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

時間:2024-05-24 13:42:23 讀后感1000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精】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1

  【摘要】采用自行設計的“民族地區小學科學教學現狀調查問卷”,從教師配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資源、民族特色教學資源開發和作業設計六個方面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表面甘孜藏區小學科學教學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在分析問題存在原因的基礎之上,結合甘孜藏區小學科學教學實際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為甘孜藏區適應新一輪小學科學教學改革探路。

  【關鍵詞】教學;對策;甘孜藏區;小學科學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選取的D小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D小學位于甘孜藏區康定市,是一所公立重點小學,學生總人數為667名,由藏族、漢族、彝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學生組成,其中少數民族學生467名,占總學生數的70%。教師總人數36名,主要為藏族和漢族,其中少數民族教師21名,占總教師數的58.3%。該校信息化程度較高,科學教學方面配有科學教學實驗室,并建有甘孜州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不定期組織特色科技活動。研究設計了學生卷、教師卷和學校卷三類問卷進行調查研究,問卷內容主要從基本信息、教師配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資源、民族特色教學資源開發和作業設計六個方面進行編制設計,呈現方式為單項選擇題、開放性多項選擇題和開放性簡答題,另外,為進一步了解科學教學還進行了針對性的訪談和課堂聽課調查。分層隨機向學生發放問卷70份,回收有效問卷62份,并由D小學校長和科學教師分別填寫學校問卷和教師問卷各1份,針對小學生年齡小,調查前進行了問卷填寫指導,明確填寫問卷的注意事項,問卷填寫完畢當場收回,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和處理。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科學教師的配備。科學教師的配備和素質是科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改革,課堂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教師專業發展。D小學現有科學教師1名,負責全校667名小學生的科學課的教學及學生科技活動指導,師生比極低,科學教師教學壓力大,疲于備課上課,無暇進行科學實驗的開展、科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以及科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另外,調查D小學的這位科學課教師發現,該教師本來是數學課教師,所學的專業也是數學,由于學校缺科學課教師,再加上該教師對小學科學很感興趣,就由兼職科學課教師慢慢轉為專職的科學老師。由于非科學教育專業背景,再加上全校的科學課程教學任務,教學壓力可想而知。

  2.科學教學資源的應用。D小學科學教學資源、設施在甘孜藏區中是比較齊全的。校園信息化程度較高,教室配有多媒體設施設備,能夠進行遠程視頻教學;配有科學教學實驗室,建有甘孜州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不定期組織特色科技活動;建有圖書館供學生借閱,圖書館科普類書籍比較豐富,能夠基本滿足學生科普閱讀需求。但通過調查發現D小學科學教學資源設備利用率不高,尤其是科學教學實驗室和甘孜州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展館。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近一年來做偶爾做科學實驗的學生占44.1%,很少做的占9.7%,幾乎沒有做的占16.1%,而經常做的僅占8.1%,可見學生很少使用科學實驗室,科學實驗室利用率不高。

  3.科學課教學方法的選擇。科學課教學注重實驗探究和“做中學”,教學方法應該形式多樣,重視實驗教學。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認為科學課教學中應該多做實驗的人數占100%,次之是多列舉民族地區生活、自然實例和關心學生,分別占45.2%和43.5%。可知科學課教學實驗探究較少,需要在教學中增加實驗探究教學。

  4.民族特色科學教學資源的開發。科學的特點要求科學教學要關注學生身邊的自然現象和物質,引導學生從身邊入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解釋身邊的自然現象。民族特色的科學教學資源對于學生學習科學有很大促進作用。同時,應該注重地域文化資源的科學教學資源開發。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認為科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多列舉民族地區生活、自然實例認識的人占45.2%。另外,在訪談科學教師中也體現了教師對于民族地區特色科學教學資源開發認識不足,甚至認為民族地區的自然環境、文化、宗教等對于科學課教學沒有影響。

  5.科學教學的課后練習。學生除在課堂學習科學課程之外,課后很少進行科學知識的繼續學習和鞏固應用。從表3可以看出回答沒有科學課作業的占96.8%,可知科學課上并沒有給學生設計課后作業,學生對于科學知識、技能和科學方法的鞏固實踐缺乏。

  三、問題成因分析及對策

  1.問題及成因分析

  (1)科學教師配備不足,教學壓力大。原因有三點:一是科學課目長期被看成“副科”,不受重視。二是我國科學教師培養起步較晚,科學教師缺口比較大。三是,甘孜藏區由于經濟發展和自然地理環境等原因,專業科學課教師招聘進來比較困難。(2)科學教學資源利用率不高。原因有兩點:一是科學課教師不清楚科學實驗室部分儀器具體使用方法和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探究;二是科學教學資源管理和使用沒有相應規章制度,教師和學生利用起來困難。(3)科學課教學方法單一,實驗探究教學少。原因有三點:一是實驗探究需要大量時間準備,在科學教師配備不足的情況下,很難組織大量的科學實驗探究教學;二是科學教師對科學實驗探究的重大意義認識不足;三是科學實驗室相對于學生數量配備不足,生均實驗室占有量較低,實驗探究活動開展起來困難。(4)民族特色科學教學資源開發較少。原因有二點:一是科學教師缺乏科學課程資源開發的知識與技能;二是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思想阻礙了民族特色科學課程資源開發。

  2.應對策略

  (1)外引內培,增加科學教師師資力量。一方面,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從校外引進科學教育專業教師,現在很多師范類大學都設有科學教育本專科專業,并且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培養也在注重小學科學教師方向的培養。另一方面,加強校內專、兼職科學教師的培養與培訓,鼓勵一些具有理科專業背景的校內優秀教師轉到科學教師崗位上來。(2)統籌整合,提高科學教學資源設備利用率。對學校內外科學教學資源設備進行充分挖掘,結合學生數量、學習時間安排等情況統籌整合,提高科學教學資源設備的利用率,不能建了不用或偶爾使用。保證科學教學實驗室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能連續進行。(3)考察學習,多元科學教學方法。學校應該有計劃地組織科學教師到科學教學比較先進的小學考察學習,學習不同的科學教學方法,多元科學教學方法,改革更新原有的科學教學方法,引進先進的科學教學方法。(4)制定計劃,加強科學探究實驗教學。制定學校科學教學實驗探究目錄和指導手冊,并列出學生必做實驗和選做實驗清單和計劃安排,加強科學實驗探究教學,滿足學生動手做科學,學科的需要,讓實驗探究成為小學科學教學的核心。(5)校地合作,加大科學課外實踐活動。學校應該加強與所在地的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高校實驗室、科研機構、少年宮等的合作,在開發和利用校內資源的基礎上,學校和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家長、社區的積極性,多途徑開發和利用豐富的家庭和社會資源。(6)因地制宜,開發民族特色科學課程資源。甘孜藏區民族特色濃厚,保留較好,其中的衣、食、住、行、用蘊含民族智慧結晶,特別是甘孜藏區傳統科技。學校應鼓勵科學教師和學生積極進行民族特色科學技術教學資源開發,使科學課教學生動活潑、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有利于甘孜藏區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Z].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3]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xx,(1)

  [4]廖伯琴.科學教育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5]黃健毅,廖伯琴.我國20xx—20xx年義務教育科學教師缺口量預測[J].教師教育研究,20xx,(4)

  [6][美]卡普拉羅,摩根,等.基于項目的STEM學習[M].王雪華,等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xx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2

  一、我校小學科學教學現狀

  經過調查了解,我校小學科學教學實際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科學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我校小學專職固定的科學教師很少(16個科學教學班只有2個科學教學班是專職固定的科學教師),大多數教學班沒有,科學教師所學專業“理、化、生”或相近科學出身的很少。由于農村小學教師缺乏,學校基本上是把科學課作為“副課”、“搭秤課“來進行教學安排。因此,科學課常存在著擠課、占課現象,甚至有極少數學生一學期連《科學》書都沒見著,談何科學課的教學。

  (二)師資力量薄弱。

  受應試教育思想和兼職教師影響,科學課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應有的重視。多數農村小學科學教師是兼職,幾乎沒有專業背景,這樣的非學科專業背景直接影響課程的實施質量。

  (三)教育經費缺乏,教學資源跟不上、教學配套設施缺乏。

  沒有經費投人,無科學實驗室、教育設施奇缺難以適應和進行現代的科學教學。這讓搞科學教學的教師感到非常困難,導致學生演示實驗、分組實驗落實的難度大。學校的學生從來沒有進過實驗室。要上科學課就干脆帶學生讀課本,這樣很多的科學教學就變成了一種“走過場”。

  二、我校小學科學教學實際現狀的策略

  (一)完善保障制度、加大經費投入,改善我校科學教學條件

  轉變觀念,提升科學課的學科地位。一門課程的學科地位,取決于它的學科性質。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科性質在新課標中有明確的規定:“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以促進未來國民科學素養的全面提升,加強我國在科技競爭中的地位。”因此,加強科學課程改革,首先須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上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下到小學校長及科任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加強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科學教育提高到關系國家興衰、民族命運的高度來認識,不再把科學課當成副科,從而確保科學課的學科地位。

  (二)壯大科學教師的隊伍,增強科學教師的師資力量

  小學科學教學要求教師具有較深的自然科學知識,而目前教師中有科學專業背景的教師不多,科學課教師主要任其他學科的兼職教師組成。兼職教師大多屬于“科學”領域的“新手”,沒經過學科訓練,知識水平上不能達到教學的'需要,所以很大部分教師亟待提高自身的學科知識。

  1.實施科學教育的關鍵在教師。

  長期以來的傳統觀念給語文、數學的主科教師在培訓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而給科學教師帶來的卻是“不平等”待遇。以致科學課沒人愿上,沒人會上。針對目前我校現任科學教師專業水平較低、學歷不高和專業局限的狀況,必須加強我校科學教師的師資培訓。要把轉變教師觀念貫穿于培訓的全過程,讓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權威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移到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2.提升我校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勢在必行。

