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

時間:2022-09-20 15:01:57 方案 我要投稿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范文(精選11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范文(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范文(精選11篇)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1

  一、工作目標:

  1、將《科學》、《思品》、《信息技術》等學科納入管理,狠抓落實,加強監管,開足開齊開好綜合課程。

  2、強化科技創新思想,開展第一屆校科技周活動,積極迎接省、市、鎮科技創新大賽,迎接上級部門對科普特色學校的階段性檢查和評估工作,樹立品牌,力創科普特色學校。

  3、積極準備,努力撰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力爭篇篇獲獎,形成實驗應有的特色,創出品牌,成為市(省)的樣本學校。

  二、工作要點:

  (一)狠抓落實,注重學習,開足開齊開好綜合課程。

  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因此,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就要首先落實在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上,只有把每一科課程開齊,把每一節課上好,學生才會全面和諧發展,素質才會真正提高。學校將《綜合實踐》、《科學》、《品德與社會》、《電腦》等課程納入綜合科,做好省、市督查小組對我校課程開設情況檢查工作,要求教師先培訓后上崗,組織教師學習《綜合實踐指導綱要》、《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等培訓教材,更新觀念,提高認識,上好每一節綜合課。本學期,我科組將及時了解各年級上課情況,狠抓落實,加強監管,深入課堂全面、細致地檢查。

  (二)精心撰寫,積極籌備,打造綜合樣本學校。

  以“創新、實踐、發展”為主線,采取“點上深化、面上拓展、縱深推進”的措施,深化課程研究,全面提高我校課程實施水平。

  圍繞市公開課,積極積累相關的教學活動資料(如課題實施方案、成果總結等),撰寫三份學習案例、一份說課設計、4篇論文,準備參加每年一次的市(省)論文、課例評選活動,力爭篇篇獲獎,形成實驗應有的特色,創出品牌,成為市(省)的樣本學校。學習案例具體負責人:

  1、《我是客家小主人》負責人:xxx

  2、《石頭的奧秘》負責人:xxx

  3、《葉子的世界》負責人:xxxxxx

  4、以上負責人各自撰寫一篇論文,參加評選。

  (三)發揮教師特長,完善科普基地,力創科普特色學校。

  1、鑄品牌學科,為特色教育提供源泉。

  鑄品牌學科要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把科普教育活動作為重點內容,充分利用綜合實踐課、科學課、隊活課、勞動課開展科普知識的宣傳與學習,保證每班每周都有科普教育活動課。由劉洪珍老師、李海明老師擔任校科普輔導員;各年級組長擔任年級科普輔導員;各班主任老師擔任班級科普輔導員,全面鋪開科普教育工作,在活動中進行反思,在活動中發展自我,在活動中形成隊伍。

  2、發揮教師特長,組建興趣小組。

  科普教育的涉及面很廣,難度很大。我校積極挖掘校內外現有的教育資源,拓展科普教育的渠道,扎實開展科普教育。本學期將成立以下科普興趣小組:

  ①、科技制作小組負責人:xxxx

  ②、種植飼養小組負責人:xxx

  ③、綜合實踐小組負責人:xxx

  ④、電腦科幻小組負責人:xxx

  ⑤、客家文化小組負責人:xxx

  ⑥、麒麟舞蹈小組負責人:xxx

  3、加大投資力度,完善科普基地。

  開辦以來,我校致力于《好習慣》和《客家文化》這兩大特色。其一,《好習慣》是我校自編的教材,自出版以來,影響力大,深受廣大師生、家長青睞,形成了品牌,道路將會越走越寬;其二,《客家文化》是我們下一步將要打造的品牌,它也是科普特色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因此,應該采取走出去,帶進來的方式,進一步充實、完善《客家實物展覽室》和《客家文化展覽室》,讓客家文化發揚光大。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2

  一、主題的提出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維持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然而,現在地球上的淡水資源越來越少,水資源危機日趨嚴重,但就在這種狀況下仍有許多浪費水資源、污染水資源的現象,甚而出現重大水污染事件。學生節水意識差,洗手、洗臉時水龍頭開得很大,洗衣時不關心水龍頭,隨意沖洗,抬水時水筒過滿,再加上嬉戲打鬧,灑得滿地都是,礦泉水剛喝半瓶就仍掉。我們學校邊上大河里水量越來越少,工業廢水隨意向里排放,水質越來越差,水中生物越來越少。我每天上下班經過,心里總是感到惋惜。恰八年級綜合課本下冊第二單元又是《資源與節約》,面對這些現實情況,結合課本,我提出“珍愛生命之源——水”這一課題,以使學生認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水資源危機的嚴重,增強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二、活動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水資源的含義、現狀、重要性,認識到當前水資源污染浪費的嚴重程度和危害,懂得一些節水治污的方法和竅門,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渠道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簡單的考察、分析、自主創新實踐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活動中學生充分運用網絡、圖書資源搜集信息,通過實地考察、拍攝、調查采訪、實驗等方式獲取資料,小組成員通過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共同探討分析研究、整理資料,大膽創新,以適合本組的形式進行成果展示與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使學生深刻體驗到水資源危機的嚴重,進而增強珍惜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自主宣傳保護水資源的知識,并積極行動起來,自覺節水,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三、活動對象:

