨組織考核評比活動;探索通過群眾測評、交叉考評和第三方評估等形式建立健全鎮(辦)與社區雙向考評模式,增加居民群眾滿意度在社區考核評價中的比重,完善考核結果與社區工作人員績效掛鉤機制,明確考核結果使用范圍及獎懲辦法,充分發揮考核導向引領作用。市級要建立健全社區管理考核辦法,縣區要及時出臺實施細則。(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六、突出治理重點
(一)加快社區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按照每百戶居民擁有不低于30平方米標準,以新建、改造、購買、項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推進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其中居民活動用房面積不低于社區服務站總建筑面積50%,室外活動場所一般不低于1000平方米。建立各級住建(規劃、建設)部門和民政部門會商聯動機制,由住建部門監督房地產開發建設單位按照標準為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區無償提供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不能滿足需求、達不到標準的,由縣區負責改造提升;進一步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的政策資金傾斜力度,推動移民安置點社區功能提升;國有企業移交社區必須按照規定無償劃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落實《城市社區服務站建設標準》,實現社區標識、機構門牌、服務窗口和宣傳公示欄目“四統一”,規范完善社區功能布局,合理劃分公共空間,提倡一室多用和錯時使用。嚴格落實優惠政策,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供暖、水電、燃氣等費用按照當地居民使用價格標準收取。(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局、市物價局)
(二)擴大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市、縣區各相關部門要編制城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指導目錄,全面提供與城鄉居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推行首問負責、一窗受理、全程代辦、服務承諾等制度,促進城鄉社區服務項目和標準相銜接,逐步實現均等化。完善便民利民服務網絡,鼓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多途徑參與社區服務業,大力發展家庭、健康和養老等服務性機構,支持社區商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鼓勵醫療衛生機構、供銷合作社、郵政、金融、電信、燃氣及連鎖經營超市、早餐店、菜市場等在社區設立服務站點,方便群眾生活。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著力增加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完善農村特殊困難群體關愛服務制度,積極開展以生產互助、養老互助等為主要形式的農村社區互助活動,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致富能人、種植養殖大戶等作用,帶領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老齡辦、市農業局、人民銀行漢中支行、市商務局、市供銷社、市扶貧辦)
(三)推動政府購買社區服務。完善政府購買社區服務制度,市、縣區要制定政府購買社區服務實施辦法、事項目錄或負面清單等配套政策,明確購買內容、購買形式、服務標準、資金保障、監管機制和績效評價等內容。建立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和第三方組成的綜合性評價制度,對購買服務質量、資金使用效率、社會綜合效能等進行考核評價。原則上能由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積極引導社區組織和社會力量承接;能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重點為社區各類特殊群體提供康復照顧、矯正融入、法律援助、就業幫助和心理疏導等服務。(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
(四)推進社區減負增效。聚焦社區行政事務多、檢查評比多、會議臺賬多、不合理證明多等問題,切實減輕社區負擔,提升服務水平。凡由基層政府及其派出機構履行的法定職責,不得要求村(居)民委員會承擔,不得將村(居)民委員會作為行政執法、拆遷拆違、城市管理、招商引資等事項的責任主體。全面清理規范社區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取消對社區工作“一票否決”事項。社區統一懸掛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社區服務站牌子及“中國社區”標識,對其他各部門在社區設立的`工作機構或加掛的牌子進行整合或取消。壓縮基層黨委和政府要求社區參加的各類會議和活動,精簡整合社區工作臺賬報表,2025年前建立電子臺賬。嚴格社區印章管理使用,對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要求社區提供的證明,方可由社區提供。(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五)強化社區信息化支撐。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相關重點工程,逐步實現省、市、縣區、鎮(辦)和社區(村)五級服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共享共用,通過一號通用、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體運行、一站解決的“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著力推動公共政務服務、商業服務、互助服務、公益志愿服務等向社區延伸,依托信息平臺開辟社情民意征集反映渠道,為社區居民搭建網絡協商平臺。開展智慧社區試點,加快一體化社區信息服務站、社區信息亭、社區信息服務自助終端、手持式信息終端等公益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及時整合共享、發布傳送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信息資源,實現服務項目、資源和信息的多平臺交互和多終端同步。實施“雪亮工程”,加快推進城鄉社區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結合信息進村入戶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積極發展農產品銷售等農民致富服務項目,為農民提供農資配送、快遞購物等服務,方便農村居民生產生活。(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委網信辦、市民政局)
(六)提升社區居民參與度。大力宣傳社區服務宗旨和內容,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居民小組長、樓院門棟長等骨干力量在調動資源、組織活動、凝聚力量方面的作用,有效對接居民需求,帶動更多社區居民有序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增強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積極開展民主選舉,通過多種方式提升社區選舉知曉率和參選率。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行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定期開展社區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應急救護技能培訓和逃生避險演練,加強群眾性消防宣傳和消防治理,探索建立社區微型消防站或志愿消防隊,提高居民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能力。廣泛發動居民和駐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參與改善社區生產生活環境,做好城市社區綠化美化凈化、垃圾分類處理、噪聲污染治理等工作,解決農村社區垃圾收集、污水排放、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秸稈焚燒以及散埋亂葬等問題。加強社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使其平等享有社區公共服務,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探索將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維護公共利益情況納入社會信用體系。(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衛計局、市環保局、市愛衛辦、市安監局、人民銀行漢中支行)
(七)強化社區文化引領能力。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鼓勵社區研究制定順應時代要求、符合社區實際、契合法治精神、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居民公約和村規民約,并自覺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建立健全社區道德評議制度,激勵人們向上向善、敬老愛親。教育引導社區居民形成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圍,促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不斷加強民族團結,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完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社區健身設施全覆蓋。因地制宜設置村史館、家風館等特色文化展示設施,充分發揮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體育場所等陣地作用,積極開展以居民為主角的社區文化體育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統戰部、市民政局、市民宗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體育局)
(八)改進社區物業服務管理。加強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對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指導和監督,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及社區社會組織的議事協調制度。將物業服務管理納入社區綜合管理和公共服務范疇,探索在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探索引導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業主委員會成員通過法定程序雙向兼職,督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履行職責。無物業管理的老舊院落和小區,指導居民自主選擇自管、托管、共管等物業管理服務方式。有條件的地方應規范農村社區物業管理,研究制定物業管理費管理辦法。探索在農村社區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社區物業服務。(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住建局)
七、方法步驟
此項工作由市、縣區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牽頭,各相關職能部門結合工作職責制定具體推進措施,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民政局)負責社區治理安排部署、工作協調、經驗收集等工作。
(一)制定方案。20xx年年底前,各縣區根據市委市政府《實施方案》,建立社區治理協商聯席會議制度,結合工作實際,形成本縣區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的具體方案和工作措施。年底前每個鎮(辦)選擇1—2個社區治理示范點,形成全面推進工作基礎。
(二)組織實施。20xx年,按照《實施方案》確定的社區治理的重點任務,厘清工作職責,完善體制機制,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和工作指標,狠抓工作創新和落實。社區治理成效覆蓋100%的城鎮社區和55%以上的農村社區。漢臺區和西鄉縣智慧社區實現建設全覆蓋,其他縣區智慧社區覆蓋所有城鎮社區。
(三)督導檢查。20xx年10月至20xx年6月,市、縣區適時組織督查組,對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研究解決存在問題,并通及時通報工作推進情況。
(四)鞏固總結。20xx年6月至12月,各縣區總結城鄉社區治理的經驗和做法。市委、市政府力推1—2個受全國表彰的社區治理先進縣區,4—5個受全省表彰的社區治理先進縣區。
