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后感【精】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百年孤獨》讀后感1
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個性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復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復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正因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
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個性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個性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爾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后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復的發生著。聯系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征了什么。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禮貌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感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爾孔多的鄉村中。把布萊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
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后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后說:“那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以前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歷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歷史是重復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百年孤獨》是一部搞笑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復。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百年孤獨》讀后感2
那日逛書店,沒有什么合適的書。
突然看到這本,隱隱約約記得上學那會好像讀過。唯一記的,書中一段情節,開始時干旱,后來就開始下雨,一連下了很多年的雨,很多事物包括活著的人,死了的人都長了綠毛。其他的,真的一點記憶都沒有了。直到現在,都奇怪自己居然敢在那個年齡段看這本書。
其實,這次讀,也沒辦法,還要借助網絡。讀了一半,實在讀不下去,感覺自己太空白,只能上網搜索別人的讀后感。
以下來自網絡:《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云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界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憑借《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看到了吧,七代人的故事,而且所用的名字基本一樣。很多人都要整理出來族譜,才能走出迷宮。
其實,還是一本很好看的書,至少讓我懂了什么是魔幻現實主義。現實的魔幻和真實發生一樣,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人鬼之間的對話、交往沒有任何隔閡,就像平常我們面對面隨便聊聊今天吃了嗎一樣簡單。
生活中,原來很多人都是孤獨的,可能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很孤獨。
而那種只關注自己而忽略別人的孤獨,有時候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你周圍的親人、朋友。
《百年孤獨》讀后感3
《百年孤獨》,是我用時最長,閱讀下載最仔細、又最意猶未盡的一本書。不要說閱讀下載時偶有跳躍,哪怕稍有懈怠,你都看不出所以然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人物之多、關系之復雜、名字之相像、情節之迷離,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可你若看進去,我保證你不想將目光移開,這本書吸引人到不想吃飯、不想睡覺的程度,連我現在寫書評都是激動的。評論名副其實的存在,如果一生只看一本書,一定是《百年孤獨》;如果書架上只放一本書,一定是《百年孤獨》;一千年后還可能流傳的老故事,一定是《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而加西亞·馬爾克斯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唯一沒有爭議的獲獎者”確是實至名歸。他大概使用了魔法,給你講了個糅合了現實與虛幻的傳奇故事。在加勒比海沿岸的小鎮馬孔多,一個家族,七代人,一個世紀的風云變幻、百年興衰,所有扭曲的戰爭、放縱、欲望、瘋狂都寫的萬般合理,魔幻有趣。好喜歡這本書,最大滿足了好奇、探險的閱讀下載體驗,并細細讀出了《百年孤獨》深入骨髓的孤獨,還功不可沒捋順了所有人的人生。
曾經在喜馬拉雅聽過《百年孤獨》,可只幾個章節就因各種復雜放棄了,聽書無論如何沒有閱讀下載過癮,許多時候連反應、品味、咂摸的時間都沒有,就像速食,而速食都不好吃。也曾經讀過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極棒的,自然而然在書堆里會繼續拿起他的《百年孤獨》。讀書可以發現自己的淺薄,讀的越多發現越多;而讀書也能帶你經歷許多人生,你可以讀讀《百年孤獨》,因為只這一本書就可以帶你經歷許許多多人生,那些夢幻的、瘋狂的、有趣的、孤獨的人生……
《百年孤獨》讀后感4
放佛他們都在堅持著自己的理想,但是好像都未能堅持到底。
他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都在堅持著所謂的理想。或許是因為上帝不想讓人們過于幸福;所以,當上帝以無邊的美意創造了一切后,又會讓魔鬼所破壞,正如馬爾克斯所說的那樣,布恩迪亞家族經歷著這樣的一切:街上的女人會使人流血,家里的女人會生下長豬尾巴的孩子,斗雞會讓男人喪命、終身內疚,槍彈一沾手便會引發二十年的戰爭,冒失的事業只會將人導向失落和瘋狂……當年邁的烏爾蘇拉走了,整個布恩迪亞家族也走向了衰老。梅爾基亞德斯,這個智慧與先進的代表雖然與布恩迪亞家族有著不解之緣,也影響了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他預知著一切,可是他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家死去,家族衰敗,為什么?
