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時間:2024-06-28 18:44:46 偲穎 方案 我要投稿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范文(精選11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體育課程評價方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范文(精選11篇)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1

  一、評價的背景:

  XX小學校本課程的一個特色以“竹”為主體,開展以“竹文化”為核心的校本課程研究,是弘揚鄉土文化的最基礎的事業,是對“只有本土的,才是最優的”的生動實踐,將協調鄉土文化與學科知識的交融、互滲,整合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的各項資源。本課題的實踐具有開放性和自主性,重視行動和問題解決,以“竹文化”為系列,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主題,逐步形成學生個性化的、未定的有主體經驗基礎的、長時期學習的,主體可自由判斷的和主體可建構的知識結構。它強調不同學科知識學習的相互配合,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最終實現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科課程的相互配合,達到學科交融的、教學優化、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評價的目的:

  XX小學校本課程評價是為了檢驗與考察學生的學及其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革教師的教,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促進教師教學反思,有效促進學生發展。評價中關注課程開發的合理性、科學性、人文性;關注教師課程的設計能力,執行能力;更關注學生“良好的的人文素養、寬厚的知識素養、濃厚的探究欲望、亮麗的愛好特長”等四有培養目標的達成,促進學生自我認識建立自信,發掘潛能,成為具有竹德品質的學生。

  三、評價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校本課程的提出和教學內容設計必須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要體現文化性、地方性,要提高評價的效度和信度。

  2、發展性原則。校本課程開設的根本目的是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更好促進學生潛能的發展,教學內容設計必須明確促進學生發展的課程目標。

  3、適用性原則。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必須與學生身心特點相適應,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一致,要盡量選擇一些學生關心的鄉土文化和地方熱點問題。

  4、操作性原則。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必須注重學生的參與情況,評價方法要簡單可行,可操作性強。

  5、拓展性原則。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拓展與延伸,要與基礎學科的教學密切相關但又有所超越,決不能成為學科課堂基礎知識教學的變相增加。

  四、評價的內容:

  XX小學校本課程評價體系由三個部分的評價組成:教研組課程方案評價、教師課堂評價、學生學習情況評價。三個評價部分分別在課程質量的三個控制點進行,通過評價對課程實施全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障。

  五、評價的方法:

  1、聯系日常生活,進行表現性評價。

  認識個體是在主動地解釋客觀世界,而未知個體是處在不斷發展和改變的過程中的,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新變化,將評價貫穿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而不是孤立于學習活動之外。同時,由于校本課程以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為價值取向,因此,教師要多采用表現性評價,提供給學生真實的任務,以全面、真實、深入地再現評價對象發展的特點,使其主動參與評價,而不是消極適應,最終促進每位學生都能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獲得積極的學習經歷和豐富的情感體驗。

  2、記錄過程變化,進行成長性評價。

  給每位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能讓學生看到不同時期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成長變化。通過成長記錄袋的建立,展示學生校本課程學習成果,反思自身的變化與成長,記錄學生所付出的努力,顯示令人滿意或不滿意的學習經驗,表明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發展。對學生成長記錄袋的評定實行多元主體評價的方式,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對成長記錄袋的評定結果,采用等級評定或使用描述性語言的形式呈現。

  3、結合傳統節日,進行展示性評價。

  學生就如多棱的寶石,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都能發出璀燦的光芒。教師要善于發現并挖掘其優勢,給學生創設自我展示的舞臺,使其獲得自信與成功的體驗,激勵其不斷進步。由于校本課程的豐富多彩,因而可以與傳統的節日慶典相集合,進行展示性評價。使每位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和進行展示的舞臺,使活動充滿生命力。

  4、考查學習水平,進行終結性評價。

  一門課程學習結束后,要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一個全面的考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結果采取等級或等第的方式,每門課程的評價結果都將進入學籍檔案并將評價結果向教師、學生、家長及相關人員或社會公布,接受社會對校本課程實施的監督。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2

  校本課程的評價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自覺自律的自我評價,不斷反思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自我批評、自我激勵、自我改進,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順利進行。建立較為規范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是一所學校成功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一、評價原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和“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它明確了學生、教師和課程自身是課程評價的價值主體。正如有的學者所說“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有三: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特色形成。”

  二、課程評價標準

  校本課程開設過程中,注意三種評價標準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評價與鼓勵評價相結合。

  (一)學習過程評價:

  在課程開設過程中,以鼓勵性評價、學習習慣形成性評價等定性評價為主,評價標準注重反映學生的個體差異。評價學生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意識,評價學生參與信息收集、匯總與交流的能力,評價學生應答問題的能力等等。

  (二)學習結果評價:

  1、能力考核

  學生自主設計小論文。要求學生從自己生活和社會生產中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確定一個研究專題。老師對小論文做出評價,對優秀論文的科學性、地理性、前瞻性、創新性觀點要充分肯定。

