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

時間:2022-11-08 12:29:18 方案 我要投稿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范文(精選7篇)

  工作方案需要編寫者有深思熟慮的判斷。在決定做某個項目時,我們就要為領導準備幾份工作方案以供參考,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范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范文(精選7篇)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1

  為加強我省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建設,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同質化、一體化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強基層為重點,以讓群眾不得病、少得病和就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為目標,系統整合升級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創新醫療衛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有效建立以健康為中心、防治結合的縣鎮村三級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有效解決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到20xx年6月,實現全省所有縣(市、區)縣域醫共體全覆蓋。到20xx年底,各地級以上市至少有1個縣(市、區)初步建成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分工協作、服務優質、有效運行的縣域醫共體,醫共體所在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住院率達到85%左右,基層就診率達到65%左右。

  到20xx年,全省縣域醫共體功能形態更加健全完善,運行管理更加優質高效,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分級診療便捷有序,健康管理精準實施,財政保障和醫保支付可持續,縣域內群眾醫藥費用負擔得到合理控制,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健康服務獲得感明顯增強。

  (二)工作原則。

  1.政府主導,整合資源。強化縣級政府辦醫主體責任,加強頂層設計,協調整合、優化配置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推動人、財、物的統一和集中管理,促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和醫療衛生人才下沉到基層,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2.健康優先,醫防融合。堅持以健康為中心,將基本醫療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效融合,加強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健康管理,形成醫防同向激勵機制,實現居民全方位健康管理。

  3.“三醫”聯動,創新機制。堅持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統籌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和保障可持續性的運行機制,創新醫療衛生健康監管方式,落實縣域醫共體經營管理自主權,激發運行活力和發展動力。

  二、建設方式

  (一)三級甲等公立醫院與縣級公立醫院開展“組團式”緊密型幫扶。全省醫療服務能力較強、人才資源相對集中、幫扶工作基礎較好的54家三級甲等(以下簡稱三甲)公立醫院“組團式”緊密型幫扶78家縣級公立醫院,其中37家三甲綜合醫院幫扶57家縣級人民醫院,17家三甲中醫院幫扶21家縣級中醫院,全面帶動提升縣級公立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到20xx年,78家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推薦標準。推動30家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與縣級公立醫院建設成為緊密型醫聯體。

  (二)縣級政府主導建設縣域醫共體。縣級政府是縣域醫共體建設的責任主體,要根據地理位置、服務人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和服務能力等情況,整合基層醫療衛生資源,組建1-3個由縣級公立醫院牽頭,若干家其他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站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成員單位的縣域醫共體。建立由縣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編制、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醫保等部門和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參與的協調機制,統籌組織縣域醫共體建設,制定建設方案,明確建設目標和具體任務,并協調推進人事、薪酬、醫保支付、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等各項改革措施。各縣(市)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必須充分考慮醫療衛生設施需求。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康復院、護理院加入縣域醫共體,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主動聯合社會辦診所等組建縣域醫共體。

  (三)縣域醫共體內部統一管理。縣域醫共體由牽頭醫院院長負總責,建立由牽頭醫院和各成員單位共同參與的議事決策機制。落實縣域醫共體在日常運行、人員管理、內設科室和崗位設置、績效考核、收入分配、職稱評聘等方面的自主權,實行行政、人員、財務、質量、藥械、信息系統六個方面統一管理。

  統一行政管理:牽頭醫院對各成員單位實行一體化管理。縣域醫共體內各成員單位法人資格、機構性質、職工身份、投入保障保持不變,功能定位與職責任務不變,其法定代表人可由牽頭醫院負責人擔(兼)任。

  統一人員管理:縣域醫共體內部人員由縣域醫共體統一招聘、培訓、調配和管理,牽頭醫院擁有對各成員單位負責人任命權。

  統一財務管理:縣域醫共體內各成員單位財務實行單獨設賬、獨立核算,由縣域醫共體統一管理。財政投入資金及時撥付縣域醫共體,按規定的資金用途安排使用。

  統一質量管理:縣域醫共體內部規章制度、技術規范、質量控制、績效考核、環境衛生、醫療廢物等管理執行統一標準,牽頭醫院承擔各成員單位的醫療質量監管,統籌使用醫共體內部床位、號源、設備,逐步實現縣域醫共體內醫療質量同質化。

  統一藥械管理:縣域醫共體設立唯一藥械采購賬戶,統一用藥目錄,實行藥械統一采購和配送、藥款統一支付,支持以縣域醫共體為單位在藥品采購平臺自行議價,縣域醫共體各成員單位的制劑可在醫共體內部流通使用。

  統一信息系統建設:整合縣域醫共體內部各單位信息系統,統一運營維護,逐步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和信息共享,建立遠程會診和影像、心電等遠程診斷中心。

