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時間:2023-09-23 12:37:0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篇【合集】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篇【合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讀一本書,讓人回味無窮;猶如一杯好茶,讓人心曠神怡。

  翻開《給教師的一百條新》,便看到鄭杰校長在數的序中謙遜地寫到:“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

  既然如此,不妨一讀吧。

  我是個比較懶的人,要我一口氣看完一整本《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再長篇感慨,實在有點強我所難。

  不過懶人也有懶辦法,我將用“邊讀邊悟”的形式展開我的讀書之旅。

  在這本書里,有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

  看到鄭杰校長在第34掌中提到要重視學校儀式。

  學校儀式也是文化,而且是學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我們每天都在重復著相同的儀式,由此,使一所學校更具有自己的特征。

  鄭杰校長指出了“學校儀式”也是文化,而且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一種,我認為有道理。

  在我看來,儀式是規范,是莊重的。

  舉個例子來說,天安門廣場每天清晨的升旗儀式,透過電視畫面已經很具震撼力了,可是當你身臨其境親眼目睹時,我想你將終生難忘,愛國的激情絕對會涌遍全身。

  這就是儀式所帶來的魅力。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很注重儀式。

  從周一到周五,我會對學生家庭作業、個人衛生、上課表現、課堂作業、閱讀、背誦、值日工作等方面及時評價,用加星的方式展開評比。

  每到周五放學前,評選出前三名優勝者。

  接著,我會為他們舉行5分鐘左右的頒獎儀式。

  獎品是每人一本蓋上學校校訖的本子。

  我跟孩子們說:“這本子很普通,你們隨時能買到。

  可這個寶貴的紅印用錢是買不到的,必須用勤奮和智慧去換取。

  希望你們多多珍惜!”這簡單而又隆重的儀式,激勵著我班學生們為成為優秀學生而不斷努力。

  不過,也許在頒獎這個環節上注重的老師并不多,以致于評獎逐漸失去了它應有的功能與價值。

  從小處講,班級儀式也體現了一種班級文化,從大處講,學校儀式為催化學校文化而存在,它有著獨到的作用與獨特的魅力!又比如他在第71章中提到教師要理解學生的苦衷。

  是的,在社會轉型時期,誰都有苦衷。

  校長有苦衷,干部有苦衷,教師的苦衷更多。

  然而在人人有苦衷的情況下,學生的苦衷卻容易被忽視。

  其實,現在學生比我們做學生的時候要苦得多。

  家長把所有的希望都壓在孩子瘦弱的肩膀上,周末的休息時間把孩子們往各個培訓班、補習班送,也不管孩子到底喜歡不喜歡。

  教師為了提高成績,拼命瓜分著學生的課間、放學時間。

  這些可憐的孩子想玩,卻不能玩,想做白日夢,也不能做。

  這些限制我們成人都受不了,更何況是十來歲的孩子呢?當學生遭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有多少人能體諒他們呢?即使能體諒,在平時,又有多少人愿意去體諒呢?體諒不體諒學生,是一個講不講人道的問題,是一個教師職業道德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教育觀念問題,也可以是一個教育方法問題。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是否應換位思考一下學生的苦衷,想一想我們的少年時期是怎樣渡過的?是否也像我們的學生那樣用瘦小的肩膀承受著學校的升學率、各科繁重的作業和家長過于沉重的.希望?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曾經的學生,我們是不是應該理解有些學生面對各種壓力時的反抗?是不是可以原諒在你的課上偶爾的走神和疲累?是不是那些有時做不完的作業能再寬限一些時間?我們真的應該懂得學生的各種無奈和消極的反抗,我們更應該試著去理解他們的苦衷,試著走進學生的內心,感受他們的心靈,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他們有時過于偏激的言行,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理解并體諒學生的苦衷,才能真正體現教師對學生生命成長的關愛,才能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重新審視教育教教學,也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

  這本書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的精髓所在,更好地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根據年輕教師的來信,針對教師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編寫的一本“教育問答”,是他30多年教育實踐的經驗總結。如“什么是從事教師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樣形成的?”“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呢?”“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他的教學中的實例。下面就談談我感觸最深的:

  課堂上學生學習注意力是否集中關系到整節課的成敗。“要掌握學生的注意力,就應深刻地了解兒童的心理和他們的年齡特點。”

  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據專家調查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要長時間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必須把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相結合。當學生一邊聽講一邊思考的時候,才能出現這種結合。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使學生意識里有一點“思維的引火線”,也就是說,“在所講的學科中,應當使學生有某些已知的東西,在感知教材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越積極,他學起來就越輕松。”

  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對于訓練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勞動能力和在集體生活中的適應力和自控力都有很大意義。怎樣培養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壞習慣呢?