  2、知識考核

  學期終結,可以本學期校本課程專題為背景資料,對學生學習做出定量評價。

  三、課程評價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評價包括三個方面:

  1、對教師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重過程,建立發展性的教師評價體系。根據教師積累的各種過程性資料以及成果展示,每學期分別評出優、良等級。

  2、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采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尊重和體現學生個體發展。以促進實現自身評價為最終目標。在實踐中,我們主要采用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根據學生的參與程度及活動進程中的表現給予相應的等級。分別是優、良、合格。

  3、對課程評價體系的評價

  (1)對校本課程教材內容的評價要符合學校辦學思想和育人目標為準繩,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體現學生發展的多元化、生動化。

  (2)校本課程評價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3)校本課程評價要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以自評為主,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研究校本課程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不斷提高校本課程的'開發水平。

  (4)校本課程的評價要注重周期性對學校課程執行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校本課程不斷革新、不斷適應學校學生學習需求的機制。

  四、校本課程評價的對象:

  評價內容分為“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情境與目標定位的評價分析、對校本課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過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評估。

  1、背景評價。背景評價是最基本的評價,包括界定學校的背景,確認課程的服務對象并評估需要,確認滿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診斷需求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判斷目標是否能響應已知的需求。背景評價旨在提供確定課程目標的依據。

  2、輸入評價。這是對實現課程目標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條件所進行的評價,是對課程實施可行性評估。它涉及的問題主要包括: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各種方案的潛在成本;課程的優勢與劣勢;課程倫理問題;課程資源的可獲得性等問題。

  3、過程評價。這一階段的評價,主要描述課程實施過程,從而確定或者預測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有關活動是否按預定計劃得到實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等,從而為課程開發者提供修正課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評價。這一階段的評價主要是測量、解釋和判斷課程的成效。具體的做法是一些與結果有關的各種描述與判斷,把它們與前三個方面的評價聯系起來,對課程的價值與優點作出判斷與解釋。成果評價是質量控制的一種手段,而不只是最終的鑒定。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3

  根據《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為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建立科學的、有利于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的評價體系,結合中心小學學生綜合性評價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目的

  發展性的教育和評價使實施素質教育中的組成部分。改革現行評價與考試制度,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多元化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使每一個學生通過評價能看到自己在發展中的長處,增強繼續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已有水平上的發展。

  二、評價原則

  1、要突出評價的原則性和綜合性的'原則。

  2、要體現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3、要突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4、要體現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方案。

  5、評價標準要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特長發展。

  三、評價內容

  評價的內容應全面化,包括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前者包括道德品德、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后者體現在各科課程標準中,各學科的評價要依據學科的《標準》,要考察學生在情感態度、學習方法與技能、學習的行為習慣和思維的創新等方面的變化和進步。

  四、評價方式和工具

  (一)評價方式應多樣化。

  1、書面檢測、考試。

  2、教師觀察記錄。

  (1)隨機評價(課堂表揚批評、鼓勵+階段性評價+終結評價)

  (2)定性評價+定量評價

  3、學生學習過程的活動與實踐情況記錄(成長卡、爭章手冊)

  4、課堂評價

  (1)隨機評價

  (2)隨機度測試(口試、筆試、作業)

  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課堂寂的表現,特別是在課堂寂的收獲,綜合成一次平時成績,記入總分。教師也要注重研究自己的口頭語言、肌體語言、書面語言的評價。

  (二)評價工具

  1、單元形成性測試卷。

  2、期中、期末形成性測試卷。

  3、家校作業交清單。

  4、學生成長卡。

  5、《雛鷹爭章手冊》

  五、收集數據資料,分析個案。

  (一)收集的方法

  考試、測試、觀察記錄、家訪記錄、學困生跟蹤評價、填寫成長卡。

  (二)收集的數據和資料

  1、測試、考試成績、實踐成果等。

  2、學生變化純屬發展的有關描述性評價及量表。

  3、學生的書畫作品、優秀習作、評價記錄。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4

  體育課程的評價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自覺自律的自我評價,不斷反思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自我批評、自我激勵、自我改進,保證體育課程開發的健康順利運行。建立較為規范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是一所學校成功地進行體育課程開發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一、評價原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和“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它明確了學生、教師和課程自身是課程評價的價值主體。正如有的學者所說“體育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有三: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特色形成。”

  二、體育課程評價的內容

  體育課程的評價包括三個方面:

  1、對課程的評價。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評價:一是學生選擇的人數,二是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是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評價,四是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五是教師采取的授課方式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況。學校體育課程開發委員會應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研究各應占多大的權重,最后把幾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形成對課程開發者的最終評價。

  2、對學生的評價。體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學分制。學分的給定應考慮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不同的學時給不同的分數;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由任課教師綜合考核后給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學習的客觀效果,教師可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三個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學生參與學習的學時量的考核為主,過程與結果為輔,但最終的學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3、對課程評價體系的評價