  (四)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綜合監管。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對縣域醫共體實施綜合監管,落實縣域醫共體目標管理責任制,對其建設運行情況開展績效評價,評價結果與醫保支付、醫院等級評審、評優評先、績效工資總量核定等掛鉤。要建立對縣域醫共體負責人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對各成員單位醫療服務、醫療質量與安全、公共衛生服務、醫德醫風建設等各方面的監管。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建設。三甲公立醫院要切實落實幫扶主體責任,通過托管、專科共建、臨床帶教、業務指導、遠程診療、教學查房、科研和項目協作等方式,提升縣級公立醫院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骨干醫務人員要下沉帶學科、帶團隊、帶技術,縣域醫共體內骨干醫務人員定期到三級公立醫院研修培訓。(省衛生健康委,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二)加強鎮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縣域醫共體內,縣級醫療衛生機構要通過人才、技術、資源等下沉,逐級幫扶帶動鎮、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實現縣域醫共體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牽頭縣級公立醫院要統籌加強成員單位軟硬件能力建設,服務人口較多、規模較大的鎮級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推薦標準;其他機構按照滿足當地常見病、多發病診治需要,以急診急救、全科醫療、兒科、康復、護理和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等為重點,服務能力逐步達到國家基本標準。加強村衛生站規范化建設,原則上每個行政村都有1個公建規范化村衛生站。(省衛生健康委,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三)落實財政投入。根據縣域醫共體建設發展需要,依據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助政策,按原渠道足額安排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的補助資金,保障其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公共衛生服務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以及落實中醫院投入傾斜政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由縣域醫共體統籌管理和使用。(省財政廳,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縣域醫共體內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編制分別核定,由縣域醫共體統籌使用。縣域醫共體人員實行全員崗位管理,按照按需設崗、按崗聘用、競聘上崗、人崗相適的原則,實現合理輪崗、統籌使用。著力推動縣域醫共體醫務人員合理有序流動,重點要下沉到鎮、村級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國家規定適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完善鎮村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探索實施村醫統招統管村用,強化村醫進修培訓,完善村醫薪酬收入和養老保障等政策,穩定村醫隊伍。(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五)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逐步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有利于人才下沉和縣域醫共體持續發展的薪酬制度。醫務人員收入由縣域醫共體自主分配,以崗位為基礎,以績效為核心,打破單位、層級和身份區別,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內部分配機制,并與藥品、耗材和檢查檢驗收入脫鉤,調動醫務人員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的內生動力。鼓勵對縣域醫共體及其成員單位負責人實施年薪制。(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六)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行醫保部門與縣域醫共體統一結算,在粵東粵西粵北以及惠州、江門、肇慶等15個地市各選擇一個縣(市、區)開展總額付費、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引導縣域醫共體主動做好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醫保基金使用績效。完善醫保總額付費等多種付費方式,推行以門診統籌按人頭付費、住院按病種分值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制定有利于促進縣域醫共體內雙向轉診的醫保支付政策。提高縣域醫保服務能力,提升醫保經辦便民化水平。鼓勵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的原則,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逐步理順醫療衛生服務比價關系,并做好與醫保支付、醫療控費和財政投入等政策的銜接。(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七)落實分級診療制度。落實基層常見病、多發病防治指南,明確縣域醫共體內縣、鎮兩級疾病診療目錄,完善醫共體內部、醫共體之間和縣域向外轉診管理規范,建立雙向轉診通道和轉診平臺,形成以人為本的閉環服務鏈。以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為切入點,建立慢性病縣鎮村三級管理模式,在縣域內實現篩查、確診、轉診、隨訪的連續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八)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充分利用縣域醫共體內技術資源共享優勢,將牽頭醫院專科醫生作為技術支撐力量納入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落實家庭醫生團隊的激勵機制,開展履約考核,調動家庭醫生團隊積極性。縣域醫共體要為家庭醫生簽約居民開通上下轉診綠色通道,對家庭醫生上轉的患者優先預約、優先接診,提高簽約居民獲得感;對下轉的患者交由家庭醫生團隊提供連續綜合服務。(省衛生健康委,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九)強化健康服務。縣域醫共體在健康中國、健康廣東行動中要勇于擔當,立足實際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積極組建健康管理與服務團隊,著力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合理調配相關資金,根據城鄉疾病譜,因時制宜加強對服務區域群眾健康教育、疾病前期因素干預,指導群眾增強健康常識,合理膳食,科學運動,保持心態平和,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盡量不得病、少得病。優化重點人群健康體檢,完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扎實做好基層兒童保健、婦女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計劃免疫工作,重點加強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肺結核患者等健康管理。縣級公共衛生機構要做好技術指導、培訓和業務管理,推動縣域醫共體內實現疾病三級預防和連續管理。(省衛生健康委,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十)加強中醫藥服務。通過三甲公立中醫院“組團式”緊密型幫扶縣級公立中醫院,全面提升縣域醫共體牽頭縣級中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將中醫藥服務全面融入到縣域醫共體的整體醫療服務,構建中醫藥服務綜合平臺,使之與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疾病治療、病后康復、治未病中的獨特作用。整合縣域醫共體內部中醫藥資源,挖掘和拓展中醫藥服務潛力,提高縣域中醫藥醫療服務能力。強化縣中醫院的縣域中醫藥服務龍頭作用,加快建成縣域內中醫醫療、預防保健、特色康復、人才培養、適宜技術推廣和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加強中醫館建設,集中開展基本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等一體化中醫藥服務。(省中醫藥局、省衛生健康委,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十一)加強績效評估。建立完善監測評價制度,重點監測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醫保基金使用、公共衛生任務落實等方面的情況,加大縣域住院率和就診率、基層診療量占比、雙向轉診數量和比例、慢性病患者健康改善以及醫保基金縣域內支出率、醫保基金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支出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落實情況等指標的權重。評估結果與醫保支付、醫院等級評審、評優評先、績效工資總量核定等掛鉤。省衛生健康委將縣域醫共體建設納入各地醫改考核,將三甲公立醫院“組團式”緊密型幫扶工作情況納入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對醫共體建設成效突出的縣(市、區)和個人給予表揚獎勵,方向偏離、效果不佳的要及時整改,持續改進,不斷提升縣域醫共體建設水平。(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四、保障措施

  各市、縣要高度重視,切實把縣域醫共體建設作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健康廣東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內容,結合實際,細化任務清單,加強部門協調聯動,統籌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確保取得實效。各市縣機構編制、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醫保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滿足縣域醫共體建設需求。省衛生健康委要加強對各地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指導和督促,及時通報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省編制、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保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改革合力。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2

  為加快推進醫共體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結合我縣實際和各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現狀,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采取多種方式,通過技術、服務、人員“三下沉”,實現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縣域內就診率“兩提升”,縣域外轉診率“一下降”目標,全面提升成員醫院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應急救治水平。進一步明確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職能,建立運行有序的分級診療制度,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二、主要內容

  (一)合理定位。

  以維護當地居民健康為中心,綜合提供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同時加強衛生應急救治能力建設,全方位提升映秀鎮中心衛生院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承擔縣人民政府、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委托的衛生管理職能和醫療保障等工作。進一步拓展試點中心衛生院醫療業務范圍,提高急危重癥的判斷和初步搶救能力。

  (二)規范管理。

  1.規范診療科室設置。設置臨床科室、基本公共衛生科室、醫技科室和計劃生育服務科室。

  映秀鎮中心衛生院、漩口鎮中心衛生院設置急診科、內科、外科、全科、中醫科等;設置手術室、化驗室、X光室、超聲室、心電圖室、消毒供應室等。加快急診科設備配置,改善急診急救硬件設施。同時要加快醫技科室建設步伐,配置符合條件和規范的檢驗科、影像科等。

  綿虒鎮中心衛生院、三江鎮中心衛生院、臥龍鎮中心衛生院、耿達鎮衛生院設置急診科、內科、全科、中醫科等;設置化驗室、X光室、超聲室、心電圖室等。加快急診科設備配置,改善急診急救硬件設施。同時要加快醫技科室建設步伐,配置符合條件和規范的檢驗科、影像科等。

  其余各鄉鎮衛生院應設置急診科、內科、全科、中醫科等;設置化驗室、X光室等。加快急診科設備配置,改善急診急救硬件設施。同時要加快醫技科室建設步伐,配置符合條件和規范的檢驗科、影像科等。

  設置床位按照核定床位標準,逐步增加。

  2.優化藥品使用管理。按照《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國家基本藥物處方集》及有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使用管理規定,指導成員醫院合理選擇使用藥品,嚴格規范醫務人員用藥行為,保證臨床用藥合理、安全、有效、價廉。上級醫院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幫扶或多點執業,因病情需要使用的縣級醫療機構藥品目錄的,報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審批后使用。在全縣逐步實現藥品的統一采購、集中配售和同質服務。

  3.加強信息化建設。在上政策資金支持下配置信息化設施設備,并與縣級醫院的檢驗、影像、心電、病理等診斷中心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和技術共享。統籌建設涵蓋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中醫藥、計劃生育、基本藥物、健康管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績效考核、分級診療信息管理等功能的人口健康信息化應用體系,提高信息系統在方便居民看病就醫、實施自我健康管理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管理、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利用效率。并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遠程質控等網上醫療服務,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就醫成本。

  (四)強化醫療質量與安全監管。強化醫療風險、醫療安全責任意識,督促成員醫院落實《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核心制度》等規章制度。在醫共體內實現優質護理服務下沉,通過培訓、指導、幫帶、遠程等方式,實現成員醫院優質護理全覆蓋。縣人民醫院組織醫療質控專家對試點醫療機構進行摸底調查,對其醫療文書、醫院感染、護理管理、檢驗質控、放射質控、藥劑管理等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醫療服務質量檢查,重點督查醫療質量與安全核心管理制度。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及時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加強對新入職、沒有參加過規范化培訓的醫務人員的培訓,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強化對成員醫院醫療質量管理人員培養,通過每月質控帶教和上派到我院培訓學習等方式在每個試點醫院培養1-2名質控人員,以滿足院內日常質控需求。

