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風箏》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風箏》讀后感1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讀課外書了,只要是有文字的東西都會伸長著脖子看一看,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魯迅的文章了。
今天寫了一篇樣稿,我又想起來了魯迅的《風箏》,隨手借鑒進去。我很喜歡風箏,春天有風的時候,帶上自己喜歡的風箏來到空地上,讓風穩穩地把它托到天上。看到它在湛藍的天空中變成一個小黑點,快樂的感覺在明媚的天氣里也仿佛飛起來了。此刻心中的愜意恐怕只有我自己才能體會到。
初次讀《風箏》這篇文章,我詫異不已,原來魯迅先生是不喜歡風箏的,他在文章說:“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它,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玩具有很多種,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不喜歡就不喜歡吧,但是他說是沒出息孩子所玩的玩藝,我就感覺哪里好像不太對,總是說不清為什么。
今天在思考關于游戲的習作主題,再次想到風箏,再次想到魯迅先生的嫌惡。
魯迅先生的嫌惡還是不合理呀,那富蘭克林也喜歡玩風箏,還在雨天放風箏,最后發明了避雷針呢!這完全是魯迅先生的偏見呀!
從頭到尾再細讀《風箏》,魯迅的小兄弟喜歡風箏,他十歲左右,多病,還很瘦,買不起風箏,魯迅也不讓他放。“他張著小嘴,呆看著天空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跳躍。”弟弟是多么喜歡風箏呀,但是,弟弟的這些行為在哥哥眼中就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哥哥突然發現弟弟在后花園制作一個“胡蝶”風箏,里面有竹骨、有做眼睛的風輪、有裝飾用的紅紙條,都快完工了。魯迅是怎么做的呢?“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
讀到這里我感受到作為哥哥的野蠻和強悍,他在這里犯了一個強加于人的錯誤,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也不允許別人喜歡,這違背了大圣人孔子的教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弟弟年齡小,他可以使用武力來貫徹自己的意思,若是他碰到比自己強悍的人怎么辦?若是對方也強加給自己不喜歡的東西該怎么辦?回想現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老師強加給學生的,家長強加給孩子的,國家強加給個人的`,每一個都是那么強悍,那么囂張,想起來真的讓人窒息了。
當時魯迅也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等到他中年以后,常常懊悔自己的所作所為,他希望弟弟能夠寬恕自己的行為,能夠讓自己好受一些,但是當他說起這樣事物的時候,弟弟絲毫沒有印象了,反而驚異地笑著說:“有這樣的事情嗎?”聽了這樣的話,魯迅的心情更沉重了。小時候讀到這里的時候以為是魯迅先生以為弟弟忘記這件事情而寬恕自己,自己心里過意不去,所以才心情更沉重了。但是,最近魯迅的文章又讀了一些,這個沉重并非我理解的這樣的。
從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可以看出,他小時候也是充滿童趣的,但是隨著家境的破落,他過早成熟了。童年的生活是艱辛和心酸的。弟弟是那么喜愛風箏,但是作為哥哥卻剝奪了他的愛好,于是大家都在一種沒有快樂的氛圍里面度過了童年。讓魯迅后來悔恨的是,自己沒有快樂了,為什么還要剝奪瘦弱多病的弟弟的快樂呢?自己連寬恕的機會都沒有了,因為弟弟已經忘記了這些事情,所以他永遠背著這樣一個剝奪別人快樂的負擔了。
《風箏》中,弟弟無疑是一個悲劇人物,他喜歡風箏沒有錢就自己做,好不容易找來材料快要完工的時候,被哥哥無情地毀壞了,愛好被扼殺,理想被嘲諷,他應該是絕望和憤怒終生難忘的。但事實并非如此,當哥哥準備求得寬恕的時候,他早已忘記了這件事情。弟弟是受害者,但卻不自知,這才是魯迅更沉重的原因。
弟弟身上有著阿Q的影子,阿Q總是喜歡容易忘記那些傷害自己的人和事情,當傷害者表示懺悔的時候,被傷害的卻忘記了自己曾經是被傷害的,這里折射著人性的弱點,總是喜歡遺忘。
也許《風箏》所描寫的這些事情是虛構的,但是《風箏》中給我們思考的問題是實實在在的,魯迅的文章值得我們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讀。還有兩天,就是魯迅先生逝世85周年了,但是他的文章所折射出的一些社會問題、人性問題仍然還在我們身邊,一點都沒有遠去過。