  一、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

  效率低的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注意力容易轉移,干著這個,想著那個;一會兒干這,一會兒干那。因此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在某一時間內只做好一件事,如認真閱讀課文,思考某一個問題或完成某一項練習,培養孩子做事的專注性。

  二、對學生講話不要老是重復。

  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復交待好幾遍,唯恐學生記不住或聽不清。卻不知這樣學生反會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為他已經習慣于一件事反復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養成漫不經心的習慣,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說一遍,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三、訓練學生善于“聽”的能力。

  “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于學生來說,誰要是上課善于聽,能理解并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占優勢。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如鼓勵學生復述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

  四、要讓學生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有的家長以為,讀書做作業的時間越長,學習成績就會越好。其實,時間太多也有負作用。造成許多學生對于時間沒有緊迫感,學習起來慢騰騰的,本來一小時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時還沒完成,而且養成注意力渙散的毛病。時間不多,反倒會逼著學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在課余時間從事一些有意義的訓練和活動,如學習掌握某種樂器、學繪畫等,這些活動本身就具有鍛煉學生注意力的功能。

  五、訓練自我控制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排除主客觀因素的'干擾,才能專心致志。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控制外部因素做起。如學生的書桌上不要擺放帶有裝飾品的文具,看書寫字時保持正確的姿勢,不亂動、不亂摸,字要寫工整等等,學生如果能控制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行為,就比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緒。同時還可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加以培養。如聚精會神地下棋,這是集中思想,訓練有條理地思維的良好方法。學生學會專心致志,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注意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常抓不懈和相互配合。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有很多,“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有人說老師是種植孩子美好感覺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靈的明燈。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向大師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說教之感。全書皆為經驗之談,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讀來令人備感親切、深受啟發。讀著此書,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閱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后,我感觸頗深,對我的日常教學也啟發匪淺。

  一、教學要有立意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一直認為初中生對歷史的學習僅限于對教材知識的掌握就足夠了,但是在拜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之后,才發現事實上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書中提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表,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也就是說我們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除了建立學生的歷史知識架構,更重要的是通過某一歷史事件來建立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就是我們歷史教學中所提及的教學立意。

  在給《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作者提到:“在五年級的歷史課上學習希臘——波斯戰爭。在這種情況下,具體事實的知識對于形成觀念和信念起著很大作用。但學生的進一步智力發展、道德發展和道德面貌,并不取決于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細節記憶和背誦的多么牢固。在這里,知識的運用是間接的:所運用的并不是每一個別的具體事實的知識,而是對歷史事件的思想的、道德的評價,這種評價表現在學生對周圍世界的主觀態度上,表現在他們的積極活動的性質中。”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立意,并且力求做到使學生產生共鳴,永遠保留在他們的意識里。

  二、教學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

  教學有了立意,關鍵還要看學生如何去掌握。是教師滿堂灌呢,還是學生自己去探索呢?這是一個很中要的問題。知識這個概念是很廣泛的,價值觀這個概念更是仁者見仁。蘇霍姆林斯基就在書中提到:“如果仔細地研究一下學生在小學里做什么,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小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兒童使用工具,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這個工具去掌握知識的。”所以,我們教學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學習。

  古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特別設置適當的教學環節激疑,使學生產生解疑的期望和需要,引導學生在樂學的基礎上探索,體驗探索的樂趣,并最終以獲取知識滿足于期望與需要,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我們的歷史教學中,經常會有一些結論性的語言出現在教材上,例如某個事件的意義或影響,學生在學習時,這往往是一個比較抽象并生硬的語言,為了讓學生能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需要多處設疑,例舉出一些史料出來,讓學生分析、討論、表達出自己對這一事件的理解,從而,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的內涵。

  學生把讀、寫、觀察、表達等技能合起來以后,就構成了一個總的技能,即會不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從教學過程中掌握“會學”的'本領。為其今后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學生

  如蘇霍姆林斯基就在書中提到的一樣,我也有同樣的疑問:究竟那些在發展上落后于正常情況的學生是怎么一回事?究竟這種不幸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遺傳決定的,而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學生在最幼小的時候所處的環境決定的?看完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只后,才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事實上,能力差的學生,并不單純就是記憶力低的學生。這些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受抑制的、靜止不動的、“僵化的”狀態之中。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對每一個學生時不能一刀切,理所應當地認為每一個學生的認知能力是相同的。

  首先,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面向全體學生。這就意味著教師應關注每一位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認知水平,創設能引導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他們通過學習,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

  以上就是我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當然還遠遠不能透視這部著作的全部內容和精髓,還需要多次的精讀、品嘗,在實踐中運用和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的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轉變一些傳統的思想,讓教學更豐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我認真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不禁思想豁然開朗,更感嘆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讓我們終于找到了基礎教育的源頭。他生活的時代雖距今甚遠,但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深入淺出的講述,對我們來說,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們干渴的靈魂,像與我們面對面交談,針對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給我們很多新的收獲與體驗,他的書不愧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我慶幸自己擁有它,猶如一杯濃茶,品一口濃香四溢,讓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我想他會一直是我教學中的良師,工作上的摯友。下面我就談談感觸最深的幾點:

  一、《給教師的建議》探討了教學藝術的真諦。

  1、《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里》

  是作者的一篇教學經驗總結。“譬如你正準備教一年級。那就請你看看四年級的教學大綱--首先看語文和數學教學大綱,也要看看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大綱。請你看看閱讀課本里有關歷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級的這些學科的教學大綱。請你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比較一下。請你想一想,要使學生以后的四年級和五年級順利地學習,那么他在三年級時應當知道些什么。”這段話具體而又科學地論述了教師在完成某一年級的教學任務時,應該如何處理好鉆研教材和了解相關年級和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的關系,怎樣在一個全局的體系上來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采用合乎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而真正做到這一條,在我們今天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2、《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