  (三)提升能力。

  1.派駐業務骨干。建立定點幫扶機制,具體由外二科幫扶映秀鎮中心衛生院,外一科幫扶漩口鎮中心衛生院,內二科幫扶綿虒鎮中心衛生院,中醫院幫扶三江鎮中心衛生院。縣人民醫院結合職稱晉升等,,其余各醫院定期坐診指導。派駐醫務人員或科室與成員醫院建立“1+N”的師帶徒關系,指導臨床醫療、護理等業務工作;護理部組織有經驗的護士長定期到試點醫院指導教學,通過臨床診療示范、教學查房、病案討論、手術示教、舉辦講座等形式,重點幫助試點醫院提升管理水平和業務水平。醫務、護理、人事、院感、藥房、信息中心、財務等科室每月至少深入試點醫院開展1次檢查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適宜技術推廣。通過縣鄉醫師輪換,“師帶徒”等形式,幫扶科室或派駐醫務人員每年遴選5-10項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的安全、有效、經濟、方便、適用的適宜技術面向試點醫院推廣。如徒手心肺復蘇、平安接生、急性中毒的救治、腹腔穿刺術、清創縫合換藥術、病歷書寫規范等,重點提升成員醫院常見病診治能力和危重病的判斷和搶救能力。

  3.組織義診巡診。我院組織各科醫生定期到鄉鎮衛生院進行義診巡診,在服務鄉鎮老百姓的同時提升鄉鎮衛生院的口碑。

  4.疑難病人會診及轉診。我院和成員醫院簽訂《雙向轉診協議》,對鄉鎮衛生院疑難病例可通過網絡視頻、微信群、QQ群或電話等方式進行會診,責任科室可遠程實時監測整個醫療過程及指導下級醫生診療;成員醫院對縣醫院下轉患者也能全面掌握患者的診治過程更好的完成后續診療。進一步優化雙向轉診流程,建立縣鄉兩級應診、轉診疾病目錄,為醫共體內患者轉診提供綠色通道。成員醫院上轉患者前即可與對應幫扶科室、派駐醫生網絡會診或匯報病情,縣人民醫院提前做好接診工作,患到院后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就診或辦理入院。

  5.人才培養。除派駐醫師外,我院將長期免費接收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到我院進修學習。業務培訓以鄉鎮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治及相關診療規范等為主。每年為衛生院培訓一批全科醫生,試點醫院醫務人員兩年內完成全覆蓋培訓。新分配到鄉鎮衛生院從事臨床工作的醫學專業畢業生,須到縣醫院接受為期半年的以臨床能力為主的培訓,使其達到執業助理醫師以上水平。

  5.開展特色科室建設。適應農村居民就近就醫需要,綜合考慮鄉鎮衛生院歷史形成的專科特色,鼓勵成員醫院在達到基本標準的基礎上,強化與縣醫院多方位的緊密合作,進一步加強特色科室建設。

  (四)合理分配。

  改革完善成員醫院分配制度。探索在平穩實施目標考核和績效工資的基礎上,結合醫務人員崗位工作特點,適當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成員醫院內部績效工資分配,要向承擔公共衛生服務和臨床一線工作任務的崗位傾斜,優績優酬、多勞多得,采取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和辦法。積極化解鄉鎮衛生院執業風險。按照“政策引導、市場化運作、商業保險公司承保”的原則,建立完善衛生院醫療責任保險制度,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醫患糾紛和醫療賠償問題,切實維護農村醫療秩序。

  (五)簽約服務。

  整合縣、鄉、村三級力量組成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采取“1+N+1”簽約服務模式(1名縣級醫院指導醫生,鄉鎮衛生院服務團隊,1名鄉村醫生),為轄區內居民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基本公共衛生、計劃生育技術以及健康管理等服務。重點做好老年人、孕產婦、兒童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務。落實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要求,優先推進貧困人口簽約。結合實際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繼續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簽約服務工作。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動態管理和遠程監控,實現網絡就醫指導、用藥指導等,提高簽約服務效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院長為組長,分管副院長為副組長,各相關科室為成員的工作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醫務科,具體負責對工作的督促、協調和日常工作。按照統一運營管理、統一人員管理、統一財務管理、統一績效考核、統一業務管理“五個統一”要求,醫務科、護理部、人事科、財務科、總務科、網管辦、藥劑科、院感、信息科等科室要加強對各定點幫扶科室和成員醫院的指導,提出建設任務,細化實施路徑和完成時間節點,理清責任主體,列出各相關科室的責任清單,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協同配合。推進醫共體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的復雜系統工程,決不是一個科室可以完成的。各科室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實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三)嚴格督導評估。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建立定期檢查督導工作機制,對推進有力、成效明顯的科室給予通報表揚,對組織不力、推諉扯皮的科室要給予通報批評,扣減獎勵性績效工資,并追究科室負責人和相關人員責任。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3

  為加強我縣醫療共同體(以下簡稱醫共體)建設,深入推動縣城內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切實提高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解決分級診療瓶頸問題和農村人口看病不方便、用藥不方便、醫保報銷不方便等諸多實際問題,按照國家、省、市有關文件以及各級領導講話精神要求,結合我縣衛生健康工作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的健康為中心,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衛健委《關于開展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的指導方案》、省政府辦公廳《黑龍江省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黑政辦規〔20xx〕5號)以及省衛健委、中醫局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推進我省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通知》(黑衛基層函〔20xx〕100號)等文件精神,以推動構建我縣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為目標,以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和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為宗旨,通過創新管理機制、運營機制、激勵機制、績效分配機制等制度措施,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通過實施縣鄉村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醫療機構分工協作、醫保政策杠桿調節等改革措施,讓縣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鄉鎮衛生院,實現醫療資源配置合理、醫療機構服務功能完善、患者有序就診格局,提高縣域就診率。

  二、工作目標

  20xx年,縣醫院、中醫院分別與勞動鎮、連豐鄉衛生院分別組建緊密型醫共體。縣域內就診率基本實現90%。

  20xx年,縣醫院、中醫院與其他13個鄉鎮衛生院以及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立醫共體關系。縣域內就診率力爭達到95%以上。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原則。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衛健、發改、財政、人社、醫保、市場監督等職能部門充分發揮協同作用,研究確定醫共體試點單位管理形式、建設標準、傾斜政策等,并認真組織實施。

  (二)堅持公益性質、權責清晰原則。嚴格履行政府辦醫責任,在保持縣級公立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公益性的基礎上,既建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的協作機制,也要明確雙方責權利關系。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4

  為推進含山縣人民醫院縣域醫共體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根據省、市及《含山縣縣域醫療服務醫療共同體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含政辦〔20xx〕147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本縣域醫共體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建立縣鄉兩級醫療機構特別是縣域醫共體內部長期、穩定、緊密的對口支援關系。以加強人才培養和臨床專科建設為重點,提高醫院管理水平、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實現“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每年共建一個重點臨床科室、新增一項醫療技術服務項目、培養一批技術骨干、帶出一支技術團隊”的“五個一”工作目標。同時,積極探索建立上下聯動、分工協作、合作共贏的支援機制,促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的有效落實,使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危急重癥和部分疑難復雜疾病在我縣能夠得到基本解決,切實緩解農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