  科學課本應是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之一,可是很多小學生表示科學課沒意思,學完也沒什么印象。這與學校科學課教育資源有限、很多內容無法開展,但我認為影響最大的是科學教師科學素養問題。教育行政部門要重視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小學校長也要重視本校的科學教育教學。這是提升我校小學科學教師素養的前提條件。在這些前提條件下,鎮、縣要常組織一些科學教師培訓,努力轉變科學教師的思想觀念。鎮、縣教育行政部門每學期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目的在于通過競賽激發教師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比如進行青年教師科學課堂教學比武、案例設計比賽、現場說課比賽、教師操作技能競賽、科學教師基礎知識競賽、論文評比等活動,給我校科學教師提供很多的機會展示自己,不斷地提高科學教師自身的素養。

  三、總結

  綜上所述,針對我校小學科學教學的實際現狀,要提高科學教學質量,從上到下高度重視、加大資金投入是基礎,提升小學科學教師素養、教學能力是關鍵,結合當地實際挖掘地方資源豐富科學課教學內容,這能著實提高我校的科學教學質量。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3

  摘要:20xx年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對大概念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進行了強調。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科學大概念, 應在橫向拓展中建構知識體系, 在縱向深入中建構科學方法, 在螺旋遞進中建構層級概念, 以幫助學生廣泛、系統地吸納知識, 快速有效地運用知識, 建立一個完整的世界理解與認知, 初步形成科學態度、掌握科學方法、理解科學精神, 構建出一個健康、協調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科學; 大概念; 教學策略;

  20xx年伊始,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正式出臺, 相較于舊版課標, 主要在6個方面進行了重點修訂。除卻廣受關注的低年級的課程確定恢復以外, 還涉及到學科素養、課程目標、教學內容、理念變革等方面的修訂。在重點修訂內容中, 所涉及的科學教學要基于大概念基礎實施的理念也是頗受關注。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20xx年版) 》中具體詳細地列出了18項科學大概念, 其中物質科學領域6項, 生命科學領域9項, 技術與工程領域3項, 并這樣寫道:“教材的整體設計要呈現出不同科學知識之間的關聯, 一些科學知識之間存在邏輯順序要利于學生感悟這種順序。某些知識之間存在著非本質的內在聯系, 這種聯系體現在相同的內容領域, 也體現在不同的內容領域。幫助學生理解類似的實質性聯系, 并根據學生年齡特征與知識積累, 在遵循科學性的前提下, 采用逐級遞進、螺旋上升的原則進行進階性的教學, 展示科學知識的整體性和科學方法的一般性, 這是科學教學的重要任務。”[1]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20xx年版) 》對大概念滲透科學教育的強調痕跡非常明顯, 那究竟什么是大概念呢?為何要強調大概念?而大概念理念又將如何滲透到我們日常科學教學中呢?就相關問題筆者嘗試進行研究, 希望能為一線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教學參考。

  一、科學大概念及其內容

  科學大概念和日常教學中提及的“概念”和“科學概念”均有所不同, 它是可以適用于解釋和預測較大范圍內的物體和現象的概念, 它是能夠整合眾多科學知識的科學學習的核心。與其相對應的概念稱之為小概念, 小概念是只能運用于特定觀察和實驗的概念。在科學學習過程中, 礙于科學知識的綜合性特征, 我們無法學習完所有的科學知識。因此, 我們試圖通過趨向于核心概念的進展過程來解決這一困難, 把這些概念稱為科學上的大概念。科學大概念是在具體科學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的, 對科學事實和科學事業更為宏觀而具概括性的認識和觀念[2]。

  大概念主要包含兩個內容——核心概念與共通概念。核心概念是在物質科學領域、生命科學領域、技術與工程領域具有統領作用的概念, 它是側重于統一學科內部的重要概念[3]。它是科學教學活動中的基軸與核心, 是能把零散的科學知識串珠成鏈的金絲線, 能幫助學生理解和研究更復雜、更難解決的問題的關鍵知識, 能在多個年級中進行主題式的持續教學, 從而實現教學的螺旋式上升和層級性攀爬。因此, 核心概念既是基礎也是內核, 能聚焦學科知識, 更能衍生學科知識。共通概念則是側重于不同學科之間共同涉及的概念, 它是多門學科內部概念的同一體現, 可以幫助學生將不同學科領域中相互關聯的知識組織成科學、連貫、條理清晰的對客觀世界的認知[4]。

  二、大概念滲透教學的意義

  早在4年前美國頒布的《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中就已提出:“科學教育內容要圍繞科學大概念來組織與實施。”將大概念理念滲透教學中究竟意欲何在呢?筆者認為大概念理念指導教學至少有以下兩項優勢:

  1、 廣泛、系統地吸納知識

  科學是一門集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多學科于一身的綜合性學科, 學科知識范圍廣, 密度大。事實上科學知識本身就是成幾何級數增加的, 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 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所能教或學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而大概念理念滲透下的教學方式可以引領學生實現一個趨于核心概念的進展過程, 有助于學生建構一個蛛網式的, 具有關聯性、發散性的知識領域。在這個系統中, 學生能夠接觸與思考以核心概念為內核的、更為寬泛的學科知識體系, 從而幫助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身處完整與全面的體系中學習, 能促進學生整體思維能力的形成, 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更廣泛、更高效地吸納知識。

  2、 快速有效地運用知識

  在《人是如何學習的》一書中提到了專家與新手的差異, 當他們完成相同的任務時, 專家與新手所反映出的水平差異很大。專家之所以能夠高效地完成任務, 原因就在于相較于新手, 專家在特定的領域中具有系統而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5]。可見, 寬泛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增加學生對有意義的信息模式的敏感度, 決定了其所關注的事物能否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快速有效的理解、記憶、組織、推理、再現及運用。

  三、基于大概念的教學策略

  有研究表明, 學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學教育之前, 其腦海已經存在“相對原始卻又并不準確”的初始概念, 我們稱之為前概念。前概念在學生的'腦海中以一定的“結構”形式所存在, 但這種結構更多的是以表象的形式存在, 而對內在學科本質的理解還是需要通過全面、多元、深層的學習去獲取。如今, 由于學習環境的改變, 學生的成長經歷與以往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因此, 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及需求去建構以大概念為基礎的教學結構, 以此來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和科學素養的培養。日常所進行的學習活動如何依托大概念理念進行實施?其實是取決于我們的教學法——如何幫助學生進行內容擴展與關聯, 在此筆者提出三個策略:

  1、 在橫向拓展中建構知識體系

  教學中如何避免科學知識的碎片化與零散化?教師有意識地依托大概念, 為學生建構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是一項有效的措施。只有這樣, 才能確保學生獲得關于科學及生活的圖像, 并由互為關聯的物體組合而成。正如一棟高樓并非是簡單的用磚頭堆起, 科學也是如此, 它并非由一些相互孤立的事實堆砌[6]。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去進行橫向的知識關聯, 而非就內容論內容, 就現象論現象, 更不能就知識論知識, 而是要統籌教材、關聯內容、勾連內涵, 追尋本質。以《尋找土壤中的小動物》對比教學的片段為例:

  小概念教學:

  師:同學們, 翻開土壤, 大家都發現土壤中生活著哪些小動物?

  生:蚯蚓、螞蟻、屎殼郎、蝸牛……

  師:同學們很仔細, 下面讓我們來觀察觀察這些小動物都有什么特點?

  大概念教學:

  師:同學們, 翻開土壤, 大家都發現土壤中生活著哪些小動物?

  生:蚯蚓、螞蟻、屎殼郎、蝸牛……

  師:同學們很仔細, 那我們先來看看蚯蚓, 大家覺得它能夠長時間離開土壤生活嗎?為什么?

  生:不能, 它需要濕潤的環境, 還要充足的氧氣、舒適的溫度和足夠的食物……

  師:那你們找到的其他動物是不是也和蚯蚓一樣需要這樣的環境才能生活?

  生:蝸牛也是這樣。

  師:那蚯蚓、蝸牛等為什么需要這樣的生存環境呢? (引導學生發現生物體需要長時間進化以形成特定的功能)

  案例中的小概念教學方式僅僅是圍繞現象談現象, 而大概念教學方式是引導學生通過某一現象去關聯其他相關內容, 尋找事物的共通點, 理解一些涉及物體、現象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相互關系, 從生物的現象到特點, 再到生物的進化, 實現現象背后的本質挖掘。

  2、 在縱向深入中建構科學方法

  除卻橫向的知識整合與勾連, 科學教育還應該在促進學生理解有關科學方法、科學探究及推理上面滲透大概念理念。科學方法、科學探究的縱向建構意味著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方法建構的深度空間, 引領學生通過自身挖掘探究方法來深化自己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 他們收集和運用數據來驗證想法。學生是以發展理解、尋求突破點的方法參與活動, 教師有意識地、縱向深入地培養學生在科學方法上的認知與發展, 將幫助學生形成對科學本身的大概念。以《觀察植物細胞》教學片段為例:

  師:剛才我們發現往蘿卜杯里倒入30ml鹽水, 過了一會水量變多了, 這是什么原因呢?

  生:應該是鹽水起的作用。

  師:如何證明呢?

  生:往蘿卜杯里倒入同樣多的清水試試。

  (實驗嘗試)

  師:我們發現倒入清水的蘿卜杯液體量沒有發生變化。那鹽水杯液體量為什么會增加呢?有什么辦法能證明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

  生:可能是蘿卜里面的水分被鹽水吸出來了, 可以用顯微鏡看看鹽水杯蘿卜細胞結構, 再看看清水杯蘿卜細胞結構, 進行對比觀察。

  (學生實驗)

  師:有什么發現?

