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上海東華大學怎么樣
東華大學位于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建設高校。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上海東華大學怎么樣,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海東華大學簡介
東華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等院校。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學校已經從建校之初的一所紡織單科院校發展成為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有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堅定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依法自主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為國家、區域和行業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
地理歷史:
學校地處中國上海,現有松江校區、延安路校區和新華路校區,占地面積近2000畝,校舍總建筑面積78萬余平方米。校園環境宜人,系“上海市花園單位”。學校創建于1951年,時名華東紡織工學院,是新中國第一所紡織高等學府。1960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大學之一。1985年,學校更名為中國紡織大學。1995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1999年,更名為東華大學。
基本情況:
學校現設有紡織學院、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旭日工商管理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人文學院、理學院、外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東華大學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體育部。學校擁有6個博士后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16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55個本科專業,學科涉及工學、理學等十個學科門類。共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上海市一流學科,1個上海高校Ι類高峰學科,同時設有13個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基地,2個國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國家大學科技園。全校各類學生28497人,其中本科生14664人,碩士生5337人,博士生1002人,成人教育學歷生2720人,留學生4774人,其中學歷留學生1094人。教職工2156人,專任教師1297人,其中專職院士4人,長江學者(含講座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高級職稱教師近900名。
教育理念:
學校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遵循“以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才為中心”的辦學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學校秉承“崇德博學、礪志尚實”的校訓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弘揚“積極向上、愛校榮校、崇尚學術、追求卓越、敬業奉獻”的東華精神,堅持立德樹人,致力于培養基礎寬厚、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學校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提升質量為導向,著力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創新人才,構建本科生“分層教學、分流培養、多元成才、人人成才”的培養體系,建立研究生“長學制培養、碩博連讀、申請-考核、公開招考”等多元選拔體系以及“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積極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先進的教育理念、嚴謹的教學管理、科學的課程設置,使學校在教學領域碩果累累:2006年學校獲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2016年又圓滿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首批進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榮獲“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院校”稱號;獲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獎1項,獲批全國示范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1個、工程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獲得者4人;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8篇,列全國高校第30位。
學科科研:
根據“雙一流”建設和上海“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要求,學校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龍頭、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積極推進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優化學科布局,努力構建以紡織為“一體”,材料和設計為“兩翼”,創新學科為“引擎”的學科特色新格局。在第三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繼續領居第一,實現三連冠;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和設計學學科進入全國前20%,其中,設計學列上海高校第一位;工程、化學、材料三個學科入圍ESI世界前1%;7個一級學科被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學科建設計劃,紡織科學與工程被列入上海高校Ⅰ類高峰學科建設計劃。工科學科領域進入ARWU(上海交通大學設立的大學排行榜)世界大學排名前150強。
合作交流:
學校積極推進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與全球10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及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10年,學校獲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2015年,與肯尼亞莫伊大學建立紡織服裝特色的莫伊大學孔子學院;與英國愛丁堡大學合作建立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已經成為富有上海區域特色、培養海派時尚設計、國際時尚創意設計拔尖人才的基地,該學院學術副院長海倫娜·休沃寧女士榮獲2016年度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2016年學校攜海派旗袍首次亮相愛丁堡藝術節,英國國務大臣兼婦女及平等事務部長賈斯蒂格里寧來訪,開創了學校和英國愛丁堡大學合作辦學的新局面。學校與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德國勞特林根應用技術大學、日本文化學園等合作舉辦學位或學歷教育項目,其中與日本文化學園合作舉辦的藝術設計專業本科教育項目于2012年被評為“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校與國際高水平大學之間建立人員、信息、教學和科研成果常態化交流機制,已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35所學校簽署了學生交流協議。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居全國高校第10位,是首批28所全國高等學校來華留學質量認證高校之一。
