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時間:2022-10-12 10:13:19 方案 我要投稿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精選17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課程安排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精選17篇)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1

  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20xx年6月23日)》文件要求,進一步落實我校勞動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1.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培養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為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2.組織學生參與校園環境建設,做實小小主人,美化童心校園,增強集體榮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

  二、工作原則

  1.“五育”并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每一方面不可或缺,當前尤其要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這是黨中央在新時期提出的教育要求。

  2.實踐體驗。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正確觀念。

  3.有機滲透。與學科教學、家庭教育、社區活動緊緊結合,挖掘勞動實踐素材,拓展勞動空間,提高學生勞動教育的參與度和覆蓋面。

  4.適當適度。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性別差異、身體狀況等特點,選擇合適的勞動項目和內容,安排適度的勞動時間和強度,做好勞動保護,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三、主要工作

  (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1.落實相關課程

  責任部門:教學處

  活動時間:課表安排教學時間

  具體要求:根據《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將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勞技等課程作為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渠道,開足開好。教學處安排課表時,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要有一半以上課時用來上好勞動課,保證勞動教育課時,并加強日常督查和教學研究。在語文、數學、道德與法治、美術等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內容,進一步增強學生勞動意識,提高勞動能力。

  主要形式:

  (1)課內使用勞技課材料;

  (2)協助校園草坪拔草或撿拾垃圾;

  (3)到食堂進行蔬菜初加工;

  (4)開設微生活課程。

  2.開展校園種植

  責任部門:政教處、年級組

  活動時間:課余時間

  具體要求:利用校園內閑置土地,開發成種植區,先試點再擴大。中高年級各班都要有承包區域,在班主任指導下成立若干小組(制籬笆、施肥、澆水、辦小報、攝影等),開展農耕,并填寫好觀察記錄表,學期結束后進行評比。利用學校北側農田,組織學生參觀,聆聽農民介紹農作物生長過程,協助農民種植或收割農作物。

  主要形式:參觀、聽介紹、施肥澆水、種植收割等。

  3.加強班級衛生和包干區打掃

  責任部門:少先隊總部、少先隊各大隊部

  活動時間:早、中、晚時間

  具體要求:各班班主任制定并細化“班級衛生任務分工表”,堅持“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

  (1)包干區衛生。根據學校劃分的班級包干區,各班輪流安排值日生,組織學生每天早晨到校后及時主動打掃,做到教學樓樓道、樓梯及樓梯扶手保持整潔干凈,地面無塵、無痰跡、墻裙無污跡,課間協助保潔人員巡視包干區。

  (2)室內衛生。學生每人配備一塊抹布,堅持每天清理自己的桌凳及地面一次,教育學生不得在課桌上涂刻。班級其他區域衛生都要安排值日生,堅持每天打掃,確保教室地面干凈、桌凳整齊、講臺三角櫥整潔、門框玻璃無灰塵、盆花擺放有序。

  主要形式:掃地拖地、擦桌子玻璃、整理課桌及書包、擦黑板、整理講臺三角櫥、清理飲水機等。

  4.承擔家務勞動

  責任部門:政教處、年級組

  活動時間:在家時間

  具體要求:各年級、各班級通過召開家長會、給家長一封信、發短信等形式,告知家長:黨中央國務院對小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要求和任務,教育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幫著做,弘揚優良家風,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每天安排孩子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增強勞動意識,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主要形式:掃地拖地、洗衣曬衣疊衣、做菜洗碗、整理房間、給花草澆水、家庭種植養殖等。

  5.做好后勤保障

  責任部門:總務處、保潔組

  具體工作:提供保潔工具和種植工具,開辟種植園區,接通水電。組織保潔人員對學生包干區打掃進行輔導。聯系學校北側種植農民,做好參觀、介紹、種植、收割等準備工作。(外包保潔工作照常進行)

  6.加強安全保衛

  責任部門:保衛處

  具體工作:加強勞動安全教育,宣傳各項勞動活動安全知識和注意事項,對發生的安全事故,及時就醫,辦理發票報銷,并協助做好理賠手續。

  (三)落實保障機制

  1.做好統籌協調。充分調動政教處、少先隊、總務處、保衛處等部門及年級主任、班主任、任課教師的積極性,借助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共同關心支持勞動教育,確保勞動教育的時間、師資、經費、場地、設備等落實到位。

  2.增強師資力量。積極探索建立兼職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廣開渠道,加強勞動教育兼職教師的專業技術培訓。聘請一些校內外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加強勞動教育研究,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促進資源開發。開發校內勞動教育基地,爭取周邊居民支持,在校北圍墻外開辟新的勞動教育實踐場地,滿足全校學生勞動教育需求。充分利用現有校本課程、微生活課程資源,進一步增設新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項目。

  4.加強督導評價。建立學生勞動評價制度,評價內容包括參加勞動次數、勞動態度、實際操作、勞動成果等方面,把具體勞動情況和相關事實材料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并作為評選“勞動小能手”、“三好學生”等的重要參考。把教師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和班級勞動管理情況與績效考評相結合,有效增強老師們對學生勞動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各班級衛生情況由少先隊組織少先隊員定期檢查,學校政教處組織領導組成員不定期巡查,檢查結果及時記錄并反饋,對評比結果每月公布一次,頒發“衛生流動紅旗”,各班衛生情況納入學期結束優秀班集體評選。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2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通知》(渝教基發〔20xx〕26號)精神,切實加強勞動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具有我縣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良好勞動品質,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基本原則

  (一)把握育人導向。把準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勞動意識、培養勞動習慣、強化勞動實踐。

  (二)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分學段落實勞動教育和實踐要求,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安全適度,強化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提升育人實效性。

  (三)體現時代特征。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針對勞動新形態,注重新興技術支撐和社會服務新變化。深化產教融合,改進勞動教育方式。強化誠實合法勞動意識,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創造性勞動能力。

  (四)強化綜合實施。拓寬勞動教育途徑,整合家庭、學校、社會各方力量。家庭勞動教育要日常化,學校勞動教育要規范化,社會勞動教育要多樣化,形成協同育人格局。

  (五)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學校實際,充分挖掘可利用資源,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勞動教育和實踐,避免“一刀切”。

  三、總體目標

  通過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使學生能夠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為學生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四、工作措施

  (一)落實勞動教育課程。

  一是納入課程。學校將勞動教育納入課程安排,對學生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將勞動和勞技課有機整合,小學和初中在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設勞動課,每周不低于1課時,普通高中開好通用技術課程,職業高中落實實作實訓課程,確保勞動教育課程落實落地。二是融入學科教學。在其他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加強勞動教育,利用品德與生活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通用技術教育課程,加大勞動觀念、生活態度和動手操作、勞動技能的培養。同時,結合學校實際,充分挖掘地方傳統勞動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周邊自然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等,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勞動教育課程,形成校本勞動教育特色。三是編寫指導手冊。學校根據需要編寫勞動實踐指導手冊,明確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工具使用、考核評價、安全保護等勞動教育要求。

  (二)明確勞動教育內容。

  針對不同學段、類型學生特點,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結合產業新業態、勞動新形態,注重選擇新型服務性勞動、創新性勞動的內容。

  小學低年級要注重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讓學生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勞動樂趣,知道人人都要勞動。小學中高年級要注重圍繞衛生、勞動習慣養成,讓學生做好個人清潔衛生,主動分擔家務,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到勞動光榮。

  初中要注重圍繞增加勞動知識、技能,加強家政學習,開展社區服務,適當參加生產勞動,使學生初步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職業意識。