  生:鹽水中的細胞結構比較緊密, 細胞膜與細胞壁分離。

  師:把鹽水倒掉, 再倒入30ml清水, 再觀察水量?

  生:水量變少。

  師:繼續想辦法證明現象, 尋找原因。

  (學生再次觀察切片)

  這個案例中學生通過多次對比、深入挖掘科學探究方法來進行相關概念的自主建構。方法的縱向深入, 讓學生了解到細胞結構的特性, 物質的存在方式和相互作用。這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帶來的是科學大概念的自主建構。

  3、 在螺旋遞進中建構層級概念

  將大概念的理念滲透科學課堂絕非是一兩節課可以完成的, 而應是一個具有連續性、周期性的過程。在小學六年的每個年段, 甚至是每個年級中, 任何關于學科內容的理解都應該是建立在已有的概念、技能和意愿基礎之上的攀爬, 然后在回望中收集有關的想法、信息, 作為下一步教學的基礎, 隨后繼續向上攀爬……所以大概念的滲透應該是在一種螺旋遞進的過程中的滲透, 由此幫助學生建構具有層級的概念體系。以大概念在《物體具有一定特性, 材料具有一定性能》教學中的層級建構為例:

  二年級結束時:物質以不同的類型存在, 有分為固體、液體、氣體。

  四年級結束時:物質可以以不同的形態存在, 某種物質既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 這取決于溫度。可以按照材料的可觀察性質、用途、天然還是人造的, 對材料進行描述和分類。各種物質都是由一系列小碎片組成。

  六年級結束時:任何物質都可以被切分成小到用肉眼看不見的微粒, 但它仍然存在, 且可以借助其他方法探測出來。當物質的形態發生變化, 甚至是在一些看似物質消失的變化中 (如溶解、蒸發) , 物質的量是守恒的。

  由此可見, 每一個層級的攀爬都是在前一個層級的基礎上進行的。相較于前一個層級, 相互之間既有重疊也有獨立, 所以大概念是在一種螺旋遞進的過程中逐步實現層級的建構的。

  總而言之, 基于大概念理念下的科學教學, 學生經歷了科學探究過程, 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概念背后的學科本質, 獲得更多的體驗感悟。這將有助于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對世界的理解與認知, 初步形成科學態度、掌握科學方法、理解科學精神, 構建出一個健康、協調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xx:59—72

  [2][3]秦敏、基于大概念的小學科學教育知識橫向整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 20xx

  [4]萬嵩海、例說基于大概念的小學科學教學[J]、中國教師, 20xx (6)

  [5] (美) 約翰、D、布蘭思福特、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M]、程可拉, 等, 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xx:27

  [6] (英) 溫·哈倫、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M]、韋鈺, 譯、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 20xx:7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4

  【摘要】

  小學科學課教學要充分針對學生特點,調動學生興趣,提供良好的課程學習材料與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做好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引導。具體操作上,需要依據不同年齡、不同課程內容與不同教學目標做適宜的調整,進而從大體方向與具體細節執行上得到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發揮。

  【關鍵詞】

  小學科學課;創新能力;培養方法

  創新能力培養是當代全國乃至全世界教學界的主要任務之一,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從小開始。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依據學生情況展開針對性的創新能力引導與培養。其中適時的采用興趣引導、探究式學習方法來達到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建立,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效果,而具體的操作原則與細節上還需要不斷深入挖掘。

  一、調動學生對知識探究的興趣

  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要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才能有效而持久的發揮學生創新意識與實操能力。在興趣的培養上,可以充分的讓學生發揮思考的能力,首先需要充調動學生提問能力開始。在一定程度上,提問代表了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只有不斷的發問才能不斷抽絲剝繭的深入了解問題。而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齡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興趣點,將知識點充分的與興趣點融合,通過生動的講述,豐富的形式,趣味的想象空間來擴展學生思維空間,讓呆板的課本知識教學更為豐富活躍,具有可聯想條件。具體情況,學生與學生之前,班級與班級,年級與年級之間都有巨大的差異,因此更多情況下應該因地制宜的具體執行。一般像一年級等低年級的學生在聯想能力與理解能力上都較為缺乏,因此,需要更為細化形象與吸引性的引導,而隨著年級的升高,可以將教學內容滲入更多豐富信息含量內容,在更高的理解與聯想能力下,其思考能力更為活躍。

  二、科學情景的建立,培養創新意識

  在科學課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材料與媒體手段做知識情景的演示,從而充分的調動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在具體的情景建立上,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日益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的通過影像、圖片、聲音等具體有形生動的內容做知識內容的解釋。而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展示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給予學生充分理解與思考的時間,特別是在聯合科學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由于通過動手操作的結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參與感、興趣和真實理解能力,進而讓知識能夠充分的消化。在具體情境建立上可以更為形象、趣味化,滿足學生的理解能力。尤其在網絡資源不斷豐富的當下,在互聯網中尋找適合相應知識點教學的素材變得更為便捷,同時也考驗了教師在素材檢索方面的能力。當然,在知識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還需要加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形成探究式的學習習慣。但是引導創新意識不是替代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展開適當的舉例,或者適宜的提問來做好意識引導的準備。在知識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創新意識的形成可以有更好的基礎環境。失去基礎知識情況了解的新思維并不是真正意識上的創新,真正的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可以在已有科學成果之上進行更新、更深入的思考。小學生由于對科學世界沒有全面的認識,因此給予有限的知識內容情況下,可以避免成人化慣性思維對其創新意識的局限性,促進創新意識的生發。

  三、強化實踐操作培養學生實際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形成在已有的意識產生后付諸行動會提升整個創新能力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在知識的學習中,積極的引入動手操作實踐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興趣性,去除呆板沉悶的書本教學局限性,提升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對知識點有更進一步程度的認識,同時在不斷操作與認識中逐步形成創新能力的構成。這種實踐活動可以是課堂實驗操作,也可以是課下生活中的實驗操作。例如物體水中沉浮知識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運用含氣的空心塑料瓶與灌滿水的塑料瓶做沉浮的實驗操作,同時還可以通過相似原理讓學生對知識點的衍生進行聯系,讓學生發掘生活中相關原理的生活場景,甚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相關原理展開創新思維的聯想與具體實踐操作。但是在實踐操作上,要做好學生安全和便捷性的支持,避免學生創新性實踐操作中造成人身傷害,或者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對于高危險高難度的創新實踐可以進行充分的討論分析,擴展創新思維,但是避免學生操作。具體實踐操作前要囑咐學生與教師或家屬做充分的溝通,避免盲目操作而導致的不必要損失。

  四、強調學生個性發展

  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因材施教,不同年齡、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家庭情況的學生在創新能力上具有不同的潛力。因此在具體的創新能力培養上需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展開。對學生的要求不可統一化,應依據各自情況進行適度的拔高。同時要充分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做肯定,適當的鼓勵可以有效的激發缺乏自信學生的內心積極性,而對于自負性學生而言,在適當的鼓勵下要指出其不足,讓其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從而達到個性化處理的效果。

  五、結束語

  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需要教師具有更強的耐心和細心,針對學生與知識點具體情況做個性化的處理,力求達到學生最充分的理解與能力提升,挖掘學生潛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是考驗了學生的潛能,另一方面也是教師能力的磨礪。教師不僅在課堂教學的語言、行為藝術上需要不斷提升,同時在課件、材料的準備上也需要不斷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發展形勢。特別是科學技術的運用要充分掌握,對互聯網檢索、課件設計與組織上不斷的升級,同時對于學生的情況了解也需要不斷深入,因此教師不僅需要不斷的積累相關經驗,同時還要不斷與時俱進。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5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的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們通過科學實驗能夠有效培養學習興趣、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但是現實中卻有很多因素影響了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從現實中實驗教學存在的現狀出發,對提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幫助小學老師進行有效的科學教學。

  關鍵詞:小學科學;有效性;策略

  1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存在的現狀

  1.1學生對于實驗活動的不重視:部分小學生在家長的影響下覺得科學實驗課并沒有什么用,自然就對實驗課沒有必要的重視,把實驗課和體育課的性質畫上了等號。尤其是在長時間的語文、數學課堂教學壓力下,驟然接觸到實驗課這種輕松的教學,把孩子愛玩的天性全部在科學實驗課上爆發了出來,就很少再有學生愿意去認真的對待實驗課,消極的態度和情感的宣泄才是大部分小學生在進行科學實驗教學時的真實的寫照。

  1.2學校對于實驗活動的不重視:在部分地區科學課并沒有得到學校和老師應有的重視,許多科學課都是別的課程老師代替教學,并沒有自己學校專有的科學實驗教學老師,除此之外,在上課時候有些教師要么只顧自己講課,在講桌前侃侃而談,不顧及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效果,要么省去實驗的步驟直接進行科學課知識的教學,“實驗”二字形同虛設。最后科學實驗課教學只能以效果慘淡收場。如果在課后對學生進行一番深入調查,很少有學生能說清自己學到了什么。

