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著輪椅上北大》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搖著輪椅上北大》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楊絳曾在《讀書苦樂》中寫道: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門。我獨自一人,不需帶禮物,不必打招呼,隨時隨地,說走就走。閑暇時,總喜歡去拜訪李春雷筆下的身殘志堅的朋友——郭暉。
翻開書,我總是小心翼翼地品讀每一段文字,和她一起感受生活的喜怒哀樂。11歲由于錯誤治療,成了高位截癱;兩次開胸大手術,死里逃生;從五年級開始就輟學回家,只能仰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先后自學了小學、初中、高中課程;在父母的幫助下,參加國家自學考試,學習了專科、本科課程;20xx年,她以優異成績獲得山東大學碩士學位,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北京大學計劃內統招博士,成為北大建校百年以來第一位殘疾人女博士。
生活總有太多的意外,每個人都很不容易,她卻用實際行動向我們歌唱生命的贊歌,如夏花般的熱情、燦爛、耀眼!
學習是唯一的希望
作為一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她沒有生存能力,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沒有尊嚴感,沒有做人的最基本權利。她在精神上是卑微的,孤獨的,是痛苦的。文中這樣寫道:
“疼痛是每天的功課,疼痛像一條蛇,死死地纏繞著她;疼痛像一團毛刺刺的蒺藜,塞滿了她胸部的骨縫;疼痛像彌天的大霧,讓她痛不欲生,又無所適從,連夢中的天空里也飄滿了血塊一樣凝滯的云團。”我們很難想象,她經歷了怎樣的病痛折磨,走過怎樣地獄般的生活。學習和病痛二者比較,學習是件幸福的事情,是她唯一的希望。在瘋狂地學習中,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這些成功就是她活著的尊嚴,她前行的動力,她生命的意義。
我們的身體是健康的,生活是多彩的,有幸成為孩子們的引路人,做好我們的工作也是件幸福的事情。
興趣是人生的火把
莎士比亞曾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
已經20歲的.她,高位癱瘓的殘疾人,能做些什么呢?縫衣服、修鞋……幾經周折,終于聯系到了一份工作,她要為父母分擔。一天傍晚,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枚太陽――哲學女教師張明,建議她參加自學考試,人生的路悄悄變向了。只是這一次她上踏上的是一條芳菲之路。這條路,芳菲她的整個人生。20xx年考入北大英語系讀博。20xx年起在河北工程大學任教,教授英國文學史。20xx年,作為1998年河北開展國家公派留學項目以來第一位申請留學的殘疾人的她,拿到了來自哈佛大學為期一年的訪學邀請,從而獲得了公費到哈佛大學進修的機會。
人生要有目標,要有追求,要有意向的活著。
堅持是成功的捷徑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曾經說: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1991年4月27日,是她人生的第一次考試,也是她人生的轉折點。只會26個字母的郭暉,是如何學習的呢?病床上,通過錄音機認識音標,依靠《英漢詞典》學完初中、高中課程。在一位老師的幫助下,堅持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反復閱讀,查字典。那一年,竟然翻壞了兩本英語字典,而后,自己變成一本活字典。除此,每天堅持寫英語日記,每天堅持收聽美國英國電臺廣播,聽不懂,錄下來,反復聽。最重要的,地毯式的做題。一點一滴,就像春雨潤田,寸土不漏……后來學校來了兩名外教老師,她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用英語聊莎士比亞、雪萊、艾略特……她是全班第一個取得自學大專文憑的同學。后來先后自學了法語、日語、拉丁語、古希臘語五門外語,并且都能流暢地說和寫,甚至是用外語來寫詩。
只要堅持往前走,屬于你的風景終會出現。
這個世界有黑暗的角落,也有充滿陽光的地方。但夢想和對夢想的執著會帶領你去飛翔!珍惜生活里的每一天吧,因為你我都有一個夢想!
【《搖著輪椅上北大》讀后感】相關文章:
《搖著輪椅上北大》讀后感07-05
搖著輪椅上北大的讀后感07-05
搖著輪椅上北大讀后感02-05
《搖著輪椅上北大》讀后感12-31
搖著輪椅上北大讀后感范文12-17
《搖著輪椅上北大》讀后感(精選10篇)03-02
《搖著輪椅上北大》讀后感700字06-16
《搖著輪椅上北大》讀后感7篇10-30
《搖著輪椅上北大》讀后感400字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