  普通高中要注重圍繞豐富職業體驗,承擔家務勞動、開展服務性勞動、參加生產勞動,使學生熟練掌握一定勞動技能,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

  中等職業學校在加強常規勞動教育實踐的同時,重點是結合專業人才培養,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于16學時。

  (三)強化勞動實踐體驗。

  要根據學生身體發育情況,科學設計課內外勞動項目,采取靈活多樣形式,激發學生勞動的內在需求和動力。要統籌安排課內外時間,可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實施好勞動周,小學低中年級以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校園勞動為主,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可適當走向社會、參與校外勞動鍛煉,并搭建平臺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的勞動。

  1.明確日常衛生、勞動習慣養成基本要求。對學生在家和在校的個人內務整理、形象打理、衛生習慣養成、書桌收拾管理等提出明確細化的要求,形成常規、保持常態。

  2.加強校內勞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清潔環境、美化校園活動,校內一切勞動任務盡可能歸于學生,學校所有公共場地衛生、綠化帶等要合理安排到班級,由班級負責衛生打掃和打理,凡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均由學生自主完成。

  3.因地制宜,多渠道拓展實踐場所。各學校要建好勞動實踐教室或實踐基地,結合實際,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與農作物或飼養小動物,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區”,予以精心呵護。農村學校可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建設相應土地、山林、草場等作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城鎮學校可聯系或利用當地場鎮街道、企事業單位、職教實訓基地等作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定期布置勞動實踐作業,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基地勞動、助農勞動、公益勞動和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要充分利用課輔活動和課外活動時間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俱樂部活動,進行手工制作、創造發明、電器維修、班務整理、室內布置等實踐活動。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開辟公益性崗位,為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平臺等。

  4.明確家務勞動實踐任務。抓住衣食住行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引導孩子自覺參加勞動,并持之以恒,每期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每周安排適量的家庭勞動作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布置做飯、洗碗、洗衣、掃地、內務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假期明確一定家務實踐勞動任務,可結合《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安排學生參與一定的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職業體驗等實踐活動。教育學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幫著做,弘揚優良家風,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

  5.積極搭建勞動教育活動平臺。一是落實學生自主管理。班級要結合實踐落實每位同學崗位任務和責任,為同學和教師在某方面服好務;學校要探索建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學校的清潔衛生、值周值日、檢查評比、活動組織、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充分讓學生參與策劃和具體落實。二是搭建平臺,開展勞動主題教育。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我愛我家”家務勞動、“我愛學校”成長勞動、“我愛公益”志愿勞動、“我愛自然”體驗勞動等,同時,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組織開展職業體驗活動,讓學生去體驗交警、教師、清潔工人、建筑師、醫生等不同職業。三是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勞模報告會、手工勞技展演,開展勞動小模范評比,以活動為載體營造氛圍,提高學生勞動意識、服務意識和奉獻意識,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引導其養成自立自強的品質。四是充分挖掘校內、校外資源,建設一批勞動實踐基礎和勞動教育特色學校。

  (四)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充分利用學校教師資源,發揮教師特長,開設特色勞動教育課程;結合當地實際,聘請相關行業專業人士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整合中職學校農學、旅游、電子等專業師資力量,深入中小學開展勞動技能指導。將勞動教育納入教師校本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強化每位教師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提升實施勞動教育的自覺性。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同時要深入開展勞動教育教研活動,夯實基礎。通過專家引領、校本研修、反思總結,加強對勞動教育的研究,不斷改進勞動教育方法和組織形式,注重激發學生內在需要和動力,提高教育效果。

  (五)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

  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制定評價標準,建立激勵機制,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活動,全面客觀記錄課內外勞動過程和結果,加強實際勞動技能和價值體認情況的考核。一是打造學校勞動教育精品課程,每學年開展勞動教育優質課競賽活動,開展班級學生勞動課展示活動;二是開展勞動教育主題匯報和勞動小模范評比活動;三是根據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情況擇機開展縣級觀摩、展示和技能競賽活動;四是開展勞動基地創建和縣勞動教育特色示范校評選活動;五是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多舉措營造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推動勞動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切實承擔勞動教育主體責任,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成立校長任組長親自抓、分管教學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和人員配合抓的領導小組,確保該項工作落到實處。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可操作落地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和評價標準,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整合各類勞動教育資源,加強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活動開展和考核評價等,引領保障好勞動教育活動有序開展。

  (二)加強宣傳引導。一是密切家校聯系,加強勞動教育宣傳,轉變家長對孩子參與勞動的觀念,使他們懂得勞動在孩子學習、生活和未來長遠發展中的積極意義和作用,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二是加強勞動教育科學研究,宣傳推廣勞動教育典型經驗。三是積極宣傳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機構提供勞動教育服務的先進事跡。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災等重大事件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大力宣傳不畏艱難、百折不撓、敢于擔當的高尚品格。四是鼓勵和支持創作更多以歌頌普通勞動者為主題的優秀作品,大力宣傳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主旋律,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不勞而獲、貪圖享樂、崇尚暴富的錯誤觀念,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

  (三)做好條件保障。多種形式籌措資金,逐步推進學校勞動教育設施標準化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場所和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配置相應設備和所需耗材,建成質量保證的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場所。學校每期應安排一定的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因時因地因校制宜,立足自身優勢,強化特色,開展勞動教育基地和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內外結合,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逐步建好配齊勞動實踐教室、實訓基地。

  (四)加強風險防控。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安全管控機制和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勞動教育風險分散機制,鼓勵購買勞動教育相關保險,保障勞動教育正常開展。各學校要加強對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強化勞動風險意識,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并重的`勞動安全保障體系。科學評估勞動實踐活動的安全風險,認真排查、清除學生勞動實踐中的各種隱患特別是輻射、疾病傳染等,在場所設施選擇、材料選用、工具設備和防護用品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學的操作規范,強化對勞動過程每個崗位的管理,明確各方責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

  (五)完善督導評價。將學校勞動教育納入綜合考評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情況納入教育督導體系。進一步完善勞動教育督導辦法,定期對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情況進行督導,并將督導結果反饋公開,作為衡量學校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并納入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年度考核。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從小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2、通過研究,提出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方案和不良習慣的矯正方案,做到良好習慣的培養和不良習慣的矯正相結合。

  3、教師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探討小學階段學生勞動意識的形成、范圍及培養途徑。

  活動措施

  一、創設校園熱愛勞動的環境氛圍

  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可以讓學生在社會化、人性化和科學化的校園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勞動教育。例如在校園環境建設中注意營造勞動教育氛圍,精心設計“勞動教育”長廊,讓每一個地方,每一面墻壁,每一處角落都能說話,使校園形成潛移默化和具有導向性的學習教育場所。在學校校門的宣傳欄、教學大樓每層走廊墻壁上可以懸掛有關勞動的名人名言。校內黑板報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傳,使全體師生了解勞動教育的基本內容、要求和重要意義,形成“人人知勞動”的良好氛圍,為“人人愛勞動”打下輿論基礎。另外在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和運動會等集中性校園文化系列活動時,也要注意與勞動教育活動有機結合。如可以在學生的小品節目上表演、美術和手抄報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講中,進一步加強校園勞動教育的滲透性。

  二、創設班級熱愛勞動的環境氛圍

  熱愛勞動是我國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重點內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因此除學校創設熱愛勞動的環境氛圍外,在班級也可以創設熱愛勞動的環境氛圍。如班級的布置上,班級黑板報、專欄、等都可以圍繞熱愛勞動的內容。班里可開展一些有關勞動的活動,如開展“每天一分鐘家務”,“整理小房間”,“養出最美的花”、“我不甘落后”等活動。種種實踐活動,會使我們的“小皇帝”,“小公主”們再也不嬌氣了,個個成了愛父母,愛班級,愛學校,愛勞動的好兒童。同時班上還可以開展以“勞動”為主題的中隊會;開展“學習身邊人,評點身邊事”的演講;評選“班級勞動之星”,使“熱愛勞動、勞動光榮”思想意識扎根學生心里。