歷史沿革
前身溯源
南通學院紡織科
東華大學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912年實業家張謇創辦的南通紡織染傳習所。
1912年4月,張謇與其兄張詧借資生鐵廠和大生紡廠的房舍倡辦紡織染傳習所,中國紡織領域以學校形式培養專業人才由此開端;同年秋,改稱南通紡織學校,是中國最早的紡織高等院校,張詧任校長,張謇任名譽校長。1913年,張謇等人捐建校舍于大生紗廠東南側,改為南通紡織專門學校。1927年改為南通紡織大學,后又改稱南通大學紡織科、南通學院紡織科。1938年9月至1949年8月,南通學院紡織科遷滬辦學。
中國紡織工學院
1930年秋,中國紡織染工業補習學校改組為中國紡織染工業專科學校,校址在上海戈登路1252號。1946年秋,改名中國紡織染工程學院,是年冬遷至西康路293號。1948年,易名中國紡織工學院。
文綺染織專科學校
1936年,實業家諸文綺集資在閔行鎮東置地籌建文綺染織專科學校。1937年第一期校舍竣工后,因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學校未能招生開學。抗日戰爭勝利后,諸文綺復集中財力,進行學校的第二期工程建設,并于1946年秋落成開學。
國立交通大學紡織系
1937年,國立交通大學在工學院設立紡織工程系。1940年,學校遷渝,紡織系停辦。1946年由陳維稷主持恢復紡織系。
領導關懷
私立上海紡織工學院
1950年6月,在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華東紡織管理局主持,會同上海棉紡織業同業公會,將4所分散的私立紡織院校(中國紡織工學院、上海紡織工業專科學校、誠孚紡織專科學校、文綺染織專科學校)合并為私立上海紡織工學院,由華紡局副局長張錫昌兼任院長,周承佑、浦增鍔任副院長。
合并發展
華東紡織工學院
1951年6月,國家為加速發展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紡織工業,整合交通大學紡織工程系、私立上海紡織工學院、上海市立工業專科學校紡織科合并建立“華東紡織工學院”,隸屬于國家紡織工業部。校名由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舒同題寫。選定上海延安西路與中山西路交叉處的原光華大學校址及附近農田作為新校園基地。建院籌備會由華紡局副局長張方佐為籌備會主任。1951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任命紡織技術專家、教育家張方佐擔任首任院長,黃玠然、錢寶鈞為副院長。
1952年至1956年,先后有6所院校系科并入華東紡織工學院,依次是:南通學院紡織科、武漢中南紡織專科學校、四川樂山技藝專科學校印染班、蘇州蘇南工業專科學校紡織科、上海華東交通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青島工學院紡織系,學校由此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理工結合的一所紡織高等學府。
1954年,學校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是新中國首批招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之一。
1956年,創辦夜大學。
195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同年9月5日,學校成立中國第一個化纖科研機構——化纖研究室(現化學纖維研究所)。
1960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上海紡織工學院/華東紡織工學院
1969年,學校劃歸上海市領導,1972年4月更名為上海紡織工學院。
1971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
1976年,建立環境工程專業,是國內最早的環境類學科之一。
1978年10月,學校和上海市紡織工業局、普陀區人民政府、上海石化總廠共同創辦上海紡織工學院分院(現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
1979年,學校重歸紡織工業部領導。同年,學校成為國內第一批培養管理工程專業研究生單位。
1980年,恢復華東紡織工學院校名。
1981年,學校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并于1991年獲批設立首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中國紡織大學
1986年,學校成立獎學金基金會,建立選拔、培養優秀學生制度,人民貸學金和人民獎學金并存。
1994年11月,中國紡織總會管理干部學院并入中國紡織大學。
1995年起,學校每年承辦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國際服裝論壇。同年9月,學校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
1997年5月,通過“211工程”可行性論證和立項審核。同年10月31日,中國紡織總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簽約共建中國紡織大學。
1998年9月1日,學校正式劃轉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并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共管。
1999年8月30日,上海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在原上海圣瑪利亞女校校址)并入中國紡織大學。9月1日,上海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并入中國紡織大學暨中國紡織大學更名為東華大學揭牌儀式隆重舉行。上海紡專原址成為東華大學長寧路校區,直至2006年7月,后被改建為長寧來福士廣場。
東華大學
1999年9月1日,經教育部批準,中國紡織大學更名為東華大學。同月,國家輕工業局上海玻璃搪瓷研究所并入東華大學。
2002年,東華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成立,全面負責留學生的招生、培養與管理。同年10月,位于松江大學城的松江校區動工建設。
2003年5月,東華大學無錫校區并入江南大學。9月,首批03屆學生進駐松江校區。10月16日,東華大學科技園被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為第二批國家大學科技園(東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2005年,松江校區基本建成。同年,學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促進就業先進集體”稱號。
2006年4月,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7年,學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同年,入選首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學校。
2009年11月,學校榮獲“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10年1月,東華大學研究院正式成立。4月1日,學校與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政府簽約共建環東華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
