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中英語學科能力結構及其教學實踐的研究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16-4-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結題報告

溫州市十四中學 沈永銘

內容摘要:本文綜觀各國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以及英語學科的性質、特征和任務出發,研究了高中英語學科能力的結構,以及高中英語學科能力和一般學習能力之間的辨證關系,以此為基點,再進一步探索培養學生高中英語學科能力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策略。

關鍵詞:英語學科能力結構;《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角色;評價體系

一、課題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是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它既與義務教育相銜接,又與高等教育相銜接,是關鍵而又敏感的學段。多年來,高中一直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科課程一統天下的局面,教師、學生不堪重負,學校缺乏生機活力,改革在這里舉步維艱。進行高中新課程試驗,課改進入這塊"禁區",恰似"一石激起千層浪"。

21世紀是科學技術將進一步迅速發展的時代,是一個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的時代。鄧小平曾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誰掌握了科技進步的制高點,誰就可以在以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國際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說到底,綜合國力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既然這是一場國際競爭,就需學習外國語。而在諸多種外語中,英語的使用最為廣泛,因此,當代社會對英語教學的要求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高。許多國家在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中,都把英語教育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其擺在突出的地位。正如李嵐清同志所說:“普及外語和培養外語人才,改進外語教學方法和提高外語教學水平已經不是一般的教學問題,而是影響我國對外開放方針的更好實施和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毙碌男蝿輰ξ覀冎袑W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已使英語獲得了國際通用語的重要地位,使得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聯合國有關文件提出,21世紀人的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技能為母語、一門外語和計算機操作能力。由于歷史原因和互聯網的廣泛運用,英語成為各重國際場合的主要工作語言,也成為國際科技交流的主要語言。據統計,國際上85%以上的學術論文是用英語發表或宣讀的,各學科的主要學術期刊也以英語為主。而且,英語也是國際互聯網的主要應用語言;ヂ摼W為人類提供了無時空阻隔的分布式語言學習環境,學生要學會利用英語這門工具性學科知識,搜索和篩選相關信息,知道怎樣有效使用互聯網以助學習,這將幫助他們成為使用互聯網資源的終身學習者。

(二)國際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

目前,世界各國在知識經濟到來之際,都在強化和改革基礎教育中外語,特別是英語的教學。獲取終身學習的精神與技能對于二十一世紀的青年學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綜觀各國外語教學的發展,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以滿足人的發展需求為目標、強調語用的交際教學理念和實踐得到普遍認可。

2、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以滿足人的發展需求為目標的、強調語用的交際教學理念和實踐得到普遍的認可。

3、中外語課程的設置上采用了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方式。選修課程的開設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興趣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4、重視外語教育對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基本素養的培養作用;強調外語在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中的作用;強調外語對于促進各國文化交流和國際文化多樣性的作用。

5、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教學資源的擴展將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進。多媒體的教學資源使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得以實現。

6、評價改革形成潮流,各個國家對語言應用能力的評價與檢測評價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特別重視研究對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力求使評價更好地促進和鼓勵學生學習,促進教師教學,全面公正地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評價。一些新的評價和檢測方法正在得到實驗和推廣。

7、強調外語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采用活動途徑以及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

8、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學生的發展是外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外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9、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外語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這是全新的英語教學理念,也是指導我們實施高中英語英語課程標準的準則。

三、外語學科的性質、任務和特點

外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英語是外語課程中的主要語種之一。英語課程的學習, 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英語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英語課程目標的確定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 。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高中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高中學生,注重素質教育。高中英語課程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高中英語課程的任務是:英語課作為高中的一門基礎學科,首先要承擔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的任務。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它是指人以其先天稟賦為基礎,在后天的環境和教育影響下,盡可能挖掘和發揮人的潛能,使其獲得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基本品質結構,包括人的思想、知識、身體、心理品質等。素質教育是為每個學生的一生打基礎的教育。素質教育是通過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網絡實現的,而在學校里是通過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潛在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實現的。高中英語課程要結合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外國語教學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學生發展智力、開闊視野和提高文化素養,有助于學生發展個性和特長。高中英語課程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中英語學科的特點為:

1、交際性強,強調教學互動和語用能力的發展。

2、聽說讀寫全面發展。

3、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4、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雙主互動聯合體”。

5、以發散和運用為學習英語課程的根本目的。

高中英語學科的基本教學理念為:

1、重視共同基礎,構建發展平臺;

2、提供多種選擇,適應個性需求;

3、優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能力;

4、關注學生情感,提高人文素養;

5、完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發展。

(四)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和價值

高中英語課程的價值為: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譯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穿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注意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英語課程目標的確定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陡咧杏⒄Z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中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為《標準》)中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合發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目標的確定將英語課程從僅僅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提高到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既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格,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培養學科能力的意義表現為以能力為目標的分級課程體系,保證課程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英語課程的目標按能力水平設計為九個級別。級別的設定既與年級有一定的聯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個年級。一級為小學三、四年級的教學參考目標;二級為小學五、六年級的教學參考目標;三、四、五級為初中階段的教學參考目標;六、七、八級為高中階段的教學參考目標;九級為外國語學校、外語特色校和其他學校外語特長學生的教學參考目標。《標準》規定,二級、五級和八級分別為小學、初中和高中畢業的基本要求。同時,《標準》還指出,考慮到我國各地區教育的條件和發展的不平衡,根據國家課程三級管理的有關政策的規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或降低相應學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要求。分級的設定,對中小學各年級的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和教材編寫提供了指導,也為課程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提供了依據和條件。

2、引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

新高中英語教學要求以描述學生"能做什么"為主線,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從語法講解中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 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英語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提倡"任務型"的英語教學思想,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

  為落實各項能力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 以意義為中心的教學法。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做中學, 用中學”,使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自由、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任務型"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增進對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系。英語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考慮當地的條件以及學生的需要,積極和有創造性地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4、強調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作用。

  素質教育特別注重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于英語課程來說,語言環境的創設,語言運用的真實性和語言材料是否豐富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力保證,F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技術的開發為英語學習創造了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間。高中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二、“高中英語學科的學科能力”的概念與界定

1、高中英語學科能力的內容和結構

A、英語語言知識:

①聽、說、讀、寫、看的基礎知識;

②語言、詞 匯和語法的知識;

③正確、規范的書寫習慣;

④語言交際意識;

⑤英語國度的政治、文化、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跨文化的背景知識。

B、英語語言技能:

①口頭和書面理解能力;

②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③交際能力的培養;

④運用英語語言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⑤英語語言審美能力;

⑥英文電腦打字的能力。

C、英語語言運用:

Ⅰ)自學能力:

①能有計劃地安排自己學習的能力;

②能自覺地對雙基進行自省的能力;

