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實施方案范文(通用11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信息技術實施方案范文(通用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信息技術實施方案 篇1
教師信息素養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xxxx年至xxxx年,我省按照教育部的總體部署,組織實施了首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工程的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意識明顯增強,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初步具備,信息素養初步形成,部分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改變教育教學、優化課堂等方面進行的嘗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出現,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不足,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薄弱,各級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支持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日益突出。為切實增強我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要求,根據教育部和我省有關會議及文件精神,結合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決策部署,按照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xxxx—xxxx年)》及xx省委省政府印發的《xx教育現代化2035》總體部署,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xxxx—xxxx年)》,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xx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xxxx—xxxx年)》、xx省教育廳《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通過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含幼兒園、普通中小學,下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動中小學教育教學信息化的發展,促進教育信息化有力支撐我省教育現代化。
二、目標任務
到xxxx年,全面構建適合我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創新發展的新機制,打造信息化教學應用支持服務體系,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每人5年不少于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于50%),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基本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簡稱“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
三、基本思路
一是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圍繞工程實施總體目標任務,以教師全員培訓為核心,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統籌設計好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的各個環節和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健全組織管理機構,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明確目標,夯實責任,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調動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進奠定基礎。做好“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監管服務平臺”的建設,為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提供保障。
二是建強隊伍,保障全員。調動電教、教研、師訓等各部門力量,組建工程培訓團隊,打造“過得硬、靠得住、推得動”的信息化教育教學應用支持服務隊伍。遴選培訓資源豐富,專家隊伍業務能力強,教師教學信息化培訓基礎好,管理團隊認真負責的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和教師培訓機構,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圍繞信息化教育教學和能力提升工程的組織實施開展工程培訓團隊培訓。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發揮團隊協作的力量,確保工程實施各環節、各內容緊密銜接,有力保障教師全員培訓的質量。
三是以校為本,整校推進。結合我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實際,圍繞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模式;探索骨干引領、學科聯動、教師選學、整校推進的應用能力提升新路徑;形成校有規劃、組有計劃、師有清單的整校推進新機制。建立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分批跟進、注重實效的示范帶動體系,保證推進有示范引領,實施有經驗借鑒。
四是測評并舉,推動應用。結合教育部校本應用考核有關要求,制定出臺符合我省實際的校本應用考核指導意見,指導縣區學校組織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督促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依托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監管服務平臺,建立監管評估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流程,強化工作措施,發揮團隊上下聯動作用,加強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培訓團隊、各中小學的監督檢查力度,保障工程實施效益的高效發揮。
五是傾斜鄉村,鼓勵創新。以國家級貧困縣鄉村學校為重點,整合資源,重點扶持,因地制宜開展貧困地區鄉村教師信息化教學示范培訓,提高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鄉村教育現代化。面向信息化教學應用基礎較好的中小學校和學科骨干教師,開展智能化教育領航名校長和名師培訓,打造智能化教育領航團隊。指導有條件的縣區和學校開展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術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骨干教師和示范學校,推動信息化教學創新發展。
四、主要措施
(一)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行動
鼓勵各級各類學校試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確保信息技術應用與學校各領域發展緊密結合;組建由校長領銜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在示范培訓的基礎上,逐級逐年推進面向所有學校的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專項培訓。依據《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將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制訂與落實作為培訓主線,指導管理團隊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形成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推進數字校園、智慧學校建設,探索教育、教學、教研、管理、評價等領域的創新發展,確定相應的信息化教學研修主題及教師培訓計劃。支持學校管理團隊落實信息化發展規劃,組織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培訓,有效提升管理團隊領導全校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創新的能力。
(二)開展培訓團隊指導能力提升行動
發揮各級電教、教研、師訓以及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教師培訓機構等專家的作用,選拔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骨干教師,專兼結合,建強省、市、縣三級工程實施培訓團隊。依據中省有關文件精神,面向各級工程實施培訓團隊進行一輪信息化教育教學及工程組織實施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學習工程實施先進地區的經驗,切實提升團隊規劃制定、組織教研、指導校本研修、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等能力。指導學校選拔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教師,建強培訓骨干隊伍;采用專題研修、分類培訓與學習共同體建設等模式,開展培訓骨干隊伍專項培訓,推動教師開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研組織形式,提高學校骨干團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培訓設計、管理、評價以及指導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等的能力。
