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讀書心得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
第五章提到板書的運用策略,板書往往是一節課重難點的體現,板書語言要簡明扼要,布局要合理,板書可謂是一種藝術,每個老師各有自己的板書風格。板書要形成一種風格那絕非易事。對于新教師而言,寫板書可能不是那么得心應手,而更多的`是依賴課件,要達到像老教師那樣“拿著一根粉筆上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教學《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一文時,和大多數老師一樣,我會板書駱駝各個部位分別的特點以及作用,這是本課的重點,以及文章告訴我們的道理,這是本課的德育目標也是難點。但我也忽略了輔助板書,輔助板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小細節上的知識點,比如朗讀上的、語言表達手法上的等等。得心應手地寫板書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慢慢摸索、練習。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2
最近有幸拜讀了《有效教學和諧課堂(初中英語)》這本書,感觸頗深。本書從初中英語的實際教學出發,通過有效的案例,專業而又幽默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備課、講課、課堂檢測等課堂藝術。作為一名一線老師,看到某些案例時,類似的課堂情景就會浮現在我的腦海,和作者產生共鳴。究竟怎樣教學屬于有效課堂,又怎樣構建和諧課堂呢?這兩個問題涉及范圍太廣了,下面就英語課的導入環節,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導入的'重要性
回顧自己教學期間,有的時候為了節省時間,上課的時候開門見山,對同學們說“Todaywe’lllearnUnit3,SectionB。Pleaseopenyourbook,turntopage....(我們今天來講第三單元第二課時,請大家打開書,翻到。。。。。。)”這樣對于老師來說,省事,但對于整個課堂來說,是一種缺失,對于課堂效果來說,大打折扣。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對于學生們來說,一個精彩的導入,將激發出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為本課知識的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導入的方法
經過看書,再加上自己的反復實踐和反思,我初步總結出以下方法:
(1)情景導入:ppt播放情境相關圖片或視頻、音樂,進行賞析,營造出氛圍,放松心情,提升學生們的英語學習熱情。我在人教版新目標七年級下Unit5I’mwatchingTV的這個環節教學中,設計小組競賽活動,讓學生根據幻燈片上的畫面猜測畫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他們在表述的過程中就會用剛剛學到的現在進行時態,然后再給出更多畫面,讓他們小組成員合作,互相問答,期間又會用到不同人稱的現在進行時態的問句,訓練層層遞進,扎實有序,課堂活躍。
(2)話題導入:無論是在本節課的剛開始,還是兩個課堂任務的過渡,我們都可以通過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成功的引出下一個課堂任務。我在九年級Unit11couldyoupleasetellmewheretherestroomare?的教學設計中,針對課本問路指路的聽力內容,首先引入我們學校附近的地理狀況,我扮演成陌生人,與學生展開對話,然后,再讓生生對話,進行話題引入。學生興趣十足,課堂效果非常好。
(3)我們還可以通過啟發式、懸念式等導入方式,吊足學生胃口,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學有所盼,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學生的學。
我們在導入時,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到“投其所好”,這里的其指的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起到輔助作用。另外,導入時間最多三五分鐘,簡明說明中心主旨即可。總之,無論怎樣導入,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豐富課堂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前路漫漫,任重而道遠。我們應提升專業素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有效教學,實現和諧課堂。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3
對《有效教學》一書進行了細細閱讀,深有體會,我認為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是學校推進教學工作,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學是學校實現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教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學校積極鼓勵教師,在遵循雙主體互動式這一原則的基礎上,實際情況,靈活先用最優化的教學方式。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和相應的教學管理機制。有效教學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學中的效益問題。“所謂‘有效’,主要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袒裼裸裎后,學生所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我們在這里引入有效教學理念旨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據此,我認為:
1、教學要關注學生的需求。依據情意原理,缺乏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教學活動,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提倡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的成長,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性、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與學生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提倡教學從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出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解決,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提倡研究中考改革和高考改革,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升學需求。
2、教學要講求效益,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要從學生整體利益出發,要考慮到學生整體素養的協調發展。提倡為學生節省時間,每個學科應最大限度地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教學目標。提倡愛護學生身心健康,反對用過分耗費學生時間、精力去換取考試成績。提倡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反對缺乏針對性地低效教學。提倡適當加大課堂教學密度,給學生充足的知識信息量,反對課堂中“垃圾語言”和無效的教學行為。研究學生知識背景、認知結構,遵循序漸進的原理,組織好從簡單到復雜的有序積累過程,是提高效益的基礎。