八、組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黨委、政府要把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決定城鄉社區治理工作重大事項制度,依托社區治理議事協商工作機制,抓好統籌指導、組織協調、資源整合和督促檢查等日常工作。要把城鄉社區治理工作列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市、縣區黨委書記要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鎮(辦)黨(工)委書記要認真履行直接責任人職責。相關部門要發揮各自優勢,強化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主動參與社區治理。(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考核辦)
(二)強化資金保障。加大財政保障力度,統籌使用各級各部門投入城鄉社區符合條件的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不斷拓寬社區治理資金籌措渠道,通過政府預算安排、提高彩票公益金投入比例、費隨事轉、社會資本投入、慈善捐贈等方式,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資金保障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城鄉社區治理領域。(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
(三)加強隊伍建設。將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納入全市人才發展規劃,各縣區要結合實際制定專項規劃,修訂完善城鎮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管理辦法并繼續做好招聘工作。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注重把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選拔到鎮(辦)領導崗位,鼓勵社區黨組織成員、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等通過依法選舉擔任村(居)民委員會主任或成員,加大從社區黨組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和社區專職工作人員中招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力度。完善社區工作人員教育培訓體系,鼓勵和支持社區工作人員參加各種職業資格培訓和學歷教育考試,不斷提高其依法辦事、執行政策和服務居民能力。(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四)營造良好環境。加快建立城鄉社區治理標準體系,研究制定城鄉社區組織、社區服務、社區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基礎通用標準、管理服務標準和設施設備配置標準。及時總結推廣城鄉社區治理先進經驗,積極開展城市和諧社區建設、農村幸福社區建設、城鄉標準化社區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大力表彰獎勵先進社區組織和優秀社區工作人員。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絡新媒體作用,廣泛宣傳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做法和突出成效,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城鄉社區治理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質監局等相關部門)
各縣區和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的要求和職責分工,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5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中、省、市關于加強基層治理的系列決策部署,圍繞“黨建引領+綜合服務+綜治保障+科技賦能”的治理框架,以實施城鄉社區治理試點項目為抓手,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同、街道主體、社區實施、公眾參與”的原則,創新機制體制,推動形成社區治理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示范成果,為推動蓬溪縣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根據省、市關于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工作的決策部署及相關文件精神,按照“四新”“四有”工作要求,創新開展城鄉社區治理試點。通過強化社會組織孵化和培育,建立健全“五社聯動”機制,著力打造一批“便民服務型、社會組織參與型、社會企業帶動型、自治互助型”精品示范社區。2023年3月前,全面完成試點工作,精心歸納提煉試點成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鮮活經驗”,擴大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的示范引領效應,順利通過省級驗收評估。
三、試點任務
(一)“五社聯動”機制創新試點(試點單位:普安街道)
堅持黨建引領,構建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區志愿者為輔助、社區公益慈善資源為補充”的“五社聯動”治理機制。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完善社區組織有效識別居民需求、統籌治理資源、設計服務項目、優化項目管理的治理統籌能力,完善社區組織鏈接慈善資源的動員機制,完善社區組織吸納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服務項目全過程制度,優化社區志愿服務參與機制,探索建立社區治理微基金,培養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提升社區工作者隊伍素質。通過社會組織鏈接資源和整合社會力量,重點在建陣地、搞孵化、引人才、建機制等方面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引導社會組織、社區工作者、社區居民、社區志愿者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公益慈善”聯動發展,形成多元參與、資源整合、力量聚合的城鄉社區治理新格局。
(二)便民服務型社區試點(試點單位:普安街道廣福社區)
建立健全社區便民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社區便民服務能力。通過對社區文化廣場進行提升改造,豐富社區陣地文化,優化社區服務環境,完善社區宜居宜業服務功能,規劃建設“社區15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鏈接學校、商圈、住宅小區等資源,建立社區慈善基金。通過便民的社區場景激發居民的公益精神,增強社區為民服務造血功能;利用小區架空層,大力培育發展家庭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育幼服務等領域的社區社會組織,推動其融入城鄉社區便民利民服務網絡。
(三)社會企業帶動型社區試點(試點單位:普安街道竹林橋社區)
探索社會企業與社區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組織成立社會企業,通過企業實體化運行,解決三無小區托管失管問題,讓社會企業參與、帶動社區治理,持續增強社區的造血功能。培育1支社區基金,使社會企業和社區基金成為社區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力量,成為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重要載體,以創新的`商業模式,為社區發展帶來可持續的物質和人力基礎。
(四)社會組織參與型社區試點(試點單位:赤城鎮下河街社區)
積極動員社區各類社會組織,同時引進專業社會組織,配備專業社會工作者,有3個以上注冊或備案的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區社會組織,有3個以上社會組織承接購買社區服務事項。面向社區各類居民,開展兒童科普實驗室項目,青少年運動公益比賽,殘疾人運動比賽,老年人興趣愛好活動比賽等服務。成立老人關愛隊伍,開展日間照料、送餐、入戶照護等服務活動。關愛困難家庭未成年人,開展心理疏導、關愛、慰問等活動。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整合政府資源、社會資源和居民眾籌等資源,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在傳統節日開展文藝活動,培養社區互助風尚。
(五)便民服務型社區試點(試點單位:赤城鎮東街社區)
建立健全社區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社區便民服務清單,拓展社區宜居宜業服務功能,結合社區便民服務事項,開展老年關愛,兒童照護、社會救助、社區助殘、法律援助、環境整治、消防安全等便民服務,圍繞解決群眾托幼難、就學難、就醫難、就業難、養老難等急難愁盼問題,實施社區陣地親民化改造和社區陣地、功能“雙達標”建設,發揮社區陣地和服務功能優勢,打造“社區15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不斷提升便民服務層次和水平。
(六)自治互助型社區試點(試點單位:赤城鎮南北街社區)
通過社區“兩委”組織引導、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志愿隊伍主動參與,居民群眾自發開展活動的方式,在社區建立“居民自治互助站”。通過自治互助模式,以自治互助站為載體,帶來更精準、更人性化、更有人情味的服務,使得社區居民在反映訴求、解決問題、反饋意見、參與監督等方面獲得更為通暢的渠道,提高居民對社區治理的參與熱情,提高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自治意識。形成“眾籌”優化資源、“眾議”創造和諧、“眾行”凝聚力量、“眾享”實現美好生活的良好局面,實現社區居民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四、實施步驟
(一)前期籌備階段(2022年7月底前)。開展調研摸底,深入了解試點社區的基本情況、居民真實需求,形成調研分析報告,擬制資源、需求、問題三項清單,完善項目清單。組建領導機構,建立工作專班,召開試點工作推進會,傳達省、市關于試點工作的文件精神、考核評估、資金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安排部署蓬溪社區治理的相關工作。組織試點單位赴市內市外先進地區考察學習。指導試點單位理清思路,找準方向,規劃項目,按照“一社一品”原則,認真制定試點項目實施方案。
(二)具體實施階段(2023年2月底前)。確定試點實施方案,全面啟動試點工作。組織開展項目招投標工作。召開試點工作專題會,研究解決試點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加強項目周期管理,定期對試點街道和社區就項目實施情況、資金使用情況、檔案資料情況等進行跟蹤督導。開展項目中期評估,形成中期評估報告。
(三)總結驗收階段(2023年3月底前)。試點街道、社區根據試點類型和具體實施項目進行自我評估,歸納整理各類檔案資料,梳理總結試點經驗。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按照相關工作要求對試點街道、社區建設情況進行初查,查漏補缺,分別編制試點工作總結報告,報市民政局。遂寧市民政局組織驗收后,報省民政廳,迎接第三方機構考核評估,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部門考評驗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將省級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強力推進。建立每月督導、每季調度、半年小結、年終總評和定期公示、跟蹤監管機制,確保省級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工作有序推進。
(二)強化部門協同。按照“縣級統籌、部門協同、鎮級主抓、社區配合”的要求,各相關部門(單位)、鄉鎮(街道)要注重協調配合,整合部門資源,明確重點任務、細化工作舉措,落實工作職責,專人、專班統籌推進實施,形成工作合力。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試點工作的培訓指導,統籌組織好社區治理的項目、資金、資源、力量,全程指導監督試點項目實施。普安街道和赤城鎮作為主體責任具體落實試點項目,要協調各部門資源和社會力量支持社區試點創建,確保資金使用方向和服務項目用于社區治理試點。
(三)加強宣傳推廣。試點街道、社區要加強宣傳,營造出有利于推進試點工作的濃厚氛圍,激發廣大干部群眾自覺支持和參與試點社區建設的熱情。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統籌縣直相關部門、試點街道、試點社區加強對試點工作經驗提煉、典型案例梳理和經驗模式推廣,充分發揮試點先行、示范引領作用,廣泛宣傳實施試點工作顯著成效,增強試點成果的實效性和影響力。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6
為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全鎮農業生產環境,進一步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影響,根據《鎮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內容及相關要求,現制定鎮農業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綠色發展理念和鎮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精神要求,以解決農業面源污染,改善農業生產和人居環境為目標,全力打造干凈、無污染的綠色農業生產模式。
