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梁實秋雅舍小品讀后感

時間:2023-03-16 18:13:2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梁實秋雅舍小品讀后感范文

  讀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梁實秋雅舍小品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梁實秋雅舍小品讀后感范文

  初讀《雅舍》,我不禁被那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平和沖淡、樂觀闊達之情深深感染了。于是,在這個喧鬧的塵世,我也癡癡幻想著有這么一處安放心靈的“雅舍”。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大概每個人的內心都會對這處“雅舍”有著不同程度的渴望。

  在此,“雅舍”已不再是某一具體的物象,而是能給人以曠達樂生、從容優雅心境的心靈之“家”。其實,梁實秋先生的雅舍并不雅,實在是一個典型的陋室,四根磚柱“孤零零的”,木頭架子“瘦骨嶙嶙”,但它卻安放了先生的心靈,安放了先生的人生。在雅舍中誕生的閑適的小品文,更是給了萬千國民以現實的鼓勵和精神上的慰藉。

  讀《雅舍小品》,深感梁實秋的散文具有一種以雅為本、俗中透雅的藝術品格,他的俗不是一味的大紅大紫的俗,而是以雅為骨子的、充滿智慧的俗;他的雅也不是那種洗卻了人間煙火氣的雅,而是帶著暖烘烘的生活氣息、讓人覺著親切的雅。更可貴的是:其雅與其俗都發自真性、生自真情,毫無造作與牽強。梁實秋毫不吝惜地將眼光投向世俗的人生和社會,在散文中包羅了男女老少、衣食住行、喜怒哀樂、家長里短等最普通的題材,用恬淡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環境,以平和心境來品味世界和人生,于質樸平凡的生活中取材,把生活當藝術精雕細鏤,從中透出生命的精彩和智慧的光芒。

  與老舍、林語堂等人一樣,梁實秋堪稱20世紀中國散文的幽默大師,《雅舍小品》給予我最突出的印象也正是其幽默感的優雅從容。諷刺散文在幾位大家的筆下格調風格各異,魯迅講求辛辣干脆,周作人則湛然和藹,梁實秋更注重智慧的開掘,詼諧幽默,嘲諷而不乏寬容,他總是用一種隨遇而安的心態,以超然的目光審視社會世相、人生百態。又以一種幽默、閑逸的心態冷靜地審視、玩味之,其中既有儒家的沖和,又有老莊的通達,也有佛禪的超脫。在《雅舍小品》中,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態圖,以平常心寫平常事,但總能搔到生活的癢處,寓莊于諧,使讀者有所啟迪。例如《下棋》一文,不僅刻畫了觀棋人這種左右為難、進退為谷的情狀,同時也在前后文中生動細膩地刻畫出“交戰”雙方在對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精彩口搏、武斗場面,幽默詼諧,俏皮機智,具有生動傳神的藝術效果。又如《乞丐》是一篇刻畫世相人情的散文,作者通過對“乞丐”現象的透視,洞見整個社會的變化。借世相的描摹抒發自己的感受,表達筆者對人生的深沉關懷,這也是雅舍小品既超脫又厚重的一個支點。《雅舍小品》小中見大,生活瑣事皆成妙文,幽默調侃更是入木三分,總體而言,可謂“絢爛之極趨于平淡”。究其原因與作家曠達樂生、幽默風趣、從容優雅的人生態度有關,與作家“兩腳踏中西文化,一身處新舊之間”的人生歷練有關,更與作家學養思想有關。

  然而,作品不論好壞,總有它產生的特定時代背景,又說作家在創作時的特定文化心態往往決定了作品呈現的原生態。在我看來,《雅舍小品》可謂是“生“不逢時。梁實秋于1939年到1947年之間創作了《雅舍小品》,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要求文學擔負起民族救亡的使命。可想而知,在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還能泰然自若地寫在這些與時事無關的生活瑣事需要怎樣的心境,他又會遭到那些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抗日救亡文學者怎樣的唾罵。于是,梁實秋因《雅舍小品》被戴上了“與抗戰無關論”的帽子,一時間,他成了千夫所指,“走狗”、”漢奸”種.種罵名鋪天蓋地。

  既然時局壓力如此之大,那么梁實秋為何還要執拗地堅持寫《雅舍小品》呢?原來,他與魯迅先生的論戰使他受到了文壇大多數的咒罵和唾棄,與“左翼”文人結怨甚深。乃至在抗戰時期講統一戰線的時候,他的言論仍收到“左翼”文人的圍攻以及毛澤東的批評。另一方面,作為英美派留學生,他民主言論與自由思想又經常觸犯蔣介石當局,從而左右不討好。在這種時候,他的苦悶與落寞是可想而知的。人在苦惱煩悶的時候,或者遺失出家,或者在藝術的情感宣泄中得以解脫,無疑梁實秋選擇了后者。梁實秋的性格是很倔強的,從與魯迅等“左翼”文人論爭時的一些藝術主張,到編輯《中央日報》副刊所受到“與抗戰無關論”的批評而生的觸動,都可以在他的《雅舍小品》中找到影子。甚至可以說,《雅舍小品》是梁實秋用文藝創作的方法,對此前關于他所有批評進行的一種回應,當然同時也是梁實秋性情的流露。從另一個角度看,《雅舍小品》也是對“與抗戰無關論”的藝術實踐。他用藝術實踐對于“左翼”文人的批判進行回應——我的小品文就是寫“與抗戰無關”的,難道就不成為藝術品了嗎?到底你那些“抗戰八股”經得起時間考驗,還是我的小品文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

  其實我認為《雅舍小品》的遭遇是歷史必然現象,因為文學和人一樣,需要適合生存的土壤,而中國的新文學從誕生之日起,就具有感時憂國的精神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憂患意識。文學革命的發生,使西方文化的現代精神進入中國,這就從目的性上注定了新文學不可能“為藝術而藝術“,與時代無關,與現實社會無關。直到后來“尋根”作家的出現,梁實秋那些“與抗戰無關“的小品散文才”旱田逢甘霖“。不過就梁實秋寫小品的初衷而言,他也是在干預現實而無所作為的情況下,以小品的形式消遣生命。能撥開歷史煙云與現實的遮蔽,這大概也正是梁實秋小品散文的當代魅力所在。

【梁實秋雅舍小品讀后感】相關文章:

梁實秋《雅舍小品》雅舍、拜年11-11

梁實秋《雅舍小品》謎語11-15

梁實秋寫的雅舍小品11-20

梁實秋雅舍小品簡介11-28

梁實秋《雅舍小品》賞析07-28

梁實秋《雅舍小品》書評10-02

梁實秋雅舍小品解讀10-28

梁實秋雅舍小品談孩子11-23

梁實秋雅舍小品談年齡11-23

梁實秋雅舍小品談代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