3、教學活動要建立目標反饋機制。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向預期目標的發展,都需要依賴反饋調節。教師和學生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和學的活動,可以大大改善教學行為,高效地實現目標。提倡一節課留幾分鐘給學生答疑或進行小練習、小測驗,實施“課堂達標”考查;提倡教師及時批改學生作業和階段測驗,然后根據批改情況和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不使問題積累起來;提倡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病歷”,以便分析學習動態,有的放矢地輔導。提倡教師制定教學目標要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于測量和落實。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4
今天我看了“淺談什么才算是有效的教學”,要說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系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并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于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5
影響有效課堂教學的因素很多,比如說,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教師的學識、教師的教學技巧、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能力、教師的責任心、教師在教學上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等等。我今天主要從兩個方面談談我對《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這本書的認識。
一、教師應該成為他所教學科領域的專家
按照初中教師的特點,我們應當把我們專業知識的深度定位在大學本科層次,但這并不意味著我拿到了本科畢業證就達到了本科層次。其實,要真正達到本科學術層次,畢業后不經過三年五年邊工作邊學習的刻苦深造,我們在本科學來的那些知識也就隨著年復一年、忙忙碌碌的教學生涯慢慢地還給了我們的老師,最后只剩下很多老師感嘆過的“叫什么就是什么水平”的那一點點看家本領了。理想的做法是,應該把本科或大專畢業參加工作視為學習的新起點,一方面把大學學過的知識重溫一遍,鞏固住,并在此基礎上把它們消化,變成自己的營養;另一方面就是把涉及初中、高中的專業知識向橫向拓寬,越寬越好,越寬我們使用起來就越得心應手、游刃有余,這就是成語“深入淺出”的道理。只有知識深入到一定程度,當然這個深還同時包含著寬,我們才能在傳授知識的時候用淺顯的語言,用學生能理解的知識,在學生絲毫沒有感到學習新知識的情況下就把知識學會了而且會應用了。現在有很多老師抱怨有些課不好講,難度太大,學生接受起來很困難;其實,這就是教師自身知識儲備既沒有達到應該達到的深度也沒有拓寬到應該達到的寬度的典型表現。教師知識的儲備用一碗水、一桶水、一缸水或是一條河的水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了。我們在哪一個學術層次上,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就在哪個層次上。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必須成為我們所教學科的學術專家,小學有小學的專家層次,初中有初中的專家層次,高中有高中的'專家層次------,所謂的專家層次就是我上面談過的知識深度真正達到本科層次,知識的寬度達到最大化,這是教師有效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保障。
二、教師的知識儲備除了深和寬之外還要博
教師知識儲備的深度和寬度是教好學的必要條件和基本要求,但這并不意味著只具有必要的知識儲備就能勝任教學工作,就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一位教師的非專業性知識也是優秀教師取得良好教育教學效果必備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我們教師的非專業性知識一定要廣博。可話又說回來,如果一位教師的專業知識真正鉆研到一定深度和寬度的話,那他的課外知識一定是很廣博的,因為他一定是一位愛讀書的人,而且個人的興趣會十分廣泛。一位愛學習的教師總是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為時代在變化,知識在更新,新人、新事、新技術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及時吸取和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了解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只有這樣我們教師才能在課上傳授知識,在課下與學生交流的時候,根據當時即時情景的需要恰到好處地、自然而然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豐富了趣聞、增進了師生感情,使學生愿意聽你的課、愿意跟你交流、愿意向你吐露心聲。。。。。。
教學無小事。老師們可以想一想,對于正在增長知識的初中生來講有什么知識沒有用呢?要想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在他們感受不到困難的情況下把知識領悟、學懂并且能夠運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知識儲備必需既要專又要博。有的教師可能會有疑問:一位教師知識的深度也有、寬度也夠、課外知識也豐富,如果沒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沒有終身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他能教好書、育好人嗎?但我要反問的是:如果沒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沒有終身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他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專業知識鉆研得足夠深、足夠寬,又怎么可能利用點滴的時間去博覽群書,去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呢?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6
美卡爾斯金的《如何有效運用閱讀教學的策略》,就教師如何運用閱讀教學的策略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本書作者基于自身的經驗,從圖書的選擇、評估、課程形式以及如何支持閱讀困難學生等方面進行了深人討論,著重介紹了圖書分級、流水記錄、錯誤分析等策略,以及如何上好指導性閱讀與策略課,如何帶領孩子克服文字方面的困難,培養孩子的閱讀信心等做了細致的闡述。
在教室里如何給圖書分級,讓我了解給圖書分級的重要性。以往我以班費為孩子們買了許多小學生讀的書,雖然給這些圖書分了類,但是沒有分級意識,只是發話讓孩子們多看書!并沒有考慮到聆聽孩子們的興趣,欣賞孩子的品位,了解孩子的特點,并據此指導孩子在恰當的時候閱讀恰當的`圖書。我們無法陪伴在每個孩子的發展關鍵點上,并給予充分的指導。因此,孩子們需要的是在一些指導下一步步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就像路線圖讓徒步者在旅途中能預判前路的困難,能夠幫助年幼的讀者找到通往那些他們有信心也有能力閱讀的圖書的道路。用發展的視角,培養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書,自己摸索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讓孩子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把被動看書,變為主動選書看,是孩子閱讀書籍的一次質的飛躍!