  2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使實驗教學井然:首先,可以在上節課老師不拖堂的情況下,要求學生一下課就在教室門口列隊集合,整齊、準時、有序地進去實驗室。因為一節好的實驗教學從走進教室前開始,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以嚴謹的態度對待科學實驗課,還可以保證老師有充足的實驗教學時間,避免因為瑣事而造成上課時間不夠的情況。畢竟科學實驗最是注重時間的安排。其次,要培養學生善于傾聽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成績好的學生經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傾聽差生的意見和與差生進行合作實驗,而差生是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種“我自巋然不動”的感覺,不管是在老師講課的時候還是別人發言的時候,亦或是需要合作實驗的時候,都在下面旁若無人的做著小動作?如果這兩部分群體沒有對策解決的話,課堂上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最后,要讓學生認識到實驗器材的重要性,在實驗過程中輕拿輕放小心對待,結束后認真整理擺放整齊,借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2.2亞里士多德說過,“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小學生要想進行科學有效的實驗探究,興趣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老師在教學前就需要思考這堂課應該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才是學生愿意接受進而產生主動學習愿望的教學方式。“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老師完全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來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那么如何創設情境從而激發興趣呢?在我看來,老師可以根據實驗目的來開展一些智力游戲,亦或是穿插一兩個童話故事來創設合理的情境,就像在《磁鐵有磁性》這節課中,老師就可以拿出一個磁鐵做的“釣魚竿”和“小魚”來進行釣魚比賽,最后比賽完再拋出“為什么會這樣”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當然在平常的科學實驗教學中,以游戲來創設情境僅僅是教學的其中一種方式,而教學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我們從實際情況出發,靈活選擇和運用,實現教學的多樣化

  2.3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實驗教學:在中國的傳統教學中,檢驗學生知識水平的唯一首段就是期中測驗、期末測驗等大大小小的考試了。考試就是通過書面、口頭提問或實際操作等方式,考察考試參與者的知識和技能的活動,但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傳統的卷面考試已經不能充分檢測出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了,老師必須在教學中拋開以分數決定教學質量的教學意識。老師可以在期末考試評測學生之前充分考慮學生平常的表現,同時也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來觀察其對于這門課程的了解程度。總之,如果單獨進行考試和,把考試作為評測學生學習掌握程度的唯一首段的話是不可取的。

  2.4科學實驗教學后要進行反饋:老師的作用應該不僅僅進行知識的傳授,還應該進行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課后學生作出奇怪舉動、提出奇怪問題的時候要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不能因為課后沒時間嫌麻煩而推脫。在小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教學的年齡,正是孩子處于創造性模仿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有了按照類推方法進行思維的能力,能使存在于一類事物的聯系與關系轉移到其他各類事物和想象上面的創造性模仿能力。因此,教師應該豎立起好的榜樣,培養學生的課后探究行為,要讓學生不僅僅在課堂上有興趣進行實驗的科學探究,還要讓其在課后有興趣探索科學,而且在學生課后有收獲的時候應該給予表揚,讓學生樂于走進世界,探索世界。

  總而言之,要想提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就必須經過學校方面和家長方面的共同努力:學校方面需要保證基本的實驗教學,教師方面需要通過教學設計和手段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家長方面應該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不能給孩子灌輸不好的思想,要對孩子進行科學實驗的做法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驗教學質量,提升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美華.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感悟———淺談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幾點做法.電子制作,2014,17(15):255.

  [2]科學(3-6年級).國家課程標準,2002.

  [3]郭育志.小學科學教堂教學中如何科學合理地達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目標[J].求知導刊,2014,19(07):237-238.

  [4]小學時代(教師),2011(06)。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6

  摘要:本文筆者主要闡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當前所存在的問題,根據此提出關于小學科學課堂提高學生注意力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科學課堂;學生注意力;策略探討。

  一、當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問題

  在當前小學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極大的影響著科學課堂教學的效率。眾所周知,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需要先對教材內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之后再根據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在課堂上進行授課。

  然而,在目前的情況下,筆者發現有許多學校和教師對科學課程都缺乏重視,并且很多時候科學課程教師都是由其他課程教師來兼職。而這些教師在身兼兩門課程的教學時,通常會將精力更多的放在自己原本所教課程上,對于科學課程的教學往往就是草草了事。這樣就導致教師對教材內容沒有深入的理解,就更不用說來教授學生,自然而然就不可能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教學問題

  在新課改的要求之下,教師漸漸意識到將課堂的主體位置交還給學生的重要性,并且在課堂上更多的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特別是在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上,由于科學課程本身就是要求學生具備極強的動手能力,以及涉及許多實驗,因此教師在科學課堂上都會留出許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過猶不及的情況。教師給學生留出了大量的時間進行探究性活動,雖然量多,卻不能保證質量,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往往流于表面難以深入。與此同時,教師又沒有很好的扮演一個引導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吸收教材內容,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在科學課程上的注意力學習。

  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學生注意力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對于小學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來說,科學教師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要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提高科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素質。而要做到這一點,學校可以組織相關的培訓和講座,并且與其他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以此來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除此之外,對于科學教師的選擇自然也要經過嚴格的考核,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科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素質。

  當然僅僅是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科學教師擁有強烈的責任心。在授課前要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的研究,并且對自己所教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在科學課堂的授課時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從而引導學生在科學課堂中對科學更加感興趣,使學生的科學課堂學習注意力穩步提升。

  (二)教會學生知識與生活相結合

  科學教師要想在小學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取得更加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那么就必須要將課程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這是因為在小學科學課程中,每一個科學知識都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而將這些科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對于科學課程的興趣,提高他們對科學學課的注意力,從而讓他們更加主動積極的投入到科學課程的學習當中。

  這是因為由于小學生處于獨特的心理和生理期,在這個時候他們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專注力卻不夠。而采用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授課方式,能夠讓他們從實際的生活當中去接觸每一個科學知識,在利用他們對外界強烈好奇心的同時,還能夠解決專注力不夠的問題,讓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更感興趣。

  (三)多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在科學課程的學習當中,科學探究活動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要提高學生在科學課堂的注意力,就必須要注重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這是因為對于學生來說,不僅需要掌握牢固的科學理論知識,同時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而科學探究能力除了包括學生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外,還包括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領導能力。

  因此,教師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時候,除了要注意科學探究活動與科學知識的結合,同時還要注重在活動中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的培養。當然,在這其中,教師一定要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引,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活動,并且通過科學探究活動提高自身的知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祀泉.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xx(4):177

  [2]陳晟明.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啟迪與智慧:教育,20xx(10):269

  [3]張小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課程導學,20xx(29):57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7

  每一個生活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從小就明顯地感受到了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種種影響。因此,從小就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通過科學教育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究,熱愛科學,并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

  這 意味著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在教學《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一課時需要將蠟燭油涂在鐵片上做學具,請學生與自己一起進行教學準備。第二天收到的鐵片大多數與我的一樣—蠟油滴得斑斑點點,薄厚不勻。既不美觀又很浪費! 突然我看到一張鐵片上的蠟油整齊美觀,就像一筆一筆刷上去的一樣,這時問:“這是誰加工的?我一看是一個不起眼的女孩子,課堂很少能感到她的存在。她介紹道: 先和家長一起用蠟油滴,但是總不能做到薄層均勻,家長幫著出了個主意,即滴滿蠟油后,將鐵片放在燃氣灶上烤一烤,待蠟油化開再將鐵片搖一搖,這時蠟油可以達到整齊美觀的效果。我好好地表揚她一番,并請她代我向家長致謝。從那兒以后,每節課都非常認真積極參與活動。這樣一件小事激活了她對科學課越來越有興趣。種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備了發芽的內部條件; 只有當它感了陽光的溫暖才會發芽! 我們要做的就使學生感受到—我是課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這對他(她)建立信心、合作意識、集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二、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8

  摘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搞個已經走過了將近12年的時間,科學課一直被我國作為教育改革過程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并且,受到更多人事的重視。而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有關小學科學課的基本理念,主要是以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并明確地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習目標又是學習方式,而怎樣提高小學科學課的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這是當前科學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小學科學“四環一體”高效課堂模式在構建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科學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四環一體;高效課堂模式;模擬情景

  構建小學科學“四環一體”高效課堂模式,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同時也是我國現階段教育改革主要手段。之所以推廣高效課堂,主要目的能夠有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對教學理論深入了解,按照自身長期教育實踐,在其中獲得啟發,進而形成適合學生應用的教學模式。

  一、按照教學實際創新教學模式

  筆者認為教學實際創新教學模式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入手。

  首先,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嚴禁出現生硬照搬備課情況,保證習題設置精彩。與此同時,教師在備課時,應該關注學生認知水平,了解教材在小學教學內所具有的作用,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其次,理念呈現的形式。在小學科學學科內,很多學生在對一部分理念理解十分容易,但是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不應該以定義進行講解。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引導,這樣學生對理念理解更加深入,能夠做到理念靈活運用。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應該提高自身學習積極性,自覺主動接受。探索學生知識認知與知識增長點之間的媒介,從整體角度對知識進行審視,保證學生能夠形成完整科學思想。

  最后,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素養,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教師在對學生教學過程中,應該保證科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利用科學方法對日常生活內科學問題解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小學生喜歡科學學科,提高對科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堂,走好高效課堂構建第一步

  課堂教學開展的第一步就是導入,巧妙地將課堂知識引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思維能夠進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這樣才能夠保證高效課堂的落實。

  首先,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到課堂教學之中。例如,在“測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學中,有一組學生由于沒有認真傾聽測量的方法,結果測量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數都有誤,對于這樣的誤差并不可怕,它更是一種教學資源。講解過程中,首先就可以利用現實模擬的`方式進行帶入,教師可以按照需要教學的內容,設置科學問題,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之后,新課就能夠順利開展。

  其次,自學導航,引導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積極引導,進而保證學生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進入到學習狀態,保證學生學習方向正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利用現實生活中一些模擬開展新課,學生學習積極性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被激發,思維進入到課堂教學活動內,然后在利用自學導航,學生能夠按照教師在備課階段內所涉及到的思路,進而進入到學習狀態之中。

