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筆記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讀書筆記1
暑假里閱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我一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就萬事大吉了,看了此書才知作為一名教師教師職業有別于其他職業,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內在要求。所以,教師要想成為有藝術、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師,就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范到個人風格,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完善,從細節入手,好好“修煉”。教師如何修煉呢《教師的20項修煉》從細節入手,從修煉教師形象、精練教師生活、錘煉教師專業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繪了有活力的教師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于從事教育的教師就應用“心”去讀的一本書。
本書涉及的20項修煉,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三項分別是教師的德行、教師的智慧和教師的規劃,以下就這三項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教師的20項修煉》中的第6項修煉是:教師的德行——用德行育人。教師德行之本是善良與愛。教師對待學生的善良,是以愛心為基礎的,僅有愛生如子,才可能有教師對待學生的本質的善良。有教育者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教師調查的結果是:“有愛心,愿意跟學生交朋友的教師”,“對學生寬容,有耐心的教師”,“知識淵博,教課教得好的教師”,“風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教師”等位居前列。這些都反映了教師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師的道德品質、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其中“愛心”位居第一。教師德行中的愛,表現為教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關愛學生。愛學生,是教師善的標志。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可謂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體會到,僅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學生,學生才會愛你。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之窗的盞盞燭光,完美的人生是被愛所喚起的。“問題學生”不是一天之間就構成的,“問題學生”不都是有學生自我造成的,教師在的演變過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職責。我們就應用愛心呼喚愛心,用真誠撞擊真誠,用高尚塑造高尚。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
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做他們學習的伙伴和朋友,教學相長,共同提高。只要能夠堅持用德行去教書育人,同時掌握必須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并不是一件難事。
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煉。僅有那些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愿景、不安于現狀、富有終身學習的愿望與潛力、用心體悟教育魅力的教師,才能真正透過修煉,感悟教育的真情與真諦,收獲“教育人生”的幸福與歡樂。要成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師,每個教師都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都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范到個人風格,作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革新,從細節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師啊,無論你是否偉岸英俊,是否靚麗動人,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氣質,你的形象就會價值連城,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專業品質,你就會對學生具有百般的感動力,感化力,感召力。
我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之后感觸頗多,可以說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值得我們廣大教師不斷思考。通過閱讀,我懂得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好教師,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歌德說: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加價值。盡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履行責任的標準越高,其人生價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師,只有盡到對學生的責任,才能是好教師。因此,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須從責任兩字做起。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認識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長,越能在履行責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么,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責任呢?
我認為要從課堂做起,從小事做起;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學為人師,身正為范。我一直就是這樣來要求勉勵自己的。
在低年級學生眼里,教師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學生的關注。因此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終生的,尤其是教師不良的行為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更是無法挽回的。如果一個教師上課遲到早退,或不認真備課、隨便應付,或對學生不管不問,那么這樣的教師怎么能讓學生有好的學習榜樣?怎么能教書育人?
教師首先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水平:對所教課程的內容要非常熟悉,從教材、體系到知識點等都必須了解、掌握;上課能夠做到駕輕就熟,深入淺出,難易恰當,重點突出,對學生的回答能及時做出明確的判斷,不能模棱兩可,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學習。其次,要有好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來講,怎么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啟發,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從而能夠使學生自主地學習。
相反,照本宣科、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是不受學生歡迎的,這樣的課堂是缺乏生機、缺乏活力的。因此,能否掌握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也是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體現。尤其是我們現在參加的二期課程,在培養能力,發展思維的同時,必須兼顧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第三,要有比較寬廣的知識面和反思能力。教師如果沒有比較寬廣的知識面,就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業務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斷學習、反思和探索,而這背后的決定因素是教師的責任心。
關心學生的思想。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地,耐心細致地輔導,堅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部書,處處滲透著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愛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學研究中的真知灼見,是不可不讀的一部好書,這部書將成為我教師生涯的指路名燈。
教師讀書筆記2
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融入了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永遠保持一顆童心,做孩子們的好朋友。
書本學習是體驗別人的經驗;生活實踐才是獲得自己經驗的好途徑。
教師面對的孩子都是最終要獨立的成人。
關愛每一個孩子,他們的成長是我最大的快樂!
