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五年的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萬歷十五年的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萬歷十五年的讀后感1
萬歷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這一年,明王朝的模范官員海瑞、著名將領戚繼光相繼離世,在歷史的長河里似乎僅掀起了些許浪花。而在黃宇仁先生的《萬歷十五年》里,這一年,又仿佛暗含玄機,確是頗為值得探究的歷史節點。
縱向而言,1587年距明開朝(1368年)已有219年,距明亡(1644年)尚有57年。此時的明王朝治國早有祖制,統治思想上則信奉僵化的程朱理學下的孔孟儒家,甚至將其視為司法、理政的判斷依據。看似一切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日臻成熟的王朝舊制,僅余的數十年氣數,卻又無不在提醒后來的諸位看客,實則危機早已潛伏。
橫向觀之,在黃仁宇先生截定的1587年之剖面下,萬歷皇帝正當24歲的盛年,卻已登基15年,其老師兼前首輔張居正已溘然離世5年。執政的前十年亦是萬歷帝在位最有作為的十年,開創了“萬歷中興”的盛世局面,這些均與首輔大臣張居正勵精圖治,強力推行系列改革密不可分。當然,當時尚在少年的萬歷帝眼里,凡事以老師的教導為最高準則,名為萬歷中興,實乃張居正的個人意志使然。盡管開朝皇帝朱元璋為鞏固皇權而廢丞相,凡事均需皇帝欽點,長此以往,必有后來皇帝不堪重負,隨之,內閣制度應運而生,加以明朝的監察、秘密警察之制,皇帝既在腦力、體力上得以解脫,又分散權力防止下臣專權。但是這僅是理論上的完美無瑕罷,實際情形往往大相徑庭。張居正竭力輔佐萬歷帝,一心圖治的他斷然不曾想自己的專權,死后引發臣僚群起攻之,終遭皇帝的唾棄,落得個死后兩年便被抄家,險被鞭尸的悲慘下場。
587年,即位15年的萬歷帝,無論是體力上,還是精神上均略顯疲態。這位從小生活在帝師張居正影響與約束下的皇帝,雄心當立之時,受了反對派的引導與蠱惑,當務之要便是極力清洗張居正等人勢力,似乎一掃了多年來的壓抑與陰霾。然而,此時的萬歷仍然毫無沖破藩籬的快感。約束依舊,自己如同重又被新的人所綁架。自開朝以來,朝廷便被文官集團所占據,雖然爭吵毫無休止,但正是這毫無休止的爭論構成了一股難以逾越的力量,使得國家機器在預設的規范與軌道內有條不紊的運轉著。在萬歷看來,自己恰像一具木偶,在群臣的擺布下立在當在的位置。他愈發地感到,老師張居正的倒臺,真正受益的是倒張派的臣子,他不過是順勢推到了最潮頭罷!然而內心的一點悔意,終究被一時的蒙蔽與情緒所淹沒,何況自己還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豈能隨便食言。于繁雜喧鬧的朝堂,萬歷更覺這無窮盡的上朝的無趣與累贅。
所幸的是,在沒有張居正的5年里,新任首輔申時行頗懂為臣之道,舉凡政事皆處理得滴水不漏。然而,彼時的首輔申時行內心亦頗為復雜,以至于才五十有二的他,便早已鬢發蒼蒼,顯現出處未老先衰之態。原本作為候補之一的申時行,時來運轉之下,僥幸坐上了首輔的高位。不過,此時的首輔亦如此時的皇帝,職業的矛盾如影相隨。前任張居正的前車之鑒,無疑讓其如履薄冰。