二、基本原則
一是政府引導,大力宣傳。通過宣傳層面、政策層面和技術層面的引導,加大對農業環境衛生的整治和宣傳。讓廣大種養戶自覺形成農業綠色發展、潔凈發展的理念。
二是多措并舉,嚴格防控。完善各類制度、強化監督管理,注重項目示范引領,從源頭上減少和防控農業生產垃圾的產生。
三、行動目標
(一)日光溫室蔬菜秸稈和尾菜得到有效處理。通過對日光溫室蔬菜秸稈和尾菜的有效處理,減少在日光溫室周邊堆放廢棄蔬菜秸稈和尾菜的情況,提升全鎮日光溫室生產形象,提高全鎮設施蔬菜整體競爭力。
(二)設施養殖動物糞便得到妥善處理。切實改變村莊周邊及個別巷道內動物糞便亂堆、亂排,嚴重影響人居環境和農業生產的問題。
(三)地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有效解決廢舊地膜直接翻入土地、焚燒處理等方式對土壤和環境造成的污染。
(四)玉米秸稈青黃貯得到大力推廣。解決玉米秸稈飼喂牲畜利用率不高,在村莊周圍和巷道內亂堆亂放造成的'火災隱患等安全問題。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設施農業生產臺賬。建立全鎮日光溫室蔬菜種植品種、定植時間、拉秧時間為主要內容的動態生產管理臺賬,全面掌握各村日光溫室種植茬口,為督促統一集中處理打下基礎;全面建立對人居環境和地理環境有影響的沒有建設化糞設施的養殖場和養殖戶臺賬,掌握好各村養殖戶養殖動態,存在的具體問題,對存在環境污染問題的養殖戶督促進行整改。
(二)加大設施農業生產產生廢棄物處理力度。在日光溫室集中拉秧的時間一方面動員群眾通過飼喂牲畜,發酵堆肥還田等方式加大對尾菜的處理利用力度,另一方面引導群眾通過生物質能利用、沼氣能利用、集中堆放統一處理等方式逐步提高蔬菜廢棄秸稈的利用率;動物糞便主要通過修建化糞池的方式進行處理、病死畜禽通過焚燒深埋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在全鎮規劃好設施養殖可建區和禁建區,建立避免造成農業環境污染的長效機制。積極協調區畜牧獸醫局、區環保局對規模養殖戶進行畜禽糞便污染處理專題培訓,在培訓后規模養殖戶積極做好糞污處理,對不配合處理的養殖戶,協調區環保局依法查處。
(三)提高地膜利用及回收率。一是推廣一次覆膜使用兩年的“一膜兩用”免耕技術,提高地膜使用率。二是全面推廣使用方便回收的高標準地膜,方便撿拾。三是配合工商、安監加大監管力度,對農資地膜經營單位開展檢查,禁止銷售厚度小于0.01mm的地膜。四是提高全鎮地膜回收率,積極發動有意向的個人或合作社申報區級相關項目建立廢舊地膜回收點,各村成立一個廢舊地膜回收點,由專人負責回收和撿拾,動員回收點參與開展“交舊領新”、“以舊換新”等活動,并由回收點負責對轄區內農民未撿拾干凈的地膜進行清理回收。
(四)提高玉米秸稈青黃貯。推廣(引進)使用玉米秸稈青黃貯加工機械,向廣大養殖戶宣傳青貯技術,提高養殖戶對青貯飼料利用價值的認識,動員牛羊養殖大戶積極建設青貯池進行青貯,小規模的養殖戶利用袋貯的方法進行加工貯存飼喂。
五、組織實施
(一)建立臺帳階段(xx年10月底前)。摸清全鎮日光溫室集中拉秧時間,摸清全鎮未建設化糞池和干糞堆積場的養殖暖棚,尤其是靠近村莊影響人居環境的和直接排污的養殖戶情況,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礎。
(二)集中整治階段(xx年11月至xx年6月)。全面對日光溫室秸稈、尾菜、無化糞池的養殖棚、玉米秸稈、廢舊地膜進行整治。
(三)總結提高階段(xx年7月至8月)。在前一階段工作的基礎上分析總結,對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改進,探索形成開展此項工作的長效機制。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機構。成立由分管領導為組長,所有農口干部為成員的農業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工作小組,根據涉農站所的業務分工切實做好此項工作。
(二)落實工作責任。各涉農站所根據自己的業務要求,承擔相應范圍內的農業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由農技站和農監站牽頭做好日光溫室蔬菜秸稈、尾菜處理、廢舊地膜利用的技術指導;由畜牧站和農機站牽頭做好設施養殖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玉米秸稈青黃貯的技術指導;農口其他站所根據工作和集中整治時期的需要做好此項工作。
(三)充分發動群眾。農業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工作在發動群眾方面,嚴格按《鎮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七個帶頭”的內容進行,即,村組干部、軍屬家庭、低保家庭、干部家庭、黨員家庭、代表家庭、婦女要帶頭做好農業生產中環境衛生的保潔整治。
(四)積極申請項目扶持。積極爭取區上尾菜處理利用、廢舊地膜回收利用、農機補貼、生豬調出大項獎勵、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貼等相關項目和補貼,為開展好全鎮農業環境衛生整治提供保障。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7
為規范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試點工作,探索有效運行模式,實現村莊環境干凈優美、文娛活動豐富多樣、鄉風鄉情文明和諧整體目標,根據《市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鎮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實施方案》,結合我鎮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任務
1、村級工作任務:每村確定一個垃圾集并點,每個集并點配備一個鉤臂箱(特大村可考慮適當增加),每戶自備一個圾桶,每80-100戶選聘一名保潔服務人員和垃圾清運服務人員,負責村莊日常清掃保潔及垃圾清運,運送至村集并點,做到“六凈”、“六無”,即:進村道路凈、集市街巷凈、溝塘堰邊凈、公共場所凈、房前屋后凈、村周環境凈、無生活垃圾、無建筑垃圾、無拋灑雜物、無亂堆亂放、無亂搭亂建、無亂栽亂種。
2、鎮級工作任務:鎮建設一座統一規范的垃圾壓縮中轉站,配備專業鉤臂車和鉤臂箱,將各村集并點垃圾收至鎮中轉站,進行壓縮處理,由市運至九真填埋場填埋。
二、工作要求
(一)服務人員要求
1、在衛生保潔員責任區范圍內,服務人員負責清掃道路、人行道、河塘邊、公共廁所和其它公共活動區域等的環境衛生,確保無雜物、無碎石碎磚和其它生活垃圾,并將每家每戶垃圾收集轉運到村垃圾集并點鉤臂箱,服務人員保證一天兩次(早6:00---8:00,晚17:00---19:00)對上述地域進行清掃。
2、服務人員負責對本責任區內各家各戶落實門前“三清”責任制進行督促和檢查。
3、當鉤臂箱垃圾裝至箱體80%左右,及時聯系轉運司機進行清運,并同時清掃鉤臂箱周圍散落的垃圾。
(二)環境保潔服務內容
1、清掃。對責任區內公共道路、公共場所進行清掃,做到無垃圾紙屑、積水、青苔。
2、撿拾垃圾。及時清除公共道路、溝渠、堰塘、綠化帶等責任區內的白色垃圾、漂浮物。
3、運送。清掃的垃圾運送到指定的`垃圾集并點。
4、清潔公共設施。保證清運板車及責任區內各種指示牌、宣傳欄、鉤臂箱外觀干凈整潔。
(三)垃圾清運服務內容
1、將責任區內所有居民戶垃圾每天上午收集并清運到村級垃圾集并點。
2、將村莊前后、溝渠、堰塘的積存垃圾逐步清運至村垃圾集并點。
3、確保垃圾不外溢,對清運設施檢修保潔,需更換零件及時提出申請。
4、責任區內公共廁所及時進行清理。
三、組織領導
為加強組織領導,我鎮成立了領導小組。
四、推進步驟
20xx年8月-9月為前期準備階段,
一是進行宣傳發動,采取下發宣傳資料,上門宣傳等方式提高群眾對服務項目實施的知曉率。
二是選聘村級服務人員,并與之簽訂正式服務合同。三是配合市級建好中轉站,各村選建好垃圾集并點。10月進入正式運行階段,全鎮24個村1個社區統一進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保證服務項目正常化、常態化運轉。20xx年元月為檢查考核結賬階段。
五、考核結帳
鎮委、鎮政府組織對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運行維護服務項目進行考核結賬。根據保潔效果、垃圾清除量以及垃圾清運服務項目中的工作時間、效果,通過每月定期檢查評分,每季度按群眾代表、村“兩委”干部、鎮專班人員按照4:3:3比例計算服務人員最終分值,按分值兌現服務報酬。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8
為實現社區工作目標,進一步創新社區管理與服務方式,實現社會管理全覆蓋。社區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責任明確的原則,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開展網格化管理工作,具體安排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健全網格化管理責任制,通過網格化管理實現社區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網格化、精細化和科學化。
二、基本原則
按照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在社區內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網格,構建“縱橫交錯、分片包干、全面覆蓋、分級管理、層層履責、網格到底”的長效管理體系,建立一崗多職,一專多能的監管網絡,以及權職明確,任務清晰,流程規范,運轉靈活的工作機制。
三、劃分網格,明確網格責任人
按照“地理布局、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依據社區實際情況,將社區劃分7個網格。由網格員和社區民警牽頭,聯絡各小區物業負責人,通過由物業提供服務,社區輔助的方式為居民提供各項服務。
四、人員力量配備
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街道掛點領導徐凱為組長,社區主任為副組長,社區工作人員為成員的社區網格化管理小組。負責對網格管理的總體協調和系統管理工作,總體實施及各網格綜合事務的調處。構建了“組長——副組長(社區組長)——網格員——小區物業——樓棟長”管理機制。在科學合理的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的基礎上,落實責任制,確保讓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順利開展。根據轄區特點,每個小組統一歸組長調度,由組長下發工作安排,副組長安排每日的工作,即“小組組員向副組長負責、副組長向組長負責”從而實現社區網格化管理無縫隙、全覆蓋。
五、職責任務
根據網格化管理工作人員劃分,明確各人工作職責及任務。
(一)組長職責
組長負責各職能職責,制定維穩工作網格化實施管理方案,并組織實施,向副組長傳達街道相關文件,向副組長安排相關具體實施方法,召開會議,聽取工作開展情況,了解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
(二)副組長(社區組長)職責
副組長負責落實社區工作安排,開展社區各項工作,依據維穩工作網格化實施管理方案,科學合理安排。對各網格員反饋的問題及轄區情況及時解決,解決不了,及時上報組長研究解決。
(三)民警職責
(1)收集掌握信息。社區民警要建立一本社情民意手冊,記錄轄區當中的社情、民情和警情。通過各種渠道主動搜集各類涉及穩定、治安等方面的動態信息,為領導機關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2)加強人口管理。社區民警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臺帳,其中包括常住人口登記手冊、暫住人口登記手冊、重點人口登記手冊、出租房屋登記手冊全部納入管理視線,特別是加強暫住流動及重點人口的管控,對暫住人口實行集中清、普遍建、分類管,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對轄區內的違法犯罪嫌疑人能及時發現、有效控制。
(3)組織治安防控。帶領社區巡邏隊加強巡邏,樹立超前防范的意識,針對社區當中治安復雜部位和區域,挖掘社區防范資源,將社區各方面力量有效組織起來,開展群防群治工作,預防和減少各類案件的發生,確保轄區治安秩序良好。
(4)抓好陣地控制。對社區內公共復雜場所與地段、特種行業、企事業單位和要害部位及居民,實行屬地治安管理,協助轄區內的大型單位搞好保衛工作,預防、減少違法犯罪和治安災害事故的發生。
六、聯絡通信
網格員按要求通訊工具保持24小時暢通,發現問題由社區組長第一時間與街道掛點組長通報。各網格間信息互通形成聯動機制,某一網格發生情況相鄰網格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趕到協助處理。在通信管制期間,無線通信無法使用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派專人負責信息報送工作。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9
20xx年11月,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將鳳凰山的拆遷等社會事務工作交由金牛區人民政府負責,由鳳凰山街道辦事處具體負責。按照區委區政府地“將鳳凰山金韋社區打造成全區社會治理典型社區”的總體要求,現將鳳凰山街道社會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組織機構:
街道成立街道社會治理工作領導機構,牽頭負責街道社會治理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黨政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熊曉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游治平同志兼任,具體負責各組工作推進情況的收集通報和工作協調。
二、治理方案
街道社會治理分成“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小區秩序綜合整治”、“小區治安綜合整治”、“社區文化活動陣地建設”和“拆遷安置工作推進”五部分,按時間先后分成短期整治和長期建設兩個階段,分別由街道各分管領導牽頭落實一個板塊工作,工作中各負其責,分工合作。