  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作為教師,我們要讓學生體驗到尊嚴感:我在校是個好學生,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在家是個好孩子。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學生的作業本上打叉,請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如果學生做錯,我就在題目旁邊打上問好,并告訴學生:“你試一試重做一遍,只要下點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現在還沒給你打分,你再努力點,一定得高分。”學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錯誤,還想出了正確答案,那種自豪感是從來沒有過的。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是啊,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期望被鼓舞,被鼓勵的愿望,學生更是如此。不管他們的成績如何,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我們可以發現,越是成績差的學生,他們所需要的關心度就更大,這可能會變成他們向前進的動力。

  3、《興趣的秘密何在》

  則從多個側面闡明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的過程。”“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于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興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這些觀點對于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學生學習和創造、實踐的興趣,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二、《給教師的建議》是提升教師自身素養的教材。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哲理使人思想深刻,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是讀書讓我們聰慧明理,是讀書讓我們登高遠矚。有人說,人的進化是在閱讀中完成的。《給教師的建議》多次提到閱讀的重要性,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其中《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有一位老教師,他有30多年的教齡,在上完一堂極其成功的公開課后,當聽課老師請教他為這堂課準備了多長時間時,這位老者感慨地說:“我為它準備了一輩子,但最直接的準備只花了15分鐘。”多么耐人尋味的回答啊!我想,這15分鐘與一輩子的區別和聯系就在于兩個字———讀書。

  傳統的教學標準:“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但總有一天,當這桶水用完后,我們還能給學生什么呢?我想,教師只有讀書,才能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才能帶給學生充實的知識和心靈深處的震撼。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的成長途徑有很多,但惟有讀書,并帶著對自己實踐的反思進行閱讀才是最重要、最珍貴的。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理應是教師的一種責任、一種情懷、一種精神、一種追求。一旦讀書成了我們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我們就會告別浮躁、遠離喧囂、拒絕功利,我們的心靈才能真正地寧靜和淡泊。其實,讀書不需要太多的理由。過去,有人說教師生涯是“一支粉筆,兩袖清風。”未免有些感傷,有點落寞。如今,當眾多的人把教育之興衰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感到欣慰的同時,更應感受到責任之重。前途漫漫何所依?書卷飄香伴師行!

  三、《給教師的建議》是教育差生的指南針

  “差生”蘇霍姆林斯基稱之為“后進生”或“學習有困難的”或“大腦遲鈍”的學生。他說:“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沒有那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但是,他善于從心理學和哲學的高度對一般認為的“差生”進行分析,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差生”觀。

  蘇霍姆林斯基不但在轉變“差生”方面有令人信服的理論建樹,而且又是一位成功轉變“差生”的教育實踐大師。他從事教育事業35年,教過語文和生物,他曾讓107名“在發展上有重大障礙”的學生都成為“充分夠格的有教養的人”。他轉變差生的基本理論就是“人道教育”加“和諧教育”即:差生轉變=人道教育+和諧教育。蘇霍姆林斯基把成功轉變“差生”稱為“思維的覺醒”。轉變“差生”的關鍵是“和諧教育”。教育“差生”的第一步,就是使他們成為“可教育的人”。如果“差生”自暴自棄,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力,長此以往,他就是一個“不可教育的人”。他認為,“差生”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個人對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關心”,即幫助學生找回“自信力”,喚醒他們“沉睡”的思維。例如學生費加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于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就這樣,費加到了五年級,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七年級畢業后,費加進了中午技術學校,后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真的是不可思議啊,費加碰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老師真是她的幸運,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轉變“差生”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并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成功轉變“差生”,才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

  四、《給教師的建議》教會我們做到“愛心、細心、耐心、慧心”

  1、基本素質——愛心

  “愛心”是為師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是愛學生,孔子說:“有教無類”。對全班學生,無論是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還是調皮搗蛋的,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孩子們如何愛別人

  2、工作關鍵——細心

  教師工作是門細活計。教師管的事特別多、但卻要求特別細。大至教學工作,小至掃把、粉筆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樣樣少不了教師操心。因此教師應具有一顆纖細如發的心———細心。為此,我們要認真做好“六個勤”,即“勤觀察、勤交流、勤家訪、勤鼓勵、勤表揚、勤記錄”。教師的細心是洞察學生思想行為的航燈,是班級常規工作的鑰匙,是教師工作的關鍵。

  3、工作秘笈——耐心

  大教育家培根說“無論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靈魂。”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中特別強調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耐心去開導學生,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給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循循善誘的指導他們,努力讓他們明白自己哪兒錯了?為什么錯?“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這句話說得就是如此。不厭其煩,不厭其細,時時抓,細細抓,是作為一名教師所不可欠缺的。耐心——教育永遠的希望!

  4、神奇鑰匙——慧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到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變化,探察他們的心理,重視他們的心靈感受和情感體驗,適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智慧意味著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營造和諧、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創造展示的機會和條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抓住每一個細節,關注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提高、發展、成功。實踐證明,慧心是一把神奇的金鑰匙,它能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門

  以上只是我在閱讀《給教師的建議》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遠不能透視這部著作的全部內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還有待于廣大的同行們通過精心地閱讀、細細地品嘗,在應用實踐中體驗、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觀念,堅持在上課時積極運用這些知識,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5

  暑假,我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給我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于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孩子背負著“升重點,考大學”的沉重包袱。他們哪兒還有心思玩兒。哪兒有時間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減負已說了很多年,但孩子們的埋怨聲還是很大,我兒子,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里做老師和我布置的很多習題集。兒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想到這兒,為人母的我想讓兒子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做做游戲,唱唱歌兒,跳跳舞,引導他讀書明理,帶他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

