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讀書筆記(通用2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者》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者》讀書筆記 1
《讀者》是伴隨我整個假期的一本雜志。內容包括了文苑、人物、社會、人生、生活、文明、悅讀、點滴、互動和藝術等等。
“文苑”分為卷首語、文苑、書林一葉和原創精品。它告訴我許多做人的道理。“人物”分為人物和名人軼事。它告訴我許多偉人的'往事。“社會”分為雜談隨感、話題和社會之窗。它告訴我許多社會上的變化。“人生”分為人世間、人生之旅、婚姻家庭、兩代之間、青年一代和校園內外。它告訴我許多人的一生。“生活”分為心理人生、經營之道、品位、生活之友和樂活。它告訴我許多生活的樂趣。“文明”分為在海外、他山石、風情錄、軍事天地、歷史一葉、文化茶座、人與自然、史海拾貝和生物世界。它告訴我許多文明的重要性。“悅讀”分為幽默小品、言論、漫畫與幽默和影像。它告訴我生活中的許多小事都能成為笑料。“點滴”分為意林、資料卡和點滴。它告訴我許多一點一滴都有含義。“互動”為互動。它告訴我許多人的困惑并解答。“藝術”為封面。它告訴我許多藝術的精華。
《讀者》里許多文章含義深刻,令人回味無窮,開闊了我的視野。它教會我了許多人生的哲理,對我今后的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真是一本好讀物啊!
《讀者》讀書筆記 2
讀完《寄小讀者》,里面的很多章節讓我十分感動。我深切地感受到愛就是生活中堅定的信念。同時也深刻的體會到了冰心的這一句名言:“心是冷的,淚是熱的,心,凝固了世界;淚,溫暖了世界。”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需要被愛。愛就是生活的必須。沒有愛,生命是會枯萎的。
每當,我們看見那一只只珍貴的野生動物被捕、被殺害、被關 進冷冰冰的籠子,我們會從心底發出憤憤不平的怒火;每當我們忽略了那些腳下的生靈,在它們興奮的搬運食物的時候,將它們踩于腳下,心底所涌起一絲波瀾。
我想,這將是一個人擁有的愛。愛,可以讓一個軟弱的人變得堅強;愛,也可以讓一個蠻橫無理的人變得善良。當我讀完了冰心的《寄小讀者》,第二篇通流星訊始終讓我難忘……
那只小老鼠的生命,就像一顆隕石落地上一樣,是那樣的短暫。但是它卻樣從容,仿佛哦就是目睹了自身死去的一個全過程。我想這應該是一次痛苦的經歷,每天在我們腳下,有無數的小生命也進行著 !他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呀!動物也有生命,不要去傷害身邊的動物。用一顆摯心和動物交朋友。
寄小讀者讀書筆記 王紫月
今天,我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再寄小讀者》。
《再寄小讀者》這篇文章主要說我們應該怎樣去提高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讀了冰心奶奶寫的這封信,我懂得了我們要想寫好作文,就應該喜歡語文,專心聽講,記好筆記,仔細讀書,碰到意義深刻、優美、生動的詞句都摘錄下來,又會靈活運用,這樣就不會寫不好作文了。
冰心奶奶的信,我體會最深的是對小孩子的愛,這一點我受益匪淺。
鳥兒沒有翅膀就不能翱翔藍天,書本知識與生活體驗就是寫作的一雙彩翼。今后,我一定要養成多思、勤記的好習慣。
《讀者》讀書筆記 3
近來,在讀者雜志上看到一篇描寫著名導演張藝謀的文章,頗為感動,接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次,一位美國記者采訪張藝謀,問:您現在到底有多少財富呢? 張藝謀仔細思考了一下,然后認真地對記者說:“說來你也許不信,我的財富,只是一架舊式照相機。” 記者睜大了眼睛說:這怎么可能呢?您不會是在蒙我吧? 張藝謀笑著說,我說的是真心話,由于家庭出身原因,從小到大,我們家一直生活在一個受人歧視的環境里。 18 歲那年,我迷上了攝影,可在當時,家里連吃飯都困難,哪里還拿得出錢給我買照相機,供我學攝影呢?有一天,我聽人說,可以賺錢,于是我瞞著家人,偷偷地到城市里去。一連賣了 5 個月,終于攢夠了買一架照相機的錢。 憑著這架照相機給我的藝術積累, 1987 年我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 可以說,是這架照相機,或者說是那段的經歷,給了我特殊的人生體驗,鼓勵我不段挑戰逆境,打破宿命,去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所以,不管到哪里,我一直保留著它,那才是我真正意義上的財富!
是的,當人們把羨慕的目光投向成功人士名利光環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他們身上隱藏的精神財富,那才是他們動力的源泉、制勝的要素、成功的秘訣。
《讀者》讀書筆記 4
其實之前便早已聽說這本《越讀者》的作者郝明義先生的大名了,鼎鼎大名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便是由郝先生翻譯,而越讀者這本書中所提到的將書的種類用食物來類比也是略有耳聞。不過不知為何,這本書在當當和亞馬遜上一直是無貨狀態,去圖書館找了一下也沒有找到,索性在淘寶上買了本繁體版,開始會擔心繁體字看起來會有障礙,但是拿到書讀起來后發現繁體字自有其美妙之處,而且對閱讀速度的影響也是可以忽略不計。
四個收獲
1.關于書的分類
作者將書籍用美食來進行分類,分為主食、美食、甜食、蔬果是一種很有創意的想法。之前我一直不理解這樣分類的意義何在,但后來一想倒也覺得這種方式很巧妙。就像飲食需要均衡,閱讀也是同理。第一種,是主食閱讀。主食就是像米飯、面之類的可以幫助我們填飽肚子的東西。很實用,可以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就像那些職場、生活、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書籍。好像一個個醫生,把一把脈,開出一劑藥方,便能藥到病除。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便可以從書中去尋找答案。第二種,是美食閱讀。平時的飯桌上,米飯和面都可以讓我們有飽腹感,但是如果光吃這些,除了營養方面做不到均衡,恐怕我們的味蕾也會不答應吧!咱們作為飲食男女,難免需要點美食來犒勞一下自己的胃,同時補充我們生存下去所必須的蛋白質。而有時候如果有幸吃到了既有營養,味道又鮮美的食物,整個人心情都會好很多。就像之前網上一路吃貨們都在說的,唯美食與××不可辜負么。可見美食對于點綴我們的人生,實在是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美食閱讀指的便是那些可能從一個看起來間接,但是卻從一個非常根本的方向,來幫助我們思考問題的現象或本質是什么的書。第三種,蔬果閱讀。蔬菜和水果,都是可以幫助我們消化和吸收纖維素的東西。蔬果類書籍便是指像字典這一類工具類的書。第四種,甜食閱讀。甜食本身對人實在是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舀一勺如絲般順滑的提拉米蘇入口,讓甜甜的感覺慢慢地透過味蕾,滑入喉頭;或是嚼上一塊甜甜的巧克力,光是想想都會讓人上癮的感覺。而甜食閱讀便這樣一種休閑、放松式的閱讀。如小說、雜志應該都可以歸為此類。
2.對小說的解讀
