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的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類簡史的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類簡史的讀后感1
人類簡史的全名是《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其簡稱:《人類簡史》或許并不能準確表達作者的意圖,冒號后面的內容才是作者對人類進化史的真實定位:從動物到上帝!而讓人驚訝的是,人類這一發展歷程,竟然經歷了上百萬年,直到今天才摸到了上帝的門檻。但當我們沉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時,作者卻在警醒世人:一場災難或將開啟。這場災難并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人類自身。
然而要弄清這一切,還得從頭說起。早在上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猿人便已問世。而人類真正的歷史恐怕要追溯到幾萬年前的一場認知革命。但要把這段歷史給寫全了,絕對是一部長篇巨制?稍谧髡哐壑,縱橫幾萬年的人類文明史,也只不過經歷了三場大的變革,它們是:認知革命(7萬年前),農業革命(12000年前),科學革命(500年前),每一次革命的時間周期越來越短,但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卻是越來越驚人!
比如,你可以假想這樣一個場景:距今1千多年的唐朝人穿越回距今2千多年的秦朝,他們并不會感到太大不同;而換做今人,即便只穿越回30年前,你也無法忍受沒有手機和網絡的一天。
更加驚人的是,人類社會的這種變化,還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不斷演化著,以致今天的我們在面向未來,思考未來的時候,莫名產生了一種彷徨和無措,就好像你坐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卻不知目的為何方時,內心所感到的那種顛簸和忐忑不安。那么,何以解憂呢?以史為鑒:了解過去,才能更好的理解將來。
然而,面對浩如煙海的歷史學著作,總是讓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但《人類簡史》這本書,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以極簡的方式,一窺人類發展史的全貌。因為,在汗牛充棟人類歷史學著作中,《人類簡史》勝在一個“簡”字,相比于卷帙浩繁的歷史書,他真的可以算的上很輕薄了,但它簡明卻不簡單,視角獨特,見解犀利,內容豐富如百科全書。書中,作者將其廣博的學識和對歷史深入的思考竟皆融入其中,讓每一個深入閱讀的讀者皆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
人類簡史的讀后感2
聽名字《人類簡史》是一部敘述人類歷史的書籍,然而,它又卻與我讀過的歷史敘述截然不同,大多數歷史書,喜歡把目光集中在某朝某代,或某一重大的歷史事件,他們寫作的重點在于主線鮮明。還有一些則是以文明更替為單位講述過去,宏觀概括,重點在于文明的發展與更替。但《人類簡史》的作者,所描述的則不同以往,他的腦洞很大,他的關注點不是國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類,人類如何從弱小變成能站在食物鏈頂端物種,人類又將走向何處?作者將為你一一闡述。
圍繞整部書,都繞不開一個詞“認知”,在傳統的認識中因為自然選擇,人類學會了進化,但作者卻認為是因為有了“認知”,智人淘汰了所有的競爭者,同時“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讓智人從食物鏈底端一步步到頂端。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作者的觀點,例如在作者看來,“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騙局,“農業革命真正的本質:讓更多的人卻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鞭r業革命所帶來的并非是充滿希望的新時代,反而讓勞動人民承受著不該有的辛苦與過著比原始的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新生活,它促使人類從原本悠閑且豐富多樣的日子變得單調沉悶又辛苦。
換個角度設想一下如果農業出現在現代社會,現代人會選擇現在的舒服安逸還是辛苦沉悶,它還會像回顧歷史一樣得到認可嗎?我無法想象。但,盡管有太多缺失,農業已經是我們現代文明的根基。正如歷史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作者的觀點獨到之處在于他強調了“智人”的幸福感,他痛心作為社會細胞的個體,“人”在歷史長河中的失語,一如他在書中,常常切換視角,從被人類圈養牲畜的眼光,被人類培育農作物的眼光,向占據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發出聲音。
