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精選6篇)
運用調查研究和預測技術這兩種科學方法能有效的寫好工作方案。當決定做某個項目時,提前準備多種方案,可以更好的幫助上級做決策,相信寫工作方案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1
為加快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西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晉政辦發〔2022〕3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和工作矩陣,緊緊圍繞“123456”發展思路,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堅持改革創新,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快健康懷仁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二、發展目標
以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積極推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力爭通過5年努力,我市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努力實現一般病在本市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懷仁提供有力支撐。
三、工作任務
(一)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構建整合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深化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進一步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切實向醫療集團下放人事管理、薪酬分配、財務管理、基層管理、醫保和公共衛生資金支配“五項權力”,激發改革活力,增添發展動力。強化行政、人員、資金、業務、績效、藥械“六統一”管理。積極爭取“千縣工程”縣醫院能力建設項目。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能力建設,持續提升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的縣級醫院數量。發揮縣級醫院縣域龍頭作用,著力補齊專科能力短板,進一步健全一級診療科目,根據實際需求和技術實力逐步完善二級診療科目,強化核心專科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牽頭醫院綜合醫療服務能力,減少患者跨區域就醫。依托市醫療集團,統籌優化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人才、技術、設備、基本建設等資源配置,做實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升健康教育服務能力,夯實基本公共衛生工作基礎,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大力開展基層門診、住院、檢查檢驗、中醫藥、康復等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實施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建立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對口幫扶鄉鎮衛生院制度,支持鄉鎮衛生院特色科室建設,提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能力建設水平。加強偏遠鄉鎮衛生院急救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急救服務能力。加強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做實公共衛生服務。發揮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對家庭醫生團隊的技術支撐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
2.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應急救治體系。健全分級分層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全部建設感染性疾病科。優化傳染病救治床位資源空間布局,在有條件的綜合醫院建設傳染病重癥病房。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床位(病區)應急騰空機制,按照編制比例設置可轉換ICU床位,配備呼吸機等必要醫療設備,發生重大疫情時可立即轉換。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
3.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落實中醫藥強市戰略,市中醫院,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并按照不少于每千常住人口0.85張配置公立中醫醫院床位。(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發改局)
(二)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4.加強臨床專科建設。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建設臨床專科,重點發展重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床專科,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持續完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持續推進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提高不同地區、不同級別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在急危重癥診治中,加強卒中、胸痛、創傷、孕產婦、新生兒等五大中心建設,減少發病率,降低致死、致殘率。開展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做優做強一批中醫優勢專科專病,帶動特色發展。(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
5.推進醫學技術創新。持續推進“四個一批”科技興醫創新計劃。提倡醫工結合、醫理結合,鼓勵臨床應用轉化,產出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實用型成果。鼓勵各級各類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和設有中醫科室的綜合性醫療機構,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提高重大疑難疾病、急危重癥診治水平和臨床療效。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產出。強化科研攻關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支撐作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于對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的獎勵。(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科技局)
6.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和全鏈條服務模式。開展醫療機構線上服務,提供在線支付、檢驗檢查結果查詢、住院清單查詢等。大力推行日間手術,提升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開展精準用藥,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服務。大力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強化責任制整體護理,強化基礎護理,開展延續護理服務。注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推進產前篩查與診斷中心建設,支持婦幼保健機構開展月子中心、婦女兒童健康體檢、兒童早期發展等服務項目。建立健全雙向轉診標準,強化向下轉診,暢通雙向轉診渠道,為患者提供順暢轉診和連續診療服務。探索引入商業保險,提高保障能力。(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醫保局)
7.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進一步抓好縣級醫療集團“5G+醫療”試點工作。推進全民健康保障疾控信息系統與電子病歷系統對接。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三)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8.健全運營管理體系。出臺公立醫院運營管理指導性意見,明確責任,細化要求。建立由書記、院長牽頭,財務部門負責,院、科兩級負責人參與的運營管理機構。聚焦核心業務和核心資源,整合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系統和人、財、物等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結合醫保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的實施,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以降低平均住院日為抓手,提高運營效率,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構建公立醫院日常考評監測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對醫療機構運行情況進行監測評估。融合法制宣教與實踐,全面落實衛生健康法律法規,為提升醫院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治保障。扎實開展專題培訓,促進醫院運營科學、規范。(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醫保局)
9.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按照全省公立醫院全面預算制度實施辦法,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目標為依據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從數量、質量、實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和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從2022年起,在編制預算時,將公立醫院所有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各公立醫院要做好財務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財政局)
10.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會計控制、政府采購控制、信息公開控制等,防范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財政局)
11.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工作抓手,扎實有序推進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優化考核監測指標,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健全考核常態化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公立醫院治理體系。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完善市醫療集團績效考核制度,以提高服務積極性為重點深化基層運行機制改革,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機制。同時,要加強隊伍建設和行風建設,提高從醫人員業務素質、職業操守,嚴格依法行醫、廉潔行醫。(責任部門:市衛體局)
(四)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2.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并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有效銜接職稱評審結果、崗位聘用、考核、晉升等工作,健全聘期考核制度,加強聘后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探索推行“市管鄉用”和“鄉招村用”,市醫療集團可在核定的鄉鎮衛生院編制總量內,統一進行人員配置和使用。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藥、護、技、管等不同類別,結合人才隊伍建設,合理進行崗位設置,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加強護士配備,逐步實現公立醫院醫護比1:2左右。(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委編辦、市人社局)
13.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和《關于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xx〕52號)精神,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薪酬待遇。統籌考慮薪酬總量及相關因素,自主確定更加高效的內部分配模式,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水平原則上不高于本單位職工平均薪酬水平的3倍、副職薪酬按主要負責人薪酬的80%左右確定。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充分發揮薪酬項目的保障和激勵作用,更加注重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績效工資在核定的總量內自主分配,績效工資水平最高提高到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的5倍。(責任部門:市人社局、市衛體局)
14.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不斷提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內涵,強化培訓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加強對學員培訓期間輪轉的監督,強化對臨床實踐能力的培訓和考核。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合理設置評價標準,注重醫德醫風考核,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增加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論文數量要求。設立高年資中醫醫師師帶徒項目,與職稱評審、評先評優等掛鉤。支持開展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整理、研究、傳承工作。加快培養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加強老年、兒科、重癥、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15.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完善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積極開展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穩妥有序開展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逐步理順比價關系,持續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結構。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逐步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醫療機構充分參與、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統籌兼顧醫療發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調控醫療服務價格總體水平。不斷完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審核機制,充分發揮醫療項目價格動態調整專班作用,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促進新技術盡快進入臨床應用。(責任部門:市醫保局、市衛體局)
