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紅讀后感推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樓紅讀后感推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紅樓紅讀后感推薦1
賈元春是賈寶玉的親姐姐。因為她生在大年初一,所以取名元春。她被選為了貴妃,皇帝恩賜她回家省親,賈府特意建了一座大觀園。
終于等到了正月十五,元春回家了。賈府張燈結彩迎接她,那場面真是熱鬧、隆重!紅樓夢第17回、18回就寫了賈元春寧國府歸省慶元宵的情景。
從這一章里邊兒我讀出來皇妃回家真是不一般!為了迎接她回家,先花費那么多錢蓋了大觀園。回家時,宮女、太監一撥接一撥出場,賈府老小全部跪著迎接,真是豪華奢侈!
但賈元春當了貴妃,一點兒都不開心。文中好幾處寫到賈元春落淚,她看見賈母時,書中寫道,“賈妃滿眼垂淚”“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她還說宮里是“不得見人的去處”。說是回來省親,但待了沒多久,宮里就又召她回宮,最后她強忍著淚水離開了自己的家,而這一去直到死也沒再回來過。賈元春真是可憐,雖然她是一個皇妃,表面很風光,但卻一點兒也不開心,她心里的悲傷又能給誰說呢?古代的女孩子實在是太可憐了!
是木石前盟的刻骨銘心,還是金玉良緣的天做之和,那只身離去的的背影在那個時代象征了自由仰或是孤單。
大觀圓里的紅墻綠瓦,鶯歌燕語,其實不過是紅樓一夢。在曹雪琴意氣風發的那個年代里,更多的其實是束縛,于是才有了林黛玉的葬花,才有了賈寶玉的出家,才有了薛寶釵的悲哀。
賈林兩個人的愛情可算是可歌可泣,他們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決心,一直是現在崇尚戀愛自由的象征。可是當人們在贊頌他們的時候又有誰看的見寶釵的'傷口,誰,誰,誰。
我喜歡寶釵,在這個代表封建禮教的女子身上,我可以感覺到她對幸福的執著。我想我也是一個對幸福執著的女子。很勇敢的守侯著若即若離的愛。
賈寶玉離開了,他應該有他的追求可是他辜負了那些愛他的人。我想如果我是他,我會和寶釵繼續生活下去,即使我不愛她,也會和她好好的在一起,這不是承諾是責任。對于寶釵也對于即將出世的孩子。
我不會渴求一份得不到的愛,我想自己應該會和一個很愛自己的人生活,平淡,寧靜,也會幸福。
好好的珍惜吧,不要傷害我們愛的人,更不要傷害那些愛我們的人!
紅樓紅讀后感推薦2
縱觀《紅樓夢》,從結局看來,不管是多情的賈寶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還是真性情的史湘云,他們的結局都是朝著悲劇走去的。但也許正是這樣的悲劇,才令當時封建社會的本質在讀者面前節節敗露。
首先從典型的人物賈寶玉來說,他銜玉出生,享盡寵愛,不追求功名利祿,只追求愛情。古有賈誼懷才不遇,郁郁而終;詩人陶淵明心往官場,卻因無奈而逃避;更有屈原受讒言、被流放,終投江自盡。他們都希望奉獻于國家,但因懷才不遇落得個悲劇。反觀賈寶玉,縱他考中了進士,但因看透了官場、憎惡世俗,最終選擇棄世出家。由此可見作者對當時封建社會即將崩潰的無奈嘆息。
就林黛玉而言,她給讀者的印象——多愁善感,學識淵博,病態卻是個標致的人,使賈寶玉一眼見著就覺著熟悉,說出“這位妹妹,我好像在哪見過”的話來。可她也沒有與寶玉相守,反而淚盡而逝。史湘云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同樣是寄人籬下,她卻“醉臥芍藥”,這樣的性格表現或許現在看來不算什么,但在當時循規蹈矩的封建制度之下,真算得上是性情爽朗了,可這樣一位個性鮮明的女子也逃脫不了悲劇的結局。再有薛寶釵,知書達禮,處世圓滑,可最后被賈寶玉拋棄,淪為封建婚姻的殉葬品。即便是在賈府權力滔天的王熙鳳也只落了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場。
那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丫鬟,結局更是一個“悲”字了得。鴛鴦用死來維護自己的清白與尊嚴,金釧兒含冤投井自盡,平兒真心侍奉王熙鳳和賈璉卻兩頭受氣,晴雯含恨而死,司棋為愛撞墻,等等。作者筆下的這些女性各個都不同,卻個個是悲劇,真是“萬艷同杯”!
人物的悲劇造就了“紅樓”的.悲,但卻不僅僅停留于這一層悲。它其實更多地反映了社會的悲,折射出了作者心中的悲。作者曹雪芹經歷了曹家由盛轉衰的過程,早年錦衣玉食的他晚年卻以賣畫為生,這種天壤之別的生活變化是促成《紅樓夢》創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道的衰落讓他慢慢意識到封建社會的大廈雖是一座百尺高樓,卻只剩個軀殼,搖搖欲墜、岌岌可危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表達了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的不滿,同時對封建等級制度及統治思想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從某種角度來看,人物的悲劇又何嘗不是曹雪芹一生心路風霜的大折射呢?
紅樓一夢,大夢醒來,悲音宛在,好一個“萬艷同杯”,真一個“凄凄慘慘戚戚”!