當我們以“智人”的身份存活于世時,我們應以感恩與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奧秘才會像一朵美麗的花,靜靜綻放于希望的陽光之下。
人類簡史的讀后感3
饑荒、瘟疫和戰爭,永遠都是人的心頭大患。一代又一代,人類向所有神明、天使和圣人祈禱膜拜,也發明了無數的工具、制度和社會系統,但仍然不斷有數百萬人死于饑餓、流行病和暴力。許多思想家和先知于是認為,饑荒、瘟疫和戰爭一定是上帝整個宇宙計劃的一部分,抑或是出自人類天生的不完美,除非走到時間盡頭,否則永遠不可能擺脫。
第三個千禧年開始之際,人類醒來,伸展手腳,揉了揉眼睛,腦子里依稀記得某些可怕的噩夢!昂孟裼惺裁磋F絲網、巨大的蘑菇云之類的。但管它的呢,只是個噩夢吧!比祟愖哌M浴室,洗洗臉,看看鏡子里臉上的皺紋,然后沖了一杯咖啡,打開了行事歷!皝砬魄平裉煊惺裁粗匾氖掳。”
根據中國傳統的政治理論,人間的種種政治權威都來自于天,老天會挑選最優秀的個人或家族,賦予天命,讓他們統治天下,為移民百姓謀福利。這樣說來,所謂君權就該能夠行遍天下。如果君主沒得到天命,別說是天下,就連統治一個城的權利也沒有。
事實是,人類的主觀感受沒有任何實質或意義。主觀感受就只是一種電光石火的波動,每個瞬間都在改變,就像海浪一樣。不論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覺得生命是否有意義,這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已。如果我們太看重這些內部的波動,就會變得太過執迷,心靈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滿。
亞當?斯密明確提出:人類全體財富的基礎,就在于希望增加個人利潤的自私心理。這一點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革命性的概念,而且還不只是從經濟的角度,也包括道德和政治的`角度。他其實告訴我們:貪婪是好的,而且我們讓自己過得好的時候,不只是自己得利,還能讓他人受益!袄骸本褪恰袄薄
在事物帶來快樂或痛苦的時候,重點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質,而不是著重在它帶來的感受,于是就能不再為此所困。雖然感受悲傷,但不要希望悲傷結束,于是雖然仍有悲傷,也能不再為此而困。即使仍然悲傷,也是一種豐碩的經驗。雖然感受快樂,但不要希望快樂繼續,于是雖然仍有快樂,也能不失去心中的平靜。
人類簡史的讀后感4
《人類簡史》作者認為科學革命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真正讓科學革命起步的偉大發現,就是發現“人類對于重要的問題其實毫無所知”。這種承認自己的無知,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取得新能力就是整個科學革命的回饋循環。科學研究之所以能夠得到經費,多半是為了政治、經濟和宗教的目的,在過去500年間,科學、帝國和資本之間的回饋循環無疑正是推動歷史演進的主要引擎。
農業革命,與其說是人類馴化了農作物,倒不如說是農作物利用了人類、馴化了人類,因為農作物可以離開人類而生存,而反過來,人類卻已經離不開農作物?萍几锩彩且粯樱萍茧x開了人類還是否存在?這個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人類已經離不開科技。所有農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經完全滲透到人類的生活,人類只有往前發展,退不回去了。
如果有一天,科技可以像農作物那樣離開人類而存在。我會想,到底是農作物和科技利用人類占領了這個星球,還是人類掌控了這個星球?
在一萬年前,小麥只不過是生在中東地區的籍籍無名一種野草,經過人類的傳播,在短短的一萬年,已經遍布地球的每個角落,如果沒有人類的傳播,小麥的生長范圍不可能像今天那樣廣泛,同樣其他農作物也跟隨人類去到它們之前從沒到過的地方生根發芽。
科技也是一樣,每一個科技產品面世的時候,在一百年前,地球上沒有電的地方還是很多,晚上基本是一片漆黑。如今絕大多數有人類的居住地都已經有電,各種科技產品隨著人類走遍世界,你沒覺得這個現象和農作物很像么?
他們都是利用人類,占領了這個星球。
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人類的進化可能就會有賴于機器(這里包含人工智能,神經控制機器,各種其他仿生設備等),也可能通過基因改造,讓人類的進化發展到我們無法想象的地步,當然也有可能人工智能發展到最后能夠控制人類。但無論如何,我們無法阻止科技進步的步伐,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充分利用科技為我們帶來的好處,同時要嚴加防范其可能為人類帶來毀滅性打擊的科技力量。
【人類簡史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類簡史》讀后感1000字09-25
《人類簡史》讀后感1200字11-12
人類簡史與次第花開讀后感02-09
《人類簡史》讀后感400字02-09
人類簡史讀后感(精選5篇)11-26
《人類簡史》讀后感(精選6篇)03-02
人類簡史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11-26
《人類簡史》讀后感范文3篇02-01
人類簡史讀后感(通用5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