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讀后感范文(精選30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類簡史》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人類簡史》讀后感 1
《人類簡史》作者認為科學革命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真正讓科學革命起步的偉大發現,就是發現“人類對于重要的問題其實毫無所知”。這種承認自己的無知,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取得新能力就是整個科學革命的回饋循環。科學研究之所以能夠得到經費,多半是為了政治、經濟和宗教的目的,在過去500年間,科學、帝國和資本之間的回饋循環無疑正是推動歷史演進的主要引擎。
農業革命,與其說是人類馴化了農作物,倒不如說是農作物利用了人類、馴化了人類,因為農作物可以離開人類而生存,而反過來,人類卻已經離不開農作物。科技革命也是一樣,科技離開了人類還是否存在?這個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人類已經離不開科技。所有農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經完全滲透到人類的生活,人類只有往前發展,退不回去了。
如果有一天,科技可以像農作物那樣離開人類而存在。我會想,到底是農作物和科技利用人類占領了這個星球,還是人類掌控了這個星球?
在一萬年前,小麥只不過是生在中東地區的籍籍無名一種野草,經過人類的傳播,在短短的一萬年,已經遍布地球的每個角落,如果沒有人類的傳播,小麥的`生長范圍不可能像今天那樣廣泛,同樣其他農作物也跟隨人類去到它們之前從沒到過的地方生根發芽。
科技也是一樣,每一個科技產品面世的時候,在一百年前,地球上沒有電的地方還是很多,晚上基本是一片漆黑。如今絕大多數有人類的居住地都已經有電,各種科技產品隨著人類走遍世界,你沒覺得這個現象和農作物很像么?
他們都是利用人類,占領了這個星球。
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人類的進化可能就會有賴于機器(這里包含人工智能,神經控制機器,各種其他仿生設備等),也可能通過基因改造,讓人類的進化發展到我們無法想象的地步,當然也有可能人工智能發展到最后能夠控制人類。但無論如何,我們無法阻止科技進步的步伐,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充分利用科技為我們帶來的好處,同時要嚴加防范其可能為人類帶來毀滅性打擊的科技力量。
《人類簡史》讀后感 2
人類簡史的全名是《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其簡稱:《人類簡史》或許并不能準確表達作者的意圖,冒號后面的內容才是作者對人類進化史的真實定位:從動物到上帝!而讓人驚訝的是,人類這一發展歷程,竟然經歷了上百萬年,直到今天才摸到了上帝的門檻。但當我們沉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時,作者卻在警醒世人:一場災難或將開啟。這場災難并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人類自身。
然而要弄清這一切,還得從頭說起。早在上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猿人便已問世。而人類真正的歷史恐怕要追溯到幾萬年前的一場認知革命。但要把這段歷史給寫全了,絕對是一部長篇巨制。可在作者眼中,縱橫幾萬年的人類文明史,也只不過經歷了三場大的變革,它們是:認知革命(7萬年前),農業革命(12000年前),科學革命(500年前),每一次革命的'時間周期越來越短,但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卻是越來越驚人!
比如,你可以假想這樣一個場景:距今1千多年的唐朝人穿越回距今2千多年的秦朝,他們并不會感到太大不同;而換做今人,即便只穿越回30年前,你也無法忍受沒有手機和網絡的一天。
更加驚人的是,人類社會的這種變化,還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不斷演化著,以致今天的我們在面向未來,思考未來的時候,莫名產生了一種彷徨和無措,就好像你坐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卻不知目的為何方時,內心所感到的那種顛簸和忐忑不安。那么,何以解憂呢?以史為鑒:了解過去,才能更好的理解將來。
然而,面對浩如煙海的歷史學著作,總是讓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但《人類簡史》這本書,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以極簡的方式,一窺人類發展史的全貌。因為,在汗牛充棟人類歷史學著作中,《人類簡史》勝在一個“簡”字,相比于卷帙浩繁的歷史書,他真的可以算的上很輕薄了,但它簡明卻不簡單,視角獨特,見解犀利,內容豐富如百科全書。書中,作者將其廣博的學識和對歷史深入的思考竟皆融入其中,讓每一個深入閱讀的讀者皆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
《人類簡史》讀后感 3
《人類簡史》這本書在我印象中從發售之起就名聲大噪了,作者是一鼓作氣又寫了本《未來簡史》作為對未來問題的探討,也值得我們一讀。這本書帶我們從智人階段開shi一直到現在的科學革命,從刀耕火種到如今的信息時代,時代跨越非常之大,內容設計之廣,對這橫跨幾千年歷史的講述,是需要作者的有非常好的大局觀和駕馭能力的。在這個方面而言,這本書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毫無疑問,歷史是現代人類的鏡子,雖然各個時代環境不同,歷史條件也不同,但是我們人類作為主體并沒有發生變化,我們可以從歷史中找到對現今社會的教訓和啟示。史書把我們人和人的溝通界限放的無限遠,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歷史和過去進行對話,從他們那學習知識。
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農業革命的由來和智人這個人種是如何崛起的,在人類從游牧和狩獵中解放開始,在人類從農業中獲取到了穩定的.食物開始,我們同其他生物的地位就逐漸開始凸顯,對工具的使用和穩定的食物來源讓我們的大腦可以進一步的發展,讓我們可以進一步的進行進化,這些就是人類進化的里程碑。但是,這一切都離我們當今社會太過遙遠,那時候的人類更應該被稱為動物,這也是我們同其他動物在起源上并無差異,都是地球中的一個生物,我們更應該愛惜動物的一個重要說明。
在我們進入有記錄的歷史朝代的時候,我們對歷史的感知變得具體了起來。一般而言,歷史是枯燥無味的,但是赫拉利的這本書能夠讓我順利讀下去,也讓我能感覺到歷史長河中的殘忍和無情。作者對于屠殺和災難并沒有進行隱瞞,這些屠殺者和遇害者都應該作為人類自己的反思讓我們從歷史中學到教訓。他還對我們的信念做了探討,現在大家對信貸體系的信任都是我們的信念,我們對這些事物的相信,讓我們更好的構建了社會,所以,當我們的信念發生崩塌的時候,危機也會隨之而來。這些都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虛構的,文明般事物的著迷和相信。這些事物對于我們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這些,讓我也見證到了自己信念的重要性。
知史可以明興替,歷史的存在就是讓我們以史為鑒,學會教訓,反思現在,所以,這本書對我而言受益匪淺,是一本值得再讀的好書!
