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孔子》有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孔子》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孔子》有感1
開學伊始,我有幸拜讀了周勇的《跟孔子學當老師》一書,讀過之后深感受益匪淺。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教師職業不是一個風光無限的職業,經常能聽到周圍的同事抱怨工資水平不高,要干的工作卻不少;抱怨現在的學生沒法教,自己的生活不如他人等等。為什么孔子卻能把老師做的有滋有味,并且他的思想在兩千年多后依舊讓人頂禮膜拜,而我們當老師卻當得這般“身累”和“心苦”呢?
我認為孔子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是他能終身堅持一種信念,人類在歷史長夜中,沒有信念,一定會走失,盡管信念本身,就像火把或燈光,其自身的光亮,與茫茫黑夜相比,實在微不足道,但他能給行進在坎坷路途中的夜行者一份動力、一個希望。孔子有的,我們沒有。我們幾乎從未像孔子那樣,有著明晰堅定的信仰,更不要說曾用盡全部力量去追逐信仰,所以我們也從未通過求知、教學體驗過猶如愛情般的刻骨銘心。
讀過此書之后,我的心情平靜了許多。教育其實就是一個默默奉獻的講臺,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堅守自己的信念。那就是每當我們走上講臺,就要有一份不能褻瀆的責任,盡自己的力量去傳授知識,傳承文明。當周圍的人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裝點衣食住行的生活時,我們就要能收起些許膨脹的虛榮,思考著怎樣給孩子們一片更廣闊的天空,如何去培育一顆健康向上的`心靈,然后,去享受燦爛的陽光和醉人的月夜,享受這簡單而充實的生活。
跟孔子學當老師,就要學習孔子對教育、對教學的熱愛之情、執著之心,在浮躁的社會中,我們要堅守自己的一份執著、一份信念,把自己的書教好,把孩子們教育好……
讀《孔子》有感2
我讀了一本有關政治和思想的書,這本書主要是寫孔子一生所經歷的故事,孔子的思想對后世中國的影響很大,他坎坷求索的一生,也被歷代人說了又說。
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會見》故事一開始,南宮敬叔做了孔子的弟子后,曾向魯昭公建議派他和孔子一塊兒去洛陽京城觀光。魯昭公答應了。
好學的孔子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那里歷史悠久,還有豐富的文化寶藏,而且大思想家老子也住在那兒。老子聽說孔子來了,便套上車,到郊外去迎接。又讓僮仆把路打掃干凈。孔子也依照當時的禮節,把見面禮大雁捧著送給老子。
老子的年紀比孔子的年紀大得多,經驗閱歷也豐富的多,他所接觸的文物歷料也遠比孔子這時。所接觸的廣博的多。這一次會見,對孔子來說是極其有益的。老子來說他缺少了什么朝氣似的,但是和孔子的精神合起來,就構成寶貴的一種東西。幾天后,孔子要離開洛陽了。老子依依不舍的送行,并根據自己的'處事狀態送給了孔子幾句話。孔子深深地玩味了老子的叮囑,懷著感激回到了魯國。它建造自己的弟子時,還不住地贊美老子:“魚,我知道它會游水,可是會游水的還常被人鉤起來。獸,我知道他會走,可會走還常落了網。有一種東西我們不能控制他,他愛在云里來就云里來,愛在風里去就風里去,他愛上天就上天,這就是傳說中的龍,我沒法摸到老子這個人,老子就像龍一樣吧!”
讀完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要像孔子一樣好學。只要有學習的機會,他就不會放過。他和老子一樣也是一條龍,我無法摸到他。
讀《孔子》有感3
《孔子》這本書是屬于世界偉人傳記叢書一類的,它主要介紹了一些世界名人的一些事,《孔子》就是其中一本。
被稱為“萬世師表,至圣先師”而受古今中外人士所景仰的偉人——孔夫子畢生的事跡,就可以從這本書中統統知道。
孔子從小就聰穎過人,固然四得自先天的優良條件,但立志向學,卻是得自慈母的諄諄啟導。由此,我們可以相信“偉大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這本書從孔子不平凡的的誕生寫起,以至周游列國、問禮從政,最后獻身教育、流芳萬世……原原本本,細述無遺,能使我們對孔子的一生可有概括的了解。
孔子教導弟子們的一言一行,充分地表現出他的.尊嚴偉大;對于禮、義、廉、恥的推崇,更為備至。論語就是將他當時對弟子們所講的話匯編而成的。
盡管世界日新月異,科學突飛猛進,我們對于“至圣先師”的一言一行,仍當奉為圭臬,才不致失去“文明國家國民”的美譽。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書中,一起去了解偉大的先輩,一起去向他們學習吧!