  三、借助多媒體優勢,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實驗器材容易損壞,實驗現象并不太明顯,實驗器材多、麻煩、不容易成功的實驗常常不敢讓孩子去做,而是由老師包辦代替,時間長了,孩子們有可能喪失挑戰性,甚至比較容易的實驗,孩子們也不太愿意去做了,這是很不好的發展趨勢。這樣就需要利用合適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四環一體”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內,更加關注直觀與形象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信息承載數量顯著提高,知識展示更加直觀及形象,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僅僅應用粉筆及嘴,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與多媒體教學效果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語言表現形式,能夠從聽覺為學生造成刺激,但是無法為學生帶來視覺上享受。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夠從聽覺與視覺角度為學生帶來享受,學生能夠在眾多形式下開展學習活動。

  學生在多媒體教學模式之下,學習思路更加清晰,教師語言所花費的時間有效縮短,教學時間得到有效縮短,學生知識鞏固時間有效延長。

  四、積極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構建生動直觀教學情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體驗。所以,小學科學“四環一體”高效課堂模式內,對教學情境構建十分關注。教師在為學生構建教學情境過程中,可以利用游戲或者是故事引入教學,學生在實踐活動內體驗快樂。例如,教師在讓學生對人民幣識別過程中,教師內可以設置一個模擬性商店,學生在買賣過程中對人民幣學習。主要原因是由于學生在買東西方面具有較高興趣,具有較高積極性,進而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五、結論

  簡而言之,在小學科學教學開展過程中,需要提高對小學科學“四環一體”高效課堂模式關注程度,了解教育素質改革精神需求,將教學活動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一直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構建高效課堂。本文在對小學科學“四環一體”高效課堂模式分析研究內,還存在一定不足,需要不斷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林悅云.基于微課的小學科學課翻轉課堂有效管理策略的研究[D].廣州大學,2016.

  [2]李婧.小學科學課自主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3]曲淳.小學科學課研究性學習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9

  摘要:隨著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廣泛的開展起來,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學環境出現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學校在如何正確實施科學課程和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遇到的問題都需要及時解決。筆者先分析了目前小學科學教育的現狀,然后通過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針對性意見,希望對以后的小學科學教育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育;現狀;存在問題;對策

  引言:

  在當今的教育環境的背景下,培養科學家已不是科學教育的目的,而是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培養科學精神。小學階段的學生就充滿好奇與探索欲望的,充分利用這個時期孩子們的自身特點可以有效的提高和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筆者通過對小學科學教學研究發現,當前小學科學教學的現狀存在這很多問題迫切需要解決,這些問題的出現基本都是由于新課改的實施與實際狀況不匹配造成的。

  1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現狀

  1.1對小學科學教育認識存在誤解:

  應試教育一向是我國教育的“目標”,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部分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把語數外三科作為評價一個學生的標準,而對其他科目缺乏一定的重視。正因如此學校在科學教育的課程中就不重視,甚至往往僅僅存在于課程表上面。

  1.2小學科學教師隊伍配置不合理:

  小學科學課程是存在很強的綜合性的學科,對執教教師的要求較高。有些學校無法滿足對小學科學教學工作,往往使用一些老齡教師或者很多教師是一兼多職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教學方法及觀念比較老舊,無法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在一些邊遠地區各類抽考或者統考時不考小學科學課,因此小學科學課就被放置在教學的邊緣位置。大多數教師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照本宣科,讓學生死記硬背,無法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快樂,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的下降。

  1.3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缺乏教學材料:

  教學材料僅僅可以為教學工作提供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如果缺乏了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活動那么教程的作用也就不大了。小學科學的教材也應該是自然界中的材料實體。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開課率還是不高,基本還是在黑板上設計實驗、口頭講述實驗為主,這種原因的出現主要因為雖然配備了實驗儀器設備但是缺乏可以與之相匹配的教材及可用的材料。

  2改善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現狀的對策

  小學科學教育現在存在的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科學教育的質量,對于教師高效的完成教學工作很不利,同時也使得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得不到提升,成了新課改實施的瓶頸,因此如何正確及時的解決這些問題就顯得格外重要。

  2.1提高對科學教育的認識:

  作為學校的領導應該首先正確認識到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性,高度重視小學科學教育。其次,選擇適合科學教育的教師擔任科學教學工作,嚴格要求教師按照課程表的安排上課,而不是讓其只存在于課程表上面,只有采取一些強制性措施才能保證科學課程的有效開展。消除主課、副科的思維,把科學課程放到正確的位置上面,讓學生也意識到科學課程的重要性,讓他們也加強對科學課程的學習。在高校的招生工作中擴大對小學科學教師的招生工作,解決目前專業科學教師缺乏的現狀,加強對小學科學課程教育的宣傳力度,讓人們正確的認識科學教育。

  2.2加大對科學課程的教育投入:

  科學課程的開展不同于其他課程,它需要一定的實驗儀器開展一些實驗課程,這就需要一定的教育經費的投入,沒有這些實驗器材的輔助學習小學科學課程就很難有效的開展,正是由于沒有實驗設備使得很多老師及學生很少進行科學實驗,導致教學的質量嚴重降低。因此教育部門應該加大經費的投入,同時加強對經費的監督工作,使這些經費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在配備實驗儀器的同時還應該訂購一些實驗教材。學校在購買實驗儀器后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保障科學教學的質量,尋找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科學管理,保證老師及學生可以隨時進行科學實驗。

  2.3加強教師的培訓力度:

  目前的小學科學教師很難承擔新課改的教學工作,就職前教育來看職前與職后的教育工作嚴重脫節,當前教師培訓的效果不佳,很多教師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只是停留在口頭理論理解上,并沒有轉化為教師的職業經驗,因此就要求我們應該加強教師的培養力度,提高科學教師的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挖掘科學教學的資源,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給任課教師提供培訓和進修的條件和機會,多于高校合作,請相關方面的專家及學者針對性的對存在問題進行研究,是任課教師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把課程的新理念應用到科學課堂當中。

  2.4小學科學教師應提高自身科學素養:

  科學課程的教學是多學科的一個集合體,由于科學是一個隨時發展的,對科學教師來說要求比較高,對任課的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人們常說科學教師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與時俱進的通才,這個形容毫不夸張。因此科學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為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廣泛的學習相關理論和方法,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時還要加強科學教學的理論研究工作。當今我國的科學教育工作需要科學教育研究的學術理論作為支撐,從而不斷地提高科學教育的水平,以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林,彭蜀晉.科學教育專業所面臨的問題和發展策略[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9):18—20.

  [2]基礎教育司.九年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3—6年級)[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段佳.淺談小學科學教師素養[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1)33—34.

  [4]賴肖冰等.小學科學教學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6)61—62.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10

  教育部新頒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強調,科學教師通過生命科學領域的教學,引導學生經歷具體的生命現象的探究,提高學生對生命本質的認識,養成科學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態度,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觀念、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因此,要注重提升小學科學教學效果,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需要對小學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創新,結合學生以及科學教學的實際進行恰當的教學安排。筆者以《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為例,談小學科學生命科學教學策略。

  用實際的生活材料促進學生科學經驗的積累

  科學與生活是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但是不少科學教師在進行生命世界內容的教學時,往往因為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調查探究活動的難度大,而直接放棄調查活動。在《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一課的教學中,大多數老師也只是通過大量的圖片和音頻的資料來拓展知識內容。教學中通過展示一些植物的資料,如牽牛花、郁金香等,讓學生了解植物存在生物鐘現象。但通過課前微調查,對于課本中提及的蛇麻花、合歡樹等,很多學生表示從沒見過,也未聽說。如果教師僅僅拘泥于教材和課堂,會嚴重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即使少部分現象是學生熟悉的,但無法有意識地關注,學生難以理解生物鐘和晝夜變化的聯系性。在教學設計中,應當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吻合的資料,繼而使學生產生繼續探究的愿望,才會深入去了解生物鐘產生的原因和應用。

  用充分的親歷參與促進學生科學探究的深入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給予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在教學設計中應當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但是在生命教學領域中,更多的老師以講授為主。由于缺少探究的參與,很容易忽視科學家探究的過程,遺漏隱藏在探究過程中的各種思維方式。所以在《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教學中,教師提前一周布置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選擇身邊最熟悉的一種動物或者植物,嘗試記錄它們一天的活動。學生觀察記錄討論,其實反映了人類探索自然的影子,體現出最樸素的想法。科學家的研究就是從觀察開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同時也提高學生收集證據、分析證據的能力。全年級282名學生進行調查。雖然在班級授課時,部分物種會存在有爭議的,變化不明顯的動植物。但學生仍然能從匯總表中,發現動植物存在著和人類相似的現象,在同一天中有著生命活動的不斷變化。比起課本中僅有的幾張圖片資料,由學生親歷調查的過程,發現動植物的變化,一方面拓展了課程資源,另一方面主體活動讓學生經歷一個有意義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家的研究之路。

  用適時的教師推力鼓勵學生科學結論的發現

  生命科學教學領域的內容豐富而復雜,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渴望通過科學探究去揭秘未知的科學世界。在《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一課中,學生從、從自身感受最深的作息安排入手,懂得人類的生命活動會受到晝夜的影響。繼而從人轉到動植物,這是依據已有認知對未知領域進行思維的判斷、分析和信息的處理。通過課前調查學生已經了解,植物的花開花落、人的作息時間、動物的晝伏夜出等現象。但無法有意識地把它們和晝夜變化相聯系。這時,教師的及時介入,引導學生思考生命活動變化的原因。并尋找合適的研究方法,并提供資料,最終總結晝夜的周期性變化會影響生物生命活動的周期性。在科學探究的最后尋找科學結論時,教師應當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圍繞問題,大膽說出自己的假設。教師旨在激發學生思維,啟迪思路,提升他們思考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用發展的資料整理滿足學生課外研究的持續