陪伴、傾聽是本書作者最常做的,讓學生成為積極、有主見的閱讀者的最好方法,是幫助他們在生活世界中變得積極、有主見。如何陪伴與傾聽,我覺得上好整本書推薦課,以及整本書閱讀課,是陪伴和傾聽的最好形式。作者在書中討論式的課程的講解更讓人引起思考。我們在教學孩子閱讀的時候,就學生思考!文本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思考方式的最有力途徑就是在朗讀的基礎上圍繞文本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出聲表達觀點。學生的想法來源于教師和其他人的交談。但他們最終無需借助交流互動就能形成自己的觀點。偉大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幫助我們認識到:讓學生練習與他人交談就是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思維框架。如果作為閱讀者我們被不斷追問, 你怎么看這個? 或 哪些內容讓你這么說?有什么證據? 那么,我們就會開始追問自己這些問題。與閱讀、寫作一樣,討論是智力發展主要的動力之一,甚至是智力發展最主要的動力。因此,我覺得討論式課程有必要引入我們語文課程。
其實,在我們教學中穿插了討論環節,我們以小組討論為形式,但我們在教學中許多小組討論流于形式,并沒有產生實質性效果。在教學中,對小組討論有效性的研究,是很好的課例研究。書中的討論式課程為我們研究提供了方向,提供了研究的依據。
在閱讀過程中經常停下來思考和討論,這樣我們會逐漸習慣于反思我們所看到的和聽到的。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學會放手,設計好討論的話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在交談、討論中生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書中還有許多觀點和做法,值得我們教學上借鑒,其實,我們教師也要形成自己的閱讀路徑,在閱讀中,摸索適合自己閱讀的書,閱讀不止,思考不止。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文學底蘊!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7
讀了《有效教學》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課堂上靈活的應變能力,熟練的駕馭能力,爐火純青的教育藝術,都有賴于教師的各方面的持之以恒的鍛煉。
名言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是的,對于教師來說,愛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它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名師魏書生,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學生獻上了最寶貴,最有價值的愛。這也是他們實現人生價值,人生追求的原動力。我也要像他們一樣,把我全部的愛與熱情獻給我的學生,我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
現代社會是需要終身學習的社會。教師更是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成為學生的源頭活水,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向書本、向實踐、向各種信息渠道學,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才能用自己淵博的學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展學生的興趣。成為學生的“活字典”和“百科書庫”將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總之,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是所有教師應有的追求。對《有效教學》的閱讀我才剛剛接觸它的皮毛,今后還將繼續深入閱讀,要達到觸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課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課堂是我的目標,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堅決杜絕負效教學,努力避免無效教學,革除低效教學,追求高效教學。讓我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自主快樂的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8
我有幸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深有體會,《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我們教學中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然而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有時候,一堂課下來,我常常在想,我的語文課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學生到底學到了些什么?在以往的幾年教學中,我常常是很嚴格地要求學生,這個應該做那個不應該做,但課堂上學習的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在語言表達上也不盡如人意。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因此,如何使得我們的教師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
現在學習了《有效教學》,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來是自己的教學不是高效的,也就是有效性很低。經過學習,我想要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愿學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要想使孩子愿學,就必須讓孩子專注于課堂、專注于學習、專注于思考、專注于創新。
余文森教授提倡課堂教學中的“對話”,強調了課堂教學是“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互動課堂”。而“互動的課堂”講求對話和共享。教師不僅是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且是學生年長的伙伴和真誠的朋友。好的語文老師應該善于營造一種生動的課文情境,一種平等的對話情境。我們可以想象,如果課堂教學基本上以教師問、學生答為主的形式開展下去的話,往往就會出現學生被動回答,被牽著鼻子走的結果,學生的思維被禁錮,其學習的自主性就會被完全抹殺掉,更不可能在師生之間產生信息的互動、情感的互動、思想的互動、精神的互動,即使師生是在互動,也決不能算作是有效的互動。那么,怎樣建立有效的教學互動呢?