  給孩子真正減負吧!相信每個孩子記憶中的童年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6

  《給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為“教”和“學”提供即時而有效的指導,并且提供各種實用的教學技巧。是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和在反思中學會教育教學、學會成長的好教材。

  美國作家安奈特用非常樸素的語言,說了一些我們每天都經歷的事情,講了許多我們恍然大悟卻又淺顯易懂的道理。它通過實際的例子來闡述解決問題的技巧和建議。本書的101條建議體現出作者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并強調情感教學與創造性教學手段的結合的教學理念。書中的建議簡單易學、易于實踐。言語和比喻幽默、風趣。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讓你覺察不出教育專著的干澀和乏味,理論與案例有機結合這些建議在改善學生與老師的關系上產生迅速而有效的效果,使教學效果“立竿見影”。

  此書有七章,第一章關于課堂管理;第二章關于教學規則;第三章關于課堂指導;第四章職業精神;優秀教師的態度和行為;第五章積極與和諧:構建成功的師生關系;第六章影響力:永不消散的教師魅力。細細地品讀,感受到本書提供了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教師解決課堂問題的方法和建議,很實在,很智慧。

  讀著一條條建議,聯系到現實的教學實際,只感到作者的建議挺好的,里面提出來的教育理念很新,很具有人文關懷。老師們如果真的按照一條條建議去做了,那么我們的師生關系,課堂紀律,教學質量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現實中,有的班級學生紀律不好,只是一味的責怪學生不聽話,素質低,藐視后進學生,上海他們的自尊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很少考慮自己工作的方法好不好。

  學習101條建議讓我收獲很多,他給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要閱讀這樣的好書,讓自己在閱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使自己成為能音響他人,改變他人的老師,并在教育事業上取得成功。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7

  20xx年6月29日收到了教師成長學院寄的《吳正憲給小學數學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假期里我帶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拜讀了這本書,感觸頗多。吳正憲老師從16歲走上三尺講臺,在教育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了40余年,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付出、奉獻與收獲中,用心體驗著教師職業帶的幸福和快樂,在數學堂上綻放獨特的色彩。吳老師用自己親身經歷的過程詮釋了教育的真諦。

  吳老師說:"做教師,要愛教育,愛孩子;做數學教師,要愛數學,愛數學教育。只有熱數學的人,才能被數學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熱愛數學的人,才能被數學的神奇深深打動。"是啊,愛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給自己帶無比的快樂;愛學生,才能體會到教育中的幸福。作為教師,我們只有真心地愛事業、愛身邊的每個孩子,才能使自己的內心永遠充滿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都陽光燦爛。

  讀吳老師的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吳老師的堂是和諧的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是輕松和諧的氛圍,是充滿激情的對話,是心靈和心靈的溝通。吳老師重視創造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本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通過吳老師的講授變得妙趣橫生,簡直是一種"藝術的享受"這些都是從讀懂學生開始的,而要做到讀懂學生,就必須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老師,才能被學生喜歡,做學生的朋友。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反思數學教育的價值是什么?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數學學習?我們能為數學學習做點什么……而吳老師的字里行間都在告訴我們"教書育人"是數學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數學教學不僅僅只是教學生會計算、會解題、會考試,而是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智慧的啟迪、潛能的激發、人格的培養。使數學教學由單純的數學學科走向豐富的數學教育,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是在讀懂兒童的基礎上。這個"讀懂",不是作者的意圖,而是孩子的感悟。設計一節不在于出奇,更多的是孩子的理解。作為一線教師要學會觀察學生思維的過程,學會和全班孩子共享,把重要的時間放在重要的崗位上。

  回想自己的堂,常常出現這樣的'場面:老師喋喋不休地講解,知識越越難、越越深。殊不知特堂上還有一些"聽天書"的學生,或許眼睛直直的盯著老師,腦子卻是一片空白;或許思想開小差,早已游離堂。堂上,我們要學會交流。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差異,滿足孩子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敢講話、敢追問,善于對話與交流,鼓勵他們用自己原生態的、甚至有些粗糙的語言詮釋對數學學習的理解。讓學生的語言、思維、動作在交流分享中得到更豐富的體驗。使"板著臉"的嚴肅數學變得有趣而鮮活;使"抽象乏味"的學習變得"好吃又營養";使"一堂言"的數學變得師生互動交流的"群言堂"

  吳老師的這本書向我展示了小學數學的魅力,小學數學的學習是一種通識的學習,數學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基本的數學素養,為學生提供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客觀世界,以數學的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問題,為科學態度打下重要的基礎。作為一線教師,我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學會挖掘學生身上的的閃光點,用心對待每一位孩子,從讀懂孩子做起,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師素養,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向吳老師學習,滿懷激情和憧憬追逐教育夢想,在教育路上幸福地行走!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8

  記得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女生有書法方面的特長,曾經在班級的書法比賽中得了第一名,老師和同學都夸獎她,她也以此為榮。但是,她生來膽小,沒有張揚的個性,只有臉上淡淡的微笑才讓人記得她是班級里的書法冠軍。平時,她并不愛說話,當然上課時也不常舉手,只有在自己確定準確無誤的情況下才會舉起那只難得舉起的手。