  八年級學生

  四、活動組織形式:

  將學生分為五組,每組負責一項子課題研究,各組人員以本組活動方案為指導分頭進行活動,通過成過果展示與交流,使全班同學受到全面的教育。

  五、活動時間安排:

  課上與課下時間想結合,課上準備用15課時,課上主要制定活動方案,設計調查表,搜集整理材料,分析實驗結果等。課下主要利用節假日時間進行調查采訪、實地考察拍攝、實驗等。

  六、活動過程

  (一)、活動準備階段第一課時:

  1、按時準備相關視頻、圖片、音樂等資料,并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讓學生初步感知水資源的危機,水資源污染浪費嚴重,從而引出“珍惜生命之源——水”這一課題,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2、學生探討,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

  3、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課題。

  4、根據學生所選課題,將學生分為5組,有學生自主推薦組長。第二課時:

  1、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指定活動方案。

  2、各小組根據老師的指導共同指定本小組的活動方案。

  3、各小組在班上交流本小組活動方案,為其它組提出建議。各小組認真改正本組活動方案。

  課下:準備好相機、玻璃瓶、網絡、書籍等用具。

  (二)、活動實施階段課上用4課時:

  1、老師指導學生該如何做,如;觀察要細致,記錄、測量要真實,指導學生如何

  更快更準的搜集資料。

  2、利用網絡、圖書等搜集各種所需資料。

  課下:學生積極地去進行調查采訪、實地考察、拍攝照片、取樣實驗、積累資料。

  (三)、匯集整理資料階段課上用4課時:

  1、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分析整理材料,如何撰寫調查報告等。

  2、各組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對各類材料進行匯集、歸類、分析、探討研究,整理出成果性材料,并選擇合適的形式(照片展、幻燈片、故事集、調查報告、實驗報告、演講稿等)準備進行成果交流。

  (四)、活動成果展示

  課上用2課時:召開活動成果展示會,在展示會上各小組充分展示本組搜集到的資料和活動成果。請學生家長代表參加。

  (五)、活動延伸

  號召學生爭做“環保小衛士”

  1、學生自身:從自身做起,積極行動起來,保護水資源。

  2、宣傳活動:

  ①在校內外張貼宣傳標語

  ②利用校園櫥窗在校內設計活動展板③給相關工廠村鎮領導寫建議書

  ④召開主題演講會

  ⑤深入村鎮進行義務勞動等。

  七、活動評價

  學生根據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教師和家長也要評價,評價時,不能只看結果,重在評價學生的活動過程。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3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競爭實質就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而國民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是勞動者真正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表現。而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體制明顯存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脫離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的教學往往以學校、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我校要通過積極參與綜合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脫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于的意識和善于的能力。同時,通過綜合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

  綜合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

  三、綜合活動的實施

  1、實施原則

  “綜合活動”不是以往幾種課程的隨意疊加,它的內容和形

  式和其他課程有交叉,但價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對獨立的。我們在實施中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關注興趣。基于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活動有別于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志。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創新課程領域,是綜合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回歸生活。學校課程建設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景轉化,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綜合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當今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中和有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卻聯系時,才是有效的。綜合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性、現實性的、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準則。

  (3)立足。不在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在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是綜合活動的最根本特點。需要指出的是,的內容是豐富的,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情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能力。

  (4)著眼創新。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著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際的過程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矗

  2、實施途徑

  (1)信息技術教育

  幫助學生發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即獲娶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

  (2)社區服務與社會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實際,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3)勞動與技術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3、實施步驟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是綜合活動課程開展成敗的關鍵。這不是幾個擔任該課程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的事。通過學習和研究,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習觀,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2)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綜合活動課程的設立是一種新生事物,必須動員全員參與,全社會參與和支持。以協調和組織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必須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學校設立綜合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與協作小組,制定具體工作計劃,落實各年級綜合活動內容。

  綜合活動小組名單:

  組長:徐耀良

  副組長:陳黎明

  成員:吳根元(小)、葉建新、金美媛、周秋英、李剛、

  許曉紅、吳文喜、及各涉及教師

  綜合活動協作小組名單:

  二年級組負責人:金美媛

  成員:程大妹、賈靜燕、王怡、姚金妹、顧菊芳、龔杏芬

  三年級負責人:陳燕紅

  成員:魏萍、嚴鳳、蔡秋蘭、胡靜芬、陶妹金、陶亮

  四年級組負責人:周秋英

  成員:徐艷、毛進興、唐鐵君、徐洪、吳根元(大)、孫文霞

  五年級組負責人:吳根元(小)

  成員:許曉紅、鄒雪英、胡建剛、張紅艷、孫麗娟、龔燕

  六年級組負責人:夏雪明

  成員:馬蕙珍、朱葉、鄒國芬、鄔旭霞、吳茜、平建國

  (3)選好主題,落實內容

  綜合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選題既要體現學校特色(文學)和社區實際情況(城鄉結合部),又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