熱心對待工作,真心呵護幼兒,誠心服務家長。
1、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永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學生。
2、人生的目標在于不斷追求,人生的價值在于不斷奉獻。
3、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
4、勤勤懇懇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堂堂正正做人。
5、當代能做老師的人必定是不平凡的人;因為教育事業本身就是不平凡的事業。
6、人應該永遠擁有兩樣東西: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希望之燈,一扇長開的窗-----接納之窗。
7、寬容別人等于善待自己。
8、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9、欣賞別人的優點,善待別人的缺點,尊重別人的隱私,快樂自己的人生。
10、每一個學生都是好學生。
11、愛拼才愛贏。
12、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的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教師讀書筆記3
在音樂教學中,以人為本的新教學觀是現代教學觀念的核心。學習者是整個課程的核心,是一種通過學生主動學習來促進主體發展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其實質體現了現代教育特征。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醒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求知的心奮感與成功感的結晶,是教師不斷引趣、啟發、練習、創造、反饋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說、聽、唱、做、想等多項活動,把學生從簡單低級的趣味性階段,引向求知的樂趣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聽、視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如果說“聽”是引導學生對音樂形象的初步聯想,那么“視”就是把這一聯想進一步深化到具體形象。音樂離不開聽,但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聽覺階段。因為音樂總是在表現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過分強調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排除干擾專心的聽,這只是注重了音樂藝術本身的個性。如果能運用各種輔助手段,多元化的幫助學習者消化、吸收音樂,這就注重了音樂與其他藝術的聯系。可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理解多元文化。這些與音樂相關的領域、相互溝通、彼此強化。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學習者能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更準確,更能有效的把握學習對象。如動態的、視覺沖擊等參與音樂的感知與體驗,收效會不錯。因此,采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有一項調查顯示:視聽與只聽獲得的收益,視聽明顯大于只聽效果。而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學生積極的參與。新的課程中也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與參與空間。
第一,角色轉換
即以學生為本位,改變以往被動的角色,讓學生承擔一定的課題,給學生以發揮的空間。組織學生生機勃勃的參與。帶給學生以快樂。使課堂內充滿笑聲。學生設計,教師的補充。師生共同討論。教學容量大,學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淺。
第二,設疑
這是教師有目的有選擇地向學生提出問題。設疑是為了啟發學生探索的欲望,這是為了一步步引導學生通過探索找到正確的答案。“疑”可以是針對教學重點而設,也可以是為解決教學難點而設,還可以為啟發誘導加深印象而設。
第三,教學目的
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在課內多聽幾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發學生欣賞音樂興趣的火花。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學生有了這種動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課內教學時間的多少倍,去尋找比音樂課堂內多若干倍的音樂作品。傳統的音樂教學把內容與注意力重點放在過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闡釋或演繹,而這些東西雖具歷史性,然而歷史感太沉重,與現代生活的藝術相隔的時間太過久遠,無法跟上時代的脈搏。無法跟上學生前進的腳步與需要。如將視聽的教學模式貫穿于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新潛能開發,強調他們的創新性,使學生不僅聽到聲音,同時能欣賞到形象,從而陶冶性情,加深對學習音樂的愛好。
愛因斯坦曾說過:“在學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興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所以,我們作為基本教學中的一員,要不斷創設出符合時代需求,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新思路。
為了充實自己,圍繞音樂名師工作室的合唱課題,寒假期間,我專成買了楊鴻年老師的《童聲合唱訓練學》。從中,學到了關于合唱的不少知識。
隨著人們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以及少年兒童文化生活的需要,童聲合唱藝術作為一種高雅的音樂藝術形式在我國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天籟般優美動聽的合唱,可以引導少年兒童步入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培養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童聲合唱團的成立對普及音樂教育、促進少年兒童全面發展。從6周歲開始至12歲屬童聲期。此階段孩子的吸氣量已增大,語言能力增強,聲帶發育已開始具有彈性,音域逐漸增寬,音量逐漸增大,音色的可塑性增強以及對音準的掌握也比較靈敏。《童聲合唱訓練學》這本書針對小學階段的孩子,分九大章詳細的從多方面介紹了童聲的類別及訓練問題,合唱中的呼吸訓練,合唱中的發聲訓練,合唱中的共鳴訓練,合唱訓練的基本內容,合唱的音準訓練,合唱中的吐字與咬字,如何處理合唱音響平衡問題等內容。
給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第一章第二節的關于訓練問題:
一、怎樣算是良好的歌唱
正確的演唱姿勢、正確的呼吸(氣息)支持、正確的起聲、準確的母音狀態(母音色彩)、圓潤的音色、豐滿而集中的共鳴位置、清晰的語言、準確的感情表達。
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狀態,歌唱的過程是以心理感受為基礎,以心理狀態引導和控制生理狀態的運動過程。
二、合唱訓練中的幾個對立統一關系
呼吸與發聲的對立統一(即氣與聲的對抗)、發聲與吐字的對立統一(即聲與字的結合)、氣、聲、字與行腔的對立統一(其中包括聲與情的對立統一),只有解決好這幾個對立統一關系,才能說得上是正確的歌唱,對獨唱、重唱、合唱都是如此。
1、起聲本身就是氣與聲的對抗,起聲動作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歌唱的表現力,所以向合唱團提出:“發音有點,線隨點延”的要求就是這個道理。
2、從藝術角度來看,歌唱本身是線條的運動,并不是孤立地演唱一系列母音,所以就存在聲與字的結合問題。
3、在歌唱中無論是氣、聲、字都不能離開對作品內容與感情的表達。有生命力的歌唱,都是在橫向線條旋律的運動中進行的。