《人類簡史》讀后感 4
饑荒、瘟疫和戰爭,永遠都是人的心頭大患。一代又一代,人類向所有神明、天使和圣人祈禱膜拜,也發明了無數的工具、制度和社會系統,但仍然不斷有數百萬人死于饑餓、流行病和暴力。許多思想家和先知于是認為,饑荒、瘟疫和戰爭一定是上帝整個宇宙計劃的一部分,抑或是出自人類天生的不完美,除非走到時間盡頭,否則永遠不可能擺脫。
第三個千禧年開始之際,人類醒來,伸展手腳,揉了揉眼睛,腦子里依稀記得某些可怕的噩夢。“好像有什么鐵絲網、巨大的蘑菇云之類的`。但管它的呢,只是個噩夢吧。”人類走進浴室,洗洗臉,看看鏡子里臉上的皺紋,然后沖了一杯咖啡,打開了行事歷。“來瞧瞧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事吧。”
根據中國傳統的政治理論,人間的種種政治權威都來自于天,老天會挑選最優秀的個人或家族,賦予天命,讓他們統治天下,為移民百姓謀福利。這樣說來,所謂君權就該能夠行遍天下。如果君主沒得到天命,別說是天下,就連統治一個城的權利也沒有。
事實是,人類的主觀感受沒有任何實質或意義。主觀感受就只是一種電光石火的波動,每個瞬間都在改變,就像海浪一樣。不論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覺得生命是否有意義,這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已。如果我們太看重這些內部的波動,就會變得太過執迷,心靈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滿。
亞當?斯密明確提出:人類全體財富的基礎,就在于希望增加個人利潤的自私心理。這一點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革命性的概念,而且還不只是從經濟的角度,也包括道德和政治的角度。他其實告訴我們:貪婪是好的,而且我們讓自己過得好的時候,不只是自己得利,還能讓他人受益。“利己”就是“利他”。
在事物帶來快樂或痛苦的時候,重點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質,而不是著重在它帶來的感受,于是就能不再為此所困。雖然感受悲傷,但不要希望悲傷結束,于是雖然仍有悲傷,也能不再為此而困。即使仍然悲傷,也是一種豐碩的經驗。雖然感受快樂,但不要希望快樂繼續,于是雖然仍有快樂,也能不失去心中的平靜。
《人類簡史》讀后感 5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本書從天地萬物開始說起,一本看似是講歷史的書中,卻囊括了包括心理學、生物學、金融學、宗教學的思想。本文一直想突出的一個重要思想便是“平等”。
不由和中國傳統的道家文化不謀而合。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致是說人其實也是地球上一種平平常常的生物,和鄉間的花、地上的狗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大家都是在社會上平等的生存著而已,無所謂誰比誰更加高貴。如果按照道家和本書的思想,那人們生活中很多嫉妒、攀比的心理就顯得毫無意義。既然人和田間的芻狗都沒什么差別,那人和人之間能有什么不同呢?大抵不過是一種心態罷了。
從佛家的觀點來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每個人活在世上,不過是為了名和利而奔波。一旦看破這點道理,很多時候我們就能以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是看待身邊的人,也更能看清這個世界。
最近有幸參加了某券商研究所首席的講座,她講了一句話“如果這輩子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極光,你的三觀會改變的”。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指那個時候你就會意識到,原來人類在這個世界上這么的`渺小,反而很多事情會看開很多。我們現在都面臨著太大的就業壓力,每個人都陷入在深深的焦慮之中。轉念一想很多時候真的沒有必要那么的看重自己或者看清自己,帶著一顆海闊天空的心來看這個世界,一定會開闊很多。
《人類簡史》讀后感 6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書名很牛叉,內容也很牛叉,簡直裝叉必備!
書中內容時間跨度之大,完全與書名相匹配。讀完基本可以對人類從過去到未來的發展進化有一個簡單了解,對于一個知識儲備不足的人來說,簡直可以是科普寶典。
但由于書中介紹內容時間跨度大,所以即使在重要節點處內容也不十分詳盡。不過這并不重要,因為市面上有很多詳解書籍可供鉆研。
下面介紹本書讀后感。
第一,很慶幸在讀這本書之前讀了《殺戮與文化》并且不小心看過《神的歷史》,因為書中對這兩方面的描寫并不多,但是這兩方面卻在推動歷史。人類的發展時刻伴隨著殺戮,從人類還是直立人甚至更久以前,殺戮就是活下去唯一的辦法。而宗教,是凝聚一群人最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甚至出現在部落、國家、民族、金錢等一系列概念之前。
第二,由于書中內容時間跨度更長,所以讀這本書有一種站在上帝的視角旁觀人類的趕腳。會更容易跳出人的身份來思考人,這很重要。因為旁觀的時候對優點和缺點的認知會更少有主觀偏見。
第三,著眼于個體的時候,會把人與人之間的事放的更大,而著眼于歷史卻能清晰的看到個體。這對思考特別有好處。
第四,書中雖然對人類過往描述的更多,但因為主體始終都還是人,所以,今天的很多情況在歷史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與根源。
第五,讀過本書后發散了好多,譬如自由、快樂,還有其他。
《人類簡史》讀后感 7
我們從幾十萬年前開始學會使用火,然后逐漸學會打制石器,然后逐漸登陸其他大洲不斷適應各個大洲環境,使得第一次“人類的洪水猛獸”席卷全球。
此后人類不斷進化與發展,進而逐漸演化出大群落、部落、村寨、城市、國家乃至全球性的帝國,然后宗教、社會、文化、意識形態便也應運而生。而人類的數次重大變革既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科學革命則深深改變了人類進程,也深深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面貌。而人類的進化也不過就是遵循著大自然的法則,所有的.地球生命也是一樣,“既讓自己的DNA持續永久的復制下去”,只是人類到后來尤其是現在的進化越來越超脫大自然的束縛。
回首望去,讓我們從一眾生命脫穎而出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力”,小小的腦袋卻能思考整片宇宙,這著實是人類的偉大之處。不過目前人類所面臨的危機也遠超以往,且形式不容樂觀。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戰爭究竟離我們有多遠?雖然如今是史上相對來說最和平的時期,但當今世界局勢仍然錯綜復雜,中美博弈、朝韓危機、中東變局、歐洲風云。而世界終會走向何方,其中又會出現怎樣的變局,尚不得而知。
人類的未來究竟去往何處?作為宇宙的奇跡生命代表的人類,是否甘于自然法則的束縛?而若真的有一天,人類凌駕于萬物之上,那時又該會是何種模樣?
這一切的一切,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人類簡史》讀后感 8
《人類簡史》這本書閱讀的時間有幾個月,這本書給我感受就是全篇重點都很多,接而引發很多考慮。讓我眼前一亮的發出慨嘆“哦,原來是這樣的。”中間休息著看了些小說,由于覺得有點心累。
看完很多天了,不斷再想要留下些什么。但是能總結的太多,真實讓我尷尬了一會兒,向一同工作的同事強推這本書時,她問了我一個當時朋友向我引薦,我也問過的一個問題“講的是什么?”,想了想分離朋友給我引薦時的引見“這是一本讓人茅塞頓開的書”,答復她“這就是一本歷史書、不是故事書所以沒有講的是什么,就是講的歷史,然后從一種我們平常沒有留意的角度論述了這個歷史”。
歷史留給了我們什么?為什么有些集團、國度衰敗了以至消逝?有些還依然在開展?西方的科學是注重采集、調查、實驗、數據的整合發現其中的規律,而我們習氣用經歷。這種認知在我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時了解尤為深入,其實那些讓我們覺得很神奇的'心理剖析、微表情剖析背后是有無數學者、學術團體的實驗,數據研討整理。并停止嚴厲的考證再發表。同一個課題不同的實驗、目的得到的結論也不相同,所以運用范圍較廣。而我們就是“經歷”、“指導說”,做得事也不論總結不總結反正我做了這個事就是有經歷了,也不論這個“經歷”是對是錯。或者指導說得一切就是謬誤。
《人類簡史》讀后感 9
《人類簡史》這本書閱讀的時間有幾個月,這本書給我感受就是全篇重點都許多,接而引發許多考慮。讓我眼前一亮的發出慨嘆“哦,原來是這樣的。”中間休息著看了些小說,由于覺得有點心累。
看完許多天了,不斷再想要留下些什么。但是能總結的太多,真實讓我尷尬了一會兒,向一同工作的同事強推這本書時,她問了我一個當時摯友向我引薦,我也問過的一個問題“講的是什么?”
想了想分別摯友給我引薦時的引見“這是一本讓人茅塞頓開的書”,答復她“這就是一本歷史書、不是故事書所以沒有講的是什么,就是講的歷史,然后從一種我們平常沒有留意的角度論述了這個歷史”。歷史留給了我們什么?為什么有些集團、國度衰敗了以至消逝?有些還依舊在開展?西方的科學是注意采集、調查、試驗、數據的整合發覺其中的規律,而我們習氣用經驗。這種認知在我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時了解尤為深化,其實那些讓我們覺得很奇妙的.心理剖析、微表情剖析背后是有多數學者、學術團體的試驗,數據研討整理。并停止嚴厲的考證再發表。同一個課題不同的試驗、目的得到的結論也不相同,所以運用范圍較廣。而我們就是“經驗”、“指導說”,做得事也不論總結不總結反正我做了這個事就是有經驗了,也不論這個“經驗”是對是錯。或者指導說得一切就是謬誤。
《人類簡史》讀后感 10
這部作品的作者是以色列歷史學家瓦爾赫拉利,這本書根據作者自己視角講述了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從認知革命到農業革命,再到科學革命,現存的物種都是經過若干年的進化,人類也早已進化到了生物鏈的最頂端。隨意科學的快速發展,科技革命將一些多少年前認為的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時候,就像是作者最后一章節–智人末日,強大的科技在若干年后會不會使人類遭遇危機?這將帶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呢?