  (4)加強聯系,取得支持

  綜合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區、家長有多效參與活動的新機制,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鑒賞。以形成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手段多樣,評價方式靈活,注重學習過程,注重情感表現,注重實際環節的開放性評價體系。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4

  一、活動的具體目標知識目標:

  教育學生留心周圍的人和事,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學寫觀察日記和體驗日記,學會以寫信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有力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并與數學的統計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繪畫、音樂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學科與社會的溝通,學科與學習者的內在統一,建構一個開放的知識體系。

  二、情感目標:

  讓學生認識到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就應該尊敬、熱愛、關心長輩。并懂得知恩、感恩、報恩。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動手實踐、綜合運用、開拓創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方式

  (一)、活動階段構想:

  第一階段:閱讀有關“孝順”的文章

  第二階段:準備階段——通過觀察、詢問的方式,調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務、休息時間,了解父母的辛勞。并寫出觀察日記。

  第三階段:實踐體驗階段——通過一系列親身體驗活動,親身體驗父母的辛勞(如通過“護氣球”體驗母親懷胎十月的不易,通過“本周我當家”活動,體驗父母的操勞。寫體驗日記。第四階段:回報父母的愛:通過給父母寫信,寫詩、送父母一份小禮物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懂得知恩、感恩、并回報父母的愛。

  (二)、活動操作流程:第一階段:確定研究主題目的:一,讓同學們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并通過調查了解父母的辛勞。學會寫觀察日記,記下生活中的點滴。時間:1~2周過程:二、利用興趣活動時間,組織學生觀看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三、閱讀有關孝順的文章。四、教師設計“父母一周”活動情況調查表,學生每天認真填寫。同時寫觀察日記。

  第二階段:實踐體驗階段目的:通過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勞。學會寫體驗日記,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時間:3~4周過程:一、通過“護氣球”、“負重”等方式體驗母親懷胎十月的不易。二、開展“本周我當家”的活動,學生親身體驗父母的辛勞。三、寫體驗日記。(師隨時通過日記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并和家長取得聯系,爭取家長的大力支持)第三階段:回報父母的愛目的:讓同學通過各種形式去回報父母,同時讓學生懂得知恩、感恩、回報父母。學習用語文的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時間:(5~6周)過程:一、學生準備寫給父母的信,及禮物。

  二、邀請部分家長參與班會活動。

  三、班會上學生朗誦詩歌《父母的愛》

  四、展示寫給父母的信。

  五、各小組自由上臺展示自己準備的禮物,并說說為什么要準備這樣的禮物。

  六、師小結寄語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5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圍繞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讓學生在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進行《我愛家鄉》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建立一支穩定的指導教師隊伍,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實施的研究》的課題研究為抓手,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實施。

  二、主要措施:

  (一)教師指導要落到實處。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老師指導不能只偏重活動形式,忽略具體活動方法的指導;偏重活動過程與階段,忽略活動的具體落實程度;偏重書面的方案完成,忽視過程性資料的積累;主題活動不能浮于表面,缺少深度。

  1.指導教師要制定學生活動主題的具體指導方案,編寫活動設計,參考設計:主題來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

  2.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活動展開過程可能遇到哪些問題和困難應有預先的設想和解決方案。

  3.指導教師要明確具體任務:

  指導如何選擇主題,到哪里去找問題。怎樣把問題變成研究課題。指導制訂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包括的內容,如要做什么。怎樣做。做成什么。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指導查閱文獻資料,需要哪些資料。可以從哪里找到這些資料。如何整理資料。指導學會社會調查,如確定調查的內容,確定調查的對象,設計調查問卷,發放調查問卷,整理調查數據,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等。指導學會整理和分析資料,對記錄的目的,記錄的原則,記錄的方法進行輔導。指導選擇成果表現形式,有文字類:課題研究論文;

  有實物類:模型,音像制品,多媒體制品,網頁,廣告;在選擇成果表現形式的原則、方式方面給予指導。指導學生評價自己的表現和研究成果:可以寫小論文、活動日記等。

  4.指導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科學評價。

  (二)管理落到實處

  1.細化管理制度

  (1)制訂實施計劃。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計劃;年段實施計劃;班級實施計劃。

  (2)成立年級研究組,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3)建立隨堂聽課制度,將該課程列入六認真檢查和考核的項目。加強對該課程實施的隨機檢查,努力杜絕隨意占用該課的情況發生。

  (4)提倡集體備課制度,但不提倡案例共享,每位老師應根據班內實際情況,獨立設計特色性方案,積累規范的'資料。

  (5)制定獎勵制度。制定科學的考核獎勵辦法,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作為教師教學業務考核、晉級、職稱評定、評選先進的依據之一。對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做出成

  績的教師,給予表揚和獎勵。

  2.細化研討制度:

  (1)每學期學校都要開展一次校級綜合實踐活動觀摩活動。面向全校開放,及時作好活動的總結、評價和記錄。

  (2)年級組兩周一次研討形成制度,每學年每位老師在校內上一節研討課。

  (3)注重規范的積累過程性資料,如。學生活動活動方案、活動日記、學生搜集的資料卡、學生調查表等。

  (4)細化學生評價。對學生的評價要注重形成性評價,讓學生在課堂觀察、開放作業、專題匯報、個案調查、實際操作等評價過程中互相評價,讓家長、社會力量參與評價。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6

  一、活動背景

  干電池是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用完后隨手拋棄,已經是司空見慣了。你可知道干電池含有鉛、錳、汞等多種重金屬元素。一節1號電池若任其爛,可以毀掉一平方米土地,這意味著有更多的土地被污染;量的重金屬元素沉積在人體內還會引發多種疾病。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然而量的污染物侵蝕著地球,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地球,保護人類的唯一棲息地。讓我們一起來研究、認識廢干電池。二、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圍繞“廢干電池與環保”這一主題研究,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同時在研究實踐中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和堅韌的科學精神。

  2、能力目標

  通過調查問、資料查詢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比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在實踐中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3、認知目標:

  了解干電池的主要成分及其對環境的危害性。三、活動內容及安排

  二、活動準備

  在每次活動之前,要向學生介紹相應的方法,例如:怎樣進行調查、問、實驗?以及在開展這些活動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安全問題)。

  三、活動過程

  活動設計一:調查消費者如何處理廢干電池以及對其危害性的認識

  調查內容:

  1、商店一個月干電池的銷售量。

  2、對廢干電池的處理方法。

  3、廢干電池污染物對農作物危害。

  4、廢干電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調查對象:

  學生家長、商店服務員。

  調查地點:

  你想到哪里去調查?如果是農村,是哪個村?如果是城市,是哪個小區?哪幾幢樓?(范圍可不要太)

  調查時間:

  我建議家在雙休日去調查,豐富一下自己的雙休日生活。

  組織形式:

  每組5-6人,自愿組合,每組推選一名組長、一名記錄員。

  調查提綱:

  調查小組成員、組長、記錄員、調查地點、調查時間、調查內容、記錄

  調查活動開始了,我們要注意什么?

  1、要及時、如實地記錄調查情況,可不能弄虛作假;

  2、詢問、交談、要有禮貌,可不要損壞我們小學生的形象;

  3、調查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困難,需要你去克服,可不要退縮;

  4、每個小組成員要團結合作、各司其職,可不要鬧別扭;

  5、調查時,要注意安全,可不能讓小小的意外發生。

  調查期間,每天要寫好日記,記下調查時碰到的困難,說說你是如何克服的,調查時的感受及收獲。你可要堅持認真地記噢。

  調查活動結束了,我們還要做什么?

  1、整理調查記錄、撰寫調查報告:小報告必須真實、準確映調查情況,不許用猜想、想象代替事實;小報告要對調查所獲得事實進行分析、歸納,得出應有的結論,找出事物的規律性。不能單純羅列材料,也不能離開材料隨便做結論;小報告的文章結構常常是由“前言”、“主體”、“結論”三部分組成。“前言”是小報告的開頭部分,一般用來介紹調查活動的對象、經過、目的等,有時還用來概述全文基本內容或點明中心。“主體”是小報告的主干部分,用來敘述調查中接觸到的主要事實,并對事實進行分析、歸納。“結論”是小報告的結尾部分。這部分要根據調查的事實,總結出規律性的認識,有時還要提出意見、建議或措施。意見要實事求是、中肯,建議和措施要切實可行。這部分的語言,不宜過多,要簡明扼要。

  2、評評自己在調查活動中的表現:優秀良好合格

  廢干電池污染物對動物、植物生長的影響

  導入:一節干電池埋入土壤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顆粒無收;干電池投入河中,污染物四處擴散,導致水質變壞,水生物體內沉積量的有毒物質。人類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會引發多種疾病,廢干電池污染物對人類的健康潛在極的威脅,讓我們做幾個實驗,看看廢干電池對動植物的危害程度如何?

  實驗:廢干電池污染物對植物、動物的影響

  種子發芽、植物生長離不開它的自然環境,如土壤、水、陽光、溫度等,自然環境受到污染,植物、動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枯死。讓我們看看被廢干電池污染的土壤、水對植物、動物的情況如何?

  如何模擬被廢干電池污染的自然環境?

  被污染的土壤:可以用5千克土壤和2節1號干電池污染物攪拌均勻充分混合。

  被污染的水:取2節1號干電池,用鐵釘在電池上戳幾個洞,在水中浸泡24小時,水量由你決定,可要夠用噢。

  如何選擇實驗用植物、動物呢?

