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弟子規》讀后感【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讀后感1
讀了《弟子規》之后,我對其中的一句話體會最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老師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聽到父母呼喚時,回答不能遲緩;父母指派差遣時,快做不能偷懶。父母教導你時,應當恭敬聆聽;父母批評責備時,必須接受順從。我讀了之后,才發現自己以前是有一些壞習慣:爸爸媽媽叫我做事我總是磨蹭,總是要叫好幾遍,我才慢吞吞地去做。爸爸媽媽耐心地教導我時,我經常很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當我做錯事情的時候,爸爸媽媽批評我,我總是不服氣地頂嘴。讀了《弟子規》中這句話后,在老師的教導下,我認真領會到了它的意義,自覺地改掉了一些不好的習慣。現在,爸爸媽媽叫我做事,我立刻答應,快馬加鞭,迅速地就做好了,慢慢地我就養成了節約時間好習慣。爸爸媽媽教導我時,我總是認真地、耐心地聽著,明白了他們的良苦用心。爸爸媽媽批評我時,我再也不會頂嘴了,而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錯誤也越來越少了。
《弟子規》這本書真好,它讓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改掉了我的一些壞習慣,真正體會到爸爸媽媽平時教育我們的時候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地孝敬他們!爸爸媽媽和老師、同學們都說我比以前更加有禮貌了。以后,我一定要多閱讀這樣的書籍,多接受這樣的道德教育,讓自己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成為爸爸媽媽的乖女兒,長大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讀后感2
星期四中午,嬸嬸買了個西瓜,姑奶奶切開了西瓜,說:“作業沒做好的不可以吃。”其實姑奶奶是說著玩的,可我當了真,心里擰著小鼓說:“不吃就不吃。”
過了五、六分鐘,姑奶奶走來說:“可做好了?吃西瓜吧。”我沒有說話,因為我還在生氣呢。我的生氣也使姑奶奶生了氣,因為我賭氣不答姑奶奶的話。看來姑奶奶真生氣了,上午原本說幫我去開家長會,可下午因我的緣故又不去了。
簡單的一個“噢”字,我卻不愿說出來,說出來了什么事出沒有,大家都是高高興興的,從這件事使我想到了另一件事。
王明吃飯都是他奶奶喊,沒有一次自己回家吃飯,不是在河里游泳,就是與小伙伴打成一團。一天,晚上他奶奶喊他回家吃飯,他奶奶大聲喊了一聲:“明明。”沒人回答,他奶奶又喊,喊了一聲又一聲,總聽不見王明的聲音,他奶奶可急了,挨家挨戶的找。東邊找到西邊,他奶奶又喊,終于王明答應了,原來他在鉤魚,聽到了奶奶的喊聲也不答應,再不答應他奶奶都要急哭了。最后的結果當然是一頓毒打,但始終改不掉王明的習慣。
這是多么著急的啊,聽不到你的回應,家人是多么擔心,擔心你出了什么事,對父母不說兒女是最重要的。
“父母呼,應勿緩”這是《弟子規》里面一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當父母呼喚的時候,應當即刻答應,不能遲緩,每個人都應該記住這句話,來提醒自己,督促別人、提醒別人。
《弟子規》讀后感3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智者談話;讀一本好書,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讀一本好書,可以從中學到無窮的知識。而《弟子規》可謂是好書之一。
人們常說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么,怎樣才算孝敬父母呢?《弟子規》告訴了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聽父母的話,當父母叫我們時,應及時回答,當父母讓我們做事時,我們應趕快放下手中事,去幫助父母,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去幫助父母,從日常小事做起。
對于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做到和睦相處。大的要關心小的,小的也要尊敬父母,尊敬比自己大的長輩,語言要和藹溫和一些,不要尖酸刻薄,必要時,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
做人最基本的是要講究誠信。是的,誠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凡出言,信為先,奚可焉……”這段出自《弟子規》的話清楚的告訴我們如何講誠信,但凡是出自于自己的話語,答應別人的事也一定要做到。不論是一件小事,還是一件大事,只要你給予了他人承諾,你就一定要做到。講信用的人,往往是最受歡迎的人了;誠信的商店,往往是生意最火爆的商店了……做人要講誠信,乃是從古至今永不變更的事實。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得到別人仰慕,而《弟子規》中的一段話也講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一個人只要有才華,不驕傲自大,那么他就能夠受到別人的尊敬。
通過讀《弟子規》,我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了自身的一些缺點,學習了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弟子規》不愧是一本好書!