以上是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的一些小收獲,對于合唱排練我所需要的知識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自己探究,名師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就在與我們成長的一本本書中。讀書可以進一步豐富我的專業知識技能,在以后的日子。
教師讀書筆記4
不得不承認,《首席教師》的內容和我想象的大為不同。看到封面時,還以為是一本名師的成長史。一翻開才發現,內容更傾向于站在高位的職業指導。以往對這類的書抱有“干巴巴”的印象,但是耐下心來讀,卻是獲益匪淺,解決了我這樣一個青年教師的不少疑惑。
使我產生觸動的就是這樣一句話:“而當課堂上,師生之間結為了伙伴關系,那么你就可以毫無顧忌地發表任何意見而不必擔心任何的‘打擊報復’,于是,條件允許你做冒險的事,你不必擔心說錯話做錯事,你不必揣摩你的老師的心思,你只要思考知識本身。”鄭杰老師將之稱為“知識的冒險”,而取代傳統“知識的盛筵”課堂。看到這一句話,我突然想起這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困擾我的現象:在課堂上,學生們很少舉手發言,尤其在創造性的問題上,舉手的永遠是那兩三個人,而且答案也不具有足夠的開放性,總是人云亦云。回答尚且如此,更遑論主動舉手提問了。
我對自己的課堂進行了一點回顧,試圖發現自己是否有與學生的回答無關且為負面的反饋。其實并不難想,剛剛上完的一節課上我就犯了這個錯誤:一個平時很難控制自己行為的學生難得的舉手發言,用“而且”造句,他的聲音模糊不清,勉強聽到的句子也乏善可陳,這時我注意到他倚靠著窗戶不停地扭動著說話,于是很遺憾地,我對他這一次難得發言的反饋就是“不會站直了說話嗎?”。諸如此類的反饋我還做出過許多,總是關注知識以外的部分,在語文課上對學生的行為常規進行教育,要么批評學生的站姿,要么只是冷淡的一句“嗯”、“好”,或者是直接讓下一個回答。
其實最開始當老師時我不是這樣的態度,受了教育理論的影響,我總是特別夸張地表揚或者回饋,我還記得那時的課堂總是豎起一片“小樹林”,點名發言根本忙不過來。在看到上面那段話之前,我還經常將學生不愛發言歸因于他們的惰性。現在,我想自己應該拾起初心,多去想想夸張的自己,在學生的發言中去尋找閃光點,用我的表情和對他們回答的專注代替獎章來激勵他們。
這就是我這樣一個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青年教師,從《首席教師》中學習到的地方。
教師讀書筆記5
詛咒敏感期。一開始這個詞對我來說是陌生的。總覺得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么總愛說“臭屁,臭屁老師”這樣的詞語。看了《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便找到了答案。
三四歲左右的孩子,迎來了詛咒敏感期,這時候的他們發現了語言的力量。經常會從他們的口中聽到“屁屁屁,”這樣的話語。他們從這個話語中感受到快樂。
最近班上的灝灝就到了詛咒敏感期。有一天灝灝和晴兒下樓換鞋,看到了廚房阿姨走過,兩個寶貝便對著阿姨說:“臭屁阿姨,哈哈哈。”說完以后特別開心。阿姨則微笑的說:“兩個小家伙。”工作中,寶貝有時也會突然說一兩句類似這樣的話語。有時會對我說:“秀屁老師。”我給與的回應則是:“我比較喜歡你叫我秀秀老師。”
在詛咒敏感期時,我們不需要給孩子太過強烈的回應,我們的反應越激烈,孩子就會越興奮。他們就會更有力得去使用這些語言。看,這就是語言的力量。我們平淡的回應就是最好辦法。讓孩子順其自然的度過。
教師讀書筆記6
1、從教育的角度看,我們成人要帶著一種敬畏和理解這個孩子的態度去感受他、幫助他。同時,還要看這個孩子的狀態是不是已經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幫助的范圍,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幫助,我們都有必要了解他狀態背后我們看不到的那部分東西。
2、幸福對于有的人來說就是,他能撅著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滾著一個破舊的輪胎在院子里撒歡似的跑上幾圈;能七扭八扭地縫一個布包包;能將豆沙醬包在面團里放進烤箱;能拿個大瓢給菜地澆水,給羊洗澡……
3、一眼看上去,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孩子并沒有什么不一樣,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通過孩子生活中的活動,我們會認識到,每個孩子狀態背后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幫助到一個孩子成長,了解孩子狀態背后的一些緣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4、我們要給予孩子機會,讓他們真實地學會一件事情,就像他們真實地學會等待一樣,孩子們才會真實地活在當下。
5、在我和孩子合作的過程中,會看到很多人,包括家長、老師在內的大多數人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有太多的不確定,也許是有關教育孩子的理論太多,讓我們大家不確定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也不確定孩子的成長中需要什么載體讓孩子獲得或是完成幼兒園時期的這段學習經歷。
教師讀書筆記7
《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這本書很適合一線教師閱讀,它是竇桂梅老師自身專業成長的寫照,是她思維方式、思想、心靈的物化。不僅充滿智慧,更以流暢的文筆、詩意的語言,在不經意間詮釋了自己對語文、對小學語文教學、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更詳細列舉了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應讀書目,闡明了讀書的不同境界。
其中“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在竇桂梅老師說的七件事中,這件事我覺得最重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帶領孩子們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受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面對學生何來侃侃而談的底氣?又如何能引領學生暢游書海?曾看到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如今好多學校都要求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及終身發展都有好處,但是在我們對學生提出了這樣要求的同時,我們的老師讀了多少書?說真的,當時面對這三個問題,我覺得慚愧。我是語文教師,我問自己:我讀了多少書?雖說有時也看看,專業的,人文的,休閑的,都會涉獵一點點。但細想想,卻從來沒有過讀書計劃,想看時就翻翻;也不成系統,全憑自己的喜好;更不能堅持,有時間就看了,沒時間就作罷,如此這般,總覺得沒什么收獲。“讀書,是最好的精神美容”“和學生一道在閱讀中呼吸”“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這本書中,竇桂梅老師從我們自身的角度,從學生的角度,闡述了語文教師讀書的重要性,我很贊同她的觀點。掩卷沉思,自己要靜下心來,認真讀書了,感覺自己讀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不能堅持,記讀書筆記還很欠缺。
“讀書,然后才有育人的底氣”、“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工資再低也要買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同意竇老師那種“擠一點兒,占一點兒,搶一點兒。”的讀書方法。
教師讀書筆記8
20xx年6月15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著名教育名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討會。這次活動是教育名家公開執教,走近吳老師,她的課堂和講座猶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想任何老師都不想在教學中只做一名匆匆的過客吧!那么就讓我們攜起手來,在教學中扎扎實實探索,給學生一片更加絢爛的天空吧!