16.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加快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并與醫療機構內部績效考核及醫務人員獎金分配制度掛鉤,促進主動節約醫療費用機制形成。開展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探索按床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探索實施區域總額預算管理,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推動公立醫院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完善醫保門診特藥“雙通道”管理,促進醫療機構及時配備、合理使用國家談判藥品。擴大日間手術病種范圍,開通互聯網醫院醫保電子憑證直接結算系統。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和醫保支付方式。充分考慮中醫醫療服務特點,完善分級定價政策,重點將功能療效明顯、患者廣泛接受、特色優勢突出、體現勞務價值、應用歷史悠久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調價范圍,符合啟動條件的及時調整價格。醫療機構炮制使用的'中藥飲片、中藥制劑實行自主定價。發布中醫優勢目錄,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一般中醫藥診療項目繼續按項目付費。探索醫保支持中醫藥發展政策,引導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和山西道地藥材。(責任部門:市醫保局、市衛體局)
(五)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17.強化患者需求導向。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推進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互認項目必須建立完善全過程質量保證體系,并規范開展室內質控。二級醫院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山西省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室間質評取得合格成績的檢驗項目,全部納入同級醫院檢驗結果互認項目;醫聯體或縣域醫療集團內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山西省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室間質評或通過下級與上級醫療機構檢驗結果的定期比對成績合格的項目,可在醫聯體或縣域醫療集團內實現檢驗結果互認。依托山西省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逐步實現檢查資料數字化儲存和傳輸,推進檢查資料信息區域共享,推廣實施“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診療方式。鼓勵各類中醫醫院開展“一站式”服務。婦幼保健機構環境建設應滿足婦女兒童健康服務需要。開展醫療機構廁所革命,落實垃圾分類要求,建設無煙單位。(責任部門:市衛體局)
18.加強醫院文化建設。通過整理弘揚醫院建院宗旨、價值理念、歷史傳承、文化特色、名醫思想、職業精神、抗疫精神等方式,實現醫院文化建設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我市醫療機構的各項改革順利推進提供上下齊心、各方盡職的工作熱情和動力,以充滿人文關懷的醫療服務贏得患者、社會的信任和尊重。(責任部門:市衛體局)
19.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努力在政治待遇、執業安全、職業榮譽、專業發展、人文關懷、休息休假等方面為醫務人員創造更好的條件,完善政策舉措,維護和保障醫護人員合法權益,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的長效機制。加強醫院安防系統建設。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0.認真執行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嚴格落實《山西省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的實施辦法》,貫徹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揮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領導作用。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制度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支持院長依法依規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把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有關要求寫入醫院章程。推動以黨建為核心促進醫院改革、管理、業務、文化、行風等全面建設。(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委組織部)
21.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醫院領導人員不得兼任臨床科室主任。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探索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加強衛生系統管理干部隊伍職業化培訓培養,以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領導人員和中層以上干部為重點,加快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委組織部)
22.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從基礎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入手,推進公立醫院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引導基層黨組織圍繞醫院發展、貼近醫患需求開展黨的活動。建立院黨組織班子成員聯系黨支部制度。建立黨組織常態化考核、整頓和提升機制,每年對后進黨組織開展集中整頓轉化。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推廣黨支部書記參加科室管理核心組等做法,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薪酬分配、職稱職級晉升、評先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問題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醫院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雙培養”機制,堅持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醫療、教學、科研、管理骨干。(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委組織部)
23.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積極構建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等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單位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市衛生健康部門黨組要切實履行全行業黨建主體責任,以黨建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各級公立醫院認真落實醫院黨委書記抓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建立完善醫院領導班子和內設機構負責人、基層黨組織書記工作例會制度,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完善黨建工作考評機制,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建立基層黨支部書記向醫院黨委述職制度。(責任部門:市委組織部、市衛體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領導責任。切實履行黨委、政府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領導責任。堅持公立醫院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質量,更好地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科學制定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控制公立醫院規模。
(二)強化投入責任。毫不動搖地堅持公益性導向,不對公立醫院設定創收等經濟指標。下大力氣加強醫療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三)強化“三醫聯動”。抓好三明醫改經驗推廣,按照藥、價、保、薪的邏輯順序推進,充分發揮醫保部門的“三醫聯動”職能啟動作用,市醫改辦積極協調支持,會同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衛體局等相關部門,在重大問題、政策取向上形成共識、形成合力,在改革推進過程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形成務實高效“三醫聯動”機制,切實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
(四)強化考核評估。健全完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效果監測評價考核體系,在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和考核,評估并反饋方案落實過程中的有關信息,加強數據質量和效果管理,確保各項數據客觀、準確、全面。匯總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有益經驗,動態跟進問題整改和經驗總結等工作。探索公立醫院臨床專科能力和公立醫院運營能力第三方評價機制。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2
為深入貫徹落實《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湘政辦發〔20xx〕79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堅持基本醫療衛生公益屬性,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積極探索基層醫療衛生發展新路徑,推動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健康邵陽提供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
以滿足廣大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為目標,以建立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重點,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2023年底,所有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達到基本標準,鄉鎮中心衛生院原則上達到推薦標準,更好地保障城鄉居民就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二、重點任務
(一)體系建設
1.做實醫共體。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切入點,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有序推進以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強化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至2025年末,各縣市力爭建成1個縣域醫療次中心(具備二級綜合醫院服務能力水平)。(責任單位:市醫改辦、市衛健委、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2.做好信息化。以信息化手段推進分級診療,市縣鄉村一體,以信息化為紐帶,以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為龍頭,打造規范化、體系化的遠程會診、雙向轉診、影像診斷、多學科會診、心電診斷、超聲指導、病歷資料共享、培訓教育、醫療業務監管、病歷質控、醫院管理、慢病管理、健康檔案管理等醫療服務信息平臺。(責任單位:市衛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3.做優公衛應急。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要配備一名公共衛生醫師。推動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建設。持續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推進急診科達標、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發熱診室和患者轉運能力建設,提升鄉鎮中心衛生院和設置發熱門診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核酸檢測服務能力,至2023年,鄉鎮中心衛生院規范化發熱門診(診室)建設比例達100%,一般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范化發熱診室建設比例達50%,提高基層疾控能力和應急反應水平。(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民政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4.做精簽約服務。充實家庭醫生簽約隊伍,鼓勵醫共體牽頭醫院或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醫生、退休醫生參與簽約服務,為確有需要的老年人、殘疾人等提供上門醫療服務、長期處方服務等。支持根據簽約居民需求靈活確定簽約周期,逐步完善簽約服務包內容。落實并合理確定簽約服務費,簽約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經費和簽約居民付費等分擔,真正體現家庭醫生勞動價值。(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5.做強中醫特色。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等特色專科建設,到2025年,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建制鄉鎮衛生院建設有中醫館,2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制鄉鎮衛生院中醫館達到“旗艦中醫館”標準,持續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人員的培訓,使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醫務人員能夠按照中醫藥技術操作規范熟練開展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責任單位:市衛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財政支持
1.明確機構性質。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公益類事業單位,實行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財政保障。2022年底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核定編制數全部實現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財政保障。(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財政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2.統籌基礎建設。健全完善相關保障機制和補償機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需基本建設、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支出,由政府根據公共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統籌安排。(責任單位:縣市區人民政府)
3.保證運行經費。按政策規定落實人員經費和單位正常運行經費。(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衛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隊伍建設