近代科技發展異常的迅速,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技術現如今已經處于相當成熟的階段,幾十年的克隆羊,現如今可以做人體仿生器官;幾十年前的超大電腦的運算速度,遠遠比不上一部普通手機;很多以前被認為無法治愈的疾病,現如今也都有特效藥;近些年很火的人工智能也讓我們享受到了便利。享受科技革命紅利的同時,我們也漸漸被它們奴役了。
出門打車用手機,叫外賣用手機,手機本來是我們打電話的工具,隨著手機智能化,網速的升級,現在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了,不管是地鐵,餐廳還是洗手間,甚至開車的時候都有人在看手機,已經對社會產生了危害。有專家預測了幾百年后的人類由于手機的'存在發生駝背了。多少年前就有人擔心,機器人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真的控制人類,當他們真正學會人類的思考,還真是一個未知數。
閱讀歷史在于讓我們牢記過往,牢記那些經歷的挫折,利用積累的寶貴經驗去發展,但是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人類簡史》讀后感 11
《人類簡史》前一部分講述的是,世界上的秩序是依托于想象所建立的。
農業革命后人類形成了大型的村落,再形成城鎮,最后成為都市。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農業革命之后短短的幾千年便出現了城市,王國,帝國,在時間上不足以讓人類發展出能夠大規模合作的本能。所以,如何構建秩序建立大型群體之間分工與合作就成了首要的課題。
合作網絡的建立是建立在虛構的故事和真正的相信者基礎之上。書中講到,許多我們現在以為合情合理的'概念與事物都是依托想像建構的。
公元前1776年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和公元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都是虛構的故事,人人生而平等與人權等概念,也只不過是虛構出來的,這幾乎顛覆我以往的認知。但作者又從生物學和科學角度去論證了這一論點,只不過是由于多數人都正在相信這些虛構的故事是真實客觀合理的存在,才使得我們身在其中而不覺然。
這讓我不禁想到我們是先相信才看到,還是看到才相信?
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當有人給你建議一個從未想過的目標,你相信嗎?對于人生風險不可規避只能用合理的方法轉移風險造成財務的的損失,你相信嗎?對于足以改變世界新生事物誕生的初期,如阿里巴巴,你相信嗎?
先相信才看到是智者,斗士會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如《漢謨拉比法典》和《獨立宣言》的創立者,看到才相信只能是更從者,永遠瞻仰別人的榮耀。
《人類簡史》讀后感 12
對于快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或許,快樂在于追求幸福;或許,快樂在于有目標,有理想,并為共奮斗終生……但在《人類簡史》這本書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諦!
現在許多人只看了我們表面的發展,卻沒有深究:我們是否真的比祖先過得快樂了呢?《人類簡史》講的是智人7萬年的進化史。其實,我們自認知革命以來,一直生活在一個虛幻而縹緲的世界中,所謂的金錢、帝國、宗教都是源自人類的想象。這些想象使我們得到了發展,卻也讓人類的.野心愈發膨脹,進而躍入欲望的深淵,無法自拔。欲望不僅會給人帶來壓力和痛苦,更有可能會使人類因此而滅絕!
子曰:富貴于我如浮云。在我看來,我們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祿而約束自己,迫使我們勞累終生呢?我們缺乏的只不過是一個知足常樂的心態罷了。書中寫道:“現在埃及人民比他們的祖先有更完備的醫療系統,更舒適的房屋,但卻仍有許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貧苦,命運的不公”,原因正是在于他們有一顆永遠也無法滿足的心,不斷給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壓力。
事實上,我們不僅要學會滿足,更要尋求本真,做一個真正的自己!我們無需因成功而欣喜,更無需因挫折而悲傷,這樣只會耗費心神。我們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觀上的感受。長此以往,自己的心靈就會變得澄凈明潔,即不受外界喧囂的污染,也不受所謂“快感”的影響,自然也不再有什么痛苦可言。
快樂就是知足常樂;快樂就是靜觀花開花落,笑看云卷云舒;快樂就是尋求本真,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人類簡史》讀后感 13
我懷著種種的好奇與疑問,翻開了《人類簡史》的封面。
《人類簡史》講述了人類的由來,歷史的疑問,人類的本性與現實的面紗。從各個方面,解釋了現在人類的生活與漏洞,是一本幫助人類了解自我的經典之著。它從文化,信仰,政治,國際,法律等制度的起點,對當代社會發出疑問,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
《人類簡史》一共有20章,從遠古時代,一直講述到當代社會,認我知道了許多從課本上見不到的知識,也讓我從內而外的再次了解了人性,它讓我知道了現在社會的陰暗面,與光明面。
它是一個凌亂的魔方,只有拼好它,才能更懂它。它讓我懂得了:現代人類的文明,無一不是用別人的血堆上來的。智人本不是孤獨的,我們只是人類的一種,就如麻雀也只是鳥的一種,而為什么智人能成為生物鏈的頂端呢?我想答案我們都心知肚明,我們的祖先當時也可以與他們和諧相處,可是嗜殺和殘忍的本性,使我們大開殺戒。但,也正是這份殘忍與無情,才讓人類生存到今天。人之初,性本惡。我們的真面目,這嗜殺的基因,永遠不能擺脫,和睦與文明的表象下,藏著一份邪惡的念頭。
當代社會,所有的犯罪,暴力,弱肉強食都由那份殘暴的基因造成,法院上的`法官與被告人,也許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不同。這一小塊的邪惡,陰險的伏在我們心上。但我們也應向那殘暴的基因說不了,只有將枷鎖套上自己殘暴的心,將愛注入我們的心田,人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在未來,人類不應只踏著別人的血前進,而更應該手拉手,共同奔跑。
《人類簡史》告訴了我,我與那份殘暴的相同,也告訴了我,我與它的不同。
《人類簡史》讀后感 14
好久沒有這樣一口氣把書看完了。尤瓦爾赫拉利,從上帝的角度,沒有國別民族的區分,沒有宗教意識形態的桎梏,從十萬年前談到現在,在全球范圍內成功地呼應了當下人們的某些普遍需求和焦慮。向大家推薦!主要有幾點感想:
1.人類的存在是無數競爭的結果。十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智人由東非大裂谷出發,在地球發展數萬分之一的時代里,占領了生命的高峰,同時代的尼安德特人、北京人、藍田人在殘酷的競爭中被智人消滅。
2.動物行為的動力都是由其基因驅動,人和生物只要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行為,生物的神經系統就會悄悄地用愉悅的感覺來回應,種族競爭的本質是物種數量的競爭,計劃生育不應該只是減量的計劃,也需要增量的計劃。
3.三種力量推動全球一體化,金錢、帝國和宗教。而金錢可能是目前最廣泛、最深入的社會關系的紐帶,市場經濟配置資源追求金錢最大化的方式成為大多數政府的選擇。單純意識形態的宗教正在最后的掙扎,如伊斯蘭的.ISIS們。
4.人類社會關系正在變革,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潰,改由國家和市場替代,我們成了相互疏遠的個體,個人的生存不再依賴家庭,微信、Facebook等等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社會,對公司而言信息革命勢不可擋。
5.社會主義在未來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科學使人獲得了神的能力,當基因改造使得長生不老、智力增長成為現實時,人類社會階層的永久固化將會來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減少這個差異,保證人類萬民生物學特征的永續。
《人類簡史》讀后感 15
最近閱讀了《人類簡史》,其中早期智人的演變對我觸動頗深,尤其是在認知革命這一段中。早期智人可以打敗自然界中強大的生物,擊敗同時期不同的人類族群,依靠的就是群體間的合作,這種合作是深深地嵌刻在人類的DNA中的。
從一開始的河邊有獅子,到八卦,直到最后的虛擬故事,早期智人借此走上了一條與DNA進化不同的通向頂點的進化之路。這和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可見知識和可知知識是如此的相似,靈魂轉向所面對的理念何嘗不是一群人虛擬出來的。我們人和幾千頭黑猩猩在會場中截然不同的.表現,不是因為我們有紀律,有約束,而是潛藏在我們精神深處的某種虛擬的存在,而我們相信它,有時候會把它稱為信仰,有時候會是原則,有時候會是道德。而就根本而言其實它就是根植在人類演變過程中的某個虛擬故事。
由于以上的理解,我們的教育本身就產生了新的取向。我們究竟是把教育變成一種管理,還是引導。是相信兒童,等待兒童成長,還是用一個個強硬的條條框框,不斷地規范孩子的成長。在我看來,如果我們選擇了第一種,那么我們的孩子也許會像《浪潮》中的孩子們一樣,陷入權威主義的漩渦,雖然聽話,雖然守紀律,也僅僅是一時的,在很多年之后,照樣會回到原本無序的狀態,而痛恨過去的老師。
只有真正的身體力行,讓我們的德育發揮真正的作用,深深地進入孩子們的腦海中,讓孩子們真正的信仰,喚醒沉睡在內心的道德,自能成長,自守規則,在自然中受到引導,不斷成長!這才是我們教育真正該去堅守的。
《人類簡史》讀后感 16
書籍介紹從人類誕生到如今的發展史,其中包括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融合、科學革命等幾個階段,以及每次重大變革對人類的影響。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會對世界有另一種認知。
下面內容想什么就寫什么吧!