1.課堂關注要全面化
我們把課堂中能否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個體的'自身的發展看作是衡量教學互動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之一。作為教師就應該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在先進的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引導學生通過主動的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并且做到經常換位思考,“蹲下來”看學生,尊重學生,使得教學成為對人性的終極關懷,伴隨學生一生的成長。
首先,教師在進行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除了考慮采用哪些形式完成教學任務,還要考慮學生學習時的情感、態度和原有的知識水平,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法,在課堂上滲透學法的指導;在注意教材中關鍵的字、詞、句的同時,更要全面合理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并注意開發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學好語文,并進行遷移運用,使語文課堂成為師生情感獲得共鳴的樂園,洋溢著歡笑和幸福。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關注到所有的學生,不能因為自己注意力或掌控力所能到達的固定范圍的影響,而使哪些在課堂有限時間內教師無暇顧及到的學生被逐漸邊緣化。所以,教師應該注意不同學情層次的學生,讓更多的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合理的評價,要順學而導,重過程,重學生的發展,給予足夠的鼓勵,堅持鼓勵與糾正相結合的原則,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換言之,教師決不能因為無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就此放棄或把注意力轉向更多地關注自己的設計和教學環節,應該對學生參與教學的總體情況進行關注和掌控,還要及時加以調整,切不能置之不管,放任自由,讀后感《《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
2.走出“誤區”,建立有效合作學習
由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片面認識,教育的習慣性,合作學習往往走入誤區。1、重形式輕內容。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流于形式。合作交流僅僅意味著換個排位方式或者安排學生圍坐在一起嗎?難道語文知識都必須通過小組合作獲得嗎?2、重討論輕思考。如:教師一出示問題或者學生提出問題,就直接要求學生討論,學生也就按照“師命”嘰里呱啦地討論開來。試想,學生根本就來不及獨立思考,怎能進行有目的的交流?怎能進行一定深度的討論?3、重個體輕整體。在聽課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教師一宣布討論,學生就“千姿百態”,合作學習并不見得怎樣合作。有合作學習就成了優生挑大梁,學困生跑龍套的假合作學習。
因此,必須建立有效的合作學習。那如何建立呢?有兩點值得注意。1、小組討論形式要多樣化。教師在讓學生小組討論之前,可說清要求,提供一定的討論的形式。可以是以每人先談自己的想法,最后由小組長負責歸納總結。或是由小組長先說說觀點,其他組員進行補充,最后推選一人在集體中交流。還可以是兩兩各討論出一種說法,將兩者進行比較,采選更好的一方共同加以修改提煉。讓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更有序地進行討論,不僅是個體對個體的生生之間,更可以是個體對小群體、小群體對小群體之間的有效互動。2、小組討論的時機要恰當。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所以,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時,可以引導討論;在學生思維受阻時立即組織討論;在歸納概括時及時討論;在尋求多元理解時展開討論。這樣,學生互動學習的欲望被激起,并轉化為外在的興奮行為,在廣泛交流后,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良性狀態,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構建起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3.恰當地進行課堂提問,形成“師生互動”
實現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條值得注意:就是恰當地進行課堂提問。這是最常用且很有效的。一個好的問題猶如一條紐帶,會將師生間的認識和感情緊密聯系起來,架起師生雙向交流的橋梁。因此,教師的教學提問應以尊重學生為前提,講求提問的態度、方法和技術,以保證師生交流訊道的暢通。教師提出的問題再有價值,再符合學生的特點,如果時機把握的不好,有時候會“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效果。那如何進行恰當的提問呢?
1、教師的課堂提問在課前要進行預設,巧妙地設計問題,這些問題是要能促使學生進行有質量的思考的,要少而精,要直指文本的主題。
2、把握好課堂提問這個“度”。有位教育家說得好:“要把知識的果實放在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位置。”這個比喻生動而準確地告訴我們:課堂提問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而應該讓學生跳一跳--開動大腦積極思考后獲得正確的結論。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勞動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悅,同時也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在學生思維互動中碰撞出“火花”時,應給予熱烈的回應,靈活調整教學,把“問”的權利更多地放給學生,使微小的閃光變成巨大的影響力,從而輻射全體學生,帶動其他學生一起主動地學習。
4.還學生自由創造的空間。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落實,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被壓抑,這是當前師生業務關系上最突出的問題。為此,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展開,應努力體現開放性。應在教學活動中提倡探索,鼓勵創新,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等等。應改變傳統的聽話就是好學生、教師的話就是真理的觀念和做法,提倡真理面前師生平等,使學生敢于各抒己見,逐漸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沒有教師的教育創新,沒有教師創造力量的充分釋放,也很難談得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是教師創造帶動學生創造的過程,因此,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并通過教師的創造帶動和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才是正確的道路。
總之,一個真正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是能讓孩子感覺到“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怦然心動”甚至“浮想聯翩”的。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是能從孩子的眼中讀出他們的愿望,能從孩子的回答中聽出他們的創造的。要想提高效率,必須靠我們教師的熱情、敏銳和智慧,在實踐中發覺和總結有效的方法,讓孩子和我們的脈搏一起歡跳,讓孩子和我們思想碰撞出火花,讓我們的課堂與孩子共同成長,讓我們的課堂真正地做到省時高效。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9
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后,從這本書中我獲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也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于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著很多實際的意義。閱讀《有效教學》一書后,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