1.加強編制管理。縣級衛生健康部門會同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安排用編進人計劃,按照有編即補的原則優先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人需求。嚴禁擠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和違規借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編在崗人員。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長期在編不在崗的人員,予以清退。(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市衛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2.充實人才儲備。認真落實湖南省實施的農村訂單生和本土化大專培養計劃。2022年至2025年每個縣市區要利用縣市區財政保障每年定向培養10至15名鄉村醫生。對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后到鄉鎮衛生院執業的全科醫生,可實行“縣管鄉用”(縣級醫療機構聘用管理、鄉鎮衛生院使用),對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合格后到村衛生室工作的助理全科醫生,可實行“鄉管村用”(鄉鎮衛生院聘用、村衛生室使用)。允許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免試申請鄉村醫生執業注冊,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責任單位:市衛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3.優化職稱晉升。推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基層衛生職稱制度,實行比例單列、總量控制,不占當地專業技術崗位比例,統籌使用崗位數。對長期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人員晉升專業技術職稱,可不作外語、計算機和科研方面的要求。對引進的高層次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如無相應等級的空缺崗位,可不受單位崗位總量、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的限制,通過設置特設崗位予以聘用。對符合申報條件且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10年的醫務人員,可對應申報中級職稱(國家有特別要求的除外)。(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衛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績效薪酬
1.落實“兩個允許”。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在核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工資總量時可突破現行績效工資調控水平,給予重點傾斜,具體傾斜幅度由各縣市區按照與當地縣市區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水平合理平衡的原則,結合公益目標完成情況、績效考核情況、人員結構、事業發展、經費來源等因素確定。(責任單位:市人社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2.健全薪酬機制。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水平正常增長機制,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法人地位和管理自主權。(責任單位:市人社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醫保政策
1.強化醫保調控。發揮醫保對醫療服務供需雙方的引導作用,探索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等縱向合作服務模式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等多種付費方式,加強監督考核,提高醫保基金效益,引導合理診治。規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逐步理順基層醫療服務比價關系。(責任單位: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強預算管理。加大醫保政策對基層傾斜力度,根據工作實際提出兩個比例指標,即在縣域醫保費和醫療費預算范圍內,完善醫保支付方式,對于上一年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住院醫保基金預算支付總額占縣域住院醫保基金年度預算支付總額的比例低于20%的縣市區,不再對其設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年度住院人次總數、年度住院醫保基金總額等控制指標。對納入區域總額控制和按病種付費(DIP醫保支付改革)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區域總額控制,逐步將縣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住院醫保基金年度預算支付總額占比提高至45%及以上。(責任單位: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3.提高醫保待遇質量。在完善門診統籌管理基礎上,將規范化管理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整體納入保障范圍,穩步提高普通門診保障水平,完善特殊門診管理細則,取消“兩病”門診用藥保障資格申請和審核。至2025年底基本實現建制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殊病種門診統籌定點全覆蓋。與家庭醫生簽約的參保對象選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并通過簽約醫生轉診的,其住院起付線可連續計算,報銷比例在原基礎上提高5-10個百分點。適當增大縣以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省、市級醫療機構的起付線和報銷比例差距。(責任單位: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藥物配備
1.落實基本藥物制度。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將符合臨床用藥各項管理規范、省級醫藥集中采購平臺中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內掛網藥品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采購范圍,優先采購和使用集中采購藥品。(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衛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強配送監管。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配送監管,對未按照藥品購銷合同規定將藥品及時配送到位的配送企業實行末位淘汰。(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3.推進一體化管理。允許納入鄉村一體化管理、配備執業(助理)醫師的村衛生室用藥范圍與鄉鎮衛生院的用藥范圍相銜接。(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衛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等級評審
1.完善管理機制。按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能力評價標準,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醫療質量管理制度,熟練掌握臨床常用診療技術,嚴格執行臨床診療規范和規范開展各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促進衛生健康服務質量持續改進。支持設立區域基層衛生健康質量控制與評價等工作室,加大醫療質量安全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健康服務質量控制與評價。(責任單位:市衛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2.健全評審制度。要建立符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體現基層服務特點、反映機構實際能力的等級評審評價制度,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二級醫院等級評審工作。(責任單位:市衛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3.確保保障不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評審成為一、二級醫院后,保持現有財政投入和補償、醫保待遇保障水平不降低,人才梯隊、專業技術崗位總量和結構、醫療技術、藥品配備等方面,按照相對應的一、二級醫院的相關政策標準執行。(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八)績效評價
1.推行績效考核。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全面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持續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重點考核服務提供、綜合管理、可持續發展和滿意度評價等。(責任單位:市衛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2.強化考核應用。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強化對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主動將考核結果通報同級有關部門,供有關部門在制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政補助、醫保基金支付、薪酬水平等政策,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聘任、創建國家衛生鄉鎮(縣城)的參考。(責任單位:市衛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3.完善指標監測。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監測指標體系,促進有序就醫格局基本形成、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衛生資源有效利用、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切實統一思想,加強組織領導。縣市區要成立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明確各部門責任主體,制定推進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從講政治的高度、抓重點的精度、抓到底的深度,不折不扣推動各項任務目標和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二)落實工作責任
各級各部門要把促進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作為衛生健康工作的重點任務,把促進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改善民生和推進健康邵陽的重點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黨對基層衛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切實發揮好基層衛生機構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強化政府對基層衛生健康工作的領導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按照醫療衛生領域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改革方案要求落實投入責任。機構編制、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醫保等部門要梳理和修訂完善現行有關政策,形成工作合力。
(三)做好輿論引導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廣泛宣傳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進展成效,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促進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匯聚正能量、營造好氛圍。
(四)加強督導考核
各級政府要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對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考核。各市直相關單位對本工作方案的有關政策落實情況要加強分類指導和動態管理,定期調度督導,組織開展評估,并及時向市人民政府報告。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積極配合、支持開展專項監督,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3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辦發〔2022〕13號)等文件精神,切實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高舉公立醫院公益性旗幟,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為引領,以學科、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為支撐,以醫療質量、醫療服務、醫學教育、臨床科研、醫院管理提升為重點,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指數為標尺,促進全市公立醫院綜合能力再上新臺階。
二、工作目標
“十四五”期間,深入推進“三明醫改”經驗在荊門落實落地,全面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全力打造“荊門模式”;創建一批全省乃至全國高水平的優勢學科,建成一個在全省有影響力的臨床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基地,培養引進一批高層次領軍人才,建成一批不同層次的高水平數智化公立醫院,形成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區域專科醫療中心、區域中醫藥健康服務中心為骨干,其他高水平市、縣級公立醫院為支點的公立醫院網絡,推動全市公立醫院整體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為建設健康荊門提供有力支撐。
“十四五”期間,市縣兩級公立醫院共謀劃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73個,其中市級42個、縣級打包項目31個,計劃總投資42.82億元。建立全市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庫,分批分年度組織實施。
三、主要任務
(一)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市級層面,堅持高水平綜合性或專科醫療服務定位,重點推進市傳染病醫院、市一醫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市二醫院精神衛生康復中心、市中醫醫院中醫保健康復大樓、市婦幼保健院婦兒健康大樓等擴容項目建設;力爭2—3年內,建成市傳染病醫院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一醫院綜合醫療中心、市二醫院專科專病特色醫療中心、市中醫醫院中醫醫療和康復中心、市婦幼保健院婦幼保健中心等“五大中心”。縣級層面,重點推進京山市人民醫院整體遷建并新建傳染病大樓,以及沙洋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大樓、東寶區婦幼保健院大樓、掇刀人民醫院門診醫技綜合大樓等擴容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市縣共建”,幫助縣級醫院建設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麻醉疼痛診療、重癥監護等臨床服務“五大中心”;鞏固鐘祥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創建成果,推進京山市人民醫院和沙洋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甲綜合醫院。
2.推進緊密型醫聯體(醫共體)提質增效。建立健全醫聯體(醫共體)綜合管理辦公室、資源調配部、質量控制部、公共衛生部、信息化建設部、財務部等“一辦多部”職能管理部門,在持續深化“人財物”緊密運行機制建設基礎上,圍繞急診急救、慢病管理,構建整合型一體化服務體系。在急診急救方面,以龍頭醫院為主導,著力建設市縣兩級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五大中心”,幫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成規范化救治單元(站),形成全鏈條無縫對接急診急救網。在慢病管理方面,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主導,以慢病管理及“323”攻堅行動為載體,建立健全各類高質量慢病管理中心,由龍頭醫院統籌專科醫師、全科醫生、全科護士、公衛醫師、鄉村醫生等醫療人才資源,實行按病種分類簽約服務和管理,每個專科醫生包聯多家慢病管理中心、若干個村衛生室,建立“1NX”的防、篩、管、治、研一體化服務體系。支持市中醫聯盟、市婦幼保健聯盟建設發展。