  三、創設家庭勞動環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會中人,因此他總要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生活的主要環境是家和學校,除了在學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因此我們可利用家長會建議家長在家做到:

  1、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嘗試勞動。當孩子對某件事感興趣時,家長要及時引導,大膽放手,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勞動。

  2、給孩子一段時間,學會勞動。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學會勞動。開始會出現幫倒忙的現象,家長要接納孩子從不會到會的漸進過程。

  3、給孩子良好的物質空間,自主勞動。從小培養孩子愛勞動很重要,所以家長要為孩子創造適合他們勞動的空間。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讓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發揮自主勞動的積極性。

  4、給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間,享受勞動。要讓孩子感受勞動的快樂,以鼓勵為主。

  5、給孩子一個方法,學會勞動。家長開始要教給孩子勞動的技巧,使孩子能勝任勞動。可以用游戲的口吻引導孩子進入角色。

  6、給孩子一個要求,貫徹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務,成員要形成統一戰線,堅持貫徹到底

  7、給孩子一個規則,體味勞動。制定一個勞動獎罰規則,讓孩子看到自己勞動帶來的榮譽,也能體驗懶惰帶來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終愛勞動,自覺勞動。

  四、強化措施,規范勞動行為。

  在學生對勞動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教師不但要做出榜樣,還要及時地規范學生的勞動行為。一是要加強預防,防微杜漸,及時糾正不良行為。二是要及時鼓勵表揚。三是要循序漸進。根據低、中、高年級學生不同年齡及心理特點,在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中按照本課題研究內容的指標體系,分層次、有梯度地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行為訓練。每學期的行為規范訓練有重點、有要求、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為了使學生形成穩定的習慣,行為訓練要反復進行,持之以恒,訓練內容滾動進行。在訓練中,注意采取學生自我管理(紅領巾文明衛生崗值日制度)、自我評估(學校、家庭評比表)等方法,進行自我教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評估時間:每天自評,每周互評,每月班主任小結,期末總結表彰,達到及時反思、不斷強化的目的,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第一學期,本年級學生應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認真做好值日生”、“撿起身邊的一張紙”為主;第二學期,以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為入手,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抓好文熱愛勞動教育,調整行為偏差,矯正不良習慣,將養成的良好習慣由自覺狀態走向自主、自動,把外顯的動力逐步內化為個性品質,使習慣穩固化。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4

  孩子的勞動觀念必須從小養成,只有樹立了勞動的觀念,從小養成勞動的習慣,才會讓孩子熱愛勞動。那么,作為小學教師,應如何有效培養學生良好勞動習慣呢?我結合自己幾年的教育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以勞動技術教育為主陣地,培養學生良好勞動習慣。

  1、探求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勞動意識的增強。勞動課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的實踐,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傳授勞動知識技能與培養勞動習慣相結合,通過勞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對工作的責任心,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2、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促進學生勞動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學生中定期舉辦自理能力測試、勞動能手競賽、“今天我當家”中隊主題會等活動,讓孩子參與實踐。在學校繼續開展“雛鷹行動”系列活動,培養學生“五自能力”,還可以舉行隆重的頒章儀式,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學生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和勞動實踐,豐富了課余生活,增加了對勞動的興趣,同時,自理能力、動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

  3、重視勞動過程的監督和考核評價。在確定勞動教學目標、內容的同時,要建立必要的監督機制,如采用制定“學校家庭勞動教育反饋”、等有效手段,注重學生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從不會到會的各項需求,踏踏實實,真正使勞動教育自始至終落到實處。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勞動習慣。

  1、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小學勞動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將更加有利于小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小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潛力很大,一要做到緊密聯系教學實際,開展活動目的明確,計劃性強,不加重學生負擔;二是注意與其他的活動,如班級大掃除,少先隊組織的參觀調查活動等結合起來,收到一舉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社區開展各類實踐活動。我們可以通過“假日小隊”、“紅領巾特別行動小隊”等形式,定期帶領學生參加社區勞動,參與社會公益勞動,盡量為學生勞動技能的提高創造條件。這些社會活動的開展,不但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也起到積極的作用,從而,促使學生在家里勞動態度的改變,在學校認真做好值日,在社會上自覺遵守文明規則。

  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培養學生良好勞動習慣。

  1、要打破來自家庭教育的障礙。學校要指導家庭教育,幫助家長克服來自思想上的障礙,端正家長的教育思想,不斷增強其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的意識。

  2、要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導家長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改進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評價體系,培養學生良好勞動習慣。

  當然,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夠在勞動實踐中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創新,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5

  我校勞動教育型實踐活動將緊密聯系學校實際,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以“實踐育人”為基本途徑,堅持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動手動腦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一、多渠道宣傳,提高認識,形成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是培養二十一世紀建設人才必須遵守的守則。對學生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的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是小學教育的重要教學任務。我校重視勞動教育,組成以校長具體負責的領導小組,把勞動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緊密與少先隊活動、班級活動掛鉤,保證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和多樣性。我校還將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對學生家長進行勞動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引導家長認識勞動對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作用,使家長能積極主動配合各項校內外教育活動。

  二、以“創建xx市勞動基地和xx市綠色校園”為抓手,開展勞動教育活動,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拓寬課程資源,為學生搭建多元的成長舞臺

  我校從學生的認知、情感規律出發,以“參與勞動、體驗過程、享受成果”為主題,廣泛為學生創建勞動實踐崗位,開展體驗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勞動實踐活動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義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從而內化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顯為良好的行為和自覺習慣。

  三、活動設想

  1、時間:綜合實踐課。

  2、主要參與對象:xx學生。

  3、籌備:

  勞動工具:鋤頭、鐵鍬、水斗等。

  種子:各種應季蔬菜種子、瓜類種子、向日葵種子等。

  其他:薄膜、化肥、農家肥等。

  來源:一部分學校購買,一部分向學生征集。

  4、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

  顧問:xx。

  四、實施程序

  1、清理勞動場地,改良土壤。

  2、垅土。

  3、種下青菜苗,放土,施肥,澆水。

  4、澆水,施肥。

  5、捉蟲。

  6、收獲。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6

  一、活動總負責

  略

  二、活動總策劃

  xx大隊部

  三、活動時間

  20xx年5月23日

  四、活動地點

  xx科技探索中心

  五、參加對象

  全校師生

  六、后勤保障及留校學生管理

  略

  七、教師安排

  各年級組負責人: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

  各班帶隊老師

  班級班主任協管老師

  八、車輛與時間安排

  本次活動共租用車輛34輛,參加活動師生分兩批乘坐,第一批四年級、五年級和六年級,第二批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聽廣播指揮)

  出發時間:8:20

  回來時間:14:00

  下午放學:與平時一樣(一、二年級15:30三、四、五、六年級16:00)

  九、班主任及協管教師

  1、所有參加活動的人員必須明確任務、職責、精力充沛、自始至終參與活動的全過程。按分配的任務全程跟班帶生。

  2、班主任應提前向學生做好各種教育,同時做好各方面組織工作。

  3、組織帶好學生,保證學生的安全,做到去、回、集合等時候清點的人數相符。

  4、提高認識,隨時隨地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不能放松警惕。到目的地要視察周邊環境,如有施工場地、山坡、河道水塘、凡學生有可能發生危險的地方要分頭站崗,并注意學生動態,不允許學生出入危險場地。