通過學習,我發現吳正憲老師在課堂上,不僅是用數學的真諦來撥亮孩子們的心靈,更是用她對孩子的愛心真情來感染他們,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們。她的課,知情交融,師生互動,她的課,充滿了童趣、樂趣。課伊始,趣已生,課繼續,情更深,課已完,意未盡。40分鐘的數學課,像磁鐵那樣把每一個孩子的心緊緊地吸在一起,把時空有限的課堂變為人人參與、個個思考的無限空間。
通過聽吳老師的課,我感覺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誠的教學感情
吳老師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課堂具有濃濃的人情味,用她的話來說便是:“課堂教學源于情!”她能夠真正做到從心底欣賞學生、贊揚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吳老師的課堂上,充滿了真誠的贊賞與熱情的鼓勵,如:“好極了!我很欣賞這位同學,很會傾聽,并會接納別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這些話語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更使學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語言的激勵,吳老師還非常善于用體態語言來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學生的心靈。如:用眼神表達、扶扶肩膀、摸摸頭、甚至蹲下來與學生交流,這一系列自然的行為,細膩地向學生傳遞著老師的信任,同時也體現了她對學生的那種深深的愛。相信,老師如此的身體語言定會震撼每個學生的心靈,這種身體力行的做法將比任何干癟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2、讓我看到了“自主學習”的魅力。
吳老師的課堂上的自始自終充滿了濃厚的人情味,“以學生為主體”在她的課堂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課堂上,我們見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導的長者,而是一位處處撒播火種的老朋友。
吳老師在這節課伊始便制造了認知沖突,兩件上衣和一條長褲,一條短褲,一條裙子有幾種搭配?學生猜的情況不一,帶著這個問題進入了新知的學習。接著便讓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3種的搭配和4種的搭配讓學生自己總結特點:引出亂和不全。6種的展示之后讓學生明白怎樣才能不亂和全。讓學生自己建模,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新知。總結出要有規律的搭配才可以不重復不遺漏。處處有數學。
3、善于欣賞每一個孩子,面向全體。
知,的學三三習。接著便讓吳正憲老師的課有的只是真情的交流和生命的對話,是的,當一個老師摯愛教育,用生命上課,不但你感動,大家都會感動,用吳老師的話是“讓每個學生有尊嚴地留在集體中”,課堂上吳老師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困生,關照課上沒有注意聽講的學生,不斷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全體學生都跟上集體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與展示活動中,學生快快樂樂、真真實實地構建數學的模型。課上完,學生都有種不舍,別說是學生了,看到吳老師的離開,我都想流淚了,舍不得。
吳老師報告中的一段話更是讓我記憶猶新,“做好老師從讀懂學生開始;做好老師從讀懂教材開始;要做好老師還應在自己的課堂上踏實地練,好課是上出來的,好課是練出來的”。
吳老師精湛的教學藝術使我折服,把我們帶到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這是她幾十年豐富教學經驗積淀的結果。《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多年來,吳正憲老師致力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在教學中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既做到很好的把握教材,又很好的把握學生,教學中做到體現自主、引導合作、推動探究、關注過程,尊重學生個性特征,重視學生的探究體驗和感悟發現。
走近名師,走進生命的課堂,我們的專業得到不斷地成長,也漸漸感受到什么是快樂高品位享受教師職業的幸福。
教師讀書筆記9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后面講的場景。我一向在探索讓孩子愿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并進取回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可是一向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忙吧也許書里無非是“尊重、理解、理解、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著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閱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僅因為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范例不謀而合,并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獲,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說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僅適用于家長與孩子之間,也適用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通讀全書后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獲:
一、關于如何幫忙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著不肯來園的情景。一般情景,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我的道理去說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我的情感說出來并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應對自我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適合的話說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著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我說出自我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主角幫忙幼兒走出自我的困境。
那么該如何讓幼兒應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提議:1、全神貫注的聆聽。2、認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愿望。
二、關于如何夸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明白從哪里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著用詞單一、資料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忙幾乎為零。書中對于如何夸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能夠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說出自我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說說自我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后,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歡。B:為什么啊A:因為很漂亮。B:……A:因為你的畫上頭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歡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并且明白的自我的作品的優點,今后能夠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后學習、提升。
三、關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向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我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于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應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罪行”,能夠心安理得地重復自我的錯誤。
那出現問題后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專家認為一個孩子應當經歷自我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罰。有的后果是無法模擬的,怎樣樣才能讓孩子經歷自我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呢
書里給我我們七種方法來替代懲罰: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忙教師做事或者趣味的事情上。2、明確表達強烈不一樣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了解問題本身的影響。3、證明你的期望:對于已經發生的錯誤可是分追究,并證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4、供給選擇:供給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理解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我的失誤:當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能夠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去做來幫忙他彌補失誤。6、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對于并不是對我們有很嚴重的影響的事情我們能夠采取行動,讓幼兒直接應對行為背后的后果。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提議、方法,并不能給我們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忙。關鍵在于實踐,針對不一樣問題具體的做法還是需要在實際情境中去不斷的探索。對于我剛參加工作,接觸這本書也就半年時間,沒有細細去挖掘,工作經驗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這本書需要經常的拿出來翻閱,我相信它在今后還會不斷的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師讀書筆記10
據統計證明,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勵”,這無疑是教育孩子的一劑良方。然而,人們往往會把稱贊和鼓勵看做一回事,其實不然。稱贊和鼓勵達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稱贊是獎勵的一種,著重于比較和競爭,稱贊意味著,孩子只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達到父母的期望和標準。鼓勵則是著重于孩子能力的發揮并且幫助孩子經由自己努力獲得成就感:鼓勵肯定孩子的優點長處,鼓勵孩子內在自我激勵而不做價值判斷。因此,不要指示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什么,而要讓孩子自己去積極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激發孩子的潛在能力。人類有很大的心智潛能尚待發展,因此,不要為孩子的資質不如人而頹廢。孩子未來的成功決定于孩子能否發揮潛能,激發孩子潛能需要意以下兩點:
其一、學會積極歸因。潛能需要激發,激發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因素會影響我們是否能順利激發潛能,能否正確歸隱就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
其二,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就像一個能量調節器,好習慣是我們的潛能自發地指引思維和行為朝成功的方向前進,壞習慣則反之,好習慣會激發成功所必須的潛能。另外,研究表明:孩子的潛在能力遵循一種遞減規律。剛出生的孩子具有100分潛在能力。孩子越晚教育與生俱來的能力就越難發揮。所以說,對孩子潛能的激發越早越好!