申時行深諳,開朝以來,王朝的運轉全依仗道德的力量得以均衡維系,而道德的傳承則在于出身于士人階層的文官集團,所有的典章制度均在文官們的直接干預與操作下得以完成。明朝開“八股取士”之先河,考試的標準化雖大大減少了評判的難度而更具操作性,但其束縛人的原創思想亦是立竿見影的,誠然這是為統治者所愿見的。這也催生出一批固守陳規、僵化教條的文官士子。自然,本朝的法律已置于道德之下,具體的事務甚至司法判決,全在于為官者的道德評判,而具體操作的技術層面亦無實際的依據,往往為個人的好惡所左右,行政的成效自是大打折扣。綿延兩百年下來,儼然形成了連萬歷帝都深感巨大的力量。中國又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農業社會,王朝的統治只能通過各級文官與底層的大多目不識丁的農夫勾連起來,因而,施政的核心便在于推行能讓文官能所遵循的文牘范本。當初,前首輔張居正一意力圖打破這種僵死低效的局面,卻終究被這無形的力量所扼殺。
不過,扼殺張居正的力量明面上為其改革將大多數文官置于對立面,而底下的暗流則在于張居正忽視了文官不愿公開的私欲,升官發財實則為無數士人畢生追求的夢想。雖然開朝以來,本朝官員的待遇并不高,但是這仍阻擋不了士人們做官的熱情,暗下的俸祿自是豐厚無比的,范進中舉即為一例。那些仁義道德只是停留在嘴上說說,實際執行時又另有一套標準。這陰陽之間的關系,張居正顯然掛一漏萬了,其觸動的是整個文官集團的奶酪。
首輔申時行對此陰陽之道早已心知肚明,其施政要義則在于平衡之術,皆以妥協維持局面為主,而不一意孤行地去達成自己所愿。即便如此,言官對其攻擊未曾停過,先是其極力與張居正撇清關系,后因其過于妥協。終究其在擁立太子的事情上,文官們不愿意看到其在此事上擁戴新功,一番攻擊之下,被迫辭職掛冠歸田。
王朝的文官們大奉陰陽之道,萬歷帝見得多了便更加感覺無趣而心生厭倦。倒是一位叫海瑞的`官員,在如此封閉保守的官場上仍秉承操守,敢于自我犧牲,似一股清流傾瀉于污濁之上。只是清者如海瑞者一生命運多舛,幾經浮沉,最后一次出山已七十有二,不過是文官們看重他高風亮節的名號委以虛職,以寬慰老百姓的心罷了!
至于青史留名赫赫有名的武將戚繼光,在當時重文抑武的情境下,處境并沒有歷史教科書上所言之好。明王朝的武將幾乎皆為文墨不通的粗人,故而對于帶兵打仗并無實際的理論可支撐,統領軍隊的則是文官甚至太監,前朝震驚中外的土木堡事件正是太監領兵的杰作。武將的功績在文官們看來,不過是其高談闊論中一句話的事情,顯得微不足道。也只有這樣的武將,皇帝才安心穩坐金鑾殿。只是軍隊如此低下的戰斗力,無怪乎東南沿海屢被一干倭寇侵犯。如同戚繼光這樣文韜武略的將領自開朝以來皆為鳳毛麟角,此自然為文官集團所防備。若不是前首輔張居正的鼎力支持,其一番精忠報國的抱負恐如空中樓閣般化為泡影。他的命運實與張居正緊緊地捆綁在一起的,張的悲劇亦導致了戚繼光后期被萬歷帝革職,一代將星在貧病交加中了卻殘生。
而橫空出世的明代思想家李贄的出現,更如同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怪胎。這位出任過萬歷朝官員的學者,骨子里對于當時社會僵化的思想、保守的思維而極為蔑視的,尤其對于居于統治地位的儒家學說極為批判。彼時,曾為領導和改造社會力量的儒學,儼然成了限制創造的牢籠。以至于其下半生棄官在湖北麻城的佛院里著述立說,試圖洗刷這沉悶的空氣。盡管其本身處處充滿了矛盾,但是這種在當時看來離經叛道之舉是值得肯定的。其一些主張是切合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是不為文官集團的重視與采納罷!直至人生的終點時,終引起文官們的群怒,抓捕入獄自刎而亡。
彼時,在地球的另一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將要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在北京皇城北面的白水黑山間,努爾哈赤去繁就簡創立的八旗軍隊正致力于開疆拓土。而1587年的大明帝國看不到任何勵精圖治、鼎新革故的氣象,反而自皇帝至低級官員愈發的暮氣沉沉、固步自封。
此時封建王朝實則已進入了一條幽暗的死胡同,中國的大地本可以穿過這條所謂的胡同通往新的世界,只是歷史沒有假設!一切起于偶然,實又必然!王朝的轟然坍塌早已列上了日程,此即為黃仁宇先生探微知著的內在邏輯罷!
