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父如子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父如子讀后感1
《如父如子》講述的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父子關系。在很多時候,父子之間好像總是存在著矛盾關系,成長了的兒子漸漸想要拜擺脫父親留在自己身上的印跡,可是又會被親情羈絆著。良多厭惡父親已經到了避免與父親接觸的程度,但是他還是會在自己身上找到父親的影子,發現自己用父親的方式來對待妻子,對待兒子。父親常常用冷漠,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良多也在自己對待慶多的方式上找到了影子。當然,小說的結局是良多幡然醒悟,改變自己,放棄了對職業的追逐,回歸家庭。不過父子之間得關系究竟如何,我也不是很懂,不好說啊。
小說中的人物改變只需要一句話,而我們的改變卻常常要傷筋動骨,日復一日的堅持,甚至很有可能功虧一簣。我一向有一種悲觀的想法,真正的改變是很難的,不是三言兩語的,要把過去的自己揉碎,砸爛,重新捏一個新的我出來,光是想想就已經覺得太難了。習慣可以養成,但是性格,觀念這些很難改變。光是形成這樣普通渾身缺點的我,就已經花光了所有的力氣,還想著能夠徹底改變,這……我只能說,臣妾做不到啊。可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潛移默化,水滴石穿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我吧。從一點一滴做起,每次只做一點點改變,堅持久一點再久一點,也許就能看到改變的曙光。以前,不是很能理解宗教所說的,人是帶著罪惡的,我們一生所做的事情就是在贖罪。現在看來,就算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了,但是我們仍然沒有掙脫宗教那一套東西,只不過換了一個說法,用一生的時間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跟用今生來贖罪,不是一樣的嗎?有人說,自從孔子,蘇格拉底等圣人橫空出世以來,人類再也沒有走出這個框架。可能人類的欲望無窮,不管采用各種方式度過一生,到年老的時候,都會覺得后悔,想想,還真讓人有點絕望。
小說最后良多一家三人的相處,最讓人淚目,我覺得這是小說中最為精彩的部分,描寫家人與孩子之間的相處,總讓人感動,慶多回到原生家庭的那天晚上,獨自跑到電話亭,想打電話給綠,但是又不敢過去,只能倔強地站在昏暗的街道中間,那情形,真讓人心疼。乖巧孩子的堅持更讓人心疼。當然,良多一家三口在家里露營,也很讓人向往。
如父如子讀后感2
初次聽到是枝裕和這個名字是通過我的一位導演朋友口中,她跟我說她的作品風格都是模仿是枝裕和的,跟我說這個人多么多么牛,于是我就帶著無比高的期望讀了他的《下一站,天國》,果然對我的沖擊力很大。這本書是是枝裕和小說處女座,而這本《如父如子》則是我讀到他的第二本書。這位作家兼導演簡直就是一個全才,一部經典小說作品如果想要拍好,我想只能是它的原作者去拍。
是枝裕和是拍攝紀錄片出身,也就是說他從一開始接觸的都是生活化的東西,從生活出發不斷達到一種藝術的狀態。看過小說并同時看過同名電影的人會發現,兩者其實差別很大,因為文字和畫面如果想要各自達到一種極佳狀態,就必須在敘事方式上做改動。如果想做到這種自然地轉換,就必須在兩者的造詣都達到專業的狀態。
很多人喜歡寫人性,不過他們寫的大都直白,當帶入到故事當中去的時候也是一段一段的。但是是枝裕和將這種人性深層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體現,一段完整又感人的故事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在都能夠感染人。生活總是能夠給我們帶來打擊,良多的經歷雖然很富有戲劇性,但是這種面臨巨大轉變時的`心情是十分真實的,一通電話徹底改變了原本美好的生活。
在我個人看來,這個世界上只有回憶這一樣東西是完美的,因為就算它再怎么不堪回首,但是它永遠都無法改變。在無聊的時候,我們的思維也不會停止運轉,而是去回憶以前的事。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有美好的回憶,感情這東西時日積月累的,就像信任一樣,除非面臨背叛,否則會一直信任下去。良多的背景其實和現在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一樣,對于父子關系的問題,很少得到重視,這也導致了很多家庭內部的矛盾。
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中,沒有固定的答案,所謂成長就是經歷完整的人生和接受生活帶來的不定性,這個故事是能夠給我們幫助的,它是能讓讀者跳出誤區的提示,是枝裕和對于情感方面研究得很透徹。父親和兒子的角色都不好當,我想所有人在面臨自己角色問題的時候都會猶豫,在這尋找答案的人生旅程中,就是互相學習的過程。故事的結局是完滿的,就像是我們努力過的人生。
【如父如子讀后感】相關文章:
《如父如子》讀后感01-05
如父如子經典臺詞01-24
觀《如父如子》有感04-04
《如父如子》讀后感(通用7篇)07-19
《如父如子》讀后感范文1000字04-16
《如父如子》讀后感(通用21篇)07-15
《如父如子》讀后感范文(精選10篇)07-26
跟讀筆記讀如父如子有感05-17
《如父如子》優秀讀后感(通用5篇)06-11