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影響逐漸加大,自然法則或許會因為人類而改變。同時人類自身的發展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是被其他生物取代?還是被戰爭毀滅?或是被人類親手創造的某種東西奴役?
科技的種類越來越多,而哪些才是人類進化真正需要的。科技的發展為了金錢?還是為改善人類生活?
人類的生活空間從小族群到“地球村”,在活動范圍擴大、視野變廣的'條件下,可以尋找全世界同樣愛好的人,可我們在擁抱精神的想象的“社群”時,同時也疏遠了身邊的實際的“社群”。想象的“社群”難道會比實際的“社群”讓我們更加不寂寞嗎?
現在比以往更加“安全”,不用擔心被野獸吃掉,戰火也只在少部分地區燃起。特別是在中國歷史上可能沒有一個朝代有現在這樣安全和“自由”。
說到自由,自由與平等生來就是在矛盾的對立面。個人的自由與人類的平等似乎從進入農業革命開始就無法解決。并且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信仰,一個資本家、一個佛教徒、一個回族穆斯林、一個共產主義者、一個犬儒主義者……現在看來,這些人坐在一起吃飯并不會讓人覺得有什么不妥,但回望過去,不用說中古歐洲十字東征,即使是上個世紀,這個場景都可能讓人無法想象。現在面臨的或許不是信仰之間的沖突,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
歷史已逝,未來可期,珍惜現在。
《人類簡史》讀后感 17
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自由和個人意志,我所言說的自由意志,都是我的意志。但我,最終是要回到歷史中去的。當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即已預設了一個萬能的包容性存在——歷史。拆解與構建,如是推進。
沒有任何一個問題有唯一正確的答案,如果有,那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只從一個角度、一種思維去思考這個問題。而往往很多時候,這一角度都是從世俗成功學作答的,當我們從這個角度認為自己的答案唯一正確時,我們已經默認甚至是習慣了當下社會主流觀念。
人作為一個歷史性存在的實體,還原到最本質層面,都是自然演進中求生存的本能動物。知識的積累和文明的出現并不是替代這種身份,它只是在這種身份基礎上進行裝飾和融合。一切文化的、文明的身份融合,都是對動物本能的一種可能性延伸。
所以,有人說,“人都是在按照可能性活著,只有死亡是最本質的存在。而且也是死亡讓時間成為可能。”
如何來講?沒有死亡,時間將失去我們賦予它的意義。
在尤瓦爾·赫拉利看來,人類社會一切都是想象力創造的結果。想象力創造概念,指導人類合作,從遠古走向現代。一切概念性的存在,都是我們以語言賦能,我們通過語言為他們命名,構建社會秩序,運行復雜的人類社會。
但同時,這一積極的背后,我們不難看出虛無主義和解構氣質。
人既是被想象力所成就,也成了想象力的囚徒。人類社會在初創之時,既已埋下虛無和解構之刃。
我并非鼓勵虛無主義和解構社會,只是在我們執著地、群體性地被某種觀念所驅使而走上強勢道路,并生出一種優越感時,不免要多一些思考和追問,是什么支撐了我們對邊緣化、弱小等存在觀念的'鄙視?
同時,當我表明上述這個觀點時,我的觀點已經被它自己所解構。它從來不曾靜止,一直在超越。
解構從來不只為拆除,而是在拆除已有成見和弊端的基礎上重新認識我們自己和我們所創建的社會,建構更合理的社會。人類既然已經脫離原始狀態,用想象力創生了概念世界,那就要不斷去完善,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完善的過程并非追求量的過程,在某個階段內,量的積累不可缺少,比如關于某個時代道德的知識量和擴散量的積累;關于金錢的量的積累和溫飽的解決……
但道德本身內涵的更新和完善卻是一種跨越式的質的突破。從封建道德的跪拜禮到現代道德的握手禮;從過去只求吃飽到現代追求貧富差距的弱小……無不是首先在觀念上的打碎和解構。
從源初來看,想象力所創造的概念世界,沒有什么是永恒,如果有,那只有死亡。一切的概念或者觀念的更迭和完善,都是為人類本身更好地生活。一定注意,是為了這一動物本體更好地存在,我們才會不斷地建構和積累,在這一點上,想象力不能回頭。
如何反證?比如讓一個人,每次丟掉一件東西,直到他沒什么可丟,最后剩下什么?一個裸體的動物。可能諸位還記得中學時代那一幅漫畫:一人過河,帶八袋,有道德、金錢等等,船超重,要沉,必須扔掉一部分。課本只從一個主流角度為我們分析,說必須先扔金錢等身外之物,然后這種道德習慣就隨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不斷擴散,我們完全可以從其它層面來重新認識這一現象。
再回到前一段,在不能回頭的同時,我們也將監督這種建構和積累的終極武器――解構的方法,拋離了時代,將一種批判的思維扔進了歷史的角落。
人類社會能夠保持平衡存在的天平,這時就失去了一端,秘密之門的鑰匙被我們丟掉,魔鬼自然可以在黑暗中猖狂起舞,陽光被鎖在了房間之外。放棄批判性思考,放棄對社會的解構,我們以為我們就能夠獲得更好的平和,真相卻是我們為各種權力、歧視、階級提供了群魔亂舞的黑暗空間。我們以為我們將鑰匙丟掉,就把他們永遠地鎖在了一個空間,其結果只是將我們自己推離了房間,隔絕在了邊緣。
虛無和解構并非駭人的野獸,我們在討論這兩個概念時,所設定的前提是,在想象力所創生的人類社會秩序之內,解鈴還須系鈴人。所以我們常說,向前行走的同時,不要忘記回頭看,因為回頭看,常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因為在過去,是被我們遺忘的系鈴者。
由此,我們也常常可以簡單地分析一些我們常用的語句。比如,“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假設我們先退一步,真的存在牛頓所說的“宇宙第一推動力”這一自然客體本身,但在人類社會中,“上帝”的概念緣何存在?它并非客觀存在,依然是人類想象力所創造的概念,只不過在上千年的社會發展中,這一概念被賦能,被反復不斷地言說和人為確認。人的思考引發人所設定的概念對象的主動性,這才是最可笑的。進而我想引出下一句話,尼采的驚世之語:“上帝死了”。當尼采在陳述“上帝死了”這一句話時,已經承認了上帝的存在,存在即合理,上帝死了但是上帝存在時的所做所為也就不會被消解。尼采并沒有問:“上帝是什么東西?”所以從學術討論的范圍內,從回頭看的角度來說,他對上帝所代表的絕對精神的解構不夠徹底。
當然我們前面說過,任何概念性的存在,向前看,出發點都是為團結人類,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從而使人這一動物更好地存在。
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去分析近日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綠皮書》,就可以很好地拆除種族歧視的根基。俱樂部向來不允許黑人進入餐廳的傳統力量來自哪里?如果向上溯源,想象力罪不可恕。再進一步推論,歧視觀念的觀念又來自哪里?為何這種觀念就被允許存在。當觀念已經被強化為一種習慣性的世俗力量而存在時,就達到所謂的集體無意識了,沒有人去思考這種“天經地義”的力量來自哪里,只要于我的生存和更好地生活有利。有可能它就來自第一批遷移到美洲大陸的兩個人,因為一個蘋果而分出了身體上的優劣,從此世代累積,滾雪球原理,偶然性生發。
想象力創造人類社會,但歷史一旦發生,就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在到達死亡之前,一切未發生的,都充滿無限潛力;一切已發生的,就看如何博弈。
《人類簡史》讀后感 18
《人類簡史》這本書是我從最一開始就看的一本書,因為《人類簡史》和《時間簡史》聽起來酷酷的。
但是我把這本書擱置了放到了最后來看,因為這本書真的值得我自己仔細的去揣摩,因為讀史使人明智,我是對于這種概論來的歷史性讀物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由于時間關系我也只能是強行的一目十行把這本書看完,也并沒有吸收到太多太多的東西,但中間我也是有過思考。
這本書以我現在讀和思考的效果僅僅一千字是不足以表達的,所以我要把這本書的讀后感寫到至少兩千字也就是至少分成兩篇,這一篇就是關于個人的思考。
《人類簡史》說的就是人也就是基于人性,然后引發的一系列的事件。人從智人開始一直到當代我們現在所處的現狀,都是通過人性的一些生理上還有心理上的變化。
其實很簡單,舉個例子,我們為什么喜歡吃糖,因為我們需要糖,我們身體本身是以葡萄糖作為能源消耗的,就像汽車要耗油一樣,我們人是要消耗葡萄糖來維持生存的。人的一系列的情緒都是通過激素還有一些蛋白質的信號傳遞來表達的,但是人為什么會產生意識還一直沒有定論。
基于此,我就思考了,為什么人通常都喜歡偷懶,因為懶是人的天性,人不人不愿意去做太過費力的事情,除非有一個他能夠預期得到的成果,或者是過程中的喜悅來給他繼續的.動力。
很簡單,我摘抄了其中句話就是:人一旦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想躲開;一旦遇到開心的事情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想去追求并且增加這份愉悅感。就拿我們現在上教練技術來說,我在上教練技術過程之中一直是痛苦的,我個人的思想是一直在聚焦痛苦的,所以我一直是沒有完全的投入的,但是當我取得一定成就的時候,并且拿到了從中獲得了喜悅,獲得了成就感的時候我就想拼命的,想要上山想要去走完教練技術這段旅程,這也是人類的天性吧。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面對,其實人最終都是要走向死亡的,也就是說,對于死亡,人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只有去面對。以平常心來面對這件事情,做到不讓死亡去干擾自己平常所下的決定和所做的一些事情,就像我現在遇到的那些困難,付出一些代價,還有導致的結果,我都是要去面對的。也就是說,即使我最終沒有辦法上山我也是要去面對的。其實以我現在的狀態來說上山我覺得也是會痛苦的,因為可能內心里覺得是給團隊拖了后腿。但是團隊因為我而圓滿,我是會比較高興的,但是我所面臨的痛苦是一定會面對的。