鼓勵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孩子:使孩子涌動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和激情,激發孩子的潛在:使孩子自信、樂觀、不斷向上。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鼓勵重于一味的指責。
鼓勵孩子需牢記的幾條原則有:
1、真誠的接納。戴克斯強調人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而沮喪是人類問題的根源。要有接納不完美的勇氣,首先得從接納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開始。行為者和行為是有區別的,我們接納行為者這個人,但是可以不贊同和接受其行為。
2、著重積極的一面。想幫助暫時表現不好的孩子,就要開始避免一些消極的言行。應用著重積極的教育方式,即幫助孩子建立信心,當孩子對自己的表現開始滿意時,他才會更加努力的改進自己的錯誤,。
3、重視努力和進步。父母以一件事的成果來論成敗,這會使孩子很容易沮喪,尤其當他們面對一件很難的事情,盡管他們盡力去做而仍然沒有做好。著重于努力和進步,才具有鼓勵的作用:過分強調事情的成果,會讓孩子產生只有做得很好,否則就毫無價值的的想法。重視努力和進步,在學校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這讓優生和差生有同樣的機會。成為差生進步的動力和希望。
4、肯定個別能力。一個人感到有價值,是當他的能力有所發揮,且受到肯定的時候。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華和能力,孩子也有其特有的天生氣質和潛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肯定自己的能力,
5 、避免讓人沮喪的語言。語言常反映出一個人的態度。有些話說出口非但不具有鼓勵的作用。而且會深深傷害孩子的心靈。
6、從自我鼓勵開始。沮喪的父母或老師無法鼓勵沮喪的孩子,因此鼓勵自己和鼓勵他人同等重要。
孩子的潛能猶如一座待開發的金庫。欣賞鼓勵是挖掘孩子潛能最有效的方法。鼓勵不僅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劑良方,也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使孩子進步的動力。父母老師不能吝惜對孩子的鼓勵,只要鼓勵激發孩子的潛能,將會有奇跡在孩子身上發生。
教師讀書筆記11
《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先生結合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所撰寫出來的,在書中李開復先生不僅提出了“成功同心圓”的理論,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釋成功的秘訣,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細細品讀,書中并沒有太多個人英雄主義的豐功偉績,用最平凡的語言闡述他眼中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邏輯縝密,案例清晰,語言流暢,不由得對他閱歷的廣泛,觀察的細致,知識的淵博,思維的深厚,觀點論據的精辟深以為然。
本書中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章節是《合作溝通——信息時代的成功之道》。章節中主要講的是團隊合作。讀完后,我十分深刻地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團隊合作最注重的就是互相的交流及表達,團員之間只有分享相互的信息和資源、積極合作、取長補短,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溝通是團隊合作成功的基礎,有效溝通的四個秘訣:
其一、悉心傾聽;
其二、大方積極;
其三、直截了當;
其四、不同意的藝術。所以,偶得啟示,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我們定當攜起手來,讓我們的名師工作室“名起來”,實現我們共同成長、提升之目的。
“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
就這樣做最好的自己吧!努力做最好的老師,做最好的同事,做最好的朋友。
教師讀書筆記12
之所以向大家推薦《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這部書,確實是因為這個書名很討巧,我想借助它,強化我們自己的理念。作者常生龍,是位特級教師,“教而優則仕”的虹口區教育局長——這種成長路徑看似正常卻已極為罕見。一名物理教師,一位教育局長,十年閱讀500多本書,不容易,不簡單。作者從中精選50本與教育相關的著作,輔以自己的讀后感,向讀者推薦原著的同時,也在推薦他的教育思想——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說這部書是雜糧,因為這部書融合了50多本教育著作的思想;說它是細糧,因為這部書是一位博覽群書的教育人精讀后的精彩回放。在這個閱讀的快餐時代,對于我們這樣一批閱讀量有限的“知道分子”,或許是適合的。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第一輯:教學即創造,堪稱全書最為精彩的部分。遴選了10本課堂教學和學生成長方面的著作,聚焦課堂和學生,奉獻了不少智慧。
一、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
訣竅一:自己先變成孩子。意思是說,我們只有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理解教育對象,走進他們的心靈,贏得他們的信任和愛戴(喜歡、尊重)。
訣竅二:遵循教育的規律。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我們不能揠苗助長。作者結合漢語的音樂性,論及朗讀之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教學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訣竅三:要時刻以身示范。言傳身教的道理很簡單,作者以語文教師“下水作文”為例,告誡我們,要完善自我,博聞強記,愛好廣泛,將自己和學生一起成就,做幸福的教師。
二、電影的教育價值
1.好電影是一本書。每一位老師(成人),都有自己關于電影的'故事,也會有自己關于某部電影的故事,電影因其綜合性的藝術特點,能夠較為輕易地感染人、打動人,影響人,教育價值不菲。
2.用電影建構學習共同體。教育遭遇了新的教育對象,獨生子女以及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教育的功利化傾向明顯,填鴨式教學盛行。依托電影鑒賞,建立學習共同體,有助于回歸人的教育。
3.懂鑒賞才能收獲更多。原著作者夏昆有計劃、有步驟地讓學生在高二年級完整欣賞多達16部電影,把“看電影”當成教育的內容,較好地發揮了電影的教育功能,教師本身也成為電影藝術鑒賞的行家。需要指出的是,夏老師遴選的16部好電影,多數值得我們向學生推薦。
4.發現身邊的真善美。通過電影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培養真善美的情感,能夠成全孩子的一生。有一個“放電影”的老師,是孩子的幸福。
三、用心寫就的成長故事
1.培養想象力的重要途徑。史沃普發現了培養想象力的辦法:找到一條“絲線”。語文中培養的這種想象力,其實對歷史學科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學科是相通的,語文是學科之母。
2.教學需要協調各方資源。史沃普總結的三個力量:校長、任課教師和家長,很有道理。其中,家長是最被我們忽視的因素。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強和家長的交流,是互“聯網+”時代的家校合作新思路,對于我們,是一個路徑,對于留守學生,是一個福音。
