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

時間:2022-11-29 13:45:0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9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9篇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

  這本書被評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作者弗蘭克爾是奧地利的猶太人,在二戰時候,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及哥哥都死在了集中營,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來。經過了這九死一生,他從一個心理學家的角度,把這段經歷結合心理學開創了意義療法。并且應用意義療法,在余生中活出了生命的精彩。67歲時考了飛機的駕照,80歲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在集中營時他一直在思考的就是人到底為什么活著?后來想到以后出去之后可以寫一本≤集中營心理學》,最后他找到了“追求意義”的這個答案。

  這本書分成三部分,第1部分就講了在集中營的經歷,第2部分講了意義療法的內涵,第3部分講了找到意義的三種路徑。這三種找到人生意義的方法是,第1種可以通過工作或者從事某種事業找到生命的意義,第2種是追求真善美或者追求愛,去找到生命的意義,第3種就是忍受無法逃避的苦難時候,選擇的積極態度而找到生命的意義。

  生命到底有什么意義?我相信這是每一個人都一直有思考過的問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你可以懷著一顆利他的慈悲心投入到你所喜愛的工作中去,并且在挫折困難面前選擇積極的態度,創造出生命的意義。

  圖片這本書談到要找到生命意義最好的方法,就是第3種就是在苦難中去積極面對,尋求出生命的意義。

  其實既然要談生命的意義,我們就要從生命本身去做一個思考。生命的本能追求的是永生或繁衍后代。為什么會有癌細胞就是正常的細胞,不能正常繁衍的時候它就去追求永生——細胞的癌變。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生命的意義?中國傳統文化有說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就是從繁衍的角度來看,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傳宗接代。

  另一個角度看如何實現永生呢?那就是我們所謂追求的成功吧,在《左傳》當中談到的中國式成功的定義——立德,立功,立言。其實就是所有在世的人再也想起想不起你的時候,你就真正的死去了。只要還有人想起你,你就是永生的。如何才能實現這種永生呢?那就是活著的時候培養出高尚的品德,創造出偉大的成就,留下警示的名言。為后人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創造出離開人世之后的永價值。

  以上就是我讀這本書的一些感受,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思考和啟發,謝謝各位寶貴的時間。祝各位虎年大吉,虎虎生威,虎躍龍騰。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2

  弗蘭克爾醫生是從“追求意義”、“存在之挫折”、“意源性神經官能癥”等概念,層層銜接,漸次引申介紹“意義療法”。我想直接從“生命之意義”篇章中向大家展示弗蘭克爾的魅力。

  這本書名為《活出生命的意義》,從一開始,我就帶著這個問題閱讀,我想大家也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但是,直到132頁,大約讀到這本書的60%的樣子時,他才正面解讀這個問題。

  原文是這樣翻譯的:我覺得沒有哪個醫生能夠用概括性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這個問題就好比問一個棋手:“告訴我,大師,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離開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對手,壓根兒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連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這樣。你不應該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由于生命中每一種情況對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會提出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所以生命之意義的問題實際上被顛倒了。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么,而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簡單地說,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同。

  這個看是“玄虛”的說詞,第一遍看時因沒有明確的回答有些失望,第二遍看時因為客觀的表述感到作者的真實,第三遍看時才朦朧的感受到人生哲學的力量——問題的答案就是問者的回答。弗蘭克爾正是通過“讓人自己回答生命的提問而給自己的生命賦以意義”,并發展形成最后的“意義療法”。當然,他自己也是這么回答自己的。特別是在集中營的歲月中,二十八分之一的生存機會面前,他找到了屬于他自己的生命的意義,并最終熬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所以,當你覺得人生昏暗、前途迷茫、處境艱難時,沒有必要從各味“雞湯”中找自己的方向,更應該清醒的思考如何回答“生命對你的提問”,你的回答就是你的“生命之意義”。

  順便說一句,弗蘭克爾16歲時就提出這個影響他一生的信念,也是他個人生活和專業研究的基石。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

  許云龍

  也許我們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活著是為了什么?"我同樣也問過自己。我有時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多大的意義,尤其在最痛苦的時候,感覺一切都似乎和我沒多大關系。現實的殘酷,理想的美好,反差之大讓人難以承受。

  當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曾經看過的一部影片映入眼前《穿著條紋睡覺的男孩》。德國對猶太人的殘害,讓自己為他們這樣的行為而感到憤恨。

  這本書先從集中營的經歷講起。不可置疑的是:沒有真正經歷過那種生活的人,是無法真正感受在集中營里的痛苦。每天吃不飽卻還要從事繁重的體力活,而他們卻以還能繼續從事著這樣繁重的勞動而感到慶幸。那種隨時都有可能面臨毆打,面臨死亡的日子讓人無法去想象,人的精神生活是多么倍受摧殘,讀后感《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他們面對遙遙無期的痛苦日子,有多少人能不絕望?

