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合集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
讀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感觸很深。窺探這本書,能看到人性的弱點,能品到人生的無奈,更能悟到生命的價值。
讀完后,不知該怎樣評價書中所展現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因為作者以她深刻的內涵塑造出的形象都是讓人充滿激情的。世俗的人們為成熟漂亮,處處透露著乖巧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富有職責感的楚燕潮的愛情悲劇而深深的惋惜,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為而遺憾。但憤慨后,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利為自己。梁冰玉應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了,因為那個以前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獨自漂泊他鄉。
在這本書里,你會找到兩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雖然他們最終歸結到了一齊,命運卻是如此的相似。
穆斯林,這個詞的背后,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這兩個字,往往流露著某種神秘。于是,人們對它的葬禮似乎更會產生一種神秘感。于是,作者從一開始就將讀者引入了他的圈套,一步步走近人生的哀歌。韓子奇從流浪而來,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新月也在流浪中誕生,是命運將她送別在一段動人的感情故事里;新月的母親也在結束流浪之后,才找尋到一點往昔的生活痕跡。而對于任何人來說,流浪本來就意味著哀愁。而流浪,最終以葬禮為終點,結束了它那鐵一樣的步伐。
仍舊是兩條人生路。一條是恩怨分明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情仇的死胡同。在老玉匠死去的那一刻,韓子奇就注定要為此而演繹一段糾結的故事。家恨與國寶聯系在一齊,即使在那些寶玉漂流國外,遭受二戰洗禮的時候,家,卻因距離產生了更多的恨。讀者同情新月,也同情韓子奇。有些東西是無法預料的,新月的誕生,也許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然而,新月卻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是一個狂亂的時代,她的`師生之戀只有走向死亡。生命在命運面前似乎有些微不足道,而“葬禮”卻由此而來。我在韓子奇說要忍辱投向仇人的時候就聞見了“葬禮”的味道;而在新月臨死的時候,“葬禮”終于迎來了高潮。
讀完這本書,會發現胸中有股難以釋懷的悲痛。作者最終以一段冷清的描述讓新月的母親再次出場,這但只是讓所有人的心中更添幾分灰霾。許多事情已經過去,再找回來時卻是早已失去的那部分生命所鳴出的絕唱罷了。《穆斯林的葬禮》能給人留下的,不單單是悲戚的沖動和直擊心頭的顫抖,它能夠教會我們的,還有那一份純真的對于命運的卑微。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2
銀色的光輝灑滿了鋪有斑駁苔痕的青色石磚,一縷橘黃色的光芒透過虛掩的雕宙紅欄,隱隱約約勾勒出女子寂寞的剪影。
她,就這樣將一抹頎長的輪廓定格,蒼白的臉頰上毫無血色,除了溫柔的眼眸深情地注視著榻側熟睡的小女孩兒,便是絕望入骨的悲傷。風兒輕輕拂過,床邊空余下了一聲哀痛的.嘆息……
她,一直以來擁有的,似乎總是錐心刻骨的哀慟。她的才華與青春在紛亂的號角與煙霧彌漫的戰火中粉身碎骨,她忘記親情、道德不顧一切所愛的人最終卻懦弱地將她拋棄,她生命中唯一牽掛的掌上明珠與她一別數載,回身顧盼,卻連等待她的孤墳一座都早己消逝……
她,祈求過上蒼,可不可以,賜予她哪怕再渺小的幸福,讓她得以善終。
但她又哪里知道,正是她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背叛與離棄,累積成無以挽回的情殤,悲苦一生。
那一年,她逃離了自己的故鄉遠涉重洋,便己注定了她將一顆芳心遺失在自己姐夫身上的悲劇;她忘了,她其實也擁有過愛情的甜蜜那時她在千萬人的掌聲中笑倚在雄姿英發的他的肩膀上,而他真正的妻 她的姐姐,只有在萬里之外斜靠冰冷的門檻,和著轟鳴的槍炮聲細數枯樹上搖搖欲墜的黃葉;當她在那月圓之夜隨清風遠走他鄉,又何曾顧及女兒短暫生命中缺失母愛的痛苦。她,一步一步,拋棄了自己深深眷戀的故鄉,背叛了疼她愛她養她的姐姐,永別了自己唯一的女兒。或許,她也有難言之隱,但,她怎么能做出如此令人膽寒的背叛?
