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的建議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
給老師的建議讀后感李春鋒推薦《給教師的建議》真是一本好書,我從來沒有像看這本書那樣地看一本教育書籍,給老師的建議讀后感。曾幾次水開了又涼了,也不記得去倒;曾幾次小鳥停在窗前嘰嘰喳喳地叫也不能喚醒我;曾幾次音樂停了也沒有感覺到……我認真地閱讀著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我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閱讀的機會。 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著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么實在又那么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不得不讓人欽佩,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后真的對我幫助很大,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我也想教育日記,但總是不能堅持;無論是誰,無論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無濟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從理論上行得通,而實踐中要想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有進步有發展是不可能的,要讓一個品質不好的人真正棄惡從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謂的“秉性難移”,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后,從心底里認可了這個道理,那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待一個后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里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干,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后的不斷學習,不斷發展打磨“腦機器”。 另外,在那么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蘇霍姆林斯基對閱讀特別看重,如《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中強調的也是說閱讀對智力的重要性。看來閱讀真的很重要,對我自己深有啟發,我一定要加強閱讀,否則會越來越落后,記憶力越來越差。 其實,這里每一個我覺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給教師的建議》鼓舞著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領域中的偶像!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2
在認真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經典后,內心禁不住波濤洶涌。提起筆來,有些感慨,也有點激動,我發現我的手正在微微顫抖,這讓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樣子,清楚地記得那一堂45分鐘的課,課程過半,我的手和腿才停止了抖動。
教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職業?我常常這樣問身為老師的自己,在不斷的工作、學習和成長中,我凝煉出了這樣幾個等式。
第一個等式:教師等于一個農夫。
一樣的春種秋收,一樣的辛勤耕種;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們來不辭辛苦地灌溉滋潤、悉心養護。秋天來到的時候,總是滿心歡喜地期待它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這就如同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了熱切的期望。
第二個等式:教師等于一個廚師。
廚師不能做一盤菜強迫誰來品嘗,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于是就會有人慕名而來,爭相品味,這就是老師。不是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把課講得有聲有色,有點有面,有張有馳;調動學生自發學習的積極性,傳授對他們最有用的、講解他們最感興趣的,交給他們最想要的。
第三個等式:教師等于一個舵手。
學海無涯,對于學生來說,不只是獲得最有用的知識,面對成長,老師也不僅僅只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于是在這條載著無數希望的航船上,我們甘心做一名舵手,帶著莘莘學子的理想,指引他們不畏艱難風浪,堅定信仰,迎向收獲的彼岸。
最后一個等式:教師等于工程師。
這幾乎已經成為了教師的另一個代名詞,從我的老師的老師那時候就已經開始這樣說起。作為工程師的我們在完成怎樣的一個設計呢?我們的作品有思想、有靈魂,有獨到的品位,他們要求獨立和個性,有屬于自己的.鮮明特點。
所以工程師的設計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斷創新、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設計思路要緊跟時代不會過時、不能落伍,要使我們的作品經得起考驗,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屬于他們的優勢。
七年的工作經歷,四個與教師有關的等式,我用它們對照言行,總結自己。
幸福的感覺幾乎每一天都在,從清晨的上課鈴聲響起,在悅耳的鈴聲中走進教室;推開教室的門走上講臺,從講臺上凝視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向他們問好,然后聆聽他們真誠的回應。這就是我的一天,日復一日地積攢著這樣的小幸福,然后沉淀為令一番大大的幸福,那就是職業的幸福。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3
《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于自己教育教學生涯的闡述,拜讀這位異國教育家的著作,在他的教育世界里領略教書育人的不一樣的思想熏陶,對于自己的教育教學成長之旅,注入陽光般的色彩。
蘇霍姆林斯基在這一篇章中告訴過我們一個看似有些矛盾的思想: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時間,那你就要每天讀書。
細想其實并不矛盾,沒有讀書,亦如一個人沒有打開自己的眼界,思想也是固定在一個極其狹小的范圍內顫抖!教師尤為如此。
我們教師的隊伍里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他們之所以成為一個時代的引領者,并不單單在于他們教學多么優秀,更多的是他們的'教育教學思想帶我們太多的思想沖擊和視覺沖擊。
辦公室里曾經聽到過這樣的聲音,教師是一個一眼就可以看到頭的職業,第一天上班到最后一天離開講臺,一直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又是一個非常不正常的故事。
一個教師的成長并不僅僅只是我們站到講臺上一直做一個教書匠,我們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再提升一點點:做一個滿腹詩書的先生呢?