《風箏》讀后感2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忠誠的仆人哈桑對少爺阿米爾的最真摯的話語,這樣一句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話語,包含著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的承諾。言必出,行必果。忠誠的哈桑,用自己的一生來兌現自己兒時的承諾。
哈桑是一個忠心的仆人,他與少爺阿米爾一起長大,而且是喝過同樣乳汁(由同一奶媽哺乳)的兄弟,用他爸爸的話說,喝過同樣乳汁長大的人就是兄弟,這種親情連時間也無法拆散。
這兩個男孩從小一起長大,一起生活。他們在同一個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邁出第一步,在同一個屋頂下說出生命中的第一句話。唯一的不同是,少爺說的而是爸爸,而哈桑說的確實少爺的名字阿米爾。他一生都遵循著“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愛少爺阿米爾勝過愛他自己。
淘氣的他們從小一起玩耍,雖然只是作為種種惡作劇的幫兇,哈桑卻總是在被逮到之后一個人默默承受著所有的責罵,即便是這樣,他從不拒絕阿米爾少爺任何無理的要求,事事尊重并包容他。他總是恭敬地稱阿米爾為少爺,即使心里早已當他是朋友,是兄弟。他從不會告訴任何人每一次的惡作劇都是阿米爾少爺的主意。能夠幫助他熱愛的少爺擋掉這些不必要的麻煩,他甘之如飴。
哈桑還是少爺阿米爾精神世界的傾聽者。對父親敬若神明的少爺,為了逃避爸爸的冷漠,希望用自己的作品來獲得父親的認可,可是父親卻絲毫不感興趣,只是盯著他,卻沒有要看一看的意思。因為在他看來,有個喜歡詩書多過于打獵的兒子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父親的冷漠讓少爺很受打擊。而目不識丁的哈桑則完全沉浸在少爺的故事中,臉上的神情會隨著故事的情節慢慢變化,并高度稱贊他,給予少爺足夠的鼓勵和肯定。“你肯定會成為偉大的作家,全世界的人都讀你的故事”,并在自己的理解范圍內為少爺提出自己的建議。雖然他提出的建議并不為少爺所采納,但是能夠安慰少爺,給少爺的生活帶來一絲陽光也是有意義的事情,畢竟,在他的心中,少爺的需求高于一切,為了少爺,他愿意兌現“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
為少爺遮風擋雨在哈桑看來是分內的工作,為少爺的利益而拼搏是義不容辭的,哪怕是要賠上自己的生命或尊嚴。為了獲得父親的肯定,少爺決定在風箏比賽中一顯身手。而哈桑,則是他斗風箏的助手。少爺面對人山人海的比賽現場開始打退堂鼓時,細心的哈桑一眼看穿少爺的心思并鼓勵少爺,“今天是個放風箏的.好日子”。無論何時,哈桑都是少爺阿米爾忠實的粉絲。激烈的競技現場,哈桑是少爺阿米爾堅強的后盾。在最后一刻,少爺阿米爾的風箏占據了有利位置的時候,哈桑開心地歡呼“太棒了,太棒了,阿米爾少爺”這是發自內心的喜悅,因為對哈桑來說,阿米爾少爺的成功遠勝于自己的成功。
在眾人的鼓掌歡呼聲中,哈桑卻悄然而退,少爺阿米爾依然成功,而他卻要為他的少爺錦上添花。他要讓少爺阿米爾“用鮮血淋漓的手捧著戰利品班師回朝,然后爸爸承認我的出類拔萃”的愿望成為現實。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了捍衛住意義不同尋常的這支藍風箏,哈桑即便是收到阿塞夫的侵犯也毫不動搖。正如哈桑和少爺預料的,父親雙手緊緊擁抱著少爺阿米爾,少爺得到了他期盼已久的父親的肯定,可是,忠誠的哈桑卻失掉了自己生命中最最重要的東西,但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愿意為少爺兌現他“為了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
哈桑忠誠地守護著少爺阿米爾,卻只是換來了少爺的背叛。少爺阿米爾目睹了哈桑為了捍衛藍風箏而受辱的過程,他在哈桑最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時候選擇了逃跑,從此背上了深深的負罪感。為了逃避自己的愧疚,他誣陷哈桑偷盜,進而想把哈桑趕出家門。為了讓少爺阿米爾如愿,哈桑承認了莫須有的偷盜罪名,離開了朝夕相處的伙伴。是啊,為了少爺阿米爾,哈桑背負了多少無辜,承受了多少委屈。但是,為了少爺阿米爾,他愿意兌現“為了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
即便是在生命垂危之時,他也從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從未因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抱怨,從未因受到的莫須有的罪名而難過,從未因自己在小小年紀受辱而悔恨,他始終堅信“為了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是值得的,是他今生無悔的選擇。
在此,我唯有說,有友如此,我又何求?