書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關鍵行為之后,我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時空場所,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舞臺。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關涉到教師生命價值的展現,對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著重要影響。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高質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展現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并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能夠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滿詩意,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課堂。
“備學生,才能備活課堂”。因此在備課中,多獲取學生信息,準確診斷和預測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可能會遇到的內容,是“備學生”的重要原則。教師備課如果單單憑借對學生的片面了解,而忽略學生的經歷水平和反應水平,一堂課成功的幾率是非常低的。
教師應該試著從以下六方面著手:學生可能想到的內容。學生難懂的內容。學生疑慮的內容。學生易錯的內容。學生激動的內容。學生易忘的內容。教師通過備學生,加強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從而達到更好地駕馭課堂,有效教學。總之,要“備”好學生,我們就要與學生為伍,做學生的朋友,和他們同甘共苦。我們就要放得下老師的架子,虛心向學生請教、向學生學習。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書中引用維果茨基一句話“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本質特征不是行為注意者所認為的刺激——反應,而是激發學習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課堂教學的中心應該在于學生而不在于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
這句話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也明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還有指出了課堂必須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之下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把握指導時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五不”,即學生能理解的不講解,學生能敘述的不替代,學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學生能發現的不暗示,學生能提問的不先問,保證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二是指導適當,就是教師話語不重復,意思表達清楚,指導內容針對性強,即學生想了解的內容、難以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導,教學指導的有效性,往往表現在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與學生期望得到的指導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的管理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的溝通則變得順暢,教學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學準備都將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故而教學的有效性依賴于教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準備好了嗎?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師具備特有的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在單位時間內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和情感,使教學內容、教學信息的傳達達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監控,給學生個人或全體學生布置作業后,如筆頭練習、口語操練等,就意味著監控開始了。并非所有學生都能立即按教師要求去做,此時有效監控非常重要。如果布置完作業,教師就站在講臺上,根本不去接觸下面的學生,或偶爾遇到學生有違紀現象,只朝學生指指點點,這便會加大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自然也無法保證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深入到學生中間,及時幫助他們完成作業,或個別制止某位學生的不良舉動,就會變師生間的心理距離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數學生的練習作業順利進行。
另外,部分性格內向或膽小的學生,有問題也不會當眾舉手提問,而對走到身邊的教師則敢于大膽求教。走到學生間還有一個好處,教師能從幾個學生出現相同錯誤的情況中了解學生理解上、運用上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注意某一知識點的理解或交際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本書秉承課程改革目標要求為宗旨,緊緊圍繞“有效課堂教學”這一主題,充分體現課堂教學要“優化課堂環節,活化教學資源,綻放師生智慧”的特點。書中滲透了教學實踐、部分課型實施流程、實施的關鍵等內容,對課堂教學中涉及的步驟和環節加以詳盡闡述,以求實現將現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課堂教學中的旨意,解決課堂教學瓶頸。
《有效教學》這本書,我的感悟頗多,讀書,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純潔。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不斷地讀書,用讀書來充實我的人生。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0
國慶假期里認真閱讀了局長贈書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隨著紙張從指尖一頁頁滑過,我對高效優質課堂教學有了愈來愈清晰的認識。
一、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學生獲得知識,主要在于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于教師的備課是否充分,一堂課的教學設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教師的設計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緊緊圍繞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需提高的能力來進行。從網上和別人那里借鑒的教學設計可能很優秀,可能很有趣,可能很深刻,但是這些都不代表適合自己班的學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適合的就是有效的。因此,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
二、以學生為本,優化教學情境。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盡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余文森先生說: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在課堂上,創造一個與課文內容相契合的情境,常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謂“不悱不發”,在疑問中、在自我審問中進入課堂,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如臨其境,在一場場心靈的觸動中,在一波又一波情感的沖擊中,對知識從感知到理解再到深化運用。
作為一名從教近二十年的教師,我要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才能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王芳)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1