這里作者對小說的解說讓我非常認同:小說就是三十萬字寫三十字。有時候短短的一個道理,用三十字,花上三分鐘便可以說清楚講明白。而小說的作者卻用了洋洋幾十萬字來通過一個>故事去講述。然而事實上,往往通過這種方式所講述出來的道理,大家才會記得更加深刻。
3.主題閱讀的方法
作為《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最高層次的閱讀:主題閱讀。正是由我們對于某個領域強烈的好奇心所激發,搜尋相關領域的不同作者所寫的書,通過精讀、觀其大略、讀某一部分等不同的方法,進而掌握我所想要了解的領域的全貌。另外,作者還形象地將我們找出自己專門的閱讀興趣的過程比喻為挖到第一桶金。并且用非常細致的說明向我們介紹了挖到第一桶金的經驗:
1.選擇一個感興趣的閱讀題目,不要選取像>心理學、哲學之類的太大太寬泛的題目,而是選擇盡量小一點的分支,例如咖啡、飛機等。
2.設法從三十到五十本書里挑出一到三本入門書。用熟讀精思的方法仔細閱讀。
3.在這個領域找到你的Mentor,就是可以給你引路的人。
4.設定時間表搜集這個領域的主食、美食、甜食、蔬果類書籍約四五十本。
5.除了書之外,從網絡上收集資料。
6.將所有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吸收。
7.尋找這個領域最新最前沿的書籍或文章,看是否能看懂。或者看自己能否超過這個領域的大牛。
4.建立個人的知識架構
知識碎片化的時代,網絡上海量的信息撲面而來,那些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的人,網絡對他們來說是把鑰匙。而其他還在知識的樹林中摸索著的人,網絡則會讓人迷路和無所適從。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建立自己個人的知識架構,這樣才不會被這些如今的碎片化的知識所沖擊,最后暈頭轉向,仿佛什么都會,什么都知道,但事實上什么都不會。而如果建立了自己的個人的知識架構,那么在看到網絡上的文章或其他碎片化的知識后,便可以像采擷花草一樣將它們掛上自己的知識框架,最后讓自己的知識樹逐漸豐滿,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而大學的碩博研究,正是訓練你獨立研究的能力,導師便是你的領路人,不會手把手教你,卻會在關鍵時刻指點迷津。書中提到一位過世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電腦科學教授,整理出以下博士研究的方向:
開展新的研究領域
提供統合的研究框架
解決長久存在的問題
徹底探索一個知識領域
對現存的知識提出反駁
通過實驗性的'嘗試為理論提供驗證
創造一個宏大的知識系統
提供經驗式的數據或資料
發展出新的方法論
發展出一個新的研究工具
提出一個否定性的結論
三個感悟
1.我的閱讀結構的不合理性
之前我一直不理解這種把書籍分為幾個種類的意義所在,后來在自己實踐的過程中,似乎有點明白,管理的基礎是分類,就像中圖法的分類,有助于我們走進圖書館時可以更快地找到圖書,用這種方式可以檢驗我們閱讀營養的均衡性。而對比這幾種分類,聯系自己現在的閱讀,發現自己有點偏食的傾向。目前讀書偏功利性,更多地是關注于解決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的閱讀,比如經管類,閱讀方法類,思維邏輯類等可以立刻在我的生活中見效的主食類閱讀,美食類閱讀目前也只是每周傾聽一下肖杰老師的論語分享,至于其他美食像哲學之類的書,也許是自我設限吧,至今沒有勇氣去打開,但是就像書上所說,美食才是真正能夠提高我們從根本上去認識事物的可能性。工具類書目前已被網絡搜索引擎所取代。而甜食類閱讀,即純粹娛樂類的閱讀則是幾乎沒有,也許是受教育的毒害吧,一直以為讀些休閑娛樂類的書是浪費時間,然而其實現在想來,這些書可以打開我們理解世界的大門,讓我們看到更加豐富的可能性。不過說到沒有甜食閱讀的根本原因,我想應該是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吧。
2.讀書應是有目的的還是無目的的?
無目的的閱讀就像一直在森林中迷路的螞蟻一樣,沒有前進的方向。而有目的的閱
讀又會害怕讓自己的閱讀過于細化和窄化,失去了生命的其他可能性。這也是我一直糾結的問題。當然,更多的時候我是前者,漫無目的地閱讀,沒有方向。作者提到首先應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開辟出自己的一條道路,就像一個T字型吧,首先應建立起自己相對其他人來說比較專業的領域,其次才能橫向發展,廣泛地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這樣既能避免迷路,又能避免知識的狹窄。
3.讀博真的沒用嗎?
之前一段時間,很多人都在鼓吹碩士、博士無用論,企業招聘時,招得最多的是本科生。甚至網上有句戲言:不孝有三,讀博為大。整個社會的功利化傾向越來越嚴重,仿佛讀書便是為了找工作和賺錢,而不是為了追求自我的完善和提升,追求整個世界的知識體系的完善。而我也陷入了這樣的陷阱,對博士存在偏見,認為他們必定是逃避工作才去深造的,當然不排除確實存在這樣的人,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些高等教育給人帶來的思考能力以及在某一個獨立研究的能力。當然,前提應該是你對這個領域充滿探索和創造的好奇心,不然讀書的過程必然會很痛苦。
兩個改變
1.我對小說、電影的偏見
之前一直沒有想明白讀小說和看電影的意義,雖然在看的過程中也是很享受,但是就是心里存在一個疙瘩一樣。這里作者解決了我很大的一個疑惑。小說便是用三十萬字來說明三十個字。電影似乎正好相反,用濃縮的一兩個小時來概括某些人的一生。走進這些小說和電影,仿佛便走進了一個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擴大了我的想象力的邊界,體驗我永遠也不可能親身去體驗的人生。看活著,讓我感受到文革那個年代的荒謬;看盜夢空間,讓我佩服導演的想象力;看肖申克,讓我看到希望……之前韓寒的電影里很火的一句話: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也許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是一、沒有去實踐這些道理。二、道理太多,聽過便忘了。而通過故事、影像所傳達出的道理,卻會讓人印象深刻,同時腦海中還會出現具體得影像,想忘都忘不了吧。
2.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一直是我想要嘗試卻不敢嘗試的。因為一直認為它作為最高層次的閱讀,一定是一種高難度的閱讀,而我連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都沒有很好地掌握,怎么敢自不量力呢。可是這里作者提到層次的提升可以使循序漸進的,也可以是突破的。從小到大的語文教育讓我每讀一本書,一篇文章便下意識地想要逐字逐句地去精讀,沒有批判性地思考。可是這樣做效率太低,而且就像練功一樣,對不同作者的說法全部吸收,容易讓自己走火入魔。對于有的書也完全沒有必要去花費這個時間。而主題閱讀可以幫助我建立閱讀的框架,同不同的作者交流,取長補短,最終建立自己在某個領域的框架。 一個行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只讀書不行動,那么別人的東西永遠也不可能轉化為自己的。
下一步我要做的便是選擇某一個領域,參考作者的方法、《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及彭小六的主題閱讀這種小事-第1節-國王的召見,進行主題閱讀的實踐,同時在博客上進行不斷的輸出,與正在看博客的你共勉!