3.用愛譜寫教育的傳奇。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無需討論的話題。教育就是陪伴學生成長,和學生玩心眼是得不償失的。要想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就只能真的付出你的愛。
四、邁考特是世界上做好的老師
1.一個為人誠實的教師。邁考特是最好的老師,首先因為他是個誠實的老師。現實中,我們往往用說教的方式教學生誠實,最好的方式,當然是我們和學生真誠交往。
2.一個勇于創新的教師。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生活在一個急劇變化的年代,沒有創新就沒有出路。教育的理論體系和技能方法已經足夠龐雜,教育的創新多數為微創新。做一個個性化的老師,往往能夠贏得學生的喜愛。當然,創新要有方向,個性要飽含正能量。
3.一個崇尚自由的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像邁考特一樣做到讓學生獲得完全的自由,似乎不可能。但是在可容忍的限度內,讓學生自信一些,開放一些,自由一些,想必是有益的。
五、第56號教室的文化場
1.建設互相信任的教室文化。早就聽過這部有關56號教室的書,56號教室一個教育的符號,一個“有教無類”的教育標簽。雷夫艾斯奎斯的貢獻不小,為一群弱勢群體創設了一個溫馨的家。
2.創造適切的管理文化。一是讓學生確立做事標準,漸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準則。二是用經濟管理方式運營班級,讓學生了解社會規則,為適應規則做準備。
3.錘煉育人的課程文化。被高科技生活慣壞了的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雷夫先生用創新的課程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六、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1.教師和學生都對學習充滿期待。書中列舉的教學方式很有借鑒意義,如,讓師生關系和諧: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的關聯;傾聽學生;根據反饋主動調整教學策略等。
2.教學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個好故事:幼兒會背系鞋帶的口訣,但不會系鞋帶。教師不僅要關心教學進度,更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質量。給學生話語權、提問權。優秀教師不僅教知識,更讓學生接受心靈洗滌。
3.讓學生明白靠單干完不成學習任務。課堂的意義在于:互動、合作。高質量的學習問題,造就高質量的課堂互動。高科技將助推課堂的高效率。
七、教學始于技巧
1.設定高的學習期望。每一個孩子都有極大的發展潛能,“杜絕退出”!不要讓孩子養成逃避的習慣。
2.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又一個好故事:好的教練往往都不是出身于高水平運動員。直覺和頓悟不屬于大部分學生。教師要從學生角度考慮問題,讓“思維可視化”。課堂上的教師要勤走動,以便掌控整個教室。
3.創建和諧課堂文化。五大原則:訓練、管理、控制、影響、參與,都是課堂教學的實用技術。
八、教師和學生說話的藝術
1.防止暴力。語言暴力,如罵人和訓話,侵犯隱私,質問,歸結起來都屬于:教師自己爽了,但教育效果有限。
2.善用鼓勵。鼓勵的功用:讓學生有安全感;鼓勵的技巧:鼓勵的同時給予恰如其分的期望。
3.學會傾聽。傾聽技巧:全神貫注,看著對方,聆聽內心的聲音。培養傾聽能力的一個做法:復述。
4.拒絕偽善。教師要講真話,不講假話,不聽假話,才不會培養學生善于迎合的惡習。
九、轉化“問題生”,你可以這樣做
1.尋找問題的成因。解決問題生,講求對癥下藥。教育期待鐘老師對待卓同學的方式:細心、方法科學。
2.做好“病情”反復的心理準備。教育中有很多重復性的勞動,鐘老師的處理方式給我們的啟示:耐心、不放棄。
3.關注“問題生”身心發展的新動態。鐘老師借助“情竇初開”這件事,讓人眼前一亮。
4.構建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師生相互信任不易,和“問題生”相互信任更難。鐘老師成功的關鍵在于,善于發現“差生”身上的亮點,不歧視,不放棄。
十、了解學生是教育的前提
1.聯絡簿的作用。類似我們常常提倡的“周記本”,使師生加強溝通的有效渠道,好的老師能夠將它利用好,有的老師限于自己的批語不夠豐富,往往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2.深層次的溝通。又一個善待“差生”的故事:不抱偏見,不輕易下結論,坦誠溝通。
3.當孩子的“放大鏡”。一系列小的教學技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現學生的優秀特質,鼓勵并保持,缺點則加以引導和改變。
4.體驗大人的工作。善于捕捉教育契機的體現。有了換位和角色體驗,能夠收獲學生的理解,感動,以及態度的轉變。
讀完第一輯,有幾個深刻的體會。第一,教育是有意義的,有趣的事。第二,教育工作是復雜的,艱辛的,但是,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工作。第三,閱讀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靜靜地閱讀,是一種享受。第四,任務驅動,永遠都有用。閱讀也是這樣的,一開始需要一點壓力。
教師讀書筆記13
1. 點燃孩子的學習激情。
2. 我們無力改變教育體制,卻能與孩子一起創造奇跡。
3. 課堂應該是充滿激情的地方。
4. 讓孩子相信自己,別摧毀他們的夢想。
5. 當你走進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違反紀律和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那你肯定會變得手忙腳亂。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師、商界精英、藝術家和總統,那你就會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對成功有著自我期待的學生。
6. 想象一下,如果每個孩子都堅持自己的夢想,我們的社會會增添多少個醫生、獸醫、考古學家、律師、慈善家……
7. 教師必須以高標準來要求每個孩子,并且要盡力推動他們達到那樣的水準。
8. 如果我們把教育淺表化,并且因為學生努力了就給他們A和B,那我們其實就是在幫倒忙或者做絆腳石,這樣做無法幫他們做好在現實世界獲取成功的準備。
9. 我們應該讓孩子們明白,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隨隨便拍背鼓勵,就因為我們想讓他感覺好受一些。不應當得到的表揚只會讓我們的學生遭遇更多的失敗。
10. 高期望可以帶來不可思議的進步。但是,你不能僅設定目標而不采取行動,只是說“努力進取吧”。
11. 當呈現給學生們的是積極的鼓舞,而且讓他們感受到被鼓舞的狀態時,他們就如同時刻面臨一場挑戰,他們就會愿意分離一搏。
12. 應在老師與家長之間搭起一座信任之橋。
13. 當人們還在努力工作時,也許他們尚未做到最好,如果你對他們表達了感謝和贊賞,他們就會受到一種鼓舞,今兒為了不辜負你的感激而更加努力。
14. 相互尊重是幫助家長和教師之間建立互相支持關系的最佳方式之一。
15. 家長們應該意識到,孩子們時常抱怨老師是天性使然。他們一般會抱怨老師不喜歡他或者老師責備他了。每當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提醒孩子想想老師為班級以及為他個人做過的所有事情。我們應該努力讓孩子保持積極狀態,而不是把他們帶入消極的泥潭。
16. 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
