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通用8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1
這本書涉及心理學、兒童教育學,書中的內容和建議具有很強實用性。人的成長是一件及其復雜的事情,父母都希望子女事業有成,家庭和諧,生活幸福。成年人的問題都可以在童年經歷中找到影子,“早年經歷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因為決定了人的未來走向。”
書中首先指出了一種常見的社會心理學現象“歸因偏差”,“人們在找原因時,往往把好的行為和成功的行為歸因于自己,而把不好的行為和失敗的行為歸因于外部”。這種認知偏差普遍存在,而人很難意識到其存在并進行糾正;與“歸因偏差”相對應,真正的心里成熟是相反的歸因,“在處理各種復雜問題時,人能夠不把緣由歸結于外部,而從自身找原因”;同時這種轉變是可以實現,覺察到自己的反應,提醒自己,進而養成習慣。
對于教育小孩來說情感撫養和性格教養同樣重要,情感撫養意味著小時候的陪伴,“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親情和陪伴!比龤q以前的陪伴和照顧至關重要,“人的脾氣與初生前三年的照顧程度密切相關!睂τ诂F實中留守兒童的問題,作者也給出了建議,如果不能由母親親自撫養,也要由固定的人撫養,形成穩定的依賴關系。書中提到情感撫養的作用在于“可以決定人性、人的情緒、性格、言語表達、還影響他的認知方式和親社會等方面的發展!
性格教養體現在不溺愛,讓孩子在與人相處中懂得感激與分寸。父母要讓孩子接觸外部的世界,告訴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培養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心理彈性要從小練就!爱斔麧u漸長大,就要在之前有恩于他的基礎上,補充反面的內容立威于他,訓練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睍刑岬竭^度溺愛的孩子,遇到挫折會動不動以自殺的方式來威脅父母,應對困難的應對方式有多種,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會選擇最極端的方式。性格教養的目的是養成“勤快、皮實、吃苦耐勞、經得住說、不輕易記恨的個性。”作者提倡讓孩子在四歲前后開始學習跑步、游泳,一項運動會讓人終身受益。
作者還對選擇伴侶提供了建議,“真正但了過日子的時候,讓你感到幸福的一定是對方有好的性格,心里有別人,理解、體貼、寬容、平和、自律等性格品質才是婚姻幸福的保障。”性格是不易改變的,培養好的性格,選擇性格好的人相處。
教師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2
因為李玫瑾老師的書實在是太精彩,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是不斷的在做筆記,其中最深刻的幾點體會就是:
首先,作為父母,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之后,再生育孩子,而既然生,則必須養!尤其是對于0-3歲的孩子,最佳的養育環境是一個多人口的家庭,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當孩子在一個人口多的家庭里成長的時候,他會有更多的機會訓練與人打交道的能力,而如果家里只有父母,也一定要保證孩子在任何哭鬧的時候,有人響應,有人天天陪著說話,給孩子給予充分的關注和愛。
養育者隨時的在線,和溫柔以待,會讓孩子養成對這個世界的信任,在未來才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信任他人。
再則,一個人重要的成長階段分為幾步:
0-3歲,情感撫養,撫養人要用全部的愛去耐心呵護和幫助孩子;
3-6歲,性格教養,要規范和約束孩子。這一過程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帶來的體驗時常是痛苦和磨難,說白了,就是立規矩的過程。
6-18歲,能力培養,這是心理發展的第三個臺階,主要由不同層級學校的老師通過教育活動來完成。能力包括智能、技能、特殊能力等。
18歲以上,自我修養,這是心理發展的第四個臺階,由獨立進入社會生活的個體自己來完成。
而每個階段的養成,又對下一個階段起到決定性作用,一旦錯過某個階段,再想彌補,就需要成倍地付出親情,還不一定收效。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知道,養育比掙錢重要的多。
教師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3
看完后會有心頭一緊的感覺,會有一絲絲危機感,甚至有一絲絲焦慮,因為可能會意識到了自己某些地方正在犯錯誤,這是我個人看完這本書的第一感覺,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同感?但是思考片刻后,我個人感覺養育孩子還是需要放松自己,畢竟犯罪事實是個案,不是通病,養育孩子的路上可能也有很多無奈,例如某個階段的陪伴缺失,本書提出問題是值得作為家長的我們反思,需要意識到養育孩子心理撫養和性格撫養的重要性。這應該是這本書的教育意義。
這本書講的是心理層次的剖析,所以也給我們打開了更多看問題的角度。例如被欺凌者有沒有問題。