  選擇實驗用種子時,我們要考慮種子的種類,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多種,水生動物可以選擇泥鰍、魚、蝦等。選定實驗對象后,我們還得控制對象的數量、個體以及發育情況。種子數量(20個左右)、水生動物每組24個比較合適,個體小(一般)、發育情況(發育正常、顆粒飽滿)要基本相同。

  設計對照實驗

  對照實驗是應用比較的方法來揭示事物的某種性質或形成原因。具體做法是運用實驗分作兩組進行,把實驗對象作為“試驗組”,同時另設一個“對照組”,作為比較的對象和標準,然后把兩個組的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從而確定“試驗組”是否具有某種性質。對照實驗要求兩個組的條件盡可能一致。

  “廢干電池污染物對植物、動物的影響”實驗分別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試驗組:

  (1)用廢干電池浸泡液浸種,把廢干電池污染物混合在土壤作為培養基,用廢干電池浸泡液定期澆灌。

  (2)根據河水污染程度的不同,分成A、B、C三組

  (3)分別用A、B、C三種污染液飼養水生動物。

  對照組:

  (1)用清水浸種,用未被污染的土壤作為培養基,用清水定期澆灌。

  (2)用未被污染的河水飼養水生動物。

  實驗過程如下:

  1、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浸種播種發芽

  2、實驗方案:

  實驗小組成員實驗時間實驗材料實驗記錄實驗步驟

  觀察記錄:觀察時間觀察情況

  實驗結果分析:

  實驗組、對照組種子名稱播種數發芽數發芽率

  動物名稱數量生長情況(體色、行動情況)

  3、撰寫實驗報告

  要準確記錄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寫清楚進行實驗所遵循的科學道理;要得出明確的結論。

  4、延續實驗觀察

  繼續觀察“試驗組”“對照組”的動、植物生長情況,并記錄、分析廢干電池污染物對動、植物生長的影響。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7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走進中國飲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方案適合四年級學生開展活動。

  (一)設計意圖: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文化,發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是比較發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

  ●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在中國,根據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凡來了客人,請客吃飯的飲食禮儀必不可少。從小讓學生受到飲食文化的熏陶,體會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所在,對學生的成長有好處。

  讓學生分小組走出校園,了解有關飲食禮儀、飲食習慣、八菜系等方面的知識。通過觀察、查閱、走、調查、體驗這一系列實踐活動,鍛煉學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煉觀點的能力,助學生體驗生活并學以致用,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背景分析:

  每個人都離不開一日三餐,因此學生對飲食還是有感性認識,并且非常感興趣的。

  我校部分學生家里的電腦都可以上網,學校還有圖書館、電腦房,學生查資料也比較方便。中國人比較注重吃,有的家長就是烹飪高手、美食家,社會上的飯店林林總總也很多,學生去觀察、調查、體驗不會有很的困難。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走進中國飲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情意,能力和認知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諧發展。運用調查,研究,觀察,積累等各種方法與形式,重視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

  2、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調查報告,實際烹飪等實踐活動中獲得親身感受和直接經驗,并養成實踐意識,形成綜合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讓學生進行有計劃,有成效的實踐活動。

  3、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養成合作意識、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善于交往,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

  三、實施策略

  1、喚醒主體意識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學生是最寶貴的課程資源,學生的參與不但可以豐富我們的活動課程,而且讓活動包含許多學生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東西,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課程的積極性,是一件雙贏的好事;同時,學生生活于群體之中,相互之間不斷地影響,這種影響力遠遠超過教師的說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互為學習的資源。

  2、開放活動時空

  “走進中國飲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開展的內容、時間、地點、方式都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活動要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內容具有開放性。

  3、激發問題意識

  學生能自己立發現問題,并能通過合適的途徑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達到這一境界,其關鍵是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學科教學入手,并合理遷移,在適宜

  的生活,學習情景下巧妙點撥,觸發學生質疑探究的欲望。

  4、培養動手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綱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教授學習、死記硬背,機械性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重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動中,改變“只說不做”的舊狀,要求學生在“查找”“考察”“烹飪”等操作實踐中,切實提高動手能力。

  四、活動過程

  整個主題活動的時長為兩個月,分四個階段實施:

  1、激發興趣,確定主題;

  2、制定計劃,做好準備;

  3、調查問,實踐研究;

  4、成果展示,體驗成功。

  (一)激發興趣,確定主題

  1、觀看我國飲食文化的錄像,產生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興趣。

  2、以個人為單位,說說對我國飲食文化的認識。

  3、調查,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4、教師提供參考課題(如:中國的飲食禮儀;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優點;中國小吃;八菜系之蘇菜系;八菜系之川菜系等。)學生尋找和確定自已的研究專題。

  實施建議: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運用體現其個性特征的自已的方法展開調查。

  (二)制定計劃,做好準備

  1、學生根據自已的興趣,特長分組。

  2、各組制訂活動計劃。

  3、各組交流活動計劃。

  4、師生共同探討研究的途徑及方法。

  5、各小組確定研究計劃。

  實施建議:教師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辦代替,學生可以自主地去征求師長的意見,必須自主地確定課題。

  (三)調查問,實踐研究

  1、各小組按計劃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如:上網查找資料;去圖書館查找資料;向家長請教;走進飯店,實地考察;走上社會,調查問;在人的指導下,學做一只菜肴;搜集名人與中國飲食的有趣故事等。)

  2、教師關注各組資料儲備情況,并隨時提供點撥助。

  3、小組之間互動,資源共享,使資料查找途徑及儲備更完整。

  實施建議:注意根據實際情況,助學生確定不同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親自經歷,著眼學生實踐意識的培養。通過觀察、查閱、走、調查、體驗這一系列實踐活動,鍛煉學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煉觀點的能力,并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四)成果展示,體驗成功