小區環境綜合整治組:組長:姚大巍,成員:執法中隊、城市管理科、市規劃執法局、綜治辦、派出所、金韋社區、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對鳳凰城小區住戶侵占公共區域(道路、綠化等)搭建的違章建筑進行拆除;
(2)按照市土地儲備中心20xx年7月23日《關于加強鳳凰山片區拆遷地地塊清理工作的函》的要求內容,對轄區范圍內的違章建筑的拆除;
(3)對小區外道路兩側車輛亂停亂放進行整治;
(4)違建拆除后的植綠、補綠和補路等設施進行修復。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小區秩序綜合整治組:組長:熊曉東,成員:社計辦、金韋社區、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對鳳凰城小區住戶侵占公共區域(樓梯入口、樓梯通道等)堆放雜物、亂停放車輛進行整治;
(2)對小區內綠化中、樹木上亂牽繩掛物進行整治;
(3)對小區內各樓棟入口張貼的牛皮癬、小廣告和私拉亂接電線、網絡線等進行整治。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小區治安綜合整治組:組長:王曉陽,成員: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金韋社區、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對鳳凰城小區的“四防”設施進行完善;重點整治物業公司保安人員不足、樓梯通道無消防器材、小區重要路段、單元入口無監控設備等;
(2)在小區每個單元入口建立社會管理服務平臺;
(3)完善小區網格化管理系統,按照“以房查人”的原則完善登記錄入和日常監管工作。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社區文化活動陣地建設組:組長:張正強,成員:黨政辦、社計辦、經濟科、金韋社區、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對鳳凰城小內外文化氛圍的營造,建立小區文化長廊、鄰里文化亭等,植入象棋、花鳥、旅游、騎游等協會等組織,全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實社區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
(2)配合街道落實社區辦公場所的建設;
(3)引導社區議事會討論決議社區老年協會活動陣地建設和活動開展;
(4)建立社區自治自管組織,在社區居委會的領導下履行鳳凰城小區自治自管職能。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拆遷安置工作推進組:組長:何斌,成員:拆遷辦、黨政辦、執法中隊、綜治辦、派出所、金韋社區、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繼續推進雙水康城剩余300余戶房屋產權證辦理;梳理鳳祥華庭、沙河鳳凰城安置戶房產證辦理的相關資料,適時推開兩小區安置房辦證工作;
(2)開展沙河鳳凰城小區后續房源住房安置工作;清理鳳凰城空置房屋、梳理拆遷過渡戶資料、制定住房安置工作方案、實施住房安置工作;
(3)牽頭做好轄區已簽協議未拆除舊房的`騰退工作;
(4)全面展開轄區拆遷工作;
①20xx年8月30日前分地塊和項目完成轄區未拆遷農戶、企業的摸底建檔工作;
②20xx年9月30日前完成104畝年內上市地塊上剩余3戶農戶的拆遷工作;
③20xx年10月30日前預備役師整合地塊上剩余1戶農戶的拆遷工作;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三、工作要求
1、各工作組牽頭負責人依據此工作方案的要求,分組制定細化工作方案,落實工作措施和辦結工作時限,各組工作細化方案于20xx年8月10日前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2、各工作小組在組長的牽頭安排下,認真履職,相互配合,抓好工作落實;各組的工作推進情況,于每周五中午12:00前報領導小組辦公室梳理匯總 。
3、領導小組辦公室于每周一下班前將各組工作推進情況形成書面情況通報,發放至相關領導和涉及承辦任務的科室。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10
為進一步提高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我鎮決定開展20xx年度“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年”活動,以項目化形式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發展。現制定如下方案:
一、創新項目和責任分工
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項目為市級和鎮級創新項目,由綜治辦負責統籌推進,組織實施,抓好項目落地。還未完成的市級創新項目應繼續抓好建設工作,確保實施到位。
(一)推動多元化解,消除矛盾糾紛
永和鎮“老叔公”人民調解團。以鎮聘專職調解員為主,充分發揮“老叔公”在調解工作中的優勢,成立“老叔公”人民調解工作室。工作室設在鎮調解委和司法所,負責來訪來電申請調解矛盾糾紛調解工作,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實現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格局.
責任單位:司法所
(二)強化治安防控,升級綜治中心
永和鎮綜合情報指揮中心。投入專項經費,在永和派出所整合指揮調度室、視頻監控室、情報研判室,建立綜合情報指揮中心,優化內部運作機制,以實戰實效為導向,加強對警情和信息資源的分析研判,更好地實現小案快偵、快破,實現“發案少、秩序好”。
責任單位:派出所
二、實施步驟
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工作項目要按照全市性示范項目的標準和要求,通過積極探索實踐,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分完善細化、組織實施、總結提升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完善細化階段(5月-6月)。各相關單位要進一步完善創新工作項目思路辦法,認真細化項目落實方案,研究提出具體目標、工作措施,組建工作專班,明確責任人員,確保創新工作項目落實到位。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7月-11月)。各相關單位要切實承擔起組織實施和協調推動的責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統籌研究,創新方法手段,及時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務求創新工作項目取得實際效果。
第三階段:總結提升階段(12月底前)。邊推進邊總結邊提高,系統梳理提煉項目創新中探索出來的.好經驗、好做法,完善總結,鞏固提升,推動工作常態長效運作、
三、有關要求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相關責任單位要高度重視社會治理法治化創新工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指定專人負責,制定相應工作方案,抓好組織實施。
二是強化宣傳發動。各單位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要注重宣傳推廣,積板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參與綜治平安建設。按照階段目標,及時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總結新進展、新做法,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同時加大和上級新聞媒體聯系,擴寬宣傳渠道,充分利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的優勢,多形式、多角度營造濃厚宣傳氛圍,提升我鎮社會治理法治化創新水平。
三是加強督導考評。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工作項目納入平安建設(綜治工作)考評內容。綜治辦將加強創新工作項目落實情況的跟蹤督促檢查,適時通報進展情況、交流經驗,查找不足,協調解決問題,推動創新工作項目取得實效。各責任單位要于12月底前將項目完成情況報送綜治辦。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11
為進一步提高我區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工作水平,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切實提高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實施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的策略,按照“分類管理、分步推進”的原則,運用疾病“三級預防”的理念,通過健康教育、膳食指導、身體活動促進、隨訪管理等關鍵措施,對轄區內慢性病的居民進行監測,為慢性病人群提供連續、綜合、方便可及的防治服務。利用慢性病風險評估技術,明確和量化個人及區域慢性病危險因素水平,并按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實行分類干預管理,提高人群健康意識,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水平,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探索慢性病綜合防治適宜技術,全面提升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目標指標
(一)總目標指標
力爭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工作五星級鄉鎮占20%,四星級鄉鎮占40%以上。
工作指標:
1.居民常見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80%;基本衛生防病行為形成率≥70%。
2.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達到75%以上,服藥率達到70%以上;血壓控制率達到50%以上,血糖控制率達到35%以上,腦卒中、冠心病發生率、死亡率逐年下降。
(二)具體目標指標
根據現階段我區各鄉鎮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工作實際,采取星級制度科學設定每個星級的的目標指標,力爭在三年內,完成五星級鄉鎮管理病人和亞健康人群(即高危人群)、四星級鄉鎮實行病人分級管理、三星級鄉鎮提高病人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等目標指標任務。
1.五星級鄉鎮
目標:深化三級管理,減少并發癥發生;穩步推行高危人群干預,減少危險因素;并根據實際情況以點帶面有步驟的`實行分層管理,監測靶器官受損。
工作指標:
(1)35歲及以上首診測血壓率達到98%以上,異常血壓復查率達到90%以上;
(2)高血壓、糖尿病規范管理率達到80%以上;
(3)高血壓、糖尿病病人服藥率達到75%以上;
(4)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達到55%以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達到40%;
(5)居民常見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基本衛生防病行為形成率≥75%以上;
(6)冠心病急性事件、腦卒中報告發生、死亡率下降5%。
2.四星級鄉鎮
目標:強化分級管理,提高控制率;適當嘗試開展高危人群干預,改善人群知識、信念和行為,控制危險因素,降低人群危險因素水平。
工作指標:
(1)35歲及以上首診測血壓率達到95%以上,異常血壓復查率達到85%以上;
(2)高血壓、糖尿病規范管理率達到75%以上;
(3)高血壓、糖尿病病人服藥率達到70%以上;
(4)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達到50%以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達到35%;
(5)居民常見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0%以上;基本衛生防病行為形成率≥70%以上;
(6)冠心病急性事件、腦卒中報告發生、死亡率逐年下降。
3.三星級鄉鎮
目標:加強社區基礎資料收集,完善居民健康檔案;保證管理質量,規范分級管理,提高規范管理率,提高服藥率及控制率。
工作指標:
(1)35歲及以上首診測血壓率達到90%以上,異常血壓復查率達到80%以上;
(2)高血壓、糖尿病規范管理率達到70%以上;
(3)高血壓、糖尿病病人服藥率達60%以上;
(4)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達到40%以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達到30%以上;
(5)居民常見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70%以上,基本衛生防病行為形成率≥65%以上。
三、主要工作任務
(一)豐富教育載體倡導健康行為項目。充分發揮衛計資源整合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康教育活動,提高農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掌握程度;在原有以健康教育為主導的慢性病干預模式下,3年內在全區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中全面推行健康干預工具(控油壺、限鹽勺、體重指數計算尺),對農民吃、行進行量化干預。
