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奇跡》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奇跡》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奇跡》讀后感1
最近讀了《教育的55個細節》和《愛的教育》,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陶淵明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堅持不懈,就會天天成長。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人才的培養者,就更應該勤奮的讀書學習。最終達到一種境界:讀書內化為自己的精神需要,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讀書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師讀書不同一般人讀書,要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要帶著問題讀書,深入思考、大膽懷疑、努力實踐、勇于創新。學習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觀選擇。如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校交流,拜專家為師,以學者為友等等。不僅學大師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更要學習他們不迷信權威的創新精神,學習他們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獻身事業的人格力量。同時要懂得把學習內容轉化積淀為自己的綜合素養和創造能力,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許多專家也給我們提供了經驗和指導意見。
李海林校長總結的讀書方法是:在身邊尋找問題——帶著問題讀書——通過讀書找到解決問題的觀點、立場、方法———用書中找到的觀點、立場、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改善自己的行為。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鑒。
特級教師宋如郊認為:"讀書學習這個過程貴在堅持和得法。"他總結出一線教師讀書的要點:
第一,讀書要堅持這樣的習慣:
1。勤,天天讀一點。
2。博,各種書都看一點;
3。新,追蹤前沿的新信息;
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寬度;新,是銳度;思,是深度。
第二,讀書要堅持內化:
1。由數量上的積累進而形成質量上的積淀;
2。將資源轉化為能量。即將所讀內容有效轉化,為己所用,變成自己的`專業思想和技能。
第三,讀書要堅持務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1。即重點要突出,教育理論和本專業的著述是讀書的重點,數量上要保證,時間上要傾斜,整合上要優先;
2。返"本",即經典著作要常常"回頭看",常讀常新,像《葉圣陶文集》這類著作應該多看幾遍,每一遍都有新收獲。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_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于酒囊飯袋、行尸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行動改變命運"。二是用思想陶冶學生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于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復,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著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愿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教育奇跡》讀后感2
《羅恩老師的奇跡教育》這本書讀完了,我為羅恩老師的熱情所感染,為他對學生的付出而感動。他的執著,他的創新,他的教學理念,他的教學方法,他培養學生的目標,培養學生的方法,與家長溝通的方法,與捐贈者溝通的方法,都值得我學習。我想,這會對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產生很大的影響。
一、我學會了開學之初就告訴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目標,然后高標準要求。學生朝著我的目標努力過程中,我想盡各種方法,促進學去達到那個目標,而不是降低學生的要求,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二、我們要注重學生的分數,還要培養學生達到目標的能力。平時的教學中,我更多的是學完對話以后讓學生表演,因為時間關系,故事教學就顯得很匆忙。我想如果每個單元,在學完一個故事以后,到讓學生到臺上表演,會增加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會增加學生的自信。
三、我還看到了羅恩老師鼓勵學生參與社會的'能力,以及關注全球事業。他帶學生去全世界旅行,了解各地的地理,歷史及風俗文化,他所培養的是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人。雖然我沒有能力帶學生們去旅行,但我有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盡量在遇到這方面的內容時,我給學生提供一些看世界的機會。我帶學生通過看書,上網查資料去觸摸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
四、羅恩老師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獲得獎學金,而不是不合格的學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開發家長學校,教給家長怎么輔導孩子。我平時跟家長溝通,更多的是說孩子學習情況不好,希望家長配合。下次,家長再問我英語學習情況的時候,我教給他們怎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要教給他們怎樣在家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閱讀水平。我和家長互相配合,讓學生們努力變成我們期望的樣子。
五、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孩子確實需要比別人更多一些時間來發揮才能。但我堅信,所有那些成功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想要做好的欲望和從不屈服的態度。我要花時間變得更有耐心,告訴我的學生我的期望是什么,把大目標劃分成小目標,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目標。
《教育奇跡》讀后感3
最近讀了《教育的奇跡》這本書,感想很多。十幾年的教齡,說來也不短,通過閱讀,再結合現在的小學教學經驗,感觸頗多。通過閱讀這本書,才真正感覺到教育的無窮力量,要當一名好教師的職責與不易。本書共錄入18個真實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讓人刻骨銘心,讓人感動不已。書中不管是家長也好、老師也好、還是學校的領導,他們都相信一條: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和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自己。
那么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們該從中學習什么呢?書中提到了要“公平對待所有的學生”。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了剛剛工作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至今難忘。
記得一天布置完作業后,其他學生都飛快地拿起筆開始做了起來,卻見某某同學仍在傻傻的發愣。我不由的怒火中燒,因為這個學生本來基礎就差,再加上學習興趣不濃,所以成績很不理想。我站在講臺前厲聲說道:“某某,你是不是又不想做作業了?”他輕聲回答說:“我不舒服。”“你不要給我找借口了,不想學就早點回家。”說完我也不去看他,就去巡視其他學生做得怎么樣。過了不多久,只聽一個學生叫到“老師,某某吐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把視線轉向那里,我也趕緊走到他身旁,只見他臉色煞白,神情非常痛苦。我連忙叫一個學生去弄點水給他漱口,另外叫一個學生打掃嘔吐物。此時我多想對他說聲“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但卻始終沒有說出口,只簡單的說聲你休息一會,就走開了。