萬歷十五年的讀后感2
這是我第二次讀這本書。第一次是在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那時候看的是電子版的。當時因為“久仰大名”就去找了電子版的資源讀。結果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不忍卒讀”。對當時的我來說,這本書像百年孤獨一樣難看,常常的篇幅,堆疊的術語,還有復雜的人物關系、敘述的風格讓我望而生畏;加上我本人也比較急功近利,靜不下心來看這種難看的書,所以那時候的我看了十幾頁就失去了繼續看下去的欲望。
然后到了這學期,由于我參加了讀書分享會,加之有前車之鑒,我下定決心要把這本書讀下去。于是花了差不多4天的時間,每天閱讀四五十頁,終于把這本書啃完了。期間為了能更加了解其中歷史,我還在B站上找了關于張居正的百家講壇。看完這一遍之后,對本書有了一些了解,對明朝的歷史也是,甚至對于整個中國兩千年來的歷史都有了一些思索。也算是讀了這本書的一些收獲吧。
這本書之所以難讀,我覺得正是它的優點吧——正經、堆料十足。里面所敘述都有章可循,大量引用史料來佐證自己的觀點。而且言辭中肯,極少有不正經,片面的言辭。這是一本暢銷的學術性著作——欠缺暢銷書的通俗易懂,不能像暢銷書那樣一目十行那樣就能懂得其中所寫,反之你應該一行一行地認真去讀;但是這本書又比其他的學術性著作容易讀的多,像看小說一樣。我覺得書名也取得不錯——萬歷十五年。取一個年份來當書名,里面有什么奧秘嗎?說實話我也是被這個書名吸引的。
說到書名,就要提到書的內容了。我覺得,萬歷十五年是一個引子,引出了書中故事的前因后果。書中所講的人物,有六個,分別是萬歷皇帝、申時行、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出來萬歷皇帝做兩章來論,其他五人各做一章。但是每章并不是脫節的,相反,者些人只是相應章節里的主角,其他人充當配角。書中講述了這些人,這些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宿命般的結尾,余韻悠長。
作為一部歷史性著作,它的寫作是成功的。作者考究了很多史料,詳實得記敘了當時的情況,然后又由此引發出自己的歷史觀,即是:“中國官僚體制以道德代替法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人們理智上的自由被壓縮在極小的限度之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宗教上善良也無法彌補技術上的不足,這便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大失敗的主要原因。”且不論這種觀點對不對。不過這本書確實試圖提出一個理論對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做一個原因。歷史上也不止他一個人試圖提出一個理論可以全面籠統地對中國歷史做一個適用的法則。如金觀濤在《興盛與危機》中根據系統的控制論得到的“超穩定結構”社會說。
說實在,我這次很認真地看這部書,還因為我想找找這部書到底有沒有明顯地參雜個人的觀點。歷史學家羅克齊就曾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現在我讀歷史,都要很小心、很謹慎地去讀了,半信半疑,生怕中了圈套。
后來還去知網上查了相關的文獻,確實,發現了這本書中的不足之處。一下我來簡要說一下我讀這本書的感受。
非虛構性的歷史小說
作者在這本書小心翼翼地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和一般的歷史著作不同,由于作者試圖通過他的“大歷史觀”來描繪歷史,所以這本書的敘事風格與小說非常接近。作者給讀者娓娓道來地講述了一個歷史上有據可考的故事,書中充滿著文學性與小說性的色彩。怪不得喜歡歷史的我看不下這本書,因為這是一部“非虛構性的歷史小說”,而我看不下小說。
比如書中開篇這一句:
“這一年陽歷的三月二日,北京城內街道兩邊的冰雪尚未解凍。天氣雖然不算酷寒,但樹枝還沒有發芽,不是戶外活動的良好季節。然而在當日的午餐時分,大街上卻熙熙攘攘。原來是消息傳來,皇帝陛下要舉行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立即奔赴皇城。”
與二月河開篇:
“順治十八年正月,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剛過完年,一群一群的`叫花子像從地下冒出來似的又開始沿街乞討。北京城哈德門以西的店鋪屋檐下、破廟里擠滿了這些人。”
有異曲同工之妙。還有書中描寫人物的心理環境、夾敘夾議等等,都有小說的色彩。
強烈的宿命感