  1、學校體育課程評價任務由課程實驗研究小組具體承擔。校長擔任課程改革組長,全面負責制定體育課程評價體系。

  2、學校體育課程的.評價標準要分學科制訂,科學、合理、細致,具有教育和發展功能。精心設計符合李家小學實際的評價標準,注重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水平。

  3、對體育課程教材內容的評價要以符合學校辦學思想和育人目標為準繩,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體現學生發展的多元化、生動化。

  4、體育課程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

  5、體育課程評價要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以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研究體育課程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不斷提高體育課程的開發水平。

  6、體育課程的評價要注重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體育課程不斷革新、不斷適應學校學生學習需求的機制。

  三、體育課程評價的對象:

  對體育課程開發的情境與目標定位的評價、對體育課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評價、對體育課程實施過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對體育課程實施效果的評估。

  評價內容分為“對體育課程開發的情境與目標定位的評價分析、對體育課程方案可行性的評價、對體育課程實施過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對體育課程實施的效果進行分析評估。”我們所應用的評價是否科學、合理、全面、有效、可信等。

  1.背景評價。背景評價是最基本的評價,包括界定學校的背景,確認課程的服務對象并評估其需求,確認滿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診斷需求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判斷目標是否能響應已知的需求。背景評價旨在提供確定課程目標的依據。

  2.輸入評價。這是對實現課程目標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條件所進行的評價,是對課程實施可行性的評估。它涉及的問題主要包括: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各種方案的潛在成本;課程的優勢與劣勢;課程倫理問題;課程資源的可獲得性等問題。

  3.過程評價。這一階段的評價,主要是描述課程實施過程,從而確定或者預測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有關活動是否按預定計劃得到實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等,從而為課程開發者提供修正課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評價。這一階段的評價主要是測量、解釋和判斷課程的成效。具體的做法是收集一些與結果有關的各種描述與判斷,把它們與前三個方面的評價聯系起來,對課程的價值與優點作出判斷與解釋。在斯塔弗比爾姆看來,成果評價仍然是質量控制的一種手段,而不只是最終的鑒定。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5

  一、指導思想:

  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學校教導處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改革考評辦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

  二、考評方法:

  根據本課程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從考查學生的能力入手,采取平時考查與期末考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綜合考評。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基礎知識20%、方法和能力20%、態度習慣、成果展示40%和期末考查20%,根據學生的最終成績評定學生等級,分別用優、良、一般三個等級進行綜合評定。

  三、考評細則:

  (一)基礎知識(20%)

  課堂上所教學的`內容中,用于解決問題的基礎知識。

  (二)方法和能力(20%)

  主要根據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課堂參與、與人合作”的表現,由教師用“好、較好、有進步”的等級進行評價。

  (三)態度習慣成果展示(40%)

  主要對學生平時的“課前準備、學習的態度、學習的習慣”課堂表現等進行評價。

  (四)期末考查(20%)

  教師根據平時的教學內容選取一部分難易適度的題目,采取筆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查。以寫字樣本和語文課本為準。

  (五)評獎

  教師根據以上考查結果評選一、二、三等獎,并給予適當獎勵。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6

  一、評價指導思想

  以“健康第一”的為指導,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健康的成長,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能力,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表現和創造的欲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引導發展學生潛能,張揚個性。激勵教師不斷進取,完善教學管理,推進新體育課程的建設。

  二、評價方案目標

  鼓勵學生積極上進,提高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發展能力,提高學習的信心,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保健習慣,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

  三、評價形式和方法

  評價包括學習過程積累、基礎知識、體能與技能、體育特長四部分,即學生成績=過程積累分(40分)+基礎知識(20分)+體能與技能(40分)+體育特長分≥100分,打破了百分制。

  四、評價內容

  主要包括:出勤情況。課堂活動表現。課外活動表現。體育學習日記。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和生活整合的作品等五項內容。

  五、評價標準

  1、過程積累分(40)

  (1)出勤情況4分

  建立一本體育與健康考勤簿,以每節課教師或體育委員的考勤為準,無故缺課每年累計達10課時定為體育與健康課成績不合格。出滿勤、不遲到、不缺課、不早退的學生得滿分。曠課1次扣1分,缺課1節扣0.5分,遲到、早退課4次扣1分。

  (2)課堂活動表現20分

  學習態度5分:喜愛體育活動,積極主動參與體育課外活動。

  合作精神5分:具有集體榮譽感,互相幫助,互相尊重,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情意表現5分:根據體育活動表現出來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會動腦、會學習有創新精神。

  回答問題5分:課堂上積極踴躍地發言,認真、準確,每次得1分。

  課堂活動表現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生小組長組織,進行小組互評、記錄量化打分。教師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個別學生的成績適當調整,最終確定每位學生的量化分數。

  (3)課外活動10分

  眼保健操。課間操4分。

  參加體育課外小組3分。

  班級或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3分。這部分內容由體委或體育部長負責記錄,每缺席一次扣0.5分。