回到家我在想,如果那是一位好學生,我會怎樣去做。也許我會走到他身旁,仔細地詢問他哪兒不舒服,或者伸出手摸一下他的額頭是否發燙。但我不僅什么都沒做,而且還粗暴地訓斥了他,這所有的一切都只因為他是一個后進生。
所有的老師都喜歡成績好、聽話的學生,不喜歡甚至討厭成績差、不聽話的學生。其實越是成績不好的孩子,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懷與愛護,他們的心更敏感。很多學生之所以會越來越差跟他在學校老師對他的關心夠不夠,受到老師的漠視有著很大的關系。作為一名老師,只要你能做到公平對待所有的學生,甚至多點關懷后進生,孩子們才會更親近你。
《教育奇跡》讀后感4
今年寒假期間,拜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的奇跡》這本書。書中四部分共錄入18個真實的故事,細細讀來,每個故事都讓人刻骨銘心,讓人深深震撼。書中講訴了一些當代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后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涂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蠢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沒有放棄他們,他們的父母堅信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就算是出生智力低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只要給孩子付出所有的愛,孩子就一定能夠成才,而不是變成家庭與社會的`負擔。他們做到了,他們成功了。其實,這才是真正理想的教育。
我在這本書里讀到一個個令我難忘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會學的大學教授,曾叫班上一個學生到一貧民窟調查200名男孩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并對他們為了的發展作一評估。每個學生的結論都是他毫無出頭的機會。25年后,根據調查,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擔任律師、醫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訪了當年曾受評估的年輕人,跟他們請教同一個問題,你今日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結果他們不約而同地回答: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教授找到她后,問她到底有何絕招,能讓這些字貧民窟長大的孩額子個個出人頭地。這位老太太眼中閃著慈祥的光芒,嘴角帶著微笑回答道:其實也沒什么,我愛這些孩子。
《教育奇跡》讀后感5
這個暑假我讀了學校發的《羅恩老師的奇跡教育》這本書,還看了以羅恩老師的真實故事為背景改編的電影《熱血教師》,他身上所具備的對待學生的態度:愛心、耐心、尊敬、信任,且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讓我深感佩服。讀完此書,我感覺有許多收獲。在談感想之前我們先看一個視頻。(播放視頻)他就是羅恩克拉克,年僅28歲,他就獲得“全美最佳教師”的殊榮。我想大家只需這短短的幾分鐘就已經被他的那種幽默與激情所感染了吧。
在一開始讀前言的時候當我看到標題:課堂應該是充滿激情的地方,我就想這和我們的271“高效課堂”豈不是一樣的,我們老師的課堂不也是充滿著激情。老師們用各種方法點燃著我們的課堂。在熱血教師中有這么一個例子(是否要截取視頻),由于孩子們不能夠集中注意力,他采取了一個辦法,就是如果學生能夠集中15秒的注意力,他就喝下一杯酸奶,結果大家應該能夠猜出來,而正是老師的這種辦法,才讓他的學生慢慢的喜歡上了他的課,慢慢的對學習有了興趣。在這一方面我覺得我們實驗初中的老師方法應該比羅恩老師好很多了,至少不會自己在課堂上喝吐。我們學生自制的視頻,自排自演的話劇,我覺得比羅恩老師他們的說歌好玩多了。但是羅恩老師他有著自己的魅力,他是個散發著迷人風采,有著神奇魔力的人,羅恩老師是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點燃課堂,而我是要求學生們激情投入。克拉克學校有著“與眾不同,無所畏懼,點燃激情,獨立自由”的羅恩精神。羅恩在課堂上創造出一種積極的氣氛,甚至站在桌子上點燃孩子們的激情,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他尊重每一個學生尤其擅長贊揚的力量,懂得很好的維護保護于學生們的關系。他們關注的.核心是學生的學習實質性問題,讓他們認識自己的價值,欣賞他人,鼓勵大膽想象,引導學生們主動學習,讓孩子們學的多學的更好。在他的周圍團結這一群和他一樣教育者,他們能緊緊抓住學生和家長的眼球,讓學生實現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羅恩老師堅信因材施教,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書中有這樣一個畫面讓我印象很深刻,羅恩老師曾經教過一個孩子喬治,是一個學習不努力,調皮搗蛋的孩子。每次羅恩老師請他朗讀的時候,他都會無所謂的說“我不想讀”。于是,放學后羅恩老師將他留下來,讓喬治和他一起利用詞卡拼出課本里的所有成語,先了解發音,然后學習詞匯,努力使朗讀流利。最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總是聯想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包括怎樣提高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怎么樣和他們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等等,下面我從書中的幾個方面談一下我的感想。
第一部分第七節“走進孩子們的生活”,我覺得這一部分和“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是一個意思,那就是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內心,和他們做心與心的溝通。
書中這么寫的“使學生用功和表現出敬意的關鍵是與他們建立正確的關系。我總是清楚地告訴孩子們,我是他們的老師而不是他們的朋友。是的,作為老師,我知道自己應該成為一個可以信賴的顧問、一個教育者,以及一位指導者,甚至有時候還是一個父親或者母親。首先,要向學生們表達你的關心,這樣做會讓其他的一切都變得容易起來。”書中講到一個叫達坎的孩子,因為家庭環境的緣故,過去有很多的行為問題,經常被退學,羅恩老師到他家里,明白了真正的原因,他沒有因為問題的存在而不去接收這個孩子,而是堅定了信念,他將成為克拉克學校的學生。在學校里,羅恩老師堅持和達坎一起吃午飯,一起乘坐公共汽車,逮住機會就對他微笑,每當他做對時就表揚他。而正是羅恩老師的關心,使達坎的態度徹底的轉變了。他開始在學習上努力用功,專注于功課,尊敬老師和同學。我們班也有個學生,名字叫李康寧,這個暑假我一直在和他保持通話,這也是在放假之前特別留下囑咐的學生之一。一開始的時候,我發現他對什么東西都不感興趣,學習不認真,上課總愛低著頭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作業經常完不成,組織的任何活動都不趕興趣。當我和他談話的時候,他也總是不配合,我總覺得他心里藏著什么。元旦晚會的那天晚上,他們宿舍由于太興奮,很晚還不睡覺,被通報了。我當時在結束之后還在班里強調了晚睡的紀律,我以為他們會老老實實睡覺,所以我看到被通報之后非常的失望,當然也很生氣,我把他們宿舍全部的人叫到了操場上,圍了一個圈,我沒有過多的去說宿舍扣分的事,而是和他們談了一下這半年來我們的收獲,當我和他聊得時候,他說他在宿舍里比在家里開心,原來他的父母經常吵架,而且一直想離婚,他總是很苦惱。對所有事都不感興趣。當我知道原因之后,我和他說,你知道父母心里最重要的東西,一直沒有使他們離開的力量是誰嗎?是你!只有你自己好好的努力,讓自己變的非常優秀,讓你成為他們的驕傲,你覺得他們會分開嗎?之后我慢慢的發現,其實他對事情不是沒有熱情,而是缺乏自信,當我安排他的事情,他總會努力的做好,而上課的時候,我會鼓勵他發言,只要他有進步,我會狠狠的表揚他,而他現在比以前可以說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個暑假他基本上每個4.5天都會給我發短信,告訴我他在做什么。在我們傳統觀念里,兒童是受教育的對象,兒童的一切應該由成人決定、安排。因此,無論給孩子們灌輸什么,總是希望在他們身上即刻發生作用,立竿見影。這種填鴨式的教育無疑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是違背兒童心理特點的。學生是有思想的個體,作為班主任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當學生學習失去信心時,應該滿懷期望,幫助其恢復信心,并發掘其才智;當學生自暴自棄時,應該滿懷期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勇氣;當學生出現錯誤行為