(三)開展教師全員應用能力提升行動
在學校管理團隊完成培訓,明確整校推進能力提升目標任務的基礎上,以學校為單位申報研修主題和培訓需求,在縣級工程實施培訓團隊指導下,采取校本研修、區域教研、教師選學等多種方式,將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與實踐應用相結合,以學科信息化教學為重點,整校推進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依據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組建“骨干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以《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校本應用考核規范》提出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三種環境下的四項能力為導向,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專題研修活動,推進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軟件應用;推動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等,利用線上資源,結合線下研討,打造“技術創新課堂”,提高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助力學校教學創新。
(四)開展信息化教學幫扶行動
結合我省教育脫貧攻堅任務,根據省內深度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實際需求,多層次、多學科、多方式開展名師網絡課堂和遠程協同教研相結合的“雙師教學”模式教師培訓改革,加強鄉村教師信息化培訓精準幫扶工作。鼓勵城鄉之間校際合作,發揮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實驗區及示范校等的引領作用,通過優質學校與鄉村學校“結對子”、建立“雙師工作坊”等方式,利用專遞課堂、同步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采取教師模仿名師網絡錄像,或者名師網絡錄像與當地教師輔導結合等模式開展教學。鼓勵合作校教師組成協同教研共同體,通過網絡研修加強集體備課、研課、交流,遠程授課教師對鄉村教師進行長期陪伴式培訓,定向幫扶鄉村教師提高專業水平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助力貧困、邊遠地區教學點及鄉村學校開齊國家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延長能力提升工程各承訓機構教師培訓平臺向鄉村學校教師開放的時間,助力貧困地區鄉村學校教師提高教育教學信息化應用能力。
(五)開展信息化教學領航隊伍培養行動
遴選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教師培訓機構、企業等組建高水平培訓團體,開展信息技術支持的跨學科教學培訓,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術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骨干教師,推動信息化教育教學創新,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積極發掘中小學基于信息技術支持的跨學科教學優秀示范案例,形成本地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資源,建設一批省級跨學科教學示范校。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基礎,依托各類智能設備及網絡,開展智慧教育創新研究;重點面向學校信息化基礎較好的中小學校長和學科專業骨干教師開展引領性信息化教學研修,推動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變革創新,優化課程教學結構,積累一批可操作、易推廣的先進經驗與優秀案例;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領導力和教育教學能力示范培訓,幫助參訓校長、教師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識,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
(六)開展教師培訓資源建設行動
以信息化教學方法創新、精準指導學生個性化發展為重點,依據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和實際應用水平,統籌做好教師信息素養培訓資源建設。圍繞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校本應用考核能力點,遴選培訓機構優質資源,引進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慕課資源。依托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監管服務平臺,建立優質培訓資源遴選機制,引入本省優秀教學案例,吸收本周期優秀生成性資源。向一線教師開放資源,推送能力提升相關資源,為教師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條件。鼓勵學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建立適合學校和教師自身發展需求的、涵蓋信息化教育教學理念、信息素養、學科教學軟件等方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庫。
(七)開展信息技術校本應用考核行動
根據教育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規范》,制定出臺《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指導意見》,指導市縣以促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為目的,以教師在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式教學環境和智慧教學環境下的教學應用能力評價等為主要內容,制訂校本應用考核實施細則。校本應用考核由縣區統一安排組織,采取教師組內互評、學校骨干復評、縣級專家團隊審核認定、省市專家團隊抽查的方式進行。教師在參加完不少于25學時的線上培訓任務后,依據學校研修目標和教研組研修任務,至少選擇2個能力點作為線下實踐活動主要內容,通過研課、磨課、授課、評課等環節,最終將線下實踐內容轉化為成果提交到校本應用考核系統;校本應用考核結果以教師具有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式教學環境和智慧教學環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評價的`能力呈現;考核結果在教師教學評比、專家團隊遴選、教學名師評選等活動中作為重要依據,并且作為xxxx年以后教師資格定期注冊主要指標之一,并列入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評估、學校信息化教學應用評估指標體系中。
(八)開展工程實施效益提升行動
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工程實施案例評選活動,每年由各市向省級推薦參訓教師總數1%的教學應用優秀案例和工程實施典型案例,由省教育廳組織專家進行評審。開展工程實施整校推進示范校、示范縣區評選活動,通過能力提升工程2.0監管服務平臺匯總各校、各縣區培訓數據,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和工程實施管理案例評選結果、以及實地評估檢查等綜合評定。通過設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專項課題的形式,調動教師學習研究的積極性,激發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每年定期組織全省工程培訓團隊、中小學教師赴工程實施管理案例評選優秀縣區、學校進行現場學習,交流經驗。
五、工程保障
(一)加強領導。省教育廳成立能力提升工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師工作處,負責能力提升工程的統籌規劃與管理,制訂能力提升工程規劃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施精細化管理,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分,建立推動學校與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相關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制度體系。執行辦公室設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負責工程組織實施的具體工作。各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區能力提升工程的組織管理,統籌規劃好本市各縣區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整校推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做好本區域能力提升工程的監管評估,推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明確專門機構具體負責工程的組織實施和業務聯系工作。