《弟子規》讀后感4
《弟子規》中第三部分“謹”是修身的根本,它告誡我們,在生活中無論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謹》與前兩章不同,前兩章的是孝順,而《謹》卻寫的是讓我們行為不可以放逸。孔子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對待自己一定要嚴格,只有嚴謹才能少犯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才能正己身,立己志。
為人子女應早起,把握光陰。正如陶淵明所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而我們應當怎樣珍惜時光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走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朱自清的《匆匆》告訴我們,應該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擠出時間,而不是縮短自己的休息時間。
《弟子規》作為古代一部用于規范人們行為的書,能在如此開放的現代得到推崇,的確有它的獨到之處,通讀全書,會發現它幾乎不含封建思想,且它所包含的大多數衣食住行規范在現代仍值得倡導,以“謹”為例便可窺見一斑。將謹的內涵擴大,還有“慎獨”之意,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應該做到問心無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德行高尚,通過禮儀文明,懂得與他人相處之道,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促進作用,才是“謹”的根本。
在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有人將其當作一本書,可以用來閱讀,有人用來當作教材,教化他人,而我認為,不妨將它看作自己的一種無形的法律,篩去不必要的,讓精華時刻約束自己,做足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時間一長,當它成為一種習慣,甚至一種本能時,我們便學會了《弟子規》。
安徽淮北相山區淮北市實驗小學五年級:董欣玥
《弟子規》讀后感5
最近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主要講了作為一名兒童應怎樣孝順父母,幫助父母。讀完這本書,使我想到了許多小故事。孔融讓梨是我印象最深的'。
孔融是我國東漢時期的文學家和學者。孔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孔融四歲那次,全家人圍著吃梨,哥哥們讓弟弟先拿,而孔融不拿好的,不拿大的,偏偏揀了一只最小的梨子。他的父親問他:“這么多的梨子,你為什么拿一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我年紀小,應該拿一個最小的梨,大的應該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弟弟不是比你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該把大的讓給弟弟吃。”親朋好友知道這件事以后,紛紛贊揚孔融說,四歲的孩子就知道讓梨,長大后一定是個不平凡的人。果不其然,孔融長大后的確成了的文學家,學者。
這個故事和弟子規一樣,都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孝敬父母。兒童孝敬父母是很重要的,父母很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們也應該愛他們自己的父母。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父母呼,行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意思就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行動不要慢吞吞的,父母命令我們的時候,不要懶惰這不行動。父母經常呵護著我們,而我們如果不去孝順父母,那么他們的苦心不就白費了嗎?父母教育了我們,難道我們還要反過來忘恩負義,虧待他們嗎?
好學習,尊敬老師,做一個懂得感恩、知道回報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后感6
暑假里,我詳細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是一本很適合兒童啟蒙的書籍。今日之下,大家多不注重生活禮儀,時常粗言暴行相向,我想每個人讀了這本書,都會有深刻的反省吧!
“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意思是:我們借別人東西,用完了或是約定的時間到了,就應歸還。以后再有急用,即使向他求援,他也不肯借給我了。
這令我想起在三年級的暑假里,我經常到鄰居家里玩。有一次,她買了一個小熊玩偶,我一看,呀!還真漂亮!我目不轉睛地打量著它,黑葡萄般的眼睛,小巧的鼻子,還有月亮彎似的嘴巴,再配上淡淡的橙色的毛色,真是可愛極了!我心想:要不讓她借我幾天,回去讓妹妹看看,她肯定會喜歡的!于是,我對她說;“你的小熊玩偶能不能借我二天?”她猶豫了一會兒,說:“好吧,你過二天再還給我。”于是,她把那小熊遞給了我。我把它帶回去后,妹妹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個小熊,整天陪著它玩游戲,還定時喂它“吃飯、洗澡、哄它睡覺”呢!媽媽夸我真懂事,我樂得像吃了開心果似的,在這二天里,妹妹也不會吵鬧。到了還小熊的時間了,我向妹妹要,可她卻不肯,我只好讓她再玩多一天,希望朋友不會介意。第二天,朋友親自來我家向我要小熊,我只能把妹妹手中的小熊搶走,還給她之后,她馬上就走了。然后,妹妹每天都吵著要那個小熊,媽媽又罵我說我沒有帶好妹妹,我只有試著再向鄰居借小熊,但是,不管我怎么求她都借不到這個小熊了。
讀了《弟子規》后,我后悔極了,我從中體會到借了別人的東西就要及時還,不然別人以后也不會相信你了,即使沒及時也要提前向別人解釋清楚才行。