  5、學生過馬路要走人行道,并時時提醒注意交通安全,注意來往車輛,確保學生安全過馬路。

  6、活動中不得請假、不得中途私自離開學生,保證本次活動順利進行。

  7、協管教師要協助班主任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管理好班級,尤其是學生的安全。

  十、學生注意事項

  (一)安全要求:

  1、乘車安全:上下車有秩序,不推搡、擁堵;行進中頭、手不伸出窗外,車廂內不亂走動;上車前、下車后要集隊點名,以防學生走散。活動結束要在規定的地點按時集中,清點人數上報,并有秩序上車。

  2、活動安全: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展開,特殊情況需要暫時離開的,要通知班主任并與他人結伴同行,速去速回。絕對不允許出現打打鬧鬧、推推擠擠等危險的現象。

  (二)紀律要求:

  1、聽從老師指揮,不擅自離開隊伍或單獨活動。

  2、活動中要注意愛護花草樹木。

  3、做到團結互助、文明禮貌、遵守紀律。

  (三)衛生要求:

  1、每人多準備幾只塑料袋,用于放垃圾或因暈車產生的嘔吐物等。

  2、每個休息場地在離開時必須整理干凈。

  (四)其他:

  1、學校提供每位面包、水果、牛奶,學生自帶好飲用水。

  2、請班主任老師做好組織工作,通知學生一律穿校服、佩戴紅領巾校徽。各班分好小組,便于管理,學生不能單獨活動。

  3、活動前著重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禮儀教育和行為習慣方面的教育,在活動過程中體現我們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4、帶班教師負責管理班級學生的安全等。年級段領隊老師負責做好協調工作。偶發事件及時與年級段帶隊老師聯系。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7

  一、目的與意義

  校選課(又稱公共選修課)是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了提高校選課的質量,使我院校選課逐步形成學科交叉、功能互補的`系列課程,特制定本辦法。

  二、開課對象

  本校二、三年級的在校學生。

  三、管理單位

  校選課由教務處負責統一組織管理。

  四、課程設置及開課條件

  1. 校選課必須符合我院教育教學培養目標,所開課程必屬人文社會科學類、經濟管理系、自然科學與技術類、藝術體育類等文化素質修養課程,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院鼓勵教師開設新的校選課課程,豐富校選課課程體系。

  2. 校選課暫定每門課程1-2學分,按每學分15學時計算;學院提倡開設短學時校選課。

  3.開課教師應具有講師以上職稱(特殊課程可適當放寬),鼓勵高級職稱教師開設校選課。擬開課教師按照開課條件填寫《z職業技術學院校選課開課申請表》(附件1),經系(部)或處室簽署意見后,將《申請表》在規定時間內送交教務處,教務處審核同意后將該課程納入校選課課程體系進行管理。

  4.所開課程必須有教學大綱(由開課者編寫)、相應的教材、講義或講稿(由開課者編寫)。

  5.各系(部)或處室應為教師開設校選課提供必要的條件。

  五、校選課的有關規定

  1.校選課學分要求: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我院各專業學生必須修滿4學分的校選課。

  2.選修時間從第三學期開始選修,原則上第五學期結束前應完成修讀任務。

  3.學生選課時要合理安排選修課程門數(每學期報選一門為宜,至多不超過兩門)。

  4.學院鼓勵學生均衡選課,尤其注意選修學科交叉的課程,以完善知識結構。

  5、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的課程,如列入“校選課”,則僅面向其它專業學生開設。

  6.學生在同一上課時間只允許選聽一門課程;原則上選修課時間安排在星期五下午,特殊情況可安排在晚上開課。

  7.校選課選修人數不足30人,一般不開課。

  六、選課程序

  1.每學期結束前3周由教務處根據教師申報情況和學院教學實際需要確定下學期開設的校選課課程及任課教師,向學生公布校選課簡介和教師簡介情況(附件2)。

  2. 每學期結束前2周由系組織學生選課,各系匯總后上報教務處。

  3. 每學期結束前1周由教務處公布選課結果,制作校選課學生花名冊;向教師所在教學單位下發授課通知,有關教學單位接到授課通知后,應及時通知任課教師認真備課。

  七、教學管理

  1.校選課課程的開課時間按學院排課規則執行。

  2.校選課的任課教師應與課表安排的保持一致,未經教務處批準,一般不允許中途更換教師。

  3. 校選課任課教師如因病、參加會議或社會活動而需調、停課的,應填寫《z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調課審批表》報教務處批準,并由任課教師通知學生。

  4. 校選課納入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之中。

  5. 校選課結束后,任課教師應將教學大綱、教案或講義、課表、點名表、試卷、成績單等相關教學資料送交教務處存檔。

  6. 校選課的日常教學檢查由教務處和相關系部負責。

  八、考核與成績評定

  1.校選課提倡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鍛煉,任課教師可根據所開課程的學科特點,確定考核方式。具體考核方式由任課教師在《z職業技術學院校選課開課申請表》中注明,經教務處同意后在選課時正式向學生公布。

  2.課程考核由任課教師組織進行,一般于該課程結束后進行;考核要嚴格執行我院考試管理的有關規定。

  3.學生應珍惜教育資源,認真學習,對未辦理退選手續而不參加考核者,成績以零分記。

  4.凡選課學生缺勤達1/3以上(含1/3)學時者,或不完成作業者,或同一上課時間報聽一門以上課程者,一經認定,本門課成績以零分記。

  九、教材的選用與管理

  校選課所用教材均由學生自愿購買,凡愿購買教材的學生以班為單位統計人數報教務處統一訂購;如使用自編講義,須經教務處審核并報分管院長批準。

  十、工作量計算及酬金發放

  校選課工作量由教務處進行計算,課時酬金按學院有關文件執行。

  十一、其他

  1.本辦法從發布之日起執行。

  2.本辦法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8

  一、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潛能。

  2、讓學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勞動實踐給他們帶來的快樂,不僅培養了他們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品德,更加激發了他們熱愛學習、掌握本領和報效祖國的極大熱情。

  3、培養學生尊重勞動者、尊重勞動成果。

  4、學會與他人合作。

  二、教學要求

  1、要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必須循序漸進,溫故知新,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實踐應用。

  2、要理論聯系實際,用實踐知識去思考理論問題;用學過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實踐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實踐加深和鞏固基本知識的理解。

  3、要掌握好重點并注意通用性,才有一定的針對性。

  4、上課必須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做課堂筆記,應認真仔細,動手動腦,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獨立完成實驗科目,注意培養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紀律:

  1、必須聽從認課指導老師講解,有疑問應先舉手再提問,不能交頭接耳。

  2、未經允許,不可以互串座位,不準用硬物在桌子上刻畫,未經允許不準翻動抽屜中物品。

  3、必須按要求領取工具及實踐器材。認真領悟線路圖及內涵。

  4、每張課桌的同學在未征得指導教師同意的情況下,不得向鄰桌或其他同學借用工具或器材。

  5、每張課桌的同學應妥善保管好各自的工具及實踐器材,防止損壞或丟失,如有以上現象應按價賠償。

  四、教學課時

  共2小時,時間分配:安全教育10分鐘,實際操作過程理論講解約25分鐘,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約60分鐘,交流總結約15分鐘,課間休息約10分鐘。

  五、教學用具和材料

  1、制作衣架的材料、用具:十號鐵絲、老虎鉗、老虎凳、錘子。

  2、安裝自行車的零部件和用具:

  ⑴零部件:鋼圈(含輪胎)、大桿、車把、鏍絲、鏍帽。

  ⑵用具:各種型號扳手、老虎鉗、鏍絲刀、打氣筒。

  六、教學重難點

  1、重點:

  ①讓學生了解、認識制作衣架的材料、工具和衣架的制作程序。

  ②讓學生了解、認識自行車的零部件、工具和自行車安裝程序。

  2、難點:

  ①衣架的制作程序。

  ②自行車安裝程序。

  七、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勞動不僅創造了人類文明,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無盡物質享受,同學們目前雖然還是學生,但有些簡單的勞動還是能夠勝任的,比如衣架的制作和自行車的安裝,今天就讓同學們自己來完成,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信心?(回答略)。

  2、安全教育:同學們,在你們還沒有動手操作之前,我先講一下安全,這是對他人負責,更是對你自己負責。請同學們一定要認真聽講;制作衣架的同學每兩人為一組,自行車安裝的每五人為一組,同學們先坐下來聽我講解制作過程,然后再動手操作,在未制作之前請同學們不要動任何東西,在操作時也要嚴格按照操作程序,不允許學生在課間隨意離開座位走動或外出,更不能互相追逐打鬧,還要學會正確使用勞動工具。

  3、講述新課:簡易衣架的制作:首先準備10號鐵絲長98厘米,用小鐵錘將鐵絲錘直,右手握老虎鉗,左手持鐵絲,用老虎鉗鉗住鐵絲的一端約9厘米處彎成大彎鉤狀,另一端約1.5厘米側面彎曲成小鉤,大鉤以下約4厘米呈柱狀,再將小鉤鉤住柱子的下端,然后衣架上面總長比下面約長4厘米,具體操作流程圖(略)。

  自行車安裝:先將自行車大桿、前叉翻過來朝上→安裝前輪→安裝后輪→安裝鏈條→安裝支架→安裝坐墊→安裝前后閘→安裝響鈴、車鎖→校正、鏍絲緊固→打氣→試騎。

  4、課后小結評比:⑴首先將所有的作品拿出來進行比較,表揚或肯定制作較好的同學,找出制作不太理想的作品,同學們在制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對這些同學進行鼓勵。⑵對課堂中不遵守紀律的同學給予嚴肅的批評教育。⑶將各種表現特別好的同學上報給教育處。

  八、工具驗收、小結

  清點所有教學用具,并將其重新放回指定的位置,將損壞的用具單獨列出,及時補充用具,確保下次上課正常運行,留下部分學生打掃衛生,清潔課堂。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9

  一、基本數據:

  課程名稱旅游課程類型綜合實踐課

  教師董炳蓮授課對象七、八年級學生

  時間3課時、隔周1課時設計者董炳蓮

  所在學校獻縣南河頭中學

  二、課程的性質和指導思想:

  課程的性質

  課程的性質是選修。我校旅游教學以激發學生的美感意識和培養學生的觀察實踐能力為出發點,將旅游知識和當地的藝術文化相綜合,淡化旅游專業性,強調以學生審美創造力的開發為旅游教學的核心目標;強調學生在課間審美活動的全程性,從感受美性出發,引導欣賞與探究,共同評價,深化學習所得。

  指導思想

  我校旅游教學以當地名勝古跡為基地,并基于學校而進行的突出師生特點和學校特色的課程。我校強調“為學生的發展負責,為教師的發展鋪路”,只有盡可能利用和開發現有的校內外資源,發揚學校的傳統,結合當地自然和社會條件進行,才能有效地實施我校的旅游校本課程。通過學習,讓學生對旅游業的發展及其當地的歷史遺跡、風物人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旅游學作為一個新興學業的意義,通過具體的搜集并掌握本地的名勝古跡資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當地中的實踐旅游,將情、理與知識相結合從而認識旅游業及其意義。使學生具有了解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美感鑒賞、陶冶性情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旅游業知識及其意義,。

  2、通過對當地資料的搜集,樹立創新意識,動手意識。加強學生對本地歷史,地理及其風土人情的認識。

  3、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初步體會當地實踐對學生美感的熏陶,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并為日后進一步學習旅游業作鋪墊。

  四、課程內容:教師向學生介紹,與學生動手查相關資料相結合,強調自主學習。

  第1周:旅游業介紹。

  第2周:展示搜集資料的成果。

  第3周:參觀實踐

  五、學習方式及教學方式

  (一)學習方式

  以發現式為主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從搜集中探索、把握基本旅游業語言。通過搜集資料,樹立創新意識,動手意識。加強學生對本地歷史、地理及其風土人情的認識。

  通過參觀實踐過程,徹身了解旅游業的意義,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并為日后進一步學習旅游業作鋪墊。

  (二)教學方式

  采用以講授、演示、實踐、活動指導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給學生以較充分的實踐機會,教師在演示、活動指導中幫助指導學生。

  六、教材情況

  自編教材。

  七、學習評價方式

  (一)學習評價的指導思想

  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關注學生的旅游學習參與程度與思維、情感的深度和廣度。評價是以方展性評價為取向,注重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對其進行判定。旅游學習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習,注重學生的發展,從學生進步過程、努力程度、實踐、自評與他人評價等多方面評價,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注重實踐。

  (二)學習評價的方式

  采用表現性評價,關注學習的過程,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成果可通過實踐、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手冊中。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10

  一、基本數據:

  課程名稱陶藝課程類型活動課

  使用教師盧旅授課對象六、七年級學生

  時間16課時,每周1課時設計者盧旅

  所在學校徐教院附中

  二、課程的性質和指導思想:

  課程的性質

  課程的性質是選修。我校陶藝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出發點,將陶藝和泥塑相綜合,淡化陶藝專業性,強調以學生審美創造力的開發為陶藝教學的核心目標;強調學生在課內審美活動的全程性,從感受泥性出發,引導欣賞與探究,大膽創作,共同評價,深化學習所得。

  指導思想

  我校陶藝教學以學校為基地,并基于學校而進行的突出師生特點和學校特色的課程。我校強調“為學生的發展負責,為教師的發展鋪路”,只有盡可能利用和開發現有的校內外資源,發揚學校的傳統,結合當地自然和社會條件進行,才能有效地實施我校的陶藝校本課程。通過學習,讓學生分別對中國陶瓷發展史、世界陶藝發展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了解現代陶藝的發展狀況;了解陶藝制作的材料和工具,能通具體的操作實踐掌握陶藝的設計與制作方法;通過對大師、名家作品的鑒賞,認識陶藝及其藝術特點。使學生具有獨立創作陶藝作品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陶藝發展史、陶藝技法,從經驗中探索、把握基本陶藝造型語言。

  2、通過作品設計與制作,樹立創新意識,尋求,加強空間造型能力。

  3、通過制陶實踐過程,主動探索嘗試表達新穎的設計途徑與方法。

  4、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初步體會陶藝是人類內心情感表達的一種語言,為日后進一步體驗陶藝作鋪墊。

  四、課程內容

  15周:教師向學生介紹、示范與學生動手查相關資料相結合,強調自主學習

  第1周:概況介紹。

  第2至12周:技法練習及相關創作

  A)泥板壓印——用各種物體在泥板壓痕,做肌理練習。

  B)捏塑成型——抓住物體特征,捏出有趣的動物和有動態的人物造型。

  C)泥條盤筑——搓泥條,學習古老技法,力求創造新的造型。

  D)泥板成形——拍壓泥板,用拼結、旋擰、圍卷等多種方法進行創造

  第13至15周:主題創作

  五、學習方式及教學方式

  (一)學習方式

  以發現式為主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從經驗中探索、把握基本陶藝造型語言。通過作品設計與制作,樹立創新意識,尋求,加強空間造型能力。通過制陶實踐過程,主動探索嘗試表達新穎的設計途徑與方法。