在提及科學的時候,其中有一個觀點是我十分的贊同,就是科學是沒有對錯的,但是使用科學研究成果的人卻是不一樣,在不同的人手中會達到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了善惡之分。
這讓我看到了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以受害者的心態來描述和以負責任者的心態來描述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但是事實卻是一樣的。再比如一個簡單的例子,兩個人走在沙漠里,只有一瓶水但是那一瓶水不小心被打翻的時候,悲觀的人會說,天哪,我們就只剩下半瓶水了,但是樂觀的人呢,他就會說,太棒了,我們還剩下半瓶水呢。
這就是這一件事給我帶來的啟發,也就是教練技術中常說的沒有對錯,還有受害者和負責任者的心態。
《人類簡史》讀后感 19
《人類簡史》這本書帶我們重新審視了人類的歷史,從我們的起源到現代社會的形成,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以其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揭示了人類文明的演變和發展。通過對人類歷史的深度剖析,赫拉利挑戰了我們對人類歷史和文明的傳統認知,為我們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首先,這本書的優點在于其廣闊的視角和深入的思考。赫拉利不僅對人類歷史的進程進行了全景式的描繪,還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挖掘,展現了歷史發展的復雜性和多維度。他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嚴謹的邏輯,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和矛盾,使我們對人類歷史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
在書中,赫拉利傳遞的信息和思想是:人類的歷史并非一條直線,而是充滿了轉折和波折。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貢獻,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例如,農業革命雖然使人類不再依賴自然,但同時也帶來了社會等級和貧富差距;人類的融合統一雖然形成了龐大的帝國和繁榮的文明,但也導致了頻繁的戰爭和壓迫。科學革命雖然在表面上使人類進入了黃金時代,但也同時引發了新的倫理和道德問題。
在我看來,《人類簡史》最為核心的思想是:人類的歷史是一部適應環境、不斷進化的歷史。從我們的起源到現代社會的發展,人類一直在不斷地適應環境、改變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創造新的文化、新的技術、新的社會結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地改變自己,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這種適應性和進化性是人類歷史的核心驅動力,也是我們理解人類歷史的關鍵所在。
同時,《人類簡史》還為我們揭示了人類社會的一些問題和挑戰。例如,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面臨著許多倫理和道德問題,如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等。同時,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快,我們面臨著文化差異、資源分配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以更為開放的視角去看待和解決,以實現人類的共同利益和福祉。
此外,《人類簡史》還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例如,作者提到了人類歷史上的許多文明興衰更迭,這讓我們認識到保持開放、包容、創新和適應性是文明發展的關鍵。同時,作者也強調了個人在歷史進程中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世界。這些經驗和教訓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有啟示意義。
總的來說,《人類簡史》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不僅為我們理解人類的歷史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我們面對未來的挑戰提供了智慧的指引。它使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過去,理解我們的現在,并思考我們的未來。同時,《人類簡史》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以開放、包容、創新和適應性去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人類簡史》讀后感 20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代表了歐洲封建社會、農奴制以及羅馬天主教會權威的衰落與消失,歐洲在經歷了中世紀晚期危機后,開始步入近代。
文藝復興運動于十四世紀中葉開始興起,這場延續了近300年的反對教會“神權至上”的思想解放運動通過復興古典文化反對神學等封建落后的思想,開始逐漸地解放人們被束縛的思想。人們不只是聆聽教皇與皇帝的命令,而是更希望能去“表現”自己的思維,因此文藝復興時期也被稱為表現時代,這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基礎。隨后十六世紀具有災難性的三十年戰爭(又稱宗教戰爭)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建立,英國、美國、法國先后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近代歐洲同時也是科學技術快速進步的時代。地理大發現讓歐洲人不再滿足于歐洲大陸開始走向世界,一些歐洲國家開始進行殖民擴張,經濟貿易和科技迅速繁榮發展,并在工業革命中達到了高潮。殖民擴張促進了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但也激發了各種矛盾與戰爭,人們開始致力于創造一個美好和平的新世界。
古代人們的野蠻與獨有的藝術,中世紀的封建思想,近代歐美國家的迅速發展,這些歷史在我們現在看來似乎是陌生的,但是每個人都必須去了解它。因為每個時期的.人們都會受到一種局限性,朝著自己當下的利益前行,甚至閉關自守,滿足于當下。作者在最后一章曾引用一個法國人的話:“人們生活中最好的幫手就是諷刺和同情,諷刺引發的微笑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同情導致的哭泣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潔凈無瑕。”當我們走進人類的整個發展史時,我們也許會諷刺那些昏庸迷信的人,同情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們,同時,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更長遠,更深刻的反思。
歷史向我們展現的一切,都能成為我們生命中最有價值的訓誡。
《人類簡史》讀后感 21
讀完人類簡史,感慨于作者對事物理解之深刻,如今的任何事物的來源都有其緣由,都是通過時代的不斷演化而來的。智人從一個不起眼的動物變成了如今主宰世界的主子,不僅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更是不斷努力的結果。然我影響最深刻的是,在明朝鄭和下西洋時,當時中國擁有先進的航海技術,但是最終卻是別國的探究精神發覺了南美洲,澳大利亞等,可見探究精神之重要性。
說起澳洲,在原始時期,智人到達澳洲,那時許多大型野生動物,但為什么智人能戰勝他們,有人認為是自然選擇,氣候改變的影響,有人卻認為氣候改變缺乏以讓這些大型動物滅亡,智人學會用火,協助了他們狩獵,同時在澳洲的大型野生動物認為智人這種體積小的動物對他們不能造成威逼,可能也是加之氣候的影響,導致了大型野生動物在澳洲的滅亡。
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文化,在歷史的演化過程中,人類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農業時代的`出現,相對來說并沒有讓他們的生活好過,他們須要下地種植小麥水稻玉米,須要彎腰插秧,澆水,除蟲,于是演化出了頸椎病等疾病。以前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不能滿意于人們的生活需求而出現了貨幣以及銀行。這一切事物的出現都有其最本質的緣由,因為須要了,因此就出現了。
文章最終談到了歡樂,一個人對于歡樂的定義難免不同,這是世界上總有一種人不學習也機靈,沒有錢也歡樂,但那個人絕不是你。我們既然通過幾千多年的演化變成了如今的模樣,在生活中,要多從大的視角看問題,或許會歡樂許多。
《人類簡史》讀后感 22
這本書是在給公司員工做激勵培訓收集素材的時候偶然發現的,看了簡介后覺得很有意思,就決定好好讀一讀。所以今天就來說一說這本書的有趣之處。
問題一:人類是由什么人種發展而來的?
