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課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關鍵環節和重要手段。它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在平時的閱讀學習中訓練閱讀速度,培養和提高整體理解的閱讀能力。而傳統的課文教學方法不僅無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更談不上對閱讀速度的訓練。所以英語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法,摒棄傳統課文教學法的不足,運用交際法設計閱讀課的程序和模式,引導學生自覺參與,主動參與,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技巧。
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閱讀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閱讀及訓練”。即讓學生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進行獨立的閱讀實踐,加強以應用為目的的整體訓練,以此來達到高中英語教學目標中“側重培養閱讀能力”這一要求。本文簡稱它為“導、讀、練”式英語課文教學。
一、“導、讀、練” 式英語課文教學
“導、讀、練”式英語課文教學的意義
“導”指的是以教師為指導,對學生的閱讀實踐給予巧妙的導入、正確的引導、精心的指導和及時的疏導;“讀”指的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各種方式的閱讀,如略讀、精讀和復讀等;“練”指的是以訓練為主線,即以閱讀理解和閱讀技能訓練為主軸,以聽說訓練和語言表達訓練為輔的整體訓練。這三者互相交融、層層遞進,使得整個閱讀教學過程有導有讀,有讀有練;同時也使主導與主體、教法與學法,反饋與控制得到和諧的內在統一。
英國著名教學法專家韋斯特(Michael West)認為:“教授英語的基本任務,首先是培養直接閱讀能力”。閱讀本身就是語音、詞匯語法結構以及文化背景知識等的綜合運用,亦是學生實踐英語的一項獨立活動。因此,對學生來說,提高閱讀水平、培養自學能力是一個學習方法的問題;而對教師來說,如何成功有效地組織閱讀教學,更好、更快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卻又是一個教學方法問題。從研究學生的學法入手,探討和嘗試的“導、讀、練”式閱讀教學模式正是這兩者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
二、 “導、讀、練”的教學操作要領和實例
(一)課文的巧妙導入課文的導入,實質上就是課文最初呈現(Presentation),也是課文教學的“序曲”。巧妙而恰當的導入能先聲奪人,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做好學習上的必要準備,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興趣和求知欲,從而自然地過渡到新內容的教學。導入部分應力求做到新穎別致、簡練到位。課文導入后,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還可以趁熱打鐵,在學生興趣得到激發時,進行“讀前活動”(Pre-reading activity)為正式閱讀做準備(Preparation for reading)。針對中學英語教材課文類型較多的特點,我們采用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設計恰當精煉的導入語進行課文的導入。下面試舉幾種常見的導入形式。
1.直觀導入法常用的直觀教具大致有圖片、幻燈片、投影片、簡筆畫、實物、多媒體等,教師可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如教SEFC SB2A The British Isles在多媒體教室我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漂亮的畫面(如英國的大笨鐘、伊麗沙白女王、牛津大學圖書館、皇家衛隊的換崗儀式等),并像導游一樣娓娓道來:“Now,what is it ? Yes, it is Big Ben. Well, it's very famous. Can you guess who she is? Yes, she is Queen Elizabeth. And this picture is …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the country---”“ Britain!” 學生自然道出了要學的課文。
2.事件或故事導入法“題材緊密聯系現實生活”是高中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教師可以從此入手,利用學生關心或熟悉的實例來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實用感。如教SEFC SB1A Unit 21 BODY LANGUAGE時,我先給學生講了這樣一故事:There was such a college where the students cam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n the first day of new term, everyone eagerly wanted to know each other. So they greeted each other when they met. A French student was talking with his friends. When he saw an English student passing by, he said hello to him and touched him on the shoulders to express friendship. But to his surprise, the English student got angry. Why? 讓學生在驚詫之余急于了解更多的體勢語言,自然而然導入課文。
3.自由交談或討論導入法這是最常見、最通用的一種方法,關鍵在于教師用簡練的語言引出情境。教師利用新課開始前幾分鐘和學生進行自由交談,或順著值日生的Daily Talk進行交談,這樣不知不覺地引入新課。這種方法過渡自然,能把學生從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對新課的印象。又如教SEFC SB2A Unit6 LIFE IN THE FUTURE時,我與學生做了如下交談:Teacher: Well, this morning I got up late. But I wasn't late for work. That was because I drove to school. But two years ago I didn't have a car of my own, and I had to go to work by bike or by bus. It was not convenient. Today it's differen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And our lif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nvenient and much better.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What will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 Now, let's try to imagine our daily life.
Student A: Perhaps we will live on the moon.