《讀者》讀書筆記 5
他人評價是指由其它有關方面的人員對評價對象所實施的評價。在他人評價中,能否在評價主體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是決定他人評價成效的關鍵
以前我總覺得我在與學生個別談話的時候,好象并沒有起很好的效果,尤其是那些本來就很有個性和思想的學生。但是,萬老師在預篇中提到,“找學生談話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每次談話前,都要仔細設計談話的策略,尋找切入點,預想學生可能的反應以及應對的方法。這樣想幾次,心里有底了之后,再把學生找來。”我這才發現我的問題是每次找學生談話前,都沒有進行適當的“預”,也許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自己應該怎么做,在這樣迷糊的情況下教育學生怎能有好的效果呢?所以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應當做好“預”,事先想好一切,甚至像備課一樣,把自己要對學生講的內容和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記錄下來,切不可打無準備的“仗”。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對這些時都能夠狠下—條心的。多數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么一點的良心,有那么—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并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 還有要說的就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終,依然那么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著什么"蘭桂齊芳"
伴隨貪婪和吝嗇而來的是老葛朗臺的狡猾和工于心計。對于每一筆買賣,他都精心算計,這使他在商業和投機中總是獲利。另外,時常故意裝做口吃和耳聾是他蒙蔽對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臺的貪婪和吝嗇雖然使他實現了大量聚斂財物的目的,但是他卻喪失了人的情感,異化成一個只知道吞噬金幣的"巨蟒",并給自己的家庭和女兒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冰心奶奶主要圍繞了三個項目來寫,分別是:報效祖國、了解友誼、報答父母親這三個項目。祖國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又是我的故鄉,我從小到大都在祖國的懷抱里。不報效祖國怎么能行呢?所以,我長大一定要報效祖國,為祖國爭光,我還要做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
《讀者》讀書筆記 6
最近,我們班在同讀一本書——冰心奶奶寫的《寄小讀者》,文中,冰心奶奶把所有人放在一個等級,而且她認為,所有人的父母,都是最愛孩子的人。讀了這本書,我開始對平等和愛有了更深的理解。
她在《寄小讀者》第二通訊里寫到:一只小鼠,悄悄地從桌子底下出來,慢慢地吃地上的餅屑,這時“我”大叫一聲,父母聞聲趕來,可是這只小鼠沒有離開,“我”用一本厚厚的書,蓋住了那只小鼠,突然,虎兒沖過來,想吃掉小鼠冰心奶奶沒預料到,驚慌失措地拿起書,可是,虎兒早已吃了小鼠。
這件事情讓冰心奶奶一直很內疚,甚至覺得自己墮落了。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冰心奶奶是一個做錯事情勇于承認錯誤、勇于反思的人,而且也是一位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小生命的.人。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喜歡吃野味,他們大肆捕殺野生動物,只為滿足口腹之欲,這使得很多動物瀕臨滅絕。還有人為了致富,殺死了大象,販賣了象牙,還有的人殺死了鹿和羚羊……我真希望,他們能停止對生命的踐踏,多多珍惜生命。動物與人類一樣,有生活,也有感情,也許他們內心也在不斷呼喊著“和平!和平!”
是的,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有何理由去傷害他們呢?寫到這里,我想到冰心奶奶的一句話:“單就生命而言,是沒有貴賤、大小之分的,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對待生命,要學會珍惜,學會尊重”。
《讀者》讀書筆記 7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20xx年推出的一個節目,對于不太看電視節目的我,沒有看過宣傳,但無意中掃到的時候,被深深的吸引了。還記得最初看的時候是濮存昕讀的老舍的一段文字《宗月大師》,濮存昕的低沉有磁性的聲音加上老舍優美的文字深深的吸引著我。每周五晚上,只要有時間,就會守在電視機旁邊去看朗讀者。但由于時間的關系,未能全部看完,直到看到了朗讀者的書,于是急迫的想將其拿回家看。
《朗讀者》節目的同名圖書,共分為三輯,每一輯有四個主題,在節目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學含量,以此提高閱讀品質。
《朗讀者》的播出,引起了誦讀文學經典的熱潮,已經滲入到廣大人群中,成為生活的場景。《朗讀者》已經成為一道醒目的文化風景,一種引人深思的文化現象。它向我們證明:誠摯、深層、優美、健康的內容,在今天依然能夠獲得普遍的關注,好的文學永遠擁有直指人心的偉大力量。曾幾何時,我的`閱讀只停留在了網絡小說和雞湯文的基礎上,直到中國詩詞大賽和朗讀者節目的播出,我開始反思自己,有多久沒有做深度的閱讀了。慢慢的我重新愛上了閱讀,開始讀一些經典,從朗讀者推薦的一些讀本開始,讀一些名家佳作,通過閱讀,使一些波動的心緒慢慢平靜下來。在朗讀者印象最深的是對許淵沖訪談,許老先生是大翻譯家,他翻譯過很多中外的經典,翻譯并非簡單的譯文,加入了譯者對作品的理解,并且也取決于譯者本人的文化素養。
曾經大學期間,在圖書館喜歡抱著外國經典的譯本來讀,而對現在的我來講,一直不太喜歡看外國作品,還是覺得看中文經典更能體會其文字的優美,可能覺得譯本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部分光彩。對國外的經典如果有一天能夠讀懂原著時再去讀好了。
《讀者》讀書筆記 8
十五歲的米夏意外遇上三十八歲的漢娜。漢娜活力,熱情,像一座有生命的美麗雪白的雕像一樣吸引著情意萌動的年輕米夏。他們悄悄地交往,每次幽會由米夏的閱讀,漢娜的思考和評說,兩人的沐浴和纏綿構成,以更多的閱讀和透過窗簾的陽光下的悄聲交流結束。米夏為漢娜沐浴后清新的氣息和不時的大發雷霆神魂顛倒,漢娜卻更傾向于從米夏的閱讀中對她沒有歷經的世界作一番別致的評價。
然而漢娜不辭而別,這一別是八年。他們都變了,米夏是優秀的法學生,跟著教授參加法院的審理,不期而遇那時已是戴罪之身的納粹分子漢娜。其他被告把罪責推卸到漢娜身上,證據是漢娜的通信。漢娜把罪名一一供認。但彼時米夏才意識到,漢娜根本是文盲。米夏去和漢娜談話,此時漢娜已變得像是破敗的布偶,不再是米夏記憶中的熱情洋溢。
米夏沒有說出真相,漢娜被判二十年監禁。米夏后來了解到,即使在集中營中,漢娜仍找了幾個少女為她朗讀,也格外對那些少女寬厚一些。米夏覺得悲哀。他開始不定期地朗讀,錄成帶子寄到監獄給漢娜,沒有書信,因為知道漢娜不認識字,沒有見面,因為他心中的羞愧阻撓他。
漢娜出獄前,監獄長找到米夏,請求他幫助漢娜重回社會,米夏便去籌備。就在出獄前,漢娜踩在一堆書本上上吊自殺。她在獄中聽著米夏的閱讀,對照著書本,學會了認字。故事以米夏“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站在漢娜墓前結束。
故事耐人尋味之處在于為何米夏和漢娜都沒有在審判過程中,其他犯人指控漢娜通過書信對集中營進行控制時,說出漢娜是文盲,因此那個指控根本是無稽之談的真相。
作者通過米夏的心思,道出一個答案,那就是羞愧。
這個答案看起來多么無稽。但卻那么真實。作為一個法學生,米夏心里對于真相和公平的審判本來有一種不顧忌的追求,可是一旦為漢娜辯護,他必須承認曾經和漢娜的情愛,三十八歲女人和十五歲男孩的關系會如何被人指點?米夏無法面對那種流言,他對曾經的感情抱有難以啟齒的羞愧,他希望一切埋在土里,無人知曉。漢娜則是由始至終(除了在監獄那個安寧得如同令一個世界的地方里以外)羞于讓任何人知道自己是文盲的事實。她曾經是那么充滿生機,對世界有那么多見解,她身上的汗味對于米夏都是一種新鮮的氣息。哪怕她在集中營里工作時,也仍保持著聽書的`習慣。文盲其實沒有阻撓過她對文字的喜歡,這矛盾的兩者被她長久地粉飾太平。
匆匆讀完之后,合上書本,目光再一次落在書名上的時候,才發現作者留給所有人一個問題。到底誰才是這個故事里的朗讀者?