(二)落實慢性病星級管理基礎項目
1.五星級鄉鎮
(1)強化隨訪管理,嚴格質量控制。根據患者血壓水平、危險因素情況,分為低危、中危、高危三個級別,責任醫生按每級要求進行管理;中心每月進行質量控制,確保分級管理質量。
(2)開展患者靶器官損害監測,逐步實施分層管理。進一步深化三級管理,先選擇2-3個社區每年對管理的患者進行心、腎、腦、眼底等靶器官檢查,密切觀察受損情況,及時調整管理級別與干預計劃,開展分層管理,積累經驗,3年內在全鎮全面實施。
(3)進一步做好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工作。在高危人群管理試點的基礎上,擴大管理覆蓋人群,爭取3年內管理人數達到2000人,對篩查出的高危人群每季一次給予個體化生活方式的指導,進行危險因素干預,每半年對其進行健康檢查,開展干預效果評價,對轉成健康人群者撤銷高危管理,對發展成患者的人群納入專項管理。
(4)規范慢性病健康俱樂部活動,大力開展同伴教育。根據患者需求,通過舉辦講座、專家健康咨詢等方式每季開展一次俱樂部活動;充分發揮同伴教育骨干力量,經常性開展互動交流;完善同伴教育激勵機制,切實提高教育效果。
2.四星級鄉鎮
(1)分級管理、綜合干預。進一步深化高血壓患者三級管理,根據患者年初血壓水平,分為輕、中、重度三個級別,按每級要求進行管理。輕、中度患者,以健康教育和用藥指導為重點,重度患者,以監測靶器官損害為重點,實施個體化管理。
(2)加強監測、規范管理。進一步強化糖尿病患者社區管理,每季隨訪一次并測量血壓及血糖,以飲食、運動等行為干預指導為重點,密切監測并發癥,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干預計劃,提高規范管理率。
(3)效果評價、穩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站為單位開展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評價,根據結果,及時進行總結、分析,找出控制不良影響因素或原因,提升農村社區高血壓、糖尿病管理質量。
(4)開展高危人群干預,控制危險因素。在部分社區開展高危人群管理試點,3年內管理人數達到1000人,對篩選出的高危人群每半年一次給予個體化生活方式的指導,開具健康教育處方,每年對其進行健康檢查,實時進行效果評價。
(5)創新宣傳載體,提升不同人群健康素養。進一步拓寬健康教育宣傳途徑,豐富宣傳載體,通過宣講團、數字電影、手機短信、編制順口溜等載體,緊把農民健康教育需求脈搏,掌握農民健康教育需求,針對不同社區、不同年齡、不同人群,開展相應的宣傳活動,著力增強農民參與健康教育的積極性,自覺養成健康的行為與生活方式,提高社區健康教育宣傳效果。
3.三星級鄉鎮
(1)利用各種渠道,收集社區基礎信息資料,完善居民健康檔案,夯實慢性病防治工作基礎。
(2)通過農民健康體檢、機會性篩查和重點人群篩查等途徑,早期發現高血壓、糖尿病異常患者,嚴格執行35歲以上首診測血壓制度,發現異常及時進行復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早管理。
(3)嚴格按照三級管理要求,輕、中度患者,每季一次,重度患者每月一次,對其進行干預指導,規范隨訪程序與干預內容,提高規范管理率及控制率,早期發現患者的異常情況,及時轉診。
(4)發揮各自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
(三)打造“一鄉一品”慢性病特色管理項目
1.創新服務手段。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利用“點對點”電子技術開展慢性病移動隨訪服務,實現社區責任醫生用掌上電腦上門實時錄入隨訪內容、提供電子健康教育處方,為實現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提供經驗積累。同時,依托短信平臺和網絡資源,廣泛傳播慢性病防治知識,提高人群的受益面和教育質量。
2.創新服務載體。組建由鄉鎮公共衛生聯絡員、社區責任醫生、有一定威望的社區居民組成的慢性病防治宣傳志愿者團隊,采取健康俱樂部、同伴教育、“身體力行”活動等形式開展宣傳,促使居民自覺主動地獲取健康知識,提高慢性病人和亞健康人群的自我管理水平。
3.依托中醫適宜技術。運用中醫“治未病”理念,以改善體質和增進健康為目的,積極開展中醫健康干預技術,整合針灸、推拿、膏方等傳統中醫預防保健及心身醫學方法,根據體質類型建立針對性、個性化的辨體防治方案,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及“瘥后防復”,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4.依托衛體合作機制。位處城鄉結合部的鄉鎮可以聘請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太極拳、太極劍)教練,以社區為單位開展培訓,發揮傳統體育項目的養生健身優勢,促使亞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達到適量運動,保持心理平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進一步加強對社區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領導,成立區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領導小組,制定慢病綜合防治規劃和計劃,研究解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困難與問題,對防治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考核獎懲。成立臨床專家組和健康教育專家組,提供臨床技術和干預技術支撐。
(二)注重培訓,提高能力。加大人力資源投入,強化區疾控中心、各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慢性病防治專業人員配置,注重專兼職慢性病防治人員的業務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進一步加強全區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設。
(三)加大投入,強化保障。各級政府從保障廣大群眾健康的高度出發,切實加大經費投入,保障疾病預防控制專業機構和鄉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慢性病綜合防治項目工作經費,出臺優惠措施,鼓勵群眾堅持規范治療,切實提高慢性病的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
(四)廣泛宣傳,提高意識。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慢性病防治知識,幫助群眾了解不良生活行為與慢性病的關系,逐步養成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提高群眾的防病意識和能力。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12
為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創造良好安全生產環境,根據《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本社區實際情況,特制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目標
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發展方針,認真履行《新安全生產法》、《消防安全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徹底消除各類不安全隱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
對轄區內的個體工商戶、超市、居民的防火、防盜進行專項整治。建立切實有效的安全生產長效化管理機制;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事故預防控制體系;堅決打擊非法生產經營活動,對重點單位、場所進行強有力的監管。提升轄區內的個體工商戶、超市、居民的防火、防盜的'安全意識,使要我安全變我要安全。
二、組織機構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三、專項整治檢查的內容:
1、個體工商戶、超市、居民的防火工作進行檢查。對各轄區內的個體工商戶、超市的消防器材、防火制度建設、值守情況、巡查情況和應急預案等進行全方面檢查,對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突擊檢查。
2、對各住戶進行安全使用天然氣知識的宣傳,尤其對獨住老人進行上門服務,教怎樣安全使用液化氣爐等安全知識。
3、切實加大食品生產、運輸、儲存、經營、食用等環節食品安全整治的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行為。重點檢查落實食品和食品原料進貨驗收,落實餐飲服務管理制度和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制度,嚴防集體食物中毒事故發生。
4、用各種形式宣傳防盜、防詐騙等知識。
四、工作要求
1、領導重視 制度健全
社區始終把安全生產工作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抓,把社區安全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增強抓好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意識,按照“抓生產必須抓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使安全生產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把社區安全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社區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由社區工作人員、單位負責人、物業、群防群治隊員組成。制定和完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安全網絡健全的新體制。
2、以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精心組織、廣泛宣傳
要以第十四個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以“加強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產”為主題,要采取報告會、座談會、培訓會等多種方式和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新《安全生產法》、防盜、防詐騙等知識,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要積極組織開展安全生產事故案例事故教育展覽,通過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手機詐騙短信、組織反思大討論等活動,達到安全生產警示教育作用。要認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宣傳咨詢、安全生產事故警示教育、安全應急預案演練、“安康杯”競賽、“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創建等活動,廣泛深入宣傳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識,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安全生產氛圍。要分別組織舉辦安全生產事故警示教育培訓班,通過對典型事故進行剖析,深刻吸取教訓,用事故教訓推動企業落實責任、完善措施,防范同類事故發生。
3、加強上下聯系,做好信息反饋工作。
指定專人及時反饋有關情況,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社區能力范圍內難于解決的要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協助處理。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開展情況于每周一上午13點之前,上報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安委辦。
4、標本兼治,全面推進。
以“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圍繞防火、防盜、防詐騙、食品安全等的重點工作,開展好安全生產月活動。活動期間,一方面要組織開展好各項宣傳教育活動,形成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另一方面要加大防火、食品安全等執法檢查、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力度,把安全隱患和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努力為推進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做出積極的貢獻。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13
為貫徹落實《關于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揚發〔20xx〕24號)、《關于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揚發〔20xx〕25號)文件精神,推進民政領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不斷優化基層社區治理體系,持續加大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推進力度,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二、重點任務