2020年的疫情改變了我們很多,我覺得對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從涉獵各種“雜亂書籍”到研讀“專業書籍”。網絡課程的教學,改變了我們的傳統教學模式。對于手機電腦另一端的學生,我們都有些愛莫能助的感覺。
如何提升自己,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有味道?這是我思考的一個問題,對此,我的結論是:借鑒別人的智慧。于是開始走進別人的教育世界像是一個饑餓的人一樣,貪婪的翻閱書頁,好像每一頁都能啟迪一個智慧的細胞一樣。
對于新的學期,不再像以前一樣的充滿著恐懼,不正是因為自己不再那么饑餓,已經第一次吃飽了嘛?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消化,新的學期啟程之日也就是自己開始消化之時。借鑒別人的思想來照亮自己的教育之旅,這樣的旅程一定是歡欣的。當然我們也不怕旅程中的任何挑戰。
所以不用再去抱怨我們每天沒有時間去時間自己的東西,不再去埋怨時間去哪了?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時間,那你就要每天讀書。讓書籍充實自己饑餓的思想,點燃自己成就教育人生。
我們經常要求學生做到自律,何不也要求一下自己,讓自己捧起一本書來,利用休閑時間為自己沖一點電,積蓄一點能量。那樣的話我們這個教書匠就會煥發新的希望,邁步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和我們的學生、同事一起享受教育。
為何不多讀一點書,做一個滿腹詩書的先生。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4
在這個網絡時代,人們大都心浮氣躁,難得有這樣一個讀書的機會,迫使自己坐下來,靜下來,慢酌時光,細品香茗,文字一點點浸潤了心靈,竟然發現,這樣的讀書時光是如此令人陶醉。
從教20余年,總覺得自己能無愧于心,今天讀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才發現,教育是一門藝術,講究了教育技巧會做得更好。書中講到,“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這就是說,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容(作業的質量),還是就所需的時間來說,都應當采取個別對待的態度。”讀到此處,我趕緊用筆標記,反思自己的教學,現實是關注每一個學生成了口號。在課堂上,我真正關注到他們的個體差異了嗎?內心安慰自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或早或晚,我只需要靜待花開,但花開是靜待就可以的嗎?不禁汗顏,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1,個別對待。
學生與學生之間在接受能力上是有差異的,萬不可一刀切,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進行中考復習時,程度差一些的同學,可在基礎部分,字詞、病句、詩文填空的題目上多加練習,夯實基礎。程度略好些的同學,就在閱讀的技巧方法上提升,提高自己閱讀水平,增大閱讀量。喜歡寫作的同學,可在作文上勤加練筆,培養寫作能力。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又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有所提升的樂趣。
2,點燃火花
“在學習中取得成就,這一點,形象地說,乃是通往兒童心靈中點燃著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的那一角落的一條蹊徑,教師要愛護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課堂上,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的進行腦力勞動,并從中得到快樂,這份快樂源于自己內心的成就感,也來自于老師的肯定和賞識。王如意是班上程度較差的孩子,自習課上她認真地背誦《出師表》,課下一查卻只背過了兩段,很是惱火,卻耐著性子去鼓勵,去欣賞,我看到她的眼中閃爍著光亮,后來,竟一段一段的將全文背誦下來。想做的更好,想得到肯定,這是每個孩子內心的真實,那我們就去欣賞他們,點燃他們希望的火花。
雖然每個孩子的花期不同,但教育的過程也不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我們用技巧去關注、去引導,相信,我們學校的花園里定會花兒朵朵開,美麗處處有。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5
當你說了不該說的話,或者無心傷害了一個孩子的感情,或者講錯了什么內容的時候,一定要立即道歉,并及時改正錯誤。承認錯誤,然后就不用去想它了。這樣做,你不但可以贏得同事、學生的尊敬,而且還可以教給學生這樣一個道理:錯誤,如果處理得當,反倒會成為學習和成長的良機。
以上摘自安奈特·L·布魯肖的著作《給教師的101條建議》中其中一條建議。
其實你在課堂上所說的話,學生們的耳朵最靈敏。他能感受到你的歡欣、你的鼓舞,你的氣憤、你的傷心,他亦能靈敏的感受到你的錯誤。只要你及時、大膽地承認錯誤,糾正錯誤,換來的不是學生對你知識底蘊的嘲笑,而是對你承認錯誤坦率的'尊敬。
