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生命與教育》(通用10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后感《生命與教育》,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 1
寒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馮建軍老師的《生命與教育》,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感動和震撼!在本書的前言--“回歸生命的教育”一章中,能強烈地感覺到作者對過去教育的批判與對現代教育的理解。馮建軍教授在書中寫道:教育源于生命發展的.需要,而長期以來教育卻遮蔽了這種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異化為知識、技能,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誠然,我們之前的教育和現今普遍存在的現象莫過于此,這就需要我們現在的教師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生涯中畫上一個問號。
我們為什么教書育人,我們怎么教書育人,我們已經教書育人了嗎?書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知識若沒有智慧燭照其中,即使再,也只是外在的牽累;智慧若沒有生命隱帥期間,那或可動人的智慧卻也不過是飄忽不定的鬼火螢照。所以,點化和潤澤生命乃教育之核心。”馮教授在書中歸納出生命化教育的四個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兒童、融入生活、充滿人文關懷。這每一個特征,都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 2
有人說:讀一本書后忘了所有的東西之后還記得的就是書的精華。寒假期間根據學校安排閱讀了有關“生命化教育”類書籍和文章,我捧起《生命與教育》品讀起來,沒有完全逐字逐句的進行閱讀,翻了個大概,對于心悅的章節進行認真琢磨品悟。最終感覺這本書給予我最深的就是:授受知識,開啟智慧,激發心靈,回歸教育本位。
讓教育回歸生命的教育的呼聲現在國內很高。我們現在的教育僅僅停留于書中知識的傳授,忽略掉書帶給我們的深層次的思考和意義。如:為了迎合社會當下家長、升學的目的,教學中老師在布置學生作業很少思考學生做作業的感受。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下的中國真的能接受生命化教育的洗禮嗎?作為教師,怎樣落實生命教育,打造生命化課堂是工作的關鍵。怎樣的課堂算得上是生命課堂?理論上講,生命課堂可以這樣理解:
A、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下,追求以人的發展為本的一種教育理念。
B、生命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課堂為陣地,開展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動。
C、生命課堂既是教師生命活力的展現;也是學生生命活力的激發;更是教師生命活動與學生生命活動的有效交往。
具體來說,“生命課堂”應該是怎樣的課堂呢?
(1)“生命課堂”應該是教育教學目標全面、明晰的課堂。
(2)“生命課堂”應該是學生喜歡的課堂。
(3)“生命課堂”應該是激情澎湃、生動活潑、和諧發展的課堂。
(4)“生命課堂”應該是教學預設巧妙、課堂生成精彩的課堂。
(5)“生命課堂”應該是高效或有效的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是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就要讓他們有歡樂、幸福及對世界的樂觀感受。教育學方面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權享受的歡樂和幸福。
老師們,我們反思在您的課堂上孩子有歡樂嗎?你的課堂上孩子激動嗎?你的課堂上孩子的心靈震撼了嗎?孩子的眼睛靈動嗎?我們自己感覺到生活的美好了嗎?我們的課堂是否流淌生命的靈性、激蕩生命的潛能、飛揚生命的人性?