3.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構建以市傳染病醫院為基地、公立醫院傳染病區為樞紐、發熱門診為網點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構建“市區一體、市縣協同、部門聯動”的緊急醫療救援體系,中心城區打造“10分鐘急救圈”,縣(市)打造“30分鐘急救圈”。依托市中醫醫院建設中醫疫病防治基地,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
(二)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4.建立健全財政保障長效機制。堅持公益性主導,加大財政對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以及承擔公共衛生任務和公共服務等投入保障。逐年提高財政對公立醫院人頭經費的補助標準。
5.深入推進人事編制制度改革。推行公立醫院人員總量管理、動態調整,在核定的總量內,逐步將行政后勤人員占比減少至15%—10%。允許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創新設立特設崗位,建立人員競爭上崗、擇優上崗、優勝劣汰、崗變薪變等機制。用足用好編制資源,按照“保基本醫療、保公共衛生、保學科引領”原則,通過省級考務平臺統一公開招聘,或通過專項招聘、人才引進等形式將引進培養的人才納入編制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編制內外人員待遇。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
6.深入推進績效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兩個允許”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合理確定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支持公立醫院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鼓勵對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改革完善公立醫院內部績效分配制度,建立以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P(病種分值)、CMI(病例組合指數)、RW(DRG與DIP權重)、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滿意度等為關鍵指標的績效評價體系,建立落實工分制、信息化、公開化的績效考核機制,全面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7.深入推進人才培養評價機制改革。編制、財政、人社、教育等部門積極支持高端醫學衛生人才引進,在其就醫、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在市衛健委設立醫學衛生人才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給予一定數量的引導資金支持,市直公立醫院引進培養碩士、博士等高層次領軍人才的費用從醫學衛生人才專項資金中列支。做好三級甲等醫院高級職稱自主評審工作,按國家、省統一部署適時擴面。完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價標準,進一步改進評價方式,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落實服務基層制度,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向基層一線流動。
8.深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啟動基本醫保DIP付費,確保2023年1月起正式運行,2025年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按DIP付費實現全覆蓋,按DIP付費的住院費用比例達到70%。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DIP付費方式,合理確定付費標準。完善居民醫保普通門診統籌運行機制,全面推行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進一步拉開市、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醫保支付比例差距,引導群眾選擇性就醫。及時跟進落實國家、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
9.深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系,支持公立醫院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比重。加強醫療服務價格分類管理,對普遍開展的通用項目,管住管好價格基準;對技術難度大的復雜項目,尊重醫院和醫生的專業性意見建議。簡化新增價格項目申報流程,促進醫療技術創新發展和臨床應用。
(三)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10.打造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立完善省衛生健康委、市人民政府“省市共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機制,3—5年內,建成以市一醫院為主體的骨科、兒科、重癥、呼吸專科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以市二醫院為主體的腫瘤、精神、傳染病、心血管專科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11.打造專科專病協同錯位發展“荊門樣板”。市級層面,市一醫院、市二醫院重點發展急診急救、重癥醫學、生殖醫學、腫瘤、精神等專科專病;市中醫醫院重點發展中醫特色專科專病;市婦幼保健院重點發展婦幼保健、婦科、產科、兒科等專科專病;依托市級醫院建立全市專科專病標準化診療體系,“五化”(內科外科化、外科微創化、微創機器人化、影像介入化、診斷分子化)引領學科建設,發展影像AI診斷、手術機器人、3D打印等專科專病核心技術,以專科專病建設帶動學科進步。縣級層面,通過市級醫院專科專病“品牌、技術、管理”平移,形成市、縣專科專病聯盟,推動同質化發展。到2025年,建成1個省級疑難危重癥診療中心,再創建3—4個國家級重點專科、6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40個縣級醫院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和100個基層特色專科。
12.打造多學科融合優勢學科集群。按照“共建共享、效率優先”原則,依托市級三甲醫院構建急危重癥救治中心、腫瘤防治中心、精神康復中心、婦產生殖醫學中心、傳染病防治中心、心腦血管防治中心、運動損傷和康復醫學中心等多學科集群,與其他市、縣級公立醫院建成專科協作關系,形成布局合理、技術較高、特色鮮明的學科集群發展新局面。支持市一醫院、市二醫院建成國家級胸痛中心示范單位、國家級卒中中心示范單位、國家級創傷救治中心。
13.打造一體化綜合診療服務品牌。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持續優化診療流程,打破學科、專業、學組之間的條塊分割,推廣MDT(多學科診療)、無痛診療、整體護理、快速康復、“一站式專病診療”“日間手術”“互動式”慢病管理等新型服務模式。建設以市級醫院為引領、縣級醫院為支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學科協同發展模式,縣級醫院聚焦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向上對接市級醫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向下輻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打造基層示范性健康管理中心、康復中心、護理中心,發展基層臨床藥學服務,樹立基層中醫藥特色服務品牌,整體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級。
14.打造中醫藥傳承創新服務標桿。支持市中醫醫院建成國家三甲示范中醫醫院和全省有影響力的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醫養結合”中醫藥保健服務中心。支持市縣級兩級中醫醫院重癥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診科建設,推動提升中醫優勢病種診療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深度實施名師、名醫、知名中醫工作室“三名”工程,推進中醫藥服務傳承創新。大力推廣中西醫綜合、多專業一體化診療等模式,依托市中醫醫院、鐘祥市中醫院建設省級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研究中心。到2025年,市縣兩級中醫醫院國家級、省級重點專科分別達到3個、30個以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實現零的突破,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科技成果均達到20項以上,培養或引進10名以上省級中醫名師、30名以上優秀中青年中醫學科帶頭人,建設30個以上知名中醫工作室,培養30名以上知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傳承人。健全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全面設置中醫科和中藥房,100%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有規范化國醫堂,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80%的村衛生室能提供10種以上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
15.打造高質量發展人才梯隊。深入實施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萬名校友資智回荊、急需緊缺人才崗位特聘、招碩引博和大學生引進“五大工程”。堅持“醫教協同、外引內培并重”,建成3個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強化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教育,創新現代師承教育模式,加強多學科協同特色人才培養。以學科專業化布局為導向,構建“分類評價、多維考核、分層支持、逐級提升”的人才隊伍建設體系。到2025年,力爭培養或引進緊缺急需領軍人才10名以上、高層次專業人才和學科帶頭人30人左右,培養科研骨干35名以上、實用骨干210名以上,每年引進博士碩士研究生50人左右,托舉有望沖擊國家級、省級人才項目的實用型、科研型和管理型人才。
16.打造臨床科研和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聚焦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科技前沿領域,集聚市級三甲醫院優勢資源,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復合型創新團隊建設,用2-3年時間,建成在全省有影響力的臨床科研與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基地,打造集臨床研究型診療平臺、產業導向型科技平臺、數據密集型支撐平臺為一體的“宜荊荊”轉化醫學中心及研究院,搭建科研患者AI篩選系統、抗腫瘤藥物評價系統等信息系統,實現研究數據采集和稽查等全流程自動化。到2025年,力爭爭取國家級科研項目6個以上,省級科研項目立項50個以上,年均立項科研經費不低于400萬元,轉化科研成果10個以上。
17.打造“三位一體”數智融合現代醫院。大力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到2025年,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全部達到6級水平,二級公立醫院達到5級水平。做實預約掛號、掃碼就醫、報告查詢、健康教育、互聯網醫院等線上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打造掌上醫療健康服務圈,預約診療比例逐步達到年門診人次的70%以上。改造升級市縣兩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全市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引入5G技術開展全市醫療機構檢驗檢查互認、分級診療和遠程醫療服務。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借助智能化診療支持設備和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建立貫穿各診療環節的綜合運營管理系統以及醫療廢棄物管理系統、智能被服管理系統、智能設備監控系統、智能能源管控系統等醫院“智慧管家”。
(四)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18.改革完善公立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建立整合型醫院運營管理監測決策支持系統,實現數字化驅動醫院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基于大數據、云平臺,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不同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時間消耗標準、費用消耗標準、藥品消耗標準和耗材消耗標準等,對每醫生CMI、成本產出、時間消耗等指標進行監測評價和績效考核。
19.加強全面預算和內部控制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實施預算績效評價,將評價結果、項目執行進度與預算安排掛鉤。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加強全流程成本控制,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著力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減輕群眾看病負擔。推廣后勤一站式服務,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全市三級公立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全省中位值以下。
20.加強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績效評價。落實公立醫院內部人事管理、中層干部聘任、人員招聘和引進、內部績效考核與分配等經營管理自主權。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完善醫聯體績效考核制度,強化考核結果應用。
(五)塑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21.推進優秀醫院文化塑造行動。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院訓、愿景、使命,凝聚精神力量。
22.推進偉大抗疫精神弘揚行動。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
23.推進清廉醫院和精神文明建設行動。推動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規則、清廉紀律、清廉文化融入醫院建設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24.推進關心關愛醫務人員行動。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堅決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25.推進和諧醫患關系建設行動。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完善患者投訴處理機制,暢通醫患溝通渠道,構建和諧診療和執業環境。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6.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制定完善公立醫院章程,以章程為統領,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
27.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
四、組織實施及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分管衛生健康工作的副市長任副組長,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荊門市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研究重大政策、解決重大問題、部署重大工程。領導小組在市衛健委下設辦公室,市衛健委主要負責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在衛健系統層面成立荊門市醫院協會,為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搭建交流平臺。