在一節語文復習課上,我跟學生復習到“尷尬”一詞時,把“尷尬”的偏旁寫成了“九”字旁,絲毫沒察覺到自己寫錯了,還滔滔不絕地說:“尷尬這個詞是九字旁,大家千萬不要寫錯了喲!”就在這時,一個學生毫不猶豫地站起來指出了我的錯誤:“張老師,這個詞的偏旁應該是尤字旁,老師你寫錯了。”此時的我別提多尷尬了,面紅耳赤的站在講臺上。但是,我立即向學生們坦承了這個錯誤,并開玩笑說:“以后大家別和老師一樣,犯這樣低級的錯誤,這回,老師真是著實尷尬了一番啊!”此話一出,同學們會心一笑。這一番話,除了加深他們對這個字的記憶外,更得到的是他們對老師品性的尊敬。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在你改正錯誤時,傳授了道業,同樣也解答了他應該在現實生活中面對虛假時的態度,解答了他應用虔誠的心面對自己的錯誤······這些疑惑的解答,將會成就他們的坦承。一旦坦承培養成習慣,將會成就他們一生的坦蕩。
所以,為師者應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面對自己背負的責任心,也從側面感染學生的品質。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所不同的是你面對錯誤的態度。你可以選擇坦坦蕩蕩,磊落的承認;你也可以選擇掩飾錯誤,良心受責。勇敢承認,獲得經驗,你在積累錯誤中不斷吸取經驗努力成長;掩飾錯誤,越抹越黑,你只能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無法前進。
好的書籍讓人看了愛不釋手、倍感親切,《給教師的101條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學習和實踐機會。這本書帶著她特有的魅力,引導我們做更有魅力的教師。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6
現在我就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教學中應該怎么做: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而要達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尊重他們,關懷他們,贊美他們的每一個進步和成績。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探索欲,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想如此做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學生怎么還不會呀"這種情況了。因為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有時會忽略學生能過理解什么、應該理解什么。教師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以此發現學生存在的阻力與困難,引導學生客服困難并解決問題。學生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會真正的掌握的牢固,真正成為他們的財富。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在學習過程中"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學生不在少數,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怎么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并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條建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教師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盡量選擇生動活潑、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的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等等。
以上是我在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時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我要努力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提升我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帶領學生們共同進步與發展。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7
每個人都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人生,而豐富人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讀書和旅行。最近這段時間我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讓我對孩子們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
書中深刻地談到“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個問題。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開發學生的智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對于我現在教的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年齡小,自制力差,活潑好動,上課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培養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壞習慣呢?
