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組 鄭安蘭
摘要:目前,高中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大,這種差異愈加明顯,最終導致兩極分化。學生不但學業成績存在顯著的差異,而且在認知能力、學習態度、習慣、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極顯著的差異。按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基礎好的學生學習上有吃不飽的感覺,而基礎差的學生則難以聽懂,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學習英語失去興趣,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因而影響了學習成績的提高。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已迫在眉睫。
本文擬從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面向每個學生及每個方面的角度出發, 著重介紹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探索和實驗。這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通過實行這種教學模式,以滿足不同智力層次、不同基礎類型學生的學習要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其內在的潛能,激發其主動參與的欲望,達到“困難生轉化,中等生提高,優等生拔尖”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
一、實驗的提出與目的
筆者所在的學校高一學生來自全縣各中學,由于相當一部分學校英語教學條件較差,很多學校根本就沒有按新教材的要求來教學,造成我校的高一學生英語程度參差不齊。按傳統的班級授課制,采用“一刀切,齊步走”的方法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利學生的多樣化發展。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吃”得好、“吃”得飽,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大膽改革,分層教學就是一種積極的嘗試。
分層教學是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這種分層遞進式的教學策略有兩種模式:班內分層教學和分科分層教學。無論是快、慢班分別上課,或同堂分組復式上課,其目的都是為了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這是對“因材施教”這一傳統教學原則的創造性實踐。本文在這里要探討的是前一種模式的嘗試,旨在打破傳統班級授課制,以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教學,以適應每個學生的發展。下面對實驗的設計、實施和結果三方面進行介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簡要的討論與評析。
二、理論依據與實驗目標
(一)理論根據
符合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的 教學原則。以與學生發展存在的差異性為前提進行教育教學的思想,是我國古代教育家所一貫推崇的,也是我們今天教育教學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
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巨大潛能和個性差異的人,只要向他們提供了適當的學習條件,善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95%以上的學生都同樣可以取得好成績。
新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二)實驗目標
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最終達到新《大綱》的要求。
滿足不同智力層次、不同基礎類型學生的學習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其內在的潛能,激發其主動參與的欲望,達到“困難生轉化,中等生提高,優等生拔尖”的教學效果。
面向每個學生及其每個方面,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主動和諧地發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陶冶,促進心理健康,促使人人成功。
三、實驗原則
(一)可接受性
原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原則要求教學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的可能性,使他們在智力、體力上、精神上都不會感到負擔過重!痹诔姓J學生存在個性差異的基礎上,為全體學生提供適合各自發展的教育,這也體現了教育的平等性原則。
(二)激勵性
蘇聯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教師要善于用語言和行動來鼓勵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跳一跳,夠得著”的最近發展區,促進他們的最優化發展,積極為他們創設成功的機會。
(三)靈活性
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學習情況,實行階段性調整,使分層具有動態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促進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
四、分層教學實踐
(一)了解差異,按類分層
由于我校高一學生來自全縣各中學,學生的英語程度參差不齊,特別是口語和聽力。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吃”得好、“吃”得飽,我們對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作了相應的改革--歸級交叉分層次教學。首先以一次大考(期中考或期末考)的成績為主要根據,把參加分層次教學的兩門學科成績(英語、數學)加起來,按成績高低排名,以此為準則把班級學生一分為二。前半部分學生為A級學生,后半部分為B級學生,然后把同一位教師教的兩個平衡班的AB兩級學生分別集中起來交叉上課(又稱歸 級 交叉分層次教學模式)。上完分層次教學的兩門學科后,又各自回原教室上其他課。此教學模式有二不變二相同的原則:一是班級不變、老師不變;二是教學進度同、教學內容同而且設有內部激活機制即A←→B級學生流動制。也就是以下一次大考成績為依據,重新按成績高低排名,又一次把學生一分為二。即在半期考和期末考后作相應調整,對進步明顯的B 級學生調整到A 級,對有退步的A 級學生調整到B級。