“‘生命課堂’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為了知識而教學,而是為了人的發展而教學。”是以關懷人和發展人為出發點和歸宿,具有:
1、人文性。
傳統的“知識課堂”是知識至上的課堂,為了片面地追求知識而根本無視“人”的存在。與之不同的是,“生命課堂”以人為本,關注師生的生命,追求終極關懷,以促進師生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的。課堂教學是師生人生旅途中充滿生命活力的部分。在生命課堂中,師生作為完整的人,分別向對方真誠地展現著完整的自己,在互動的交往過程中觸動著彼此的心靈,實現著真正的教育。此時的課堂教學充滿著激情,閃爍著智慧,涌動著靈感;有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思維的跳躍;實現著知識的增長、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養成。
2.動態性。
課堂總是處于一種流變的狀態。教師與學生的心態在變化;知識經驗的積累狀況在變化;課堂的物理空間也在變化,這無疑是對師生智慧的挑戰,要求師生必須根據變化了的情形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才能,將自己獨特的不可為他人所取的智慧融入課堂中,從而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和創造性的學習,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作為創造者的尊嚴和快樂。與“知識課堂”那種靜態、模式化不同的是,“生命課堂”是師生共同探究知識、課程生成和建構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再是“鋼性”的,而是通過師生不斷建構生成的。學生知識的獲得是積極主動的建構生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不再墨守那種“預定教案——執行教案——完成教案”的封閉流程,而是共同創設以知識生成為中介的交往情境,在交往中就“共同文本”生成的不同意義進行闡釋與交流,促進知識意義的建構和活動主體的發展。
3.和諧性。
課堂中的師生作為一個個充滿情感、活力、個性的生命體,他們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都應該充分尊重對方的人格、情感,自由地進行交往對話。
與“知識課堂”那種專斷失諧不同的是,“生命課堂”強調民主和諧。在生命課堂中,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能夠享受到充分的`自由。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平等對話者、溝通者、引導者、互動者、意義的建構者。師生之間再沒有壁壘森嚴的藩籬,他們可以民主地進行理性的對話和協商、討論各種感興趣的話題。教師不再是“話語的霸權者”,師生都有資格亮出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參與對話和討論。師生雙方坦誠相待、共同合作、相互尊重、積極探究、不斷進取,都能充分享受到教學的樂趣,共同實現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升華。
敬愛的老師,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讓我們一起用愛澆灌,用心培育,靜待花開!
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者去身體力行。同時,他還列舉了關懷生命的研究方法,其中的敘事研究、行動研究和個案研究,也是一線教師走進生命個體,關注生命成長,傾聽生命律動,記錄生命足跡的最佳方法。
生命化教育是一次“尋找教育改革與教育自身的內在動力與內在尺度”的自覺努力,就是“喚醒教師的生命意識,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諦”。關于教師的“人的真實生命的復歸”,張文質先生曾提出個很有意思的命題,他說:“生命化教育要追求教師生命的幸福”。他由此而對傳統的教師觀提出了質疑:“不要認為教師這個職業就是‘蠟炬成灰淚始干’,這種比喻是很可怕的”。這里存在著認識的誤區,把教育僅僅看作是“付出”、“給予”,是教師生命的消耗,而忽略了它同時更有“收獲”與“回報”。而中小學教師,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里,它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生命存在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教師的生命與兒童--少年--青年生命的共生與互動,而后者的正是人的生命路程中最為純真、最接近人的生命本原,最具有活力,也最具有多種可能性的一個階段。生命教育是面對生命,遵循生命特征,全面提升生命質量和品味的教育。我們必須的本體構成和生命特性為依據作出相對應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
生命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范”。細心與耐心,熱心與激情,關心與愛護是教師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
生命化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理念是:教育是愛的藝術”。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愛是師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情感基礎,是師生關系融洽和諧的基本保障,保持長久的愛可以協調和減少個人,師生之間的敵對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
愛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了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馮老師不止一次地說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所以馮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愛能創造新的奇跡,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 3
讀了《生命與教育》,使我知道,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愛能創造新的奇跡!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要成為孩子眼中的教師,不是把學生當作無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氣凌人成為上帝。我們要用愛來打動他們,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研讀《創造教育奇跡的55個細節》一書,我懂得了學生的優秀是教育出來的,“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讓他們置身于教育的'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是被需要、被愛的,即使是問題學生也能培養好的修養”。不僅如此,書中所提供的55個細節從微處入手,卻是處處切中要害,就像是為我們的教師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社交禮儀、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細節,將這些教育的細微之處羅列出清單,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注意自己怎樣以身作則,幫助我們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實。
《欣賞教育》告訴我們:希望得到別人尊重和得到別人欣賞,是我們每一個人人性中最本質的追求。欣賞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日本心理學家永多湖輝曾說:“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欣賞教育最大的奧秘就在于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行,承認差異,允許錯誤和失敗。讓每一個孩子時時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個好孩子。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通過廣泛的閱讀,拓寬了我的專業知識,使我獲得深厚的學識和素養,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學能力, 讀了這些書,使我明白了在教學活動中欣賞與激勵的重要性,愛的重要性,這些都將作為我以后教育學生的座右銘。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 4
這個星期,我看了一本叫做《生命教育》的書,我的感想很大。
《生命教育》是一本教育我們生命是什么的書。它分為三個部分:
1、生命的歷程。
2、生命的尊嚴。
3、生命的力量。
我讀第一部分時,第一課是“我們的身體”,才知道原來我們的身體的結構是很復雜的,就像一個精密的機器,每一個器官和組織就是這臺機器的零部件,它們不分晝夜、互相密切地合作著。我還深入地知道了我是從哪里來呢:首先是爸爸的精子進入媽媽的身體,然后精子穿越卵子的外殼,受精完成后卵子的外殼會硬化阻止其他精子進入,第七天新生命便誕生了,過了9個月,媽媽便誕下了我們。我不僅知道了這些,還知道了青春的密碼,聽了很奇怪吧,青春的`密碼?難道我知道了長生不老的秘密?不是的,青春的密碼不是這個意思,而是青春期。嘻嘻,女孩子的青春期會面臨初潮,什么是初潮?初潮是月經的一種。初潮過后,女孩子會臉色紅潤、乳房隆起,會變得更漂亮!哈哈,這是女大十大變嗎?說說其他吧,嗯,第十五課吧,太難忘了!