第一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干著這個,想著那個;一會兒干這,一會兒干那。教師要從小培養孩子在某一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給孩子看圖書時,看完一本,再換一本,容易使他們養成注意力分散的習慣。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體會到完成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種愉快也能幫助他們繼續學習,保持注意力。
第二、對孩子講話不要老是重復。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復交待好幾遍。這樣的孩子入學以后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為他已經習慣于一件事反復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以為老師也會像父母一樣重復幾遍。漫不經心地聽課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說一遍,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第三、訓練孩子善于“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于學生來說,誰要是上課善于聽,能理解并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占優勢。因為學校里老師是以講課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如課余時間聽小說連播、聽音樂。鼓勵孩子復述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
對孩子來說,其注意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是通過家長和教師的不斷培養的過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至少要堅持21天,而一個好習慣的穩定形成最短也需要85天,所以只要能對孩子堅持要求,不斷激勵并加以督促引導,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就容易培養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8
第一次聽到蘇霍姆林斯基這個名字,是因為他的一個故事——蘇霍姆林斯基和兩朵玫瑰花。有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正在花園里散步,看到一個小朋友跑過來把玫瑰花摘下來拿在手里,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這個小女孩為什么摘那朵玫瑰花,就彎下腰,親切地問:“小朋友,你為什么要摘那朵玫瑰花呢?”小女孩很認真地回答:“我奶奶病了,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開了這么大的玫瑰花,她不相信,我摘下來拿回去讓她看看,看完就送回來。”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震憾了,他牽著小女孩到花房里又摘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小女孩說:“這兩朵玫瑰花一朵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另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她養育了一個你這樣好的孩子。”
當我們看到有孩子摘花時,我們又會怎樣做呢?不聞不問、又或者是批評教育。在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一個溫暖,能讓孩子感受到真、善、美的蘇霍姆林斯基。
當讀完這本書以后,我更是被蘇霍姆林斯基深深的感動了。他是真的愛教育、愛孩子;愛思考,愛研究;愛閱讀,愛自然;是一個智者,也是一個有著無窮想象力的孩子。
讀這本書的過程,其實也是在不斷反思,在我大一,剛剛接觸關于教育的課程時,我很相信,只要夠耐心,每一個孩子都有花開的`時刻,可是我自己以及身邊同學做兼職的經歷,我發現我們似乎自然地就會對那些聰明認真的孩子有一種偏愛,而那些現在看來學習有困難,態度也不好的學生,我們好像很難走進他們心里,我越來越認同邊界問題,有的孩子的問題以老師的專業確實沒辦法,可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給了我新的認識,不是沒有辦法,而是要去研究、去嘗試。
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去和家長溝通,了解孩子的家庭;有沒有用錯方法,孩子不應該只埋頭在練習題、教科書中,這樣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厭惡學習,要走進自然去觀察、感悟,走進有趣的書籍去拓寬視野;有沒有總是代替孩子思考,本來需要他自己去獨立思考克服困難,卻讓他重復自己的步驟,并對他說不懂就把它記下來,我小時候老師就經常這么說,可能我永遠也不懂,也可能在某一天我突然理解了,但我不會喜歡這門課,因為我想像一個大俠一樣,沖破難關,孩子們也喜歡在自己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收獲的喜悅與自信,教師可以適當地點撥,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設置問題的難度,最重要的是教會兒童如何思考、如何學習。
我喜歡蘇霍姆林斯基為孩子們精心創設的校園,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心愛的角落,在勞動中創作,這解放了孩子們的雙手,也解放了孩子們的思維,同時也需要教師也有著一顆童心,愿意去想象、去嘗試。
這是一本值得放在手邊,不斷回味的經典。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9
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辟,啟人深思。在讀到《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時,引發了我對以往教學行為的深刻反思。
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總有那么一些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要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愿意動腦筋,又不愿意問別人,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加,他們學習的困難會越來越大,會進一步導致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厭學情緒。而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也有一個這樣的學生,他在課上從不吭聲,哪怕你善意、耐心的引導,還是聽不到他的聲音,我也曾采取一些方法減輕他的作業量,給他布置一些簡單的基礎題目,課后加以輔導,慢慢培養他學習數學興趣和信心,讓他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自認為這就是因材施教,但一個階段下來,效果甚微,令我很是困惑。