  (二)教學方式

  采用以講授、演示、實踐、活動指導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給學生以較充分的實踐機會,教師在演示、活動指導中幫助指導學生。

  六、教材情況

  自編教材。載體形式為電子文稿的形式,為光盤。

  七、學習評價方式

  (一)學習評價的指導思想

  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關注學生的陶藝學習參與程度與思維、情感的深度和廣度。評價是以方展性評價為取向,注重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對其進行判定。陶藝學習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習,注重學生的發展,而不給學生以判定是更人性化的評價。從學生進步過程、努力程度、實踐與創新、自評與他人評價等多方面評價,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注重實踐。

  (二)學習評價的方式

  采用表現性評價,關注學習的過程,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

  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手冊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陶藝教學采用檔案袋評價:

  1、學生的每階段陶藝作業、最得意的代表作品

  2、學生自己的評價、反思

  3、教師或同伴做出評價的有關材料

  4、匯集其他相關的材料,等等。

  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和進步狀況。記錄學生在某一時期一系列陶藝學習的成長故事。每個學生都有其特長,不論擅長泥條造型還是捏塑造型,教師在評價的是其學習的過程,關注的是學生是否熱情參與,積極收集相關信息、獨立思考創作、交流合作等,而不是僅僅關心其結果。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11

  一、活動主題:

  趣味百科,樂在其中

  二、活動目的:

  為了讓大家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增添一絲趣味與開心,展示自己在知識方面的能力與才華,進一步擴大同學們的知識面。

  三、活動意義:

  娛樂身心豐富大學生活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為全院學生提供一個相互認識相互交流同臺競技的機會。

  四、主辦單位:

  國交院學習部

  五、活動對象:

  國交院大一大二的全體同學

  六、時間:

  24日晚18:30地點:文心小劇場

  七、活動流程:

  1、前期:宣傳及報名工作

  (1)、前5天分別在潤園、澤園以及文心小劇場門口放置活動海報進行宣傳

  (2)、以班內通知形式的方式由各班負責人統計本班參賽名單并上報學習部:團隊形式,每組3人

  (3)、準備工作:確定題型、申請場地、邀請評委嘉賓

  2、中期:

  (1)、選手提前30分鐘進場通過抽簽決定編號

  (2)、評委入場

  (3)、比賽正式開始,主持人開場,介紹本次活動及到場的領導和評委

  (4)、比賽形式:分必答題、搶答題、主觀題、風險題四大模塊

  必答題:

  每組5題每題5分按順序進行回答且必須在主持人念完題目10秒鐘之內作答否則無效

  搶答題:

  共20題每題5分選手必須在主持人念完題目,說“開始搶答”之后搶答搶答成功的小組必須在10秒內作答否則無效

  主觀題:

  共7題每個小組都是在這7題里面選擇一題,進行回答。評委根據回答進行打分每題10分

  風險題:

  共10題根據描述猜出相應的事物每說完一個描述,都可以進行回答答對加10分,答錯的扣10分

  最后得分最高的選手獲勝

  (5)、最后,統計分數,評出一二三等獎,頒發獎狀

  3、后期:

  (1)、評委退場,清理現場

  (2)、進行活動總結,寫通訊稿

  八、獎項設置:

  一等獎1名

  二等獎2名

  三等獎3名

  優秀獎2名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12

  為深入貫徹xx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發揮勞動育人功能,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勞動觀和成才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決定將勞動教育納入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全校本科生中開設勞動教育實踐課,現結合我校實際,制訂本辦法。

  一、基本原則

  1.目標導向。促進學生學習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2.實際體驗。通過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體驗勞動感受,掌握勞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

  3.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勞動育人功能,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拓展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課程設置

  1.在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勞動》課,課程性質為必修課,課程模塊為集中性實踐環節,計1學分。

  2.實行集中勞動實踐和分散勞動實踐相結合,第1-6學期每學期至少組織2次集中勞動實踐,每次不少于4學時。

  3.勞動課成績實行五級制,成績合格及以上者方可參加畢業審核,成績不合格的應當重修。

  三、教學形式

  1.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會、勞模報告會、勞動技能展演等,強化學生勞動自覺與責任感;

  2.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俱樂部活動,進行手工制作、電器維修、室內裝飾、學習幫扶等實踐活動;

  3.結合專業教育組織學生參加勞動活動,如打掃教學實驗場所衛生、教學實驗設備管理維護、寢室內務整理等;

  4.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非營利性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

  5.組織學生參加與學校建設與管理等有關的執勤活動;

  6.組織學生參與校園的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作;

  7.其他與勞動相關的學習、實踐活動。

  四、組織實施

  1.勞動教育由學生所在學院組織實施,學院應安排專人負責勞動教育,包括開展勞動課教學和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做好勞動安全教育、負責學生勞動安全和過程管理、負責評定學生勞動表現及等級鑒定等。

  2.學生所在學院要做好開展勞動教育的宣講工作,根據專業特色和學生特點安排貼近學生生活的勞動課程和勞動實踐活動,并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勞動教育實踐的安排與管理。

  3.學生所在學院要做好學生勞動安全保障工作,不得組織學生參加高空作業、嚴重污染、輻射大等易對身體或心理造成危險或危害的勞動任務。

  五、紀律要求

  1.所有學生都應認真學習勞動課教學內容,積極參加勞動學習與實踐活動。

  2.勞動課期間學生要堅守勞動崗位,遵守勞動紀律,禁止利用勞動課時間從事其它與勞動教育無關的活動或私自外出。

  3.學生在勞動課期間不得無故缺席,不得遲到、早退,原則上不允許請假。確需請假者,應嚴格按照學校有關規定辦理。

  4.勞動課期間應服從指導教師或帶隊教師的安排,認真完成勞動實踐任務。

  5.勞動課結束后應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提交總結報告,切實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六、考核要求

  1.勞動教育實踐從學生的勞動態度、出勤情況、勞動任務完成情況三個方面進行考核,考核實施細則由學院確定。勞動課成績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

  2.學生所在學院負責勞動課成績管理,根據學生在校期間勞動表現,于第6學期末指定相關人員在教務管理系統錄入成績,成績合格即達到該門課程修讀要求。

  3.確實因身體原因無法參加勞動教育實踐者,經所在學院同意,并在規定的勞動時間內完成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可取得勞動課成績。

  4.勞動態度不積極、勞動表現差或勞動課不及格者在各類評優評先及評獎活動中實行一票否決制。

  七、其他

  1.本辦法自20xx級學生開始執行。

  2.本辦法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13

  一、課程標題

  小學中年級的親子活動及親子教育

  二、課程目標

  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做伴隨孩子幸福成長的智慧型家長;掌握親子溝通的方法,了解親子活動的意義;通過家庭教育課程實施,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道德品質,促進個性發展;對家長提出親子教育合理建議。

  三、課程內容

  (一)家庭教育的責任與理念

  家庭教育與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的教育責任,現代家庭教育的理念。

  (二)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

  不同階段孩子的生理特點,心理變化,個性表現,網絡社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的影響。

  (三)親子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傾聽與表達的方法,贊美與懲罰的技巧,親子溝通的誤區解析及應對,親子溝通中父母情緒調試,親子體驗活動等。

  (四)孩子的身心健康指導

  正確認識自我的方法,孩子自控力、抗逆力的培養,情緒管理,孩子網絡能力的指導,珍愛生命與自我保護等。

  (五)了解親子活動的意義

  它有利于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有利于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