  (4)體育學習日記,每課一記3分。

  由學生自己記錄學習體會,教師定期觀察評價。

  (5)體育學習與其他學科和生活整合的作品3分。

  學生在平時自己采集的體育攝影、漫畫、新聞等

  以上五項是對學習過程積累部分內容及賦分的闡述,40分是最后的折合分,學年末教師可以根據自己、體委和小組長對平時各項成績的記載和對每位學生的印象評定出每位學生的平時成績。

  2、基礎知識試卷20分

  基礎知識考核以筆答的形式進行,期末統一測試。

  內容以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為主,包括體育衛生健康常識、運動技能基礎知識、鍛煉方法介紹為主。根據不同年級的水平目標選擇出題內容,一、二年級采用口試,三年級以上采用筆答的形式。

  3、測試部分40分

  主要包括體能與技能兩方面

  (1)體能測試20分

  小學體能測試共2項,每項10分。測試項目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水平目標的'所學內容而定。體能測試參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參考量化表查成績,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基礎及提高的幅度進行評定。采用學前測驗與學后測驗相比較,計分辦法有兩種:一種是進步記分--學后測驗得分+進步分(比如:學前測驗跑8″10,得分為50分,學后測驗跑7″90,得分為60分+進步分10分=70分)。另一種退步記分--學后測驗得分-退步分(比如,學前測驗跑7″50,得分為80分,學后測驗跑7″60,得分為75分-退步分5分=70分)

  (2)技能測試20分

  小學技能測試共2項,每項10分。測試項目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水平目標的所學內容而定。運動技能測試參照《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測驗參考量化表查成績,有些項目需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評定成績。

  4、特長展示

  1、對學有特長的學生允許有選考項目,并以滿分5分為附加分,計入總分。選考項目,可以是必修和選修內容,可以是傳統的體育項目。選考項目范圍不能與必考項目相同,必考項目的選擇一年內不許重復。目的是使學生廣泛喜歡體育項目,體會成功的喜悅,培養自信心。

  2、在年度各級體育比賽活動中取得名次,可按以下標準為附加分,計入總分。鄉、校級5分,縣級10分,市級20分,省級50分,按名次遞減。

  六、具體措施

  將平時積累、體能、技能、基礎知識、特長等分數統計得出學生成績,采用四級評定制予以表述。優秀(90分以上)、良好(76-~89)、及格(60~75)和不及格(60分以下)四個等級。

  不及格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如果有進步可以再給一次機會重新測試,重新評價。

  學生體育全面考核后,教師在學生的自評、互評基礎上,寫出以肯定、鼓勵性的評價語言,教師還可以針對該生體質狀況提出針對性的建議,記載在學生成績通知單或成長記錄冊中。

  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自己和同伴的評價以及教師的評價、觀察、考察、軼事、成績測驗等得出的學生進步的系統性、持續性的記錄。體育檔案內容的選擇,由體育教師和學生共同決定。從學生身體、心理、社會的三維健康觀出發,根據體育課程五個學習領域目標的要求,注重評價內容的多元化,重視學生在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性和發展性功能,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展。檔案袋的設計形式要體現個性化,建議體育學習檔案內容為如下:

  1、體育學習日記。(教師觀察和評價)

  2、體育運動測試的成績數據。

  3、展示成功的作品。(各級各類參賽記錄)

  4、發現成長和改變的事物。(體育技能、興趣和態度)

  5、體育學習與其他學科和生活整合的作品。(體育攝影、漫畫、新聞等)

  6、來自社會、家庭、學校、教師、同伴的觀察和評價。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7

  為加強小學體育學科教學質量,進一步落實學校常規教學管理,提高體育教師的日常教學水平,檢驗教學效果,給學校體育工作及體育教師教學提供有效的意見,并為有關部門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檢測時提供測評標準。根據區教育局下達的《武昌區小學全學科教學工作質量評價方案》,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評價途徑:

  學校體育教學常規管理----小學體育學科學生學業水平測評----小學生身體素質

  二、評價權重:

  學校體育教學常規管理----30%

  小學體育學科學生學業水平測評----40%

  小學生身體素質----30%

  三、評價方法:

  1、學校體育教學常規管理采取:(1)查文獻資料(學校計劃、課程落實、大課間開展及陽光一小時落實、學校群體活動開展相關資料、體育教師備課教案、評價手冊等);(2)學生調查問卷

  2、小學體育學科學業水平測評:抽水平年級,抽技評測評項目,采取片內循環測評。

  3、小學生身體素質:依據全國中小學生體質綜合評價標準中提出的素質項目進行評價。

  四、評價細則及說明:

  (一)學校體育教學常規管理(30%)

  1、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中體現體育教學工作(8分)

  查看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學校能把體育教學工作納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中。

  2、體育課時及群體體育活動落實情況(10分)