③能總結、歸納、比較語言知識的能力;

④能根據語境猜測語意,理解體態語言和手勢語的能力;

⑤能正確使用英漢、漢英詞典及有關參考書的能力。

Ⅱ)思維能力

①綜合思維運用能力;

②辨析能力;

③邏輯思維能力;

其中,語言知識是語言技能運用的基礎;語言技能是建立在一定的語言知識基礎上的,同時又是語言運用的基礎;語言運用則是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發展和深化,是交際能力的體現。我們可以用下圖來表示這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

語言知識

語言技能 語言運用

因此,在中學英語這一基礎階段,英語教學應遵循“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運用”的互動規律來培養學生基本的英語語用能力。

2、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益、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方面的能力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

英語學科能力結果如上圖:

3、學科能力與一般能力的關系。

所謂“英語學科能力”,通常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是學生掌握英語學科的一般能力,如聽、說、讀、寫和翻譯的能力。

二是學生在學習英語學科時所進行的智力活動;

三是學生學習英語學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

英語學科能力,不僅體現在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學科的一般能力,而且有著英語學科能力的結構;而這種結構,不僅有著常見的英語學科能力的表層表現,而且有著與非智力因素相聯系的深層因素。英語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高中階段英語教學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展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

(1) 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的能力;

(2) 用英語獲取信系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 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

4、英語學科能力與思維品質的關系。

高中英語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觀察、注意、思維、聯系、想象等能力,同時,要使學生具有靈活應用語言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將這些能力的培養融于平時教學過程中,貫穿于高中英語教學階段。智力開發“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觀察、注意、記憶、思維和想象等能力”,也是大綱規定的一個教學目的。這一重要的教學目的過去被忽視,現在正式寫入大綱,必然會對英語教學和對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1)觀察。語言的功能體現在言語的行為上。學生應善于通過觀察使用英語的人的行為模仿習得。觀察力是我們認識周圍世界的第一能力,是一種寶貴的、威力巨大的能力,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充分地、巧妙地運用你的觀察能力。要"視而見",不要"視而不見"。在中國,由于英語語言環境有限,學生普遍能觀察到的榜樣就是英語教師。教師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的英語流利、語音語調標準、教態美、講解深入淺出、方法生動活潑,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也就是說,榜樣所顯示的行為的功能性價值高,學生反復觀察學習的速度可以加快。學生在觀察中可以不知不覺地學到地道的語言、自然的語調、表情和體態。由于印象深刻,這些聽覺和視覺映像容易長時間記憶。教師還可以放手組織學生進行語言的操練和多種形式的練習,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行為顯示出其觀察學習的內容,然后根據信息反饋進行自我矯正的調整,逐步熟練完成言語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對于觀察認真、模仿得好的學生應加以鼓勵 ,使學生自覺地培養觀察力。在中學英語學習中培養觀察能力的方法有 1、培養觀察的心理傾向。2、制定觀察計劃,增強觀察的目的性。3、做好觀察記錄。4、掌握觀察的方法! 

2)注意。學生的注意是有效地組織教學過程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正是那扇一切從外部世界進入到人的心靈之中的東西所要通過的大門。”教師要善于打開這扇大門。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起著重要的作用。教材內容有趣,教師精心備課,講授邏輯嚴謹,內容豐富,言語清晰,富于表情,速度適中,恰當地使用直觀性教具(圖片、簡筆畫、實物、模型、圖表等)和電化教學手段,變換活動方式(兩人一組,分行分組,半班或全班)。這些做法可以使學生的注意長時間地保持。當學生發生興趣時,或理解所學內容的重要性時,注意力也就培養起來了。這時就能產生最富成效的智力活動,甚至會“過目不忘”,“當堂鞏固”,學習的高效率就會出現。

  3)記憶。記憶是人們對經驗反映的心理過程,其中包括識記、保持、再現與回憶。高中學生已學習了1000多個英語單詞和一定量的習慣用語,以及最基本的語法結構。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已很發達,應指導他們運用合理的識記方法。例如,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和單詞,課上教師不必單教單詞,進行機械記憶,而應結合課文重點講解,加強學生的理解記憶。在呈現新語言時,利用學生熟悉的知識,以舊帶新,新舊對比。通過比較促進記憶。凡是有趣的內容就能促成積極的智力活動,識記就更有效。為了保持記憶,必須不斷復習鞏固。每節課以復習開始,以鞏固結束。這就是再現和回憶,即從記憶中提取過去已產生的心理內容,并轉為操作記憶的方法,使該心理內容得以恢復的記憶過程。成串地記英語單詞效率高,就是這個道理。整個記憶的心理過程就是遺忘進行斗爭的過程。凡是納入個人活動之中,并對人始終具有意義的內容是不會遺忘的。學了語言必須用,越用越熟,記得越牢。久而久之就成為自己語言機制的一部分。

  4)思維。思維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的。高中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已有了基礎,已獲得了一些英語的知識和能力。在語言的實踐過程中,過多地依賴直觀動作思維和直觀形象思維已不適宜,要特別注意發展抽象(理論)思維。外因通過內因條件起作用。教師應幫助學生在初中已形成的對英語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啟發他們思考,經過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形成新的概念。例如接觸和感知課文中出現的-ing形式、過去健忘和不定式等非謂語形式,教師應利用初中教學過的有關動詞詞形變化和句子的成分的知識加以引導,逐步歸納,讓學生自己分析和實際練習,理解和掌握這些新的語法的運用。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最后由原有的認識(由詞承擔句子成分),遷移到新的認識(動詞非謂語形式可用作主語、賓語、賓補、定語和狀語)。在這樣的過程中,誘導學生思考和分析,以達到觸類旁通。教學課文應鼓勵學生自己預先閱讀、思考和發現問題。找問題和提出問題常常比隨后解決問題要求付出更大的智力勞動。在口語問答和交談中,提問和開始挑起話題的人要比答話的人更需要獨立的思維。而在做口筆頭練習題時,首先讓學生思考怎樣解題,然后教師給提示和幫助,這樣更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在現代教育中,尤其要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疑問,啟發學生以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這是培養學生獨立的、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另外,不要注意在課內或課外造成輕松愉快、平靜和諧的環境,有利于學生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5)想象。想象或想象力也像思維一樣,屬于高級認識過程。想象是人的創造活動的一個必要因素,具有能動性和有效性的特點,積極想象(不是脫離實際的空想)的機制被用來作為發行周圍事物的創造活動的條件。創造想象常常表現為幻想,這是極其可貴的品質。凡是一個意志熱烈和思維健全的青年人總是抱著各種理想和幻想。更愛護他們的理想和幻想。居里夫人發現新的放射性元素、愛因斯坦創建相對論、愛迪生的無數發明和創造、莎士比亞筆下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乃至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學說,可以說都是同他們的創造想象分不開的。通過有關的英語課文教學不僅可以向學生展示這些偉人的閃光的思想,啟發學生學習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還應在運用英語進行口筆頭交際方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學了一組單詞或短語,讓學生想象出情境,運用這些詞語編一段話。根據所學內容編成小劇進行表演,要演得惟妙惟肖。沒有想象力不行。命題作文,如“我的未來家庭”、“我的理想”,或編一段笑話、小詩或小故事,這時學生必須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展開想象的翅膀,運用夸張、突出、聯想等方式,實現《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所確定的有關能力培養和智力開發的教學目的。