自從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或是甲骨文頭一次在歷史某個不能被確定的時刻鑿下起,文字自成了一個世界,從人類口語構成的抽象而且脆弱的信息世界里,以具象的形式連同一種巨大的力量架通了無數座跨越時空的橋梁。一字一句刻在石板上的文字,說明了法律,記錄著變遷,真實而且公正地傳遞哲學,情感。我確信因為有了文字人類才開始去考慮記載自身歷史,如何記載,才開始去學習和反省,才開始思考。
可是在漢娜的世界里,文字是無意義的筆畫,是密布的符號,是諷刺性的謎語……她永遠不會解開。所以將書中的朗讀者理解為以和條文打交道為生的米夏似乎毋庸置疑。
但是我知道,漢娜才是朗讀者。在米夏和漢娜的關系里,文字是被排除在外的。縱使米夏為漢娜讀書,但是對于漢娜來說,米夏讀的故事不過是一個母親在床邊為孩子講述的神話,而漢娜的回應,不過是孩童對人物的思考,這樣的傳播與遠古時期人們把傳說口耳相傳沒有區別。這樣的朗讀是一種異常直接簡單的傳播。
而我們了解,傳播的內容雖說不外乎各種形式的信息,傳播的目的卻要深奧的多。在這段故事里,米夏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托爾斯泰的小說,雪萊的詩歌,《荷馬史詩》《帶小狗的女人》《戰爭與和平》;但是漢娜總是有一些讓米夏意外的反饋。更為重要的是,與漢娜曾經的纏綿和得知漢娜被判處,重新為漢娜朗讀,漢娜的死,這個女人留給米夏的所有(包括米夏時常提到的幾幅漢娜的肖像“以前,我特別喜歡她身上的氣溫,她聞上去總是那么清新,像剛剛出過汗或剛剛做過愛。有時候,她也用香水,可我不知道是哪一種。”)才是一本真正的書,漢娜的生命那么意外地和米夏糾纏,那么意外地用一種深刻而無聲的方式,給米夏朗讀了一本書。漢娜在米夏的記憶里,鑿下了第一個文字,動搖了他的世界,然后具象地重塑了他。
故事里最直達心底的是,通過朗讀,比文字更深厚的東西得到傳遞,那些對尊嚴和生存的態度,人生在世的情感,理想和現實的權衡博弈。
漢娜的世界沒有文字,可是她用生命,寫了一本書。
《讀者》讀書筆記 9
我本來只給這種床頭書預留了幾天的時間,然而剛拿上書就遇上意外的家事,失去了閱讀的興趣,直到續借期的最后一天早上。我早上6點半爬起來把剩下的部分看了。
讀書和看電影都是很私人的事情,知己難求,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是很難寫出閱讀的興致的,像小精靈在口中喉間血管里跳躍,像旅行者長途跋涉后第一眼見到的大海,像在二手店里翻到了一件古珍品。等等這些毫無生氣的描述。
有人喜歡有人不愛。評論很兩極,不吝嗇給差評的人說,“挺沒勁的簡介”“覺得有點騙錢”“打著讀書筆記的幌子,其實只不過是把一些名著用自己的話講了一遍……只適合那些未讀過那些書或層次較低的讀者”“從來沒有碰到一本如此令人憤怒的書,還剩最后八十頁的時候就扔進了垃圾桶。敢問作者,說是自己的閱讀筆記,可是百分之九十的文字都是故事簡介,一個章節只用最后一段來總結自己毫無建設性,膚淺的觀點,怎么敢出成書?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中學語文試卷中歸納中心思想的題目的合集呢。”大概,這本書適合我這種懶人吧,作為睡前故事。
前面介紹了21則小故事,后者邊述邊議格拉斯、博赫斯(內地譯:博爾赫斯)、李維史陀、馬爾克斯、卡爾維諾、馬爾加斯·略薩的作品和其人。西西的擇書不是隨機的,我數了一下,總共涉及26個作家,其中17個作家來自南美(余下的故事或作者,也多少和南美有一定關聯),且大多數的作品無中文版。南美國家官方語言是西語和葡語,和中文是不同的語言體系,雖然這幾年國內興起一股馬爾克斯風,博爾赫斯也常見文章介紹,但相比主流英語,面世的南美作品還是略顯小眾。小眾的范圍不僅是語言,還包括:原作品的寫作風格和題材。
看過南美作家作品的,總有很多人自我感覺讀不懂,或不了解南美的社會環境,無法自我代入情感。西西選擇的這些作品題材,多數和情愛無關(《情人》例外),大多主角都是底層人群,和普通人民(有些主角簡單的以“我”取名)。馬爾克斯和博爾赫斯因為作者出名,所以出書能做宣傳賣點,但大多數南美作家和我們的距離實在太遠了。因為故事的小眾,加上西西本人身份,是吸引我最初的原因。
書的前頁寫著,“為了人與書的相遇”,這句話真好。是一本西西很個人的閱讀筆記,序中已特別寫明,但若是僅僅如此,我大概也像那一位讀者一樣,還剩最后八十頁的時候就還給了圖書館。這本讀書筆記,不能歸類于嚴肅的雜文,而是借西西之筆重新復述了這些故事。故事為何讀二手的?有時間浪費在看簡介不如看原版?也許我們看過了也不明白這些作家,也許是我們習慣了看一本書的譯者言,讀一本書一則故事要弄清楚作者的'意圖——這本書有什么意義?書中有一篇故事,文化專家給朋友介紹晨星神廟的歷史文化意義,老師給學童講歷史文化,但說“我們不知道它們的意義”。西西不是一個評論家,她像一個博物館的展品導讀人,留給讀者自己去了解作家和作品。所以,她的每篇故事以復述為主,即使聊到鼎鼎大名的馬爾克斯,也是推薦看馬爾加斯·略薩的研究。300多頁的書,人物作品多,單個內容精簡。像超市里一覽無遺的貨柜里擺放整整齊齊的進口水果。
西西的解構小說能力很強。同是馬爾克斯的作品,濃縮幾頁,很奇妙。在她的梳理下,我面對的不再是魔幻南美老頭子,而是觸及書面的人物,像表演木偶戲一樣,舞臺帷幕不斷開啟閉合,一一在我面前浮現。通過她的分享,已經讀過的馬爾克斯卡爾維諾,紋理又清晰了一點。我被小故事所吸引,想重讀這些大家,又被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根塞·格拉斯、馬爾加斯·略薩所誘惑。我未讀過的,《鋼琴》《我和浪一起生活》《河之第三岸》《伊比凱克》等等,是一次不想結束故事會宴席。我讀過的他們,但我并不懂他們,我只是完成了閱讀他們作品的動作,但經過和西西“共讀”,啊,我看的只是書的皮毛。原來也是這樣的啊,這樣的想法,我出現過好幾次。如卡爾維諾的作品,《看不見的城市》只是其中之一,還有《我們的祖先》《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命運交匯的城堡》等等,不同的人生階段,他的寫作體驗隨之變化。
忽必烈問,你為何只說石頭不說橋拱呢?馬可波羅說:沒有石頭就沒有橋拱了。西西說,“閱讀一本書,也應該是這樣的吧,打開一本書,且去看看那些石頭,而不是只關心他的橋拱。”這樣的讀書筆記,真是100個人,就有100種體驗吧。我們探索每一本書和它的意義,終究我們只是在讀一本書。閱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讀者》讀書筆記 10
冰心,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個慈祥的老人,人們的眼中的冰心也大都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生活態度非常好的人。尤其是讀了《寄小讀者》,有時甚至會羨慕冰心的這些文章里飽含一顆童心。她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們交心講述。這種平等的姿態,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不時看到活潑天真的語句,也會讓人禁不住歡笑。
《寄小讀者》里有這么一個情節:一只小鼠,悄悄地從桌子底下出來,慢慢的吃著地上的餅屑。它一邊吃著,一邊抬頭看看“我”,我驚悅的喚起來,于是父親母親也都望向了它。結果它仍是不走,燈影下照見它很小很小,淺灰色的嫩毛,靈便的小身體,一雙閃爍的明亮的小眼睛。我拿著手里的書,輕輕地將它蓋上。它竟然還是不走。我按著它的手,方在微顫——母親已連忙說:“何苦來!這么馴良有趣的一個小活物??”話猶未了,小狗虎兒從簾外跳將進來。聲喜悅的微吼,虎兒已撲著它,不容“我”喚住,已銜著它從簾隙里又鉆了出去。出到門外,只聽得它在虎兒口里微弱凄苦的啾啾的叫了幾聲,此后便沒有了聲息。