  學校總課表體現,一、二年級每周四節體育課,三至六年級每周三節體育課;落實兩操(眼保健操、廣播操);學生每天體育鍛煉時間不少于一小時。

  3、體育學科教研落實情況(6分)

  學校體育教研工作能結合本校特點制定計劃,學期末有總結;體育組教研活動有記載。

  4、體育教師教案、記分冊書寫及檢查情況(6分)

  體育教師教案本中學年、單元及課時計劃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課時計劃體現3分鐘的隊列隊形及素質練習;記分冊書寫規范;學校定期檢查備課情況,學期末檢查記分冊完成情況。

  (二)小學體育學科學生學業水平測評(40%)

  根據《小學體育學科學生學業水平評價標準與辦法》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測評或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具體測評方法見《小學體育學科學生學業水平評價標準與辦法》(40分)

  (三)學生身體素質(30%)

  根據國家教育部門下達的《小學生身體素質評價標準》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測評(30%)

  小學體育教研室在每次測評前抽取一個年級,并在《小學生身體素質評價標準》中身體素質測試規定項目中抽取兩個,全區統一測試年級及項目,由具體負責測評人員到各學校該年級學生名單中抽取男、女生各20人進行測試,并根據《小學生身體素質評價標準》中具體的分數表綜合評分。(30分)

  本標準用于對小學生在體育學科的`學業水平達成度進行評價,檢查體育教學效果。測評出的成績占《武昌小學體育學科教學工作質量評價方案》總分的40%。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8

  一、評價理念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情況。評價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反映學生學習及身體健康狀況,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2、掌握并分析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問題,及時改進教學過程。

  3、全面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難,幫助學生科學的鍛煉身體,了解學生的健康成長狀況,使學生養成終身堅持鍛煉的習慣。

  評價中應該關注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既要注重鍛煉的結果,更要關注鍛煉的過程,提倡多把尺子衡量學生。

  二、評價方法

  1、評價要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的要求

  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突破以往只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略過程性評價的傾向;淡化評價的鑒別功能,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與激勵功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具體做法應該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年齡特征、認識能力等。

  2、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以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除了教師評價(公布評價結果)外,同時開展自評、互評、小組評價,真正體現出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民主化。

  3、既注重終結評價,又注重過程評價

  評價的依據不能只看運動成績的好壞,而應該結合學生課堂表現以及課后鍛煉情況的全部過程,既要看最后的結果,也要注重運動進步的幅度。

  4、評價要從實際出發

  評價要因人而異,切合實際,對于那些素質比較差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標準,要參考運動進步的幅度,多用一些鼓勵的話語激勵學生,使他們樹立自信心。

  三、評價的內容

  結合課程標準和我們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四大類評價內容。其中每一類的具體內容還應該根據學生年齡、學段、個體的基礎情況、以及《標準》要求,制定評價內容。

  1、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與體能相關的體能運動項目(40%)。如水平一的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30米跑等。

  2、基本知識與運動技能——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學會簡單的技術動作,掌握一定的知識并能夠熟練運用。(30%)如前滾翻、縱橫叉等。

  3、學習態度與行為表現——學生對待學習與練習的態度,及學習和鍛煉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同時包括著裝、課堂紀律兩個方面。(15%)

  4、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情緒、自信心、意志品質表現,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及相互合作與交往精神。(15%)

  依據評價的內容靈活選用評定的標準,評定內容的多元化決定了評價標準的動態化。在進行成績評定時我們采用絕對性標準與相對性標準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級制與記分制相結合的方法。例如:在進行體能成績評價時,參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絕對性標準),結合每一位學生基礎成績與提高幅度(相對性標準)進行評價。又如運動技能成績采用定量與定性評定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學生的身體發育狀況、學習的態度、性別、性格作為綜合考慮的因素,結合等級制進行評價。

  學生體育學習成績評定的具體方法:

  評價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對考試的結果進行分析統計,并公布給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的進步幅度,明確自己奮斗的目標,體驗進步與成功的喜悅,二是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目的是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意表現、與他人合作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式,發現體育課上存在的問題等。體育課出勤,課上表現,情意表現,學生課堂中的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等。

  1、體能與運動技能每學期測試項目見教材。

  2、態度行為分兩部分評價,一是課堂出勤,二是情意表現。

  (1)課堂出勤(10%)。一學期全勤得10分,凡因病、因事等原因每缺勤一節課扣1分,缺勤占一學期三分之一以上者,學期體育評價以不合格計。出勤以體育教師和體育委員記錄為準。

  (2)情意表現(10%)。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能穿運動鞋和便于運動的服裝,能準備學校規定的自備器材;

  二是能積極參與和敢于展示自我;三是在課中能與同伴合作,為團隊爭光。先由體育小干部和學生代表根據一學期中學生在以上三方面的總體印象進行互評,再由體育教師綜合評定。

  一二年級本部分占40%。由體育教師根據學生出勤、運動鞋和服裝準備、課堂參與積極性和團隊合作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每一方面各占10%。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9