(一)夯實社區治理功底,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1、完善社區治理架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廣建立城市社區治理委員會,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為基礎,村(居)民為主體,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架構。繼續推進“政社互動”,進一步厘清鄉鎮(街道)和村(居)民委員會的權責邊界,修訂社區允許蓋章目錄清單,執行準入制度,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2、強化社區民主自治功能。深入開展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實踐。依法組織開展新一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確保到20xx年村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達70%。制定城鄉社區協商規范化指引,指導城鄉社區協商向標準化、制度化推進。積極開展引導社區開展“微”自治活動,以社區網格為基礎,將自治向小組、樓棟、院落、街坊等治理末梢延伸,引導居民在網格內開展協商議事活動。
3、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健全社區服務體系。持續推行“全科社區工作者”服務模式,今年底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讓社區工作者有更多精力和時間進網格開展管理服務工作。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完善社區組織發現居民需求、統籌設計服務項目、支持社會組織承接、引導專業社會工作團隊參與的工作體系。培育一批城市“三社聯動”示范社區,逐步擴大農村社區試點范圍。
4、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完善社區工作者隊伍職業體系建設,推動各地建立城鄉社區工作者崗位等級序列,繼續執行工資自然增長機制。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吸引優秀人才到社區一線干事創業。實施“社區書記(主任)十百千培育計劃”,全面開展社區工作者教育培訓工作,到2025年,培訓1000名以上社區工作者,培育100個以上優秀社區負責人,重點培育10名以上全省有影響、全市起示范的`名優社區主任并納入組織部高層次人才計劃,著力打造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綜合素質優良的專業化、職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
(二)培育壯大社會組織,加大政府購買服務
1、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指導有條件的地方探索設立孵化培育資金,建設孵化基地,為初創的社區社會組織提供公益創投、補貼獎勵、活動場地、費用減免等支持。到20xx年50%的街道(鄉鎮)和20%的社區要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
2、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通過簡化手續,積極發展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和居民互助類社區社會組織,特別是社會工作機構,重點培育為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失業人員等特定群體提供專業服務的社區社會組織,支持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開展社區照顧、精神慰藉等服務。
3、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建立多元化、制度化的資金保障機制,協調財政局出臺相關指導意見,指導推動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引導政府資金、社會資金等向社區社會組織和服務項目傾斜。指導各縣(市、區)鄉鎮(街道)編制年度購買服務計劃,制定并公布鄉鎮(街道)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
(三)完善社會工作政策,強化專業力量支撐
1、不斷完善社會工作相關政策。加強調查研究、政策擬定力度,建立健全支持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的長效機制,與相關部門探索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關系、職稱崗位開發、隊伍建設、社會工作服務規范等制度,持續推進社會工作專業體系化、制度化、專業化進程。
2、加大社工機構經費支持力度。協調有關部門逐步擴大財政資金對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的支持規模和范圍。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對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支持力度,扶持壯大社會治理急需、具有發展潛力的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支持、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支持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穩定化、制度化的經費保障機制。
3、強化社工機構發展與引導。引導社工機構根據自身工作特長,聚焦明晰自身工作范圍、服務對象、服務專長,加大綜合性、專業性社工機構發展支持力度。根據社工機構運營中的具體需求,開展專項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對優秀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及有關專業人才進行多種形式的表彰獎勵。
三、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市民政局市域治理民政領域專項工作小組,辦公室、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處、社會組織管理局、慈善與社會工作處等處室共同參與,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處負責統籌協調整體工作,其他業務處室按既定工作任務穩步推進。
2、狠抓調研創新。各相關業務處室,結合長期工作計劃,在市域治理工作中要進行體制機制探索,加大基層調研走訪力度,參考借鑒周邊省市和基層優秀做法,推進民政領域市域治理體系創新創優。
3、加大宣傳報道。對照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市民政局要對在市域治理工作中產生的具有探索引領性的工作事項、突出個人事跡、典型工作模式進行大力宣傳,并及時和上級部門溝通推薦。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14
為了積極推動社區衛生工服務工作,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快捷、高效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結合上級精神經中心辦公會研究決定,制定本管理辦法。
一、指導思想及工作目標: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和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為指導。以適應城市人口老齡化、疾病普變化、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區部﹚醫學模式轉變及滿足群眾衛生服務需求。配合搞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順利進行,為社區居民提供連續、方便、有效、快捷的全程、全方位服務,為十個五年衛生改革計劃建立完善、規范的社區服務體系打好基礎
二、組織領導:
1、執行主任負責制:行政主任為服務中心的法定代表人,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區部﹚帶領中心工作人員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落實黨的各項政策,保證政令暢通,圓滿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
2、社區服務站必須服從中心管理,遵守中心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決定。
3、為了強化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管理,完善服務功能,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管理力度,經研究決定由副主任陳力同志分管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下設辦公室,由劉文輝同志任主任,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區部﹚具體負責指導社區衛生各項工作。社區衛生服務站負責人由中心主任提名,中心辦公會討論通過后,該負責人將主持該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全面工作。
4、社區衛生服務站必須服從中心的直接領導,抓好本站的二級管理: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區部﹚加強醫德醫風教育,樹立行業新風并做到文明行醫:遵守醫療技術操作規程,履行醫務人員的工作職責;不得夸大或隱瞞病情,做到依法行醫;加強業務知識技能的學習培訓,不斷提高醫療質量,保障病人的身心健康;加強醫療服務理念教育,突出以人為本的宗旨,改善服務態度。圓滿完成中心交給的公共衛生任務及醫療業務指標。
三、基本條件及設置標準:
1、為了進一步加強城區社區衛生綜合服務網點的建設和發展,根據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區部﹚《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經區衛生局批準,書院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直轄園林路社區衛生服務站、書院街社區衛生服務站、城西社區衛生服務站、玉泉社區衛生服務站、宇濟社區衛生服務站。
2、服務站性質:非營利性,屬中心派出機構,由中心統一管理。
3、科室設置:科室面積不少于120平方米,設立全科診斷室、注射室、觀察室、治療室,藥房等,有條件可設婦檢室、換藥室。有符合為社會服務的器械、設備、通訊工具等。
4、人員:各社區服務站配備6名工作人員,最低要求5名專業技術人員,各社區衛生服務站有1名主治醫師擔任負責人,(特殊情況除外)并做到三證齊全,即《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書》畢業證。
5、制度齊全: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工作制度、全科醫生管理制度,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區部﹚全科護士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人員崗位責任制、醫療技術操作規程、物價公開、巡診制度、患者監督崗位制度、服務功能齊全、減免項目分開等。
四、社區衛生服務基本任務:
全面落實完成局社區辦、中心制定的20xx年工作計劃。社區衛生服務宗旨是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主要從事預防、醫療、保艦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飲食衛生、職業心理學常見病,多發并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的治療護理和康復。走進社區、服務社區、建立健全各類疾病檔案及老年保艦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區部﹚老年宣傳活動。對慢性病防治如高壓并心腦血管并糖尿并老年性癡呆癥等及腫瘤、慢阻肺、輕癥精神病人及恢復的傷殘人員,孕產婦等要建立專案管理,根據社區慢性病管理要求定期上門訪視。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搞好雙向專診和院前急救,開設家庭病床等。
五、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管理辦法:
1、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條例、衛生體制改革辦法、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實施細則及各項規章制度。
2、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全面服從該站站長的分配、安排,聽從指揮,全心全意為社區居民服務。如違者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有權辭退,中心在本年度內不安排工作,作待崗處理。
3、社區衛生服務必須按照(孝南區社區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評分標準)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區部﹚的各項標準,建立健全各項檔案和各項制度。定期舉辦健康教育和各種宣傳義診活動。按照中心各站區域圖全面開展建檔工作,并按確定的慢性病檔案管理,同時將檔案全部輸入微機管理,形成活動檔案。