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每個從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回想教學至今發現問題挺多的,比如,學生基礎好壞不一,參差不齊;英語學習背誦的東西較多,學生大多都不喜歡背誦;幾乎每班都有幾個學生甚至喪失了進一步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愿望……作為英語教師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師教得這么累,學生學得這么苦,為什么效果卻不盡人意呢?經過幾翻思考我從中得出,我們在教學中很多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行為。為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去實現有效的教學效果,并十分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興趣的培養。
現在的教學要求我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而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一.課前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師所說的那樣,有效課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備課的基礎上的。學校給我們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平臺,就是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集眾人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顯著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每次集體備課之前我都認真準備,不僅備課本,也備學生,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明確,把難懂難講的問題和學生有可能想到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在集體備課時拿出來向同事請教,跟同事討論,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在這里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的論辯,在論辯中我們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讓自身不斷進步。所以每節課的上課內容我們都是把眾多老師的意見和觀點糅合后,作進一步的知識整合,把內容精益求精,最終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集體備課,我們對學生傳授的知識點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的根本。
要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學習的有效和教師教學的有效。這兩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學就談不上有效了。記得初登講臺時,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課下花很多時間備課,去粗取精,將最精華的`部分傳授給學生。但是剃頭擔子一頭熱是沒有用的。因為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成績上不來,以至于在月考中成績不理想。此刻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主要原因在學生。因為有些學生方法不對,不注重預習,復習,短短的45分鐘課堂聽講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經常告誡學生,一定要重視每一節課,每節課雖然只有短短的45分鐘,但這也許是老師花了四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準備的,都是精華,如果你們漏掉了哪怕一分鐘,課下也許要花上一個小時才能補償。經過我們長期的溝通和調整,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了很大轉變,對課堂重視了,開小差的沒有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效率,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主動性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三.課后練習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于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于科學、高效率的練習。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所以在教學工作中我布置練習遵循兩個原則:一是盡量少而且精;二是能當堂完成的,決不留到課下去做。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每個周末都會布置一些整理作業讓學生帶回家做,因為我總希望學生能夠每天拿筆寫寫作業,回憶一下所學的內容,沒想到好心辦壞事。學生不僅不接受,還對周末作業很排斥,自然作業質量不高,這樣經過幾周后,我決定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在校時間,要求他們在學校或者在課堂把該做的作業保質保量的完成,這樣既能把堂課的內容進行鞏固,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時間,一舉兩得,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四.提高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動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里我所說的興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以主動熱情的心態,帶著興趣學習,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運用多媒體等設備,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因為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能愉快的接受,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點,興趣還包括學生對老師的興趣,也就是說要想讓學生學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須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講的課。記得曾經有個學生對我說過一句話,他說:“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歡哪個老師的話,那么我一定學不好他所教的這門課,所以我總是努力去喜歡每一個老師。”既然學生都能意識到這一點,我想作為老師就更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來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與學生交朋友,與他們親近,努力讓他們都喜歡我。課堂上我是嚴師,盡量運用恰當有趣輕松適宜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容。課下我又是他們值得信任的朋友,師生關系相處融洽,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很不錯。由此可見,提高興趣,能夠使學生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牢固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主動把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2