《弟子規》讀后感7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個典范,我已經看得很清楚了。這本書是根據孔子的教導寫成的。它告訴我們很多事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尊敬我們的父母,愛我們的兄弟姐妹,并且言行謹慎。看到其他人取得了進步,我們應該虛心向他學習,在與公眾打交道時要平等友好……“說的每一句話,先相信”是所有理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你說出來,你就必須信守諾言。
這讓我想起博宣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相信信;如果你不相信別人,相信并思考。”這意味著如果你真誠地相信人們,即使你不相信他們,你也會相信他們。然而,如果你不相信別人,你永遠不會相信你所相信的。
看,他多有道理啊!我們應該談論信用,這樣我們才能被別人尊重。我記得散文本里有一篇宋慶齡寫的文章。宋慶齡年輕時,折紙折疊得漂亮而生動。一天,她又在折紙了。當她的同學小珍看到它時,她欽佩地說:“你把紙折得很漂亮。我明天去你家。你能教我怎么折紙嗎?”“沒問題”宋慶齡同意了。
第二天,宋慶齡的家人應該去一個老婦人的家,但是宋慶齡想到她昨天答應要做的事情,沒有去老婦人的家。家里準備了很多紙和其他小寶貝。然而,小寶貝沒有來,她違背了諾言。但是宋慶齡一點也不后悔。她說,“雖然小珍沒來,但我一直是個出納員!”宋慶齡從小就具有優秀的品質,成為一個偉人,受到人們的喜愛。
最后,我想給你一個詞:人們沒有信仰,一切都是空的。
《弟子規》讀后感8
暑假里我把蔡禮旭老師講的《弟子規》從頭到尾看了兩遍,深感相見恨晚,為什么我們小時候沒有學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么寶貴的精神遺產?我對現在的教育模式,價值體系產生了很大懷疑。
《弟子規》講述的是看似很淺顯的如何待人接物和修身養性的生活習慣,可這些貌似淺顯的語句做起來很不容易。如果從小時候就學《弟子規》,會對孩子一生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即使小時候不懂具體的意思,會在以后生活中慢慢領悟到《弟子規》的正確性。《弟子規》是幫助孩子大好人生根基的很好的基石。
我感悟最深的有這幾句話:“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現在網絡也好,電視也好,為了一己私利,充斥著許多色88aa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聞與廣告,變相的宣傳了“惡行”,他們要為社會大眾負責啊!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于使用的,因為他往往是沒有效果的工具。
后面兩句是教人不要惡語傷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話說禍從口出,要人小心處世。
還有許多句子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并踐行,《弟子規》真是簡單話明大道理,體現的是中國老祖宗的智慧。
《弟子規》讀后感9
暑假里我把蔡禮旭老師講的《弟子規》從頭到尾看了兩遍,深感相見恨晚,為什么我們小時候沒有學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么寶貴的精神遺產?我對現在的教育模式,價值體系產生了很大懷疑。
《弟子規》講述的是看似很淺顯的如何待人接物和修身養性的生活習慣,可這些貌似淺顯的語句做起來很不容易。如果從小時候就學習《弟子規》,會對孩子一生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即使小時候不懂具體的意思,會在以后生活中慢慢領悟到《弟子規》的正確性。《弟子規》是幫助孩子大好人生根基的很好的基石。
我感悟最深的有這幾句話:“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現在網絡也好,電視也好,為了一己私利,充斥著許多色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聞與廣告,變相的宣傳了“惡行”,他們要為社會大眾負責啊!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于使用的,因為他往往是沒有效果的工具。
后面兩句是教人不要惡語傷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話說禍從口出,要人小心處世。
還有許多句子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并踐行,《弟子規》真是簡單話明大道理,體現的是中國老祖宗的智慧。
《弟子規》讀后感10
四年級的我吃完飯總把碗筷一推,就去找小伙伴們玩開了;巴不得一天換三套衣服,殊不知我是瀟灑了,可爸媽跟在我身后要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一把一把地清洗我玩耍時留下的污漬;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偶爾還會耍個小性子,卻從沒考慮過父母的感受,我想這正所謂“德有傷、親心傷”吧。
每當我作業遇到難題時,爸爸總是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題思路,教給我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我養成靜心思考的習慣;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時,媽媽總是靜悄悄地出現在我的身邊,聆聽我的煩惱,給我出謀劃策,幫助我克服成長路途中的一個個小麻煩,而我卻時常覺得媽媽是天下無敵最嘮叨的媽媽,想來真是慚愧;我在爸媽的一次又一次地鼓勵中從失敗走向成功,或者根本算不上成功,但在他們的眼里,他們的天下無敵最棒女兒更加無敵了。我知道他們疼愛我,但并不嬌慣我,我之前怎么可以想不到呢?爸媽一直說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我很自責,連父母我都不能好好地孝順,我怎么能算是懂事的孩子呢?