《風箏》讀后感3
在寒假里,我用閑暇時間閱讀了這本《追風箏的人》。這是一本由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寫的有名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他的第一本小說。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12歲的阿富汗少爺阿米爾與他年幼時一起長大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他們一起長大,形影不離,一起度過懶洋洋的悠長夏日,他們在院子里那些交錯的樹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與強盜,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蟲……還有一起放風箏和追風箏,過著快樂的生活。但在一場風箏比賽后,一切都隨之改變了。哈桑為了保住風箏大賽中贏得的那只藍風箏,在小巷中被奸。但阿米爾最終因為膽怯而沒有出面救哈桑。但哈桑并不責怪他,還任勞任怨地干活。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板,竟以哈桑偷東西為由趕走了他。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了睽違二十多年的故鄉,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后一份力,卻發現了一個驚天謊言——哈桑竟是爸爸的私生子。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決定保護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
我讀后覺得這本書刻畫生動,故事情節震撼感人。主要以阿米爾與他父親仆人哈桑的親密友誼為貫穿全文的主線,寫出了三代人的情感糾葛。其中哈桑對少爺的忠心耿耿,阿米爾對哈桑的棄之與背叛,以及阿米爾心中的救贖,小說情節巧妙交錯,使小說得到了高度的評價。
說先我先評價一下書中的人物形象。阿米爾少爺內心有一定的嫉妒心,他不滿父親對哈桑過多的贊揚和獎勵和自己的冷淡失望,內心一直感到挫敗和不平,內心開始排斥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哈桑。阿米爾在哈桑需要幫助的時候,卻不管不顧他。我想如果換一下位置,那哈桑一定會挺身而出,抵御那幫惡勢力。阿米爾卻沒有這樣做,眼睜睜的看著哈桑受辱。回家后,他又為自己的弱懦而感到慚愧,,每天面對哈桑都讓他內心備受煎熬。所以他選擇了一個卑鄙而極端的方式,誣賴他,把他趕走。讀到這里我都為哈桑打抱不平,阿米爾也太過分了,他怎么忍心把對自己如此好的哈桑趕走呢?如果是我,我一定會對哈桑加倍好,完全可以做到情同手足,把哈桑時時刻刻放在心上。但阿米爾后來為了贖罪,救助了哈桑的兒子。這一點還說明他良知未泯,終于有了一次對得起哈桑并贖罪的機會了。
下面再說說哈桑吧,個人認為較于阿米爾,哈桑的形象要光輝得多。哈桑對自己的付出任勞任怨,這是在當近社會十分少有的,自己十分喜歡阿米爾,覺得這樣的一個大好人就應該長命百歲。但到他死的那段,我卻哭的稀里嘩啦的,想到他什么事都默默承受,盡力按照少爺的意思,他那一段剝石榴,問少爺真會那樣做嗎,如果只要他讓,那么他一定會盡力去做。還有風箏大賽的.那段,他湊近阿米爾的臉,問他他什么時候騙過他。有人說哈桑太傻,我卻不那么認為,我覺得這恰恰是他善良的表現。這個角色讓我一次又一次的為之動容,讓無數次的落淚。
至于阿米爾的父親,我覺得他是一個有多面性格的人,對哈桑的不敢承認,影忍者心中的愛,不敢在阿米爾面前表現出來。知道阿米爾回到阿富汗之后才逐步揭露父親的犧牲與丑聞。
當然,書中也充滿令人回縈難忘的景象:一個為了喂飽孩子的男人在市場上出售他的腿;足球場中場休息時間,一對通奸的情侶在體育場上活活被砸死;一個涂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賣身體,跳著以前街頭手風琴藝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看似殘忍,但這一幕幕一切切盡是社會真相。
本文讀來好像一部簡單的家庭故事,但他的政治內涵是反應美國與阿富汗的斗爭。作者筆下的阿富汗溫馨閑適,卻因為不同種方法之間的摩擦而出現緊張。也讓我們了解歷史在美國和中東之間的分岔。
小說一出得到的好評度非常高,我覺得其中有一條評價說得最貼切:
生命的節奏是這個故事的框架。這部小說以1970年的阿富汗以后的美國為背景,文采飛揚,雅俗共賞。小說的高潮如此殘忍又如此美麗,令人不忍揭露,作者以恩典與救贖生命圓滿循環的動力展露無遺。這是一部極具療愈價值的宏偉文學作品。
——《水牛城新聞》
多讀讀書會有意外的收獲,也能引發思想的共鳴,特別是像《追風箏的人》一樣的勵志小說。讓你知道人生不一定是完美的,只有錯了后改正,救贖,經過了苦澀和酸楚之后,用一生的時間來挽回。
《風箏》讀后感4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這部由卡勒德。胡賽尼寫的名著讓我的心靈受到激蕩,它竟是這么的讓人不忍卒讀,有對國家與民族的思考,對善與惡的思考,對人性的思考。它更像一個警鐘,有振聾發聵之效。
在階級社會里,人一出生便是不平等的。阿米爾一出生便是少爺,理所應當的地享有榮譽,財產和來自一切親朋好友的尊敬,恭維,而哈桑只能是少爺忠實的仆人,并且天生兔唇,奴性觀念深入內心。就像他的爸爸哈里一樣是阿米爾爸爸的仆人,他們是朋友,但更是主仆。阿米爾開口的.第一個詞是“爸爸”,而哈桑開口的第一個詞卻是“阿米爾”。這讓我難過,每個人開口的第一個詞不應該為自己的至親嗎?
