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精選10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1
最近拜讀了《教育如此美好》這本書,讓我深切地感到教育是幸福的事業。一是教師成天與朝氣蓬勃的學生在一起,可以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二是教師成天與書本在一起,可以享受人生讀書的樂趣;三是教師成天生活在校園里,可以享受教書育人的崇高。
當你看到滿臉稚氣,不諳世事的孩子,經過你的教育,變得成熟、變得懂事,成為愛學習、愛勞動,有道德、有理想的小伙子時,難道你不為此驕傲、自豪和幸福嗎?學生就是小樹,你要給他雨露,給他陽光,他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學生就是小溪,你要疏其道,暢其流,他才能蓬蓬勃勃奔向大海;學生就是詩句,你要用情感、用思想將其串起來,他才能成為偉大的史詩……做為教師,我們應該不吝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因為,即使我們死了,我們的學識、情感、思想和人格都在學生身上得到延續。教育,是天下無與倫比的最偉大的事業;教師,是天下無與倫比的最幸福的人”。
這本書里摘錄了很多的課堂案例,一節節生動的案例讓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察覺,去體悟的。流淌出至真、至情、至愛,孕育出思想、智慧和美德。讓孩子們浴著課堂愛的光輝,象山花一樣自然生長,爛漫綻放。任何一個老師,任何一堂課中,我們都可以把愛深深地灌入孩子們的心底,在那個暖暖的地方生根、發芽。
美麗,不僅僅是表面的感覺與感受。教育的美麗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察覺、去體悟的。平凡的我,也能收獲教育的美麗嗎?作者為我點亮了一盞教育道路上的航標燈。是啊,心中有夢,美麗便不再遙遠。這首先得從完善自身做起。這需要我平時不停地學習,不懈地鉆研,嚴格地修養,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個心靈美好,內外兼修的教師。
正如作者所說:“只有堅持每天多學點,多做點;平時多思想,多鉆研方能生智慧,長才干,不負年華。厚實了,強大了,你的學生才會服你。”只有具有了高素質的教師,才會把教育演繹得更加美麗多彩。今后我要滿懷一片愛心,把每一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般看待,把真、善、美的種子播進他們的心田,用真愛滋潤孩子的心靈,為孩子們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最美好、最詩意的童年生活。老師們,讓我們把愛獻給教育,獻給課堂,獻給那些可愛的孩子吧,相信只要在彼此心靈的天空架起一道美麗的彩虹,我們也能做一個美麗的教育者,也能收獲教育田地的一點美麗。
本書的作者陳宇和于潔也是兩位慧質丹心、才華橫溢的教師,有著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他們讓我深深體悟到:教育事業雖然如此的平凡,但也是如此的美麗,從事教育事業的我雖然是繁忙著、辛苦著的,但也是幸福的。
教師授業解惑。授什么業,教書育人,使人長道德、長知識、長身體、長智慧;解什么惑,解學問之惑,明世之惑,做人之惑,人生之惑。有的說:教師就是通過言傳身教,使學生親近你,接受你,喜歡你,信任你,甚至崇拜你,并愿意與你無拘無束地交談,把內心世界和人生追求都告知你。
有的說:教師應成為學生需要的代表,教育就是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如何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單純靠知識是永遠滿足不了學生需要的,能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的,就是教會他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去造就不平凡的自己。有的說:教師就是引導學生向著切實而高尚的目標,去開拓適合自己走的路,不管這條路是多么崎嶇和坎坷,都樂于去走,有信心去走,堅忍不拔地去走,直至獲得成功,達成目標。