(二)明晰職責。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組織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完善制度、健全機制,調動電教、教研、師訓等部門力量,科學統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項目,有效遴選學員,打造本地工程培訓團隊和整校推進示范校,構建示范帶動輻射體系。中小學校是提升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節點,校長是第一責任人,要制訂本校信息化發展目標和規劃,并組織開展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和校本應用考核,落實教師全員培訓任務,切實提高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
(三)落實經費。省級充分利用“國培計劃”等項目,做好省市縣三級工程培訓團隊培訓和整校提升示范性培訓,2019年完成省市縣三級工程培訓團隊培訓和214所省級試點學校的整校推進任務,為全面推動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打好基礎;支持56個國家級貧困縣區完成能力提升工程任務,2020年,完成貧困縣轄區學校總數30%學校(1874所)的整校推進,2021年和xxxx年各完成貧困縣轄區學校總數35%學校(2186所)的整校推進。地市及區縣要建立經費分擔機制,將教育經費向能力提升工程傾斜,全力保障教師全員培訓,支持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經驗推廣;積極爭取社會力量支持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籌資渠道,鼓勵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與企業和社會機構合作,參與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2020至xxxx年,各市分別完成轄區內20%、50%、30%學校的整校推進任務;省市嚴格按照任務分解開展整校推進工作,各市年度推進計劃和完成情況報省教育廳備案。中小學校要統籌整合多方資源,為本校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提供良好條件。
(四)監管評估。省教育廳將加強對各市縣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情況的監測、督導,定期匯總各地各校整校推進情況,并進行公布。通過招標遴選前組織專家對各培訓機構的資質、資源、上年度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審核,培訓過程中,組織專家到縣區、學校對機構專家力量、課程設置、資源提供等進行檢查;培訓結束后,結合調查問卷、各級培訓團隊實地檢查及各縣區優秀課例參評情況等對培訓機構培訓服務能力進行綜合評估。中小學校制定的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由區縣工程實施培訓團隊進行審核,在教師全員培訓、線下研修、校本應用考核過程中,由區縣培訓團隊全程進行監管和督導。省、市培訓團隊根據各縣區工作安排,在培訓期間每縣區抽查3—5所學校檢查學校全員培訓的組織實施情況。檢查發現的問題通過現場、書面等形式作以反饋。必要時進行復查,確保培訓質量。各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實施規劃及整校推進的時間表、路線圖,規劃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總結報省教育廳審核;各縣能力提升工程規劃方案和工作計劃總結報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報省教育廳備案。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和自我測評,對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作進行過程督導和質量評估,并將評估結果納入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
信息技術實施方案 篇2
根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師〔xxxx〕1號)《xx省教育廳關于印發〈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通知》(xx教函〔xxxx〕266號)和《成都市教育局關于印發〈成都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通知》(成教函〔xxxx〕89號)文件精神,為全面提升我區中小學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現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實施方案公布如下:
—、實施目標
通過對區域骨干培訓團隊、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學校信息化骨干教師團隊的專項培訓,全面完成我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學時(其中線上課程不少于20學時,實踐應用不少于30學時)的全員培訓任務。建立協同培訓機制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機制,構建“實踐、實證、實效”的適應學校發展需求的整校推進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團隊的`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團隊的信息技術應用指導能力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創新發展。
二、主要任務
建強區級研訓團隊
以校為本,整校推進,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三、參培對象
全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含所有普通中小學校、幼兒園、中職學校、特教學校以及社區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序列人員和行政管理干部)。
四、考核認證
(一)合格認定
測評結果由20課時線上網絡課程培訓和30學時線下校本實踐應用(其中能力點實踐應用認證材料15學時,參加能力點的校本教研10學時,完成綜合應用能力點課堂實錄5學時)兩個板塊構成,認定等級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證書打印
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制定合格證書。
五、研修階段安排
培訓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實踐”的混合模式。
第一階段:xxxx年1—4月,xx天府新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管理辦公室(簡稱項目辦)組織專家對學校信息化團隊進行政策解讀與理念更新。
第二階段:xxxx年4—8月,新區“項目辦”對試點校參培教師情況進行摸排,審核“整校推進”方案,進行全體管理員培訓。
第三階段:xxxx年9—12月,基于試點經驗總結,組織學校教師(人數約為全區教師總數的60%)參與培訓,初步形成區域精品應用成果。
第四階段:xxxx年3—6月,組織余下學校教師開始進行項目實施,完成合格認定,形成可推廣應用成果。
第五階段:xxxx年6—12月,對全區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2.0工程進行全面總結,打印證書,梳理各校優秀教學案例、課堂實錄、個性化學科教學模式等實踐應用成果。
六、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
加大經費預算,確保經費投入
開展督導評估,營造良好氛圍
信息技術實施方案 篇3
為貫徹落實《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指南》要求,順利完成全體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校本應用考核任務,根據《xx鎮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方案》,特制訂本方案。
一、考核目標
1、通過考核,完成每位教師30學分實踐應用學習任務。
2、通過考核,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
3、通過考核,提高校長信息技術領導力,提升各級培訓團隊的指導力。
4、構建“金字塔”學習共同體,讓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實踐應用、校本研修形成常態。
二、考核對象
全鎮中小學幼兒園全體在編在崗教師。
三、考核時間
按照《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推進進度考核。
四、考核內容
以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四個維度的30項微能力為實踐應用考核重點,教師根據自選的.微能力(合計不少于30學分),向學校提交能體現不同微能力的教育教學成果參與考核。
五、實施流程
在鎮能力提升工程執行辦公室指導下,學校按照“鎮級規劃—團隊研修—教師實踐—學校評審”的流程組織實施校本應用考核工作。
1、鎮級規劃。2.0信息化項目推進辦公室發揮規劃與指導作用,基于全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踐應用研修手冊》,引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及實踐應用考核方向。
2、團隊研修。金字塔學習共同體發揮統整和協調作用,依據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與研修計劃,幫助教師結合實際制定個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目標,在此基礎上明確實踐應用考核申報點,結合本校選擇的研究模式,推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