  科學課中學習的內容絕對不只是一本薄薄的教科書,科學的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最終回歸到生活中去。一節課的時間太短,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往往不能全部完成。教室外才是學生們學科學、用科學的天地。引導學生在課外持續積極地開展探究活動很重要。《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一課的總結我是這樣處理的:師:通過展示曇花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能讓曇花白天開花。師:展示不完整的花鐘,全班學生共同配合制作花鐘。師:花種鐘面上還有一些空白,對于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我們的研究也還有些空白。課堂的時間有限,但是老師已經將同學們的調查記錄上傳到科學組360公共郵箱,感興趣的你可以課后繼續研究。科學的探究之路是永無止境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自主發展”這一關鍵詞,提升學生的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等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用發展的資料整理方式滿足學生課外研究的可持續發展。綜上所述,在生命科學領域教學中,教師要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理念,將生命教育作為這一領域教與學的重點,通過活動與探究不斷滲透和強化對生命世界的情感態度,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讓生命教育之花盛開在生命科學領域教學之中。

  作者:宋薔

  單位:江蘇省南京市赤壁路小學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11

  摘要:

  強化教學模式改革研究對提高科學教學成效意義重大,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增加觀察與演示的比重,指導學生聯系生活感知理解教材,多動手操作進行學習理解,充分發揮實踐調研活動的作用。

  關鍵詞:

  小學科學;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科學學科在小學教學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融合了更多的知識、蘊含了更多的信息量,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如何提高科學教學效率?教師需要適應教學改革的變化,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科學學科的學習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受到教育,本文主要針對科學教學中的模式改革進行初步分析。

  一、現場觀察與媒體演示提高學生理解效果

  在科學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切忌進行空洞的說教,一定要讓學生多參與,認真觀察、分析研究,并且要將多媒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觀察魚》教學中,筆者就采取了現場觀察和媒體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將魚缸搬到教室,里面放上一條鯽魚,學生的興趣頓時被調動起來。筆者要求學生先仔細觀察,然后安排學生走上講臺向其他同學講述魚是什么樣的、分為幾部分。學生代表輪流上臺觀察講述,整個課堂教學氛圍立即變得活躍起來,他們躍躍欲試,參與的主動性非常高。在完成了現場演示環節之后,筆者重點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加深了解和全面把握。在多媒體的演示中,魚的形象被大幅投影在幕布上,筆者和學生逐一分析魚的頭、軀干、尾部,同時還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初步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分析魚的尾巴有什么功能,魚的鰭有什么功能。學生紛紛暢所欲言,結合課前的預習,在學生的充分討論和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對尾巴的向前推動作用,對鰭的.轉彎控制功能做出了較為準確的分析,并現場運用多媒體演示魚的游動推進原理,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感知認識。

  二、聯系學生的生活感知強化教材內容研究

  學生在科學學科學習中會產生許多似曾相識的感知,因為科學學科是立足于學生生活、立足于社會發展而設置的一門綜合學科,聯系學生生活感知可以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冷和熱對物體的影響》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相似的情景,例如糖加熱變為液體,冷卻之后變為固體,這一現象可以在學生生活中找到類似的情景。炎熱的夏天,家里糖罐子里的糖溶化了,在高溫下從固體變成了液體,而爸爸媽媽為了處理這一問題,往往會將糖罐放進冰箱,經過一番冷凍之后又變成了固體,通過生活中的感知對冷熱影響有了較為直觀的認識。再比如物體和空氣熱脹冷縮原理,也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案例進行論證。夏天的兩根線桿之間電線下垂的弧度較大,而冬天則明顯繃直了許多,同樣的一段電線在夏天受熱膨脹,在冬天受冷收縮,這就是熱脹冷縮的典型表現。通過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案例,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對比了解,學生在科學學科的學習中不僅掌握了規律知識,而且提高了分析研究能力,增強了學以致用的意識。

  三、引導學生自主地操作直觀獲得學習感知

  科學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要盡可能給予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特別是要將實驗搬入課堂,或是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親身感受一下,無論是教師示范演示,還是學生操作演示,都可以幫助他們獲得直觀的學習感知,有助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聲音是通過什么傳播的》教學中,學生對這一方面往往沒有直觀的認識,認為聲音無論是什么情況下都可以進行傳播。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聲音傳播需要一定的媒介,筆者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實驗,在一小塊金屬棒的一端敲擊一下,大家可以聽到聲音,讓學生明白聲音可以通過金屬來傳播。用一瓶水輕輕敲擊一下,學生也可以聽到聲音,說明聲音也可以通過水來傳播。接下來筆者搬出了真空演示器,讓學生共同配合教師進行演示。當玻璃器皿中抽光了空氣之后,小鬧鐘在里面不停的敲擊,而學生卻聽不到聲音,然后打開氣門里面灌入空氣之后,學生忽然聽到了聲音,引導學生從這樣的實驗中明白真空是無法進行聲音傳播的,從而對聲音通過媒介傳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筆者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不同媒介傳播聲音的操作演示,然后分組上臺操作真空演示儀,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來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所獲得的感知體驗,所獲得的知識理解更加直觀形象。

  四、組織課外實踐性活動培養分析研究能力

  科學教學一定要注重實踐性,要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的內容有效運用到課外實踐中,在課外進行專題分析、實踐調查,這也是能力素養提升的一條重要路徑。在《家鄉的水資源》教學之后,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外自行組織調研小組,利用課余時間了解本地區水源分布的狀況、水源受污染的情況,通過走訪調查、查閱資料了解水污染對群眾生活、農業生產等方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議。在廣泛調研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學生對水資源分布、水污染情況及其危害性有了較為直觀的認識,在具體提出建議措施時,明確指出了要保護水源、根治污染的鮮明觀點。雖然學生提出的一些措施在成人看來還是比較稚嫩的,但是這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了他們環境保護意識,增強了學習內容的理解。

  五、結語

  綜上所述,強化科學教學模式改革,是當前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廣大教師應當充分強化科學教學模式改革,更好的推動教學工作開展。

  參考文獻:

  [1]宗騫.小學科學問題意識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xx(05)

  [2]張文俠.小學科學教學要走進自然[J].學周刊,20xx(19)

  [3]郎虎.小學科學有效開展實驗的探究[J].學周刊,20xx(25)

  [4]殷海斌.讓生活化點綴小學科學教學[J].華夏教師,20xx(04)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12

  摘要:現代人的科學素養包括能夠全面和充滿自信地使用計算機、平板、手機等電子設備和相關數據采集系統,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交流與表達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科學教學;實驗小學科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教學媒體及技術具有許多優勢,其中特別強調:利用電子探測儀和圖像軟件包等設施設備,可以使信息的采集和處理更加便利、直觀。

  一、信息技術在定量實驗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融合,能使學生獲得更為準確的實驗數據。結合計算機軟件,還可以將學生實驗獲得的數據以圖表的形式形象地呈現出來,便于學生更好地分析數據,形成準確的科學結論。我們來看看在教學《冷熱與溫度》一課時是如何應用的。

  1.這杯熱水的溫度會如何下降呢?(展示學生猜想)2.請同學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這杯熱水的溫度變化,將軟件設置為每隔2分鐘記錄一次測量結果。3.學生分組測量熱水的溫度變化。4.請各小組結合剛才的測量,說說你們的測量結果,從中你們有什么新的發現。5.各小組學生代表結合軟件圖表進行交流。在《冷熱與溫度》這課的教學中,計算機軟件能將溫度傳感器測量獲得的數據,以圖表的方式呈現出來,數據圖形象直觀,便于學生分析數據,得出結論。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融合,能有效地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尤其是在定量實驗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融合,極大地方便學生獲得準確的實驗數據,并能直觀地展示數據結果,引導學生理性分析,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二、信息技術在模擬實驗中的應用

  在教學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看星座》一課時,由于受觀察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學生難以在課堂上開展真實的觀察星座的探究活動,為豐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能通過講解與演示,引導學生開展看星座的相關探究活動,學生在星座圖上很難找到相關的星星,即使花了很長時間找到,用線連起來,也很難理解星座的名稱。虛擬天文館軟件可以創設出一個虛擬的環境,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平板,開展觀察星座的模擬實驗操作,這樣更便于學生觀察星座,認識星座,理解星座。1.師:展示《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部分內容),我們迷失方向的時候可以找北極星,找到北極星我們就能找到北方。2.那北極星怎么找呢?要能準確找到北極星,先要認識兩個北方星空中最明亮、最重要的,也是比較容易找到的星座,介紹大熊座。3.師:在大熊星座的旁邊還有一個有名的星座,叫小熊座,介紹小熊座。4.一般我們都是在晚上看星星,現在是白天,你想看嗎?介紹星圖軟件,你會用嗎?看看你能很快找到老師剛才介紹的這些星座嗎?(學生操作)5.學生交流看到了什么星座?怎么看到的.?(學生拿著平板通過實物展臺進行介紹)將虛擬仿真技術融入我們的科學課堂,讓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具體地觀察星座,直觀、形象,其實虛擬仿真技術還有交互性,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沉浸在逼真的環境中進行自主操作。例如在教學《骨骼與肌肉》一課時,我們嘗試讓每個孩子借助仿真軟件,實際操作并認識人體的骨骼。1.建筑工人造房子預先要搭建鋼筋框架,在我們人體內部也有一個框架,你知道是什么嗎?(揭示課題:骨骼)2.摸一摸我們的骨頭,你有什么感覺?(硬、多)那你知道我們全身有多少塊骨頭?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呢?(學生嘗試交流)3.我們全身的骨頭分為三部分: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圖片展示)成人全身的骨頭共有206塊,連接起來就構成了人體骨架———骨骼。4.人們肉眼是看不到身體內部骨骼結構的,我們可以借助X光片或人體骨骼數字模擬技術來認識。打開相關軟件,簡單介紹相關骨頭。(可以請3名學生上臺借助軟件進行演示)5.如果給你人體所有骨頭部件,你能拼裝出完整的人體骨骼嗎?(請兩名學生上臺進行拼裝)6.人體所有骨頭在我們身體里的排列是有規律的,掌握這些規律,能夠有利于我們更好的進行保護。你覺得通過這樣的模擬實驗,你有什么新的認識?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營造出富有真實感、交互式體驗的模擬實驗場景,這是傳統實驗教學無法實現,無法替代的。小學科學課中還有很多的內容,比如認識昆蟲、認識植物、認識地球構造等知識,都受到場地、空間位置等限制,模擬實驗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辦法,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模擬實驗一定會更方便、更真實、更有效果。