有的說:教育就是使人懂得愛,愛民族和國家,愛親人和朋友,愛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愛學習和工作,愛公共利益和社會事業,愛百家爭鳴和萬類競秀的自然。有的說:教育就是引導學生重體驗、崇踐履、尚誠信、求真知,能以寬闊的胸懷包容天下,能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堅持真理,能確立為科學、為真理而抱終其身執著為之的精神。
有的甚至說:教育有其穩固的文化之根和思想之脈,不能隨風向而隨意改變目標;教師應有其堅定的教育立場和道德準則,不能茍生存而喪失教育理想,不能昧良心而毀掉一代人等等。他們雖是在聊天但不失深沉,他們雖是在闊論但不失嚴肅,我發覺他們個個都是思想宏富、胸襟開闊而清澈明凈的哲人或智者。
因而,教育是幸福的事業,是使人類獲得幸福,社會趨向文明的事業。我想:“作為教師,只有當你把育人的事業視為是幸福的,你才能感受到幸福,也才能培養出有幸福感的人。”這話在《教師的幸福觀》這篇文章中得以體現。我們發現,有了教育,才有人類的文明。我們有各行各業上的學生,應該感到幸福。應該敞開胸懷,大膽地擁抱這幸福,盡情地享受這幸福,并積極地、努力地創造這幸福。
我的一生,感覺到最幸福的,就是從事教育工作。這是一種朝氣蓬勃、享受生命成長的事業。是教育點燃了我人生的火焰,我決心用生命的烈焰,去照亮學生成長的旅途,用加倍的努力,去換取學生的人生幸福,去體現教育的生命價值。……作為一個教師,我與書本為伴,與學生為伴,與學校為伴,與太陽底下最幸福的事業為伴,我算是幸福地活過了,沒有遺憾了。
誰都不會為自己平添遺憾,也不會為自己平添幸福。教育是一種幸福的事業,從事教育的人是最幸福的。教育真的是如此美麗。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2
暑假時就得到了包校的《教育如此美好》一書,如獲至寶。
細細品味,受益匪淺。包校以豐富的人生閱歷,多年來的教育實踐探索,為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發展方向。
從08年一畢業我就進入了小學擔任班主任和語文教師的工作。這幾年來的工作經驗為我進入艾瑞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一路走來的摸爬滾打,處處碰壁,也是成果。在包校的書中我找到了曾一度困擾我,難以解決問題的答案。
曾經總希望孩子是一樣的,作業整齊,速度一致,這樣就會少去許多的麻煩。看完包校的語錄,我大徹大悟,孩子生來不是一張白紙,遺傳和環境決定了他們的個體差異。當然就不可能整齊劃一。要想,達到最優化的教育,要了解他們周圍的環境、成長的社會背景、父母的情況以及他們的喜怒哀樂。在此基礎上,愛他們,才能最終拉近距離。
做了4年的班主任,有幾次一度不愿意在做。每天的工作千頭萬緒,需要事無巨細的去做。
在前年帶畢業班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令我一生難忘的事情。
那是一個夏日的中午,學生都安頓好了,我也躺下休息。幾聲輕輕的敲門聲,顯得那么的刺耳。只聽兩個女生在門外細語,“進去吧!”“老師都休息了,還是不去吧!”我雖睡意正濃,但也起身去開門。看到他們的表情十分的為難,我關懷備至的問:“發生什么事情!”文文急切的說:“劉春陽和堯怡欣本是鬧著玩,突然打惱了,劉春陽的眼鏡片碎了把臉劃破了,已經跑出去了。”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馬上跟去,這才發現孩子已經自己往醫院的方向跑去。顧不上思索,馬上趕去,經過治療孩子的臉縫了數十針。平生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不知所措,像領導匯報,通知家長,總之該做了都做了。但心情一直不能平復。事后劃分責任,我不承擔任何責任,因為,事情發生在午托部的監管時間。但盡管如此,作為班主任我也不能置身事外。
經歷了這樣的事情,我很難過,一時沖動想辭掉班主任。很慶幸沒有那么做,事后,接到了春陽家長安慰的電話。心里總算安心些,但留在孩子臉上的傷疤是我一輩子的傷痛。
我們向著優秀教育工作者前進的過程中,《教育如此美好》這本書是我們的“葵花寶典”。只要認真學習一定能有非凡的進步。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3
