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讀后感1
我讀了范存麗老師所著的《優秀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感受頗深,就像大家所說的:“為什么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樣的40分鐘,由于執教教師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及效果就迥然不同呢?”在讀這本書時,就像優秀的范存麗老師帶我走進了優秀教師的課堂,讓我如身臨其境般感受一個師生真誠交流的驛站,體驗用智慧解決問題的價值與愉悅。
如果我能學到范存麗老師在課堂上與同學們的激情對白,對我來說那將是多么令人激動的事情。言歸正傳,能達到范存麗老師能讓人置身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說難也不難,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道路上應該不斷探索的,不斷前進的。她的這種課堂,正是課堂教學的藝術所在、是科學探索的價值所在、是教師人格情感魅力所在。
通過本月的學習,閱讀完了這本書,略有感觸。下面我對范存麗老師所著的這本書當中的幾點內容,針對自己的教學,談談我的初步感想和體會。
這本書首先談到的是怎樣的教師是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首先就應該要有愛,愛是最大的前提,是我作為教師必須具備的,用心去愛學生,感受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語言,用心去體會他們的純真,活潑,調皮,這樣也會對自己的身心受到感染。還要愛自己的職業,愛生活(有好奇心,樂于思考),愛思考(做過的事情學會反思),愛學習,課余時間要有自己的愛好(走進學生的生活的一個突破點),通過這六個愛,能讓我用真心去與學生真誠地交流,對他們的回答充滿期待,對于他們的成功而為他喝彩;其次,老師還要有博大精深的知識網絡,能讓學生感到老師的知識淵博,并不一定面面俱到,但對某個知識應了解透徹,學會了解學生的內心,用知識去引發他的興趣,在日常教學中我還要積累一些教學經驗,可以灑脫自如地駕馭整個課堂,組織好學生的能力;最后,教師應該把數學學通,而且要觸類旁通,達到實效,這也是比較重要的。
本書主要說的是讓教師知道7件事,主要有“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知多少?要引領小學生學習什么樣的數學?如何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如何讓數學課有濃濃的數學味?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運用什么方式開展數學教學?如何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范存麗老師寫到:“課程改革,喚醒了教師的專業意識,也喚醒了教師對教師用書的閱讀熱情。我們期待著與您一同暢游教育的海洋”這也說明了這7件事對于每一位教師都很有價值。
這些內容中我認為我應該深刻學習的是第一件事。書上說,小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數學、小學生喜歡怎樣學數學、小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數學教師、教師要引領小學生學習什么樣的數學、如何讓數學課有濃濃的數學味、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誰又能否認這些不是每一位教師必須首先解決的疑惑呢?的確是,這是我必須要學習的,在過去的一年教學當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一些教學錯誤,教學時的嚴肅,嚴厲,愛生氣,上課總要求學生坐正,表現的跟學生一點也不像朋友。通過讀了這本書后,我發現了教學不單單是把知識教給學生,還要教給學生情感與技能,與他們成為朋友,要用愛去與他們溝通,當然了不同的學生所喜歡的老師也不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去與孩子們溝通,成為孩子們所喜歡的老師,在教學中讓孩子們去喜歡數學,是老師如何去控制一節課的關鍵,首先讓學生去感受數學的`美,對數學產生興趣,當中需要適當的鼓勵與支持。要想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里,就需要老師去不斷觀察,了解學生想什么,需要什么,去與他們交談,從不同的角度去與孩子們成為真誠的朋友,最終讓孩子們去喜歡數學,自主探索數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為老師的我,時刻要把心思放在學生們的身上,他們需要什么樣的數學課,需要什么樣的老師與他們作朋友,這都是作為老師的我需要去努力的。
讓學生了解了數學,然后再引導學生學習數學,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到數學的不斷變化,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根據數學的情景開展數學教學,從中讓學生們得到不同的數學信息,這整個過程都像音樂一樣伴有節奏,缺少一個音符,都會導致整首音樂不完整。如何去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這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適當營造,學生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才能充分學習。在數學課上要有濃濃的數學味道,讓學生在學習中品位出數學的各種味道,見識到數學的美,領略到數學的內在魅力。教師應設計好自己的教學設計,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情況,數學的環境下設計好每一個環節,在適當的時候整理好自己的教學方式,當然教學設計是預設的,在實際上課當中不能一味的按部就班,根據學生的情況靈活使用教材及教學設計。
范存麗老師著的《優秀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文筆清新,文風樸實無華。她以一位教研員的獨特視角,對優秀小學數學教師的素養娓娓道來。的確是打動了我,為我在今后的教學道路上增加一些學習經驗。
小學數學讀后感2
反映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反映最新的學科知識發展動態、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和研究成果,反映現代教育技術和先進教學方法,在確保科學性的前提下,進一步突出了教材內容的針對性、實效性、先進性和時代性。特別是書中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評價的部分,使我對課堂教學與評價有了新的思考。上學期四年級剛教完后接回一年級,感到應用題教學至關重要。一看到《小學數學教師》中“應用題教學研究”這篇報告感觸良多。
1、在小學教學應用題時采用目前流行的“分類型、給結語、給解題模式”的教法所產生的弊端和給學生造成的損害。這種損害在小學階段雖然不十分明顯,但是已經看到一些,到了中學就更清楚地顯示出來。因而問題也就更為嚴重。這說明采用目前流行的教法,在小學沒有真正給中學學習打好數學基礎,相反地給進一步學習造成了障礙。學生沒有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靠死記硬套公式,是無法進一步學好數學的。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深思,并加以改進。
2、緊密聯系乘法的意義,加強用方程解應用題,不僅有利于掌握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而且有利于中小學的銜接。從而也進一步說明,按照現行教材中對應用題教學的處理方法進行教學,基本上是可行的,不需要另外補充什么結語和解題公式。關鍵在于緊密聯系分數乘法的意義,加強應用題之間的聯系,指導學生具體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根據已知未知的不同確定解法。實際上有不少教師是按教材的精神教的,收到較好的效果。當然現行教材也還
有值得改進的地方,進一步加強應用題之間的聯系,加強方程解法。
3、引人深思的是,在肯定十幾年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很大提高的.同時,也要看到確實還存在不少教法死板的問題,乘除法應用題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應用題教法死板的問題很早就提出來了,《小學數學教師》連續幾年討論了數學教學要靈活的問題。但是應用題教學中的教法死板的問題依然存在。這正說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還需要深入開展。如果不徹底改變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就不能提高民族素質,培養出大量的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新型人才。要提高民族素質,一方面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是提高科學文化素質。而提高科學文化素質,不僅是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應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就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我們要完成小學數學教學的任務,必須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特別要加強能力的培養,做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質的工作。
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學生、教材、手段一組實體要素與教學思想、教學方式一組非實體要素按特定目的組成的多因素的動態復雜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要素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課的類型、學生實際和學校條件,靈活地、綜合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途徑、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以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掌握思維方法,發展思維能力。
學生的學習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這
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不失時機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想方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比如回答問題的時候,針對不同的學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對于綜合性比較強、比較靈活的問題,可以請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來回答;對于一般性的問題,可以請學習成績中等的同學來回答;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請暫時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同學來回答。這樣所回答的問題與他們的實際情況相符,回答的正確率就高一些,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就多一些,他們的成就感就強一些,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濃一些。