(二)凝聚建設合力。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職能,制定重點任務清單,明確牽頭部門、責任部門及完成時限,督促各項重點任務落實。各地、各相關部門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制定完善相應的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扎實組織實施。
(三)強化政策支撐。各相關部門結合職能職責,圍繞組織保障、財政保障、人事編制、績效薪酬、藥品供應、價格機制、醫保支付等重點領域,積極對接國家、省相關政策,研究制定促進荊門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系統、整體、協同推進改革任務落實。
(四)落實資金保障。建立由各級政府主導,財政部門統籌的資金籌措機制,落實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專項資金,加快項目預算執行進度,加強資金監管,確保專款專用。
(五)確保項目安全。各地、各單位依法依規建立責任明晰、安全可控、能力完備、協同高效的項目安全保障體系,將項目安全與項目建設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確保各建設項目管理規范、流程完善、萬無一失。
(六)嚴格績效考核。建立準確反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統計和評價指標體系,對本實施方案執行情況進行常態化監測評估、跟蹤分析、動態調整。加強對重點任務完成情況、主要預期性指標完成情況、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情況等內容的動態考核,定期通報進展。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4
為切實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宜賓高質量建成區域醫療中心,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xx〕7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力爭通過5年努力,培育一批就醫環境一流、醫療技術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服務能力一流、群眾滿意度高的知名醫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一)打造市級“高峰”。到2026年,市一醫院和市二醫院建成醫療、教學、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全省領先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市中醫醫院建成中醫藥特色優勢突出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市四醫院(市康復醫院)建成全省一流的三級甲等精神專科醫院。在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達到并保持A等,力爭病例組合指數(CMI)值達到1.5、微創手術占比達到25%,四級手術占比達到40%,降低重大疾病市外轉診率,逐步實現群眾就醫“大病重病不出市”。
(二)做強縣級“高原”。到2026年,縣(區)人民醫院和中醫醫院全部創建為三級醫院,全部達到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推薦標準,力爭培育6家縣級醫院創建為三級甲等醫院,縣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達到B等以上,縣域內住院率達到90%以上,實現群眾就醫“常見病多發病在縣(區)解決”,群眾滿意度排名全省前列。
二、工作措施
(一)實施陣地提升行動,改善就醫體驗。
1.優化完善基礎設施。完成市級公立醫院新院區項目建設,科學規劃布局醫院院區。市一醫院總院搬遷至西區院區,老城區院區建成老年康復院區,南岸院區建成婦產兒童院區,業務用房達到30萬平方米,規劃編制床位2500張。市二醫院總院搬遷至臨港院區,老城區院區建成慢病及護理院區,南岸院區建成腫瘤院區,江北院區建成康養結合示范區,業務用房達到32萬平方米,規劃編制床位2800張。市中醫醫院二期院區投入使用,業務用房達到7萬平方米左右,規劃編制床位800張。市四醫院(市康復醫院)完成南溪院區搬遷,業務用房達到9萬平方米,規劃床位1000張。縣級公立醫院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補齊老年、精神、傳染病院區建設等短板,優化流程布局,改善就醫環境。
2.完善大型設備配置。按照突出高精尖優、補齊短板弱項原則,圍繞重點專科建設需求,升級市、縣(區)公立醫院大型醫療設備,逐步建立大型設備共用共享機制,提高使用效能。
3.實施智慧醫療建設。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市建設。統籌建設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縣域醫共體集成交換平臺為核心的“健康宜賓·智慧醫療”集成信息系統,實現醫療、醫保、醫藥信息互聯互通。打造智慧醫院和互聯網醫院,建成電子病歷、智慧醫療、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醫院信息系統,全市三級醫院全部建成智慧醫院和互聯網醫院。
(二)實施專科建設行動,提高服務能力。
1.建設臨床重點專科群。以我市及周邊地區群眾發病率排名靠前、死亡率和外轉率高的疾病為重點,推動臨床重點專科群建設,力爭全市新建成2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2個專業類省級區域醫療中心、15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30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80個縣級臨床重點專科。
2.提升醫學科教創新能力。持續深化與四川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的合作,力爭引進院士工作站,高標準建設宜賓醫藥健康職業學院及附屬醫院和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推進醫教研協同發展。
(三)實施人才引培行動,提升管理水平。
外引和內培結合,大力推動知名院長、名醫名家、高學歷人才聚集,實現全市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和院長掌握現代先進醫院管理知識、具備醫院精細化管理能力;國家級“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及省部級首席專家、領軍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天府名醫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稱號獲選者達80人,博士研究生學歷以上人才達100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才達1000人。
(四)實施綜合聯動改革,激活發展動能。
1.加強黨的領導。公立醫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健全黨委會、院長辦公會等議事決策制度。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和現代醫院管理各環節。深化標桿黨支部創建活動,深入實施公立醫院黨建帶頭人、學術帶頭人“雙帶頭人”培育和黨務骨干、業務骨干“雙骨干”培養。探索建立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考評機制,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巡察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2.推動三醫聯動。深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穩健可持續的基本醫保籌資運行機制,完善醫保基金總額預算辦法,健全醫療保障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協商談判機制。深入推進藥械集中帶量采購制度改革,全力落實國家和省級組織的藥械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工作,全市公立醫療機構藥械和檢查化驗收入占比、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陽性率等主要指標更加優化,保持全省前列。健全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采取“小步快走”方式,按照“設置啟動條件、評估觸發實施、有升有降調價、醫保支付銜接、跟蹤監測考核”的工作路徑,分批次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著重調增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技術難度和風險程度的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檢驗等項目價格,提高醫療服務收入占比。加快醫療服務新開展項目審核,促進醫療行業高質量發展。
3.加強精細化管理。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科學數據循證的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凝練支撐高質量醫療發展的醫院文化,建設全鏈條信息管理、監測評估系統。建立全面預算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績效管理、資產管理、內部審計等制度,三級公立醫院設置總會計師崗位。規范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優化醫院輔助型服務流程,促進醫療資源有效使用。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衛生健康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作。各縣(區)要堅持黨政主導,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擺上重要日程,細化任務清單,完善配套政策。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民政局要加強統籌指導,落實行業管理責任,市直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制定配套政策,協調解決重難點問題,定期向市衛生健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工作推進情況。各醫療機構要履行主體責任,制定年度任務清單,落實專班推進。
(二)落實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市、縣(區)財政要切實加大對公立醫院投入,年度預算安排資金用于專科能力提升、高層級人才引培。其中涉及中醫藥類區域醫療中心、重點專科建設、人才引培等項目補助資金從中醫藥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
(三)強化考核評估。建立差異化、個性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動態監測評價機制。市衛生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分年度下達目標任務,市直相關部門建立動態監測評價機制,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對公立醫院年度目標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強化評價結果運用,確保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5
為認真貫徹落實《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云政辦發〔2022〕3號)精神,加快推動麗江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切實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結合麗江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健康麗江建設為主線,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抓手,以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補短板、強弱項、建機制、提質量。力爭用5年的時間,公立醫院發展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全市醫療衛生結構更加優化合理,服務更加優質高效,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和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形成,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麗江提供有力支撐。
二、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一)打造市級高水平醫院
加強與省內外高水平醫院合作,加快省級臨床醫學分中心、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重大疫病防治基地等項目建設,重點提升市級醫院危急重癥、疑難復雜病癥診療救治和心血管病、呼吸等專科服務能力。支持市人民醫院在控制單體規模的基礎上,向“一院多區”發展,新建市人民醫院榮華分院,建成市傳染病醫院、市中醫醫院。到2025年,力爭把市人民醫院建設成為綜合性區域醫療中心,市婦女兒童醫院、市第二人民院牽頭建設1-2個專科類區域醫療業務中心,建設2-3個省級臨床醫學分中心,麗江市人民醫院達到三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指南推薦標準,麗江市婦女兒童醫院達三級乙等標準。市級醫院每年至少新開展1-2項疑難重癥診療技術,全市公立醫院住院量占比達90%以上,基本實現“減少跨區域就醫”目標。(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建設縣級區域醫療中心
推進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醫院)基礎設施、臨床重點專科、薄弱專科和第二階段提質達標。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健全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長效機制,加強縣域腫瘤、心腦血管等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補齊縣級綜合醫院口腔等薄弱專科短板。到2025年,力爭1-2所縣(區)級公立綜合醫院晉升為三級醫院,3所縣級公立綜合醫院達到《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要求,1所縣級中醫醫院達到《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試行)》要求,建設臨床服務“五大中心”,建強急診急救“五大中心”,所有縣級綜合醫院設置獨立的精神科、口腔科、康復科、眼科、老年病科、呼吸與重癥科、公共衛生科,建有標準化PCR實驗室和標準化ICU,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業務實現深度融合,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和疾病防控水平全面提升,縣域就診率保持在90%以上,基本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目標。(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設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
持續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加快基層慢病管理中心、心腦血管救治站、一級甲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爭取建成一批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次中心和綜合健康管理中心。到2025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病管理中心實現全覆蓋,5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成心腦血管救治站,50%的鄉鎮衛生院達到云南省甲級標準,不少于2個達國家推薦標準。基層急診搶救、二級以下常規手術、正常分娩、高危孕產婦初篩等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流動的分級診療秩序全面建立,基層診療量占比達65%以上,基本實現“頭痛腦熱在鄉村解決”目標。(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組建城市醫療集團