(二)分類要求,分層授課
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不同,教學要求也不同,但最低的要求是達到《大綱》和《英語課程標準》規定的目標要求。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筆者在預習、課文教學、詞匯教學、書面表達、聽力、閱讀、考試與評析和課后作業等方面進行了分層次教學。
1.預習 課前預習是上好課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求 A級學生通讀全文,重點詞匯查字典,把疑難問題找出來。尤其是對字典里的固定搭配、特殊用法要作好筆記。而對于 B 級同學只要求他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讀準課本上的單詞并把他們背下來。
2.課文教學 課文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課文的導入是課文教學的第一個環節。精心設計課文的導入,無疑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使他們對將要學習的新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習效果。課文引入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問答、圖片、人物、音樂、圖表、分層引入等。課文引入法必須有所選擇。對 A 級學生宜用簡單、快捷而又引人入勝的方法外,還可用要求較高的辦法:以課文的內在聯系或線索導入,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以關鍵詞或主題句導入課文,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如:北京申奧成功,舉國歡騰,中國人實現了多年的夢想。這是青年人尤為關注的事情。在上sports一課時利用問題法,筆者對 B 級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
Do you like sports? What kind of sports do you like best? Were you excited at the news that China will hold the 2008 Olympics?對于A 級學生則直截了當地提一些更為深入的問題,諸如:when did the PRC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for the first time? How many medals did the Chinese win ? And how many medals did they get? There are five rings on the Olympic flag. Do you know what they stand for? What’s the Olympic spirits?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們熟悉而感興趣的內容。由于基礎差異,對B 級學生只提一些簡單且他們能回答的問題。對A 級學生則要求更高些。啟發他們用現有英語知識表達奧林匹克精神,貫穿素質教育于其中。
3.詞匯教學 詞匯是外語學習的基石。詞匯量的大小決定聽力程度和閱讀理解程度。在A 級學生承受范圍之內,盡可能多地輸入常用的、學生感興趣的、與本文課文有聯系的詞匯,這樣學生們樂于接受且易于吸收。以What is a healthy diet 為例,在引入階段,先提出一個話題 :How many kinds of food and drinks can you name in a Chinese market?對于B 級同學,只要求他們歸納所學過的詞匯并在此基礎上教授新詞。對于 A 級同學,除了趁此機會做food and drink的歸納總結外,還可以盡可能多的列舉一些常見的食品名稱,以擴大詞匯量。對于B 級學生,只要求他們掌握課本中的詞匯、詞義,盡量不拓展,因為他們還承受不起,可就本課詞、詞組、句型的用法精心設計一些較基礎的他們能解決的一些單選題,以及達到及時復習、加深鞏固的目的。A 級學生,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基礎扎實,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能做到過目、過耳不忘。在他們承受范圍之內,適當的拓展一些詞義是很有必要的。單詞如此、詞組如此、句型也如此。
4.復述 復述是使學生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轉化為實際運用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克服了教師“一言堂”的弊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展示能力的機會。對于基礎較差的B級學生,可使用支點法,即把課文、段落中的關鍵詞或要點作為記憶支點,利用這些記憶支點,回憶已知的語言信息、復述文章內容。A 級學生除用支點法外,可要求他們依照課文段落的順序或情節發展的層次,列出提綱作為記憶線索,形成記憶網絡;蛞笏麄儚褪稣n文大意或梗概,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歸納的綜合能力。當然,如果時間充裕,可要求他們根據故事發生的變化,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后進行復述。此目的是促進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發他們的智力。此種復述方法要求較高,但可以在復述前向學生提供供討論的問答題,以防止學生們思路離題。