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也常飽含著對這些小動物強烈的同情和憐惜之心。就像現在,生活中,我們早已把老鼠這種動物劃在了四害的行列,恨之滅之。就算我們曾經同情憐惜過,隨著成長,也會淡然了。但冰心就不是。即便多年過去了,她仍然在懺悔著自己當初的舉動,以至于讓一個小生命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里逝去。她覺得自己墮落了,看到了自己喪失了小時候的那份愛心。文章的結尾,用“嚴正的小朋友,請你們裁判罷!”這句話,也將孩子擺在了一個平等的位置。
不久前,我們才看到一條新聞:一個環衛工人由于在烈日下工作太久,中暑暈倒在地。大街上人來人往,卻沒有人去救助這個工人。只有到一個小女孩看到的時候,她才主動去把手中的傘拿去給這個工人遮擋烈日,并且央求媽媽救救這個倒地的環衛工人。只是,如今的社會造就了冷漠的人心。小女孩的媽媽還是不敢隨便幫別人,怕惹禍上身,所以最終還是只留著那把遮陽傘,給環衛工人遮擋那些許的陽光。
冰心的這篇文章,在我看來,不僅能讓孩子們容易接受,也值得大人們深思反省。 《寄小讀者》里還有這么一個讓我深有感觸的情節:當作者要遠行的時候,她天天倒數著要離開的日子。臨行之前,到姨母家里去,姨母一面張羅作者就坐吃茶,一面笑問:“你走了,舍得母親么?”作者也從容的笑說:“那沒有什么,日子又短,那邊還有人照
應。”等到姨母出去,小表妹忽然走到作者的面前,仰著臉說:“姊姊,是么?你真舍得母親么?只有在那時,“我”才忽然禁制不住,看著她那智慧誠摯的臉,眼淚直奔涌了出來。“我”好似要墮下深崖,求她牽援一般。“我”緊握著她的小手,低聲說:“不瞞你說,妹妹,我舍不得母親,舍不得一切親愛的人!”
兒童的笑臉上,讓我們看到的是真誠和淳樸。我們也常常在這種眼神里無處遁形。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學會了隱藏,學會了掩飾。或許我們學會了在同齡人間或者在長輩面前回避問題,選擇性開口。但是在孩子澄澈天真的目光里,有時總會讓我們心中那偽裝起來的墻被輕易擊垮。
冰心的這些文章,充滿童心充滿愛。愈加冷漠的社會,這些文字會讓我們覺得這些情感愈加珍貴。其實我們應該多讀讀這些文字,讓我們心中能多保有一份童真與淳樸的愛。
《讀者》讀書筆記 11
今天老師叫我們寫一篇讀后感,我于是隨手拿起了一本《讀者》來看,無意中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那片故事叫做“84名乘客的生死表決”。這片故事,內容雖然不算多,但卻是給了我很大的感觸。
這個故事的內容是1990年5月26日的一個早上,一輛飛機在空中飛了十三分鐘后擋風玻璃猛地炸開了,擋風玻璃一碎,機長被強大的.風流給卷了出去,要不是空姐抓住了他的腳,他才沒有被風卷出去,還與空援中心失去了聯系,飛機上亂成一團,飛機開始迅速下降,如果想要有生存下來的希望,就要丟下機長,堵住窗口,才能生存,在飛機上的規定,機長要犧牲一切來幫助乘客,那么機長的生命完全取決于乘客的一句話,當空姐問乘客,丟不丟下機長,大家都漸漸地舉起了手,看此情形,空姐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不哭出來,可后來奇跡發生了,大家都慢慢把手放下來,最后沒有人舉手,后來飛機成功地降落了,機長也得救了,這個舉動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別人。
我的感受是我們不要輕易放棄別人的生命,有的時候,拯救別人也是拯救自己,所以我們要給別人一次機會,就是給自己一次機會。
《讀者》讀書筆記 12
今天我讀了一本雜志,叫做《讀者》,它的卷首語《愛心的故事》讓我很感動,是美國人特里杜布森寫的。
這篇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在20多年前,在一個午后,一個醉漢,在車廂里不停地辱罵一位抱著嬰兒的婦女,突然他撲向那位婦女,婦女摔倒了地上,還好嬰兒沒受傷,“我”站了起來去制止,可是,醉漢不僅沒停手,還反過來罵“我”,正在最好準備打“我”的時候。一個日本老人走了過來,他要和醉漢聊天,聊著聊著,醉漢就哭了,因為老人感動了他,說出了他的傷心事,最后,作者發出了感嘆,“本來想用拳頭解決的事情,卻被幾句貼心的話語輕易化解,其中的奧秘就在‘愛’字。”
我的感受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的力量是很大的,文章中的老人,用自己發自內心的話語去關愛一個醉漢,使得這件事很好的解決了,愛的力量有時勝過任何的強權和武力,它可以使一個沒了魂的醉漢的心中重新充滿了溫暖,重新看待這個似乎對他不公平的世界,重新覺得這個看似冰冷的世界中仍有值得他去留戀的東西。其實愛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父母和親人給的.,也有老師和同學給的,比如說媽媽在天涼時的一句“寶貝,天氣涼了,多加點衣服!”爸爸在我生病時的一句“兒子,感覺好點了嗎?”就是這么簡簡單單的幾句話,總是讓我聽不夠,每次都覺得自己好幸福,可以沐浴在愛的海洋中。
愛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里,它平凡,可是卻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根本,父母給我的愛是無私的,我感謝他們將我帶到這個世界來,同樣,我也要學著他們,用自己的愛去溫暖周圍的每一個人。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待,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者》讀書筆記 13
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書店買書,媽媽幫我挑了一本書,她跟我說,這本書很好,講了很多道理,我一看,上面寫著“讀者”這幾個字,我又一看,什么,這么厚一本“媽,這么厚,我要看多久才看得完啊!”我看著媽媽,“沒事,慢慢看嘛,反正要讓你明白些道理。”
后來,我就天天看,發現,這本書真的不錯,寫了很多生活的道理,所以,我每天都要摘抄一些好的名人名言,和一些道理。它一共有八章:第一章放棄是一種選擇,第二章與真愛一起跳舞,第三章幸福就在不遠處,第四章理想的神秘花園,第五章人性的光輝,第六章機遇成就完美人生,第七章陽光燦爛的日子,第八章快樂就這么簡單。每一章里有許多故事,每一個故事里都有名人名言和道理。
例如:第一章放棄是一種選擇的只用四種感覺,就是講:喬治·康貝爾患有雙眼先天性白內障,小時候,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看不見,在六歲時,球就要擊中康貝爾了,另一個孩子提醒了他,可他還是被擊中了,他回家后問媽媽,為什么另一個孩子知道他將被球擊中,媽媽告訴了他實情,他媽媽說:“人的.5根手指頭代表五種感覺,而你只有四種感覺,那你也要用這四種感覺抓住豐富而幸福的生活”康貝爾最終做到了。
它寫了一句名人名言:只要抱著希望,死去的意志會在內心復活。——羅曼·羅蘭,也告訴我了這則故事的道理: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愿,遇到任何傷心、失望的事情,也不要灰心喪氣。我們要抱著希望與失望決斗,當勇氣與堅決的雙手握緊,勝利就已經在我們的手中。
《讀者》讀書筆記 14
看到同事桌上的《讀者》,閑來無事下翻閱了一下,看到兩篇文章有感。
劉心武的《長吻蜂》,其中有段話頗有同感:“生命單純,然而美麗。活著真好,尤其是能與自己以外的一切美好的東西相親相愛,融為一體!生命能沉浸在自己喜歡、利己也利他的境界里,樸實灑脫,也就是幸運,也就是幸福。”別人為我為何教書,我不敢說我喜歡但我真真切切感覺到上班我喜歡,沒什么充分的理由,更不是因為矯情才這么說,就是喜歡。每天早上起床盡管也想睡懶覺,可爬起來去上班一點都沒感覺到負擔。或許更喜歡的同事間的那種氛圍吧,還有就是喜歡上課時的感覺,盡管有時感覺到嗓子冒煙。看到一個個小孩子感覺好可愛,特別喜歡的是低年級孩子,不是我教的,見到卻仍大聲喊我“錢老師好!”最愛看每天早上出操時,張穎那甜甜的,毫無學生跟老師之間那種距離感的笑容,真好!