探索在麗江市主城區,由市人民醫院牽頭,其他若干家市級醫院、公共衛生機構等為成員,按網格化布局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統籌負責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健全醫療機構與公共衛生機構人員、信息、資源“三通”和監督管理互相制約的醫防協同服務機制,加快診斷治療新技術、新項目的臨床運用和推廣,支持多學科聯合、多專業一體、中西醫臨床協作等診療服務模式,形成錯位發展、專業互補、有序競爭的格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落實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快組建醫共體內醫療質控、人力資源、運營管理、醫保管理、信息管理等“一體化管理中心”,實現縣鄉醫療衛生機構行政管理、人員、財務、物資后勤、業務、信息、藥械管理采購、績效考核、醫保支付、公共衛生等“十統一”管理,構建管理共同體。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及醫共體牽頭醫院醫療資源,鼓勵設置獨立的遠程醫療、檢驗、心電、影像、病理、消毒供應等“醫療資源共享中心”,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實施“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構建服務共同體。協同推進醫共體基本醫療保障資金打包付費改革,強化績效考核和結果運用,建立“總額控制、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約束機制,構建責任和利益共同體。發揮醫共體牽頭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和技術支撐作用,推動醫務人員、醫療技術、藥品下沉基層,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推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構建發展共同體。(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筑牢平急結合公共衛生防護網
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完善公立醫院公共衛生服務補償機制,加強各級公立醫院與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和“七項能力”建設。健全分級、分層、分流、中西醫協同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爭取省級支持,把市人民醫院改造升級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擔危重癥患者集中救治和應急物資集中儲備任務。高標準完成麗江市傳染病醫院、永勝縣傳染病分院、寧蒗縣人民醫院傳染病病區及華坪縣人民醫院傳染樓改擴建任務,完成公立醫院發熱門診、急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等業務用房改造任務,支持公立醫院儲備一定規模可迅速轉換的傳染病房、重癥病房、醫療物資和人力資源。加強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急診科、肺病科、重癥醫學科等薄弱科室建設,提高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一)加強臨床專科建設
針對嚴重影響全市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重點提升各級公立醫院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創傷、重癥、腫瘤、急診、精神、康復等核心專科能力,夯實麻醉、影像、病理和檢驗等支撐專科基礎,補齊口腔、康復、精神、眼科、老年病等薄弱專科,做優做強骨傷、肛腸、針灸、推拿、腎病、脾胃病、皮膚科等中醫傳統優勢專科。建設不少于7個(中醫2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至少25個(中醫10個)市縣級臨床重點專科,每年遴選5個薄弱專科(含中醫)加強建設,有計劃地推進綜合醫院臨床重點專科分層分類建設。聚焦“一老一小”健康需求、職業健康等領域,規劃設置兒童、老年病、婦產、康復等專科醫院,引入優質資源建設醫養、康養中心。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提升。(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進醫學技術創新
通過“內培外引”、建立專家團隊工作站等方式,引入一批掌握高新技術的高素質醫藥衛生領域專家型人才,積極開展診斷治療新技術、新項目的臨床運用和推廣,鼓勵開展醫學應用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和群醫學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推進康復技術創新。支持中醫醫療機構針對重點人群、慢性病患者制定并推廣中醫特色治療方案。爭取國家級、省級支持在我市布局建設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中醫藥重點實驗室、民族醫藥研究機構等,支持公立中醫醫療機構開展院內制劑研發、中藥新藥研發和民族醫藥研發,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于獎勵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探索開展公立醫院科技創新能力評價。落實職務發明制度。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新產品進入臨床使用。(市衛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
優化服務流程,利用手機APP、微信等新平臺,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達50%以上。開展診間(床旁)結算、檢驗檢查結果查詢、推送、互認等便捷服務。開設多學科診療門診,探索建立單病種多學科聯合診療和查房制度。擴大日間手術病種范圍,提高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實現優質護理服務全覆蓋,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鼓勵開展社區延續護理、居家護理等服務。在公立醫院逐步推開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引導優質藥學服務向基層延伸。探索院前急救機構與“五大中心”信息實時交換,提升急救效率與能力。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試點。(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
推進智慧醫院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確保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醫患個人信息依法合規使用,三級甲等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分級達5級以上,其他三級醫院及二級甲等醫院達4級以上,其他二級醫院達3級以上,能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開展醫療質量控制、規范醫療行為、評估合理用藥等。加快推進麗江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縣域醫共體信息平臺建設,加快發展互聯網醫院,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推動全市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電子健康檔案等醫療健康數據互通共享,逐步形成“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檢查檢驗結果區域互任”模式。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落實統一的醫保藥品、醫用耗材分類與編碼標準。推進醫療器械唯一標識應用。(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網信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醫保局、市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一)健全運營管理體系
全面落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提升法治保障水平。整合業務系統和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核心業務與運營深度融合,推進運營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醫共體總院設置總會計師崗位,進入領導班子。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網信辦、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科學制定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核等各環節,從數量、質量、實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強化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和使用。完善全面預算管理評價體系。每半年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會計控制、政府采購控制、信息公開控制等,防范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績效評價機制
堅持和強化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導向,由醫改領導小組結合實際,優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每年統一組織開展績效考核評價。公立醫院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績效工資總(增)量、主要負責人薪酬、職務任免等掛鉤。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重點考核有序就醫格局形成、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衛生資源利用、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等,考核結果與打包醫保資金、醫共體院長薪酬及職務任免等掛鉤。引導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及醫共體改革完善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推動公立醫院以評促改、提質增效。(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全面貫徹落實《麗江市促進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發展三十一條措施》。貫徹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的要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推進公立醫院人員總量管理試點工作。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完善公開招聘政策,對急需緊缺專業或崗位在公開招聘中不設開考比例。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激勵人才脫穎而出。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委編辦、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改革薪酬分配制度
落實“兩個允許”要求,貫徹國家、省關于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鼓勵探索借鑒“三明醫改”經驗,按照醫療服務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績效工資總量,從根本上杜絕“大檢查”、“大處方”行為。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不同崗位、不同科室、不同風險承擔、不同工作強度、不同專業類別人員間薪酬要有差異,充分發揮保障和激勵作用。具備條件的地區鼓勵探索實行公立醫院、縣域醫共體總院主要負責人年薪制、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協議工資制或項目工資制、職工目標年薪制以及年薪計算工分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
強化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拓展“滬滇合作”、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麗江英才計劃等人才培養項目,依托專家團隊工作站,拓寬人才培養和引進渠道,實現博士生招聘或引進“零”的突破,每年至少招聘3名研究生、培養5名學科帶頭人及10名中青年優秀醫師。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臨床技能中心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與醫學高等院校合作,建強教學醫院,發展高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開展名老中醫藥專家醫術經驗傳承工作,培養一批名老中醫藥學術繼承人。加強老年、兒科、重癥、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培養培訓,推動護理崗位科學管理,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合理設置評價標準,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淡化論文數量要求。(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啟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系,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落實中醫(民族醫)、互聯網等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到2025年,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達到省級要求或評價水平。(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推行以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精神疾病等長期住院病例按床日付費,探索按門診按人頭付費。推進縣域醫共體醫保資金打包付費改革,加快建立“總額付費、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約束激勵機制,結余資金作為醫共體成員單位醫療服務收入,主要用于績效分配、人才培養、專科建設等。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和動態調整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健全公立醫院與醫保經辦機構協商談判制度,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逐步規范醫保支付審核標準,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落實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探索符合中醫藥服務、“互聯網+醫療服務”等服務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根據考核結果按規定比例及時撥付醫保結余資金并主要用于人員績效,建立合理用藥、優先使用中選產品激勵機制。(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一)強化患者需求導向
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力度,加強醫患溝通交流,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市衛生健康委、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紅十字會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建設醫院文化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多角度講好醫院故事,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樹立先進典型,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傳播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主旋律,提高職工價值認同感。塑造行業清風正氣,建設清廉醫院。(市衛生健康委、市委宣傳部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立健全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