開學第一個月,我就拿到了這一冊《教育如此美好》,說實話,大學四年,并沒有少讀有關“教育”這一課題的書籍,無論是深奧的理論或者是生動的案例,我自問在大學那座圖書館中都多少有過涉獵,但是,看完這次這一本,我卻有了原來理論竟如此蒼白這樣的感嘆,或許是因為終于從大學的象牙塔來到了實戰的課堂,這一本書在手里和心上都有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實感,書中的種種當事人和實例都可在眼前一一閃過,動容,傷感,怨憤和欣慰一一在心頭回蕩,仿佛一切都是自己歷經。這本書中,有太多踏實的方法和理論,都可以給我們以指導和警示。
教師常常被人們稱作“人類靈魂的鑄造師”,每每聽及,都有想笑的沖動,總覺得言過其實,但是,當我讀完這一本《教育如此美好》,心上卻沉甸甸的,這一份職業所帶來的東西,遠比我們在象牙塔中臆想的要重得多。我不止一次的想過,教師最大的職責就是教授知識,《師說》有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授知識,解決學生的疑惑理當是我們老師最大的工作,然而,看過這一本書,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教育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方法,真正的教育,帶給孩子們的絕對不只是成績,更是力量,一種促人成長的力量,等到孩子們離開學校和老師,這種力量可以讓他們知道如何克服困難,如何更好地生活。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可以有這樣的效果,那么作為教師,才算是合格了。讀過這不厚的一冊書,我覺得想要做到這些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事,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我一直覺得,存在即合理,世界如此之大,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教學實際中,我們不能單方面的以成績衡量一個孩子,給予每一個受教育個體應有的尊重絕對是我們教書的前提。就好像《教育》一書中的第一輯,野百合也會有春天,一個孩子會因為老師的賞識和尊重而獲得重生,也許他成績不如意,手工卻是一流,最后的最后,他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成為當之無愧的“好學生”,不經意的鼓勵和贊揚,就可以給人向上的動力,世界上本來就無好壞之分,只有做與不做的區別。經常聽很多老師說最后記得自己的總是所謂的“差生”,現在想想,這根本就是衡量標準出了偏差,差不差,不到最后,都沒有答案。我們給予的小小尊重和善意,就可以開出美好的花朵。
第二,是三顆心:“真心、耐心、平常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從來就是一種慢的藝術,需要鐵杵成針、滴水穿石的耐心,在這一場浩大工程中,我們要有真心去打開學生的心門,也要有耐心去教會和等待他們成長。就好像書中第十一個故事,那個從來不做作業的學生,自我封閉,自怨自艾,那位班主任從頭至尾都沒有責罵,也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去逼迫他補作業,有的只是細心的聊天,溫柔的安撫,從交流中得到真相,從安撫中開了心門,最終贏得了孩子的心和他更好地成績,世界本來就是如此現實,等價交換下,從來只有真心換真心。
而書中那個“漫長”的第七個故事,卻讓我的心著實有點戚戚然,這里面講述的種種冰冷的對待,一如我現在給予我的學生的,讓我有一些無地自容,這個故事很長,仿佛將那位老師長長的耐心鋪在我面前,孩子從不堪造就到終得救贖,沒有什么太高超的技巧,只是一個人耐心的關懷,時間讓孩子感動和相信,原來她真的是來拉自己的那個人,當學校的要求越來越量化,我們教師是不是也越來越浮躁,失去了最開始的那份忍耐和寬容,我想我應該更耐心一些,畢竟種樹尚要等待十年,要知道,我們播下的種子,可是孩子。
從耐心這一個角度帶給我的啟發衍生開來,我不得不想起另一顆心,那就是平常心,其實很早就發現,現在的學校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那就是老師總是在乎過學生,我們比孩子還緊張成績、比賽、評比。考試和各種活動從孩子們的力爭上游異化為老師簡的明爭暗斗,仿佛那智商的一個個數字可以完全代表這個老師到底厲不厲害,仔細想想,正是因為這種種量化的要求,才讓師生之間日漸劍拔弩張,孩子越來越違逆,老是越來越暴躁。這都是因為教師失卻了一顆平常心,教育本就不一定有想好要的結果,我們從來都只能盡力而為,看淡一點,看遠一點,孩子們有進步,有成長,我們就已經不算失敗。
