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筆者具體的英語教學實踐,討論如何在聽、說、讀、寫四方面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自然過渡。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英語學習
我校是江蘇省首批省重點中學,去年又順利通過省四星級學校驗收,因此總體生源較好。但也有一些高一新生由于沒能很好適應高中的學習,在學習上往往落后于班上其他同學。在英語學習上,學生還是希望教師能把考試的內容全部列出來;還是希望像初中時那樣,通過做相當多的試卷來應付考試甚至高考。于是,在高一時就出現(xiàn)兩極分化。但眾所周知,高一學年是初中和高中承前啟后的一年。作為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做好兩者的自然過渡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兩者要是過渡好了,不僅有利于開展以后的教學工作,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濃厚興趣;反之,則容易使學生失去學好英語的信心。
“大綱”明確指出:“聽、說、讀、寫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高中英語教學,仍要堅持組織聽說讀寫各項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以提高他們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以下,筆者將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在英語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聽
“大綱”指出,高一學生應能聽懂別人所說的英語。學習說話,學習發(fā)音都離不開聽。因此,要提高中學英語教學質量,必須對聽予以高度重視。
作為學生,不僅要能抓住和記住教師和其他學生說的大意或要點,而且要能進一步通過對方的口氣、臉色聽出對方的真實含義。
由于高一學生在初中時,教師普遍用中文授課。特別是初三,學生除了做試卷,就是聽講解試卷,因此根本談不上進行口語和聽力的系統(tǒng)訓練。到了高中,教師整堂課幾乎都用英文授課,學生一下子很難適應。筆者曾在所教的高一兩個班進行問卷調查,有近70%的學生希望老師能多用些中文,少用些英文。即使有些英語成績還不錯的學生,也坦言聽課時必須把老師的英文先要翻譯成中文,進行理解后再翻譯成英文進行回答;而那些英語基礎相對差一些的學生,則反映老師整堂課用英文講,他們聽懂50%都不到。這固然與初中時英語的應試教育有關;但同時,還與學生自信心不足有很大關系。畢竟,中文是我們的母語(mother tongue)。一些知識點,用中文來講解,很容易理解;但要是用英文講解,則學生理解有些困難。為此,筆者在以下兩方面作了嘗試:
1、講課時,盡量用學生學過的語言講解,使學生一下子就能抓住所聽內容的大意;同時,用實物向學生演示,或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幫助學生理解。
2、去年一年,每天中午我校都播放“走遍美國”電視節(jié)目,我對學生提出了具體要求。第一遍,邊看電視邊看書本;第二遍,要能根據(jù)畫面(具體情景)聽懂大意;第三遍,進行鞏固;第四遍,要能用自己的語言(own language)來敘述大意。每次看完一個片段(action),我便請幾位同學在班上敘述大意。
一年下來,學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不僅鍛煉了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筆者決定在今年的教學中繼續(xù)進行探索和嘗試。
二、說
“大綱”中的教學目標指出:“(高中生)能就課文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復述課大意;能夠用簡單的語句,比較連貫、清楚地介紹本人、家庭、朋友、班級和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社會、文化、科技等情況。”
作為教學手段,口語訓練又是培養(yǎng)閱讀和寫作能力,學習語言、語法和詞匯的重要方法。作為高一學生,他們很想說英語,并希望能說好英語。但由于初中時口語訓練相對較少,因此很多學生害羞,不敢開口,怕說錯了,別人笑話。因此,教師必須為學生說話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信心,鼓勵學生多開口。
首先,對于學生怕犯錯誤這一心理,我讓學生明白:中國人說英語有錯是必然的。學說英語,由說不好到說的比較好,是一個發(fā)展過程。因此,應該不怕犯錯,不怕別人笑話。每次要求學生說英語,我也并不對學生每個語法、語音錯誤進行糾正,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學生多說英語、增強信心。
其次,每次上課前,我都要求兩位學生上講臺進行日常對話(daily dialogue),要求學生自編自演----可以是根據(jù)學過的課文內容進行復述、討論;也可以是自由會話(free talk)。關鍵是使學生能用簡單的語言進行交際訓練。對話結束后,進一步要求班上其他學生就他們的談話內容進行評價或提問。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會話能力,同時也訓練了其他學生聽的能力。一段時間下來,學生不僅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對話,而且對話中的語法錯誤也明顯減少了。
三、讀
閱讀是理解和吸收語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給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助于他們開闊視野,豐富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和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及文化。當前,制約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A .學生的詞匯量不夠;B.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不夠系統(tǒng)和熟練;C.學生的知識面較窄。
由于初中時,學生碰到的閱讀材料,詞匯量很少,而且易于理解。但一到高中,學生明顯感到閱讀中碰到的不認識詞匯越來越多。即使一些學過的詞匯,可能意思也變了。因此,學生在做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時,感到很難下手。在我校進行的第一次調研測試中,學生感到最頭疼的就是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兩項。為此,一方面,筆者在講解課文時就要求學生注意閱讀技巧,同時在課上隨時向學生介紹一些新詞匯以及西方風俗、習慣,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英文文章。
另一方面,我還向學生介紹了國際上較流行地SQ---3R閱讀法。
其中,S是SURVEY(瀏覽)的縮寫,是指閱讀一本書或一段文字時,先瀏覽一下,對其內容有個概括的印象和認識。
Q是QUESTION(問題)的縮寫,是指確定自己想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3R即READ(閱讀)、RECITE(復述)、REVIEW(復習),是指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記下有用的資料,再進一步復習、消化。
最后,筆者也對學生閱讀時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
1、做閱讀理解時,不能太隨意,要限定時間;
2、不要每逢新詞匯就查字典(包括文曲星),要學會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
3、不要字字都讀,要學會整體理解,明確主題大意;
4、不要以中國的習俗及價值觀念來判斷西方國家人們的行為習慣。
四、寫
懂得筆頭上運用英語傳遞信息進行交際,也是中學英語學習目的之一,而且寫也是四項技能中最難的一種。而高中的寫又與初中的寫有明顯的區(qū)別:初中學生說什么寫什么;而高中學生要注意語言結構合理,用詞恰當,表達通順,拼法準確。
為此,筆者剛開始時要求學生避免寫復雜、含有數(shù)個動詞的長句,而是用幾個簡單句表示。隨著語言知識的積累,再漸漸地逐步提高要求,要求學生寫更漂亮、更富于變化的文章。
首先,我要求學生在口頭練習的基礎上進行筆頭練習。因為經(jīng)過口頭準備再做筆頭作業(yè),可以大大減少筆頭作業(yè)中的錯誤。比如說,開學第一堂英語課,我就要求每個學生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SELF-INTRODUCTION),當場進行適當?shù)脑u論和補充,然后要求他們在課后寫成文字,再收上來批改。
其次,結合閱讀提高筆語能力。上完一個單元后,我就要求學生改寫課文,或者對課文進行評論。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也鍛煉了筆頭表達能力。
當然,由于初中和高中學習內容、要求的不同,除了聽說讀寫四方面外,教師還應在學習心理、學習方法諸方面給予必要的指導,從而順利做好初高中的銜接,使學生順利過渡到高中學習,為以后更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