我覺得它同時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例如為什么談戀愛要了解對方的家庭,為什么要問對方家里老人的情況!俺粑断嗤丁薄案徊贿^三代”的科學心理依據。
本書從犯罪的事實倒推回人的成長階段,從而讓養育者明白養育一個孩子該從哪些地方著手。例如,書中從撫養缺失帶來的后果角度講了嬰兒為什么哭了一定要抱,從性格養成角度談了男孩子為什么要窮養。為什么不要死盯著孩子的成績,為什么成績不好的孩子,很多性格養的好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等等。本書核心點是孩子養育過程中出現問題,應該追溯到孩子的早年被撫養的經歷,有誰陪著,是怎么陪伴的,這些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行為和命運。
這本書非常容易看進去,特別適合不喜歡看書的父母,因為淺顯易懂,都是大白話,并不是理論性非常強的一本書,它的觀點全部在標題上表明,很多其他養育書籍中的理論觀點在這本書里面都是用生活化的場景講述。例如延遲滿足,這里講的是吃葡萄理論,先吃大還是吃小。通書都是用案例的形式來講述,案例貼近生活,很新,而且很多不幸的遭遇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平時刷手機也能刷到的案例。
看完本書感覺有部分思維方式是父母輩的,例如孩子做錯事的一些處理方式,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父母輩一貫的思維,可以讓我們看到父母輩帶孩子其實也有很多我們比不上的優勢,例如我和先生曾討論過,父母的性格可能會把孩子帶的更開朗等等。所以大家千萬不能焦慮,如果能親自帶,那是最好的,現實情況暫時無能為力時,盡量把情況調整到最好,只要一直努力著,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書里面有個別觀點做法是個人不太接受的,這個看個人培養的傾向。
教師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4
任何職業都要獲得從業資格證,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子女教育方面參差不齊,尤其是育人基礎知識不夠豐富和系統。老師作為學校和家庭的紐帶,應該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向家長普及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識。寒假里,我認真閱讀了李玫瑾老師的《心理撫養》,里面很多觀點對家長具有指導意義。
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能只有表揚和贊美,更應該讓孩子知道人都有缺點和不足,要正視它們,改變或者接受它們。
孩子在學校愛打架,一定是家長愛動手。作為家長,我也需要反思,孩子將近兩歲了,有時想給他立規矩,他不聽話的時候就打他屁股。可是不久我就發現他會拍打著玩偶,嘴里說著“打!打!打!”孩子的模仿和學習是天性,家長的言行都會反映在孩子身上。我覺得,還是得多跟孩子講道理,這樣他以后在校園里才能跟同學和睦相處。
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掙錢,讓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充滿活力的孩子中間,隔著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孩子說的他們聽不懂,長此以往,孩子不愛表達了,慢慢變得沉默寡言。
教育孩子容易,教育家長很難,我們必須掌握更多相關知識,才能幫助更多家長和學生。
教師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5
昨天浩浩媽問我一個問題,說孩子有唇腭裂,如何養育才不會讓孩子會自卑,還有這個唇腭裂的事和孩子說還是不說好,孩子的爺爺奶奶說是不要和孩子說明事實。
嗯,這是一個好問題,剛好我新買了一本書《心理撫養》,這是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謹教育寫的,我看了幾個章節,感覺不錯,對于我們養育孩子提供挺好的方向。我決定和大家一起伴讀這本書,這本書一共82個章節,一個晚上一個章節,我會抓一個點和大家聊聊心理撫養的這件事。
現在相對于我們的父輩爺爺輩們來說,我們的孩子都不缺吃了,但不缺吃了,但卻缺了心理營養,心理的撫養顯得尤為重要。而我們的.唇腭裂孩子的心理營養更缺少一點,好不容易出生啊,又大費金錢做手術,照顧,不求孩子有多么成功,只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成長,但我們擔心啊,萬一孩子自卑呢!一個自卑就能讓孩子難過了。
那么我們來學習好了。
第一章節,沒有時間思維的人容易迷失。
這個章節主要說是一個叫周全的殺人犯,李玫謹教授說,這個人什么都好,就沒有一個叫時間思維的思考方式。用自己聰明才智犯罪,但忘記了自己其實可以把時間拉得長一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干正道也會取得財富的,而不是急著去犯罪得到錢而早早斷送自己的前程,最后落下一個階下囚下場。
這一個章節,冰哥也看了,因為我放在桌面上,他也看了,我們聊了一下時間思維的事,他說,犯罪真不值得的,因為人的一生其實很短的,如果犯罪還會加快結束自己的壽命。冰哥是明白的。
時間思維是什么?我們如何用這個時間思維來看待我們孩子的成長?