為醫務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加強職業暴露防護設施建設和防護設備配置。落實醫務人員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鼓勵公立醫院通過設立青年學習基金,在思想引領、青年組織建設、職業技能培養、科研創新、婚戀交友等方面服務青年醫務人員成長。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強化醫院安全防范,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建設,落實安全保衛責任制。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落實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市衛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團市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一)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健全黨務工作機構,配齊配強專兼職黨務工作人員,健全完善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規則,著力構建黨委等院級黨組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切實發揮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組織設置形式、地位作用、職責權限和黨務工作機構、經費保障等內容要求,明確黨委等院級黨組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和現代醫院管理各環節。發揮各級醫院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和公立醫院黨建聯席會議制度職能作用,完善相關制度,建立指導工作機制,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市委組織部、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
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強化領導班子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推動落實公立醫院院長任期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按要求完成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書記和院長分設、領導班子成員選配調整等工作,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等院級黨組織副書記,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書記和院長由一人擔任的可設專職副書記。推進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領導班子與行政領導班子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要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設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政治吸納和政治把關,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探索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全力提升公立醫院基層黨建工作質量
健全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長效機制,切實發揮醫院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全面推行黨支部(黨小組)建在科室,實施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推行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業務骨干培養成管理骨干和學科帶頭人的“三培養”機制,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高質量做好黨員發展工作,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黨建帶群建。(市委組織部、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
組織部門要履行牽頭抓總責任,加強政策指導和工作協調。衛生健康、殘聯、民政、云南省麗江監獄、云南省第四強制隔離戒毒所等部門要加強對所辦醫院黨建工作的指導。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市委組織部、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殘聯、市民政局、云南省麗江監獄、云南省第四強制隔離戒毒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強組織實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
各地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壓實各方責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合力。各級各類公立醫院要大膽創新、積極作為,加快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落實投入責任
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投入傾斜和保障政策。
(三)加強監測評價
按照屬地原則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對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落實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定期通報。分級分類制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等有機結合。
(四)總結推廣經驗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政策培訓和調研指導,挖掘、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6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廣西壯族自治區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xx〕102號)和《玉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玉林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玉政辦發〔20xx〕23號)精神,進一步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結合博白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強化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
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到2025年底,建成2-3家三級醫院,每千常住人口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6.3張以上,初步構建與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新需求相匹配,上下聯動、區域協同、醫防融合、中西醫并重、優質高效的公立醫院體系,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博白提供有力支撐,助力博白縣“33362”發展戰略工程。
二、重點任務
(一)統籌優化公立醫院資源布局。
1.積極建設區域醫療中心。依托博白縣人民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推動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充分發揮縣級公立醫院技術優勢、科研優勢、人才優勢、學科優勢、管理優勢的作用,持續加強高層次醫學人才引進和培養,打造一批在區、市內有影響力的臨床專科。針對死亡率、外轉率高的病種,加強學科建設,積極爭取市級、區級醫院的技術、人才支持和指導,加快補齊專業專科短板,減少跨區域就醫。(縣衛生健康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經貿科技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縣級公立醫院建設。通過醫聯體建設、醫共體機制,加強縣級公立醫院對基層醫院的幫扶支持力度,推動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博白縣人民醫院晉升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博白縣中醫院晉升為三級中醫醫院,博白縣婦幼保健院晉升為三級婦幼保健院,博白縣精神病醫院晉升為二級專科醫院,博白縣第三人民醫院晉升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能力建設,提升核心專科、夯實支撐專科、打造優勢專科,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縣域就診率達到95%以上。(縣衛生健康局、縣發展和改革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按照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原則,加強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統籌管理,發揮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對家庭醫生團隊的技術支撐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根據服務人口數量、分布、交通條件以及診療需求,十四五期間,推動文地中心衛生院、英橋中心衛生院、沙河中心衛生院、東平中心衛生院、水鳴鎮中心衛生院、三灘鎮中心衛生院等鄉鎮醫院升級為二級綜合醫院。根據基層服務能力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綜合確定簽約服務任務目標,落實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繼續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推動已達國家推薦標準的基層醫療機構持續提升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繼續創建二級醫院,規模較大的鄉鎮衛生院達到二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并參加二級醫院等級評審,向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看齊,用3-5年的時間建成縣域醫療次中心;推動未達標的基層醫療機構用2-3年時間,全面達到基本標準以上。(縣衛生健康局負責)
4.發揮醫聯體上級醫院龍頭作用。按照網格化布局管理,將服務區域按照醫療資源分布情況劃分為若干網格,組建由轄區內的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牽頭,其他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為成員的緊密型醫共體,統籌為網格內居民提供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各醫院結合實際建設優勢專業專科,形成特色鮮明、專業互補、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的發展格局,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根據地理位置、服務人口、現有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和布局等情況,每個鄉鎮組建若干個以縣級醫療機構為龍頭、其他若干家鄉鎮衛生院為成員單位的緊密型醫共體,支持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建立醫防融合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深入實施《玉林市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全縣共投資1.95億元,謀劃3個建設項目。推進縣人民醫院分院項目建設,并依托縣人民醫院分院,加強博白縣傳染病醫院的傳染病病區建設,實現縣域傳染病病區全覆蓋。加強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建設。支持規劃布局中醫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打造中醫疫病防治隊伍,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加強醫療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等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規范設置發熱門診、發熱哨點診室,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縣衛生健康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全面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6.全面加強臨床專科建設。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以提升診療能力和水平為目的,重點發展重癥、腫瘤、精神病、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產科、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營養等臨床專科。圍繞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和相關質控指標,加快推進縣級質控組織建設,強化區域質控協同,提高不同級別公立醫院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加大對中醫醫院的支持力度,做優做強中醫治未病科、康復(醫學)科等中醫優勢專科,加強相關學科建設。(縣衛生健康局、縣教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大力推進醫學技術創新。鼓勵開展醫藥衛生領域重大科學問題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支持公立醫院柔性引進高素質人才,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的產出。積極引進市內外、區內外離退休的高水平醫學專家和學科帶頭人。鼓勵公立醫院開展大健康領域基礎與應用基礎、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項目研究。落實廣西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股權和分紅獎勵辦法,鼓勵開展科技成果評價,推動成果轉化應用。配合市區遴選、制定一批中醫壯瑤醫特色診療方案和適宜技術,積極推廣自治區培育形成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依托現有資源進行中醫藥壯瑤醫藥臨床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引導醫療新技術應用納入健康保險保障范圍,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縣經貿科技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玉林銀保監分局博白監管組按職責分工負責)
8.扎實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以腫瘤、疑難復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為重點,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大力推進日間手術,提高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強化基礎護理,在全縣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擴大“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范圍,將延續護理落到實處。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提高合理用藥水平。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和網絡建設,創新急診急救服務模式,有效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構建以信息互聯互通為支撐,多部門協作聯動、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醫防協同機制。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學科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縣衛生健康局負責)