也許,在她轉身的一剎那,在她用狠厲決絕的背影將她摯愛的人遺棄于漾瀠煙雨之后,罪惡的枷鎖己不知不覺牽絆住她的腳步,命運的轉輪悄然開啟。她的背叛,使悲傷得以抓住可乘之機,冷冷地入侵。
冰玉,你應當如剔透冰晶一般純潔,似無瑕白玉的光華一樣正直、溫潤。就算你失望透頂,也要堅守在這一方養育了你的水土之上;盡管你寂寞無奈,也要銘記情深似海等同母女的手足情誼;哪怕你再委屈難過,也應留在女兒身畔守護,而非失去后哀慟不休。
輪回萬載,一眼望去,滿目瘡痍,靈魂本色上掩埋不住的哀愁與傷痛永遠包含著前一刻的背叛。冥其中注定,昨日你的背叛會讓你一生不安,你對愛與溫暖、親情與責任的背叛,會令陰暗與傷痛、冷漠與悔恨追趕一生一世。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你若不曾狠心背叛,何苦落得余生悲愴凄涼。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3
《穆斯林的葬禮》確實是一本好書。二十年發行上百萬冊。感動幾代讀者。最純潔的夢想,最凄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這些評價都毫不過譽。
整本書結構巧妙,兩個時空相互穿插。每個章節都以“玉”。“月”。為標題。交織在一起又在結尾合二為一。小說情節緊湊,佳境不斷。總有一種吸引人不斷地讀下去,讀下去的魔力。
霍達不小說設置了一個清絕的藝術基調。主人公的姓“韓”。“梁”。“楚”,隱含了“寒涼。凄楚”。以及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給小說籠上了一層凄清的意境。和曹雪芹在設計紅樓夢中某些人名時有些許相似之處。
小說中也有不少精彩描寫。作者的文字讓人感覺十分真實。比如:寫韓新月大學時候的.校園生活和同學情誼,就是活靈活現,估計以作者的親身經歷為素材的。寫韓新月臨終前突然看不見了,沒有親身經歷很難寫的如此真實。作者也有自述到:《穆斯林的葬禮》的故事取決于真人真事,通過內容也大概可以推知隱藏的真實故事。
有一處給我的印象很深。韓子奇和梁冰玉在國外生下新月,回國,冰玉君璧兩姐妹相見的情景。畢竟姐妹之間血濃于水,冰玉是君璧一手帶大的,這里感情應該很深很深。而梁冰玉從海外歸來還口口聲聲喊著:“我也有權利生活,有權利愛。”難道你愛了,就能傷害愛你養你如你親身母親的親姐姐嗎?梁冰玉還聲稱:“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這一點兒。”甚至鼓動韓子奇離開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結發妻子,兒子和自己遠走他鄉。這像是在海外接受過最好教育的人說出了的嗎?如果梁冰玉和梁君璧是陌路人,韓子奇已經不愛君璧,那她說這話還能勉強接受。但是她們是親姐妹這樣做就不免有些不道德。我想當時梁冰玉的當時的心情應該也是復雜的,既有對韓子奇的愛,又有對姐姐的思念愧疚,還有對家園的依戀懷念……我認為作者還是沒有完美的把這種充滿人生無奈的復雜情緒表達出來,但是寫的非常真實,把梁冰玉的行為描寫的很到位。
《穆斯林的葬禮》確實是一本好書,很有幸能拜讀到霍達的這本巨作。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4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的出現豐富、娛樂了人們的生活,卻使人們忘卻了那些底蘊深厚的書,遠離了那些真誠質樸的文字。其實,在安靜的午后,喝點好茶,捧一本書,細細讀,慢慢品,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原先的我亦是無法體會這種樂趣的,直至讀了《穆斯林的葬禮》,是這本書,帶我乘上斑駁的輕舟,徜徉書海,體味樂趣。
書中的真摯情感,豐富容量,深刻內涵,作者均以冷峻的文筆展現,寫了六十年間的興盛衰敗,三代人命運的沉與浮,交錯糾葛的愛情故事,個性鮮明的人物角以及凄美動人的愛情悲劇,皆使我銘心刻骨。但我最有感觸的,是書中每個人的信仰。書中人物,個性分明,但都有他們自己的信仰,或是對于宗教,或是對于玉,或是對于愛情,又或是對于理想……
韓子奇,他對玉有著深深的信仰。他的一生,琢玉、賣玉、護玉、守玉、愛玉,視玉如命。而他的妻子,梁君璧,則是一個真真正正信仰的穆斯林,每天都很虔誠的`禱告著,老實寬厚、仁愛、簡樸便是她的所信所仰。可君璧的妹妹,冰玉不似他姐姐那般腐朽。她向往純真的愛情,相信相濡以沫才是真。
然而,韓子奇與冰玉的女兒——新月,和她的媽媽一樣,充滿對愛情的向往,信仰最真誠的感情。韓新月是書中令我最心疼,也是令我最難忘的,她與楚雁潮的凄婉愛情實實令人惋惜,在他二人心里,皆有對于愛情與理想的信仰。
正當花樣年華的新月,在大學開學之初錯把教師楚雁潮當做了同學,兩人相遇、相識,相知,漸漸互生情愫。但是,他們的愛情卻是阻隔重重。楚系漢族,梁家自是反對,但他二人卻愈加熾熱。只可惜,天也不遂人愿。紅顏薄命,新月患有心臟病,不久人世,在人生最后旅途里,楚雁潮陪著她一起走過,給予了她溫暖,滿足了她心中的信仰。最終,新月病逝,從此二人,陰陽相隔。
是對于真誠的向往,是對于信仰的執著,才使他們擁有了這段銘心又刻骨的愛情和溫暖又美好的回憶,就如歌中所唱:“愛是一種信仰,把你帶回我的身旁。”
信仰,即心中所相信的,是精神的寄托。它是存在你心中的一把尺,一桿秤,更是一盞明燈,給你做事做人的準則,給你無窮的力量,給你堅定的信念,為你指明方向。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也應有自己的信仰,這樣才能勇敢、執著,才能不懼任何困難,直達理想的彼岸。
心有信仰,人生美麗。向著心中的信仰,奔跑,追趕去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5
人生是一場夢嗎?不,夢醒之后還可以忘卻,人生可以忘卻嗎?