讀《孔子》有感4
春秋時代,魯國有這樣一條法規:凡是魯國有到其他國家去旅行,看到有魯國人淪為奴隸,可以自己墊錢把他先贖回來,待回魯國后到官府去報銷,官府用國庫的錢支付贖金并給予一定的獎勵。
但是魯國有個孔子的弟子把別人贖回來后并沒有到官府去報銷而換得了人格高尚的美稱。但孔子指出,由于這個弟子沒有到官府去報銷贖金而被人們稱贊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的人在國外看到魯國人淪為奴隸,就要對是否墊錢把他贖回來產生猶豫。因為墊錢后去報銷領獎,人們會說自己不仗義,不去報銷,自己的損失誰來補。于是,只好假裝沒看見,客觀來講就是妨礙了更多的在外國做奴隸的魯國人被贖買回來。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不愧為一代先賢,他能夠透過看似高尚的現象看到負面的影響,從一片叫好聲中看到隱藏的危害。所以,告訴我們看問題,必須考慮它對未來的影響與負面的影響。
這篇文章還告訴了我們,凡事不應該只局限于一事,我們必須像孔子那樣在一片叫好聲中道出其負面影響!做人做事都應該考慮到其對未來的正面與負面。
點評:我們看問題,一定要從多個角度來思考。這樣的人,才有智慧!
讀《孔子》有感5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說的,出自《論語.為政》
孔子是一個“頂天立地”的高人,他不但是外形上的高人,從歷史意義上來說,他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高人,他以一個窮苦孩子出身,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以一己之力,鑄就華夏子民的心理模式,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成為了后人心中的“圣人”。
今年暑假,我有幸讀到了亦歌著的《孔子》,對這位“圣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雖然生活清貧,卻始終未動搖過對知識的渴求,“學而不厭”是孔子一貫學習的作風,在學習上,孔子必定將所學學通、學透,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孔子怎樣用指法音調去彈一首曲子,孔子認真聽講并反復練習,一連幾天老是練同一首曲子,師襄子說“這首曲子你已經學會了,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卻說“老師,曲子的`調子學會了,但奏曲的技巧還未學好”,又過了一陣子,師襄子就他學新曲,可孔子卻說還未領會曲子的神韻和志趣,又過了一陣子,他認為自己還未體會曲子的作者和為人風貌,一直不停地練,直至體會出曲子的作者必為周文王為止,使師襄子大為佩服,并認定發揮和光大音樂的希望在孔子身上。而聯想上自己學音樂,不肯吃苦,能偷懶就偷懶,小提琴或笛子,爸爸媽媽讓我多練一會兒,我練那么一兩遍就說自己已經會了,或是累死了,死活不肯多練,學別的東西也是如此,只求一知半解,只要會一點兒,就自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不肯再學。
讀完《孔子》,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特別是他學習的精神,知道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自己肯下苦功夫,每一樣東西都一心一意地好好去學,一定能學好。
讀《孔子》有感6
利用寒假時間,我讀了一本名叫《孔子》的書。這本書詳細講述了孔子不平凡的一生。讀后使我受益匪淺。
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獨自撫養他,生活很苦,但孔子聰明好學,于是媽媽請知識豐富的外公顏襄來教孔子讀書。平時孔子認真聽講,不恥下問,讓外公覺得“孺子可教也”,便把他所學一一傳授給了孔子。孔子長大后,希望平民子弟能夠平等地受到教育,于是開了一個私學,學費只收十條肉干,遇到窮苦的就只收兩三條。漸漸地,孔子的名氣越來越大了,許多名門望族都來拜他為師。
孔子雖然出名了,仍虛心地向老子等名家問禮。特別是孔子向師襄學琴的故事讓我感觸最深。別人學一首曲子只要一天到三天,可孔子卻要十多天。他不但要弄清楚曲子的含義,還要知道作曲人的'胸襟、志向以及品德如何。“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孔子一生教過將近三千多人,其中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完成了《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幾本名著。
看完這本書后,我想了很多:孔子小時候就可以做到學而不厭、不恥下問,為什么我們卻做不到呢?在學習上,我們也應該像孔子那樣,好學上進,不恥下問。
讀《孔子》有感7
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值得觀察的事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它們,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奧妙。再往遠處看,那嬌艷的蝴蝶花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花在風中搖擺。于是,我拿起一個小型的煙花;涂上了美麗的顏色。”看到奇奇很有智有謀,老狼便從身上拿出一顆藍寶石對奇奇說:“你可別小瞧這顆藍寶石,它能給你變出美味可口的食物,還能逢兇化吉,請你收下吧。