直到現在也沒能明白這一角色的作用,是在表現人類的無奈嗎?烏爾蘇拉算是這個家族的精神支柱吧?作為馬孔多第一代的移民。布恩迪亞發現了馬孔多,他們在那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引進文明,但也隨之衰落,也帶來了戰爭,流血,瘟疫,或許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吧,微縮的世界,歷經一切,還有人類特有的不安分的心。或許還應該說說奧雷里亞諾·布迪地亞上校,直至他死去,我也仍舊未讀懂他。我不懂阿瑪蘭坦—烏爾蘇拉為什么要回來,過著與馬孔多格格不入的生活,她是想改變他嗎?還是她也擁有者何她高祖母類似的精神力和意志力,但她始終不是烏爾蘇拉,所以她失敗了。最無法理解的應該是他們“變態”的愛情吧,我不知道是否這樣說恰當。布恩迪亞家族最后的愛情還是讓這個曾經輝煌但也孤獨了百年的家族結束了。正如那卷神秘的羊皮卷所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住樹上,最后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唉!人生百種滋味,還需慢慢體會。
《百年孤獨》讀后感5
《百年孤獨》是世界文學史上迷幻現實主義代表作,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對三個字的感悟非常深刻——想象力。馬爾克斯給主人公設置了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用文字講述了一個家族七代人的故事,以及在戰亂的年代里馬孔多小鎮的百年歷史,歷經風雨和歲月,故事還融入了神話傳說、宗教以及民間故事等素材,豐富多彩。
百年孤獨是圍繞布恩迪亞家族展開的,第一代布恩迪亞人的傳奇生活經歷就讓我感到驚奇。布恩迪亞與烏爾蘇拉結婚卻害怕長出尾巴于是穿著緊身衣,被大家嘲笑,之后在斗雞比賽中勝出后殺了譏笑自己的同村村民。之后又收到村民鬼混的攪擾,痛苦凄涼的眼神讓他不得安睡,于是決定逃離這個村子。經過兩年的遷移,他們來到一片被大沼澤地圍繞的小鎮馬孔多,在夢的指引下定居此地。他很聰明,是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從吉普賽人帶來的文明中發現了獲得了很多知識,并有了新的發現,因此對科學文明十分向往,整天研究自己的科學實驗,最后因精神失常而死去,家里的重擔落在了妻子烏爾蘇拉身上。
以上便是百年孤獨中第一代人的故事,讀過之后,你是否被作者的想象力而震驚了?通過閱讀這本書的后續故事,你會發現烏爾蘇拉活了110多歲,見證了馬孔多小鎮的百年歷史。而在這段歷史里,發生了幾十次內戰,戰爭的殘酷讓底層人民生活艱難。
百年孤獨深刻的揭示了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的殘酷和普通民眾的愚昧和盲目,讓我們感慨萬千!