第二部分營造讓孩子愛上學習的氛圍。
談到這個問題,我覺得在坐的各位老師都有自己的辦法,而且都是高手。這其中有幾個方案我覺得都非常的好,其中有一個獎勵計劃,我們班除了我和趙令朋是男老師之外,其他的都是些女老師,我發現他們一個特點,就是同學們非常喜歡他們的課,因為他們時不時的會獎勵他們很多零食,像棒棒糖之類的。后來,我就和她們學,果然非常管用,我和我們班兩個學習不努力孩子在期末考試之前打賭,如果他們的成績達到一定的水平,我給全班同學買棒棒糖,最后的結果考完試,我給他們發了糖,而且是借的龐小偉的。我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真正喜歡一個老師,他就會努力的學一門課。第三部分72節,微笑是管理孩子最好的方法。我覺得這也是一個老師和學生拉近距離最好的辦法。以前我讀過一篇文章講人怎么樣才能有魅力,是這么說的:“一個人可以長的不帥,但要非常的有才,如果連才氣也沒有,那一定要保持微笑”我覺得很有道理,我長得不帥,也沒有才,最要命的還很黑,所以,我常常和學生們微笑。
作為老師,要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夢想,并且讓他們知道我們相信他們能夠夢想成真。一旦我們發現他們身上的潛力,他們也就會開始發現自己的潛力。這樣就會自如地以我們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對成功有著自我期待的學生。孩子們的潛力就在那里,而我們的職責就是發現潛力,鼓勵潛力,并讓我們的孩子知道,我們毫不懷疑地堅信他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這本書給我了的啟示.正如羅恩老師所說:
《教育奇跡》讀后感6
每到周末,就想去書店轉轉,不是標榜自己有多么愛學習,而是想融入書店那種環境讓自己能靜下來心來看點書。走著走著,我無意之中看到了一本《教育的奇跡》的書,封面上這幾個字讓我眼睛一亮“把‘笨小孩’培養成天才的12種方法”,我想一定要好好地看看,讓我這個成天為班級瑣事而煩惱的老師也學一學。
讀了之后,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賞識孩子是一門藝術》這一章節。卡爾.威特在父親老卡爾.威特的不斷鼓勵下(你是個非常聰明、非常好的孩子,我相信你,你一定行的),像對天才一樣地愛他、期望他、教育他。使小卡爾威特最終成為那個時代的奇才。
賞識教育是對孩子的成長充滿信心,給予期望和熱愛,使孩子的行為也期望趨于一致的一種教育方法,要多給孩子一些贊賞,并且這些贊賞要及時,否則,它的賞識教育教育效果也就減弱了。
細細回想一下,在平常的教學生活中這樣的賞識教育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沒引起多大注意,哪怕知道了要這樣做也總堅持不住,總喜歡多批評。但有一次,我覺得我做得還可以。
班內有一名學生叫阿賽爾,這個小哈族男生每節課上總不能集中精力聽課,課后作業也經常拖拉,錯誤連連,當然,他的成績也是可想而知的.。對于他,我是好話壞話說了一籮筐都無濟于事,父母總是說也在家嚴格管教,但是成績卻沒有多少起色,漸漸地我也就麻木了。可是,每天到教室總能看到他在積極地清掃垃圾角,但由于他的成績不好,我總是懶得去表揚他。有一次衛生突擊檢查,檢查衛生時,由于我們班的衛生角一直很清潔,所以沒有受到批評,這才想起這些都是阿賽爾的功勞,而這時的贊賞卻不能更好地激勵他,就在這不久后,我在街上買東西,正巧碰到阿賽爾的媽媽帶著他,我微笑著打過招呼后及時說:“阿賽爾最近表現特別好,不錯!……”從好以后,他像變了個人似的,自信多了,見到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低頭就跑,而是昂頭笑著說:“老師好!”可見,贊賞對孩子來說是多么重要!
賞識、贊揚、鼓勵正是肯定學生的具體表現,是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所必須的。賞識的奧秘就在于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態中覺醒。確實是這樣,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會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
這件事讓我領略到了賞識的魅力,同時也讓我意識到: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不應當吝嗇贊美、肯定、鼓勵,只有更多的使用這些,多給孩子展現自己的機會,才能使他們樹立起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氣大膽的往前走。
《教育奇跡》讀后感7
假期兩個月,以龜行速度讀完了校長推薦書目《教育的奇跡》。讀完18個教育故事,唯有一個字可以概括我的感受——愛,真真切切的愛打動了我的心。要問我18個故事中哪一個更得我心,那便是海倫·凱勒和沙利文老師之間的故事。
海倫·凱勒,海倫,在美國巴拉馬州北部的一個小鎮出生于1880年。她的一歲半時,不幸感染了猩紅熱,導致她失去了視力和聽力,隨后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在這個黑暗而孤獨的世界中,海倫逐漸長大并摸索著生活。直到她七歲那年,家人為她請來了一位家庭教師,這位名叫沙利文的老師對海倫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沙利文小時候幾乎失明,因此能夠理解失明的痛苦。在她辛勤的指導下,海倫學會了使用手語通過觸摸與他人交流,并通過觸摸點字卡學會了閱讀。最終,她甚至能夠用手摸別人的嘴唇來理解他們的談話內容。沙利文老師為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鼓勵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里奔跑,在地里埋下種子,甚至爬樹吃飯。她還帶海倫去摸剛出生的小豬,一起在河邊玩水。在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海倫竟然克服了失聰和失明的障礙。她以出色的成績畢業于美國拉得克里夫學院,并成為一名博學多才、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的知名作家和教育家。海倫寫作了十四部作品,其中包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師》、《我的生活》等,這些作品記錄了她的人生經歷和對世界的思考。
海倫如何從一個又聾又啞又忙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最令人感興趣的人物?海倫自身的努力自是不必說,我們還要看到默默陪伴海倫五十年,給予海倫無私的愛的莎莉文老師。
愛學生,每位教師都會口頭上說,也在行動中做,但是為什么最終的結果卻截然不同呢?我認為這與老師對學生所給予的愛是否滿足孩子的需要有關。如果是滿足孩子需要的愛,那么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就像優美的舞蹈一樣輕盈美好;而如果不是滿足孩子需要的愛,那就像他們的關系中多了一塊絆腳石一樣。
有人說:愛一個人,不僅要欣賞她的優點,還要包容她的缺點。雖然這聽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并不簡單。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寬容心,能夠接受對方的缺點和不完美之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只是在老師眼中,有些孩子的優點超過了缺點,而另一些孩子可能被缺點所遮蓋,很難看到他們的閃光點。那些被缺點掩埋的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發現孩子身上優點的雙眼,因為這樣會給孩子帶去消極和負面的影響,而不是積極、陽光和快樂的正能量。讓我們都反思一下,為什么自己沒有發現孩子的優點?難道是因為這個孩子真的沒有優點,還是因為我們缺少尋找優點的視角和觀察力呢?當我們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時,我們將能更好地引導和教育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鼓勵。這樣,孩子們才能從小就感受到積極的力量,迎接未來生活中的挑戰。因此,作為一位教師或者家長,我們都需要培養一雙發現孩子優點的慧眼,給予他們正面的評價和支持。這樣,他們將擁有更多的自信和勇氣,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魅力,走向美好的人生。
在假期中,我經常聽到一個句子:“孩子是國家的未來,讓我們好好教育他們吧。”這是一位加拿大老師說的。當我問她為什么這樣說時,她回答道:“愛孩子就等同于珍視財富。每個人都喜歡金銀珠寶,那為什么不能用珍視財富的心態來對待班級里的每一個孩子呢?”