第三,便是放手和協作。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作為一個老師,我們必須學會認輸和放手,如果永遠大包大攬,手下的孩子就永遠不會學會自力更生,只有適時給予他們自由,才可以創造青出于藍的佳績。《教育》一書中的第十七個故事講得是自由,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能力,重點在于你有沒有給予他發揮這個能力的機會,我教的是低年級,一直以來想當然的覺得孩子這個做不好那個做不好,但是,偶爾的一次教研活動,卻讓我驚喜的發現,沒有我看早讀,他們也可以安靜讀書,沒有我幫忙排座位掃地,他們也可以做好值日,看吧,孩子們從來都可以,只是你從來不相信。
學會放手,也許使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課題。說到家長,就不得不提到協作這一詞。家長和教師,因為學習這一件事成為一個特殊的繩結,而我們老師需要和家長同舟共濟、培養默契。孩子的成長,仰仗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呵護,這兩者的協作必定能給教育帶來便利,《教育》一書的第五輯便著重探討了教師、學生與家長的關系,看過之后,我有很多感觸,也明白了題量和相互遷就的重要意義。
讀了《教育如此美好》,心中五味雜成,難以表達,想說的明明有很多,卻又無法一一訴諸于口,這本書中的種種事例都如此柔軟,讓人動容。是啊,我們做的從來都是良心活,只能用真心去換真心,尊重寬容,剛柔并濟,雖然等待難捱,但是我相信,長久的澆灌每一個孩子,遲早,收獲都會來的吧。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4
當張老師一再提醒要在考試之前讀一本教育學專著時,我心中就一直在嘀咕,“教育學專著—-苦澀難懂的玩意兒”。然而當我從書柜中翻出在地壇書市淘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的心不禁興奮起來。
在網上搜索“蘇霍姆林斯基”,可以看到“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主張個性和諧發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
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一個問題,這中間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特別是想想自己在幾年后將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身份走上講臺,肯定總會發現時間不夠用,每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腳”。有時為了應付作業,在網上和雜志上匆匆忙忙的搜索著相關的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運用知識,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將來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5
經歷一番波折之后,終于收到了我夢寐以求的贈閱書本《翻轉人生的教育》,因為一些原因,我是前幾天才收到這本書的,謝謝小熙的幫助,我才得以看到這本也對我影響不少的書籍。
初看這本書的封面,我有一種久違的熟悉感、違和感。
記得我讀初中的時候,剛開始接觸不同類型的書籍,每每看到一些封面,總能有種最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本書的封面剛好打動了我,我看著標題還有那十幾個年齡不一的人都在看著空中翻轉的年輕人的畫面,覺得很震撼,雖然看似很簡單,卻很能打動人,我也說不出動人的原因,就是覺得內心有種觸動,眼眶有點模糊了……
我不知道是我從小就感情比較細膩,還是因為我看了書多了起來才有這種細膩感,我總認為,教育往往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無論是主動接受教育,還是無意中被教育了,這些細小的細端末節的東西,總能有種你想也想不到的結果,就像反轉劇一樣,開始跟結果往往是很出乎人們的意料的,或許這本書的魅力就在于此,被翻轉的人生難道也不是這樣嗎?