這兩座山雖然高,卻不會再長,我每天挖一點,總有一天會把它挖掉。”愚公的這種堅持不懈、不畏艱難險阻、不屈不饒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記得我曾經在數學小測驗上,考得不理想,很多題目都不會做。回家后我也不管了。
就在這時,媽媽拿了一本我已經讀爛了的.書,告訴我不要一遇到困難就氣餒,一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不做了,而是我先要心靜下來,萬變不離其中,多看書,仔細想一想,肯定能做出來。所有的題目平時我要多做一些練習,關鍵是要有刻苦鉆研的精神,越是遇到困難,越要去戰勝它。同學們,我們學習了《論語》,要把愚公移山的精神運用到學習當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再多的困難,只要懷著一顆堅定的心,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我們,我們一定會成功的!當我們學到了知識本領后,長大后才能回報祖國。
讀《孔子》有感8
“不能向困難低頭,要堅持不懈,勇于攀登。”這句話是我的座右銘。讀了《影響世界的人——孔子》之后,我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的意義:圓夢的過程中,堅持必不可少。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孔子有一個遠大的夢想,那就是恢復周禮,讓天下太平。那時戰火紛飛,戰爭的硝煙在各地彌漫。要想恢復周禮,簡直比登天還難。可孔子卻相信自己的夢想一定會實現。孔子在外漂泊十幾年,歷經艱辛,但沒有一個國君肯用他。孔子最終失意地回到故鄉,憂郁地去世了。孔子雖然沒有實現夢想,但他用畢生的精力讓“仁”和“禮”的儒學思想留在了中華大地上。
我的夢想是當一位作家,這個夢想似乎有些異想天開,因為我缺乏想象力,而作家卻需要豐富的想象力。但我并沒有放棄對夢想的追求,我也沒有想過向困難和命運投降。我要學習孔子堅持不懈的.精神。
通往成功的路坎坷不平,充滿荊棘。困難和命運會隨時與你作對。貝多芬說過:“人就應該卡主命運的咽喉!”堅持是把寶劍,獲得成功,就全靠它披荊斬棘,戰勝困難與命運。
孔子,這位影響世界的偉人,給了我取之不盡的生命財富,并照亮了我的夢想之路。
帶上堅持的信念,我們出發吧!
讀《孔子》有感9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溫故而知新……”,記得這是初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論語》,而現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些竟然是從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妹妹口中講出,一邊背誦一邊抱怨古人寫字總喜歡寫“錯別字”,同樣的字體,竟有多種讀音,我不禁為這種獨特的感慨開懷大笑,原來儒家經典,現在已經開始伴著小朋友成長。人常道“鉆孔鉆孔”,先鉆后有孔,自然而然,伴著情景喜劇的推出,孔子的老師卻被認為鉆子,然而,撇開一系列的喜劇笑話,以真誠的態度去讀《論語》,卻別有一番體會。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想這是我們所接觸的內容中最簡單的一句吧。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語,卻是我們學習中不可缺少的態度,不恥下問,人人會說,當真正要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卻很少有人坦然接受,因為自己怕被別人笑話,不曾嘗試拋開面子,虛心請教。反之,你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成功與進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對每一位學生來說,也不失為對學習的一種勸勉,誠誠懇懇的學習態度是至觀學習的重要因素,只學習不思考,對于總結出的規律死記硬背,無疑是事倍功半,伽利略因為有了探索精神,敢于實踐才成為人們所景仰的學者,而對于孔子,教育學生要有勤學好問,溫故知新的精神,才使得學生中涌現出一批大學問家,才使得儒家思想影響至今。
《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孔子靜心總結的.哲理名言,每一句都會發人深省,受益匪淺,每個人都想擁有孔子的智慧,殊不知,在他的背后,卻也是做到勤奮、多問才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圣人形象。在讀《論語》的同時,我們才能體會到一個成功人士背后所付出的艱辛,這無疑是我們求學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柱。
讀《孔子》有感10
現當代,孔子文化世界行,紀錄片《孔子》,孔子網,孔子獎,孔子學院已遍布世界。孔子,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在忙忙碌碌的暑假期間,我也近距離的接觸了一次圣人!