3、教師實踐。教師圍繞學科信息化教學創新目標,找準能力短板,主動參與研修,積極實踐應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學實踐成果,提交給學校并申報參與實踐應用考核,完成《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踐應用研修手冊》提出的相關任務。
4、學校評審。學校管理團隊組建校內外結合的評審組(或委托鎮級培訓團隊),依據實踐應用考核規范,對教師提交的實踐證據進行評估審核,反饋評估結果并提出實踐建議。
5、鎮級監督。采取專家組成員逐校逐人督查的方式,檢查驗收各校實踐應用考核結果,確保考核的客觀有效。
6、考核結果。分為合格、不合格兩個等級,在分項發評價中,有一項不合格,視為實踐應用考核不合格。
六、結果應用
1、能力提升工程執行辦公室,對實踐應用考核結果驗收合格率,納入考核學校能力提升工程開展情況指標體系。
2、對信息技術實踐應用考核合格的教師,由縣教育局印發教師所選各個微能力的認證證書。
3、學校建立教師個人應用能力提升電子檔案,記載實踐應用考核情況。通過制度建設、評優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種方式豐富考核結果的應用,激發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和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整校推進與實踐應用落實情況,列入年度教育督導和校長年度考核內容。
七、鼓勵創新
學校可利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踐應用研修手冊》模式進行考核,學校也可以選擇自主設計的實踐應用考核模式進行考核。
信息技術實施方案 篇4
按照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總體部署,結合xxxx市教育局《xxxx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實施方案》,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黑龍江省教育廳《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通過組織實施xxxx市第一中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工程,推動我校中小學教育教學信息化深入發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質量。
二、目標任務
到xxxx年,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開展全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培訓(每人不少于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于50%),基本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簡稱“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
第一階段xxxx年6月啟動階段。
第二階段xxxx年9月——xxxx年7月推進階段
第三階段xxxx年9月——xxxx年7月考核階段
第四階段xxxx年下半年驗收階段
三、組織機構及其職責分工
1、組織機構
為確保能力提升工程的順利實施,我校成立了xxxx市第一中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書記
副組長:教學副校長教務主任副主任教研主任副主任
成員:學年及其他各部門負責人
2、職責分工
教務處負責工程的統籌規劃與管理協調,制定能力提升工程規劃方案及工程實施過程中的業務管理與支持服務等具體工作;教研處負責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作校本研修、教師信息化教學培訓等指導工作,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研組織工作;信息技術中心負責培訓工作,網站設置等技術支持;其他部門具體實施。
四、實施路徑
(一)健全工程管理機構。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管理機制,圍繞工程實施總體目標任務,以教師全員培訓為核心,統籌設計好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的各個環節和內容。
(二)組建骨干培訓團隊。積極配合各方力量,同時選拔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骨干教師,建強校級培訓團隊;采取集中培訓方式實施團隊培訓,同時建立有效工作機制,有力保障教師全員培訓的質量。
(三)有序實施整校推進。分年度實施整校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xxxx年6月,啟動提升工程2.0工作,xxxx至xxxx年完成整校推進及考核任務。
(四)測評教師應用能力。按照“省市統籌、學校自主、全員參與”的實施路徑,結合省、市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規范,組織開展校本應用考核,實現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精準測評。
五、主要措施
(一)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行動。學校是提升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節點,由校領導擔任組長,組建由校長領銜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采取集中培訓和網絡研修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方式,開展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專項培訓,著重提升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設計與組織實施能力、指導學校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校本應用考核能力;指導管理團隊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形成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推進數字校園、智慧學校建設,探索教育、教學、教研、管理、評價等領域的創新發展。
(二)開展培訓團隊指導能力提升行動。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提升團隊規劃制定、組織教研、指導校本研修、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等能力;指導學校選拔一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教師,采用專題研修、分類培訓與學習共同體建設等模式,開展培訓骨干隊伍專項培訓;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研組織形式,推動教師開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提高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等的能力。
(三)開展教師全員應用能力提升行動。整校推進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采取校本研修、區域教研、教師選學等多種方式,將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組建“骨干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專題研修活動,推進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軟件應用;推動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等,利用線上資源,結合線下研討,打造“技術創新課堂”,提高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能力。
(四)開展工程實施效益提升行動。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工程實施案例評選活動,每年逐級上報,最終向xxxx市推薦教學應用優秀案例和工程實施典型案例;開展工程實施整校推進示范校評選活動,通過能力提升工程2.0監管服務平臺匯總各校培訓數據,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和工程實施管理案例評選結果、以及實地評估檢查等綜合評定;通過設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專項課題的形式,激發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六、工程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我校成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領導小組,制訂能力提升工程規劃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施精細化管理,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分,建立推動學校與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相關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制度體系。
(二)明確職責任務。我校將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整合各方力量,科學統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項目,有效遴選學員,打造市級工程培訓團隊和整校推進示范校,構建示范帶動輻射體系;中小學校是提升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節點,制訂本校信息化發展目標和規劃,并組織開展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和校本應用考核,落實教師全員培訓任務,切實提高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