書中的喬治老師是一位因為欠債而決定參加這個到阿拉斯加當教師并要5年內駐扎于此的人,他攜家帶口的(兩個女兒和一個妻子)到了他算是憧憬已久的阿拉斯加,但是想不到的是,里面的占有較多比例的人口愛斯基摩人居然是自尊自大的人,除了自己,其他人都覺得不足一提,這是長期受著美國文化的喬治一家始料未及的事情。
一開始,喬治老師的兩個女兒被當地小孩子扔石頭欺負,還讓她們滾回美國去,到后來的大家相親相愛、和睦友好相處,這中間是經歷了多少事情呀,而且,喬治不單止改變了阿拉斯加的學生,而且阿拉斯加的學生也不同程度的改變了喬治。
喬治老師的上課跟其他老師不一樣,他認為總之你能聽得懂、接受得到課堂上的知識,即使你是睡覺還是覺得都學會了想出去走走,他也不會阻止,因為他覺得學習是靈活多變的',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他主張跟學生保持同一高度的交流問題,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讓孩子俯視著你,這樣的感覺其實大多數人都是不喜歡的,即使是師生關系。
喬治老師陪孩子們參加競賽,最后獲得了冠軍,我覺得這不能單單用“奇跡”就可以概括掉他們的成功,而是大家互相改變著的結果,這本書充滿著溫情、現實和理想,有些人的理想是想走出世界去見識一下,有些只是想學個手藝以后多賺點錢……其實理想無分大小,堅持,并且按照正確的方法走下去(當然,有個引路人是最好的),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而且喬治老師通過“未來問題解決”項目幫助了更多的孩子引領他們走向成功的道路,在書的結尾,喬治寫了他當中幾個學生出社會后的成就,比如“默爾成了一名獵人,馬歇爾成了一名獵人以及島上企業的領導者(有幾個女孩長大成人也在這個企業工作),卡莎嫁給了如今聞名于世的雕刻家布恩,阿爾文如今也成了著名的雕刻藝術家,梅雷迪斯做了世界最大的遺傳工程材料制造企業的總經理,格雷琴在一所高中教授科幻小說和奇幻文學……”我覺得這些并都不是無獨有偶的,都是因為喬治老師的功勞,他確實是太會“翻轉孩子的人生”了,他的教育理念是比較新型和超前的,即使到了現在,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翻轉人生的教育》,翻轉的不止是贏得競賽冠軍的阿拉斯加的孩子們,翻轉的更是你我的人生……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6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20xx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癥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
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7
《人的教育》一書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論著,作者福祿培爾是德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被稱作“幼兒教育之父”。他的關于學前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活動,是他一生活動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論兒童時期學前和學校教育的書。書中,福祿培爾主張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天性,反對強制性教育和壓制兒童的發展,重視兒童積極活動和發展兒童個性以及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意義,主張人的一切發展階段教育的連續性等
教育要順應自然的原則,是福祿培爾教育理論體系的一條重要原則。他要求讓兒童從最早期開始就能不受干擾地自然發展。因此,“教育、訓練和全部教學與其是絕對的、指示性的,不如更應當是容忍的、順應的,因為在純粹采用前一種教育方式下,人類那種完美的發展、穩步或持久的前進將會喪失。”福祿培爾拿園丁修剪葡萄藤作為比喻:“葡萄藤應當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會給葡萄藤帶來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圖,如果園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順應植物本性的話,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徹底毀滅,至少它的肥力和結果能力被破壞。”對于這句話中的觀點我覺得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教育學生就好比園丁修剪葡萄藤,一定要順應兒童的天性,耐心的指導學生,不能強制性地教育壓制學生。因此我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一點。
與讓兒童不受干擾地自然發展的主張一致,福祿培爾重視兒童個性的發展;“在作為人類一員和上帝兒女的每一個人身上包含并體現整個人性,但他在每個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個人的、獨一無二的方式被表現、被塑造的……”對于這一點我想也就是我們在教育兒童時,要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保護兒童做事的積極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兒童正確的觀點,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發展。
學校應該教什么這段選文中,福祿培爾認為,對于兒童來講,學生期就是兒童學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時期。他將帶著信仰和信念、預感和期望去熟悉面對著他的一個外部世界。因此,教育這樣當把兒童作為一個人,不就僅交給他學習的對象本身,而且教給他與該學習對象有感知識。通過十幾年的教學的摸索和反思我也深深地感到,師道之尊,可以使學生仿之、效之,但絕不是不可超越之。
教師不是全部知識、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們就應該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與學生一起去探求真理,發現真理,開創教師和學生真正平等的對話平臺。語文的學習應該尋找一種和學生談話的輕松,態度的平等親切,心靈的坦誠和諧。語文絕對不是只依靠教師就能學好,而是需要自己從鮮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獨特的情感,從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從一個標準答案中體會一次獨立的思考。教師要永遠相信自己教給學生的和學生教給你的一樣多。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語文教學能成為教師和學生終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師和學生在語文課堂一道幸福成長,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學習。
努力讓學生找到自己是好學生的感覺----我這樣提醒自己:“如果每一個學生都學會了認識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個好學生的感覺,都有了自信和創造的尊嚴,他們獲得的是終身享用不盡的真正財富。”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8