在幾個夜晚舒心的閱讀后,我認為,《于丹論語心得》無疑是一本好書。因為她給了我太多的感觸,這個曾經被捧被批的圣人,因為朝代的更替主權的輪換曾遭受過天與地的對待,然而,他口中的道理卻如此亙古不變。這一次,他又借著于丹教授之口,通俗的給了我們一次心靈的洗禮,人性的成長。
書中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很不服氣對佛像提出抗議,說: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踩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一個簡單的故事,使我如夢初醒。作為一個功課繁忙的高中生,常常會在學習中對一些安排充滿了怨氣,總是會想,為什么我要在這埋頭苦學,他卻可以自由自在的玩。為什么只讓我做這個沒意思的功課。我想,這應該不是我個人的一種問題,在我們同學中,也常常聽到朋友們這樣的牢騷。刨去青春傍身,年輕氣盛,我想更重要的問題是在于我們的心胸還不夠寬廣,對問題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虛心的態度。我們急于成功而盲目的與他人胡亂對比,總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順利對比,不能心平氣和的接收他人的輝煌。是啊,書中寫的多好,佛像能讓千萬人去膜拜是因為他曾接受了千刀萬剮的考驗,而作為一名年輕的學子,我們還有很多經驗等待去積累還有很多技能等著去考驗,怎能如此心浮氣躁呢?這便是《論語心得》帶給我的思考。
孔子將他的一生概括為六個階段,十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的這種人生軌跡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仍有許多啟迪意義.關鍵要看我們如何涉取這種智慧,我們從小就應該有選擇、有規劃地進行學習,通過學習、歷練,逐漸地提升自己。這樣就走到了“三十而立”之年,這個,首先是內在的立,有了成熟的思想,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然后才是在社會坐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適應這個社會。從而立到不惑,這是人生最好的光陰。可以不斷地從這個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東西,比如經驗,財富,情感,名譽,等等。三十歲以后,就要開始學著用減法生活了,當敢于舍棄、知道如何舍棄的'時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狀態。“四十不惑”之年,能自覺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使外部世界給你許多不公正,你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五十知天命”之年,關鍵在于一個“知”字,當自己能夠客觀認識命運中的窮與通,人世間的好與壞,知道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靜應對一切。 “耳順”的境界,其實就是外在的天地之理在內心的融合,有了這種融合作基礎,才能達到孔子所說的 “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才能以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去生活,在快樂的生活中了此一生,無怨無悔。這就是論語,這就是圣人的智慧,也許有些我還不夠明白但希望我能在這圣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吧。
圣人的智慧就是圣人的智慧,品完后我如此喜悅;圣人的智慧也終歸是圣人的智慧,品完之后發現自己如此不足。
好在,有這樣一本書,一盞燈指引著我,警醒著我,在浮躁的趕路之時保持著一份清醒,我相信,內心的成長才是人性的成長,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長才會使自己成為一個卓爾不凡的人。我會用圣人的智慧去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更會用圣人內心的溫暖照亮整個人生!
讀《孔子》有感11
我讀了一本《孔子》的書。書中講了孔子對禮的贊頌,我讀后深受教育,我們都應該做懂禮儀的人。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他說“禮儀之幫,不可不知禮。”他又說:“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孔子要人們“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孔子是非常重視“禮”的,他主張用禮儀來引導大家的行為。我讀完這本書,很有感想,我覺得我們都應該來學習孔子,做有禮儀的人,做有道德的人。