5、學科能力與思想情感教育的關系

  語言是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思想和信息都是有具體內容的,這些內容在多數情況下都包含著情感教育的因素。因此,我們要遵循英語教學規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

  情感是一個人對他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對他所認識或所做的事情的內部態度的不同形式的體驗。有些心理學家把情感分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道德感是以人對人,人對社會的態度為其內容的。屬于道德感的有:愛心、同情、善心、仁愛、忠誠等。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人民、熱愛真理都是崇高的道德情感。使學生具有這些情感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正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任務。

  美感表現了對各種不同的生活事實及對藝術的反映態度。美感表現在對各種事物的評價之中,識別和判斷它們是真、善、美、高雅,還是假、惡、丑、庸俗。美感是人的文化發展的產物,是人的意識形成過程的產物。在綜合國力劇烈的競爭中,一方面要發展物質文明,另一方面必須加強精神文明。英語課可以利用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精粹作品揭露和批判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爾虞我詐等丑惡現象,使學生分清良莠、明辨是非,樹立起道德倫理的標準,摒棄那些落后、糜爛、腐朽的思想和陋習。

  理智感表現為反映一個人對認識過程、對這過程是否順利的態度。屬于理智感范疇的有:興趣、求知欲、熱情、發現、意志、毅力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興趣是一種積極的情緒,能促進語言知識的獲得和技能的熟練,而且不斷加強學習的動機。要產生興趣,就需要有新鮮感,甚至神秘感。愛因斯坦說過:“我們所能體驗到的最美好與深刻的情緒,這便是神秘感。這里是一切真正知識的源泉。”這就要求語言教學內容有較大的信息量,具有時代感,知識性和趣味性強,足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能使他們發現新的東西,并對其產生熱情。這里有個矛盾,就是所不語言有限,不能要求過高。如果要求適中,學生能夠不斷取得成功。而在英語學習中的每一個,哪怕不大的進步或成功也會激發起興趣和動機。

  意志是人在達到預定目的時對自己克服困難的活動和行為的自覺組織和自我調節。中國學生不出國門要打好英語的基礎,是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的。中學六年的學習是磨煉意志的過程。訂出的學習計劃要堅持執行,有困難就克服,遇到挫折和失敗不氣餒。見到別人比自己強不急躁。在自己的基礎上不斷努力,自我要求,自我監督,自我控制,自我改正,不停地往前進。就這樣逐漸鍛煉出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總之,思想情感教育是人生的教育,非中學英語學科教育所能完成的。普通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將它作為教學目的一部分,表明人們對高中英語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

6、學科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關系

文化素養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增進對外國,特別是英語國家的了解。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是語言形式所負荷的內容,語言主導文化密切聯系。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擴大視野,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21世紀的人才應是適應國際形勢快速發展的社會人和現代人。他們應面向世界,思想開放,不閉關自守,應具有對國際的理解,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質,而且勇于創新。敢于競爭,為人類做出貢獻。

語言和文化又相當于形式和內容,密不可分。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和掌握語言的深層基礎是文化。高中英語涉及到英、美、加、澳等國家英語的變體,涉及到各國體態語的異同。要弄清這些必須研究這些國家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這里所說的‘文化’是指一具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信仰、制度、習慣、目標和技術的總模式。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僅僅掌握英語的語音、詞匯和語法,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一竅不通,是不可能獲得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的,在實際交往中還要能產生誤解、尷尬甚至格格不入。高中教學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增進中學生對外國文化的了解。

7、學習策略與學科能力的關系

學習是一個人終生面臨的重要任務。從古至今人們都十分重視學習,如“學習,學習,再學習”、“Never too old to learn.”“書山有路,學海無涯”等等都是關于學無止境的格言。然后,如何才能有效地學習呢?當代認知心理學家指出:沒有任何教學目標比“使學生成為獨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學習者”更重要。著名心理學家諾曼曾指出;“真奇怪,我們期望學生學習,然而卻很少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類似地,我們有時要求學生記憶大量材料,然而卻很少教他們的記憶術,現在是彌補這一缺陷的時候了”。教學學生學習,傳授有效的學習策略,已被當前教育界視為提高學習和練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及減輕學生負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因此,我們有必要進入這一學科研究領域,探討學習策略,來提示學習策略的性質。

針對高中英語教學內容多、課時緊的矛盾,我們能以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為核心,積極開展了適應新教材教學模式的研究,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點撥、輔導,以此為基礎確立了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是:知識感悟+學法體悟+思維試驗。

學習策略是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診斷反饋和監控策略、情意策略等。認知策略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診斷反饋和監控策略是指學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和運用英語,進行計劃、實施、評價和調整學習過程或學習結果的策略。他們只的關系如下圖:

高中學生已走近成年,人際交往、社會體驗都會不斷使高中學生能形成適合自己學習需要的英語學習策略,并能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不斷提高英語學科的學習能力。因此,高中學生應該積極利用多種渠道使用英語,在真實交際中培養有效的焦急策略。同時,高中生應在義務教育階段所培養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資源策略,學會獨立地獲取學習和資料,并能加以整理、分析、歸納和總結,從而擴展知識、開闊視野、充實生活、更自覺地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更自覺地規劃自己的人生掃路。

三、高中英語學科能力的發展策略

1、聽說能力及其培養

許多英語教學法理論都以聽為主,如“全身反應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和“自然法” (the Natural Approach) !俺聊ā (the Silent Way) 更是強調相當長的一段“沉默”的、只用于聽的時間,“其間學習者聽的時候有一種安全感,如果沒有充分準備,就沒有必要擔心被迫要說”。