還有一篇讓我感動流淚的是《愛心傳承》。講述的是一對為了大山里的孩子能上學而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獻給教育事業的.父女的故事。因為父親的愛心和愿望,把自己的女兒和一批批孩子送出了大山。又因為父親的故園情結,女兒在師范畢業后又回到了大山深處,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關山的孩子,用心血和汗水為關山的孩子們托起了金色的希望。說不上到底是因為故事情節還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水平感動我,但讀著,是真的被感動了。也許是為在這物欲橫流的社會還能有這么多心靈的凈土,所以被感動。也或許是同為教育工作者,更能體會其中的艱辛,所以有同感。可這一切,都只是發出了一點感慨而已,也許過了明天,我就不再想起這個故事了。記錄下這些,只因為那一刻心靈的被觸動。慶幸的是,對這一切,我還沒到無動于衷的地步,我的心還有柔軟的地方還有潔凈的一方。 看讀者,是一種習慣。每次翻閱,細讀,總會有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于是,對于親情,對于人生,對于生活,還有,對于愛情,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
《讀者》讀書筆記 15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是《讀者》上的。故事雖不長,但給我的感悟倒也不淺。故事很簡單,講的就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馬利拉。他向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可一個月了還沒還。于是,按照慣例,他必須退還那本書,并且圖書館將退還押金。接過80里拉的押金后,馬利拉長吁一口氣,但接過錢后,良心開始不安了。其實,這本書的押金只值30里拉,可由于家里實在是太窮了,他便動起了小腦筋,偷偷地把3改成了8。
這樣他就可以從中賺取到50里拉,這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數字。幾天后,他覺得有些“不安”,便帶著錢,打算去和館長講清楚。正準備開口,館長就笑了笑說,孩子你還小,要好好學習。聽完這些話,馬利拉的'心結也打開了。他沒再說什么,只是像館長笑了笑。許多年過去了,馬利拉的事業很成功。便打算回到母校看望,可當他到故鄉的時候,館長卻已經去世了。他帶著一絲失望和愧疚離開了母校。
是的啊、當年,館長是那么的包容他,鼓勵他,促使他成為一個人才,他的“賬單”還沒還呢,馬利拉怎么能不愧疚?仔細地想想,這種包容,是真的很重要的。現在,人們經常會有事故。坐在餐桌上聽客廳里電視上的新聞,總會有爭吵聲,兩個女的大喊大叫、路邊兩個人為了一輛自行車而吵得你死我活,最后打的鼻青臉腫。這個其實都是不包容而導致的。我們沒有學著去寬容,太小氣,而從不為別人著想。人人都希望和諧的世界,沒有爭吵,只有幸福。但這也是需要我們創造的,就從這些小事做起吧!就從學會包容著別人做起吧!
《讀者》讀書筆記 16
一本讀者,一篇首卷語,一頁頁精彩的文章,將身心浸入其中,你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看見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喜歡《讀者》是因為它似乎包羅萬象,展現了許多“別人的生活”。而我堅信人交往的意義就是一個世界與另一個世界的碰撞,當兩個世界碰撞融合交匯就會產生新的物質與思想。
最近這幾期很多都是關于環保與科技的,畢竟是熱點話題,大家都很敢興趣我也不例外。在很多篇文章里,我都感受到這樣一個詞“變化”。就拿鄉村來說,十年前的鄉村是那樣的欣欣向榮、詩情畫意,而十年后的鄉村,有的作者把它比作“吞噬人心的地方”“充滿迷霧的世界”。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悲哀。是怎樣的深情與憤怒才能寫下“祖國大好河山豈敢欺”這樣的激昂之語?我不禁想問,十年有多長,有多可怕?那湛藍的天空竟然變成了陰沉的霧霾!那天真無知的少年竟然成了勾心斗角的奸商!那野百合竟然變成了拔地而起的工廠!雖然科技進步帶給我們便利,但這是人類的進步還是退步?如果100年后機器代替了人類的勞作,那么還需要人類干什么?是不是所有人都不用努力沒有目標等待死亡?也許有人說我偏激憤青,但當你看見作者筆下那千瘡百孔的“家”與“鄉”,你會作何感想?會不會有他的那種“撲面而來的空寂感”?也許還會有人說我不知好歹,拿著手機發著短信還在吐槽手機多不好!我和作者一樣,我們并沒有否定科技,我們是想說,當人類在為科技凱旋高歌的時候不要忽視了那些被某些陰謀家所淡化的負能量。
《讀者》上說“發展是一個永遠不會停止的機器,那么操作它的人就是試試呆呆的人類”所以我想說,人類也是發展的.一個犧牲品,為未來而犧牲,為后代而犧牲,偉人總是帶有悲劇色彩的不是么?我覺得我一個17歲的中學生在這里大談科技,大談人類的意義也是很靠譜,我們的狀態是正在緩沖,緩沖的動力就是聽說讀寫,最重要的是思考,畢竟紙上談兵人人都會,聽你吹的天花亂墜,圖片僅供參考,生活需要大腦。很喜歡《讀者》上的一句話“是人就要活出自己,讓你的名字不要只是一個代號而成為一種標志”。而我想說的是“親愛的,不管你是秋香還是如花你就是你,你是一個單獨的完整的個體,也許你不能改變世界,但憑著自己的力量你一定可以改變自己!
讀者是很好的閱讀伴侶,你值得擁有。最后的最后我想發自肺腑的說一段話:“你能言善辯不能沉默寡言,你心向往之不能望而卻步,你能說能讀能寫,就不要給青春留下空白與殘缺,翻開書頁讀一讀寫一寫,今天你們聽我說,明天我想聽你說。”
《讀者》讀書筆記 17
在《讀者》中,我看到了《火車6年不到站》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在哥哥和弟弟回家探親的途中,弟弟剛下火車就被車撞了。在醫生的搶救下,弟弟終于醒了。可是醒來后的弟弟卻走不了路,記性也變差了。
在醫院里,弟弟卻一直以為自己還在火車上,就快到家了。經常一便又一便問哥哥:“哥哥,還要多久才到家?”而哥哥總是回答:“快了,快了。”
弟弟在“火車”上一住就是6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在他身邊陪著他。從哥哥25歲到現在,哥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醫院里。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淚留滿面了。我為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感到震撼!