第十五課是說校園安全的,還有故事呢,是保護費:小學生小武回家的時候被一些人打了,那些人自稱是什么幫派的,要收取保護費,小武不服氣找到了哥哥以前的同學小海,幫自己出氣,小海也是什么幫派的人,最后兩幫派打起來,小武的胳膊也骨折了,小武家支付的
讀后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醫藥費極多!這種事雖然沒發生過但也防不勝防啊!
《生命教育》真好看!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 5
讀了馮建軍先生的《生命與教育》,雖沒有高山仰止之感,但內心的佩服與贊嘆卻是久久不能散去。雖然馮建軍教授所追求的、所探索的生命教育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在殘酷的教育現實前是無能為力的,但馮建軍先生的深邃的思想會喚醒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去思考教育,去探索教育的真諦,去為還原生命教育的本質而跋涉。
馮先生在書中從六個方面對生命教育進行了深入的闡述:生命,教育的原點;生命在教育中失落與反思;教育對生命的祈求與追尋;教育的生命品行;生命化教育的建構;生命的品質及其教育意蘊。其中第五章“生命化教育的建構”著力于生命完整性、自由、獨特品質的描述,致力于探索如何讓教育走出“異化的洞穴”,構建生命全面而和諧、自由而充分、獨特而創造地發展的教育的根本使命,這是與新課改的共振,是每個在新教育之路上跋涉的有志之士所尋覓和期盼的。
“生命化教育的建構”與當前的功利性的教育不同,所倡導的.是全人的教育,關注的是教育學視野中的完整生命。
馮先生認為,從靜態上看本體生命的存在,人實際上有三重生命:一是自然生理上的肉體生命。作為肉體的生命。人是一個自然的存在物,但人又是人的特殊的自然存在物。認識自在之有,但更是自為之有。二是精神生命。意識性使人的生命揚棄了動物自在的本能,成為自為的精神存在。人正因為有精神的存在,是人超越了動物的本能,而獲得了自由。與海德格爾、蒂里希的觀點不同,馮建軍先生認為,生命是一個有機聯系的復雜體,強調人的精神性,并不能如同宗教的傳統和中世紀的神學一般,否認人的自然生命的存在,相反,人的精神生命是基于自然的生命而發生的。三是社會生命。馮教授認為,人總是處于“社會關系”之中,并承擔一定的社會角色,人的社會性存在方式既關聯與人的內在意識,又有超越人的意識的感性對象性、客觀普遍性。
馮先生認為,生命化教育首先要敬畏生命。馮先生在呼喚,中國的傳統教育習慣于教人學習“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行為應該深深地反思一下了。這種“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文化,其價值觀認為我們所擁有的生命不屬于我們自己,它就像銀行的活期存款,為著某種外在的價值,隨時提取,隨時奉獻。即使對于一個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兒童,我們的教育也要求他為國家利益恪守職責。這種對生命置若罔聞、甚至踐踏生命的的教育太值得我們反思了。
馮先生認為,生命化教育的當前最要緊的任務是解放兒童。所謂“解放兒童”,就是要在教育中樹立正確的兒童觀。一方面把兒童當“兒童”看,承認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讓他們的生活充滿童真、童趣和童稚;另一方面把兒童當“人”看,教育過程中,尊重人的特性。
反觀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過分的功利是我們眼中只有“物”,沒有“人”,孩子對我們來說不過是考試的機器,是為老師獲取分數、獲取利益的工具。“人文關懷”、“生命教育”等已離學校太遠。這是對孩子的虐殺,也是對教育、對歷史的犯罪。刻不容緩,教育,需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反思、實踐,再反思、再實踐……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 6
在閱讀了《生命與教育》這本書后,我深受啟發,對教育的本質和目的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本書從生命的角度出發,探討了教育應該如何回歸其原點,即關注人的生命成長和價值實現。
書中提到,當前的教育體系往往偏離了“生命”這一核心,更多地關注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人的全面發展。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被當作考試的機器,他們的生命活力和創造力被壓抑,難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生命成長的快樂。然而,生命是教育的原點,教育應該直面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成長規律,潤澤孩子的靈魂,追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在閱讀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對生命化教育的倡導。生命化教育強調關注人的.生命體驗,將教育植根于生命個體發展的需要。它不僅僅關注人的自然生命,更關注人的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這種教育理念認為,教育的本質在于生命的成長,在于培育獨特的精神自我和有活力的生命個體。
書中還提到了當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學生道德品質的缺失、教育脫離學生現實生活等。這些問題都反映了當前教育體系的不足,需要我們去反思和改進。生命化教育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式,它要求我們在教育中關注學生的生命體驗,將教育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學生在和諧開放的學校環境中不斷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創造。
此外,書中還強調了教師在生命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生命存在的一種方式。他們必須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崇敬生命、熱愛生命,關注學生的幸福體驗和生命質量。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引導他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總的來說,《生命與教育》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了教育的本質和目的。它讓我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更是生命的成長和價值的實現。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我將努力踐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關注學生的生命體驗,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讓他們成為具有完整人格和幸福生活的人。同時,我也將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育理念,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 7