一、什么是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教學的信息,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做出價值判斷,并為被評價者的自我完善和有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有效教學》崔允漷)。教學評價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評價。世界范圍內,新型的教育評價文化正在形成。這種評價文化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前提假設:教育評價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指導思想是為了“創造適合于兒童的教育”,必須適合高質量的學習并用以促進這種學習,教育評價鼓勵學生思考而不僅僅是記住或復述事實;教育評價不是一種精確至上的科學,因為評價所涉及的領域和結構是多維度、復雜的。學生、學習結果、評價之間的互動是十分復雜的;教育評價依賴于清晰的標準。應鼓勵學生監控并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表現,因此對標準的理解不應只是教師的事,也應當是學生的事。提供反饋是教育評價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強調的是掌握和進步,而不只是和其他學生的比較;l教育評價應引出學生的最佳表現。這需要具體的、學生經驗范圍內的任務,這些任務應當清楚地呈現、與學生當前所關注的`內容相關;在教育評價中決定分數的不是正確答案的數量,而是任務完成的整體質量。不是聚合多種復雜的數據形成單一的分數,而要借助于對成就的多維度描述。教師對自己學生的評價是教育評價的核心部分,教師的課堂評價比大規模測驗更重要。這種評價應能支持學生的學習并為之提供支架,應能評價多種情境中的表現;要保證評價的教育性,評價非常必要,教師的評價素養應該是教師專業素養中的重要內容。課堂教學評價是一個專業的研究領域,其包括課堂觀察、證據收集和評價反饋等多個方面。一般認為:聽課過程是收集證據的過程,評課過程就是基于證據的推論.因此,對于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一種教學后的研討活動,而是應當設定一個研究的主題,有一個整體的研究過程,并對于評價的內容開展教學反芻,更好地推動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
二、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理念
1,必須以教學的改進為目的,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
2,必須基于專業的思考——是一項專業研究活動;
3,必須基于協商參與——避免單一主體評價造成的主觀性;
筆者認為,開展基于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教學和課堂教學評價,我們一定要注意擺脫四大誤區:
(1)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去專業化”。教學評價是一項設計具體課程實施情況的評價,我們應避免陷入“指標過于原則”或者“方法過于繁瑣”的誤區。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應和學科教學的特點相結合,應當成為學科教學改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推動力。
(2)課堂教學評價的目標“唯專業化”。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只關注學科內容,評價不能成為對教師學科專業能力或績效的總結性評價。作為一名學科教師,專業素養并不一定直接能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因此教學評價應當具有促進教學能力發展的功能,而不是對教師的專業能力下定論。課堂教學評價應提倡不同類型的個體,包括課程專家、學科專家、學校領導、學科同行乃至學生等的共同參與,但不同個體需要對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基本要求、主要差異等事先形成共識,開展目標明確的評價活動。
(3)課堂教學評價的手段“偽專業化”。課堂教學評價應基于課堂聽評課的觀察和分析,應著重進行基于課堂觀察數據的理論思考,而不能僅停留于思辨。我們在認可“教無定法”的同時,也不能將課堂教學評價淪為展示演講與口才的“辯論會”。只有加強相關的實證研究,才能促進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或者有意義的建構,才能通過教學評價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
(4)課堂教學評價的體系“過專業化”。科學的評價一定是基于大量的數據信息為基礎的,而目前常見的聽評課工具的設計往往只重形式,而忽略了可操作性。因此,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平臺,可以突出體現課堂教學評價研究的技術特征和體現對評價的元認知特點。課堂教學評價所提供的數據和信息越準確、越翔實,作出的分析越深入、越客觀,對教師帶來的幫助也越大,但在一定條件下,我們應可以選用適切的評價方法來指導教學。為此,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我覺得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3
上學期上《教育概論》的時候,老師讓我們看了幾本中外教育名著。而對于一個對看到文字就反感的我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不過我還是堅持看了捷克人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這本教育名著。雖然看的時候是囫圇吞棗的看的,不過看了以后還是有許多讓我映象深刻的地方。不過,如果我理解錯誤的話也是可以原諒的,因為我的語文成績不好,水平有限了。
《大教學論》是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所著的一步教育作品。此書被認為是教學論誕生的標志,是教育學行成獨立學科的開始。《大教學論》在教育發展史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首先,我想講一下的是夸美紐斯。他是一位捷克人,出生于1592年,死于1670年,他生活的年代剛好介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時代,因此社會背景比較復雜。俗話說“實事造英雄”也許就是這個的最好體現。他的一生都在從事教育研究工作,一次具有十分豐富的教育經驗。他熱愛兒童而且熱愛教育。他無論是教育思想還是教學理論上,都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夸美紐斯被推崇為教育學上的哥白尼。他的教育體系為現代的系統的教育學奠定了始基,因此他又被稱為是“現代教育之父”。他一生著作很多,不過,主要教育學說還是包括在他的《大教學論》中。該書實際上包含了整本教育學的內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學法的基礎現在講述的是《大教學論》。此書是夸美紐斯在批判的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構思、幾經修改而寫成的重要教育著作。
正如作者在開篇所寫的“大教學論就是把一切事物叫給一切人的全部藝術”。西方人對《大教學論》的評價相當的高。他們說:“倘若各時代的關于教育學的著作全部丟了,只要留得《大教學論》在,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作個基礎,重新建立駕馭的科學”。因此,《大教學論》號稱“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教育著作”。上學期的閱讀,便讓我有對此書產生了興趣。該書論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適應自然的原則始終貫穿于整本著作中。全書共三十三章,我個人認為第一章到第七章講述的是:人的來由以及人的形成的影響因素。第八章到第十三章講述的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行,學校教育改良的必要行以及怎樣改良。第十四章到第十八章主要講述的`是:教于學的原則等。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五章講述的是:學校的教學方法。第二十六章到三十章講述的是:學校的紀律以及語言等。最后那三章講述的是大學以及教導。該書系統的闡述了適應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教育觀點,教育目的,作用,內容和途徑等。讀了此書以后我了解到了他對于教育的觀點。他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規律”。他認為自然界存在自然規律,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的教育活動應該遵循自然界的普片規律。他的第八章的標題即是“青年人應該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學校是必須的”。他認為現今的學校教育制度需要改進,需要完善。因此,他提出了學校教育改革的措施以及必要性。此外,在第七章的時候夸美紐斯對兒童的心里特征進行了分析、研究。對教育工作要如何適應兒童年齡、心理特征提出了不少意見。他說“人的教育要在適合的時期進行,在適合的時機對人進行教育”。首先,人類的教育是從人生的青春期開始,也就是說要從兒童時期開始。有人曾經這樣說過:兒童時期等于春天,青年時期等于夏天,中年時期等于秋天,老年時期等于冬天。教育就應該遵循這個規律,在每一個時期進行適當的教育。其次,夸美紐斯又對教于學的原則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教與學的原則有:便易性,徹底性,簡明性和迅速性。此外,還對教學法進行了闡述,系統介紹了教育法有:科學教學法,語言教學法,道德教育的方法,藝術教育法,灌輸虞信的方法等。他主張多種教育方法結合進行教育,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潛力。最后兩章夸美紐斯提出了教導的問題。他提出了論教導的普遍和完善的秩序,提出實施普遍教導的前提。夸美紐斯是人類教育史上第一個注意到人民大眾教育的問題的人,并且提出了普及義務教育。提出了學校教育必須于生活相結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統的闡述了教學原則的規則。,《大教學論》的寫作目的是:尋求一種教育方法,可以使教員少教,使學生多學。