  然而,其中也不乏有意志堅定的人。維克多?弗蘭克爾就是其中一個。他寫的這本書激勵了很多人,也可以說救了很多人。

  當人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都能勇敢地活下來,我們今天的生活如此美好,為何還有那么多輕生的人?也許當他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應該知道比自己痛苦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可他們卻仍然堅定不移地活著。為什么自己卻不能做到呢?

  生命的意義在于自己不斷地賦予,人只有活著才能擁有更多更多,否則一切都是空談。我們應該對生活進行一次又一次地加法運算,而不是總在做減法算式。

  這本書也讓我明白成功的并不是最聰明的人。因為決定成功的更多是非智力因素:明確的目標,積極的心態,努力和堅持,承受挫折和壓力的能力。做一個始終樂觀的、積極向上的人,并不是件輕松容易的事情。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仍能堅持自己的價值理念走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任何人做一份積極的工作,可能他感覺不到自己的意義所在,但他的意義確實存在,社會的美好是由各個層面的勞動者共同建立的。自己的工作無足輕重,那只是一種感覺,你做了再普通的工作也為社會貢獻了一點力量。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4

  最近讀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覺得作者的想法非常的奇妙。生命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賦予他什么意義,他就是什么意義。人是自由的個體,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價值觀不同,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給生命定義某一種意義。但是也正是因為人的不同,才會有不同的奇妙的人生,從而有了我們這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生命因為很短暫,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每一刻的青春。也正是因為生命非常短暫,我們才要把我們短暫的一生活出意義。生命雖然終會有走到盡頭的一天,但是我們存在過的意義不會消失。有些人即使不在了,但是卻永遠活在我們心里。那些有意義的生命,總是不會輕易被世人忘記。

  這本書的作者最有意義的就是創造了意義療法,書中有提到,想要發現生命的意義可以通過三種方法。一、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二、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度。

  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于某種事業或者奉獻時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一個人對自己肩負的責任認識的越早,就越能健康快速的成長。一個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人,也能在履行責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要明確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做人做事,為自己負責,為別人負責,為社會負責,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從意義療法的角度看,意義及對意義的認識完全是實實在在的,沒有那么虛無縹緲。人對意義的認識就是意識到了現實背景下的某種可能性,簡單的講就是當下的背景下,我能夠做些什么。意義療法認為,良知是一種提示器,能夠指示我們在特定情境中前進的方向。良知必須仔細衡量所處情境,按照一套標準和價值系統去評價它。

  一個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義,那他不但會感到幸福,還會具備應對磨難的能力。一如文中所講,人類總是有能力將人生的苦難轉化為成就,從罪過中提煉改過自新的機會,從短暫的生命中獲取負責人的行動的能力。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都能夠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5

  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克多.弗蘭克爾:“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于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

  幸福總會降臨的,成功也同樣:常常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無可否認,身處21世紀的我們常常自動認為成功=很有錢=任性的自由,每天起床后的目標是今天有什么辦法賺大錢,有什么辦法減少生存的壓力。當錢道當道,找到一個自己認為可以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是多么難得,更加不要說成功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了。

  我相信有些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能無意識投身于某一偉大的事業中去獲得成功的結果,但現階段我還在為自己的醫療、養老、教育、衣食住行奮斗著。從經濟學上說,人類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功利性,追逐功利性能讓人能夠更好自由處理自己的一切(包括外在的資源和內在的意愿)。

  就像今天和同事討論的一樣,他認為:“既然公司可以欠著我們4個月的工資,我為什么不能把工作任務簡單化完成呢。公司要求我們體諒公司的難處,為什么公司沒有體諒我們養家的困難?”我知道他們的困境,但是比較難認同他的想法,對于這種狀況他們還是有選擇的方法。如果你選擇繼續留下來,起碼拿出你普通的工作水平來完成工作任務,畢竟這個是你的賴以為生的工作,也是你職場道德的體現;如果他們覺得實在很難忍受,那就各展所長努力找好下家單位,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何必把自己困在這種自己不能認同的工作環境當中呢,生生磨滅了自己的工作熱情,成就了自己的冷漠處事的態度。