  1、匯報本組人員分工、活動目標、活動經過、調研途徑等情況。

  2、通過手抄報展示,投影片展示,自己燒的菜請家品嘗等形式進行匯報。

  3、學生結合實踐過程談認識、談收獲、談感想、談建議。

  4、引導學生討論有關傳承中國飲食文化等方面的問題。

  實施建議:與學科活動課程整合,體現成果顯示的多樣性。

  五、評價方案

  活動評價由自我評價、檔案袋評價和他人評價三部分組成。活動評價屬發展性評價,對學生的評價采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為每一個學生設置“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8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為全面貫徹落實課程計劃,大力推進我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規范化、常態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實施教育部的意見》、《浙江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綱要(試行)》、《浙江省義務教育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建議(試行)》及《溫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意見》(溫教中〔20xx〕33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建設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及良好個性品質為目標,以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學段銜接的課程體系和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具有專業素養的課程教師隊伍為重點,規范課程實施與管理,

  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項要求的全面落實。

  二、實施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設置、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課程領域,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是促進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有利于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改善學校教育的課程結構;有利于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實施課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于擴展德育的空間和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于學校開展特色辦學,深化課程文化的內涵。

  三、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體驗并初步學會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具有問題意識,發展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課時安排

  根據浙教基〔20xx〕120號精神調整后的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規定:36年級每周3課時,78年級每周2課時,9年級每周1課時。上述課時均不含信息技術課程,其中各年級的勞動與技術每周均為1課時。所有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均不得擠占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各校在安排課時時,在確保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期總課時并不超過周總課時數、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可以隨活動需要采取靈活的彈性課時,可集中幾天或一周時間搞一項主題活動。全市各類學校每年級每學期至少要設計和指導3個以上的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不少于3課時。建議周四或周五安排2節,以充分利用雙休日開展活動,周一或周二安排1課時,用于交流、小結或提出下一階段的活動要求等。

  五、活動內容

  在我省課程設置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也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游戲節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綠色證書教育等活動內容。

  各校可按照親近與探索自然(人與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

  (人與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人與自我)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和組織,以主題活動形式開展,具體如:

  (一)文化藝術類主題。如各地的傳統文化、家鄉風情、家鄉名人、運動會標志設計、板報設計、我心中的居室、剪紙藝術、插花藝術欣賞等。

  (二)社會生活類主題。如飲食與健康、樂清方言、本地特產、零花錢壓歲錢的去向、學做小記者(節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貧困學生失學問題、關注外來人口等。

  (三)科學技術類主題。如環境污染及其保護、校園環境調查、垃圾問題、城市與綠化、身邊的科學等。

  (四)科技制作發明類主題。如模型制作、發明創作、插花藝術設計、雕刻工藝、電腦設計、紙工、泥工等加工工藝等。

  (五)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如敬老服務、法制宣傳、環保衛生、領養綠地、科普活動、軍訓、社會生產勞動、郊游、參觀等。

  各校組織的校班(班團、班隊)活動課符合主題的,可視作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九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可整合學校課程與地方課程進行(3-8年級地方課程《人自然社會》和《話說溫州》2本教材,每周1節,各校可根據實際每學期單獨教授一種,也可以交錯隔周教授一種,但不能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替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是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長作為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提高認識,率先學習,努力實踐,使自己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行家。

  (二)建立隊伍,完善網絡

  1.學校要鼓勵教師任教或轉崗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隊伍。省、市示范學校力爭從本學期起,至少配備1名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其他規模較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上)從下學期起至少要配備一名專職指導教師,規模不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下)要配備多名兼職指導教師;要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建立班級固定、年級協作、學校協調的教師使用機制,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2.在市教研室教研員指導下,各學區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選擇組織能力、

  責任心、綜合素質強的專兼職教師擔任組長,配合教導(務)處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組織、指導、參與實施及開展教研活動,從而初步形成市、學區、學校三級教研網絡。各級教研機構要定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活動,并使之常態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要分層次、分批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培訓,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修班,促進教師觀念轉變,提高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力。

  (三)整合資源,積極開發

  全市各校要優化組合學校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區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民族文化傳統等方面課程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時,要關注教師、學生和社會相關人員的人力資源,重視與現代信息技術相伴隨的信息資源。要注重整合班團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內容,同時充分利用當地博物館、科技館、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動場所,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四)周密組織,認真實施

  1.各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校長必須親

  自擔任組長,同時指定一位校級領導分管、負責課程的規劃、組織和落實工作,做好相關部門的協調。要從社區學校資源、師資條件、場地設備和經費等實際情況出發,開齊、開足、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

  2.教導(務)處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總體方案、學期課程實施計劃和教師個人工作業績考核細則,指導和審核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及時做好全校總結,做好每個活動主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等相關工作,為以后的教學教研積累素材。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9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教會的精神,用心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有關目標,根據各級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結合本校的特色,加強學科間的整合,用心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力爭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我校的辦學特色。