  二、組織領導

  為加強管理,確保對口支援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立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尹壽軍

  副組長:昂永宏、馬玉寧、蔡繼剛、鮑從艷、程華峰、陳保平、肖美寶、

  金崇保、開含仙、張德林、盧從仁、洪運臨、張道明

  成員:醫共辦、醫務科、護理部、感控辦、市場部、各臨床及醫技科室、各鎮衛生院醫共體負責人

  對口支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醫院醫共體辦公室。

  三、基本原則

  (一)特出重點,長期定點。統籌安排本縣域醫共體內醫療資源,按輕重緩急、短缺所需,分期、分重點、分項目制定長期支援計劃,建立穩定長效的對口支援機制。一是重點幫扶中心衛生院,力爭三年內幫扶一所鎮中心衛生院成功創建二級醫院;二是按照鄉鎮衛生院自身短板,有針對性的開展支援工作。

  (二)目標管理,注重實效。含山縣人民醫院和受援鄉鎮衛生院,要根據功能定位,結合實際,制定對口支援工作計劃,明確支援方式、支援目標、工作指標和工作任務,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實行支援績效考核制,確保支援工作取得實效。

  (三)利益共享,協同發展。建立誠信、互利、共贏的發展機制,對口支援不僅要提升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還要與轉診轉院、基層首診掛鉤,同時也與各自利益相聯系,真正做到利益共享,協同發展。

  四、支援范圍

  按照本縣域醫共體范圍,含山縣人民醫院支援鄉鎮(中心)衛生院有林頭、仙蹤、清溪、銅閘、陶廠及民營陶廠醫院。

  五、支援工作內容

  (一)制定中長期支援計劃

  1、在各鎮分別幫扶設立相應臨床專業診療中心,組建專家團隊以駐點、巡回、定點等形式開展診療工作。

  林頭鎮:外科;仙蹤鎮:婦產科;清溪鎮:內科、兒科

  銅閘鎮:內科;陶廠鎮:內科、外科

  具體支援工作計劃安排見附表1。

  2.根據病人病情及衛生院工作需求,每周安排二天主治以上資質專家坐診和1次業務查房,隨時安排擇期和急診手術。

  3.開展專題教學培訓講座,主要為常見病、多發病的鑒別診斷和治療規范,其中林頭中心衛生院、仙蹤中心衛生院、清溪衛生院每兩個月安排1次,陶廠(含陶廠醫院)、銅閘衛生院每季度安排一次。

  4.設備支援,對各鄉鎮衛生院及所屬村衛生院進行基礎設備和專業設備幫扶支援。

  5.根據衛生院工作需求,隨時安排各臨床科室的現場及遠程會診。

  6.幫助醫院管理,完善醫院管理制度,特別是醫院的醫療質量、績效考核、人才培養、財務管理等方面。

  7.根據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選派護理、感控業務骨干人員對成員單位開展護理、感控業務指導,操作技能培訓,提升各成員單位護理、感控工作能力。

  (二)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

  1.建立師帶徒,臨床科室醫生包鎮、包村聯絡制度。實行1對N固定師帶徒關系,確定某科室、某醫生支援哪個鄉鎮衛生院、聯絡哪個村衛生室。

  2.確定師帶徒關系人員、村醫及醫共體成員單位相關工作人員建立手機、微信、QQ等信息化集團聯絡關系。

  3.根據各受援醫院20xx年縣外轉診率前4位的病種,結合醫院發展需求,以重點科室建設帶動受援醫院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三年內林頭鎮中心衛生院創建達到二級醫療機構水平,其他衛生院在兩年內成功創建人民滿意的鄉鎮衛生院。

  4.鄉鎮衛生院共享含山縣人民醫院醫療資源。免費對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提供供應室、醫療救護車急救、醫學專業進修培訓、質量管理等資源服務,實現資源共享。

  (三)開展醫學檢驗收檢和影像遠程會診。根據各鄉鎮衛生院的實際工作需求,每周定期到鄉鎮收集檢驗及病理樣品,對本地不能開展的檢驗及病理項目由含山縣人民醫院醫院統一檢查,發縣醫院報告單。加強信息化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縣域醫共體內的影像和心電遠程會診系統。

  (四)實行雙向轉診。通過醫共體之間分級診療制度,實行雙向轉診。醫共體內的鄉鎮首診病例需轉診應首選含山縣人民醫院,需縣外轉診的也應經縣醫院審批后向指定的醫院簽轉,對一般鄉鎮能收治的病例、恢復期病例、慢性病康復病例以及腫瘤晚期非手術治療病例,要下轉到鄉鎮治療。

  六、支援形式

  (一)駐點幫扶。縣人民醫院根據受援衛生院實際情況,對受援衛生院薄弱科室,派出業務骨干每周進行駐點幫扶,重點對受援單位骨干人員臨床操作規程、診療方案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培訓,提升受援單位的診療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

  (二)定期巡診。根據實際情況,縣人民醫院成立醫療巡回隊,定期在開展巡診,對城鄉居民群眾開展健康宣教和疑難雜癥診療等活動。

  (三)舉辦講座。縣人民醫院定期開展醫學講座,對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醫務人員進行醫學發展新動向、新技術的推廣、普及。

  (四)骨干輪訓。醫共體各成員衛生院要制定骨干臨床醫生、護理人員、醫技人員及優秀鄉村醫生輪訓計劃,定期選派骨干人員到縣人民醫院進行3-6個月的跟班進修,通過規范化培訓,進一步提高本單位骨干醫師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七、組織管理

  (一)強化組織領導。含山縣人民醫院醫共體各成員單位要高度重視對口支援工作,確定一名院領導分管對口支援工作,統籌協調,指定部門和專(兼)職人員負責對口支援工作的`日常管理。

  (二)強化績效考核。實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績效考核制,每年至少考核一次,并將考核結果與醫院評價、評審等工作結合起來。每年年底接受縣衛計委對各單位對口支援工作的考核。每季度對參與對口支援的醫務人員進行量化績效考評,保質保量完成對口支援任務的醫務人員按工作量發放績效。

  將下鄉對口支援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晉升主治及以上職稱的必須條件。

  (三)完善各類資料。縣人民醫院及醫共體各成員單位要加強資料管理,及時將各類對口支援資料完善、歸檔,每項工作要有計劃、有記錄、有檢查、有總結、有痕跡,特別是原始的處方、病歷、檢測報告、工作排班表、講座課件、上報材料以及支援設備的清單、發票,一定要齊全,分類歸檔,一目了然。

  (四)建立對口支援信息直報制度。鄉鎮衛生院20xx年3月起,每月5日前按《對口幫扶衛生院直報表》內容,將支援單位的幫扶情況,真實、客觀地填寫后報至醫共體辦公室作為縣域醫共體考核的重要內容。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5