有的人做事很不懂禮貌,會給別人帶來傷害;有的人很粗魯,心里沒有禮儀來約束,就做出很多錯事來。我有的.時候看到公共汽車站人們有秩序地排隊等車,心里就感覺特別舒服。在地鐵站里,人特別多,當列車開過來時,大家都自覺地站在門兩側等著上車,沒有人指揮,人們卻做得很好。這不就是文明禮儀的表現嗎?媽媽常帶我去朝陽公園玩,在公園的的綠地外面立著牌子,上寫“游人止步”,“禁止踩踏”。可是總會有人站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不是照相就是亂跑,這種行為多可恥!他們不講文明,他們應該多學習,糾正錯誤。生活中有太多的“止步”考驗著你和我,考驗著我們大家,看我們能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
我們的國家被稱為“禮儀之邦”那我們都應該行動起來,知禮儀講道德,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從自己做起,從小事情做起。
《孔子》這本書告訴了我做人的道理,文明禮儀不是小事,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讓我們都來行動吧,讓我們都來做文明禮儀的標兵。
讀《孔子》有感12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里面講的是孔子他的一生所經歷的事情。其中我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第五章《孔子和老子的會見》。
在這個故事中,孔子被魯昭公建議去洛陽觀光,于是孔子到了洛陽。正好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里,于是孔子和老子交流了很久。孔子缺少老子的知識廣博,而老子缺少孔子的積極和熱情,于是他們兩個人在一起就成了互幫互助的兩人。老子教給了孔子很多,孔子也學到了很多,甚至就是孔子所熟悉的禮數方面,也證明老子比他懂得多。孔子在老子這兒住了幾天,要離開了,老子依依不舍地給他送行。而且還贈了他一句話:“第一,你所鉆研的大多是古人的東西,可是古人已經死了,連骨頭也爛了,不過剩下那么幾句話,你不能把那些話看得太死。第二,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的是時候呢,固然應該出門坐車闊綽一下;如果生的不是時候,只要過得去也就算了。第三,我聽說有句老話,會做買賣的都不把東西擺在外面,有極高的道德的人都是很樸實的`,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一切事不要太任自己的性,在家庭里也不合適,在朝廷也不合適。”而孔子也忍不住贊美了老子。說:“鳥,我知道它會飛,可是會飛的還是經常被射下來。魚,我知道它會游水可是游水的,還是經常被人釣起來。獸,我知道他會走,可會走的也經常落網。只有一種東西,我們不能控制他。他愛在云里來就在云里來,愛在風里去,就在風里去,他愛上天上天,這就是傳說中的龍。我沒辦法琢磨老子這個人,老子就像龍一樣吧,
我們也要像孔子一樣做一個謙虛的人。
讀《孔子》有感13
學琴之初,極容易犯急躁的毛病。比如最基本的右手八法還沒有完全掌握,就著急要彈開指小曲;開指小曲還未彈得精到,就想著《古琴考級曲目》里四級、五級的曲子;貌似廢寢忘食幾日,啃下一首四級曲目,還洋洋自得,結果一出手即是漏洞百出;這些說的都是我本人,至今回想起還愧意難當,懊悔當初的無知。
之后找到一些琴人或古琴名家學琴的文章來閱讀,有的是這些名家懷念自己恩師時寫下的,有的是自己撰寫的學琴心路歷程或是教授古琴的方法,有的是這些古琴名家身邊的親朋好友講述經別人之手記錄下來的。印象深刻的有:梅曰強老師回憶自己向廣陵派第十代宗師劉少椿先生學習《梅花三弄》時,劉少椿先生就提出一個要求,要梅曰強老師當著自己的面一口氣連彈三十遍長鎖指法不錯,方可傳授。長鎖十一聲,幾百下的觸弦,一氣呵成,梅曰強老師堅實的`古琴基本功使得他成功的受教育于劉少椿先生,成為廣陵派第十一代傳人。再有:瑞典的漢學家林西莉撰寫的學琴心得,她在她的書中寫到:"卻沒想到學的過程緩慢而艱難,老師一次教一個音,彈好一個音再教下一個,而不像鋼琴有和弦和練習曲,很多天下來我才學了十個音。我耐不住了,便問老師能不能給我一些和弦、練習曲之類的做指法練習,王迪非常震驚:這就是你的想法?我實在是太遺憾了。音樂是要用心感受的。它應該是讓你的思想和自然溝通的方式,你怎么能用古琴作為音節練習呢?"——林西莉《古琴》。
通過對這些文章的閱讀,很好的幫助我認識到學好琴非一朝一夕,不可性急呈能,欲速則不達。
讀《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則從另一個側面告知學琴應持有的態度:"從得其曲"到"得其數"進而"得其志"最終到"得其人".從來只要是談及這篇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學琴的文章,人們把目光都是聚焦于孔子身上,贊揚孔子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而我感興趣的不止于孔子的好學不倦,還有師襄子授琴的方法。我常想:師襄子向孔子授琴之始,是沒有把將要傳授的曲子是什么事先告知孔子的,只是教孔子一個音一個音的彈,直到整首曲子教完。孔子是個非常善于學習的人,不僅只是達到技藝純熟,還要掌握樂曲的內在韻致徹底理解樂曲的內涵與意境,成為作曲者知音。孔子在最終"得其人"后對師襄子說完自己對琴曲的理解,使的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也。"這時才告訴了孔子這首曲子來歷和名字。假設師襄子一開始就告訴孔子學到的是叫《文王操》的曲子,孔子是否就先"得其人"、"得其志"從而"得其曲",最后轉而"得其數"了呢?