克拉申 (S. Krashen) 在談到他的輸入假設 (the input hypothesis) 時說,人們習得語言是先注意意義的,而不是先要學好語言結構。我們設法理解信息,結構也說習得了。我們教聽力也應輸入相當數量 的有效信息 (comprehensible input) 。輸入多了,自然也就會說(輸出)了。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聽說課對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中學的英語聽力教材大多篇幅較短,話題也相對直截了當。所以,就有更多的時間用于“熱身” (warming-up) ,廣泛討論一些與聽力材料有關的話題,先說再聽,聽完后再說,做完規定的練習后,做一些口頭作文,有條件的話還可組織一些辯論。這樣做也有利于學生背景知識的擴充和思維能力的提高。總之,高中英語教師的角色不要總是當“裁判”,而是交際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調控者。但是,作為語言教師,主要還要注意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盡力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過程本身的興趣。上課要有激發學生興趣的內容,及時獲得對學生的情況和需要的反饋信息。語言教學內容要有較大的信息量,具有時代感,知識性和趣味性強,足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以使他們發現新的東西,并對其產生熱情。這里有個矛盾,就是所學語言有限,不能要求過高。如果要求適中,學生能夠不斷取得成功,而在英語學習中的第一個(那怕不大的)進步或成功也會激發起興趣和動機。

2 、讀的能力及其培養

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和文化。聽是理解和吸收口頭信息的手段。聽和讀是吸收,是輸入;說和寫是產出,是輸出。只有足夠的輸入量,才能保證學生具有較好的說和寫的輸出能力。輸入得少,輸出就少;輸入越多,輸出就越多。在我國這樣缺少英語環境的條件下,要迅速大幅度地增加詞匯量,要使學生產生語感,訓練他們用英語思維,自由地表達思想進行交際,大量閱讀是這一條便捷的途徑。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英語是為了閱讀。培養閱讀素質應以語言知識為基礎,因為有人在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上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固然與學習方法有關,但多數是因為沒有較好的基礎知識,包括語法知識(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詞類、動詞的時態、語態和非謂語形式等等 ) 、詞匯、有關英語國家的背景知識。

文化背景知識是培養閱讀素質的重要基礎。中學作為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初中)和初級向中級過渡階段(高中),文化導入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不是被動獲取閱讀材料中的信息,而是運用已經具備的背景知識(包括已學過的語言知識和英語國家的文化),根據上下文去預測和理解意思。圖式理論認為,人們在理解新事物的時候,需要將新事物與已知的概念、過去的經歷,即背景知識,聯系起來。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釋取決于頭腦中已存在的圖式,輸入的信息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吻合 。

訓練上述閱讀知識和技能,如有的語篇幾乎每段都有一個現成的主題句,細節較有條理,以關聯詞為主的語篇標記也較容易尋找。

精讀和泛讀是閱讀的兩個方面。精讀應以英語知識(句法、詞匯或修辭等)為重,又反過來為泛讀打下語言基礎;泛讀課應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擴大詞匯量,培養一定的閱讀技巧為主,又通過大量的閱讀獲取豐富的背景知識乃至專業知識。教師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泛讀技巧,主要是略讀 (skimming) 、跳讀 (scanning) 和整體閱讀 (global reading) 等。

當然,只有精讀與泛讀相互結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它們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教課文必須從整體入手。這里包括二個方面。一是學生的預習必須先整體理解內容;二是教師上課必須先從背景知識入手,要求學生說說與之有關的背景知識,問幾個整體理解的問題。然后,有重點地討論一些語法、詞匯等知識點。

完形填空、短文改錯、寫作等訓練是培養閱讀素質的必要的補充。盡量上幾堂這樣的專題課對提高閱讀能力大有裨益。這些也是語篇層次上的訓練。它們與閱讀理解密切相關。課堂上老師的帶領、指導與督促學生閱讀英語課文或做練習,或適當安排布置一些英語閱讀方面的回家作業,讓學生課外自主完成,則對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更有利,都有利于閱讀素質的培養。

總之,閱讀理解是一種活用語言的素質。影響閱讀素質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量、學習者的母語水平、個性差異、閱讀策略、環境因素等等,但最重要的是,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重視平時,適時測試。

3 、寫的能力及其培養

寫和讀同屬語篇層次,但方向相反。寫是一種輸出。筆者認為,它的特點可用“生產性” (productivity) 來表述。寫的素質應包括各種文體,如信件、電報、議論文、日記乃至詩歌、小說等等。但是中學階段應從最基本的書寫開始,逐步由看圖說 / 寫話、較復雜的句子的“連詞成句”、造句過渡到語篇層次,并適當結合文體知識,如信件、日記、報告、故事等等。此時,教師應多讓學生做些 guided writing , note making , outlining , summary 甚至是 cloze test 這樣的訓練。這里還是要強調 comprehensible input 的重要性。一個教師或許可以教學生把語法題做得很出色,但寫作是不能那么簡單地教好的。也許大家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有的人什么都不會寫,或者寫出來的幾乎無法讀通,有的人寫起來水平一般,而有的人文彩飛揚?關于這一點,語言心理學家雷納伯格 (Eric Lenneberg) 曾經拿“游泳”來打比方:世界上不是有優秀的、一般的和很差的甚至是一點點也不會的游泳者嗎 ?教師在教寫作時,可要求學生多做一些 group work ,并在構思、遣詞等寫作前期準備中相互幫助,將不同等次的學生分在不同的學習小組里,進行評價時,注意過程的管理。教師著重幫助學生修改 pidgin 現象,精心挑選寫作題材,并適當結合以背景知識和閱讀訓練,讓閱讀為寫作服務。

4 、譯的能力及其培養

翻譯的素質包括口譯和筆譯。中學階段許多教師都將譯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但筆者認為,譯不應該是最主要的手段,作為一種補充倒也必要。這是因為,在這一學習階段如果過分強調譯會使學生對它形成一種過度的依賴性。

5、交際能力及其培養

對“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涵義,語言學家們有許多分析。概括起來,交際能力至少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語言能力,即掌握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的形式,也就是有語法能力、遣詞造句的能力;第二是運用語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指在預先未知的真實(不是課堂上模擬的)情景中使用語言進行交流,填補信息溝,達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的能力;第三是社會語言能力,要求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時、何地、何種場合對誰該用什么方式和態度說什么話,要求得體地使用語言達到交流的目的。

高中英語教學應強調語言的實踐性,而學生是這一活動的主體。他們在語言實踐中獲得英語知識甚至是交際知識,并在交際活動中把英語知識和交際知識活化為語言交際技能,進而形成以交際能力為核心的英語語言應用素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面向全體學生,研究他們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和學習需要,去確定自己的教學方法,從培養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素質入手,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自主學習模式,營造一個能進行交際實踐的學習環境,組織開展科學高效、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努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通過視、聽、說等綜合活動,進行英語技能訓練,讓學生在有創新的語言交際和語言實踐活動中發揮其學習的自主性。