人生是一部書嗎?不,書成之后還可以刪改,人生可以刪改嗎?
人生從來沒有藍圖,度過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一口氣讀完霍達的扛鼎之作《穆斯林的葬禮》,猛然在心中多了一份對生命的恐懼。死?生?就在那一剎那,就在你合上你曾經努力地睜著你的眼睛的時候,整個世界對于你來說都是黑暗,都是枉然!你曾經的理想,曾經的希望,曾經的追求,曾經的奮斗都不過是枉然!
唯物主義者認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為什么任何人在病毒面前卻不能平等?在這個世界上,不凡尸位素餐的人,窮兇極惡的人,陰險偽善的人,醉生夢死的人,為什么病魔卻偏偏繞開他們,去加害一個純潔、善良而又柔弱的姑娘呢?新月,一個多么純潔,多么善良,對事業,對學業又是多么的執著的'姑娘,這一切換會命運對她的可憐嗎?不,她不需要可憐,但為什么她不能擺脫悲慘的命運去實現她的生活愿望呢?她的一生,僅僅20歲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不幸。
兩歲,她就被迫與自己的生母分離,在一個并不愛她卻又勉強裝做受她的母親的家庭里生活了二十年。在外人看來,她有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只有她知道自己的處境。她渴望母愛,渴望溫馨。可這一切韓太太能給她嗎?媽媽疼她,天星寵她,爸爸視她為掌上明珠,這一切可以填補她內心的空缺嗎?可以彌補她內心的那份孤獨嗎?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進了自己理想的學校且理想的專業,似乎新月已走上了順途,但誰知道前面竟會有那么大的絆腳石橫在路中。
在病重時,她遇到了一位慈母般的盧大夫,有天星,淑彥無微不至的照料。更重要的是有楚雁潮對她那份熱烈的執著的愛,使她有信心與病魔爭斗。她得到了一生最真的東西,但是她的“母親”竟將這一切扼殺。就在那個夜晚,就在母親硬把天星和容桂芳拆散后,又要拆散她和楚雁潮,“母親”對他毫不留情的訓斥與辱罵將她徹底的擊倒了。當新月轉身向媽媽詢問她的身世時,姑媽卻閉眼西去了。她也再一次住進了醫院,再也沒回來,死了,走了,之剩下盡自己最大努力喊出的“楚……”。
為什么歷史無法重寫?如果歷史可以重寫,我有千百個理由讓死神卻步!
但是歷史卻實實在在無法重寫呀!不管它是牽動億萬人的命運的一切巨變,還是值不得寫在紙上的區區幾人的一段尋常經歷。
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6
霍達說:“我并不認為自己的作品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更愿意相信,是因為讀者在閱讀中融入了自身的感悟和經歷,和作者共同創造了文學。”的確,能令人內心產生巨大波瀾、仿佛接受了一場心靈洗禮般的作品,總是讓人愛不釋手。
讀罷《穆斯林的葬禮》,我宛若置身那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與書中血肉鮮明的人物共同經歷了人生世事。天星在頓悟自己的愛情葬送在母親手中時,滿腔怒火,他想為他尚未來得及結果就已被厲風刮殘的花朵般的愛情討個說法,只是,他不能。他知道母親愛他,妻子把身心都交付給了他。所以,他只能行尸走肉般游蕩在街上,任憑雨點在他身上肆虐,任由無奈在啃噬他的心,放手讓一切把他狠狠打擊。他是家中長子,他的不滿與委屈只能在這傾盆大雨中洗凈,大雨過后,他還是要面對一切,但是,在風吹雨打中,他的腰桿更加挺拔傲然,證明他已是真正的男子漢了。生活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哪能一受挫就摞挑子不干呢?一場撕心裂肺過后,即使拖著殘軀,也要直面挫折。惟其如此,才顯得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對待坎坷堅韌。