  兩年級時的一次語文課,老師請學生到黑板上去書寫新教的生字,這項任務太簡單了,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手想得到這次機會,這個任務對于那位女生來說簡直易如反掌,因此,她也舉起了手。結果,老師選中的正是她。我們都能猜到老師的用意。女生在全班同學羨慕的目光中走上了講臺,微微顫抖的小手握住了那支短短的粉筆,老師微笑地期待著她能夠快速而漂亮地完成這項任務。可不知因為緊張還是害怕,女生怎么也找不準寫字的位置,平時天天接觸的田字格一跑到黑板上就開始和她捉迷藏,四個小格子把她的眼睛都看花了,而且頭越來越暈,寫了半天,也沒能把字寫進格子里,這時的同學們已經開始有了不耐煩的議論聲,女生多么希望老師能制止同學的議論,同時給她指點一下寫字的正確位置,可是這時卻傳來老師不耐煩的埋怨聲:“哦喲,寫了半天怎么還寫不好,算了算了,回去吧,時間都來不及了……”女生默默無語,低著頭紅著臉,全班同學的目光像利劍直刺她的心窩。

  從此,本來不愛說話的她更沉默了。當然,課堂上要看到她舉起的手就更難了。

  朋友,那位女生就是小學時候的我呀!現在,我自己也成了一名語文教師,學生時代的這件事卻讓我至今難以忘懷,多么想對那位老師說:“老師,請愛護學生對你的信任,小心呵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吧!”最近認真拜讀了蘇聯當代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他在《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一篇中寫道:

  “請你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

  當了整整六年的班主任,我深深地體會到:

  “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與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個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是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著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斷進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老師的任何一句不經意的責備都在漸漸扼殺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每個班級中難免會有幾個問題生,對待問題生,我想很多老師都會和我一樣,一開始傾注十分的耐心,久而久之,耐心耗盡,取而代之的將是厭棄,感覺無能為力。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生,從來都沒覺得自己那樣對待他有什么過錯,不過,自從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我才知道是自己潑滅了他對學習的燃燒的熱情。

  他是三年級轉學到我班的,一開始談到的他的家庭環境就引起了我的重視:父親在外省打工,一年難得回來幾次;母親在家照顧他,沒有工作,但是每天都混于娛樂場所早出晚歸。以至于孩子經常一元錢買早點,方便面結束晚餐。由于沒有人監督看管,很快,他的成績一落千丈,班級倒數第二,給他媽媽打電話,媽媽居然會因為在搓麻將而拒絕來學校,沒有約束的孩子更加變本加厲,發展到每天自己修改家庭作業,甚至不做,根本不背書,每天都拿不出任何作業,面對家長的無動于衷,我終于決定對他采取的特殊的處理手段:不再理會他的作業,放任自流,并且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了他。本以為這樣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根本就不會在乎我的幾句批評,本以為給了他這樣的教訓,從此他就能按時完成作業了。但是結局并非如我所愿,卻很好地印證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

  “而孩子是要以怨抱怨的,有時候甚至做出奇怪的、荒唐的、毫無意義的事來。”

  他非但沒有任何想改好的意思,而且漸漸地跟自己的命運妥協了,每天把他叫到辦公室,他毫無怨言,卻態度冷淡,準備好耐心地傾聽老師的諷刺和訓斥,根本無動于衷。依然交不出任何作業,聽寫幾乎全錯,而且字寫得無法辨認。我的教育方法宣告失敗了……

  回想自己小時候的故事,聯系現在所教的這位學生,我終于意識到是我吹滅了他渴求知識的微弱的火花,忘記了兒童是脆弱無助的,錯誤地認為兒童都是能頑強地克服困難的英雄,沒有鼓勵,只有同學的冷眼和老師的批評,他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又從何談起呢?我終于明白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篇文章的真諦:

  “促使兒童學習,激發他的學習興趣,使他刻苦頑強地用功學習的最大力量,是對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9

  怎樣做一名教師?如何做一名好教師?如何成為一名教育家?看了《特級教師的特別建議》這本書后,確實有了很多的感受。

  一、要熱愛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善于寬容學生。傳統師德也講教育之愛,但今天的教師關懷不再是單向的,不是一廂情愿,更不是強加的、控制式的,而是平等的、負責任的,是彼此能感受的。在今天,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尤其是那些由于社會變遷、生活和家庭的原因處于不利地位的學生,更要倍加關愛,給予尊重,善于寬容。因為寬容是對被教育者的愛護、信任,它體現了關懷精神,同時也是教師與學生人格平等的具體表現。寬容意識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如果沒有了寬容意識,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愛學生和被學生所愛的好老師。大凡威信高,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無不具有博大的胸懷和寬容的精神。那些心胸狹窄、沒有寬容精神、缺乏愛心的人,很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因而我們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對那些有過失的或者是調皮的學生進行教育要理智、冷靜,學會“熱” 問題冷處理,尊重人格,既要嚴格要求,對學生認真負責,又不要感情用事,要處處關心愛護學生,理解和寬容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培養謙虛好學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謙虛好學是教師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面。現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知識層出不窮,作為教師應該不自滿自足,積極探求科學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當然,教師即使學識淵博,也不在學生面前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這樣的教師自然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敬愛和信服,對培養學生謙虛好、積極上進的性格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師還應具備活潑開朗的性格,時時、處處表現出樂觀向上和熱情奔放的精神風貌。記得有人說過:“教師的性格特征應當具有明朗快活、朝氣蓬勃的精神”。即使遇到挫折和不順心的事,也能正確對待,而不是隨意表現出受傷害和悲哀的神情。具有樂觀、開朗性格的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與人為善,給人溫暖,笑容可掬地對待他人。如果教師的性格孤僻,情緒反復無常,心胸狹窄那是與教師職業極不相稱的。因此,教師活潑開朗的性格是學生效法的模式,也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有利于使教學過程始終處于一種健康、向上、愉快、舒適的氣氛和環境中。