當我看到“對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更加遲鈍。我曾使用過許多手段來減輕這些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我才意識到我雖然減輕后進生的腦力勞動,但也只把他限定在低層次的腦力勞動中,變得遲鈍起來。
書中費佳的例子,更讓我深深體會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睿智和耐心。為使后進生費佳得到提高,在五年的時間里專門為其編寫了一本故事性的不需要算術運算,卻需要動腦思考的200道應用題集,專門為他收集300多本書籍供他閱讀。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讀書也是一種智力訓練。正因為手段得當,訓練有效,才使費佳成為了一名高度熟練的專家——機床調整師。現在想起我班上的那個后進生,我雖然采取一些方法,也知道他會出現一些反復,也堅持了一段時間,但看到毫無起色時,我還是放棄了他,如果我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采取睿智的,用令人贊嘆的方法去喚醒他動腦思考,有足夠耐心堅持下去,哪怕經歷一些曲折的過程,我想也一定會出現奇跡。
以前我聽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總覺得很反感,覺得這是專家說的空話,現在看來說得也不為過。如果老師能睿智的刺激學生動腦思考,不斷堅持,就一定能成功。作為一名教師,《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想大概是讀一輩子也讀不夠的。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0
編者在序言里寫到,現在出版的學前教育類書籍中,真正適合一線幼兒教師閱讀的偏少,而所有的書大體都會分為兩種,一種是理論性的,讓我們只能是望而興嘆;另一種是實用類的,像環境創設呀、活動方案呀,雖然實用,但是這樣我們就是“拿來主義”,不去再動腦筋,局限了我們的創新和反思能力。而《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沒有大篇的理論,書里幾乎都是些幼兒園有經驗的一線教師寫出來的他們對日常工作的經驗,涉及到了我們工作中的各個方面,看這本書真的能讓我找到自己的影子,從而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思考和反思。
在《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就對于幼兒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最頭痛的家長工作,一些教師說出了她們的想法和在實踐中的做法,我看了也感想頗深。
家長工作在是幼兒園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也是幼兒園工作的一個難點,在工作中,常常能聽到老師們關于家長的不滿,的確現在幾乎都是六個大人對一個孩子,家長的溺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會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如果家長工作做不好,對于教師以后的工作都會有產生一定的影響。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我們要理解家長們的想法,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不能高高在上,自以為是,要尊重他們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的建議,這樣營造出來的環境,才會讓家長樂意聽你說話,愿意與你交流。
第二、要及時的將孩子的優點、點滴的進步及時的告訴家長,不要吝惜自己對幼兒的贊美。教師對孩子的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這種獎賞性的行為不僅讓孩子們樂于去努力,也讓家長更加輕松、自信、愉快的面對老師,更能主動地與教師交流孩子目前存在的不足或者困惑,以期待得到教室的指點與幫助。
第三、因為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的不盡相同,這也需要教師更深入的了解家長,以便能有針對性的與家長溝通,針對家長的個性問題幫助其想對策、想方法。
第四、教師要經常的換位思考,要體諒家長,因為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哪怕是孩子們犯了錯,也會認為孩子們年齡小等等,所以這就容易跟老師產生矛盾,影響兩者之間的關系,如果教師能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理解家長,讓家長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喜愛、關心他們的孩子,家長就會變得更容易接受教師的一件和建議。
第五、教師要以一顆真誠、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現對孩子的關愛之情,從而換來家長的心愛。
在書中的最后寫了這么一句話:因為理解,所以支持;因為支持,所以愛;因為愛,所以家園的教育才會更和諧。的確只有家園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孩子,如果我們都愛孩子,都互相理解、支持,那么家長工作還有什么可難的呢?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1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文書深刻的談到“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個問題。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從我的二十幾年教學生涯中,我也從中發現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上課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經常東張西望,做小動作:如玩筆、抓耳撓腮等;2)不聽 從老師的指令,不能遵守課堂紀律;3)上課時常想與同座位說話,不能專心做作業,影響別人;4)行為較為急躁沖動;5)小組討論中不能像別人一樣遵守規則,不能等待,表現為急不可耐。對于這部分孩子,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對那些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多加關注。
怎樣培養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壞習慣呢?