小時候的教科書告訴我們,我們中國人是由什么猿某人啊、山頂洞人啊、北京人啊進化而來的,但是實際上根據基因測序以及各種科學技術的驗證和鑒定,全世界所有現代人的始主只有一個那就是非洲的智人。在遠古時代和智人同一時代的人種有六種,而智人既不是其中最強壯的,也不是最靈敏的。最強壯的是叫尼安德特人,最靈敏的叫梭羅人。尼安德特人非常魁梧,主要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地區,梭羅人則非常的小巧,活動迅速,生活在熱帶地區。那么智人是如何在漫長的歷史中生存下來,最終將其他人種都GAMEOVER的呢?我們先來看第二個問題。
問題二:使用工具代表了人類很強大?
我們常常以為人類的發展的關鍵折點是因為會使用工具,教科書上也是這么說的。但是實際上,人類在兩百萬年前左右就已經學會使用工具了,但是人類確一直處于很弱小的地位,大約在一百萬年前人類的腦容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甚至開始生產鋒利的石器了,但還是一直擔心害怕食肉動物的威脅,也很少能夠獵殺大型獵物。維系人類生活的主要還是靠采集植物、追殺小動物、吃一些腐肉。老師小時候都這么說的:有了工具有了火,人類就可以獵殺獅子,獵殺狼群。但是實際場景確是人類用石器,等待獅子,財狼吃完后用石器砸碎骨頭,吸食骨頭里的骨髓。所以生產工具的原因不是因為強大,而是因為弱小只能吃其他食肉動物吃剩下的東西。(這在書里是有實際考證的,不是瞎掰)
問題三:智人是如何進化到食物鏈的`頂端?
智人之所以能夠在歷史階段中勝出,迅速的抵達遙遠的棲息地,并將其他物種趕出歷史的舞臺最主要的原因是:智人有一種獨特的語言。我們的日常認知認為人類才有語言,實際上很多動物都有自己的語言,而且還挺復雜的。比如說:猴子可以在危機時刻告訴同伴:快看,有獅子。而另一只猴子還可以說:不,那是只老鷹。(科學研究證明確是猴子能夠準確的通過語言表達這些信息)只是沒有人類的那么復雜,人類可以做出這樣的表述:我昨天經過這邊看到了一只獅子,而智人的語言相對于當時的其他人種特殊之處就在于他們開始學會了描述虛構的東西,比如:明天會有一只獅子經過這里。"我昨天經過這邊看到了一只獅子"和"明天會有一只獅子經過這里"這兩種語言背后的智能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智人的語言可以表示我們看不到的東西,進而衍生出來的就是八卦的能力。什么意思呢?比如如果我們僅僅會說:明天會有一只獅子經過這里,是無法形成大家對一件事情的認可以及無法做出明確分工。但是八卦確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想象下一群野人坐在一起討論之前誰誰誰追殺獅子的時候最勇猛,誰誰誰躲在最后面,誰誰誰想了個好辦法等等等。慢慢的,人們就會形成對團隊合作,對團隊分工,對團隊擴張組建等集體活動的意識。這也是我們現代人人際溝通的大部分:八卦,閑聊。而在原始時代,這個能力對智人占據食物鏈頂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這個能力可以產生大規模的集體行動,產生大多數人對一件事情的共同認知。認知革命后的智人,甚至可以說出:"獅子是我們的守護神"這樣的話。也就是利用這種能力,使越來越多的智人走到了一起,他們有共同的信仰,有共同的認知,也就有了共同的目標。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于是智人開始了漫長的屠殺之路,既不強大也不靈敏的智人依靠著團隊的力量慢慢走上了人類的巔峰舞臺。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溝通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重要呢?為什么有有一本書的名字會叫:馬云的故事里——其實馬云只會講故事。看完這本書,我終于打心底覺得:溝通實在是太重要的,它可以讓你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最后附上這本書的作者:赫拉利。他還寫了一本書叫《未來簡史》,推薦大家看看,說不定可以防止以后自己被機器人奴役哦~~
《人類簡史》讀后感 23
大歷史蘊含了極為豐富的內容,涵蓋各行各業、各種族各國家,橫跨漫長的時間和廣闊的地域,更難的是要把看似毫無關系的事件串聯在一起,從中分析出可能的因果。
《人類簡史》是關于人類整體的歷史,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到現代化文明的高度發展,前后歷經二三十萬年。在這么長的'時間跨度內,人類完成了一項項偉大的壯舉,由弱到強,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由原始到發達。
這是了不起的成就,是宇宙史中不可磨滅的亮點。 而人類卻并非必然出現的智能,倘若沒有合適的環境,沒有突發的事件,沒有無數代的辛勤貢獻,如今占據地球的恐怕是另外的物種。
了解歷史,尤其是去除細枝末節的主干,去除血肉的骨骼,才能更好的辨明方向,凝聚力量,使偶然成為必然,使人類更強大。
《人類簡史》讀后感 24
歷史上的每一個時間點,都像是一個十字路口。雖然從過去到現在已經只剩單行道,但到未來卻有無數岔路可走。其中某些路比較寬、比較平坦,路標比較明確,所以也是比較可能的選擇。然而,歷史有時候就是選了一些完全出人意表的道路。
這正是歷史成為學科的特點之一:對某個時代的.了解越透徹,反而就越難解釋為什么發生了這個事件而不是那個事件。但如果對某個時期只是一知半解,就很容易受到結果影響,只看到那些最后成真的可能性。于是,他們就用后見之明來解釋著為什么現在的結果無法避免。必須要真正更深入了解這些時期,才能真正看到那些最后并未發生的可能結果。
歷史不像是物理學或經濟學,目的不在于做出準確預測。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要知道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了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并非無可避免。未來的可能性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人類簡史》讀后感 25
我知道感覺這種東西不可靠,比如去年看這本書,如果沒有這篇讀后感,我基本已經不記得書中許多內容了,時間可以將感覺變成沒有感覺,有時會完全失憶,還好有當時有寫讀后感,下文成文于17年年初。
星期六,下雨,沒有去上班,也沒有什么緊急的任務,也沒有壓力和動力去做些什么,或者就是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本質吧,其實沒有什么東西值得你去很焦慮,去太奮斗的,似乎感覺這種觀點很消極和頹廢,但歷史經驗總結告訴我們,越亢奮越激情的觀點往往比較假也比較危險,反而比較灰色和平淡的思想越接近真實。作者從更長久時間,更宏大的空間來觀察人類,應該說比我平常看的角度更高更遠一些,得出來的結論應該相對更通透些。
