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中學 莫 染
新舊課程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理念。新課程的先進的理念反映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特點,體現了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折射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它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的落實。而能否把國家的意志、專家的思想變為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行為,這是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一些重大的課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問題基本上都出在課程理念與教師行為的轉化上。長期以來,在我國中小學教育領域中奉行以知識傳遞為價值取向的教學觀,致使課堂教學模式輕視甚至否認主體活動給予學生素質發展的真正價值。在這種背景下實施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無疑給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英語課程標準》的正式出版與發行,拉開了中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序幕,這標志著新課程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但新課改對全體英語教師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必須認真面對。
一、重視英語新課改中的誤區
A.強調聽說教學,忽視讀寫訓練
1)教師對“新大綱”的理解不全面。部分教師認為只需要學生聽懂英語,能說出來就體現了“為交際”的思想。誠然,語言首先是有聲語言。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口語的記錄,是第二性的。但針對外語教學而言,只強調聽說,忽視讀寫,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難以真正培養起來,尤其是我國現階段廣大中學生用外語交際主要是閱讀。
2)一些“三新”培訓班、“示范課”的誤導。教師在使用新教材前,都參加了各級各類的“三新”培訓班(新課程計劃、新大綱、新教材),觀摩了一些“示范課”。參加培訓能使教師在較短時間內了解“三新”的主要內容,這對教師的教學無疑會起促進作用。但也有一些“三新”培訓班,由于時間、條件的限制,加上個別主講人和示范課表演者的“個人所見”導致教師走入了“強調聽說教學,忽視讀寫訓練”的誤區。有些“示范課”由于所選的內容限制,比如選“對話表演”材料,整個教學過程都強調聽說訓練和表演,未體現“讀寫”,所以聽課的教師誤認為這節課就是“新教材”教學的模式,是“示范課”。殊不知,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依據教學內容來確定。
3)教師對新教材編排體系把握不準。新教材最大特點是系列配套,以學生用書為核心,有練習冊、教師教學用書、閱讀訓練、聽力訓練等。教師每個單元的重、難點內容把握不準,對有關“讀寫”的要求不夠明確,導致上完一節課或一單元后,學生都能聽懂一些內容,說出一些句子,但如果讓其單獨寫,卻舉筆維艱。
B.照搬教師用書,片面理解“五步”
1)有了教師用書,教師不用備課。部分教師拿著教師用書,逐字逐句地照本進行,或為了應付“檢查”,在備課本上一字不漏地抄寫一篇。
2)課堂教學只用五個步驟。教師用書對課堂教學的步驟作了詳細說明:復習(Revision),介紹(Presentation),操練(Drill),練習(Practice)和鞏固(Consolidation)。教師在每一個步驟中的任務有所不同,在每一個步驟中扮演的角色也不盡相同。部分教師片面理解這五個步驟(也稱五步教學法),每一節課中都機械地采用這五個步驟。
C.運用英語教學,絕對排斥母語。英語教學中教師使用英語是起碼的要求。新英語教材,教學中不能使用漢語。個別教師甚至提出"No Chinese in English class"的口號,美其名曰為創造英語環境,教師只能采用 英語教學,于是出現了使用大量超過學習范圍的詞匯。
二、新課程的價值取向以及核心理念
1. 新課程的價值取向是人的發展。人類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哲學所產生的影響之一就是價值多樣性及其擴展。其中影響較大的價值取向有三種:①以經濟發展為本;②以社會發展為本;③以人的發展為本。新課程價值在于通過促進人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實現了課程價值的融合,這種融合濃縮為一句話就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2.“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內涵。它包含著三層含義:一是課程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二是面向每一位學生。三是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A)充滿愛心、富于平等和民主精神
1)愛心。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會把他的青春、智慧,無怨無悔地獻給學生,獻給教育事業。這種愛是理智的,它既具有父母對子女的愛心,但又不存在偏愛與溺愛;不存在遷就和姑息。
2)處理好教師的角色和師生關系。教師已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3)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級生活。在班級生活中,教師應與學生一起設計班級的形象與精神追求,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逐步體驗到關愛,同時受到激勵,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
4)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生活。通過情境創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和欲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際能力。
B)勤于學習和反思
在教學瞬息萬變的今天,教師必須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增強自己的業務技能。同時進行相應的教學反思。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前的反思使教師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探索;教學中,反思使教學少走彎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后的反思使教學更趨理性化,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C)具有社會責任感
教育不僅是給學生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生存心境。作為新課改中的教師,應該非常關注社會,關注人類命運,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面對風云變化的世界,如果教師整天關心的是名次、分數,學生的心胸怎能開闊﹖新課堂教學的特點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人人參與活動,人人健康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每一位教師都應把握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收到“雙贏”的效果。
四、解決方案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要做一個優秀的外語教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外語教學質量曾經提出:“五個因素,一個公式”。五個因素是:1.國家外語政策 2.學生來源與素質 3.教材質量4.學習環境與條件 5.教師素質。其中前四項是可變因素,第五項是解決因素。一個公式是:教學質量=【學生(1分)+教材(2分)+社會環境(4分)+教學方法(3分)】×教師。括號內四者相加是10分,而教師的分值越高,乘積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這表明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做一個優秀的外語教師,只有具備較好的政治與道德素質,才能為人師表;同時要具備較強的知識與能力素質,才能勝任工作。另外還要具有較佳的心理及審美素質,以便能全方位地開發學生心智,發現、培養和教育出各種類型的人才。
2)處理好四種關系
a.處理好聽說與讀寫的關系;b.處理好教師用書與備課的關系。c.處理好運用教學法與五個教學步驟的關系。d.處理好英語與母語的關系。教師所使用的英語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要利用學生已學的英語來解釋或表達新的教學內容。最后要牢記"Use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 use Chinese if necessary"。
3)基于教材,創新課堂
a.創設真實場景,使學生學得愉快用得自然;b.構建表演舞臺,讓學生體驗參與
4)立足教學實踐,為教材編寫和評價提供依據。沒有任何事物在一誕生時就是完美無缺的,一套新教材也是如此,它也需要在長期的使用中經歷見證、不斷完善。由于經濟文化環境不同、教學條件不同、使用者不同和認識角度不同等因素的影響,對一套教材的使用體會,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也是常有的事。況且,基礎教育改革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與之相對應的教材編寫和教材試驗也是一個逐漸摸索的過程,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五、結論:
要實現教育的全面和諧發展,還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所蘊含的理念。同時準確地理解和踐行圍繞核心理念的一系列基本理念。要讓課程走向生活,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教學活動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讓課堂充滿創新活力;要把教學過程作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實現課程與教學的整合;明確評價的本質功能在于促進師生的發展,體現評價的人文關懷。只有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所蘊含的理念,我們才能認清新課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確新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有的防失,教學相長。
主要參考資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03年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3、《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
4、《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
5、《英語教學新概念》劉學惠主編
6、《英語入門教程》 主編 馬承 劉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