  一、體育評價

  在本學年中,我校在落實體育課程標準下,積極進行工作安排,體質增效,為學生身體健康保駕護航,現將工作自評如下:

  1.在組織管理方面:學校成立了體育工作領導小組,組內成員分工明確,各自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學校能將體育課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計劃,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設置體育課課時,落實陽光體育,制定陽光體育工作方案,制定具體的計劃,組織實施,定期進行檢查。

  2.教育教學方面:在課程設置方面,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設置,一、二年級每周4課時,三至六年級每周三課時。體育與健康課課時計劃、備課齊全,要求教師根據教案上課,對學生進行體育課考勤考核登記,并將結果進入學生檔案。制定陽光體育運動方案,要求各班認真執行實施,每年召開一次學校運動會。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活動,學校有90%以上的學生掌握兩種日常鍛煉技能。定期對學生進行體育安全教育。

  3.教師隊伍:專職體育教師9人。教師們工作責任心強,都能保質保量完成體育教學工作。

  4.場地器材:新校重建,異校借讀,借用他校場地,場地、器材、設施受限,新校建成后將加大投入,保證體育活動有序、正常進行。

  5.學生體質:我們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做好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并將測試數據依據國家要求進行上報。有97%的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以上等級,有21%的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良好以上等級。對測試結果在校內廣布,并能通報其家長。每年都能對學生體質測試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分析制定下一學年體育工作計劃,動態的把握學生體質健康發展趨勢。爭取使學生的體質發展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良好這一界限。

  我校開足開全體育課,保證體育教師隊伍,共有體育教師12個,按時開展各項體育訓練,如田徑、三大球、跳繩等活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體育場地,保障學生的活動。

  二、學生體育發展年度報告

  (一)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1.組織全校體育教師,進一步開展《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研究研修活動,采取多種方式引導教師研究,加深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性質、研究領域、教材內容等方面的理解,深化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加強體育課課型、教學方法、運動負荷的研究,分學段組織公開課研討,促進我校體育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2.舉辦體育教師培訓,《體鍛標準項目教學方法介紹、有效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研究》、《學校體育教研組建設和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和要求》等專題研究。積極推進數字化研究,探索體育課“e”研究與網上教研的新形式,新方法,促進網絡教研的發展。

  3.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提升體育課程領導能力,促進體育課程實施的規范化,即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體育課。貫徹全國《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規范與基本質量要求》,積極發揮我校體育教研組的作用,加強日常教學規范的巡視和督查,進一步規范我校體育課教學常規,指導青年教師認真備課、上好每節課,真正提高常態體育課質量,準備片級公開課。

  4.認真組織參加外出培訓和區級教研活動,促進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將改革的`著重點放到課堂教學上,提高體育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解決難點教材,創新教學方法,推進體育課堂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5.繼續推進新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指導各年級認真組織學生,按規定的《體鍛標準》小學測試項目,進行全面鍛煉、適時抽測。并對本校體質健康學生測試數據分析研究,把促進學生體質健康落實到實處。做好創新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的練習方法與手段,提高課的運動負荷,激發學生體育興趣,促進學生運動技能與體能同步提高,強化體質測試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的導向作用,發揮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功能。

  6.整合完善大課間大課間評比活動,體藝2+1工程,舉行沂水縣第二實驗小學田徑運動會(4月),開展小學“校園體育之星”活動。

  (二)優化教師素質,促進教師發展。

  1.進一步完善教研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加強體育教研組校本教研工作,組織指導教研組長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具有效果的校本教研活動。

  2.繼續探索體育教師研討活動的新形式、新方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科教研活動,加快提高體育教師團隊的專業素養,有效地促進專兼職體育教師的成長。

  3.精心組織我校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研討比賽。教學基本功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提高教學基本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要引導體育教師以比賽為契機,認真研究、參賽,嚴格要求,夯實教學基本功。真正做到廣泛發動,人人參與,普遍提升教學技能水平與全面素質,形成苦練教學基本功的良好氛圍,促進課程實施水平的提高。

  4.借助體育教師教學研究平臺,積極組織我校體育教師參加學術論文評選和投稿。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加快我校體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學科素養、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加強教育科研,推動體育工作。

  1.切實重視加強體育教學研究,指導我校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選拔優秀論文,參加各級各類體育教學研究會論文評比活動,以及有關學校體育刊物發表論文。

  2.廣泛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要求,學校要制訂和實施體育課程、大課間(課間操)和課外體育活動一體化的陽光體育運動方案。要創新體育活動內容、方式和載體,增強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著力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運動興趣和技能特長,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

  (四)體育工作的開展

  1.年初,我校將體育工作納入了學校的整體工作計劃,并對體育工作制定了具體的計劃,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體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校園意外傷害事故應急管理機制,落實責任,責任到人,做到職責明確,分工明確。計劃中認真組織實施體育工作,定期組織檢查、考核。