  (六)孩子的學業指導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的指導,創新與實踐能力,學習困難的應對。

  (七)家校溝通與融合

  家校溝通發重要意義,認同學校的文化與理念,與老師溝通的方法,學校活動的參與。

  (八)新型家長素養

  父母素養對孩子的影響,家庭氛圍與孩子成長,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及分工。

  四、課程實施

  通過家長學校組織講座,家長自主學習,親子閱讀,參加各類親子活動,參觀體驗,校園開放日活動,家訪指導,個別咨詢等方式,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豐富網絡資源。

  建議:

  每學期組織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

  每學期班主任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家訪或線上個別咨詢;

  每學期學校組織校外實踐活動一-二次;

  家長學校講座,每月一次;

  每月推薦一本家庭教育書籍,家長自主學習,可以做讀書筆記,班主任組織家長交流學習感悟;

  每月家長和孩子參加親子活動3-4次;

  每周家長安排4-8小時的親子閱讀時間。

  五、課程效果

  課程實施后,家長可以做到:責備孩子之前要三思,勇于向孩子道歉,盡量避免體罰孩子,尊重孩子人格,及時獎勵孩子的良好表現,珍視親子時間和親子活動,不以譏諷、嘲笑的方式來管教孩子,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能夠體諒和理解他人,尊重父母,提高與同伴交往能力,增進以此課程,增進親子關系、師生關系,提高孩子社會適應能力。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14

  拓展型課程是二期課改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板塊,是學生選擇修習的課程,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發展性學習為核心,并進一步著眼于對基礎性學習的提高,兼顧創造性學習的培養。拓展型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貫徹《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精神,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的要求,制定《馬陸小學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我校開設的拓展型課程是以“促進全體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可持續的終身發展”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遵循我校“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辦學方針。從深度、廣度兩個方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根據二期課改的理念,將拓展型課程作為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完善學生認知結構、改善學習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選擇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結合學校實際,積極開發,加強指導,逐步推進,努力形成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力培養的新型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個性與社會化的和諧發展。

  二、課程理念

  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習方式的改善。關注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進行學習的過程,倡導學生按興趣選課與在教師指導下選課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會選擇,逐步形成自主選擇的意識及能力。注重學校和教師參與課程建設,提升學校開發和建設課程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堅持國家教育方針,在保證學生生命質量的前提下,促進其個性和諧發展,為每個孩子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美好未來。

  1、拓展學生加深對自然、社會、自我的認識和體驗;拓展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多樣化發展。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拓寬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表達、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培養學習興趣和愛好,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誠信意識、公民意識。

  5、以實施拓展型課程為契機,挖掘學校資源,形成特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四、課程結構

  1、保留學校傳統項目,并開發一些新型項目,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

  2、有選擇地使用《小學拓展型課程學習包》,豐富拓展型課程的內容。

  3、部分教師實施學校的校本課程《竹韻悠揚》的內容。

  4、開拓學校的乒乓、棋類等拓展課程項目。

  五、基本原則

  1、基礎性原則

  我校拓展型課程的開設以基礎型課程為出發點,立足于保證和滿足每個學生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開設的課程包括一些低層次的科目,這些科目為學生提供文化基礎知識的拓展學習,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并以此來確保學生人人參與。

  2、多樣性原則

  課程內容具有多樣性,本學期,我校開設美術、科技、信息技術等不同的課程供學生選擇,以適應不同發展水平學生和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課程模式也體現多樣性,有的科目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有的科目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奠定基礎;有的科目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的科目是課內外相結合,注重學生體驗、考察、實施開放型教學為主。

  3、時代性原則

  與上學期相比,我校拓展型課程內容依據兒童的興趣愛好作適當調整,增加了學生喜歡的新內容,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同時,學校提供了硬件支持,為每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使教師的教學手段更加先進,體現時代教育的特征。

  4、開放性原則

  我校拓展型課程強調學習與學生生活、與社會發展相聯系。課程實施過程體現民主性和尊重個性發展的原則。提倡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性,學習方式的自主選擇,評價標準的差異性。

  5、綜合性原則

  重視課程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在課程編制和教學中,提倡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注重科學原理的認識和掌握,又注重態度、方法、精神的綜合培養;既開設了信息技術等特色課程,又保留了我校以拓展為主的傳統課程。

  六、課程設置

  拓展型課程由限定拓展課程和自主拓展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拓展課程

  ⑴專題教育:是學校依據國家要求設置專項教育內容的教學科目。如消防安全教育、環境與衛生教育、國防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等。

  ⑵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校園文化活動、自我服務與公益勞動、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班隊等活動。

  2、自主拓展課程

  自主拓展課程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它分為校級和班級兩種。主要由基礎型課程延伸的學科課程內容和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其他學習活動組成,是學校根據國家教育培養目標及本校的辦學理念,為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展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共同開發的適合學校特點和條件的拓展型課程。

  七、資料收集

  在拓展探究課程的資料的收集應考慮到可操作性,可傳授性,可接受性,可持續性。

  1、學校應積極自主地開發拓展型課程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編制應遵循《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的原則,做到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有利于教師發揮個人專長并能創造性地教學,有利于師生互動學習。

  3、學科類校本教材編制以教研組為單位,采取集體編寫的原則,也可以使用同類學科的講義稿或采用其他學校的相關教材;技能類校本教材主要由上課教師自行確定,必要時可以組織有關人員一起研究開發,也可采用其他學校的相關教材或講義稿。

  4、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并茂,并通過簡要舉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5、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備的教育資源。

  八、課程實施

  1、學校的拓展由分管校長主管,全面規劃、設計、實施拓展型課程的方案。明確課程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

  2、成立學校拓展型課程教研組。教研組負責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同時要協調各部門工作。

  3、教導處負責常規管理,重點做好過程管理,定期組織研討會、交流小結會,對年級組任課教師的工作給予一定的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4、教師提高專業水平,適應拓展型課程建設的需求。

  5、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實施中的運用。

  6、做好學生及教師的評價工作。

  7、建立監督機制,多方面進行考核評估。

  8、建立課程檔案制度,不斷總結課程實施過程經驗。

  九、課程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依據授課教師的記錄數據,包括學生出勤情況,學生參與熱情,團隊合作意識,能力鍛煉,學習體會以測試等第。另外從學生學習小組的記錄評價每個學生,包括團結合作精神,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等方面。

  具體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

  ⑴是否在知識或技能的某些方面獲得進一步的拓寬或提高。

  ⑵興趣愛好和潛能得到進一步開發和發展。

  ⑶是否學會選擇并做出決策,能根據自身的基礎、興趣愛好和社會發展需要選擇拓展內容與方向。

  ⑷在綜合實踐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提高。

  ⑸在自學能力、合作能力、批評性思維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增強。

  ⑹勇于探索、積極創新、自覺鉆研、積極向上的精神是否得到培養。

  對教師評價主要依據計劃完成記錄,備課情況,學生反饋效果,工作態度和學生反映等。具體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

  ⑴教學計劃對發展學生個性的合理性。

  ⑵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時代性、層次性和綜合性。

  ⑶對所教班級每一個學生的關注程度。

  ⑷教師在實施拓展型課程中的投入程度。

  ⑸教師在開發和建設拓展型課程過程中其專業水平的提高程度。

  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方面。

  以上是我校制定的在今后一階段開發與開展拓展型課程的設想方案,其中部分課程結構與內容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調整與完善。我校的拓展型任教教師還需在教學中加深對自己執教的拓展型課程了解和重視,在進一步著眼于基礎能力培養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各種不同的特殊能力,為培養個性,培養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我們每個教師都會帶著開拓、創新、發展的觀念投入到教學中,開創馬陸小學拓展教學的新局面。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15

  一、課程定位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由學生自愿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它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開發目標

  1、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復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2、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多給學生想象、創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愿,自選組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差異性。

  四、校本課程的開發內容

  家鄉農具超市

  家鄉農作物的調查與研究

  校園園林藝術

  動物大觀園

  五、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六、校本課程的開發步驟

  ㈠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黃玉林

  成員:蔡志葉,林維輝,邱清友,謝麗清,魏炳付,張明錦,陳春輝,溫明煥,陳啟坤,

  林德元,李平凡,鄭雪碧,黃文勝.