Student B: We will not have to go to school. We can study at home on the computer.
Student C: Robots will do all the housework.
StudentD: But in that case, we will become lazy and weak. It's not good to our health.
Student E: I didn't agree with you. We'll ……
課文的導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設計不同的導入技巧,將新內容有機地融合在導入活動中。同時注意時間不宜過長,3~5分鐘為宜。導入方法除上述三種以外,還有情景導入法、表演導入法、背景導入法、復習導入法、音樂導入法、圖示導入法,單詞、短語或句子導入法等等。其實,“導”無定法,切忌生搬硬套。英語教師應仔細琢磨,認真準備,靈活運用合適的導入方法,并在使用中不斷創新,而且有些方法根據課文需要可結合起來同時使用。如教SEFC SB2A News media時,我使用了單詞和圖示導入法。首先我引領學生學習了幾個生詞:print, check, deliver, photograph, photographer, headline journalist, chief editor。然后將圖一一展示給他們,并與學生一起用剛學的詞來完成:(Key: newspaper chief editor; Journalists; Photographers, photograph; The photographs; check; headlines; printed; delivered )在完成此圖表后,學生迫不及待地翻開書去了解更多的關于“How is a newspaper produced?”的知識。
(二)閱讀過程的正確引導 “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手段。”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因此閱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而信息多少的獲得,又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閱讀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閱讀能力而不是僅僅為了教授語法和詞匯。我們應該通過閱讀課的教學鍛煉學生獵取信息的能力,使他們在書面交際中增強識記、理解詞匯的能力,猜測、判斷語義的能力,分析篇章結構的能力。
1.淺層閱讀,整體上了解課文大意和輪廓 這一步,采用泛讀或略讀(Ex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導學生快速通讀全文,了解課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讓學生“見之森林”,知其概貌。語言學家Eddio Williams 說過(1984):As a rule, while-reading work should begin with a general or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and then move to smaller units such as paragraphs, sentences and words.泛讀或略讀就是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并通過標題和主題句,對文章的內容、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形成整體印象。之后,教師可設計練習檢測閱讀效果,幫助學生捕獲信息,練習可采用判斷正誤、排序和選擇填空等形式。
如教SEFC SB1A Unit8 Sports,Reading text THE OLYMPIC GAMES時,我采用了判斷的形式:Tell if the sentences true or false:
1) Both the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s are held every four years.(T) 2)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began around the year 779 BC. (F)
3) In the old times both men and women were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F)
4) The first modern Olympics happened in the year 400 AD. (F)
5) The Olympics were born in Greece. (T)
6) The 24th Summer Olympics were held in Barcelona in Spain. (F)
7) In Barcelona the Chinese team won 16 medals. (F)
8) Horse-riding is one of the unusual sports in the Olympic Games. (T)這樣訓練可培養學生歸納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2.深層閱讀,局部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和要點這一步,采用精讀或細讀(In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抓住情節掌握要點。在泛讀或略讀之后,學生已知曉文章大意,教師應指導他們運用已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文中信息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段落結構,分析各段之間的邏輯關系,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人物性格、事實原因、事物發展規律、作者的觀點以及文章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如教SEFC SB1A Unit15 THE lOST NECKLACE時,我們可用通篇提要法將課文按意義劃分為幾個部分,找出每部分的大意,分析作品的整體框架:The Necklace:Mathilde borrowed the necklace. (Why? When? From whom?)Mathilde lost the necklace. (When? Where?)Mathilde managed to repay the necklace. (When? How? How long?)