在數學教學中,練習設計是極其重要的內容。練習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級學生對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筆算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厭倦心理,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如果把練習內容寓于游戲之中,就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喚起兒童興致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因而在教學實踐中,創造和設計了很多新穎有趣的游戲與競賽活動,如找朋友、奪紅旗、對口令、小貓釣魚、小動物找家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練習變成豐富多彩的游戲與競賽活動,學生興趣濃、情緒高、思維或、反應快,在“玩”、“樂”中獲取知識,增長智慧。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全方位的,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還要在教學實踐中去探討運用,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囵B學生學習數學的濃
厚興趣,可以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數學。
總之:我們作為教育的一線工作者更是應該多研究一些教學心得,把自己的教學感覺寫出來,同大家共同探討教材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讀后感3
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之一,它給予我們營養,豐富我們的知識,增加我們的閱歷。
“我教小學數學”與我們的工作很貼近。我手捧李烈老師的《我教小學數學》很快就讀完了,還意猶未盡,一點一滴,好像就在我們身邊,那么親切自然,她猶如一杯好茶,品一口,濃香四溢,回味無窮。書中那一個個源于教學實踐的真實而令人折服的故事,那一行行鋪滿了平凡而又閃爍著智慧之光的創新足跡,更讓我深深地佩服李烈老師的敬業精神,佩服她細致的教學藝術,更佩服她睿智的頭腦與眼光。特別是書中講述的“以愛育愛”和“以會教會”的教育教學觀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貫穿“以愛育愛”的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平等、良好的氛圍,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朋友般地與學生交流,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各方面得到健康發展。李烈老師的教學能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學生成長的寬松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差異等,從而真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學生愉悅的生命體驗過程。讀后,使我不禁想到如今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任務很繁重,心理壓力更是大。當面對的孩子上課不認真時,當孩子們的作業大面積的出錯時……,常常是火冒三丈,感覺自己辛辛苦苦的付出竟然是這樣的回報,多少有些傷感和無奈;但更多的是對學生的失望,然后就免不了對學生一頓責罵。
讀過“出錯”是孩子的“權利”這一節之后,我的教學觀念改變了許多。要知道孩子在求知的過程中,屬于不成熟的個體,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允許的。從發展的角度講,這是孩子特有的“權利”。我覺得這一部分給我最大的啟發是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不妨另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只要我們愛孩子,善于保護孩子們的自信心;只要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只要肯鉆研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讀了這本書,我才更加明白:愛不是空口號,而是發自內心真誠的行動,愛中融匯著教師的責任和技巧。向李烈老師學習,讓自己的學生處于一個充滿愛意的寬松和諧的環境中,讓愛滋潤每一個孩子。
“以會教會”是李烈老師從“以愛育愛”和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出發,立足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本身,研究課堂教學活動,反思自身的教育、教育教學活動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教學觀。以會教會的核心是教師的.會,這就是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地自覺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發自內心地想方設法教好每一個學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學生學會。
“以會教會”是李烈老師從“以愛育愛”和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出發,立足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本身,研究課堂教學活動,反思自身的教育、教育教學活動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教學觀。以會教會的核心是教師的會,這就是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地自覺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發自內心地想方設法教好每一個學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學生學會。
而我認為,教師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識水平和教育素養等,都會對每一個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點點滴滴也都會成為學生的表率,因此,我們的工作便顯得非同小可,來不得半點虛偽與馬虎。什么樣的老師教出什么樣的學生,同樣,學生怎樣也可略知學生的老師如何。正因為學生的會就像一面明鏡,可以反映出一個教師的全部或者某個方面,為此,我們都必須先達到“會”。而這個“會”不僅僅是指文化知識和各種學習能力還包括著生活、做人做事等的方方面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小打好做人的基礎,使他們成為真正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
在這本書中,李烈老師從數學課堂教學的細微處入手,揭示了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學習、實踐、研究、反思、總結,以自身的“會”引導學生“會”,提出了許多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心理活動特點的教學方法,如“讓孩子們先說話”、“重視起始課”、“在幽默與笑聲中學習”、“差異中求發展”、“模仿是為了創造”等。
書中的這些教育觀、教學觀都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實在的事例來體現的,有血有肉,親切自然。我想:這就是具體,這就是細節,細微處才能看出老師對教育、對學生的情有多深。從中可以看出李烈老師那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將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正如李烈老師所以說:“這是嚴格要求也是愛”。是啊,愛學生就是要對學生負責。因此,我將進一步把自己對教育事業、對孩子的愛,化做具體的行動,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鉆教材、如何以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活動的思考中,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細節,落實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上不斷學習實踐,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行動者。
小學數學讀后感4
翻開《我教小學數學》一書,那一身嬌艷的桃紅,蘊藏著內斂的沉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李烈。也許她正是用那一抹桃紅去喚醒了學生緊閉的心靈,用那一份沉靜去摒棄了學生喧鬧的浮躁。她以一個數學名師的形象聞名中外。當我認真拜讀了這本書后,感受頗深。全書主要分《以愛育愛》和《以會教會》兩大部分,記載了作者二十多年來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涯,走的是一條既平凡又閃爍著智慧之光的創新之路,她在書中所闡述的觀點讓我興奮不已,更是激發我深入思考。走上了三尺講臺,就應不懈的追求精湛高超的課堂教學藝術,就應深情演繹自己的藝術人生……
第一篇《以愛育愛》似乎和數學學科沒有直接關系,但作者卻以大量篇幅來表述,李校長認為,做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決不能只是研究數學學科,還應該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這是因為人的行為是認知系統和動力系統整合作用的結果。因此,當好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研究數學學科的有關知識,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調動孩子學好數學的積極性,要研究如何真誠地愛孩子,為學生的成長創設寬松、健康的氛圍。只有這樣做了,你才會成為一名學生歡迎的數學教師。李校長把自己的兒童觀、教學觀,以及對事業的愛、對孩子們的愛與數學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演繹了課堂的精彩、教育的精彩。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濃濃的深情,才會執著地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生;才會寫出最真誠、最美好的教育詩章;才會真正無愧于教師這一光榮的稱號!度巳苏f“我行”》《人人來“表現”》《用“愛”教“會”》……在李老師的筆下,透出了濃濃的愛生之意;在李老師的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是能者,充滿著自信。她對小學數學教育事業和對每個學生的真誠的情與愛,那具有時代的強音深深地感染了我,促使我不斷地尋找著自己與她的差距,努力地從中尋求我所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以會教會》闡述的是教師對事業的愛,對所教學科的愛,對學生的愛,必然表現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上,也就是以自身的“會”教會學生的`“會”,這就是“以會教會”。李老師認為,“以會教會”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新的兒童觀、教學觀,重新認識課堂教學;“以會教會”要求教師要以科學的方法,研究課堂教學活動;“以會教會”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快地從“經驗型”轉為“科研型”。這與我們學校現在所倡導的做一個“科研型”教師是那么地吻合!巴菩兴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边@恐怕是目前每一個教師最時髦的教學目標了。我們教師把目光都盯在了眼前這些學生們的身上:怎樣才能讓學生們的素質得到提高?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但很少有人去想一想,培養學生有創新意識的前提是什么?