我們赤條條來到這世上,也只能赤條條歸于黃土。韓子奇在云游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被虛幻的.凡塵蒙蔽了雙眼,在珠寶鉆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癡迷的一生。直至彌留之際,他才醒悟過來,可是,人生的路已經不能返回去了,他只剩下一具疲憊的軀殼,一個空虛無物的靈魂,一顆傷痕累累的心。我們總會迷戀一些東西,甚至為此而干出駭人驚俗的事情來,可是我們終究會明白,刻骨銘心或如癡如醉,終會被時間洗刷得不留痕跡。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說:“誰造出東西來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堅固?掘墓的人!因為他造的房子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我不相信人死后會有天堂、輪回,我只知道人死了,便是死了。無論生前富貴輝煌與否,都只能化為一抔黃土。
如此一想,我似乎有點明白佛家偈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味了。當你的心靈不被繁華世俗所約束時,也就無需凈化心神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7
最近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我感動于韓子奇對玉的癡迷,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浪漫凄美的愛情,敬佩于梁冰玉對愛情無畏的追求,然而給我感觸最深的,確是那個一開始讓我氣憤,后來讓我同情和敬佩的女人——梁君璧。
她用愛的名義用計拆散兒子的愛情,替兒子做了自以為正確的選擇,讓他一生活在痛苦之中;她用刻薄尖銳的嘴臉對待丈夫,讓丈夫過得如行尸走肉;她還堅守著所謂的不與漢人通婚的宗教信條,阻隔了兩顆年輕的熾熱的心相互靠近,更是斷了在重病中女兒的最后一絲念想,加速了這個美好生命的消逝。她自私、刻薄、自以為是,開始的時候我簡直對她痛恨至極,我覺得一切的不幸都是因她而起。
但是到了小說的最后,我完全改觀了。她是個可悲可憐的女人,一生都不曾得到過愛情。幼時,她忙里忙外為家操勞;少女時順理成章的嫁給了"奇哥哥",他是親人,也是一個少女的夢。戰亂時,丈夫把家業丟給她,自己帶著他心愛的玉遠渡重洋。一個沒有文化,一直躲在男人身后的女人,是怎樣一邊撫養孩子,一邊守著這日漸衰弱的'家業!是靠著這對丈夫的期盼,對這個家的愛,和對生活的希望。然而讓丈夫歸來,還帶著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女人還是自己從小百般疼愛的親妹妹!她心里的痛心里的苦又該向誰去傾吐!可是為了這個家,她忍。她忍住痛,咽下苦,也封住了自己的心。
她真的是個可憐的女人,她也有過夢,可是被現實打碎;她也有過光,可是被現實撲滅。她心里的苦,又有誰能懂呢。她也是個可敬的女人,在丈夫不在的時間里,她展現了巨大的勇氣和魄力,才堪堪保住偌大的家業;面對親情和愛情的背叛,她展現了一個女人所擁有的巨大的隱忍,為了讓家庭完整,寧愿讓自己痛苦。可她畢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如何做到完全不介意,即使把痛苦壓在心底,總有一些時刻會忍不住的噴薄而出。
她愛丈夫,但也怨恨他;她愛這個家,也埋怨命運的作弄。她終其一生在守望丈夫,守望這個家,她承受了太多太多,我為她心疼,更對她欽佩。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8
梁冰玉跨出“博雅”宅的大門,迎著寒風、踏著雪走去了,連頭也沒回。她把這里的一切都忘了,耳邊只縈繞著一個聲音:“媽媽……”
媽媽走了,新月還在夢中。
新月還在甜甜地睡著。她不知道,媽媽只有30歲,卻經歷了多少苦難。如今,她只能扔下新月,在陌生人中孤獨地旅行。
當媽媽愛上一個人時,得到的是欺騙;當媽媽拒絕真心愛她的人時,那個人卻為了她而死。愛與恨、愧疚與痛苦的交織,摧殘著一個年輕女人虛弱的心。此刻,為了韓子奇,媽媽要割下心肝,從此無依無靠,如同蒲公英的種子一般,任由風吹,會漂泊到何處生根發芽呢?
人生是一場夢嗎?不,夢醒之后可咀忘卻,人生可咀忘卻嗎?
人生是一部書嗎?不,書成之后還可咀刪改,人生可咀刪改嗎?