《百年孤獨》讀后感6
在讀《百年孤獨》之前,我一向覺得我是個容易入書入戲的人,但讀罷《百年孤獨》,書里面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墻。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正因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正因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后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征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愛熱鬧以至于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刻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著著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苔絲的蘿莉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著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000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堅信。他們都是人群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于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理解它,擁擠的人群里讓它保護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周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曬曬太陽,曬曬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能夠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么想的。
我堅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于此。
《百年孤獨》讀后感7
“文學是為了嘲笑人們而做出來的最好的玩具。”這句話是最后那個和阿瑪蘭塔·烏蘇拉愛的死去活來的奧雷良諾的朋友阿爾瓦羅說的。那么加西亞·馬爾克斯寫這本書我可不可以看做他在嘲笑,而且不僅僅是拉美的歷史。
今天下午在圖書館一口氣讀完了最后四章,其實早在讀到老阿瑪蘭塔死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不安了,雖說之后的家庭成員在一定程度上復興了另一種形式的家業,可是那種浮躁虛華正是預示從波峰下滑直至衰落的最好嘲諷。這個時代就這樣沒落的開始了。
作者以平直的語言講著看似與他無關的'故事,語氣里沒有表情,可是之中有似夾雜著弱弱的同情。每個人孤獨的方式都不同,卻又是一脈相傳。這個家里是由女人來支撐的,所以孤獨就顯得風情和動人了。
然而,他是這么嘲笑的。追求科學與外世界的被科學和超脫的精神折磨而死;環球漂泊見多識廣的最終還是回到這里離奇而死;一心操守家業,默默打理內務的被煎熬而死;參與戰爭、起義和游行活動的因對斗爭的恐懼而死;純真的升仙,惡俗的墮地,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全部被意識卷走,剩下干扁腐化的軀殼。
最后得知墨爾基阿德斯為這個家族早就準備好密碼羊皮書,我仿佛看到了長滿綠斑的吉普賽老頭閃著黑色渾濁的眼睛嗤嗤地笑,笑這個家族以看不到的程式緩緩地進行。每個布恩地亞家族成員和與其有關聯的外人本都擁有特殊的力量,所有人的力量在明處互相烘托,卻在暗處抵消。讓孤獨占了上風。
《百年孤獨》讀后感8
《百年孤獨》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這部小說內容復雜,人物眾多,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書中融匯了南美洲的文化。他描寫的是小鎮馬貢多的產生、興盛到衰落直至消亡,表現了拉丁美洲驚異的瘋狂歷史。
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在一個專業老師那里看的。當時看著這個題目就覺得有種脫離現實的魔幻般的感覺,而我對這本書的作者并不了解。在人文課上,老師也講過這個小說。
小說描寫的是布恩蒂亞家族的一代一代,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蒂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由盛轉衰,又由衰轉盛,一百年的歷程,而這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這一切是因為怕近親結婚擔心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的原因。主人公因為鄰居的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死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不斷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使得布恩蒂亞一家日夜不得安寧,終于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最初布恩蒂亞的人丁興旺,但隨著戰爭一系列的原因,家族的命運一代不如一代,然而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蒂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了一個帶尾巴的男嬰,而這一切又剛剛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寫下的密碼,這破譯著就是奧雷良諾·布恩蒂亞。充滿著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巴的男嬰是被螞蟻拖入了蟻穴。隨后,這件事消失。
這小說讀起來總是給人一種虛幻飄渺不真切的感覺。但是故事馬貢多百年的變遷和布恩蒂亞家族的興衰榮辱是整個拉美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同時,家族的愚昧也是拉美自身的落后寫照,在此向對應,在拉丁美洲,內戰連連。