前不久在批其末考卷遇到這樣一件事,使我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學期期末六年級數學測試卷中有這樣一道填空題:一件商品降價10%。請你寫出等量關系。有學生這樣寫:現價+降低的價錢=原價。閱卷教師毫不猶豫地打上了叉號,究其原因:標準答案是原價×(1—10%)=現價。對此結果,我感到困惑,以理力爭,我認為,這道題的答案不是惟一的,看你怎么想了。為什么一定要用“標準答案”把自己的思維捆住呢。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卻把自己的思想束縛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豈不是空話一句嗎?要學生會創新,教師首先要創新,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第三篇是李老師的一些課堂教學實錄和教案。細細研讀每一節課,每一個教案,她都是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精心設計的。從課堂實錄上,可以看到,李老師上課時,講究教學節奏,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練習,教學中形成了發現矛盾、進行探討、加深理解、恰當運用的局面,學生覺得又主動、又生動、又活潑。
總之,《我教小學數學》一書是一本體現時代強音,富有哲理,富有真情實意,富有個性,可操作性和可讀性都很強的來自教學第一線的著作,是李老師二十多年數學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更是對人生、對教師、對學生、對數學學科強烈的愛的真實感受。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必有他(她)成名的理由;強人,之所以成為強人,必有他(她)過人的強處。我們是普通的教師,普通的人,所以,我們一直都不太閱讀名師,不太接近強人。當我們一旦走進名師,與強者為伍的時候,我們起碼是半個名師,半個強者了。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愿大家與我一起共享。
小學數學讀后感5
在當當網輸入“小學數學”幾個關鍵字,立刻出現一串相關書目,一眼就看中了它——《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隨即在第一時間買下它。懷著幾許欣喜、幾許期盼,我打開了這本書!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如身臨其境,感受名師的精彩課堂。我越發覺得閱讀此書若品茶,總有淡淡清香。
書中講述了“劉可欽:追尋常態下的生命課堂;潘小明的課堂人生;華應龍:瘋狂數學的和諧魅力;徐斌:課堂的樸素之美;林良富:在細節中體現課堂魅力;錢守旺: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課堂追求以及田立莉:為學生所需而教!逼纷x著八位名師匠心獨具的教學案例,感受著他們對數學課堂和數學教學的獨特理解與個性詮釋,我深深地折服了。尤其“潘小明老師的課堂人生”更使我受益匪淺。
潘小明老師的教學藝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一、研究學生,為學生學習心理把脈
潘老師認為,教師在教學前只有十分清楚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尚未獲得那些學習經驗,才能開始新知識的傳授;只有清楚起點在哪里,才能滿載新知識的船?。但是教師不能停留在了解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還必須預見學生將會用怎樣的方式去學習新知識。只有對學生會怎樣學有所預見,老師的教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
二、誘發爭議,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感悟真知
顧汝佐這樣評價潘小明老師——“喑于提供機會讓學生在碰撞中自己求知求新”。潘老師的又一亮點就是善于誘發爭議,讓學生潛在的錯誤想法得以充分暴露,在不同想法的碰撞中感悟真知。
三、冷靜敏銳,引導學生“自拔其根”
潘老師十分重視在學生感受、體驗之余,引導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數學知識、數學思想的高度。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根,而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教師必須提供合適的情景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活動過程,并適時進行引導。潘老師認為在學生經過一番自主探究之后,引導學生“回回頭,看看走過的路”,進行不同方法的比較,使學生深深體悟到“策略比結果更重要”,實現由關心題目結果向關注解題策略的轉化。
四、鈍感激情,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教師在課堂的激情會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幽默的語言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有助于師生合作,共同探究知識,而老師適當的鈍感,更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潘小明老師在這方面是很有造詣的。
這就是潘小明老師鮮明而靈動的教學藝術。課堂是他平實的人生,孩子是他靈動的生命。
閱讀此書時,有幸走進“吳正憲名師大講堂”,近距離聆聽這位上海特級教師潘小明執教的《圓的認識》,心中充滿了興奮。這次活動使我對潘老師的教學藝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不得不佩服,潘老師對學生學習心理的脈搏的把握。對于孩子們遇到一個數學問題會怎么想、怎么做,他能估計得到,有預見性,作好啟發引導的準備。在《圓的認識》這節課,潘老師準確地抓住了數學中的“圓”與生活中對圓的認識的差距來研究什么是圓,通過學生畫圓時出現的偏差來感知圓心、半徑,通過提問一個用繩子和一個用圓規,工具不一樣為什么都能畫成圓?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圓的含義。
唐代詩人杜牧有句名言:“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币馑际钦f學習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顧形式上熱熱鬧鬧,要尋根究底。數學教學更應該如此。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正因為它抽象才具有應用的廣泛性。潘老師善于在學生感受、體驗之余,引導他們上升到數學知識、數學思想的高度。在他的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多,有時也很熱鬧,但他自己卻很冷靜,抓住一切機會突出數學思想、方法,哪怕是細微之處也從不放過。如,潘老師在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在正方形紙中畫一個最大的圓,肯定用學生對折的方法確定圓心、半徑后。利用學生對折兩次的正方形紙,用剪刀一剪,打開。拋出問題“這是圓嗎?講出道理來”。學生很容易地說出“這不是圓,因為有棱角,是多邊形!弊穯枴澳菆A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詮釋著圓——“圓是曲線圍成的',沒有棱角,均勻飽滿的”潘老師繼續追問“那圓上不可能有線段,與以前的圖形不同,那它為什么沒有棱角?為什么飽滿均勻?”學生很自然地感悟到,因為半徑都相等。此時,潘老師舉著正方形紙說“如果,我再折,再折……剪會怎么樣?”“無限向圓逼近”沒有老師的刻意引導,一切是那么自然,極限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就浸潤其中了。妙哉!