(三)做好監管評估。我校制定的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由市級工程實施培訓團隊進行審核,在教師全員培訓、線下研修、校本應用考核過程中,由市級培訓團隊全程進行監管和督導。
總之,信息技術2.0工程關系到教育長遠發展大計,我校認真實施,提前準備,精準落實,推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術實施方案 篇5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打造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經研究,決定組織實施全省中小學教師(含幼兒園、中職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目標
采取“以點帶面、分類實施、整校推進、學用融合”的推進策略,到2022年底,完成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培訓,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基本實現校長和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培訓指導團隊信息化指導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發展。
二、主要任務
1、培訓全體中小學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緊緊圍繞多媒體教學、混合學習、智慧學習3種環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4個維度30項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以下簡稱能力點,詳見附件2),分層分類開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全員培訓。到2022年底,三年內每人培訓不少于50學時,其中線上課程不少于20學時,實踐應用不少于30學時。
加強深度貧困縣鄉村教師、民族地區教師、村小(教學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精準幫扶。依托“四川云教”,通過“三個課堂”等開展線上協同研修、協同教學,探索“雙師教學”模式陪伴式教師培訓改革,提升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助力教育脫貧攻堅與均衡發展。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應用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探索跨學科、智能化教育教學改革,打造信息化教學創新團隊,開展個性化教學實踐探索,提升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2、培訓校長及管理團隊,提升信息化領導力
組建由校領導擔任首席信息官(CIO),校長領銜、相關管理人員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依據《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以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制訂與落實為主線,分級開展面向所有學校管理團隊的專項培訓,提升信息化領導力。
3、培訓指導團隊,提升信息化指導力
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團隊遴選與管理機制,組建三級信息化培訓指導團隊。采用專題研修、分類培訓與學習共同體建設等模式,以縣(市、區)為重點開展培訓指導團隊專項培訓。推動培訓指導團隊開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研究,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研組織形式,提高指導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以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培訓設計、管理、評價等的能力。
4、建好培訓資源,保障融合創新發展
依據應用能力標準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實際水平,以信息化教學方法創新、精準指導學生個性化發展為重點,面向一線名優骨干教師、優質企業等匯聚精準適用的教師信息素養提升教育大資源。依托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遴選優質培訓資源,探索建立靈活、開放、終身化的教師個性化學習空間,推進資源共建共享和精準推送。
三、推進辦法
(一)省級加強統籌規劃,組織示范引領培訓
省上主要負責統籌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組建省級培訓指導團隊,建設培訓資源,開展示范引領培訓,培育一批“整校推進”試點學校,指導督促各地分層分類開展全員培訓。
1、做好統籌規劃管理。結合國家目標任務、措施要求和四川實際,統籌設計培訓項目、資源建設、應用考核等工作,研制規劃、方案、指南等。
2、建強培訓指導團隊。制定省級培訓團隊遴選與管理辦法。遴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一線校長、骨干教師,教研、電教等部門專業人員及相關領域專家,組建省級培訓指導團隊。
3、建設適用培訓資源。依據30個能力點,通過遴選高質量的國家慕課課程資源、自主研制培訓資源、整合一線教師優秀實踐案例資源、購買服務等,建好省級信息化教育教學培訓課程資源庫,為全省教師線上不少于20學時研修提供托底保障。
4、開展示范引領培訓。
一是開展管理者領導力提升高級研修。組織培訓各市(州)教育行政、教研培訓、電教部門負責能力提升工程2.0的管理人員,提升組織實施能力。
二是開展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力高級研修。以縣(市、區)培訓團隊骨干為重點,兼顧省市級培訓團隊骨干,開展三期培訓(每期200人),提升培訓團隊規劃設計、組織教研、指導校本研修、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等能力。
三是開展學校管理團隊和骨干教師高級研修。面向信息化基礎較好的中小學校,開展三期(每期200人)學校管理團隊和學科信息化教學骨干教師培訓,提升跨學科融合教學和實施智能教育的能力,打造智能化教育領航名師名校長。
四是開展以“四川云教”為主的“三個課堂”應用骨干研修。依托“四川云教”,遴選“三個課堂”應用骨干教師,開展三期(每期400人)培訓,提升“三個課堂”常態化應用能力。
五是開展整校推進“樣板校”項目培訓。采取“省級統籌,以市為主”模式,一體化設計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骨干教師和全體教師培訓,開展“樣板校”整校推進省級試點,為全面開展能力提升培訓探路子、出經驗。
5、開展考核認證。根據校本考核方案,依托能力提升工程管理系統,開展市(州)培訓情況考核,并為全省中小學教師提供培訓結果查詢、學時認證、證書打印等服務。
(二)市州加強區域指導,組織線上研修
各市(州)主要負責做好區域規劃,組建市級培訓指導團隊,開展本級示范引領培訓,承擔省級“樣板校”共建任務,建好地方課程資源,統籌組織各縣(市、區)開展不少于20學時的線上研修,指導各縣(市、區)開展全員培訓并開展質量抽檢。
1、制定市級實施方案。對照省級實施方案、指南等加強區域統籌規劃,制定符合本地學校應用環境和教師發展水平的區域推進實施方案、縣域考核實施細則、培訓質量抽檢制度等,并報省上備案。
2、建好市級培訓指導團隊。參照省級標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市級培訓指導專家遴選與管理辦法,組建市級培訓指導團隊。
3、建好地方課程資源。結合本地實際,豐富培訓課程資源。鼓勵參照30個能力點,拓展、研制地方特色能力點及資源,為本地教師培訓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4、實施“打樣”培訓。根據學段、城鄉、信息技術應用環境等推薦5—7所學校,作為省級“樣板校”。將有省級“樣板校”的一個縣(市、區)作為“樣板縣”。在省級統籌指導下,組織實施“樣板校”“樣板縣”整校推進試點,并做好經驗總結和推廣。
5、組織線上研修。根據區域教育發展實際,重點做好各級各類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少于20學時的線上全員培訓。
(三)縣(市、區)分批推進,抓好線下實踐
縣(市、區)根據實際需求做好“整校推進”全員培訓。緊盯30學時的實踐應用分批推進。
1、做好落地方案。按照省市實施方案和指南等,建立“縣—片—校”三級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的責任運行機制和責任清單;研制整校推進落地詳案、學校考核辦法,指導學校制定校本研修方案等。
2、建強兩支隊伍。要建優縣級培訓指導團隊,打造“素質好、教學優、懂技術、會應用、善指導”的縣級信息化培訓指導團隊。要建強學校管理團隊,指導學校組建由校長領銜的信息化管理團隊。組織開展專項培訓,提升培訓指導團隊信息化指導力和學校管理團隊的.信息化領導力。
3、分批整校推進。借鑒省市“樣板校”“校板縣”經驗做法,按照分類指導、傾斜鄉村的原則,遴選不同類型、不同信息技術環境、不同發展水平的學校,打造一批試點校。分批實施、整校推進,形成推進有效機制。
4、指導校本研修。指導學校建立“骨干引領、教師選學、團隊互助、學校指導”的研修共同體,形成“學校指導有研修方案,教研組互助有專題研修計劃,教師選學有任務清單”的研修機制,確保到2022年底,全體教師完成不少于30學時的實踐應用。
5、組織考核評估。要加強對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作的過程督導和質量評價。進行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校本研修方案審核備案。依據省級校本應用考核方案和市級校本應用考核實施細則,分層分類組織實施校本應用考核及整校推進工作績效評估。
(四)學校整校推進,突出學用融合