有優越性的阿米爾不止一次捉弄哈桑,用文盲來諷刺哈桑,甚至讓哈桑吃土來證明對自己的忠誠。其實,阿米爾的并沒有這么強勢,甚至有點懦弱。他嫉妒哈桑,只能通過這種伎倆泄泄私憤,因為父親不僅僅愛著他,還愛著哈桑,哈桑的每一次生日他都不會忘,有什么好事總想著哈桑。哈桑是那樣勇敢,善良,淳樸,甚至當你跟他說話時,就感覺自己是個大騙子。阿米爾偶然間聽到父親說:“一個不肯為父母挺身而出的人,長大后必然是懦弱的,要不是我親眼看見他從他母親肚子出來,我真不敢相信他是我兒子。”當然,阿米爾的心被刺痛了。誰不想擁有一份獨一無二的愛啊!在風箏節那天,為了喚回父親只愛他的機會,他買了風箏,干掉一個又一個的對手,如他所愿,他拿了第一。但是要把風箏追回來,他才算真正的第一,哈桑就是那個追風箏的人。一直到天黑,他在一個死胡同里找的了被一幫混混欺負的哈桑,條件是只有把追到的風箏交出來,才能幸免于難,哈桑卻誓死捍衛。阿米爾內心的懦弱跳出來了,盡管每次他有難,哈桑總是挺身而出,他不一樣,他怕,最終他退縮了,默默地離開了那個地方。哈桑拖著風箏,黑色的血地在雪地,刺眼之極。阿米爾有意無意地輕描淡寫。
阿米爾,你以為哈桑沒有看見不遠處的你嗎?你也真是懦弱啊!你為了逃避自己的愧疚,把自己的錢和手表壓在哈桑床下,以盜竊之罪攆跑了他。你每晚夜不能寐,悔恨著遺忘著,那張溫馴的臉卻始終揮之不去。你終于離開了這去了美國,有了事業,愛情,卻沒有孩子,或許這是上天對你的懲罰吧。你從拉辛汗口中得知哈桑已死。你當然痛徹心扉,世界上總有那么一兩個人好無理由的愛你,從此以后再也不會有了。
因惡通向善,是你的救贖。其實哈桑是你同父異母的兄弟,他的兒子在你的故國。你從美國回來了,那凋頹的斷壁殘垣不是你小時候的故鄉。你冒著被大兵殺死的危險見到了哈桑的兒子。在決斗中,你肋骨斷裂,人中裂開,肺被刺穿,就連結實都被打了出來。你卻大笑,內心無比舒暢,你的愧疚終于有地方發泄了。還記得你用石榴擊打哈桑,讓他來緩解你的愧疚,哈桑卻將石榴砸向自己的腦袋,石榴汁像血液一樣從哈桑腦袋滴下,又是一陣刺痛。最終,你收養了哈桑的兒子,你的風箏追到了。
血淋淋的情節直擊人性,“懦弱”,“自私”,“逃避”這些字眼都是我們所討厭的,但它們又時常出現在我們身上。或許每個人都有罪,他那么不愿讓人言說,因為懦弱,因為嫉妒,因為要保護自己。不言,塵封過去是大多數人都會做的。中國的荀子有性惡倫一說,人之初,性本惡。懦弱或許是我們的天性,沒能保護我們應該保護的人,確實是一種罪惡。由惡向善,追尋美好,追尋內心的風箏是我們應該做的。你忍心看到一個純潔無暇的人對你說著:“為你,千千萬萬遍。”當他遭難時,你卻袖手旁觀嗎?在道德與利益的博弈之間,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贖罪,是西方人的信仰,但中國人也應借鑒。我愿以赤子之心挽回被我傷害傷害之人受傷的心,似春日里第一片雪花融化,漸漸春回大地,追回兒時那遙遠的,美好的回憶,讓那風箏在我心頭一直飛翔。
【《風箏》讀后感】相關文章:
《風箏》《紙船與風箏》《畫風箏》教案06-28
理想的風箏的讀后感《理想的風箏》讀后感10-11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心中的風箏05-07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追風箏的人》 讀后感12-16
風箏,風箏作文600字10-15
風箏和風箏詩話作文09-21
風箏,風箏,風之子!作文09-25
風箏05-20
《風箏》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