靜下心來仔細品味,認識圓的過程,不正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生活概念運動到科學的數學活動的經驗和數學概念的過程嗎?不管是導入部分,還是新授、練習,都不是只圖表面的熱鬧,教師緊緊抓住教學內容的本質,抓住了本質,也就凸現了數學教學的本色。
課后主持人對學生進行了訪談。學生都很喜歡這樣的數學課。一個學生這樣形容潘老師的課——“聽潘老師的課,就好像有一個紗簾,紗簾背后是我們要學習的知識,潘老師不是直接把知識拽出來,而是請輕輕掀開一點,引導我們思考探索知識!笔前,在這節課,正是因為潘老師充分挖掘教材空間,透過顯性的知識,挖掘數學思維、數學思想方法,把握數學本質,才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如何能“輕輕掀開一點紗簾”,引導學生的思考探索?潘老師的教學藝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細細品味、思考、借鑒。感謝《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讓我走進潘小明老師,感謝潘小明老師的教學藝術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教學的路有多長,行走著的探索就會多長。我會為和孩子們的生命一起在課堂上閃出靈動的光芒而不懈努力!
小學數學讀后感6
五一放假歸來的時候,學生的期中學力檢測成績也出來了,接學校通知,5月3日晚上要開家長會,內容主要圍繞提高教學質量展開,那個時候我非常苦惱。檢測平均分雖然上了90分,但整體上的水平較上學期差了很多,其中有個女孩子更讓我驚訝,原本能考八十多甚至第一單元考出96分好成績的她,那次檢測只考了62分。成績出來后我和她進行了交流,并且耐心給她輔導,但是第二個星期,她跟我提出要辭掉數學小組長的職務,也不說明原因,此后我聽說,她現在特別討厭數學,覺得數學很難,甚至有點討厭我了,說實話,我心里有些難過。上個學期我就知道,她學數學學得很吃力,每次考試都在八十分左右徘徊,我也經常和她家長交流,可是成績和興趣互相影響,導致她最終失去了興趣,成績也一蹶不振。怎么樣才能提高她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呢?
在《吳正憲與小學數學》一書里,我了解到: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如何調動學生對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書中提到,假如學生能體驗到數學挺有趣、發現數學真神奇、感受數學有價值、享受數學美極了這樣的種種過程,就一定會喜歡上數學,而其中觸動我內心的有兩件事。
其一,吳老師接手一個新班,原班老師用一個字概括了對該班學生的印象——懶。而吳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設置了這樣的場景:黑板上排列著許多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還有許多有趣的問題,"認識我嗎---偉大的0"、"別小看它---小數點"、"你知道阿基米德檢驗金冠的故事嗎?"、"數學家索菲愿意做你的朋友",講臺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立體模型,教室的四周掛滿了紅紅綠綠的紙條:"數字迷宮"、"車輪為什么做成圓的?"、"你能把字母變成數字嗎?",這一切緊緊地吸引了學生的視線,也像磁石般吸住了學生的心。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學生躍入了數學的樂園,開始了艱辛而有趣的.探索,竟連曾經對數學毫無興趣,不完成作業的學生在畢業考試時都能以95分的優秀成績升入中學。
其二,學習分數應用題的時候,吳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丟番圖墓碑之謎——神奇的碑文".古希臘偉大數學家丟番圖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刻著一首一起世人矚目的詩文。碑文的大意是:過路的人啊,這兒埋葬著丟番圖,請計算下列數目便可知道他的一生經歷了多少個寒暑。他的一生的1/6是幸福的童年,1/12是無憂無慮的少年。再過1/7,他建立幸福的家庭。5年后兒子出生,不料兒子先其父4年而終,年齡不過父親享年的一半,晚年喪子人可憐,悲痛之中度過風燭殘年。請你算一算,丟番圖活到多少歲,才和死神見面?
吳老師充分利用古今中外名人趣事,給數學蒙上神秘面紗,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試問有哪位學生不喜歡這樣的課堂呢?
另外,我了解到:
一、讓學生喜歡數學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先聽懂數學、學會數學,只有聽懂數學,學會數學,才可能喜歡學數學。其中很重要的三點是:
1、老師要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不能任何一個孩子扮演"失敗的角色".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的孩子更應付出加倍的愛,幫助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使他們感受成功。
2、為學習困難的學生制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同學們面前找回面子。每個人都在集體中極力尋找自己的坐標,盼望有朝一日發揮自己的潛能,在舞臺上露露面,施展一番。教師應深知學困生的這種心理要求,降低標準,提供機會。
3、教師要坐下來和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一起尋找分析"聽不懂、學不會"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補上知識漏洞。讓他們在聽懂了、學會了的感受中萌發對數學知識的喜愛。
二、除了讓學生聽懂數學、學會數學以外,老師應當把數學變得容易些。有些孩子不喜歡數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覺得數學太難了,加之課堂上教師過高的要求,使孩子望而生畏。有的孩子對數學學習的投入比對其他學科都大,但成績最差的仍是數學,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興趣。我們應當認識到:
1、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該是數學適應孩子的學習,而不應該強求孩子去適應數學。
2、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不應整齊劃一、千篇一律,不能脫離學生認知實際的過分"拔高".課堂上要少一些抽象、枯燥的說理,()多一些自由、生動的討論。
雖然《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我還沒看完,但是單單閱讀"讓學生喜歡數學"這一小章節,我便深深被吳正憲老師的魅力所吸引,也學習到了一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的方法。我想,我明白我班那個女孩存在的問題是由什么導致的了,我也知道應該怎樣嘗試著去解決她的問題,期待著她愛上數學的那一天。
小學數學讀后感7
我次閱讀了《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這本書,這是一本為我們一線的教師量身定做的學科教學評價用書,《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讀后感。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我想,這段話同樣適用于教師,同樣要幫助教師"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書中說到,目前很多老師對評價的認識存在許多誤區,最主要的是將測試與評價混為一談。有些人以為測試的結果就是評價,還有認為評價就是考試,而將課堂教學中即時性評價、成長檔案袋評價、長短作業評價、社會實踐考核評價等視為無效評價。這種測試及評價在一些地區誤導了評價的方向,讀后感《《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讀后感》。我們認為,多元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等新的評價理論應當與傳統評價中的合理成分和有益做法相結合。簡單的理解就是:測試之于評價,測試是手段,評價是目的;評價之于發展,評價是手段,發展是目的。只有徹底理解了兩者的關系,我們廣大的教師在測試、評價和發展的關系上就可以放開手腳,運用智慧,創造出因人而異的學科教學評價的方法來。
效果、效率、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也是本書就教學評價提出的新理念。以往我們過多的注重教學效果,以效果的好壞來評價教學的得失與價值。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對單純追求教學效果的價值觀產生了動搖,這無論是對教學方式還是學習方式的變革都要重新審視。如果單純追求教學效果,往往會導致教學的作秀和學風的浮躁,學習情景熱熱鬧鬧,細細品位卻沒有什么可以咀嚼的東西。同時,由于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偏差和誤區,一些教師以為發問就是探究,分組就是合作,于是不顧教學的投入和產出之比,在偏離教學任務的細枝末節上糾纏不休,用較高的代價換取較低的效益,這實在是得不償失。我們追求的不僅是教學效果要好,教學效率要高,而且教育投入與產出之比要合理。