17. 教師應該提醒自己,你所希冀的并非來自孩子們的感謝,你追求的應該是孩子們的成就以及對他們的人生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18. 請走進孩子的生活。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成為一個學生可以信賴的顧問、一個教育者,以及一位指導者,甚至有時候還是一個父親或者母親。
19. 我曾與很多“看似問題叢生”的學生相處過,一旦外在的隔閡被打破,我總會發現,他們本質上都充滿激情,富有天賦。我們不可以放棄他們,我們應該相信他們的潛力。
20. 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最容易的一個辦法就是對他們微笑。如果學生們認為你樂于見到他們,你喜歡和他們在一起,那他們就會更加喜歡你,并且會很快以微笑回報。
21. 所有的老師都應該對自己的工作有這樣的堅定信念,即做教師并非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使命,召喚我們服務于更高的目標、付出自己的全部,把為我們的孩子創造幸福和安康作為我們的首要任務。
22. 用找借口的時間想辦法解決問題。如果你把時間用在找借口上,那你其實也就浪費了那些原本可以用在找出解決辦法上的時間。
23. 家長也要毫不猶豫地讓老師知道你們需要他們的建議,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問問老師在家里父母可以做些什么來幫助孩子,那些優秀的老師總會有一些很好的建議。
24. 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我們要求學生勇于創新并追求卓越,我們也應同樣要求自己。
25. 教師應該記住,我們展示給學生什么樣的標準,他們就會確立什么樣的標準。
教師讀書筆記14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專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著創造的活力和快樂。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師去不斷地思考教學工作、生活、生命,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者,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教師必須把讀書作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作為一名教師,在一定意義上說,讀書就意味著教育。所以我把讀書作為自身專業成長的一項重要的途徑,通過讀書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指導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激發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對教育問題的理性思考。結合自己的自身情況特擬定以下的讀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樹立“以書為友”的思想,將樸素的“讀書是一種需要”上升為“讀書是一種責任”、“讀書是一種樂趣”、“讀書是一種有益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學習與工作的恰當結合,努力提高與時倶進的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努力提高個人教育素質。通過讀書鍛煉思維能力和對教育問題的批評性思考能力,努力轉變思想觀念、思維模式,進行教育創新;通過閱讀經典,豐富人生,讓生命在閱讀中更加精彩!
二、我的讀書目標:
1、通過學習教育經典理論,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新能力,同時通過閱讀接觸更廣的課外知識,深化更多的學科內容,逐步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2、通過閱讀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通過閱讀使自己業務精良,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理念,開闊教師的視野,積累教學經驗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3、通過閱讀學習,豐富自身個人文涵養,強化自身修養,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豐富多彩。
三、主要措施:
1、課余時間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經驗,討論教學中的收獲與困惑。
2、積極參與讀書交流活動。讓讀書活動與課堂教學效果和相關教學活動相結合。
3、個人自學為主,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有關書目,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勤于做讀書筆記,寫好心得體會。每天確保一小時的讀書時間,讓讀書成為自己的自覺行動,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需要。
4、讀書活動做到“五個結合”:讀書與反思相結合,帶著問題讀書,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讀書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注重實效;工作相結合,切實化解實踐中的難題;個人閱讀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廣泛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提高;讀書與課改相結合,理解新課程,融入新課程,實施新課程;讀書與不斷解放思想相結合,提高認識,創新工作思路。
5、讀書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要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緊緊圍繞學生發展和學生需求這個中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邊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及時認真地進行教學反思,真正做到“讀”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4、充分利用網絡,進行網上閱讀,了解、把握教育教學的信息和動態。
5、堅持讀書與反思相結合,帶著問題讀書,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潛心寫好讀書心得。堅持讀書與課程改革相結合,充分理解新課程,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新課程理念,實施新課程。
四、讀書安排:
1、選讀書目:《教師的20項修煉》《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不跪著教書》
2、必讀:《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小學數學教師》《小學數學教育》
以上是我的讀書計劃,我會努力地做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專業水平,服務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層樓。
教師讀書筆記15
如果說冬日讀書如溫暖爐,那么春日讀書如賞百花。當代詩意語文倡導者王崧舟說,底蘊是書堆起來的,生命不息,閱讀不止。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教育素養提升取決于讀書、讀書、再讀書!
