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2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后感《生命與教育》2,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馮建軍老師的《生命與教育》,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感動和震撼!在本書的前言--“回歸生命的教育”一章中,能強烈地感覺到作者對過去教育的批判與對現代教育的理解。馮建軍教授在書中寫道:教育源于生命發展的需要,而長期以來教育卻遮蔽了這種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異化為知識、技能,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誠然,我們之前的教育和現今普遍存在的現象莫過于此,這就需要我們現在的教師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生涯中畫上一個問號。
我們為什么教書育人,我們怎么教書育人,我們已經教書育人了嗎?書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知識若沒有智慧燭照其中,即使再,也只是外在的牽累;智慧若沒有生命隱帥期間,那或可動人的智慧卻也不過是飄忽不定的鬼火螢照。所以,點化和潤澤生命乃教育之核心。”馮教授在書中歸納出生命化教育的四個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兒童、融入生活、充滿人文關懷。這每一個特征,都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者去身體力行。同時,他還列舉了關懷生命的研究方法,其中的敘事研究、行動研究和個案研究,也是一線教師走進生命個體,關注生命成長,傾聽生命律動,記錄生命足跡的最佳方法。
生命化教育是一次“尋找教育改革與教育自身的內在動力與內在尺度”的自覺努力,就是“喚醒教師的生命意識,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諦”。關于教師的“人的真實生命的復歸”,張文質先生曾提出個很有意思的命題,他說:“生命化教育要追求教師生命的幸!薄K纱硕鴮鹘y的教師觀提出了質疑:“不要認為教師這個職業就是‘蠟炬成灰淚始干’,這種比喻是很可怕的”。這里存在著認識的誤區,把教育僅僅看作是“付出”、“給予”,是教師生命的消耗,而忽略了它同時更有“收獲”與“回報”。而中小學教師,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里,它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生命存在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教師的生命與兒童--少年--青年生命的共生與互動,而后者的正是人的生命路程中最為純真、最接近人的生命本原,最具有活力,也最具有多種可能性的一個階段。生命教育是面對生命,遵循生命特征,全面提升生命質量和品味的教育。我們必須的本體構成和生命特性為依據作出相對應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
生命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范”。細心與耐心,熱心與激情,關心與愛護是教師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
生命化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理念是:教育是愛的藝術”。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愛是師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情感基礎,是師生關系融洽和諧的基本保障,保持長久的愛可以協調和減少個人,師生之間的敵對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
愛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了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馮老師不止一次地說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所以馮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愛能創造新的奇跡,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2】相關文章:
生命啊,生命作文2篇03-08
生命的顏色作文2篇02-03
生命的奇跡作文2篇09-05
生命之秋作文2篇09-02
生命銀行作文2篇08-08
生命的囚籠作文2篇07-12
生命的氣魄作文2篇07-20
生命的亮點作文2篇08-09
瞻仰生命的作文2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