紅樓紅讀后感推薦3
世上再無任何一部小說能夠和《紅樓夢》一樣為眾多的讀者癡迷,為眾多的專家所研究。一座大觀園,讓人引發了多少聯想、多少渴望。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悲劇是這部書的主線索,而《紅樓夢》不僅僅限于此,而是更多地描繪了世間百態、風俗人情和眾多小人物的辛酸。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句詩來描繪林黛玉的性格是再貼近不過的了。對于黛玉而言,寶玉是她唯一喜愛的人。黛玉雖然生活得錦衣玉食,卻深受寄人籬下之苦。讀罷全文,就會發現黛玉對寶玉的愛是專一的,是不允許任何人插手的。
而寶玉,作為怡紅公子的他,是一個“年少不知愁滋味”的貴族公子,他天資聰穎,但卻視功名利祿如糞土,是一個與當時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但作者在他的身上寄托了對封建社會的不滿,對理想生活的美好追求。賈寶玉身上還存在著另一個人性的閃光點;那就是對下層貧苦人們的同情,寶玉對待他的丫鬟們也沒有盛氣凌人的態度,而是一種平等真誠的態度。這也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此外,《紅樓夢》中也有其他的一些人物。比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誤了卿卿性命”的王熙鳳,還有精明能干、處事圓滑的薛寶釵,還有純樸善良、幽默滑稽的劉姥姥。人間百態,各種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紅樓夢》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真正的壞人,這是不同與中國古代其他小說的特點。讀《紅樓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人物的肖像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但看黛玉的眉和眼,就生動形象地勾勒出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情。
?紅樓夢》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詩詞。那首《葬花吟》中的句子“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香榭,落絮輕沾撲繡簾。”多美的意境啊!《紅樓夢》中黛玉寫的詩像她自己一樣委婉含蓄。“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而寶釵的詩中更多的是大氣,“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令人不禁惋惜的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并沒有完成全書,而僅僅完成了前八十回。“殘缺是種美”,眾多的紅學家們研究揭秘《紅樓夢》,而我也為這本書感到驚嘆。
說不盡講不完的紅樓,里面有許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每一句話都值得去仔細揣摩。然而這次匆匆讀完,已經把我深深吸引住了。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就在于它永恒的魅力。
紅樓紅讀后感推薦4
一襲道袍,飄飄曳曳,宛如天外之人,高潔而不沾染一死凡塵,她就像那年盛開在她庵外的紅梅,美麗而孤傲,妙玉的美麗是上天造就的,但她的孤傲卻是命運使然的,自幼多病的她在父母雙亡之后孤身一人流落至此,本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落得如斯之地步!她就像那一枚明珠卻被誤投于深海之中,賈府的放蕩風氣與藏圬納垢,讓她不得不因為保護自己而對別人冷目三分,甚而讓別人覺得她“可厭”!無非就是因為她的無權無勢與身份低微。
也許如果沒有讓她遇到玉賈寶,也許她沒有愛上他,甚而為他走火入魔,也許她便會擁有一個完整的一生,即使一輩子應對清燈古佛,獨自老去,她也不會覺得有一絲一毫的空虛,但她見到了他,這個第一個待她平等之人,第一個值得她為之傾心之人,第一個知她甚深之人,在妙玉心中,他是個性之人。
從受到寶玉稱贊時的故作正經到一時真情流露時的面紅耳赤,她難道真的'是一個心如死灰的道姑嗎?不,她也是一個普通的十八歲的少女,僅僅是被封建禮教荼毒了思想,她有勇氣愛上世俗所不容之人,卻沒有勇氣去沖破那層束縛,她清楚的明白,一但自己不循規蹈矩地做尼姑,她便會與寶玉見面機會也沒有,憑借了賈府的勢力,豈能容忍此等傷風敗俗的事情出現!她只能留意地收拾起所有的心緒,戴上副不可侵犯的圣潔面具。但她真的能如此度過余生?
雖然紅樓夢中有暗示,妙玉會那里獲得幸福,但我覺得高鄂的續書不無道理,在續書中,妙玉被強盜掠走,生死不知,乍看,很悲慘,但我覺得,讓她在賈府中受心痛煎熬一輩子是更殘忍之事,也許此后的她有了一些轉機也未可知。
正如妙玉在給寶玉的帖子中寫到:“檻外人妙玉遙祝芳辰”,檻外人”三個字大有深意,妙玉無疑是聰慧的,她用三個字向寶玉證明心跡,體現她不愿讓自己涉足于這紛擾的塵世間,保護自己也保護自己所愛之人,人人都說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感情是千古悲歌,從來沒有人注意到妙玉對賈寶玉苦苦思戀,黛玉無疑是幸福的,她畢竟還有一段完美的憧憬與感情,但妙玉的感情從一開始就注定不會有結局。
【紅樓紅讀后感】相關文章:
紅樓夢中顏色詞紅的翻譯及解析10-23
《紅樓夢奪目紅》的讀后感12-27
悼紅樓夢還是悼李少紅12-06
李少紅首次答疑新版《紅樓夢》的各種爭議11-18
中國紅,紅天下04-25
《紅樓夢》選讀之《怡紅歡聚》 學案設計(蘇教版高三選修)12-05
紅樓,紅樓的詩歌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