  為進一步深化全縣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優化整合和有效利用縣域醫療衛生資源,增強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打造以人為本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努力推動“健康郎溪”建設,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意見》(皖政辦〔20xx〕15號)及《安徽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操作指南(試行)》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全國衛生健康大會精神,加快推進健康郎溪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保障人民健康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切實推動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深度整合縣域醫療服務資源,有效融合公共衛生資源,促進縣鄉一體、鄉村一體管理,進一步密切醫共體利益共享責任共擔機制、高效運行管理機制,促進縣域醫共體向緊密型過度和發展,重構和升級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醫療衛生服務上下貫通,醫療和預防有效融合,整體提高全縣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能,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二、工作目標

  在20xx年我縣試點建設郎溪縣人民醫院與新發鎮中心衛生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基礎上,20xx年實現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全覆蓋。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和責權一致的引導機制趨于完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基本建立,并有序運轉。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履約質量進一步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縣域外住院人次占比比20xx年下降10個百分點,縣域內就診率(住院)基本達90%以上,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鎮(鄉)”。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主導。加強黨委、政府組織領導,按照業務相關、優勢互補、雙向選擇、持續發展等要求,兼顧既往形成的合作關系,統籌安排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二)堅持機制創新。堅持政府辦醫主體責任不變,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逐步理順財政投入、醫保支付、藥品供應保障、人事管理等,進一步落實牽頭醫院人事、經營及財務自主權,實行責、權、利相統一的管理機制。

  (三)堅持分級診療。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下沉優質醫療資源,提升基層服務能力,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加快推進醫防融合,構建有序就醫、分級收治的新格局,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減輕群眾負擔。

  四、建設內容

  按照“兩包三單六貫通”的建設路徑,圍繞實現五個“一體化”,落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醫療資源共享、服務能力共同提升。

  (一)改革管理體制,實現機構一體化。

  1.成立兩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郎溪縣人民醫院、郎溪縣中醫院分別牽頭,整合郎溪十字鋪茶場醫院、9所鄉鎮衛生院及轄區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組成兩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

  牽頭醫院設立醫共體辦公室、人力資源發展中心、財務核算中心、審計中心、醫療保險結算管理中心、醫療服務質量控制中心、健康促進中心、中心藥房、信息管理中心、后勤服務中心、績效考核辦公室等相關職能部門,并明確各部門崗位和職責。

  鄉鎮衛生院保留法人資格,法定代表人由牽頭醫院院長兼任。鄉鎮衛生院增掛“牽頭醫院名稱+鄉鎮(街道)名+分院”牌子;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增掛“牽頭醫院名稱+醫療共同體成員單位”牌子。逐步推行民生工程村衛生室由轄區鄉鎮衛生院主辦。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機構加入醫共體。

  2.逐步調整優化醫療資源布局。

  將原郎溪縣人民醫院、郎溪縣中醫院和宣城和平醫院牽頭的三個縣域醫共體調整為郎溪縣人民醫院和郎溪縣中醫院牽頭的兩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構成為:郎溪縣人民醫院與郎溪十字鋪茶場醫院、建平鎮衛生院(南豐分院)、新發鎮中心衛生院(東夏分院)、飛鯉鎮衛生院(幸福分院)、畢橋鎮衛生院和凌笪鄉衛生院組成郎溪縣人民醫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郎溪縣中醫院與十字鎮中心衛生院、濤城鎮衛生院、姚村鄉衛生院、梅渚鎮中心衛生院組成郎溪縣中醫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3.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調整成立郎溪縣縣級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簡稱醫管會),由縣長任主任,分管副縣長任副主任,縣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等為成員。縣醫管會代表縣政府行使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出資人的舉辦職責。醫管會下設辦公室,縣衛健委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

  牽頭醫院院長由縣醫管會聘任,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管理。牽頭醫院副院長由院長提名,經縣衛健委黨組研究通過后,提請縣醫管會聘任。牽頭醫院充分行使醫共體內部人事管理、機構設置、中層干部聘任、人才引進、內部績效考核與薪酬分配、年度預算執行等經營管理自主權,落實用人自主權,完善激勵保障措施。落實醫共體業務發展自主權。各鄉鎮衛生院設立院長、副院長,由牽頭醫院推薦、縣衛健委任命。

  加強醫共體內各單位黨組織及群團組織建設。牽頭醫院黨組織受縣衛健委黨工委領導,實行醫院黨組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設立黨委的牽頭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分設,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行政班子其他成員是黨員的原則上應為院黨委委員。醫共體成員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3人以上的,成立黨的基層組織,接受牽頭醫院院級黨組織的領導。醫共體成員單位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接受牽頭醫院群團組織領導。

  (二)改革運行機制,實現管理一體化。

  1.密切利益共享機制。打包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基金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建立緊密型利益紐帶。

  (1)醫保基金打包。縣醫保局將基本醫保基金按醫共體人頭總額預付,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當年籌資總額扣除增量資金風險金(與上一年相比籌資增量10%)、大病保險基金和意外傷害補償基金等進行預算,98%作為醫共體按人頭總額預算基金,交由醫共體包干使用。預付醫共體資金包干使用,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結余資金由醫共體成員單位合理分配、自主使用,分配份額與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掛鉤。

  (2)基本公共衛生資金打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醫共體人頭總額預算,及時足額撥付醫共體,交由醫共體統籌用于醫防融合工作,強化疾病防控,購買服務,考核結算,量質并重,醫防融合,做實健康管理,減少醫保基金支出。

  2.密切管理運行機制。建立政府辦醫責任、內部運營管理、外部治理綜合監管三個清單,實行清單制管理,厘清責任邊界,明晰運行關系。

  (1)建立政府辦醫責任清單。按照政府辦醫的領導責任和保障責任,建立辦醫清單。清單明確政府對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規劃、發展、建設、補助、債務化解等內容。

  (2)建立醫共體內部運行管理清單。充分發揮牽頭醫院“龍頭”作用,健全醫共體內部管理體系。鄉鎮衛生院實行“事業一類保障、二類績效管理”,在投入渠道、資產屬性和職工身份三個不變前提下,實現醫共體內部運行管理“三個統一”:人財物等資源三要素統一調配、醫療醫保醫藥等業務統一管理、信息系統統一運維。醫共體各成員單位建立嚴格轉診疾病目錄,促進能力提升與分級診療。醫共體內部按照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強化分工協作,分級收治,統一運營管理,建立防病就醫新秩序。

  (3)建立外部治理綜合監管清單。按照政府對醫療機構的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加強行風建設,建立綜合監管清單,厘清監管內容、監管要素、監管流程等,完善外部治理體系。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依法行政、規范執法。

  3.密切服務貫通機制。圍繞鄉鎮居民看病就醫問題,在專家資源下沉基層、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藥品供應保障、醫保補償、雙向轉診、優化公共衛生服務等六個方面上下貫通,有效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1)專家資源上下貫通。促進縣鄉醫務人員雙向流動順暢,縣管鄉用,實現鄉鎮居民在鄉鎮衛生院可以享受到縣級醫療專家服務。

  (2)醫療技術上下貫通。統一醫療服務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推進服務同質化,保障鄉鎮居民在鄉鎮衛生院能看得好病,解決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Ⅰ、Ⅱ類手術等問題。推進縣域醫學檢驗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影像診斷中心、心電診斷中心、遠程會診中心、消毒供應中心等業務中心建設。

  (3)藥品保障上下貫通。牽頭醫院加強醫共體中心藥房建設,醫共體內所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統一藥品采購供應、藥款支付和藥事服務,保障鄉鎮衛生院藥品有效供應和合理使用。