4、各衛生服務站的藥品由孝感市中藥材公司統一配送,各站自把價格關、質量關,嚴禁私自采購藥品,如發現一起,除沒收藥品外,并處罰款200元。統一稅務發票,由中心統一結算。
5、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業務收全部進入中心帳戶,實行統一管理,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區部﹚各站單獨核算,根據各站的位置不同,經營成本不同,業務收入不同等情況,實行績效工資制度。帳目日清月結。違者發現一次罰款200元,發現三次以上或有病友舉報作貪污公款處理。
6、根據各社區歷年業務收入情況,制定任務:
﹙1﹚書院街社區衛生服務站需完成33萬元業務收入,門診人次要達到14600人次/年,完成該社區5500人的個人健康檔案,管理慢性病人550人,完成五大保健等860人的工作。
﹙2﹚園林社區衛生服務站需完成29萬元業務收入,門診人次要達到12775人次/年,完成該社區6000人的個人健康檔案,管理慢性病人600人,完成五大保健等1300人的工作。
﹙3﹚城西社區衛生服務站需完成26萬元業務收入,門診人次達到12775人次/年,完成該社區5800人的個人健康檔案,管理慢性病人450人,完成五大保健等750人的工作。
﹙4﹚玉泉路社區衛生服務站需完成6.5萬元業務收入,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區部﹚門診人次達到3650人次/年,完成該社區3000人的個人健康檔案,管理慢性病人300人,完成五大保健等700人的工作。
﹙5﹚宇濟社區衛生服務站需完成10萬元的業務收入,門診人次達到4745人次/年,完成該社區3000人的個人健康檔案,管理慢性病人320人,完成五大保健等600人的`工作。
7、各衛生服務站的工資由責任人根據社區實際情況和人員工作量的大小發放,要體現公平、公正、獎勤罰賴的原則。服務站站長根據工作需要有業流水1%的開支權。同時站長享受科主任津貼待遇。
8、中心有權定期或不定期對各站進行檢查和指導,督促各社區衛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區部﹚生服務站工作。如不服從中心管理辦法或不能完成中心下達的任務,中心隨時更換該站站長及該站工作人員的工作。
9、中心及社區服務站工作人員在醫療過程中違反醫療技術操作規程或人為責任過錯(如用藥不當,齊量不對,配藥配錯,醫護人員擅自離崗等)造成的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等由該服務站相關責任人全部承擔,中心不承擔任何經濟陪償及法律責任,對不可預見的醫療意外發生的費用采取風險共擔,該服務站承擔40%,中心承擔40%,其它服務站共同承擔20%。
六、分配、獎勵方案:
積極探索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的公共衛生補貼,工資分配、獎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區部﹚勵等激勵機制和工作考核機制:
(1)各站完成中心下達的任務后,中心確保20xx年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人員20xx年檔案工資100%,因各站人員長年無休息,按每人每月8天計算,每天補助40元。超額部分中心、站按1:9進行獎勵。
﹙2﹚對工作認真,服務熱情,各項檔案健全,獲得上級主管部門好評的服務站和個人,中心將給予適當的獎勵。
(3)在國家投入逐步加大的情況下,逐步落實公共衛生考核經費,按各站實際工作量經中心考核后﹙參照11年方案﹚給予發放。
為規范小區管理,為業主提供優質的物業管理服務,我公司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確保小區品質。
一、管理目標
物業公司本著“科學規范、竭誠高效、安全文明、持續發展”的質量方針,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管理念,對小區物業實施科學的管理、提供優質的服務,并在現有管理經驗及管理資源的基礎上,不斷調整更新,導入先進的管理理念,使廣大業主及使用人能真切地感受高品位的物業和高品質的管理所帶來的超值享受。我公司將按照河北省及唐山市有關標準(并高于此標準),確保業主及使用人綜合滿意率達到90%以上。
二、管理原則
為實現即定管理目標,追求最佳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物業管理過程中將始終把握以下原則:
(一)服務第一、管理從嚴的原則
“服務第一”是物業管理的宗旨,因此管理中要繼續秉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從業主及使用人的需求出發,強化服務機能,豐富服務內涵,提供優質、周到、及時的服務。“管理從嚴”是服務的保障和基礎,包括對物業的維護管理、員工的管理以及對業主及使用人不適當行為的管理和勸阻,建立嚴格、周全的管理制度,實施依法管理、從嚴管理、科學管理以確保物業管理服務收到應有的成效。
(二)專業管理與業主自治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在日常管理中,要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即物業管理公司的積極性和業主使用人的積極性。物業管理公司應當尊重并按照廣大業主及使用人的要求,通過服務中心對小區實施專業化的管理,同時努力爭取業主及使用人的.支持配合,使其能正確使用和維護物業,并自覺遵守業主公約,共同創建文明的辦公環境。
(三)物管為主、多種經營的原則
在搞好日常管理和常規服務的同時,從物業的實際出發,開展一系列服務性的多種經營,既滿足廣大業主及使用人的不同需求,又增強物業公司的造血功能,增加經濟積累,以利于更好地為業主及使用人服務。
三、管理方法
(一)實施全程物業管理,從開發商、業主及專業物業管理公司的角度對物業提出合理化建議,構筑一個優秀的物業管理硬件環境;
(二)成立物業服務中心,配備專業管理人員,實施專業化管理;
(三)在公司現有管理資源的基礎上,充分借鑒行業先進管理經驗,積極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組建一支高素質的物業管理隊伍;
(四)制定一套切合實際的規章制度,確定一系列高標準的物業管理行為規范,以制度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務;
(五)嚴格遵守有關物業管理法規,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案;與業主簽訂各項協議,依法約束雙方行為;
(六)依照市場化、企業化的運作方式,提供全方位服務,開展多元化經營。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15
根據“宜民政〔20xx〕136號”《關于印發《基層治理示范街道(鄉鎮)建設實施方案》和《基層治理示范社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現就我街道鐘鼓樓社區基層治理示范社區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加強城市基層治理的系列決策部署,進一步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治理機制,強化社區黨組織對轄區內自治組織的有效領導,開展“三社”聯動,構建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推動社區環境更加優美、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實現自治、法治、德治有效結合,結合合江門街道工作實際,在鐘鼓樓社區打造社區服務項目化社區品牌。著力推動建立項目化運作聯動機制,針對社區居民需求,整合實施一批社區服務項目,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打包予以實施。同時,為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參與項目實施提供平臺。
二、項目分工及工作計劃
(一)項目分工
項目由分管領導和科室負責人具體指導,社區主任具體落實。在鐘鼓樓社區開展基層治理示范社區建設試點,打造“社區服務項目化”社區。要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和社區資源,能提供開展服務所需的基礎設施,依托社區現有辦公和服務場所,配備相應的功能活動室,結合項目主要內容、工作隊伍、受益對象及預期社會效益等合理編列預算資金。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針對“一老一小”服務需求和難題,依托三館(康養館、益智館、貼心館),引進社會治理多元力量,采取服務“項目化”運作方式,推進社區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扶老攜幼、幸福鐘鼓樓”的“社區服務項目化”特色。
(二)工作計劃
引進社會治理多元力量,市場化運作,以“資源換服務”的形式,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實現服務支撐可持續發展。一是引進市場化“中醫診療服務”項目。主動對接宜賓市第二中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醫院和中心合作,引進優質中醫資源,為居民提供電針、拔罐、刮痧、推拿、牽引等多種特色項目,把中醫專家請到社區來坐班,為居民開展中醫診療服務。讓轄區居民特別是轄區老人就近就能享受到優質中醫診療服務。二是引進市場化“貼心托管服務”項目。主要把青少年作為服務對象,以“公益化+市場化”的方式,主動對接教育機構,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實行低償托管教育管理服務,長年開設美術、作業輔導、作文提升、文化課輔導提升、各類樂器培訓、跆拳道、拉丁舞等培訓課程,還在寒暑假開展愛心托管服務,解決轄區雙職工子女托管難問題。三是引進市場化“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社區注冊成立社區居民服務公司,整合轄區更多居家服務資源,開辟更多更廣服務內容,不僅促進社區居民需求得到真正滿足,也壯大社區經濟為社區造血補鈣,持續科學的為民服好務。四是引入公益化“文化養老服務”項目。社區積極挖掘社區文化資源,引入市老年詩書畫研究會、市關心下一代老年志愿者協會、市離退休干部橋牌協會、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等涉老組織,組建獨具特色的`社區文體隊伍,帶動社區老年人開展“進社區、亮身份、聚能量、獻余熱”主題活動,引導更多老同志、老黨員在社區文化建設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增添正能量。
三、時間進度安排
1、推薦申報階段:(20xx年5月底前) 結合平時工作掌握情況,嚴格把關、優中選優,推薦鐘鼓樓社區為市級基層治理示范社區。
2、組織實施階段:(20xx年10月底前)圍繞基層治理示范社區重點內容開展示范建設,推動社區治理工作不斷完善,社區治理水平持續提升。20xx年8月底前成立社區公司注冊登記,并掛牌運營; 20xx年9月初對接市區服務機構,確定服務項目,完成市場化運作項目的對接,確定合作方式及服務項目,與市場化運作項目相關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并開展相關服務項目; 20xx年10月:完成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并投入使用;挖掘社區文化資源,組建獨具特色的社區文體隊伍;合理劃分網格,完成智慧網格管理系統建立。
3、總結評估階段。(20xx年4月底前)認真總結評估,接受相關部門組織的評估驗收。圍繞社區治理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與難點,進行適時研究、調整、規范,落實常態化的治理舉措、工作責任和保障措施,推動社區治理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
四、資金預算安排
1、社區陣地親民化改造:10萬元;
2、社區基礎設施改造:30萬元;
3、服務項目購買:20萬元
合計:陸拾萬元整。
五、預期效果
社區通過城鄉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創建工作,將不斷完善社區宜居宜業服務功能。推進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優化實施服務項目,解決轄區群眾托幼難、就學難、就醫難、就業難、養老難等急難愁盼問題。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 16
為了發揮現代社區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優化社區治理結構,維護社區和諧穩定,營造良好社區環境,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的服務社區,探索和建立各方參與、功能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多元化社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幸福社區社區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契機,以深化社區自治為內核,以創新治理機制為保障,構建“社區黨組織領導、社區組織齊抓共管、居民共同參與”的社會治理合力,探索和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社區共治和居民自治相結合的“54321”社區治理新模式,變自上而下的社會管理為上下結合的社區治理,解決社區行政化管理中薄弱環節和工作盲區,全面提升社區社會治理以及服務水平,努力把幸福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與時俱進、文明祥和的“文化共同體、精神共同體、生活共同體”。
二、治理目標