第一、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干著這個,想著那個;一會兒干這,一會兒干那。教師要從小培養孩子在某一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給幼兒看圖書時,看完一本,再換一本。給予幼兒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書成堆,容易使他們養成注意力分散的習慣。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體會到完成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種愉快也能幫助他們繼續學習,保持注意力。
第二、對孩子講話不要老是重復。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復交待好幾遍。這樣的孩子入學以后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為他已經習慣于一件事反復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以為老師也會像父母一樣重復幾遍。漫不經心地聽課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說一遍,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第三、訓練孩子善于“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于學生來說,誰要是上課善于聽,能理解并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占優勢。因為學校里老師是以講課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如課余時間聽小說連播、聽音樂。鼓勵孩子復述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 。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2
寒假里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得到了很大啟發。這些建議使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它就像一盞指路明燈一樣,指引著我在教育事業上不斷前行。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學生關懷。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使我深切感受到在當前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
一、愛學生,須知如何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昵關系,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二、愛學生,就須讓他們愛上閱讀。
作者提到:“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因此,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因此,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三、愛學生,就須引導他們去接近學好的發源地。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進生。努力使中等生和后進生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后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
“愛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應該愛學生,這種愛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善于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后進生"。
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對待差生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有耐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于思考,相信學生在我們的教導下會越來越進步。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3
最近看了李鎮西等人合編的《給新教師的建議》一書,我參加工作都11年了,看這本書總有些覺得不習慣,也的確有部分內容看著就像自己的心里話一樣,有些場景就像當年的自己一樣,當然我為此慶幸,11年來終究還是有些積淀的,書中真正觸動我的內容不多,倒是李鎮西所寫的序言讓我難忘。
序言的題目叫做《在反思中成長》,用它作為給新教師的建議真是年輕教師的幸運,最起碼我覺得是個高起點的建議,也是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極好建議,年輕教師馬上就可以著手去做,不像有些建議空洞無物,令人不知從何下手。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葉瀾教授也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在我們的周圍,包括我自己,這樣的現象是存在的,我們也寫教案,但是寫了十幾年的教案,往往最后的結果是十幾年的重復,十幾年的簡單重復,這樣一來本來我們的工作具有創造性可最后卻沒有多少創造性,最后導致我們老師因為簡單重復性勞動而煩躁,但是再煩再累,我們老師還是愿意去做,假如我們多些反思,多些創造性的'勞動,也許就不會如此煩躁,也許就會因為有所創造性的收獲而精神愉悅了。
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提到反思型老師必須做到四個不停,就是不停的實踐,不停的閱讀,不停的寫作,不停的思考,我覺得這四個“不停”是有順序的,實踐是第一位的,閱讀是充實,寫作是思考也是經驗的積累,它會反過來指導實踐,而最后一個思考則是貫穿整個過程,這四個看起來不起眼,實則很難,實踐要有研究的心態,閱讀要能始終堅持,寫作要有鮮活的氣息,思考要有一顆求真務實的心……
在序言中,李鎮西老師還介紹了反思的幾種方式,包括對教育失誤的反思,對教育實驗的反思,對教育行為的反思,對教育現象的反思,對教育理論的反思等。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我們的反思要有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不斷的追問自己,我記得書中講到教學的三個反思環節中的課前反思環節的時候,就提到教師要不斷追問自己為什么設計這樣教學?要達到什么目的?還能怎樣設計教學?如果老師們都能在課前如此三思而后行,那么將會多大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呀!
做反思型的教師,不做經驗型的教師,讓我們的工作更有創造性,更有活力,更有魅力,也讓我們更有職業尊嚴和自豪感。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篇14
龍山全體校教師在邵校長引讀下,我讀完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遺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匪淺。一直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于靜下心來讀書,總借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前不久,一本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卻讓我有如獲至寶、如遇知音之感。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占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里,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么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盡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
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里,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說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說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作為一線的教師,在讀完這些文章后,真有令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我會倍加努力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讓自己培育出的桃李遍天下!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教師讀后感范文07-04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6-17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6-13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07-03
給教師建議的讀后感06-19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6-19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06-12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4-10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30
讀后感《給教師的建議》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