往往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著現實,不管馬貢多發生的一切又多離奇,都是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
《百年孤獨》讀后感9
《百年孤獨》是我比較喜歡的外國小說之一,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和讀其它書都很明顯的不同,這可能就是本書的特點之一吧。這本書的不同之處就是全書幾乎沒有任何向上的積極氣息,有的只是孤獨和頹廢。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遠記住:過去是虛假的,往事時不能返回的,每一個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復返了。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也只是過眼云煙”坦白地講,這部30萬字的《百年孤獨》,很好看,你會時而放聲大笑,時而眉頭緊鎖,當時重復率最高的表情是“瞪大的雙眼”因為據說本書是公認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百年孤獨》,卻缺乏這種積極的精神,只有偶爾幾個積極的人物,比如活了115—120歲的烏蘇娜,他一直活到十幾章(本書一共才20章),那個時候他的曾曾孫子都出世。了總的來說本書的基調還是黑色的,心得體會結尾那句話“遭受百年孤獨的家庭,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我的理解與書中的簡介不同,書前面的簡介說這句話代表的是積極,黑暗總會過去,光明即將來臨。
我卻覺得這句話是為這個悲劇魔幻的家族100年的孤獨歷史畫上句號。并不預示著以后的家庭就不孤獨,而孤獨其實是揮之不去的,誰也逃不掉的。書中的人物都是孤獨的,但每個人面對的方式有所不同。
奧雷連諾上校采取的方式是戰爭,永無休止的戰爭來排遣孤獨,但戰爭只讓他更加寂寞。梅梅用的是愛情,可惜他的愛情不被母親允許,寂寞也就依然如影相隨。
《百年孤獨》讀后感10
時光如梭,歲月飛逝,一轉眼就到了暑假,漫漫長假中我覺得不能浪費,我看了一些書,雖然寥寥數本,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百年孤獨》。這本書是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百年孤獨》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明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但閱畢全書,讀者可以領悟,作者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捉弄的正確途徑。
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敘、插敘給弄暈了,根本不解其義;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把七代人進行了排列,終于使書中的人物對號入座;讀第三遍的時候,我連同《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為作者,為書本,為拉丁美洲。20年來,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并飽受折磨。為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同時,我很喜歡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云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
希望大家能去欣賞一下,這本書會讓你終身受益。
《百年孤獨》讀后感11
家族的長子是何塞·阿爾卡蒂奧,這個固執任性的孩子獨自一人離鄉多年,后返家鄉,卻又執意迎娶妹妹麗貝卡。最后離家而居,終未團聚。
奧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和他的兄弟毫無相通之處,就像是兩個染色體不同的物種。他繼承了家族的傳統,專注,堅持,有著狂熱的追求精神與堅不可摧的意志。他參加過內戰,有卓越的功勛。但結局,卻是緊鎖門窗, 與世隔絕,不停的將被自己融化的小金魚煉成另一條小金魚。
阿瑪蘭妲是第一代兄弟的妹妹,另一位是麗貝卡。阿瑪蘭妲愛上了不愛自己的男人,害死了自己不恨的姐妹,逼死了深愛自己的愛人。她悔恨終身,燒傷胳膊,企圖在緊緊殘繞的黑紗布里掙扎著活下去,再未嫁人。后來 ,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麗貝卡是誤打誤撞進入這個家庭的,她面容陽光,內心卻似布滿苔蘚般潮濕。她愛上了姐姐中意的音樂家,音樂家也為她沉迷。那陣子她似雪花飄舞,喜不自禁。被姐姐從中阻撓萬般不得,心灰意冷,雪花揮發,寒氣逼 人。后嫁給何塞·阿爾卡蒂奧,再未出門,直至尸骨腐爛,仍孑然一身。
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而當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看到被螞蟻吃的只剩下一小塊皮的兒子時,他終于破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
“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原來,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
在他譯完最后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孔多鎮從地球上刮走,從此這個村鎮就永遠地消失了。
《百年孤獨》讀后感12
孤獨的宿命圍繞著這樣一個家庭,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預示著他們相同的命運。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每個人的精神歷程都是一個圓,他們從小就孤獨,冷漠,孤獨似乎是這個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點,成如小說中寫道:“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后,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于挫敗地沮喪,他們又以不同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仿佛一種神秘的命運難以抗拒。”終點最終回到起點,讓人感覺到巨大的蒼涼與悲涼。