學校根據自身信息化應用發展現狀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際,組織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教學實踐和應用研修,總結實踐經驗,推進應用創新。
1、研制校本培訓計劃。根據學校信息化教學條件,確定能力點方向,研制學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修計劃、教研組研修計劃、教師選學任務清單等。
2、組建學校管理團隊。組建由校領導擔任學校首席信息官(CIO),校長領銜、學校相關管理人員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指導教師開展校本研修、應用創新和考核測評。
3、開展校本研修實踐。學校從30個能力點和地方特色能力點中選擇至少2個維度(智慧教育創建學校選擇3個維度)的能力點供教師選學。教師從中選擇至少3個能力點(每個維度不少于1個),開展不少于50學時的專題培訓、校本研修、應用實踐。其中實踐應用30學時建議分配如下:完成3個能力點實踐應用認證材料15學時,參加能力點的校本教研10學時,完成綜合應用能力點課堂實錄5學時。
4、實施校本考核測評。堅持成果導向,依據教師選擇的能力點,組織開展自評、教研組成員互評、學校考核小組考核等,全面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
四、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2020年上半年):規劃引領,機制保障。研制規劃、實施方案等,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建立省級工程辦核心團隊和培訓指導團隊,啟動引領性培訓等工作。
第二階段(2020年下半年):試點先行,形成經驗。研制整校推進指南和考核方案,開展引領培訓,啟動省級試點學校培訓工作。各市(州)建立本級管理和培訓指導團隊。全省20%的縣啟動能力提升工程。
第三階段(2021年):示范引領,全面推進。總結推廣試點經驗成果,輻射帶動各市(州)學校實施能力提升工程。全省60%的縣啟動能力提升工程。
第四階段(2022年):攻堅克難,總結提升。針對存在的問題,開展重點督查和指導幫扶,力爭全省在2022年底全面完成能力提升工程培訓任務,全面總結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成效與經驗。
五、推進保障
(一)組織保障
教育廳負責統籌規劃與管理,執行辦公室(簡稱工程辦)設在省電化教育館,負責組織實施和支持服務的具體工作。各市(州)、各縣(市、區)要明確領導機構、責任分工、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因地制宜設立工程辦,配備核心團隊人員,確保工程辦核心團隊穩定。要科學遴選試點區(學校)和培訓指導團隊成員,以任務驅動,推動示范引領取得實效。要結合區域發展情況和學校需求,建立激勵學校與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制度機制,確保教師真培訓真應用。
校(園)長是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責任人,要組織帶領信息化管理團隊,科學制定培訓計劃,組織好教師線上學習,抓實線下校本應用實踐;要為教師創造良好條件,促進每個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要強化學科教學應用實效,確保校本應用考核結果客觀公正并納入學校教師績效考核。
(二)經費保障
教育廳統籌專項經費,重點支持“三州”、民族地區、深度貧困地區、試點區(學校)教師培訓,以及省級培訓資源開發,管理系統建設運維等。各市(州)、縣(市、區)要進一步完善培訓經費保障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將培訓經費納入預算,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按進度推進。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社會機構積極參與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
(三)監管評估
按照“一網管理、分網學習”的要求,優化升級能力提升工程管理系統,實現與各級各類培訓系統無縫對接和數據適時匯聚,探索伴隨式采集教師培訓數據的精準監測評估。采取專家評價、參訓教師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等方式,開展培訓項目質量監測,提升培訓實效。
建立省、市(州)、縣三級督導考核機制,將培訓進度和實施效果納入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內容。要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成效,納入學校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和校長任職考核。研制激勵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實踐的措施和管理辦法,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分,按有關政策納入教師年度考核、職稱評聘、教師資格注冊等。
信息技術實施方案 篇6
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制約,雖經過一些電腦基礎培訓,但教師整體電腦操作水平仍然不高,許多教師不會操作多媒體設備,多媒體設備使用率效低。這就造成了大量教學設備和資源的浪費,各個學校的多媒體優勢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而且由于缺乏多媒體設備的日常保養維護知識,各種故障不能得到及時解決,維護費用日漸增加。
為了盡快提高農場中小學教師多媒體設備操作技能,借助多媒體工具來完成教學工作,現擬定采取"以點帶面"的方法,在每個學校培養3—5個骨干電腦教師,再由他們帶動,輔導其他教師進行多媒體操作,從而快速提高全體教師的多媒體操作水平,加快農墾教學信息化步代,提高中小學的教學質量。
一、培訓對象:各農場學校教師,每學校3—5人。
二、培訓地點:海口市海秀路87號新南洋大酒店辦公樓六樓百靈電腦培訓中心
三、培訓時間:每期8天。
四、培訓內容:(具體內容見附件)
教學課件制作,常用工具軟件的操作,網絡知識,各種電腦外接設備及多媒體設備使用,多媒體設備日常維護知識,基本的多媒體設備維修知識。
五、培訓目標
會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會利用常用辦公軟件進行日常電腦維護,掌握一定的網絡知識,會使各種多媒體設備,能懂得日常多媒體設備維護常識,能夠對多媒體設備進行簡單的維修。
六、每期人數:每期48人。
七、培訓方式:實踐為主,教學理論為輔。
八、培訓費用:400元/人(包括教材及辦證費用)
九、培訓食宿安排:60元/人/天(包住宿及一日三餐)
住房標準:二星級雙人標準間伙食標準:中餐,晚餐八菜一湯
十、證書頒發:培訓結束后通過考核合格者,即可獲得海南省人事勞動保障廳頒發的'《計算機職業技能培訓結業證書》。
十一、培訓環境及實驗場所:
電腦培訓教室一間(教室裝修豪華,鋪地毯,4部新空調)
教學設備:學生機:人手一臺(配耳機)服務器:2臺
教師機:1臺網絡教學軟件:1套
海南百靈軟件工程有限公司
附件:
骨干電腦教師多媒體設備使用培訓內容
一、利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
1、使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教學課件。
2、格式設置和美化演示文稿。
3、動畫效果和超級鏈接的設置。
4、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圖形,視頻和音頻對象。
5、其他高級功能應用。
二、操作系統及電腦日常維護
1、電腦硬件基礎知識,原理及選購,硬件組裝。
2、電腦日常保養。
3、軟件的安裝:包括操作系統,驅動程序和一般應用軟件的安裝。
4、操作系統的日常維護。
5、常見電腦故障和處理辦法。
三、常用工具軟件使用
1、硬盤分區格式化,常用DoS命令。
2、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包括刻錄軟件,壓縮軟件,網絡下載軟件。
3、常用維護軟件的使用:系統優化軟件,殺毒軟件,硬盤克隆。
四、網絡知識
1、網絡基礎知識。
2、網絡硬件產品性能介紹。
3、綜合布線理論講解及實踐操作,包括布線標準,布線技術規范,水晶頭制作,模塊打線等。
4、局域網的維護:網絡配置,網絡故障處理,網絡安全。
五、常用多媒體設備操作及維護
1、多媒體教室中控臺的操作使用。
2、投影儀的使用及故障處理辦法。
3、常用電腦外接設備如常見故障及處理辦法,打印機,掃描儀等。
信息技術實施方案 篇7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開展的比較規范,特別是近幾年評價方式的改變,更為信息技術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作為總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期末考試一直沒有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許多學校沒有具體的考試模式,也不組織考試,或隨便考,給個分就行。這不利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無法促進教師到課堂教學的思考與改革。進而形成了下面的問題:
(1)學校無法評估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質量,只注重是否開足課時。
(2)信息技術教師上課隨意性大,對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不重視,課堂教學效果差。
(3)學生對信息技術課不重視,學習沒目標、沒動力,信息技術成了休息課、聊天課。并且,信息技術教材的內容,現在正逐步擺脫零起點,如果我們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任務,就無法實現小學、初中的正常銜接。而“以考促管、以考促教、以考促學”是綜合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和學習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指導思想: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學習、使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所以,信息技術考試不僅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的能力,包括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協作能力等。考試也不僅僅是作為給學生總結性評定的手段,還是學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是發揮學生創造潛能的過程,是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改變教育觀念的過程。