在課堂語言交際活動中,高中英語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設情景。而真正的英語交際活動應當由學生完成。當我們組織 pair/group work 時,可以多組同時進行,然后再由一組或幾組上臺表演。要注意引導學生克服對教師的依賴心理,大膽進行怨言交流活動。英語教師應盡可能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其獨立活用語言能力;開始時,要講清語言活動任務;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及時調整語言學習活動的難度;密切注意學生的語言活動,以便正確地進行評估;即使活動任務較難,英語教師沒有必要的干預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語言的積極性。當然,這不是說英語教師僅僅是被動地旁觀。當學生遇到大的障礙或觀點不一致時,教師應引導他們排除困難,及時解決爭端。這時,英語教師是交際者的“心理支柱”,特別是對那些獨立能力不夠強的學生;學生利用英語進行表演時,英語教師評判其優劣,同時注意聽學生表演的簿弱環節,便于以后分析講解。

6、思維能力及其培養。創新思維教學是通過 “創造的引導者--教師,應用創造性思維策略,提供創造的環境,激發 “創造者”--學生的 “創造動機”,培養“創造的人格特征”,以發揮創造的潛能,引導創造的行為和結果。創新思維教學是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教學。英語教師在一種支持性的環境下,以創造學、創造心理學和創造教育學的基本原理為指導,運用科學的英語教學方法、教學途徑和教學策略,在傳授知識、發展智能的同時進行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教學實踐活動。

7、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其培養

 信息社會的最明顯的標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與快捷。人們越來越多地利用網絡來傳遞、加工、存貯與利用信息資源,而這些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較多是建立在英語語言平臺上的。也就是說,網絡空間中有大量英語資料,這些資料是任何一座圖書館都無法比擬的。我們要學會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 使課程結構合理化、多樣化、信息化, 這就是新課程標準所講的課程結構創新的特點。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可謂得天獨厚,它至少具有以下三個優越性:

廣泛性:網絡資源包羅萬象,它運用的類型多樣,涉及到學生關心的話題,,可以從多種角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共享性:檢索快捷,方便整合,且經過整合后的這些資料可構建材料組,實現區域性的資源共享。

即時性:網絡上的材料鮮活,更新方便,可以為學生提供不斷更新的最新相關資料,使學生真正領會到通過閱讀了解熱點問題的樂趣。

個性化:不同英語水平和不同興趣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合適的進度學習。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不僅為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而且具有交互功能的計算機和網絡學習資源還能及時為學生提供反饋信息。另外,信息技術使得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合作學習, 分享學習資源成為可能。

氛圍化:多媒體功能及各種軟件很便利地為英語學習者 創造了英語氛圍和歇息氣氛, 不僅便利于學習者學習英語,而且有助于他們習得英語。例如,英語廣播網就可以讓他們處在浸泡式的學習環境中。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既創新地處理了教材, 優化了教學過程, 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了創新精神。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使學生走進社會、體驗社會、關注社會、服務社會, 不再做一個脫離社會的書呆子, 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對學科能力的自我測定和評價

教學評價是學校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聯系得如此緊密以致于割裂它們之間的任何一方都將導致在各自領域里留下很大的遺憾。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英語課程的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實施對教學全過程的有效監控。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學習的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評價硬實教師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評價應能使學校及時了解課程標準的執行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強調評價應有益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于學生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稑藴省诽岢鲇⒄Z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

伴隨課程標準的實施和即將開展的高中英語課程改革,中學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要求、課堂教學模式、評價內容和評價手段等領域將面臨著新的挑戰。主要體現在:

1.教學的功能從過去注重傳授知識、注重學生語言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逐步朝著綜合發展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立體層面。

2.教學資源從過去依據教材單一媒體轉向教材、網絡以及報刊等多種媒體的綜合運用;

3.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渠道從過去教師與學生的單向交流轉想教師與教學、學生與學生的多渠道信息交流。

4.評價功能從過去注重分等鑒定朝著診斷激勵學生的學習。從過去注重結果評價轉向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5.評價內容從過去重視語言知識的評價轉向學生聽說讀寫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評價;從過去關注評定學生語言本身的掌握程度朝著語言本身、學生學習語言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6.評價手段從過去重視筆試這一單一形式轉向筆試、口試等多形式的評價;從過去重視考試這一單一形式轉向利用考試、課堂提問、課堂觀察等方面的綜合評價手段來判斷學生的學習結果。

7.評價結果分析,從過去注重分數的單方面分析轉向定量描述與學生英語學習的定性分析描述想結合。

為了有效地發揮英語評價機制在整個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正面導向作用,我認為 有必要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中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這涉及到學習效果評價的概念,包括評價的功能、評價的主體、評價原則、評價方式以及評價過程。對中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實質上是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結果和發展潛能所進行的價值判斷。既然,這是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評價,無疑評價的主體應包括學生和老師,既要體現出老師在評價中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自我認識、自主發展的過程。這種新的中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應該正確地反映外語學習的本質和過程,滿足中學生發展的需要。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唯有重視形成性評價,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以促進新的評價體系的形成。另外,教學評價可以著重教學過程,也可以針對教學結果;前者是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 后者是總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tion)。由于教學過程決定教學結果,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必須注重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每個學生設立“Footmark of growing up”,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榮譽與收獲,宏觀上延伸到整個人性,微觀上細致到每節課的課堂表現、優秀作品、某項小發明創造等方面。課堂上每個學生的情緒反映,包括課堂舉手、回答問題的次數都由專人負責統計;然后以星期為單位進行累計和表彰;把每學期的統計結果同平時測試成績、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學生的自評綜合起來,作為對該生的學期整體性評價。

對多元化英語課程評價的內容注重掌握下列三大要素:

1、是否面向全體學生;

2、是否重視聽、說、讀、寫、看的全面訓練;

3、是否激發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另外,測試試題的命題還必須考慮到學生英語素質的構成與培養,要隨時注意以下五點:

1、書面測試要考查學生的語言素質。

2、測試的內容必須是學生正在學習的語言內容,要緊扣教材。

3、在命題中,一定要考慮到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能力,即檢查他們是否把所學的外語語言變為可操作的內部語言,這就是知識與能力的問題。

4、對語音的測試應該通過聽力與口試來體現,以利于提高學生聽與說的能力,同時促進學生讀、寫、譯及觀察的能力。

5、在命題中,不要一味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在適當的場合,我們應提倡答案的多樣性、新穎性、想象性,以檢查學生是否靈活地掌握了英語知識,擴展他們的思維空間。

多元化英語課程評價應該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建立學習檔案)、學生互相評價、師生共同評價和家長評價

在實際操作多元化英語課程評價時還應提倡靈活性、多樣性,提倡研究者和行動者的創造性工作和實踐。教師應由課程成績的裁判者轉化成為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因此,英語教師必須嫻熟駕馭課程評價藝術,把握好以下原則:

第一是情感性原則。英語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同法官裁斷那樣超然于對象的情感之外,而應與之共同介入,以心靈擁抱心靈,以肯定和表揚為主,對學生雖不成熟卻經過大腦思索的判斷,尤要珍視其中建設性和創新性的價值蘊藏,摒棄求全責備。

第二是差異性原則。如果不顧及學生原有基礎差異和個性差異而用統一標準去評估其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將會窒息許多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學習熱情。在新的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師要從課程起始點、過程和終端多方面去關注每個學生,通過縱向比較去評估每個學生的多樣化發展,承認并尊重課程學習中的個體差異,承認并尊重個體在群體中所處的位置。富有經驗的英語教師往往能體會到英語課程學習中的差異性常蘊含著學習主體的特殊性乃至創新性,那些無法為標準答案所“標準”的學生恰恰可能很有思維活力和言語個性。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英語教師如果能夠接納個體之間的差異,這說明他(她)真正領悟了創新教育的真諦。

總之,新課程標準評價理念要求英語教師從關注“人”的發展著眼,重視課程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從而促進教師評價角色轉向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

五、轉變教學觀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新課程的發展注定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前提和基本條件。我組主要通過校本教研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已經成功申請了市級基礎教育研究課題“該高中英語校本科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我們已經通過近一年的進行了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課程“三為一體”的課題實踐,采取一系列措施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提高教師的師能、師技水平。主要措施:一是組織教師參加Intel未來教育和現代信息技術培訓和考級, 組織教師撰寫案例和制作教學整合課件;二是業務學習和業務培訓;三是鼓勵中青年教師提高學歷層次;四是互相交流,各教研組及學校的公開課、研討課、示范課每學期達10多節;五是給中青年教師壓重擔,把他們推向教研教改的前沿,使他們成為全校乃至全市的學科帶頭人。

加強教學指導和研究,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為了幫助廣大教師在短時間內掌握新《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英語》和高中英語新教材的新體系、新思想、新方法、新要求和新特點,盡快適應新教材的教學,各學科加強了新和教材的對比研究工作。一是從指導思想上進行對比,把握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立意和取材角度;二是從知識體系上進行對比,構建新的知識網絡;三是從能力和技能上進行對比,研究在新教材的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技能。我門主要通過請英語教學領域的專家進行專業指導和教研組及備課組同事的相互幫助的形式促進教師的專業水平和高中英語教學的效益的不斷提高。

為了及時了解教師和高中學生對于英語學科能力的理解,更好地進行本課題的研究, 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 并對學生進行了高中英語學科能力測試(見附件)。

六、總結

總之,我們通過本課題的研究, 更新了教學理念, 豐富了教學手段, 促進的自己的專業成長。 在此期間我們在教學、學科競賽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一) 科研方面:

(二) 學科競賽方面

(三) 教學成績方面

自從本課題的實踐開始以來, 我校的高三英語會考的及格率均保持在99%左右,A、B率保持著較高的水準;2004年省會考本校的高三英語平均分、及格率和A率均名列全省I級行列。每年的高考英語成績軍超出全市或全省的平均分數, 保持較好的學科發展水平。

在目前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 我們英語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 努力適應新課程改革,著眼于高中英語學科能力的發展,發揮好自己的教學“促進者”的角色,思想上和行動上實現三個轉變,既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功能,變英語教師(teacher)為英語教育工作者(educator),做一個教育教學上的組織者(organizer)、設計者(desinger)和指導者(instructor),變以老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動為中心,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劉道義,:普通高中英語課的任務和教學目的,《課程教材教法》1997 年第 3 期

3、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杰:《教學設計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鐘啟泉、崔允郭、吳剛平:《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5、沈永銘:論中學素質教育,《中學英語教學參考》1999年第10期第2-10頁

6、戴煒棟、束定芳:試論影響外語習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語教學理論系列文章之一;《外國語》1994年第4期

7、李國慶:略論素質和素質教育;《陜西師范大學學報 》1997 年第 2 期,

8、王初明:《應用心理語言學》;湖南教育出版社

9、葛炳芳:試論英語學科的素質教育;《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8期,

10、教育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關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的說明,《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年第11期

附件一、

中學英語學科能力測試試題

(總分:100分;答題時間:120分鐘)

聽力試題 (共三大題,計20分)

I. 句子理解 (Sentences) (共5小題,計5分)

請聽句子,然后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與你所聽到的句子意思一致或相近的選項。每個句子只讀一遍。(答案涂在答題紙上)

1. A.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watch TV sometimes.

B. It’s not necessary for children to learn about the society.

C. Children shouldn’t watch any programme on TV.

D. Children have been watching TV too often.

2. A. Cars will be forbidden to go through the city centre.

B. A motorway is being built to reduce the heavy traffic of the city centre.

C. The government will spend much money on building the motorway.

D. The government has done nothing to stop the heavy traffic.

3.

4.A.He bought a big fish while he was on vacation.

B.Fishing was his favourite sport while he was on holiday.

C.It was surprising that he found a dead fish in the river in his holiday.

D.He was surprised to learn that his fish had died during his absence.

5. A. From tomorrow on, the entrance to the building will be at the back.

B. Today you can enter the building at the front.

C. Today you can enter the building at the back.

D. There are two entrances to the building which you can use only today.

II. 對話理解 (Dialogues) (共5小題,計5分)

請聽下面五組小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個問題,然后根據你所聽到的對話內容,選擇能回答所提問題的最佳選項。每組對話和問題均讀兩遍。(答案涂在答題紙上)

6. A. At an airport. B. In a plane.

C. At the railway station. D. At the bus stop.

7.

8. A. Taxi driver and customer. B. Father and daughter.

C. Manager and shop assistant. D. Boss and waitress.

9. A. 20 minutes. B. 30 minutes. C. 1 hour. D. 1.5 hours.

10. A. The man speaker. B. Betty.

C. Tom. D. Tom’s sister.

III. 短文理解 (Passage) (共5小題;每小題2分,計10分)

請聽下面短文,然后根據你所聽到的短文內容,選擇能回答所提問題的最佳選項。短文讀兩遍。(答案涂在答題紙上)

11. Where did Bell receive his further education?

A. In Edinburgh. B. In Canada.

C. In Boston. D. In London.

12. What did Bell’s father spend all his life doing?

A. Looking for a good doctor. B. Moving to big cities for a better life.

C. Studying human speech. D. Teaching his university students.

13. What was Bell’s main interest throughout his life?

A. Helping the deaf. B. Repairing machines.

C. Taking physical exercise. D.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

14. When did Bell invent the telephone?

A. In 1847. B. In 1874. C. In 1876. D. In 1922.

1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When Bell was a young man, he liked traveling.