新月黛青朦朧,唯有她嬌小的身影在冰玉前跳躍,她甜甜的聲音在冰玉耳邊縈繞。她日夜思念著女兒。女兒,把媽媽忘了吧,讓媽媽獨自承受思念之苦。
愛讓她受盡折磨。她愛自己的女兒,卻見不到女兒。無限的思念,卻只能在窗前望著天上的新月。愛是刻骨銘心的'。想念,卻只能在刻骨銘心的記憶中尋找女兒的臉龐。每到女兒的生日,只能在心里為她點燃蠟燭,為她祈禱。你可曾想象,一個孤獨的母親在夢中夢到女兒,笑著醒來后發現只有自己,她流著淚撲向床邊,失落地呼喚著女兒的名字,卻猛然發現自己是在異國他鄉。童年時的那片天空,“博雅”宅的影壁,與姐姐玩耍時天真的笑臉……這些,只在記憶的轉角中。
愛不是溫暖的春風,不是明媚的陽光,愛在她心里是殘酷、折磨。她將自己溫暖的愛給了新月,自己留下的,是寒冷的冰塊,永無止境的思念。時間與記憶的長河流動著,她要在痛苦中適應著“夢里不知身如夢,醒來發覺旁無人”的生活,她要懷著幾十年后再次見到女兒的希望,在人群中站穩,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迷失的過去。
每一個夜晚,在夢與思念的交織中,都是一個母親的苦苦守候。只要媽媽還在,媽媽心中的新月還是明亮的。永遠守候著,陪伴著。如果那樣,新月將永遠不懂得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9
《穆斯林的葬禮》講的是發生在少數民族回族上的三代家史。昨晚讀完后感覺很壓抑,不知是昨晚自己身體難受,還是書中故事情節使自己難受。
人生過去是個問題,現在是個問題,將來也會是個問題。人的一生總在不停地抗爭,與自己的疾病,與自己的命運,與所謂的規矩抗爭,但結局常常是悲劇,人常常用所謂的天命如此來作為妥協的借口,少的恰恰是那份堅持,堅持抗爭,那么即使自己終究沒扭轉命運,鎩羽而歸,也可以問心無愧了!故事中天星的愛情就是如此,他不知道他的低頭正埋下了一生的不幸福的種子,也許以后也會有幸福,但心中始終有痛。人這個個體具有很大的變通性,很多東西習慣習慣一輩子就這么過了,但這樣也許和自己的幸福擦肩而過,所謂的隨遇而安是指自己盡最大努力改變抗爭之后而言的。
個人對宗教信仰沒有什么概念,自己揣度,可能人生太苦,需要一個心靈的寄托安慰,也就是現實生活中自己已難以找到自己,幸福,于是希望有一個想象中的主來幫助自己,這也可以說是一件好事,人是需要寄托的。只是一旦有了信仰,有了主,就會有一些愚昧無知的規矩,而信徒們卻不加分辨一味接受,這樣的悲劇可想而知,璧兒不同意新月與楚老師的`愛情就因為楚老師不是回回,多么愚昧可笑。再如,所謂的世俗規矩就像一副鐵索永遠戴在人們的身上,人們無法跳出生命的舞蹈,人們也沒有勇氣去抗爭,去堅持自己的想法,這個規矩它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又害了多少人,規矩終究是過去人定的,而人們卻不知調整,認為它們一定是正確的,多么可笑。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可能只適合他們那個時代,像任何東西一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是只供參考的,人們怎么能被它束縛呢?
讀到新月與疾病的抗爭,我很痛苦,因為我自己也抗爭過,我多么希望她能好起來,和楚老師一起幸福快樂地生活,但這個美麗的生命還是凋謝了,我心中一陣惆悵,楚老師在她的墳前拉響了她最愛聽的《梁祝》,人生得此一愛人,她也是幸福的吧。
我還活著,的確,還要經歷著人生,()還是會有幸福與痛苦陪伴,那么就這樣好好地活著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0
初次邂逅這本書,應該是在高中,看著同班的一個女同學拿著一紅色封面的書,上面寫著“穆斯林的葬禮”,我當時有些納悶,怎么一本介紹少數民族葬禮的書怎么這么厚,而且她還讀得這么起勁。現在想來,那時的范的望文生義的錯誤不少,在那種閱讀極度匱乏的中學時代,很多書大都只知道名字,很容易就按字面意思來解釋了。原來以為《簡愛》是教人如何“簡單戀愛”,《牛虻》是介紹一種叫“牛虻”的動物,以致于很長一段時間對它們敬而遠之。
不過讀完之后,才知道,為什么當年那個同學會這么著迷。其實很難說這本書有什么很奇特的地方,但是它有著矛盾文學獎的殊榮,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這本小說對我而言,很像是一曲很輕快安靜的牧歌,很清新,任何時候去讀,都可以喚起那種關于青春,關于奮斗,關于生活,關于家人,最干凈的記憶,即便是在我如今不再相信任何童話的年紀。
書里面的主角應該是韓子奇和韓新月父女,全書又分別以這兩個人為主線,兩頭并進,不同的兩個系列,交叉分布,讀者的時候,常有時空交錯之感。雖然這本書的時間跨度,很大,而且歷史背景對于故事的演進有很大影響,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仍舊是美好的愛情,兩代人在不同時空下,截然不同的愛情。
韓子奇在一開始的時候娶了梁冰玉的姐姐,生下兒子天星,后來和梁冰玉在倫敦避難的時候,兩人之間也產生了愛情,最終有了女兒韓新月。當戰爭結束,一家人團聚的時候,梁冰玉把女兒留在家中,獨自出走。故事的另一部分就是韓新月的愛情,她和他年輕的大學班主任在彼此相處中,互生愛慕。幾乎所有凄美的愛情會遭遇的,他們都有,雙方父母的反對,反動的社會風俗,可惜的是這些愛情最終沒有一一個抗爭或者妥協的悲劇結束,十八歲正當豆蔻年華的新月,因為先天心臟病,未曾開放便已經凋謝。如果說,全書的高潮是新月離開的.時候,我想作者達到了這個目的,看著一個曾經那么鮮活的的女孩,就這樣匆匆離去,沒有人會不動心。
韓新月這樣的女孩子,我想任何人都會喜歡的,她文靜、優秀,聰明、勤奮,知書達理、渾身散發這一種蓬勃的青春朝氣,如果楚雁潮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無疑是世間最幸福事。世間事情多不湊巧,往往錯過的,人這一生,又豈止愛情。“有些事年輕的時候我們不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成長像是一個悖論,我們只有經歷過,失去過什么,才會發現我曾經多么看重那些東西,看是我們已經沒有機會帶著這種悔悟從頭來過。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1
人生是一場夢嗎?不,夢醒之后還可以忘卻,人生可以忘卻嗎?