  三、信息技術在自主探究中的應用

  小學科學課程倡導自主探究活動,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APP應用的出現,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同樣也改變了我們的科學學習。在教學《校園里的植物》一課時,我將“形色”這款APP軟件運用于學生的自主探究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學們,老師帶來了一盆植物,有認識它的嗎?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款“認花神器”,那就是“形色”APP。介紹形色APP用法。同學們,在了解了“形色”APP程序的應用后,有誰想來試一試?(學生上臺操作)下面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認一認我們校園里的植物吧!學生利用平板認植物。形色APP在課堂上的應用,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學生拍攝植物圖片后,通過軟件在線識別,然后比較植物的特點,辨別校園里的植物,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撐。絕大多數學生因為APP游戲而喜歡手機和平板,可是他們不知道這些移動終端除了可以打游戲之外,還有很多功能,在《心跳的脈搏》時,我們使用了“心率檢測”這款APP,將攝像頭貼著食指,測量時,手機就會自動打開閃光燈,通過毛細血管反射到攝像頭里的運動圖像計算出我們當時的心率。在學習《聲音》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們利用“分貝儀”和“頻率分析儀”來觀察物體發聲的大小和音高。信息技術融入科學教學,將更好地激發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信息技術融入科學教學,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使我們的科學教學更開放。信息技術融入科學教學,實現了實驗過程的“可視化”,數據采集和處理的“智能化”。信息技術,讓我們的科學教學更科學,這必將引發一場教學方式的變革,我們相信,信息技術將會為小學科學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13

  摘要: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越來越感受到科學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小學科學教學是科學的基礎教育,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科學意識萌芽和發展的最佳時期,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其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研究和推陳出新。

  關鍵詞:小學科學 觀察 探究方法 情境導入 課外研究

  科學教學的最好的方法是教師悉心指導、學生共同參與,大家在一起無拘無束地認識自然事物的規律,掌握所學,獲得新知,解除疑惑,不斷前進。下面略談一下筆者教學的心得體會。

  一、巧設懸念,增進學習興趣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就缺乏新鮮感和主動求知的意識。一堂課能否成功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前提就是想方設法增進學生學習興趣。興趣來自哪里? 來源于對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來自于對知識的求知欲。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巧設懸念,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激起他們的探究興趣。

  在《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一課中,我先讓學生觀察電池盒小燈座的構造,觀察連接方法,帶著大家一起動手演示,小小的燈泡發出熠熠的光芒,孩子們的臉上寫滿了喜悅。我抓住時機提出問題,能不能讓更多的小燈泡一起點亮呢,能不能讓一個很大的燈泡亮起來? 一連串的提問,激發起孩子們的好奇心,他們躍躍欲試,情緒高漲,這對知識的掌握、為后面的探究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仔細觀察,掌握探究方法

  世界上任何偉大的發現,都和科學家的認真觀察離不開。有了認真觀察的習慣,觀察能力就會提升,就會有動手的興趣,就會有創造,這就是人們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教學的特點。

  我們要根據兒童的年齡,考慮他們的受知識水平以及思維習慣,而教給他們一些觀察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探究的方法。小學生雖然好奇心強,但是情緒容易引起波動,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意識,也不能夠長期地對一件事情進行關注,他們往往只看到表面現象,我們要指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提示他們,我們觀察的事物后我們所學的知識有什么聯系? 我們觀察的重點是什么? 觀察這些內容為了獲得什么? 在教學《聲音的產生》一課中,我給學生們準備了一些能發出聲音的物品,讓他們通過敲打、撞擊仔細傾聽這些東西發出的聲音,都有哪些特點,這些特點又有什么不同和聯系,他們的一致點又在哪里。學生們得出以下結論: 它們發出的聲音各異,相同的地方是只有震動才能夠發聲,他們從而能夠理解了“聲音是由物體震動而產生的。”

  三、節約時間,課下為課堂做準備

  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指導學生多做一些課外準備,從而收到更好地學習效果。學習《油菜花開了》與《各種各樣的花》這一教學內容時,時間正好是春天。陽春三月百花盛開,我安排課外作業: 觀察公園里路邊以及菜園子里各式各樣的花,注意采摘,要愛護植物,切勿踩踏,采集時要完整,妥善保存起來,輕拿輕放,不要損壞。注意觀察鮮花的顏色、香味、現狀,分辨花的萼片、花瓣,辨別雄花和雌花,寫成筆記做詳細的記錄,總結經驗,提升對于花的感性認識,打好學習《各種各樣的花》這一課的基礎。

  四、注重情境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教學要避免千篇一律,打破常規,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在教學實踐中,課前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導入新課,對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反之,毫無新意,平平淡淡,學習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學生們探究活動的動力就會慢慢枯竭。要積極備課,語言幽默詼諧,讓課堂上充滿笑聲,善于向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制造懸念,讓他們激情四射,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這樣的學習輕松愉快,收獲良多。如我們學習磁鐵的時候,我給大家準備了大小不一的磁鐵,提出一些問題“一個小小的磁鐵能吸起一個很大的鐵塊嘛?”學生們親手做實驗,就有了“不同的磁鐵磁力大小不同”的`概念。在《巖石會改變模樣嗎?》教學中,從“校園里的巖石七天內有變化嗎?”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巖石會改變模樣嗎?”不斷地提問,不斷地產生新的認識,逐步帶領學生們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

  五、讓學生積極進行課外研究

  自然界是豐富多彩的,知識本身也來自生活的總結。學習如果局限于課堂,不僅舍本逐末,而且也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應該帶領大家積極開展課外教學。比如,教學《觀察綠豆芽的生長》,這個必須要實際操作和研究了。學生們開始制作,持續觀察,有的同學很不成功,一開始就失敗了,原因是他們沒有按照要求讓綠豆用熱水燙,或者用水泡的時間不夠,沒能夠把綠豆皮泡開。有的同學失敗在過程中,因為他們沒有進行很好的排水,豆芽根部腐爛; 有的同學干脆就是澆水不夠,干枯而死。贊美優秀者,鼓勵失敗者,后者再接再厲,從前者那里吸取經驗,結果他們后來都百分之百的成功了。這樣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教好科學,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養他們的觀察、實驗、理解、探究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這一任重道遠的艱巨之路,教師應站在世紀的高度,深入鉆研課標和教材,敢于創新,大膽探索,就能走出一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科學教育之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14

  摘要

  實驗教學是小學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教好科學課,教師必須注重實驗教學,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活動并積極引導學生學會總結實驗過程。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合作精神;競爭意識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也不斷發生著變化。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必須注重實驗課的教學,在新課程理念下不斷創新教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下面,筆者就如何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以教為中心,忽視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雙方互相促進,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興趣。例如,在“測量水的溫度”這一實驗中,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可能會出現測量溫度顛倒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教師適時出手十預,告知學生正確的測量順序,如果測量熱水之后再返回來測量冷水,就有可能讀數并不是那么精確,產生誤差。因此可以看出,教師在這個實驗的過程中主要是處在一個不范者和監督者的位置,在跟小學生說清楚測量的要點以及測量的具體方法之后,其他的教學細節以及課堂最后的總結和提問都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集思廣益、集體思考的過程。

  二、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大膽猜想并動手實驗。教師還要引入一些有競爭一性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一意識。例如,在學習磁鐵的性質小學實驗課的過程中,在基本課堂知識教授之后,教師可以考慮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被吸引物體,然后以小組競爭一的方式來比賽,看哪個小組能夠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最多。教師應該提倡學生在學完基礎知識之后,開展“吸吸樂”實驗比賽,并給予表揚和獎勵。磁鐵吸引實驗的比賽可以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和團結性,利用小學生在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的集體榮譽感,幫助小學生真正認識到磁鐵所能吸引的物體的種類和內容。這種實驗使得學生對實驗對象、實驗步驟等內容都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而且還起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值得回味。

  三、積極鼓勵學生學會實驗后的總結。

  仟何一個實驗的步驟都必須經歷提前的實驗設計,中間的實驗操作,后期的實驗監控,最后的實驗總結這四個必要的步驟。這四大步驟應該是在教師的引導和設計之下,由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步驟和實驗報告的撰寫和總結。由于小學生受年齡限制,不可能寫出一份完整的實驗報告,所以教師可以考慮在新媒體的教學形式之下,鼓勵學生利用語音錄音的方式進行實驗報告的記錄,但是無論如何,必要的實驗后總結過程和步驟是不可省略的。比如說,在進行高錳酸鉀溶解實驗時,教師首先要進行實驗的設計,引導小學生將燒杯裝上水,將高錳酸鉀藥品逐步投入燒杯。在投入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高錳酸鉀,否則可能會把手染色。