今天早上我讀了一本讀者的讀后感,里面非常好看,其中有1篇我叫"改變世界的6種飲料,那6種飲料分別是烈性酒,咖啡,茶,葡萄酒,可口可樂和啤酒,烈性酒——-15世紀至18世紀初,是一個海上探險的時代,歐洲強國控制了大海,他們的船只在海上游來游去。長長的海上旅行寂寞難耐,水手們哭度,郁悶,幸虧有烈性酒,尤其是白蘭地和朗姆酒,安撫了他們痛苦的靈魂。
咖啡————-咖啡促進了商業繁榮,,與商業意識也有著密切聯系。想不到吧,赫赫有名的倫敦勞矮德保險社和倫敦證券交易所原來都是一個咖啡店。
葡萄酒————-葡萄酒總是帶著濃厚的貴族氣息,那種色澤,那種醇香,那種喝起來這樣那樣的講究,由不得你不肅然起敬————歐洲皇室們喝葡萄酒的做派,是不是令你艷羨不已?葡萄酒的歷史絲毫不輸給啤酒,也許還要更古老些。`````
還有很多很多,這幾中飲料都推動新的時代,讀者中的每個故事都生動,很優美,非常利于我們寫作文,所以我也非常喜歡看讀者!
由于我的車被撞去大修,我今天上班就坐公共汽車了,不用費腦筋了,感覺很美,從廂紅旗坐車,到香山在轉車時,看到一個報刊亭上有《讀者》雜志,想起了一個朋友對這本雜志的講評,我隨手買了一本,因為還有近四十分鐘的坐車路程,順便閱覽一下,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這本雜志過去自己也很喜歡,堅持好長時間的'不間斷閱讀,后來很多事情就放下了,坐到車上先大概地看了一下,覺得還是那么清心,內容還是那么新穎,不免有些感慨,這本雜志的創作信條真是太難得了。細細地看下去,感受還是很多的。
只有閱讀才能最有效的培養人的精神生活習慣,而好的習慣又形成性格,性格決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養。我就不一一介紹了,要不朋友們就沒得看了。總之我依然喜歡這本雜志,很不錯的。我說好沒有用,個人有個人的看書閱讀習慣。就啰嗦這里吧。
《讀者》讀書筆記 18
最近迷上了董卿主持的《朗讀者》,這一欄目一次次使我落淚。今天給大家分享其中一位朗讀者的故事。
在香格里拉最深處有一個村莊叫巴拉格宗,這是一個非常閉塞的地方,可以說是與世隔絕,甚至在地圖上都沒有的一個地方。朗讀者斯納定珠就生活在這個地方。他十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打鐵匠的工作,一次意外燒的通紅的小鐵塊蹦到眼睛里,用他自己的話說疼的像是針扎。無奈父親只能帶著他去縣城求醫。我沒想到的.是他們父子二人走了五天才到達縣城的醫院。就在小斯納定珠因為第一次看到汽車見到另外一個世界而興奮的時候,噩耗也來臨了。由于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他的右眼不可能復明。年僅十歲的孩子還沒有見過我國的大好河山右眼已經受了重傷,但是他沒有絕望,而是立下誓言要修路,要把汽車開到自己的家鄉。
他十三歲離開家鄉去外闖蕩到四十歲的時候已是三、四千億的身家,他有了自己的火鍋城,有了自己的五金市場等等。他終于可以開始實現小時候的夢想了,是的,他要修路,要在他的家鄉修路。
本以為一切可以順順利利的,沒想到的是家鄉的父老并不支持他,甚至有人在他臉上吐口水。于是他就挨家挨戶去解釋……取得了鄉親們的認可。接著又是一個難題,專業技術人員認為在懸崖峭壁上修路是不可能的,他罵走了一批又一批技術人員。最終有人愿意幫他修這條天路。然而在修路過程中,出現了一次次的資金短缺,他就變賣家產,低價賣了火鍋城,賣了五金市場。
可以想象他這一路走過來經歷了多少心酸和困苦,最終他用了十年的時間在懸崖峭壁上修出來一條天路。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時候他做到了,是的,他做到了。是他在地圖上補上了自己的家鄉巴拉格宗。
我想是當初的志愿,是信念支撐他走到最后的。這也是我們大家和他最大的不同之處吧!最后愿斯納定珠以后的生活一切順利!
《讀者》讀書筆記 19
看完《 朗讀者》這部電影,才去閱讀的文字。喜歡曹文軒為這本書寫的序言。
當下中國大概是這個世界上一個超級的享樂主義大國,同時又是一個懷疑主義大國。流氣在我們周遭的每一寸空氣中飄散著。一次朋友的聚會,一個會議的召開,我們已經很難再有進入莊重氛圍的機遇。甚至是一個本就在應當莊重的場合,也已無法莊重。嬉笑聲蕩徹在無邊的空氣中。到處是低級趣味的消化,到處是赤裸裸的段子,人與人的見面無非就是玩笑與沒完沒了的調侃,說話沒正經已經成為了風尚。我們在流動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經很少再有莊重的'體驗。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戲弄的。一個本就沒有宗教感的國家,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更加缺乏神圣感。
小說短小而精悍,讀起來沒有負擔。喜歡一切與閱讀有關的電影和書籍。在電影中,特別喜歡漢娜在監獄中聽朗讀的鏡頭。也喜歡他們有關系之前的朗讀環節,電影鏡頭拍得非常唯美。
有幾方面想不通,一是為啥米夏為啥能比大她20幾歲的女性之間有情欲。二是漢娜難道因為文盲一事而特別難堪嗎,這有什么好尷尬的呢?三是米夏實在太愛太愛漢娜了,到底是什么導致他這般愛她?四是漢娜為何要自殺?
關于漢娜自殺的想法如下:
一是入獄之前的她是驕傲自尊的,不愛米夏,后來在獄中可能愛上他的;后來入獄,坐牢到60多歲,出去怎么辦,她自己沒多大的把握,盼頭也就是個米夏,唯有他能帶給她希望,結果他來監獄探視后無意中的一舉一動完全暴露了他的內心,漢娜意識到二人的關系已經不是之前那樣。她的自尊心顯然是受到了傷害(因為她比別人的自尊心強N多倍),二是她在獄中多年的閱讀和閱歷中,看清了一些事,變得非常淡然。對人世沒有多大眷戀。性格決定命運吧,總之,漢娜是個為自尊而活的人。
也許人不應該為自尊而活,要為自己而活,不要把快樂和幸福寄托于他人身上,獨善其身就好。
《讀者》讀書筆記 20
今天,我讀了《再寄小讀者》這篇文章,因為冰心奶奶的文章寫得很精彩,所以讀得特別仔細。而且有四點體會。
第一點是:“喜歡語文課。”我是非常喜歡語文課的,因為語文書中有許多思想性強的課文,我一會兒游覽著祖國的大好河山,一會兒又走進童話故事的`王國。語文課上,我不但學會了怎樣理解課文的內容,還提高了作文的寫作能力。
第二點是:“要專心聽講,好好地記筆記。”這一點我是有體會的,我以前上課總是專心聽講,但不愛記筆記,下課后,總是不會總結中心思想。我的表哥與我不同,他總是很認真地把筆記記好,每次測驗,閱讀總得滿分,就是因為他筆記記得好。我要像表哥那樣,記好筆記,更好地提高閱讀能力。
第三點是:“要喜歡閱讀課外書,要仔細讀。”我很喜歡看書,但總是囫圇吞棗。有一次,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爸爸便問我:“‘桃園三結義’是哪三人呀?”我卻脫口而出:“劉備、曹操、張飛。”惹得全家人大笑一場。爸爸嚴厲地批評了我一頓,,我以后要仔細讀書,不再馬虎了。
第四點是:“積攢詞語,靈活運用。”不但要多讀書,還要多積攢詞匯,用在自己的文章上。我總是把好詞句摘記在一個本子上,但就是不會運用。我班的李文婷同學不但很好地積攢詞語,而且還能靈活運用。讀書筆我要向她學習,把積攢的詞句用在自己的文章中,讓自己的文章更充實。
在這篇文章中,我也有不懂之處。冰心奶奶說:“我小時候……”那一段話,為什么她小時候只有幾只平常的動物,我問了老師才知道。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冰心奶奶對我們的希望。
《讀者》讀書筆記 21
這個星期,我讀了《讀者——最珍貴的禮物》這本書。這本書里講的是感恩的故事,讓我們感動了什么是愛。品嘗美酒是一種味覺的幸福;欣賞美景是一種視覺的幸福……而品讀美文卻是一種心靈的幸福!美麗的文字具備了音樂、繪畫以及所有美好事物的感染力,讓我們在紛繁俗事中得到靈魂的凈化與升華。
其中,令我最感動的一篇是《爺爺的飯桌》,講的是一位年老的父親與他兒子、兒媳婦和小孫子生活在一起,可老人家吃飯總是打灑牛奶、打碎碗,但他不是有意的,因為他的`手顫抖得厲害,吃飯十分艱難。他兒子和兒媳婦十分惱火,于是,為他在角落設了一個小飯桌和一把小椅子,與倆夫妻分開吃飯,老人家的碗是木碗,是為了防止他打碎碗。一天,孫子做的事讓兩夫妻恍然大悟,他們知道了要孝順老人家,于是夫妻倆不在厭惡老人家,表現得十分孝順,從此,這一家人又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讓我們有所悟,這些或睿智凝練或甜蜜溫馨或理性思辨的文件,既可以啟迪我們智慧,又能修煉我們的精神,放松我的心靈,它使我們享受到了閱讀的愉悅。讓我們都一起來品讀這本書吧!