說到孤獨,不僅僅存在于文學作品中,在我們的生活中更是無處不在、如影隨形。不管外表多么樂觀開朗的人都避免不了孤獨的時候。生活在現代社會,在每天的忙碌工作后的深夜,推杯換盞后的床榻,總有一陣無法抗拒的孤獨感襲上心頭。孤獨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如何抵抗,都會像《百年孤獨》中的歷代布恩地亞一樣被挫敗,并陷入更深的孤獨中去。
孤獨并不一定是負面的,它有時更是一種動力,讓我們用于體驗人生,勇于面對一個人時挫敗的感覺。如果說有一樣東西,能讓我們認清自己,孤獨時就像是我們與自己的對話,能夠聽清自己的心,能夠在繁華之中有那么一刻的清靜,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樣我們便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境。孤獨使得一個人完善,更加有深度與厚度。享受孤獨,享受與自己對話的每一秒鐘,為自己留一方空間。
《百年孤獨》讀后感13
最早接觸魔幻現實主義還是在影視劇中,當時還未曾讀過《百年孤獨》,雖然早有耳聞,如今讀完只有震撼。馬爾克斯用他史詩一般的敘事架構和細膩唯美的文筆為我們展開了一個荒誕而又真實的世界。跟隨馬爾克斯的腳步,我們見證了馬孔多和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孤獨之旅。
孤獨并非布恩迪亞家族特有的標簽,它也是人類共同的命運,即是人生的常態。我們每個人孤獨地來到這個世界,然后又孤獨地離開,帶不走任何一切,唯有孤獨一同入殮,永世相隨。
如果說陪伴才是幸福的源泉,那布恩迪亞家族就是一個悲傷的共同體。即使他們血濃于水,可縱觀他們的一生,之間幾乎沒有太多深刻的交流,反倒是梅爾這個亦真亦假的魔幻角色承載了一些短暫的幸福時光。
孤獨是一段漫長的旅程,長到你最后都感覺不到時間在流逝,因為時間變的不再重要。孤獨也是一場短暫的旅行,短到當你開始享受它的時候,時間已所剩無幾,因為生命的長度有限。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通過銘記他人來充實自我,讓每個孤獨的個體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假如你也感到孤獨,那么請不要悲傷,你的孤獨并不孤獨,最重要的是享受當下的生活。
多年以后,當人類只剩下文字來寄托回憶的時候,《百年孤獨》一定是其中之一。
《百年孤獨》讀后感14
讀了三遍《百年孤獨》,并對作者的身世及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了深入的了解,這種執著探索的精神著實讓我敬佩,不由得讓我想起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亦是如此,只要你有誠心,也夠努力,總會有一定的收獲。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其實寫的就是拉丁美洲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的興衰。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
“不團結”在我的印象里有很多解釋,從片面的角度說,它是自閉的、可怕的、是要反省的、是要摒棄的。其實在職場上也不乏這樣的案例,團結協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而實際上我們往往是在本職工作上傾盡了全力,而忽略了其實一個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性,這也說明越是淺顯的道理,越是難以企及。
偶然吸引到我的文字引導我的這次閱讀下載,也讓我感覺到自己思維的局限性。閱讀下載,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呢?可能有時,讀著讀著,我們會發現它是在寫自己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是正在閱讀下載的自己,這種感覺會拉著我們繼續閱讀下載;有時,當發現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出現在眼前時,那種興奮之情無以言表。
閱讀下載不乏是個好習慣,它不僅能豐富人們的知識,也能養成價值的判斷力,那我們為何不取別人所長,來逐漸提升自己呢?
《百年孤獨》讀后感15
當我看完《百年孤獨》這篇小說時,頭腦中依舊處于十分興奮的狀態。情節的設置如電影一般精彩。先祖們的形態各異的性格和作風,現實和幻想的交錯,結尾處的出人意料等等,十分使人贊嘆。可以說,從”魔幻現實主義“的角度來評價這部小說,不是很恰當的。它只描述出了這部小說的吸引人的表現手法而已。但是,進一步而言,這部作品包含了拉丁美洲的政治與歷史的變遷。詞句之間隱含著悲痛的與現實脫節的,或者說與現代文明,或是以西方文化主導的當代現實的脫節感。可以說,這是一個來自拉丁美洲的呼聲,一個來自千百年來,從世代重復的節奏中變革出來的呼聲。
在文中,我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文字和拉丁美洲文化的融合現象。文中提到了西班牙語,梵文等等非常古老而陌生的語言。但是,人民的日常生活卻無法被正視和記錄下來。當吉普賽人在很多年之后,依舊用望遠鏡,甚至磁鐵,等”新發明“向馬孔多的人民進行宣傳時,人們依舊熱衷于此。這是否和中國儒教思想上的”生民“的概念很類似呢。
可以說,第三世界的苦難給了第三世界文學不竭的源泉。在內部矛盾,以及潛在的外部矛盾之中,以馬孔多為代表的較為自然發展的群落的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著。它就好像是一條在茫茫大海中行駛的一條小舟,乘風破浪,在向著一個不知名的目標前進著。而這大海則是千變萬化的世界史吧。
【《百年孤獨》讀后感】相關文章:
百年孤獨讀后感作文百年孤獨讀后感簡短10-19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04-01
《百年孤獨》讀后感06-27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09-28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09-01
百年孤獨讀后感05-23
百年孤獨讀后感_讀后感03-04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模板03-30
關于百年孤獨的讀后感04-02
百年孤獨英文讀后感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