爭取在3年的時間里,探索和完善“54321”社區治理模式,在體系建設上,實現理順社區關系,強化社區功能,由單一主體治理到多元主體共治共管,形成社區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新型工作格局。在組織架構上,實現管理體制全覆蓋,從單向行政化管理轉變社區居民廣泛參與自治,社區“網格化管理”和“扁平化管理”得到全面加強。在品牌塑造上,打造幸福社區特色品牌,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全面達到國家和諧示范社區標準,逐步擴大幸福社區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切實提升社區為民服務水平和社區品牌效應。
三、治理內容
主要包括7個方面,具體為:
1、社區服務與社區照顧;
2、社區安全與綜合治理;
3、社區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
4、社區環境及物業管理;
5、社區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
6、社區社會保障與社區福利等
7、其它涉及社區居民社會生活、居民切身利益的事務。
四、治理模式
(一)構建“五位一體”,實現社區治理由單一主體到多元主體的轉變
“五位一體”是以黨組織為核心,以群眾自治組織、轄區企事業單位、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居民為補充的參與社區治理的組織體系。通過探索和建立“五位一體”社區治理組織體系,形成一個多方協同合作的社區治理網絡,動員社會各主體為社區治理獻計獻策,補充社區治理力量的不足,各方為社區建設分擔事務和責任。在“五位一體”多元共治過程中,黨組織、社區、企事業單位、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居民在社區治理中融合為一體,通過協商、合作、整合、互動、監督、創新的方式,達到由全社會來共同參與治理社區事務。社區黨組織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社區居委會轉變理念,主動適度放權;社區社會組織按照市場規律運作,實現社區服務社會化;社區居民在社區的引導下參與社區,實現自治。同時,要建立和完善“五位一體”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治理工作情況,確定治理工作階段性任務,研究解決治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保持社區與居民關系的持續良性發展,實現社區對有關事務的善治。
(二)創新“四個機制”,實現社區治理由政府與居委會跳雙人舞到跳群舞的轉變
在建立社區組織體系的過程中,要通過制度設計,創新“四個機制”,調動社區治理主體,參與到社區共治中來,優勢互補,協同治理,實現社區治理由政府與居委會跳雙人舞到跳群舞的轉變。
一是三社(社區、社團、社工)互動機制。在完善鞏固原有的社區社會組織的基礎上,要組織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和尋找社區民間領袖,大力培育和孵化讀書、書畫、養老、羽毛球、手工編織等社區社會組織。將社區健身隊、舞蹈隊等團隊進行整合,成
立社區文化聯合會;將“六小行業”整合,成立行業協會;引進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家政、養老等專業服務團隊,將其組織化、項目化、信息化,常態化,服務社會治理;要積極發揮各類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反映訴求、規范行為、提供公共服務的作用,使社區逐步從一些社會事務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退出來,讓渡給社區社會組織,由社區社會組織幫社區做事,在社區事務的治理中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加大本社區社工人才的培養力度,輸送社區工作者參加上級社工知識培訓,鼓勵社區工作者通過自學取得社工專業資格證,著力打造社工專業團隊,用專業的社工理念和方法,創辦、運作幸福驛站等社區服務項目,激發社區自治活力,促進居民自治,幫助居委會提升自治能力;動員社區志愿者參與社區治理,把社區的事情交給志愿者去做,把社區現有的幸福驛站、社區圖書室、日間照料、老年學校等服務設施交給社區居民使用,讓廣大居民群眾參與到社區服務項目中。居委會要加強與社區社會組織之間的分工協作,相互配合,推動社區融合,形成社區、社團、社工三社互動的社區治理機制。
二是三方(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適時調整“三方”步調,形成社區治理合力。在日化家屬區、東風大樓等“三無小區”(無物管、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院落、樓棟)引導成立業主委員會,由業主委員會聘請物業公司管理小區,以點帶面,逐步做到全覆蓋,真正實現業主委員會的自治管理、物業公司的專業管理、居民委員會的社區管理相結合。各主體之間做到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補充、聯合把社區治理好、服務好、建設好。
三是三會(居民成員代表大會,協商議事會、共駐共建委員會)參與機制。召開居民成員代表大會、協商議事會,運用開放空間會議技術,引導居民對社區的重大事務、和社區治理中涉及到老百姓利益或多方利益的矛盾通過溝通,協商討論,形成解決方案;完善共駐共建委員會,建立健全社區共駐共建共享機制,動員社區單位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共商社區事務,共享社區資源,解決社區問題。協調社區單位將單位內部的文化、教育、娛樂等設施向社區居民免費開放;多渠道、多層面地發掘社區各類人員,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吸引居民共同參與到社區治理的工作中。
四是三長(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引領機制。由居民自己選舉產生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此“三長”來自居民并置身于居民當中,與居民彼此間相互信任,容易溝通,依靠骨干群眾去做大多數群眾的工作;發揮“三長”在解決環境治理、文化治理、化解矛盾、協調利益、服務群眾、凝聚人心、排憂解難等社區事務中的引領作用,帶動和達到全體居民自覺自愿參與到清理樓道雜物,關照空巢老人等社區事務中,為創造美好幸福家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落實“三項保障”,實現行政化管理到居民自治的轉變
一是保障“四個制度”的落實,即保障居民代表大會制度,居民協商議事制度,居民評議制度、居務公開制度的落實。進一步改進完善社區居民自治章程,制定“居規民約”,開展“自治家園”建設,對社區治理中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項,要及時召開居民代表會、居民協商議事會進行協商、決策、公開。
二是保障“四個權利”的落實,即保障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的落實。進一步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利用好社區說事室,為居民群眾當家作主提供平臺,引導居民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個人意愿,從根本上減少治理過程中出現的矛盾沖突。
三是保障“四個民主”的落實,即保障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落實。探索成立樓棟自管委員會等自治組織,真正體現社區是居民的,居民的事居民自己做主,居民的問題居民自己解決。社區居委會不再大包大攬,真正實現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提升社區治理的能力,推進社區的文明進步,真正實現由行政化管理到社區居民自治的轉變。
(四)樹立“兩個理念”,實現由傳統的“順民”文化向現代的公民文化的轉變。
一是樹立以人為本治理的理念。社區治理工作與企事業單位的利益、社區社會組織的利益、居民的切身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注重公平公正,注重安全治理,注重民生改善,讓社區治理充滿活力。要完善社區治理方式方法,深入居民群眾,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了解居民群眾的期待和要求,使不同利益群體的合理訴求得到及時解決,生產生活安全等利益得到有效維護。在治理的過程中要換位思考,始終站在居民群眾立場上,特別是站在社區弱勢群體的立場上去想問題解決問題,使社區治理工作更加符合實際,符合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讓人民群眾共享社區治理創新成果,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二是樹立多元參與治理的理念,社區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拋棄傳統的“行政管理”“家長作風”“獨家經營”以及“大包大攬”的理念,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樹立多元參與理念;以多種方式聽取、采納居民意見,尊重民意,讓大多數社區主體參與社區治理,以此改善和優化社區與居民的關系,使社區的治理工作得到最大多數群眾的支持和理解,減少社會矛盾和沖突。同時,社區應開放決策,將一部分權力讓渡給社區居民,讓居民參與決策,在決策過程中,社區與居民形成互動和協同,讓居民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力,真正做到從“替民做主到讓民做主”。社區各主體要轉變觀念,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治理事務中去,發揮集體和個人的智慧,向社區獻計獻策,建設美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讓多元參與社會治理成為一種文化和習慣,以促進多元參與社區治理的良性發展。
(五)培育一種社區精神,由單純的共同生活到彰顯特色的共筑精神家園的轉變。
社區居委會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要求,結合本社區特點,牢牢把握“崇文厚德興業、共享幸福和諧”的社區精神和靈魂,把這種精神和靈魂滲透到居民的生產生活中,把它變成一種追求、一種夢想。社區要按照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的標準,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服務、活動功能平臺,彰顯出幸福社區的幸福文化特色;為居民樓院、主要路巷、特色古樹設計文化名稱,把靜態的物體賦予人性和靈性,賦予文化內涵。以弘揚家庭美德,傳承文明家風,構建和諧社區為目的,開展在社區尋找最美家庭、最美居民活動,培育好的家風、民風,評選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的夫妻關愛、孝老愛親、教子有方、勤儉持家、鄰里友善等各類道德模范,形成獨有的社會風尚,鄰里風氣;通過召開居民會議討論、舉辦社區精神簽名儀式,來弘揚社區精神,把這種精神形成一種理念,入心入腦,讓社區全體居民認同、認可,并將社區精神變成社區居民的共同價值追求。
六、治理方法和步驟
具體分為三個階段:
(一)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3月至5月)
組織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召開會議,制作宣傳展板、懸掛橫幅,張貼宣傳單,入戶調查等形式廣泛宣傳社區多元治理的意義、要求、內容,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二)探索治理階段(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
要集中時間和人員,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構建“五位一體”組織體系,制定運作治理的工作制度;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開展社區事務的治理活動;結合社區現有的資源,分內容逐步進行治理:
1、開展社區養老服務工作,運作幸福驛站項目,孵化和培育讀書、養老等社團組織;
2、整合社區文體隊伍,成立社區文體聯合會;
3、治理出店占道經營,成立行業協會;
4、在“三無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樓棟自管委員會實現樓院自治。
5、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最美居民活動,弘揚傳統美德。
社區根據治理內容及時召開總結會議,研究解決治理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遇到的困難。
(三)鞏固提高階段(20xx年7月至20xx年3月)
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鞏固和擴大治理成果,推進社區治理活動規范化、常態化開展,確保社區治理取得實效。
七、組織領導
為加強社區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組織指揮和協調能力,成立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社區書記陶傳兵任組長,社區副書記、主任吳金萍任副組長,社區班子成員、社區組織和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社區服務中心,黨委委員王琴任辦公室主任。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相關文章:
城市社區治理方案范文(通用8篇)05-12
城市基層社區治理方案(通用17篇)12-01
城市社區治理工作方案(精選10篇)11-07
社區治理方案04-03
城市社區治理工作方案范文(精選13篇)11-30
城市基層社區治理方案范文(通用9篇)11-29
城市社區治理工作匯報11-21
社區治理方案范文10-18
社區治理服務方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