  (4)補償政策上下貫通。完善醫保補償政策,按照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要求,支持分級診療,保障鄉鎮居民在鄉鎮衛生院享受到更高水平的醫保補償標準。

  (5)雙向轉診上下貫通。暢通雙向轉診綠色通道,需要轉診的患者,及時上轉縣級醫院,安排專人跟蹤負責。疾病康復期,順暢下轉鄉鎮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康復治療。

  (6)公衛服務上下貫通。融合疾控和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資源,實現醫防融合,讓鄉村居民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享受到優質的婦幼保健、慢病管理、計劃免疫等公共衛生服務。建立疾控和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機構專業人員下沉駐點服務機制。

  (三)加強能力建設,實現服務一體化。

  1.加快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做到“縣要強”。縣人民醫院要以“三五創建”為抓手,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內涵建設;縣中醫院要發揮自身優勢,結合我縣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工作,不斷加強中醫特色科室建設,拓展醫養結合服務功能。縣級醫院要積極對接上級醫院,通過“醫聯體”、“科聯體”等模式,提升外轉率較高及“100+N”病種的救治能力,確保縣域內患者“留得下、治得了”。通過開展“府院”合作框架下的醫聯體建設,進一步促進縣級醫院提升服務能力。

  2.實施鄉鎮衛生院分類管理,做到“鄉要活”。根據各鄉鎮衛生院的服務人口、區位和基礎條件等實際情況,將其分為綜合型、醫防型、公衛型鄉鎮衛生院三類,實行分類管理,嚴格標準建設。自20xx年起,縣財政對一、二、三類鄉鎮衛生院予以專項補助。綜合型鄉鎮衛生院要力爭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水平,業務范圍進一步拓展;醫防型鄉鎮衛生院要達到一級甲等醫院標準;公衛型鄉鎮衛生院要達到一級醫院標準,提供全科醫療、中醫藥服務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面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牽頭醫院要按照鄉鎮衛生院分類管理和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要求,建立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制度和考評體系,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服務水平。

  3.加強村級衛健隊伍建設,做到“村要穩”。對空殼村和即將成為空殼村的民生工程衛生室,采取鄉鎮衛生院招聘,實行“鄉聘村用”,定向進駐村衛生室,明確最低服務期限。推進實施村醫免費定向培養三年計劃,加強村醫隊伍建設。牽頭醫院購置健康巡診車,成立若干巡回醫療幫扶服務隊,以巡診、義診等形式到村衛生室開展面對面幫扶指導;加強村醫理論、技能培訓,每年對村醫輪訓不少于50學時。充分調動村醫、村衛健專干,委托鄉鎮衛生院與鄉鎮衛健辦共同對村(社區)衛健專干和村醫進行考核管理。

  (四)加強分工協作,實現利益一體化。

  1.明確各類機構功能定位。牽頭醫院主要承擔區域內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與培訓,急危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診治及轉診,培訓和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相應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以及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工作。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主要提供專業公共衛生服務,并承擔相應的監督管理職能。鄉鎮衛生院負責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重點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提供接續性醫療衛生服務,并按要求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負責對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綜合管理、技術指導和鄉村醫生的培訓等。村衛生室在鄉鎮衛生院的統一管理和指導下,履行健康守門人的職責,承擔行政村、居委會范圍內人群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普通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初級診治、康復及健康管理等工作。

  2.實現上下機構雙向轉診。牽頭醫院制定分級診療病種、常見病出入院標準和雙向轉診標準,嚴格控制100+N、50+N病種的患者外流,完善雙向轉診流程,充實分級診療管理人員,實現醫共體成員單位有序轉診。鼓勵牽頭醫院通過醫聯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等模式與省級醫療機構聯合,實現與上級醫療機構之間的順暢轉診。

  3.發揮醫保資金杠桿作用。完善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調動縣域內醫療機構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進按病種付費等支付方式,防控欺詐騙保行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結余部分,由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按6:3:1進行再分配,促進醫共體主動控制費用、節約醫保資金,使醫療、醫保、患者三方利益相容。

  (五)強化關口前移,實現醫防一體化。

  1.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醫療機構就醫環境,優化功能設置布局,合理調配診療資源,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加強醫療質量、醫療費用控制中心建設,實現質控范圍全覆蓋。全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規范診療行為,優化診療流程,增強患者就醫獲得感。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探索開展延續性護理服務,將醫療機構護理服務延伸至居民家庭。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和行業自律,強化醫務人員法治意識。關愛醫務人員身心健康,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傷害醫務人員的暴力犯罪行為,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良好氛圍。

  2.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不斷優化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執行方案,以實施“兩卡制”為契機,強化項目績效考核,持續提升服務質量。牽頭醫院成立健康管理中心,實施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全程健康管理,推行常見病多發病健康教育處方,推動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為中心”轉變。積極探索居民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藥物治療免費政策。

  3.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牽頭醫院建立“1+N+N+1”團隊,即縣、鄉、村三級醫生+衛健專干組成“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采取“聯合簽約、組團服務”模式,做到縣級醫療機構診療“專業性”、鄉鎮衛生院防控“統籌性”、村衛生室服務“可及性”有效結合。對家庭醫生上轉的患者實行免掛號費、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服務,對下轉的慢性病和康復期患者進行醫療服務跟蹤和指導。加強管理與督查考核,不斷提高家庭醫生簽約履約率和服務質量。

  4.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依托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健全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在鄉鎮衛生院建立中醫館,推廣適宜技術,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規范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加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

  五、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5月底前)。縣級研究出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文件,召開啟動大會;牽頭醫院成立籌備組,制定組建方案和配套制度,召開醫共體成立大會。

  (二)實施階段(20xx年5月-12月)。按照“兩包三單六貫通”建設路徑,圍繞實現“五個一體化”,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三)提升階段(20xx年)。在對20xx年工作進行全面評估,總結經驗、分析困難和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出臺具體改進措施,促進分級診療制度進一步健全,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結合衛生行業特點,完善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引進管理辦法,不斷加大衛生人才引進、培養力度,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能發展”。允許公立醫院采取校園招聘方式招聘人才,招聘對象畢業時限可放寬兩年。醫共體擁有內部人事管理自主權,按照鄉鎮衛生院編制周轉池制度實行編制統籌、崗位統籌,實行“縣管鄉用”“鄉聘村用”,并根據崗位需要,進行人員統一調配。牽頭醫院根據實際需要經主管部門同意后擁有臨聘人員招聘自主權。

  (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牽頭醫院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單位基本建設、設備配置、重點學科建設、人才引進與培養、符合政策的離退休人員費用、人員經費、政策性虧損補助、承擔公共衛生服務和緊急救治、支邊支農等公共服務,由縣財政按相關政策要求承擔。整合相關醫療資源多渠道化解公立醫療機構債務。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公共衛生專業機構加強能力建設。

  (三)健全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動態調整,合理提高體現醫療衛生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逐步提高醫療服務在收入中的比例。完善醫共體內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階梯式醫療服務價格體系,引導患者向基層流動。