  三、要有耐心,要有堅強的意志。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不因學生暫時的退步而失去信心,也不因為學生的反復而感到苦惱,而是千方百計去想辦法,傾注心血,錘煉不把學生培養成材決不罷休的精神。教師還應懂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以積極的情緒體驗激發和感染學生。如果教師缺乏自制力,遇到學不好好學習,不遵守紀律或敢于“頂撞”時就暴跳如雷,以粗暴的方式隨意辱罵和斥責學生,這不僅傷害學生感情,而且會使矛盾激化,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在學生中失去威信。教師的勞動是十分艱苦,復雜的,教師只有保持平靜愉快的心境,才能給自己帶來樂趣和幸福感,才能使學生產生一種愉快的感情體驗,提高學習積極性,并因此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響學生,才是為人師表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0

  在寒假里,我主要閱讀的書籍依然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其實從閱讀之日算起該有一年的時間了,可到今年寒假才將此書讀完,不是我懶散悠閑,而是每次看完一個故事吸收完一個教育精華后總得花上好一段時間去消化,去反思自己,我想只有這樣才能將所讀所學所悟的東西用之教學,我的學生才能從中獲益。讀完此書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偉大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依然有著重要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他總能用很貼切的語言來解讀我們教師的內心,他總能站在我們的立場去為我們解惑,每次閱讀后,我總種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個學期在教學上帶給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后進生,針對后進生的問題我看過不少書,也聽取過不少名師的意見,可自己總跳不出那個死角,表現得太過于激進,對于學生的優異成績表現得過于興奮,對于那些后進生的學習情況卻缺乏冷靜地分析。到底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在書中有一章節專門是針對后進生問題的,這個章節在讀完一遍后我收獲不多,可在我一次次教育失敗后我總會再次翻閱,發現每次的感受是不相同的,現在我常問自己:作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后進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么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當然說說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每個學生上著同樣的課,問著同樣的問題,布置同樣的作業哪怕,補差也沒有分出個差別。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也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

  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于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在捧著教育名著或其他有益的書籍?所以今后,我要想要求學生多閱讀必須從自己做起: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我想只有讀得多,學得多,悟得多,才能將最好的教學奉獻給自己的學生,才能將最新的教學理念灌輸給我的學生,最終我才對得起我的學生。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1

  俗話說“開卷有益”,這學期,學校給我們每位教師發了一本由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看過這本書之后,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

  我們班上有個叫易黃興的男生,他個頭矮小,弱視,語言貧乏,雖然在鄉下上了三年的學前班,但其基礎知識和各方面的能力及學習習慣較之于同齡兒童相差甚遠。他上課從不發言,表情淡漠,10以內的數字模糊不清,在家教和老師的'幫助下,半學期后終于記住了10個數字。但是,在計算方法10以內的加減法時,他始終離不開手和指頭,記得在做“3+1、3+2、3+3、3+4”這幾道題時,他每次都要先數出3個指頭來(不能一下子伸出來),然后再伸出另外要加的指頭,最后還要從頭開始數“一共有多少個”,雖然老師一再提示用簡潔的方法,但是他絲毫不能接受,接連幾道他仍然重復著一成不變的運算程序,這令我一籌莫展,像他用這種方法,到后來計算稍微復雜一點的題目可是一點用都沒有了。聽語文老師說,他不要說識記字詞了,就連抄也抄不對,每聽到這些個情況的時候,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打退堂鼓:這種學生沒救了,干脆放棄吧!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后,給我影響深刻的是書中多次提到“差生”的問題,并有四條建議是專門進行研究、破析的。當我讀到“后進生”費佳、巴甫洛克的學習初期表現及某些老師的心情時,心里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當讀到他們后來在老師的耐心有效的引導下,一個個成為某些領域的專家時,我心里既感嘆,又慚愧,同時,心里也豁然開朗:首先,對待差生,要有耐心,要寬容、體諒他們,切不可諷刺,挖苦、埋怨,甚至放棄;其次,要有方法,對這些孩子,要因材施教,如通過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圖畫等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閱讀思考能力和對知識感受的敏銳性;通過學生在某一方面感知能力的優勢去促進他的思維

  、智力的發展,從而帶動各科學習活動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去摳書本,掌握教材。

  教育是一門很深奧的藝術,它是需要用心去思考、研究,用實踐去感召、改變。這期間,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你有信心和耐心,總會有收獲的。偉大的蘇霍姆林斯基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人,他不愧是我們每位中小學教師學習的楷模。

  首先,對待差生,要有耐心,要寬容、體諒他們,切不可諷刺,挖苦、埋怨,甚至放棄;其次,要有方法,對這些孩子,要因材施教,如通過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圖畫等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閱讀思考能力和對知識感受的敏銳性;通過學生在某一方面感知能力的優勢去促進他的思維、智力的發展,從而帶動各科學習活動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去摳書本,掌握教材。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2