B. In order to cure Bell of his illness, Bell’s parents moved to Canada.

C. Bell was invited to be a university professor as a result of long illness.

D. Bell never did experiment to test people’s hearing.

基礎知識與綜合能力運用 (共四大題,計80分)

I. 選擇填空 (Multiple-choice) (共20小題,計20分)

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

1. Madame Curie, for_______life had once been very hard, was successful later.

A. whom B. which C. whose D. that

2. Was it_______she heard with her ears_______really made her frightened?

A. what; that B. that; that C. that; which D. that; /

3. -May I move your bag a little and take this seat?

-_______.

A. With pleasure B. Go ahead

C. You’re welcome D. It’s kind of you

4. _______what the young man said at the meeting sounded!

A. What foolish B. How foolish

C. What foolishly D. How foolishly

5. _______production up by 60%, the company has had another excellent year.

A. For B. As C. With D. Since

6. The teacher’s eyes, without any expression, _______the boy who made faces.

A. watched B. stared at C. glared at D. were fixed upon

7. The government has cut the prices of the vegetables, so the prices of vegetables are now much_______than two weeks ago.

A. dearer B. cheaper C. lower D. higher

8. _______some of the juice-perhaps you’ll like it.

A. Try B. Tasting C. To have D. Having smelt

9. Hardly_______I_______back home when it began to rain.

A. had; got B. have; got C. did; get D. would; get

10. Jenny_______have kept her words. I wonder why she changed her mind.

A. could B. might C. would D. should

11. -Which of the two dictionaries would you like to buy?

-I’ll buy_______, for they are of different use.

A. both B. all C. neither D. every

12. -I’ll be away on a business trip for some time. Would you mind looking after my cat?

-No, not at all._______.

A. I have no time B. I’d rather not

C. I’d like it D. I’d be glad to

13. For all the citizens of Beijing, dreams of living in_______green area are becoming_______reality.

A. /; a B. the; the C. /; / D. a; a

14. -How can I take the medicine?

-Well, before you take the medicine, you should read the_______first.

A. explanations B. introductions C. instructions D. expressions

15. Flight BA 123 to New York is now boarding at_______.

A. Gate 21 B. 21st Gate C. Gate 21st D. 21 Gate

16. You_______. Why don’t you do something more active?

A. always surfed the Internet B. are always watching TV

C. had always played games D. were always discovering things

17. I’m sure the 2008 Olympic Games will be successfully held in Beijing, _______?

A. doesn’t it B. won’t they C. aren’t I D. won’t I

18. Her parents_______her taking some exercise, but without any result.

A. suggest B. make C. let D. persuaded

19. -Haven’t you seen the film?

-_______. How I wish to see it again!

A. Yes, I have. B. No, I have.

C. Yes, I haven’t D. No, I haven’t

20. John wanted to play on the street, but his mother told him_______.

A. not B. don’t C. not to D. not do it

II. 閱讀理解 (Reading comprehension) (共25小題,計25分)

A)閱讀下列短文,從每題所給的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能回答所提問題或完成所給句子的最佳選項。(答案涂在答題紙上)

(A)

Without most people realizing it, there has been a revolution in office work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Before that time, large computers were only used by large rich companies that could afford the invest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small computers have come into the market which can do the work which used to be done by much larger and more expensive computers, so now most smaller companies can use them.

The main development in small computers has been in the field of word processors, or WPS as they are often called. 40% of British offices are now estimated to have a word processor and this percentage is growing fast.

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in using a word processor for both the secretary and manager. The secretary is freed from a lot of daily work, such as retyping letters and storing papers. He or she can use this time to do other more interesting work for the boss. From a manager's point of view, secretarial time is better used and money can be saved by doing daily jobs automatically outside office hours.

But is it all good? If a lot of daily secretarial work can be done automatically, surely this will mean that fewer secretaries will be needed. Another worry is the increasing med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working with visual display units(顯示器). The case of a slow loss of sight among people using word processors seems to have risen greatly. It is also feared that if a woman works at a VDU for long hours, the unborn child in her body might be killed. Safety screens to put over a VDU have been invented but few companies in England bother to buy them.

Whatever th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word processors,they are a key feature of this revolution in office practice.

21. Ten years ago, large computers were only used by large companies because _______.

A. small companies did 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such expensive computers

B. large computers could not do the work that small computers can do today

C. large computers did not come into the market

D. small companies did not need to use this new technology

22.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the main progress made in office work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is_______.

A. the saving of time and money B. the use of computers in big companies

C. the wide use of word processors D. the decreasing number of secretaries

23.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with the use of word processors_______.

A. some secretaries will lose their jobs

B. daily jobs can be done automatically outside office hours

C. medical problems with a VDU never appear

D. the British companies will make less money

2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using a word processor.

B. The British companies care much for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 using word processors.

C. The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s has been greatly advanced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D. Using word processors, secretaries can get more time to do more interesting work for their bosses.

25.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_______.

A. safety screens are of poor quality

B. working at VDU for a long time is good for one's health

C.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British offices will use word processors

D. British companies will need fewer and fewer managers

(B)

There are about 22 million non-European Americans, mainly Black Africans, Red Indians, Latin Americans and other peoples.

The Red Indians number about 600, 000. They are the natives of America. They look somewhat like Tibetans(西藏人). They are not red, but brown. They were called Indians by mistake. When Columbus landed in the New World in 1492, he thought he had landed in India and called the people Indians.

The Black people had a sad history. Nearly all of them are the descendants (后裔) of Africans brought from Africa to America and sold as slaves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Today, they are about 21 million in number or 11 percent of total American population. Most of them lived in the South till the 1930s and since then more and more have left the South to look for work in the industrial North. Today, 60 percent of Black Americans live in New York, Chicago and other big cities.

Mexicans who belong to Latin Americans are the 2nd biggest minority nationality. Most of them are immigrant(移民) farm workers. The Puerto Ricans' from the island of Puerto Rico off the coast of Florida, live mostly in the slums(貧民窟) of big cities like New York and Chicago. These two peoples like the Afro-Americans mostly live below the poverty(貧窮) line.

There are Chinese people living in America, too-almost a quarter of a million(The exact figure is 236,000). Many of them went to America about 100 years ago to build the railways there. They suffered a great deal. Today, most Chinese Americans live in California(a state facing the Pacific Ocean) and New York, and also in Hawaii, anarchipelago(群島) in the mid-Pacific, which is counted as the 50th state of the U. S. A.

26. The Red Indians are_______.

A. European Americans B. natives of America

C. Black Africans D. brown Tibetans

2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right order according of the population of American minorities?