我是懷孕21周得知冰哥是唇腭裂的,至今七年了。而群里還有不少媽媽正在孕期,或者出生正畸的,沒做手術的。而冰哥都上一年級啦,開始有像大家所擔心別人笑話孩子的情況了。冰哥就說過有同學說他太丑的事了。但冰哥說,沒關系,把他的話當空氣了。
我經常和大家說,不用著急,這些所有的困難都會過去的,以終為始的思考問題也是我現在愛用的。孩子在孕期,我們可以想,這個只是一個暫時的過程,孩子在正畸,這個也只是一個過往而已,最終就是可以做手術的。七個月不長牙,一歲不長牙,如同鄺院長說的,不會沒有牙的。
這些真的只是暫時的,想要的目的都會達到的,而我們要做的,平常心陪孩子,等孩子長到那個可以做手術的時刻就好了。
孕期的不安,孩子出生的擔心,手術的恐懼,術后的煩鎖護理,這些都是暫時的。這些都過了之后就沒有其他事了嗎?不會!
不知道大家看過《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里連長說,生活就是問題疊著問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迎合這些問題。
日子慢慢過,一天會比一天好,我們遇到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就好了。冰哥上一年級了,也會有一年級的問題,老師打電話和我說冰哥跳繩不及格讓我在家讓孩子多練練,我們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每天都練上十來分鐘,終于可以從每次1個跳到每次30個甚至40個了,但是,他的同學都能一次跳100個了,可是這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只和自己比,一天比一天好就是最大的進步了!
今天的讀書體會就聊到這,感謝大家與我共讀,愛是共同成長,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我之前對唇腭裂也是一無所知的,養育唇腭裂是第一次,做媽媽也是第一次,冰哥說媽媽是50分的媽媽,希望媽媽多學習,做他的好媽媽!
教師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6
近日,又閱讀了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撫養》這一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封面的一句話,給我印象最深:“心理撫養比物質撫養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決定命運”。
一個孩子出生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怎樣撫養、教養和培養他,這本書給我們明確指出了全新的育兒理念,本書共分為7個篇章,李玫瑾教授通過三十余年的教學與研究發現,人的心理問題與早年的養育息息相關,書中重點從“心理撫養”和“心理教養”兩個方面闡述,告訴我們父母的陪伴、教育決定孩子的健康成長。
李玫瑾教授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很多問題也能從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所以,父母也需要成長、學習。
一、0—3歲,嬰幼期父母多給予關愛
當一個嬰兒出生后,作為父母就應當與孩子建立親密關系,通過喂養、換尿布、各種接觸,讓孩子感受到愛,雖然他暫時不會說話,不會表達,但他可以通過哭,通過氣味來感受和依賴親人提供物質滿足和心理滿足。
父母早期全心全意的愛與陪伴,是孩子生命最初的情感來源,也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保障。
父母沒把孩子帶在身邊,而是交給爺爺奶奶撫養,等到孩子大了,再接到身邊上學時,就會發現,孩子見到父母就像見到了陌生人,會緊張、拘束、害怕,心理距離會持續很久。
所以,不管多么艱難,孩子一定要自己撫養!尤其是孩子3歲以前,千萬不要圖省事,輕易把孩子交給包括雙方父母在內的任何人。
二、3—6歲,兒童期父母加強性格培養
三歲開始,孩子能夠行走,可以說出自己的要求了,會有一些不合理的索求,這時,家長可以對他無理要求說“不”,讓孩子逐漸掌握不同場合下各種行為的尺度與規矩。
父母需要對這一時期的`孩子耐心地樹規矩,教會孩子表達與溝通,學會講理,學會禮貌待人,學會分享與包容。
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因為性格教養缺失,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
讓孩子在六歲前開始經歷體力之苦,他會一生受益。要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勤快、皮實、吃苦耐勞、不輕易記恨的性格。
三、6—18歲,青少年期父母加強能力培養
隨著獨立意識與自我意識的不斷增長,孩子對父母有依戀之情,有些孩子會出現叛逆,父母一定要耐心和堅忍,記住“和善而堅定”的原則。
這個時期,需要培養能力。能力與個人的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先天稟賦,二是后天努力。
所以,父母要與學校老師多溝通,多關注孩子在校的表現以及給孩子創造學習氛圍,投入教育資本,不斷提高孩子的能力。
四、18歲以后,成年人的自我修養
人一旦成年,許多事情就需要由自來獨立判斷或決定,孩子18歲以后,父母要學會放手,不能再替子女選擇和決策,否則,子女就會是“巨嬰”、“啃老族”。
所以,該放手時就放手,人只有在不斷成長中,才能長大。
書中很多案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父母的缺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問題,養育孩子這件事,并不是有錢就能解決好的,人在成長過程中,親情陪伴比金錢重要得多,只有家庭和諧了,孩子才能健康成長了,社會才能更穩定。