爸爸、媽媽,書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今后還要多讀書,不僅是《弟子規》。我會從孝順你們開始,善待奶奶,善待同學,以良好的德行作為目標,養成勤勞的好習慣,分擔壓在你們身上的生活重擔,作為你們的女兒,我很幸福,但你們笑了,我會覺得更加幸福!
《弟子規》讀后感11
近一段時間,我和朋友們一起讀《弟子規簡說》,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學習《弟子規》我感觸最大的是“入則孝”中的“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一段。短短十八個字卻詳細的告訴我們為人子女應該關心自己的父母的冷暖,不論早上,晚上都應該探望一下父母,離家,回家都應該告訴父母一聲,免得讓父母擔心。
讀了幾句,我明白了我國歷來把“孝”列在做人準則首位的道理。孝順長輩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
在寒冷的冬天,我媽媽帶我騎車畫畫,北風呼呼地吹,媽媽給我戴上了一頂帽子,一副手套,穿上一件棉外套,暖和極了。我舒服地坐在媽媽背上。突然,我發現,在我“舒服”的時候,是媽媽在前面給我遮擋寒風,她沒有手套,頂著寒風努力地騎著。我心中很感動。媽媽幾乎將自己的一切精力地都放在我的身上,幾乎將所有的愛都給與了我。我只是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和無私的奉獻,習以為常,不知回報。
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一些你能做的事情。只要你盡全力去做,父母都會開心的!出門和回家的時候和父母打招呼,為父母端茶遞水,關心父母的身體。養育之恩無以回報,我們能做的就是心懷孝順,在日常生活中報以一聲問候,一份關心,一句祝福。
《弟子規》讀后感12
當我第一次翻開《弟子規》這本書時,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封面,是如此精美,飄著淡淡的書香;內容,是如此豐富,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它。是它,讓我懂得了:人,原來是這樣做的!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首悅耳動聽的三字歌謠,就是《弟子規》。
“入則孝”這一部分,向我們講述了在家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出則悌”、“謹而信”敘述了日常生活和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泛愛眾”、“親仁”進一步講述了如何為人處世;“余力學文”敘述了如何讀書求學的道理。
讀了“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一句的時候,我思緒萬千。現在,很多人都把錢看做第一位,甚至為了錢,和朋友、兄弟反目成仇,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手段來謀取財物。我感到這樣很可笑:錢算什么?它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罷了。把錢過分地看重,自然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仇恨、誤會……
“要是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生氣,聽到別人的表揚就高興,那么,對自己有害的人就會來到,對自己有益的人就會離去。”是啊!現實生活中,總是存在著一些愛聽別人贊美的人,他們往往不知道,這正是一個敗筆。對自己有害的人會逐漸加害你、利用你,后果真是不堪設想啊!但如果相反,你得到的益處會越來越多。
《弟子規》,教會了我諸多的人生道理還有禮儀規范,以及學習的技巧。擁有一本《弟子規》,就如同有了一顆熠熠生輝的鉆石,讓你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受益無窮。
《弟子規》,你散發的那淡淡的書香,將會陪伴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暢行!
《弟子規》讀后感13
也許我們都是在學習說話的時候接觸到弟子歸的。弟子規中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著極其深刻的真理,我們現在必須更徹底地去理解。
孔子用1080個簡單的詞描述了131件生活中的事情,每件事都意味著一種人生哲學“當你的父母喊叫時不要放慢腳步。父母告訴你不要懶惰“是的,我們的父母生了我們,養育了我們。”。他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日夜奔波。我們的父母到家時一定很累了。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服務”我們的父母,因為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單相思的愛,我們永遠不會結束我們的生命!