A. Chinese American natives>Blacks>Mexicans>Chinese

B. Red Indians>Afro-Americans

C. Mexicans>European Americans>American Indians>Blacks

D. Black Americans>Mexicans>Indians>Puerto Ricans

2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right historical order?

a. The Afro-Americans were brought to America.

b. Lots of Chinese people built the railways in the U. S. A.

c. Columbus found the "New World".

d. Hawaii became one of the states of the U. S. A.

e. The Black Americans left the South for the North.

A. c-a-b-e-d B. c-b-e-d-a

C. a-e-c-d-b D. d-c-b-a-e

2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Puerto Rico is among the 50 states of the U.S.A.

B. Columbus was the first to call American Indians Indians.

C. Most of the American minorities used to live a happy life.

D. Black Americans and Puerto Ricans have begun to move from the countryside to big cities.

3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ps gives the right positions of the given places?

(C-California? F-Florida? H-Hawaii? N-New York? P-Puerto Rico Island)

B)閱讀下列短文,然后回答問題或完成句子?(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C)

In 1682, the English astronomer Edmund Halley identified and studied the motion of a bright comet. First, he figured out the comet's orbit, or path, around the sun. Then, Halley studied the records of two bright comets observed in 1531 and 1607. He decided that all three were actually the same comet returning to Earth's view about every 76 years. Based on these studies, Halley predicted that the comet would reappear in 1758. His prediction was right, and on December 24, 1758, the comet returned. Since then, every 76 years the comet, now called Halley's comet, comes close enough to Earth to be seen either through a telescope or with people's eyes.

The main part of a comet is its nucleus(核). The nucleus is made up of frozen water, methane(甲烷;沼氣), and other gases. Billions of tiny pieces of rocks are frozen into the "ice". As you can see in the diagram below, a comet can be very near the sun at one point in its orbit and very far away at another point. As the comet comes closer to the sun, the icy material of its nucleus starts to melt and evaporate(蒸發). A tail of gas and rock particles forms and may stream millions of kilometers into space.

Solar winds cause the bright, glowing tail to always point away from the sun. A comet's tail is longest when it is nearest the sun. As it moves farther away from the sun, the tail gets smaller and smaller until it finally disappears.

When it appeared in 1910, Halley's comet could be seen clearly in the sky. When the comet appeared in 1985/86, it was farther from the Earth. Light pollution from Earth dimmed some of the comet's light. But it could still be seen without a telescope.

31. A comet's path around the sun is also called its_______.

32. The main part of a comet is its_______.

33. An instrument that makes far-away objects easier to see is called a_______.

34. The first recorded sighting of Halley's comet was in the year_______.

35. After its appearance in 1986, Halley's comet will return again in the year_______.

The orbit of Halley's comet is shown in the diagram below. Use the diagram to answer question 36.

36. When will Halley's comet be in the same place as it was in 194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SHEFFIELD

LINCOLN COLLEGE OF ENGLISH

Classes for foreign students at all levels 3 mths, 6 mths, 9 mths and one year

courses open all year

small class(maximum(最多) 12 students)

Library, language laboratory and listening centre

accommodation(食宿) with selected families

25 minutes from London

Course fees for English for one year are

£1,380 with reduction for shorter periods of study.

37. What kind of students does Lincoln College of English take 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Who will take care of you while you stay t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If you go there for a one-year course' how much will you p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The keeper in the San Diego Zoo blinked (眨) her eyes. She couldn't believe what she was seeing. The polar bears had a greenish look? They were no longer white, as everyone knows polar bears should be. After this discovery, greenish-looking polar bears were also reported in several other zoos.

The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at the green color was caused by the plants called algae(藻). Algae are simple plants found in fresh or salt water and in damp places on land. They use sunlight to make their own food and are an important food source for animals that live in the water.

When the scientists used microscopes to inspect the bears' fur, they found that the algae were actually growing inside the hair on the bears' bodies. Even inside the hair, the plants received sufficient sunlight to live and grow and give the bears' fur a greenish look.

The scientists examined the algae and discovered that they belonged to a common freshwater species(物種) that grows in lakes or swimming pools. The scientists had a theory that the algae in the bears' pools probably got into the hair through breaks in the hair tips.

Although the algae did not harm the bears, the scientists thought it best to use a salt solution to kill the plants. Visitors to a zoo would expect to see white polar bears-certainly not green ones.

40. The word "algae" is used to describe simple_______found in fresh or salt water and in damp places on land.

41. What did scientists use microscopes to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The polar bears that turned green were living in_______.

43. According to the story, in order to survive, algae must have_______to make their food.

44. Judg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true or false.

The underlined part "a theory"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means "an ide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What did scientists want to do to make the visitors to the zoo see white polar bea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完形填空(Cloze) (共15小題;每小題1分,計15分)

從方框內選擇適當的單詞或短語(有多余的選項),并以其正確的形式填入下面的短文中?每個單詞或短語僅限用一次?(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bad, by the way, one, happen, quarrel, talk, shake, good, laugh at, proud of,

however, actual, shall, before, when, therefore, experience, on the other hand,

foreign, tear

One year ago, I paid no attention to English idioms. 46________, last month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idioms was shown in an interesting 47________.

One day, I 48________to meet an Englishman on the street, and soon we began to 49________. As I was talking about how I was studying English, the 50________seemed to be surprised. 51________his head, he said, "You don't say!" I was puzzled, thinking perhaps that was not a 52 ________topic. So I said to him, "Well, 53 ________ we talk about the Great Wall? 54________, 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Certainly, everyone back home will 55________me if I leave China without seeing it. It was really beautiful." He was deep in thought 56________I began to talk like a tourist guide. "The Great Wall is 57________of the wonders(奇跡) in the world. We are very 58________ it." Suddenly he said, "You don60 means 'really'! It expresses surprise. Perhaps you don't pay attention to English idioms."

IV. 寫作 (Writing) (共1題, 計20分)(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假設你是Katrin,是哈爾濱市的一名高中學生,你接到一封英國倫敦的筆友Roger的來信?請根據下面來信的內容,用英語寫一封回信?

London, Britain

Dec. 1, 2003

Dear Katrin,

Thanks very much for the invitation to stay with your family for a few days after Christmas-of course I'd love to come!

I've already found out about flights, and I could arrive at 12:30 midday on the 27th December. As you know, I've never been abroad during the Christmas holidays so I have no idea what to expect. What kinds of things do you normally do then? And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at that time of year? Let me know if there are any special clothes I should bring with me.

Best wishes!

Yours,

Roger

注意:

1. 信的開頭已為你寫好,不記入總詞數?

2. 哈爾濱十二月末的氣溫在零下三十多度,冬季大眾體育活動是滑雪?

3. 詞數:120左右?

*******************************************************************

Beijing, China

Dec. 10, 2003

Dear Roger,

Thanks a lot for your letter-it was great to hear from you again and we're delighted you can come and stay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