人生是一部書嗎?不,書成之后還可以刪改,人生可以刪改嗎?
人生從來沒有藍圖,度過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一口氣讀完霍達的扛鼎之作《穆斯林的葬禮》,猛然在心中多了一份對生命的恐懼.死?生?就在那一剎那,就在你合上你曾經努力地睜著你的眼睛的時候,整個世界對于你來說都是黑暗,都是枉然!你曾經的理想,曾經的希望,曾經的追求,曾經的奮斗都不過是枉然!
唯物主義者認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為什么任何人在病毒面前卻不能平等?在這個世界上,不凡尸位素餐的人,窮兇極惡的人,陰險偽善的'人,醉生夢死的人,為什么病魔卻偏偏繞開他們,去加害一個純潔、善良而又柔弱的姑娘呢?新月,一個多么純潔,多么善良,對事業,對學業又是多么的執著的姑娘,這一切換會命運對她的可憐嗎?不,她不需要可憐,但為什么她不能擺脫悲慘的命運去實現她的生活愿望呢?她的一生,僅僅20歲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不幸。
兩歲,她就被迫與自己的生母分離,在一個并不愛她卻又勉強裝做受她的母親的家庭里生活了二十年.在外人看來,她有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只有她知道自己的處境.她渴望母愛,渴望溫馨。可這一切韓太太能給她嗎?媽媽疼她,天星寵她,爸爸視她為掌上明珠,這一切可以填補她內心的空缺嗎?可以彌補她內心的那份孤獨嗎?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進了自己理想的學校且理想的專業,似乎新月已走上了順途,但誰知道前面竟會有那么大 的絆腳石橫在路中。
在病重時,她遇到了一位慈母般的盧大夫,有天星,淑彥無微不至的照料.更重要的是有楚雁潮對她那份熱烈的執著的愛,使她有信心與病魔爭斗.她得到了一生最真的東西,但是她的“母親”竟將這一切扼殺.就在那個夜晚,就在母親硬把天星和容桂芳拆散后,又要拆散她和楚雁潮,“母親”對他毫不留情的訓斥與辱罵將她徹底的擊倒了.當新月轉身向媽媽詢問她的身世時,姑媽卻閉眼西去了.她也再一次住進了醫院,再也沒回來,死了,走了,之剩下盡自己最大努力喊出的“楚……”.
為什么歷史無法重寫?如果歷史可以重寫,我有千百個理由讓死神卻步!
但是歷史卻實實在在無法重寫呀!不管它是牽動億萬人的命運的一切巨變,還是值不得寫在紙上的區區幾人的一段尋常經歷.