讀了這本書我才了解到了許多東西。《大教學論》中闡述的最多的應該還是教育吧。雖然本書的開始是從“人”講起,在開篇就提到了“人是造物中最完善、最美好、最崇高的”。也讓我們知道了原來學問、德行、虔信是我們人生來就具有的三粒種子。這讓我聯想到了我國的荀子的《性善論》,強調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觀點。一個人為了他自己的好處,不獨要有學問,而且要有德行和虔信;為了他鄰人的幸福,不獨要有德行,而且要有學問和虔信;為了上帝的關榮,不獨要有虔信,而且要有學問和德行。不過最讓人映象深刻的還是夸美紐斯關于教育的觀點和見解。讀了《大教學論》讓我們這些未來的教師們明白教師職責的所在,就像我們說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樣,教育在教學工作中充當教道德工作,是教育的主體。我們都知道教學即是:教于學。而老師即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了教要與學生的學緊密結合。有一句話說:教導別人就是教導自己。那么,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也能讓自己更好的學習,更好的充實自己。教師作為教育者即是教育人,這讓我們想到格累哥利?那齊恩曾說:“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因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復雜和最神秘的。”因此教師的責任是偉大的。其次《大教學論》讓我了解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到了這一點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執起教育之匙,開啟孩子們的心靈,澆灌他們稚嫩的大腦。讓教育發揮最大作用,讓他們長大以后為祖國奮斗。更好的建設祖國的美好明天。通過《大教學論》我們知道了:人若受過真正的教育,他就是個最溫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沒有受過教育,或者受了錯誤的教育,他就是一個世間最難駕馭的家伙。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導,好使他們擺脫本性中的愚蠢,這是無人懷疑的。聰明人更需要受教育,因為一個活潑的心理如果不去從事有用的事情,它便會去從事無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情。
在讀了《大教學論》后終于了解到了這本堪稱“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著作”的來由。它的確配得上這個稱號!我想,作為未來教師的我們讀《大教學論》是必須的,它會讓我們意識到教師的重要性以及怎樣教育我們的學生。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4
我們數學組這個學期一直在共讀這本書——《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說在了我的心上,那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都是我們身邊的故事,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是多么需要一本指導我們教學的書啊。
本書是以發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故事為載體,闡述了數學的核心概念與基本技能有哪些、怎么教?小學階段能夠滲透的數學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怎么教?學生研究的切入點是什么?怎樣研究學生?每個故事都有其特定的.主題、細節,還有多角度的分析和詮釋。它們都是真實的,都是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本質思考。
書中的一個案例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這是一節第一冊減法的課。在理解了例題,并得到“5-2=3”之后,教師請學生自己動手“創作”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意外的“生成”事件。一個小女孩介紹:“我本來有5個水果,送給同桌2個,問我還剩幾個水果?我列的算式是5-2=3。”立刻有小男孩反對:“怎么還是5-2=3,重復了,不能寫到黑板上。”小女孩不服氣:“我沒重復,老師的是汽車,我的是水果,水果不等于汽車。”小男孩仍反駁:“反正你的算式是5-2=3,還說不重復。”于是全班很疑惑。
面對這樣的“生成”,可能有的教師會簡單的以一句“是同一個算式,我們就不寫在黑板上了”來結束學生的疑問。但我們認真想想,減法的本質是什么?減法是解決一類問題的一個模型。
因此這位教師是這樣處理的。“你們還能想一個事情,也用5-2=3來表示嗎?”“為什么有的事情是發生在停車場里,有的事情發生在教師里,而且有的說是摘花,有的說是鉛筆,完全都不一樣的事,卻能都用5-2=3來表示?”孩子們終于發現了“雖然事件是不一樣的,但他們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樣的”,也感悟出了“算式真神奇”。
學生能有如此的感悟,這是教學最成功之處,因此我們可以說:教師能夠有效地處理“生成”,關鍵在于教師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總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孩子與課堂快樂地一起飛翔是我們教育界永恒的話題。我希望在這本書的引導下我的課堂會成為孩子成長的樂園。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5
讀了由雷玲老師主編的《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一書,讓我得以領略名師的風采,感受名師們的課堂教學藝術。品讀著八位名師匠心獨具的教學案例,感受著他們對數學課堂和數學教學的獨特理解與個性詮釋,我深深地折服了。尤其“劉可欽老師追尋常態下的生命課堂”更使我得益匪淺。
我曾在自己的教學中為設計巧妙的課堂環節、精美的課件演示、豐富多彩的活動、火爆課堂氣氛而挖空心思;曾為了學生一個個離奇答案而失望冒火;細心品讀了劉老師觀點才發現作為教師我們更要關注重視的是能給學生持久影響的常態課教學,要使常態課堂彰顯出生命的活力。
杜威曾經提出:在學生亢奮激情下實施的教育影響,并不是真實的,效果要大打折扣的。常態下的教育對人的影響,才更為本真、更為雋永。“將一切教育活動常態化,將常態的工作研究化、科研化”。這是劉可欽這位特級教師教學的座右銘。劉老師樸實、常態下的課堂所表現出的神情的專注、感情的投入、思維的'活躍、氛圍的活潑,給課堂帶來了鮮活的生命力,對學生來說是最有價值的。常態課的,真實的課堂擯棄演練和作假。所以劉老師提出了說真實的話比說正確的話更重要。要想上好一節常態課,必須要以學生為根本出發點,找到
學生最想得到的指示,培養各種能力。然而怎樣找到孩子們的真正需要,就必須讓孩子們把真實地展現出來。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必須鼓勵和要求孩子們說實話。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雙基,運用知識的載體讓學生擁有持續的學習力比學會知識本身更重要。作為一名教師,要用居家過日子的心態,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與學生共度分分秒秒,讓課堂生活回歸常態;用自己的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真心鼓勵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感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和激勵;用積極的行動努力實踐新課程的理念,樹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態看待已經選擇的這份工作,不斷豐富自我,適應變化,追求變化。讓學生經歷、體驗、探究、思考、表達、交流、反思、創造,體會一種頓悟的快樂。
劉老師對教育理論給了我深深的觸動、讓我心存感動。同時,我暗自下決心也要做一名這樣的教師,為了學生的成長,給予他們最有價值的東西。以大師為榜樣,學習-實踐-反思,在三尺講臺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11-07
有效教學心得隨筆10-27
《有效教學》心得感悟06-07
學習“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有效教學與有效課堂心得12-22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05-23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06-08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06-08
有效教學與有效課堂心得體會02-24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2-26
關于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