《讀者》讀書筆記 22
《寄小讀者》這一本書以日記的格式,給我們展現了冰心奶奶小時候發生的事情。
《寄小讀者》讓我們感受到了母愛。想起冰心奶奶在火車上遇見一對母女,那女兒要水喝,母親卻面目藹然,和他說話的態度,似愛憐,又似斥責,這讓冰心奶奶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于是在一旁暗暗哭泣。
是啊,這一件事情讓我深受啟發,我們在生活中離不開母愛,當我回想起過去:媽媽從不讓我一個人過馬路,一定要牽著我的手,不讓我一個人回家,這些小事中處處充滿了母愛,在過去的5年里,媽媽為了讓我學得更好,從象山調到寧波,把我也帶到了寧波,獨自一人照顧我,給我做飯、洗衣,還每天都幫我背書包,從一樓背到7樓,難道她不累嗎?不,她很累,那她為什么不讓我自己背呢?因為她不想讓我累,在這一次次的反問中,我感受到的母愛是多么偉大,母親是多么重要,媽媽每天做好了自己的事情,還要來管我學習上的.事情,還要陪我做作業,如果我沒有媽媽,我的學習會降下許多。如果沒有媽媽,我的生活不知過得怎么樣。
可是冰心奶奶卻從小失去母親,但是她卻沒有被打倒,反而站了起來,寫出了一本本、一首首的好書、好詩。
感謝冰心奶奶,他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識以外的東西。
《讀者》讀書筆記 23
這個烈日炎炎暑假里我讀了《小王子》和《寄小讀者》這兩本書,下面就讓你聽聽我看了《寄小讀者》之后想說的話:
文化名著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具有無窮的思想價值和藝術魅力。《寄小讀者》之所以能夠成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是因為她對小朋友的喜愛,對童真的熱愛,和她那未泯的童心、透明的真心、溫暖的愛心,還有她那充滿女性氣質的清新佳麗的文質、溫柔親切的語調是分不開的。《寄小讀者》如一泓清澈的泉水,至今仍溫婉地流淌在我們的心底。
《寄小讀者》體現出了冰心對她的母親和所有孩子的思念和熱愛。為了”小狗叼走了一只小鼠“這件事,傷心了好幾天,還和朋友說了,朋友還笑話她:”你越來越孩子氣了,這種事都值得提!“是啊,讀了這本書,我也覺得冰心的確有些”孩子氣“,可這是非常珍貴的,很多大人身上缺少的也正是這種天真的”孩子氣“吧。
冰心也是非常愛她的母親的,在這本書里,她多次提到了、想到了她的母親,在她的.自序中,她說道:”我提筆的時候,總有她的顰眉笑臉涌現在我的眼前。她的愛使我生中求死——要擔負別人的痛苦;使我死中求生——要忘記自己的痛苦。“從這段話中就可以看出她對母親無限的思念。
冰心的作品之中,只有這一本是最自由、不假思索的了。
《讀者》讀書筆記 24
家,簡單一個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為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說小了,它是兩個人的結合;說大了,它是鄉土中國的基座。
喬治·穆爾說,“走遍天涯覓不到你自己所想,回到家你發現它就在那里。”而中國古人則推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紐帶。在“家”這個主題里,讓我最有感觸的是作家梁曉聲的那句話:“每一個人都有現實的`家園,而書本可以構建一個精神家園。”家,真的是一個充滿內涵,又充滿象征意義的詞。
家天然帶有一種溫度,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修行的地方,更是我們心靈停靠的港灣。倦鳥歸林、落葉歸根,這都是對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尋著的一種歸宿。它隱藏著一個人的缺點,包容著一個人的失敗,同時更生發著無盡的愛,孕育著嶄新的希望。關于家,我們有太多復雜的情感,也有太多值得分享的故事。
為什么我們需要陪伴?因為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在顧城的詩里,陪伴就是這么簡單而美好。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陪伴。比如學生時代,同學之間幾年的陪伴;比如夫妻之間,相濡以沫幾十年的陪伴;比如父母與孩子,生命與血脈注定一生的陪伴。
《讀者》讀書筆記 25
在這個暑假中,我看了許多書,分別是冰心寫的《寄小讀者》,羅伯特·清琦和莎倫·萊希特寫的《富爸爸窮爸爸》和安武林寫的《月光下的蟈蟈》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是《寄小讀者》。
這本書中主要講了冰心奶奶外出旅行,發生了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情,并將其寫了下來,做為這本書的通訊。她用真摯誠懇、繾綣悱惻的文字縱情地描述著異國之旅的見聞和感想,述說著對往事的追憶和遙思,其間浸潤著濃厚的母愛、手足之情、友情和鄉愁,而且語言清麗,意境深遠。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看的就是《通訊二》。《通訊二》講了冰心奶奶告訴我們一件傷心的事情:有一天晚上,因為自已幼稚,才讓在地上吃餅屑的小老鼠死在了小狗虎兒囗中。因此,她感到懺悔和自責。從這里我就能看出冰心奶奶對大自然的熱愛。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想是冰心奶奶出門旅行,將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寫了出來。以后我也要多多出去旅行,這樣,可以放下自己的苦衷,徹底的放松去觀賞這個美麗的世界,而且冰心奶奶熱愛大自然,只要我們仔細地去觀察這個世界中發生的許多奇妙事情,如小種子什么時候生根發芽?毛毛蟲什么時候結繭?這些事情我們都可以從生活中的觀察得知,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螞蟻也可以觀察得很仔細,如果我們大家都這樣,我相信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看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要熱愛大自然,要孝敬母親……
【《讀者》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讀者的讀書筆記03-06
讀者讀書筆記03-06
《讀者》讀書筆記08-10
《讀者》讀書筆記09-25
讀者讀書筆記09-20
《讀者》的讀書筆記02-02
《讀者》讀書筆記03-22
讀者讀書筆記摘抄06-17
《讀者》讀書筆記范文03-20
《朗讀者》的讀書筆記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