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2
就像冰心奶奶所說的,《穆斯林的葬禮》真的是一部奇書。用巧妙的方式將一個橫貫半個世紀的家族故事貫穿起來,從時間的兩端開始行進,最終匯聚成一個完整的圓。用一個玉器家族的幾代興衰,唱出一曲人生的詠嘆調。在中國博大精深的玉器文化長河中唱出一曲關于命運、關于人生的悲歌。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章節目錄的每一章的名字也很特別。全是兩個字,而且第一個字是用“月”、“玉”來互換。那兩個世界,一章章地輪番出現,其中一個世界是上一代的,是新月的爸爸那一代的世界,另一個世界時下一代的,是新月這一代的。剛剛在這一個世界發現動情處,這一章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己的心情,深深地吸一口氣,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著上一章的感情讀,兩個世界就這樣相互交融,最終匯聚出故事的答案。當然,每本小說中的人物都和美,但是那種美式小說中丑的形象來襯托出來的。
《穆斯林的葬禮》中大部分人物的美是很自然流露出來的。琢玉高手梁亦清在沙沙的磨玉聲中的那種“心中只有玉”的'專注很美;兩姐妹壁兒和玉兒拿著綠茸茸的盛著瑪瑙似的櫻桃的鮮荷葉,很美;易卜拉欣捧著清涼的滑膩的玉婉,失了魂的陶醉很美;新月在北大的未名湖畔上的石階上坐著凝神閱讀很美。小說的主人公新月與一種別開生面的美,那是一種“不必特別地打扮自己,便有種天然去雕飾的樸素的美”,這種美含有簡愛的剛強。她自信:高考時,新月自信地只填了第一志愿那是破釜沉舟般的勇氣。新月憑著她的努力及自信考上了北大,當新月畢竟不成熟,她也有不自信的時候,面對對手會感到不安,擔心被打敗,同時又不甘心落后,這樣新月這個形象才豐滿,真實。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花季少女,卻又心臟病,但病魔帶來了愛情。我想,這就是《穆斯林的葬禮》一書中飽含的凄美,它埋葬的不僅僅是少女年輕的生命,還有悲傷的過往。開篇上的“穆斯林的葬禮上的祈禱”所說的“寬恕我們這些人”中的“我們”是指全世界吧!穆斯林為著全世界祈福。讓存在著民族歧視的都埋葬了吧!這一場葬禮后,全世界的人沒有了障礙,天下一家親。在新月的葬禮上,不是有漢人(楚雁潮)參加了嗎?而且他還為新月試坑(試坑—穆斯林向亡人最好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這一規定的打破,不正是作者心中的呼聲?故事的結尾似乎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那是“玉器梁”的又一代人,訴說這下一個新月,下一個希望…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3
今天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厚厚的長篇小說。初識這本書,初聽書名,總讓我對這本書有一種莫名的好奇感,書也略帶一絲神秘感。翻看以后,發現神秘的背后藏著作者散文式的景象描寫,是充滿文藝氣息的,渲染著與故事情節絲絲緊扣的情緒。
書中有兩條線,“月與玉”。一個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情感故事與玉的命運傳奇,讀來唏噓不已。愛而不得,不愛卻又結合,這是韓子奇這位“玉王”人生情感的寫照。梁君璧與梁冰玉截然不同的性格與氣質讓我深有感慨,或許姐姐在書中的角色就是這么不講道理,拆散兒子的愛情,又摻和女兒的愛情,在某種程度上還硬生生分開了自己的丈夫和妹妹。如此手段的人物在最后也沒能真正明白人世間的愛情究竟為何物,我想她是悲哀的。
冰玉,從作者的字里行間中都能嗅到她獨特的氣質,在“玉展”中用流利的英語幫助姐夫做推銷展覽。并且,她堅定信念投入到了自己的追求中,毅然選擇出國,盡管經歷了大學楊琛的欺騙,又遭遇了奧立弗的死亡打擊,但真主賜予了她一段愛情,與梁君璧相比,她無疑是幸福的。
韓子奇,我們的男主角,其實他是最累的,從跟著梁亦清開始,他的一生就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生。玉是他的夢想,他的.事業。他拼命保護的這點東西,最后卻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他與梁君璧的婚姻是可悲的,他離不開卻生活的無比掙扎。他沒能保護好自己的女兒,也沒有坦坦蕩蕩保護好那些珍貴的“玉器”。
韓新月、楚雁潮,師生愛情,可歌可泣。無奈生命脆弱、時代束縛,最終沒能長相廝守,而慶幸的是作者給予了他們機會表露了真心,最起碼讓新月感受了幾天戀愛的滋味,也讓新月知道了什么是愛。他們志趣相投,風華正茂,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是珠聯璧合的一對。書中關于二人的愛情的描寫,讀來感同身受,也十分羨慕書中愛情的美好。