9.積極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依托廣西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快居民(電子)健康卡“一卡通”普及應用,推動跨醫療機構的信息共享和規范使用。持續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加快推廣醫保電子憑證,全面推行電子健康卡,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指導各級醫療機構開展利于科學管理及便民服務的智慧醫院和信息標準化建設,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智能化服務。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2023年底前至少建成1家互聯網醫院,為患者提供線上復診、用藥指導、隨訪和藥品配送等醫療服務。推進國家藥品集中采購中選品種等重點品種流通環節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鼓勵醫保定點藥店積極參與醫保網上購藥等便民服務。(縣大數據發展局、縣經貿科技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改善群眾就醫體驗。持續改善醫療服務,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開展診間(床旁)結算、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慢性病長處方等服務。針對老年人、兒童、殘障人士等群體的現實需求,在推行非急診預約診療的基礎上,合理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查檢驗結果等人工服務窗口,力爭到2025年,80%以上的綜合性醫院、中醫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加大健康促進與教育宣傳,加強公立醫療機構健康科普工作隊伍建設,增進醫患間理解與信任,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縣衛生健康局負責)
(三)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
11.完善運營管理體系。加強依法治院,推動公立醫院聘請法律顧問,全面落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為提升醫院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治保障。整合醫院業務系統和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和醫療業務的輔助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運營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促進醫療服務智慧化,實現對醫療成本和質量的“雙控制”。(縣衛生健康局負責)
12.加強全面預算管理。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目標為依據,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的預算績效管理和約束,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核等各環節,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完善三級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制度,發揮總會計師在醫院全面預算管理中的作用。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依法有效化解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長期債務,促進公立醫院良性運行。(縣衛生健康局、縣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強化內部控制制度。堅持公益性原則,對經濟活動及相關業務活動的運營風險進行有效防范和管控,實現醫院經營活動合法合規、風險可控、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持續深化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推進政府采購管理三年專項行動,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加強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防范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縣衛生健康局、縣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加強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全面開展三級、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強化考核結果在公立醫院財政投入、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和醫院領導班子成員選拔任用等方面的運用,促進公立醫院主動加強和改進醫院管理。創新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完善縣域醫共體績效考核制度,促進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縣衛生健康局負責)
(四)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5.加快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研究完善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扎實推進公立醫院人員總量管理試點工作,對納入總量管理人員實行統一的人事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允許公立醫院按政策規定拿出5%—10%的專業技術崗位設置特設崗位,用于引進高層次人才和解決公立醫院專業技術崗位評聘矛盾。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并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繼續實行對基層醫療機構職稱評聘和招聘傾斜政策,制定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保障指導意見并抓好落實。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縣委編辦,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改革完善薪酬分配制度。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嚴格執行廣西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政策,綜合考慮當地實際和醫院財務狀況、服務質量、公益目標完成情況、績效考核結果等因素,實行績效工資總量“1+N”動態核定管理辦法,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健全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將考核結果與公立醫院薪酬總量掛鉤。建立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薪酬分配體系,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實施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收入分配政策。推行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健全薪酬激勵約束機制。(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完善醫學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強化醫學職業素養教育。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分別建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完善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利用國家、自治區和市級重大人才項目平臺引才用才,支持公立醫院與高等院校、行業、企業等聯合培養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區內領先水平的戰略人才、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推動護理崗位科學管理,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推進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堅持分層分類評價,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論文數量要求。根據自治區部署安排,穩妥推進三級公立醫院試點自主開展高級職稱評審。(縣教育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繼續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穩妥有序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落實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優化醫療服務比價關系,提高技術勞務價值,根據新版廣西醫療服務價格規范,適時優化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繼續落實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管理,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縣醫療保障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9.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在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實施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的基礎上,實現二級定點醫療機構和符合條件的一級定點醫療機構DRG付費結算,探索按床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細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推動完善符合中醫藥壯瑤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政策。(縣醫療保障局、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公立醫院文化建設。
20.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建立健全黨委主導、院長負責、黨務行政工作機構齊抓共管的醫德醫風工作機制。挖掘整理醫院歷史和名醫大家的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的動力,以充滿人文關懷的醫療服務贏得患者、社會的信任和尊重。(縣衛生健康局負責)
21.強化服務支持保障。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落實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提升醫院安全防范能力,100%的二級及以上醫院要設立醫院警務室。建立健全解決醫療糾紛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強化多部門聯合打擊防范治理,預防和減少醫鬧發生。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重點解決擾亂醫療機構工作秩序、威脅醫務人員人身安全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縣法院,縣公安局、縣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2.全面嚴格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各級黨委組織部門、衛生健康部門和醫院主管部門或主辦單位要根據干部管理權限,按照實行黨委(含院級黨總支、黨支部,下同)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等有關要求,通盤考慮、統籌謀劃,穩妥有序做好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分設和領導班子成員選配調整等工作。發揮公立醫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縣委組織部,縣教育局、縣衛生健康局、縣經貿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3.持續有效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加強對干部日常管理監督。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突出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導向。(縣委組織部,縣教育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經貿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4.全面穩步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深化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打造示范點,推進智慧黨建。建立黨支部參與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推行由醫院內設機構負責人擔任黨組織書記的制度,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注重在醫療專家、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醫務人員中發展黨員,引導黨員立足崗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縣委組織部,縣教育局、縣衛生健康局、縣經貿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5.重點扎實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充分發揮縣級公立醫院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建立健全議事規則和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編辦、財政、人社等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縣委組織部,縣委編辦,縣教育局、縣衛生健康局、縣經貿科技局、縣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組織領導,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各級各類公立醫院要把握發展契機,結合現狀加強統籌謀劃,明確階段目標,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二)明確部門職責。縣直各有關單位要密切溝通、協調推進,按照職責分工加強業務指導,在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切實抓好落實。
(三)落實投入政策。縣直各有關部門要研究出臺完善政策,落實職責范圍內的資金投入。各部門要按規定落實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精神病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四)強化考核評價。根據國家制定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
(五)總結推廣經驗。鼓勵公立醫院創新公立醫院提質增效措施,探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模式。縣衛生健康局要會同有關部門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加強宣傳引導,開展政策解讀,推動全縣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相關文章: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05-23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范文(通用5篇)11-04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01-03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方案(精選12篇)02-17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精選9篇)11-10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7篇)01-03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方案范文(精選5篇)11-03
衛生院高質量發展服務方案(精選5篇)11-03
鄉鎮衛生院高質量發展方案(精選6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