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研組 李旭峰
一、 閱讀課的目的
閱讀是一個積極主動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過程,也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從表面看是讀者感知書面文字,理解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實際上它是作者與讀者雙方的語言交際活動,是一個讀者實現心理滿足的復雜的心理邏輯推理過程。作為交際手段之一,閱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高中階段,閱讀一直受到重視。高中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要進行綜合訓練,在進一步提高聽說能力的同時,側重培養閱讀能力。”
二、 閱讀課的原則
1.注意課文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課文的導入是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恰當地導入課文可以激發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思維活躍,讀的時候一氣呵成,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學生們也就越來越喜歡閱讀了,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
2.背景介紹,清除閱讀障礙
東西方的風土人情、文化風俗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閱讀前進行必要的背景介紹可以幫助學生們順利地閱讀,同時又能開拓他們的視野,擴大知識面。
如SEFC(B1)中 Unit15 Healthy Eating,向學生們介紹西方的飲食文化,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又有助于理解課文。
高中教材節選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在閱讀前對作者和有關的歷史知識的介紹是很有益的。
3.幫助學生分析課文,培養其歸納總結能力,逐步提高其素質
閱讀教學應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而不是把文章斷成幾個孤立的片段去處理其中的詞匯、句型、語法結構等。應該讓學生帶著一兩個問題去讀,從整體上了解,然后再分段教學。讓學生找出每段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接下來再把文章的自然段落分成幾個部分,用圖表等方式歸納出來,使得文章的線索脈絡一目了然。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日后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類似的文章他們知道了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怎樣去寫。
在閱讀過程中,要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加以指導,讓學生覺得很具體,很實際,這比單純的理論講授更能產生明顯的效果。
4.寓思想教育、國情教育于閱讀課教學中
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大綱》中明確闡述了一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增加對外國,特別是英語國家的了解。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深入挖教材中的思想內涵,使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啟發和熏陶。
現行的普通高級中學課本,每篇課文都是一個很好的題材,都蘊涵著極其豐富的思想內容和人生哲理。
如:Madame Curie一課中,學生們可以學到居里夫人的百折不撓、獻身于科學的崇高精神;The Green Hills of Tangsa一課中,學生們可以了解到保護森林、禁止濫坎亂伐、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5.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閱讀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指點,但更為重要的是要依靠學生課后自己大量的閱讀,課文閱讀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定數量的閱讀范例,僅依靠有限的課堂閱讀是難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還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大課外閱讀。
三、 閱讀課的模式
閱讀課的模式大體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步驟:
1.預習 預習是要求學生找出影響理解的較難的詞、詞組或語法結構,上課時教師釋義,才能有的放矢地聽課。
2.背景介紹,課文導入 這一環節可以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其思維。閱讀時一氣呵成,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
3.閱讀 要求學生課上限時閱讀,帶著問題快速地尋找有關信息,側重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
4.檢測 為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可設計出不同的檢測題型,如回答問題、正誤判斷、多項選擇、歸納中心、短文填空、詞語釋義等要學生完成。
5.歸納總結 以最簡潔的方式,在教師的幫助下,讓學生把文章的整體結構歸納在黑板上,可以成為復述課文的依據。
6.再讀 消化文章的內容,加深印象,體驗到閱讀成功所帶來的樂趣。
7.討論 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離開課文自我表達的機會。可以鞏固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語言結構,發揮想像能力,培養創造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