  無論什么情況下,責任心還是需要繼續保持。對周圍環境的失望,慢慢遺失自己的責任心,冷漠自己的熱情,真是恐怖至極的“存在之虛無(即空虛感和無意義感導致)”。這種經歷我在一年前在新山已經無奈嘗試過,否定自己的意義和存在感,真的讓人心理很受傷而導致失眠一個多月,也讓我身體受到了一定的損傷。幸虧認識到自己的境況后,立定決定把自己從坑底拉起來。經此一役,我的眼界更加開闊了,無論什么情況下還是本我最重要。這也是一種受難后獲得另類的幸福。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6

  最近閱讀了猶太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專著《活出生命的意義》,該書由在集中營的個人經歷和意義療法兩部分組成,啟發人們不要被苦難打倒。

  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堅強讓我佩服,他不斷實踐著尼采“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他不斷從那些放棄對未來的渴望而放棄生命的獄友那兒得到生命的啟發。

  弗蘭克爾年輕的時候曾經寄給弗洛伊德一篇自己關于心理分析論文而得到弗洛伊德的欣賞,但他并沒有徹底成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奴隸,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他認為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揚的那樣,只是簡單地祈求快樂,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導的那樣只是為了爭權奪利。人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認為找到生命的意義有三個途徑,做有意義的事情、關愛他人、忍受苦難。他認為,苦難可以鍛煉人。他在書中說道,“在任何地方,人都會遭到厄運,同時也會遇到通過勇敢地面對苦難而實現道德升華的機會。”

  弗蘭克爾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每個人只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才會覺得自己獨一無二。這個責任就是對所愛的人和事業都有高度的責任。

  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很繁忙的時代,我們能不能靜下來多關心自己所愛的人,我覺得這就是責任感。人們往往都把自己的工作和愛好分開對待,如果能對自己的工作都充滿高度責任和愛,我想肯定能不斷取得進步。

  作者發現,實際上只有兩類人,高尚的和齷齪的,任何地方都有這兩類人,每個團體中也有這兩類人。這也就解釋了人類社會發展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不斷顛簸螺旋前進。

  作者認為要擁抱自然,用藝術、詩歌和文學的美滋養內心的自由。

  作者不斷在書中提到他創建的意義療法,我覺得可以用本書最后的一句話概括她的本質核心,那就是“您生命的意義在于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

  作者認為,困苦環境能提供使人道德完善的機會,有的人會充分運用它,有的人會放棄它。在這種環境下,人仍然要堅持做一個勇敢、自尊和無私的人。

  在艱難困境下,要保持內心完全的自由確實很難,但是要是做到了,人生就很充實。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7

  《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

  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并在幾個月后領到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他并不是當年集中營里被編號為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圣者。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共分二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營三年期間艱苦卓絕地與命運抗爭,尋找生命意義的心路歷程。第二部分是作者向大家介紹根據自己的感悟創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意義療法。

  學習過程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使命,哪怕是經受磨難,也是獨特。沒人幫助自己解除磨難,我們之所以獨特,也是獨特的磨難機會塑造的。再有就是,不管我們面對什么樣的困境或說是環境,我們還有選擇的自由。在艱苦的環境下,選擇一種積極的好心情,去勇敢生活。這樣想以后,內驅力就驅動了,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啊。

  聯系自己生活實際不難發現,鄉村教育有它的弊端也有它的優點,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應對。面對教學長時間跟不上縣城,我們又如何“翻盤”?我們如何引導孩子明白---人是自己做出了屈服于環境和條件還是勇敢挑戰那些環境和條件的決定,換句話說人最終決定自己的命運。人不是簡單地活著,而是時時需要對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斷,決定下一刻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雖然我們任教的對象身處農村,天賦有限,可人自我奮斗潛力是無限的,只有學生找到了自己奮斗努力的意義,我相信孩子們終會有成就。

  反觀自我,學會滋養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家庭和朋友的愛,更是十分重要的。閱讀,為我們打開了更廣闊的世界,它帶領著我們走向更明朗未來。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8

  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維多克·弗蘭克爾,以他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歷,講述了苦難與死亡對于生命的意義,提出了心理學上的“著眼于未來”的意義療法。

  “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于某一偉大事業時育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