  很早就知道《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但沒有認真讀過,今年寒假里,我有們學校五、六年級老師共讀這本書。我也因此認真閱讀了這本書。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讀完此書發現,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書中提出100條建議對教學中出現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提出理論和事實的分析并且給出相應的建議,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本書觀點鮮明,并且很具有實踐意義。書中第46條建議:向在規模大的學校里工作的教師提一些建議很適合我們學校。大集體里總會有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領導和同事對他們也都很敬重和佩服,是我們學習的對榜樣。不過,教育經驗的借鑒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是一種創造。

  比如說,你剛大學畢業,到一個新學校擔任低年級的教師,在學校里,除了你以外,還有16名低年級教師,他們之中有些人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另一些人表現一般,還有一些人則不時被指出缺點。你作為一名教育新手,幾乎每一位教師,即便是在學校里剛剛工作幾年的也罷,都有你可以學習的東西。但借鑒別人的經驗時,應注意節省時間。如果你依次去聽所有教師的課,那就很難得到教育技巧的要領。

  作者建議先瞧瞧低年級各位老師的學生練習本。如果你看到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字寫得漂亮、清秀、正確,這就是直接標志,說明在這個班里能學到很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整個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你應該去聽這位老師的課,不僅聽寫字課,還要聽其他的課。練習本反映了整個教學過程的成果。書寫也取決兒童閱讀情況如何,他們閱讀了些什么,閱讀的多還是少。

  不深刻的了解教師的全部工作,不了解他們對兒童施加的影響,是無法了解任何一個方面的教學經驗的。起初,你到經驗豐富的教師班去聽課,只是為了了解一下他是怎樣教學生把字寫得工整。但聽他課時,你會看到許多似乎和你要觀察的事物沒有直接聯系的東西,包括有許多你平時忽視的細節問題。并把聽課的一切同自己的課對比,探索,反復探索,優異的.成績究竟取決于什么。在不斷反思和改進中提升自己。教育事業中沒有任何一項結果僅僅取決于某一個因素,每項結果都要靠上十種、上百種乍看起來跟所研究、觀察、探索的對象相距很遠,沒有直接聯系的因素決定著。

  這讓我想起我們的聽課評課活動,通過聽課我看到我們學校一大批優秀教師:

  A老師在授課時引導和激發十分到位,在超市學習環節,學生在課堂上是如此活躍,質疑充分,真正是在思考,是激情投入,全力以赴的,很好地體現了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B老師的幻燈片設計新穎獨特,極富美感,帶給人極佳的審美享受,為課堂增添了色彩。

  C老師在自主探究環節突出對字音字形名句等基礎知識的自查引導,很好的切合了學生實際,實事求是,扎實有效。

  D老師在對導學案的處理上大膽取舍,重點突出對閱讀版塊的專項訓練,高位引導,科學引領,也是效果頗佳。

  E老師在表述反饋環節充分思考學生的實際水平,及時引領,巧妙設疑,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總體來說,A老師的自信大氣,B老師的誦讀指導,C老師的到位點撥,D老師的從容不迫,E老師的深入研究……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突出育人立意,突出教師的課堂引導,注重學生的自我發現,自我成長,讓學生在繁重枯燥的學習中找到樂趣。

  聽了這么多優秀教師的課,通過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努力去提高教育技巧。首先要靠自修,靠你個人的努力提高工作素養。首先是提高思維修養。你對優秀同事的經驗研究和觀察得越多,就會越需要作觀察、自我分析、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觀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礎上,將會產生你自己的教學思想。

  教學路上,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反思,做到敢于創新、敢于突破、砥礪前行。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3

  先做好“讀書人”才能做好“教書人”,讀書能讓我們成為優秀的教師。我看過《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后,有種撥云見日之感,作者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議向我們娓娓道來,為我們指點迷津,還給我們許多教育教學的好方法,使我受益頗豐。

  讀了蘇霍先做好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我平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像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如何做好后進生的工作等。書中還有許多關于教學管理、教學經驗,教師對課程的計劃和組織,以及如何提高教學成績等等。

  書中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是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教師讀書的重要性,他提出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發揮自得,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這樣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作為年輕教師的我,面對教材教法的生疏,我更加體會到讀書的重要性以及厚積薄發的道理。

  在《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一文中,蘇霍姆林斯基鮮明而生動的指出,有些學生很長時間都沒有對任何事情表現出特別的興趣,教師就很難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里移植到學生心里。學生在某一學科上成績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冷淡的態度。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成為自身學習怕主人,要樂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學習中去。

  蘇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堅持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對教師而言,就是對教育過程的思考,把自己有所觸動的瞬間和片斷變成文字,記錄在案,對自己以后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我認為,善于覺察兒童課堂內外的行為上的極其細微的變化,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學會觀察孩子,觀察才能了解孩子,才能捕捉細微的教育現象。教育日記也包括教學反思,記錄教學活動等,是對自己一日工作的審視和分析。

  書中談到對“后進生”的工作,這確實是每一位教師“最難啃的骨頭”之一。他們理解和記憶的能力相對較差,有的'老師教了一段時間就會失去信心。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孩子從學習的逆境中走出來,“后進生”普遍存在著“沒眼睛,沒耳朵”的毛病,他們對老師上課所講的沒用心聽和記,在教學中,要經常讓這樣的學生回答問題,提高他們用眼、耳的頻率,自然知識就記牢了。他們有些并沒有智力上的差異,只是少了一份堅持,在學習生活中多加培養,有了堅持不懈和體驗成功的喜悅,他們也不再成為“后進生”了。