學習了著名數學教育專家李光樹老師的《小學數學教學論》第一章《小學數學的教學思想》,我頗有感悟,現淺談一下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既需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培養,又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應該說,情感態度的培養比知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孩子積極思考的態度,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從這幾句淺顯的話語中悟出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爆炸的年代,社會對孩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出成績優異的孩子,而且要培養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態的孩子。因為實踐證明,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現代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給我們的教育提出了許多嚴峻的課題。因此,我認為數學課堂上也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重點培養,主要是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仔細思考了一下這三個方面應該是互相聯系、辨證統一的。有了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自信心就慢慢培養了起來,有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就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情感態度。
首先,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以傳統填鴨式的方式教學,要讓學生通過操作、實驗、交流、討論等活動,自己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總結出結論,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這樣慢慢的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其次,要多給孩子鼓勵,多給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在數學學習中也難免如此。這時,老師不要一味地批評,因為過度地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會讓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只學會接受,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談不上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了。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以鼓勵為主,多給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學生是最棒的。
最后,我認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積極的心態培養孩子外,還應該給孩子們創設學習數學的良好氛圍,讓孩子們在一個喜歡數學的環境中學習,受到熏染,培養孩子的興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階梯,作為一個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為這一步階梯奠基,要讓學校成為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搖籃,不要讓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殺在了搖籃里。
我要努力讓自己的每節課既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情感態度的培養。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9
第一次聽到《優秀是教出來的》這本書的名字時感覺怪怪的,優秀當然是培養出來的,這本書到底想要說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對這本書充滿了渴望。
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沒有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相反覺得作者羅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場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說話先要講禮貌、主動詢問表關心、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我們老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
但是再次拜讀第二遍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對于一個小學老師來講,《優秀是教出來的》確實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讓我對教育又有了一層新的認知。作者抓住教育過程中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細節,既對孩子嚴格施教,又用愛心和熱忱贏得了他們的愛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師不僅僅將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且更加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教養。
作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生動形象,作為讀者絲毫沒有感覺枯燥乏味,相反感覺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們身邊,親切自然。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跡的55個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跡,成就了輝煌。書中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中學會耐心、從贊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羅恩克拉克的幾點做法給了我不少啟示。例如: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羅恩克拉克和他家長聯系了多次都沒有聯系到。有一次總算聯系到了,克拉克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說:“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這種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
他首先是耐著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說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后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羅恩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
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今后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創新,在對待后進生問題上一定要賞識和批評相結合,多渠道地轉變后進生。優秀是教出來的,一般的人對于這個教育都有一種狹隘的理解:那就是學校教育。其實不是這樣的。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才會使我們的孩子變得優秀。
總之這位老師的做法讓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機智和教育的挑戰。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10
這幾天我認真地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書中有很多理論思想使我受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也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于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著很多的實際意義。在讀了《有效教學》的基礎上,結合本人的課堂教學,有了幾點不成熟的想法。今天,不妨寫下來,供大家商榷。