  ㈡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征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征求意見,看所開課程學生、家長是

  否意愿。

  ㈢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培訓方式:講座、研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課程目標:(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

  3、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組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㈤教師正式開題,學生自主選擇。

  開課之初,教師給15分鐘時間向全體學生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自主選擇。

  ㈥校本課程實施。

  教導室做好監按、測評。參與聽、評課的指導,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

  結經驗,解決問題。

  ㈦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周1課時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教導室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方式的考試或考查,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三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內。

  八、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室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16

  一、指導思想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滿足學生運動技能,藝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特色文化,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基本形式

  “走班”就是學生打破原來常態下的年級和班級組織,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輔導老師和活動的內容、形式,教師與學生通過自由選擇和雙向選擇,建立新的班集體后統一管理。本學期校級共設置了越劇、車模、攝影、魔方、科幻畫、石頭畫、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十多個校級社團,進行拔尖型的教學;年級層面按照班級數設置了書畫、棋類、動手做等社團,進行興趣培養式的教學。

  校級節日活動進行整體安排:三月份是第四屆“補天閱讀節”,四月份是首屆“補天戲曲節”,五月份是“補天科技節”,六月份是“補天體育節”。這些節日活動的安排納入“選課走班”的內容,將整體占用半天的時間搞活動。

  三、時間設置

  每周利用兩個半天實施:周三下午第二課全校實施具有區域地方特色的越劇課程,根據學生的已有層次選課;周三下午第三課全校實施年級和校級層面的興趣活動走班。周三下午第一課和周五下午三節課,分別實施閱讀、思維、美文和主題活動社團,這些社團均能做到年級內同時(或部分同時),將在該學科的范疇內,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興趣,實施走班教學。

  四、實施過程

  (一)全員參與走班課程的研發

  每一位教師要樹立“我就是課程”意識。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專長,積極主動地輔導社團、研發課程。每位教師要無限相信卓越課程成就卓越教師,卓越教師研發卓越課程,積極倡導“學科+特色+人生導師”的創新思維,擁有屬于自己、影響學生生命成長課程。

  一是開發學科課程。加強和完善原有項目工作室,組建新的項目攻堅團隊,發揮團隊效能,做到有計劃、有方案、有活動、有陣地、有保障、有成果。繼續完善越劇、車模、攝影、魔方、科幻畫課程,開始創編“五彩”石畫、十二生肖、戲曲、橡皮筋、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器樂、聲樂等特色課程。二是開發傳統課程。深度研發“補天文化”,開發升旗、入學、成長、畢業、集會等儀式課程,開發戲曲(藝術)、科技、體育、閱讀等節日課程。用豐富多樣的課程為“選課走班”奠定實施的基礎。

  (二)高度重視走班教學的過程

  1、召開全體教師動員會,號召全體教師結合自己的愛好特長,確定所欲開設的課程,報少年宮審核確定。

  2、少年宮采用自主申報和學校派發相結合的方法,確定走班的具體項目,向相關年級的學生公示。全體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報名,形成新的教學班級。

  3、指導教師根據確定的項目研發課程,形成校本特色教材,組織教學。

  4、學期末結合“學生慶典活動”開展走班教學的成果展示活動,評選優秀團隊和優秀個人。

  五、基本規則

  1、凡一經確定參加各組活動的學生,不得隨意缺曠和改變組別,學生出勤由輔導教師每天作好記載,及時與班主任聯系和反饋情況。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視走班選課活動,配合各輔導教師開展工作,敦促報名學生按時參加選修活動。

  2、輔導時間為周三和周五下午,輔導教師必須按照規定時間和地點開展輔導工作,有事不能開展當日選修工作的,必須提前向領導小組報告,作好調課安排,通知好學生,否則將按曠課計算,若造成意外事故將承擔主要責任。

  3、領導小組按每天課程時間到指定地點檢查。此項工作由學校統一組織開展,納入學校課程管理。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 篇17

  為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結親子共成長”工程,我校成立家長學校。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充分認識這些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

  (1)我校學生來自五個村莊,不少家長在外打工,代理家長或隔代家長所占比例大。

  (2)有些學生離家較遠,在家時間短,家長與子女溝通機會相對減少。

  (3)一些家長缺乏科學的育人方法,教育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有時甚至不知所措。為此,辦好家長學校,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和諧發展勢在必行,也是我校“育人之上、和諧發展”全新辦學理念的內在要求。

  2、必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一項偉大而系統的工程,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是教育的基礎細胞,是學校社會教育無法取代的。家長學校是學校協助、指導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社會教育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之上的。”

  二、成立家長機構,

  1、成立家長學校校務委員會。校長張美芳任組長,李順中任副組長、各年級班主任、學生家長代表任委員,專門負責家長學校工作。

  2、打造一流師資。由學校領導掛帥,班主任、骨干教師、優秀學生家長代表全程參與、聘請校外家教專家講學指導、師資隊伍力求多元化,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3、成立年級家長委員會。根據我校管理特點,成立年級家長委員會,委員會由家長成員代表組成,專門負責家長意見收集、整理、反饋,并監督家長學校工作,實現家校交流、溝同、互動。

  三、加強家長學校課程的教學與研究

  家長課程的教學內容仍主要從《牽手兩代親子課程》相應年級段的教材中選取。本學期兩次開課,教師要結合專家講課光盤選學相應年級的有關專題,在根據實際情況,穿插校本教材的同時,確保學完相應年級教材中的主要內容。在每次開課前切實組織好本校的家長課程教研活動,統一本次開課所講的內容、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和家長作業等。

  四、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規范常規管理

  1、制定學期家長課程實施方案、計劃,并做到時間、內容、輔導教師、保障措施“四落實”。

  2、制度建設。學校制定家長課程教學常規制度,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設置及批閱等教學主要環節提出具體規定和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保證常規的實施。

  3、及時總結,按時上報。每次授課后,教師都要寫出體會總結,學校有哦總結報告,并及時上報鄉鎮街道教管辦。

  4、充分準備,認真備課。要做到“二有三熱”。“二有”及堂堂有備課,有家長沙龍活動方案;“三熱”既熟悉教材、熟悉光盤內容、熟悉學生及家長。

  5、上課。嚴格按上報計劃中的時間上課,課堂教學結構合理,方法靈活多樣,教學內容是和家長要求,課堂氣氛活躍,家長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程度較高。

  6、作業設置及批改、每節課認真設置針對性、時效性和選則性強的作業,作業完成率高;所有作業均有批語和建議,批語要著重鼓勵,建議要中肯,有利于家長接受并提高教育素質,建立作業批閱記錄。

【學生課程安排方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線上教學課程安排方案(精選6篇)04-29

小學生春游課程方案09-19

自我介紹課程安排介紹03-22

教案課程活動安排表04-01

婚禮安排方案08-21

婚禮安排方案08-31

小學課程方案06-18

課程開發方案07-24

課程建設方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