  2.教導處定課表以前,需經過體育工作領導小組認真審核體育課是否開足以后方能確定。在體育課上,不準其他老師占用課時。要求體育老師認真制定體育工作教學計劃,根據《體育》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進行不同學段的教學,校長每學期對體育課進行聽課,評課。

  3.確保活動到位。我校安排了跳繩,踢毽,練球等4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在大課間開展過程中,要求本班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師參與。每年召開運動會,運動會項目有:100米短跑、500米長跑、50米往返接力跑、跳高、跳繩、踢毽、擲沙包、拍皮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10余項。

  4.確保資金到位。每年學校預算5%以上的生均公用經費用于體育工作中,用于購買體育設備、體育器材、學生活動等,保證學校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

  5.確保學生體質測試到位。每年按的要求,在班主任的配合下,體育老師對學生的體質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要求體育老師實事求是地進行測試,測試完后按要求進行上報。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10

  一、指導思想

  課程改革是我國推進當前中小學教育改革、實施專業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了“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指導思想,強調學生個人的成長發展、自我發現和個性發展,“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為《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目前,中小學校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活動時間少,運動能力薄弱,自覺鍛煉的主動性差,整體身體素質差,加之現有的評價體系不能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導致這學生對《體育與健康》這門課程產生了一定的厭學情緒。因此,在充分認識現行評價體系中存在的不足與局限的基礎上,對《體育與健康》這門課程中的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勢在必行:進一步強化評價中的發展性導向功能,強調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努力,肯定學生的進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進一步完善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評價體系,實施學生綜合性評價,完善學生自評、互評及教師評價方法。

  二、評價原則

  為了更有效的發揮體育教學評價功能,必須根據體育教學的規律和特點,確定一些基本要求,作為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和實施的基本準則。1、客觀性原則

  是指在進行體育教學評價時,從測量的標準和方法到評價者所持的態度,都應符合體育教學的客觀實際,不能主觀臆斷或摻入個人感情。

  體育教學評價要做到客觀,公正、合理,要體現確定正確、合理的評價目標和標準,還要有合理的方式和方法。要做到不帶有隨意性、不帶偶然性、不帶主觀性。2、整體性原則

  是指在評價時,應對體育教學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評價,不能以點帶面,以偏蓋全。首先,要根據體育教學系統的復雜性和教學目標的多重性,從整體上全面考慮教學評價的內容,教學目標多樣化才能保證其整體性。其次,要注意教學目標的層次性,排列評價的主次關系。在評價方法上要把握定性評價的全面、準確。

  3、指導性原則

  教學評價具有導向作用,教學評價要與教學指導結合起來,使評價者和被評價者都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指導要明確,反饋要及時,要有理有據有說服力,防止只評價不指導,或只指導不評價,最好是把評價和指導結合起來。

  4、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評價標準、評價過程和方法要其有科學性。首先,應確定評價標準和評價內容,要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體系,根據多項領域目標,確定合理的評價標準。評價時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如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定性和定量評價方法結合起來,按照統一的標準或尺度分析、衡量學習效果。其次,評價的量具有準確性,使之具有一定的效果和可信度。

  三、質量評價內容

  (一)教師教的評價

  教師教學評價是課程評價的主要內容。運用恰當的評價理論和方法對老師的體育教學活動和結果進行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1、評價的目的

  是通過客觀、公正、及時、可靠地評定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果,發現教學活動中的優點和不足,提供具體、準確的反饋信息以幫助老師改進教學工作。促進老師自身的發展和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2、評價的內容

  教師教學評價內容包括對教師完成各方面工作的數量質量和價值的評定。本《課程》程所要求的教師教學評價,主要是指教師專業素質和課堂教學等以下幾方面的'綜合評價

  (1)實施新大綱內容的評價

  根據中小學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綱要精神,結合學校開設的專業特點,場地器材的具體情況。按照指導綱要中的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要求,基礎模塊(必選內容)和拓展模塊(選項內容)。制定出學年教學計劃,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評價,課時教學計劃。

  (2)編寫課時計劃評價

  編寫教案的重點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它是一節課中組織教學的依據。認真寫好教案是合格教師的基本功。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內容詳略也不一,一般來說,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本課課題②教學目標③課時分配④授課類型⑤教學內容⑥教學重點和難點⑦教學內容的導入⑧教學過程⑨教學的主要方法⑩教學手段⑾場地器材⑿課后小結和作業

  (3)體育課的教學常規評價

  按教學計劃,認真備課、寫好教案。按課時計劃布置好場地、器材,教學用具。做好自身備課活動。注意儀表整潔、舉止大方,在課前換好運動服裝,運動鞋,帶好口哨,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講解語言清晰、簡潔、動作示范準確規范,合理組織課堂練習。加強安全教育采取防護措施,課結束前做好整理工作。