說到生活,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每天當我放學回家時,我父親都會在辛苦一天后回家。他又酸又累,但我抱怨我的作業“來吧,好姑娘,給爸爸按摩“爸爸疲憊的聲音又縈繞在我耳邊了。”;你沒有時間嗎,你沒看到我在做作業嗎?“我不耐煩地回答。我錯了。爸爸的疲憊不適合我,不適合這個家庭?即使我毫不猶豫地給爸爸按摩,爸爸為我付錢也是不夠的!”父母必須恭敬地傾聽。父母的責任必須得到尊重“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他們生活中的錯誤,我也不例外。每次我做錯什么事,我總是要被我媽媽告訴。當然,我的眼淚也從眼角流了下來。表面上我不敢反抗,但心里有很多不滿。但是讀了《弟子守則》,我意識到媽媽對我很好,這樣我才能有一個完美的未來。成年人整天嘮叨,我們就像一棵小樹。如果我們不修剪樹葉,我們就不能長成一棵直立的參天大樹。
將來,我必須好好照顧自己。不管我怎么想,我必須用心去做。弟子桂所講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孝、博愛、誠、信、愛、仁”是一個人最應該擁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愛和學習孔子圣人對我們的教育和指導!
《弟子規》讀后感14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的結晶,是眾所公認的“最好的書”、“最有價值的書”。
《弟子規》讓我更加自律。在一個星期四的早上七點,我的鬧鐘開始“催”我起床,因為今天要返校。可我心想:反正還有時間,再賴一會兒吧!突然,我想到了《弟子規》里的“朝起早,夜眠遲”。于是我毫不猶豫的起床去返校了。
返校時,輪到陳老師檢查我的日記本,發現我字沒有寫好,一下子“多云轉陰”了,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字沒寫好,回去再寫一篇,注意這次要認真寫。”
回到家,我拿出日記本重寫,這不,我的老毛病有犯了:人身體歪著,頭低了下去,本子也歪著。這時我又想起了《弟子規》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的意思。我立馬人坐正,當然啦,字也寫好了。
還有一次,我不小心買回來了一本有關愛情的書《《五百棵愛情樹》,當時我想都沒想就拿起來看了,忽然耳邊傳來我們讀的“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我就把這本書放掉,去看別的好書了。
讀了《弟子規》,我發現我自己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好了:進父母房間先敲門,常常整理自己的書桌,將脫下的鞋子擺好……連媽媽都驚訝我的進步。
《弟子規》讓我受益終生。愿我,有一顆好學、向上的心,成為一個合格的好人。
《弟子規》讀后感15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聽,這是操場上同學們激情澎湃的朗誦,他們與《弟子規》融在了一起。我想大家對這一句話應該十分熟悉,因為這是《弟子規》中的內容之一。
現在,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東漢時期,有一個名叫陳蕃的著名學者。他年輕時獨居一室,整日攻讀各類典籍、書籍,欲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有一天,他父親的朋友薛勤前來拜訪,看到他的住處雜草叢生、紙屑滿地,空中到處都飄著灰塵,十分凌亂。薛勤不解地問道:“孩子,屋子這么臟,你怎么不打掃打掃呢?這樣賓客來了看了不是要好些嗎?”陳蕃理直氣壯地回答說:“我的手是用來掃天下的。”薛勤反問道:“連一間屋子也掃不好,怎么能夠去掃天下呢?”陳蕃一聽,臉紅了。他馬上拿起掃帚,將地上掃干凈,整理好文具、書籍,招待客人。
大家一定從中看出了一個道理:做事要從小事開始。然而,我還明白了,我們應該將整理好自己的房間,這樣看了才會更加舒適。
記得有一次,我寫完了作業,隨隨便便地把作業本扔在旁邊。第二天清晨,我要把作業本收進書包,可它卻躲得無影無蹤了。我找遍了我的書桌上下,沒有?找遍我的書包,沒有?究竟在哪呢?我用了好長時間,把二樓仔仔細細地找了一遍,才在一個放玩具的箱子里找到了了作業本。原來,是我昨天做完作業一高興,隨手一扔,掉進了里面。這難道只是巧合嗎?不。這是因為我沒有將用完的東西放回原處,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自從我親身經歷過這件事后,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我知道了,造成這一結果的,其實都是因為我沒有銘記《弟子規》,沒有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所以,我樹立了一個座右銘,那就是“踐行弟子規,人人講衛生”。
【《弟子規》讀后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和弟子規的解釋10-23
弟子規|《弟子規》創造的奇跡08-24
弟子規12-05
弟子規11-28
《弟子規》09-09
弟子規全文弟子規里面的故事03-15
弟子規讀后感04-10
《弟子規》讀后感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