一,課前的充分準備是和諧互動的前提。
有效教學首先體現在有效備課上,課前的充分準備就是有效備課。怎樣才能算是有效備課呢
第一。備而能用。備課應該備而能用,減少無效備課,"備課""上課"不能兩張皮。
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師落實地教,巧妙地學,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有利于學。讓學生學得快,學得扎實,所有的知識過手,培養能力到位,力爭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向課堂要效益。
曾經有老師認為,現代課堂強調師生互動和動態生成,而且在課堂教學中尚有許許多多的不可預見性,那么似乎可以簡化備課,甚至不要備課。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促進者,引導者,怎樣促進,怎樣引導,是不可能在教學活動中隨意生成的,必須在課前事先有所考慮,課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師運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導,學生學習欲望和動機需要教師去激發。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課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實現課堂教學的和諧互動,課前師生的充分準備是前提。
二,教師角色意識的轉變是和諧互動的保證。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傳道,授業,解惑,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必須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積極地參與到互動中來,師生,生生之間平等的互動。教師必須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中解脫出來,這是兩種教育觀念的激烈碰撞,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新的挑戰。
面對新課程,教師只有轉變角色,明確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視和諧互動對學生學習的重大意義,才能處理好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關系。教師即促進者,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
教師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師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教師應成為學生個性張揚的促進者。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動手,這就要求教師調整,改變教學行為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使課堂變成充滿生趣的師生交流場所。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被排斥與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使教師喪失了課程的意識,喪失了課程的能力。教師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教師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
三,平等,對話與交流是實施和諧互動的基礎。
成功的課堂或者說成功的互動合作,離不開師生之間的和諧的交流和平等的對話。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不再是一種以教師講授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師,唯教材而獨尊的行為。而是一種體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
沒有對話和交流就沒有真實的互動,這種交流和對話必須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只有在師生和諧互動中才能形成學生的體驗與收獲。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教師要及時反饋與鼓勵。學生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喚,才能保持開放的心態,才能產生充滿活力,充滿創造的體驗,也才能在對話的過程中生成新的認識。如果教師上課還是"一言堂",學生只有隨聲附和的份兒,那就根本談不上彼此之間敞開心扉,實現平等,民主的對話。課堂教學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的"對話",教師和學生不僅僅通過語言進行討論或交流,更主要的是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
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憑借豐富專業知識和社會閱歷感染和影響著學生,同時,學生作為一個個具有獨立完整的精神的個體展示在教師面前。這種狀態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共享"。教師是學生年長的伙伴,真誠的朋友,貼心的師長。在課堂教學中應善于營造一種生動,平等,和諧的對話情境。教師要擯棄自己唱主角,學生當配角,部分學生唱戲,多數同學當聽眾的狀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影響著學生,感染著學生,引導著學生。在多元的互動中,學生的見解,教師的知識閱歷,學生的生活經驗,個體的獨特感受交織在一起,從而達成課堂的教學目標,這種狀態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就是一種"共享"。這就使得課堂溝通在渠道上多樣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諧互動的課堂需要對話和共享。
四,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和諧互動的重要條件。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建立起師生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才能營造教與學之間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為師生互動創造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語言親切,態度和藹,熱情耐心,對待學生
要一視同仁,多關心,多鼓勵,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與他們平等相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他們得以在民主,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習,讓他們感到教師的平易近人,親切可信,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學習。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筆記06-06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04-10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12-29
教育著作讀書筆記01-21
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01-21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10篇12-29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10篇)12-29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匯編10篇12-29
教育教學理論著作讀書筆記07-17
教育教學著作讀后感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