二、考試內容與時間:
考試內容根據每學期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要求確定。考試試題應包括三部分。
技能測試(30分):是為考查學生的鍵盤輸入能力;
基礎題(30分):重在考查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用一個半成品的作品出示任務,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學生如能對作品進行再加工、創作,可有不超過10分的加分。
作品考試(40分):重在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是開放性、長作業形式的試題,學生自選主題,搜集資料完成作品。此部分考試,教師可提前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的時間將作品的要求和評價標準告訴學生。
說明:基礎題和作品考試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任選一項完成。
考試時間安排在語、數考試前1-2個周,在網絡機房內隨堂測試。
三、考試前準備
信息技術以開放性的上機考試為主,力爭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開放的考試環境,以讓學生有創新和張揚個性的空間。
1.出示考題和評價標準
出題時間至少在考前一星期,這樣便于教師向全體學生公布考試內容、形式、要求、評分標準,讓學生作好考前準備。對于學習過程中,已完成自創作品,并且質量較高的學生,宣布通知(學期初應和學生達成協議),學生將作品上交。這也有利于考試時,單人單機的實現。出題形式可以有以下兩種:
(1)本校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要求、結合本校的實際,自主命題。
(2)信息技術教師提前將試題(并附評價表)上傳交流,可以自主選擇。
2.師生準備
教師應保證網絡的正常運行。另外,考慮到有的學生課外不具備上網的條件,教師可給學生準備充足的素材,以便于學生選擇性使用,保證考試任務的完成。
四、考場管理
1.考場組織
考試以上機實踐的形式進行,要求單人單機,以面向全體學生。考試采取開卷的方式,在考試中,學生可以事先自己準備資料、可以查看參考書和筆記,也可以相互討論,但必須獨立完成,作品不能相同。
2.考試過程
技能測試:時間一般為5分鐘,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等軟件。
基礎題:教師可通過網絡教室將試題和素材分發給學生,學生可邊閱讀試題邊完成任務。
作品考試:學生已基本完成的作品,修改后上交。
五、評價標準與方法
基本題的任務要明確,讓學生的操作有的放矢。評價時,只要關注任務完成的結果,至于學生的具體操作方法,不作具體要求。
作品考試:對學生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僅作原則性的要求,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自選主題、搜集資料并完成的作品,不能以完美要求學生,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六、評價結果的應用:
1.用于學生的學期總評
期末考試成績是學期總評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期總評=期末考試+作業完成+平時上課表現。
2.用于學校對教師教學的評價
教師將學生作品和考試成績上交學校,學校可組織教研組和相關教師隨機抽取學生的作品和成績,以考查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另外,學校也可隨著考試的進行,對每位老師的任課班級進行抽考。
組織合理有效的小學信息技術考試,不僅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自身素質的提高,而且通過組織考試,給了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個人特長的余地,學生的創造潛能被充分地展示出來,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信息技術實施方案 篇8
一、評價的目的
評價是教育和教學活動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對教育和教學活動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由于受傳統的以語言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的智力觀念的影響,傳統教育把學科分數和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忽視了學生其他多方面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我們就應該樹立多種多樣的評價觀,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在多種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景下進行的、確實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出初步的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能力的.評價。
中央教研所張家全教授對評價有過精辟的論述,他說“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善過程”,“評價要與人為善,立足一個‘幫’字” 。一個評價活動不僅是前一個學習過程的結束,更重要的是又一個新的學習過程的開始。后一個學習過程的開始決不是前一個學習過程的重復,而是質量更高的一個學習過程。這就是“評價的核心目的為改善過程” 現代先進的評價方法就要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這就是現代先進的評價方法的功能。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既要體現共性,更要關心學生的個性,既要關心結果,更要關心過程;評價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評價可以是多角度的,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他們的學習態度和興趣、基礎知識的接受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自信心、創新意識、審美等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
二、評價原則
小學信息技術課實施學生學習自我評價,我遵循了以下原則。
“公平原則”。在信息技術課學生學習自我評價過程中遵循“公平原則”。在課堂上老師講授知識后一般由學生開始上機操作,不管是誰,只要完成操作,就可以給自己打滿分。
“優先原則”。同時采取誰完成的又好又快,通過同學互檢確認,在評價表中表揚一項加分。用于激勵計算機能力強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互幫原則”。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有的學生完成操作有困難,提倡互相幫助,對被幫助的學生,如果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操作,同樣可以得滿分,幫助的學生可以在評價表中幫助一項加分。互相幫助,互助互利。這個原則調動了后進學生和先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現實原則”。信息技術課學生學習自我評價整個過程,都要求根據當堂現實的學習情況來進行自我評價,不允許當堂不評課后補評。
“誠信原則”。信息技術課學生學習自我評價整個過程,雖然是當堂自我評價,學生也可以互相監督,但是教師還要教育學生在自我評價過程中,要事實求是,不要虛報成績。
“全面原則” 信息技術課學生學習自我評價整個過程,不僅對每一項計算機操作進行評價,學生每一堂課結束前對自己的本堂課的學習態度、課堂紀律進行自評。
信息技術實施方案 篇9
一、指導思想
評價是教育教學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教育教學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信息技術課既要讓學生學得基礎知識,又需關心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評價的結果與評價的`過程同為重要。評價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性、創造性和積極性,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二、評價方式
小學信息技術課實施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三、評價對象
小學三年級
四、評價內容
1、平時表現(上課紀律、上課發言、是否愛護計算機設備等)20%
2、金山打字通——英文文章輸入——20%
評價原則:
(1)速度在90字/分,正確率在90%以上,分數為20分
(2)速度在80/分,正確率在80%以上,分數為17—19分
(3)速度在70字/分,正確率在70%以上,分數為14—16分
(4)速度在60字/分,正確率在60%以上,分數為10—13分
3、畫圖軟件繪畫——20%
評價原則:
(1)主題鮮明,內容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分數20分
(2)主題較明確,使用畫圖工具能夠畫出基本圖形,色彩搭配較合理,分數15—19分
(3)主題較明確,但是圖形繪制的簡單,顏色搭配不合理10—14分
4、word自選圖形繪畫——20%
評價原則:
(1)主題鮮明,內容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分數20分
(2)主題較明確,使用word自選圖形能夠畫出基本圖形,色彩搭配較合理,分數15—19分
(3)主題較明確,但是圖形繪制的簡單,顏色搭配不合理10—14分
5、word圣誕賀卡的制作——20%
評價原則:
(1)插入主題需要的圖片和藝術字,圖片位置擺放合適,頁面有背景顏色和邊框,并且色彩搭配合理,分數20分
(2)插入圖片與文字,圖片位置擺放較合理,頁面背景顏色與邊框少一個扣2分,分數為15—19分
(3)沒有插入合適的圖片與藝術字,主題不突出,分數為10—14分
五、評價等級
90—100分為優秀
80—89分為良好
60—79分為合格
60分以下為不合格
信息技術實施方案 篇10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對我們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與轉變。以我現有的文化知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質量的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為了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更能符合時代的要求,首先要腳踏實地的抓好自己業務學習,通過自主學習來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讓自已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以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特制訂個人學習計劃:
一、學習目標:
1、加強學習,掌握正確的教育觀點。
2、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進行教育實踐。
3、了解學科的發展動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4、將掌握的教育理論轉變成教育教學的實際能力。
5、進一步提高現代信息意識,提高現代信息技術水平,能對計算機進行必要的維護,會熟練使用辦公軟件進行文字處理,素材加工,課件修改、制作,網絡資源搜索等。
二、學習內容:
(一)豐富教育教學理論
閱讀相關的教育書籍如《教育新理念》、《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現代代藝術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愛心與教育》、《電腦報》等。
(二)提高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繼續學習相關的課件制作方法如:photoshop、flash等軟件的學習;用Dreamweaver制作靜態網頁;音頻視頻處理軟件的使用編輯;計算機的保養與維修等。
(三)繼續加強個人師德的修養,學習先進個人的事跡
三、學習措施
1、利用課余時間堅持每周進行業務學習,做到定時、定內容,學習有關優化課程結構的文章和走進課程的信息報道。充分集中時間學習相關的信息技術與專業的練習,確保課課有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2、及時對每天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反思,用筆隨時記錄下來抽時間整理,并爭取與同行們進行交流,共同切磋,共同進步。
3、虛心向各科教師學習優秀的教育經驗,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平時加強校內外聽課,虛心與本校同學科教師交流上課心得,取長補短,盡量擠時間爭取去聽課,吸收別人的先進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4、多聽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上公開課,通過集體備課、交流學習等形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5、規范自己的言行,做學生的表率。積極參加培訓活動,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在此過程中,學習正確處理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及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四、學習安排:
時間、學習內容
20XX閱讀《現代代藝術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新理念》《電腦報》
20XXphotoshop繪圖軟件的學習
20XXPhotoshop繪圖軟件的學習
20XX音頻視頻處理軟件的使用編輯
20XX《愛心與教育》、Flash動畫的制作
20XXflash動畫的制作
20XX學習用Dreamweaver制作靜態網頁
20XX計算機的保養與維護
信息技術實施方案 篇11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指導意見》,結合二期課改精神,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為主要內容,增強教師將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整合于學科教學的能力、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和教育教學質量。
二、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我校系統的開展了計算機操作學習,基本辦公軟件學習,簡單的課件制作培訓,隨著校園網絡的建設,又開展了網絡操作與網絡資源利用的培訓。現在,全校的教師都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網絡操作、課件制作及計算機備課等技能,并全面應用到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之中。
同時,學校開設了完善信息技術課程,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普遍掌握了較好的操作技能,促進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開展。
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技術不斷更新,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隨著教師意識的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方面開展學習、研究和實踐。
三、研修目標:
在教師現有的技術基礎上,通過培訓,使我校教師樹立科學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改革發展的意識,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能力,能有效的應用信息資源優化教學過程,提高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不斷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我們將通過教師全員性、主動性的'參與,實現以下的信息技術校本研修目標:
(1)學習新的計算機技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的深入。
(2)通過理論學習、交流互動、觀摩借鑒、實踐研究等活動,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與整合的實效。
四、主要內容:
研修模式:結合教師的自身情況和研修的目標,我們將以技能學習、理論學習、實踐研究、交流觀摩四個環節開展研修。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習中了解,在實踐中提高,在交流中促進。
(1)進一步學習網絡資源的獲取與應用,提高教師信息資源的獲取能力。通過學習網絡資源搜索的技巧、網絡資源下載的技巧提高教師的資源獲取能力。
(2)學習課件制作新技術,提高教師信息資源的應用與整合能力。在教師普遍掌握基本課件制作的基礎上,學習新版PowerPoint、Flash的新功能的操作與使用,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3)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意識。聯合教科室,定期開展有關二期課改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相關理論的學習,使教師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
(4)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教學實踐。結合課改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相關理論,讓教師利用日常教學活動,推進理論在課堂教學實踐。
(5)通過互觀課交流,促進教師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交流與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取長補短,提高教師的整合能力,促進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升。
(6)通過組織教師開展對外校的優秀教師和本校的各級骨干教師教學的觀摩,為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平臺。通過學習優秀的整合實例,提高自身的認識,提升教學的能力。
【信息技術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10-27
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范文(通用20篇)10-21
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5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