3.重復閱讀,整體把握篇章結構和文章宗旨、內涵這一步是引導學生復讀(Re-reading)課文,讓學生再從中心思想出發,高屋建瓴,整體把握篇章結構、文章內涵和作者觀點,讓學生重新系統地、深層次地理解課文。在上兩步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是幫助學生循文章的脈絡而進,是引導學生完整而順暢地感知全文,并未展開,屬于線性思維。如果停留在這一步,不向立體思維發展,理清全文的內在聯系,學生就很難透過讀物掌握其“言外之意”,更不利于培養閱讀能力。這一步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圖表法、對比法、時間順序法、文體結構分析法、檢驗法和歸納法等。其中圖表法和對比法為使用最多的方法。
(1) 圖表法圖表的作用是把語言知識和文章內容統一在課文篇章的立體網絡當中,它易懂易操作。
(2) 對比法新聞報道體裁的文章,現實感強,材料較具體,時間地點數字等都有明確的交代。此類文章常有對立的詞語或數字。教師引導學生將對立面找出進行對比,不用解釋,學生就清楚地了解了作者的意圖。
(三) 閱讀技能的精心指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獨立閱讀是培養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關鍵所在,而閱讀技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閱讀速度、效率和理解的程度。如果教師有意識地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閱讀技能加以精心指導和訓練,則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早日培養和形成。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閱讀技能加以指導和訓練。
1.快速瀏覽,抓住關鍵詞和主題句技能的培養在閱讀過程進行第一步時,教師讓學生采用跳讀或略讀的方法快速默讀課文,著重指導他們如何去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Key words)和段落里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s),以便更快的了解課文大意。一般來說,關鍵詞都能交代文章或段落的when, where, what, why, who之類的問題。主題句一般都出現在文中段落的首句或末句(有時也出現在中間),能概括說明該段的主要意思或觀點,是文章的骨架所在。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技巧,邊讀邊有意識地去尋找他們所需的信息,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
2.巧妙猜詞釋義技能的培養 猜詞釋義是一項很重要的閱讀技能,經常鼓勵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猜詞釋義可以培養學生閱讀時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猜詞釋義的訓練。
(1)根據上下文提供的內容猜測生詞英語詞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仔細閱讀文章后,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情景和線索,進行合乎邏輯的綜合分析和推理,便能輕而易舉地猜出詞義。
(2) 根據構詞法判斷、猜測詞義英語中的構詞法通常有三種:派生、轉化和合成。學生在閱讀中常常會碰到許多似曾相識的詞,而這些詞大多是由熟悉的單詞派生或合成的新詞。教師只要適時適當地介紹一些構詞法知識并稍加點撥,或采用多個英語釋義選擇的方式進行訓練,就能幫助他們理解掌握。
(3) 根據定義、解釋猜測詞義根據定義、解釋猜測詞義時,其提示詞一般有be called, that is, ie., is referred to, mean, stand for, namely, in other words等,有時以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或破折號、括弧等形式出現。
(4) 通過對比關系來推測詞義能夠體現對比關系的詞匯很多,主要有表示轉折關系的but, however, yet, otherwise, though,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等一些反義詞,在句中其前后的詞有明顯的對比關系。除了以上的方法外,還可以通過因果關系、通過生活經驗和常識、根據同義、同等或同位關系等猜測詞義。
3.獨立的分析判斷能力和合乎邏輯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兩項技能是閱讀理解深層次的要求,要求學生在獲取文章一定量的信息之后,進行加工、制作,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做出正確的、合乎邏輯的判斷推理,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用英語思考”(Thinking in English)的習慣和能力,避免翻譯式的理解。
4.閱讀疑難的及時疏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會碰到一些閱讀疑難,這些閱讀疑難好似“絆腳石”或“攔路虎”,由于學生本身的學識水平、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因素,很難自行掃除,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疏導。影響閱讀的主要疑難有:文章和作者的背景知識、一些生活常識、文體結構的分析、復雜短語和句子的理解、某一學科領域的專業術語、英美國家的文化生活習俗以及慣用語等等。如在SEFC SB1A Unit13 Healthy diet 中有這樣一個句子: While you are at school, or walking home, your body is burning up 100 calories an hour.其中burn up 超出學生已有的知識范圍,但我在課文的導入語“You see, every day everyone needs calories, and every minute we are using calories.”中就巧妙地進行了疏導,學生自然而然地把burn up 和use聯系起來。
5.綜觀全局,巧妙結課教學應注意課堂教學結尾的設計,做到善始善終。無論哪一門學科的課堂教學,好的結尾均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另外,在下課前的幾分鐘,學生容易因疲勞而精神放松,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綜觀全局,巧妙設計結尾,有效利用課堂教學中最后的幾分鐘時間。英語閱讀課的結尾可采用復述式、練習式、競賽式、討論式、表演式、發散式或首尾呼應式等等。我們英語教師應根據閱讀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結尾方式,使課文教學效果達到最好。
三、“導、讀、練”式課文教學的初步收效“導、讀、練”式英語課文教學改變了傳統的英語課文教學模式,其實質就是一種學習指導性的教學方法。其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英語課堂教學“多層次、快節奏、多信息、高密度、重操練、勤反復”等一系列特征,同時也體現了外語教學的諸原則。學生閱讀英語文章的方法、技巧和效率有了明顯的改進和提高。漸漸地,在他們進行閱讀操練時能夠較熟練地運用各種閱讀方法和技能,大多數學生有了英語閱讀的成就感和輕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