這本書就上面陳述的問題給了我很多新理念的理論引導,當然再好的專業引領也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才能體現其真正價值。
我次閱讀了《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這本書,這是一本為我們一線的教師量身定做的學科教學評價用書。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我想,這段話同樣適用于教師,同樣要幫助教師"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書中說到,目前很多老師對評價的認識存在許多誤區,最主要的是將測試與評價混為一談。有些人以為測試的結果就是評價,還有認為評價就是考試,而將課堂教學中即時性評價、成長檔案袋評價、長短作業評價、社會實踐考核評價等視為無效評價。這種測試及評價在一些地區誤導了評價的方向。我們認為,多元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等新的評價理論應當與傳統評價中的合理成分和有益做法相結合。簡單的理解就是:測試之于評價,測試是手段,評價是目的;評價之于發展,評價是手段,發展是目的。只有徹底理解了兩者的關系,我們廣大的'教師在測試、評價和發展的關系上就可以放開手腳,運用智慧,創造出因人而異的學科教學評價的方法來。
效果、效率、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也是本書就教學評價提出的新理念。以往我們過多的注重教學效果,以效果的好壞來評價教學的得失與價值。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對單純追求教學效果的價值觀產生了動搖,這無論是對教學方式還是學習方式的變革都要重新審視。如果單純追求教學效果,往往會導致教學的作秀和學風的浮躁,學習情景熱熱鬧鬧,細細品位卻沒有什么可以咀嚼的東西。同時,由于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偏差和誤區,一些教師以為發問就是探究,分組就是合作,于是不顧教學的投入和產出之比,在偏離教學任務的細枝末節上糾纏不休,用較高的代價換取較低的效益,這實在是得不償失。我們追求的不僅是教學效果要好,教學效率要高,而且教育投入與產出之比要合理。
這本書就上面陳述的問題給了我很多新理念的理論引導,當然再好的專業引領也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才能體現其真正價值。
小學數學讀后感8
作為一名年輕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我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怎么才能教好小學數學?有機會的時候,我就會向一些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聽聽他們的想法,然后去思考、去領悟、去提升自我。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唐彩斌老師編著的《怎樣教好數學---小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跟著唐老師的訪談,感覺自己就坐在他們的旁邊聽著一樣,他們的言語頗有引領作用,讓我在了解了這些名家的想法外,也得到了很多啟示,時不時的也激發出了自己的一些教學感想,我想也會豐富我以后的教學。
在訪談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終身教授范良火的記錄中,范教授說:“現代信息技術幾乎可以改變數學教學的一切,其影響將是革命性的。因為有了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目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都會發生改變!笔堑,就如范教授說的那樣,信息技術影響著數學教學,這種影響將會涉及整個系統,而不是局部的和技術性的。比如說,在計算器產生之后,我們數學中計算教學內容就把一些繁雜的計算教學放棄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軟件如PPT、電子白板等的引進,進一步的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幾年前,我記得我帶領過一屆學生參觀了一個學校的科普館,里面介紹了一個內容就是“未來教室”。在未來教室里的學生上課是每一個學生課桌上都有一臺電腦,師生通過電腦進行教學活動,當時,我和學生都感嘆說:“這怎么可能呢!”可是,就在兩三年后,我們就開始推廣起智慧課堂了。就在今年五月份我有幸去北京參加了“20xx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十二屆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課堂,聽到了不一樣的教學,也感受到了新媒體新技術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更明確了以后教學的發展趨勢。讓我感受很深的一個點就是,北京的孩子上數學課,他們是通過編程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學習效果比我們普通的講解效果要好很多。在這里,他們的電腦操作技能比我這個教育者都要強,我想,這樣的我是沒有資格成為他們的老師的,作為一個新時代年輕的教育工作者,我想我們不僅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師德修養,還要不斷學習現代信息技術,這樣我想我們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記得當時有位上課教師說他們的團隊里面不僅有數學老師還有信息技術老師,這是因為,上數學的老師不懂信息技術,上信息技術的老師不會數學,所以需要信息技術老師輔助數學老師上好一節新媒體新技術的新課堂,實際上,這種配合是很麻煩的。我想,在未來不久,要上數學課我們必須具備信息技術技能了!
除了范老師的訪談之外,還有很多名家的言語讓我受益匪淺,收獲頗多。比如說,訪談吳正憲老師的那一篇。我相信,吳正憲老師對于小數教育者們來說,是一位很熟悉的.名人了。訪談她的那一篇題目是——立足小學科,做好大教育。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學科,我們要立足于我們的三尺講臺,在這里,我們要啟迪學生智慧,同時也要對他們進行人生教育。從她的訪談言語中,我了解到了,數學課堂的教學不在單純的以傳授知識與技能為主了,它更重視于啟發學生,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變得聰明起來;除此之外,數學教育也是在育人。數學的嚴謹性,是在告訴學生人生的規矩與方圓,必須按一定的規章秩序來辦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學會承擔責任;在數學學習中學會自省,學會反思。我常常在思索,到底什么樣的課才是一節好的數學課,它的標準是什么?我在吳老師的訪談中也明白了。吳老師對好課衡量的標準就只有四個字—以學定教。她說要允許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他們的想法。其實,如果觀看過吳老師的課,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這樣一點,那就是師生的交流語言很普通,他們的對話是真實的,她善于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同時,她也能讀懂孩子的語言,善于將這些內容與數學知識銜接,將這些生活經驗、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層面。除了重視這種師生的交流外,吳老師還告訴我們,在教學內容上要注重好吃有營養,在教學材料上也要有所創新,在板塊的設計上也應有一定的特色等等,F在都說,要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要流于形式,在我們的課堂中一定要讓這句話名副其實的落實到位,我們要向吳老師所說的,要從思維與情感兩方面真正的讀懂學生,而讀懂的前提是我們要去尊重每一個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創造出和諧有效的課堂氛圍。
數學教學工作在很多非專業人的眼里,它或許只是數學教師在傳授一些簡單知識的一個過程,更有人會認為只是在講講題目而已,沒有什么內涵的。我以前也有過類似的想法,后來,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并不是那樣的。一堂好的數學課,它不僅能啟迪智慧,更能啟迪人生!而想要上好一堂數學課,它需要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比如說,我們要了解歷年來的教育改革動態,我們要了解數學教育的發展,我們要了解教育教學的方法等等。我們不僅要提高各項能力,還要學習心理學,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這樣我們才能站在教育的前沿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這個暑假,提升自己,從讀懂讀透這本書開始吧!
