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君
摘要:本文通過怎樣正確有效的使用配套輔助教材,搞活英語學科研究性學習,重視英語誦讀以及開辟英語第二課堂--“英語周活動”等多元化英語學習的有效嘗試,加深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積累,從而提高學生英語水平。
關鍵詞:積累 配套教材 研究性學習 誦讀 英語活動
英語教學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太多的方法指導和技能操練后卻收效甚微。我們發現英語積累的薄弱嚴重滯后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可持續發展。真正的英語積累不僅僅是語言知識,言語技能,詞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文化知識,英語思維等方面的積累。基于此認識,我們由課內到課外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有效嘗試。一、正確有效的使用配套教材十幾年來,我們的英語教材已呈現“一綱多本”、“多綱多本”的局面,這些教材的變化使英語教學更加體現了思想性、時代性、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而目前這種“一本一綱”的教材已不能滿足廣大學生的求知欲。由于人教版1996開始使用的教材已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通過有效配套教材的使用可以彌補目前這套教材信息量不足的缺陷。英語新的課程標準根本宗旨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為目標,而在綜合語言技能中明確指出“只有在大量吸收的基礎上才能提高英語表達的技能。”為了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英語學習策略,我們選用了由外研社和培生教育集團朗文公司合作出版的《新綜合英語》。為了使用好這套教材,我們在課時安排上做了有效的改革,調整了“考試英語”學習在課堂上的比例。這樣我們就可以用二周五節課來學習這套教材。由于這套教材有五大特點,1、貼近青少年生活實際2、信息量大、語言流暢,地道,自然4、練習重視四項技能的綜合訓練,并且新穎多樣5、詞匯和語法是通過語篇呈現給學生。因此通過二年的學習,收獲非淺。二、搞活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課的一種類型,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最顯著特點就是學生的自主性,也就是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學生自主選題,自主探究,自主創造,自主總結,處處體現以學生為本。在高一、高二的研究性學習中,9組30幾人選擇了英語方面的研究性課題,課題設計到“美國中學教育制度與中國教育制度的不同”,“英國節日尋根”等等。他們充分利用了學生圖書館、閱覽室、、教師圖書館、閱覽室、教師資料室、書店、上網。通過查閱文獻后根據他們自己對課題的理解進行了分析總結,最后寫出課題報告。通過研究性學習,在知識生成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平等的主體。人類社會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學生和教師一樣都通過各種途徑取得信息。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教師的地位由權威者轉向平等者,由傳授者向求知的參考者轉換,教師是好的傾聽者和交往者而不僅僅是好的講解人。其次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進一步了解了語言和文化的關系,語言學習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不但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與使用,而且也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加深文化積累。三、重視誦讀。讀有二種方式,一是朗讀,二是閱讀和默讀。而在英語學習中,人們習慣重視后者。而語言首先是有聲的,默讀難以表達語言的語音,語調,節奏和旋律。朗讀是視覺的又聽覺的。它把聲音形象表露在嘴上形成一定的節奏和旋律。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大聲朗讀,才能領會字、詞、句的真實含義,增加語感。由于朗讀中語調的升降輕重音的起伏,對人的大腦形成一種刺激,使學習者對此做出反應,從而產生比文字圖像更豐富的想象,印象深刻,記憶長久。朗讀對語言材料的積累,對整體句的感性積累所起到的作用要比抽象“理解”所起的作用大得多。我們從高一開始,以新概念2.3做朗讀版本,從第二冊Unit
3開始,兩個月朗讀10篇,一學期20篇,一年40篇。我們通過學校閉路電視,讓同學抽簽,(每個班級5-8名,首先可以確定自己是否輪到,其次可知哪篇文章)進行電視錄像(《英語新概念誦讀比賽》),由于《新概念2》篇幅較短(一般1分半鐘一個人),可以利用下午的活動時間,請全年級同學和參賽同學打分,選出最獎朗讀者。通過這種活動95%的同學在二個月內可以圓滿完成10篇的朗讀任務。因為上電視表演,大部分同學在語音、語調方面進行了充分的準備,由于進行了反復的朗讀訓練,使一部分同學可以由誦讀變成了背誦。而這種游戲式的評估手段不僅高效、省時而且有趣,*大大提高了全員參與的興趣。這種有意識控制下的無意識學習,使一部分同學不僅加大了詞匯積累而且大大改善同學們的語音、語調。四、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我們通過舉辦一年一次到二次的“英語周”活動,打開了由課內到課外延伸的訓練渠道。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在他的多元智力理論中提出,世界上沒有兩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個人都是用各自獨特的組合方式把各種智力組裝在一起的。學生會表現出某些特別發達的智力,并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來學習。因此,在可以的范圍內,教師的教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育對象的不同創設各種適應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充分發展的教學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學生能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現他們所學的,所理解的內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學材料,并給予每個兒童最大限度的發展機會。因此我們通過每屆“英語周”活動,舉辦了各種各樣活動,比如“圣誕周”《英語演講歌詠比賽》、《英語禁煙廣告設計大賽》、《英語書法比賽》、《英語快速閱讀大賽》等等,為興趣各異的同學搭設了展示各自才華舞臺。通過七屆英語周的舉辦,使“英語周活動”和我校二年一度的“藝術節”成為學校課外活動的兩大亮點。五、幾點思考
1、
以上教學嘗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開放式學習、無序學習、彈性學習,為學生營造了一種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圍。為學生創造了發展的空間,使學生積累了英語學習能力,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
2、
常吃“零食”,味美可口,江河不擇細流,才能洶涌澎湃。見多才能識廣。這種多元化的學習積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理念。
3、
開發課外學習資源,極大的加強了學生知識的內化過程。因為教學的任務和效果,不僅僅包含教師通過書本對學生的作用,而且還有學生的實踐活動(在行動中學)和學生集體活動(在合作中學)。
4
通過有效應用各種學習策略與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在多種情景中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進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就,開發個人潛能。總而言之,在當前的新課程理念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教師的教學生活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它將為師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與教學環境。我們通過英語學習積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推動英語新課程標準高質量的實現。
參考書目:丁錦宏 2002.2《教育學》第一期,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袁昌寰 2002.2 《課程、教材、教法》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報刊社鐘啟泉,崔允漷,張華 2001.8《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基[2000]3號文件,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