我在閱讀過程中就感到了一股壓抑的氣息。作者這種盡量還原歷史的敘事風格、多種故事、人物關系的交錯描寫,在我看來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必然的結局。特別是張居正改革又被廢除、海瑞不得志、戚繼光晚年凄涼等悲劇性結局,另我感到滿滿的宿命。又如文末敘事的戛然而止:“當人口眾多的國家,個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1587年,是為萬歷十五年,次歲丁亥,表面上四海升,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他發展的盡頭。”有種余韻悠長的感覺,就好比我看《百年孤獨》的時候那種感覺一樣,一瞬間《萬歷十五年》書中的場景在我腦海中重現,有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感覺。
隱喻與現實
作者所寫如此悲劇性結局的故事,有他的目的。正如前文所說,作者認為古代中國以儒家的道德原則代替法律,所產生的悲劇結局便是必然的。他主張否定文人治國,推動法治、經濟、商業與科技的發展。
但是現實如何呢?當今中國的法治、經濟、商業與科技相比于數十年前已然有巨大進步,但是當今中國人的人文精神與之相比卻是缺失的。而且作者對儒家的批判與新文化運動以來對其的批判是相同的,否認儒家,強調摒棄。但是現在學者對儒家的態度已經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了。所以還是有偏頗的。
對李贄的誤讀
我只選出其中幾條。
一、書中寫道李贄對海瑞的評論:尊重海瑞,但是指出海瑞過分拘泥于傳統的道德,只是“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棟梁者。”,其實,李贄對海瑞是夸贊的態度。原文如下:
“夫青松翠柏,在在常有。經歷歲時,棟梁遂就。噫!安可以其常有而忽之!與果木斗春,則花不如;與草木斗秋,則實不如。吁!安可以其不如而易之!世有清節之士,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任棟梁者,如世之萬年青草,何其滔滔也。吁!又安可以其滔滔而擬之!此海剛峰之徒也,是亦一物也。”
二、作者認為李贄沒有從根本上放棄以倫理道德為標準的價值理念,因此自相矛盾的言論隨時會在李贄的筆下出現。比如他贊成寡婦守節殉夫,但對卓文君的私奔,又說是“歸鳳求凰,安可誣也”。其實李贄是肯定寡婦改嫁、還有為愛情私奔的女孩;但是他也認為守節與否是一個人的價值選擇,表示尊重。
三、李贄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寫道“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禍。然而禍來又不即來,等死又不即死,真令人嘆塵世之苦海難逃也。可如何!”作者便以為李贄是消極悲觀的,但是事實上李贄是一個樂觀主義的人。
以上一些觀點我看完之后似懂非懂,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之后才恍然大悟。特別是對于李贄,像我這樣的一般讀者,不會特意地去考察史料,很容易會誤以為李贄是消極之人。
歷史已經發生,我們見或不見,它就在那里。以前聽到老師說學歷史的用處就說借鑒,但是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歷史的最大悲劇在于歷史悲劇的不斷重演。”細細想想,確實如此,令人感慨。
歷史就像一頭望不到邊的大象,我們這些回顧歷史的人是盲人。在不同的位置摸它,感知它為何如此,會得到不同的解釋,卻總是難以窺見它的全貌。高爾吉亞曾提出下面命題:
1、無物存在;
2、即使有某物存在,我們也無法認識它;
3、即使我們可以認識某物,我們也不能告訴別人。
乍一看明顯就說唯心了。但是我覺得有很有道理,妙不可言。特別是如果你把“某物”換成“客觀的歷史”,變成:
1、無客觀的歷史存在;
2、即使有客觀的歷史存在,我們也無法認識它;
3、即使我們可以認識客觀的歷史,我們也不能告訴別人。
最后還是推薦一下《萬歷十五年》吧,感覺挺有特色的,當然,反正我不敢全信了。
【萬歷十五年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萬歷十五年》有感10-18
萬歷十五年中的名言精選04-18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12-29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08-24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07-19
讀書筆記 | 《萬歷十五年》——萬歷皇帝:制度的產物09-14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通用08-29
《萬歷十五年》的讀書筆記范文05-20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范文01-10
萬歷十五年學生讀書筆記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