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顧茅廬》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顧茅廬》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顧茅廬》讀后感1
《三顧茅廬》同學們都讀過吧,那豪情壯志,那手足情深,那氣勢恢宏,那回腸蕩氣,使每一個好學者,都深深的迷戀,令人心曠神怡。而我最喜歡的那一張,并不是官渡之戰;也不是智慧滿腹的諸葛亮,不是巧妙的草船借箭,而我最喜歡的是《劉玄德三顧茅廬》。
這一章的.大概內容是:劉備從徐庶口中得知臥龍崗上,住著一位奇才——“臥龍先生”諸葛亮。劉備想:“如果我壽這樣的一位賢士,讓他輔佐我,肯定大業必成!劉備心動不已,決定請他出山。第一次請他出山,門口的童子攔住了去路,他說:“諸葛先生有事出去了。”
劉備只得敗興而歸。而魯莽的張飛說:“大哥,還不如直接把他捆來。”劉備瞪了他一眼。第二次,劉關張三兄弟又來相請,卻發現有一人極像諸葛亮,問后,卻得知是他的弟弟。直到第三次,諸葛亮正在睡覺,三兄弟耐心等候,諸葛亮終被他們的誠心感動,答應出山。
這篇文章讓我受益匪淺,一個人想要成大事,身邊必須人才濟濟。那又有什么辦法使人才為他人所用呢?一定要善待人才,愛惜人才,重用人才,把它們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上去。還要賞罰分明,這樣一來,一定就能成就大業了。
三顧茅廬不一定單單指用于軍事上,現在也同樣會用到。比如,某企業的人員不充分,突然打聽到一位很有才華的人,便三番五次的去拜訪,用誠心,對待這些人;同樣會受到別人真心的回報。所以,總體來說,就是要善待人才,要講誠信,要有禮貌。
然而,講禮貌,懂禮儀,不正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嗎?是啊!美德是什么呢?美德時一句安慰別人的話語;美德是一座搭起的愛心橋;美德更是在別人生病的時候,送來的一杯熱水。因為,整個世界,沒有了美德就不會在和平,讓我們攜起手,共同把美德發揚光大,讓人人都懂得美德!
《三顧茅廬》讀后感2
朝陽可愛,鳥語動聽,我興沖沖地拉開窗簾,陽光就跳進了我的我的房間,爬到我的書架上,我信手拿起那本兒童版的《三國演義》,如饑似渴地看起來一個故事——《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主要講了劉備三次到臥龍岡拜訪諸葛亮,想請諸葛亮幫助他恢復漢室江山,雖然他前兩次拜訪都失敗了,但他并沒放棄,依然有耐心、有恒心去拜訪第三次,最終感動了諸葛亮,愿意跟隨他,助他一臂之力,完成恢復漢室江山的心愿。
我被劉備的堅持打動了。他在《三顧茅廬》中,第一次沒見到諸葛亮,他沒有放棄;第二次繼續去拜見,依然不遇而歸,關羽和張飛都希望他不去了,但他沒有放棄;第三次,他依然去拜訪諸葛亮,正在下雪,諸葛亮在午睡,他堅持在門外等待他,直到諸葛亮接見他,最終答應助他一臂之力。如果劉備不是特別能堅持,諸葛亮也不會跟著他,沒有諸葛亮的輔佐,劉備不可能成為三分天下之一的.領導者。
看到劉備的堅持,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小時候的一件事。我七歲時,有一次,我和李明比賽誰掏的雞蛋多。第一天,去雞窩邊時,我高興得不得了,回來時卻失落了,因為我空手而歸;第二天,我依然耐著性子去了雞窩邊,東瞧瞧,西看看,雞窩里空空如也,守了一整天,雞也沒下一個蛋,我像只斗敗的公雞垂頭喪氣回家了。我再已受不了了,心想:明天肯定也是一樣的結果,干脆不去了,于是第三天,我就待在家里,玩會兒玩具,看會兒電視……誰知道,下午時分,李明拿了三個雞蛋來了我家,我驚奇地問:“哪里來的?”“當然是雞窩里掏的呀!”李明一副勝利者的模樣。當時的我別提多后悔了!要是我再堅持去一天,誰贏還不知道呢!