他說暫時來看為什么人類會比其它動物會更強大,因為人類可以組織大過150個體以上的團隊,但其它動物做不到,超過這個數目就沒有辦法協調。為什么呢?為什么我們人類可以做到呢?因為人類可以想象,可以想象一個神話,一個上帝,一個黃金,一個共同理想,比如共產主義,美國夢,比如共同富裕等,在這樣一些想象的東西的引導一下,超過萬計,億計的陌生人一直和諧的工作和生活著。
這些想象并非哪一個人或者哪一個組織刻意去創造播散的,這是人類天然的需要,雖然我們現在去理性分析,這些所謂的想象,理想其實可能都只是一個騙局,但并非是那些上層人的故意,其實你也是制造這個騙局的一份子,你需要,如果沒有這些理想,我不知道,你為什么要活著?你的方向就是這些東西。比如阿旭說,他還想要生一個小孩,還想買一套房子,還想。生多一個小孩,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理想(多子多福,傳宗接代),更多物質更多財富是現代社會的共同的理想,這些并沒有錯,是引導人類進步的根本動力。
正因為有了這些共同的神話和理想,擁有這些共同的'價值的人們,就會共同維護這些價值,溝通成本也大為降低,沖突也大為減少,也沒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些神話和理想是不是只是一種想象,根本經不起推敲呢?就算有個別人提出反證,或者新的觀點,也會被視為異類,很難在這個共同體中生存,比如布魯諾反對地心說維護“日心說”,就為此丟命,這種例子很多。就象西方人基督教人都口口聲聲相信上帝,穆斯林都相信真主,很多中國相信佛教,就算內心不怎么認同,也沒有幾個人會去公開對反對的。
這些共同的價值,也是人類存在的意義,如果沒有佛陀,沒有上帝,沒有真主,沒有金錢,這個世界可能大多數的人就沒有活著的意義了,那將一片虛無,人心將無處安放,行尸走肉般的生存。當代中國人,并沒有統一明確價值觀,有佛教,有儒教、有共產主義,主體應該還是金錢至上吧。經過科學教育的洗禮,出生在紅色時代的中國人,基本都是無神論的一代,質疑一切神靈,但金錢的資本主義一出現,卻幾乎都拜倒他的旗下。
經過人定勝天,經過無神無鬼,金錢萬能,經過傳統文化的回歸,經過西方的所謂的普世價值影響(市場經濟,進化論等),學習和體驗了這么多,有些相通,有些竟為互為相對。我們小時候就是一張白紙,被人畫來畫去,自己也想在上面畫幾個朵花,但白紙已經被搞得模糊不清,就象寫這篇東西的思路一樣,雜亂無章沒有邏輯。好吧,是不是就要流進那混沌的虛無中去呢?其實不想,是需要懷疑一切,但懷疑的基點在哪里。如果一個人沒有價值的原點,他怎么能作為人的存在基礎呢,所謂瘋子可能就是這樣的產生的吧,那些所有事情都看透的神人,和瘋子其實區別也不大,看透的人可以什么都不反對,所有都是合理的。
好吧,其實你也沒有必要研究這些東西,你現在的你就是由你生長的這個時代和你生長的這塊土地來決定的,你并不是天外來物,像絕大部分人一樣,你做好世俗中最低要求的好人的那個樣子就好了,這樣你會活得相對舒服,在現在的中國,比如你應該有一個家庭,最好有些恩愛的樣子,最好你有一兩個小孩,并且將他們送到相對好的中學,大學中去學習,最好你的父母都健在,你時不時給點錢孝敬一下,并和他們聊聊天,解決一下他們的寂寞的老人生活,你最好做一個好員工,對領導尊重,對下屬關愛,當然你最好多賺些錢,這樣有利于你做以上這事情,也有利于解決你的內心的焦慮,因為現在的社會,金錢總量是這個時代社會地位的一種重要標準。當然你還應該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小理想,因為外在的刺激會有一個效用邊際遞減的過程,所以你需要建立屬于自己的內心豐盈和歡娛。
《人類簡史》讀后感 26
在看完了《人類簡史》之后,這是我最關心的問題:
多少人對這個命題進行研究,但卻幾乎都是站在了某個預設立場,很少有將變量考慮齊全的。《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卻以其天縱奇才,綜合了歷史、人文與生物領域來進行分析,這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書中先是舉了常見的客觀變量的影響,例如:
金錢在達到一定量之后的再增長并不能帶來更多的幸福。
即使生病了,假如這個病不會惡化很迅速,并且帶來持續不斷的痛苦,其實對幸福感的影響并不大。
但是擁有愛你的家人、朋友、伴侶,以及支持你的伙伴,卻會讓一個人感倒幸福。
聽著似乎很有道理,很符合我們的經驗。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像上述的變量測量其實都是通過個人的主觀問卷調查來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覺得自己幸福,那就幸福了!
問題來了,一個人要怎么才能確定自己幸福呢?這本就是一項主觀的感受,那么是否意味著其實最重要的變量是我們的主觀欲望?
可以說主流的對幸福的定義就是滿足某人的期望,這樣子一個人要是期望值很低,豈不是占很大便宜?
古代時候沒有大眾媒體告訴你應該有什么樣的期待,沒有營銷和廣告來推銷“理想的生活方式”,不會將你和明星、豪門的狀態作對比,在某個普通村落里的沒錢也不洗澡的農民是否就比現在都市里忙碌的人們幸福的多?
更顛覆的一點是,現代生物學告訴我們,其實所謂的快感、情緒都只不過是血清素、多巴胺、催產素的作用罷了!改變體內濃度就可以輕易改變一個人的情緒(例如抗抑郁藥的原理)。
而有的人天生體內就比他人擁有更高的激素水平,更樂觀不容易失落,也更容易被滿足,是否說這樣的人就更幸福?這豈不是另一種的不公平?
甚至更進一步,像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里的那樣,用現代醫學改變一個人的體內成分,人為的制造快樂和滿足的公民,和永遠不會抱怨的產業工人,是否就是我們整體追求的極值了?
看看哲學怎么說的。
佛教說:苦真正的來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對感受的不斷追求。他勸我們放下,放下執念,放下貪嗔癡慢疑。但放下了還是人嗎?既然已經身為人,真有可能放得下嗎?基因和生理結構在那擺著呢,花和尚也是人啊。
邊瑟則認為“快樂大于痛苦的時刻就是幸福”,這其實還是在主觀追求的框架中打轉,沒有跳出這個盒子——當人能夠通過改變激素水平來控制心情了之后,恐怕遇到任何在理智上看來應當痛苦的事情都還是會開心到沒心沒肺——雖然感覺好像有點奇怪,不過習慣了就好——這在臨床心理學中卻又是一種心理疾病的診斷依據了。
作為個人或者整體,每個人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著自己的幸福,我是個實際的`人,懶得扯什么“人生的意義”、“幸福的真諦”一類邊際寬泛的大命題,但讓我們捫心自問一下:
假如能夠長生不老,但卻要眼睜睜看著親人、伴侶、孩子一個個死去,并且也不能發生車禍等意外,否則還是會死。等于和全世界所有的人類都不同了,還需要面對他人的嫉妒、或者好奇。你會怎么選擇?即使選擇如此長生了,你是否更怕死了?
有一種藥,能夠達到讓人極度快樂的效果,但卻不像藥物那樣有副作用,穩定、長效、便宜,你愿意使用嗎?你愿意讓你的家人使用嗎?嘗試過后真有效果你覺得你能夠從心理上擺脫得了對它的依賴嗎?