我折服于"古琴悅己"這一說法。同時又贊同古琴家王迪老師所說的"音樂是要用心感受的。它應該是讓你的思想和自然溝通的方式。"我極其認真地選擇了古琴這一中華民族神圣而又古老樂器,作為我的思想和自然溝通的紐帶。請老師傳授我一些締造這一紐帶的法門吧!如果將"長鎖"準確無誤的連彈三十遍也是這法門其中之一,那么我定要做到。
讀《孔子》有感14
他,是魯國人人敬仰的國相,也是周游列國的乞丐,更是東方的智者。他,是孔子。
孔子這一生曲折悲慘,在當時那個戰亂的年代,孔子的才能被各個國家看重,但他向來不為所動,始終效力于魯國。可惜的是,孔子被奸人所害,不得已離開魯國,開始了十四載的周游列國的旅途。看到這里,我不禁感嘆,上天竟如此不公,這般對待這個圣人。
孔子也是一個普通人。在四處奔波時,途經衛國見到南子,說了一句:“從未見過如斯好德如好色之人。”孔子也被南子的美貌驚艷了,但她始終是用理智控制住了自己。最后南子一改輕浮態度跪拜孔子,孔子也拘禮回拜。
在十四載的奔波生活中,孔子飽嘗人情冷暖,經歷了離別之痛。天寒地冷的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一行人在冰面上行走,冰卻突然裂了,竹簡落入湖中,孔子的弟子顏回奮不顧身地跳下湖水撈竹簡。不幸,顏回終是與世長辭了。孔子抱著顏回的`遺體就那么呆坐了幾個小時,一言不發,直到其他弟子把顏回抬走。孔子愛顏回比愛他的兒子甚至還要多一些,因為兒子只能繼承他的血液,而顏回卻可以傳承他的大道。
最后,魯國那個曾經陷害過孔子的人,把孔子請回了魯國。“我回去是可以的,但我只專心講學,別用政事打擾我。”這是孔子回魯國前留下的一句話。
在當今這個沒有戰亂的年代里,擁有孔子這般高貴品行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了。修行到孔子這個境界確實不容易,你若心無旁騖,不合乎“禮”的堅決不做,遵循禮義仁和。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孔子中華文化的締造者,華夏歷史上輝煌的英雄。他如一杯美酒,越品越醇,他如一輪明月,越久越清;他,如一點火光,照亮整個華夏民族。
孔子,一襲布衣成就傳奇,一本《論語》流傳千古。這,就是孔子。
提起儒家思想,無人不想起孔子。正是因為孔子,中華才有五千年歷史;正是因為孔子中華文化才會燦爛至今;正是因為孔子,我國如今才得以輝煌。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看完《孔子》我沉思了許久……
讀《孔子》有感15
春秋時代,魯國曾有一條法規:凡是看到魯國人在其他國家當奴隸,可以先贖回來,然后再回魯國報銷贖金,還可以領取獎金。
孔子的一個學生到外過去,恰好碰到一個魯國人在那里做奴隸,就掏錢把人贖了出來。事后也沒有告訴別人,更沒有去報銷贖金。那個被贖的人把這件事傳了出去,人們紛紛夸獎這個學生仗義,人格高尚。
孔子知道后,嚴厲的批評了這個學生,指責他“只為小義而不顧大道”。如果這個學生沒有報銷贖金,被人們稱為高尚,那其他的魯國人在國外看見魯國人作奴隸就會猶豫該不該把他贖出來,因為贖出來后去報銷贖金,會被別人認為不仗義;不去報銷,自己的.損失誰補?于是,只好視而不見。所以這個學生妨礙了更多魯國人被贖回來。
有些事情從自己的角度來看,是正確的;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卻是錯的。標新立異也是要經過考慮的,而不是以一己之見來衡量,來辦。
【讀《孔子》有感】相關文章:
讀《孔子》有感03-30
我讀《孔子》有感07-09
讀《孔子拜師》有感03-17
讀《論語》,品孔子09-22
讀《孔子學琴》有感09-22
讀《孔子拜師》有感_350字07-01
讀〈孔子好學不倦〉有感09-22
讀《孔子拜師》有感 5篇02-19
讀《孔子處世之道》有感01-20
孔子的故事讀后感 孔子改錯的故事閱讀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