小學數學讀后感9
近日,我認真研讀了《我與小學數學》一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寫道: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數學真奇妙”的學習氛圍。是呀!這正是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一直深感頭痛的事情。相對來說,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學科,小學生是6歲——12歲的兒童群體,孩子們生性好動,喜歡多色彩,有趣味的素材。
這就向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抽象的嚴肅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并富有情感色彩地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架起教材和孩子們中間的橋。許多教師教學水平高,受到同學們的喜愛和歡迎,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十分關注孩子們的這顆好奇心,課堂上為孩子們提供具有奇妙感的數學素材,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讀了這本書后,感覺受益匪淺,我也嘗試著在我的教學中進行了實踐。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學習、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讓學生覺得數學真奇妙
數學課上我試著引發起學生對數學的神奇感,使學生能盡快地走進數學的迷宮。例如:在教學《高、矮》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先請一個班上個子中等的學生到前面來,問大家他是高,還是矮?有的說高,有的說矮。我沒說話,走到他的旁邊!八,老師高!睂W生們異口同聲。我又請了一個班中最矮的學生站到我們旁邊!昂髞淼耐瑢W最矮,老師最高。”學生們高聲說道。我一笑:“是嗎?”我讓個子最矮的學生站到了椅子上!艾F在誰最高?”我笑著問。“還是老師最高!薄安,站在椅子上的同學高!
學生們的意見開始不一致了。“好了,那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研究高、矮的問題吧。”板書課題。學生們就是在這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想建立民主和諧的氛圍并不難,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多關心他們,從而激起他們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嘗到了成功的甜頭,使我教好數學的信心倍增,是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愛迪生也曾說過:凡是新的'不平常的東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種樂趣,因為這種東西使心靈感到一種愉快的驚奇,滿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來不曾有過的一種觀念。老師就是要把“好奇心”巧妙地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使之自然地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變成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的內動力。
二、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
“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時代對教育的呼喚,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個人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同時也是我給學生們提出的一項能力。《我與小學數學》一書寫道:舊的教學觀念把學生視為知識的容器,把學習的過程看作一個簡單的知識復印、復制過程,教師的任務只是把書本上的知識搬運到學生的腦子里。作者認為作為教師要客觀地、發展地看待學生,新的學生觀把學生看作雖有不足和幼稚,但卻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發展需要和發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有可能積極、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人,把他們看作是學習中不可替代的主體!虼,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學習,最重要的是課堂上要給足學生主動探索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們在學習的海洋中自由活動、主動探究、親身體驗、自我感悟。
這是學生獲得真知,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并積極實踐。——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其主動探究。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的懸念;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等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
三、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把數學教育的重心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是《我與小學數學》貫徹的精神,同時也正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終生追求的教育目標。只有在充滿生命活力課堂上,師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為這不只在教和學,而是感受課堂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我與小學數學》是一本好書,它教給了我們一種教學理念,教會了我們一種教學方法。讀書更是一種好的學習手段,它將帶領我們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有專業素養的好老師。
小學數學讀后感10
通過學習,不僅讓我對《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掌握了最新的課堂教學理念,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指導著我。《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育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科學推理和創新思維方面的功能!睌祵W學習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同時也是數學思維能力的獲得。在我看來,或許思維能力的獲得才是數學學習的根本。孩子們面對的是一個紛繁復雜,信息過量的世界。他們在這個環境中生活,就需要吸收與自己有關有用的信息,而拋棄眾多的無關信息。這就需要他們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實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們知道,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式的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有意義的學習應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新知。而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也特別對兩種推理: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做了要求。那么,對于推理能力的培養在三年級下冊中的《生活中的推理》這一課有了明確的體現。在中段對于學生的要求還不太高,只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合情推理的能力。雖說,在整個教材中只有一篇專門針對推理而設置的課,但,在不同內容的課中都對推理能力有一定的練習或是滲透。比如: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讓學生自主探索9+5=?有的孩子會說,我知道10+5=15,那9+5=14,這個孩子就很好地進行了推理,又如,在三年級上冊學習完了三位數(中間有0)除以一位數的列豎式計算方法后,放手讓學生探索三位數(末尾有0)除以一位數的列豎式的方法。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總之《新標準》的出爐,提醒著老師們要重視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
下面談談我對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后的幾點體會。一是教學內容,多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才能有益于學生發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注意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二是強調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三是內容強調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后因材施教。
經驗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思想的基礎。沒有親歷的數學活動就談不上經驗。正如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所說:“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自行車一樣,不經過親身體驗,僅僅從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彼孕抡n程大力提倡“做數學”。不過光“做”也不行,還要善“思”。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引導學生對“做數學”的過程進行反思,反思自己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反思自己如何從“山窮水盡疑無路”的處境到達“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才能積累起寶貴的數學經驗,才能找到開啟數學之門的金鑰匙。
《標準》中更加強調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也就是能夠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類比、歸納等多種數學思考方法對問題進行多方面的分析,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看來,問題解決在數學課中就有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和使命。當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得建立在掌握了基礎的數學知識上。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回顧反思和總結數學思想方法。
小學數學讀后感11
最近我閱讀了曹培英教授的《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研究》,有許多的感悟和思考,也深刻感覺到教學的路上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才會做好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一角色。
小學數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既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又是促進學生成長的必經途徑。反觀平時我們的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ㄒ唬⿲W生的數學意識不強。
在教學中,教師期望的是,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到數學運算帶來的快感,逐漸領悟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同時,小學生還可以學會通過數學角度去觀測、審視生活,用數學思維去面對周圍的種種現象。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只著眼于這一道題的解決,缺乏深度的思考,計算也會出現一些粗心的毛病,學生往往對解決問題沒有太大的興趣。在教學中,當問題拋下去之后,我們往往會組織學生討論,個別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因此也難以體會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無法提升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ǘ┙虒W內容與實際生活脫離。