  (四)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推行公立醫院院長年薪制,經縣醫管會批準后,由縣財政予以安排,院長薪酬與年度考核結果掛鉤,公立醫院黨委書記薪酬比照執行。不斷優化薪酬結構,合理確定薪酬水平,并向關鍵和緊缺崗位、高風險和高強度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績的醫務人員傾斜。鄉鎮衛生院院長和職工的考核與薪酬分配辦法由牽頭醫院根據不同情況分類制定,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探索實行鄉鎮衛生院院長年薪制。縣疾控中心、婦女兒童保健中心績效考核比照鄉鎮衛生院執行。

  (五)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建立覆蓋全縣的標準統一、架構規范、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醫療衛生和健康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居民健康信息存儲及電子病歷、臨床路徑、診療規范及綜合業務管理等功能,并與醫療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銜接,推動全縣醫療衛生健康信息資源共享。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和建設“健康郎溪”的重要舉措,是我縣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為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由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見附件1),統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協調解決運營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及時解決改革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完善政策措施,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二)明確部門職責。各相關部門要認真履職,按照“兩包”和“三單”要求,大力支持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醫保管理部門要將醫保資金實行按人頭總額預付,每季度前10個工作日內及時足額預撥到位,體現分級診療的改革要求。財政部門要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及時足額撥付,由醫共體統籌用于醫防融合工作。縣衛健委負責統籌指導實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要積極支持縣域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能力建設。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負責落實編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事項等。宣傳部門要積極營造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社會氛圍。

  (三)強化工作責任。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根據本方案,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任務圖,按照任務時間節點倒排工作進度、責任到人、抓緊落實。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辦室將對本項工作進行全程跟蹤督導,對未按方案要求認真落實和未完成目標任務的將進行通報批評,限期整改,發現違紀、違法行為將嚴肅查處,切實做到有責任、有監督、有落實,確保我縣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6

  為進一步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切實緩解群眾看病就醫問題,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xx〕32號)、省醫改辦《關于進一步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實施意見》(蘇醫改辦發〔20xx〕15號)、省衛健委等6部門《關于加快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蘇衛醫政〔20xx〕54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以推進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努力構建市、鎮、村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形成整體效益,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務質量,注重醫療衛生服務的全過程和連續性健康管理。以加快完善分級診療制度為重點,堅持醫療、醫保、醫藥統籌聯動,通過探索下放衛健部門管理職能,建立醫共體內人員、經費等新的管理模式,增強市域醫共體綜合管理協調能力,真正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打造“服務、責任、利益、管理、發展”共同體,形成區域內更加緊密的醫療服務體系。

  二、工作目標

  (一)通過醫共體建設,區域醫療衛生資源進一步整合,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層首診不斷擴大,雙向轉診銜接順暢,急慢分治高水平實現,為“健康儀征”建設奠定更加扎實的基礎。

  (二)通過醫共體建設,促進醫共體成員單位醫療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分級診療制度更加科學合理,真正實現“基層首診、急慢分治、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服務,增強群眾獲得感,讓群眾享受到分級、連續、節約、高效的健康服務。

  (三)通過醫共體建設,實現醫療對公共衛生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公共衛生項目實施質量不斷提高;防治結合更加緊密,醫防深度融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服務質量明顯改善;醫養康護一體化服務模式逐步推開;群眾對基層醫療機構滿意度明顯提升。

  (四)通過醫共體建設,充分發揮核心醫院優質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使市、鎮、村三級聯動更加順暢,分級診療制度更加科學合理,推動全市醫療衛生事業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工作原則

  (一)堅持公益性質,突出以人為本。堅持政府主導,將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放在首位,將公益性貫穿于推進醫共體建設的全過程,將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障水平、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作為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試點先行、創新機制,資源整合、提高效率,上下聯動、合作共贏。

  (二)堅持三級聯動,突出共同發展。建立市、鎮、村三級醫療衛生事業統籌發展、共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三級聯動、以市帶鎮、以鎮促村的醫療衛生發展格局。

  (三)堅持縱向整合,突出優化結構。統籌優化診療資源配置,注重發揮核心醫院優質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四)堅持責權統一,突出資源共享。實行市、鎮、村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制定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核心醫院權力和責任清單,及時協調解決醫共體實施進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核心醫院對成員單位的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村衛生室等實行全面管理和運營,享有管理權和人事任免建議權。

  (五)堅持兩個確保,突出共建共享。確保醫共體單位獨立法人地位、事業單位性質、功能定位、制度、財政投入不變;確保醫共體單位的職工身份不變,把醫共體建成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醫院命運共同體。

  四、主要措施

  (一)明確醫共體建設布局規劃

  20xx年以市人民醫院為核心醫院,與大儀中心衛生院、真州鎮胥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成市人民醫院醫共體試點。20xx年覆蓋全市所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二)健全醫共體治理體系

  建立醫共體外部治理體系,由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承擔醫共體建設與管理的職能,醫共體建設辦公室設在市衛健委,辦公室主任由市衛健委主要負責人擔任,副主任由市衛健委分管負責人擔任,主要負責執行管委會決策、協調部門工作、處理日常事務。完善醫共體內部協調機制,核心醫院設置專門機構,具體負責成員單位之間上下聯動、雙向轉診、業務指導和人員培訓等協調工作,做好工作信息、數據收集和匯總等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必要時提交醫共體建設辦公室研究解決。

  (三)探索“1+1+2醫共體”模式

  市人民醫院作為核心醫院,幫助大儀中心衛生院20xx年創成二級醫院。構建以大儀中心衛生院為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劉集、陳集鎮衛生院共同參與的二級緊密型醫聯體。大儀中心衛生院的普外科、兒科、婦產科、影像科、麻醉科等科室開展的相關業務與劉集、陳集鎮衛生院共享,相關的患者可直接轉至大儀中心衛生院。本著資源人才向中心集聚的原則,劉集、陳集鎮衛生院的外科、婦產科、麻醉科等科室醫師可橫向多點注冊到大儀中心衛生院,開展相應的醫療服務。

  (四)推行醫共體醫保總額付費管理

  全面推行總額控制下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醫保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合理確定核心醫院和成員單位年度醫保總額指標,重點強化對醫共體成員單位的扶持。年度總額指標確定后,包干給核心醫院統一考核結算,完善臨床路徑管理,探索實行同一病種同一定價。

  (五)加強基層藥品供應保障

  強化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配備使用管理,確保全面配備并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在醫共體內探索建立統一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實現核心醫院和成員單位間藥品統一目錄、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處方流動,藥品共享。嚴格執行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購銷“兩票制”,認真落實短缺藥品“每月零報告”制度,著力保障臨床用藥需求。

  (六)堅持醫共體“八統一”管理

  1.統一機構管理。充分發揮核心醫院的管理優勢,實現與成員單位統一的醫療護理管理制度、服務行為規范和診療規范。醫共體成員單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原機構性質保持不變,所承擔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不變。

  2.統一財務管理。醫共體成員單位保持市財政投入渠道、補助政策不變,執行現行財務會計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保持財務獨立建賬、單獨核算,實行“統一領導、獨立核算、集中管理”模式。成員單位原有債權債務歸屬性質不變。設備采購、工程維修等實行年初上報項目預算計劃,由市衛健委根據成員單位的工作任務及當年預算資金情況審批后實施。核心醫院與成員單位原有的物價收費政策、醫保報銷等政策保持不變。核心醫院強化對成員單位的成本核算。完善醫療服務收費制度,建立醫療收費公示制、查詢制、費用清單制,提高收費透明度。