  二、時間安排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策略,因此本學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我們采用彈性課時制,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每周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當需要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時,能夠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或者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潛力,幫忙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書,并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取具有廣泛性。如結合語文的教學可開展閱讀實踐,生活語文實踐的教學活動,結合英語學科開展英語表演等活動,結合數學學科開展生活中的數學調查研究,結合科學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信息技術課開展如何收集資料的研究。各種研究采用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個體與群體相結合、小組與班級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帶有學科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好處,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1)賞識活動:即經過多種形式開展賞識活動課,能夠幫忙學生學會正確賞識自己、賞識別人、賞識自我,幫忙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進而關注個人專長、潛力、樹立自信心,賞識別人,讓孩子發現別人長處,學會與別人合作,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溝通潛力。

  2)學會關心:經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經過設計系列化的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體系。

  3)主題教育:經過每月一個主題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潛力,九月份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為家鄉喝彩,十一月份是爭做規范生,十二月份是爭做守法小公民。

  4)體驗教育:讓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潛力、增強社會職責感。如參加社區活動,我的第一桶金,實踐小能手的評比等等。經過該學習領域,能夠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不斷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實踐潛力,使學生人格臻于完善。

  3、與社會問題相結合

  此刻的學生不再是只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期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采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經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結合學校的常規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秋游)進行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到達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鑒、互相滲透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如結合國旗下的講話資料、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禮貌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能夠邀請縣內各界人士前來學校講座,如緬懷先烈,、法制教育、國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四、第一學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傳統節日:中秋節

  十月份:

  1、學會關心活動

  2、傳統節日:重陽節

  十一月份:

  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開展綜合性學習

  十二月份:

  1、爭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整理(各類案例,論文及學生活動體驗)

  3、修改校優秀案例集,論文集,學生習作集。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10

  一、活動背景:

  為了把眾多的對象區分開來,人們需要使用一些方法,如各個家庭都有一本戶口簿,這樣就把一個個家庭區分開來。我們國家為了更仔細地區分每一個人,1987年實行了身份證制度,凡年滿16周歲持有身份證的男女公民,每一個人都對應了一個身份證號碼。身份證號碼到底是怎么編制出來的呢?它是如何來區分不同的個體的呢?身份證號碼又能體現出個體的那些信息呢?圍繞這些問題,我們開展了這次綜合實踐活動。這次活動通過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參觀、訪問、調查研究、經驗交流,獲得直觀、真實的印象,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綜合學習、探究學習、實踐學習,全面提高學生主動適應社會變化的素質和綜合實踐能力。

  二、活動目標:

  1、經歷數字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過程;

  2、了解身份證在社會生活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經歷設計學籍號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字應用的廣泛性;

  4、獲得一些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5、通過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觀察、訪問、調查研究、分析評價、資料收集等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主動探索、自主創新的良好習慣。

  6、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團結合作、共同進步,知道小組合作的重要作用。

  7、感受數字在社會管理中的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的極大方便,感受社會管理由人文化管理向數字化管理轉化的必然趨勢。

  三、活動研究過程:

  (一)活動前準備階段:

  將班級里的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為搜集組、調查組、采訪組、小報組。

  搜集組的同學的主要工作是搜集盡可能不同類型的身份證,比如說80年代的、九十年代、最近的身份證。

  調查組的工作是通過上網或查閱相關資料向同學們闡述身份證是如何編制出來的。

  采訪組的同學的主要工作時向當地的派出所了解相關的編制身份證的方法,并以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

  小報組的同學的任務就是把前面三個組所得到的信息編寫成小報的形式,向其他同學老師展示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

  四個小組先用一周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工作。小組內部的成員之間要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信息。另外小組與小組之間也要發揮互幫互助的精神,如果自己有其他小組信息也要給其他小組提供幫助。

  (二)課堂中共同研究階段:

  在課堂中,各個小組各顯神通,將搜集來的資料一一呈現,最后對“身份證號碼與學籍號”這一研究課題作綜合歸納。

  1、搜集組的同學展示他們搜集來的身份證號碼,并向其他同學介紹每張身份證的來源、發證日期等內容。

  2、搜集組的同學談談對身份證號碼的相應數字的猜想。

  3、調查組的同學將他們從網上搜集來的所有關于身份證的內容,包括身份證的作用、編發年份、更換期限等等展示給全班同學。

  4、采訪組的同學經過一星期以來,從派出所戶籍部門有關人士了解到的身份證的編排規律的信息的情況,向同學們介紹身份證號碼上每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另外采訪組的同學也展示了他們在派出所與戶籍部門人員進行交談、采訪時的照片。(身份證的編排規律:用數字分別代替省份、地區、縣市、出生日期、戶口所在地、性別,這樣就把一個一個人區分開了。)

  5、小報組的同學向全班作了一個綜合性的報告。他們將前面三個組所得到的材料進行匯總整理,然后編織成一張張小報,給這次的綜合實踐活動作了充分的總結工作。

  6、同學們已知道了身份證號碼是持有身份證的人所特有的號碼。全中國有十幾億人口,有身份證的畢竟只有一部分,沒有身份證的人該怎樣區分呢?特別是廣大的中小學生該怎樣把他們一個一個區分開呢?我們班的學生該怎樣一個一個區分呢?請同學們將今天所獲得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自己設計一個學籍號碼,反映出班級、性別等信息。設計后請同學們再檢查自己設計的學籍號碼是否合理?