當然,沒有一個老師不愛孩子的`,只是我們的愛在某些時候變味了。早讀鈴聲響了,玲玲踏著鈴聲姍姍來遲,其他同學早已開始了早讀,而你正站在教室外等著,此時的你會怎么做那?大聲喝斥“教室外站著!”還是現行退讓,放她進教室早讀,可后再輕聲細語地詢問遲到的原因,了解到不為人知的原因后,因同情,因關心,或其他因素給她一個撫摸,一句安慰,一個擁抱,讓她真真切切地感受你所給予她的愛和關心。
或許班機中的孩子對于老師來說只是幾十分之一的希望,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可是同樣的孩子對于他們的家長卻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作為教師是何種心態愛你的學生呢?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獵人帶著獵狗去森林中打獵,獵人一槍打中一只兔子的后退,受傷的兔子開始拼命奔跑,獵狗在獵人的指示下飛奔著去追兔子,可是追著追著,兔子不見了,獵狗悻悻而歸,獵人開始罵獵狗:沒用的東西,連只受傷的兔子也追不上。獵狗不服氣:我盡力而為了啊!兔子終于跑回洞中,它的同伴在慶幸的同時也感到很驚訝:那只獵狗那么兇,你還受了傷,怎么還能跑得過它?受傷的兔子說:他是盡力而為,而我是全力以赴。老師啊,你對你的學生們是盡力而為了還是全力以赴了?
其實,在我看來,盡力而為和全力以赴還不足以說明你會愛孩子。一個真正愛孩子的老師是剛柔并濟的。她既能給予孩子母親似的柔情,學生可以從她那里得到溫暖;他又可以給予學生父親般的威嚴,學生可以從她那里明白何為責任和堅強。
《教育奇跡》讀后感8
讀了朱永新主編的《教育的奇跡》一書,我不知疲倦地欣賞著這本神奇的“奇跡”帶給我的新生力量!
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后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涂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么?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看來“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更多是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還是舅舅、姑媽、等人的責任!總之,無論是來自哪一個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創造真正的奇跡。而這一個個奇跡的背后,無時無刻不在顯示人性的'愛!是愛,各種各樣的真愛,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懷著“教育為公 ”、“甘當駱駝”的精神,為中國的教育探求了一條新路,為孩子們開辟了一個開闊的世界。一直以來,我都嘗試著用愛去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
1、愛,是尊重理解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本厚厚的書,都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是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培養他們成人、成才,首先就要尊重他們,全面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家境。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要小心的像對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樣保護好每一個學生。
2、愛,是欣賞激勵
心理學家爾土曾說過:“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贊美。”因此我們應學會欣賞每一個孩子,用積極的心理意向去激勵他們,期待他們。
3、愛,是心與心之間的碰撞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深入到他們的興趣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愁,這樣學生才會向老師敞開心扉。教師也只有體驗到學生的內心感受,才能將心比心,關注學生內心世界的細微變化,這樣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愛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學生就如同是一株株幼苗,需要真心的關注,悉心的澆灌和細心的呵護。愛就如陽光一樣給孩子溫暖,似甘露一樣給孩子滋潤,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教師的無限關愛無論他是——差孩子”、“壞孩子”, “好孩子”、“聰明孩子”、“優秀孩子”、“正常孩子”等。每個孩子都具有無窮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既不要和別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長當年有能力相比,應該多為孩子喝彩,多對孩子進行鼓勵。關鍵是父母和教師如何去挖掘。愛是一種等待,愛是一種引領,愛是一種責任。讓愛走進校園,讓愛走進家庭,讓愛產生智慧,讓愛留下歲月抹不去的美好回憶。讓我們相信——教育,因愛而美麗!
