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漫游指南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銀河系漫游指南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據說當初《銀河系漫游指南》只是60年代BBC一檔電臺廣播節目,后來才集結成書。所以這本書娛樂成分是非常足的。無愧為“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風格的始祖。里面充滿用荒誕不經的手法解釋各種趣怪的現象和道理。在我看來非常像后現代的解構主義的表達方式,不過更世俗一些。記得幾年前看改編電影也被這種怪誕不經風格迷住了,可見這種風格依然經久不衰,觀眾依然受落,無愧于經典。但是想象一下當年作為一檔每星期只有幾十分鐘電臺廣播節目,播音員用各種嬉笑怒罵、插科打諢地講述這樣一個故事,聽眾也只圖一時之樂,又有誰會想到多年以后這個系列風靡世界,經久不衰?這背后的現象值得我們思考。
其實深究起來,《銀河系漫游指南》算不上一本傳統意義上的科幻作品。具體來說,既沒有硬核科幻那種基于嚴格科學設定對未來科技的想象,也沒有嚴肅軟科幻對未來人類社會變遷的思考。整個故事架空于人類社會,書中唯二的地球人主人公也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普通工薪階層,沒有特異功能,甚至沒有什么鮮明的性格特征。但正因為這一點,讓讀者聽眾仿佛更有代入感。 這種代入感帶來隱藏的好處,正正是這本書能使讀者投射其中的地方。想象一下當時60年代平時期英國中產階級,有穩定的工作收入,有溫馨的家庭,早上上班晚上回家老婆兒子電視機,每周只需工作五天,每年還可以去一趟假期旅行,儼然過上了電視廣告中標榜的中產生活?萍荚谘该偷匕l展,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畢業出來就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社會欣欣向榮,生活和好美滿?墒羌毦恐,生活卻規律得單調無聊,繁復的.工作早已耗盡激情。總想著做點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可現實是有心無力。外在的社會教條,內在的有限能力,讓他們無法跳出這個循環往復,只能日復一日地循規蹈矩地過著小日子。這個時候,毫無意外百分之99旳人在某一刻內心深處都會吶喊“生活的意義是什么?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宇宙的奧秘,終極的意義是什么?“這個問題千百年來困擾著人類。但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一直以來大部分時間面對著饑餓、貧窮、疾病、戰爭、宗教的平民百姓,終于可以閑暇下來像哲學家一樣沉思這個終極問題了。這個看似無解的答案,在《銀河系漫游指南》中人民獲得了答案,那就是”42“。
【銀河系漫游指南讀后感】相關文章:
對銀河系的俗稱是08-14
地球在銀河系的位置11-18
《愛麗絲漫游仙境》讀后感02-27
《愛麗絲漫游奇境》讀后感06-12
《瑪莎漫游記》讀后感06-14
愛麗絲漫游奇境的讀后感07-02
《人生漫游》讀后感推薦06-10
愛麗絲漫游記讀后感01-08
愛麗絲漫游奇境讀后感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