你愿意將自己通過生化等方式改造成一個不同的人嗎?擁有更強的體魄、非凡的記憶力等等,代價就是從外觀或者價值觀等都不再是人類的樣子。成為一個新新人類,或者異類。
說白了,人類是一個偶然,就像恐龍滅絕那樣;也是一個奇跡,當然這是對我們自己來講。
然而到現在我們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利用智慧和科技暫時為自己創造出了和平、宜居的環境,雖然代價是生態的破壞和其他物種的遭殃。但這就是生命的特點,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以及欲望的滿足,可以不惜一切。
生理上來講人類是懦弱的,所以才會依賴工具,依賴集體,但現在竟然解決了活下去的問題,甚至開始考慮幸福了,這絕壁才是最大的奇跡。
讓我告訴你,什么是幸福。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幾乎什么都能夠忍受。
沒有的人,自己找一個吧!
對了,《人類簡史》這是一本神書,觀點透徹犀利,深刻洞察人類這種生物的過往。推薦所有人去讀,但是真的沒必要看歷史學教授寫的的序,明顯自己說自己的。
《人類簡史》讀后感 27
聽名字《人類簡史》是一部敘述人類歷史的書籍,然而,它又卻與我讀過的歷史敘述截然不同,大多數歷史書,喜歡把目光集中在某朝某代,或某一重大的歷史事件,他們寫作的重點在于主線鮮明。還有一些則是以文明更替為單位講述過去,宏觀概括,重點在于文明的發展與更替。但《人類簡史》的作者,所描述的則不同以往,他的腦洞很大,他的關注點不是國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類,人類如何從弱小變成能站在食物鏈頂端物種,人類又將走向何處?作者將為你一一闡述。
圍繞整部書,都繞不開一個詞“認知”,在傳統的認識中因為自然選擇,人類學會了進化,但作者卻認為是因為有了“認知”,智人淘汰了所有的競爭者,同時“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讓智人從食物鏈底端一步步到頂端。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作者的觀點,例如在作者看來,“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騙局,“農業革命真正的本質:讓更多的人卻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農業革命所帶來的并非是充滿希望的新時代,反而讓勞動人民承受著不該有的辛苦與過著比原始的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新生活,它促使人類從原本悠閑且豐富多樣的`日子變得單調沉悶又辛苦。
換個角度設想一下如果農業出現在現代社會,現代人會選擇現在的舒服安逸還是辛苦沉悶,它還會像回顧歷史一樣得到認可嗎?我無法想象。但,盡管有太多缺失,農業已經是我們現代文明的根基。正如歷史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作者的觀點獨到之處在于他強調了“智人”的幸福感,他痛心作為社會細胞的個體,“人”在歷史長河中的失語,一如他在書中,常常切換視角,從被人類圈養牲畜的眼光,被人類培育農作物的眼光,向占據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發出聲音。
當我們以“智人”的身份存活于世時,我們應以感恩與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奧秘才會像一朵美麗的花,靜靜綻放于希望的陽光之下。
《人類簡史》讀后感 28
或許每個人都曾想過,我們的祖宗是什么模樣?我們來自何方,又去往何處?在這本書中我們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這本書與我們以往所熟知的歷史書大相徑庭,超宏觀的視角,異想天開的腦洞,生動有趣的語言,讓我們拿起就很難放下,看完后直呼刷新三觀。人類如何登上食物鏈的頂端?金錢、帝國、宗教如何橫掃全球?在作者的敘述中,這些復雜的歷史現象和原理,像一部大片呈現在眼前。他用幾近于上帝之眼的高度,俯瞰人類從東非一個普通動物群族,到如今遍布地球,地位直追造物神的發展歷程。
這本書中,作者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科學革命四個方面綜合概括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跟著作者的筆跡,我們可以很順暢的了解人類自從誕生到如今的.整個發展過程和每一個重要的變革。作者只用了區區400頁,就鋪陳開智人的整個歷史過程,各種精彩令人拍案叫絕;個中反思令人掩卷沉思。在7萬年前,智人還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動物,在東非的角落中可憐兮兮地生活著。但其后一發而不可收拾,智人很快就躍升成為整個地球的主宰,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進入神的境界。從歷史進程來看,人類并沒有一個鮮明的目標,而且,直到如今仍然迷茫。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人類經歷三次革命的洗禮,力量空前強大,可是我們究竟是比以前更快樂還是更痛苦,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發展沒有帶來快樂,那么它的意義又在何處?作者最后提出,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險,莫過于此。或許,我們該好好思考下這個問題。
《人類簡史》讀后感 29
簡單來說,這本書應該還是作者世界觀的一個總和,個人感覺對于大學生會有比較大的開悟,還是值得閱讀的書籍,但是其實觀點上過于泛且散,這也是科普類讀物的必然吧。
再來說說讀這本書最大的感悟,是關于人性。
以前,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喪失了人性。比如羅翔老師說某些人,讀法律讀到沒有人性了,這是絕對不應該的。在我看來,也是如此,很多人,讀書讀到沒有人性的,包括很多精英或者所謂絕對理性,在考量中,向來是不把人性考慮在內,只作為一個工具,一個數字計入考量,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政治,還有宗教,其實都是人性的部分集合,特別是政治。政治其實就是能夠滿足大多數人人性的抉擇,只有這樣,才能將絕大多數人聚合在一起,才有所謂的凝聚力。而保持人性,也是我們與動物,或者書中寫到的下一個超級物種,之間最大的差別。
《人類簡史》讀后感 30
本書簡述了人類從動物通過不斷的進化演變,變成至今食物鏈最頂端的高級動物(上帝)的過程。通過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演繹出人類一步步的變化。其中,書中有幾個觀點,比較觸動人的思考:
1、關于人類體格的進化。作者把采集狩獵階段人類的體格與農業社會階段相比較。由于農業耕作的需要,人類的體型與采集狩獵時期相比相對沒有那么健壯及靈敏。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現代的科幻片中的畫面,試想隨著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體力等粗重活都由機器人所代勞,繁瑣的事情都由計算機來處理。人類只需開發和創造更多的程序及機器人即可。由此推導,將來人類的大腦將越來越發達,身體四肢將越來越羸弱。或許到了后期,人類的存在形式只需要有一個大腦即可了。
2、關于信仰的力量。人類從單個的個體到群體再到部落到現在變成了國家、社會。為了維系社會秩序,產生了宗教、制度、法律等,也形成了道德和文化,當然還有信仰。若信仰缺失,人們就會失去精神上的約束,失去對事物的敬畏之心,而如果思想無限膨脹,就會做出許多傷害自然、傷害他人的事情。如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有酒駕、兒童拐賣以及當街砍殺等現象。當然,若信仰過分被強調或被利用,也會出現危機,如早前法國遭受的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恐怖襲擊等。信仰是一把雙刃劍,必須使用得度才能國定家安。
3、關于虛構與想象。書中有很多的觀點都會提到,制度是人虛構出來的、金錢是人虛構出來的、宗教信仰是人虛構出來的其實,除了我們的.實體以外,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人虛構出來的,換句話說人類就是生活自己創造出來的想象之中。而如果這些“虛構”出來的東西都成為了我們共同認可的東西,或者說成為一個共同認可的“游戲規則”,那這些虛構與想象就會對人們的行為產生巨大的約束和影響。但有時人類卻為了虛無縹緲的名利追逐,去傷害自然、傷害身邊的人,甚至是迷失了自己。
大自然孕育了人類,人類在在改造客觀環境的同時,為世界帶來了人類文明,也成為了全球的霸主。未來人類的腳步將如何在地球上繼續走下去,回頭想想,功績、名利、金錢真的這么重要嗎?這些重要,或者只是我們覺得重要而已。
綜上所述,智人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世界,。如今,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是等待自然的篩選而滅亡還是進入一個新的進化階段?這都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共同維護這美麗的地球以及發揮祖先留下來的智慧。
【《人類簡史》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類簡史讀后感(精選20篇)10-20
讀《人類簡史》心得體會(通用16篇)12-15
人類簡史讀后感范文(精選14篇)08-23
讀《人類簡史》心得體會范文(通用27篇)11-03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讀后感07-14
《人類簡史新版:從動物到上帝》讀后感07-14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精選讀后感07-14
《人類簡史新版:從動物到上帝》精選讀后感07-14
墮落的人類的散文08-31
人類的家園教學設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