  7、請教務處的老師向同學們介紹學校是如何給每位同學編制學籍號的。然后請他評一評,哪位同學的設計獲得“最佳合理獎”,哪位同學獲得“最佳創意獎”。

  (三)活動成果展示階段

  各個小組在組長的協調下記錄你們小組參與整個研究活動的過程,以及你們小組獲得的材料、小組成員的心得體會,以調查報告的形式記錄下來。

  四、活動總結與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成功地走出課室,進入社會進行了探究性學習,不但培養了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而且拓展了知識面,激發了學習興趣。

  同學們撰寫的調查報告雖然不是很符合正規的要求,但對于初一的同學來說,能夠集合大家的力量完成相當已經不錯了。所以總體來說本次活動十分成功。

  通過這次活動也使我深深感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教師自身要不斷提高和加強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才能具備較高的活動指導水平。才能及時了解學生在開展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學習需要,才能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究,才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觀。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11

  一、活動主題:

  中學生怎樣參與環境保護探究。

  二、設計背景:

  (一)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是另一方面嚴重阻礙社會生產持續發展,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眾多因素也出現了,其中最讓人們頭痛的就是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為此我們以《中學生怎樣參與環境保護探究》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就應運而生了。讓學生通過這一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危害,自覺地從我做起愛護環境,自主地尋求科學保護環境的方法,同時培養小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計劃背景:

  1、設計理念:

  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讓學生在富有意義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方法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科學精神,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2、學習資源使用對象及用途:

  (1)中學師生。

  (2)支持綜合實踐活動。

  三、活動對象:

  白銀四中七年級學生。

  四、活動時間:

  根據本次活動內容,預期3課時完成。

  五、活動方式:

  班級活動與小組活動。

  六、活動目標:

  1、學生通過活動,了解環境污染危害的的嚴重性,并意識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地從我做起,自主地尋求科學抑制或減免環境污染方法,同時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行為和習慣。

  2、學生通過與同學、家長、親友、社會的不斷接觸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會收集、整理和初步運用多種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學生參與簡單的綜合實踐活動,對綜合實踐活動全過程有初步認識,培養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方法和能力。

  4、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科學問題并積極進行探究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七、重難目標:

  以上目標均為重點目標,其中目標3是難點目標。

  八、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準備階段:

  1、引導學生擬定活動方案。

  (1)組織、指導學生圍繞主題收集相關的信息資料,確定活動內容,討論活動的價值。

  (2)指導學生擬定活動方案。

  (3)組織學生討論活動方案,論證活動方案的可行性,并修改活動方案。

  (4)擬定正式的主題活動方案(制定實施計劃、明確活動目的意義及目標,確定活動內容和形式、途徑和方法、相應的條件和預期活動效果。

  2、教師指導學生確定出活動的重點、難點目標。

  (1)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

  (2)環境污染的危害?

  (3)防治環境污染的方法。

  (4)學會收集、整理和初步運用多種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5)發現生活中的科學問題并積極進行探究的意識。

  3、引導學生根據每個同學的性格及特長,科學地分成能完成相應活動任務的小組。

  4、教師把相應的網站或書目等提供給查閱資料的小組。

  (二)活動的開展階段:

  1、了解當前世界環境污染大致狀況。查閱各種資料、了解環境污染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了解科學的防治環境污染的方法。廣泛宣傳環保意識。

  2、學生自主調查身邊環境污染情況。

  3、討論中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也造成或容易造成的污染環境的行為、中學生參與環境保護的現實可行性。

  4、擬定自己參與環境保護的計劃。

  (三)活動成果展示:

  1、學生自己在調查、詢問中獲得的知識以喜歡的方式,盡可能多形式地展示成果。如:辦小報,開展辯論會,寫心得體會。

  2、如果可能,還可鼓勵學生根據探究結果的總結,在校園內甚至社會上發出倡議,呼喚大眾的環保意識。

  九、活動評價方式

  遵循自主、激勵性評價原則,采用協商研討記錄的方式,通過自評、互評、教師評等形式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

  十、活動實施建議

  1、參與活動同學撰寫小論文或寫出心得體會。

  2、與學校有關部門溝通協商,根據課時及活動進行情況靈活安排與調整。

  3、聯系活動場地、圖書室、微機室等,為學生搜尋資料開綠燈。

  4、以自己經歷到社區、校外公共場所進行現身宣傳,讓社會廣泛關注“環保問題”。

【跨學科課例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課例研修心得01-20

課例研修總結02-10

《氓》課例鑒賞03-01

《觀潮》教學課例11-14

課例研修報告09-26

柳宗元《漁翁》課例09-05

《離騷》課例分析09-18

《離騷》的課例分析10-27

《圓明園的毀滅》課例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