《生命與教育》是一本由南京師范大學馮建軍教授所著的書籍,它通過深刻的思考和豐富的論述,為我們揭示了教育的本質和生命的價值。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受啟發,對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書中,馮建軍教授從多個角度對生命教育進行了深入的闡述。他強調,生命是教育的原點,教育應當回歸生命的本質,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傳授和應試能力的培養上。這一點讓我深感震撼。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教育往往被功利化,學校和家庭都過分關注學生的成績和分數,而忽略了對學生個性和興趣的培養,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探索。
馮教授在書中提出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即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成長規律,潤澤孩子的靈魂,追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提高生命的質量。這一理念讓我意識到,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他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去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成長為一個完整、幸福、美好的人。
此外,書中還強調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馮教授認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和支持者。這一觀點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為他們創造一個充滿關愛和尊重的學習環境。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實踐。我發現,在過去的教學中,我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技巧的訓練,而忽略了對學生生命成長的關注和引導。這讓我深感愧疚和自責。因此,我決定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生命教育和個性發展,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加寬松、自由、充滿創造力的學習環境。
總之,《生命與教育》是一本充滿智慧和啟迪的書籍。它讓我深刻認識到教育的本質和生命的價值,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從事教育事業的決心和信念。我相信,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我會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努力將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我的教學中,為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 8
《生命與教育》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籍,它不僅僅探討了生命的意義,更將這一探討與教育的本質緊密相連。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受到了極大的啟發,對教育和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
書中,作者馮建軍教授通過深入的分析和生動的案例,向我們展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應當回歸生命的原點,遵循生命的成長規律,潤澤孩子的靈魂,追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一觀點如同一股清流,沖刷著我對于教育的傳統認知。
我們當前的教育體系,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應試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和發展。這種教育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出成績優秀的學生,但卻往往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為代價。而《生命與教育》則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即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教育強調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它要求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要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心靈,讓教育成為一種關懷人和發展人的活動。
在閱讀過程中,我深受觸動的是書中對于“生命課堂”的描述。這種課堂不再是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充滿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平臺。在這里,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的.學習者。教師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互動者和意義的建構者。
此外,書中還提到了教育應當滋養孩子的德行,強健孩子的體魄,使學生成為一個完整、幸福、美好的人。這一觀點讓我深刻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一個塑造人格、培養品德、強健體魄的全方位過程。
總的來說,《生命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和啟發。它讓我重新審視了教育的本質和目的,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要成為一名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注重生命教育的教師的決心。我相信,只有當我們真正將教育回歸到生命的原點,遵循生命的成長規律,才能培養出真正有思想、有情感、有創造力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 9
在閱讀馮建軍教授的《生命與教育》后,我深受啟發,對教育的本質和意義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對教育理論的探索,更是一次對教育實踐的深刻反思。
書中,馮教授強調了生命是教育的原點,教育應當回歸生命的本質。他指出,當前的教育體系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應試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和發展,以及對學生精神生命的滋養。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往往被視為考試的機器,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和生活的快樂。
