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讀后感大學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的讀后感大學,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的讀后感大學1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并不是說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一種禮儀、一種體現自身優雅高貴的表現形式。無法通徹地了解相互的生活習俗、知識結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以前總說門當戶對是封建毒害的殘余,但真的沒有更現實的意義嗎?就我看來,它是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經常被忽略的、精神層次上的鋪墊。當然,我并不是說要把其當成一種鐵定律例來執行,而是認為應該作為必要的參考來對待。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離的。否則就是非愛行為,就是事君數,思辱矣;朋友數,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結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讓自己成為善良的、樂觀的、幸福的人,使自己與這些美好的品德相貼近,那么至少可以在與這樣美好的人相遇時共品一杯茶。
論語的讀后感大學2
不知道哪天開始,班級里同學們開始滿口的之乎者也,一會兒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一會兒有一句”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得我一頭霧水。好不易知道了這都是同學們從《論語》中引用來的,我懷著滿腹的好奇找來了這本書,薄的一本,寥寥幾千字。可就是本書,去讓我從中獲益良多,受益匪淺。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他這樣一個學識淵博的大文學家、大教育家眼中,每個人也都有他們自身的長處。孔子尚且如此,那更何況我們呢?從這里讓我明白了,與人交往相處,要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同時更應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些那些好的,摒棄那些不好的。
在學習方面,《論語》這本書里我更是看到一句句好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告訴我們學習要多思考,要從學習中獲得樂趣,讓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要時常回顧自己所學過的,要溫故知新。
而在整本《論語》當中,孔子對”孝“闡述最使我難忘。他說:”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是教導我們:百善孝為先,如果對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愛戴的話,僅是物質上的奉養,否則與動物有什么區別?是啊,一個人如果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了,那他有再大的學問,再多的金錢又有什么用呢?那他有如何能被稱之為人呢?
《論語》就像一位諄諄善誘的長者,耐心而仔細的.教著我們,怎樣和朋友相處,怎樣做人,如何盡孝,如何學習。每每翻閱都有新的收獲,我想這本書會一直陪伴我,人生的道路上它勢必會為我的揚帆起航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論語的讀后感大學】相關文章:
論語大學全文及譯文06-12
論語讀書筆記大學10-13
大學論語心得體會08-23
論語讀后感:讀《論語》有感02-09
大學論語500字讀后感03-20
《論語》11-12
《論語》11-05
《論語》11-08
論語 高三論語讀后感800字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