5.書面表達 英語學習中語言輸入與輸出的質和量決定著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寫作是語言輸出的重要途徑之一。高中英語書面表達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質量,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增強其學習信心與興趣的重要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背誦句子、段落、造句、仿寫等方式來訓練學生。要求他們寫日記、周記;要求他們把平時所學的詞匯、短語、句子運用到日記、周記中去。 A 級同學,可要求他們寫長些,多寫并列句、復合句。 B級同學寫短些,盡量寫簡單句。無論是寫什么,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6.聽力和口語 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相互依賴的,聽力離不開口語、閱讀、朗讀、聽寫等多方面的訓練。聽是說的基礎,說又是聽的提高。聽力好的學生,說的水平也高。聽力訓練與口語相結合,兩者都會提高。由于B 級學生大多來自鄉村初級中學,學的基本上是“啞巴”英語,口語基本上不會,聽力水平可想而知。為此,對于B 級學生,剛開始時,只能慢慢地說一些口語,還時不時的進行翻譯。到他們慢慢地跟上時,才加快速度在每周一課時的聽力課上,讓B 級同學聽《新概念英語》,邊聽邊模仿,而且時不時的問一兩個問題,要求他們單獨回答。先讓他們嘗到甜頭,消除了畏懼心理以后才開始上每個單元的最后一課listening material 。通過此辦法,一般不會使學生覺得聽力可怕。對于A 級學生,除了一開始就上課本上的聽力外,還增加一些課外聽力材料。上課多用英語組織課堂,要求學生多用英語回答或提問。當然,要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培訓,如:心理準備、聽前預測、把握大意、抓關鍵詞、作簡要筆記……
7.閱讀 人教版高級中學英語“閱讀訓練”編寫說明中明確指出:閱讀是一種能力,又是語言學習的方法。學生到了高中階段,要側重培養閱讀能力。通過廣泛地閱讀,大量地閱讀和快速地閱讀,幫助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鞏固記憶,有利于動腦筋思考,有助于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對閱讀材料進行選擇。閱讀方法、技巧課內教,閱讀速度課內訓練。大量的閱讀課外完成。A 級學生可以讓他們讀 New Concept English, Shanghai Students Post, The 21st century, English Coaching paper…… B級學生只要求他們讀閱讀訓練、課內文章,等他們詞匯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另作要求。
(三)考試與評析
教學中,由于教學進度同、教學內容同,當然考試也相同。不過,為了鼓勵 A 級學生冒尖,同時又不挫傷B 級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試題一定要梯度明顯,既要讓 B 級同學及格容易又要讓A 級同學覺得拿高分不易。每次考試設有附加題,以此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及學習興趣。
試題評析是一種延伸了的具有重復意義的復習課。它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促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知識遷移的能力提高。教師在進行評析時,要多鼓勵學生,充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有成就感、以樹其信心。教師在分析學生答題誤區時,要對所有學生展現思路,通過分析類比使學生確實掌握解題的方法。對 A級學生,教師在講評時,要講出試題的拓展和延伸。設計一些對應性的練習,供學生課后完成,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對 B 級學生,重點要放在弄清題目的測試目標和答題誤區上。
(四)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是鞏固運用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一種手段。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并針對作業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去看書和解疑,使得對問題的理解更透徹、記憶更鞏固。課本后面的練習:A 級學生有選擇地做部分,教師適當地補充部分,如:閱讀、寫作、口語……B 級學生則要求做全部練習,練習要求交給老師批改。
五、實驗結果
經過三年的教學實驗,教改班級成績斐然。我們對2003年高考的成績作了對比,發現教改班級的成績比普通班明顯好很多。
對照單位 與考人數 優秀(120-150) 及格 平均分
實驗班 38 9 37 110.4
普通班 39 1 32 99.5
分層結果表明,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是完全有可能的。
六、實驗思考
分層教學的理念是教會全體學生學習,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對于兩極分化的現象,根本的解決辦法是高中英語課程的改革。高中英語課程應該有選擇性、多樣化,加上學分制管理體制。但目前進行分層教學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
1.分層次教學后, A級學生處于受激勵狀態中,加上教學可不受程度差學生的限制,教師盡可能地大量地輸入與課文相關的字、詞、句及各種背景知識,高標準、嚴要求,使他們在課堂上吃得飽、吃得好。分層次教學有利于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能進一步打好基礎,拓寬知識面,突破教材的限制,培養出冒尖的學生。對于B 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傾注更多的愛心,注入更多的鼓勵,讓他們享有更多的愛和尊重,使得這些學生在深得信任和尊重的氣氛下學習。備課和授課時,可設法通過一個個可望而又可及的小目標,使他們經常得到進步的反饋,體驗成功的歡樂,發現自己的聰明才智,看到自身的潛力,從而排除心理的障礙,增強他們學習的內驅力。
2.分層次教學加大了教與學的方法改革,歸級交叉分層次教學不同于傳統的快、慢班,它是在分層學科結束后學生 按原班級進行教學活動,這就有個極大的便利,可幫助 A、.B 級的學生盡可能地結成“對子”,彼此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實踐證明這種改革是行之有效的:高考成績實驗班級的成績比普通班的成績好得多。
參考文獻
1. 何廣鏗:《英語教學法基礎》,暨南大學出版社,1955年
2. 馮克誠等主編:《中國學校辦學模式全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77年
3. 教育部:《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出版社,2001年
4. 黃燕,《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實驗及效果分析》,《中小學英語活頁文選》(19),51-55頁
5. 張思中,《張思中外語教學法理論探討與實踐》,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
6. 潘菽主編,《教育心理學》,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