  3.統一人事管理。一是推行“縣管鄉用”,按照“動態調整、周轉使用、人編捆綁、人走編收”的原則,從醫共體成員單位調劑一定數量的編制,統一由核心醫院招聘及引進人員。醫共體內部實行人員雙派送,各成員單位編制數和在編人員保持相對穩定。二是核心醫院可下派業務院長和護士長到基層掛職;基層醫務人員到核心醫院進修、輪訓實行制度化安排。為避免削弱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核心醫院不得將基層醫務人員抽調到核心醫院工作。核心醫院統籌人力資源,結合基層需求合理安排下基層人員,并報市衛健委備案。根據成員單位發展短板,組成醫療、院感、護理等技術幫扶團隊,每個成員單位至少配置一個不少于4人的醫療團隊,每月至少開展一次督查指導工作。通過設立專科專病門診、專家工作室、聯合病房等方式,積極推動成員單位特色科室建設。三是賦予核心醫院對成員單位的干部提名權,核心醫院派出人員擔任成員單位院級領導人數,不占成員單位干部職數,不納入委管干部序列。成員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任免按現行體制辦理。四是醫共體內醫技人員可橫向多點注冊,核心醫院派出的專家按“雙百雙駐”相關規定予以補助。

  4.統一業務管理。核心醫院幫助成員單位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安全等相關工作制度,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強成員單位醫療質量控制,保持規章制度相同、技術規范相同、培訓要求相同,定期開展監督評價和績效考核等工作。核心醫院醫務、護理、院感、藥事等職能科室對成員單位對應科室實行業務垂直管理。由核心醫院組織相關專家團隊對成員單位開展質量控制管理督查指導,定期開展考核,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

  5.統一資源管理。核心醫院應對相應資源進行集中管理、實現共享,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能。逐步實現醫共體內醫療機構規章制度、技術規范、消毒供應、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后勤服務等統一。

  6.統一績效考核。制定醫共體績效考核方案,將醫共體內醫療機構職責和任務落實情況、基層人才結構改善和服務能力提升情況、雙向轉診落實情況、基層首診和分級診療制度落實情況等作為績效考核主要內容。考核結果與核心醫院的專項補助、院長年薪等掛鉤。核心醫院建立醫共體運行考核機制,將成員單位履行功能定位職責、分工協作、能力提升、遵守章程等情況作為考核指標,并對醫療業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保指標執行情況等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分別與財政補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醫保基金掛鉤。

  7.統一藥品耗材配送。進一步完善藥品集中采購工作機制,實行以醫共體為單位的藥品耗材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集中競價、聯合采購、統一配送機制,醫共體內部藥品耗材實行統一目錄、統一帶量采購、統一價格、統一配送、統一監管,核心醫院負責監管成員單位藥品、醫藥耗材采購情況,允許藥品在醫共體內相互流通,保障藥品的供應配送和質量安全。

  8.統一信息化管理。加快推進市、鎮、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信息化建設,依托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醫共體之間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上推”和電子病歷核心內容“下傳”。支持醫共體內部的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醫療、慢病管理、資金結算等協同應用與服務。核心醫院通過信息平臺加強對成員單位的監控。積極推行“互聯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慢病管理”模式。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健康數據庫,實現醫療衛生信息共享。以遠程醫學會診系統為手段,建立檢驗、影像、遠程會診、病理檢測和消毒供應“五個共享中心”,實行醫共體內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制度,減少重復檢驗、檢查,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建立網上智能教育,提供臨床診療業務和操作規范培訓。

  (七)完善分級診療制度

  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探索推出便民惠民就醫措施,引導居民在基層首診。核心醫院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對上轉病人優先安排接診、檢查和住院,把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患者下轉到成員單位,并指導進行后續治療和康復工作。建立轉診檔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級診治、連續治療、安全便捷和盡量減輕患者就醫費用負擔的原則,制定合理、方便、暢通的雙向轉診具體實施細則。

  五、組織實施

  (一)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7月)。召開工作動員會議,解讀政策,統一思想,讓所有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并支持醫共體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二)制定方案階段(20xx年8月)。擬定核心醫院的權力與責任清單,制定醫共體章程、工作方案、考核細則,簽訂相關協議,進行工作對接。

  (三)實施運行階段(20xx年9月)。市衛健委與核心醫院進行相關工作銜接,落實核心醫院對成員單位的管理,醫共體試點正式運行。

  六、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開展醫共體建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探索和實踐。市衛健委要牽頭制定完善相關規范標準和配套政策,加強業務指導,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推動工作有序開展。核心醫院要結合實際,明確任務分工,建立和完善醫共體工作制度和日常管理運行機制,確保醫共體有效運行。

  (二)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市財政、人社、編辦、醫保等部門,對醫共體建設要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促進醫共體建設順利開展。核心醫院與成員單位之間,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推進醫共體管理工作取得實效。

  (三)加強考核評估,完善激勵機制。建立醫共體考核制度,將資源整合、財務管理、公共衛生職責履行、基層就診率、區域就診率、年人均就醫次數、基層中醫藥服務量占比和費用控制、雙向轉診比例、運行績效、技術質量、醫務人員廉潔從醫和社會滿意度等核心指標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每年底市衛健委牽頭組織對成員單位開展績效考核。

  (四)加強輿論宣傳,確保建設效果。積極組織政策培訓,統一思想認識,加大對醫共體建設工作目的、意義和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醫共體建設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建設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7

  為紀念5.12國際護士節,弘揚南丁格爾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按照省衛健委《關于舉行20xx年萬名護士下基層幫扶活動啟動儀式的通知》文件要求,市衛健局決定以醫聯體為依托,在全市組織開展為期1周的萬名護士下基層幫扶活動,舉辦“市衛健系統萬名護士下基層幫扶活動”啟動儀式。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動目標

  通過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幫扶活動,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護理服務能力,逐步形成以社會新需求為導向,延伸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使優質護理服務更加貼近患者,促進基層護理服務高質量發展。

  二、活動時間

  20xx年4月22日上午9:00。

  三、活動地點

  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樓門前。

  四、參加人員

  各二級醫療機構分管護理工作的院長、護理部主任及護理人員。(每單位方隊10人)

  五、活動安排

  1、市衛健局領導講話。

  2、醫療機構下基層進行幫扶活動。

  六、有關要求

  1、各醫療機構要高度重視此次活動,由指定人員負責該活動的具體工作,確保活動順利開展。

  2、各醫療機構自備救護車,車上懸掛條幅,啟動儀式結束后深入到幫扶單位進行幫扶活動。

  3、各單位參加啟動儀式的人員提前15分鐘到達指定地點,護理人員統一著工作裝,儀表著裝規范,戴護士帽。

  4、各醫療機構在幫扶活動過程中要注意及時做好總結與工作量統計,活動結束后,將影像資料及活動總結報醫政科。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相關文章:

醫共體護理幫扶工作方案(通用6篇)11-04

醫共體建設工作總結02-18

醫共體合作協議書07-22

醫院關于協作成立醫共體工作匯報08-23

幫扶企業幫扶工作方案(精選9篇)11-08

下鄉幫扶工作方案11-04

社區幫扶工作方案11-04

幫扶教師工作方案11-04

教師幫扶工作方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