《教育奇跡》讀后感9
“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比爾·蓋茨的這句話很簡單也很實在。而對此更多的感悟是在假期里閱讀了祝明校長贈送給學校每一位老師的《羅恩老師的奇跡教育》之后。
閱讀的過程是一次感覺奇妙的歷程,閱讀中仿佛跟著作者走進了克拉克學校,一點一滴感受著羅恩老師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和他獨特的教育理念,感受他令人震撼的教育行為。書中描述的克拉克學校,你看不到任何體制化的刻板教條的框框,相反,校方及所有老師的出發點都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并激發學生的潛能,平等、尊重和信任自然地流淌在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首先感悟的是克拉克學校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和我們中國的學校風格迥異的各種活動。他們利用各種機會組織孩子參加許多有趣的實驗活動,比如幫助困難的家庭布置一個新家;由航空公司贊助孩子們出游;在學生里設置一堵回憶墻,留下孩子的精彩瞬間;別出心裁的分院開學典禮;為了迎合年輕學生的愛好而在衛生間上貼滿整堵墻的明星海報,以及為了給孩子們留下珍貴的回憶而定期設置的既瘋狂又奇妙的各類穿越時空主題活動。所有這些活動,他們都會利用自己的熱情和誠意爭取贊助,不需要花費學生任何費用。孩子們既能在這類活動中得到不少的快樂,又能學習到許多有益的技能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克拉克還會教授孩子們很多很多與知識無關,但卻非常重要的與人相處之道,比如真誠地為同學鼓掌,用充滿熱情的鼓勵帶給他人勇氣和信心;比如當別人回答不上問題時,耐心地等待而非搶答。
其次感悟的是羅恩老師的人格魅力,他在教育界簡直就是一個奇跡!正如奧普拉所說,羅恩老師是“最了不起的人”。他對學生近乎嚴苛的課業要求和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學習任務,奇跡般地催生出孩子們的無限可能;那些看似無厘頭的教育實踐,恰恰是點燃孩子們學習熱情,激發他們求知欲望的火種,使他們勇于追逐夢想,他與孩子們一起創造了奇跡。即使再累,只要一站到講臺上,即使只有四五個小時的睡眠的他,依然能自欺欺人地用一句“大家早上好!我們開始新的一天吧!”迅速點燃全班同學的熱情。羅恩老師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讓我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又多了一些感悟。
書里克拉克先生說了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話,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他說的:“所有的老師應該對自己的工作有這樣的堅定信念,即做教師并非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使命,召喚我們服務于更高的目標、付出自己的全部,把為我們的孩子創造幸福和安康作為我們的首要任務。”他還說:“有時候,重要的并不是我們內心的`感受,而是我們如何表現,只要你表現出一種情緒,它通常也會轉化為你內心的感受。”確實如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并不是一味的機械的工作,我們更多的是要用心來對待學生,用心來教育學生,讓教育開滿幸福之花。
可能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在你所面對的孩子中,有聽話的,也有調皮搗蛋的。對于聽話的孩子我們甚是喜歡,對于調皮的孩子我們也可以忍耐,但是一旦他們玩得有點過了,你可能就會有點受不了了,甚至開始在課堂上面發火,批評他們,更甚者可能直接開始懲罰他們。這或許是我們大多數教師的處理方法。我可能也是這樣處理的,前提是在沒有看羅恩老師的文字之前。然而我看了羅恩老師的話后就不會這樣做了,記得羅恩老師說過:“當你和孩子們一起工作時,特別是和那些把你逼得發瘋的孩子們一起時,一定要看到這些孩子的潛能。你必須關照每一個孩子,并看到他們的潛能。”這個理念就叫做激情。有激情的教師肯定能改變學生,換句話說,用心來教育,讓教育開滿溫暖之花。用激情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肯定學生、改變學生,這是克拉克給我的最大的收獲。
我們在教學中還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課堂上,學生對于你的教學內容興趣索然,沒有太大的學習欲望,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一般是如何處理呢?想想吧!如果是很重要的課程,老師一般會抓著你來一起跟上班級學習節奏,然后學生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消極的學習,可能會更加倦怠這門功課;有些老師可能選擇讓他們為所欲為,隨便他們怎么做,只要能夠在課堂上面不調皮不擾亂課堂紀律就行了,然后學生更加肆無忌憚了,對這門課更是沒有任何期待。我以前的做法也不外乎前面說的那兩種,但是在看了羅恩老師的教育實例后,我知道自己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做法了。在書中他說:“孩子們的潛力就在那里,而我們的職責就是發現潛力,鼓勵潛力,并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毫不懷疑地堅信他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沒有一個孩子是不想認真學習,是教師沒有認真了解他們,發現他們的長處和優勢,在看到孩子的黑暗的一面后就立馬覆蓋掉了他們原本的好印象,這種看法是最不可取的,我們用愛來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用愛來感化他們,發現他們的潛力,讓他們成功實現自己的夢想。讓教育開滿智慧之花。正如羅恩老師所說,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比孩子自己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發現他們內心蘊含的潛力,堅信每個孩子都可以學好。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教育,或許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的緣故,教育所關注的重點都放在了唯一的分數上。學生最寶貴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學習熱情卻就這樣一天天地喪失甚至扼殺。而我們教師在疲于應付各類檢查和各種考試的同時,對學生、對工作也失去了激情和創造性。我們真的該好好想想,我們要帶給學生些什么,僅僅是分數嗎?也許,我們更應該教給學生走向社會的綜合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目標,為培養創新型人才而努力。而我們明月中學“感恩、吃苦、為人民服務”的校訓和不同凡響的體育課正是在朝著這一方面發展。
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示。正如羅恩老師所說:“教書就是制造驚喜,就是制造令孩子難忘的經歷。”我相信,只要我們對工作保持激情并勇于付出,我們的學生也一定會為我們帶來驚喜!我也深深感悟,一個人要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以務實的精神,火焰般的熱情,做好每一天的工作。這也是羅恩老師給我們最大的希冀——有責任心,教學相長,教書育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無國界,任何一種教育體制都有其好壞,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在于如何在現有的體制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做最好最恰當的教育,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受到最優質的最適合自己的教育,讓教育開滿幸福之花!
《教育奇跡》讀后感10
《教育的奇跡》主要講了教育的驚人作用,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后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涂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么?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我被書中成功的奇跡所感動,細想平時的教育生涯。在我們的.身邊,總是不乏一些調皮搗蛋、行為散漫、性格怪異的學生。他們的個性、缺點各不相同。由于成長環境不同、家庭的教養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征也不同。許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張白紙,所以我認為是白紙就一定能描繪出美麗的圖畫。我相信,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愛。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學會去賞識每一個孩子,要給予孩子關愛的目光、鼓勵的微笑、贊美的語言、親切的擁抱。讓他們在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魚兒離開水一樣。我國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差生是差老師和差家長聯手締造的。”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師在教育中的責任。
書中一句話很好的概括了這部書中所要傳達的一個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講:“在孩子的培養問題上,首先一定要先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這樣也能讓他們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正是如此,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如何讓孩子在上面繪出燦爛的彩虹和美麗的圖畫是我們每個教育者都要考慮的問題,有時間看看這部書吧。
《教育奇跡》讀后感11
放假時學校布置假期要看兩本教育書籍,到底看什么好呢?無論干什么都想著這件事,在微博上看到介紹《羅恩老師的教育奇跡》,就在網上搜了搜,說實話,我很少有這樣的耐心去看一本教育書籍,不是不喜歡讀書,而是感覺現在教育方面的好書很少,更甚至缺乏讀書的心境。讀《羅恩老師的教育奇跡》我是用了一天的時間一睹為快。
文章分四個部分:一是不一樣的克拉克學校,二是父母是孩子成長中舉足輕重的力量,三是營造讓孩子愛上學習得氛圍,四是課堂之外。每一部分都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正是克拉克學校有著“與眾不同,無所畏懼,點燃激情,獨立自由”的羅恩精神,才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從這所學校走出了很多哈佛、耶魯、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名牌高校的學生。他們的教育故事感動了千萬個父母,他們的教育理念推到了東西方教育無形的墻壁。
閱讀此書,我體會最深的是對待教育要用心——樹信心、要細心、有耐心。
教育要想成功,首先要樹立自信心。無論處在何種境地,我們都應把一份自信留給自己,同時也送一份自信給學生,面對學生缺乏自信的表現,我總是盡自己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樹立信心。遇到困難時,不是選擇逃避退縮,而是以最好的心態去挑戰自我,勇往直前。如今,在課堂回答中,有一部分同學不再膽怯羞澀,而是用最響亮的聲音說出心底的答案;在小組活動里,很多學生不再畏畏縮縮,而是盡最大努力去幫助別人。只有教與學同時保持信心,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把一份信心留在心底,對學生對自己說:我們能行!