  (4)體育專業教師專業素質評價

  體育教師專業素質評價,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核評價:①職業道德評價。主要是指教師的敬業樂業精神以及對學生的熱愛和尊重。②教學能力評價,主要包括對大綱精神、教學內容的領會和掌握程度;對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和掌握及運用程度,從事體育教學必須的基本技能;激發和保持學生運動興趣,促進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能力;③教學科研能力評價,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是搞好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教研包括公開課、看課、評課、論文撰寫、以及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及開發和運用體育資源的能力等。教師要樹立以“教師為本”的服務理念,積極探索“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真正把教師的教研工作做得更富有成效。具體操作如下表:

  (5)課堂教學評價

  評價的目的是通過注重發展性的評價促進教學工作的不斷改進。教師教學能力體現于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①教學目標是否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宗旨②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科學合理

  ③教學過程結構是否合理,過程清晰、重點突出、難點處理得當④教學策略與方法的創新程度⑤教學效果是否完成課的任務

  學校:說課課題:說課教師:

  3、評價的形式

  教師教學評價主要采用教師自我評價和學生評價的形式進行,同時也可采用同行評價、專家評價和學生成績分析等多種評價形式。評價時可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實際情況,針對專業素質和課堂教學方面的內容制度適當的量表,做到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二)學生的學習評價

  通過定量評價考核《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達標水平,以及掌握健康教育知識的情況來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否能達到職業中專學校最基本的要求。對某些運動技能和有利于促進身心健康、適應社會和提高職業素質的運動項目進行考核,則應更多采取定性和發展性評價的方法,重在評價學生的進步幅度和發展潛能。

  1、學習評價的目的

  (1)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表現,以及達到目的學習目標的程度。

  (2)判斷學生學習中存大的不足及原因,改進教學方式

  (3)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個性的機會,并鼓勵和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4)培養與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能力。

  2、評價的內容

  (1)體能。體能達到的水平與進步幅度

  (2)知識與技能。體育與健康知識、科學的學習與鍛煉方法、體育技能戰術知識與方法等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

  (3)學習態度。學生對待學習與練習的態度,以及在學習和鍛煉中的行為表現。

  (4)進步幅度。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后自己的進步幅度。

  (5)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在體育活動中的情緒、自信心和意志表現;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交往與合作精神。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 11

  一、指導思想

  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按照一定的標準和方法,對學生在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科學的評價。以人為本,區別對待,尊重學生的縱向發展,通過評價,促進每個學生的民展,嘗試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二、評價目的

  通過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表現,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找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評價內容

  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五大領域。

  四、評價方式及等級

  我校的評價方式采取自評、互評、教師評的.方式。自評占40%互評占30%,教師評價占30%,三項之和為學生的體育成績。85分以上者為優秀,75—84為良好,60—74為合格,60分以下者為待合格。

  五、評價操作細則

  (一)運動參與(10分)

  1、出勤:自覺參加體育課程的學習,不無故遲到、早退、缺課。

  評分辦法:以學期計算,凡遲到、早退、缺課超過三次者,不論原因,在此項得分中扣2分。

  2、課堂常規:遵守課堂常規,穿適合運動的服裝上體育課,積極主動地上好體育課。

  評分辦法:以學期計算,凡服裝有三次以上不服合者要求者,在此項得分中扣2分。

  3、各水平目標:如:水平《一》的目標是樂于參加各種游戲活動,認真上好體育課。水平《二》的目標是向同伙展示學會的簡單的運動動作;向家人展示學會的運動動作。

  信息來源:此項評價的信息來源于教師的課堂觀察記錄表,每學期在期末時,教師向學生公布每位同學的出勤情況,常規表現情況,便于學生自評、互評。

  (二)運動技能:(60分)

  1、體能與運動技能(50分)

  根據學段的不同,學生每期測試三項,三項成績的平均分為最后得分。

  各項目評分標準:以某項目班上期初前五名同學的平均水平為滿分,根據測試項目的不同,按一定的標準向下浮動。(如:50米班上前五名的成績是8.8、8.9、9、9.1、9.2那么50米的100分標準就應是9秒,95分是9.1秒,以此類推。)

  2、進步幅度(10分)

  進步幅度=終結成績—起始成績,進步幅度在1—5分者得3分,在6—10分者得5分,10分以上者得10分。起始成績和終結成級都是滿分者加10分。三項進步幅度分的平均分為最終進步幅度分。

  注:此項目的評價由教師根據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價,學生不參與評價。

  (三)、身體健康(20分)

  根據各學段的身體健康領域目標而定。

  信息來源:參照教師的課堂觀察記錄表。

  (四)、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10分)

  根據各學段的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領域目標而定。

【體育課程評價方案】相關文章:

體育課程過程性評價方案(精選5篇)10-21

體育課程實施方案04-16

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05-15

校本課程評價實施方案12-10

體育課程建設方案(精選6篇)10-21

學生對課程的評價08-03

課程教學評價05-15

課程自我評價02-13

學生對課程的評價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