學生時代的我喜歡讀名著、散文、詩歌。工作后,由于寫論文、班級管理需要,我漸漸接觸到了教育著作。無論白天多么忙碌,回到家靠在床頭或沙發捧上一本書頓時全世界都靜了。在書里,我讀到了許多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也找到了許多心靈的共鳴。就在一頁一頁的翻閱中,我感覺自己暢游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又像遇到了心有靈犀的朋友,當我迷茫彷徨時還有高人指路。如此美妙,每天合上書本我都感到滿足愉悅不已!
第一次聽說縣教研室下了音樂論文通知,我激動,又緊張。在找繼續教育的學習筆記時也翻出了徐小懿等編著的《聲樂演唱與教學》。這本書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簡直全說到我心坎里去了!尤其是"歌唱心理在演唱和教學中的作用"這一章節活脫脫就是寫我,也是寫了不少同學共同出現的歌唱心理。于是,我迅速將自己的體會落筆成文《關注學生的歌唱心理,提高歌唱教學的有效性》后榮獲縣二等獎。第一次寫論文就能獲獎,不得不說這是莫大的鼓勵。就這樣,"讀教育著作是很有趣的,關鍵還有指導性"讓我漸漸走進教育閱讀的美好世界。
此后,我的辦公桌、床頭常常會放著各種種樣的書籍。有時候是工作中碰到問題想要尋找辦法,更多時候我是需要看看書才會安寧、舒暢。剛開始,我很喜歡看一些案例或教育敘事類的書籍。
那時候我只管自己讀著舒服,別人讀不讀書那是別人的事。20xx年,縣師訓處到我們學校籌劃縣培計劃的教師集體閱讀活動。我也意識到,讀書是要帶動的。我自己也可以通過讀書交流活動得到提升。于是,我組織老師們共讀了《愛心與教育》《讓愛智慧》《讀懂小學生》等教育心理學著作。就在一次次讀書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溫潤、感動與智慧。從做方案到挑書買書到組織交流、讀后感評比,我確實花了不少的時間與精力。但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猶豫。特別是看到滿頭銀發的蔣團合老師一下課就戴著老花鏡寫讀書筆記,聽到肖艷老師看完心理咨詢手記《讀懂小學生》后聊到自己班上的單親孩子掩面哭泣時,我覺得我遇見了有教育情懷的作者,也遇上了溫潤的教育同行。
讀書,成了最美好的時刻。有了互聯網,我不僅可以最快了解書訊,還可以快速得到自己想讀的書。當當網、京東商城,我都成了常客。就在便捷地途徑當中我如饑似渴地讀了許多好書。在李希貴《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中我了解到了美國教育的一些情況,開始思考我們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由于這本書我也關注了李希貴的一些情況,對于他創辦北京十一中學"走班制"的勇氣和創新特別佩服!在《窗邊的小豆豆》里我感受到了兒童真是可愛的天使,巴學園的校長是多么有愛心和智慧啊!在佐騰學《靜悄悄地革命》我很向往那靜心傾聽的溫潤的教室和談樂趣和困難的實效性教研活動。"學校應成為‘學習共同體’,在教室里要實現‘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許多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夏雪梅著的《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和程紅兵的《聽程紅兵老師說課評課》讓人重新審視我們多年來的聽課評課活動。吳忠豪主編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指要》為我們教語文指明了方法和路徑。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湯勇《做一個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中都提到了理想信念"雨果說,世上有一種東西比所有的軍隊都更強大,那就是恰逢其時的理想。"朱煜主編的《迷人的閱讀》本身就很迷人……
雖說讀了不少書。但是微信、微博、微閱讀的"微時代",刷屏、不讀或淺閱讀現象比比皆是。當我第一次讀到劉波的《教師閱讀力》不禁驚呆了!"正視‘微時代’對教師閱讀的挑戰"合理網讀,推進閱讀的路線圖、讀寫結合加快成長步伐。書中,我不僅遇見了一位熱愛讀書的大師,更是對當今時代閱讀有了進一步思考。于是,我召集有興趣的老師共同申報了課題《互聯網+時代教師閱讀力的研究》。
"閱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書成了習慣,就像呼吸一樣自然。華應龍說,因為我們不讀書,所以工作很忙碌。我喜歡讀書,喜歡在閱讀的世界歷經一次次美好的遇見!
【教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教師讀書筆記05-28
教師讀書筆記精選12-01
精選教師的讀書筆記04-05
精選教師讀書筆記04-05
教師的讀書筆記04-27
教師讀書筆記04-22
教師讀書筆記04-23
教師讀書筆記「精選」03-14
教師的讀書筆記10-30
《教師的修養》教師讀書筆記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