  讀了這本書,發現作者提出的問題都是教師近切想解決的問題,既有理論也有生動的事例,還介紹了處理問題的對策。讀書不僅能激發“后進生”的覺醒,更能讓我們教師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成為真正有品位的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4

  通過深入閱讀這本書,我真的感受到了張老師在開會時說的:“每一條都會很有感觸”。在讀到第一條“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時,觸動了我內心深處,和作者產生了共鳴。

  17年我剛做班主任,當時我也是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接了一個成績倒數的班級,班級接手后才發現班里盡是些“人才”,課上睡覺的,談戀愛的,打過架的……我是真的很頭疼,但是到18年他們畢業時,這個班考上一中的學生很多。回憶那一年我感覺最成功的地方是自己在管理他們的過程中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化弊為利。他們中有的學生很有管理能力,但是一開始他們并不為我所用,我多次采取談話的方式,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給他們灌輸班級榮譽感,終于用了一學期的時間我培養出了一套敢管敢干的班干部,到第二學期時,班級事務基本上不用費心了。

  到了初三下學期,班級內不學習、影響教學秩序的問題愈加明顯。我和那些愛上課說話的同學談話中發現,他們已經對較難的課程聽不明白了,很多作業也不可能完成,但是每科老師對他們的要求都很嚴格,課下作業他們基本上都是抄完的。面對這種現實,我和各科老師都進行了交流,建議每科老師能夠區別對待這樣的同學,在布置作業時按照成績進行分層,成績在前30名的同學保質保量完成正常的作業量,成績在30名之后的同學只做簡單題和一部分稍有難度的題。由于采取了分層,這些學生的課堂狀況和作業情況明顯的改善,班級的學習氛圍都變得更好了。比較遺憾的是我接這個班級的時間太晚了,如果能在初二就接手,估計這種分層的方法能轉化更多的后進生。因為他們這些所謂的差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一絲樂趣,覺得學習并不是那么那么難,慢慢的他們的信心會越來越強,就敢于去學習稍微有些難度的知識。

  我認為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中產生歸屬感,是每個老師努力的方向和成功的鑰匙。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

  曾經多次聽人說起《給教師的建議》是本不錯的書,這次將要正式步入教師的行列,便購買了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閱讀了部分章節,書中的每條建議都充滿了教育智慧,事例也很生動,分析很精辟,氣人深思。下面我將談談讀后的感悟:

  隨筆一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能否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于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反思與感悟:

  看了這篇文章,浮現在我腦海里的是“因材施教”這個詞,雖然在平時上課之前知道這個道理,但在實際操作中,一直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的'學生,區別對待與分層評價卻沒有落實到日常的教學當中。在體育課上,因為學生的身體條件、技能素質、心理承受與認知能力各不相同,使得他們在技術學習中的接受能力、領悟能力有較大的差距,所以在成績的評價上,我們應該結合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的評價,我們要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

  隨筆二

  ·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不過,對于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反思與感悟:

  “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準備一節課”!多么意味深長的一句話呀!同感!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學與生活多積累一些素材和資源,做一個有心的人,到真正要用的時候只要隨手抽出來,從腦子里調出來就可以了。平時的點滴資源與靈感都可以記錄下來,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啊。例如,我們可以把體育課的三個部分分類總結,各部分都有些怎樣的游戲,有些什么教法等歸納起來,要用的時候可以直接視情況搭配了。

  一晝夜只有24小時,要在這有限的24小時里面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務,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我們辦事的效率。對我來說,體育老師除了備課、上課、反思就算一些其他瑣碎的事情要完成,用什么方法來提高效率呢?我認為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關鍵,所以我們要閱讀、閱讀、再閱讀,用知識來豐富知識,用實踐來檢驗知識。

  隨筆三

  ·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只有學生喜歡上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蘇霍姆林斯基說,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來一番競賽。

  反思與感悟:

  許多體育老師都說過,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為什么呢?這還是得從體育教師自身找原因吧。學生心中的體育到底是什么,他們喜歡怎樣的體育課呢?我們反思一下這個,我們的體育課是沒有學生所喜愛的運動項目嗎?還是我們的教學方法有問題?

  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情,讓學生們喜歡我的體育課。本人認為,學生喜歡一門課程,很大程度上與該課程老師的個人魅力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別會開始排斥這個老師,從而開始排斥上該老師的課。所欲我們首先就是要讓學生喜歡自己,同時,我們還要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里,做他們的朋友,然后發揮我們的人格魅力與教學能力,從內到外的抓住學生,他便愛上你的課。

  在體育課上,我經常采取的手段就是用學生喜歡的、樂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來進行教學,吸引他們學習的興趣,減少學生在閑置時間里破壞課堂紀律的機會,在循序漸進、潛移默化中讓他們掌握知識與技術,完成教學任務與目標。

  《給教師的建議》這的確是一本很好的書,讓我這個新老師學習到不少的經驗,可以減少以后教學中的一些麻煩。該書還在繼續研讀中,我也還在繼續學習中...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對教師培訓的建議08-19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4-29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4-29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17

讀后感《給教師的建議》09-0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8-22

《給教師建議》的讀后感01-31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2-02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30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讀后感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