“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果然不假,《三顧茅廬》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不然就不會成功。這便是我從書中尋找到的黃金屋。
《三顧茅廬》讀后感3
今天,我看了《三國演義》中的《劉玄德三顧茅廬》。看完了這篇文章,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劉玄德三顧茅廬》的主要內容是:劉備在南漳遇到了司馬徽,司馬徽給他介紹了鳳雛、臥龍兩位軍師。劉備在徐庶的指點下,知道了臥龍就是諸葛亮。于是前去拜訪,但是童子說諸葛亮不在,劉備只能先回去了。幾天后,劉備再次拜訪,但里面的人是諸葛亮的弟弟,劉備很失望,留下一封信后就走了。又是一年的春天,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去拜訪諸葛亮,可是這時他在睡覺,于是劉備站在階下等。諸葛亮醒來后,聽說劉備等了好久,連忙出去相見。劉備跟諸葛亮談了許多,覺得他很有才能,就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很感動,便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掩卷沉思。劉備不管風吹雨打,三次來到諸葛亮家,終于打動了諸葛亮。相比之下,我實在不如他。如果我遇到一點點的困難,就臨陣退縮,遇到作業題目不懂的',干脆不去思考,去抄同學的。我覺得很慚愧。劉備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想起了我的朋友——玲玲。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做作業。做到數學作業,我們遇到了一道不會做的題目。我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來。反正也是最后一道題,明天去抄同學的吧!我一邊想著,一邊對玲玲說:“玲玲,我們出去玩,好嗎?”玲玲聽了,生氣地對我說:“不行!沒做完這道題,我是不會去玩的。‘今日事今日畢’,只要今天做完了今天的事,就總會有收獲。
如果總想著抄別人的答案,最后什么也不會得到。”我聽了,臉像發燒似的紅了。玲玲就算是面對一道題目,都會堅持不懈的去做,我為什么做不到?于是,我坐了下來,和玲玲一起討論。沒多久,我們就“攻克”了這道題目了。我高興的說:“玲玲,你說得真沒錯,你又給我上了一堂課。”我們都笑了。在玲玲的 1 / 5
身上,我看到了劉備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要學習劉備和玲玲,學習他們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學習。
現在,我的成績在不斷進步。《劉玄德三顧茅廬》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的去做,就能獲得成功。
《三顧茅廬》讀后感4
孔明常自比管仲樂毅,是不會隨便委身于人的。徐庶臨別劉備時,曾專往孔明處(偏他就能隨便遇見,也可見劉備之不遇的必然性)勸其輔佐劉備,反被孔明怒斥一番: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說罷,拂袖而入。孔明在等待時機,他要擇良木而棲。以他對天下大勢的洞明,他是不應該沒聽說過劉備的,只是沒有機會親自考察,因此當劉備第一次前往臥龍崗之前,實際上孔明已為劉備設下考場。
第一次去,童子的一句“我記不得你這許多名字”,也可視為孔明對劉備的有意怠慢。當劉備聽說孔明不在家,想且待片刻時,在關張的勸說下,竟真的離開 4 / 5
了。故這一次劉備來得勿忙,沒有做充分準備,孔明對他是不滿意的,使一小童即打發了他,因此第一顧失敗。
第二次去,正是朔風凜凜,瑞雪霏霏之時。沒想卻又是孔明之弟出場了(呵呵,劉備所見之人也在提升檔次。孔明若現在做導演,片子也肯定不會引起觀眾視覺疲乏),一句哥不在我不敢久留你等于對劉備下了逐客令。這次劉備比上次表現好,留下了充滿誠意的書箋五份。孔明對他的態度基本滿意,因此為第三顧的成功埋下伏筆。
第三次去,是孔明對劉備的最后一考,也是最苛刻的一考。一般人受不了。先是諸葛均貌似無禮地自行離去,劉三人無人引見,自己前去叩門。童子的一句先生還睡著沒醒呢,把等還是叫的問題拋給了劉備,劉備選擇了等,并且是恭恭敬敬地侍立著等,惹得張飛要去放火。總共等了“半晌”后又立了“一個時辰”,靜侯孔明穿衣又是“半晌”(呵呵,劉備就是劉備啊。成功不是偶然的)。尤其是正式見面后劉備的.態度,更讓孔明滿意。劉備一見孔明,如見神仙,趕緊兒地下拜,并極表仰慕之心,終于使孔明接納了劉備。
之后自然是劉備也拿出了自己的考題,孔明一席三分天下的預言,讓劉備如撥云霧而見青天。一對最佳拍檔形成。
孔明對劉備的認識過程,也是對劉備為人的考驗。讓我想起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中的那幾句話來,“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孔明根據這一至理明言而對劉備設下考題,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劉備就是他等了已久的有天子命并有天子素質的好主子。跟定了!
《三顧茅廬》讀后感5
在這次寒假,我看了許多本書,但其中我最喜愛的書還是《三國演義》啦!下面就讓我來簡要介紹一下這本書,談一談我讀這本書的讀后感吧!不過要說到這本書里最好看、最有名的篇章,我認為那就是《三顧茅廬》的故事了。
《三顧茅廬》里講到了主人公劉備為了完成復興漢室大業的理想,誠心誠意的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的故事。書中記載了劉備在第一次邀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的仆人告訴他,諸葛亮不知去哪里了,或許三五天,或許十天半月才有可能回來,劉備便只好帶有遺憾離去。
第二次劉備去邀請諸葛亮時,劉備派人打聽到臥龍先生諸葛亮已經回來了。當時正是寒冬,還下著大雪,張飛阻攔劉備說:“現在正是軍隊在打仗,改天再去了。”但劉備卻堅持要去見諸葛亮,當劉備、關羽和飛三人來到茅屋外,卻發現只有臥龍先生之弟諸葛均在家,諸葛均說:“二兄諸葛孔明昨天出去閑游了”。因為又沒有見到諸葛亮,張飛和關羽認為諸葛亮是故意不理睬劉備等三人。張飛怒氣沖沖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卻狠狠地斥責他們。
第二年早春,劉備第三次去了臥龍岡,路上遇見諸葛均。諸葛均說:“昨晚家兄已回,今日將軍可以一見。”當劉備來到臥龍岡時得知諸葛亮正在睡覺,一個時辰后才醒來,劉備就在寒冷的`門外等了足足一個時辰才見到了諸葛亮。
我讀了這本書最深的感受就是:我被劉備不厭其煩的毅力深深感動,劉備注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劉備為了能夠統一國家大業,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劉備得到諸葛亮后感覺就象魚兒得到水一樣,說明劉備胸懷大志,尊重人才,善于團結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充分發揮大家的長處。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做事情要有誠意,要誠心誠意地去做,遇到困難要有恒心,要堅持不懈,不能輕易放棄。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