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父母長期的用心經營,并不斷完善和改變自己來教育和引導逐步實現的。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家庭養育的重要性,作為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身、心、靈,多與孩子溝通,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珍惜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不斷自我完善,終身成長,只有大人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教師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7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的育兒觀已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但仍有太多的父母因觀念、方式、時間、環境等因素的制約而不得法。
讀完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撫養》,我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本書為我們傳遞了一種全新的育兒理念:養育孩子,心理扶養比物質扶養更加重要。
作者認為:心理扶養包括情感、性格、觀念、能力四個方面。
父母必須參與心理扶養的全過程,通過陪伴與關愛獲得孩子的依賴感,進而獲得管教孩子、“立規矩”的資本。
想想為什么有些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后拒絕交流、出走、頂撞、不合群、學習困難等問題。那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小時對她的心理疏于了解,同時也沒有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所以在孩子還小時,當她還足夠依戀家長時,父母通過參與孩子成長,進行情感扶育,教她做人做事。
很多父母盡管陪著孩子,但是從來不會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以至于孩子長大后因不會做人做事而四處碰壁,或者在社會上無法立足。
還有許多父母最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特別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確實很重要,可以影響一個人掙錢多少、地位高低等,但在人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它應該排在情感和性格之后。因為決定一個人有沒有“人味”,要看他對人間悲歡離合的感悟,以及他帶給別人和社會的感受。
一個人能讓身邊的人感到舒服和幸福,能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應該是父母最開心的事。能養育出這樣的孩子就是父母最大的功德。
最后,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句話來和所有的父母共勉之。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教師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8
《心理撫養》的作者是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通過三十余年的教學與研究發現,人的心理問題與早年的教育息息相關,由此提出了人的教育要關注早年心理撫養,尤其要關注與人性相關的情感、與命運相關的性格等觀點。比如,一個人是否會犯罪,往往與他出生后的家庭養育密切相關。
與其他兒童教育類書籍不同,這本書從社會問題的視角著手,直擊早期家庭教育對人的性格養成、行為形成的重要影響。提到所有社會問題其實都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又源于早年的養育,孩子的問題多是身邊的大人造就的等等。從家庭是人生的起點開始到性格培養決定命運,從基因遺傳,到意識、觀念、情緒、情感、意識、品行等多方面細致深度地講解。例如,“心理品質的基礎取決于遺傳,所以優生優育很重要。人的心理具有客觀性,即使是同一對父母,在不同時間生下來的孩子都會存在這種客觀的差距,所以要因人施教”以及“心理發展有跡可循。在心理發展的四個重要的臺階中,18歲之前就占了三個這18年可謂奠定了人生的根基。其中,最重要的是前兩個臺階(0-6歲)。這讓我們知道,父母早年認認真真地養育孩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影社會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在孩子還不懂什么是未來的年紀時,父母應以智慧的方式對孩子有所約束和要求,而不是任其無知無畏地錯過人生的某些關鍵環節。”書中列舉了作者在幾十年工作中接觸的青少年犯罪者的事跡,通過與他們的溝通交談,尋跡到他們在早年撫養時家庭出現的問題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心理風格,終而作出犯罪行為。讀時不禁讓人反觀自身的問題,唏噓家庭撫養的重要。
許多父母最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特別重注能力的培養。能力雖然重要,可以影響一個人掙錢多少、地位高低等,但在人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它排在心理撫養和心理教養之后。父母親自陪伴孩子成長,比給孩子掙很多錢更有價值。與其給孩子存錢,不如教孩子如何為人處世。能養出一個能讓身邊的人感到舒服和幸福,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功德。
【教師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通用5篇)11-18
讀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11-17
心理撫養這本書讀后感(精選5篇)11-17
教師讀心理撫養的讀后感(通用5篇)11-17
教師讀心理撫養的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11-16
讀心理撫養讀后感(通用8篇)11-17
讀心理撫養讀后感范文(通用8篇)11-17
《心理撫養》讀后感(精選6篇)11-17
心理撫養讀后感(精選7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