總之,書中有成功的愛情,也有悲劇的婚姻。這些故事不約而同發生在兩代人身上,書中的時代背景也向我們展示了歷史發展的長河,玉的發展長河,可謂精妙絕倫。書中有葬禮的描寫,也有婚禮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穆斯林的生活、習俗、飲食習慣、婚喪嫁娶的禮儀、社會不同階層的生活面貌、回族人民之間深厚的感情、穆斯林的宗教信仰等等,不失為穆斯林的一幅生動畫卷。不僅讓我們了解了穆斯林,而且也讓我們更加尊重少數民族的信仰,更加珍惜如今的回漢民族之情,愿這種感情繼續長久的發展下去。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4
未名湖上,晚霞滿天。沿岸的垂柳、國槐、銀杏,一片都是金黃,湖心島上的那一叢楓林,紅得艷紫,略顯出秋的悲涼。
代玉美,但荒涼詩篇的深厚感情,從拉開了帷幕。如果可以,請讓我提前了一段時間,玉玉戰爭乃至未來不那么年輕,我就沒有遺憾了。就讓時間告訴你,一時間當它是如此明亮。
倫敦—一個比較虛幻的,縹緲的霧都,每個學生到達我們那里學習的人一般都會有一段纏綿悱惻的往事,梁冰玉自然也不會為了逃脫。國內研究戰爭開始爆發,出于對玉執著的喜愛,韓子奇攜玉前往美國英國避難。兩人之間共同實現躲避這些戰爭的硝煙,朝夕相處,互生情愫,邂逅于霧都之中,于是有了他們對于愛情的結晶——新月。
一輪新月獨自掛在夜空中,在它耀眼的光芒下,一輪新月落入了穆斯林的懷抱。 我們不能從嬰兒的臉上讀到任何故事。 她抹去了她死前前世的所有記憶,出生時帶來了一場非常神秘的表演。 韓新月的出生不僅給回族家庭增添了歡樂,也預示著一種歡樂和悲傷。
時光飛逝,就像白駒的成分缺口。新月已經長成了一個男人。在楓樹小徑上徘徊,手里拿著一本外國名著《簡》。”愛”眼睛像月光般傾瀉而出。耳朵回響著母親尖銳的斥責和父親擁抱頭部的嘆息。她不明白為什么她總是得不到母親的愛和支持,在這平靜的表面上,究竟有多少未知的過去。現在,就像在霧中看月亮。籠罩在一層不透明的,無形的面紗里。
她的喜愛,在耳朵鋼琴的希望,在拉伸鋼琴,弦樂器震顫,扣心臟節奏和旋律,如訴如泣,詩意,如畫。新月雛燕心臟被抓獲鋼琴,無知少女的'潮流品味愛的果實。一個年輕而有天賦橫溢,這是魚和水,花,蝴蝶,但被無情的父母分手,月亮不怕病痛的折磨,只想靜靜地聽著,并在她耳邊河鋼琴繞彎子。
就這樣,新月在臨死之際才得知一個真相。她在面對新月已經升起時來,又在分析新月升起時離開,悄無聲息地完成了自由降落到了人間的使命。
琴聲在墳前回蕩,西南城市天際,一彎新月已經出現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國家若無……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5
看了快一半了,竟喜歡得不舍得看下去,這種不舍得在看三毛時常常體會到。有的書好看,讓你一口想把它吞下去,像是喝到姥姥自己釀的米酒一樣。但比這更好的是你覺得難得遇上的好書,不僅是看著讓你目不轉睛而且能勾起你內心的情感,和你的心貼在一起。這時你看的就不再是一個故事,一些文學了,你看的是生命。你可能會看到過去的自己和過去的環境,也可能會幻想到另一個時期另一個地方,更可能會把自己當作書中的角色,不知不覺誦讀起書里的臺詞。看著看著就置身于故事里那個年代,感覺到那四合院中青色墻壁的陰涼;感覺到初進大學校門時那滿腔的激情;感覺到講臺上熱情授課和在校園中漫步的`那個年輕老師在牽動著自己的心……
這樣的書能讓看上去已經顯得癡迷的讀者內心隨著書的情節快樂著,悲傷著,暗戀著或是傾訴著。故事被寫活了,這本書就是這樣。從那第一句開始“清晨,她走來了。”這個故事就從皮影畫上走進了現實,著上了色彩,立體了,活動了。
我記起了另一本讓二十出頭的我沉迷于其中的小說,《沒有名字的身體》。感覺自己把那個女主角從還不知道什么是例假的青春時期演到了看著自己從那時起就不知不覺愛上的他在自己身邊死去,已是年過中年。這個過程,外界的,內心的,都讓我跟著體驗了一回。
我說不準是什么讓這些作家的文字變得這樣的生動。她們的語言很簡單,文字上并沒有驚人之處,但這些分開后普普通通的文字由她們排列組合在一起就活了。看她們寫那扇四合院的朱紅大門,你就能看到門后那不算很亮也不算很大的蔭涼院落;看她們寫出現在女主人面前的一個大方正直的青年你便感覺到他們內心同時閃亮的那些火花;看她們寫大學宿舍中的木板床鋪你就能看到四個正是美好年華的女孩子揣著各自的心思在歡笑聊天……
不知道這更多該歸于她們文字的靈氣還是因為我容易被她們筆下的環境和人物感動。《穆斯林的葬禮》中描寫北大校園的段落尤為讓我心動。我雖未在國內上過大學但卻是從小在武漢大學校園里長大。那種特有的氛圍已經像溶進我血液里那樣熟悉和親切。
不過,總會從故事中走出來。再回到校園也不會有十八歲時的情懷,但只是片刻變會十八歲,用那時的心靈和眼睛感受初夏校園里的清新和靈韻也是難得的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