通往成功的教育同樣需要細心。于細微處見精彩,教育的`細節至關重要。作為一名教師要細心觀察教育的細節,并在細節上下功夫,可以說羅恩老師是誤打誤撞進入教育這個行業的,可是他取得了科班人也難以達到的成就。他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細心,他會細心觀察每一個孩子,并且給予他們必要的教育和引導,他會細心的積累教學經驗,從最開始的毛手毛腳,到后來的熟練自如。他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他總能通過他的細心和努力,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他贏得了學生的尊敬,源于他的執著、觀察力、細心,并始終抱著許三多式的不放棄的精神。
要想成就教育奇跡,還需要百倍的耐心。一個學生就是一片天地,一個學生就可能是一個奇跡,曾有人說:教育孩子就像種莊稼,種豆子不行就種高粱,種高粱不行就種玉米,種玉米不行就種棉花,總有一樣適合他,只是我們還沒發現而已。羅恩老師對待教育有常人做不到的耐心,找學生談心,找家長交流,甚至幫助家長走上正確的教育軌道,利用一些主題活動讓學生自我認知。這些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好的教育其實沒有國界。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充滿自信和激情,像羅恩老師那樣走進孩子的生活,用心聆聽孩子的聲音,有我們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有我們骨子里不服輸的干勁,相信我們能創造屬于自己的教育奇跡!
《教育奇跡》讀后感12
《教育的奇跡》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過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后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涂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么?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教育家周弘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仔細分析一下這些“笨小孩”“問題孩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問題,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牛頓曾經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在牛頓的親人中,除了年邁的祖母和改嫁的母親外,還有一個親舅舅。他叫威廉·艾薩庫,畢業于劍橋大學,是一位牧師。班上的同學給牛頓起了個綽號,叫他“笨蛋牛頓”。威廉舅里對此很不滿意。為了培養牛頓的學習興趣,威廉經堂給牛頓買學習用品,課外讀物筆。一有空閑,威廉就到農場給牛暢講外面的世界。在舅舅的開導下,牛頓對讀書有了一些興趣。舅舅又給牛頓買來科學方面的書籍,對他進行有目的的引導。這些書都是關于數學、生物和科學簡史等方面的。他想,讀這些書也許能夠培養牛頓對科學知識的興趣。牛頓的成功是對威廉舅舅最好的回報。
如果每以為父母和老師都能像牛頓的舅舅那樣,耐下心來,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孩子和學生,總會驚喜地發現,孩子身上具有許多優點,也許他調皮好動管不住自己,但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熱愛勞動,喜歡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歡唱歌,畫畫,畫的作品非常有新意。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強項和自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名家觀空孩子,從中發現孩子的智能結構特點,進行話當、有針對性地指導和訓練,使每個孩子的天賦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在孩子上身上其實有著異乎尋常的潛能,關鍵是父母和老師們如何去挖掘。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和父母能夠帶著常識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總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天才孩子。
“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更多是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還是舅舅、姑媽、后媽等人的責任!總之,無論是來自哪一個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創造真正的奇跡。而這一個個奇跡的背后,無時無刻不在顯示人性的愛!是愛,各種各樣的真愛,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教育奇跡》讀后感13
《羅恩老師的奇跡教育》的封面上寫著“點燃孩子的學習激情”,這對我們教師來說,是最想做到的,同時也是最難做到的。在這本書中,我看到學生們的的學習熱情被成功點燃了,究其原因,是克拉克學校有著一群出色的教師,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洋溢著的激情。
我還在學校上學的時候,機緣巧合下認識一位老師,從這位老師身上,我學到很多終身受益的東西。他就曾經告訴我,激情會讓一位老師煥發出一樣的光彩,每一位教師都有可能完成一堂非常不錯的課,但只有一個有激情的教師才能創造出一堂精彩的課。
羅恩老師在書中也提到,他最希望傳遞給同行的的理念就是激情。“當你和孩子們一起工作時,特別是和那些把你逼得發瘋的孩子們在一起時,一定要看到這些孩子的潛能。想辦法讓你班上的沒一個孩子都有遠大夢想,無論條件有多么艱苦,挑戰有多大。你必須關照每一個孩子,并看到他們的潛能。”我更是在書中看到了很多展現這支有特色的教師隊伍激情的一面。
例如:1、羅恩老師為了找到是孩子們喜歡上他的課的方法,他常常盡力找到學生們當下喜歡的東西,不管是電影、歌曲,還是體育團隊,他都會把這些運用到他的課堂之中,以增強教學效果。羅恩老師找到學生們最喜歡的歌曲《雨傘》,他修改歌詞并應用到運算法則上。在他向學生們介紹這首歌時,學生們在座位上坐直了身子,第一次露出期待和興奮的神情。第二天來上課時,他們熱情的唱著這首歌,利用歌詞里的要點自如的解答難題。P25
在此我想說的是,羅恩老師是把八年級的代數交給五六年級的學生,因為它所采用的方法為學生們所喜歡和接受,因而產生了良好地教學效果。身為教師,我們設定孩子們的智力水平,我們無能為力,我們能做的是尋找適合的方式讓學生們最大程度的收獲知識。
2、“讓課堂動起來”。羅恩老師設計一種方式,讓學生自己把所學表演出來。例如,要上一堂希臘神話的課,他把學生分成5人一組,給出10分鐘時間來準備,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道具。給出時間限制,學生們一開始會很混亂,但很快就會進入狀態。讓他們輪流來表演各自的故事是一種讓他們記住所發生時間的絕好方式,同時也讓他們對以后的課程有所期待。P216
這種方式在語文、英語、歷史等課程中尤其適用,但不宜使用的頻率較高,大概一個月表演一次就可以,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烘托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還能訓練學生的組織能力,同時使他們克服在人前表演時的恐懼。
3、“站到桌子上講課”。羅恩老師喜歡跳上桌子講課,他認為這樣更能為教室注入激情,給課堂帶來活力。他說,當他跳上課桌時,所有的學生都在緊緊地盯著他,他們變得機敏且全神貫注。P221