  此外,整個實驗步驟應該使用專業的化學實驗器具來進行。當高錳酸鉀被放入燒杯之后,采用玻璃棒進行均勻地攪拌,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觀察溶解情況以及顏色變化。在整個實驗步驟結束之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的最終總結,尤其要積累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的原因以及可能影響實驗精確度效果的各種因素。比如說,在本實驗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在取水的過程中千萬不要隨意打濕高錳酸鉀藥品,否則很有可能影響藥品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同時,由于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所以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安全問題,提醒學生使用玻璃儀器時要輕拿輕放。在使用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學生將實驗器皿打破,造成不同程度受傷的情況,因此,教師在進行類似化學實驗或者有一定安全風險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起到引導的.作用,事先反復向學生講明安全實驗的必要步驟和簡單方法。

  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對于實驗過程中的有效監督,保證學生的安全。最后,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遇事不要慌張的能力,告知學生在實驗中出現安全問題應當怎樣緊急處理的一些必要小常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確保學生安全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實驗,并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還有很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去總結,不斷去糾正,不斷去改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為切入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我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明天會更好。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15

  本學期堅持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貫徹實施課程改革要求為重點,以課改精神和“自主創新”作為指導,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繼續加強教學管理與課堂教學、嚴格執行本學年度的課程計劃,認真組織教學,切實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抓了青年教師的培養,服務基層、服務教學、服務學生,注意培植典型,爭創新經驗、新成果,切實提高綜合學科教學工作的質量,為市一級學校后添磚加瓦。今學年在多方面作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是抓好課程改革,更新教學理念。二是抓好課堂教學競賽,強化能力培養。三是抓好隊伍建設,注意培植典型。四是組織參加鎮第七節科技節等多項比賽。

  一、以活動為載體,搞活教研工作

  1.“20東升鎮中小學生科技嘉年華”籌備座談會在我校召開

  9月21日上午,“20東升鎮中小學生科技嘉年華”籌備座談會在高沙小學二樓會議室召開。東升鎮教科文衛辦理科教研員盧魏強老師、鎮中學物理中心教研組組長曹修文主任、鎮第三屆名教師、美術中心教研組組長唐海燕老師、鎮首屆學科帶頭人、小學綜合學科中心教研組組長廖仁生老師及該教研組其他成員出席了會議。盧魏強老師主持會議。我校綜合學科組主要配合進行了會場布置和通訊報道。

  2.東升鎮20學年第一學期小學綜合學科教研工作會議在高沙小學召開

  9月15日下午,東升鎮20學年第一學期小學綜合學科教研工作會議在高沙小學二樓會議室召開。鎮教科文衛辦理科教研員盧魏強老師、鎮小學綜合學科中心教研組全體成員、全鎮各公民辦小學綜合學科組長參加了會議。我校綜合學科組主要配合進行了會場布置和通訊報道。

  3.我校舉行“低碳節能、幸福成長”科技節開幕式

  為貫徹實施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進一步落實,積極響應市教育局劉傳沛局長提出在全市中小學生中大力開展“三球”,“三棋”、“三節”和“三讓九更”的號召,在全校營造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0年10月13日上午,高沙小學在學校階梯室舉行“低碳節能、幸福成長”科技節開幕式。

  開幕式上首先觀看了“嫦娥二號”升空視頻,讓同學們了解到我國科技實力,領略了祖國的發展與祖國的日益強盛。接著廖仁生老師從六個方面對《20年高沙小學“低碳節能、幸福成長”科技節方案》進行解讀,分別是:

  一、充分重視、加強宣傳;

  二、全員參與、點面結合;

  三、體現特色,突出個性;

  四、分工負責、責任明確;

  五、開拓思維,積極指導。

  然后,梁大武老師對開展科幻繪畫經驗介紹中指出:

  一、倡導自主學習,豐富知識儲備;

  二、相信學生,因為童心是創新之源;

  三、用心引導、適當幫助;

  四、在科幻畫內容方面應主要集中在生活、社會現狀、醫學、衛生以及人類未知或神秘領域方面等問題。最后,賴志君校長通過講述各種發明創造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本次科技節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奧秘,探索真理、追求科學,發揮自身的光和熱,展現個人的聰明才智。并宣布20年高沙小學“低碳節能、幸福成長”科技節正式開幕!

  內容豐富多彩:創新項目、科幻繪畫、實踐活動、科學小論文、科技手抄報比賽,共5項比賽的總分位居前六名的班級評為優秀組織獎。活動受到學生的歡迎。

  4.廖仁生觀摩廣東省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技能現場展示交流活動

  參加活動前,廖仁生老師按照市教研室的現場教學設計準備的任務分配與要求,撰寫了品德與生活《生活中的水》教學導入提供給市選手,在現場也主動出謀獻策,為我市選手在省取得好成績出了一分力量。活動后他撰寫了一篇1342字的《廖仁生老師觀摩省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技能比賽隨筆》,并在校、鎮教育網及個人博客上發表,受到好評。

  5.組織參加市20年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論文及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為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新課程實施,常態、規范、有效地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水平,總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成果,我校組織了曹紅香主任、肖碧云、梁杏群、譚彩珍等老師參加了“中山市20年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優秀課例和優秀教學論文征集和評選”活動。

  6.組織參加20年廣東省“綠色出行、低碳生活”青少年環境保護征文比賽

  我校組織了曹紅香主任、廖仁生、梁杏群老師輔導學生參加了20年廣東省“綠色出行、低碳生活”青少年環境保護征文比賽,廖仁生、梁杏群老師還積極創作分別參加了20年廣東省“綠色出行、低碳生活”攝影比賽。

  7.組織參加(華師京城杯)全國教育技術裝備與實驗教學優秀論文評選活動

  我校廖仁生老師撰寫論文參加了(華師京城杯)全國教育技術裝備與實驗教學優秀論文評選活動。

  8.組織參加“20年東升鎮中小學教師課件制作評比活動”

  為進一步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切實提高我校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充分展示和交流課件制作與應用中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經驗。我校組織了廖仁生等老師制作課件參加了“20年東升鎮中小學教師課件制作評比活動”。

  9.組織學生參觀廣東科學館

  11月份的一天,我校組織全校各年級絕大多數的學生到廣州科學館參觀學習一天,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11.“外星人和智耀中華科普展”入場券在高沙小學受青睞

  為了學校的科普事業能夠更好地繼續發展,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科學素養,讓廣大青少年學生得到一個了解和增長科學知識的機會,圣誕節前夕,高沙小學向全校學生每人都派發了一張“外星人和智耀中華科普展”優惠券,向全體老師們派發了VIP貴賓卡,建議師生本月25-26日到中山科學館參觀科普展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受到大家的歡迎。

  本次科普展覽,集觀賞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妙趣橫生,內容豐富:包括美麗的“鬼火”、抓得住的電流、看得見的聲音、“小螃蟹”在跳舞、能騎的大象、能騎走的'戰龍、飛不出去的籠中鳥、無水管、柯卡露怪獸、電離子魔球、世界最大的地面音樂琴、萬枚尖釘不傷人、宇宙圖片知識介紹、錯覺畫和挑戰中國古代益智玩具、拓撲游戲等。

  二.春華秋實,碩果累累

  1.高沙小學綜合學科組雙喜臨門

  在公布的“中山市20-20xx學年度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先進教研組織和個人”的評選結果中傳來喜訊:高沙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科組獲“20-20xx學年度中山市品德與生活(社會)學校先進教研組,我校湯志錦老師獲20-20xx學年度中山市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先進教師。

  2.高沙小學在東升鎮第七屆(20年)中小學生科技節獲佳績

  在中山市麗景學校剛結束的“東升鎮第七屆(20年)中小學生科技節閉幕式暨總結表彰大會”中傳來喜訊,高沙小學取得好成績。

  我校為了迎接“東升鎮第七屆(20年)中小學生科技節”,專門舉辦了主題為“低碳節能、幸福成長”的學校科技節,全校同學參加了活動,該活動集知識性、創新性、趣味性于一體,持續近一個多月。

  3.高沙小學在“第八屆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展評活動取得好成績”

  在小欖鎮廣源學校剛結束的“第八屆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展評活動”中傳來喜訊,高沙小學在第八屆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兩銀兩銅的好成績。在科幻畫方面:梁大武老師輔導周靖文同學的《未來環保綜合站》及關烷游同學的《空中轉換器》分別獲銀獎,輔導羅燁玲同學的《超級節能處理器》獲銅獎;在創新項目方面:凌康林老師輔導黃燁敏同學的《太陽能保溫杯》獲得銅獎。廖仁生、凌康林老師、黃燁敏同學參加了為期2天的第八屆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展評活動。

  三、做法與體會

  1、有計劃有總結,計劃早定,有的放矢,認真落實,總結及時。

  2、科組成員分工明確,任務到人,既分工又合作。促使大家在活動中提高組織、教研等能力。

  3、搞活動后及時撰寫通訊稿進行宣傳報道,提高影響力。

  4、活動注重積極爭取學校老師與有關領導、老師的支持、配合、幫助,這樣活動會更加成功。

  5、科組始終堅持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爭取做出不平凡的成績”、“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作為工作的要求,鼓勵大家不斷進步,勇創輝煌。

  6、組員的團結協作是科組走向成功的關鍵,學校的鼎力支持是科組走向成功的基礎。

  7、用“以服務教育為榮,以斤斤計較為恥”作為本教研組的精神支柱和工作動力。

  8、大家的工作態度決定著科組的興衰成敗。

  四、設想與方向

  1、搞好品德與生活(社會)精品課程的研究工作。

  2、搞好一年一度的五年級科學實驗操作考核。

  3、積極組織六年級學生參加科學知識比賽。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傅雷08-25

《傅雷家書》傅雷06-10

《傅雷家書》06-14

傅雷《傅雷家書兩則 》06-14

《傅雷家書兩則》傅雷06-14

傅雷家書感悟06-01

傅雷家書的教案08-26

傅雷家書教案03-18

《傅雷家書》感悟03-23

傅雷家書說課稿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