  面對困境,你可以抱怨可以消極,決定權在你手中,決定的不同,也決定了你最終的結果與中不同,就像作者最后不但活著逃出了魔掌,變不利為有利。“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取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極的一面,而其積極的一面就是責任。實際上。如果人不能負責任地生活,那自由會墮落為放任。“精神健康有賴于一定程度的緊張——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務之間的緊張,或者是當下狀態與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人實際需要的不是沒有緊張的狀態,而是為追求某個自由選擇的、有價值的目標而付出的努力和奮斗。它需要的不是不問代價地消除緊張,二是某個有待他去完成的潛在意義的召喚。

  尼采說“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突然失去勇氣,會導致死亡”。環境對人有影響,但最終都是自主決策的結果。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一是創造或從事某種工作;二是經歷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就是不僅能從工作中也能從愛中找到意義;最重要的是:即使出于絕境的無助受害人,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仍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變自己,把個人悲劇轉化為勝利。痛苦如果是能夠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事,因為遭受不必要地痛苦與其說是英雄行為,不如說是自虐。這就是說,要發現生命的意義,痛苦不是不可或缺的。

  “把人定義為可以習慣任何事物的種群”,比如,失業不等于沒用,沒用不等于生活沒有意義。冷漠、遲鈍、對任何事物都不關心,囚徒的狀況,失去了感受快樂的能力,只能慢慢培養。”“存在之虛主要表現的是厭倦,這比焦慮帶來的問題要來的多,適度的焦慮可以讓人更加努力的去改變這種焦慮感,而厭倦就不同了,表現出來的是消極的情緒。”

  珍惜并享受生活提供給你的各種際遇吧,Let it go free.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9

  看完這本書第一感覺是失望。首先它很薄,一點沒有心理學著作的樣子,比如《心理學與生活》,厚厚的、重重的放我床頭一年了也沒翻幾頁;其次是它淺顯,幾乎沒有專業術語,即使有也十分易懂,比如“意義治療”就是啟發患者發現生命的意義。如果是網絡雞湯文也罷了,可此書的作者弗蘭克爾是與弗洛伊德齊名的心理學家,如此盛名寫的書卻這樣平凡,是不是我漏了什么?于是再翻一遍。

  正如國學大師季羨林給出學習一門外語最重要的方法是勤學苦練一樣,弗蘭克爾給出的生命意義也很簡單:愛一個人且為之負責。

  于是我想:是不是生活其實是很簡單的事呢。人生就是將簡單的事情反復實踐的過程。比如:保持身體健康、長期自律、持續成長等。這些都是簡單的道理在我年幼開蒙時就已知道,可做到卻不容易。

  保持健康需要均衡飲食、情緒平和、合理運動。在一桌美食面前說停止就住口,在對著識字卡讀了十分鐘“你、我、他”孩子還不認識時再讀十分鐘,在累了一天只想黏在床上時拿瓶水再去健身房一小時。

  長期自律不僅需要意志力更需要方法和習慣。放棄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道德執照效應”,就是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行了善事之后,他就會獲得一種道德優越感,仿佛取得了一種道德許可證: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地放縱一下自己。“我這周鍛煉了三次,必須吃一塊提拉米蘇獎勵自己”很可能一周的訓練泡湯了;“我辛苦了幾個月,現在喝了幾杯酒開車有什么關系”很可能一個家庭就毀了。養成習慣可有效節省我們的意志力,一個有運動的習慣的人就不會為每天的十公里感到累心,可將多余的精力用在解決工作中的各種難題上;一個有讀書習慣的人就不會恐懼百萬字的著作,只需放在床頭,每天翻上半小時,不知不覺就看完了。

  持續成長就更難了,需要不斷地學習、持續地自我要求。有人從走出學校那一天不再成長,有人則停在工作幾年后。其實成長從來都是“瞬間”的、而不是“持續”的。我在生產之前想著生產后花三個月恢復身體,孩子白天交給公婆,晚上和老公輪流值班照顧,一切有條不紊、按部就班。我在生產之后才發現事實的真相:三個月刀口都長不好,婆婆連奶粉溫度都控制不了,老公晚上值班將感冒傳給孩子引發肺炎。抱怨豬隊友有用嗎?這一切都需要我瞬間成長、拿出可行辦法解決問題。像大S說的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降妖打怪。

  弗蘭克爾一生都對生命充滿熱情,67歲學習飛機駕駛、80歲登上阿爾卑斯山,愿我和他一樣永遠熱愛自己的生活。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8-16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1-07

活出生命的意義優秀讀后感07-20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集錦08-17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作文10-07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精選16篇)07-27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600字01-18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550字12-24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精選5篇)04-20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400字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