然而,真正的'教育應當是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他們的潛能,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和思考。教育不僅僅是灌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斷適應變化,持續成長。
書中還提到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即教育應當直面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成長規律,潤澤孩子的靈魂,追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生命化教育強調的是全人的教育,關注的是教育學視野中的完整生命。這種教育理念下,教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對學生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全面培養。
此外,書中對于“生命課堂”的闡述也讓我印象深刻。生命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課堂為陣地,開展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動。在生命課堂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互動者和意義的建構者。這種課堂模式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體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地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教書育人的過程,更是一個關乎生命成長和人性完善的事業。作為教師或家長,我們應當反思當前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努力構建更加符合學生成長需求的教育環境。我們應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內在需求,尊重他們的生命尊嚴和價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潛力。
總之,《生命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和思考。它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教育的本質和意義,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為教育事業奮斗的信念和決心。我相信,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我會不斷努力、不斷探索、不斷前行,為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 10
《生命與教育》是一本由南京師范大學馮建軍教授所著的書籍,這本書在探討教育的本質和生命的關系上,提出了許多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受啟發,對教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馮建軍教授在書中指出,當前的教育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生命的原點,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教育對于生命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他強調,教育應該回歸生命的本質,直面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成長規律,潤澤孩子的靈魂,追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提高生命的質量。
這一觀點讓我深感共鳴。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往往都過分強調分數和成績,將孩子的成長簡化為一張成績單上的數字。這種教育方式不僅忽視了孩子的個性差異和內在需求,也剝奪了他們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權利。而生命化教育則強調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在于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理解生命、追求幸福。
書中還提到了教育對生命的祈求與追尋。馮建軍教授認為,教育應該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生命體驗和生活世界,讓他們在和諧開放的環境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創造。這一觀點讓我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課堂上的知識傳授,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和引導。作為教師或家長,我們應該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尊重他們的個性和興趣,為他們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
此外,書中還探討了生命化教育的建構和生命的品質及其教育意蘊。馮建軍教授提出,生命化教育應該包括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會生命的教育。這三個方面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完整而和諧的生命教育體系。同時,他還強調了生命的超越性、可持續性、主體間性和非連續性等品質對于教育的重要意義。這些觀點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引導孩子認識生命、理解生命、追求生命價值的過程。
總的來說,《生命與教育》這本書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它讓我意識到,教育應該回歸生命的本質,關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引導他們認識自己、理解生命、追求幸福。同時,它也讓我更加堅定了作為一名教師或家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為孩子提供一個自由、開放、和諧的教育環境,讓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和實踐生命化教育的理念,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成長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和陪伴。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一定能夠擁有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充實的未來。
【讀后感《生命與教育》】相關文章:
呼喚生命教育08-18
生命教育作文07-02
精編閱讀《生命教育》書籍讀后感心得生命與教育讀后感12-22
幼兒生命教育教案06-05
生命教育教學隨筆01-25
生命教育教學反思精選02-27
關于生命教育教案11-23
生命教育的教案范文05-16
生命教育作文最新07-01
關于生命教育的作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