當然了,我不是提倡我們所有老師都調到桌子上去講課,這聽起來不太現實。我只是想說,在克拉克學校,我么總能看到激情洋溢的場景,他們用所能想到的一切方式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似乎教師們身上蘊藏著無窮的力量。但我們可以盡可能多的在學生之間走動,或做出一些肢體動作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跟上我們的節奏。
除此之外,克拉克學校對待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的做法讓我印象深刻。在羅恩老師的課堂上,當被點到的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羅恩老師會選擇等待。如果學生問出能夠幫助他解答的問題,羅恩老師會提供相應的信息;若學生回答不知道,羅恩老師會告訴他答出問題的方法,如果學生只是坐著干瞪眼,那么整個班級都會坐著,望著他。但是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久,大約8秒鐘之后,就會有學生說:“xx,加油,你能的。”緊接著全班學生開始鼓掌。
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提問的學生會在得到鼓勵后給出正確答案。即使答案是錯誤的,也會在教師的引導中給出正確答案,這個時候他會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同時其他同學領會到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給以鼓勵和支持,而不是急于取代。羅恩老師“不放過”任何一個答不出問題的學生的作法,無形中會是他們在課堂中更加集中注意力,努力為回答出問題做準備。
這不由使我想到,在我們的課堂中,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通常教師會讓答不出問題的學生坐下,然后在眾多舉手想要回答問題的學生中選擇一個繼續回答。這樣做在無形中是在向學生傳達一種思想:“我回答不出來也沒關系,反正老師也會叫別人回答。”從而,學生們無法在課堂上嚴格的約束自己。
我想,我在這本書中學到了太多太多,老師們設身處地為學生們著想,他們對學生的高期望一次次的創造奇跡……
書中描繪了克拉克學校從一座廢棄工廠到現在成為學生們翹首想要進入的學校,它的一磚一瓦都來之不易,我們現在有著明亮的教室,優越的教學設施,需要的就是我們教師們帶著我們的激情迎接我們的學生,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下面我摘了一些在我讀書過程中,我認為感觸比較深的話。
1、我們只關注了孩子的自尊心,卻沒有考慮他們的表現與能力。不應當得到的表揚只會讓我們的學生遭遇更多的失敗。
2、孩子們就如同時刻面臨一場挑戰,當呈現給他們的是積極的鼓舞,而且讓他們感受到被鼓舞的狀態時,他們就會愿意奮力一搏。
3、但你了解到某個家長為了孩子的考試而用心輔導,就應該在寄給家長的考卷上貼上一張便簽,為他的出色工作喝一聲彩。
4、如果有學生有什么想要和我說的話,我會毫不猶豫的去問他們。
5、教孩子們的時候,我全身心投入,因為我知道,在這段短暫的歲月里我會對孩子們產生終身的影響,我不想浪費一分一秒。
6、我常常捫心自問:“如果是我的孩子遇到這種情況,那我會希望他的老師怎么來處理呢?”這往往能夠為我處理遇到的情況找到正確的方法。
7、一個人最不應該說的話就是“我不行”。
8、如果你要贏得尊敬,你要顯示你的掌控能力。
9、我盡量讓自己耐心點兒,因為他們都為我工作,如果我不具體詳細的告訴他們我想要他們做什么,我自己就會承擔更多工作。
10、孩子們會看著我們學習,我們要記住,他們會努力變成我們期望的樣子。要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告訴他們,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
11、對于孩子們來說,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看到那些達到了最高標準的人。我們要跟孩子交談,告訴他們要達到那樣優秀的水平所需要的努力。
12、如果我們能夠一起合作,去鼓掌、去歡呼、去相互激勵,我們就有機會把我們的課堂變成世界上最鼓舞人心的課堂。
13、同坐在教室后面和角落里的學生們進行目光交流尤其重要。
14、如果你移開視線,你和學生們之間的聯系就被中斷了,而且也會縱容身后孩子們不守紀律的行為。
15、你要是不給學生們的行為設限,你就將永遠為其后果感到失望。
16、教師要告訴家長應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17、老師,特別是那些剛做老師的同行,所犯的最嚴重的錯誤,就是擔心學生不喜歡他們。
18、我們永遠不應該臆斷孩子們的想法。我們必須詢問他們,發現問題,然后向他們解釋我們覺得應該那么做的原因。
19、怯場是成人中常見的一種恐懼,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在怯場沒有成為真正的問題之前,就讓孩子參與這些活動,讓孩子在年齡很小時就去面對恐懼。
20、永遠不要低估創造適當的環境和創設美好氛圍的價值,它們會鼓舞我們的孩子去學習。
《教育奇跡》讀后感14
之前粗略拜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教育的夢想》,書中提出了朱老師的“新教育”思想,從不同的角度剖析了教育的本質以及啟示我們教育工作者——教師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樣。當時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合上書本,閉眼冥思,我是一名體育教師,我應該教學生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基本的運動技能,在有可能的條件下將帶領一支隊伍參與運動比賽,不說沖出蘇州市,至少能在高新區嶄露頭角,但是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怎么教,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教,有沒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教得怎么樣,學生課后甚至畢業后能不能運用我教的運動技能進行自主性運動呢?想著想著,就陷入“死胡同”,不了了之,至今尚未解決心中謎團。
最近有幸遇見《教育的奇跡》,看到一個個成功的案例,感覺好像找到了之前那個無解的答案。一個又聾又啞的海倫凱勒,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愛因斯坦,不受老師歡迎的糊涂蟲愛迪生,愛說謊的討厭鬼達爾文,老師眼中的差生牛頓……他們被貼上了不可思議的標簽“聾啞兒”“愚笨兒”“糊涂蟲”“討厭鬼”“差等生”,就看著這些標簽,再怎么也不可能與世界偉人相聯系起來,但是恰恰他們就是垂名青史的世界偉人。
我們不禁會想,他們這些“特殊兒”怎么就成功了呢,我想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教育而且是愛的教育。這里愛的教育不僅僅是指教師,還包括父母,一個人的成功只依靠學校教師也是無法達成,雖然占了比較大的成分。《教育的奇跡》中書寫了一名弱智兒——周舟,一聽是弱智,我們第一感覺這個孩子這一生也就這樣了,但我們都錯了,他卻成為一名世界唯一的頂級指揮家,他的成功,父母和老師的愛是關鍵的,在陪護中發現了周舟的音樂天賦,并為實現這個天賦而不斷鼓勵和激勵,最終成就了我們常人無法理解的成功。
我、一名體育教師,愛的教育如何去落實,如何貫徹到日常教學過程中,是這幾天一直思考的問題。愛的教育,不能只限于生活的照顧,還應該包含兩個方面(個人觀點):
1、學習過程中的鼓勵與引導
試想我們在教學中,時而會遇到教了好幾遍,說了很多次,但有點孩子還是做不到,學不會,很多時間我們就會火氣飆升甚至“打”兩下,“罵”兩句,但這能解決問題嗎,顯然是不能的,我們可以靜下心來,發現問題——為什么這個孩子學不會,做不到,根據問題我們再和孩子一起尋找方法,鼓勵他一下,支持他一下,或許就有他會送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2、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都有自己的興趣,都有屬于自己的特長,我們本來就應該要求孩子都成長成同一個模樣。比如我們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讓每個孩子都跳2m,對于“小胖墩”真的很有難度,但他從原先的1m提升到1.8m難道不是成功?他立定跳遠不能達到2m,但鉛球卻能全班第一,難道不是優勢?所以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優勢并幫助其發揮優勢,雖有短板,能補多少就補多少而不是盯著短板一棍子“打死”。