2010年至2011年,學校先后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和創新創業教育中心。
2011年1月,獲“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院校”。6月,首批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東華大學與市信經委、長寧區簽約共建環東華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
2012年,被教育部評為“2011-2012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同年,學校首批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2014年4月24日,東華大學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成立,并與英國愛丁堡大學、美國紐約時裝學院、日本文化學園、倫敦藝術大學等藝術設計院校達成合作共識。7月,東華大學先后與上海聯通、上海移動簽訂戰略合作協議。9月,學校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10月,入選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
2015年3月30日,學校首所孔子學院在肯尼亞莫伊大學成立,是全球首所紡織服裝特色孔子學院。5月,上海高校首個眾創空間和上海市大學生文化創意創業基地先后在東華大學成立。11月,學校與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與東華大學共建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城市創意經濟與創新服務研究基地”在學校揭牌。
2016年1月,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首批參與院校。3月,學校與長寧區政府簽訂支持創新創業人才發展合作協議。5月,學校與松江區政府簽訂校地合作協議。6月,東華大學入選首批“上海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11月,學校入選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10月,成為通過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認證的全國首批來華留學質量認證院校。
東華大學與愛丁堡大學兩校領導共同為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揭牌
2017年1月22日,上海時尚之都建設推進大會暨上海時尚之都促進中心揭牌儀式在東華大學舉行。8月,被認定為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10月11日,學校當選為中國標準化協會城市家具分會會長單位,10月21日,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實踐研究基地在東華大學揭牌成立。12月,獲評“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
2018年3月15日,學校獲批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3月27日,學校新增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位點獲批數量列上海市第一。5月4日,學校與上海科學院、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7月,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50所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名單,東華大學是上海地區唯一入選高校;同月,學校與福建省教育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12月7日,“一帶一路”世界紡織大學聯盟在東華大學成立。
2019年4月,學校獲評第一屆“上海市文明校園“;同月,學校與中國銀行簽署銀校戰略合作協議。5月,學校獲首批上海市大學生文創實踐基地授牌。
2020年8月,東華大學與南通市人民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9月,學校獲批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2月31日,學校舉行研究生教育大會暨東華大學研究生院成立儀式。
2021年10月28日,東華大學與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新實驗室簽約揭牌儀式暨“東華大學上海石化獎學金”捐贈儀式在東華大學松江校區舉行。
2021年11月消息,《東華大學“十四五”規劃綱要》:到“十四五”末,高水平學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紡織、材料、設計等3-5個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或行列,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社會聲譽及主要辦學指標持續攀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邁上新臺階,為建成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2022年2月,學校入選第二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7月4日,東華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成立、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更名為化學與化工學院。
2023年6月9日,牽頭成立松江大學城高校課程思政聯盟。
文化傳統
校名內涵
東華寓意中國東方、東方的精華。
東代表東方,華代表古代的華亭縣。因為東華大學的位置恰好在古代的華亭縣。上海市就是由華亭縣發展而來。
在明清兩代,全國各地進貢到皇宮的服裝和面料都是由東華門進出,不能從西華門午門等進出。所以,東華也就成為紡織服裝的代名詞。
東華大學本部在解放前是光華大學舊址,1951年該址劃歸東華大學前身華東紡織工學院。
校訓
校訓:崇德博學,礪志尚實。
崇德。“崇”是推崇提倡的意思,“德”指道德、德行。“崇德”指崇尚有德之人、推崇高尚的德行。
東華大學校訓及釋義
博學。“博學”指廣義的學習。
礪志。“礪”,是指“磨冶”、“磨煉”之意。“礪志”指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煉意志,成就事業。
尚實。“尚實”,指腳踏實地、樸實無華的作風。
校訓的整體含義:激勵師生修身立德、博學專攻、磨心礪志,求真求新,德才兼備。
校徽
東華大學校徽內含“Donghua”拼音首字母DH的變形;標志中的圖案意指太陽、月亮,寓意東華傳承的人類文明與日月同輝;圖案也意指經線和緯線繡成的錦緞,表明東華大學源自以紡織為特色的學校,蘊含了東華大學學科發展的歷史,同時也昭示東華大學在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學科領域不斷拓展,科研成果被廣泛應用于航天、軍事、建筑、環保、新材料等高科技領域,創造出頂天立地、與日月同輝的光輝業績,表示東華大學蒸蒸日上,蘊含著勃勃的生機,意寓“經緯征程,日月東華”。
【上海東華大學怎么樣】相關文章:
上海大學金融專業怎么樣09-09
上海大學機械專業怎么樣09-01
上海財經大學怎么樣07-26
上海東華大學計算機專業好不好08-24
上海大學英語專業怎么樣08-31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怎么樣04-08
上海大學經管類專業怎么樣09-16
上海師范大學金融專業怎么樣08-19
上海大學金融學專業怎么樣09-11
東華大學專業調劑原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