解決問題教學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對知識的活學活用。那么,教學的內容就要緊扣教材,結合實際生活進行,不能和實際生活脫軌。然而實際教學中,很多時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沒有接軌。
。ㄈ┙處煹慕虒W方法單一、死板。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依舊采取傳統教學方法,自己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按照自己課前預設的思路進行思考,完全忽視了課堂生成,也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產生的新奇的想法。在這種單一、死板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思維也會變得單一,缺乏創新,繼而導致解題思路的狹隘和單一。
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有著重要作用,具體的措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科研教師的能力
首先,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整體的教學質量,師資隊伍的建設對其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如今教育改革已經實行多年,很多學校領導以及教師也都逐漸認識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教育科研在基層學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現象。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老師應不斷探索新型教學方法,緊跟時代腳步努力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學校也應定期為教師提供培訓的機會,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構建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優秀的師資團隊,更好的服務于學生。
。ǘ﹦撛O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情境創設應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將數學問題與我們的現實應用問題相結合,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抽象又遠離實際的問題往往會讓學生產生無力感,導致學生無法準確的把握題目中的重點,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不利。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解題心理出發,充分發揮出自身主導功能的作用?梢酝ㄟ^情景的創設,將學生帶入到虛擬的解題環境當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其在愉悅的氛圍下參與數學學習,培養解題能力。比如說植樹節學校要組織種樹,便可以讓學生自己計算種樹的方法,“我校小學五年級學生要種320棵樹,前4天平均每天種55棵,剩下的要2天種完,平均每天種多少棵?”從現實的生活中提取素材,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規律,從情境中提取數學的信息,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三)重視反思與評價。
“解決問題”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的本身,而應該是讓學生通過經歷的解決幾個問題的過程學會解決問題的一些常用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獲得情感上的體驗。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才是數學教學的策略,才能適應問題的千變萬化。而組織學生對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的反思評價是形成數學思想和策略非常關鍵的一步,也是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未能重視的一環。在探求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不同的方法和結果,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要允許并鼓勵他們發表意見,以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問題解決后,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比較多種方案,以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案。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學會分析自己解題途徑是否最簡捷,推理是否嚴謹。如果解決問題失敗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重復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實踐證明,有效地評價問題解決的成果,有助于學生的發展性成長,能促使學生真正提高數學素養。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各個角度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數學讀后感12
作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的核心教材之一的《小學數學教育概論》,20xx年1月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書共有12章,主要內容包括:小學數學教育的沿革與發展、小學數學教育的有關理論、小學數學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評價及小學數學教育科學研究等。這本書立足教師專業發展、關注課程改革,其最大的特點是,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注意反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和新方法、新評價,素質教育的思想貫穿全書,而且每章前有學習提要每章末有思考和練習,便于我們閱讀和理解。其次是該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提供了不少的教學案例,通過大量的教學案例來闡述數學教育理論,我們閱讀教學案例和分析反思,使我們對教育理論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加深,案例支撐理論,用案例說明問題,有助于我們一線教師改善數學教學方式。此外,書中還介紹了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教育理論,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等國外的教育專家的理論觀點;同時也介紹了國內周玉仁《小學數學教學論》、劉靜和、張天孝等的《現代小學數學》,邱學華、馬芯蘭等教學實驗與改革的情況,讓我們對小學數學的研究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書中的語言通俗易懂,每章末還列出了參考文獻,便于我們查找涉及相關的研究內容。
這幾章中,我讀了第六章《小學數學學習》,印象尤其深刻,這章分五節系統地闡述了課堂上各類數學知識的學習。第一節小學生的數學認知,介紹認知結構的含義、小學生數學認知的基本方式以及構建數學認知結構的一般過程;第二節小學數學概念的學習,介紹了數學概念及其學習的含義,小學數學概念學習的基本方式,影響概念學習的主要因素,第三節小學數學命題的學習,也就是數學規則的`學習,簡要闡述了數學命題的學習可以分為三種基本形式:上位學習(概括與綜合的思維)、并列結合學習(類比思維)、下位學習(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類屬學習),學生學習運算法則的心理分析。第四節小學數學學習方式,主要介紹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每種學習方式的介紹案例新穎,論述精辟,讀罷如臨課堂,身臨其境。第五節小學數學學習中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要循序漸進的進行;要關注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要重視感性材料的作用;要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等。
讀罷此書中的這章,回想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覺得我們的課堂所缺少的就是對學生學習感受的關注,缺少的是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常在抱怨,自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學生卻沒有真正接受,我們不顧學生的學習感受,按照預設課堂程序來上課的話,那只能是自己的一廂情愿,這樣的課堂是無效的,無力的。我們常常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認為自己講清楚就完成任務了,不考慮到學生接受的情況和學生的切身感受,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調整教學方案。想要讓我們的課堂具有針對性,具有實效。首先,要在教學中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思考的過程不僅是掌握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學生自己獨立思考這一環節是不可替代的,也是馬虎不得的。當我們提出問題之后,必須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來體會、揣摩、感悟,以便于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其次,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經過討論和交流,學生不僅能夠真正解決問題,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最后,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學生的討論與交流必然帶來課堂氣氛的活躍,這是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的標志。我們擔心學生在課堂上一旦活躍起來,將會導致課堂混亂,自己難以駕馭課堂。讀了此書,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設法提高學生對于合作學習,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讓他們勇于合作,樂于合作,并在合作中積累經驗,掌握合作技巧,從而使他們的合作學習更加實用和高效。重視學生的思考、討論與交流,尊重學生的學習感受,回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充滿活力、富有實效的課堂。
我通讀了一遍,只是略知皮毛,或許通讀五遍之后才會有深刻的認識。讀好這本書,將理論在平時教學中進一步研習,將書中的案例進一步內化,優化我們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應當是有利于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大家不妨一讀。
小學數學讀后感13
《課型范式與實施策略》這本書沒有生澀難懂的理論,提出的問題、策略、方法都是一線老師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閱讀起來既輕松又很有共鳴。本書共設計了兩章共計14小節的內容,圍繞各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進行論述與闡釋,并與有關的概念、策略與具體的實例分析相結合,這本書指導著我們的課堂教學,全面概括了我們數學教學的各種課型,真是一本很有學習價值的書。細細品來,這本書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從實踐層面,都為我們數學老師提供了積極的引領作用,尤其是那典型的、具體的、生動的課型范式,就如同上演的一節節精彩的數學課堂,真實自然,值得咀嚼,對我來說還要再細細評味,慢慢滲透的平常的教學中,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有所得,有所發展。通過對《課型范式與實施策略》一書的閱讀學習,令我對當前的課堂教學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認識,下面我就主要來闡述一下本次讀書的一些收獲和感受:
一、讓我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課型結構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研讀第一章時,這樣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課型研究的實踐探索過程,對于教師而言,不僅有利于教師形成包括知識結構、方法結構、過程結構等多重意義的認識,而且還有利于教師逐步形成整體綜合的思維方式。對于學生而言,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結構化的認知,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結構化的思維方式,學生的學習也因為有了結構的支撐而更加主動!睌祵W是一門系統性非常強的學科,知識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已學過的舊知識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教師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時才能做到瞻前顧后,將前面的知識為后面的新知識做好鋪墊、搭橋;學后面的知識又能有計劃地復習和運用前面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內容打碎,分成許多部分獨立地去教學,這樣不僅教起來費勁,費時間,學生學起來也不好懂,難以記憶,學習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的智力發展。因此,應把新知識新知識與原有的相關知識相聯系,使學生對這一知識單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然后逐個學習每一部分的內容。現階段老師對新課程理念大多耳熟能詳,脫口而出,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卻擺脫不了傳統教學的束縛,一些具體細節方面存在著大量的問題,缺少實際操作的參照理念,而在我看來《策略》一書為我廣大教師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各種課型的解讀,讓教師明白,這樣課型是怎樣的課型,我應當針對性地運用怎樣的策略去完成課的設計……通過對本書的閱讀,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其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的“實施流程”這一內容對我的幫助很大。這一部分的內容可以令我在將來的科研道理上受益匪淺:通過解讀各種課型中“實施要點”與“實施流程”,我發現了之前在工作中對解讀教材的諸多問題,這可以令我在今后的備課中不再出現同樣的錯誤。本書著眼于在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盡量避免用概念解釋概念,注意通過教學內容的實例研究解讀數學課程標準的有關內容,通過教學案例的分析給出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教學策略,通過具體案例闡釋改革熱點中有關關系的正確處理,還通過有關資料的鏈接拓寬視野,真正對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起到了借鑒和指導作用。同時,對課型實施的過程中,我更加領悟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觀點。通過對課型實施的解讀,我更加明確了每種課型對于學生能培養怎樣的能力目標,要適應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數學,以滿足學生對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還要考慮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并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坝袃r值”要求我們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選擇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有用的數學,而且是對學生以后從事任何事業都有用的數學。這樣的數學學習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內在魅力。
三、我感受到了課型不同,教學策略的大同小異,領悟到了因材施教,更加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今后的教學要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適應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經驗,每個人對客觀事物的思考和反映都是不同的,所以數學課程將在所有學生共同接受數學教育的同時,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觸、了解甚至鉆研自己所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最大限度地開啟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
這么厚厚一本書光看一遍可能印象不甚深刻,有時間我會多學習學習的。
小學數學讀后感14
看了《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一書后,對其中教師的教學案例感慨很深:都是為建立高效的課堂教學、為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奮斗。創新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夢想,有了創新的教學,給予學生思維發展得空間。創新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下面是我讀后的一些感言。
一、首要抓住學生的興趣學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寶。數學教學要提高效率和質量,首先必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點燃他們求知的火花,才能引發他們求知的欲望,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喜歡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時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處處開啟學生的心智,課課給學生以知識、方法及新穎感,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和諧的氣氛中自覺的獲取知識和養成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創新需細讀教材,再因人而教。
教師理清教學層次,找準教學難點,確定教學重點是關鍵所在。
1.親近文本,找準難點。葉圣陶先生有詩云:“作者有思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景,入境始與親!苯處熤挥袦蚀_的把握課文的內在層次,辨清作者思路的`軌跡,真切深入的理解課文,才有可能設計好講析層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去關注能夠震撼心靈的文本內容,激發學生深層次的解讀欲望,讓學生在深層次閱讀中感悟到文本的意義,真正領悟文本的魅力。
2.確定課堂教學的重點。確定課堂教學的重點應該依據具體課文而定,這是毫無疑義的。但如果墨守成規,一味死扣課本,甚至唯教參是從,那便有緣木求魚之嫌了。課堂教學重點的確定必須考慮教學的主題,考慮學生的認知程度,做到因人而異,適時而化。
所以,我們備課,教學設計也應做到因文、因人而異,因時因地而異,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慮。
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責任心。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正處于培養其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習慣養成包括兩方面:1、行為習慣養成:包括聽、說、讀、寫等各種習慣養成,學生要會聽講、會學習,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創新習慣。數學課堂教學關鍵是要讓學生會創新思考,習慣的培養顯得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掌握兒童的認識規律和認知規律,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等活動,讓學生進行常新思維訓練。
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按時完成作業,計算后,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逐漸讓學生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創新課堂的基礎保障。
四、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自信心
在日常教學中,我經常對孩子講的是數學家陳省身為小學生數學報的題詞:“數學好玩!苯逃⒆釉诳鞓分袑W習,要求孩子學習和作業時有效率,不能拖拉,在規定的時間里去完成任務,并確保正確率。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要講究學習方法!所謂學習方法,就是人們在學習過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徑。愛因斯坦總結自己獲得偉大成就的公式是:成功=刻苦努力+正確方法+不說空話。古今中外無數事實也證明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將使學習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越學越聰明,而且能帶來高效率和樂趣,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則會阻礙才能的發揮,越學越死,并且會給學習者帶來學習的低效率和煩惱。由此可見,方法在獲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課堂問題設計要科學、有效。
數學是以課堂思維為主的,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索,進行的是有意義的思維訓練。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時必用的方法,也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必備的基本功。教師的課堂提問指向性極強,往往直接引領學生的思維向預期的方向推進。在設計問題時一般不要出現下列情況:教師設計好每一個細節問題,學生順著教師解題思路解答;有的還是一問一答,還有的是教師說上句,學生說下句……這些設計都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更不利于學生的創新。那么在講解新的數學知識時,教師盡可能地從孩子的實際生活經驗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能應用于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進行分類,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打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小學數學讀后感15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有時間要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數學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數學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數學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 據了解,《小學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數學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數學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數學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數學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
據了解,《小學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數學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
【小學數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的讀后感04-15
《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讀后感范文05-11
《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優秀讀后感05-11
《小學數學研究》讀后感06-22
《我與小學數學》讀后感04-15
新課標讀后感小學數學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