《教育的奇跡》讓我找了心中謎團的答案,怎么教,用愛心、耐心、恒心去教;教什么,教如何去愛——學會愛自己、愛別人、愛生活、愛學習;教得怎么樣,盡自己之所能,與身邊的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教育相融合,為了孩子的發展共同建造良好的環境。
《教育奇跡》讀后感15
假期中我認真拜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的奇跡》。這是一本關于學生教育的書籍。它是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為中心,從家長、老師和學校三個方面闡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全書提供給讀者十二個成功教育的典范,從著名的美國盲女作家海倫·凱勒到中國的女神童周婷婷,無一不是成功教育下的奇跡。
《教育的奇跡》這本書主要通過對當代一系列知名人物的成才經歷進行描述,講述了這些當代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后來卻成功了。如:牛頓曾經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曾經是不受老師歡迎的“糊涂蟲”,達爾文曾經是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曾經是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他們最終走向了成功。為什么?因為他們周圍有善于對他們肯定的人,有善于發現他們身上閃光點的人,有對他們始終充滿愛心永不言放棄的人,再加上他們自己的努力才有了卓越的成績。全書總共12章,分別對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專注力、興趣性和自信力等進行分析,對教育者如何培養孩子的天性、陶冶孩子的情操、如何賞識孩子等方面進行了理論的闡述和指導。
作為一名教師同時又為人母的我,通過對本書的認真閱讀,真是受益匪淺。書中的“笨小孩”、“差等生”讓我想到了現在手中的學生。我們班的吳友波小朋友,說話含糊不清。乖巧、守紀、愛勞動,如果撇開學習不談,是個不錯的孩子。可是談到學習,讓人頭疼。手把手的教,前面教后面忘。盡管如此,作為他語文老師的我和數學馬老師,對他從未令眼看待,課堂上盡量把最簡單的問題留給他來回答,課后對他不停地鼓勵和輔導。我想:他才一年級啊,考試就不及格,以后他的學還怎么念啊!所以能多教他一點是一點,讓他盡量多掌握些。作為老師,我們多么希望他的父母也能同我們一樣,不斷地鼓勵他,輔導他。可是,第一次把他父親請到學校。沒等我開口,他父親就說:“老師,以后放學讓他自己回家,不用我來接。”我跟他講了他孩子的學習情況,問他是否知道,他說不知道。我對他提出了要求,也跟他預計了如果不趕緊輔導孩子的后果。他沒支聲。一晃到了期末,我是焦急萬分,又撥通了他媽媽的電話,可是與他媽媽的通話,讓我的心徹底涼了。她說孩子就這樣前面學,后面忘。我說那你也得輔導啊,她說沒用。真正讓我無語了。他的親生父母待他尚且如此,我們老師使多大的勁,也是事倍功半啊!如果他能生在榮博那樣的家庭或者他的父母有榮博父母那樣的執著,或許他會有很大的進步。榮博是個腦癱患兒,大腦思維正常,但是運動神經癱瘓,他的父母就根據他的這一特點,進行堅持不懈的教育,最終把榮博培養成一名十分優秀的人才。如果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對于孩子的教育能夠從他們的實際出發,不同能力,不同個性的孩子,能夠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平時多給予他們肯定,多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不是早早地就否定了某些成績稍差的學生,從而使他們失去學習上進的信心和勇氣,他們該會有多么大的進步?
著名認知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綜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語言的、邏輯的、數學的.、空間的、音樂的、身體的和內省的。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學習風格,有些人對視覺反應極敏銳有些人對語言比較敏感,有些人則敏于觸覺。由此可見,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多加觀察孩子,從中發現孩子的智能結構特點,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就可以使每個孩子的天賦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對教師來說,沒有什么比愛心更重要的。我們的學生中沒有天才,沒有一看就聰明過人的孩子,沒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現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群少年,甚至是一班“調皮大王”、頑劣不化的“主兒”,是一考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差生” 但我們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執著期待,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律己精神,有“轉化一個后進生與培養一個優秀生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認識,一句話,有非凡的愛心,我們同樣可以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生和俊才。李鎮西老師自愿把人見人厭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級,在“轉化”和促成方面寫下了一篇篇瑰麗的教育詩章;孫維剛老師在名不見經傳的北京二十二中為清華大學等重點高校輸送了許多新生,同樣是充盈胸間、激情蕩懷的“愛”讓他們體會與領略到教育的美麗和幸福。
由此使我想到了我們班的張超喆同學。上學期末他一度情緒低落,上課不聽講,作業不完成。發現后我找他談話,了解了他父母在家吵架,甚至到了要分東離西的地步,所以孩子很害怕,很傷心,無心學習。我就開導他,教導他回家該怎么做,怎樣緩和父母間的矛盾。自己該如何學習,讓父母欣慰。讓父母看到自己的優秀表現,從而恢復以前幸福溫馨的家庭。孩子很懂事,照做了。第二天我就把他的座位往前調了,課堂上多提問他,多多向他送去微笑。這時發現孩子上課聽講了,作業完成了。以前那個活潑開朗愛學習的孩子又出現了。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關注孩子,不僅關注他的外部表現,還要注意他的內心變化。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樂的眼光,賞識每一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我們真誠的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跡呢!
【《教育奇跡》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的奇跡》讀后感10-24
教育的奇跡讀后感04-28
教育奇跡讀書心得09-22
《奇跡男孩》讀后感:創造生命的奇跡07-16
教師《教育的奇跡》心得體會07-03
奇跡的作文08-13
奇跡?母愛!10-06
生命的奇跡02-25
生命的奇跡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